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煤炭企业

2024-06-28

传统煤炭企业(精选10篇)

传统煤炭企业 篇1

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年, 迄今已有132年历史, 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之称。作为煤炭资源型老企业, 面临着资源减少和枯竭的客观现实, 开滦集团以调整发展战略为导向, 把物流作为支柱产业来建设和率先发展, 依托国家产业政策, 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经历了剥离、重组、改革、整合、创新等历程, 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转型, 闯出了一条煤炭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新路, 为传统煤炭企业实现转型发展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发展现代物流、打造物流支柱产业是开滦转型发展的战略抉择

开滦集团百年发展的历程上, 长期是“以煤炭生产为核心”的单一产业格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作为传统煤炭企业的开滦集团面临着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转型发展成为开滦的重要课题。发展现代物流、打造物流支柱产业是开滦研究探索转型之路的客观要求和战略选择。

1. 发展物流产业是开滦转型发展的需要。

开滦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企业, 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多, 资源匮乏、矿区衰老, 煤炭主业发展后劲不足, 仅仅依靠增产和降成本来增效的潜力有限。因此, 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转型发展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化升级的产物, 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被西方管理学家称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企业降低制造成本与增加销售收入后的第三利润源”、绿色环保产业。近几年, 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打造物流支柱产业是开滦转型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 延伸煤基产业链, 实现跨行业、跨区域发展, 为其他产业提供支撑的必然选择和战略决策。

2. 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独特优势。

开滦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 曾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准轨铁路、蒸汽机车以及通商码头, 这些百年前因开滦而生的物流设施, 是开滦发展物流的感悟和积淀。近年来, 通过调整发展战略, 加快资源扩张, 延伸煤炭产业链, 使开滦形成了四个方面发展物流的优势:

一是具有资源和市场优势。煤炭产业已经形成了唐山、张家口、山西、内蒙、新疆等跨区域生产布局, 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同时, 开滦作为一个国际化品牌企业, 在华北、华东、华南拥有广阔的供销渠道, 与国内知名钢铁、电力企业有着稳定的客户关系。

二是具有完备的煤路港航一体化、布局合理的供销配送基础设施。有总长425 km的自营铁路, 内燃机车20余台, 年运输能力2000万吨以上;拥有自主经营年过港能力500万吨的京唐港开滦主业码头。

三是具有独特的物流区位优势。唐山毗邻京津, 地处环渤海, 公路铁路交通十分便利, 又是北方工业重镇, 是煤炭、电力、钢铁等重化工业的聚集地, 大宗散货、生产资料的主要集散地, 具有庞大的物流需求。

四是具有人才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 开滦引进、培养和打造了一支业务强、素质专的物流人才队伍。目前, 开滦国际物流公司的一百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中, 86%以上的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高级物流师认证资格, 为发展物流产业提供了人才保证。

3. 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支持环境。

近几年来, 国家先后把物流产业列入了“十一五规划”“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之中, 国务院还专门制定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 确立了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多渠道增加投入,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促进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等措施。河北省、唐山市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 为开滦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省市领导、专家等到开滦指导物流建设工作, 有关物流研究机构、院校、合作单位等到开滦交流合作, 都为开滦集团发展现代物流、打造物流支柱产业给予了极大鼓舞和支持。

二、科学引领, 战略发展, 全力推进物流产业化进程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基于战略发展的原则, 开滦集团将现代物流业务定位为:“涵盖煤炭流通加工、废金属加工 (逆向物流) 、物资采购及贸易、港口储运中转、铁路和公路运输、仓储配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危化品物流等业务的生产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在这一科学定位思路引导下, 按照物流一体化、信息集成化、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积极推进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产业化、战略化发展。

1. 构建配煤加工体系, 实现流通加工增值。

配煤加工是煤炭供应链增值的重要环节, 也是开滦物流产业的主渠道。目前, 开滦拥有七个配套洗煤厂, 具有较强的洗选加工能力;以契约化管理方式, 托管了滦聚、海明、马家沟三个大型地方洗煤厂, 另有部分相关合作洗煤厂;企业业主码头京唐港2号泊位配煤加工及过港能力在500万吨以上。将来新建京唐港、曹妃甸两港储配煤基地, 将分别形成炼焦煤2000万吨和动力煤5000万吨加工能力, 与已有洗煤系统共同构成开滦的配煤加工体系。

2. 整合内外部资源, 扩大物流规模。

在加强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 实行集中、统一运作的同时, 立足客户对不同煤炭品种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 充分利用自产、国内、国际三种资源, 不断提升整合能力。重新进行优化配置, 实现优势互补, 拓展增值空间。如, 依托临港区位和稳定的市场需求两大优势, 加大力度采购了蒙古、俄罗斯、印尼、澳大利亚等国的煤炭资源;通过在山西、内蒙、张家口等设立采购网点, 引入主产区地方资源等。通过洗选加工, 与下游市场对接, 形成了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网络体系。2009年外购煤炭2789万吨, 其中炼焦精煤1041万吨, 动力煤1748万吨。整合外部资源, 不仅支撑了开滦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 而且满足了用户需求,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围绕上下游供应链, 多渠道做大物流业务。

一是本着双赢原则, 利用煤钢互保、煤机互保协议, 与国有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抵押、担保等法律途径规避风险, 与实力强、信誉好的民营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二是发挥第三方物流服务设施优势, 整合地方汽运、路运市场资源, 与区域内骨干企业合作, 发展公路、铁路运输、仓储配送、代储代销、船代货代等多种形式的物流服务, 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三是加强外埠公司及新组建公司的管理, 扩大业务辐射范围, 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

4. 加快“三大物流园区”建设, 推进物流产业化进程。

开滦集团按照物流产业化发展的战略要求, 确立了建设“三大 (古冶、曹妃甸、京唐港) 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 其中, 古冶物流中心已列入了唐山市百项重点物流项目之首, 两港储配煤基地项目得到了省市两级政府和京唐港、曹妃甸两港的大力支持, 已列入唐山市重点发展建设项目。“三大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将是开滦实现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5. 以现代信息集成技术为手段, 搭建社会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 也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基本标志, 成为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开滦集团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等需求, 投入巨额资金, 对现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软件升级改造, 搭建了社会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标准化、整体化、客户服务的原则, 建立了物流业务办公平台、管理决策平台、营销服务平台, 逐步形成了基于互联网、联结物流相关企业、政府管理机构、行业协会、口岸, 以及相关服务机构, 具有数据交换、电子商务安全认证、金融结算功能的高效便捷、国内领先, 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一, 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

三、依托物流产业做大做强, 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开滦物流产业从2002年底开始起步, 2008年列为开滦的支柱产业, 实现了快速发展, 2009年组建了开滦 (集团) 国际物流公司。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依托自身资源、区位、客户优势和创新发展, 初步形成了“支撑企业转型发展, 煤路港航一体化, 供应链管理, 工贸结合、物商互动”等四个方面独具特色的综合服务型物流发展模式, 实现了向社会物流、第三方现代物流的发展。

几年来, 开滦物流先后获得了“中国物流实验基地”、煤炭行业首家“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河北省物流领军企业”“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奖”“中国煤炭物流领军企业”“全国物流百强企业”“最佳信息管理物流企业奖”“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等荣誉。其主要成功点在于:

一是构建了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的模式。支撑了集团的资源扩张与开发, 支撑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与资源优化配置, 支撑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发展上下游伙伴关系、搭建战略合作平台、整合地方运输市场资源等。

二是构建了煤路港航一体化物流网络。这在中国煤炭物流领域里可谓首屈一指, 开创了煤炭物流的先河。

三是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模式。开滦物流突破了传统的企业供销模式, 在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供应链信息集成基础上, 与战略伙伴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推进物流运作一体化, 供应链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四是形成了“工贸结合、物商互动”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围绕上下游产业链, 构筑稳定供应链, 形成价值链, 逐步实现了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社会物流向专业物流的转变。

开滦物流产业的做大做强, 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更有效地推进了集团公司的转型发展。2009年, 开滦物流产业收入达到275亿元, 同比增长167%, 完成利润1.36亿元。物流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50.12%, 并带动了非煤产业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2%以上, 实现了由单一煤炭生产向综合化、多元化的转型发展, 被唐山市委、市政府确定为“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模式示范点”。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探讨 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 成本核算 改革创新

前言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煤炭企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是,煤炭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却对于企业本身的生产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煤炭企业由于忽视成本生产的核算问题,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也不利于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强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探究,加强煤炭企业对于生产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的生产计划,才能更好地促进煤炭企业间的生产管理。并借助循环 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对煤炭企业实行精细化的成本发展战略,重新定位和进一步研究煤炭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收益。

1、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1.1、成本核算内容不真实

一方面,我们从传统的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发现,以往的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不太注重对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问题,并且由于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划和安排使用的,煤炭企业领导者认为资源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国家政策对于煤炭资源的成本管理方面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就体现在对于之前煤炭企业在开采之前必须要拥有探矿权和采购权,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必须要进行缴纳使用费,并能够严格成本核算的方法将上述资产无条件转化为无形资产核算,并且按照年限平均法来进行分摊费用,这样如果是煤炭企业领导者对于采矿和探矿等费用逐渐转为无形资产,这就很有可能会造成在管理费用当中分期摊销,但是这些就很有可能不会作为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一方面,如果企业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消化,那么,这必然会给煤炭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带来一定管理上的困境。

1.2、开采过程中对环境成本的不重视

从某种程度上看,煤炭企业在开采资源的过程中没有将环境成本考虑到生产过程中去,尤其是在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如果是因为煤矿塌陷造成的土地资源的污染和浪费,还很有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这种情况随着国家对于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将会得到有效的改善。在现有的煤炭企业管理执行中每个煤炭都要制支付一些环境成本治理费用,所以,在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中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费用也将会得到有效地管理。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煤炭企业管理中没有将环境成本纳入到成本核算管理当中去。

1.3、对煤炭企业退出成本的考虑

在煤炭资源的管理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煤炭资源是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煤炭资源开采过量,这就很有可能会造成我国煤炭资源的枯竭,到那时候,所有的煤炭企业都要面临停产关闭,煤炭关闭时,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人员对煤矿进行事后的处理,还有可能会引发煤炭企业退出的成本问题,但是,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煤炭企业退出成本的问题也将会考虑到成本核算管理中去,而现行的煤炭企业管理中却并没有将这一项纳入到成本核算管理中,所以企业就不能根据预先设计的成本来进行退出,煤炭退出所需要的资金也就没有来源。

1.4、成本核算不能反映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煤炭企业开发过程中成本核算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煤炭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而目前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当中只是计入工资和奖金等福利,而对于职工的教育經费和失业保险等方面都没有计入到企业成本管理中去,如果没有将这些部分有效地计入到生产管理的成本当中,这将会造成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数据的不真实性。

1.5、矿井安全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近些年以来,煤炭企业的安全隐患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这些年所发生的矿井安全事故,正是由于矿井安全教育资金以及矿井安全措施不到位所造成的,一般来说,安全技措的提取和使用只是解决了企业投入所需要的资金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矿井安全资金投入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在煤炭企业的资金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矿井生产安全保护资金的一部分,从而可以有效地确保矿井安全资金的适当投入力度,确保煤炭企业正常的生产安全。目前,就从我国目前的企业效益来看,如果企业没有对矿井安全生产资金的有效投入,那么,这就很难确保煤炭企业能够正常开展现相应的资源开发工作。

2、如何来实现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科学性

2.1、增加煤炭企业对于环境治理成本的资金投入

从总的来说,在煤炭企业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会经常性地出现地陷和污水排放等诸多问题,这样就对煤炭企业的开发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也很有可能会造成对环境的极大污染和破坏。从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中主要是包括环境治理成本和补偿费用,并在企业的开发过程中设置“一级科目”,并在旗下设置多个成本治理成本项目,这样,环境成本可以允许在煤炭成本中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收费,并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开支,从而能够确保煤炭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2、提高煤炭企业的人工成本

在煤炭企业的开发过程中,一方面煤炭企业领导人要能够不断提升矿工的工资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煤炭企业职工的员工收入很低,这样就造成很多职工家庭生活的困难,一些专业性的人才大量流失,这不仅仅影响了煤炭企业资源的开发,更是影响了矿区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我们就必须要依据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的危险程度,以及社会发展对于煤炭企业的需求,不断提高煤炭企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或者我们可以通过设立煤炭企业社会福利项目,逐步明确煤炭成本开支成本标准,从而使得这一项目支出更加明确,方便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人员进行控制。

2.3、不断增强煤炭企业发展基金的提取力度

煤炭企业在发展基金的提取力度方面要逐渐加大,一般来说,煤炭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是用于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煤炭资源转型企业和城市重点接替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要能够进一步解决因为煤炭开采所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支出,同时,在对于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金问题的设置方面,煤炭企业在继续保留关于煤炭资源能源建设基金上,从科学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角度来认识对于该项基金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煤炭企业在资金管理设置方面的科学性。

同时,我们应该要尽量完善煤炭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方面的制度,同时制定和改革完善煤炭企业在处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兼顾到煤炭企业各个方面的利益,在社会和煤炭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科学的改革,从而促使煤炭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3、结语

一方面,我们煤炭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可以看出,要想对当前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就必须要尽量完善煤炭企业在内部成本管理方面的制度创新,通过增加煤炭企业对于环境治理成本的资金投入,合理地提高煤炭企业的人工成本,并不断增强煤炭企业发展基金的提取力度,才能不断促进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科学化。促进煤炭行业更加科学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2002(03)

[2]朱文东,吕佳丽.《水泥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出版发行[J].中国建材.2006(07)

煤炭企业煤炭成本核算研究 篇3

一、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煤炭成本没有被如实反映

煤炭企业通过地下作业开采资源,开采之前必须有可靠的资源。因此,在建矿之前,必须对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勘测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包揽了所有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煤矿只要在指定的地点建井就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新建矿井不仅要依靠自己出资取得探矿权、购买采矿权,而且还要出资对煤田进行进一步的精查,才能进行矿井的设计和施工。这些为了取得探矿权和开采权的费用支出以及此后年度的摊销都要通过成本核算进行补偿。

2. 煤矿职工待遇不合理

煤炭行业属于高风险、艰苦行业,煤矿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同银行、电力、铁路等其他行业职工相比较低,企业职工收入受煤炭价格和成本波动影响较大。职工工资水平总体不高,直接造成煤矿急需的采矿、地质、机电等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煤矿的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

3.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发展成本缺失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虽然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煤炭企业规定了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但对煤炭生产安全费和煤矿维简费用等提取标准规定过死,提取额过低。矿井开拓延深、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推广主要由煤炭企业自己计提折旧和留存收益作为其生产发展基金,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影响了矿井后续生产和盈利水平。随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不适应煤炭企业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4. 环境成本缺项

在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除了因塌陷造成一定的土地资源破坏外,煤炭生产、洗选、运输会造成地面、水资源、大气等环境污染。现行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只有塌陷补偿费一项,没有规范其他矿区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的支出标准和范围。

5. 退出成本和费用没有被反映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当企业的开采处于资源枯竭阶段时,所有的煤矿都会因资源枯竭而关闭退出。煤矿关闭前,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转产和人员安置,而这些费用目前企业不能预提计入成本,所需的资金没有来源。目前,国家对资源枯竭矿井通过专项财政补贴实施关闭破产,国家仅对职工安置进行补助,并未对煤炭企业的转产进行扶持,仅靠企业自行积累,增加了企业负担。

二、煤炭成本的核算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基本上反映的是制造成本。尽管国家允许企业根据原煤产量提取一定有关煤矿安全及矿区环境方面的费用。但由于不全面,使当前的煤炭成本偏低,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实际支出水平,造成了煤炭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因此,应当将企业环境、安全、发展等方面开支单独列项进行核算,与一般成本项目可以划分清楚。将煤炭成本划分为前期资本化费用、基本生产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发展成本。这样划分能较为如实、准确、合理地反映煤炭价格信息。

1. 前期资本化费用支出

前期资本化费用是指在正式开采矿产资源之前所发生的成本,主要有煤田勘探费、设计费、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土地征用费、资源税等与获得煤炭资源有关的费用。这些成本应当费用化还是资本化,一般与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关。从会计准则、计量趋同的趋势来看,煤炭企业应根据其资源的基本情况,在钻井实体及其他矿井工程设备建造等正常生产工作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以前阶段支出进行资本化,以直线法计提矿井建筑物折旧,并按标准单独列项计入企业财务报表。

2. 基本生产成本

煤炭的基本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直接人工(包括工人的基本工资和福利保障费用)、水电动力费用、生产投入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额、其他生产性支出。企业设立“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分配归集上述费用支出。

企业可根据煤炭行业的艰苦性质在原煤成本项目中“基本生产成本———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增设“职工行业差别补贴”三级科目,用以核算企业给予职工一定的行业差别补贴。

3. 安全成本

煤炭的安全成本项目由工程项目的安全成本、提取的安全生产基金等两项组成。其中工程项目的安全成本包括:构建安全工程、设施的发生费用(设计费、评审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修理费)、维简费和其他有关费用。

提取的安全生产基金成本项目下设“安全预防费用”、“事故损失费用”、“安全生产技术费用”、“其他安全生产费用”四个明细科目。“安全预防费用”科目分配归集企业用于安全预防方面的费用支出,其中涉及到安全工程和设施的运营费、人员的培训教育费用等。这部分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安全成本,即借记“安全成本———提取的安全生产基金———安全预防费用”,贷记相关科目。

“事故损失费用”科目分配归集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事故和非人身事故所带来的各种赔偿、抚恤费用,企业财产损失、恢复生产费用、停工损失等各种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生产(或因安全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产生的损失和因此导致的劳动力资源损失、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及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技术费用”按照吨煤提取,专款专用,仅应涉及到矿井机电设备、矿井运输系统的安全防护设备、矿井综合防尘系统等设备的完善和改造支出。至于其他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应计入“其他安全生产费用”科目中,区分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4. 环境成本

煤炭环境成本是指煤炭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矿区及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保护环境、治理和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包括:矿区环境保护投资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内容。应设置“环境成本”一级科目。并在其下设“矿区环境保护投资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二级科目进行核算。

“矿区环境保护投资成本”科目专门用来核算应予以资本化的环保设备、房屋、建筑物等环保支出。

“矿区环塘恢复和治理成本”下设“矿区环境治理费用”和“沉田塌陷治理费用”两个科目。“矿区环境治理费用”科目用于核算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的空气污染、水资源破坏、土壤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破坏而发生的治理费用和治理人员工资、福利费等各项费用支出。“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沉田塌陷治理费用”科目归集分配煤矿生产中造成的地面塌陷、公路断裂、农村青苗损坏等带来的赔偿性支出。

“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下设“管理成本”、“教育成本”两个二级明细科目。“管理成本”科目用以核算无法资本化的,又不属于环境治理的费用支出。“教育成本”科目主要分配归集对煤炭企业职工进行环境教育、培训所发生的成本。

5. 发展成本

为了保证煤炭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壮大的需求,在现行煤炭成本项目中设立“发展成本”科目,下设“生产建设基金”、“转产发展基金”、“人员安置补偿基金”等二级科目。

煤矿企业的生产建设基金指国家投入的项目资本金、企业提取的新井建设基金用于煤矿企业经营期间的矿井的接续生产建设支出部分。

转产发展基金包括煤炭企业在生产成本中提取和积累的用于煤矿衰老转产发展的煤矿转产发展基金和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用于煤矿企业的转产项目投资、发展资源延伸产业支出、迁移异地相关支出、分离企业生活服务单位支出等。

人员安置补偿基金用于核算职工安置、职工转产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职工创业补助和社会保障等的专项资金。

摘要: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煤炭成本没有被如实反映, 职工待遇不合理,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发展成本缺失, 环境成本缺项, 退出成本和费用没有被反映等。煤炭成本核算应将企业环境、安全、发展等方面开支单独列项进行核算, 与一般成本项目可以划分清楚。将煤炭成本划分为前期资本化费用、基本生产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发展成本, 如实准确合理地反映煤炭价格信息。

关键词:煤炭企业,煤炭成本,核算

参考文献

[1]张娟.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炭科技, 2007, (3) .

[2]彭培鑫.煤炭企业完全成本核算探讨[J].会计之友, 2007, (11) .

[3]涂兴子.煤矿精细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4.

完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 篇4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概述及特点

煤炭企业大部分属于地下开采业,受到地质结构、储存条件、储量、品位等诸多的条件限制,致使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与其他企业不同。我国现行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办法是1991年原能源部为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制定的,其内容主要包括原煤的筛选费用,煤炭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不构成产品的材料费用,煤炭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还有一些特殊性支出,如地下作业的危险性使其必须有一定的安全费用支出;为保护环境产生的污染治理支出;资源补偿费用、沉田塌陷治理费用;土地、采矿权等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井下作业人员安全保险费用;工伤抚恤费用等。从其内容上可以看出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有别于其他企业成本核算的一些特征: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危险程度,煤炭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辅助费用较高;煤炭企业需要的消耗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工资成本支出较大;煤炭开采中的辅助材料消耗较大,但大多可重复利用,例如支架、专用工具、坑木代用品等都可以循环使用。

现行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不能足额反映

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费用也势必会不断增多。在以前的成本核算中,并没有完整体现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对于环境治理的费用,例如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造成塌陷会破坏一定的土地资源,相应的还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在目前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中,只有塌陷的补偿费,并没有治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费用。但实际上每个矿井多多少少都要支付一些环境治理费用,因此环境成本核算不容忽视。

(二)资源成本没有反应

煤炭资源是煤炭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在以前煤炭资源是国家无偿划拨给煤炭企业的,资源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发生改变,煤炭企业要自己购买采矿权、土地使用权,并且要对已取得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勘探,这些都将产生巨大的费用。目前煤炭企业将以上款项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照年限平摊计入管理费用中。但是这些项目所消耗的资金数额巨大,如果仅仅按照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并不作为煤炭成本组成部分在短期内进行消化,势必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损失。

(三)没有预先考虑煤矿退出成本

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每一个煤矿都将面临资源枯竭、停产关闭的状况。煤矿关闭时,需要大量的资金处理善后、企业转产以及人员安置。但是现行煤炭成本管理办法,企业并不能预先计提计入成本,煤矿退出没有资金来源。

完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建议与对策

(一)增加、调整成本核算项目

1.增设资源成本

煤炭企业属于资源型企业,拥有资源才能发展。在以前矿产和土地资源是国家无偿划拨的,资源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需要自己购置采矿权、土地使用权等,还要支付煤田勘探费、设计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等,这都需要大笔的支出。煤炭企业支付这些费用都是为取得煤炭矿产资源开采而支付的款项,所以可将其作为矿产资源入账反映。

2.增加环保成本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环境治理费用也将大大增加。为准确核算环境成本,建议在煤炭成本中设置“环境成本”科目,专款专用。

3.增设退出成本

为保证煤炭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设置“退出成本基金”科目,其中又可分为“人员安置基金”“转产发展基金”项目,允许在煤炭成本中按一定标准计提,按实际需要据实开支。

(二)提高、完善现有项目的水平和标准

1.完善安全成本

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除了国家投入的配套资金外,煤炭企业应提高安全费的提取标准。提取的安全成本包括:构建安全工程设施的费用、安全预防费用、事故处理费用、安全技术生产费用以及其他一些保障安全生产的费用。

2.提高维简费标准

为保障煤炭企业健康发展需要提高煤炭维简费的征收。维简费的征收要保证以下三项费用:(1)保证矿井开拓延深、维持矿井简单再生产所需费用;(2)保证矿井技术改造以及新技术推广所需的费用;(3)保证矿井结束后的清理费用。但是目前大多数煤炭企业只能保证第一项费用。

结束语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改革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使成本核算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煤炭企业在新形势下更加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处)

传统煤炭企业 篇5

2014 年起, 煤炭生产、 消费出现了“ 双负增长” 并延续至今。 根据煤炭运销协会快报数据, 2015 年前三季度, 全国煤炭产量累计完成27.19 亿吨, 同比减少1.32 亿吨, 下降4.62% ; 全国煤炭销量累计完成25.86 亿吨, 同比减少1.53 亿吨, 下降5.57%。 当前, 煤炭企业面临生产经营持续困难、下游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严重的困境。 如何脱困? 唯有改革创新, 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来振兴行业与企业。 对很多国有煤企来说, 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 改革难度大, 涉及面广, 要抓住根本、实干兴企、直面改革最核心的重心与难题, 把改革深化下去。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12 部委联合发布了 《关于对违法违规建设生产煤矿实施联合惩戒的通知》。 通知中指出要对存在违法违规建设生产行为的煤矿实施联合惩戒。 其中违法、 违规生产包括未办理相关核准审批手续的新建、改扩建煤矿、超能力生产煤矿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生产的煤矿。 不难看出, 此次12 部委联手对煤炭行业发布的《通知》, 其意是在抑制供给, 为煤价提供支撑。 要使煤炭企业走出困境, 国家保持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 煤炭企业自身也要积极寻求出路, 做到“两手抓、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 作为煤炭企业脱困的一种思路, 煤电联营一体化发展可使煤炭行业由生产型转型为生产服务型行业;另一方面, “互联网+煤炭”的新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寻找客户、拓展渠道和降低成本, 也可以作为煤企脱困的一种新的尝试。

在市场持续低迷的行势下, 煤炭企业必须改变过去的旧思维, 树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新思维, 放低姿态, 从零开始, 以新的形象示人。 在这一新思维引导下, 煤炭企业要树立全新的战略定位、管理措施、经营理念、工作安排, 利用SWOT分析法, 梳理出本企业的优势加以保留、 劣势加以修缮或剔除, 分析劣势的产生根源, 制定相应整改措施, 确保新思维可量化、 新方法可落地、新措施可见效, 最终达到发展企业的目的。

树立极致思维, 打造让用户满足的产品。目前煤炭行业是买方市场, 产能过剩、供过于求。 在这种市场竞争中, 以国家要求为主导, 大力发展煤炭产品清洁化、低碳化研究与行业革新是打差异战、做精细产品的必要手段。 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 是我国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能源结构国家的绿色发展途径。虽然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 但是, 清洁高效的利用煤炭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建立开放、共享、共赢的企业平台, 使企业成为平台上的利益主体, 形成多企业互利共赢的氛围, 最终实现整个行业的提升。 首先, 企业与用户要相互联系、相互融合, 使得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 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并且, 企业与员工是互利互惠的结合体, 发展企业平台, 要使企业给予员工施展才华、发挥能量、创造价值的机会。新的企业模式不但是企业的新生, 也是员工的新家, 实现自我增值的新机会, 只有在互相促进的氛围下, 企业才能更迅猛的发展。

如何建立开放、共享、共赢的企业平台? 其核心是平等协作和多方共赢。 煤炭企业, 作为传统能源企业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 构建富有活力的组织形态, 对企业体制、机制、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与更新, 主要需要把握如下原则:一是, 明确企业变革与调整的原则, 服务客户, 尊重市场, 拉近企业、员工与市场、客户的距离;二是, 明确企业改革的目标, 增强组织活力, 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与效率;三是, 明确企业改革的方向, 力争做到管理层级扁平化、管理链条精简化;四是, 吸引更多复合型人才、建立综合性、高效化的专业部门, 满足企业业务发展需求, 对外为用户建立对接沟通服务的新平台、 对内为员工搭建施展才华与施放能量的新舞台, 最终实现创造宽松、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

2015 年年初, 国家总理李克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制定 ‘ 互联网+’行动计划,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 “互联网+煤炭”的应运而生, 基于当前煤炭产业链面临一个新常态, 一方面是整体消费下滑, 另一方面是销售受阻。 这对整个煤炭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个传统煤炭企业, 如何实现全面的互联网化?

煤炭交易供应链管理, 过程复杂、环节众多。通过互联网优化煤炭行业整个产业链, 解决传统贸易的“痛点”。 IT技术必须与产业融合, 才能发挥更大的效能,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影响力将日益显现出来。 面对新常态, 煤炭人如何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是亟待讨论的课题。 通过互联网科技和传统产业紧密融合, 为煤炭销售资源整合带来重大变革, 线上交易、线下配送和基于产、运、销大数据基础上的“云服务产品”应运而生。在交易基础上为产供销企业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生产和采购指导, 为供需企业提供高兑现率的“订单式”服务, 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助力供需双方利润的增长。 煤炭行业生产和需求相对集中, 产品供需信息不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当前, 中间商主导的煤炭贸易时代已经过去, 取而代之的是生产端企业与消费用户直接沟通的互联网时代。 走出行业困境, 煤炭行业需要自我革新, 着力提升企业和行业效率。

新常态下整个煤炭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询价、 找货、 采购交易、合同签订、匹配物流、支付结算流程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信息流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资金流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物流阶段。 煤炭作为大宗商品可以说是:左手是交易, 右手是金融。在煤炭黄金十年, 预付款快、下游回款快, 供应格局简单, 无需操心供应链金融;但是新常态下多数企业面临的情况是, 生产类费用作为固定支出很少有办法控制, 财务、销售、管理成本占比整个业务经营中的接近22%的费用。 整个市场要求企业无论是供应链中的哪一端, 都要更加精细化的去运作, 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这样才能在市场的夹缝中获得生存空间。 目前, 企业发展“互联网+”有两种形式, 作为平台组建者或者平台利用者。 最适宜企业发展“互联网+”的方式是作为平台利用者。 煤炭行业是传统行业, 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平台实现原有渠道以外的互联网渠道传播, 是渠道的互联网化。 如何实现全面的互联网化? 也就是传播、销售、采购渠道的互联网化, 引申到整个供应链的互联网化呢? 整个供应链升级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 供应链管理升级, 也就是信息流、物流乃至整体运作的精细化。 第二, 供应链金融升级, 资金快速转动会产生价值, 目前P2P公司的遍地开花也印证了这一点。 第三, 产业平台生态圈。

供应链管理的升级体现在库存前移上。互联网化销售可以根据煤炭产品自身特点, 实现在特定时间、区域的销售对接, 供需平衡, 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匹配。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寻找企业经营生存短板。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中处于首位的, 它是指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体验至上。

传统煤炭企业 篇6

成本是价格的基础, 不论是研究煤电价格的矛盾、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煤炭企业环境治理水平, 还是煤炭资源如何开采, 这些都与煤炭产品的成本有着密切的联系。煤炭产品价格是否与成本配比, 煤炭产品成本是否完整可靠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经济体制、生产方式、物价指数、资源环境等的变化, 使得煤炭企业生产的各类成本费用的内容可能发生了变化。了解煤炭产品成本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有助于对煤炭企业成本的管理控制及政策制定。

一、实证的研究设计

由于煤炭企业的数据取得较为困难, 加上很多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也并未进行成本的细分, 作为企业财务机密的成本数据, 大部分企业不会轻易透露, 因此难以找到煤炭企业真实事例以及数据的支持, 鉴于此原因, 本文选取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本身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这是因为上市的煤炭企业大多是煤炭行业的佼佼者, 占据主要地位。其成本费用变动与煤炭价格变动之间的长期关系可以代表整个煤炭行业的成本费用变动与煤价变动情况之间关系, 也可作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研究典范, 从而为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国家的宏观政策、煤炭企业自身成本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一) 样本的选择

煤炭行业是指从事煤田地质勘探、设计、基本建设、生产、设备制造、采购销售以及其他与煤炭相关的科研、教育、检测鉴定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统称 (2) 。本文的样本期间涵盖了2000年6月~2011年6月所有季度报告, 样本公司取自我国沪、深两市所有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在初步选择样本公司后, 本文剔除了一些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第一, 剔除了ST公司, 因为大多数ST上市公司和一般的公司相比, 因财务状况和业绩较差而不具代表性, 且该类上市公司容易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第二, 剔除了部分数据缺失、数据无法获得的上市公司;第三, 考虑煤炭企业的上市时间跨度, 剔除刚上市的煤炭企业, 保证能实现本文对煤炭企业长期状态的研究,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二)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主要通过国泰安CSMAR金融经济数据库、RESSET (锐思) 金融研究数据库和巨潮信息网网站;所使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包括EXCEL、E-VIEWS6.0等, 其中, 基本数据由EXCEL软件处理, 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协整回归模型的建立等使用EVIEWS6.0统计软件。

煤炭价格应与煤炭产品的生产成本息息相关, 其中营业成本代表了产品的主要制造成本, 且在成本费用中, 大部分是可以追溯至煤炭产品, 形成营业成本的;余恕莲 (2010) 指出煤炭企业的期间费用中,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占了主要的部分。由于财务费用变动不是很大, 本文着重分析管理费用, 且管理费用支出的大小, 直接影响着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可以衡量出一个煤炭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目前我国矿山企业应缴的税费主要包括增值税、所得税、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其中, 增值税和资源税占据了主要部分, 且资源税是煤炭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税收, 故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变动可以反映出我国煤炭行业的相关税收政策变动情况。

本文涉及的变量为:煤炭市场价格变动 (简记为price) 、营业成本变动 (简记为oc) 、管理费用变动 (简记为mc) 、相关税费变动 (简记为tax) 。选取了2000年6月~2011年6月的数据, 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 煤炭市场价格的季度变动难以获得, 本文的煤炭市场价格由《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分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代表, 通过对月度数据处理后得到煤炭价格相对上年该季度的季度变动情况。其中, 营业成本包括材料、工资、电力、折旧、井巷、维简、修理费、塌陷费、安全生产费用等;管理费用主要包括职工薪酬社保及福利费, 差旅、办公、会议及招待费, 摊销、租赁费等。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要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相关税费的数据来自上市公司的季度财务报告, 计算得到每个季度期间的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的金额相对上年该季度期间的变动情况。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季节变动因素, 显示出序列潜在的趋势循环分量, 较真实反映经济时间序列的客观规律, 本文应用eviews6软件, 采用Census X12方法对price, oc, mc及tax进行季节调整, 分别记为price_sa, oc_sa, mc_sa, tax_sa同时, 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 本文对经过季节调整的数据再取对数, 分别记为ln_price_sa, ln_oc_sa, ln_mc_sa, ln_tax_sa。

二、研究假设

本文通过探究煤炭价格变动与我国煤炭企业成本费用变动之间的相关性, 寻找解决存在于煤炭行业相关问题的方向。故以煤炭价格的变动为因变量, 营业成本变动、管理费用变动及相关税费变动为自变量, 分别提出以下假设。

煤炭企业确定煤炭产品的价格时, 应该考虑煤炭产品的生产成本, 煤炭价格的基本定价原则应是煤炭生产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同样的其他条件下, 煤炭产品的生产成本越高, 煤炭产品的价格也就应该越高, 反之, 亦然。营业成本作为生产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代表了煤炭企业的煤炭产品的制造成本, 从理论上讲, 煤炭价格应随煤炭营业成本变动而变动, 进而考察煤炭企业的成本构成的合理性。

假设1:长期来看, 煤价的变动与煤炭企业的营业成本的变动存在正相关。

与假设1类似, 煤炭企业的期间费用也是煤炭产品的生产成本中的一部分, 通过上文, 我们知道财务费用一般不会有较大波动, 销售费用所占比重较小, 故本文将管理费用作为煤炭企业期间费用的主要部分, 认为应在煤炭定价时加以考虑, 但其此部分费用弹性较大, 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 因此本文想研究一下煤炭价格的变动与管理费用的变动之间的关系, 进而考察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情况。

假设2:长期来看, 煤价的变动与煤炭企业的管理费用的变动存在正相关。

但与假设2不同的是相关税费 (如资源税) 更多的是由国家决定的, 对企业具有强制力, 弹性极小。目前, 我国还尚未采取从价计量资源税的方式, 但考虑到煤炭企业很可能将相关税收支出通过提高煤价的方式转移至下游。

假设3:长期来看, 煤价的变动与煤炭企业相关税费 (如资源税) 的变动存在正相关。

三、实证检验

(一) 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 必须对所有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以确定序列是否平稳。本文采用ADF检验序列的平稳性, 滞后阶数通过EVIEWS软件中给出的AIC定阶准则, 在确定好最大滞后阶数p之后进行选择。本文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检验结果可知:在置信水平a=5%时, ln_price_sa、ln_mc_sa和ln_tax_sa平稳, 即ln_price_sa~I (0) , ln_mc_sa~I (0) , ln_price_sa~I (0) ;而ln_oc_sa序列是一阶单整, 即ln_oc_sa~I (1) 。

由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可知:ln_price_sa和ln_oc_sa不是同阶单整, 故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即煤炭企业营业成本的变化无法解释煤炭市场价格的变化, 或者说, 即使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这种关系也是伪回归, 而不是长期均衡的, 故拒绝了假设1。

(二) 协整性检验

本文中, ln_price_sa和ln_tax_sa及ln_mc_sa是同阶单整序列, 满足协整条件, 利用OLS对ln_price_sa和ln_tax_sa、ln_mc_sa进行协整回归, 回归方程及残差图 (见图1)

根据图像可以判断e含有截距项而不含有趋势项, 根据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表3:

根据P值可以看出,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 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即不存在单位根。因而, ln_price_sa与ln_mc_sa, ln_price_sa与ln_tax_sa之间协整关系存在, 即煤炭价格变动和煤炭企业的管理费用变动、相关税费变动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其中煤炭价格的变动与管理费用的变动是负相关;与相关税费的变动关是正相关, 故拒绝假设2, 接受假设3。

* (c, t, n) c代表常数项, t代表趋势项, n为滞后阶数

(三) 格兰杰因果检验

相关并不意味着存在因果关系,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就是要检验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其检验思路是, 用当前的Y对Y的若干期滞后及X的若干期滞后回归, 然后检验X的这些滞后变量作为整体是否改善了回归结果,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要求进行一下两个回归:

然后根据不同的回归情形讨论因果关系。

通过协整检验了解到变量ln_price_sa与ln_tax_sa、In_mc_sa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然而, 许多经济变量有着相互的影响关系, 本文想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从统计上考察这种关系是单向还是双向的。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以看出, 结果显示煤炭价格变动与管理费用的变动无因果关系。同时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拒绝了相关税费不是煤价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 接受了煤价不是相关税费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 说明相关税费和煤价为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即相关税费的变化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并且是煤价变动的一个原因, 但煤炭价格变动不是相关税费变动的一个原因;最后

一组检验结果表明管理费用变动不是税收变动的原因, 但税收的变动却是管理费用变动的一个原因, 说明管理费用的弹性的确较大, 税收政策的变动也会影响到管理费用支出的范围, 当然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管理费用的变动不是相关税费变动的原因, 税收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 由政府决定的, 因此其变动与企业的管理费用的变动自然无因果关系。

(四) 实证结果分析

总结来看, 煤炭企业的成本费用应作为影响煤炭价格的因素加以考虑, 但实证相关结果说明了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实证结果表明煤价的变动与营业成本的变动无明显关系,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3个:第一, 煤炭价格的不合理, 即煤炭在定价时, 未能充分考虑煤炭产品的生产成本, 而是过多的受其他因素所影响;第二, 煤炭企业的成本构成不合理, 煤炭产品的报告成本与实际成本不同轨, 会计核算中可能存在着严重的成本缺失现象, 才使得煤价如此偏离成本;第三, 煤炭价格与生产成本对及运费的变动关系不确定, 需客户承担运费的货物运量是在不断变化的, 尤其是现在的运费较高, 也是导致煤价偏离生产成本的原因。

2.与预期相差最大的结论就是煤炭价格的变动与管理费用的变动成负相关的关系。这可能是由于以下2个原因:第一, 我国上市煤炭企业的管理费用披露可能存在不实, 未能将所有的管理费用进行披露, 政府可以加强此方面的监管力度;第二, 煤炭企业存在着成本管理的漏洞, 存在着管理费用滥用、过度浪费等现象, 管理费用中有部分成本是不应该真正分摊给煤炭产品的, 但却作为了煤炭产品成本的一部分。煤炭企业应加强煤炭企业成本控制, 防止超标支出, 对于异常支出的项目, 要查明原因, 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此部分不合理的成本。

3.实证结果接受了假设三, 认为煤炭价格的变动受税收政策变动的影响, 并且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 相关税费的变动是煤炭价格变动的原因, 而煤炭价格变动不是相关税费变动的原因, 说明了煤炭企业很可能将相关税收支出通过提高煤价的方式转移至下游。本文着重分析资源税, 因为它代表了煤炭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的税收情况。对于资源税来说, 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资源税仍不是从价计税的方式, 而是采取定额税率, 所以才会出现税负不受价格影响的现状;另一方面, 也为政府提供了政策制定方面的信息,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对资源税的征收, 来宏观调控煤价, 解决现存的一些“电”、“煤”等矛盾。

摘要:本文针对煤炭企业成本费用问题,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煤炭市场价格变动与各项成本费用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探索煤炭市场价格变动和相关税费变动关系及变动原因, 为完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体系, 加强成本管理控制, 以及政府对煤炭价格、相关运输费用、税费等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煤炭价格,实证分析,成本核算,资源税

参考文献

[1]余恕莲, 吴革.企业成本理论与方法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

[2]祝建梅, 聂锐, 杨彤, 刘珗.中国煤炭市场价格与CPI、PPI关系的统计检验[J], 统计与决策, 2010年第15期.

[3]潘省初.计量经济学中级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

[4]本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来自RESSET (锐思) 金融研究数据库.

煤炭企业物流初探 篇7

1 煤炭生产过程本就是一个物流过程

煤炭经采煤机或其他方法破碎后, 经过工作面、顺槽, 用刮板运输机或运输皮带运输后, 由大巷进入煤仓, 经转运到井底煤仓, 提升到地面。各种采掘设备, 支护材料, 风水电管线等经过付井、大巷 (斜巷) 运输到工作面或掘进头。矿井涌水流向井底泵房, 泵房汇集起来排至地面;新鲜空气流向工作面或掘进头, 瓦斯等有害气体排出到矿井外, 有条件的矿井将瓦斯抽放到地面瓦斯站, 供居民生活使用或建立瓦斯电站发电。在煤矿生产中物流成本几乎占30%~80%, 在煤矿伤亡事故中物流事故接近40%, 一些老矿运输线路较长还要大一些, 因而研究煤炭生产物流对社会经济意义十分重大, 研究煤矿生产物流合理化对实现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和集约化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 煤炭企业物流的特点

煤炭企业生产物流存在于煤炭产品开发和生产配送活动的全过程, 它以煤炭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主线, 产生和形成物流系统, 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

2.1 煤炭企业物流过程的复杂性

煤矿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地下开采运输的过程, 因而其物流过程为多种物流过程并存的复合物流过程。仅生产过程就存在着人流、风流、水流、电流、煤炭流、矸石流、设备流、材料流、废旧材料流、废旧设备流等10种物流状态, 不同物流形态之间有偶合关系, 而又相对独立, 同时存在着流程物流和离散物流, ;单向物流和正反双向物流, 风流、水流、电流为流程物流, 也是单向物流, 人流、矸石流、材料流、设备流和废旧材料流、废旧设备流为离散物流, 其中材料流、设备流与废旧材料流、废旧设备流为双向物流, (除一次销耗的材料和不可回收的材料, 如火工品等, ) 煤炭流可看作是批量物流。

2.2 科学交叉性、物流线长、立体运送

煤矿生产的采掘工作大多为井下作业, 物料流、人员流、电力流、设备流、都要输送到生产工作面或掘进头, 要经过地面运送, 经过斜井或立井进行斜面运送和垂直升降运送, 材料设备经矿车装卸, 电力要用各种电缆输送给动力设备到达施工现场, 其间要涉及地质条件, 采掘工艺、和地下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其学科交叉性复杂, 除一般物料涉及的学科外, 煤矿生产物流必须和采矿工程及安全工程相结合, 这是由煤矿生产作业的特性和高危性决定的。

2.3 工作面和掘进头物流多样性

采掘和施工场所随采掘推进而经常发生变动, 加之矿层赋有条件的变化, 决定了物流多样性变化, 物流方式、运送工作与采掘场所的变化和生产方式要相适应。

煤矿分布在矿区, 因此, 要实现物流的转移, 对各个煤矿的物流进行配送、点多面广, 所需物料品种繁多, 有价值较高的支护材料、坑木、钢材、水泥, 也有价值很小的螺丝钉, 可以说消耗的是材料、设备、电力, 产出的是煤炭、矸石。

2.4 煤炭企业内部物流与生产结合并受生产制约

(1) 生产的连续性决定了煤矿物流程的连续性, 物流不能脱离生产而自流。 (2)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决定了物流网络与生产网络相一致, 决定了物流系统的空间结构。 (3) 生产过程的节奏决定了物流时间的规律性, 即物流节奏与生产节奏在时间上要同步。 (4) 生产过程的规模决定了物流量的大小。

3 煤矿生产物流合理化的基本途径

一是连续性和流畅性。它是指物料经常处于流动之中, 在时间上的流畅性, , 在空间上的连续性。二是平等性。它是指各种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平等交叉流动, 设备流、材料工具流、风、水、电流同时供应到采掘工作面, 生产才能正常进行。三是比例性、协调性。它是指生产过程的各个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要保持一定比例, 以适应合理化生产的要求。四是均衡性和节奏性。它是指从投料到最后完工都能按预定的、均衡的进行生产, 能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的工作量或逐渐递增的生产工作量, 很少有时松时紧的现象。五是准事性。它是指生产的各阶段工序都按后续阶段和工序的需要生产, 即按需要的时间、需要的的数量准时地输送到使用地点, 只有保证准时才能推动各工序的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和均衡性。六是柔性和适应性。它是指物资流通的灵活性、可变化性和可调解性, 既以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变化的需要, 减少处理事故的时间, 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

4 煤矿物流合理化对策

(1) 煤矿生产系统一般由回采、巷道掘进与维护、井下运输与提升、矿井通风, 水电、设备供应、地面生产工艺等多个分系统构成。其中每个分系统可以不同的技术方案和相应的具体参数, 各分系统之间、各分系统内部各参数之间, 各分系统内部各参数之间均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煤矿物流合理化要坚持系统优化的观点, 不仅要保证分系统自身合理化, 而且要使得矿井生产系统整体合理化, 使管理和技术更加合理地结合起来。 (2) 安全可靠地设计煤矿物流系统。物流系统设计应满足人机工程的要求, 物料搬运的目的地应事先确定好, 使物料搬运一次到位, 避免二次搬运或装卸。 (3) 坚持柔性原则, 物流设计适应地质条件变化。物流的过程包含了生产的全过程, 物流的流程比生产流程还超前一段, 即投入原料阶段, 滞后了一段----配送产品阶段。 (4) 设计采区煤仓进行冲, 实现均衡生产。在采区设计煤仓用于缓冲回采工作面出煤不均匀造成的高峰煤流量, 并防止主煤运输皮带及大巷运输皮带出故障, 提高带式输送机的运输效率。 (5) 尽量避免迂回运输和倒流运输。物流系统的总目标是提高效率, 低费用地组织物资流通,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物资需求。物流合理化则是在整个物流活动中选择经济合理的物流方式和运输路线, 以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6) 合理提高搬运机械化水平, 减少运输设备自重。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可提高煤矿物流搬运的质量和效率, 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但要根锯物流量、搬运距离和资金条件, 以及巷道工作面条件, 合理选择适合机械化水平的搬运设备。

采用新型材料, 改善运输容器结构, 降低运输容器自重, 是提高有效运能, 降低运输费神用的有效方法, 一定要引起煤矿管理者的重视。

摘要:煤炭企业物流系统产生和存在于煤矿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配送活动的全过程, 它以煤炭的产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线, 产生一系列物流, 从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物流有:风流、人流、电流、材料流、设备流;从产出形式看:有煤炭流、矸石流、水流、废旧材料流、设备流。从生产准备和生产过程、销售过程来看, 包括为生产准备而进行的供应物流, 煤炭生产物流和煤炭销售物流。每种物流过程都是复杂的动态搬运过程和管理过程。

煤炭企业营销策略 篇8

近年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市场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作为能源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煤炭企业, 所面对的竞争已经不仅局限于国内, 市场竞争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成为了众多国内煤炭企业新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 国家发改委放手2010年度的煤炭衔接会, 使电煤迈出了市场化的关键一步, 虽然煤炭市场定价环境还不完全具备, 但煤炭价格的市场化趋势已经越来越为强劲。尤其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优化能源结构, 调整能源产业布局, 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 将煤炭市场推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 煤炭市场进入持迷时期的趋势越来越为明显。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机制, 煤炭企业如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制定准确的市场营销战略, 成为煤炭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但是, 由于受传统竞争机制的影响, 我国众多煤炭企业在市场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不能满足新的市场竞争机制的需要。

二、我国煤炭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煤炭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市场营销理念落后导致营销机制脱节

市场营销理念落后是我国煤炭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这一现象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产业, 煤炭企业多数属于国营企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煤炭企业的营销大多属于关系营销, 既便是在煤炭资源市场化后, 这一理念依然没有得到改变, 从企业领导到营销人员仍然将发展“关系”作为煤炭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 而忽视了市场需求, 忽视了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和服务能力。在这种错误的市场营销理念影响下, 多数煤炭企业不知道何为市场营销, 只是将销售产品误认为是市场营销, 缺乏对营销策略的研究, 落后的理念使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与当前市场竞争机制完全脱离。

2. 盲目关注销售量的增加导致产能过剩

盲目关注销售量的增加, 是我国煤炭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又一重大问题。众多煤炭企业为了扩大销而盲目的扩大生产, 关注于产量和产值的增长, 而缺乏对营销策略的建立, 对煤炭产品的开发过于单一, 导致煤炭产品质量不高, 产品缺乏创新, 大量产品屯积, 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严峻的产能过剩现象, 给企业市场营销带来巨大的压力, 但在生产量和屯积量不断增加的同时, 却是煤炭的市场需求不断下降, 供大于求的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营销压力, 将煤炭企业推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三、我国煤炭企业营销策略

根据我国煤炭企业营销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市场竞争机制, 要提高煤炭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营销策略:

1. 从意识入手, 改变营销理念

煤炭营销不是推销、销售煤炭产品, 更不是单一的卖煤。在新的市场竞争机制下, 煤炭企业要从领导到员工全面更新观念, 将附合市场竞争机制的市场营销理念深入贯彻到整个煤炭产品的生产、管理、销售、运输、服务等整个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制定先进的营销战略, 对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预测, 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力度, 建立合理的销售渠道, 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 尤其在当前煤炭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更应该将营销观念定位于全球市场, 使企业从理念上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2. 从产品入手, 实施品牌策略

一直以来, 由于传统的“关系”式销售策略, 使得品牌策略在煤炭行业未被重视, 但在新的市场竞争机制影响下, 尤其是煤炭市场国际化的趋势下, 煤炭企业打造品牌效应, 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成为了煤炭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最佳手段。品牌策略包括品牌名称的设计、品牌质量的保证、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品牌形象的打造等, 尤其是在国家“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效率, 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洁净煤技术研究开发力度”的理念下, 煤炭企业更要从产品入手进行创新, 打造洁净、高效的煤炭产品, 打造绿色品牌。

3. 从市场入手, 建立客户战略

优质、稳定的客户群是企业生存的重点,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更是如此。煤炭企业在建立营销策略上, 要从客户入手, 准确分析目标市场, 充分把握用户需求、规模、地理位置等信息, 及时调整用户结构, 建立有机的客户战略体系, 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比如省内外市场、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情况, 相关政策法规调整情况, 市场煤炭需求和库存情况, 竞争对手营销策略变化及产品结构调整, 用户需求变化等, 都应当进行充分的考虑, 纳入客户战略机制中,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四、结束语

总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改变的背景下, 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机制已经发生了番天覆地的变化,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煤炭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关系”式营销策略, 从市场营销理念、产品结构优化、客户战略制定等方面入手, 制定附合当前市场竞争机制的营销策略, 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强大的竞争能力, 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市场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作为能源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煤炭企业, 所面对的竞争已经不仅局限于国内, 市场竞争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成为了众多国内煤炭企业新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入使得煤炭产品需求步入深度调整期。煤炭企业如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制定准确的市场营销战略, 成为煤炭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本文从现阶段煤炭企业营销所存在的误区出发, 提出了有效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煤炭企业,营销策略,市场竞争,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彬.浅论煤炭企业客户关系管理[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4.6[1]李彬.浅论煤炭企业客户关系管理[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4.6

[2]连立英.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J].市场营销, 2009.8[2]连立英.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J].市场营销, 2009.8

[3]段红.浅析煤炭企业创新营销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9[3]段红.浅析煤炭企业创新营销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9

传统煤炭企业 篇9

关键词:煤炭;物资;管理;效益;供应

1煤炭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性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首先要对国家政策进行科学的贯彻实施,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兼并和重组之后进行一体化的生产,形成以煤业为基础产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随着企业模式的不断变化,在煤矿物资采购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煤矿物资采购量的不断扩大造成了采购分散化现象的加重,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煤矿生产构成中,物资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不能忽略,煤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煤炭企业不断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效益要向管理要,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提高竞争力都是最主要的追求,在生产成本控制全过程来说物资供应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只有在物资管理中进行全方位监督之后才能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对物资消耗科学控制,从而转变企业发展形式,转化为节约型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益,在目前的经济环境当中,如何科学的转型是煤企的重要选择,在对市场发展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加强内部管理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发展,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促进企业的平稳发展。

2 目前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煤炭资源企业下属煤矿一般分布较广,很难实现传统的物资集中管理,在物资管理上步调不协调,不能顾全大局,没有整体计划,各下属单位从保供应角度出发,放大采购计划,造成采购混乱、成本过高等问题,导致全局效益下滑,使物资管理迟迟未能达到理想效果,更无法达到降低采购价格,降低仓储积压成本。

2.1 计划问题

煤炭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中物资计划管理是重要环节,物资计划主要依据生产计划中的任务量和物资消耗定额来确定。这种模式存在重复采购的问题,集团物资采购计划根据各资源整合单位上报的物资需求计划汇总形成,各资源整合单位物资计划又是根据各用料单位上报计划并结合物资利用情况而编制,经过两级需求量放大,导致物资过量采购,库存增加,库存成本也随之增加。同时,由于采购计划编制不够合理,缺乏准确性,往往容易造成供货周期不准确,采购量不准确,对正常生产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2.2 采购问题

目前煤炭企业主要通过招标、比价等方式进行采购,这些方式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在价格竞争中,常常出现低价中标的情况,这样导致部分物资质量与性能大打折扣,也不利于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频繁的询价,更换不同的供应商,不但浪费人力,还提高了交易成本,也不能与供应商分享运营整合的利益;由于供应商商品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商品厂家过多,商品配件种类多样,不能通用,对管理和仓储造成一定的难度,甚至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

2.3 人员缺乏

由于煤矿地质条件和采掘方式等诸多因素的不断变化,使物资在使用管理和消耗管理上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加之工作的复杂性,多边性,造成物资管理效率低、成本高。

3 煤炭企业中物资管理的完善措施

3.1 合理安排采购方式

煤炭行业现阶段的物资供应体制决定我们应转变原有的观念和采购模式,将供应与需求关系从简单的买卖关系向双方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

通过与生产单位及时沟通了解,对供应商送货及时性、产品质量、价格方面进行评价,建立供应商长效评价机制。促进与优质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建新型的“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代储代销合作模式。共享库存资源、降低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以及准时化采购。这样煤炭资源整合企业既可进一步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又能避免库存积压的风险。围绕物资管理工作全面健全管理机构,对供应部门的工作职能、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整理。另外对采够工作要做好监督,并且要对物资采购工作建立全过程监督的方式,通过全过程的监督来保障物资采购工作的完善,物资采购全过程监督包括了物资采购的采购前、采购过程以及采购完成之后的监督,这就需要对采购计划首先做好编制,做到有计划的采购,其中要对计划下达、价格咨询、采购方式等进行科学的安排,签订合同、物资验收、货款结算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计划监督的工作主要是保障计划能够顺利的实施,对于计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实施能够保证,其中价格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采购计划的成败,对于价格要进行货比三家,除了采购的监督也要对合同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对于合同的监督工作主要是合法性以及公平的监督,质量监督的工作主要是要对验收的把控,对验收要保证不能降低标准,付款监督工作也要严格进行,只有付款监督工作能够有效进行才能够真正保障资金的安全,总的来说只有把监督工作贯穿整个采购活动才能够确保管理行为规范的完善,从而保障企业自身利益不被损害。

3.2 开展修旧利废、小改小革活动

煤炭企业每年都要回撤或更换大量废旧物资,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是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直接降低材料费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降低材料消耗成本,最大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基本措施。在这方面,一是加强领导,成立领导组。对所属各单位的废旧、闲置物资进行管理、处置、监督。同时各矿(厂)也分别成立相应组织,按照“谁管理谁负责”原则,进一步扩大回收复用品种和范围,同时严格流程管理,坚决执行“交旧领新”制度,做到合理使用,科学投入。二是加强宣传引导,使广大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开展修旧利废工作的重要性。三是注重创新激励机制,千方百计做好修旧利废工作成效。科学合理下达修旧利废小改小革工作考核指标,做到“刚性约束,量化考核” 严格奖罚管理,加大主要材料的回收力度,提高回收效果。加强废旧物资、卡、物日常动态管理,加大定期考核力度,奖罚兑现,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责任性。

物资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物资成本信息进行确定,其中物资成本信息包括了成本目标的落实、成本情况的总结、物流环节的条件变化、成本目标的调整、企业环境以及市场的变化等,信息的获取方式主要是采用重点调查、定期做报表等方式,物资成本核算的方式主要采用统计与会计的科学结合,目前来说很多煤炭企业采用了目标管理的方法,这种物资消耗的目标管理是以吨煤材料费目标作为宏观控制对象,以实物消耗定额目标作为主要控制内容。

3.3 加强考核

人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能动因素,员工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要正视职工素质水平的提高,建立完善的特色企业文化,在职工素质要求上要首先保障职工的技术培训,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职工在工作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要对职工进行定期的考核工作,制定一定的标准才能够对员工素质有效提高,对于考核工作要量化,从而才能保障考核的客观和标准性,量化的考核工作避免了人情问题的存在,减少了职工之间,职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摩擦,能够避免企业内部的争论,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另外在企业中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之间要建立沟通的渠道,除了工作联系的方便之外还对管理工作有所帮助,明确设立奖惩制度,在公平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奖惩制度,促进员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提高管理层管理水平,保障工作质量。

3.4 信息化管控

信息化系统建设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不能简单的实现业务电子化,着重把实用性、时效性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煤炭资源整合企业进行系统设计时,不仅要求科学先进,又能满足物资管理实际需求,同时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个以物资供应管理业务为基础,高速快捷、动态协同的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管理和决策依据。煤矿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主要是建设煤矿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原煤产品本身不会造成材料的消耗,但是原煤產品经过加工之后需要大量的辅助生产物资的消耗,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要建设高校矿井就需要实时监控、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库存状况的监控和实时管理工作,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对煤矿物资管理经验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全面分析煤矿物资管理方面需求的前提下,科学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煤炭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物资采购工作、收发存储工作以及旧物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都能够进行精细化一体化的管理形式,对于煤矿物资需求的提供和满足也能够有效的监控和提供,基本上满足材料消耗的科学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完善,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与科室、区队和班组建立多赢模式。实现物资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的转型与升级构建物资与设备生命周期信息化体系。

4 结语

综上所述,改善煤炭管理方式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管控,认真落实每一项政策,从管理方式和人员上都进行完善,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系统,保障煤炭资源科学整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越.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与物流信息化研究[J].中国煤炭,2013,39(8):33-35,72.

[2]苗春花.加强煤炭企业物资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浅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21-23.

[3]李文江.煤炭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时代经贸,2014(4):14-14.

[4]苏丽冰.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与物流信息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2):10-11.

传统煤炭企业 篇10

(1) 企业的创新机制。要想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 必须要有一个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客观环境存在, 为企业机制的创新提供条件。企业的创新机制包括企业组织机制、人才管理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 除了要构建完善的机制, 还必须确保各机制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煤炭企业自身的特殊性要求企业转变传统的生存机制, 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 走适应市场经济、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企业生产道路, 抓住发展机遇, 提高企业竞争力, 实现煤炭经济的加速发展。

(2) 企业经济规模大小。最近几年, 国内外煤炭企业合并、购入屡屡发生, 煤炭企业如何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中扩大发展, 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唯有煤炭企业实力雄厚, 方可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出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发展生产技术, 逐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

(3) 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提高企业开发能力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 其直接决定煤炭企业的发展。由于煤炭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且生产链的拓展, 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与生产技术的更新发展相对缓慢, 因此煤炭企业能否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首先取得技术成果并加以应用, 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综上所述, 煤炭企业应致力不断研发新技术, 形成企业的突出优势,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实际上, 煤炭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管理者的指导性作用会对企业项目的决策、组织与协调产生直接影响。而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高又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主要体现在:企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企业技术活动的开展, 是将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主体;中层管理人员则是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与经营管理的重要组织者;一线工作人员则是企业所有生产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其技术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活动的实行。目前, 我国煤炭企业员工素质还比较低, 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 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这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二.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直以来, 我国煤炭企业都实行计划经理管理下的人才管理, 多年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转变, 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未能得到良好开发利用, 频频出现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员工整体素质低下、人才流失严重等情况。因此, 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 加强人才培训, 重视定期考核。煤炭市场竞争激烈, 形势变化莫测, 要求企业下放企业决策权。而分权决策要求企业员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自觉性, 才可取得良好的企业决策效果。因此, 煤炭企业应积极开展员工培训, 招纳一批年轻有为的员工参与企业管理, 为企业提供“新血”, 避免被市场淘汰。

另一方面, 企业要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制度, 将传统企业培训模式转化为企业对员工人格的塑造, 实现人员培训的全面性。员工培训结束后, 企业还要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 针对员工心理素质、技术能力以及工作经验等作深入透彻的分析, 以掌握目前员工培训的效果, 及时调整员工培训计划。

(2)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避免人才流失。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 如加薪、晋升、表彰等, 以推动员工投入更多精力到企业发展当中。唯有员工的个人需要与企业的组织目标相协调时, 方可保证员工在达到组织目标以后实现个人需要。管理者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激励员工, 就必须立足员工的的实际需要, 想员工所想, 让员工激励方式富有灵活性。

(2) 全面调整企业结构

(1) 企业要积极转型。目前, 世界煤炭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就是煤炭企业逐步向集团化、大型化发展。国外部分大型的煤炭企业, 就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经济, 促进企业强大竞争力的形成。反观我国煤炭行业, 绝大部分煤炭企业产量较低, 无法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 而我国前10名煤炭企业产量仅占我国总产量的20%, 发达国家美国前5名的煤炭企业产量却占美国总煤炭产量80%。

从目前国内外形势分析, 煤炭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全面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与规模扩张能力, 推动企业逐步向大型化发展。通过煤炭企业的重组优化, 积极组建大型煤炭企业, 加强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 积极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2) 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性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实现企业多元化。煤炭企业属于独特的能源生产企业, 尽管矿井储量丰富, 但还是需要受地质储量、矿井开采技术等因素制约, 尽管开采力度有限, 但地球上煤炭资源总有开采完、用完的一天。煤炭企业的基本生产规律是“投产、发展、维持、衰老”, 因此为防止企业经营单一造成企业倒闭, 企业应发展多元化产业。

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 要以煤炭生产经营为核心, 加大企业在煤炭开采、加工处理方面的投入力度, 积极开发煤化工材料、新能源, 全面推广洁净煤技术和水煤浆技术, 拓展企业产业类型, 提高企业竞争力, 促进煤炭经济发展。国外部分煤炭大公司, 积极延伸煤炭产业链, 以煤炭为原料直接在企业内部消化, 进一步深加工, 大大降低了直接进入市场的煤炭原料量和初级产品量, 大幅度提高了煤炭产品的附加值。我国煤炭企业本就与国外企业存在差距, 因此我国煤炭企业更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 实施企业主辅分离。实施企业内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进一步提高产业专业化水平, 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我国煤炭企业多年维持“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 并出现“企业办社会”现象, 为企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包袱, 导致企业资源配置不足, 市场竞争力不够。

早在几年前, 我国部分煤炭企业率先实施主辅分离, 逐步建立煤业、服务、贸易等专业化公司, 实现企业结构的优化, 注重主业的发展, 最终提高了企业生产专业化水平, 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3) 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煤炭企业生产技术创新的根本思路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 以产品质量为根本, 以企业为生产主体, 以技术研发为重要条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 最终实现自身竞争力的增强、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必须以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作为最终目标, 将市场机会与技术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利用新技术的开发推动企业发展, 带动煤炭行业向更高台阶迈进。从本质上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即是企业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由于煤炭属于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 因此企业更应利用科学技术, 适当合理地开发煤炭资源。

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创新时, 应以企业具体情况为前提, 尽量推广应用新型综合机械化的掘进技术与开采技术, 积极开展煤尘、瓦斯的防治技术研究工作, 深入探究洁净煤技术、煤炭气液化的应用, 加快实现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的应用, 拓展企业生产链, 在确保企业资源得以有效充分利用的前提下, 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全面推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实际上, 煤炭企业竞争力涉及企业管理的众多内容, 因此, 要想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 必须从基础方面入手, 从企业机制的创新、经济规模的调整、技术的改良发展以及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几个方面考虑, 全力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科学合理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 使煤炭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位置, 以实现煤炭企业的不断扩大, 促进煤炭经济的发展。

摘要:众所周知, 煤炭企业竞争力既是企业综合实力强弱的直接体现, 更是企业立足发展的重要基础。唯有提高煤炭企业的企业竞争力, 方可为企业带来更巨大的战略性资产, 同时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增强竞争优势, 促进我国煤炭经济得以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深入探讨如何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 以便更好促进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竞争力,经济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毅平.浅谈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关系[J].经济与技术发展.2013 (05)

[2]何才生.探析煤炭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的促进[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

上一篇:土质隧道下一篇:城市地籍测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