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资源整合(精选12篇)
煤炭企业资源整合 篇1
2009年, 山西省在全省发起了规模最大的一次煤矿兼并重组。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资源整合工作的总体部署, 山西省五大省属国有煤炭企业集团被指定为整合主体, 承担了较重的资源整合任务。但是, 被整合地方煤矿大多财务管理粗糙、基础资料不全、会计信息失真, 有的存在操纵财务报表或虚假财务数据的现象, 致使整合方在整合工作中不免要面对众多难题。就此, 笔者对国有企业在兼并重组地方煤矿中如何减少并购风险、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整合工作做一些探讨。
(六) 加强队伍建设, 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资金管理工作中, 会计人员担负着主要作用, 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加大培训力度, 分层次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激发广大财会人员的敬业爱岗、学技术、学业务、学理论的热情, 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进一步做好资金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省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内容, 向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为
一、合理选择收购方式
在山西省本次资源整合中, 省属的几大国有煤炭企业集团多采取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方式, 股权收购是指不改变被整合煤矿生产经营现状, 通过与被整合煤矿股东沟通谈判、收购被整合煤矿股权来达到控制、改造被整合煤矿的目的。股权收购, 其谈判对象是被整合煤矿的股东。资产收购是指收购企业运用现金通过购买被整合煤矿主要生产经营性资产, 来达到收购、控制该煤矿的目的。资产并购, 其谈判对象是被整合煤矿本身, 这与股权并购有很大的不同。
了完成省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初步建成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的宏伟目标, 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保证, 财务人员要不断更新理财理念, 在资金管理工作中, 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理财能力, 解决资金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在2008年度河南省电力公司财务预决算会议上, 吴总会计师提出把深化资金管理、为公司和电网发展提供保证作为2009年财务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因此, 供电企业还要努力深化资金集约化管理, 创新融资方式, 为加快公司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务支持。
1. 加强银行账户管理, 继续压缩账户规模。
认真执行公司《银行账户管理办法》, 进一步清理撤并银行股权收购下, 被整合煤矿仍然存续, 其人员、设备等均不发生改变, 只需要并购方通过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即可保证被整合煤矿的正常运行。而且采用股权收购, 在税收方面相对最优, 即并购双方通常只涉及到印花税、契税和部分所得税;如果采用资产收购, 转让一方则需要交纳巨额的增值税、营业税等, 额外加重了并购成本, 为此遭到被整合方的抵触, 变相要求整合一方负担税收支出。股权并购的主要风险在于并购完成后, 作为整合方要承接被整合煤矿存在的各种法律风险, 如或有负债、
账户, 进一步优化合作金融机构数量, 提高账户和资金在金融机构的集中水平。
2. 加大资金归集力度。
采用集团账户方式, 进一步加大资金集中支付力度, 深入开展资金指标对标和管理对标, 努力资金归集比例。推动银企互连, 扩大资金在线监控范围, 提高资金监控能力。
3. 健全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资金
管理体制, 完善现金流量管理办法, 推动现金流量管理工具的研发和应用, 加强分析和考核, 实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可控在控, 加强供电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作者单位:三门峡供电公司)
网上浏览, 请登录中国总会计师网 (www.ccfo.com.cn)
法律纠纷等等, 因此, 股权收购方式下要求被收购煤矿的资产权属无争议、债权债务清晰, 否则可能面临不可估计的债务偿还风险, 严重的甚至造成财务危机。现实中, 很多被整合地方煤矿老板的个人债务和企业债务是划分不清的, 他有很多账外负债, 这样必须对账内负债和账外负债作一个清理。在清理时必须和债权人进行沟通, 债权人认为是煤矿老板借的, 还是以煤矿借的, 这二者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个人债务, 必须由煤矿老板自行承担, 从股权受让价款中可以处理;如果是煤矿的债务,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 公司股权的变更并不影响公司债权债务的承担, 原来公司的债权债务是要由新公司来承担的, 所以在合同里就必须对债权债务的承担作出非常明确的约定, 尽量规避或减少风险支出。一般可在兼并重组协议中这样约定:截止评估基准日, 在评估报告中反映的负债, 由被整合煤矿承担, 不在评估报告中体现的负债, 由股东个人承担还款责任。
为了保障债权债务的处理, 建议在收购时给被收购方留一定的股权, 当出现负债时, 就可以行使抵押权、质押权, 处分这些负债, 最终清偿债务, 保护整合方的权益。相比较股权收购方式, 资产收购方式下整合方对被整合煤矿自身的债权债务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资产收购方式操作较为简单, 仅是整合方与被整合煤矿的资产买卖。与股权收购方式相比, 资产收购可以有效规避被整合煤矿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债权债务、法律纠纷等等。
另外, 还有一种兼并重组方式, 即增资扩股。考虑到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对小煤矿整合后, 都需要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增加安全保障, 提升产能, 下一步煤矿技改扩能还需要大量建设资金, 因此, 在被整合矿井产权清晰、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情况下, 建议国有大型企业与被整合股东协商以增资扩股方式进入为宜。
二、加强资产评估工作的组织
在大多数被整合的地方煤矿中,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非常薄弱, 多数资产未能取得正规票据、账实不符、大额工程未有预决算资料、有些煤矿长期停产无法下井等等, 使审计评估机构很难核实煤矿的家底有多大。然而资产评估价值又是资源整合中整合双方交易价格的重要依据。因此, 为合理确定被收购项目的价值,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做细做实资产评估工作尤为重要。
1.加强对现场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 明确分工职责
首先, 要严格选聘中介机构, 委托资质级别高、信誉好、注册会计师和注册评估师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开展审计和评估工作。同时, 整合方安排由生产、机电、基建、地测、监察、审计等专业人员组成, 配合中介机构对被整合煤矿进行资产盘点和核实, 对是否纳入评估范围进行界定, 对无法下井煤矿的采掘平面图等技术资料的合理性进行鉴定。
2.加强评估报告审核
为夯实被评估煤矿的资产价值, 评估报告需要认真审核、修改完善后, 方可确认评估结果。因此, 整合方在审核评估报告时, 要关注资产评估报告中是否存在资产权属资料不全面、评估程序受到限制以及资产评估对应的经济行为中存在可能对评估结论产生重大影响的瑕疵等问题。要重点关注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是否经整合方确认, 资产的数量、质量、技术状况、原值、净值等指标等是否与现场盘点核实一致, 清查盘点表是否经审计、评估、整合方、被整合方四方签字认可, 评估报告对盘点核实过程中存在的限制情形 (如密闭井巷等) 是否进行了详尽的批露, 并重点关注执行的替代核实方法是否合理;关注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权属, 特别是评估报告对土地使用权、矿区外公路、输电线路、车辆、房屋建筑物等资产权属的批露情况;要注意审核对矿井服务年限的计算过程, 包括基本测算数据的引用来源及计算时点, 核实矿井动用储量情况以及井巷工程的实际已服务年限, 根据既有规模设计要求和井田保有储量分布状况核实各井巷工程开拓巷道和准备巷道的尚可服务年限;核实报告对资源价款的缴纳情况、井田可采煤量的分布情况、动用情况的说明;核实报告中各项资产的成新率以及取值是否适当合理;要重点关注报告中对一些特别事项的说明, 防范产权交易风险。
三、恰当使用评估报告, 谨慎付款
整合方根据评估报告付款时, 要结合实际移交财产的情况 (移交时, 认真编制财产移交清册, 办理移交手续, 对照评估报告所列资产的数量、质量、技术状况, 按照实际移交资产情况入账) , 充分考虑评估基准日至实际接管日的矿井储量变化、各项资产变化等期后调整事项, 计算确定最终交易价格。对井下密闭巷道等无法进行现场勘查和核实, 但被整合方坚持要求纳入评估范围, 中介机构按照有关程序 (依据当地煤矿管理部门盖章确认的采掘平面图以及委托方鉴定意见) 进入评估范围的资产, 该部分不确定的资产可先以评估价挂账, 整合方在矿井接管、清查、核实后方可付款。
四、防范资源整合中的涉税风险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地税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涉税服务意见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9]171号) , 收购方涉及的印花税、契税得以减免。资源整合中, 主要由资产 (或股权) 转让方承担交易中涉及到的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对于个人所得税, 按照税法规定, 股权转让的个人所得税是要由收购方代扣代缴的, 所以省属国有企业在向煤矿老板支付股权收购价款时, 一定要注意履行税收代扣代缴的义务, 否则也要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
网上浏览, 请登录中国总会计师网 (www.ccfo.com.cn)
煤炭企业资源整合 篇2
煤炭资源整合初步实施方案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麒麟区XXX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初步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麒煤技发〔2012〕60号文件及《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曲政发〔2012〕88号文)的一系列政策、重要指示和要求,结合本矿资源条件情况、开采技术条件实际,制定《麒麟区XXX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初步实施方案》如下:
一、矿区概况
曲靖市麒麟区XXX煤矿划定矿区范围位于云南省曲靖市
126°方向、直线距离37km,行政区划属麒麟区东山镇管辖。矿区至东山镇约7km,至曲靖65km,至昆明238km,交通较方便。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6′02″—104°06′30″,北纬 25°16′47″—25°17′53″,采矿证号:C***0031105。
根据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 “云煤整合(2008)36号”。批准原塘塘子煤矿与牙必克煤矿进行整合,整合后以麒麟区XXX煤矿为整合主体,整合后矿区面积
0.5611km ,矿区开采标高为2042m—1800m,设计利用资源储量362.2万吨,矿山保有资源储量268.61万吨,规划能力为9万吨/年。
二、矿井基本开采概况
(一)曲靖市麒麟区XXX煤矿始建于1991年2月,于1992年7月正式投产,为斜井开拓;2009年3月整合后通过规划设
2计能力为9万吨/年,通过系统改造2010年 8月我矿形成了连续机械化运输系统一体化;主井采用皮带运输机出煤,改造后形成的实际井筒数目为3个,井口坐标为:
主斜井(出煤井):x=2798181,y=35409685,z=2038m;副斜井(材料井):x=2797923,y=35409668,z=2048m;风井:x=2797906,y=35409749,z=2044m
(二)曲靖市麒麟区XXX煤矿属于“六证”齐全的生产独立矿井。
(三)曲靖市麒麟区XXX煤矿在划定矿区范围内,原报告IV1井田参加计算储量的煤层有:C9、C9、C11、C15、C16、C16-
1、C19、C22、C24(由于C24与C24 两层属不稳定可采煤层,IV2井田分叉尖灭。IV1井田较发育,但结构复杂,含夹石多达6层,变化大,亦无规律可寻,故过去估算统称C24)等9层;现目前我矿主要开采的煤层为C21、C22。
三、煤炭资源整合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宣传,加强责任落实,强化安全管理,进一步推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促进我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四、资源整合途径原则
根据我矿实际情况,实现采掘机械化开拓开采,使其矿井生产规模达到15万吨/年,结合煤矿实际进行机械化技改,购建bbababb
适合我矿的采掘机械化,提高煤矿产值产能。
五、工作目标
通过实现采掘机械化开拓开采,使其矿井生产规模达到15万吨/年,加大投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及灾害防治能力。
六、技术目标
通过扩界扩能后,使其煤矿井下全部实现壁式正规化采煤及井下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煤,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及其达到行业标准要求。
七、管理要求
通过实现采掘机械化开拓开采,建立符合现代化煤矿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建立符合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生产要求的各种职能机构,配备配齐各种技术专业人员,使其煤矿达到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规范化,科学标准化。
八、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根据实施方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要组织召开活动动员会,对活动进行动员安排
2、突出重点,强化落实。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围绕“打非、治违、抓责任”,突出“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不断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方案”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
3、加大力度,做好总结,及时反馈。充分利用会议大力宣传本方案”活动的重要性、必须性和紧迫性。
曲靖市麒麟区XXX煤矿
煤炭资源整合带来发展新机遇 篇3
政府推进资源整合的决心依然,部分政策有变通,但基本方向没有改变。《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晋政发【2009】10号)中明确指出: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数量控制在1000座,兼并重组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目前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报批工作已过大半。除长治市、晋城市以及运城市尚未上报资源整合规划以外,其他城市均已上报。已报批的规划实现重组整合后,将保留煤矿660个,其中因为资源禀赋原因单独保留247+30-60万吨/年的矿井,其余413个是90万吨/年以上的矿井,分别占比37.42%和62.58%。
即便是整合规划得到行政批复,依然存在资源价款的作价、投人资产的评估等问题,关涉各方利益,影响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并进一步影响全省煤炭产量。
上半年,山西省煤炭月度产量环比有所增加,但与去年同期比产能萎缩。4-6月份原煤产量分别是4209万吨、4897万吨、5792万吨,产量逐月上升。上半年原煤产量实现26593万吨,同比下降16.45%,集体煤矿产量3629万吨,同比下降56.95%。
下半年山西省月度产量将与6月份的5792万吨持平,照此推断,全年煤炭产量在6亿吨左右,同比下降约5000万吨。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完成后,部分企业的违规超能力生产得到遏制,统计中的煤炭产量更贴近实际。因此,如果考虑统计之外的煤炭产能,则全年产量同比下降约1.5亿吨。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际上是现有资源的重新分配,这给上市公司创造了一个百年不遇的快速扩张机会。作为整合主体的大型煤炭集团以及上市公司,都在不遗余力地扩张地盘。在价格推力有所放缓的情况下,收购资产的外延扩张将成为上市公司发展的主要动力。
煤炭价格对业绩的推力减弱,不同煤种的价格走势不尽相同,其中动力煤价格今后会呈现“牛皮市”的走势。预计2009年全年的火电发电量会与2008年保持相当水平。山西省的炼焦煤占全国近半,小煤矿的焦煤产量占山西省一半多,资源整合对于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焦煤产量影响巨大,因此焦煤价格今后会出现缓慢上升,无烟煤价格则保持稳定。
煤炭企业资源整合 篇4
经过20年的发展建设,平朔矿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已被列为中国13个煤炭大基地之一;拥有安太堡、安家岭2座2 000×104 t/a特大型露天矿和1号、2号2座1 000×104 t/a大型现代化井工矿,配套5座洗煤厂和3条铁路专用线,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露井联采煤炭企业。目前,在建的安太堡井工矿、东露天煤矿,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600 X104 t/a和2 000×104 t/a。
平朔矿区采用先进的露井联合方式开采原煤,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回收率。露天生产采用“单斗电铲—卡车”间断开采工艺,机械化程度100.0%,资源回收率达到96.2%。井工生产采用综采放顶工艺,工作面回收率达到85.0%。安全生产连续3年名列行业前茅。
矿区原煤全部入洗,配套洗煤厂采用全重介洗选工艺,全闭路循环,自动化生产。生产洗精煤、洗混煤、平混煤三大系列10多个品种,远销台湾、日本、韩国等和五大电力公司及国内浙电、粤电等地方大型电力企业。
平朔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均具有长期的煤矿工作经历,采矿技术管理人员142名,通风技术管理人员30名,安全技术管理人员46名,机电及运输管理人员166名,地质、测量技术人员43名,这些人员占煤矿全部生产人员的比例为12%。
1 平朔矿区地方煤矿整合现状及类型
据截至2008年3月底的统计资料,目前,矿区内隶属于平鲁区的地方煤矿有48座,其中,生产矿井29座,资源整合矿井15座,基本建设矿井4座。
另外,山西省煤炭厅分别于2007年元月和2008年元月批准了平鲁区18座地方煤矿进行升级改造。全区资源整合矿井、批准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建成后,设计生产总能力将达到2 601×104 t/a。
资源整合类型按被整合资源的分布及开拓布置方式划分,主要有以下3种。
1.1 资源独立型
被整合资源为1块独立的井田,资源储量相对较小。一般只有1个生产矿井,原矿井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方式相对落后。资源整合后,需对其资源重新规划设计,按照资源储量及生产技术条件,确定井型及开采方法。该类型的资源整合一般投入较大,需要的改造周期较长。
1.2 联合资源型
被整合资源为相互连接成整体的井田,资源储量相对较大。一般有分属不同主体的多个生产矿井,各矿井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方式相对落后。资源整合后,同样需要重新规划设计,按照资源储量及生产技术条件,确定井型及开采方法,一般具备规划大型矿井的条件。与第一种类型相比,该类型的资源整合投入更大,需要的改造周期更长。
1.3 资源与国有大矿紧临型
被整合资源分布于国有大型矿山周边,多为小矿,其资源与大矿紧紧相连,属同一井田,综合考虑大矿和这些小矿的资源情况,一般储量较大,具备规划大型矿井的条件。原有小矿分属不同主体,各矿井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方式相对落后。资源整合后,也需要以资源片区重新规划设计,按照资源储量及生产技术条件,科学确定井型及开采方法。这类资源整合一般规划的井型较大。多数可直接利用国有大矿现有的开拓系统布置设计,与前2种类型相比,该类型的资源整合一般投入较小,需要的改造周期较短。
由于第三种类型,在中国具有普遍性,且该类型的资源整合能够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很容易为矿山企业所接受,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2 平朔矿区资源整合总体规划情况
2.1 平朔矿区资源整合规划原则
为了把平朔公司从“发展强势”提升为“后劲优势”,在国家能源板块和煤炭行业有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平朔公司抓住山西推动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机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地方煤矿的步伐。确定如下原则:a)资源整合工作与煤矿利益结合,把相对独立且资源条件较好的煤矿整合后,集中按照现代化矿井的标准建设大型综合机械化矿井;b)上组煤整合与下组煤规模开采结合,对下组煤比较完整、资料齐全的煤矿优先整合;c)资源整合与企业经济效益结合,对煤种、煤质较好,见效快的煤矿优先整合;d)资源整合与推动企业规模发展结合,对开采量不大,经过改造能形成规模生产的煤矿优先整合;e)资源整合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对与现有大型井工矿井田相邻的煤矿资源进行整合,保存完整的资源作为大型矿井的后备资源;f)对露天矿周边资源已破坏但仍有开采价值的地方煤矿,整合后作为未来露天矿复采规划区。
2.2 矿区资源整合的总体规划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把平朔矿区资源整合总体上规划为八大整合区,即井东煤矿整合区,东露天矿整合区(整合后关闭地方矿),东日升煤矿整合区(500×104 t/a),后安煤矿和白芦煤矿整合区(300×104 t/a),韩村二号井(300×104 t/a)等6座煤矿整合区,芦家窑、西家寨和一半岭煤矿整合区,1号井周边煤矿整合区,2号井周边煤矿整合区。
3 井东区煤炭资源整合方案
为了对平朔矿区煤炭资源整合进行具体深入地研究,笔者以井东煤矿整合区为对象,通过井田开拓方案、采区布置、采煤方法选择和资源整合技术经济分析的研究,为平朔矿区其他整合区的资源整合提供参考。
3.1 矿井资源条件
井东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井田面积3.215 9 km2,批准开采4号、9号、11号煤层,采用斜井开拓,井田内共3层稳定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太原组4号、9号和11号。其中,4号煤层位于太原组的顶部,厚度9.79m~13.20 m,平均11.86 m;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的中下部,上距4号煤层40 m左右,下距11号煤层20 m左右,厚度9.20 m~15.27 m,平均13.34 m;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距太原组基底砂岩(K2)顶部约5m,厚度1.00 m~6.50 m,平均4.53 m。根据地质报告,整合后井田内4号、9号、11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11 548×104 t,设计可采储量5 774×104 t。矿井正常涌水量720 m3/d,属低瓦斯矿井。
另外,以井东矿和安太堡井工矿为主体,对木瓜界煤矿、二铺二矿进行收购整合形成单独矿井,将木瓜界煤矿南部井田作为二采区,二铺二矿东部井田作为三采区,保证井东煤矿生产具有足够的后备资源。整合后,该井田面积达19.692 1 km2,资源储量5.776 4×108 t。具备建设500×104 t/a生产规模矿井所需的资源条件。
3.2 资源开采方案
矿井开拓布置仍利用原有主斜井作为整合后煤矿的主斜井,担负出煤任务,兼安全出口;利用原有副斜井作为整合后煤矿的副斜井,担负人员下井及辅助提升任务,兼安全出口;利用井东煤矿2号井原有的主斜井作为整合后煤矿的回风斜井,担负回风任务。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
矿井装备配套如下:主运及主提升设备为B1400型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设备为矿用防爆型无轨胶轮车;主通风设备为2台FBCD60Z-6-№19型风机;工作面主要装备为MGTY400/930-3.3D型采煤机、SGZ1000/2×700型和SGZ1200/2×700型刮板输送机、SZZ1200/525型转载机、PVG1400S型带式输送机、ZF8000/23/37型放顶煤液压支架、过渡液压支架型号为ZF8000/23/37、端头支护选用DZ35和DZ25-25/110型单体液压支柱。
4 结语
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 篇5
XX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XXX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煤炭行业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资源利用,加大了对煤炭资源在勘探、开采等方面的整顿力度,省上也先后出台了《关于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我们进一步整合煤炭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我市煤炭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
我市属于煤炭资源贫煤地区,不丰富的资源集中分布在西北山区,分属什邡市和绵竹市管辖。产煤区地质构造属前龙门山复式褶皱带中段,煤层分别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地层中,煤种主要为无烟煤和有烟煤两种。截止2005年底,全市累计查明煤炭资源量12162万吨,保有储量2736万吨,其中什邡市境内1550万吨,主要为无烟煤;绵竹市境内1185万吨,主要为有烟煤。据可靠资料推算,全市尚有部分局部可采煤层的资源量未办理占有储量登记,可增加资源储量3000万吨左右,推测全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可达6000万吨左右。
我市煤炭资源的特点是矿床规模小,煤层变化大,地质灾害隐患多。绵竹市境内煤矿的灾害隐患以冲击地压为主,什邡境内的煤矿灾害隐患以高瓦斯为主。由于煤矿矿床规模小,加上历史原因,乡村办煤矿数量多,单井规模小,产量低。90年代前,我市工业用煤量小,民用煤多,产供基本平衡。90年代后,工业迅猛发展,工业用煤大幅度增加,而煤炭行业因开采深度增加,开发难度增大,采煤技术和设施改善缓慢,煤矿生产规模扩大不多,供需差距逐年拉大,我市成了煤炭供应严重不足的缺煤市。据统计,2005年全市全年工业及民用煤共计900万吨左右,其中工业用煤占到了90%以上,大致分布情况是:机械行业耗煤300万吨左右,化工行业耗煤300万吨左右,食品行业耗煤50万吨左右,建材行业耗煤50万吨左右,其它行业及民用耗煤200万吨左右。去年全市产煤180万吨左右,除了因品种调剂调外市20万吨,还外购煤炭740万吨左右。以什邡市为例,去年耗煤245万吨,从市外、省外调进原煤达178万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会在能源消耗中占重要地位,随着工业经济的强势发展,我市每年需从市外、省外调入的煤炭量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800万吨左右的水平。
我市煤炭开采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到上世纪90年代初,XX市境内的14个井田,内有近200家煤矿,除天池集团、绵竹红岩煤矿、什邡红星煤矿三户国有企业外,其余均属集体小煤矿,再加上近几年改制,有些又成为了私营煤矿。年生产量最高达350万吨。经过十多年的治理整顿及煤炭资源枯竭等因素,到今年6月份止,全市有六证齐全的合法煤矿44家,其中:市属国有企业1家(即天池集团),绵竹市16家,什邡市27家;设计年生产能力185万吨,其中天池集团21万吨/年,绵竹市68万吨/年,什邡市96万吨/年。在44家煤矿中,单井生产能力在5万吨/年以上的仅11家,其余均为3万吨/年。煤炭生产企业有以下特点:
(一)规模小。我市的煤炭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比重很小,全市每年产煤近年来均在200万吨左右,相对于机械、化工、食品三大支柱产业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从煤矿企业自身来看,其生产能力也比较小,现有44家煤矿中,年产3万吨的达33家,占了3/4;年产10万吨以上的只有1家,部分煤矿通过整合,也只有6万吨/年的能力,且很多矿因资源枯竭,也将陆续闭坑。
(二)事故多。我市境内的煤田处于地质灾害偏多的地区,什邡主要是瓦斯,绵竹是冲击地压多发区域,冲击地压因其成因复杂、诱发因不清、破坏力强,目前不仅无有效的控制方法,而且连预防都比较困难。加之我市95%以上的煤矿都是乡(镇)、村办,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起点低,采掘手段工艺落后,职工技术素质较低,投入不足尤其是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少,致使安全事故频发,每年都发生伤亡事故,成为继道路交通后死亡最多的行业。仅今年就发生了两次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一次是6月19日天池集团一号井煤矿发生渗水,死亡3人;一次是8月22日什邡双桥煤矿瓦斯燃烧,4个矿工的烧伤面积达85%以上,其中死亡一人。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及一些人为因素,一部分矿井重叠开采,交叉作业,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三)资源和环保问题突出。一是由于采掘能力较低,一部分煤矿采富弃贫,采多弃少,加上矿山布局不合理,隔离煤柱增加,致使井田回采率很低,造成了本来就贫乏的煤炭资源的浪费。二是由于资源枯竭,可采煤少,有的矿又回采残煤,甚至回采保安煤柱,这无异于“虎口夺食”,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三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或不按设计开采,增大了地裂、地陷、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量。四是因企业资金等原因,绝大数矿山都没有建排渣场或拦渣场,不论是掘进过程中的废荒渣,还是采掘中的煤矸石都随意堆放,成为泥石流的物源,一遇洪水就增大灾害的危害程度,也使下游河道变窄、堵塞,河床升高。五是一些采空区没能及时处理,不时发生地震、地陷,破坏表层的植被,甚至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隐患,既破坏了环境又形成安全隐患。
(四)负担重。我市的煤矿大部分是大办乡镇企业时贷款建起来的,经营成本高,煤炭市场忽高忽低,加之安全事故多发,部分煤矿效益较差。近两年一些煤矿通过改革,减轻了一些负担,但依然没有彻底改观。绵竹市的红岩煤矿和什邡市的红星煤矿已先后破产,仅存的市属企业天池集团更是困难重重,该企业现有员工近5000人,其中退休人员近2000人,由于资源枯竭,二、三号矿井已闭坑,现仅有一号井能维持生产,四号井还在建设中。年产煤由过去的近50万吨降到现在的10万吨多一点,部分产量还是靠残煤及边角余煤开采形成。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消化人员,公司先后兴办了一些多种经营项目,但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均不很成功,基本处于亏损或倒闭边缘。目前公司在册的2000余职工中,能安排上岗的最多200人以内,其余人员均待岗,每月发放不足300元的生活费,企业其它方面的开支更是捉襟见肘,公司正常运转的经费没有保证。根据专家预测,公司现有的资源储量仅能维持3—5年,若一号井闭坑,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五)煤炭产业关系到山区乡镇可持续发展。煤炭产业虽然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小,但对有关山区乡镇,尤其对什邡市的红白镇、蓥华镇以及绵竹市的天池乡等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影响较大。如果搞好整合,延长煤矿服务年限,可为乡镇持续发展寻找接替项目,实现由矿业经济向旅游、特色农业经济平稳过渡。
二、国家对煤炭产业的政策导向
煤炭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煤炭采掘企业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限制。近年来,中央、省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归纳起来最突出的有以下几条:
(一)坚决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及非法开采的煤矿。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明确规定:“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和开采等违法行为。全面查处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并将其作为此次整顿的重要任务。整顿关闭的重点是非法开采煤矿、布局不合理煤矿、生产能力落后的煤矿、违法组织生产的煤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资源接近枯竭的煤矿及地方政府依法决定关闭的煤矿。省政府特别强调:“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是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硬任务,必须坚决落实。凡未按规定予以关闭、导致发生事故的,要依据国务院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整顿关闭煤矿的目的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和损失。到2008年前,使煤矿重特大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省政府还召集专门会议提出要求:“各市州人民政府必须完成省政府下达的426处关闭矿井任务,确保关死关实。各市州人民政府要组织编制煤矿整顿关闭的3年、5年、10年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3年解决小煤矿问题的要求考虑我省的煤炭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关系。”
(二)鼓励合法煤矿通过规范整合提高和扩大生产规模。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合法矿井间对煤炭资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国发[2005]28号文件指出:“各类矿山都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进行整合,限期达到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其目的就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变小煤矿过多、过乱、过散的状况,进一步减少矿山数量。这次关闭、淘汰、减少矿山数量,是与整合结合起来进行,通过整合来实现减少。更符合“减少矿井个数,确保煤炭产量”的要求,使基层贯彻执行更具操作性。对于淘汰的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十一部委局会《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明确提出:“2007年末淘汰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矿井,压减小煤矿数量,提高矿井单井规模,经整合后形成矿井的规模不得低于以下要求:……西南和中南地区9万吨/年。”对现有达不到最小规模标准的小煤矿,采取由大型煤炭企业收购兼并重组改造一批;小煤矿之间实施资源整合、联合重组、壮大发展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标准和整合、改造条件的,淘汰关闭一批。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省政府也明确规定:“鼓励省煤炭产业集团和其它优势骨干煤矿企业依法进行兼并、收购、改造、参与煤矿资源整合。”省经委等七个部门也要求:“按照‘整合提高一批、扩能改造一批、淘汰关闭一批’的工作思路,在2年内,重点对3万吨/年及以下的各类矿井进行全面整合与淘汰。”(川经发[2006]218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还将会依据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地调整煤炭行业的产业政策,对单井生产能力的规定还会逐步提高,以实现温家宝总理“推进煤炭行业重组,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大型煤炭企业发展”的要求。
(三)通过技改扩大生产能力。省经委等七个部门要求,对“不具备资源整合条件,但煤炭储量较大或有增扩资源条件、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可通过扩建提高生产能力。”
(四)自然淘汰一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煤炭资源接近枯竭且分别在2006年、2007年年底前采矿许可证到期的煤矿,采矿许可证到期后及时注销其各种证照,当年依法予以关闭。”
三、加快XX煤炭产业整合的对策措施
加快煤炭产业整合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做花样或表面文章,对于提高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降低事故频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社会财富,减轻各级人民政府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上的压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年限、提高生产能力和规模效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走整合之路是我们正确、合理和优先的选择。前不久,我们组织相关部门和什邡、绵竹两市到外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同什邡、绵竹多次协商,制定了全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全力加快我市煤矿的资源、资产的整合进度,争取在2006年度减少6个煤矿,保留38个煤矿;2007年度减少7个煤矿,保留31个煤矿;到2009年再减少8个煤矿,保留23个煤矿;到2015年(即国家煤矿整顿的10年规划结束时),全市保有煤矿数在15—10个之间。届时,全市煤炭年产量180万吨左右,单井年生产能力最小的达9万吨,最大的达27万吨。目前,此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并上报省政府。
为了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贯彻好以下原则:
(一)整合提高为主,技改扩能为辅。鼓励优势煤矿兼并、收购、购买有一定资源、生产规模偏小、管理水平偏低的劣势煤矿。这是一个一举几得、皆大欢喜的好事:一是符合上级要求,减少了矿井个数;二是减轻了各级政府在安全生产上的压力,矿井少了,发生安全事故的点就少了,发生的频率就减小了;三是回采率提高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节约了资源;四是企业生产规模上去了,成本降低了,效益增加了,还可以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安全和环保;五是各方的既得利益基本得到保护,整合方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经济效益,被整合方收回了投资,务工人员尤其是那些骨干还可继续务工;六是矿井数减少,但单井生产能力提高,年产量可以保证少减甚至不减;七是政府采用经济的办法推进,可以减少阻力和矛盾。技改扩能,就是对有资源、有一定优势但现在生产规模比较小的煤矿允许通过投入资金改造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使自己的生产能力达到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虽然整合也有一个适当投入的问题,但相比之下技改扩能的风险大一些。因为国家会依据安全生产和煤炭生产形势适时调整和提高单井生产规模,一两年前关闭的是1万吨/年以下的煤矿,现在已开始关闭3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再过一两年就可是6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技改扩能可能跟不上这种要求。至于关闭,是我们万不得已才采取的办法,比如矿井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最低生产能力,或是资源已经采尽,或是发生了安全事故等。关闭就是吊销证照,拆除井内设施,遣散所有人员,直至炸毁井洞。这显然是我们不愿意的,因为它对很多方面的既得利益是一种强制性的损失:业主收不回投资,附近老百姓无法务工,宝贵的资源不能发挥作用等。所以我们应抓住机会,鼓励企业间的整合,对那些既可整合、也可技改的煤矿首选整合,市、县(市)、镇(乡)、村共同努力,全力推进;要引导业主放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过时观念,引导镇(乡)村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意识,引导相关部门从安全、环保、资源的角度来重视、抓好这项工作,实现安全事故下降、环境和资源得到保护,各方利益得以依法维护,矿井数减少,煤炭产量得以确保的目标。
(二)政府指导,企业为主,辅之以经济的办法。一是政府要发挥好指导作用。政府是安全、环保的第一责任人,对此负有主要的领导责任,市、县两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省政府规定“关闭煤矿工作的责任主体和执行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各级政府要导好向,把好关,资源整合方案由资源利用单位上报,县级政府审查,市州政府同意后报省审批。二是要以企业为主体,在自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寻求整合对象,编制整合方案,主动申报,着手整合实施。三是要采用经济办法。整合的前提条件是有偿的,决不是无偿地占有别人的财产。整合的一方可以投资入股,放弃经营权,由优势一方经营,也可在获得受让方补偿后全部转让,彻底放弃所有权。不管采取哪种办法,都必须是在符合国家规定,双方自愿,共同认可的情况下进行。对资产的认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甚至公证。政府尤其是职能部门既要加强指导,包括给整合双方牵线、搭桥,提供必要的平台和帮助,又要防止直接行政干预,更不能掺进部门或个人的私利。
(三)鼓励优势煤矿利用整合做强做大,加快发展。温家宝总理要求:“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生产过于分散,是煤炭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推进煤炭行业重组,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大型煤炭企业发展。”提高单井生产能力、规模化生产是今后煤矿发展的方向。省政府明确要求新建煤矿单井井型不得低于9万吨/年,并且把淘汰单井规模由1万吨/年提高到3万吨/年,以后9万吨/年以下的矿井都将淘汰。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鼓励优势煤矿利用整合去做强做大,把自己在技术、管理、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目前,尤其应充分利用天池集团因建矿早、采煤时间长而技术力量较强、采挖队伍过硬、管理水平较高、安全设施到位、抢险救援能力具备的优势,整合市内的其它煤矿。既可以解决我市煤炭资源持续利用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该公司近几年无煤可挖、难以为继的燃眉之急,确保企业的稳定,也可为公司彻底改革提供空间。同时,企业也应在继续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主动参加整合。
煤炭企业销售政策整合分析 篇6
【关键词】 煤炭企业 销售政策 整合
根据国家《煤炭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行业发展规划,近年来国内煤炭企业进入了加速整合阶段。销售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合的顺利与否关系着企业整合的成败,作为销售关键环节的价格政策整合尤其是同类产品价格的整合,关系着集团发挥协同作用,避免区域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控制力,稳定和维护市场的主导作用,提高集团的生产经营绩效。通常产品销售价格在整合过程中,将会面临和解决以下几方面的具体问题:
1. 煤炭企业的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是价格政策整合的第一步,决定了后期价格政策的具体制定和实施。国内煤炭的销售模式主要分为期货销售模式和现货销售模式。期货销售模式,客户预先提报计划、预付货款,煤矿企业锁定价格、锁定资源,有助于稳定销售,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资源风险;现货销售模式采用随行就市的模式,有利于跟紧市场节奏,市场上升周期创造较好效益。目前来看,国内排名前几位的大型煤矿企业多采用了期货销售模式。
2. 煤矿企业的订货模式
根据煤矿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或品种结构情况,统一订货模式。目前国内煤炭企业订货模式主要有月订货模式、旬订货模式或其它模式。月订货模式适用于生产工艺流程长、生产组织压力大的产品,有利于稳定直供和战略客户的资源供应。旬订货模式或其它短期订货模式,便于紧跟市场节奏,发现市场空缺,抓住市场机遇,适合于常规、普通的短流程产品。
3. 煤炭企业的定价模式
定价模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定价周期、品种加价、区域价格。定价周期需要与销售模式和订货周期协调统一,目前国内煤炭企业主要分为月度定价、旬定价、随行就市定价等,其中月度定价又分为跨月定价、月底结算等方式。跨月定价又含两种方式,一种是每月中旬出台下月价格,另一种是下旬至月底出台下月价格。跨月定价在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时,出厂价格与市场容易产生较大偏差,需要生产企业产品具有高度的独有性、不可复制性和替代性,或者对较长时期的市场有比较准确的分析预测。为克服该问题,目前国内部分煤矿企业价格采取遇涨不涨、遇跌则跌,或者遇涨则涨、遇跌追跌的策略。月底结算虽然能够对本月走势整体把握,但也存在客户为争取较低的结算价格,在下旬或者月底消极提货、打压市场的情况。国内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采取随行就市的定价方式,虽然价格政策比较灵活,但缺乏对市场的主导。
品种加价涉及集团内部同类产品以及差异产品的价格整合。由于各煤矿企业内部具有不同的企业标准,需要统一集团内的质量控制标准,统一制定产品质量体系。对于采取相同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同类产品,可以较快的进行统一,制定相同价格。规格加价涉及多个参数,需要充分考虑各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以及后期的资源优化配置等情况,着重对重叠规格品种价格进行统一。此外,由于各企业的差异和市场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在价格制定方面要适当考虑价格差异。 区域价格的制定要遵循保持集团内价格的同步性和一致性,避免同一区域市场的竞争,提高市场控制力,发挥出大企业稳定市场、维护市场的主导作用。区域价格的制定首先需要确定内部各煤炭企业本地出厂价格,对各销售区域制定统一的结算价格(产品运输至该区域的含运费价格),根据内部各企业到销售区域的运输成本差异,实行区域差别定价或差别运输补贴。或者对集团内部销售区域划分出明确的地理界线。
4. 激励政策
根據不同企业的产能、产量,以及客户订货量(提货量),区别制定分级管理优惠;对签定经营协议的客户,根据协议内容和业绩评价实施优惠幅度。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煤炭企业的分级制度不同,需要在客户统一管理、资源统一分配后,逐步实施产线分工,提高产线效率和效益。
5. 产品结算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结算模式和结算价格生效时间。目前国内煤炭企业结算模式有两种形式:一票结算(即结算价格是送到用户的含运费的价格)和两票结算(仅含出厂价格)。一票结算易造成企业税负增加,目前国内多数企业采取两票结算,运费由客户承担。
根据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财务要求,结算价格生效时间也有较大差别,目前国内煤炭企业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合同签订、客户打款后结算价格生效,价格锁定;第二种是随行就市模式,如开具发货单或者提货后生效。
6. 收款方式
根据市场和资金状况,集团统一收款时间、现汇和承兑比例、贴息和反贴息标准,以及订货打款要求等具体细节。目前来看订货后预付一定比例或者全额预付货款,有利于增强合同的约束力,保证合同正常履行。
总之,产品销售价格政策整合要体现出对客户的激励性和约束性,要有利于实现对客户的分级管理;通过价格的统一控制避免内部竞争,并统一对外,取得竞争优势,提高市场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价格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发挥各子公司生产线的生产效能;最终实现集团的客户协同、市场协同和生产协同,最大程度地降低集团公司运行的管理成本、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丽莎.浅谈销售费用对企业的影响,科技信息,2010年第19期.
[2]吕木林.如何管理销售人员及降低销售费用,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11期.
[3]卢宏愿.企业销售费用管理策略探讨,财会通讯,2010年第11期.
煤炭企业资源整合 篇7
随着2011年两次电价调整,“煤电矛盾”暂时得以平息。但煤电大省山西境内的部分火电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尚未缓解。尽管国内煤炭产能在扩大,但煤炭需求仍可能维持较高水平。随着煤炭行业呈现产业集中度提高、调控能力增强、成本增高三大趋势,煤价仍将在高位震荡。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煤炭企业整合重组火电企业的步伐可能加快。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火电企业过程中,人力资源整合对整个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火电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许多企业往往忽略人力资源这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火电企业过程中,大型煤炭国有企业扮演着资源整合的主角,因此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整合的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构筑起重组后的企业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心里契约,使员工保持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工作,与企业生产密切结合在一起,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因此,人力资源整合在企业重组过程中相当重要,它是国有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火电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1 人力资源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1.1 保持平稳过渡原则
人力资源整合是重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整合一步到位,可能效率高,但也可能导致衔接不畅;如果是平稳过渡,可能效率较低,但确定性较强,成功的几率也较大。在重组过程中,面对效率高与效率低两种选择,既不能因追求快而导致衔接不畅,也不能因追求成功率而速度过慢。最佳的选择方式应该是先明确重组完成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再对此经过细致的分析,制定统一的实施计划,稳步推进。在稳步推进重组工作的同时,以平稳过渡为前提,时刻保持与火电企业领导和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保证重组工作有序的开展,使重组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1.2 发挥能动性原则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是体力和智力的结合,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断开发的潜力。企业中的员工是企业存在的一个重要群体,没有员工的企业也将面临关闭。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是支配企业其他资源的主导因素。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员工,在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员工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重组过程中实现人力资源有效整合的必要条件。员工具有自我开发性,在工作过程中是可以被激励的,因此,在重组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尽快实现整合的目的。
1.3 注重公平原则
在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赋予员工的责任、职权和其所获得的报酬、升职机会等因素形成的公平感对激励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员工不仅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而且关心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因此,在企业重组完成之后,对待员工应不低于重组之前的待遇,保证他们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 人力资源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文化整合问题
企业文化是所有员工为了共同的目标,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能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时又影响着员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每个企业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因此,在重组过程中遇到一些企业文化的冲突也是正常的,同时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重组后,一些企业常常希望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传播给整合企业,用自己企业的文化来约束和影响员工,实现集中统一的管理控制。然而,他们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道德行为规范,盲目地“输血”将有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冲突,引起员工思想、工作上的波动。企业文化的整合需要一定的磨合期,需要共同经历和体验。企业文化如果融合得好,不仅能使员工在重组后迅速地进入工作角色,而且能够使他们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同时还有利于企业全面的整合。因此,企业文化的整合在企业重组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整合中认真对待这一问题。
2.2 薪酬和福利问题
有效的薪酬制度和福利制度能够起到重大的激励作用,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绩效产生正面的影响。不同的企业,制定薪酬和福利制度的标准不同,拥有不同的薪酬和福利制度。薪酬制度包括薪金水平、薪金结构和加薪标准等,福利制度包括带薪休假、员工保险、退休计划和房屋贷款等。企业员工最为关注的就是重组后他们的薪酬福利待遇如何。因此,在重组过程中,薪酬和福利问题在人力资源整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3 员工的心理变化问题
企业重组对员工产生的影响因人而异,对重组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员工对企业未来的动向产生忧虑、不确定和愤怒抗拒心理;有的员工在重组中看到的是企业的未来,能够积极认真的对待。因此,在重组过程中须根据员工的不同而全面考虑。
3 对策分析
3.1 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整合计划
人力资源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整合是否成功对企业重组能否成功具有特殊重要性,同时也对重组后的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整合是企业重组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决策和基本前提,这就要根据重组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完整而科学的整合计划,有了计划才能保证整个重组过程有序的进行。
3.2 建立人力资源整合工作组
人力资源整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企业重组后如何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要有专门负责人力资源整合计划的工作组负责贯彻落实具体工作情况。工作组的成员既可以来自企业内部,也可通过外部聘请。
3.3 对企业文化整合
在整合过程中,要让被整合企业的员工了解整合企业的宗旨与价值观,逐步接受、认知整合企业文化,使之内化成为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建立和加强他们对整合企业的认同。在重组后,使被整合企业较快地接受整合企业文化,避免企业文化冲突的发生。
3.4 加强与员工的沟通
在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沟通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沟通不到位,会造成在整合中出现一些误解和矛盾。为了尽量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企业应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能够在正式渠道中传达,让不稳定员工理解重组的动因、目的和作用。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在公司中的作用,并能够为自己的将来定位,以便为公司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大卫.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煤炭企业资源整合 篇8
成本控制, 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起来的成本管理目标, 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 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中, 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 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由于集团公司收购的煤炭企业产能、机械化能力、设备及技术员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所以在投资方面要谨慎, 成本控制方面更要严格把关。应该先测算各矿井的投资预算、产能设计, 整体上对整合矿井进行效益评估, 对各项财务指标量化分析, 以分析结果为基础进行分类。从中分出优、中、差, 根据划分等级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资金安排及人员派驻交流, 对于实在不符合投资要求的应该依法关闭, 实现对症下药、优化资源的目的。
二、煤炭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影响因素
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控的一种重要手段, 能够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制定成本管理目标并有效执行, 是煤炭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增加经济效益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整合的矿井还应当考虑原材料及设备的采购;安全方面的投入;劳动成本因素;生产组织管理;还有其他相关费用。
(一) 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
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在财务预算的基础之上的, 集团公司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改扩建矿井进行周密的预算, 对土建工程、井巷工程、安装工程等也应进行精确的测算, 合理确定投资金额, 财务人员还必须现场盘点, 将各项资产进行归类, 对于在不影响公司扩大产能及扩建正常实施下的固定资产应尽可能的投入到生产当中, 需要淘汰进行处理的也应尽快落实, 从而做好财务预算, 最大限度降低投资成本。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是财务预算落实的保障, 只有两者充分的结合才能在工作中更好的执行。
(二) 原材料及设备的采购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原材料的消耗及设备的投入维护在成本中的比重相当大, 用于煤炭开采的木材、专用工具、大型材料等辅助材料用量加大, 大型设备的投入成本较高。对于整个集团公司来说整合的矿井数量多, 整体采购量较大, 而且所需材料及设备都相差不大, 这样集团公司可以将各个矿井所需材料汇总然后统一采购, 就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对于不能通过集团公司采购的材料, 各单位应组织好招标事宜, 值得一提的是, 招标时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 选择材料不是选择便宜的也不是选择贵的, 而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仓管人员应严格管理好仓库的收、发、存, 对于还能回收利用或经过修理后还能使用的应做好必要的安排。
(三) 安全方面的投入
每年全国都会有多起煤炭企业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 发生此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安全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基层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技能落后;煤炭企业没有按照国家安全标准操作;领导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受地质构造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煤炭生产一般都在地下进行, 经常受透水、瓦斯爆炸、冒顶、煤尘等自然条件的威胁, 当出现这些突发事件时, 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而增加成本支出。即便是没有此类事故发生, 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井下作业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如通风设施、防尘设备, 排水灭火等辅助器材的投入。对于新整合的矿井来说, 在很多方面做的不到位, 需要进一步的投入资金, 完善安全基础建设。除此之外, 公司还应组织勘探队对于整合的矿井的煤炭储量及煤层结构进行检测。了解不同矿井的地质条件和构造问题, 从而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类型的矿井确定不同的开采方式以及工艺选择, 工作面的布置、机械化的水平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成本。
(四) 劳动成本及生产组织管理因素
劳动成本因素主要是由于煤炭企业一线员工劳动强度大, 工作环境艰苦等客观原因造成工资成本较高。煤炭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本身就很复杂, 加之新整合的的矿井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 技术落后, 跟集团公司下属的优秀煤企相比相差很大, 因此这就需要将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带到整合企业中来, 通过派遣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及加大培训力度, 使新进企业员工能尽快的融入到集团公司先进的管理模式中来。
除了以上成本固有的特殊性之外, 煤炭企业成本同样存在银行加息、物价上涨及员工收入增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三、如何更好的在煤炭企业中实施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关系到整个集团公司的大事。这就需要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 在不断地实践摸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改进财务管理工作。将企业文化深入的贯彻到每个员工身上, 尤其是对新整合的企业在这方面应加大力度, 将节约成本与员工的利益挂钩, 以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成本控制应做到由下到上, 由点到面层层贯彻落实到执行过程中的每一单位 (部门) 。为了更好的在整合的矿井中实施成本控制必须做到:
(1) 采集的成本信息要客观真实。煤炭市场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各类成本的波动性、设备运行状况的不可预知性等都给成本信息真实性提出挑战。这就要求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让员工参与到节约成本的行动中来, 鼓励创新, 从最基层着手, 广泛采集基层单位成本信息;然后对各个矿井的指标完成情况做出具体分析, 对于做的比较好的矿井应将其经验推广, 为决策层提供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信息。
(2) 将成本核算纳入整合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成本核算的考核需要将各项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细分到各个部门、各个班组。这就需要从上到下、齐心协力, 只有管理层做到位, 基层努力配合才能真正将降低成本落到实处。
(3) 严格执行成本管理目标。制度只是一种愿景, 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看它的执行情况。成本核算应做到集中管理, 全员参与, 尽可能的提高设备、材料利用率。在保证正常的维护运行的情况下, 加强采购管理, 选择质量好, 距离近的供应商, 禁止盲目采购。对仓库也应加强管理, 合理控制收、发、存, 降低库存成本。
(4) 拥有素质过硬的财务团队。煤炭企业因其特殊性, 很多矿井都在条件比较艰苦的山区, 尤其整合的矿井比较分散。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能够耐得住寂寞, 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 学会预测和判断内外部形式的变化, 良好的沟通能力, 因为有些具体的工作必须通过各部门的协调以及向技术人员了解情况。
成本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日渐成熟的企业中它不再是一般的管理手段, 更上升到技术层面了, 只有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才能找准真正适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方法。新整合的煤炭企业应该在管理层面有所突破, 多向成本方面做得好的兄弟单位学习, 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获得较大的突破。
四、新整合煤炭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新整合的煤炭企业来说也面临很多问题, 有管理方面的、技术方面的也有人员方面的。集团公司通过人员派驻交流、资金、管理制度“三个到位”使整合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需学到集团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 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 同时摒弃以前很多不好的做法。整合后的大变革原有企业员工可能不会很适应, 所以这就需要管理层做好宣传及培训工作;技术层面要多交流沟通, 尤其是对于扩大产能的矿井来说, 面临的新问题应尽快掌握, 能够真正融入到集团公司的大家庭中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成本控制做的好坏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新整合的煤炭企业可能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少, 但只要努力的去提高管理水平, 将降低成本的意识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始终及每个员工的心里, 将创新作为降低成本的突破口,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小, 在同行业的竞争中也会日益展现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康淑英.浅论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百度文库, 2011
煤炭企业资源整合 篇9
近年来, 随着市场需求与产能增长的矛盾日趋突出, 原煤开采在成本增加的同时, 其价格上涨空间越来越小, 社会、环境等各方面负担更加沉重, 加之国家对煤炭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 都给煤炭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严峻复杂的客观现实, 煤炭行业必须通过大幅度的整体调整来转变增长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在这一背景下, 资源整合成为了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之选。徐矿集团开采煤炭130多年了, 资源逐渐枯竭, 关掉矿井后的发展、人员安置等成了束缚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所以, 利用成熟的煤炭开采技术, 熟练的煤矿工人, 到煤炭资源丰富的异地整合煤炭资源, 成了当前徐矿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在对原有合法煤矿予以保留的基础上, 通过井田合并与联合改造, 将两座以上的煤矿资源进行整合, 对不具备安全、环保生产条件或布局不合理的煤矿进行整改或直接关闭, 并对已关闭煤矿的剩余资源及其他零星资源进行合并利用, 从而实现煤炭企业产权明晰, 经营规划统一的战略目标。整合过程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 采取租赁、联营、参股、控股、收购、兼并等手段对地方中小煤矿进行改造, 使重点煤炭企业集团在实现低成本扩张的基础上, 全面提升设备、技术、安全、以及节能减排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然而, 资源整合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使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难题, 一些体制改革由于在方式上带有过渡性质而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 给整合的实际操作带来了不便。而整合中企业信息的不对等, 价值评估缺乏经验及科学的依据, 都使企业时刻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煤炭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 信息不对等所带来的风险
在信息收集阶段, 并购方对目标煤矿的技术装备、生产能力、资产负债等重要情况往往缺乏了解, 而在无法准确把握其整体经营状态的情况下, 出于在扩张竞争中取得主动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很可能出现对整合目标企业财务风险估计不足的问题。加之一些矿主出于自身利益而故意隐瞒实际情况, 甚至有意误导并购企业, 就更进一步增加了煤炭资源整合的决策难度。一旦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定, 就可能使企业并购到资源匮乏、没有发展前途的煤矿, 直接导致企业战略目标的落空。
(二)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环节中的风险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是指在整合过程中, 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失误而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由于煤炭资源整合在我国开始较晚, 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在其标准和方式上都缺乏应有的经验和规范, 加之作为评价依据的信息不够准确、全面, 很可能使企业在整合过程中付出太高的价格而影响未来的收益, 甚至会让企业日后背上沉重的成本负担, 使其在债务、经营成本以及利润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
(三) 并购环节面临的风险
企业在并购环节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杠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其中杠杆风险是指, 当并购企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时, 通常会采取杠杆收购方式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 即通过举债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 再用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偿还负债。杠杆收购目的在于通过负债获取并购中所需要的资金, 并期望在并购后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但这一方式必然会进一步放大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则是指企业成功实现并购之后, 可能会面临负债过重、缺乏短期融资等风险, 特别是在企业使用现金作为支付方式而实现收购的情况下, 资金流动性的风险尤为严重。由于并购行为占用了大量流动资源, 使企业面对外部环境时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有所下降, 也导致了其经营风险的显著增加。
三、控制财务风险的具体管理措施
(一) 改善信息不对等的不利局面
作为煤炭企业价值评估出现偏差并导致并购企业出现重大经济损失的根本原因, 整合双方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必须得到整合方充分的重视。具体的整合工作开始前, 整合方应尽可能加强信息的收集、更新、以及整理公子, 并在会计事务所的帮助下, 与被整合方密切配合, 全面掌握目标煤矿所处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实际经营能力。在对煤矿资产进行盘点过程中, 各方代表都必须在场并予以签字确认, 对于无法下井核实的资产, 原矿方需要提供真实详细的原始资料, 并通过评估机构作出评估而确定。
(二) 提高价值评估环节中的风险意识
在提高目标企业信息质量的前提下, 整合方企业还应优选评估方法, 使价值评估的预期尽可能趋向合理。一方面, 企业应从不同层次的评价方法入手, 运用综合定价模型, 使评估科学、准确, 并符合具体情况下的整合特点。另一方面, 评估人员应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 注意目标企业是否刻意隐瞒对整合方不利的信息, 或是否有意误导了整合方的思路, 避免支付成本不合理的增加。
(三) 对杠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在对杠杆风险的防范上, 可通过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 来降低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具体的做法包括:首先, 应优先选择资源质量高、经营风险小、债务关系明晰、并极具发展前途的目标企业, 使未来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得到保证。其次, 收购前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 这样可保证预期较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支付经常性的利息支出。整合方还应在日常经营中能提取一定的现金作为偿债基金以应付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 避免出现技术性破产的情况。
而防范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则应首先避免使用现金作为并购的唯一支付形式, 转而使用股权支付、债券支付等方式, 避免现金支付可能给企业后期经营造成的压力。除以上两种形式外, 还可采用竞价收购或要约收购加权证支付的方式, 以取得融资成本更低的并购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资源整合既是我国煤炭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期的财务风险。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企业必须通过充分的风险防范措施对整合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科学分析、评估、论证各种繁杂的信息, 增加价值评价的多元性和准确性, 并对整合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予以积极的预防和处理, 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在最大限度上促进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静怡.从企业兼并重组角度看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以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为例[J].生产力研究, 2010 (12) .
[2].赵文明.浅谈煤炭资源整合企业所遇财务及相关问题及建议[J].科学之友, 2011 (19) .
[3].崔国萍, 方婷, 侯冉.浅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07) .
[4].马尚宏.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其内部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 2012 (03) .
煤炭企业资源整合 篇10
尽管已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 但这距离全省煤炭产业的转型、实现从煤炭大省到煤炭强省的跨越,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针对煤炭资源整合这一现状, 随着煤炭行业的不断升级的需求, 使得煤炭行业培训不得不与时俱进, 在充分发挥自己原有特点的同时, 努力充实和完善自己, 改善培训环境、加强培训管理、完善培训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为煤炭行业多培育人才。
一、企业培训的含义与目的
企业培训, 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和个人对职业的满足程度, 直接有效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从而采取各种方法, 对企业各类人员进行的教育培训投资活动。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发现, 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 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 作为资本和财富的转换形态的人的知识和能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但是它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 它需要通过投资才能形成, 企业培训就是这种投资中重要的一种形式。
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其目的具体如下:
1、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
企业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一方面, 企业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所给予的各种机会和条件, 抓住时机;另一方面, 企业也要通过自身的变革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而是一个不断与外界相适应的的升级系统。这种适应并不是静态的机械的适应, 而是动态的积极的适应, 这就是所谓的系统权变观。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在于企业内部的机制问题。
2、满足员工自我成长的需要
员工希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希望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希望晋升, 这些都离不开培训。因此, 通过培训可增强员满足感。事实上, 这些期望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转化为自我实现诺言。期望越高, 受训者的表现越佳。反之, 期望越低, 受训者的表现越差。这种自我实现诺言现象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3、提高绩效
员工通过培训, 可在工作中减少失误, 生产中减少工伤事故, 降低因失误造成的损失。同时, 员工经培训后, 随着技能的提高, 可减少废品、次品, 减少消耗和浪费, 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提高企业效益。
4、提高企业素质
员工通过培训, 知识和技能都得到提高, 这仅仅是培训的目的之一。培训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具有不同价值观、信念, 不同工作作风的人, 按照时代及企业经营要求, 进行文化养成教育, 以便形成统一、和谐的工作集体, 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人们的工作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要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一定要重视教育培训和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由此铸就的企业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的企业培训需求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因煤而兴, 问题也因煤而生。“十一五”以来, 省委、省政府及煤炭管理部门按照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确定的路线图, 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 通过以兼并重组、整合改造、有序开发为重点, 完善体制、创新机制, 强化管理、保障安全, 扶优汰劣、改中建大, 产能置换、优化结构, 依靠科技、促进升级, 深度加工、洁净利用,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全省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但是, 我省煤炭工业仍然存在着产业素质良莠不齐、产业发展极不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安全保障能力较低等诸多“病状”, 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 与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相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
作为推动生产发展的核心动力的人力资源, 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要看到, 在目前我省的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国有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如: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流失严重、激励机制缺乏, 关键岗位人才流失等问题, 煤炭主题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做好职务分析, 加强人员培训。煤炭企业应认识到人员培训与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关系, 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为严重缺乏人才的煤炭企业, 在保证资金充足和按时到位的前提下, 应建立有本企业特色的培训计划, 培养对企业有认同感的员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煤炭企业的人才问题。
三、结论
所以, 我们应当建立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机制, 通过有效的培训开发实现人才资源的转变, 是改善人才结构, 优化人才配置, 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煤炭企业, 一定要紧贴自身实际, 增强针对性。
在目前情况下, 我们应该尽快把工作重点转到关小改造建大, 努力建成‘装备一流、技术先进、系统可靠、队伍过硬、管理精细、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机械化、信息化矿井, 全面提升煤炭产业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提升队伍素质, 加强用工管理, 加强人员培训。要按照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矿井的要求, 大规模开展煤矿全员培训, 积极抓好重组整合煤矿管理团队、关键岗位及特种工作人员培训, 加强煤矿技术人员专项技术培训, 确保煤矿全员持证上岗;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煤炭职业技术教育,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提升全员专业技术技能基础素质。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为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氛围, 促进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葛荣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与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05期;6-8.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篇11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145-02
长期以来,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可预见的将来,煤炭仍将是我国不可替代的主要能源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尽管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目前,对于大部分煤炭企业来说,仍旧实行的是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不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煤炭企业应该在新的形势下结合自身特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挥人才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是将整个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都作为一种可开发的资源,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人的思想、行为、心理进行有效管理,使得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挥团队力量,为完成企业目标做出最大贡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包括:人员招聘、培训与职业规划、效绩评估、薪酬体系等等。煤炭行业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因此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必须把握住以下三点:城市与农村的融合;思考问题的反差;农民工的朴实粗犷以及队伍的不稳定性。
近年来,大多数煤炭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煤炭企业应巩固原有成果,根据自身特色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企业软实力。
2 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 缺乏合理的分配制度
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合理的分配制度难以体现其价值属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健康推进。比如出现“同级同酬”的现象,同一级别的管理者不论其工作性质如何都是相同的薪酬,个人所得与生产经营效益没有取得良好的相互作用效果。上层“权利部门”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等问题不可避免。销售、采购人员分配行为缺少透明度,吃回扣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职工工资结构也不尽合理,普遍存在“同酬不同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反映了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不能够在体制上杜绝,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2.2 人才结构失衡,用人制度僵化
主要表现在地面机关部门员工冗余严重,挖掘一线部门员工缺乏且流动过于频繁。从安全、效率等方面考虑,矿井的每个基层工作区域都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实现对采掘现场的有效指导,但是为数不多的专业人员一般都集中在地面机关部门,不愿意亲临采矿现场,而且在煤矿整体学历不高的情况下,有技术又具有一定学历的技术人员更容易被提拔而离开生产一线,专业人员的缺乏给煤炭企业带来的是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
2.3 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工作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关系到整个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及劳动积极性的提高。我国现有的煤炭企业中,员工绩效考核手段还是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缺少活力,评估因素单一,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难以实现,虽然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了煤炭企业员工的薪酬待遇有了明显改善,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却没有相应提高。一些核心的环节例如生产作业管理、质量控制等已经建立了考核激励机制,但还需进一步完善,缺陷依然存在,比如考核覆盖不全面,深度不够,执行性差,评估结果与薪酬、晋升不直接挂钩,员工多是被动参与,主动性不强。针对部门和个人的全面考核的指标体系不够完善,激励机制的公正、公平原则无法真正体现。另外还有很多人为因素使得企业内人才优胜劣汰机制欠缺,对一些没有实际才能的落后分子过于迁就,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2.4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脱节
员工的个人价值往往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中,而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则体现在企业文化中,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合力没有自发形成,如果两者能够相互融合,对企业来说就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之所以脱节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各个核心环节如绩效评估、人员提拔、薪酬待遇等只与个人价值息息相关,与企业价值相去甚远,只有当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相互统一、互相融合,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与企业文化形成强大合力,那么其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才会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助于共同实现经营战略目标。
3 煤炭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一支稳定的具备一定规模、一定素质、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队伍是每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但是由于煤炭企业受到人员素质条件限制以及降低管理成本的考虑等,建立起一套全面的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很难实现的,而且现实意义也不大,那么如何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当着眼于岗位分析、强化绩效考核、重视薪酬分配,并以此为贯穿全局的主线来开展和落实企业战略目标规划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3.1 加快实现人力资源部门角色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在事实上存在着两种职能:一种是行政职能,另一种就是战略职能。从行政职能的角度来看,例如招聘面试员工、新员工教育培训、薪酬计算,公司人员管理等等,这些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多属于行政性的工作,这些事务性工作,虽然是不可缺少的,但在本质上对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往往不会产生很大影响,我们看到在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有前瞻性的公司,已经开始将这部分行政职能转移出人力资源部门转交给其他机构,比如员工事务部去管理,而人力资源部正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向系统性全局性的事务中来,全面投入到企业战略经营的构
建中。
3.2 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
一个切实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确定绩效目标、建立绩效管理平台和绩效结果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同时根据被考核对象的不同,实施不同类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考核评价内容一般分为量化指标、评议指标、综合指标等。不管是高级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其报酬兑现的依据,与其应得薪酬的计算直接挂钩。坚持遵制守法、公开透明,简便适用、客观真实的原则,激励与惩罚相互结合。考核方式可分为操作岗位考核和管理岗位考核,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3 完善人力管理激励机制
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应当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层面,两者相互统一,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物质激励主要是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薪酬体系,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改善调整激励计划中不能起到激励作用的部分。在精神激励中,主要是指通过满足员工的如自我实现、自我认可、成就感等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要求来达到激励效果。
3.4 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综合素质的标志就是企业的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一个科学的价值理念会起到凝聚、鼓舞人心,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作用,这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源源不竭的动力。因此,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整合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规范员工行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现阶段工作的关键。在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弘扬企业价值观时,应当注重其科学内涵,着眼于文化的感召力与凝聚力,激励员工不断学习,深挖潜能,突破自我,在思想上为员工提供向上的动力,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相辅相承,有效结合,营造出不断进取的浓厚氛围。
3.5 大力加强员工培训力度
制定一套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全面系统的培训计划,大力加强员工培训力度就要从思想、方法、组织、策略等根本上树立不断创新的理念,培训目标着眼于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几个方面。同时,为了提高员工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培训中来,教育培训应当与员工的考核、晋级结合起来。再次,培训也要切合工作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还有一点,煤炭企业不能忽视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开发,因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败,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从政治思想、管理业务知识及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保证培训的效果。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也给煤炭工业进行产业优化升级、结构调整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煤炭企业这种人员众多、结构成分复杂、事故频发使得社会形象较差的传统企业,需要不断地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使其不断适应煤炭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总之,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不是一时之间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得到彻底解决,企业只有实施科学有效的改革,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激励机制,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营造一个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使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走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晓宇.山西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J].中国科技信息,2009,(7).
[2]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祁中华,徐之舟,张晋霞.煤炭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北方经济,2006,(5).
[4] 秦裕武,朱奇卫,杨明球,张访问.湖南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0,(2).
[5] 徐明江.煤炭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的思考[J].煤炭技术,2007,(12).
山西煤炭资源的整合利用 篇12
关键词:煤炭,资源,整合
1 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
煤炭作为1种资源,具有较强的自然属性,属于不可再生性资源。煤炭的开发会给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从现代经济学意义上讲,煤炭又是1种特殊产品,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产品,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性产品,具有深远的战略地位。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煤矿资源开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煤矿资源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山西是中国的第一产煤、输煤和出口大省,也是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 m~500 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且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煤,品质优良。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煤种。尤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创出了极佳的品牌效应。
2 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煤炭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重点煤矿依靠国家投入,形成了10个大型或较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地方煤矿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优势,在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办矿积极性的基础之上,“六五”期间为解决能源危机,国家实行“有水快流”的方针使其获得了大发展,“七五”时期以安全为中心进行了全面整顿,“八五”时期经过重点改造以后,步入了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煤炭开发为主,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和经济的支柱行业。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的37%,实现利税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把与煤炭相关联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一并计算,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以上,不仅支援了外省建设,而且带动了兴晋富民的步伐。
但是,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其中煤炭回采率低尤为严重。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中国煤炭资源的平均回采率为40%,而世界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为60%~70%。更为严重的是,以前约占中国年煤炭产量35%的乡镇及个体煤矿,平均回采率仅有10%~20%。这个数据是根据煤层厚度平均为192 m推算的。若按矿主们提供最厚的煤层仅23 m推算的话,工作面的回采率则更低,直接造成煤矿资源的严重浪费。以2007年为例,中国全年生产煤炭超过25×108 t,排放煤层瓦斯气体200×108 m3左右,利用率仅为20%,排放矿井水60×108 m3左右,利用率仅为26%,排放煤矿矸石3.5×108 m3左右,矸石排放除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外,还严重污染了空气和地下水。
山西煤矿开采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山西煤炭开采的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中小型煤矿采出率低下,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就山西省目前煤炭开采状况来看,原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的矿井采出率分别为50%~60%,30%~40%和10%~15%。按此采出率计算,2001年山西省原煤产量为2.689×108 t,损耗煤炭资源量则达7.680×108 t。1949年至2001年山西省累计原煤产量约67.700×108 t,如此推算累计损耗资源量多达193.430×108 t。此外,由于矿井井田内“三下”压煤量增加,导致矿井开采储量减少,服务年限缩短。同时,水资源的破坏,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占用,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房屋建筑及工程设施的影响破坏也相当严重。
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支撑作用。因此近年来煤炭产量的迅猛增长,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至今,与中国煤炭粗放型和超产能生产相伴的矿难事故还没有得到控制,为了从煤炭开采的源头上解决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的问题,迫切需要对煤炭资源开采进行整合。
3 煤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
3.1 资源整合的目的和必要性
企业资源整合有吸收合并、合资合作、资产置换、兼并重组等多种手段,但资源整合的目的无外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非煤企业来说,资源整合在战略层面上是运用系统论,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产品相同或类似但又独立经营的多个企业,整合成尽量少的几个大型企业,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在战术层面上,资源整合就是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水平,规避市场风险,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获取最大利益。
3.1.1 资源整合构建和谐矿区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站在纵览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资源整合是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1.2 资源整合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升级使产业资源要素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企业通过改制,企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社会化大生产使企业分工更细,更加专业化,生态环境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3.1.3 资源整合是提高企业素质和生产效率的需要
通过资源整合,企业各种要素,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和市场等各种能给企业经营带来效益的资源,重新进行了优化组合和配置,必然使企业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同时,也会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资源整合的原则
资源整合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又要坚持市场运作和集团公司调控相结合的原则。依据集团公司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按照市场规则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另外,还要坚持扶优扶强、集约高效的原则。推动资源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坚持依法自愿的原则,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要避免“长官意志”和“拉郎配”,确保资源整合顺利进行。同时还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3.3 资源整合的重点和方法
尽管不同企业在实际运作中所采取的资源整合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企业资源整合的重点应着重放在市场资源整合、生产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整合3个方面。
3.3.1 市场资源整合
a) 按照产品种类和细分市场,进行生产企业重组。可以成立行业集团或事业部,实行强强联手或强弱搭配,用吸收重组、收购兼并、股份制等方式,在集团公司层面优化组合,组建煤机配件公司、矿用支护材料公司、机电设备修理公司等,打造规模化经营的大型、超大型生产企业,发挥整体优势,降低经营成本,获取最佳效益;
b) 按照原料市场,进行流通企业重组。根据物流管理需要,成立非煤产业招投标机构,组建专门的物流企业,对非煤产业所需物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由此大幅度地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c) 客户资源整合。改变过去非煤企业各自对煤炭矿井分散送货为大型专业化生产厂或销售公司对煤炭生产企业集中送货的方式,降低销售成本;
d) 品牌整合。优化保留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原有品牌,打造代表企业实力和形象的新品牌,力争创出大品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3.2 生产资源整合
a) 企业资产整合。在组建专业化生产企业的过程中,把各个被整合企业的优良资产保留在新建企业,剥离无效的经营资产,必要时增购一些能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资产,充分发挥各种经营性资产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
b) 人力资源整合。企业组织机构实行扁平化,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理人员,合理配置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充实企业技术力量和销售队伍,同时,加强企业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c) 融资渠道整合。一方面要加强应收帐款的回收,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在发挥企业整体信贷优势的同时,积极寻求民间融资的有效途径,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这一突出矛盾;
d) 债务重组。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降低财务费用,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坏账损失,合理避税;
e) 借助环境政策,建立生态产业。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新的奋斗目标。非煤产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应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建立生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考虑在矿区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发展园区,投资建设煤电、煤建材、煤化工和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打造煤基大产业链条,这样,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降低了投资风险,又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3.3 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就是把信息资源分散的集中起来,把无序的变为有序,把有关的进行关联,使用户知道到哪里查询所需要的信息以及怎样查找这些信息。它包含信息采集、组织、加工以及服务等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标志着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信息化阶段,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这就要求创新信息管理。当前,许多非煤企业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则比较低,存在许多“信息孤岛”。信息流不畅,信息不能共享,远没有发挥信息化投资的效益。
实施信息资源整合,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满足信息使用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又可为管理者提供尽可能完善的信息服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4 结语
资源整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方法。只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解决好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煤炭企业资源整合】推荐阅读:
昔阳县地税局多项措施加强煤炭企业资源整合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征管07-05
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07-08
煤炭资源整合05-30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08-20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08-24
煤炭资源整合重组论文07-15
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07-13
煤炭开采企业06-11
传统煤炭企业06-28
煤炭检测企业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