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模式

2024-06-04

资源整合模式(共12篇)

资源整合模式 篇1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着重强调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目前,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都已基本建成或初具规模,大批应用业务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许多问题我们将会遇到,其中一些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1 学校信息化存在问题

1.1 信息交流与共享不够

早期各部门的业务系统无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系统选用的平台、技术也不尽相同,使得各业务系统彼此独立,各业务数据信息不能相互共享,出现“信息孤岛”现象。此外,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用于纵向管理的软件系统众多,系统之间也不能互通,“信息烟囱”的现象普遍存在。

1.2 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协调

学校信息化建设,各学校都比较重视,但投入比例不协调,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普遍存在。至于对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积累的投入及关注就更少了。另外,由于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同,对信息化建设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极不平衡,造成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

1.3 组织保障乏力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各种关系,否则工作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时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进而导致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不遵循统一规划,出现不同水平层次的重复建设和改造,造成经费和资源的浪费。

1.4 信息资源积累意识淡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在学校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成立一支长期的相对稳定的信息化建设队伍,进行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种活动的信息积累,以保证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

2 信息资源整合模式探讨

目前学校的各个部门通常都有自己的业务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和业务处理。各个部门都持有自己管理的数据资源。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往往要人工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才能共享。随着业务系统数量的增加,这种共享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导致的数据不一致、不完整的现象非常突出。

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就是要实现跨网络、跨平台、跨应用、异构数据和其他信息整合应用的全面整合,跨越I T技术的各个层次,从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信息的管理和存储、信息的交换、信息的挖掘利用,到支持各种类型的信息协同、交互和共享。

信息整合模式是建设一个学校信息的基础框架,将现有各类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和服务应用整合到这个框架中,形成全校范围的共享数据资源中心。同时,保持各个现有业务系统的相对稳定。

信息资源融合整合模式遵循原则:

(1)保护前期投资

信息资源整合由于没有改变现有各业务系统以及各业务流程,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早期的信息化建设投资。

(2)保证各业务系统正常工作

数据信息整合只是将各个业务系统中用于共享的数据和服务应用进行整合,不涉及具体的业务流程中的数据和自身业务管理所需的数据,也没有参与到具体的业务工作流程中,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各部门现有业务系统的正常工作,减少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保证了项目的正常推进。

(3)限制建设项目风险

在对业务系统整合的过程中对数据资源流程和操作界定明确,将风险限定在信息整合建设项目本身,并不涉及其他应用系统。

(4)系统扩展性强

在整合的过程中采用分步实施的办法,按照整合的要求和标准,对条件成熟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因此要有很强的扩展性。

3 信息整合模式的基础框架

信息整合要充分保留原有业务和管理系统的独立性。它通过核心框架的建立,集成各个应用系统的共享数据资源,隔离具体的业务和中间数据,完成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积累和应用;整合各个应用系统的服务应用,隔离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为全校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信息资源整合的框架(如图一所示)主要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中心、统一信息门户、统一信息标准等。

3.1 统一身份认证

统一身份认证主要用于整合用户、角色和权限信息。对用户认证信息实现统一管理,对角色权限实现分级、分层管理,以方便各种应用系统的融合。各用户可以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在各种应用系统间漫游,无须多次确认身份,从而改变传统的各种应用子系统各自为政的身份认证方式,为在校园网内实现更高层次服务的提供可能。

3.2 共享数据中心

共享数据中心是对各个应用系统数据资源进行整合的中心。它可以通过ETL提取各个业务系统所提供的共享数据。提取的数据信息经过共享数据中心的分类、筛选等处理形成共享数据。共享数据通过权限控制可以提供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共享。共享数据中心平台是各类信息服务的基础。同时,共享数据中心还负责历史数据的产生和存储,形成数据资源的积累,支持数据挖掘应用。

3.3 统一信息门户

统一信息门户是提供集成各类应用、展现数据资源、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它与统一身份认证结合,提供单点登录;用于整合各种应用,提供通用的数据资源交流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呈现功能,给用户提供统一的个性化的服务。

3.4 统一信息标准

学校管理信息的标准化是整个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将来实现全校范围内和与外界进行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必要条件。所采用的信息标准必须和国家、教育部、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的信息标准相兼容。

4 用户意识的培养和引导

信息整合需要得到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在人们还没有意识或体会到信息化的益处时,应着重培养和引导用户需求,现在要逐步将用户的需求集成整合到核心框架中,完成应用的拓展。通过提供各种有力的支持,以应用和服务为基础,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5 信息资源的积累和应用

信息资源整合模式的框架中,共享数据中心是信息资源积累和应用的基础。学校信息化第一步就是要将各类资源数字化,逐步建设和积累各种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积累是运用适应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技术、组织和规范来持续提升信息资源应用水平的过程,使得在信息资源建设阶段积累起来的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学校在多年的建设中,逐步形成和积累了大量优势资源,如师资力量,教学教务、科研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等。充分地挖掘和应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对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综合管理工作等方面都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共享数据中心提供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存储、挖掘以及历史数据积累等应用的全部支持。

6 结束语

过去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多是“以系统为核心”,下一阶段要向“以用户为核心”的方向发展。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就是要通过集中的展示界面向用户提供聚合的信息,这不仅仅指在平台上固定展示一些业务子系统中的信息,而是要在业务子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资源整合模式就是将现有系统通过数据和应用整合的形式组织起来,提供数字化校园的综合共享服务,进一步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

摘要:本文概述了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信息资源整合的模式及总体框构。

关键词:信息资源,数据整合,模式

参考文献

[1]易菲,龙朝阳.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6,(2).

[2]彭洁,赵辉,杨青峰.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框架构建[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王维泉.论我国教育资源在数字信息系统框架下的构建与整合[J].情报科学,2009,(6).

资源整合模式 篇2

类典型的整合资源的商业模式分析类典型的整合资源的商业模式分析 类典型的整合资源的商业模式分析

核心提示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 核心提示: ::

1、硬件产品+网络商品模式 ipod+itunes美国苹果公司的iPod+iTunes模式,在短短三年 内不但大量销售iPOD硬件产品,而且以每首0.99美元的价格提供内容下载,三年内下载量突破了10亿,成为了苹果的重要的利润来源!iTunes占据类美国数字音乐市场70%的份额,iPod占据数字音乐播...1、硬件产品+网络商品模式 ipod+itunes 美国苹果公司的iPod+iTunes模式,在短短三年内不但大量销售iPOD硬件产品,而且以每 首0.99美元的价格提供内容下载,三年内下载量突破了10亿,成为了苹果的重要的利润 来源!iTunes占据类美国数字音乐市场70%的份额,iPod占据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75% 的份额。

模式分析,关键有三点,一是专有渠道的垄断。苹果电脑所推出的iPod数码媒体播放器, 不管是在同步,数码音乐,音乐视讯电视节目,iPod游戏,各种 Podcast,以上这些档案都需要 透过iTunes来当做介面来传输。二是音乐版权制度完备,网民愿意付费购买音乐。Ipod火 爆的同时也让iTunes成为音乐爱好者最常用的网络工具之一,再通过与版权公司的分成,达 到双赢。三是apple的品牌影响力更是不容忽视。模式延伸: 亚马逊Kindle电子书

亚马逊的Kindle阅读器在07年底登陆英国市场,推出后很快就销售一空。eBay上贩售的 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售价已经比原始零售价涨了一倍,追捧者仍然很多。Kindle从苹果 公司的iPod和iTunes模式获得启迪,试图在网络之外,建立一个沟通作者和读者的阅读终 端,通过阅读终端的普及带动电子图书市场的推广。国内延伸: 国内借鉴IPOD/ITUNE模式的典型案例有两类:

一类是,mp3生产商,以爱国者和爱国者音乐网站(aigomusic.com)最为典型,但受困于 国内数字播放器市场的混战局面,以及音乐版权制度有待规范,爱国者在国内的复制并不算 成功。

另一类是手机音乐模式,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盈利模式之一,以音乐彩铃、手机铃声下载为 代表,期间收益最多的是SP商、移动运营商、当然还有类似于香香的网络歌手。

2、网络直效营销模式 dell模式网络化

直销营销领域最著名的当属dell模式,首先需要厘清直效营销的概念不同于安利之类的直 销模式(随后介绍),直效营销最大的特点是不经过中间环节,包括业务员和中间商直接由 厂商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达成交易。直销营销模式由来已久,最早是通过DM直投广告+ 电话订购的方式,如今的网络环境下,直效营销的核心流程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通过网络媒体或者其他网络营销方式传递信息,通过网站完成在线订购和支付。关注一下dell的 广告就可以发现,每款产品的都有两个价格,网上订购的标价都要比电话定购便宜一些。模式分析: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业务员和中间商的环节,由厂家直接到达消费者,而网 络提供的是信息渠道、订购和支付渠道。直效营销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如何建立品牌信任,二是如何保证配送和售后服务。如今物流和网络支付的发达也为直效营销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日渐成熟和公信力提高也为网络品牌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在男 装领域VANCL 和PPG的风靡就是典型的例子。

此外,网络直效营销仅是为企业众多营销选择中的一个,变化的营销环境也需要不断变化的 营销策略,这个月2号戴尔大中华区总裁闵毅达表示,戴尔目前在华的直销店已达1800家,在传统直效营销的基础上开始全面扩展店铺营销方式。

3、网络直销模式 安利模式的网络化

网络直销完全不同于dell的直效营销模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网络直销主要是借重 于人际传播的力量,通过直销人员与客户沟通、交流、达成交易;二是直效营销对广告的依 赖性很强,但直销几乎从来不做产品广告。互联网给直销行业带来的最大变革主要有三个层 次: 一是在公司层面,互联网不仅为提供了直销人员异地管理的便利,而且也提供了许多 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渠道;二是直销人员而言,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更多便利的客户沟通方式,IM, EMAIL,还有产品社区,成为正规高端直销从业人员的重要的交流方式;三是网络为消 费者提供了更多客观中立的产品信息,避免了直销人员单向传递的误导。如今无论是淘宝、拍拍还是易趣到处都可以搜索到类似安利、雅芳的产品信息。模式延伸:直销还有一个核心的理念是“多层次团队计酬”,这一方式在国内直销法规中已 经明确禁止。然而这种方式却在网络中以新的模式被再次利用,最集中的体现在各类网赚联 盟的操作上,无论是广告类的网赚联盟,还是问卷类的联盟其目的都是“拉人头、聚人气”,关注一下这类有点边缘化的应用,或许能够悟出些东西。

4、虚拟经营模式 品牌经营网络化

还是先从近期关于PPG和VANCL的例子说起,不去评论两家的成败,但从虚拟经营的角度,两家都成功的。PPG两年的时间超过了雅戈尔的男士衬衫销售规模,日均销量近万件;陈年 的VANCL品牌用5个月的时间刷新了PPG的纪录。有所不同的是VANCL的品牌宣传和订单实 现更加倚重于网络,网络品牌的运作更加娴熟。

模式分析:对于早已规模化、标准化的衬衣市场,生产能力早已不是核心,品牌和渠道的作 用更为关键。PPG、VANCL的有益突破在于他们成功激活了网络这个产品销售的新渠道,新 渠道、新方式对应新品牌,再加上疯狂的广告投放,和标准化、高质量的产品,两个服装新秀在最短的时间构建了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尝试性购买之后,也开始积累稳定客户。究其 核心有三个:一是标准化的“快速消费品”,二是强大的广告攻势迅速覆盖整个渠道,形成 品牌影响力,三是必要的物流和服务保障促进再次购买。

模式延伸:化妆品DHC、网络教育服务(EF、WEBI)、男裤(shift6)等等,基本上符合上 述三个条件,还有很多延伸的可能。

5、线下资源 网络嫁接模式 环球资源

这类互联网企业主要集中出现在B2B领域,很多之前做行业直投杂志的企业,投身网络,借 重于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和业内品牌影响力开展B2B的网站运营,最为典型的是纳斯达克上 市公司环球资源,这家一向行事低调的公司,不仅经营着国内规模最大的行业直投杂志,其 globalsources.com网站也是Cye.com.cn最早的外贸B2B平台之一,此外,旗下的《世界 经理人》杂志已经连续多年列举国内杂志广告收入TOP10。大量线下资源的网络化,是这类 B2B网站的重要砝码。慧聪网也是类似的发展模式。此外还有一类B2B网站由各地的行业协 会发展而来,例如垂直门户我的钢铁网,还有一类由业内相关企业支撑发展,如八亿时空投 资的中关村在线、外贸软件起家的九成集团投资的沱沱网、颐高集团投资的IT.COM.CN,陈 彤投资的创意网等。

模式分析:对于初创网站而言最重要的线下资源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客户资源,可以借用 以往较为成熟的业务渠道,和客户资源,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网站推广,实现客户盈利。

二、行业经验 内容渠道,对客户而言,网站内容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独特内容的网络化是网站 的重要资源。

三、品牌影响力,主要客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品牌信任转移到网站上,形 成业内影响力。然而,座拥资源并不意味着网站盈利,甚至说还差的很远,曾经一无所有的 阿里巴巴如今却在B2B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足以说明,网站经营能力的较量则是更为关键的 一环。

模式延伸:行业协会、业内领导企业、专业院校等

6、网下体验 网上嫁接模式 试用网 DHC惯用的一种网络推广方式就是申请试用,这也成 为众多化妆品品牌网络扩展的重要方式,提到试用总是绕不过一家由23岁小伙徐乐创办的 试用网,在这家网站上,任何人只要提出申请,就能得到企业提供的试用产品,从化妆品到 食品再到日用品,试用产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网站的创办源自一次电视节目,“报道的 是台湾地区的一家特别的网站,每一位员工贴着面膜上班,面对记者的不解,他们解释为这 是他们的新产品,亲身试用后才能知道消费者的感受。”平时爱动脑筋的徐乐似乎看到了商 机,花费了半年时间搭建起了试用网,这个沟通厂商和消费者的体验平台。模式分析:试用 网的一个关键立足点在于其找到了一个传统购物流程中能够和网络优势相嫁接的一环。试用 是用户决定购买产品前的关键一环,而且这个步骤和实际的购买行为是可以分离的,网络的 渠道资源则可以超出地域范围的扩大其试用的范围,一方面可以增加用户体验,提高用户认 知,刺激直接购买,另一方面用户的直接体验又为商家提供了改进建议,弥补了传统渠道消 费者反馈不足的弊端。对于试用网而言,可以实现的不仅仅是商家的产品广告价值,同时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又可以实现产品的销售利润。然而不足的一点,在于试用网的产品范围有一 定的局限,也决定了试用网的规模难以做大。模式延伸:现实生活和购物行为的网络化分离,例如点评网

7、商业广告的网吧模式瞧瞧网吧的大门口、服务台的正面、过道的地面、室内的墙面、厕 所门后以及电脑桌上的鼠标垫等等,视线所及之处基本都充斥着网游、快速消费品等各种广 告。中国2亿多网民,有一半是在网吧上网、游戏。想想吧?还有什么地方能够聚集如此之 多的网民,网吧广告如同临门一脚,直接刺激了诸多游戏产品的消费。各类广告公司也从各 个角度深挖网吧广告的价值,屏幕广告、计费广告等各类新、奇、炫的广告形式层出不穷。模式分析:时间和空间是价值评估中两个永恒的变量。什么地方能够最长时间的聚集网民的 注意力?非网吧莫属,高密度长时间的注意力聚集决定了网吧广告的生存价值。但也面临着 三个问题:如何在全国更多的网吧同时大规模投放?如何让玩家的注意力停留在广告上?随 着个人电脑的普及网吧广告的价值如何延续?

8、中介网络化模式 10年前中介做的事情,现在网络都可以做,而且会做的更好。提到房 产大家肯定会想到一大串类似与搜房网、21世纪、顺驰房产等网络门户或是连锁店面;提 到征婚交友恐怕没有几个人会首先想到婚介所,百合网、世纪佳缘、还有各类SNS交友网 早已成为年轻人的首选。如今,由中介的地方肯定会有网络。模式分析:想来中介就是一个 信息的枢纽,一种靠倒卖信息不对称来发展的模式。而互联网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打破区域的 资源聚集和信息匹配,而且新兴的web2.0还延伸了更多个性化和互动化的服务。这类模式 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锁定于衣食住用行等人们的共同需求,容易建立规模效应,二是寻找或 者建立“信息不对称”。模式延伸:各类代购网、团购网等

9、经济型连锁酒店模式的网络化 114中国网库模式模式分析:以如家快捷连锁为代表的经 济型酒店短短的三年时间就普遍大江南北,也催生了多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分析这一成功 模式,试图寻找一点可以给网络经济借鉴的智慧。总结出统一标准、全国连锁、规模优势、需求匹配这四项关键点。在网络中寻找类似的案例,发现了114中国网库这个另类的B2B 模式。行业结合、自建渠道是中国网库的一大特色。目前中国网库有遍布全国的110余个城 市的渠道,其中超过半数为自建渠道。通过自建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到更为个性化的 服务和密切的客户联系,而且也较容易建立相对扎实的行业基础,单从模式上看,还是有些 价值。然而,在竞争早已白热化的B2B市场,网库是否能冲出突围现在尚难定论,如何在 维持低成本运作的前提下,以相对统一的服务品质,保证在各个城市、各个行业均获得成功 才是网库面临的更为严峻的考验。对于付费意识日渐成熟的B2B市场,或许能有些突破。

10、电信实名的中华总机模式中国总机的“电话实名转接服务”商业模式来源于以前中南海 “红机子”保密电话。它通过将没有意义的电话号码和易记的中文名字绑定起来,提供转接服

跨行业整合资源创新商业模式 篇3

超越竞争、远离竞争是企业梦寐以求的一种理想竞争态势,通过跨行业整合资源来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是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的。行业竞争规则、行业竞争制胜的关键与行业通用的商业模式,其实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强势竞争者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的资源,这种资源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是以既有的竞争规则为前提的,这种竞争规则是强势竞争者所倡导并竭力维护的,如果后发企业试图按照强势竞争者所推崇的方式去竞争,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突破行业既有竞争规则的限制,通过跨行业整合资源来创新商业模式,实质上意味着企业改变了既有的竞争规则,创造了新的竞争规则。在新的竞争规则下,原有的行业竞争者会无所适从,难以同制定新规则的创新企业开展有效的竞争;坚持既定的规则,这显然不会奏效,只能看着商业模式的创新者掠夺自己的市场份额,照搬创新者的做法,这意味着需要放弃自己固有的竞争优势,得不偿失。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下,商业模式的创新者实际上为自己创遣了一个超越竞争的商业环境,百泰传媒、芒果网就是这一创新模式的实践者。

从表面上看,百泰传媒的商业模式令人“匪夷所思”,酒店和平面媒体似乎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但是百泰传媒巧妙地找到了嫁接两个行业的桥梁,从而创造了新的分众传播渠道与平台。

尽管前有E龙、携程等前辈在在线旅游市场率先抢滩登陆,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芒果网在一年时间内就跻身国内在线旅游市场前列,市场份额排名行业三甲之内,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佳绩,是源于通过整合互联网资源和线下旅游资源,打造出了一个新的旅游交易平台。

芒果网:1+1>2

罗东

作为一个互联网站,其身份却在线下资源的整合中模糊;芒果网是一个传统的旅游企业,还是以旅游服务为特色的互联网站?二者都不是。

2006年初,芒果网携母公司港中旅的光环强势诞生。尽管前有E龙、携程等前辈在在线旅游市场率先抢滩登陆,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芒果网依靠母公司港中旅的大力支持和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一年时间内就跻身国内在线旅游市场前列,市场份额已经排名行业三甲之内。

芒果网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年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同其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分不开的。芒果网通过整合互联网资源和线下旅游资源,打造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旅游交易平台,有效响应了新时代旅游行业变革衍生的市场需求,形成了1+1>2的良好效果。

嫁接两个行业的纽带

据资料显示:2002年-2007年,国内旅游人数从8.8亿人次将增长到15亿人次,年均增长11.3‰国内旅游收入从3878亿元将增长到6820亿元,年均增长12%。2020年中国的旅游市场总额将达25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1000亿元的酒店机票市场,2000亿元的个人旅游团队和自由行(度假)市场。

旅游业的繁荣催生了日益增多的参与者,而传统旅游行业本身的门槛并不高,这就导致了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并产生了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传统旅游市场地域分割严重,本身的毛利率已经非常稀薄,旅行社及其他旅游相关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就要付出昂贵的推广费用,同时由于地域的限制性,传播和推广又往往费时费力;而对顾客而言,出门旅游对旅行社的依赖过于严重,他们迫切需要便捷、有一定自主权和互动的旅游服务。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对芒果网来说,要有所发展,必须找到一个能够激活这个行业的活力、顺应其发展需要的工具。

2006年,经历了泡沫破灭的互联网行业虽然已经有逐渐被新浪、腾迅等“列强”瓜分完毕的趋势,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很小,但是网站以及电子商务能够带给消费者的高度及时性、便捷性和互动性能够弥补传统旅游行业自身的限制。以酒店客房折扣为例,在引入互联网技术后,酒店客房在什么时候进行促销折扣、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额度进行促销折扣,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希望入住酒店的客户进行比较和筛选,极大地避免了传播的地域限制和成本制约。

传统旅游业和互联网行业的优势互补催生了芒果网,芒果网找到了嫁接两个行业的纽带——市场需求。

大力整合“天地两网”资源

事实上,芒果网并不是在线旅游市场的先驱者,这个市场已经有了携程网和E龙网,他们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芒果网似乎有相当的底气,这种自信来源于其背后的港中旅集团。

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港中旅)是中国目前历史最悠久的旅游企业之一,从1928年至今,已经成为国资委下属的骨干企业。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港中投)是港中旅集团旗下的旅游旗舰,港中投及其附属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旅行社、客运、酒店、主题公园、高尔夫球会所、货运及电厂投资等。通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港中投已经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旅行资源和关系的控制者。

2005年,港中投投入资金建设在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这便是芒果网,港中旅所有旅行资源由芒果网唯一使用——这样的深厚背景和巨大优势是由互联网企业转型的携程网和E龙网所无法相比的。

每年,海内外有超过300万游客接受港中旅服务,港中旅在线也有大批的忠诚客户,对芒果网来说,大批忠诚客户显然是最宝贵的资源。然而作为一个在线旅游电子商务IT平台,芒果网进入在线市场的使命,就是要整合港中旅旗下数百个旅行社营业点、自营或控股的大型景区、控股或参股的数十家酒店,及汽车、轮船客运公司等资源,将原本分散的旅游资源统一起来发挥作用。据悉,有了芒果网,港中旅的整个管理流程开始变得丰富、完善,旅游供应商——整合平台(芒果网)——地面分销平台,也将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封闭环节,更有利于全局发展。

芒果网不但集合了港中旅集团内旅游资源和业务的精华,在2006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招商空运和深圳招商国旅更正式并入芒果网,亦实现了芒果网“天地联网”的运作模式,这种“先天性”的优势是众多竞争对手不具备和梦寐以求的。以招商空运为例,芒果网之前的网上销售以“机票加酒店”的自由行为为主,整合了招商空运后,招商空运的地面门市店资源可转变成芒果网发展及服务会员的直接窗口。

通过资源整合,芒果网具备了在网络技术平台、市场推广、地面服务三个主要市场端的资源优势,将充分利用香港中旅集团庞大的地面资源、强

大的采购、议价能力和高效的配送系统,加快旅游在线业务的整合和发展。

化竞争力为盈利

尽管“整合两个行业的资源,达到优势的共享和共赢”像一个诱人的金蛋,但在线旅游市场并不是金饭碗,概念上的竞争力并不见得能够转化为企业的盈利。据报道,中青旅与美国胜腾公司合作推出的在线旅游服务一—邀游网,仅成立1年,2005年即报亏3172万元,中青旅也被迫向美方转让20%股份,不得不将大股东的位置拱手相让。

芒果网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尽管“背靠大树好乘凉”,芒果网能够依靠港中旅集团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资源来实现企业的盈利是不够的,芒果网还必须“多管齐下”,化竞争力为盈利。

在线旅游企业的模式似乎很简单,吸收和依靠庞大的会员资源,吸引酒店和服务商等向自己提供更低的折扣,而自己攒取中间过程中产生的佣金。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服务质量、品牌推广等方面都必须做到精益求精,方能对消费者和服务商产生吸引力,做到良性循环,而芒果网显然在这一方面有着良好的运作方式。

以品牌推广为例,芒果网在进入市场后大打电影营销,通过电影《夜宴》的合作让网站点击量激增,网站点击量的激增一方面为芒果网带来了大量的客流,也是芒果网吸引优质酒店、航空资源的法宝。随后,芒果网冠名网易旅游频道,有意识地对网民进行精准的营销传播。同时,芒果网的地面推广也跟进的非常及时,以不亚于行业前辈的覆盖率出现在潜在消费者的眼前和手中。

良好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方式让芒果网成绩斐然,据第三方机构统计,芒果网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e龙,位居行业第二。而芒果网并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如何占据行业的巅峰,并拉开与追逐者之间的距离,才是芒果网今后所要追求的目标。

百泰传媒的多维通道

罗东

当大众传媒业务被冠上“广告费浪费了一半,却又不知道浪费在哪里”的帽子后,分众传播迅速以精准、高效的优势被市场接受和欢迎。在这种情况,分众传媒和聚众传媒迅速开展了分众传播业务,几乎以垄断的姿态开展了“圈楼运动”,以高档写字楼为核心,逐步辐射俱乐部、高尔夫球场等场所,拥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留给后进者的机会似乎很少。

但是这个市场本身“细分、分众”的特点又让有心者能够找到“敌人无暇顾及的薄弱环节”。2005年才成立的百泰传媒的运作模式更有创新性和精准性,百泰传媒将自己定位于媒体平台运营商、媒体渠道管理商,在上游整合平面媒体资源,在下游整合酒店资源。在实践中,百泰传媒的具体做法是将定位于中高端的平面媒体,运作到酒店(三星级以上)的每一个房间,通过广告销售和商品捆绑销售的形式获得利润。以整合资源为手段的商业模式让百泰传媒很好地避开了广告传媒业的激烈竞争,在分众传媒和聚众传媒的“虎口”下成功“拔牙”。

嫁接需求,共享多赢

随着酒店业竞争不断升级,酒店需要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以提升酒店的品牌形象和顾客满意度。而在分众媒介市场,酒店尚是一块处女地,百泰选择以酒店为传播渠道,可以说是没有尊接的竞争对手,也更容易同酒店进行接洽、谈判和合作。

从表面上看,酒店和平面媒体似乎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但是百泰传媒巧妙地找到了酒店、平面媒体和企业三方的需求重合点,找到了自己的准确位置——嫁接三方需求的传播平台。

确定了下游整合资源方向后,百泰传媒开始整合上游平面媒体资源。对平面媒体来说,杂志的宣传、推广都会产生巨大的成本和费用,但合作媒体可以通过百泰传媒的平台用几乎为零的成本将自己的杂志投放到以万计的酒店客房;同时由于酒店住宿人数的高流动性,覆盖人群将更多,以百泰传媒覆盖率50万间客房为基础,年覆盖率可达到1.2亿人次,杂志媒体传统形式的传播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这个效果的。

在实践操作中,不当的操作也可能让资源整合变成资源浪费,而百泰传媒在这一方面显然有着独到的经验。由于百泰传媒主要依靠广告销售来盈利,对平面媒体资源和酒店资源的选择就至关重要。

百泰传媒将目标客户群直接锁定在中国星级酒店、商务会所、商务会议休闲中心住宿、办公和娱乐的高端人群,这一部分人群主要包括政府官员、企业的中高级管理层、白领阶层以及专业人士,同企业和中高端平面媒体的目标客户群是高度一致的。百泰传媒选择的酒店涵盖三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和五星级酒店,并以经济发达地区为核心投放点。到现在为止,百泰传媒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核心城市的酒店覆盖率达到70%,二线城市如青岛、大连等地的酒店渠道也在开拓中。

对于百泰传媒、平面媒体、企业共同的这部分目标客户群来说,他们显然也需要优质、中高端的杂志进行匹配。因此,百泰传媒通过媒体广告代理、广告买断、渠道出租、收购等形式同成熟的媒体进行合作,自己出资加印合作媒体的杂志,而对酒店采取完全免费的策略——免费为酒店的每个房间提供期刊展示架和期刊获得展示权。目前,百泰传媒已经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方式,整合了多家优质的媒体资源,据百泰方面透露,百泰旗下已经有10本刊物,包括财经类、财富类、管理类、旅游类、文化类、英文期刊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质期刊。

通过对酒店资源和平面媒体资源的大力整合,百泰传媒构建了一个传播平台、酒店、平面媒体、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对酒店而言,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费用,就可以获得免费的期刊资源,有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和酒店的品牌形象;对杂志而言,杂志的发行量被成倍的放大,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是传统媒介不能企及的;对企业而言,“平面媒体+酒店”的定向传播让企业的传播成本降低了,传播却更加具有深度和精准;而百泰传媒也自然凭借这样的商业模式,开辟了一个没有直接竞争对手的“处女地”,要做的只是精耕细作,实现盈利和为竞争对手设置门槛。

卖广告,也卖产品

由于百泰传媒的模式是自己出资加印杂志和免费对酒店进行配送,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后才能吸引企业为此投放广告,因此,百泰传媒的前期需要付出巨大的投资,而投资自然意味着风险的存在。

到目前为止,百泰传媒拥有50万客房的签约量和20万客房的投放量,在核心城市的覆盖率已经达到70%,百泰传媒希望明年达到90%。如此大规模的投放量也意味着大幅度的投资,据百泰传媒透露,百泰每个月自己印刷的期刊数量大约是60万份,再加上酒店展示架的费用以及谈判、运营成本,百泰传媒已经累计投入一千万美金之多。那么,百泰传媒应该如何让自己“看上去很美”的商业模式真正落地,形成盈利呢?百泰传媒采取了以下几个做法:

1严格控制广告销售权。目前,百泰传媒旗下的几乎所有期刊(用于酒店投放的那部分期刊)的广告页都由百泰传媒单独控制和印刷,也就是说,百泰传媒掌握了100%的杂志广告销售权。同时,为了解决杂志内容和广告互动的问题,百泰传媒组建了自己的采编队伍,旗下的10本刊物中的一半都由百泰传媒自己组织和采集内容,这样,百泰传媒在与平面媒体合作中,牢牢地把握着广告销售权,并逐步开始掌控内容。而对杂志来说,自己更看重品牌的传播和知名度,因此是可以接受这种方式的。

2增强对酒店的控制力。百泰传媒会在同酒店合作的时候签订份完整的合作合同,规定好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同百泰传媒合作的酒店可以享受免费的杂志配送,但是杂志来源是具有排他性的一只能接受百泰传媒提供的读物,这样就为市场后来者和效仿者树立了一道非常高的门槛。

3杜绝资源的浪费。百泰传媒旗下的杂志内容非常丰富,他们会根据酒店分级、目标客人的需求来定位需要配送杂志的品质和档次,不同级别的酒店会针对不同的媒体,这样就能做到定位精准,避免资源的浪费。

4拓展销售渠道。除了广告代理收入,百泰传媒也在尝试进行其他商品的捆绑销售模式。例如,一些高级矿泉水品牌可以通过百泰传媒这个平台进行广告传播,并进入到酒店进行销售。而百泰传媒也会考虑将来同酒店合作,销售自己旗下的产品。

据悉,百泰传媒在短短几年间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企业也在财务上实现了盈利,而百泰传媒的客户也都非常满意,达成了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平面媒体传播效果非常良好;酒店客户满意度提升,并逐渐形成了“住酒店、看百泰提供的杂志”的消费模式;而越来越多的名牌企业也认可这种定位精准的传播模式,诺基亚、中国移动、五粮液、多普达等知名品牌都在积极地同百泰传媒进行合作。2008年,百泰传媒希望借助奥运会的契机实现经营业绩的大幅度提升,并成为上市公司。而我们也期待着百泰传媒依靠自己创新的商业模式,在这个暂时还“没有”对手的市场上越走越远。

浅析地铁广告资源整合模式 篇4

随着公交优先的出行理念不断推广,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首先出现城市轨道交通,而其他地区郑州、杭州、武汉、重庆等城市的轨道交通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地铁广告也将伴随着其发展成为新型热门的媒体资源,但地铁广告应该走什么样的模式?地铁媒体资源怎样进行整合?

一、地铁广告的文化构造

随着广告媒体的受众分割,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对其传播的信息感到厌烦,或许也不理睬它所推介的商品,地铁广告强行介入性的优势尤为突出,出行的人们在地铁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其对生活的诱导,中低收入的受众群尤其如此,广告的造次让他们为生活甚为担忧,例如某保健品广告中提到“你的免疫力在下降”,某地产广告文案“要见丈母娘必须先买房”往往在你心安理得的时候为你制造一些恐慌,然后让你开始怀疑自己,开始试着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来消除这种疑虑,由此可见,地铁广告的宽泛覆盖性和高度渗透性对我们的观念倡导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显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最重要的指南,所以对地铁广告的文化改良或构建己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利用地铁广告来引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将是未来地铁广告整改的重要目的之一。

在商品流通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类型繁多,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已不离消费者左右,扰乱我们的视线。虽然《广告法》的执行去除“非法”以后剩下来的这些合法广告却始终无法做到淡化商业色彩,加强人文精神推广态势。“如果说销售观是商业广告本质属性和迅猛发展的命脉,那么人文性则是新时期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的源泉”,这种以人为本的商业广告观正在被众多企业所接受,他们有着深厚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感的共同点,同时也将以人为本的商业广告观纳入企业产品的价值中。人最美好的感觉就是感动,感人之心莫过于情,受众情感的变化必定引起态度的变化,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的界限越来愈模糊。如中国移动的广告“沟通,从心开始”,农夫山泉的广告“每一瓶为希望工程捐出一分钱”随着消费者的情感所左右,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充分交流的一种人文情怀,从而形成一种品牌效应。

二、地铁广告的整合模式

对于地铁广告品质提升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资源整合:

1. 小画幅向大画幅转变

在地铁有限的空间内将广告画幅由小变大或者将特定区域内的广告整合打包销售,必然形成单位空间内广告的单一性,正好符合广告的排他性,这种广告传播形式是广告投放商最希望达到效果,作为广告资源提供方则以最为廉价的方式达到广告品质的提升。

2. 平面展示向立体展示转变

地铁广告是可以挣脱二维空间而向三维转变,这不只是单单对广告产品的立体化,而是在地铁特有的环境空间内让广告从单一立面向顶面或地面进行延伸,从而让广告受众全方位的接触。受奇异心理的影响,三维空间的展示可以赢得较高的OTS(可见机会研究)。

3. 静态广告向动态广告转变

据研究表明,动态广告比静态能提高受众37.6%的注意力,在紧紧抓住广告受众眼球的同时,动态广告的可视范围将按照几何倍数的增大。如今,LED光源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LCD显示屏的应用对广告传播效果有显著的提升,但由于地铁交通运输的性质,受众多数行色匆匆,导致动态广告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具备广告诉求的高效性和对环境选择的有限性。总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态广告发展潜力巨大。

4. 视觉传播向全方位感官传播转变

传统广告使得受众对其传播方式已经可被预测,因此并不能提升OTS,广告品质的提升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单纯的视觉传播,而是结合听觉、嗅觉、触觉形成全方位的传播形式。地铁特殊的空间环境能给全方位感官传播创造极其便利的条件。

5. 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铁广告也随之进行衍生和进化,如今是互联网经济和体验性消费的时代,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打通线上、线下数据流,创造与受众的互动。地铁引入免费wifi这项便民服务措施为O2O模式创造了良好条件,而电商的蓬勃发展也为地铁提供了大量潜在的投放商。

三、地铁广告的社会责任

相对于纸质媒体来说,地铁广告的内容相比之下开放程度显然较高,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的媒体,对人们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潜移默化最深刻的,所以广告公司在发布这种广告的时候必须先进行严格审批,对于触及现有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与主流文化相悖逆的广告不予批准,对于地铁广告所承载的文化职能,它所向受众传达的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商品、服务信息,更多的则体现在一种良好价值观的倡导。

人们不仅仅把地铁作为一个交通工具,而且融进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生活水平、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地铁广告提供一个城市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主题文化的展示平台。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不是很深厚和明显,而地铁广告细微的体现出深圳“宽容开放、创新拼搏、自由平等”的城市精神;重庆是一座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其地铁广告则体现“山城”地貌、饮食文化的民俗特征;上海一座综合型大都市,地铁漕宝路站《电子之歌》、体育馆站《生命旋律》的主题文化尤为个性鲜明,“地铁广告催生文化,文化提升地铁广告”。

四、结语

通过地铁广告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地铁广告的整合已然势在必行,整合不是简单的聚合、兼并或是重组,它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体提供方以及公众共同达成的结果,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广告诉求人性化、平面广告立体化、静止广告动态化、传播方式互动化以及多样化为核心导向的漫长磨合过程。

参考文献

[1]陆小华.整合传媒[M].中信出版社,2002.

资源整合模式 篇5

工作报告

单位: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自今年4月接受北京教科院职成所委托研究项目《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研究》以来,我们对此项调研工作高度重视,在请示有关领导后,随即组成了一个项目申报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填报项目申请材料。项目获得批准之后,按照总项目组的总体要求和研究进度安排,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步骤,开展了包括成立项目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参加课题培训、制定调研方案、实施调查研究和召开座谈会、整理访谈记录和讨论总结研究成果、起草研究报告等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地调整研究人员和工作进度安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具体工作如下:

1.5月,成立研究小组,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研究计划。

2.5月16日,参加总课题组项目研究启动会,接受专门培训。会后又召开研讨会,传达启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任务,确定访谈对象和访谈内容。由组长负责起草调研访谈提纲,成员分别走访调研、做好访谈记录。5月底学习总项目组推荐的有关资料,进一步掌握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手段方法和其他相关情况。

3.6月,调整研究成员,扩充赵旭老师加入研究小组,负责访谈记录的整理和分析。

4.7月,根据实际继续安排成员进行访谈。走访访谈对象,召开座谈会,做好记录,在调研中根据需要进一步修正访谈内容。

①李:负责街道、社区办和教委两道的访谈;

②刘:负责社区教育专干、居委会干部和市民的访谈;

③韩:负责学校教育专干的访谈;访谈结束后各自整理访谈记录。

5.8月中下旬,召开研究小组会,对访谈记录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体把握研究方向,归纳并总结出符合我区实际的社区教育特点和整合模式。

6.8月下旬,由刘冬霞老师负责起草调研报草稿;李四平负责起草工作报告;赵旭老师起草政策文件。

7.9月,召开研讨会,讨论项目研究成果,由李四平对三个报告进行修改。并将修改稿上报教委有关领导审阅。

资源整合模式 篇6

〔关键词〕用户信息行为;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051-03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Service Mode Based on User BehaviorWu Boche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Yellow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Polytechnic Institute,

Kaifeng 475003,China)

〔Abstract〕Based on a summary of relevant researche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ser information behavior,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user-oriented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integration in the view of information user behavior,so as to promote the s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networked information service.

〔Key words〕user information behavior;information resource;service mode;integration

对于用户信息行为,国内的定义大多是针对传统信息用户的,主要有几种[1]:(1)信息行为主要是指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以信息为劳动对象而展开的各种信息活动,即人类的信息查询、采集、处理、生产、使用、传播等一系列过程。(2)信息行为是在动机支配下,用户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的行动过程。(3)用户信息行为是在认知思维支配下对外部条件做出的反映,是建立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基础上,历经信息查寻、选择、搜集各过程,并为用户吸收、纳入用户思想库的连续、动态、逐步深入的过程,如明确信息需求实质、选择适当的信息系统、制定正确的检索策略等。以此,认为网络用户信息行为是指用户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的支配下,利用网络信息服务系统软件及不同的服务模式,进行网络信息检索、选择、交流、发布的活动。

1 用户信息行为

1.1 用户信息检索行为

一般来说网络用户的信息检索行为主要包括四种类别:被动的注意、被动的检索、主动的检索和持续的检索。被动的注意包括网络浏览新闻类网站获取信息,以及通过网络电视收看新闻类等信息;被动检索是指人们在查找其他信息的时候获得相关的信息;主动检索是对信息有意识的寻求,这是人们最为主要的检索行为;持续的检索是用户的检索框架。如果遇到不太满意的检索结果,他们很少会调整检索词和检索策略来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他们要么选择费力挑选或者将不是很准确的检索结果作为自己的检索结果或者选择放弃去利用传统的信息检索途径去获得信息。熟练的用户则不同,对于同种检索工具,他们更愿意构建布尔检索式。利用高级检索功能、二次检索,不断变换检索词反复测试多种检索策略以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对于不同的检索工具,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检索工具之间的差别调整自己的检索策略;他们检索内容也会比新用户丰富得多,他们除了可以获得更多的免费的高质量的全文,还可以检索到自己想要的电影、音乐、图片等多媒体信息。

1.2 用户信息交流行为

网络的出现和飞速发展催生了网络信息交流模式的产生[2]。一时间网络信息交流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研究人员从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角度出发将正式交流过程总结为单向主动交流、单向被动交流、多向主动交流以及多向被动交流四种模式。网络信息交流系统集信息的发布、组织、传递和服务为一体,大大简化了信息的交流过程,使信息的生产者和接受者在虚拟的网络系统中直接沟通,进行双向互动式的信息交流。人们可以通过BBS、E-mail等方式,实现异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地同时进行信息交流。网络用户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网络专题论坛发表,也可以订阅专题论坛组的文章。受易用性的影响,用户一般先是选择最容易使用的交流工具,然后才是比较困难的交流工具。由于网络信息交流中信息发布的随意性,造成交流的信息质量无法控制,低水平含有众多的错误信息、甚至信息污染、信息垃圾充斥着用户交流整个过程中,信息交流过程用户需要认真的选择和鉴别。

1.3 用户信息行为价值

用户信息行为价值即用户价值,一是用户对于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价值,二是网络化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的价值[3]。这两种价值是相互统一的。用户价值大,则网络化信息服务提供的信息服务价值就大,换言之,信息服务价值大,则获得的用户价值也就大。其构成包括(1)用户信息价值。用户价值是用户为网络化信息服务提供的基本信息的价值,包括在建立用户档案时由用户无偿提供的那部分信息;馆员与用户进行双向沟通过程中,由用户以各种方式(抱怨、建议、要求)向网络化信息服务提供的各类信息;用户在利用网络化信息服务信息过程中的行为轨迹,这类信息是分析用户心理和需求的重要参考依据。(2)用户知识价值。网络化信息服务通过对用户知识的获取、分享、创新和应用,可以用特定的方式和系统将图书馆的其他服务与用户知识联系起来,以创建和提高用户的能力乃至可持续的竞争优势。(3)用户口碑价值。用户口碑价值是用户由于向他人宣传本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而使图书馆利用率增长时所创造的价值。用户口碑价值的大小与用户自身的影响力相关,用户影响力越大,在信息传达过程中可信性越强,信息收受者学习和采取行动的倾向性就越强。(4)用户注意力价值。互联网时代产生了众多的网站,而网站引来足够注意力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点击率,二是用户停留的时间。可以通过获得用户足够的注意力来扩大网站的影响,网站访问的人数一旦达到临界点,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广告收入,而且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凝聚大量的个性化用户信息。

2 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资源整合

2.1 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资源整合内涵

信息网络改变着用户的信息环境,决定着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方式和信息交流与利用形态。用户信息需求的集成化和资源的全方位利用提出了面向用户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和服务的要求。当前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资源整合服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业务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到用户利用信息服务的便利性,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的集成,力求使界面简单、友好和易于操作,从而使用户能利用同一检索入口对信息资源进行同步检索。另一方面,根据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定制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用户界面,提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信息服务。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资源整合中,基于用户体验的文献信息组织具有特殊意义。(1)基于知识体系的资源整合要求建立独立的数字整合平台,将相关的数据库和馆藏信息联接到整合平台中,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2)基于OPAC书目系统的资源整合,将数字资源整合到图书馆系统的管理平台上。(3)基于网络数据库资源系统的整合,借助于数据库公司系统的整合功能对数字资源进行整合[4]。根据用户的期望、用户需求和用户满意度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用户体验的设计,以用户为本,识别用户主体及需求,根据需求分布整合信息资源,提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服务,使信息资源整合不仅从信息资源集成发展到信息内容的整合,而且在整合服务中创造一种积极的用户互动,以提高服务水准和用户满意度。一方面信息资源整合的深度,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不是技术,而是服务集成,要求对服务流程进行简化、规范和优化,以便为用户提供最简单、方便、快捷的服务;另一方面信息资源整合的广度,整合的基点在于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整体融合,以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基于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不只是对信息的简单集中和利用,而是一项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自顶而下的规划和自底向上的设计来完成。

2.2 基于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1)制定信息资源整合的战略。明确信息资源整合的战略目标,制定/整合的总框架以及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2)明确机构内外部信息环境与信息需求。必须认识到信息环境的多变性和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以便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用户的需求分析。在具体操作上,应依据信息资源整合的战略方向,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对用户目标进行定位,根据用户情况,重新配置信息资源。(3)进行信息资源整合设计。在信息资源整合设计中。强调建立完整的系统框架(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结构体系模型)和数据标准化体系(数据元素标准、数据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系统开发,从根本上解决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系统集成问题。(4)配置相应的人力、技术、设备资源。信息资源整合涉及到多方面要素,包括人力要素、技术要素和各种设备要素等,协调好彼此间的关系。在整合进程中,要跟踪与评估要素配置的有效性与实现效益,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5)搭建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平台。信息资源整合的支撑平台是一系列平台技术软件,它包括整合平台、安全平台、系统支撑平台。基础架构平台位于硬件网络平台和系统平台之上,应用平台与应用软件之下,用于门户整合、数据整合、应用整合、内容整合、流程整合,以实现共享、交换和协同服务。

3 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

3.1 建立复合型分布式分层次的服务机构

即组建全馆统一管理的“信息咨询中心”,统一对外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包括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承接图书馆利用指南、文献检索、定题服务、科技查新、调研报告、工具书与电子阅览、用户培训等各种服务。分别由总咨询台负责一般的指引型咨询服务;各阅览室设咨询岗解答简单的事实咨询及与本室有关的文献咨询问题。工具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负责工具书与电子阅览、用户培训;参考咨询室(大型图书馆可分科)负责定题服务、科技查新;专家咨询(主要由资深参考馆员和学科馆员组成)负责专项研究、决策咨询、数据库设计与建设等。这种复合型分布式分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机构有利于人力资源、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使用,有利于现代化技术手段和传统服务手段的综合应用,从而有利于参考咨询工作的开展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但这种模式必须建立在参考咨询专家和计算机技术专家合作及全馆一盘棋的基础上。因为涵盖网络参考咨询和传统参考咨询的服务机构,必须在系统设计、资源配置与开发、服务传递等各方面充分集成,营造既能提供传统文献资源又能提供数字及网上信息资源的综合服务环境,以建立一个融本地服务和远程服务为一体的统一服务模式。

3.2 基于多种模式的信息服务

从国外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发展来看,一方面寻求集成的技术解决途径,如利用商业上的网络呼叫中心;另一方面,将各种咨询整合为有机联系的服务体系,向用户提供不同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国内虚拟参考咨询研究起步较晚,虚拟咨询服务还不成熟。许多图书馆与用户的网上沟通仅依靠“用户留言”,一些馆虽然设有“虚拟咨询”或“网上咨询”一类的栏目,但提供部门联系电子邮件或FAR问题列表,绝大多数图书馆还无虚拟咨询专用软件。目前,网络表单和实时回答(chat)是2种最主要的方式,与普通电子邮件、到馆咨询、电话咨询等其它咨询方式可以相互配合。

3.3 协作式服务

网络信息服务也正从一个图书馆开展的活动走向以联合体为依托的协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两个或多个图书馆联合起来,每一个图书馆都有一个情况介绍,反映此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或咨询人员的专长,当这一体系中的某一个图书馆不能答复某一问题时,它被提交给协作网中咨询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将问题转给相应的图书馆。协作式服务包括(1)全球性合作:QuestionPoint是一个全球化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合作。QuestionPoint最值得欣赏之处在于其倡导合作,使不同成员馆之间在参考咨询这一信息服务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为国内图书馆界今后的相互合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5]。(2)全国性合作:如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CALIS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等。(3)地区性合作:上海图书馆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等。

3.4 学科信息门户服务

学科信息门户是针对特定学科或主题领域,按照一定的资源选择和评价标准,规范的资源描述和组织体系,对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网络资源进行搜集、描述和组织,并提供浏览、检索、导航等增值服务的专门性信息门户[6]。通过采取综合的控制措施,它有效地解决了网络信息资源在体积、检索、质量和可信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适应了学科研究本身的信息需求的特点,使科研人员可以从一个单一的入口迅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其最新发展方向是向更深层次的信息整合和服务集成,以及支持分布式跨门户的浏览和检索服务支持等。它可以由许多门户组成,各个门户之间彼此相连并组成中心门户,从而最大限度地包含各馆内外的网络资源,形成一个简单且亲和力高的统一入口界面。国内典型的有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学科门户网站服务体系,提供包括化学、生命科学、环境资源、数理科学、图书情报学等领域的学科信息门户网站。武汉理工大学上网图书馆由一个中心门户和若干个单一门户组成,提供所有信息资源与服务的入口,实现所有资源的一站式集成服务,是资源整合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知识沉淀平台。其网站作为图书馆的官方网站,进行推广和宣传图书馆,接受捐赠与资助。其它门户包括电子馆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馆务公开的平台)、材料复合新技术信息门户、交通运输工程信息门户等。

参考文献

[1]唐林.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06,(6):13-15.

[2]姜志芳.信息用户需求及信息用户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06,(4):284-286,78.

[3]杨琼.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价值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2):16-17.

[4]王晓艳,胡昌平.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构建[J].情报科学,2006,(8):1235-1238.

[5]肖冬梅.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3,(5):80-82.

天津市地热资源整合模式研究 篇7

天津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储量丰富,包含孔隙性热储和岩溶裂隙性热储两种类型的五个不同年代的含水层,开发利用规模位于全国前列。截止到2014年,天津市利用地热供暖面积约2333万m2,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特别是雾霾天气逐年上升的影响,天津市政府决定将逐步关停现有的燃煤供热锅炉,同时选择使用更环保、清洁的能源用于居民冬季供热,地热资源的环保优势逐渐得到体现。但伴随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增加、开采量的增大,造成了地热热储压力的下降,影响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上世纪90 年代,天津市开始推行地热采灌对井开发利用模式,确定了新建地热供暖系统“只取热、不用水”的审批原则。近年来,已建成130余处回灌系统,年回灌量为1610万m3,约占年总开采量的42%,为有效缓解区域地热热储压力的下降,延长地热井开采寿命提供了有效的资源保障。在回灌开发模式大力推进的同时,早期开凿至今仍在使用的地热单井系统,因资金、场地等问题的制约,实现采灌平衡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总结天津市地热开发利用经验的前提下,对现有地热单井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地热资源采灌平衡,成为天津市地热资源保护工作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对全国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也具有带动作用。

地热资源整合在全国地热开发领域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并无任何经验,而面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紧迫形势,开采量远大于回灌量,尤其对于地热开采井密集区域,热储压力持续下降,如不采取措施,直接影响地热资源的开发。

天津为了加大回灌力度,近年尝试性地开展了地热资源整合工作。本文通过地热资源整合工程案例的介绍,为下一步天津及全国的地热资源整合工作提供参考。

2 天津地热资源整合模式

近年来,随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广泛认同,地热开采单井的资源整合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天津市地热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先后完成了河西区、河东区、西青区等数个地热资源整合项目,同时,在地热资源整合过程中,通过研究总结,探索出两种天津地热资源整合模式。一方面,可加大回灌力度;另一方面,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提高地热利用效率,增加供热面积,降低尾水排放温度,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2.1 合众- 亚中模式

在开采较为集中的区域,选取相距较近的两眼或多眼地热供暖单井,通过地面或地下管线连接,改造成一采一灌系统或多采一灌系统,并将被改造成地热回灌井的供热面积,交由其他参与整合的地热开采井负担,实现不增加地热开采量,完成地热资源采灌平衡的目标。

优点:不需要开凿地热井的场地要求,资金投入相对较低,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难度:协调两家及以上地热开采单位相互信任并配合整合需要较难,尤其在涉及整合后收益分配方面。

2.2 补建回灌井模式

对于有资金、场地条件,愿意补建地热回灌井的地热开发单位,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补贴,完成新开凿地热回灌井,实现地热资源的采灌平衡。

优点:采灌系统的建设多数为一家地热开发单位,经济、环境效益明显。

难度:资金需求较大,并需要宽阔空地才可实施。

3 地热资源整合利用的关键技术

地热资源整合利用的关键技术是地热采灌平衡技术、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循环利用的集约化技术等,采灌平衡技术是资源整合的关键,是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1 应用回灌技术, 实现采灌平衡

利用低温地热尾水进行原水回灌, 采灌平衡,维持热储层压力,这样做又可以将热储固体中的热量不断带出地面, 有效延长地热田的使用寿命。

3.2 梯级开发, 循环利用工艺

主要利用热泵及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地热水通过热交换器和热泵机组等进行梯次换热后,降低地热尾水温度,提高地热利用率。在初冬和末冬季节,仅以地热资源承担基础热负荷;在严冬季节, 尖峰负荷出现时, 启动调峰设备进行调峰。

4 “合众- 亚中”整合模式实例介绍

4.1 项目概况

HX-24开采单井和HX-33开采单井,均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北路附近,相距490m,分属两个产权单位,两眼地热开采井均有一套独立的地热供热系统。该系统的整合在城市繁华地段实施成功在全国尚属首例,其应用的主要是采灌平衡技术。

4.1.1 HX-24 井原供热系统

HX-24 井建成于1994 年,地热井深2656m,成井时水温84℃,出水量146.7m3/h,现有供热面积8 万m2(7 万m2散热器和1 万m2风机盘管)。供热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4.1.2 HX-33 井原供热系统

HX-33 井建成于1997 年,地热井深2762m,成井时水温81℃,出水量100m3/h,现有供热面积5万m2(风机盘管1.5万m2和散热器3.5万m2)。供热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4.2 整合工作

此次整合选择HX-24 井为地热开采井,地热井HX-33井改造为回灌井,通过拉管、地埋等管道连接方式连接两眼地热井,供暖后的地热尾水回灌至HX-33井内,原HX-33井供热负荷由HX-24井地热井承担,最终地热井形成采灌开发利用模式。管道连接完成后,HX-33 井原先所承担的合众大厦的供暖负荷由HX-24 井承担,整合后的工艺流程如图2 所示。HX-24 井开采的地热流体一部分自用,另一部分通过敷设的热水管到达合众供热站,供暖后的地热尾水回灌至HX-33井内。

4.3 项目评价

4.3.1经济效益

根据目前天津市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优惠政策,对采取回灌方式进行开发利用的单位,回灌部分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只收取正常费用的30%。亚中HX-24井地热开采井温度为84℃,合众开采井温度为81℃,供暖和生活热水部分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为2.0 元/m3,回灌量部分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为0.6 元/m3。根据上年度的开采情况,两眼井的年开采量总共为16.87 万m3,通过对原有地热井整合后,回灌率达到了100%,每年矿产资源补偿费可节省23.62万元。由于地热水回灌部分可以免缴排污费,按1.1 元/m3计算,每年可节省18.56万元。通过回灌系统的技术改造,总计每年可节省42.18万元(见表1)。

4.3.2 社会效益

目前,天津市部分早期进行地热利用的单位地热尾水直接排放,且排放温度较高,给地热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亚中-合众地热资源整合改造工程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保护,在不影响原有能源需求的前提下,将两眼开采井整合为采灌对井,实现地热尾水100% 回灌,减少了地热尾水排放对城市管网的压力,减少了热污染,缓解了热储压力的下降速率,延长地热田的使用寿命,有效地保护了地热资源。

4.3.3 环境效益

地热尾水直接排放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水体和土壤的温度上升,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生长,破坏生态平衡。通过整合低热资源以后,地热尾水全部实现了回灌,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废水的排放,节约了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

5 建回灌井整合模式实例介绍

5.1 项目概况

XQ-09和XQ-13地热井位于西青区,均为较老的开采井,地热尾水直接排放,造成资源浪费。据近几年地热动态监测数据显示,两眼井所在地区雾迷山热储层水位年降幅已达3-4m,热储压力下降趋势明显,影响地热井的使用寿命。

5.1.1 XQ-09 井原供热系统

XQ-09 地热井,目的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成井深度2400m,出水温度为87℃,在严寒期最大开采量100m3/h,在非严寒期最大开采量为70m3/h,为“单井”开采方式,供暖面积为12 万m2,尾水排放温度为38℃。

5.1.2 XQ-13 井原供热系统

XQ-13地热井为废井改造井,井深3470.8m,目的层为雾迷山组,温度为94℃,开采量70m3/h,尾水排放温度为38℃。

5.2 整合方案

XQ-09和XQ-13原供热系统不变,补建一眼回灌井,将两眼井的地热尾水进行回灌。由于XQ-13供热站供热负荷逐渐增加(新增加地板采暖用户),原有供暖系统满足不了需求,迫切需要寻找供热热源。因此,通过管道连接将距离其600m的XQ-09地热尾水通过热泵提温,以满足新增加的地板采暖用户需求。

5.2.1 回灌井的补建

根据构造条件选择场地,2012 年开凿XQ-09B雾迷山地热井作为回灌井。该井为定向井,终孔深度3633.84m,成井目的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根据回灌试验资料,XQ-09B地热井回灌量为134m3/h以上。

5.2.2 梯级利用系统的建立

由于急需热源,XQ-09 供热站增加了一组换热器及一台水源热泵机组,采用热泵机组提取部分丰达和红磡换热站地热尾水中的热量,暂为1.9万m2地板采暖用户供暖,尾水温度最低能降至10℃。通过评估,两眼井的地热尾水可为14.2万m2的地板辐射采暖用户提供供暖热源。

5.2.3 回灌系统的完善

为了保证地热回灌顺利进行,在回灌井前安装过滤系统,主要包括过滤装置和排气装置,过滤精度为50μm,过滤后的尾水进入排气装置,排除由于压力变化而从地热流体中溢出的气体,提高回灌率,保证地热回灌井寿命,回灌系统流程见图3。

据评估,在非严寒期两眼地热开采井的地热尾水基本可100% 进行回灌,而在严寒期,回灌井可将79% 地热尾水实现回灌。回灌效果良好,达到了整合项目的预期。

5.3 项目评价

5.3.1经济效益

根据2012年度动态监测的数据,XQ-09开采量为8.5×104m3,XQ-13 开采量为20.7×104m3,两眼井总开采量为29.2×104m3,通过XQ-09B回灌井回灌能力评估,回灌井年可灌量为38.6×104m3,可将两眼开采井的地热尾水全部回灌。但由于在严寒期回灌瞬时回灌能力稍显不足,因此,年回灌量按年开采量的90% 计算。具体节约费用见表2。通过计算,每年可节约矿产资源补偿费及排污费共计65.4 万元。同时采用热泵将38℃地热尾水降至10℃后,可增加供热面积14.2万m2,每平方米供热面积按25元计算,每年可增加355万元,扣除供暖年运行费用(包括电费、水费、人员工资福利、折旧维修费等)共计298.2 万元,每年可产生56.8 万元的经济收入。

项目完成后,每年可增加的经济效益包括矿产资源费的减免及增加供热面积所取得的收入共计122.2万元。

5.3.2 环境效益

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更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本项目的地热资源开发采用了循环利用集约化供热工艺,可有效减少常规燃料需求和灰、渣、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节约了城市污染的治理费用,并相应减少城市运输量,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同时,地热作为绿色能源为满足居民的能源需求,优化能源结构,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经计算,将两地供热站38℃的地热尾水150m3/h,采用水源热泵机组利用到10℃,可提取地热3489k W热量,相当于节约原煤量2314t/a。如采用燃煤供暖,还会产生相应有害气体排放,本项目采用地热供暖可节约相应治理费,不计煤灰碴运输费用,年节约环境治理费64.35 万元,具体数据见表3。

6 结论

天津市现有部分地热开发单位尾水直接排放,且排放温度较高,资源浪费严重。地热资源整合是实现地热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地热资源整合本着资源保护的原则,在不影响原有需求的前提下,建立采灌系统,实现地热尾水回灌,可增加热储的人工补给量,缓解热储压力的下降速率。

地热井之间的管路连接是地热资源整合的一个难点,由于整合地热的开采井大多位于中心城区,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前期管道路由的申请需要地热开发单位、管理单位及规划部门的通力协作,这是地热资源整合的重要保障。

地热资源整合项目完成后,加强两眼地热井的动态数据观测、回灌运行指导以及地下温度场、水化学场影响研究,梳理地热资源整合中形成的文本合同及经验总结,是开展天津市地热资源整合的经验。

在地热资源开发中,以新带老模式也正在探索中,对于没有相邻地热单井和补建回灌井条件的,采取在其附近开凿一对同层地热井,通过管道连接三眼地热井形成两采一灌系统,实现地热资源保护目标。

农业科技资源整合的模式研究 篇8

农业科技资源指的是直接作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全过程的各类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主要包括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它是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其优化配置和全面融合, 不仅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而且对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现存问题

1.1配置结构不优

1.1.1财力投入结构失衡。一是相对工业领域来说,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偏低。在2003年1520.1亿元的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中, 农业科研经费为85亿元, 仅占全国科技总投入的5.6%。二是基础研究投入偏低, 实验发展投入偏高。2009年,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4.8%、12.5%和82.8%。三是地区投入差异大。2010年, R&D经费超过300亿元的有江苏、北京、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6个省 (市) , 共投入经费4136.5亿元, 占全国经费投入总量的58.6%。R&D经费投入强度 (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陕西、江苏、浙江和广东7个省 (市) 。

1.1.2人力资源分布失衡。一是行业失衡。科技人才相对集中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 工业企业人才占有率较低, 而农业人才占有率更低。高级科技人才中约90%分布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约7%分布在企业第一线。二是地域失衡。当前, 从地区分布看, 75%的高科技人才在沿海发达地区, 内陆中部地区占21%, 而西部边远地区不足4%。

1.1.3科技创新信息失衡。当前, 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 信息交流方式相对落后, 传递速度比较缓慢, 大大限制了农业科技信息的时效性。因此, 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 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非常普遍, 信息资源的种类不够丰富, 特色资源和科学数据缺乏。信息不对称的直接后果表现为“不懂”技术的使用者 (包括农业技术开发的风险投资商、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民) 和“不懂”市场的技术持有者之间的几乎没有沟通。

1.2 配置方式不活

1.2.1 重行政手段, 轻市场调控。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管理为基础, 以企业为投资主体, 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原则。但由于科技体制的行政性,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仍然是一种以计划为主的行政性调控, 绝大多数时候以政府行为为主,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没有真正成为资源配置主体。

1.2.2 重资源社会公益性, 轻资源商业化运作。

多年来, 由于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完善, 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中习惯性地重视其社会公益性, 轻视其商业化运作, 一直未寻找农业科技资源公益性与商业化运作之间的平衡点。

1.2.3 重实物资源整合, 轻人力资源流动。

多年来, 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等硬性设备整合和共享, 一定程度解决了农业科技资源的封闭、分散、闲置甚至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但在制度上、机制上和政策上忽视了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中“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1.2.4 重具体项目合作, 轻公共平台建设。

多年来, 农业科技资源的融合常常停留在具体项目合作的低层次上, 没有重视公共平台建设。到现在, 农业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还存在运营模式不优、运作机制不畅等问题。

1.3 配置体制不顺

1.3.1 管理部门过度分散化。

目前, 我国科技资源管理政出多门, 过度分散化。中科院报告《中国科技体制与政策》调查显示, 有50%以上的人认为国家部委多头管理、部门分割现象严重是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也是科技资源重复配置、造成大量浪费的主要原因。

1.3.2 管理体制过度行政化。

由于管理体制过度行政化, 科技资源的配置基本上不以竞争、供求、价格等市场机制为配置手段。在科技资源与经济发展两系统方面, 科技资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沟通与合作很少, 难以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1.3.3 管理目标过度利益化。

中科院报告《中国科技体制与政策》显示, 近六成被调查的科技工作者反映, 利益因素正在阻碍团体间合作, 科技立项中存在较严重的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易现象。

2 农业科技资源整合的模式

2.1 农业科技资源整合的原则

2.1.1 坚持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农业科技资源整合的最基本原则, 要求在整个融合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政府只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宏观调控、组织、引导和推动。一要以多赢为目标。即参与整合的各方在平等地位、资源互补、优势互补、自愿的前提下, 能够各取所需。如成果买方获得技术支持和人力支持, 卖方获得相应经济补偿;平台建设方获得像来自会员会费或租金的收益;银行发放贷款给有较好发展潜力的项目而获得收益。二要明确政府部门的角色和责任。在农业科技资源整合中, 只要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 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保障制度和引导措施, 不要参与和干预微观的经济行为。有些地方政府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2.1.2 坚持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相结合的原则。

纵向整合是指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内的资源在上下直线方向的融合, 它侧重资源整合的深度。一般来说, 单个部门的引导和调控就会促使纵向整合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横向资源强调农业科技资源与其他相关资源的关联程度, 是一个横向的跨部门、跨领域进行资源聚集的过程, 它侧重资源整合的广度。一般来说, 只有综合管理部门的规划和协调才能促使横向整合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的结合, 对于建立农业科技资源整合的立体架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3 坚持宏观整合和微观整合相结合的原则。

农业科技资源整合是多种多样的, 有战略性的, 即宏观上的;也有经济利益的需要, 不需要都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只是战术层面的, 即微观上的。

战略层面的整合, 以资源配置优化、创造新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能为目标, 多数需要省级以上政府采取一些系统工程的方法, 制定相应的政策的法规, 加强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现实中, 大量的整合是战术层面的, 不必提升到完善系统建设和战略发展的高度, 只需市县政府加以引导和推动, 增强资源所有者的置换与配置能力和激活与融合能力。

2.2 农业科技资源整合的模式

2.2.1 行业整合模式。

行业整合模式是纵向整合模式, 目标在于整合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内各种资源, 主要包括产学研结合、企业技术联盟、行业并购等方式。

(1) 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就是指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 发挥各自优势, 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它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也是农业科技资源整合的最佳模式, 主要合作方式有:

一是院地合作。这是“顶天”与“立地”的合作方式, 主要是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以及省级以上农业科学院和地方部门之间以科技项目为依托的合作。二是涉农企业与农民合作。通过涉农企业与农民的联合协作, 建设专业合作社。既可以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基地与企业衔接,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也可以保障农民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中充分获利, 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三是高等院校与农民。一方面, 构筑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直通车”, 建设以科技培训和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 有力地促进农业科技资源有效整合。另一方面, 培养农村科技示范户, 农民是农业科技创新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只有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技术水平, 才能发挥其潜质和潜能。四是涉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这类模式通常以关键技术攻关和培养人才为目标, 主要合作方式有:技术联合攻关、科技人才兼职、合伙组建科技型股份制公司、合伙组建科研机构、合伙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中介的间接合作。

(2) 企业技术联盟。企业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联合致力于某一技术或产品的研发行为, 是为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而产生的优势互补或加强性组织或虚拟组织。它是农业科技资源整合的最直接模式。

企业技术联盟可以是国有与国有、国有与民营、民营与民营、国有与外企、民营与外企等多种组合, 其组织模式主要包括契约式技术联盟和股权式技术联盟。

契约式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契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 主要是指以研究开发合约、技术交换协议、技术许可协议等形式共同研究开发项目、共建研究开发中心、共建研究开发网络组织。这种合作方式是一种合约联盟, 其中成员企业间关系相对比较松散。

股权式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共同出资或以人才、技术成果入股, 建立某种共享产权关系, 主要包括:研发合作企业、少数股权投资、技术并购。这种合作方式中成员企业关系比较紧密, 相互依赖, 利益息息相关, 利于共同技术战略目标的形成。

(3) 企业并购。企业并购包含兼并和收购两层意思, 既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 也是农业科技资源整合的重要模式, 主要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同属于一个产业或行业, 或产品处于同一市场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它是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获取自己不具备的优势资产、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进入新的市场领域的一种快捷方式, 能充分发挥经营管理上的协同效应, 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专业分工, 采用先进的技术, 形成集约化经营, 产生规模效益。

纵向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紧密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经济协作效益, 是一种经营单位向其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各阶段的延伸。它既可以兼并投入要素或原材料的生产企业, 也可以兼并最终生产和销售企业。通过纵向并购, 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可以减少收集有关供应、需求和价格等市场信息的需要, 或者促使收集信息的渠道更畅通。

混合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彼此没有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主要目的是不在某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上实行专业化, 而是生产一系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实现多元化经营战略, 分散经营风险, 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2.2.2 区域融合模式。

(1) 农业集群化。农业集群化发展对提高农业发展和经营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更是大规模整合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 农业集群化发展, 通过在地理空间集聚并相互联系而形成产业集群, 并产生集群效应, 形成规模经济, 实现资源的集聚。另一方面, 农业集群化发展, 充分利用外在效应, 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同时分享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 形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再一方面, 农业集群化发展, 能够充分运用区位邻近优势, 加强区域内创新主体的相互交流、学习和竞争, 形成知识和信息的交换和协调, 促进单一农业技术创新上升为区域农业技术创新,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 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目标就是优化组合农业生产要素, 实行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发展体系, 使农业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也就是说, 它实质上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能不断整合农业科技资源。

一方面, 坚持“因地制宜, 统筹规划”的原则, 按“五个统筹”的要求, 科学规划, 突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实现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地方农业主导产业有机结合, 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立体整合。另一方面, 以“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中介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 实现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有机结合, 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 促进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和利用率。农业科技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模式主要包括行业整合模式和区域融合模式。在现实工作中, 应坚持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不能急于求成。在理论研究中, 应系统深入, 除了整合模式, 还有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实现途径、平台建设、专业人才培育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翠萍、孙进昌, 浅论农业科技投入问题及其对策[J].农产品加工 (学刊) , 2009 (10) :141-145.

[2]孙英兰, 科技支撑的体制瓶颈:“过度行政化”与“过度利益化”[J].《瞭望》新闻周刊, 2010 (23) :14-15.

[3]董志良、丁超, 军民科技创新资源信息平台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3) :20-23.

[4]甘强、王军波, 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探析[J].企业文明, 2009 (5) :38-39.

[5]王英俊、丁堃,“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产生的动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5 (2) :155-158.

[6]钟书华, 企业技术联盟:概念、本质及动力[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 (2) :49-54.

[7]林善炜, 企业技术联盟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其风险控制[J].福州党校学报, 2010 (2) :40-43.

资源整合模式 篇9

一、恩施州公办职业院校资源现状

目前,恩施州公办高职院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不含技工学校),集职教、成教、培训于一体,分布于8县市。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岗教职工583人,学生10000余人,学院占地564亩。校内实训室103个、校外实习基地220个,已建成数控技术、计算机及应用、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4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畜牧兽医、生物制药技术、旅游管理3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开设高职专业34个。存在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招生规模偏小等问题。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校3所,湖北省重点职校6所。8所学校总面积约1600亩,在校学生2.2万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开设32个专业。存在发展不均衡、专业设置重复、办学特色不鲜明、中高职衔接不紧密、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

二、职教资源优化整合的原则

职教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应将资源优化整合,做到充分利用[1]。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以全局的角度来协调各院校、行业企业及各项工作,注意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当前需求与长远需求的关系。

2. 适量原则

科学规划与预算,使资源需求与资源总量匹配。

3. 动态发展原则

资源结构需不断调整,保持资源的动态适应性。

4. 效率优先原则

对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等优先配置资源。

三、职教资源优化整合的内容

为解决恩施州职教存在的问题,创新职教发展新模式,采用契约形式的区域性职教集团方式[2],确立“政府主导组建、采取理事会制、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集团化办学思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各取所需、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化整合职教资源的目的。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责权利,统一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考核标准和毕业标准,统一招生[3],共享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信息等方面资源,形成集团经营优势,扩大职教规模,创立品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多方共赢的格局。

中职学校打破“小而全”的办学布局,办好一至二个品牌专业,建立与高职学院、企业的紧密联系,搞好专业与实训基地的共建,推进办学体制创新;高职学院应发挥特色和优势,统筹利用,与县市中职学校“3+2”联合培养、错位发展,建成综合型高职院校。

根据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6大主导产业,政府职能部门、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努力,以专业建设为重点,突出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 专业优化整合

按照企业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来设置与调整专业,使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整合具有共同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较大关联度的专业,形成专业群,既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又可避免因专业设置相同或相近而造成资源浪费,方便学生学习相近专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迁移,有利于毕业生应对工作岗位的变换。

2. 课程优化整合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生产实际,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领域,再将教学领域细分为学习小节,使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有效融合,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统一。

3. 师资优化整合

“双师型”教师的配备是职业院校师资力量的重点,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安排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开展专业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4. 实训基地优化整合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校企间资源整合的最佳平台。通过校企统筹安排,既可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利用企业生产设备,在企业完成技能训练;也可以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由职业院校提供场地,由企业建设并使用,双方建立租赁合作关系。

四、职教资源优化整合的保障

1. 确保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职业院校的市场竞争意识,制定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探索新的办学机制,促进院校间、校企间的沟通、衔接与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在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教师培养、兼职教师聘请等方面给予经费投入,增强校企参与度。

2. 成立管理领导机构

职教集团采用理事会制,设立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以及各委员会。下设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下设管理机构,负责集团日常管理工作。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作为职教集团最高领导机构,负责整体规划、发展规模、投资计划等的制定、重大事务决策。

3. 共建专业课程体系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托专业群需求,。企业行业与院校联合,组织专兼职教师开展专业群核心课程开发,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政府适时加以调控,提升职教集团的整体实力,彰显办学特色、突出办学优势。

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职教集团应准确定位发展思路,提高战略思维和管理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武陵山区现代职业教育中心和西部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摘要:恩施州职业教育存在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专业设置重复、办学特色不鲜明等问题。采用职教集团模式,优化整合职教资源,以市场为导向,打造职教品牌,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优化整合,职教资源,职教集团

参考文献

[1]马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6).

[2]资源配置优化视角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整合优势资源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 篇10

昆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是1999年12月经昆明市政府批准成立的非盈利的科技服务机构, 是昆明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是政府与企业、高校与企业、专家与企业、成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中心员工队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95%以上;80%以上人员获得各类专业资质资格;成员包括有技术经纪人、专利经纪人、专利代理人、质量体系注册外审员、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咨询师、创业辅导师等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

中心承担了国家、省、市级各类包括技术转移平台等科技项目和研究课题多项, 提升了科技中介服务质量与水平, 为昆明市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多年来荣获多项相关的奖励。按照科技部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要求规范, 目前服务队伍主要业务构成以咨询、培训、信息与信息化服务为主线, 主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中介、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服务, 并带动其他延伸的科技服务项目。

自2003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 中心一直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依托创建的“昆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成果孵化器平台”、“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综合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昆明技术转移中心、国家专利技术昆明展示交易中心、上海—云南技术转移基地昆明分基地、昆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引导资金、昆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昆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网》、《昆明市中小企业科技信用服务平台》、《专家人才库》、《科技评估系统》、《昆明技术转移网》、《国家专利技术昆明展示交易网》) 构建了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 并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全方位、全过程的为科研院校和中小企业技术转移, 以及创业、创新提供优质服务, 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设置架构和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服务资源配置机制, 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稳定的长效跟踪服务机制。

中心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改革, 整合资源, 提升相关服务功能, 已发展成为云南省, 乃至西部地区整体实力较强的、知名度较高的科技中介服务力量。

二、服务内容

1地区情况及特点

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 中小企业创业基础、资金、技术、人才素质等影响发展水平的一系列要素较落后, 产业的聚集度不高, 产业配套能力弱, 中小企业资金缺乏, 技术创新意识不强, 研发机构少、研发投入不足、新产品开发速度缓慢、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小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瓶颈之一。

昆明地区科技服务机构主要包括省、市科研院所转制而形成、科技事业单位、高校研究咨询机构和民办机构等四大类。目前多数科技中介业务和从业人员, 主要由国有机制下的科研机构或事业单位和非公人员组成;民营科技咨询机构无论从数量或者是从业人数上目前基本与国有持平, 社会兼职人员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部分人员主要由继续发挥余热的退离休科技人员组成, 缺乏有序的管理和规范的培训;由于省级科研院校大多集中在昆明地区, 因此昆明市在云南省区域内相对具有较强的科技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由于没有较完善的服务体系整合专门人才, 其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特别是提供为企业服务的专门人才还严重缺乏。

这些年来昆明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实力也在不断壮大, 结合云南省的特点和优势, 正逐步形成一批有较强规模的科技型企业群体。中小企业的领域已拓展到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能源、精细化工、机械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开发和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等20多个行业和高科技领域, 与云南省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完全吻合, 体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高科技产业中巨大的优势和领先地位。

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 云南省和昆明市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多年来一直加大了昆明市科技投入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与发达地区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比, 仍有差距。同时云南省中小企业发展不足、总量偏小, 竞争力弱、层次较低, 分布不均衡、差距扩大, 人才、资金等瓶颈问题突出, 发展环境等问题仍需改善。

2服务特点及优势

作为以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服务主体的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中心是政府推动技术扩散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助手, 也是沟通科技链与产业链、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是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紧紧围绕科技中介服务这条主线, 从基本建设、建章建制、整合资源、业务培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夯实了基础, 积累了经验。

硬件条件:中心在高新区内建设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 现已具备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7000多m2孵化大楼, 有自己的网站, 服务器8台, 计算机35台, 场地的工作环境条件、综合办公设施和个人办公条件完全满足综合服务平台要求, 并通过有效的增值服务, 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

中心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每年进行持续改进, 保证正常运行, 在不断巩固提高的基础上, 积累工作经验, 形成服务社会化和网络化, 与昆明地区70%以上制造行业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建立了联系, 与省内主要各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知名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这些都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创建核心业务服务品牌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中心注重对人员的培训, 培养“通才”型的人才, 可满足中心中长期发展的需要。

3开展的技术服务业务情况

(1) 昆明市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的日常管理和运作。

每年为中小企业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创业和创新提供2000万元的资助。2014年推荐17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昆明市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83项, 立项金额6920万元;根据《昆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通过风险补助方式给予云南省宁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立项1项, 该公司对云南润紫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80万元。财政资金放大乘数为20倍, 推动了风险投资机构对昆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入。

(2) 为在孵中小企业申报各类政府相关资金提供全程咨询服务, 解决创业种子资金和创新开发资金的瓶颈问题。

(3) 中心科技孵化器的资产管理和园区综合服务。常年为入孵企业提供租金减免。

(4) 昆明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专利技术昆明交易中心两个专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作, 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2014年承办了知识产权活动周主会场工作, 开展了网上“优秀个人发明专利技术推介”、“绿色出行, 生态昆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校企合作等专题网络展示交易活动。完成专利技术与产品展示70余件、技术转移交易5件, 交易金额419万元。技术中介咨询130多项, 发放宣传资料上千份。组织各种宣传会4场, 各种培训会、专题研讨会、座谈会、产品推介会、对接会等22场, 参加人数约2000人, 服务企业约120家, 通过这些活动, 为技术转移搭建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及良好的环境。先后与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公司, 台湾神农科技发展协会、美国纽约凯斯教育服务中心等进行了工作交流。

(5) 开展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推荐、科技立项评估、项目实施监理、专家咨询服务等, 通过开展科技项目评审、评估及咨询, 为政府及企业提供了决策支持服务。

(6) 《昆明技术转移中心》、《国家专利技术昆明展示交易中心》、《昆明市科技专家人才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服务体系, 为中小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情报、专家人才和技术创新信息网络。

(7) 常年为地方科研院校和企业提供技术交易、专利代理、ISO-9001体系质量认证咨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专利成果实施转化和政策咨询及配套等科技咨询服务、市场营销、人才交流、科技融资、法律咨询业务等科技服务活动。

(8) 组织国际、国内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展览和交易活动, 为企业对内、对外技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提供一个经常性的交流平台。

(9) 科技金融服务, 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结合, 搭建专利质押融资平台, 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突破口, 通过科技金融供需见面等方式积极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接触, 通过知识产权抵押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发展, 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有效缓解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同时加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识和金融机构对知识产权质押的认识。

(10) 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中国 (云南) 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已在中心挂牌, 建立12330维权志愿者队伍并进行相关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相关工作。开展相关的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专利费用资助等工作。

(11) 培训工作, 包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惯标工作专题培训、国家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培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等。

4服务成效

中心自成立以来, 通过不断提升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有效的整合产学研资源, 为地区技术转移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大量的科技服务, 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所取得的成果有效提高云南地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科技公共服务能力, 对形成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 推动和培育科技产业集群, 具有显著的效益和影响。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佳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试点, 获2012年全国“生产力促进奖”——生产力促进 (服务贡献) 奖, 被评为云南省科技计划执行先进集体, 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通过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 利用技术、信息、资金和人才的扩散效应, 促进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三、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 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为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 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 中心结合优势资源, 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 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

1重大科技成果推介与示范。完成昆明市科技局委托的科技成果推介与示范工作。通过技术转移平台协助中小企业实现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工作, 促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 开展专利技术推广、应用和科技融资等工作。

2承担昆明国际科学技术协会理事长、秘书长单位, 通过开展多样化会员活动, 为协会成员单位及广大会员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3积极承担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开展了相关基础性的工作, 于2014年底立项实施。预计投资260万元, 争取三年建成。

四、增强市场竞争力, 发挥支撑和示范带头作用

为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 提高发展质量, 增强市场竞争力, 将紧扣中心生存和发展的主线, 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 提高人员素质, 稳定职能职责, 服务好科技企业, 迎接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发挥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五、具体案例

昆明泊银科技有限公司自2010年5月份成立以来, 一直致力于快速检测行业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快速检测产品的开发, 产品涉及食品、农产品、化妆品、环境、农药残留等快速检测领域。中心从知识产权管理、校企合作、市场开拓等环节入手, 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管理、科技培训、技术服务、项目咨询等服务, 全方位整合企业平台资源, 帮助企业打造平台、开拓市场, 积极争取对口的政府项目。目前, 企业已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云南省贯标试点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昆明市创新型试点企业、昆明市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等认定, 多个项目分别被国家科技部及省市立项支持, 获得政府财政支持资金98万元。申请受理专利20余项, 其中发明专利占50%以上。新增销售收入3035万元、税收153万, 带动35人就业, 企业资产规模增加到1290.97万元,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是我国五大中药老号之一, 是“中华老字号”企业、云南十大历史品牌、云南老字号企业。中心根据企业深厚的研发基础、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传统中药转型升级和产业化的需求, 帮助企业以成果转化为切入点, 完成传统中药的升级转型和产业化建设, 利用自有的“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的舒肝颗粒”系列专利权, 获得招商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900万元, 并申请获得2014年度昆明市创新基金89.2万元贴息支持。通过项目的实施, 企业实现提产扩能建设项目建设, 完成新增总投资3964.91万元, 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756.97万元, 税收1260.66万元, 净利润1273.47万元, 新增就业35人。

参考文献

资源整合模式 篇11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体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0037-02

《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要求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许多高校并没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日常教学环节来组织实施,实效性不尽如人意。此外,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资源主体多元化、占有分散、活动要素交叉重复、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也是实践教学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本文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基于资源整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运行长效机制

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划化和制度化,出台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教学专项经费拨付、考核方法、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等;提出一整套包括课程目标、基本内容框架、实施体系、运作模式在内的实施方案;教学部门每学期结合不同课程制订较为科学、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及指导手册,对实践教学的准备、实施、考核和总结等具体环节进行规范。通过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运行长效机制,克服实践教学无章可循的问题,并形成了多方齐抓共管“大思政”工作局面,详见图1。

二、构建与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一)“一体化”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三门思政必修课的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系统设计,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按照“05方案”课程逻辑体系、主要知识点和资源整合原则,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三门课程“一体化”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三门课程互通有无,相互协调,既能保持整体上的统一性,又各自具有独立性,共同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总体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为体现高职院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经过优化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教学内容共包括以下“四大模块”,详见表1。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模块内容分阶段实施,各有所侧重。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时,侧重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公德文明等方面的体验及实践活动;在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程时,侧重依托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在学生顶岗实习时,侧重组织创业就业形势以及职业道德的体验及实践活动。

(二)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个性化设计。在强调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同时,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为目标,切实贯彻“以生为本”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主动选择,对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对教育精神的主动内化,以及主动探究等形式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首先,提供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供学生选择,实现教学内容的主体选择。其次,引入多种自我教育方式,达到理解、消化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目的,实现教学过程的学生的主动参与。再次,创造各种条件和平台,使学生可以发挥个体特长,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实践教学活动的个性化设计。详见表2。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实习实训集成设计,同时并重。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与专业实训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专业实训过程中设计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锻炼。

三、加强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形成多方合力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加强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构建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主动与当地的有关单位和机关、社区,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成就显著的小城镇、校友所在单位等社会资源以及大学生创业基地、就业基地、军民共建单位、科教合作单位等联系。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建、双向受益、共同管理、服务社会和服务高校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利用其科研、人才优势为基地单位提供服务,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场地和环境,从而形成“互利互惠”的长期协作关系。

(二)构建专业实训基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双基地”。为构建更多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把握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这一机遇,利用校企合作共建的专业实习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专业实习实训全过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依托各专业实训基地,做到专业实训基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双基地”同时建设、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以企业为依托、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的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不仅满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需求,而且可以有效节省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率。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每学期有计划地分批轮流安排各专业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使学生受锻炼,基地也从中受益,达到了双赢结果。

(三)加强学校横向管理机构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拥有理论功底扎实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但经费资源、组织资源较少,而学生管理工作机构、就业以及后勤管理部门则拥有广泛的组织资源、充足的活动经费和丰富的校外资源。通过加强各部门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整合。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力量过于单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也将辅导员、班主任及校外指导教师纳入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让他们参与具体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学校给予一定的补助,以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时数量不足的缺憾。

四、形成稳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时主要把握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可行性,二是方向性,三是整体性。当然,实践最后结果(调查报告、问卷分析、观察体会等)是最重要的,但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最好有量化的办法,以便于操作。为解决以上关键问题,形成一种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必须丰富评价内容,至少要包括如下观测点: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学习态度、交流能力及写作能力。评价内容注重将知识、能力、素质评价相结合,加大对学生思想道德养成方面的考查,如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学生在企业实训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实践教学的态度以及企业调研报告的完成情况等被纳入考核范围。另一方面,为使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合理,除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外,还让辅导员和其他学生也参与进来,实现评价主体多样化。

除加强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外,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定教师教学效果考核办法,把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的考评纳入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范围之列,从而激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秦丽君,刘增安.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20)

[2]王金全,邓永奎.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内容[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33)

【作者简介】唐爱琼(1959- ),女,壮族,广西马山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与管理;黄振宣(1979- ),男,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与管理。

资源整合模式 篇12

一、基于课程资源整合的新课堂模式构建原因

(一)课程资源得不到切实有效的开发、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版)提出,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但在现实中,由于应试教育的时效性与功利性,或经费不足等原因,课程教学中往往淡化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而课堂模式只是简单地套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程序模式,在教材、资料等旧有的、狭隘的资源条件下生搬硬套新课改的理念,使教学从教师主导灌输式的囹圄中跳进了以教辅资料为主导的学生自学式圈套,未能很好地把学生的学习从死板的课堂中解放出来。

(二)课程资源整合之后,难于充分有效地利用

有些学校尽管花了大力气增置了校内资源,整合了多种校外资源,但仍出于应试或安全因素,未能有效利用,新课程的课堂模式改革基本上是不够彻底的,甚至是流于形式主义的。

因此,构建一种基于课程资源整合的新的课堂模式,成为了新课改以来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构建基于课程资源整合的新课堂模式

(一)课程资源决定教学场所

新课程的课堂应该是构建在开发、整合的新课程资源基础上的,具有现实生活语境的新型课堂,亦即现实课程资源的类型能够,也应该决定教学的场所。而课程资源类型大致可分为:资料类,如家庭、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网络传媒等;情境类,如社区、工厂、农村、部队、实验室、动物园、田野、城市、道路等。教学场所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由此,教学场所可分为学生自我的学习场所和学校主体的教学场所,而学校主体的教学场所又可分为学校规划整合的教学场所与教室场所。

1.学生自我学习场所

学生自我学习场所,就是构建在学生利用资料类课程资源前提下而建立起来的,学生自主利用资源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的场所。

长期以来,这类资源对中学生并未起到学习场所的功能,要么社会不能很好地对中学生开放,要么学生因课业负担太重而不能充分地去利用。新课改要求学校、社会整合共享这些资源,这为使这些资源场所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提供了条件。因此,使这类资源场所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就要求学校、家庭、教师给学生以充分参与这些场所的时间与自由,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遨游于自己所渴望获得的博大精深的知识海洋中,感知前人的科学文化成果,汲取养料,而快乐健康地成长成才。

2.学校规划整合的资源情境教学场所

情境场所,即从情境类资源的形象直观特点出发而构建起来的,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观察、体验、调研而获得的认知学习场所。

这类场所按照课程内容的需要,教师有计划、目标明确地“发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参与到资源生活中。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未知领域的积极性。因此,这类场所应该成为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之一。

3.教室场所

教室场所,既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学场所,又不同于以往的教室概念。新课改下的教室场所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从外界获得的知识进行筛选、加工、整理、共享的活动场所。

(二)教学场所决定课堂模式,使教室成为学生研讨的会场和展示的舞台

课程资源决定了教学场所,显然新课改下的课堂必然是广义上的课堂,这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使学生得到有个性的、全面的发展。这必然要求教师在不同的课堂场所中实施不同的课堂模式。

1.在学生自我学习场所与情境场所中,应建立教师课前规划、引导、指导的模式

在学习某一课程内容之前,教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学情、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指向,开列出探究的问题纲目,并对现有的相关课程资源做一介绍,以此作为规划引导;在学生进入这一场所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获得认知,并产生问题,进行自我解决或记录下生成的疑问,教师可予以适当的点拨与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见,这种课堂模式应该是新课改下教师作为导师的规划、引导与点拨功能的课堂模式。此模式能使学生高效利用课程资源,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主体人格”。

2.将教室构建成学生研讨的会场和展示的舞台

在教室场所中,应让学生完成基本的三个环节的学习任务:

第一环节,学生对自我学习探究阶段生成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先进行小组的整理、讨论,并形成小组的共同问题与结论;然后各小组间进行问题的整合与讨论并产生最后的结论。

第二环节中,给在第一环节中有个性、有创新、有深刻见解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再次让学生对此观点进行思考讨论,以激励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并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情操。

第三环节是设置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以练习作业的形式强调课堂内容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强化学生对已获得知识的认知,并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因此,新课改下的教室课堂模式是一个提出整理问题、交流讨论观点、总结形成共同认知的课堂模式。

上一篇:网络书店在台湾下一篇:高考作文习作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