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2024-09-29

整合资源(通用12篇)

整合资源 篇1

在学校,不同学科由不同的专业教师负责教学,彼此分裂,使得学生将不同的学科理解为互不相关的独立体系。而在学校以外,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根本不会将事件分割开来,也不会将这一问题分割为不同的知识领域。因此,我们需要从各种信息源收集所需要的信息,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适当地整合课程,以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让学生从相互联系的角度看待每一门课程,从而从相互联系的角度看待生活世界,这应该也是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课程整合是学校为了将教学与社会现实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一种革新举措。它是指将两种、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在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其内容包括劳作、手工、设计、家政、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商业、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有一定独立性又有一定渗透性的内容结构。因此,笔者尝试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学习手段,着眼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观,实现了劳技课程与信息、研学领域的整合、联动,充分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从而极大地激发出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同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整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为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交互式、开放式的动态教学环境。劳动与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课程,当然也必须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与劳技教学的整合,能扩展劳技教学的容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间统一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建构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劳技教学模式。

例如,教材“园艺”这部分内容,全书只有43页,却要32课时完成。常见花卉的特性和养护要点都没有介绍,仅靠一点课本知识很难开展教学。劳技教师几乎都是半路出家,专业知识欠缺,上课时底气不足,不敢展开讲,害怕会出现科学性错误。因此,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展教学容量,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例如可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养花、家庭简易插花、家庭自制植物盆景的相关知识。在具体的“走进园艺世界”的教学中,考虑到盆景艺术操作难,学生不易进行操作实践,因此,我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盆景的基本知识和欣赏盆景图片。同时,让学生查找有关奥运花卉介绍、校园花卉调查、中国十大名花介绍、江苏省名花和名树介绍、制作花束等有关内容,从而为引出学习内容和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同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已向各学科不断渗透。它能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劳技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其目的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劳技教学更容易也更有必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把单纯的劳技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整合,为原本单纯以劳技教育为主的校本课程注入新的教学元素,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并加以实施,能极大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更好地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相衔接的有效措施,也是使中学教育从“升学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过去,只有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让学生看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价值所在,也才能真正克服目前中小学劳技教育面临的一无劳技教师、二无劳技教材、三无劳技设备、四无劳技基地的困难。

总之,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综合地运用各科知识。劳技教师必须重新考虑如何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知识的飞速增长,使得教学的内容不会滞后于知识的更新,让学生从相互联系的角度看待每一课程,从而从相互联系的角度看待生活和世界。

整合资源 篇2

——桥林第二小学特色建设简介

创办特色学校是学校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从素质教育出发,要培养合格家特长的学生,就必须创办规范加特色的学校。我校作为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近年来把“以美启智,以美陶情”作为学校的教育理念的切入点,以“个个能写一手好字,人人懂得一种书体”为培养目标,学校成立了书画领导小组,每学年制定书画教学计划,学校专门开设书法课,安排有专长的教师任课。同时加强写字课的管理,重视提高全体学生的写字、书画技能。学校除了在平时加强书画教学,开设好书画课外,还在每周三下午,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书画练习,并经常性地开展书画比赛、展览。如今,我校的书画教育已初具规模、独具特色,赢得了社会的赞扬和家长的信赖。

近年来,我校在书画教学特色创建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浦口区“书画教育”协作体主要成员。学校撰写的《创书画教育特色校,走内涵发展之路》被收录在《浦口区中小学教育特色集锦》一书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备受师生们的关注和青睐。我校在继续保持书画教育特色的同时,又瞄准了农村小学社会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十一五”期间我们把学校经南京市规划办批准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社会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作为特色建设,将校内与校外、课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科研与教研、校本培训与特色建设进行有机的整合,已初见成效。

根据特色建设方案和研究方法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各项研究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理论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反思交流活动、专题研讨活动、材料收集与整理活动等。

1.理论学习活动

特色建设之初,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增强大家对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科学的认识,并用我们学习的理论来捕捉构成、解决我们要研究这个问题的合理因素,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通过理论学习,帮助大家养成对问题思考的习惯,形成对问题的研究意识、主流思想和合作攻关的团队精神。2.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我们这项特色建设活动的最基本的方法。参与者不仅自己要掌握和应用好这种方法,更重要的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方案的设计中指导者务必要制定好活动要点,紧紧围绕考察对象所要反映的问题来设计调查问卷,活动结束后,师生在一起共同完成活动成果的收集与整理。开题以来课题组的同志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参观家乡的山水风光,追寻家乡的名胜古迹,访问家乡的名人轶事,调查家乡的特有物产,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体会家乡的灿烂文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师生们深受乡土文化的熏陶,受益匪浅。本学期先后有八位教师举办了成果展示活动。

3.反思交流活动

在特色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灵魂。只有坚持不断的反思、认真的总结、求真务实地交流才能实现我们的研究目标。我们提出参与者要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通过反思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反思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照课题方案去做了?反思方案中设计的具体目标、内容实现了多少?反思方案是否合理,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和改进?反思是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重要操作行为,它起到总结经验、找出教训的回顾和诊断作用;同时在个人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集体交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取长补短、互相提高,这也体现了同伴的互相作用,体现出集体课题研究的成果。

4.专题研讨活动

我们的特色建设分成四个子课题,是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四个专题,因此,我们决定采用专题研讨与成果展示汇报相结合的方法,个子课题都制定了独立的研究计划,分别确定了各项活动主持人。在专题研讨活动中,由主持人介绍自己对活动方案的设计及其设计意图,再请其他参与者发表各自的见解,这个过程,不仅主持人要认真钻研,查阅相关资料,学到了不少“真本领”,而且所有参与者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5.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特色建设实施进程中的材料收集与整理,是课题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我们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是最终得出研究成果,总结提炼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

在开展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资料的收集。例如活动设计、评议交流资料、活动实录与剪影、案例、论文以及在相关会议上的学习材料、主持人讲话材料,要求全体成员人人有活动设计,个个有论文,并鼓励大家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案例,向上级教科研机构投稿,参加论文案例评比,对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本学期到目前为止已收到活动设计14篇、案例7篇、论文10篇、其中上报论文案例15篇。

整合资源促发展 篇3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先生。曾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闫振堂先生,在问及“担任副局长与协会会长两个不同职位的感受”时,笑称“如果先担任协会会长,会是另外一个思路了。”谈话就在这种随意的氛围中进行。

《文物天地》:在中国收藏家协会成立后的十年间,中国收藏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收藏家协会2003年改组后,如何适应形势推动民间收藏发展?

闫振堂: 十年来,尤其是在2003年协会换届以来,协会领导集体一直把抓思想理论建设,抓组织队伍建设,抓法规制度建设,抓业务活动建设,抓会员服务,向兄弟单位收藏组织学习等方面的建设,作为协会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来抓,坚持不懈。

思想理论建设提高了会员的素质水平。协会换届后的领导集体,提出以“团结、发展、服务、弘扬”和“团结、诚信、奉献、服务、发展”为指导思想和会风,做好协会的各项工作。强调要做好各方面的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一切措施,完善服务机制,树立热情为会员服务的意识,提高为会员服务的水平;把诚实、守信作为民间收藏活动的准则;要求协会理事以上的各级领导,都要有为协会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求大家懂得协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发展中国民间收藏事业,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全体会员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收藏、研究鉴赏技能;通过《中国收藏家通讯》、《民间收藏论丛》以及其他报刊、杂志、图书等转达了收藏家、理论家、鉴赏家的许多民间收藏理论、鉴赏知识、心得体会、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文章,从而不断提高了广大会员的思想理论素质,业务活动能力和鉴赏研究水平。

组织队伍建设发展壮大了收藏组织和队伍。协会设立了秘书处、学术研究部、宣传部、会员组联部、培训部、联谊部、财政部、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中国收藏家通讯》编辑部、中国收藏家协会官方网站10个内设机构;经过上级批准,又设立了书画、陶瓷、钱币、玉器、赏石、体育纪念品、书报刊、工艺品、票证、徽章、扑克牌、民族艺术馆、古典家具、文房之宝、烟油茶艺、汽车收藏委员会、紫砂等17个分支机构;还在“清理机构、会员重新登记、换发新证”的基础上,发展了一批思想素质好、收藏品丰富、鉴赏理论水平高的收藏家加入了协会,壮大了会员队伍,提高了整体素质。并选拔、配备、聘任了各内设机构、分支机构的领导班子,增补了部分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增强了协会的组织力量。

法规制度建设提高了会员的法制观念。协会向广大会员印发《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申请和颁发文物拍卖许可证有关事项》等国家有关法规;制定了《关于中国收藏家协会各收藏委员会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等13个内部规章制度;审核批准了17个分支机构的工作条例等等,从而使协会的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服务机制建设,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2003年创立内部刊物《中国收藏家通讯》,免费发送每位会员,尽量给会员以知识技能和收藏信息。2006年开通了中国收藏家协会官方网站,进一步增强了协会与广大会员,以及全国各级收藏组织的广泛联系、于2004、2006年先后向广大会员和全国有关收藏组织出版印发了《民间收藏论丛-第四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民间收藏论丛-第六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研讨会专辑》,收集各类论文近90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民间收藏事业的健康发展;协会和各收藏委员会还积极指导会员按照各自收藏门类分别编辑出版了《中国收藏·钱币》、《彩票收藏》、《“金兰斋”友讯》、《中国书报刊收藏》、《赏石入门》、《藏石随笔》等内部书刊。玉器收藏委员会参与组织编辑了《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为全国玉器收藏鉴赏提供了全面的对照标准依据。书画、玉器、陶瓷、钱币等收藏委员会多次为广大会员免费鉴定收藏品;凡是协会主办的展览会、博览会等展示交流活动都请广大会员参加并免费参观。

开展多种多样的展示、交流和学习、培训等业务活动。协会(包括分支结构)单独主办或与有关单位联合主办了200多次各种展览交流活动,如“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展”、“西藏寺院唐卡展”、“我们永远跟党走——迎接党的‘十六大’全国民间收藏展” 、“红色收藏精品展”、“全国民间收藏玉器精品展”、“中国烟标精品展”、“中国扑克牌精品展”、“广东赏石风情展”、“海峡两岸奇石展”等;由协会(或分支机构)单独主办,或与有关单位联合主办了“中国收藏文化博览”、“首届中国赏石邮票文化博览会”、“全国体育收藏品博览会”、“全国民间收藏文化研讨会”、“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精英作品评选活动”等;开展各种专业培训、收藏鉴定、专题讲座、义卖救灾、捐助慈善事业,向国有博物馆捐赠文物等活动。这些活动举办得都比较成功,受到了广大会员和社会各方面的好评,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文物天地》:民间收藏组织怎样才能提高活力?

闫振堂:10年间,民间收藏事业,从对收藏的认识程度、收藏的对象与范围、形式与手段、作用与效果等等都有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是:全国民间收藏组织不断涌现和发展,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收藏队伍不断壮大,全国收藏大军已有六七千万人;民间收藏活动的场所、渠道、形式包括各种各样的古玩市场极其活跃,各种展览会、展交会、博览会、研讨会、鉴赏会已成为广泛开展民间收藏交流的重要渠道,民间收藏品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质量之好,无奇不有;涌现私人博物馆和私人收藏馆;出版了多种收藏类图书,建立收藏网站等等。

对照民间收藏事业的大好形势和各方期望,中国收藏家协会的工作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协会领导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国内民间收藏事业的现状、未来及其对策,缺乏高度、深度和广度上的深刻分析认识,考虑研究问题,往往受着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对协会本身及分支机构的领导和管理不够有力,充分发挥各收藏委员会中存在不平衡状况,有的开展活动较好,有的基本没有开展活动;设想的一些工作,如创办“会刊”、“会报”,建立实体,甚至建设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馆等等尚未实现。

因我们的认识和宣传不够,民间收藏事业尚未达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尚未真正形成有利于民间收藏事业发展的国内环境。由于我们主动向上级领导机关提供有关完善政策法规的建议不够,在收藏实践中也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收藏市场缺乏规范、系统的管理,致使赝品充斥、假冒横行,给收藏事业带来负面影响。

《文物天地》:中国收藏家协会将今后的工作中,将如何推进收藏事业的健康发展?

闫振堂:收藏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收藏事业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灿烂。为此,我们要站在新高度、新起点,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共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扎实有序地开展协会的各项工作。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协会工作重点仍然是思想理论建设、组织队伍建设、法规制度建设、业务活动建设和为会员服务。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 精神,真正认清发展民间收藏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建立一个更有利于民间收藏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强对各分支机构的领导,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切实搞好分支机构的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民间收藏文物调查及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主动地提出有关民间收藏事业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作为完善有关政策法规的参考;与有关方面合作,整合艺术收藏品资源,共同促进民间收藏事业不断发展。

精心培育和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国收藏家协会品牌,提升民间收藏活动的品牌,提升民间收藏活动的品位,扩大协会影响力。品牌是一种文化和信誉的象征,是一个收藏组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结合体,是一个收藏组织实力、活力和能力的体现。从协会实际情况看,应当从抓“鉴定”、“培训”、“监制”、“展览”、“论坛”、“书刊编辑”6个方面遴选、培育和打造自己的收藏文化品牌。

平等相处,友好合作,构建和谐社团,共促收藏事业。第一,正确认识各收藏组织之间的相互平等关系。不管是中国收藏家协会,还是省市区级收藏家组织,还是地县级收藏家组织,都是兄弟姐妹般的平等关系。第二,深刻认识全国各收藏组织间相互联系和友好合作的必要性、原则性,确实当好各兄弟收藏组织的好朋友、好伙伴。第三,努力做好与各兄弟收藏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携手共建和谐社团,共同开创中国民间收藏事业的新局面。

开阔思路,创造条件,建立实体,增强活力。在进一步加强、充实、提高《中国收藏家通讯》、中国收藏家协会官方网站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创办或合办协会的有关信息实体,以便更好地指导收藏实践,传播、交流信息和知识经验;创造条件,有选择地建立一个或几个“中国民间收藏文化论坛”基地、会展和活动中心,使之成为民间收藏事业深入发展的重要基地。

整合资源 激发兴趣 篇4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这两个非智力因素摆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的首要位置, 这充分说明了兴趣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 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水平下降, 其中初一与初二, 初二与初三, 高一与高二之间差异显著。兴趣的丧失导致了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英语的动力, 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 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可见, 在英语教学中, 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甚至可以说这是学习英语的前提和保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树立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促使他们顽强拼搏, 努力学习, 防止分化、掉队。

那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对下列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关爱学生, 沟通师生感情

众所周知, 学习英语必须要记住大量的词汇和句型, 根据遗忘的规律, 早上记住的东西, 晚上可能就遗忘了百分之九十。那么要记住这么多的词汇和句型, 学生就要进行经常性的复习, 这时候学生会觉得困难, 认为学习英语太烦了, 兴趣顿减。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情感教育心理学的原理, 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是否对该学科产生兴趣和树立学习该学科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以满腔的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因此, 我首先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交往, 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他们的问题, 去理解他们的思想, 从而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思维共振。在交往过程中, 我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让他们克服自卑感, 增强自信心, 从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积极鼓励学生, 使学生感到有成就感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 指的就是兴趣。要想学生“乐学”英语, 就要让他们有成就感, 有自信心。希望成功是人类共有的天性, 即使一点一滴的进步也能使学生感到兴奋, 这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 要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的评价, 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光荣, 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 我经常使用鼓励的语言,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时候还可借助同学们的掌声进行鼓励。学生听到这些肯定和赞扬的声音, 就会洋溢在欢乐之中, 他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在英语课堂上, 有的学生虽然没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我从不对他们进行批评, 而是对他们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给予表扬;有的学生没有完全答对问题, 我则对正确部分进行肯定并鼓励;有的学生英语笔试成绩一般, 但他们喜欢上台表演, 或者他们的语音语调模仿能力较强, 我就经常让他们在班上朗读课文, 让他们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某个方面的优势, 对英语学习有成就感, 增强自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经常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和鼓励他们, 让许多原来成绩差的同学在英语课上逐渐能积极地参与英语教学, 从而防止了分化和掉队。

三、迁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困生”学好英语是件使很多教师头疼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而“学困生”缺乏的往往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 恐怕收效甚微, 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英语学习当中来, 那就可以事半功倍。中学生都喜欢看国内或国外有关侦探或军事方面的电影。我抓住学生的这种爱好, 通过学校的总控室利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的一个小时向全体学生播放有英文对白的这方面的影片。因为播放的大部分影片只有英文对白没有中文字幕, 那么学生在看的时候对影片内容的理解不免有些困难, 但是他们对影片中的情节又非常的感兴趣。这时候学生的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波澜:要是我的英语学得好, 那现在我就可以理解影片中的这些内容了。通过在全校范围内播放这些影片, 一段时间过后, 我欣喜地发现, 以前很多对英语课不感兴趣的学生现在都已“脱胎换骨”了。由此可见, 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 正如“四两拨千斤”, 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感到有“味”

英语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所谓艺术, 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步骤精心设计, 使其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动力。现代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 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的统一。课堂活动要面对全体学生, 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 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兴趣, 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 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让学生以快乐的情绪进行学习, 使学生感到学得有“味”、有趣。

语法课一般比较沉闷, 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但是在语法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改变了过去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 而是把语法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连接起来, 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过去进行时”这个语言结构的时候, 我们结合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 注意“现在进行时”与“过去进行时”的比较, 以自然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

(1) 引入。

T:What are we doing now?

S: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 now.

T:Yes.We are sitting in the classroom and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But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

S:We were having a chemistry lesson.

T:What were you doing from 7 to 7:30 yesterday afternoon?

S:We were watching news on TV.

T:What were your father doing from 9 to 10 last night?

S:He was reading newspapers.

(2) 简短的问答练习。

(3) 情景对话:要求两人一组, 设计一个情景进行对话练习, 并进行表演。

(4) 学习课本上有关“过去进行时”的内容。

(5) 小结。

(6) 课堂同步练习。

在进行关于“过去进行时”这一语言结构的教学时, 我改变了以往语法课的教学方式 (也就是对语法规则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 , 在语言实践和运用中,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和比较, 找出语言结构, 从而帮助他们主动地掌握“过去进行时”的含义和用法。这样, 语法课上就少了一些沉闷, 多了一分活跃,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 学生在表演和练习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快乐和成功, 从而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五、开辟社会课堂, 增强学生交际能力和完善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价值观

英语学习也可以是艺术性活动, 学唱英文歌曲、朗诵英文诗歌、表演英语戏剧等活动, 都对英语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适当的内容, 即与学生的思想、感情等合拍的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学生很容易进入艺术的角色,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英语, 领悟英语的魅力, 既培养了兴趣, 又增强了信心。我校与中国香港澳门、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举行了多次的英语夏令营和圣诞英语文艺晚会。通过这些课外活动, 我们不仅扩大了学习英语的影响, 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 我们每个学年都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作文竞赛、英语板报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等其他形式的英语活动, 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英语才华的机会, 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决心。

六、加强目的性教育, 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利用社会大课堂, 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到英语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全世界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或用英语书写地址的;在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 60%是用英语进行的;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用英语作为第一通用语言;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科技资料是用英语发表的;英语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英语更是因特网所使用的国际性语言;据统计, 全球80%以上的网页为英语网页。总之, 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科技、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 通常以英语作为交往工具。随着我国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及上海申博的成功, 英语作为国人的第一外语, 已经越来越重要了。而且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以网络技术和电子为代表的信息时代, 成为一个专业技术过硬又具备良好外语素质的人才, 将更有利于自己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竞争。当学生了解到英语的这些重要性时, 他们就会给自己一个定位, 也就是培养自己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 同时他们也会给自己学好英语的决心, 即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在这些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坚持向学生强调英语的这些重要作用, 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也树立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决心和自信心, 从而防止了分化和掉队。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5-12) .

[2]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 (6, 10) .

关于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 篇5

在领导工作实践中,领导者要提高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必须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在观念上,必须树立任何资源都是可用的现代管理理念;在眼界上,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眼光;在领导行为上,要注意克服“比试心理”的影响。整合资源的能力是领导者的一门必修课,值得今天的领导者高度重视、深入研究、不断提升。

前不久,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读后颇有启发:在美国的农村,住着一位老头。老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老头在农村相依为命。这个小儿子人长得帅,也很聪明。很多人前来求亲,都被老头婉言谢绝。有一天,从城里来了一位商人,找到老头,对他说:“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过幸福的生活,你同意吗?”老头听后非常生气,说:“你给我滚出去!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在我身边,你还要把他带走,你是何居心?”但这位商人一点也不生气,接着说:“我给你这个儿子在城里找一份工作,你看怎么样?”老头说:“那也不行。”商人又说:“那我给你儿子在城里找一个对象,你看如何?”老头还是摇头。然后,商人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是洛克菲勒的女儿,你同意吗?”老头心想:“洛克菲勒是世界首富、石油大王,让我儿子做他的女婿,这还不划算?”于是点点头,答应了。最后,商人向老头提出要求,“如果你的儿子做了洛克菲勒的女婿,你必须付给我10万美元的介绍费。”老头想想,10万美元买一个洛克菲勒的女婿,值!当即就答应了。接下来,商人又去找到洛克菲勒,对他说:“洛

克菲勒先生,我准备给您女儿介绍一个对象,你看如何?”洛克菲勒比前面这位老头更生气:“你赶紧给我滚出去!我是世界首富,还用得着你给我女儿介绍对象?”商人接着说:“你别生气,如果我给你女儿介绍的对象是世界银行年轻有为的副总裁,你觉得如何?”洛克菲勒一听就笑了,很快就答应下来。商人又向洛克菲勒要了10万美元的介绍费。在说服了前面两人以后,商人又找到世界银行的总裁,对他说:“总裁先生,你现在必须立刻任命一位副总裁。”总裁说:“我这么多副总裁,为什么还要再任命一位?而且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商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位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你还会拒绝吗?”总裁一听立即喜上眉梢,答应下来。商人趁机又向他要了10万美元的介绍费。最后,这位商人不费一兵一卒、一枪一炮,几乎没有花费任何成本,就这样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样一个任务,空手套白狼式地挣了30万美元。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们却不得不佩服编故事这位先生的才华。事实上,这个故事恰恰深刻地揭示了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资源整合。所谓资源整合,就是将一些看起来彼此不相关的事物加以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生事物,使各种资源自身的价值得到增值的过程。从现代领导科学的研究来看,资源整合能力的高与低,往往是衡量一位领导者领导水平高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善于整合资源的领导者,就像故事中的这位商人一样,本身并不拥有太多资源,但却具有独到的眼光,能够看出这些资源背后潜藏的价值,能够从这种价值增值中获取自己的收益。

笔者认为,在领导工作实践中,领导者要提高自身的资源整合

能力,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观念上,必须树立任何资源都是可用的现代管理理念。整合资源,首先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意识和观念。在一位优秀领导者的思想意识中,任何事物都是有价值的,尤其是人才资源。很多事物、很多人才之所以还没有表现出它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主要原因,不是它没有价值,而是放错了地方,或者没有给其发挥作用的空间和舞台。只有打破思维上的定势,才能进一步开阔眼界,培养自身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

二是在眼界上,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眼光。善于整合资源的领导者往往独具慧眼,能够从一件事物、一个人身上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价值,并且具有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把似乎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为实现同一个目标、完成同一项任务做出贡献。就像在前面的故事中,这位商人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将农村青年的优秀品质、洛克菲勒的女婿、世界银行的副总裁这三个似乎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事物联系起来,能够看到他们各自独特的价值所在,从而提出资源整合的思路与方案。

三是在领导行为上,要注意克服“比试心理”的影响。对于领导者而言,整合组织内外部的人才资源,往往是其最重要的一项资源整合能力。但很多领导在这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往往是其内心深处的“比试心理”在作怪。不少领导,尤其是干业务出身、业务能力较强的领导,很容易产生一种“比试心理”,即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业务专长和业务水平和他人做比较,这往往会带来负面效应。

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迅速发展。互联网把整个世界连接成一个地球村,企业扁平化管理和更加透明的政务信息公开,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点的互通,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笔者认为,当今社会,竞争的已经不是一个人积累知识的速度了。

你看百度在短短若干年,就发展成世界知名大公司,是因为什么,李彦宏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学到硕士阶段,就进行了思考,这种思考为今后他与百度的成功铺垫了基础。最初做搜索引擎,笔者想,他一定是把握住了信息时代大潮与这种资源搜索与整合的想法。

再看马云的阿里巴巴,马云最初从创业做过很多,都不太成功,而这种经历的积累,加上马云的思索,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的成功。

......如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缺少的不是资源,而是整合资源并且带来经济发展并且服务百姓的创新想法与实践。

所谓整合资源,就是将一些看起来彼此不相关的事物加以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生事物,使得各种资源自身的价值得到增值的过程。

第一,改变观念

如今社会,竞争的不是一个人积累知识的速度,而是比的一个人整合资源的能力。重要的是首先,你要把自己变成“稀缺资源”,通过读书通过积累人脉,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使自己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中的佼佼者,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才,铺垫坚实的知识结构基础与基本工作技能过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才资源,很多事物很多人之所以还没有表现出他/她的个人价值,主要原因不是没有价值,而是发挥长处,而是放错了地方,开发与发挥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开阔眼界,培养自身整合资源的能

力还应表现在,具有创新与发现生产力增长的新亮点,善于抓住时代发展的浪潮与经济发展的机会点。

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任何一个单个个人可以成就大事的时代,学会团队合作与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你看,海浪的潮水涌起,只有那些智慧勇敢的团队,才可能踏上浪尖,从一个浪潮跳跃到更高的浪潮,不断前进。

第二,开拓眼界

世界很大,宇宙很宽阔。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眼光,善于整合资源的独具慧眼与创新创意。

当今社会每一个人要掌握的两样最基本的技能就是:第一、外语,第二、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与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会网络检索与搜索,这个有助于学习中提供更加快捷的查询与获得。除了一半以上的互联网是英文,文化的传播,很多的书籍、电子音像、各种文化媒体等都是外文,有了外文阅读的能力,将有助于迅速获得或阅读到最原点的资源。

随着世界各个国家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入交往与交流,更多的外国人回到中国来,学会外语的沟通有助于您的直接沟通与交流。

第三,拓展人脉

整合资源,包括你的人脉,俗话说,你身边的朋友的素质或许可以判断你的素质与品味。所以,不断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主动接近比你强的朋友,发现不如你的朋友的闪光点,多于比你强的人做朋友,潜移默化,你自己会进步。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首先你要让自己有更多的爱好兴趣或特长,从人脉圈子的跨度也可以看出你个人的综合能力。

校园学习,你要学习某一领域或专业的知识,快速积累知识是必须要做的,生活工作学习,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或许是一种幸福。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构建充满活力的党建格局

今年,平川镇积极适应社会组织化程度,系统化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变化,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整合内部资源增效能,整合社会资源聚合力,内外联动,互为补充,精心构建“围绕经济抓党建,群策群力夯基础”的充满活力的党建格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整合干部资源,形成党建工作责任创新机制。为把全镇干部的专注点引导到村社,增强全员深入村社打基础的工作主动性,层层落实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人人抓党建,个个有责任,齐抓共管的合力。今年以来,实行了镇机关干部全员包存挂项制度,全镇48名镇机关干部全部参加包村。制定了包村工作考核办法,把干部包村责任、工资待遇以及奖罚“捆”在一起,一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形成了责任共担,压力传递的工作机制。

二、整合组织资源,形成创新管理机制。为了构建纵横协调、信息畅通、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提升党建整体水平。探索建立了“支部+协会、协会加服务”的农民新型组织管理机制,构建了村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体系,提升了党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目前,全镇已成立了4个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芦湾村蔬菜协会党支部。

三、整合工作资源,形成共建共享机制。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干部培训水平。抓好了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镇党校、农科教中心以及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等各类培训资源,建立了覆盖镇村

两级的立体培训网络实行教学人员互派,教学设施、教学课件共用,扩大了教育培训能力,增强了教育培训效果。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56期,培训7500多人次。二是整合阵地资源,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紧紧抓住创建党建示范村的大好时机,将团组织、妇代会、民兵连等群团组织的阵地建设一并纳入总体规划,完善配套、强化功能,实现了一“所”多用,并通过发挥各自的阵地作用,凝聚各方面力量,增强党建干部活力,推动了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整合资源优化教学 篇6

一、走进自然风光,引导学生爱家乡

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是品德教学的重点之一。孩子从小爱自己的家乡,长大才会爱自己的祖国。因此,我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结合相关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如学习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本文主要是通过“看看我的家乡景——尝尝我的家乡菜——带点家乡土特产”这三大版块,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教育。教学中,根据我们家乡东山有很多风景名胜。结合家乡正在争创5A级景旅游区,我设计活动,通过课件呈现家乡的风景名胜,“让学生做一回小导游”为来家乡游玩的客人制定“一日游行程安排”,并配上解说词。然后各组推荐“小导游”代表,带领大家游览各景点,为大家做解说,学生扮演游客。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认识到了家乡的美。临近尾声,全班齐唱《谁不说俺家乡好》,使学生觉得课虽尽但意未穷。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家乡的自然环境美不胜收,从而为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很自然地萌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感受家乡变化,激发学生爱祖国

教学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变化》这一课。本文主要通过向学生介绍近些年家乡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而感受祖国的发展和变化。课前,我让学生利用休息天分组调查,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了解家乡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并填好调查表。课堂上,通过分组交流,学生知道了:近些年家乡的将军街建了几座连环桥,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学校北大门的路面由以前的乡间小路改造成了现在宽阔的柏油马路;家乡近年来新建了雨花胜境公园;有很多大型超市落户我们小镇,给家乡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便捷;家乡小镇还建起了一排排崭新的别墅,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的越来越幸福了。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高潮迭起。因为讲得是自己身边的真实事、感人事,所以大家激动不已、心潮澎湃!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使家乡发生这翻天覆地地变化,让农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是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拥护改革开放,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最后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鼓励孩子们一起跟着唱一唱。在歌声中结束新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寻找名人足迹,教育学生爱人民

在二年级下册《可爱的家乡人》一课,课文是通过“谁是我的家乡人——夸夸我的家乡人——美丽的传说”这几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爱人民教育。上课伊始,我出示古诗《回乡偶书》让学生诵读,读完让学生说说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通过品味,学生明白了“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的情愫。接着我引导学生进入“夸夸我的家乡人”环节。课前我带领学生去参观家乡的《方志名人馆》,让学生带好纸笔,把印象最深的家乡名人事迹记录下来。课堂上,我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录的家乡名人。有的介绍了宰相王鳌,有的介绍了宋户部尚书叶梦得,还有的介绍了……我再引导学生说说:你为什么要介绍这些人。通过交流,使学生为家乡的名人感到自豪!接着,我引导学生,这些都是家乡过去的名人,谁知道家乡现在的名人?学生又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的讲奥运冠军陈艳青,有的讲著名影星韩雪,有的讲捐资助学的朱恩馀先生,还有的讲起碧螺春炒茶大王等。

这样,通过回顾家乡以前的名人,到走近身边现在的名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家乡景美物美,人更美。最后我启发学生,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一赞家乡人吗?我鼓励学生编快板、顺口溜等上台来表演,起到了很好地教学效果如此,循序渐进,引发了学生对家乡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了解家乡习俗,激励学生爱生活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这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好题材。教学中,我从本地实际出发,引导孩子说说我们的家乡东山都有哪些民风民俗?教师有目的的加以引导,如在春节、元宵节、端午、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期间,家乡的人们会做些什么?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一下,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学中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家乡过春节时做年糕做蛋饺、寺庙里抬猛将菩萨;有的说元宵节除了吃汤圆,还可以去虎丘古城区看灯会;有的说腊八节有的吃腊八粥;重阳节爷爷奶奶会去登高喝茶……在大家七嘴八舌的交流中,学生深深感受到原来生活这样有滋有味,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教师只要仔细去发现,大胆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就可以使我们每个人的家乡成为丰富学生的道德生活,丰满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道德品性的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用好家乡资源,进行品德教学,从孩子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身边事物着手,就可以使品德课变为一泓活水,滋润孩子的心灵,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使品德课堂高效。

合理整合资源实践语文备考 篇7

一、巧妙链接,实现文言实词和成语积累的组合

文言实词的理解是读懂一篇文言文的基础, 一篇文言文读不懂, 经常是因为几个实词的阻碍。重要的文言实词有几百个, 如果各个击破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单独的记忆,效果也不好。成语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 对某些意思的言简意赅的表达, 很多成语中保留着重要的文言义项,如《核舟记》中的“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中的“比”字学生难理解记忆, 这时结合成语“比肩接踵”,学生便很快地理解比的意思是“并列、靠近”。《口技》文中“人有百口 , 口有百舌 , 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字的意思和成语“不可名状”的“名”字义项完全相同。考试手册中规定的大部分文言实词的某一义项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成语, 备考中, 把文言实词的掌握和这些成语的积累结合起来, 一起突破,既积累了实词的意思,又增强了对成语的理解。

二、品味赏析,实现诗歌鉴赏和名篇名句的组合

很多时候, 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就是知识讲解之后大量的鉴赏模拟题, 名句积累就是学生背诵, 有时意思都不甚了了。与其这样,不如对那些千古流传名句的诗歌进行细致的赏析, 在鉴赏的同时识记那些名句,通过对诗歌的整体理解,既掌握了鉴赏的方法, 又加深了对名句的理解, 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历来为人所称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备受出卷者的青睐, 但这首诗作值得玩味和鉴赏的地方何止这两句。因此完全可以借用这首诗让学生明白诗歌中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卒章显志的写作特色,也可以让学生对山水田园诗语言的清新自然和意境的恬淡清幽有初步的认识,更是对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的真切感悟。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学生对以后的这类诗歌学习和运用也许会更得心应手。

三、精讲精练,实现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组合

在阅读中, 有时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意思, 却由于语言表达失误而失分。翻译文言句子时也抓住了关键词, 但翻译的句子却不够顺畅,甚或有语病,逻辑不通。学生写作中的标点不当、用词不当、病句、行文随意、不加修饰等也常常让人头痛不已。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表达训练结合起来, 甚至可以把学生练习或作文中一些问题整理出来,编成题目训练。让学生注意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意识到自己的一些低级错误, 看看这些表达还可以怎样改进,为了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还可运用哪些修辞、句式、手法等。比如加强学生的修辞的训练,同样是校长找犯错误的同学谈话,如果写成“她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规’,最后荣幸地受到校长的‘亲切接见’。”将本不应该用于批评教育学生的词语“犯规”、“亲切接见”用在句中,既诙谐又风趣; 同样是写课业负担的加重, 将直白的直接陈述改写成“书 ,一叠叠堆起来 ;书包 ,一天天重起来;眼镜,一圈圈厚起来。沉重,沉重,沉重。”这样的语句更优美形象。这样的组合,不仅可以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使作文写作更规范优美。

四、拓展视野,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组合

试卷中的现代文有很多美文,无论写作内容还是思路、手法都值得参考借鉴。在训练考点、形成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同时, 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文本拓展阅读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思路,领悟写作规律。比如试卷中出现《父亲的植物学和《父亲》,两文同是写父亲,但在写法上有很多的不同, 前文作者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出父亲的想法和行为在一般人看来是怪异的, 但实则是为了赞美父亲, 肯定父亲的做人之道; 后文的作者则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了重病的父亲为了治疗女儿的青春痘宁肯自己不治病也要满足女儿愿望的故事。我们完全 可以对照 这样的思路, 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写一篇父母亲的作文。另外,试卷中出现的众多人物、事件,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周庄卖画》里为保住周庄迷楼毅然卖画的学者冯骥才,《尘世天使》里那位心灵雪白,满怀爱意的孤苦的老人,《这个星球有你》中甘愿放弃自己的工作去西部义务支教的彭先生都是绝佳的作文材料。我们要用好这些文本, 同时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的水平。

五、谈古论今,实现文言阅读和作文拓展的组合

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承载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我们看到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先贤圣哲, 还见识到各色人等在历史舞台上的演出, 朝代更迭的兴衰变化, 更让我们知道了古今得失, 这些对于作文思维的拓展有很大的帮助。在完成文言文本身的阅读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从中领悟到些什么; 还可参照相关文章加深理解, 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写作思路。完成节选于《世说新语·雅量》的阅读后,了解了谢安在面临危难时表现出的处变不惊和临危不惧的雅量; 再去读读《王文正在相府日》,知道雅量有时是对他人的宽容和理解,不斤斤计较;再去读读《有一种雅量叫做容人》,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的思维更宽展些, 联系起来看待一个人物,一个事件。这样的组合, 无论对学生的作文材料的积累,写作情感的积淀,甚至是做 人都是极 为有意义的。

六、拓展视野,实现写作与材料的组合

在写作教学中, 我们常常为引导学生克服作文中的假大空现象而绞尽脑汁。一些学生因为难为无米之炊就编造一些故事,虚构一些凑巧的情节;还有的学生为了表现思想上的高大而无病呻吟,刻意拔高;也有的学生作文内容空洞, 追求华丽之风。学生事例的贫乏,情感的荒凉每每让我们摇头感慨。有时不能 单纯责怪 学生的懒惰,课业负担的繁重,升学考试的压力已 经让他们 喘不过气来, 他们对于很多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概念性的,抽象笼统的。对人物生平和事件细节的不具体把握让他们的情感匮乏,成为无源之水。实际上,我们可以在作文指导或讲评时提及一些适合于作文的人物和事例,提供一些文章篇目, 让学生自己去读,有意识阅读一些材料,完成具体的积累, 使人物和事件更丰满细致些,悟出写作之道。比如写作“悄悄地提醒”的作文, 我们可以提供这样一些人物及事件: 简·爱与罗切斯特,史铁生与母亲, 王嘉鹏与空难等等,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发现他们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关系, 领会这里面关乎个人的成功与努力密切相关, 从中找到写作的源泉, 从而指导自己的写作。让写作和阅读互相促进, 认识事物的角度会更加宽广,又反过来促进写作。

整合资源,促进美术教学 篇8

一、开发信息课件,形象展示美术作品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出示大量艺术精品,从中国古代的水墨画到西方的油画,从书法作品到绘画作品,从生活中的艺术设计到建筑中的艺术造型。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艺术作品的魅力,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并点评其中艺术设计,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更具趣味性。

二、组织专题讨论,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广大教师一定要避免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注重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讨论,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如在《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直观地欣赏中国花鸟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笔者在课堂上投影了不同时期、不同画家及不同特色的中国花鸟画作品,让学生分组研究,从线条、勾勒、色彩、明暗及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且相互讨论。笔者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这些绘画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适时点评,帮助学生完善感知、提炼特色与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活跃思维、增长知识,增强参与效果,打造更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堂。这一点对有效开展美术鉴赏教学, 提高学生艺术感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动手参与操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 教师一定要注重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既要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知识,又要让学生在操作中激发灵感、培养能力。如在《人类的朋友》一课教学中,笔者除了向学生介绍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小动物的趣味知识外,还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动物的比例、线条变化,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细致的观察能力、用线造型的表现能力。在师生互动观察后,笔者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观察体会相互探讨比例的关系及线条的变化等, 接下来开展创作指导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更形象、直观和有效,学生既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对灵感激发和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有较大帮助。由此可见,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拥有更多操作平台,具有更多操作机会,对于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帮助。笔者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学生动手参与程度高,整个课堂就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大家学习讨论热烈,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整个美术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开展。

四、运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以赛促学是许多教师乐此不疲的重要方式, 初中生竞争欲较为强烈,教师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难点、要点,以及目标任务设置为竞赛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巩固相关要点。如在《装点生活》教学后,为了让学生了解被广泛应用的装饰图案、装饰风格、艺术特色,创意性地进行设计与运用,笔者组织开展了小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在课外自主设计尝试,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并进行分小组造纸竞赛,对设计作品的图案、色彩及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佳作品。在这样的竞赛氛围下,每个小组学生的兴趣都被有效激发起来,课后,大家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应用于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风格与主题的装饰作品,再在班级进行竞赛评比。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一举两得。

五、开展兴趣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课外空间的拓展是重要的资源,广大教师要注意发掘课外兴趣小组这一有效资源,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得到满足,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如色彩、素描、造型或美术欣赏等学习兴趣小组的设置,要紧密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使课外兴趣小组成为学生美术课堂学习兴趣的延续与补充,同时其是学生巩固美术学习成果的有效路径。只有坚持这样的原则,才能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美术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发挥互补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特长,因材施教,将具有较高艺术天赋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专门训练,尤其是其中有志于未来从事美术事业的学生,在征得家长和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为他们量身定做培养方案,在充分兼顾文化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美术专业方面的特长培养,这一点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在这样的环节中,一些艺术天赋较好的学生得到全面培养,为他们将来发展拓展空间。

整合资源伊顿着力中国矿业领域 篇9

3月27日,在伊顿举办的矿业行业解决方案技术日活动中,现场展示了其覆盖勘探、钻采、装运、洗选、堆取和冶炼等6大采矿流程的产品和技术。这是伊顿首次在中国展示其应用于矿业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其中,伊顿重点展示了2012年年底收购的库柏工业的电气产品,包括照明、保护外壳及其他通讯类仪器。库柏产品和技术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采矿作业的安全性能,增强了伊顿在矿业领域的竞争力。伊顿矿业业务部门总监孟曦表示,“随着成本的上升和日益严苛的采矿要求,如何保持矿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对此,伊顿产品不仅可以帮助用户降低成本,同时保证生产力最大化。”

整合资源建园区推动渔业大发展 篇10

一、主要成效

2013年末,全县渔业工程养殖面积达到3.24万亩,为2009年末的2倍;水产品总产量1.25万吨,为2009年末的2.3倍;渔业产值2.44亿元,为2009年末的3.2倍。

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已建成连片鱼池5000余亩,单体规模西南最大;三峡生态渔场梁平原良种场建成投产,品质档次全市最高;万亩生态泥鳅养殖示范园区于2012年启动规划建设,现已建成泥鳅良种场1个,建成连片鳅池1000余亩、稻(藕)鳅综合种养2000余亩。

二、主要做法

(一)以规划设计为引领,坚持不懈抓园区拓展。

聘请西南大学、万州水产研究所专家,高起点编制了全县渔业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和现代渔业示范园、生态泥鳅养殖示范园建设规划。切实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在仁贤、礼让、明达三个镇选择有豆筋加工产业支撑(豆渣养鱼)、水源条件较好、地势低洼易淹的2万亩区域,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集中连片建设现代渔业、生态泥鳅两个水产养殖园区,并连年将园区建设作为全县重点项目和“效益农业主题年”重点工作,不停止、不动摇,持续大力推进。着力通过3至5年时间的建设,将园区建成“全市最大无公害商品鱼基地、三峡渔场增殖放流苗种保障基地、休闲观光渔业示范基地和豆筋加工-水产养殖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二)以新型主体为载体,一以贯之抓土地流转。

按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制定扶持政策,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渔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养殖大户。四年来,共发展渔业养殖面积30亩以上的业主155个,总数达到243个,为2009年末的2.8倍。依托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推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渔业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租赁给龙头企业(业主)等方式,促进整村整组连片有序流转,提高土地规模集约经营水平。截至目前,两个渔业园区共计已流转土地7000余亩,较好地解决了园区建设过程中土地成建制流转的难题。

(三)以品质提升为核心,实而又实抓标准化生产。

一是制定渔业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通过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大力推广渔业健康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渔业养殖水平。同时加强渔业水源监测和种苗、投入品监管,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市级以上的水产品质量检测中无一例质量问题发生。二是把渔业养殖、豆筋加工、休闲观光旅游结合起来,发展循环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渔业增效、业主增产、农民增收。三是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和鱼菜共生技术,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既可净化渔业养殖水体,又能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渔业单产效益。

(四)以夯实基础为前提,凝心聚力抓服务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各一名分管领导挂帅,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和技术团队,县级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保障园区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加大整合力度。通过整合农业、财政、水利、交通、林业、国土、建设、电力、旅游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投入两个园区的财政性资金达到30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2亿元以上,为渔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整合阳光工程及水产专业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水产养殖技术、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培训,为渔业生产经营户全方位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了我县渔业健康发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以抓工业的手段和抓项目管理的方式,继续强力推进现代渔业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力争2016年建成2万亩渔业园区、10万亩生态鱼基地,实现水产品产量4万吨、渔业产值10亿元。

(二)坚持扩大规模与提质增效并重、基地建设与链条延伸并进、品牌打造与市场拓展并举,推动渔业发展上档升级。

整合资源 情理交融 篇11

教学《麋鹿》一课,这样一篇说明文,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讲清楚课文内容是容易做到的,但这显然又是不够的。备课中搜集了许多有关麋鹿的资料,也捕捉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与文本进行有机整合,尝试着挖掘说明文中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与麋鹿近距离的接触,努力去进行一次情感与智慧的旅行。力求将说明文上得富有情趣,情理交融。说明文教学不再是枯燥的说理过程,学生的情感也得到熏陶升华。课外资料的有效整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搜集的资料图片中,我关注到一种也叫“四不像”的动物,它叫驯鹿,虽然也叫“四不像”,但细细比较,外形与麋鹿有很大差异。为让学生掌握麋鹿外形的特点,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借助搜集的这张图片,特意安排设计了判断这一环节,出示了也为“四不像”的驯鹿,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从角、毛色、蹄子、尾巴等方面进行判断,检查课内所学,以巩固所学知识。

2.第二板块主要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如果仅仅从文字表面去梳理传奇经历,抓住几个时间段,了解那个时间段发生了什么,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我把这部分当作教学的一个重点,并通过相关课外知识的搜集整合来补充所学,深入感知课文蕴含的情感。

通过导入,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就已经有这种奇特的动物了,下面让我们寻着时光的隧道,去追寻麋鹿那一段段传奇的经历吧。读5~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时间的词,并思考在那个时间段里麋鹿有着怎样的经历?感知课文,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麋鹿,而在汉朝以后就销声匿迹;1865年在北京发现,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夺,麋鹿在国内又一次匿迹;麋鹿在异国他乡繁衍生息,直至1986年才返回家园。

这部分以课文内容为媒介,了解麋鹿发展的过程,掌握其发展的“时间”;以课文的语句为依托,加强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说清麋鹿“在那个时间段里麋鹿有着怎样的经历”,侧重对麋鹿“经历”的整体梳理。

在备课中搜集了许多与之相关的资料,提炼了有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来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课文第五小节的三个时间段,每一段里都渗透了与之相关内容。

经历1:从3000多年前出现麋鹿,到汉朝的销声匿迹,对于这段经历,你心中有疑惑吗?

启发学生提出心中的疑惑,麋鹿为什么会消失?

补充的资料让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皇室的射杀让野生麋鹿逐渐走向灭绝,沼泽地的开垦让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麋鹿自身价值让人们觉得有利可图,加剧了人们的捕杀。

这段经历一定引发了你的思考?这个问题则让学生明白了,作为人类,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

对于1865年有人发现了麋鹿这段经历,则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段经历。

经历2:你们从搜集的资料中对这段经历一定有了更

多的了解,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的?

这部分资料补充中,特别用大屏幕打出一段文字,补充了有关麋鹿的学名介绍,因为是法国传教士大卫首先向世界介绍了麋鹿,所以麋鹿的学名被称之为“大卫鹿”,而且沿用至今。屈辱的名字让学生愤怒,透过麋鹿传奇的经历,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与动物命运的息息相关。

教学传奇这部分内容,每一段经历都补充了相关资料,由学生感知补充。无论是三千年前的到汉朝以后的销声匿迹,还是法国传教士到中国后麋鹿的偶然发现,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国,不堪回首的过去都在警示后人,动物的生存与祖国的强大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情感教学的目标也达成了。

有了相关资料的补充,再引导学生读,学生很容易读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悟出言外之意。努力实现从课堂到课外,从书内到书外的转变,激发他们热爱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3.第三板块是课文第一小节的学习,感受麋鹿回归故土的新生活。一段视频让同学们感知麋鹿生活在故土的幸福。而设计的“你看到了麋鹿怎样的新生活?”则要求学生结合所见,结合麋鹿生活习性谈麋鹿的新生活,又温习了前面所学。

麋鹿回归祖国的新生活,再抓住一个关键词“放养”,与“饲养”的差别,感受麋鹿生活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新生活,告诉学生这叫回归自然。另外通过一个江苏卫视的新闻报道,知道国家对麋鹿这种珍稀动物的重视保护,并为优化麋鹿品种所做的各种努力。

学生从两段视频中由衷地为麋鹿回归故土的新生活而欣慰,更萌生出保护珍稀动物的强烈愿望。

整合资源 篇12

一、整合教育资源,为基地建设提供平台

我们江都基地兴办之初,是与区内一所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受校舍和师资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区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2010年区内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将实践基地整体搬迁至曹王职校校址。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对原职校进行了升级改造,各功能教室重新规划定位。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正是因为基地拥有了校产的自主权,发展空间顿显广阔。近两年来,基地的发展更是驶入快车道。在省、市、区教育和财政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一些永久性的硬件设施迅速到位,接待能力大幅提升。服务于实践教学的场地器材也快速形成,极大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品味。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团结协作能力提供了有效载体。

二、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实践教育内涵

多年来,我们通过外引内化,已形成九大系列近百项活动课程体系,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实践基地只有不断创新项目,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兴趣。为此,我们成立了课程整合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梳理实践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上。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综合实践设置为必修课,而一般学校又难以开展,即使开了,也缺少连贯性和完整性。课题小组就是在探索社会实践活动与课程实施的有效衔接,逐步开发与学生校外创新实践基地相配套的拓展型课程。然后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再加工精提炼,使之成为经典。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实践的内容,让参训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容量地参与实践,体验快乐,收获成功。

三、整合社会资源,共创实践教育愿景

我们江都基地深入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活动载体,推进学生校外活动体验,拓宽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

1. 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实践途径

为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学校课程实施和校外活动的有机整合,我们与区内13个著名企事业单位搭建合作平台,开展科普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家乡情感教育,不断优化社会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在搭建过程中,我们按“研究、试验、成熟、推出”的思路,逐步与课程教材、教学设计和校本课程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团结协作,学会生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实践内容

整合社会资源,精心选择实践场所,精心设计实践课程;积极开展专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滨江新城工业园区体验科技创新的时代气息;到都莎羽绒生产基地参观羽绒制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感受流水线生产的价值;到曹王特色苗木生产示范区参加农业生产实践,开展劳动教育;到江都水利枢纽开展“爱护水环境绿色江都”主题教育;到许晓轩故居,郭村、邵伯保卫战纪念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到驻江部队军营开展国防教育;区教育局、实践基地、都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了“都莎杯.我与实践”征文活动。创新的实践内容深受学生欢迎。

3. 加强合作共建,创新运行模式

实践基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开放式、互动性、社会化教育基地活动模式,实现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结合来自不同地域学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按需择选,提供共建课程菜单,满足学校各种需求,创设真实情景,力求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创设有“热爱劳动、学习技能”为主题的志愿者的服务实践体验平台,与区党史办共建“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爱国主义、国防教育”为主题的民族精神教育平台,“应急避险、安全自护”为主题的红十字救护平台等系列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内化道德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与各合作单位签订共建协议。说实话,学生无论到哪个企事业单位活动,性质都是公益的,我们得聘请合作单位的专家、工作人员指导讲解介绍,这就要求基地在组织活动时强化活动的规范,不给对方造成过多的压力。但如何获得双赢仍是我们求解的课题。

4. 挖掘地方资源,凸显校本课程特色

江都实践基地位于花木之乡———曹王林园场。我们依托曹王特色苗木生产示范区,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建设,以此成为拓展性、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载体。通过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卉木示范园花卉种植、养护等劳动实践活动,在学习栽培养护等现代科技农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积极情感。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曹王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深入开发校本课程,现已成为我们的特色课程,从我们办实践教育来看,开展如参观体验、技能训练、军政训练、科技文化活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比较容易实现,而社会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建设和相关课程资源建设则更难些。这将是我们探索的永恒课题。

摘要:本文从整合教育资源,为基地建设提供平台;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实践教育内涵;整合社会资源,共创实践教育愿景三个方面论述整合资源提升实践品味的重要性。

上一篇:民用机场下一篇:雷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