煤炭资源地区

2024-09-06

煤炭资源地区(共12篇)

煤炭资源地区 篇1

1 井田概况

黄河北煤田地质略图如图1所示。山东齐河地区旦镇井田 (邱集煤矿) , 矿区面积36.14 km2, 煤层埋深-600 m以浅, 煤类为气煤和气肥煤, 保有资源储量25 165.5万t;赵官镇井田, 矿区面积65.39 km2, 煤层埋深-800 m以浅, 煤类为瘦煤和焦煤, 查明资源储量34 742.4万t;长清井田, 矿区面积44.87 km2, 煤层埋深-800 m以浅, 煤类为肥煤, 查明资源储量28 170.9万t;济西井田 (袁庄井田、济西井田) , 矿区面积30.748 2 km2, 煤层埋深-800 m以浅, 煤类为气煤, 预测资源量20 933.75万t;毛庄井田, 矿区面积46.80 km2, 煤层埋深-350~-1 350 m, 煤类为肥煤、1/3焦煤和焦煤, 预测资源量14 140.5万t;潘店区, 矿区面积52.97km2, 煤层埋深-1 200 m, 煤类为1/3焦煤和粘煤、1/2中粘煤, 预测资源量23 707万t。务头区面积95.14 km2, 煤层埋深-1 200 m, 煤类为气煤和无烟煤, 预测资源量13 853万t。

2 煤层情况

齐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主要富集于山西组和太原组。煤系地层含煤14层, 其中1~5层煤赋存于山西组, 6~14层煤赋存于太原组。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为5、6、7、8、10、11、13等7层, 可采煤厚4~9 m, 平均5.5 m, 可采煤层含煤系数2.2%。可采煤层中, 7、10、11、13等4层属于普遍发育的主要煤层, 其余3层 (5、6、8煤层) 仅在黄河北煤田东部勘查区局部可采。13煤层属稳定的中厚煤层, 全煤田普遍可采;10煤层较简单~简单, 13煤层较简单~较复杂, 其余煤层为简单;11煤层在煤田西部属稳定~较稳定煤层, 其它煤层属较稳定~不稳定煤层。各可采煤层情况如表1所示。煤层分布特点为:平面上东多西少, 东薄西厚, 南厚北薄;纵向为上薄下厚。工作区的南部地带, 东部可采煤层层数多, 但是单层厚度小;西部可采煤层层数少, 单层厚度大。工作区的西部地带, 各可采煤层的单层厚度呈现南厚北薄的趋势。

3 煤的成因及煤岩类型

山东齐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是在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亚环境下形成的含煤地层, 成因类型属腐植煤。变质程度大部分为低变质的烟煤, 煤类为气煤至肥煤大类。其中东部多肥煤, 西部多气煤和气肥煤。此外, 济西勘查区的东部和齐东勘查区的全部为无烟煤;赵官镇区和长清区的第5层煤多为无烟煤, 第11层煤多为天然焦, 其它煤层局部出现少量的天然焦、无烟煤或瘦煤、焦煤等, 但范围都不大。各层煤的灰分、硫分都较高。磷的含量一般较低, 发热量一般较高。因此主要为炼焦配煤和动力用煤, 部分无烟煤和天然焦可以作化工用煤。

4 远景预测

齐河地区预测资源量34.6亿t, 其中查明资源储量7.4亿t, 预测资源量27.2亿t。据山东省“十一五”资料, 全省煤炭产量稳定在1.6亿t左右, 2009年规划产量1.7亿t, 2010年规划产量1.7亿t。省“十一五”规划, 加速煤炭资源勘查工作, 将黄河北列入后备矿区。从目前资料看, 工作区内煤类比较复杂, 变质程度最低的煤为气煤、气肥煤和肥煤;由于岩浆侵入的影响, 出现了1/3焦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无烟煤, 直至出现天然焦等类型。在同一地区出现许多煤种, 这给综合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地区的煤, 从工业用途可以划分为:动力用煤、炼焦用煤、配焦用煤和气化、液化用煤。根据煤质特点,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 德州市编制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把齐河地区规划为煤炭煤化工矿业经济区。这样规划是合理的。发展方向是:采用高新技术, 加快煤炭延续产品开发, 大力发展二次能源的煤化工新兴产品, 以煤气化、液化和煤焦化为主要方向, 实现由原料化工向精细化工的转变, 逐步完善煤炭开采与煤化工产业链, 形成煤炭资源开发与煤化工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工作区内, 目前列入规划开采的有处:一处为旦镇井田, 已经建成邱集煤矿, 正在正常生产;另一处为济西、袁庄两井田, 正在筹建生建煤矿。下一步的开发区, 可能是黄河北岸煤层埋深较浅的地段。

5 结论

通过调查, 工作区内共设置矿业权12处, 其中探矿权10处, 采矿权2处。报告提供的勘查开发现状图, 为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了基础资料, 可供管理和规划时参考。工作区内, 目前的勘查空白区只有潘店和洪流附近。潘店附近的勘查空白区, 预测13煤层底板埋深1 500 m, 并且发育岩浆岩, 范围也很小;洪流附近的勘查空白区, 预测13煤层底板埋深1 500~3 000 m。从现有资料分析, 这两块勘查空白区, 目前开展勘查的意义不大。

煤炭资源地区 篇2

继2013年国内煤炭市场一度陷入低迷后,2014年初煤炭市场依然蔓延在一片惨淡氛围中,产能结构过剩,需求减缓的局面仍然是煤炭市场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冬季将逝,2014年年初煤炭市场需求减缓,进口煤大量涌进,港口、电厂库存持续保持高位,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加之2月底神华集团等大型国企降价风潮的来袭,煤价降低逼近成本线以下,使我国煤炭市场又早早步入“严寒时期”,罕北站的发运收到严重影响。

呼包鄂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产出主要地区,近些年来先先后建立大小几十座煤炭物流园区,主要分布在包西铁路、包神铁路、京包铁路、大准、呼准铁路地区。每座园区的设计和建设都有所属企业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在当前煤炭市场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也在逐步增加,罕台川北站作为呼包鄂地区煤炭物流园区之一,占据什么样的位臵,与其他物流园区相比存在哪些优劣势,对站台今后的发展存在重要意义。

一、调研目的和范围

面对当前惨淡的市场情况,为了了解内蒙古西部地区同行业竞争对手的运营情况,竞争差距,以及利于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工作,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综合实力,联创煤炭公司由经营管理部、采购部、供应链服务部组成调研团队,历时一周时间,分别对呼包鄂地区的21家重点煤炭物流园区及多家煤矿进行了市场调研工作。

二、调研相关情况及数据分析

(一)呼包鄂地区重点煤炭物流园区基本情况

呼包鄂地区目前建有大中型煤炭物流园区约23座,本次主要调研园区包括京包线7座,包西线5座,包神铁路5座,大准铁路、呼准铁路6座。本次主要调研园区包括京包线明华、盛华、古城湾、晋丰元等,包西线5站台以及大准线点岱沟、伊泰虎食站、准格尔召等,共21座煤炭物流园区,2013年外运量达7000多万吨。

1、各物流园区基本情况简介

(1)呼铁伊东物流园区(古城湾),由呼铁伊东储运公司组织建设(30%股份),位于包西铁路线,2008年10月投入运营,总投资7.6亿元,年设计发运能力1500万吨,场地存储能力30万吨,采用皮带输送半自动化装车系统,2013年发运量350万吨。

(2)明华萨拉齐物流园区成立于2005年,位于萨拉齐,所属明华专用铁路线,总投资16亿元,年设计发运能力5000万吨,站台目前拥有7线10站台存储货位,采用皮带传送半自动化装车系统,站台发运由自营和客户运营两部分组成,2013年外运量1000万吨,其中自营600万吨,客户发运400万吨。

(3)包头盛华物流园区由京能集团建设,园区位于萨拉齐,所属京包铁路线,总投资7亿元,年设计发运能力1000万吨,场存能力32万吨,园区采用皮带传送半自动化装车系统,2013年外运量380万吨。

(4)内蒙古鑫辰综合物流园区,位于土默特左旗京包铁路线,总投资13亿元,年设计发运能力3000万吨,园区设有2条装车线,4个封闭式管煤仓,采用皮带输送半自动化装车系统,2013年外运煤炭200万吨。

(5)晋丰元物流园区,由绿地集团旗下云峰集团投资建设,站外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部,所属京包铁路线,总投资10亿元,年设计发运能力3000万吨,站台设计7道线,采用平面散装,主要辐射煤源有准旗、羊市塔、弓家塔,2013年5月起外运煤炭40万吨(6)点岱沟发运站,位于内蒙古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是大准铁路西端的起始站,目前是大准铁路最大的装车站。北距呼市120公里,西距东胜135公里。储运面积16万平方米,装车专用线3条,年设计发运能力500万吨。该站目前由神华和满世集团合作运营,业务范围不对外开放,2013年煤炭外运量400万吨。

(7)伊泰西营子发运站虎食站,位于准旗沙趷堵,占地月40万平方米,其中煤场占地30万平方米,是伊泰最大发运站。2005年底正式运营,站台有效长度1250米,宽300米,4段道,5货位,存储能力80万吨,年发运能力1500万吨,投资1.4亿,站台采用平面散装,2009年发运1347万吨,截至2010年10月累计发运4000万吨。(8)准格尔召发运站隶属伊泰集团,全部采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和电气化铁路,是伊泰集团投资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发运站,站台占地6700亩,工程预算总投资25.1亿元,年设计发运能力2500万吨,配套洗煤厂1000万吨,2011年3月投入运营。

(9)敖包沟集装站,是由鄂尔多斯市中能源满世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筹建的,位于包神线,2010年3月完成建设,共投资3.2亿元,占地面积800余亩,年设计发运能力1000万吨,主要煤种4500-5200大卡,采用装载机平面装车作业。

(10)大塔煤炭装车基地,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由新建包西铁路响沙湾引出。临时装车线从环线引出,下穿大四线桥,进入园区,修建2条装车线,每条长850米,线路坡度0‰,一次性停放C80车辆51车,装运5000吨,尾端设臵机车回转线。货位高站台设计,站太高1.1m,长850米,宽60米(其中两线中间货位宽30米)。配臵8台装载机及4座照明灯塔,保证按铁路局规定装车要求完成装车任务,预计年发运量500万吨。

(11)鄂尔多斯市鑫聚源(新街),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北上京包线和大秦铁路,往秦皇岛、曹妃甸、天津等港口发运煤炭;向南可通过陕西进入中原和华东、华南地区。物流园区煤炭集运中心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架结构储煤大棚,储煤棚面积达47000平方米,储煤棚煤炭储量可以达到48万吨。国内最先进的快速装车系统年煤炭发运量可以达到2000万吨,煤炭的卸储系统,采用全自动化的煤炭皮带输送系统,每天可以完成7万吨煤炭的卸煤和筛分选煤。卸煤系统配有世界最先进的干雾降尘系统,使煤炭运输车辆卸煤的煤尘达到最低,整个煤炭输送系统达到全封闭,无煤尘污染,环保水平是目前国内先进水平。整个物流园区全部采用自动化集控系统,和全程监控,在集控室完成全部煤炭卸、选、储、装、运整个生产流程的控制。(12)蒙泰唐公塔发运站,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唐公塔村,由伊泰铁东储运有限责任公司(占51%的股权),东辰煤炭有限公司(占30%的股权),鼎华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占19%的股权)组建,在唐公塔集装站原有规模基础上进行改扩建,铁路专用线有效长度能够满足5000吨装车要求,设计年发运能力1000万吨。与其相邻的铁路为大准、呼准和准东铁路,场外公路与准格尔露天矿1号公路、109国道相通,运煤十分便利。

(13)呼准如意官牛犋发运站,位于准格尔旗大路镇东孔兑村境内,北距羊吉巴线1.4公里,东距103国道3公里,距离薛家湾镇17公里,相接呼准铁路,毗邻官牛犋火车站,距周家湾火车站11公里,距呼和浩特西站113公里。官牛犋发运站年发运能力1000万吨,储煤能力80万吨。官牛犋发运站的运营,有效缓解了准东铁路的运输压力。

(14)甲兰营发运站,于2009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站内建有两条长度分别为550m的专用铁路,四套年加工筛选能力分别为150万吨的现代化筛选设备,并设计建成可单独或联动运作的先进数控装臵,实行统一操控。甲兰营发运站年发运能力300万吨,储煤能力15万吨。甲兰营发运站毗邻甲兰营火车站,距呼西车站12.5公里,交接便利,周边输出道路有呼准高速,京藏高速、呼市绕城高速、呼市二环路等。

2、各物流园区基本建设功能及产品结构分析

调研的21座煤炭物流园区,其中大多数园区装车方式多采用平面散装,明华、鑫辰、古城湾、盛华等园区采用半自动化皮带输送装车,该型园区多设有2条以上到装线,可以同时为几列火车装载;园区生产系统机械化与电气化相对较为完善的,装车方式自动化与平面散装兼具的园区目前只有罕北、新街和伊泰准格尔召站。

产品方面,准旗地区、伊旗地区园区由于地区煤质较高,多以发运5200-5500大卡煤种为主,公路运输成本也较低;京包线物流园区以4800-5200大卡煤种为主,煤炭采购多来源于准旗、敖包梁、弓家塔等,由于辐射煤源较远,公路运输成本较高,吨煤运费通常在30-90元;达旗地区即罕北站所处位臵,由于地区煤质较低,煤种分布由北向南呈由低到高分布,主要产品集中在4350-4500大卡煤种。因此,呼包鄂地区目前外运煤种整体仍以5000以上高热值煤种为主,相对罕北站所处地区在低热值煤种领域竞争压力较小,较容易建立单方面优势。

市场占有率方面,2013年呼包鄂地区煤炭外运主要流向仍以北方港口为主,京包线6座物流园区中,明华萨拉齐发运站占据绝对优势;包西线5座物流园区中新街、罕北、东胜西虽然由于主打产品煤种或流向的不同,外运量稳步提升,相互间的市场竞争逐步加剧;准旗地区以伊泰、满世、神华等大型煤企占据主要部分,以发5000以上高热值煤种为主;包西线地区受煤种分布影响,以罕北站、东胜西、新街站占总发运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详见附表各园区基本情况)

3、各园区主要发运流向及铁路运输情况

呼包鄂地区作为内蒙古西部重要产煤地区,目前所产煤种多流向北方港口及管内电厂,一小部分地销。港口主要以曹妃甸西岗、京唐港、秦皇岛港、天津港为主,再通过海运运往南方地区进行分销;电厂主要以内蒙地区乌拉山、临河、北京局、济南局等电厂。

目前呼包鄂地区主要煤炭运输通道以包西铁路、包神铁路、京包铁路、呼准铁路、大准、准东铁路为主要运输通道,出省煤炭大多均需经大秦线运往北方港口,区内运输大多均需公路运输完成,地区跨度较大,铁路运输资源整体相对弱势,因此导致物流成本较高,铁路流通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二)各园区相关费用及成本构成

1、各园区服务费收取标准

通过其他站台服务费收取标准可以看出,目前呼包鄂地区多数园区平面散装作业服务费集中在7-20元间不等,收取方式有按量实行阶梯价、租道、包仓等方式。与京包线、呼准线、大准线等园区相比,目前罕北站散装线服务价格略高于其他站台,收取方式施行阶梯价格,阶梯价格范围明显高于其他站台;另外罕北站由于所处地理位臵导致铁路运费也稍高与其他园区,因此在当前市场情况下,在罕北站发运,客户发运总体成本高于其他地区。

环线自动化装车服务费价格与同等站台相比,年前制定的阶梯价格同样略显偏高,但考虑新街、准格尔召铁路运费要高于罕北站,总体两项成本基本持平。(各园区服务费阶梯价格详见附表)

2、各园区发运成本测算

4500大卡煤种目前主要集中于达旗、京包线地区站台发运,综合考虑采购、运输、铁路、服务费等成本,到到港成本均在410元/吨-430元/吨间,其中由于罕北站周边辐射煤源均在4200-4500大卡,运输成本明显低于京包线地区(运输成本30-90元/吨),因此总到港成本要明显低于京包线地区发运站(近17元/吨),存在一定优势。

4800-5000大卡煤种,罕北站到港成本预估在502.6元/吨,京包线地区发运站到港成本平均489.2元/吨,准旗地区到港成本均在480元/吨左右,相比在罕北站发运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5200-5500大卡煤种,罕北站到港成本预估在572元/吨左右,京包线地区发运站到港成本平均554元/吨,新街地区到港成本540元/吨左右,准旗地区均在500元左右,相比罕北站发运成本要明显高于其他站台。(详见附表各煤种到港成本测算)

受煤源分布影响,各地区发运成本差距较明显。罕北站目前仍以4500大卡煤种为主,在呼包鄂地区占据较大优势,但由于煤质较低,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市场需求方面也要低于5000以上高热值煤种,因此市场变化对4500大卡煤种运销影响也较大。5000以上煤种由于多分布在准旗地区,适于在准旗地区发运。

三、公司经营建议

通过本次市场调研和相关数据分析,充分了解呼包鄂地区各煤炭物流园区基本建设及相关费用成本情况,与其他煤炭物流园区相比,罕北站在服务功能及成本方面存即在优势又存在劣势,有利于明确公司今后发展战略定位,便于应对市场的变化做出调整。现提出几项公司经营意见:

1、仍要坚持以4500大卡煤种作为主要产品的发展战略,利用区域优势,开发呼包鄂地区4500大卡煤炭运销客户,同时通过标准化配煤技术的不断提升,继续打造公司品牌,建立稳定的下游需求客户。

2、新产品开发方面,公司要继续充分了解呼包鄂不同地区煤种的分布及发运站台的优劣情况,综合考虑成本、煤质、方式等要素,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实现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建议考虑准旗地区开发高热值煤种。

3、成本及服务价格方面,公司要根据其他发运站发运方式及成本,细化核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力求整体成本略低于其他地区,同时服务费收取方式上要不断创新,吸引市场客户。

4、基本建设及服务功能上,公司继续完善相关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

试论珲春地区煤炭企业发展战略 篇3

[关键词]珲春地区煤炭企业;SWOT-AHP分析模型;发展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5)03-0084-07

煤炭资源作为优势矿种,其开发利用为珲春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这两年来,煤炭企业因为煤炭价格下降、政策性停产等种种原因,基本都处于亏损的状态,其生存发展形势严峻。因此,研究这些企业的发展战略,使其摆脱困境、健康长远发展有其必要性。

一、文献回顾

(一)煤炭企业发展战略

近年来,矿产企业的经营战略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Heledd Jenkins和Natalia Yakovleva(2006)对全球十大矿业公司所披露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责任信息进行了梳理分析后认为,如果矿业公司想要追求更大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从一个整体的、三维的角度看待企业的经营战略是必不可少的。郭卫东(2009)认为,我国煤炭企业应该加快迈进国际化战略的步伐,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为企业谋求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拓展企业发展的空间,提高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煤炭企业战略转型

Levy和Merry(1986)认为企业战略转型是为了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这是一种符合逻辑的、多层次但不一定是持续发生的组织变革。Bossidy&Charan(2005)则认为,企业战略转型是一种“经营模式(business model)”的转变。姜秀娟(2014)认为,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安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四维度绩效的高水平协调发展。

(三)企业资源与战略转型

Schumpeter(1934)指出,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充裕的资源,那么这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与适应并作出反应的能力就相对更强,这类企业对外部威胁也就能很好应对。拥有更丰富资源的企业在选择实施何种战略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战略成功转型的可能性也相对会更高(Nel-son,1982)。因而,资源基础雄厚的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

二、珲春地区矿产企业战略发展分析

(一)案例企业描述

经过调研,本文选取三个极具代表性的煤炭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本篇文章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方式:1.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方法获取来自于公司关键决策者的定量和定性数据;2.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3.来自于公司网站、商业出版物以及有报告者提供的各种档案数据。

(二)煤炭企业战略的SWOT-AHP模型分析

1.珲春地区煤炭企业的SWOT分析

通过SWOT分析,可以从中找出企业自身资源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把握内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及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利于企业在对所处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战略规划。本文首先将SWOT分析法引入到珲春煤炭企业战略的研究中,提出影响发展战略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挑战,并着重分析了珲春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劣势及面临的威胁,以期在趋利避害的基础上,构建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1)企业发展战略的优势(Strength)

S1:资源储量比较丰富。珲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地下矿产资源覆盖面积较广。

S2:矿井位置和结构比较好,环境干扰小。煤炭企业最受瞩目的就是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出现的事故一部分是与保障及相关措施相关,但也不排除矿井自身的条件问题,主要包括其结构和位置。珲春地区的矿井大多拥有较好的结构,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少。

S3:劳动力资源丰富。众所周知,煤炭开采对劳动力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减少了由于劳动力外围引入而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的可能。

(2)企业发展战略的劣势(Weakness)

W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从煤炭行业的宏观政治环境来看,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我国的能源消耗中,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消耗比例,使其达到11.4%;煤炭消费量的比例减少到约65%;并强调煤炭行业必须控制产量产能的目标,2015年时,煤炭产能要达到41亿吨,煤炭产量则须控制在39亿吨之内。吉林省内接连发生煤矿事故致使珲春地区多家民营煤矿已停产近一年,长时间的停产,导致企业失去了银行信贷等金融机构的支持,融资困难。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又不具备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的条件,不能公开募集资金,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W2:对产品深加工不够,经营方式较单一、粗放。简单粗放的生产方式对于开采业来说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降低资源的利用率和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无法达到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珲春地区的煤炭企业大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形式从事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这样的运营模式难以抢占市场。

W3:技术创新不够,市场竞争力弱。创新一直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的能源基本都是不可再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俨然成了决定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关键。而其市场竞争力弱,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其一,产品开采成本高,导致销售价格偏高;其二,产品质量不高,无质量竞争优势。

nlc202309051155

W4:人才匮乏。公司的员工招募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劣势。民营煤矿的一线工人主要都是一些农民工、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行业内缺少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不能帮助企业完成转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改变目前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是煤炭企业亟待解决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3)企业发展战略的机会(Opportunity)

01:市场需求不饱和。目前,东北是工业发达的地区,因而,东北地区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依然很大,工业用煤、生活用煤的总量没有明显的下滑,这说明该地区的煤炭市场需求还未饱和。

02:地方政府的支持。国办发[2012]19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中国图们江流域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该地区的城市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要求保护资源,进行矿产品精深加3X;同时加大了对区域内新能源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随后吉林省出台吉政发[2012]42号文件,其中提到要支持加快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对于矿废弃地,要全面推进治理,省政府的专项资金要对重点产业倾斜。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煤炭产业掌握发展先机。

03:安全生产环境较好。吸取几次矿难的经验教训,珲春地区煤炭企业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意识增强,相关管理部门也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监督和管控,这为煤炭企业的长久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4:国家整合优势资源,产业集中程度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代表,借助集群化的优势,珲春地区的煤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挥优势技术,以实现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4)发展战略的威胁(Threaten)

T1: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下降。就我国煤炭产业的整体情况而言,目前我国拥有许多资源丰富的煤炭产业区,煤炭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T2:国家对煤炭产量进行控制。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势头放缓,这对于煤炭的产和销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近年来的矿井事故频发,安全生产逐渐受到关注。虽然矿产资源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无视矿产资源在开采和使用的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T3:煤炭产品的替代产品日益成熟。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此认识也越来越深。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也不断开发出煤炭产品的替代品,并且近年来这些替代品逐步占据人们的视线和市场。

T4: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提倡低碳生活。随着国家不断倡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重复利用、废物利用这些节约的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尤其随着去年我国各地城市相继出现雾霾,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低碳生活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2.珲春地区煤炭企业的SWOT-AHP分析

(1)建立SWOT-AHP分析模型

层次分析法(AHP)最早是由Saaty创立,可解决定性和定量的问题,已被证实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决策分析技术。它的思路是:分析问题,鉴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测定每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最后整合各个影响因素。AHP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将不可计量的因素转化成具体的数值,并通过影响因素的两两对比系统地为各因素赋予权重。按照系统分析的思路,把影响珲春地区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由多元素组成的系统看成一个整体,观察和分析该组合中各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系统外的影响因素,按照对珲春地区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内容和结构组合所起的作用把这些内外因素分为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本文在系统因素分析、因素权重分析、战略路径生成的理论逻辑框架下,构建SWOT-AHP模型如图1。

(2)建立判断矩阵

确定了影响珲春地区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后,下一步需要利用AHP中的1-9的比例标度对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

为使SWOT要素权重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课题组邀请了珲春地区煤炭领域专家进行两两因素比较打分。AHP方法不是基于统计数据进行因素两两比较,而是样本数据,所以专家数目不必太多。选择排序专家的原则:专家应该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了解珲春煤炭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有广泛代表性,本文选择的专家包括:珲春地区煤炭行业的企业家、珲春地区煤炭企业管理部门主管、珲春地区煤炭企业研究学者。按国际惯例专家数在10-25人之间,本课题选择了19位专家。各个SWOT组的判断矩阵数值见表2和表3:

(3)一致性检验及排序

通过用特征根λ1、λ2、…λmax的负平均值偏离零的大小来衡量判断矩阵元素受扰动的程度,即作为判断矩阵不一致程度的衡量,记为CI;随机一致性比率记为CR。当CR≤0.1时,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各组判断矩阵具体结果如表4:

最后计算得出总优势、总劣势、总机会、总威胁分别为:

S=∑Si=0.1807 W=∑Wi=0.0689 O=∑Oi=0.0278 T=∑Ti=0.0237。

从表4中可以看出,优势组对珲春地区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的选择的影响大于其余三个组的因素,权重为0.5422;影响程度最小的是威胁组,权重为0.0710。另外,SWOT组内比较,优势组内的资源丰富的一项影响程度最高,说明珲春地区的煤炭企业有着强大的资源原始依托,这就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三)珲春地区煤炭企业的战略选择

以总优势力度S、总劣势力度W、总机会力度O和总威胁力度T四个变量各为半轴,构成四半维坐标系,将计算出的变量值在坐标系的相应半轴上描述出来(O’、T’、S’、W’),依次连接到战略四边形,中心P的坐标为:

nlc202309051155

P(X,Y)=P(∑xi/4,∑yi/4)=(0.03,0.001)

此战略四边形就代表珲春地区煤炭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区的煤炭企业自身具有很好的优势并且机遇也比较多,且中心P在第一象限,因此珲春地区煤炭企业应该采取外部机会与自身优势相结合的SO发展战略,但是由于劣势影响也比较大,甚至强过机会的影响,因此也不能忽视利用外部机会弥补自身劣势。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珲春地区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SWOT-AHP定量评价,可以发现珲春地区煤炭企业主要应该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具体措施如下:

(一)政府层面建议措施

从企业自身来看,珲春地区的煤炭企业依靠其自身的力量很难完成转型的重任。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也少,技术力量更是不强,若要转型,只能依靠政策,兼并合作成为一个大的企业,或者依附于珲春矿业集团,完成转型。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个体,在资源枯竭后,可以选择退出舞台,或者寻找新的资源储藏地。但这样所带来的经济发展问题,以及遗留的矿山职工及其家属的工作、生活等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却是无法估量的,甚至是政府不能承受的。因此,作为地方经济主体的政府必须去鼓励并引导产业转型。

1.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以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作为地方政府,首先应该积极为企业提供帮助,为珲春地区的煤炭产业转型争取到政策、财政和技术支持,创造一个有益于转型的外部环境。而且现在,国务院办公厅也出台了支持珲春建设的意见,也有支持珲春建设的资金和鼓励矿产品精深加工的专项政策,吉林省政府也有相关的文件支持。在这样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本地政府应该积极为企业谋划以加大转型的成功率。

2.引导并鼓励民营煤矿联营、重组

民营煤矿想要转型,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当地政府应该促进并引导中小企业联合经营,或鼓励他们依靠大企业经营。政府应该对联合经营组织中的煤矿企业提供安全培训、及时的市场信息以及对领导人的管理能力进行培训等帮助,让小企业真实感受到联合经营的好处,从而自发组织战略联营,互相帮助完成战略转型。

3.积极出台政策,支持企业转型

地方政府对于本地经济和本地实际情况,远比省级政府、中央政府有更加细致的了解,一方面能根据上级政策制定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相制宜的政策;另一方面,他也能弥补上级政府政策中的某些缺漏,制定出更适宜本地发展的有效政策。不过,光有政策还不够,地方政府还需在制定出因地制宜的政策后,积极督促相关部门执行,如此才能落到实处,使政策真正起到作用,而非沦为一纸空文。

4.积极推进图们江区域合作,为企业争取国家支持

图们江规划纲要的出台对振兴图们江流域起到了政策性的领导作用。珲春政府应该利用此良机,积极为珲春煤炭产业的转型争取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实际支持,同时配合规划纲要发挥好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发挥政府的交流平台引导作用,加强本地与区域内其他地区以及与发达地区的交流,推进企业间的合作,使企业实力得到提升。

(二)企业层面建议措施

1.区域内企业联合经营,集群发展

珲春地区的煤炭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型企业,单个企业很难去完成技术创新、高技术人才培育、新产品开发等等一系列活动。这时候,企业可以通过进行集群、产业联盟发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可以带来诸如节约成本、共享技术、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而且也能促进企业转型,产业升级,能够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

珲春地区矿产业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来获得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一方面,可以对煤炭进行深加工,通过深加工,可以提高煤炭及其附属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煤化工来延长产业链。如可延伸和发展“煤-气化-合成气-甲醇-醋酸/二甲醚/烯烃”、“煤-直接液化-烯烃/汽柴油”等煤化工产业链。

3.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转。有一个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企业的日常运作也就能更加顺利。比如,在企业上情下达或者下情上达这些事上也能更加清晰、快捷,这样既能避免信息传达失误,也能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企业分工明确,也能避免员工推卸责任,或者玩忽职守。而珲春民营企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管理上难免还存在许多漏洞,所以,在企业内部很有必要转变管理体制。

4.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技术创新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力量,一个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其产品的附加值也就越高。目前,珲春煤矿企业鲜有自己的技术创新,他们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实现长远发展,树立技术创新的意识,提高科研创新的力度必不可少。不少企业也有了技术创新的意识,并且也付诸了行动。不少企业在采选阶段,不断寻求技术创新,努力提高煤的质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5.开拓两个市场,走国际化道路

珲春煤炭产业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应走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立足省内,面向国外的道路。立足省内,主要是指一方面要对煤炭资源的开采总量进行控制,做到有规模、有序地进行开采;另一方面要联合政府,努力寻找新的矿井,既能作为新的资源接替地,也能丰富资源储备。面向国外,珲春处于中、朝、俄三国交界之处,要优先与朝鲜、俄罗斯发展合作成为必然选择。虽然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国际化是未来企业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所以珲春的煤矿企业也应该积极寻找对策,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 朴莲顺]

煤炭资源地区 篇4

随着煤炭资源地区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消费结构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但大多数企业对该农村市场重视不够,调研匮乏,一般直接挪用城市市场营销策略,草率感性决策,导致所售产品和服务不能很好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企业生存和发展亦受到影响。本文拟在深入调研煤炭资源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基础上,分析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1 煤炭资源地区农村消费市场细分

为了解煤炭资源地区农村消费者基本情况,本文对煤炭资源丰富县域进行了实地调研,其中在山西省灵石县进行了重点调研,在孝义市、汾阳市、阳城县、盂县进行了验证性调研。总的来讲,煤炭开采及加工产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居民的收入普遍较高,但由于产业支柱单一,也呈现出收入差距大,收入风险高等特点。

1.1 影响煤炭资源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

1.1.1 煤炭资源地区农村居民经济收入

煤炭资源地区农村居民根据其经济收入水平及来源主要分为四种:煤矿主、煤炭企业高层管理者及服务业私营业主、煤炭行业及服务业工薪阶层、耕种农民。

煤矿主:2012年之前十年的煤炭市场复苏,导致煤价飞涨,利润惊人,使得煤矿主快速聚敛了大量财富,出现一大批年收入近亿元或超亿元煤炭富豪。然而随着煤炭经济体制改革和煤炭开采的规范化,很多中小型煤矿关停并转,使得煤炭富豪轻松敛财的日子快速结束,不得不另谋出路。有一些煤炭富豪成功转型,有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大多数煤炭主收入大减。这些人手中有大笔资金闲置,而且消费习惯已经形成,短期内难以改变。

煤矿的高层管理者一般拥有高额年薪,经济富裕,例如大部分矿长年薪达50万元以上,销售科长和机电科长年薪为30万元以上,这些人在煤炭体制改革后由于有技术或技能,仍能找到较好出路,收入影响较小。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服务业如食品、百货、电器、图书、药品以及混合型大卖场等个体零售业主收入丰厚。调研过程发现灵石县一普通熟肉店年收入高达90万元,纯利润近60万元。

煤炭行业和服务业工薪阶层经济收入逊色很多。煤炭行业工薪基层根据不同的工作段位收入不同:越危险的工作段位,工资越高。近年来一线煤矿工人年收入为10万元左右,二线工人5万元左右,后勤人员2.5万元;服务业打工者收入2万元左右。

煤炭资源地区农村耕种农民数量较少。以拥有约25万人口的灵石县为例,其耕种人口不足5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2亩,且多为自给自足型耕种,以种粮卖粮为生的农民人数微乎其微。

1.1.2 影响煤炭资源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其他因素

除经济状况外,基础设施建设及消费文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居民消费行为。

基础设施不健全抑制了农民消费。尽管煤炭资源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较好,但大部分地区还存在着道路不畅,交通不便,商业网点不健全等问题,限制了大型超市、连锁店等现代流通方式的进入,使得煤炭资源地区购买力特别是高档耐用品购买被分流。

长期养成的勤俭持家传统,以及收入增长缓慢和不稳定造成的缺乏安全感,导致农村居民具有低价偏好消费特点。同时农村居民一直以来看重个人消费在社会关系成员中的反应,使得他们消费求同和攀比心理较显著,常常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而是依据他人的消费行为来决定自己消费行为。

随着电脑和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农村居民对新型消费方式如网购、电视电话订购等方式逐步接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消费者恪守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消费法则,不认同新型消费方式[1]。

1.2 煤炭资源地区农村消费市场细分及需求特点

经济收入是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根据经济状况把煤炭资源地区农村消费市场细分为四个:煤矿业主类、煤炭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服务业私营业主、煤炭行业和服务业工薪阶层、耕种农民。

1.2.1 煤矿业主类消费需求特点

煤炭开采和加工产业业主消费主要有四个方面:

固定资产投资:在家乡修建豪宅,在京津沪等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及度假别墅。

奢侈品消费:购买豪车以及高档奢侈的服装饰品。

非法及不道德消费:煤矿业主经营中短期利益为主,不提高经营管理和设备水平,而是常常希望通过行贿来延续生产;在日常生活中,豪吃海喝,不知节制,很多富豪更涉足嫖赌毒不道德消费。

教育消费: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市场经营的风险使得这些富豪意识到煤炭资源收入的不可持续性,因此他们乐意在子女教育上进行高额投入。

与其他地区富豪相比,煤炭业主富豪的消费结构感性而落后,除子女教育外,其他消费都是一种炫富、攀比夸张的盲目消费。他们在以损害当地环境致富后,对于当地自然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对于推动发展当地文化事业等企业社会责任极为不重视;大多数煤炭富豪对于捐款、慈善等社会公益活动丝毫没有参与积极性。

1.2.2 煤炭行业和服务业工薪阶层消费需求特点

煤炭资源地区农村务工人员的消费主要包含:吃、穿、用、教、储这五个方面。调研发现,一般劳动者消费现状为:

1)食品营养消费占其消费支出的30%;

2)家庭耐用品和服装方面的消费约占15%~20%;

3)储蓄:外乡矿工储蓄额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约为70%~80%,而本土矿工和本地其他行业劳动者大约将30%的工资进行储蓄;

4)文化教育消费上升最为明显,娱乐消费增长迅速。子女教育是中年工薪家庭最大的开支之一,而年轻工薪阶层倾向于娱乐消费。

工薪阶层经济收入有限,只能勤俭持家,将部分资金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在商品选择上不讲求品牌和舒适感,只要样式流行,价格偏低就会是他们的目标消费品。

1.2.3 煤炭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服务业私营业主消费需求特点

煤炭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服务业私营业主年收入50万左右,他们的消费观念比较理性。一方面经济收入丰厚,更加注重子女教育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毕竟有限,所以注重储蓄;他们在固定资产投资和金银等奢侈品购买时更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不是炫富攀比。

1.2.4 耕种农民消费需求特点

由于煤炭生产污染环境,当地水土破坏严重,耕地面积快速缩减,耕种人数不断减少,以耕种为生的农村居民比重很少,而且以老年人为主。由于近年政府对农村老人的扶助政策,这些老人所种作物大都自给自足,很少出售。老人收入少支出也少,大部分老人一年内几乎除医疗外无任何额外支出。

2 煤炭资源地区农村消费市场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煤炭资源地区农村消费市场主要由教育文化产业、医疗保健产业、休闲娱乐旅游产业和零售行业四部分组成,由于煤炭资源地区农村经济的稳步提高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这四个行业均得到快速增长,经济富裕的煤炭资源地区农村市场已成为富有吸引力的目标市场。但由于大多数企业长期把市场营销重点放在城市,很少考虑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特点,对于煤炭资源地区农村消费市场的运营开发存在诸多问题。

1)企业经营不能灵活适应农村市场实际。

由于企业对于该市场重视程度不够和调研匮乏,对消费者需求特点了解不够透彻,导致企业经营方式不能适应当地市场,影响了企业发展壮大。

2)企业不重视员工能力及道德素养提升,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过分注重口才和外表,顾客感觉服务员油嘴滑舌,无法建立对企业的信赖感。同时员工培训长期得不到重视,导致不能为顾客提供及时到位的服务,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灵石县某大型超市本是当地行业巨头,但店面服务员对待顾客态度冷淡,检查更换货品不及时,货架充斥过期或包装破损的产品,最终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过期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的形象,造成该店无人问津的局面。

奖惩严明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保证。但是由于经营者水平有限,大部分企业没有体系完善运行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分工混乱,权责不清,产品质量不稳定,服务不及时,消费者怨声载道。

3)市场营销策略问题突出。

多数商家将农村市场视为推销城市积压商品场所,产品品类较少,档次低。假冒伪劣过期商品充斥市场,欺诈骗销问题突出,消费者消费信心丧失。其中假酒、假烟、过期变质食品等市场表现最为明显[2]。服务顾客理念也没有很好体现。产品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给予消费者以修理等服务;空调等耐用消费品在购买和安装使用中出现断链,消费者不能及时享受到购买的商品。

价格策略不灵活,没有根据相应的市场主体定价。煤炭资源地区农村消费市场的产品并没有按照消费者细分做出相应的产品划分,使得经济富裕者认为其不合乎身份,无法满足其炫富的消费心理,而工薪阶层又认为价格档次较高,望而怯步。

企业对于农村地区的市场调研比较缺乏,常用的营销宣传方式无法取得理想的市场效应。很多企业在没有认真了解消费环境,消费水平以及消费心理下开拓农村,无法弄清消费缺口,真正满足农村消费者消费需求。不只如此,新产品的开发也并未与煤炭资源农村地区的消费者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

布局不合理,专业市场或批发市场相对缺乏。物流行业发展缓慢,中通、申通、圆通等快递行业并未延伸入农村消费市场,无法适应农村消费者网上购物电话购物等新型消费方式。

3 煤炭资源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策略

针对煤炭资源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开拓中存在的问题,企业要重视农村市场,深入进行市场调研,从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两个方面结合煤炭资源地区特定的消费环境提出开拓措施,制定适合的营销策略。

3.1 更新经营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面对假冒伪劣盛行的农村市场,企业要抛弃短期经营思想和做法,更新经营理念,做好发展规划,围绕为顾客服务,招聘培训员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素质、责任心和工作热情。针对煤炭资源地区农村员工消极的工作态度,懒散的生活习惯,企业需要创新员工激励机制,采取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和惩罚多种手段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针对现有员工权责不清导致企业内部经营混乱,企业应进行岗位分析,形成完备的岗位说明书,使员工充分明晰自己岗位职责,各司其职,互相制衡但不干涉,为企业建立有序稳定的运营环境。

3.2 准确市场定位,制定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

根据企业优势和竞争环境,明确企业服务的目标客户群,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制定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吸引顾客。

3.2.1 产品价格策略

煤炭资源地区农村四类消费者喜欢的商品、愿接受的价格和消费心理有着巨大区别,企业要首先明确自己农村市场目标消费群,深入调研目标消费群需求,根据所服务目标顾客经济收入水平和消费心理,进行产品和服务设计,同时制定适合的价格。比如对于消费能力较强的业主和高层管理者,企业可根据他们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对个性化比较看重,对价格不敏感等特点,积极进行产品创新,专门设计高端产品,同时通过适当的市场宣传,强调产品的高附加值,让目标消费群体接受高端定价。针对工薪阶层消费者注重实惠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特点,可以通过先进的供应链管理,选定质量可靠的稳定供应商,降低成本,解决他们最为关注的商品质量和价格问题。根据农村消费者从众、模仿和节日消费突出特点,可以通过季节折扣及团购折扣等方式,让利于消费者,刺激消费。

3.2.2 促销策略

注重口碑营销。煤炭资源地区农村居民具有比较浓厚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对于广告等不太信任,农村居住特点也决定了口碑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企业可以通过赠送样品、产品展销等营销推广方式赢得消费者口碑宣传。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树立良好公共形象。企业赞助并积极参加当地的文化公益活动有助于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加深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从而引导消费。

针对农村消费者消费知识相对匮乏、文化素养较低、非理性消费、消费者与商家互不信任等抑制着消费者消费热情的问题,企业可以举办一些不以盈利不以推销产品为目的的讲座,邀请行业专家详细解析产品消费知识,增加消费者鉴别产品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诚信经营逐步建立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从而达到双赢。

3.2.3 渠道策略

做好市场调查,选择合格经销商和代理商。加强终端建设力度,更新硬件设施,提高对终端市场服务质量的控制,认真培训考核渠道工作人员,确保其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还可以根据农村居民消费特点,建立专业市场或批发市场,提高信息透明度,提供价廉物美商品给顾客。

积极发展物流行业,适应农村消费者网上购物需要,降低运输成本。

3.3 政府应改善消费市场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经营环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政府应加快煤炭资源地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疏通流通渠道,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商业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增加就业渠道。加强监督市场交易行为,保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交易原则的实现,同时政府应积极确保企业所提供消费信息的准确无误。

宣传消费知识,更新消费观念,引导农村居民科学消费,通过消费教育,使得煤炭资源地区煤炭富豪们摒弃愚昧消费、畸形消费的不良习惯,开拓新的消费领域,针对煤炭富豪的虚荣、炫富消费心理,政府可以通过举办企业家俱乐部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他们理性消费,特别是引导他们建立社会责任感,减少不合法不道德消费,积极参加改善家乡环境等社会公益活动,捐助教学和慈善事业。

摘要:通过深入调研煤炭资源地区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等状况,从居民消费能力出发,细分消费市场,结合其他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包括消费心理、消费环境等,分析煤炭资源地区农村市场消费者需求特点。在前面分析基础上,指出企业在煤炭资源地区农村消费市场运营出现的问题,提出开拓煤炭资源地区农村消费市场的策略。

关键词:煤炭资源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市场细分,市场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敏.提高农民收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J].太原科技,2008(4):16-20.

[2]佚名.揭秘山西煤炭富豪群体生活满脑子封建思想[EB/OL].(2010-08-03).http://finance.qq.com/a/20100803/003065.htm.

[3]董红琴.关于山西农民生活消费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4):4-55.

[4]王晶.中国农村市场开拓的主要途径与措施[J].消费导刊,2008(9):2-53.

[5]程美丽.在农村市场开展口碑营销的策略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8(6):2-36.

[6]夏泽义,张超.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以持久收入假说为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7):425-428.

煤炭资源税费属性研究 篇5

摘要:一般理论研究中都将煤炭行业中的矿业权价款和使用费、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视为煤炭资源成本。基于租税理论,我国目前煤炭行业的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本质属性是租,是市场对煤炭资源所有者的“赐予”;所有者可以借助煤炭资源租这一经济手段控制或影响开采者的行为,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实现政治权利的税费制向所有权租税制的变革是煤炭资源税费改制的方向。

关键词:煤炭资源税费;成本;资源租;税费调整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是我国国民经论文发表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构成一直占70%左右,并且据预测,这一消费结构在近五六十年内难以改变。但煤炭却是不可再生资源,据BP(2007)估计,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只有1145亿吨,可供开采年限只有45年。因此,煤炭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煤炭资源的接续能源开发问题等是我国政府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从税费视角对煤炭行业面对的税费条款设置的目的及作用进行剖析,研究我国煤炭税费制度应发挥的作用及变革的方向。

一、我国煤炭资源税费结构特征我国现行的煤炭资源税费主要有矿业权(探矿权、开采权)价款及使用费、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参见表1)。

1.矿业权使用费及价款。两权使用费和价款设立的初衷在于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形成高效的资源勘探资金机制,实现对煤炭资源有效地勘查、保护和管理。1996年国务院修订了《矿产资源法》、1998年出台了《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初步确立了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有偿使用的制度,建立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框架。但我国目前煤炭资源无偿和有偿使用双轨制格局的存在,企业无偿或以极低投入获取矿业权,导致行业进入门槛过低,大量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纷纷进入,由此带来资源的浪费,所以,包括矿业权价款的二级流通市场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仍有待完善。

2.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是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主体。资源税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资源开发活动中的级差收益;而矿产资源补偿费设立的用意,在《矿产资源法》中明确将其作为对使用国家所有矿产资源的支付,也就是要实现国家对资源所有权的“绝对收益”。但在具体实施中,资源税的征收方式却是既适用于开采优质资源的煤炭企业,也适用于开采劣等资源的煤炭企业,也就是说,对煤炭资源“级差收益”的调整是通过“绝对收益”的获取方式,这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所以,从实际效果看,资源税混淆了与资源补偿费的性质。基于此,有学者建议取消资源税,有学者主张取消矿产资源补偿费,趋于一致的观点是效仿国际惯例改征权利金取代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提高征收比率,实现国家的所有权收益。

二、厘清煤炭资源税费因素的成本属性在一般的理论研究中,煤炭资源矿业权(探矿权、开采权)价款和使用费、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习惯上被称为我国煤炭企业资源成本。根据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的界定,虽然目前我国关于矿业权价款的二级流转市场还不完备,但是要获得煤炭资源的探矿权或教育论文发表/jylwfabiao/采矿权,为了获取或使用相应的经营权,支付价款是事前的程序(虽然目前价款可以分阶段上交),而支付矿权使用费是事后的程序,因此,很好理解矿业权价款和使用费是矿权人必须付出的经营成本;而按照租(或地租)相关理论,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或者权利金)本质上不应该被视为煤炭企业成本。

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的本质属性是租。租是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所有权与资源使用权相分离的产物,是资源使用者为取得资源使用权向资源所有者支付的费用,是资源所有权在经

济上的实现。我国的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作为煤炭资源所有者应当向资源使用者单位或个人征收资源租。由于我国目前对煤炭行业的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方式没变,同时对其改革方式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所以下文仍用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表示国家对煤炭资源应享有的煤炭资源租。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整合初探 篇6

人力资源整合就是引导组织内各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企业的高绩效)朝同一方向靠近,从而改善各成员行为规范,提高组织绩效。它既是目的,也是一个过程。它是组织通过运用组织制度、组织激励、组织文化等手段,与组织内成员在目标、远景、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相互磨合、适应、促进,形成高凝聚力的团队的过程。

人力资源整合就是帮助企业在“识人”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制度对人才进行“排序”以达到“业兴”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主要与四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上下行沟通:指两个或更多个体的上下级之间传递或交换某些信息或意念及观念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调解认同感,促使双方的目标、利益趋向一致,实现群体的和谐,达成对组织目标的共识。

——公平事件控制:公平是指人们之间利益和权益的均衡,是组织成员收入分配的合理化。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不公平事件主要集中在定岗、薪酬、领导行为、考评等四项事件。

——人力资本投资策略:人力资本是蕴涵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健康等素质存量的总和,人力资本投资就是对劳动者进行普通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保健等旨在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资本性支出行为。其中最重要的投资形式是教育和培训投资。

——分享剩余:是指通过利益共享,使员工的利益同企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泛股制运行就是通过人力资本分享剩余而制定的机制,旨在实现员工利益的整合。它是基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应该同时分享企业剩余”的思想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它是股份制发展的产物。

就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整合来讲,我认为其着力点有以下方面:

1.对“一把手”进行甄选

中共中央新近颁布的《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确立党内监督的重点为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即“一把手成为党内监督重点”。同样,在管理学中有“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之说,即上层管理者的思想理念、企业规划、决策会通过中间层的层级放大作用逐级传递到下面的基层部门直至个人,由此可知在一个单位、部门的管理中一把手的传递作用非常重要,选择合适的一把手可以避免“管理失控现象”发生。因此煤炭企业在对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的选用上应该慎之又慎。

2.按照职称、技能、管理三条线进行人员的升迁评定

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人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越是市场经济不发达地区、落后行业的企业,这种思想在人们头脑中越根深蒂固。

煤炭企业要改变上述行为,就得从分析出的这种思想派生出的制度根源出发加以解决。煤炭企业内部应该按照职称、技能、管理三条线进行人员的升迁评定,让每条线上的人都感到工作有“奔头”。其中,三条线发展的待遇标准应该具体量化,即这三部分对企业发展的贡献有一个具体量化的权重比例(该比例也应该随企业的战略等进行阶段调整),按照其权重比例确定职称、技能、管理三条线上各层次的人员待遇。

职称、技能、管理三条线上享有同等待遇的人数在具体部门中应该有一定的比例,因为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下,它们的贡献权重应该有所调整。例如,科技研发部门其职称所占的比重要大一些;具体的基层单位,尤其是简单性重复体力劳动为主的部门其技能水平就显得较重要;管理部门人员其管理能力和水平较重要。要根据贡献权重调整具体部门享有同等待遇的人数比例,同时在具体部门享受同等待遇的人员应该由各部门进行动态考核定期评定。

职称、技能、管理三条线在一定的层级(比如科级)应该进行交叉,即达到交叉层级后的人可以自己选择进入其它晋升线发展。

3.尝试着建立上、下级定期沟通制度和公平事件控制制度

上、下级定期沟通制度和公平事件控制制度作为人力资源整合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整体的凝聚力影响深远。根据研究显示:目前我国企业的沟通还是以行政命令为主,比较缺乏理智型的主管人员;公平事件控制也需要提升主管人员的素质,这都需要一个过程。目前煤炭企业可以尝试着建立上、下级定期沟通制度和公平事件控制制度,并将其执行结果作为聘任“一把手”或其他领导人员任用的考核指标之一。

4.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重实效

人力资本的教育、培训工作应该在结合煤炭企业战略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形成比较系统科学的一套体系。提高培训水平应该从培训内容和培训实效两方面着手。煤炭企业内部有必要将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检验同“教培部门人员”和“接受培训人员”两方面挂钩:对“教培部门人员”建立失职追究制度;将“接受培训人员”的培训成绩与其上岗问题挂钩,培训不合格的不能上岗,按照培训成绩“竞争上岗”,形成所谓的“鲶鱼效应”,促进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煤炭资源地区 篇7

对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注始于古典经济学时期。 马尔萨斯(1798)和李嘉图(1821)先后研究了土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土地约束会导致经济零增长。德内拉·梅多斯等在《增长的极限》中对资源消耗影响经济增长进行模拟,得出不可再生资源稀缺导致经济增长持续性差的结论。Thomas Homer- Dixon研究发现,资源约束通过影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约束。罗浩(2007)、黎贵才(2011)研究认为资源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而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房林等(2008)通过宏观经济微观分析,引入社会地位和资源两个因素通过传统效用函数,研究了资源约束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关键。Bjurek(1996)使用从产出和投入两个角度考虑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作为HMB生产率指数。Fare etal.(1994)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两个成分,发展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张军等(2003)估计了1952- 1998年中国全要 素生产率 增长率 。 王兵等 (2008) 运用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方法 测度APEC17个国家和 地区1980- - 2004年包含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 刘兆征 (2009)从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视角,运用基于产出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非参数DEA-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研究了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变动 (提高或降低)根源。

本文将在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规制下运用环境DEA技术 (EDT)和方向距离函数(DDF)研究我国主要煤炭资源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促进因素。

二、研究方法

(一)环境DEA(EnvironmentalDEATechnology,EDT)

一个地区或国家需要投入的总生产要素为X,(X=(K,L,E, W∈RN+)),K表示资本投入,L为劳动力投入,E为能源投入,W为水资源投入。产出函数为F(X),F(X)=(Y,C),Y为国内生产总值,C为二氧化碳排放。其中,Y为期望产出,C为非期望产出。所有产出集记为T,可以表示为:

EDT假设所有要素投入(K,L,E,W)与期望产出(Y)是可自由处置的(Free Disposability)。要素投入(K,L,E,W)的自由处置表示为: 如果(K,L,E,W,Y,C)∈T并且(K',L',E',W’)≥(K,L,E,W),则(K',L',E', W’,Y,C)∈T。期望产出(Y)是可自由处置,表示为:如果(K,L,E,W, Y,C)∈T并且(Y')≤(Y),那么有(K,L,E,W,Y',C)∈T。

(二)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DDF

DDF是在生产可行集T下,根据固定投入,描述产出变量最优比例的一种函数。根据孙传旺(2010)的方法,方向距离函数可以表示如下:

情形一:没有资源约束,并且方向向量沿着纵轴方向,也就是说方向距离函数实际上等价于计算传统的Shephard距离函数。即B=(Y,0)。该情形只有一种期望产出,数学规划式为:

情形二:存在资源约束,方向向量g=(Y,- C)要求同比例的增加经济总量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且非期望产出(C)具有弱处置性,数学规划式表示:

(三)曼奎斯特一鲁恩博格(Maltnquist一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Chung et al.(1997)为评价减少非期望产出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环境DEA技术与方向距离函数,提出了曼奎斯特——鲁恩博格(Malmquist 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简称MLPI)。 考虑资源约束、环境规制时,第i个决策变量的MLPI可以表示为:

全要素生产率MLPI指数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效率变化 (EFFCH) 和技术进步变化 (TECH) 的连乘积 :MLPI=EFFCH* TECH

上式中,MLPI>1表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否则为下降。同理,EFFCH>1表示效率改进,否则为恶化,TECH>1表示技术进步,否则为退步。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指标设置

根据第二部分的研究方法,为测算资源约束、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必须构建基于环境DEA技术的方向距离函数。 我们收集了2004- 2012年中国13个主要煤炭资源型地区的要素投入(包括资本投入(K)、劳动力投入(L)、能源投入(E) (本文以各地区一次能源消费量作为能源投入指标)和水源投入(W))期望产出(国内生产总值(Y))与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排放量(C))。

表1给出本文的统计性描述。

资料来源:2004- 2012 各省统计年鉴及能源统计年鉴

(二)不同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

1. 不同情形下全国生产率全要素的比较。根据第二部分介绍的方法论和设定的两种情形,本节分别测算了中国主要煤炭资源型地区2004年 - 2012年,在没有考虑资源约束、环境规制与考虑了资源约束、环境规制两种情况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计算 结果来自 于通用代 数建模系 统 (General Algebraic Modeling System,GAMS)22.1版本软件包。

TFPI和CTFPI指标分别表示在没有考虑环境规制和考虑环境规制情形下,2004年 - 2012年间全国主要煤炭资源型地区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从表2得知,中国在该期间12个省的TFPI为0.988,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下降1.2%;CTFPI为1.062,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6.2%,明显高于不考虑环境规制的情形。从时间段上来看,2007中国提出坏境规制目标,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在2008年—2010年中国经济运行受到的能效与环境约束要比2007年之前更加明显。CTFPI与TFPI在2005前后的显著差异进一步表明了采用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 (情形一)无法反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无法同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相适应。

通过分析上图,2004- 2012年中国碳强度不断下降,累计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比较分析后发现,累计的CTFPI能较好地解释碳强度的变化情况。CTFPI提高,意味着效率得到改进,碳强度就会下降;CTFPI出现降低,碳强度就会上升。

2.环境规制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

从表3中看到,资源约束、环境规制下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效率变化指数(EFFCH)与技术进步指数(TECH),并且技术进步的作用相比效率变化的改进要明显地多。

四、结论

本文运用环境DEA技术(EDT)和方向距离函数(DDF),构建ÉÁÉÁ ÈÉÃÁÆÈÉÅÈÁÃÉÈÅÁÃÉÃÁ ÉÇÁÃÈÉÅÈÁÇÉÁÃÄÉÃÁ 资源约束、环境规制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通过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修正了由于忽视碳排放造成的扭曲。通过分析,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本文对中国煤炭资源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能够与碳强度目标相吻合,实现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较准确的评价。

中国煤炭资源型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造成的。

摘要:针对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没有考虑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提出了资源约束、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通过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比较,表明资源约束、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中国碳减排目标相吻合。经过进一步对资源约束、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分解,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推动资源约束、环境规制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毕节地区新增煤炭10亿吨 篇8

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组织实施的毕节可乐煤炭整装勘查项目完成了野外工作,完成钻探4.3万m,新增煤炭资源量10亿t以上。毕节可乐煤炭整装勘查项目西起毕节市威宁县、横跨赫章县、东至七星关区,东西方向长92km,南北方向宽10~27km,勘查面积1 190km2。1 13地质队于2012年3月组织实施该项目以来,完成1 190km2范围内GPS点测量175处,钻探4.3万m,物探测井3.8万m,探槽424.75m3,探明新增煤炭资源量10亿t,其中333资源量3亿t,334资源量7亿t。

煤炭资源地区 篇9

一、大型煤炭集团在资源整合中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

1.资金投入巨大,压力沉重

(1)支付补偿金需要大量资金。由于资源整合主要是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调控,采取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收购定价的依据,按照资产加资源的价值进行补偿,导致补偿价格与对矿主实际支付金额和心里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使交易价格成为整合煤矿双方接管的矛盾和焦点。

(2)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大。由于本次整合的对象都是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煤矿;要实现机械化、达到“高产高效”,必须对原有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因此资金投入巨大。

2.整合后资产损失严重,成本压力大

整合后的小煤矿,按照省政府的要求,部分需要关闭,部分需要进行合并后保留一个主体,由此造成一些煤矿买回来即关闭,一些煤矿合并后,原有资产很难利用。阳煤集团整合兼并的73座煤矿中,9座彻底关闭,其他的整合后再关闭36座,最后整合成28座主体矿。带来的资产损失如下:一是9座“十关闭”煤矿由于实物资产、资源全部不可利用,预计损失2.4亿元;二是36座整合后需关闭的矿井,大部分处于长期停产状态,矿井存在大面积冒顶、积水、自燃火区等安全隐患,其回收资产的成本远远高于回收资产的价值,不可再利用,预计损失16.6亿元;三是28座整合后保留的主体矿井,全部要进行升级改造。

3.小煤矿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被整合的煤矿,大部分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完善,有的甚至没有建账,根本无法反映其真实的财务状况。本次评估作价,有的煤矿只能以现场清点的实物和一些矿井图纸资料等估计入账;许多资产看不到其权属依据,或井口封闭、无法查验实物。在此状况下,靠人为判断对企业做出的评价,很难保证其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同时也对收购后的整合带来管理难度。

4.政策不配套,财务操作难度大

大型煤炭集团在几十年的经营中有成熟的管理经验,但是,在本次收购煤矿数量多,时间集中的情况下没有完全做好准备;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人员上都力不从心,相应的政策、规定也与整合煤矿新的情况不配套;在财务管理上操作难度大。各大煤炭集团为了完成接管任务,只能采取临时措施,如:阳煤集团采取“大矿带小矿”的接管模式,即由原有大矿派生产、安全、机电、通风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班子,进驻小煤矿,实施安全生产管理任务。这种情况,由于没有正式资产交易、各项证照都未办理、也未建立起产权关系,导致管理主体未明确,发生的费用列支无渠道,工作很难开展。加上在行政管理上有区域公司、集团公司等多级次,由此出现了管理交叉、职责不清、费用列支不规范等问题,财务人员操作困难。

5.其他管理不同步

山西省政府为了简化整合项目审批程序,加快项目手续办理速度,专门出台了有关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整合回来的煤矿要取得开工批复,必须完成地质报告、矿井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等前置审批程序;还必须全部换发采矿证和办理相关备案审批手续等,致使办理手续工作内容复杂、周期较长,审批时间不好把握。

6.涉税问题

由于本次资源整合大多采取资产收购的方式,致使整合涉及的税收问题比较复杂。除了所得税和印花税外,还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多个税种。虽然山西省地方税务局也对本次兼并重组整合的税收缴纳工作提出了规范意见;但是兼并涉及的各项税收主要由被整合方承担,个人所得税需要整合主体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涉税问题使得被整合的小煤矿态度不积极,整合方的煤炭集团支付了资产补偿价款、又不能取得合法的票据,不能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影响了兼并重组工作进度的推进。

二、资源整合给大型煤炭集团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1.资金风险

资源整合带来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政府没有专项资金保障,国家又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仅靠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已不能解决,资金问题已成为本次整合主体煤炭集团沉重的负担。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引发整合进程的波动,而整合后续的再次改造投入更是困难,煤炭企业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凸显。

2.成本压力

巨大的资产损失需要在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中消化,技改的煤矿2-3年内又不会形成新的产能,靠原有集团的生产能力支撑,利润空间有限,会严重影响大型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后续发展。

3.隐形风险

按照并购的程序,全面调研,摸清情况,系统策划,编制重组方案或计划是成功实施收购并顺利运行的重要环节。而本次收购是在政府安排下按划定区域接受,缺乏前期调研。这样,大型煤炭集团是在完全不了解对方情况的前提下实施收购,势必造成对其资产质量判断出现偏差,对整体财务状况的判断带有不确定性,在涉税问题、资产损失等方面形成潜在风险。

4.管理难度大

一方面,由于赶进度、赶时间,对小煤矿先实施接管,待产权结构确定后再进行费用和资金的处理,所带来的是财务处理不规范,为后续的审计和检查留下隐患;另一方面,在无法人主体的情况下,大量的经济业务由接管矿借款挂账处理,发生的费用不能及时确认,如此处理,极易增加与新股东的协调难度。

5.人才短缺

随着煤炭资源整合、煤矿急剧增加,需要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员。目前,原有煤矿懂管理的专业人员大批地充实到管理岗位,不论是老单位还是新单位普遍出现了专业人员短缺,业务接续困难的情况。会计力量明显减弱,队伍建设急待加强。

6.整合后双方利益上的冲突

整合后,原矿主变为新公司的股东,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现实的经济利益,愿意维持现状,尽快出煤,不愿意继续投入。而大型煤炭集团多看重的是企业规模与生产能力,关注的是长期效益,所以考虑的是升级改造投入、扩大产能。由此造成股东在新的资金投入上的不对等和对利益分配的要求不一致。

7.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差异

由于所有制的不同,在整合后,管理方式、技术能力、用人等方面与过去的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原来煤矿全部为民营企业,其制度、规定灵活,管理方式简单,适应性强;大型煤炭集团一直受国家和政府等部门的直接监管,管理方式、用工制度、业绩考核等格式化、程序化。整合后,在管理模式和办事程序等方面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在文化上存在差异。

三、煤矿整合后的对策

1.认真对待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的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关系

遵循市场规律,按照自身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划分业务范围,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以尽快办理各种证照和手续,确定股权结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为筹措资金提供先决条件,同时促进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在解决资金需求上,早筹划、早准备,避免等、靠、要。在目前国家紧缩银根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争取银行的支持,挖掘财务公司的潜力,筹措资金。政府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大型煤炭集团的整合工作。

2.处理好整合双方利益与长远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是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进度安排,既要把握总体时间,又要妥善处理与被整合方的关系。二是进行组织结构的整合,理顺产权关系,保证新公司有效运行。三是兼并重组小煤矿后,在整体规划、投资计划、组织生产、管理机制、人员配备等方面,都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整体战略来设计,与公司整体发展、持续发展保持一致,做好下一步技术改造计划和后续的扩能规划。

3.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紧紧围绕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从战略角度研究跨区域、多层次财务管理的新课题,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合理划分各级决策权限的多少、业务管理的程度、权限、履责的要求等,以理顺管理程序,保证整合后的公司财务正常运行。

4.兼顾原有企业人员留用和人员素质提升的关系

在煤炭资源整合、煤矿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对懂业务、懂管理的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煤矿整合后应抓好人力资源的整合,一方面留用原有企业人才,以保持与当地政府的协调和管理;另一方面从原有老矿选拔优秀人才,同时通过自学、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现有人员素质,以适应管理的需要。在财务管理方面,应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管理能力。

煤炭资源地区 篇10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受过去“有水快流”的影响, 无序开采, 甚至私采乱挖, 造成各方面问题频发, 影响到煤炭生产和煤炭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山西省为例。一是生产矿井数量多, 办矿主体多, 生产规模低。2009年以前, 全省煤炭生产矿井个数2600多座, 办矿主体2200多个, 70%矿井生产规模低于年90万t, 不少的还低于年30万t。这当中, 一方面不能形成“拳头”, 取得好的规模效益, 另一方面资源浪费也很多。二是管理落后, 装备技术差。落后的采煤工艺在乡镇煤矿生产中大量使用, 有的还存在马拉驴驮的情况。虽然省属煤炭大基地、大集团建设取得了成效, 其生产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整体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 无序竞争依然存在。三是由于安全投入不够, 装备技术落后, 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差, 小型矿井、乡镇煤矿此种情况尤其突出, 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据有关数字统计, 2009年山西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达3770多人, 而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了不少。四是环境破坏严重。许多地方出现了人畜吃水困难、人居环境恶化, 进而引发生态退化乃至生态系统失衡。五是低效开发, 资源浪费严重。加之某些原因作祟, 煤炭资源开采中“采厚弃薄”的浪费现象以及煤炭的伴生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 影响到煤炭工业的经济效益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由上可见, 煤炭资源整合势在必行。通过整合, 加大煤炭资源的集中度, 使煤炭资源得到更好更有效的配置, 引导市场主体加大对煤炭生产的投入, 延长煤炭产业链, 提高煤炭资源以及煤炭的伴生资源的利用率, 创造更好更多的经济效益, 促进煤炭生产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重组整合煤炭资源, 是促进山西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一是提高了煤炭资源集中度, 有利于煤炭大集团建设。到2009年11月初, 全省煤矿企业已签订整合协议1537份, 实施协议签订率98.2%, 其中正式协议签订率91.2%, 主体接管率70%, 采矿许可证已换发65座, 并已经进入证照换发、安全整改、复工复产阶段。按照这次重组整合的目标要求, 全省煤矿矿井数由2598处减压到1053处, 办矿企业由2000多家减少到了130家, 生产规模不足30万吨/年的小煤矿全部淘汰, 淘汰落后产能2.6亿吨, 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平均单井规模达100万吨/年以上。全省将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 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地方煤炭企业集团。这次重组兼并整合是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 形成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其中, 国有办矿占20%;民营办矿占30%;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办矿占50%。二是提升了煤炭资源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煤炭资源整合从节约资源角度讲有利于促进煤炭产业的集约化。通过整合, 发挥政府和市场的调控作用, 从而促进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当年, 全省煤炭行业共排查安全隐患近13万条, 重大隐患199项, 共投入治理资金1.7亿元;共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363 (起) 次, 打击应关未关煤矿348处。实施联合执法, 下达执法文书7687份, 开展煤矿重大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参加教育活动人数68万余人。2009年1-10月份全省生产矿井共发生事故53起, 死亡168人 (不含非法开采) , 事故起数同比减少47起, 下降了47%;死亡人数同比减少86人, 下降了133.86%。全省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259, 同比下降了0.176。四是加快了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速度。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当年, 全省煤炭行业14个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已成为转型发展的典范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园区中167个项目已完成89个, 累计完成投资425亿元, 在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在建的48座大型矿井建设顺利推进。2009年1-10月份, 省属五大集团累计实现非煤产品销售收入916亿元, 占总销售收入的47%。后来, 这些年,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各方面同样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取得了重大成果, 为我国的煤炭生产和煤炭经济发展必须走煤炭资源整合的道路开了先河。

如何加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篇11

关健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煤炭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都要抓住良机,深入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技术和方法,有效管理和开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乃发展之本,如何抓好本,是企业能够向健康良性发展的必要保证。

人是生产力中第一要素。这已摆正了人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有一个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才会有一个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提升企业人员素质。是企业能否有创新意识、有竟争力、有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

一、就现时煤炭企业人员队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匮乏,出现严重断层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已推动历史向更深发展。然而煤炭企业至今在很大成度上仍遵循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从生产环境、地理位置、职工生活、福利待遇等方面,都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企业建设。辽源局已有20余年没有大学专业毕业生来局工作。多年来,企业仅招来一些本企业技校毕业生。这样造成高学识人才青黄不接,人力资源匮乏,至使企业出现人才断层。

(二)煤炭企业人员素质低,制约企业发展

煤炭行业长期以来,由于行业性质决定,高学历人员始终占有极小比例。就局机关人力资源部门构成看。大专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廖若晨星。工作照本宣科。延续传统管理方式方法。更谈不上综合素质和复合性人才。导致企业整体素质低,使企业步履盘姗,只应服原始的工作流程。丝毫无有时代气息和活力。至使企业难于迈入现代化管理阶段。

(三)收入低,是人才匮乏的主要因素

长时间以来,煤炭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职工收入低,而且行业风险大,工作环境坚苦,煤炭院校毕业生宁愿改行,也不愿到煤炭企业工作。企业经济状况低下,难以挽留专业人才。专业人员只能在现有企业内优选。视野和价值取向及思想意识都受到制约。桎酷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的发展,造成人才素质难以提升的不良循环。

(四)竞争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本严重流失   竞争机制是激发人力资源主观能动性、促进人力资源积累的最原始、最深层的力量。目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竞争机制还不健全,基本上还停留在过去封闭、僵化、保守的意识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状态。尤其是在干部管理体制中,干部任用还不规范,存在过多的人为因素,不同程度挫伤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对待老人和新人的问题上,计划经济体制下重资历、轻素质的意识根深蒂固,论资排辈现象普遍存在,没有形成优秀青年脱颖而出的科学机制和客观环境,人不能尽其才,造成人力资源隐性流失。同时煤炭企业的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且苦、脏、累、险的工作环境一时不可能有大的改观,导致一方面煤矿院校生源缺乏,愿意来煤矿就业的高素质大学优秀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更是凤毛麟角。

二、 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看法

(一)发挥所长,调动积级性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心情愉快的投入工作中。使他们潜能和知识得到学以致用。任何人都愿在一个良性用工机制中工作。企业只有选拔一流人才。企业才能创造出一流业绩。

(二)加强培训,更新观念

不进则退,不学习就要被现实所淘汰。计划经济的观念和管理方式,已被市场经济竟争意识所取代。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首先拟定培训规划,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和企业结构模式。加强新观念、新观点、新方法、科学观的培训。对各岗位职工进行新时期理念的全面培训提高职工对新时期,新形势的认识。

(三)制定企业激励机制,招募高级管理人才

企业收入,生活福利状况,直接影响职工的积极性和思想稳定性。故此,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制定顺应时代的工资方案和奖励机制。是企业聚集人才最有效的途径。鼓励科研和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优惠的政策招览人才精英。促使企业科学的、稳步的,充满活力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培训,科学管理,提高职工素质

(一)加强培训 全面提升职工素质

由于煤炭行业地处偏远。职工来源只是经过短时应知培训,即上岗工作。管理人员大都原是技校毕业生。由于文化底蕰的铸就,桎酷了企业的发展。至使企业徘徊不前。面临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企业如何能在经济大潮中立足脚,是企业要从新思考和抉择的问题。

要使企业在竟争中掘起。那就要抓住“人乃发展之本”的主题。要想企业发展,就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如何打造一支强劲的人才队伍。最关健的是培训出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现状,首先建立分层次、分批的培训计划。工人要从专业、技术上进行现代化的工艺学习培训。以现时最先进的培训教材,使工人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管理人员不仅从业务上进行现代化培训,还要从领导艺术、管理手段、管理形式等方面,全面学习培训。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打造一支有文化、有水平的管理队伍。

(二)科学管理是高素质人员的体现

科学是生产力。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辽源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水砂充填、金属网假顶等传统工艺方式,发展到现在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近几年,由于企业创新、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方式,全面提升职工素质。经常开展业务、安全等喜闻乐见的评比竟赛活动,使职工在娱乐之中、提高自身知识和文化素质,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及向心力。

煤炭资源地区 篇12

1 微量元素的迁移规律分析

微量元素在实际生产中的分类分为易挥发性元素、半挥发性元素和难挥发性元素, 各类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不相同, 主要存在的变换形式有三种:第一是易挥发性元素和半挥发性性元素呈现出细粒径灰富集, 从而之间的与超细飞灰表面相结合, 其中的一部分向大气中扩散, 另一部分通过静电除尘器被吸附在物体表面所控制。第二是掺杂燃烧废气中呈气态形式一同释放至大气环境内。第三是难挥发和不挥发元素直接残留在飞灰和底灰中没有产生向空气中运移的过程。

在实际生产表明, 如果原煤的情况不同产生灰分含量也不一样, 燃烧后的产物最终质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该比例为15%至40%之间, 其中副产品的80%左右形成飞灰。在邯邢地区本身煤炭消耗量较大, 因此产生的飞灰量也相对较多, 如果不对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有害元素直接进入空气中, 那么不管这些元素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 最终的结果都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带来巨大的影响。

2 微量元素的挥发控制

微量元素的最终富集情况的直接影响因素是煤的形成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 也就是地球的化学性和元素的赋存状态, 同时煤燃烧过程中的燃烧条件不同产生的飞灰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锅炉类型、燃烧室温度、煤粉在锅炉中的存留时间都会影响微量元素的挥发情况, 也就是对于微量元素的运移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控制过程中可以从上述几个部分进行入手。

2.1 调整燃烧条件

微量元素的燃烧运移情况会随着温度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并且温度越高产生的挥发物质越多。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合理的降低锅炉的负荷情况, 降低炉内的平均燃烧温度, 使炉内的氧化作用明显, 这样将会直接影响炉内微量元素的变化。较强的氧化作用可以减少熔沸点相对较低的物质转变为次氧化物的比例, 将飞灰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控制, 避免微量元素的运移数量过大。

2.2 使用吸附剂

利用部分矿物的自身存在物理性质来对微量元素进行吸收, 例如铝土矿、石灰石和高岭土等, 能够有效的降低微量元素的运移。

2.3 控制烟囱温度

在能够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的情况下, 适当降低烟囱的温度, 其主要原因在于, 烟囱的温度情况将会直接影响燃烧之后的产物向大气中排放的能力, 烟囱的温度越高, 烟气排除的效果越高, 反之则越差。因此将烟囱温度适当调低, 可以使有害的气态或者蒸汽态的物质残留在烟囱内或者锅炉内, 降低进入大气中的含量, 在处理时也能比较集中的进行处理, 控制难度比较简单。

2.4 增强除尘器的运行效率

除尘器能够有效的将飞灰进行吸附, 从而保证进入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在比较低的水平, 降低环境中的飞灰含量, 避免对于环境的重要危害。通过对有害元素的整体分布情况分析, 在飞灰中的富集程度远大于其他灰分中的富集程度, 因此提升除尘器的作用效果对于降低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邯邢地区使用的主要是电除尘器该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比其他类型的除尘器效果更好, 基本能够对所有类型飞灰进行处理, 除尘效率能够达到97%。目前新型的除尘器是布袋除尘器, 该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能够达到99.9%, 效果明显。

3 控制煤炭燃烧有害微量元素的运移

煤燃烧之后的产物主要是飞灰, 构成飞灰的元素中粉煤灰能够占到80%左右, 因此粉煤灰的排放量是目前最大的工业废渣之一, 我国年排渣量已经超过3200万吨。煤中的有害元素在粉煤灰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残渣, 因此向环境中迁移的能力相对较弱, 但是在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在处理粉煤灰时通常采用的是湿法排灰的方式进行, 将粉煤灰转移至灰池中利用水的作用对其进行运载、淋滤和沉积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有些稳定程度角度的有害物质将会在水中不断的富集, 当富集程度达到一定量时对于土壤环境和水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使地下水受到污染。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 处理储灰场所。在灰池的地区设置一定厚度的隔离层能够有效的避免部分迁移性较强的微量有害元素的迁移, 有效的避免这些元素对于地下水造成的危害。采用具有特性的植物来对有害物质进行吸收, 将有害的重金属物质直接从地下部分转移至地上部分, 避免其对于地下水和土壤的影响作用。

第二, 加强有关粉煤灰的处理, 为了避免粉煤灰由于长时间堆放而造成的微量元素迁移情况, 应当尽可能缩短微量元素的放置时间, 重视运输过程, 采用湿法运输的方式将粉煤灰应用于建材方面。

4 结束语

煤的燃烧过程会产生相对较多的有害物质, 对于环境和人体都会造成很强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粉煤灰的处理工作, 严格重视粉煤灰处理方法的研究, 减少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迁移。

摘要:煤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地质演化而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 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利用煤的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够用来发电和制作各种化学用品为人所用, 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煤在地下经过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变化, 因此构成煤的物质组成成分较多, 在燃烧过程中, 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生的物质各不相同, 某些是对于环境具有很大危害的有害物质, 通过煤的燃烧过程逐渐析出运移, 在邯邢地区具有大量的煤炭资源, 同时对煤的加工企业也十分广泛, 导致有害元素运移, 当这些元素积累达到一定水平时将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邯邢地区,煤炭燃烧,有害元素,运移

参考文献

[1]杨崇涛.煤炭在燃烧过程中的污染和发展煤的深加工利用技术[J].北方环境, 2013 (06) :49-49.

[2]马亮.浅析煤炭燃烧排放大气污染物中SO2的控制技术和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22) :57-57.

上一篇:数据矩阵下一篇:功能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