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整合(通用12篇)
煤炭资源整合 篇1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性资源, 其开发利用会给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从现代经济学意义上讲, 煤炭又是一种特殊产品, 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产品, 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性产品, 具有深远的战略地位。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煤矿资源开采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利用煤矿资源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山西是我国的第一产煤、输煤和出口大省, 也是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煤炭资源得天独厚, 素以“煤炭之乡”著称于世, 截至1991年底, 全省累计探明煤炭保有储量2570×108t, 占全国27%。煤种齐全, 煤质优良, 特别是炼焦煤、无烟煤均占全国的一半左右。煤田地质条件好, 吨煤开采成本16.48元, 远低于全国21.76元的平均水平。山西是中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立足点, 主要能源供应基地。开发程度高, 1991年煤炭采选业的宏观优势系数达36.07, 远高于其他省区, 居全国第一位。中观优势系数为6.20, 居省内前列, 原煤产量2.92×108t, 其中外调2.2×108t, 占全国煤炭调出省总量的1/3以上。基本形成了大同平朔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等大规模开发的煤炭基地。山西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 担负着供应东北、华北及东南沿海能源的任务。
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 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 部分为第三系。目前, 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m—500m, 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 开采条件好, 且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煤, 品质优良。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山西拥有14个煤种。尤其是大同的动力煤, 阳泉、晋城的无烟煤, 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 储量大、分布广, 开发历史久远,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创出了极佳的品牌效应。
二、山西煤炭的开采状况
虽然具有以上优势, 而且新中国成立以来, 山西煤炭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山西煤矿开采也同样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山西煤炭开采的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 煤矿采出率低下, 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就山西省煤炭开采状况来看, 原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的矿井采出率分别为50%—60%, 30%—40%和10%—15%。按此采出率计算, 2001年山西省原煤产量为2.689*108t, 损耗煤炭资源量则达7.680*108t。1949年至2001年山西省累计原煤产量约67.700*108t, 如此推算累计损耗资源量多达193.430*108t。此外, 由于矿井井田内“三下”压煤量增加, 导致矿井开采储量减少, 服务年限缩短。同时, 水资源的破坏, 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占用,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房屋建筑及工程设施的影响破坏也相当严重。
目前, 中国经济的发发展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支撑作用。因此近年来煤炭产量的迅猛增长, 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至今, 与中国煤炭粗放型和超产能生产相伴的矿难事故还没有得到控制, 为了从煤炭开采的源头上解决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的问题, 迫切需要对煤炭资源开采进行整合。
三、资源整合的研究价值
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 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4%, 采矿许可证变更已超过80%。2009年以来, 随着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推进, 山西煤炭工业经济需要不断提升质量和效益,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因此, 对于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确保资源科学开采、安全生产和煤炭行业科学发展以及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具有现实意义。
从大的趋势来看, 煤炭企业重组是今后中国煤炭行业的一种潮流。但资源整合煤矿, 面临的资源开采、安全问题与以往国有大型煤矿以及个体煤矿有所不同。研究笨话题的目的在于, 根据资源整合之后众多煤矿企业跨地区发展特点, 研究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新模式, 进行有关系统管理措施的探讨, 不仅可以调整煤炭大省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而且对于今后可能出现的资源、人才、环境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因素, 进行合理科学的预先安排, 均可寻求科学依据, 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小煤矿的退出机制不完善, 社会成本大: (1) 短期内给当地经济带来利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当地煤矿企业有较强的依赖性, 这些小煤矿被整合后, 直接导致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幅下降 (2) 小煤矿的关闭导致当地农民工失业。 (3) 被关闭的小煤矿遗留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被关闭矿井的煤炭储存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巷道走向等资料缺乏, 造成以后的处理缺乏科学依据;采空区会积聚大量的积水和瓦斯, 留下许多安全隐患;采空造成的地表塌陷、房屋和水利设施裂纹等都会给当地造成长期损失。
2、整合后民营资本退出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1) 民营资本遭受损失引发诸多问题。由于外省有些地方民间资本的相互借贷非常活跃, 当这些小煤矿被兼并关闭后, 外省煤矿投资者的损失巨大。这将导致数万名到山西省投资煤矿的商人被迫退出, 无数的破产人员形成复杂的社会问题, 并且危及当地银行信贷链。 (2) 退出资本的流向和安置问题。
3、整合后管理、人才、企业文化等的融合问题:并购企业价值观、文化的融合, 以及管理、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对于整合后的新企业能否成功运营起着重要的作用,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4、整合后可能造成行业垄断。
5、整合后大集团企业的发展和配套措施的跟进。
*发展方向:
1、依托大型煤企管理实力, 解决目前整合以后出现的管理漏洞, 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
2、采取有力措施, 减少各类安全事故。
3、推进资源节约型产业的发展, 推动生态环境改善。
4、通过实施人才战略, 建立资源整合长效机制。
5、对于资源整合后出现的问题, 应当科学规划, 采取法制、经济、管理等措施, 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 以确保这一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
资源整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是优化产业结构, 强化企业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方法。只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改革创新, 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解决好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 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武.中小煤矿关闭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 2008 (.3) .
[2]、常来保.浅议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在整合地方煤炭资源中的风险防范[J].2009, 18 (7)
[3]、常耀鸿.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重点关注, 2007
煤炭资源整合 篇2
7月17日上午,市政府、各县(市、区)政府与各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签订了《临汾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框架协议》。
主体有山西焦煤集团、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阳泉煤业集团7个省内煤炭集团及山西乡宁焦煤集团、临汾四通焦化有限公司、乡宁县沙坪(吉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中强煤化有限公司、山西牢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蒲县宏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安吉欣源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陆合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10个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具体如下:
01、山西焦煤集团
02、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
03、山西大同煤矿集团
04、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
05、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
06、山西潞安矿业集团
07、阳泉煤业集团
08、山西乡宁焦煤集团
09、临汾四通焦化有限公司
10、乡宁县沙坪(吉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11、山西中强煤化有限公司
12、山西牢寨煤业有限公司
13、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4、蒲县宏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15、山西安吉欣源煤业有限公司
16、山西陆合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7、山西永鑫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详细情况:
01、山西焦煤集团
02、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山西煤销集团临汾煤运分公司作为整合主体企业对我市尧都区、乡宁、汾西、蒲县4个产煤县区的整合项目。其中在尧都区整合7个矿区,形成480万吨/年煤炭产能;在乡宁县整合6个矿区,形成360万吨/年的煤炭产能;在汾西整合全县所有5个矿区,形成345万吨/年的煤炭产能;在蒲县整合3个矿区,形成210万吨/年的煤炭产能。整合后,该公司煤炭产能共计达到1455万吨/年。
03、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同煤集团在临汾注册成立了子公司—临汾宏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同煤集团在临汾的重组工作,同煤集团整合的矿井主要集中在乡宁、洪洞、尧都区,整合后形成9座煤矿,总储量5.2亿吨,总面积70多平方公里。其中乡宁2座、尧都区3座、市直矿3座、洪洞县1座,整合后总产能将达到645万吨。04、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
05、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目标是洪洞县和蒲县的几座焦煤矿井,规划产能330万吨。
06、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整合的矿井主要集中在蒲县,整合后是12个矿井,产能将达到930万吨,资源数量为6.6亿吨。
07、阳泉煤业集团
08、山西乡宁焦煤集团山西乡宁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经临汾市、乡宁县人民政府批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设立的地方集团公司。公司现有台头煤矿、毛则渠煤炭有限公司、申南凹焦煤有限公司三个子公司,井田总面积49.9975km2,保有储量3.5亿吨,有6对生产坑口,1对基建坑口,主采河东煤田2#优质主焦煤,年生产能力450万吨。
09、临汾四通焦化有限公司临汾四通焦化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原煤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现代民营企业。公司前身为临汾水门烧结厂、古城煤矿。1995年注册为有限公司。现有干部员工1600名,其中,中高级以上专业管理人员89名,技术工人350名。
公司下属四个经营实体企业,即临汾四通煤矿、四通二矿、四通洗煤厂和水门烧结车队。其中,四通煤矿和四通二矿位于尧都区河底乡交口村境内,井田总面积为6.5249平方千米,地质储煤量为2950万吨,生产优质2#煤,年生产总能力90万吨(其中四通煤矿30万吨,四通二矿60万吨)。
电话:0357 3135951
移动电话:***
传真:0357 3130550
地址:临汾市尧都区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木材巷
邮编:04100010、乡宁县沙坪(吉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乡宁县沙坪(吉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属吉县重点企业,该公司位于乡宁县台头镇沙坪村,紧邻309国道,距临汾市60公里,交通便利。该公司井田面积17.7076平方公里,可采储量3581万吨;分#
2、#
3、#9三个层煤,年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所产煤炭产品属国家保护性开采的稀有煤种——主焦煤。
11、山西中强煤化有限公司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控股,120万吨/年春山煤矿项目已获得省国土厅划界批复、省发改委核准批复,煤矿专用道路已修至煤矿矿区内,全部建设工程将随春山煤矿设计完成同步开工建设。项目计划建设规划为120万吨煤矿、300万吨/年洗煤、240万吨/年煤化焦化、10万吨/年甲醇、2*50mw煤气自备电站以及县城集中供热供气。
12、山西牢寨煤业有限公司山西翼城牢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地方国营牢寨煤矿)位于翼城县东北部的隆化镇两坂村南,距县城12公里,是翼城县最大的煤矿。公司交通便利,能源丰富,煤质优良。牢寨煤业铁路专用线与侯月电气化铁路在翼城车站接轨,距331国道2.5公里;公司井田面积11.78平方公里,矿井地质储量1.78亿吨,可采储量1.35亿吨,设计可采储量1.05亿吨,矿井服务年限为57年;其中2#原煤为特低硫、低一中灰、高发热量的贫瘦煤,是优良的炼焦配煤和动力用煤。2005年4月,首钢控股公司接管煤矿后,首先组建了牢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的领导班子,对牢寨煤业进行远景规划,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并实施了改扩建工程,使牢寨煤矿由年产5万吨的小煤矿转化为年产120万吨的大型煤矿。
13、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与蒲县规划1号区域内的煤矿签订了合作协议。兰花集团将逐步建设单井生产规模不低于90万吨/年综合机械化矿井,用三年左右时间,争取在临汾形成煤炭生产规模不低于500万吨/年的现代化高产、高效煤矿企业。
14、蒲县宏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宏源公司将出让一批煤矿,再收购一批煤矿,成片重组18处煤矿整合为4处,其中120万吨/年矿井1处,90万吨/年矿井2处,45万吨/年矿井1处。整合后,公司原煤总产能将由原来229万吨/年提升为345万吨/年,单井平均产能将由原来的18万吨/年提高到85万吨/年,单井平均产能整合后将是整合前的4.73倍。
整合重组后,煤炭产业的规模和集中度得以大大提高。
15、山西安吉欣源煤业有限公司隶属古县正泰煤气化公司,山西安吉欣源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古县古阳镇安吉村,隶属古县古阳镇,距古县县城30公里,交通便利,矿井始建于1997年6月,投产时间2002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井田面积3.4253km2,准采煤层为3#优质主焦煤。0357-832810916、山西陆合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昌泰、陆成两个煤矿,下一步整合恒富等洪洞当地煤矿企业,山西洪洞陆合煤化集团隶属上海云峰集团,云峰集团是全国知名房地产企业上海绿地的全资子公司。
我国煤炭资源整合的困境及出路 篇3
关键词:煤炭资源;整合;建议
一、煤矿安全管理有待加强
有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个别煤矿出入井登记缺损,瓦检员特殊工种证私自涂改;甚至有的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缺少备用机组,监测系统操作人员有的仅参加过几天培训,对瓦斯管理基本常识不够了解,矿灯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支护设备陈旧、落后等。另外还有部分正常生产矿井因办理手续而停产,影响了煤矿的正常安全运转。
二、把握不准矿井的真实情况
整合煤矿相当一部分资源储量匮乏,发展潜力不大,周边煤矿越层越界现象严重,要想准确把握矿井的基本情况难度很大。更何况有些矿主不愿意提供矿井的真实资料,这给资源整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整合后的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矿井的安全生产、企业内部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三、审计和评估工作可操作性不强
由于审计与评估工作因为整合时间太紧,往往缺乏对整合企业客观公正的评估。目前,各地均没有建立对煤炭资源的专门评估机构,因此在煤炭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主观随意性大,导致纠纷不断,阻碍着整合的进程。
四、整合审批手续时间过长,证件办理繁琐
针对我国煤炭资源整合中出现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煤炭资源整合的顺利开展
国家应制定适合各地煤炭工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出台和完善支持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健全和完善资源整合的配套措施。明确煤炭资源整合的范围、产权关系变更及有偿使用制度。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法定的经济补偿标准与中小煤矿退出的法定经济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中小煤矿积极参与资源重组。通过规划和政策支持,从体制和机制上提供保障,促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严格煤炭资源整合程序,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资源整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强政策引导,确保整合工作的有序推进。通过政策制定,引导和规范资源整合工作。
2.合理规划资源整合布局
政府统一组织编制煤矿整合重组规划,打破行政区划实现有效整合,对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根据资源规划和改制政策,对煤矿摸清底数、具体分析。大中小型煤炭基地建设布局要与城镇发展规划、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相结合。
3.建立预防机制和提高事故处理能力
煤炭开采属于高危行业,为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更好地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必须从制度上规范煤炭开采行为。为此,应当制定相关的制度,要求企业事先提供一笔资金,以避免发生生产事故后老板逃逸的现象。
4.合理解决地方政府和乡村因利益而产生的矛盾
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因互利共赢,通过兼顾各方利益,实现煤矿经营高效化。对不同资源、不同规模、不同技术的各类煤矿区别对待,分类实施,采取不同的改制形式,充分尊重和保障所有权人、煤炭企业、国家、集体和当地群众的合法权益。合理兼顾各方利益,通过利益调整取得煤矿效益的最大化。
5.简化矿井的审批程序
资源整合工作牵涉到国土资源、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工商、税务、环保等众多部門,需要审批的内容多,工作量大。国家应采取政府行为,对建设的相关程序进行规范管理,简化资源整合矿井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建立一站式服务的审批制度。
煤炭资源整合提升了我国煤炭业的产业素质,优化了布局,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煤炭资源整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转型过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使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顺利推进。
山西煤炭资源的整合利用 篇4
关键词:煤炭,资源,整合
1 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
煤炭作为1种资源,具有较强的自然属性,属于不可再生性资源。煤炭的开发会给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从现代经济学意义上讲,煤炭又是1种特殊产品,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产品,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性产品,具有深远的战略地位。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煤矿资源开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煤矿资源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山西是中国的第一产煤、输煤和出口大省,也是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 m~500 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且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煤,品质优良。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煤种。尤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创出了极佳的品牌效应。
2 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煤炭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重点煤矿依靠国家投入,形成了10个大型或较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地方煤矿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优势,在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办矿积极性的基础之上,“六五”期间为解决能源危机,国家实行“有水快流”的方针使其获得了大发展,“七五”时期以安全为中心进行了全面整顿,“八五”时期经过重点改造以后,步入了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煤炭开发为主,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和经济的支柱行业。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的37%,实现利税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把与煤炭相关联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一并计算,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以上,不仅支援了外省建设,而且带动了兴晋富民的步伐。
但是,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其中煤炭回采率低尤为严重。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中国煤炭资源的平均回采率为40%,而世界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为60%~70%。更为严重的是,以前约占中国年煤炭产量35%的乡镇及个体煤矿,平均回采率仅有10%~20%。这个数据是根据煤层厚度平均为192 m推算的。若按矿主们提供最厚的煤层仅23 m推算的话,工作面的回采率则更低,直接造成煤矿资源的严重浪费。以2007年为例,中国全年生产煤炭超过25×108 t,排放煤层瓦斯气体200×108 m3左右,利用率仅为20%,排放矿井水60×108 m3左右,利用率仅为26%,排放煤矿矸石3.5×108 m3左右,矸石排放除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外,还严重污染了空气和地下水。
山西煤矿开采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山西煤炭开采的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中小型煤矿采出率低下,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就山西省目前煤炭开采状况来看,原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的矿井采出率分别为50%~60%,30%~40%和10%~15%。按此采出率计算,2001年山西省原煤产量为2.689×108 t,损耗煤炭资源量则达7.680×108 t。1949年至2001年山西省累计原煤产量约67.700×108 t,如此推算累计损耗资源量多达193.430×108 t。此外,由于矿井井田内“三下”压煤量增加,导致矿井开采储量减少,服务年限缩短。同时,水资源的破坏,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占用,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房屋建筑及工程设施的影响破坏也相当严重。
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支撑作用。因此近年来煤炭产量的迅猛增长,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至今,与中国煤炭粗放型和超产能生产相伴的矿难事故还没有得到控制,为了从煤炭开采的源头上解决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的问题,迫切需要对煤炭资源开采进行整合。
3 煤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
3.1 资源整合的目的和必要性
企业资源整合有吸收合并、合资合作、资产置换、兼并重组等多种手段,但资源整合的目的无外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非煤企业来说,资源整合在战略层面上是运用系统论,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产品相同或类似但又独立经营的多个企业,整合成尽量少的几个大型企业,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在战术层面上,资源整合就是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水平,规避市场风险,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获取最大利益。
3.1.1 资源整合构建和谐矿区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站在纵览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资源整合是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1.2 资源整合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升级使产业资源要素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企业通过改制,企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社会化大生产使企业分工更细,更加专业化,生态环境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3.1.3 资源整合是提高企业素质和生产效率的需要
通过资源整合,企业各种要素,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和市场等各种能给企业经营带来效益的资源,重新进行了优化组合和配置,必然使企业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同时,也会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资源整合的原则
资源整合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又要坚持市场运作和集团公司调控相结合的原则。依据集团公司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按照市场规则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另外,还要坚持扶优扶强、集约高效的原则。推动资源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坚持依法自愿的原则,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要避免“长官意志”和“拉郎配”,确保资源整合顺利进行。同时还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3.3 资源整合的重点和方法
尽管不同企业在实际运作中所采取的资源整合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企业资源整合的重点应着重放在市场资源整合、生产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整合3个方面。
3.3.1 市场资源整合
a) 按照产品种类和细分市场,进行生产企业重组。可以成立行业集团或事业部,实行强强联手或强弱搭配,用吸收重组、收购兼并、股份制等方式,在集团公司层面优化组合,组建煤机配件公司、矿用支护材料公司、机电设备修理公司等,打造规模化经营的大型、超大型生产企业,发挥整体优势,降低经营成本,获取最佳效益;
b) 按照原料市场,进行流通企业重组。根据物流管理需要,成立非煤产业招投标机构,组建专门的物流企业,对非煤产业所需物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由此大幅度地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c) 客户资源整合。改变过去非煤企业各自对煤炭矿井分散送货为大型专业化生产厂或销售公司对煤炭生产企业集中送货的方式,降低销售成本;
d) 品牌整合。优化保留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原有品牌,打造代表企业实力和形象的新品牌,力争创出大品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3.2 生产资源整合
a) 企业资产整合。在组建专业化生产企业的过程中,把各个被整合企业的优良资产保留在新建企业,剥离无效的经营资产,必要时增购一些能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资产,充分发挥各种经营性资产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
b) 人力资源整合。企业组织机构实行扁平化,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理人员,合理配置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充实企业技术力量和销售队伍,同时,加强企业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c) 融资渠道整合。一方面要加强应收帐款的回收,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在发挥企业整体信贷优势的同时,积极寻求民间融资的有效途径,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这一突出矛盾;
d) 债务重组。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降低财务费用,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坏账损失,合理避税;
e) 借助环境政策,建立生态产业。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新的奋斗目标。非煤产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应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建立生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考虑在矿区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发展园区,投资建设煤电、煤建材、煤化工和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打造煤基大产业链条,这样,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降低了投资风险,又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3.3 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就是把信息资源分散的集中起来,把无序的变为有序,把有关的进行关联,使用户知道到哪里查询所需要的信息以及怎样查找这些信息。它包含信息采集、组织、加工以及服务等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标志着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信息化阶段,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这就要求创新信息管理。当前,许多非煤企业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则比较低,存在许多“信息孤岛”。信息流不畅,信息不能共享,远没有发挥信息化投资的效益。
实施信息资源整合,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满足信息使用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又可为管理者提供尽可能完善的信息服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4 结语
资源整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方法。只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解决好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县煤炭资源整合政策落实情况报告 篇5
煤炭资源整合政策措施落实和省级财政煤矿安
全隐患排查治理配套资金项目的自查情况报告
一、煤炭资源整合政策措施和中央整顿关闭小煤矿专项资金自查
我县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严格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文件精神开展工作。2008年初,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市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会议精神,我县及时研究出台了《**彝族自治县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和商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安监局、**乡人民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济和商务局,办公室主任由局分管领导担任;根据《云南省**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要求,我县坚持把煤炭资源整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本着“总量控制、统一规划、三权统一、有偿出让”的原则,着眼于规模小、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防范能力差等问题,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 1
订方案,科学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对我县煤炭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加强对煤炭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根据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云煤整合〔2008〕2号)的批复,**煤矿可作为单独保留型矿井进行技改,整合技改后生产能力由4万吨/年(设计能力9万吨/年)提高到15万吨/年。
(一)基本情况
我县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乡人民政府辖区内。**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属单独保留型矿井,地理位置在**县城东南部,**乡人民政府塘坊村,距乡人民政府5公里,矿区面积0.4588平方公里,煤种为褐煤二号,属低瓦斯矿井。采煤方式为斜井开拓,串车提升;通风为中央并列式;工作面煤工艺为炮采。2007年由云南省南方地质勘探工程有限公司对该矿进行了储量核实工作,并编制了《云南省**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核实报告》,经核实,该矿截止2007年底,在采矿许可范围内,煤炭保有储量616万吨,可采储量430万吨。该矿是**县唯一合法煤矿,“六证”齐全,资源独立,储量丰富,原规划建设规模9万吨/年,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年。现批准扩建为15万吨/年,扩建后,矿井分为南采区和北采区,实行分区通风,矿井生产能力将大幅度提升,技术力量加强,装备水平提高,安全事故防范水平大大增强。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是保证煤矿长治久
安的治本之策,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鉴于此,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政府办、国土、安监、**乡政府负责人为副组长,安监、公安、法院、检察院、工商、环保、劳动、供电、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煤矿整合工作组,研究出台《**彝族自治县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实施方案》,并对整合的原则、整合主体、整合类型、整合要求于2008年12月6日开始在全县作了公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及时解决整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了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实施情况
**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单独保留型矿井,是整合工作的实施主体,该矿井位于县城东南45公里的**乡塘坊村,“六证”齐全且合法有效,开采范围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1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0.4588K㎡,主要开采Ⅱ号煤层,煤种为褐煤二号;2007年云南地方设计院对矿井进行储量核实,编制了《云南省**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核实报告》,通过核实,全矿保有储量616万吨,可采储量430万吨,原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采用斜井开拓,串车提升,低瓦斯矿井,通风为中央并列式,工作面采煤工艺为炮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县内唯一合法有效的矿井,资源独立,矿井资源储量丰富,综合各方面考虑并结
合**煤矿生产现状本着尽量提高矿井规模和技术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矿井建设规模由9万吨/年扩建为15万吨/年,扩建后,矿井分为南采区和北采区,两个采区实行分区通风。目前,我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已全面结束,2010年12月通过省、市的考核。
(四)中央财政整顿关闭小煤矿专项资金我县2009年以来未涉及此项工作专项资金。
二、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资金项目自查情况
2009年根据《**市财政局**市经济委员会关于上报2009年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配套资金的报告》(普财企〔2009〕71号)申报情况,目前,我县共获得省级财政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资金30万元。根据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配套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云财企〔2009〕198号)文件精神,结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云南省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配套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7〕153号)的要求,我县及时上报《**彝族自治县经济和商务局关于2009年煤炭行业管理生产安全监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县**煤矿关于2009年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配套资金项目的申请》;申报主要内容:改选矿井防灭火系统、通风系统、更新生产设备和监测监控系统;申报项目资金共502.34万元(其中自筹306.43万元),省级财政实际补助30万元(其中县级监管装备经费10万元,煤矿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配套
资金20万元)。
(一)县级煤矿安全监管装备经费
为巩固和提高我县煤矿安全监管水平及应急能力,改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监管人员执法水平和能力,计划购置监管专用车及监管装备,慨算资金投入30万元,申请15万元,自筹15万元,省级财政实际补助10万元,我县自筹1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实际购入监管装备车一台,摄像机、井下检查装备及监管人员执法培训学习等,目前20万元煤炭行业生产安全监管项目经费全部投入完成,各项装备和人员工作有序运转。2010年通过县、市财政和主管部门的审查验收。
(二)省级财政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资金
**县**煤矿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矿井综合处置灾害能力,全面加强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力度,加大对隐患治理的投入和管理,2009年省财政补助20万元隐患排查治理配套资金,煤矿企业自筹30万元,全部投入到矿井“一通三防”、矿井防灭火系统、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更新部分淘汰生产设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建设等工作中,2010年6月通过县级主管部门和县财政检查,10月通过市级主管部门的验收。
目前我县对省级财政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配套资金管理有关按照(云财企〔2009〕198号)文件精神和《云南省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配套资金管理办法》执行,检查中未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
**彝族自治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煤炭企业销售政策整合分析 篇6
【关键词】 煤炭企业 销售政策 整合
根据国家《煤炭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行业发展规划,近年来国内煤炭企业进入了加速整合阶段。销售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合的顺利与否关系着企业整合的成败,作为销售关键环节的价格政策整合尤其是同类产品价格的整合,关系着集团发挥协同作用,避免区域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控制力,稳定和维护市场的主导作用,提高集团的生产经营绩效。通常产品销售价格在整合过程中,将会面临和解决以下几方面的具体问题:
1. 煤炭企业的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是价格政策整合的第一步,决定了后期价格政策的具体制定和实施。国内煤炭的销售模式主要分为期货销售模式和现货销售模式。期货销售模式,客户预先提报计划、预付货款,煤矿企业锁定价格、锁定资源,有助于稳定销售,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资源风险;现货销售模式采用随行就市的模式,有利于跟紧市场节奏,市场上升周期创造较好效益。目前来看,国内排名前几位的大型煤矿企业多采用了期货销售模式。
2. 煤矿企业的订货模式
根据煤矿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或品种结构情况,统一订货模式。目前国内煤炭企业订货模式主要有月订货模式、旬订货模式或其它模式。月订货模式适用于生产工艺流程长、生产组织压力大的产品,有利于稳定直供和战略客户的资源供应。旬订货模式或其它短期订货模式,便于紧跟市场节奏,发现市场空缺,抓住市场机遇,适合于常规、普通的短流程产品。
3. 煤炭企业的定价模式
定价模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定价周期、品种加价、区域价格。定价周期需要与销售模式和订货周期协调统一,目前国内煤炭企业主要分为月度定价、旬定价、随行就市定价等,其中月度定价又分为跨月定价、月底结算等方式。跨月定价又含两种方式,一种是每月中旬出台下月价格,另一种是下旬至月底出台下月价格。跨月定价在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时,出厂价格与市场容易产生较大偏差,需要生产企业产品具有高度的独有性、不可复制性和替代性,或者对较长时期的市场有比较准确的分析预测。为克服该问题,目前国内部分煤矿企业价格采取遇涨不涨、遇跌则跌,或者遇涨则涨、遇跌追跌的策略。月底结算虽然能够对本月走势整体把握,但也存在客户为争取较低的结算价格,在下旬或者月底消极提货、打压市场的情况。国内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采取随行就市的定价方式,虽然价格政策比较灵活,但缺乏对市场的主导。
品种加价涉及集团内部同类产品以及差异产品的价格整合。由于各煤矿企业内部具有不同的企业标准,需要统一集团内的质量控制标准,统一制定产品质量体系。对于采取相同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同类产品,可以较快的进行统一,制定相同价格。规格加价涉及多个参数,需要充分考虑各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以及后期的资源优化配置等情况,着重对重叠规格品种价格进行统一。此外,由于各企业的差异和市场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在价格制定方面要适当考虑价格差异。 区域价格的制定要遵循保持集团内价格的同步性和一致性,避免同一区域市场的竞争,提高市场控制力,发挥出大企业稳定市场、维护市场的主导作用。区域价格的制定首先需要确定内部各煤炭企业本地出厂价格,对各销售区域制定统一的结算价格(产品运输至该区域的含运费价格),根据内部各企业到销售区域的运输成本差异,实行区域差别定价或差别运输补贴。或者对集团内部销售区域划分出明确的地理界线。
4. 激励政策
根據不同企业的产能、产量,以及客户订货量(提货量),区别制定分级管理优惠;对签定经营协议的客户,根据协议内容和业绩评价实施优惠幅度。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煤炭企业的分级制度不同,需要在客户统一管理、资源统一分配后,逐步实施产线分工,提高产线效率和效益。
5. 产品结算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结算模式和结算价格生效时间。目前国内煤炭企业结算模式有两种形式:一票结算(即结算价格是送到用户的含运费的价格)和两票结算(仅含出厂价格)。一票结算易造成企业税负增加,目前国内多数企业采取两票结算,运费由客户承担。
根据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财务要求,结算价格生效时间也有较大差别,目前国内煤炭企业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合同签订、客户打款后结算价格生效,价格锁定;第二种是随行就市模式,如开具发货单或者提货后生效。
6. 收款方式
根据市场和资金状况,集团统一收款时间、现汇和承兑比例、贴息和反贴息标准,以及订货打款要求等具体细节。目前来看订货后预付一定比例或者全额预付货款,有利于增强合同的约束力,保证合同正常履行。
总之,产品销售价格政策整合要体现出对客户的激励性和约束性,要有利于实现对客户的分级管理;通过价格的统一控制避免内部竞争,并统一对外,取得竞争优势,提高市场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价格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发挥各子公司生产线的生产效能;最终实现集团的客户协同、市场协同和生产协同,最大程度地降低集团公司运行的管理成本、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丽莎.浅谈销售费用对企业的影响,科技信息,2010年第19期.
[2]吕木林.如何管理销售人员及降低销售费用,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11期.
[3]卢宏愿.企业销售费用管理策略探讨,财会通讯,2010年第11期.
煤炭资源整合 篇7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受过去“有水快流”的影响, 无序开采, 甚至私采乱挖, 造成各方面问题频发, 影响到煤炭生产和煤炭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山西省为例。一是生产矿井数量多, 办矿主体多, 生产规模低。2009年以前, 全省煤炭生产矿井个数2600多座, 办矿主体2200多个, 70%矿井生产规模低于年90万t, 不少的还低于年30万t。这当中, 一方面不能形成“拳头”, 取得好的规模效益, 另一方面资源浪费也很多。二是管理落后, 装备技术差。落后的采煤工艺在乡镇煤矿生产中大量使用, 有的还存在马拉驴驮的情况。虽然省属煤炭大基地、大集团建设取得了成效, 其生产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整体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 无序竞争依然存在。三是由于安全投入不够, 装备技术落后, 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差, 小型矿井、乡镇煤矿此种情况尤其突出, 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据有关数字统计, 2009年山西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达3770多人, 而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了不少。四是环境破坏严重。许多地方出现了人畜吃水困难、人居环境恶化, 进而引发生态退化乃至生态系统失衡。五是低效开发, 资源浪费严重。加之某些原因作祟, 煤炭资源开采中“采厚弃薄”的浪费现象以及煤炭的伴生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 影响到煤炭工业的经济效益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由上可见, 煤炭资源整合势在必行。通过整合, 加大煤炭资源的集中度, 使煤炭资源得到更好更有效的配置, 引导市场主体加大对煤炭生产的投入, 延长煤炭产业链, 提高煤炭资源以及煤炭的伴生资源的利用率, 创造更好更多的经济效益, 促进煤炭生产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重组整合煤炭资源, 是促进山西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一是提高了煤炭资源集中度, 有利于煤炭大集团建设。到2009年11月初, 全省煤矿企业已签订整合协议1537份, 实施协议签订率98.2%, 其中正式协议签订率91.2%, 主体接管率70%, 采矿许可证已换发65座, 并已经进入证照换发、安全整改、复工复产阶段。按照这次重组整合的目标要求, 全省煤矿矿井数由2598处减压到1053处, 办矿企业由2000多家减少到了130家, 生产规模不足30万吨/年的小煤矿全部淘汰, 淘汰落后产能2.6亿吨, 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平均单井规模达100万吨/年以上。全省将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 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地方煤炭企业集团。这次重组兼并整合是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 形成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其中, 国有办矿占20%;民营办矿占30%;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办矿占50%。二是提升了煤炭资源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煤炭资源整合从节约资源角度讲有利于促进煤炭产业的集约化。通过整合, 发挥政府和市场的调控作用, 从而促进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当年, 全省煤炭行业共排查安全隐患近13万条, 重大隐患199项, 共投入治理资金1.7亿元;共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363 (起) 次, 打击应关未关煤矿348处。实施联合执法, 下达执法文书7687份, 开展煤矿重大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参加教育活动人数68万余人。2009年1-10月份全省生产矿井共发生事故53起, 死亡168人 (不含非法开采) , 事故起数同比减少47起, 下降了47%;死亡人数同比减少86人, 下降了133.86%。全省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259, 同比下降了0.176。四是加快了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速度。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当年, 全省煤炭行业14个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已成为转型发展的典范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园区中167个项目已完成89个, 累计完成投资425亿元, 在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在建的48座大型矿井建设顺利推进。2009年1-10月份, 省属五大集团累计实现非煤产品销售收入916亿元, 占总销售收入的47%。后来, 这些年,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各方面同样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取得了重大成果, 为我国的煤炭生产和煤炭经济发展必须走煤炭资源整合的道路开了先河。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效果分析 篇8
关键词:煤炭资源整合,市场集中度,市场绩效,政府政策
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然而, 山西的煤炭市场发展并不健康。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山西煤炭市场呈现出“多、小、散、乱”的特点, 不仅导致能源的极大浪费, 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煤炭生产安全问题。
在多次出台各项法规但收效甚微之后, 山西省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整合行动, 将一些年产煤能力差、生产条件较为落后的小煤矿收编大集团所有, 全省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4389座减少到2009年的1053座。
对煤炭资源进行整合的结果, 一方面反映在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变化上, 另一方面反映在产权的改变上。本文主要针对集中度的改变对煤炭市场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及建议。
1 山西煤炭市场集中度及绩效指标的分析
本文计算行业集中率测定山西煤炭市场集中度, 以山西省六个大型煤炭集团的原煤产量为测定基数。
资料来源:根据山西煤炭信息网数据计算整理。
由表1可知, 山西省煤炭市场集中度不高。2005年以后, 大规模的资源整合促进煤矿兼并重组, 山西煤炭市场集中度有了明显提高, 到2009年前四家企业的集中度已经达到了48.8%, 这一时期属于中 (下) 集中寡占型结构。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山西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也促进了煤炭生产安全高效地进行。
由表2可知, 2002年实行价格管制之后, 由于需求旺盛, 煤炭价格上涨迅速, 因此2003年煤炭行业利润率迅速上升, 之后由于产业内的调整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利润在10%左右震荡, 到2008年资源整合的效果初现, 行业利润率较2007年几乎翻了一番, 2009年和2010年基本上保持在15%左右。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2—2010) 和《山西统计年鉴》 (2002—2010) 数据计算整理。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煤炭行业分析报告整理。
由表3可见, 山西的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且逐年下降, 这表明山西的安全生产形势逐渐好转。2009年山西的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328, 比2000年降低了82.3%。
资料来源:根据山西煤炭信息网、山西统计信息网数据整理。
可见, 自煤炭资源整合以来, 山西省的资源回采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到2009年, 资源回采率达到了80%, 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这也是山西省实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果。
2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效果
2.1 资源整合对利润绩效的影响
本文的利润率选取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评价指标, 测度集中度的变化对利润率的影响, 选取1999—2009年的相关数据, 通过Eview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
样本回归方程为:Y=0.933CR-24.89
(7.36128, 0.126806)
其中, Y代表成本费用利润率, CR代表集中度。R2=0.85, 调整后为0.84。
回归结果表明, 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高度正相关, 即集中度越高, 利润率越高。集中度每上升1个百分点, 利润率上升0.933个百分点。因此资源整合带来的集中度的提高促进了煤炭行业利润绩效的提高。
2.2 资源整合对安全绩效的影响
本文的安全绩效选取山西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评价指标, 测度集中度和产量的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选取1999—2009年的相关数据, 通过Eview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
样本回归方程为:
Y=-0.037CR-2.13E-05Q+3.422
(-3.091034, 0.011983) (-4.442870, -2.13E-05)
其中, Y代表百万吨死亡率, CR代表集中度, Q代表煤炭产量 (单位:万吨) 。R2=0.96, 调整后为0.95。
回归结果表明:集中度和产量与百万吨死亡率之间均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关系, 即集中度和产量越高, 死亡率越低。因此,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带来的集中度的提高降低了煤炭生产的死亡率, 安全绩效明显好转。
2.3 资源整合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本文的资源利用效率选取煤炭回采率作为评价指标, 测度集中度和机械化程度对煤炭回采率的影响。其中, 机械化程度由每万吨产煤所需工人数衡量, 每万吨产煤所需的工人数越少, 机械化程度越高。选取1999—2009年的相关数据, 通过Eviews进行线性回归。
样本回归方程为:Y=2.39CR-1.47R-14.04
(19.55359, 0.122243) (-4.755825, 0.310048)
其中, Y代表煤炭回采率, CR代表集中度, R代表每万吨产煤所需工人数 (单位:人∕万吨) 。R2=0.99, 调整后为0.99。
回归结果表明, 集中度与回采率之间高度正相关, 每万吨采煤所需工人数与回采率之间高度负相关, 即机械化程度与回采率正相关。煤炭资源整合后, 集中度提高, 而且大集团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提高了行业的机械化程度, 从而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由以上实证结果可知,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了全省煤炭行业利润率水平, 改善了安全生产状况, 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对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4 山西资源整合的外部效应
(1) 有效遏制了官员“寻租”行为。
在资源整合之前, 一些地区存在严重的权力寻租行为。通过煤炭资源整合, 大型煤炭集团进驻, 其审批、验收等手续都由上级部门主管, 地方政府无权插手。有效地遏制了权力寻租行为。
(2) 提升了山西煤炭业的整体形象。
这次大规模的资源整合并购了绝大部分产能低的小煤矿, 规范的管理、科学的组织结构、良好的生产环境有效提升了山西煤炭产业的竞争力, 塑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山西煤炭企业品牌, 改善了山西煤炭产业的整体形象。
(3) 提高了职工收入水平, 促进了社会和谐。
山西煤炭企业的职工长期以来从事着高风险的工作, 但获得的报酬却很低。2003—2008年资源整合后, 山西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增长了1.9倍。收入的提高有效改善了职工的生活,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 结论及建议
虽然, 资源整合带来了积极效应, 但是同时也应看到,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本文结合有关情况对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提出了政策建议。
3.1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合理评估资产价值
在政府的监督下, 引入兼并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合法评估机构对被兼并企业的资产进行合理评估, 评估结果由双方依法确认。这样既消除了公平性的质疑, 又避免了日后可能出现的利益纠纷。
3.2 建立合理退出机制, 促进小煤矿转产经营
政府要全力保障被兼并企业的合法权益, 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对握有巨额资金的退出企业转产经营时的用地、税费、手续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方便, 促进企业转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加大财政投入, 保证地方群众利益
小煤矿收归大集团所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打破了依赖地方煤矿进行公共建设的局面, 政府需要加大对当地的资金投入力度。此外, 还应与大集团协商, 倡议其完善社会职能, 对被兼并煤矿所在地投入一定资金, 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维护地方的和谐稳定。
3.4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政府要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监管, 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完善安全设施, 强化职工培训, 打好安全生产基础。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解决历史安全隐患。设立安全考核指标, 定期对煤矿进行考核, 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查, 做到事前预防。
参考文献
[1]曹海霞, 王宏英.山西煤炭行业资源整合的实践与对策[J].中国煤炭, 2008 (4) :16-20.
[2]纪成君.中国煤炭产业经济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煤炭资源整合 篇9
(六) 加强队伍建设, 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资金管理工作中, 会计人员担负着主要作用, 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加大培训力度, 分层次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激发广大财会人员的敬业爱岗、学技术、学业务、学理论的热情, 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进一步做好资金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省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内容, 向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为
一、合理选择收购方式
在山西省本次资源整合中, 省属的几大国有煤炭企业集团多采取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方式, 股权收购是指不改变被整合煤矿生产经营现状, 通过与被整合煤矿股东沟通谈判、收购被整合煤矿股权来达到控制、改造被整合煤矿的目的。股权收购, 其谈判对象是被整合煤矿的股东。资产收购是指收购企业运用现金通过购买被整合煤矿主要生产经营性资产, 来达到收购、控制该煤矿的目的。资产并购, 其谈判对象是被整合煤矿本身, 这与股权并购有很大的不同。
了完成省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初步建成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的宏伟目标, 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保证, 财务人员要不断更新理财理念, 在资金管理工作中, 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理财能力, 解决资金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在2008年度河南省电力公司财务预决算会议上, 吴总会计师提出把深化资金管理、为公司和电网发展提供保证作为2009年财务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因此, 供电企业还要努力深化资金集约化管理, 创新融资方式, 为加快公司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务支持。
1. 加强银行账户管理, 继续压缩账户规模。
认真执行公司《银行账户管理办法》, 进一步清理撤并银行股权收购下, 被整合煤矿仍然存续, 其人员、设备等均不发生改变, 只需要并购方通过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即可保证被整合煤矿的正常运行。而且采用股权收购, 在税收方面相对最优, 即并购双方通常只涉及到印花税、契税和部分所得税;如果采用资产收购, 转让一方则需要交纳巨额的增值税、营业税等, 额外加重了并购成本, 为此遭到被整合方的抵触, 变相要求整合一方负担税收支出。股权并购的主要风险在于并购完成后, 作为整合方要承接被整合煤矿存在的各种法律风险, 如或有负债、
账户, 进一步优化合作金融机构数量, 提高账户和资金在金融机构的集中水平。
2. 加大资金归集力度。
采用集团账户方式, 进一步加大资金集中支付力度, 深入开展资金指标对标和管理对标, 努力资金归集比例。推动银企互连, 扩大资金在线监控范围, 提高资金监控能力。
3. 健全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资金
管理体制, 完善现金流量管理办法, 推动现金流量管理工具的研发和应用, 加强分析和考核, 实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可控在控, 加强供电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作者单位:三门峡供电公司)
网上浏览, 请登录中国总会计师网 (www.ccfo.com.cn)
法律纠纷等等, 因此, 股权收购方式下要求被收购煤矿的资产权属无争议、债权债务清晰, 否则可能面临不可估计的债务偿还风险, 严重的甚至造成财务危机。现实中, 很多被整合地方煤矿老板的个人债务和企业债务是划分不清的, 他有很多账外负债, 这样必须对账内负债和账外负债作一个清理。在清理时必须和债权人进行沟通, 债权人认为是煤矿老板借的, 还是以煤矿借的, 这二者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个人债务, 必须由煤矿老板自行承担, 从股权受让价款中可以处理;如果是煤矿的债务,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 公司股权的变更并不影响公司债权债务的承担, 原来公司的债权债务是要由新公司来承担的, 所以在合同里就必须对债权债务的承担作出非常明确的约定, 尽量规避或减少风险支出。一般可在兼并重组协议中这样约定:截止评估基准日, 在评估报告中反映的负债, 由被整合煤矿承担, 不在评估报告中体现的负债, 由股东个人承担还款责任。
为了保障债权债务的处理, 建议在收购时给被收购方留一定的股权, 当出现负债时, 就可以行使抵押权、质押权, 处分这些负债, 最终清偿债务, 保护整合方的权益。相比较股权收购方式, 资产收购方式下整合方对被整合煤矿自身的债权债务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资产收购方式操作较为简单, 仅是整合方与被整合煤矿的资产买卖。与股权收购方式相比, 资产收购可以有效规避被整合煤矿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债权债务、法律纠纷等等。
另外, 还有一种兼并重组方式, 即增资扩股。考虑到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对小煤矿整合后, 都需要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增加安全保障, 提升产能, 下一步煤矿技改扩能还需要大量建设资金, 因此, 在被整合矿井产权清晰、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情况下, 建议国有大型企业与被整合股东协商以增资扩股方式进入为宜。
二、加强资产评估工作的组织
在大多数被整合的地方煤矿中,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非常薄弱, 多数资产未能取得正规票据、账实不符、大额工程未有预决算资料、有些煤矿长期停产无法下井等等, 使审计评估机构很难核实煤矿的家底有多大。然而资产评估价值又是资源整合中整合双方交易价格的重要依据。因此, 为合理确定被收购项目的价值,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做细做实资产评估工作尤为重要。
1.加强对现场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 明确分工职责
首先, 要严格选聘中介机构, 委托资质级别高、信誉好、注册会计师和注册评估师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开展审计和评估工作。同时, 整合方安排由生产、机电、基建、地测、监察、审计等专业人员组成, 配合中介机构对被整合煤矿进行资产盘点和核实, 对是否纳入评估范围进行界定, 对无法下井煤矿的采掘平面图等技术资料的合理性进行鉴定。
2.加强评估报告审核
为夯实被评估煤矿的资产价值, 评估报告需要认真审核、修改完善后, 方可确认评估结果。因此, 整合方在审核评估报告时, 要关注资产评估报告中是否存在资产权属资料不全面、评估程序受到限制以及资产评估对应的经济行为中存在可能对评估结论产生重大影响的瑕疵等问题。要重点关注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是否经整合方确认, 资产的数量、质量、技术状况、原值、净值等指标等是否与现场盘点核实一致, 清查盘点表是否经审计、评估、整合方、被整合方四方签字认可, 评估报告对盘点核实过程中存在的限制情形 (如密闭井巷等) 是否进行了详尽的批露, 并重点关注执行的替代核实方法是否合理;关注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权属, 特别是评估报告对土地使用权、矿区外公路、输电线路、车辆、房屋建筑物等资产权属的批露情况;要注意审核对矿井服务年限的计算过程, 包括基本测算数据的引用来源及计算时点, 核实矿井动用储量情况以及井巷工程的实际已服务年限, 根据既有规模设计要求和井田保有储量分布状况核实各井巷工程开拓巷道和准备巷道的尚可服务年限;核实报告对资源价款的缴纳情况、井田可采煤量的分布情况、动用情况的说明;核实报告中各项资产的成新率以及取值是否适当合理;要重点关注报告中对一些特别事项的说明, 防范产权交易风险。
三、恰当使用评估报告, 谨慎付款
整合方根据评估报告付款时, 要结合实际移交财产的情况 (移交时, 认真编制财产移交清册, 办理移交手续, 对照评估报告所列资产的数量、质量、技术状况, 按照实际移交资产情况入账) , 充分考虑评估基准日至实际接管日的矿井储量变化、各项资产变化等期后调整事项, 计算确定最终交易价格。对井下密闭巷道等无法进行现场勘查和核实, 但被整合方坚持要求纳入评估范围, 中介机构按照有关程序 (依据当地煤矿管理部门盖章确认的采掘平面图以及委托方鉴定意见) 进入评估范围的资产, 该部分不确定的资产可先以评估价挂账, 整合方在矿井接管、清查、核实后方可付款。
四、防范资源整合中的涉税风险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地税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涉税服务意见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9]171号) , 收购方涉及的印花税、契税得以减免。资源整合中, 主要由资产 (或股权) 转让方承担交易中涉及到的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对于个人所得税, 按照税法规定, 股权转让的个人所得税是要由收购方代扣代缴的, 所以省属国有企业在向煤矿老板支付股权收购价款时, 一定要注意履行税收代扣代缴的义务, 否则也要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
煤炭资源整合 篇10
山西省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 煤炭工业是全市的支柱产业,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同时, 过多依赖资源性增长模式的固化, 已成为制约临汾市科学发展的瓶颈。临汾市煤炭工业多年形成的多、小、散、乱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科学发展需要。提高煤炭产业升级, 走集团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对实现煤炭工业稳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将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煤炭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煤炭是临汾市传统工业链条的源头, 煤炭产业的提档升级能带动相关产业链条高效运转, 促进整个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多年来, 临汾市煤矿经过多次改革, 产能大幅度提高, 开采方式得到提升。
1.1 产煤历史悠久 改革力度不断提升
临汾市煤炭开采历史悠久, 但规模较小。建国初期的1949年原煤产量仅有23.3×104 t/a;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 各类煤矿开采不断发展壮大, 煤炭工业迅速崛起, 成为临汾市的支柱产业。1989年各类煤矿发展到1 024座, 产能达到1 715×104 t/a, 比1979年增长2倍。更多未参与统计的是星罗棋布的无证“黑煤窑”, 规模多在1×104 t/a以下, 乱采乱挖严重, 给采煤业带来的是无序竞争。2004年山西省实行煤炭产权改革, 成了煤炭历史上产业调整的分水岭, 临汾市关闭了非法煤矿300座, 将3×104 t/a以下小煤矿彻底淘汰。2006年, 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尝使用办法》, 淘汰关闭核定生产能力在9×104 t/a以下煤矿。这是1次具有强制性的整合, 整合的主体是规模达到30×104 t/a以上煤矿, 同时, 需要分期上交或一次性交付采矿权价款。煤炭企业经过整顿、资源整合改造提升, 煤矿采掘能力大幅度提升。2006年原煤实际产量5 593×104 t/a, 达到历史最高记录, 比1989年增长2倍多。2008年底保留了392座煤矿, 采用机械综采技术的达到50%, 回采率达到60%, 开采能力发展到8 853×104 t/a。
1.2 煤矿单井产能小分布区域广
目前, 临汾市保留煤矿392座, 分布在14个县、市、区, 其中, 生产矿井269座, 建设改造矿井123座, 原煤生产能力达8 853×104 t/a。从单井生产能力来看, 生产能力在100×104 t/a以上的煤矿只有毛则渠和申南凹2座煤矿, 60×104 t/a~90×104 t/a的4座, 45×104 t/a~50×104 t/a的6座, 30×104 t/a的41座, 10×104 t/a~15×104 t/a的233座, 其余均在9×104 t/a之内;在建矿有23座, 其中, 60×104 t/a的5座, 45×104 t/a的2座, 30×104 t/a的7座, 其余在20×104 t/a以下;从产能来看, 90×104 t/a以上的4座, 产能仅占4.2%, 60×104 t/a产能的占8.1%, 50×104 t/a产能的占4.1%, 30×104 t/a以下矿井生产能力占到总量的84%。
1.3 煤炭工业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发展
煤炭工业是临汾市的支柱产业, 为临汾市乃至周遍城市的社会经济以及产业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历史产煤最高的2006年来看, 临汾市原煤产量5 593×104 t/a, 占山西省的9.6%, 销往市外1 357×104 t, 占产量的24%, 其中, 销往省外577×104 t, 省内780×104 t。以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依托, 相关的洗煤、炼焦、发电等工业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2006年, 临汾市生产洗精煤2 884×104 t/a, 原煤入洗量4 120×104 t/a;焦炭产量2 432×104 t/a, 炼焦用煤炭3 298×104 t/a。2006年规模以上煤炭工业实现产值183.67×108元, 实现增加值89.8×108元, 占规模以上分别为22%和32%, 为临汾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对煤炭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的思考
煤炭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迁, 从最初国家投资开发建设, 到承包开采股份制经营, 再到资源整合及大集团注入资金开发。国内外煤炭工业先进国家和地区, 都是这么走过来的。目前, 美国产煤10×108 t/a左右, 产能最大的前4家公司占总产能的70%;澳大利亚产煤近4×108 t/a, 产能最大的前5位公司占总产能的71%;印度产煤4.5×108 t/a, 最大的1家公司占总产能的90%。国内, 内蒙古30户重点企业产量就占全区总产量的80%以上。这些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 高危行业和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 必须走以大企业为主、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发展的路子, 使企业逐渐走向规范成熟。
2.1 煤矿兼并整合是推进临汾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临汾市煤矿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 促进了当地经济进步, 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 煤炭工业的走势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运行与发展, 尤其是近两年来, 受煤矿事故等因素影响, 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 直接影响到下游洗煤、炼焦企业原料紧张, 不能满符合生产, 再加上炼焦炉本身的特殊性, 还有经济危机, 焦化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亏损加重。因此, 煤炭工业整合将对全市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全面平稳健康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2.2 煤炭兼并重组整合是实现“三个发展”的需要
山西省委、省政府站在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 作出了对煤炭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整合的战略决策, 并制定了发展规划8个目标。即煤炭生产能力保持合理水平, 到2010年, 达到9×108 t/a;2015年达到9.6×108 t/a。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临汾市结合山西省规划目标, 着眼于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 制订了煤矿兼并重组整合方案, 确定的目标是, 2010年矿井数量由目前的392座压减到127座, 产能由过去的8 853×104 t/a提高到10 091×104 t/a;矿井单井平均产能由原来的22.9×104 t/a提高到79.5×104 t/a, 单井平均产能整合后力争达到整合前的3.47倍。这个目标对提高临汾市煤炭工业综合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2.3 煤炭资源整合目标的实现将带来诸多社会效益
资源重组整合将大幅度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将使临汾的煤炭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股份制”的目标迈进。a) 实现煤炭企业关小上大, 提高产业集中度, 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75%以上, 2015年, 大集团煤炭产量达到80%以上;b) 实现煤矿生产机械化, 提高回收率。通过兼并、重组、整合, 矿井回收率达到75%以上, 全员工效和回采率大幅度提高;c) 实现矿井管理科学化, 提高创新能力, 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竞争能力;d) 延长资源开采服务年限, 资源储量由目前的45.3×108 t提高到72.9×108 t, 净增量为27.7×108 t, 大大增加了矿井的服务年限。
2.4 兼并重组整合后将提高煤炭产业集团化程度
这次整合进入临汾市的山西焦煤集团、同煤集团、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晋城无烟煤集团、阳煤集团、潞安集团、山西省煤炭进出口公司等大型煤炭企业都是中国500强企业, 其落户临汾, 必将大大提升临汾市煤炭工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临汾市煤炭产业集团化程度, 并把集团公司的先进理念、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带进临汾市煤炭行业, 实现集团化管理, 提高信誉和知名度。
2.5 资源整合有利于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
煤炭资源整合 篇11
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根据多年的统计数据指出,只有20%的并购在事后被证实是成功的,实现了并购活动的预期目标,而其余80%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本文主要探讨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为什么要关注企业文化整合以及如何选择企业文化整合模式。
一、实施文化整合的必要性
中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大势所趋。近年来,不少煤炭集团经过多年的奋力开拓,通过资本运作、战略扩张,企业产业链迅速延伸,涵盖多个板块,企业摊子全面扩大。但各成员企业间文化差异大,各地区、各行业发展参差不齐,新整合的企业对母公司企业文化认同度还不够高,企业文化践行方式还仅仅停留在理念学习的表面层次,存在文化践行“貌合神离”的现象。
(一)文化渗透是兼并重组不可或缺的配套工程
不同的企业,由于其品牌特点、组织结构、企业规模、员工构成、地理环境、经营战略等不同,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并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持续不断的推动力和聚合力。这些文化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公司兼并重组成败的关键。在新整合的企业中,来自不同企业的员工,人到一起了,心却未必到一起。如果未能将原公司的文化基因合理有效地渗透到新的经济组织中,往往会影响企业兼并重组运作的效果。
(二)文化渗透是重组企业产生协同效应的重要手段
企业文化渗透的主要作用是磨和不同企业文化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哲学、工作作风等方面,使其达到高度的一致性。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由于本身存在差异性,使其在形成新的生命个体时,存在一定的排异性。在公司重组过后,必然涉及高层领导的调整,组织机构的变迁,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新审定,这些问题在本质上是企业文化的渗透问题。只有通过对于企业文化的渗透,打破原先存在于组织间的障碍与壁垒,加强沟通与联系,降低交易成本,才能进一步发挥企业的资产整合的效力。在企业重组过程中,作为文化载体的企业,如果能通过合适的方式和途径,将原本无关联的两个组织有机地融和为一体,以一个整体的新面貌出现,不产生文化间的排异现象,才能真正做到优势互补,产生出协同效应。
(三)文化渗透失败会导致企业重组失败
在整个企业的整合过程中,战略、业务、财务等方面的整合,虽然说技术难度较高、强度较大,但引发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真正的难题和关键是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美国墨沙(Mercer)管理咨询公司在研究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40起并购案后发现,约有半数公司在发生并购后其业绩没有超过行业平均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也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问题。在分析并购失败的原因时,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美国墨沙(Mercer)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忽视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的差异,没有妥善解决文化冲突,未能进行有效的文化整合是重组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煤炭集团文化渗透的模式选择
企业文化渗透贯穿于企业兼并的过程中,选择哪种文化整合模式是文化渗透的第一步。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该选择何种文化再造的模式主要取决于企业并购战略和企业原有的文化状态。企业文化整合的模式一般有四种:渗透式文化整合模式、吸纳式文化整合模式、分离式文化整合模式和混沌式文化整合模式。
(一)吸纳式文化整合模式
是指被兼并方完全放弃原有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假设,全盘接受兼并方的企业文化,使兼并方获得完全的企业控制权。这种文化整合模式适用于强文化企业兼并弱文化企业。兼并方的文化非常强大且极其优秀,能赢得被兼并企业员工的一致认可,同时被兼并企业原有文化又很弱。如果兼并方是单一文化企业,则可以选择吸纳式模式,向被兼并企业灌输自己的文化。
(二)渗透式文化整合模式
兼并双方在文化上进行平等的沟通,取长补短,所以又被称为“平衡式整合模式”。伊万斯(G.Evans)通过分析丹麦最大两家银行的兼并案例指出,渗透式文化整合模式主要适用于兼并双方企业文化各有优缺,强度相似,彼此都较欣赏对方的企业文化的情况。而且他认为与吸纳式相比,这种模式的操作性较强,但是兼并方将放弃部分控制权,承担的风险增大。
(三)分离式文化整合模式
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在文化上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双方的文化变动都较小。西方学者认为从理论上讲,选择分离式文化整合模式需要满足两个前提:被兼并企业拥有优质强文化,企业员工不愿放弃原有文化,并且兼并后双方接触机会也不太多,文化不一致不会引起太大的矛盾冲突。
(四)文化消亡式文化整合模式
即被并购方既不接纳并购企业的文化,又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文化从而处于文化迷茫的再造情况。兼并企业文化变动很小,被兼并企业放弃了原有的企业文化但同时又不愿接受兼并企业的文化,因而处于一种文化迷茫的状态。这种模式既可能是兼并企业有意选择的,也可能是文化整合失误造成的。
企业在兼并后选择哪种文化整合模式进行文化渗透,具体需要通过控制权、文化强弱对比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玲玲.企业兼并重组下的企业文化冲突与整合[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
[2]杨曙光.公司重组中文化整合分析[J].经济视角,2006(11).
[3]赵曙明.中日美欧企业文化比较及跨文化管理[J].管理世界,1993(6).
煤炭资源整合 篇12
经过20年的发展建设,平朔矿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已被列为中国13个煤炭大基地之一;拥有安太堡、安家岭2座2 000×104 t/a特大型露天矿和1号、2号2座1 000×104 t/a大型现代化井工矿,配套5座洗煤厂和3条铁路专用线,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露井联采煤炭企业。目前,在建的安太堡井工矿、东露天煤矿,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600 X104 t/a和2 000×104 t/a。
平朔矿区采用先进的露井联合方式开采原煤,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回收率。露天生产采用“单斗电铲—卡车”间断开采工艺,机械化程度100.0%,资源回收率达到96.2%。井工生产采用综采放顶工艺,工作面回收率达到85.0%。安全生产连续3年名列行业前茅。
矿区原煤全部入洗,配套洗煤厂采用全重介洗选工艺,全闭路循环,自动化生产。生产洗精煤、洗混煤、平混煤三大系列10多个品种,远销台湾、日本、韩国等和五大电力公司及国内浙电、粤电等地方大型电力企业。
平朔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均具有长期的煤矿工作经历,采矿技术管理人员142名,通风技术管理人员30名,安全技术管理人员46名,机电及运输管理人员166名,地质、测量技术人员43名,这些人员占煤矿全部生产人员的比例为12%。
1 平朔矿区地方煤矿整合现状及类型
据截至2008年3月底的统计资料,目前,矿区内隶属于平鲁区的地方煤矿有48座,其中,生产矿井29座,资源整合矿井15座,基本建设矿井4座。
另外,山西省煤炭厅分别于2007年元月和2008年元月批准了平鲁区18座地方煤矿进行升级改造。全区资源整合矿井、批准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建成后,设计生产总能力将达到2 601×104 t/a。
资源整合类型按被整合资源的分布及开拓布置方式划分,主要有以下3种。
1.1 资源独立型
被整合资源为1块独立的井田,资源储量相对较小。一般只有1个生产矿井,原矿井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方式相对落后。资源整合后,需对其资源重新规划设计,按照资源储量及生产技术条件,确定井型及开采方法。该类型的资源整合一般投入较大,需要的改造周期较长。
1.2 联合资源型
被整合资源为相互连接成整体的井田,资源储量相对较大。一般有分属不同主体的多个生产矿井,各矿井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方式相对落后。资源整合后,同样需要重新规划设计,按照资源储量及生产技术条件,确定井型及开采方法,一般具备规划大型矿井的条件。与第一种类型相比,该类型的资源整合投入更大,需要的改造周期更长。
1.3 资源与国有大矿紧临型
被整合资源分布于国有大型矿山周边,多为小矿,其资源与大矿紧紧相连,属同一井田,综合考虑大矿和这些小矿的资源情况,一般储量较大,具备规划大型矿井的条件。原有小矿分属不同主体,各矿井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方式相对落后。资源整合后,也需要以资源片区重新规划设计,按照资源储量及生产技术条件,科学确定井型及开采方法。这类资源整合一般规划的井型较大。多数可直接利用国有大矿现有的开拓系统布置设计,与前2种类型相比,该类型的资源整合一般投入较小,需要的改造周期较短。
由于第三种类型,在中国具有普遍性,且该类型的资源整合能够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很容易为矿山企业所接受,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2 平朔矿区资源整合总体规划情况
2.1 平朔矿区资源整合规划原则
为了把平朔公司从“发展强势”提升为“后劲优势”,在国家能源板块和煤炭行业有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平朔公司抓住山西推动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机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地方煤矿的步伐。确定如下原则:a)资源整合工作与煤矿利益结合,把相对独立且资源条件较好的煤矿整合后,集中按照现代化矿井的标准建设大型综合机械化矿井;b)上组煤整合与下组煤规模开采结合,对下组煤比较完整、资料齐全的煤矿优先整合;c)资源整合与企业经济效益结合,对煤种、煤质较好,见效快的煤矿优先整合;d)资源整合与推动企业规模发展结合,对开采量不大,经过改造能形成规模生产的煤矿优先整合;e)资源整合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对与现有大型井工矿井田相邻的煤矿资源进行整合,保存完整的资源作为大型矿井的后备资源;f)对露天矿周边资源已破坏但仍有开采价值的地方煤矿,整合后作为未来露天矿复采规划区。
2.2 矿区资源整合的总体规划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把平朔矿区资源整合总体上规划为八大整合区,即井东煤矿整合区,东露天矿整合区(整合后关闭地方矿),东日升煤矿整合区(500×104 t/a),后安煤矿和白芦煤矿整合区(300×104 t/a),韩村二号井(300×104 t/a)等6座煤矿整合区,芦家窑、西家寨和一半岭煤矿整合区,1号井周边煤矿整合区,2号井周边煤矿整合区。
3 井东区煤炭资源整合方案
为了对平朔矿区煤炭资源整合进行具体深入地研究,笔者以井东煤矿整合区为对象,通过井田开拓方案、采区布置、采煤方法选择和资源整合技术经济分析的研究,为平朔矿区其他整合区的资源整合提供参考。
3.1 矿井资源条件
井东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井田面积3.215 9 km2,批准开采4号、9号、11号煤层,采用斜井开拓,井田内共3层稳定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太原组4号、9号和11号。其中,4号煤层位于太原组的顶部,厚度9.79m~13.20 m,平均11.86 m;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的中下部,上距4号煤层40 m左右,下距11号煤层20 m左右,厚度9.20 m~15.27 m,平均13.34 m;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距太原组基底砂岩(K2)顶部约5m,厚度1.00 m~6.50 m,平均4.53 m。根据地质报告,整合后井田内4号、9号、11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11 548×104 t,设计可采储量5 774×104 t。矿井正常涌水量720 m3/d,属低瓦斯矿井。
另外,以井东矿和安太堡井工矿为主体,对木瓜界煤矿、二铺二矿进行收购整合形成单独矿井,将木瓜界煤矿南部井田作为二采区,二铺二矿东部井田作为三采区,保证井东煤矿生产具有足够的后备资源。整合后,该井田面积达19.692 1 km2,资源储量5.776 4×108 t。具备建设500×104 t/a生产规模矿井所需的资源条件。
3.2 资源开采方案
矿井开拓布置仍利用原有主斜井作为整合后煤矿的主斜井,担负出煤任务,兼安全出口;利用原有副斜井作为整合后煤矿的副斜井,担负人员下井及辅助提升任务,兼安全出口;利用井东煤矿2号井原有的主斜井作为整合后煤矿的回风斜井,担负回风任务。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
矿井装备配套如下:主运及主提升设备为B1400型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设备为矿用防爆型无轨胶轮车;主通风设备为2台FBCD60Z-6-№19型风机;工作面主要装备为MGTY400/930-3.3D型采煤机、SGZ1000/2×700型和SGZ1200/2×700型刮板输送机、SZZ1200/525型转载机、PVG1400S型带式输送机、ZF8000/23/37型放顶煤液压支架、过渡液压支架型号为ZF8000/23/37、端头支护选用DZ35和DZ25-25/110型单体液压支柱。
4 结语
【煤炭资源整合】推荐阅读:
煤炭企业资源整合05-11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08-24
煤炭资源整合重组论文07-15
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07-13
昔阳县地税局多项措施加强煤炭企业资源整合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征管07-05
煤炭资源资产07-22
煤炭资源开发10-16
煤炭资源枯竭08-06
煤炭资源地区09-06
煤炭地质资源勘查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