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籍测量论文

2024-06-28

城市地籍测量论文(精选12篇)

城市地籍测量论文 篇1

1 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的内涵

1) 在城市建设中, 地形图中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占据了城市测量的主要部分, 其是描述地物和地貌景观的技术性工作, 以规定的点、线、图式符号、数字和文字注记的, 是一项以地表上的地物和地貌作为表示对象, 为了为经济建设服务, 通过所测地形图的三维空间, 达到客观而又准确的描述地物和地貌景观的目的。

2) 而地籍测量主要包括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两方面的工作, 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使用功能上, 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利用等方面, 地籍测量的成果和资料具有法律性、社会性、经济性和地理性作用。其中地籍调查的重点是查清和收集每宗土地的位置、类型、数量和用途等, 是地籍测量的中心环节。地籍测量则是以图形形式加地表示的技术性工作, 是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 对土地权属、形状、位置、数量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要素进行研究、处理、采集和表现等定位信息。地籍图的界线主要有不可见的点位连线和可见的现状地物, 而宗地的权属界线是地籍图的主要要素, 地籍图是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地籍要素与权属有关的地形要素集合在一起, 就是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 在定位测量方面, 其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 主要诗测绘宗地的地籍界址点、土地用途以及权属界线的定位与定性等工作。

2 地形图测量与地籍测量的不同应用

2.1 相同点

不管是地形图测量, 还是地籍测量首先遵循的测图基本原则, 先整体在局部, 先高精度再低精度, 先控制再细部。其次,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 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量测角度、高程、距离, 并依据测量学的技术方法, 根据测量学的基础理论, 确定地面界址的平面位置, 确定地物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另外, 采用坐标格网矩形和正方形分幅法, 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的图幅分幅。并且按照图廓西南角坐标10米数, 图幅标号前面纵坐标, 中间短线连接后面的横坐标。

2.2 不同点

1) 不同的测图目的。地籍测量应用范围狭窄, 专门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记, 是以权属管理工作为目的的测量。而地形图测量应用范围比较广, 主要用于规划、工程施工和设计等, 能够客观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 即测量目的。

2) 不同的测图选择。地籍图具有一些社会经济要素, 也具有一些地理要素, 不要求反映地貌, 反映的地物也比较少, 但是地籍图具有定位和衬托的作用, 是作为地籍要素的一些环境因素而表示的。其主要测图要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侧重点, 主要包括与土地管理有关的内容, 如:界地籍址线、界址点、地籍号、权属关系、土地用途、地类号、土地面积等。而地形图测量则是对地面上的河流、道路、山脉、居民点、地面高低起伏等进行表示, 表示的是地面上所有地物、地貌要素。

3) 不同的依据《规程》、《图式》。地籍图作业依据的是1993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指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是以表示地籍调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平面图测绘, 并且具有准们的地籍图图式。而地形测量则依据国家测绘局指定的《1:500、1:1000、1:2000比例尺 (地形测量规范) 》和相应的地形图图式符号。

4) 不同的表示内容。地籍图的要素反映的比较充分, 地基图上所显示的现象是地表上看不到或无法直接量测的, 在测绘的时候, 要先考虑表示权属、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内容。而地形图测量只强调客观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 其具体专业内容通常留给用户应用时自行填补。

5) 不同的测量方法。为了确定地面上的地物、地貌特征点位置, 一般情况下, 地形图测绘会采用平板仪测图和视距测量等方法。而为了测定界址点和地物特征点的数值坐标, 一般情况下, 地籍测量使用测距仪配合经纬仪, 或者全站型速测仪。

6) 不同测图程序。地籍图测绘以权属调查为先导, 在权属调查的结果基础上, 才能进行地籍测图, 也就说在程序上必须要先进行土地权属问题调查。而地形图测绘则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

7) 不同的工作量。地籍图是以反映宗地权属范围的界址点坐标来表达的, 其测绘核心是宗地的形状、位置、大小和利用现状。并且, 和工程测量中地形图测绘相比, 由于地籍图的精度要求比较高, 导致了地籍图成图作业方法的要求也比较高, 因此, 地籍测量中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

3 及时更新大比例地形图, 确保成图的现实性

作为界标物的道路、房屋、水面界线、各类墙栅等地物都具有较好的轻度点位坐标, 而地籍测量就是以这些坐标的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因此, 为了确保程度的现实性, 我们可以李颖地籍测量提供房屋的拐角点以及地物特征点的点位坐标, 利用地籍测量资料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保证成图的现势性。同时, 为了清楚的表现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 地籍图必须要有众多的地物要素做衬托。为了保证成图的精度, 利用现势性好、精度高相同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或者利用相同的相片影像图作地图, 经过野外采集界址点坐标、修测与不测, 从图上择取或套绘必要的地物信息, 在根据校核后的宗地勘丈数据编绘地籍图, 能够缩短成图周期, 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 降低成本费用, 因此, 在建制镇、村庄地籍测量中, 利用地形图测量中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地籍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总结

综上所述, 在实际作业中, 由于地形图测绘和地籍测量具有内在区别和密切的联系, 因此, 不能将它们截然分开, 简单的把地籍测量工作和地形图测绘工作一样看待, 要通过点位图形库层面划分地籍要素和地形图要素, 避免重复测绘, 充分发挥两图的优势, 从而适应土地管理和城市建设的需要, 不断提高成图的质量, 确保成图的现势性。

参考文献

[1]章书寿, 孙在宏主编.地籍测量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4.

[2]石伟朋.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方面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3]梁梅.浅析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 (上旬刊) , w2011.

城市地籍测量论文 篇2

组员

郭静梅201307080122 李园园201307080121 邓赟凌201307080108 孔韫辉201307080107 杨文 201307080106

指导老师 别小娟

2014年11月4

日 水准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行水准仪的认识;

2、学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和读数方法;

3、学会改变仪器高法水准测量。

二、实验仪器

DSZ3,三脚架,一对水准尺,一对尺垫,一个记录板。

三、实验要求

1、小组的每个成员至少观测一个测站;

2、测量的两次高差之差|h-h’|≤5mm

3、学会并掌握水准仪调焦、整平和读数的方法。

四、实验步骤

1、从箱子中取出水准仪,将其安置到三脚架上,进行水平调试,使水准仪上的气泡居中;

2、进行第一次测量时后尺不放置尺垫,让尺垫处于铅直与地面的状态(保持气泡水平居中),让调试好的水准仪位于前后尺大致居中的位置,先测量前尺读数并记录,再测量后尺读数并记录后进行高差值计算得到h;

3、调整水准仪的高度进行二次测量,从后尺开始读数并记录,重复上次的步骤得到h’;

4、计算h与h’的差的绝对值(高差中数),若≤5mm则予以保留,反之则重新测量;

5、重复上述操作步骤(进行第二组测量时,前尺不动,仪器和后尺位置变更;进行第三组测量时,后尺不动,仪器和前尺位置变更………),获得另外四组数据。

五、注意事项

1、进行水准测量时必须保证水准仪整平气泡居中;

2、第一次测量时前尺以及最后一次测量时后尺均不需要放置尺垫;

3、移动水准仪必须一只手扶着水准仪,另一只手抬着三脚架保持平稳;

4、度数时务必将目镜视野中的黑色十字调至清晰状态方可读数。

六、实验总结

1、组员们的积极性很高,都能全身心的投入测量中并积极询问老师一些不解的地方,圆满完成了实验的要求;

2、刚开始的时候读数误差比较大,后来逐渐适应后大有改观;

3、在一次次的测量过程中组员们的默契越来越好,每个人最后都能完整的进行测量了。

双面尺法水准测量

一、试验目的

1、熟练掌握整平及读数方法

2、双面尺法作业方法

二、试验仪器

DSZ3、三角架、一对水准尺、一对尺垫、记录板

三、试验要求

1、每人至少观测1个测站

2、闭合路线,偶数个站

3、限差:D≤80m, |D后-D前|≤5m,Σ(D前-D后)≤10m,|(黑+k)-红|≤5mm,|h黑-h红|≤5mm

四、试验步骤

1、背离已知点方向为前进方向,第1测站安置水准仪在A点与待测点之间,前、后距离大约相等,其视距约为20~40米,粗略整平水准仪。

2、操作程序是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用中丝读取后尺A读数,记入实验表中。视待测点1上的水准尺,精平并读数,记入表中。然后立即计算该站的高差。

3、迁至第2测站,继续上述操作程序,到最后回到A点(或另一个已知水准点)。

4、根据已知点高程及各测站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其限差公式为:平地fh=±40L(mm)或山地fh=±12n(mm)

式中:n ——测站数L ——水准路线的长度,以km为单位。

5、若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则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五、注意事项

1、在每次读数之前,要消除视差,并使符合水准气泡严格居中。

2、在已知点和待定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但在松软的转点必须用尺垫,在仪器迁站时,前视点的尺垫不能移动。

3、弄清每一个测站的前视点、后视点、前视读数、后视读数、转点、中间点的概念,不要混淆。

六、实验总结

1、实验过程中,学习积极性高,实验过程中动作敏捷,迅速。

2、但对实验过程和目的不够清楚,实验进程比较混乱,思维不够清楚。

3、同学之间合作不够紧密,相互影响。

浅谈地籍测量 篇3

【关键词】地籍测量;内容;作用;任务;功能;数字地籍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本人在长期的野外工程测量中做了一些探索和总结。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

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具体内容如下:

(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4)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5)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像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由地籍的历史和地籍测量的历史可知,测绘技术一直是地籍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地籍测量技术不但为土地的税收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

(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而土地管理要求地籍资料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因此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所以地籍测量工作比一般基础测绘工作更具有经常性的一面,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調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三、地籍测量的数字化及成图

(1)要素

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

(2)方法

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

(3)精度

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图精度要求;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在补测成地形图,已测要素的精度完全可以保证。

(4)应用软件

地籍测量为了后续工作的无缝衔接而均使用各自的测量成图模块。这些测量成图模块均为我国的研发人员自行开发,与国外很多专业成图软件或在国外软件基础上开发的成图系统相比,在功能与实用性上差距很大。如果只是进行地形测量,在所使用软件方面可以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而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成图,或者继续使用原软件,或者将原格式(MapGIS或瑞得图形格式)转为其他成图软件格式。

四、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近些年GPS新技巧的涌现,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把持点的坐标。特别是利用RTK新技巧,甚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把持点,仅根据必定数量的基准把持点,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

地籍测量中利用RTK技巧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同上述测绘地形图一样,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地位并能达到请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可及时地准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吸收的遮蔽地带,应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综上所述,如果已经进行了地籍测量,而又要测制地形图,应充分利用已测图形数据,然后进行补测。方法可行,只是工作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詹长根.武汉大学出版社,《地籍测量学》ISBN:7307045737

城市地籍测量论文 篇4

城市地籍测量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参考, 城市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是获取和表述城市土地以及土地上附属物的权属、位置、形状以及数量等, 进行城市地籍测量的目的是为产权管理、城市税收、城市发展规划、行政边界等城市管理提供定位系统以及基础信息。城市地籍测量的特点主要有:

1.1 城市地籍测量属于法定测量, 是政府行为

地籍测量和其他基础测绘、专业测绘的属性有着根本的不同, 地籍测量属于对法定地块边界的定界、标界、量测以及地块附属物的测绘。城市测量成果具有法定效力, 是对地块以及地块附属物实际存在和位置关系的现势性证明。

1.2 城市地籍测量专业性极强

由于城市环境的复杂性, 并且地籍测量对测绘精度有着严格要求, 对城市地籍测量的专业性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一是大量现代测绘技术在城市地籍测量中使用, 客观上提高了地籍测量的专业水平;二是城市管理对地籍测量资料要求较高, 不仅仅是要获取一些基本资料, 还需要取得城市管理决策可能需要的其他信息。

1.3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地籍测量工作增添了难度

我国现阶段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越来越多的人口聚集在城市, 给城市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也给城市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快速的城镇化要求更高水平的城市管理, 而高水平的城市管理缺少不了高质量的地籍测量信息。

2 城市地籍测量中不同测绘技术的精度控制方法

由于城市地籍测量具有法定性、专业性、复杂性的特点, 对于地籍测量中的精度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在选择不同的现代测绘技术时, 要充分考虑测绘技术的精度控制, 避免城市地籍测量工作的失误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重大损失。

2.1 GPS静态定位测量方法

GPS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地籍测量的高级控制网的布测中, GPS静态定位测量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边长几十上百公里的高级控制网GPS基线向量, 都可以采用该方法来实现控制的目的, 精度可以至1-2cm。为了保证GPS静态定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的控制, 在城市地籍测量工作中应该注意: (1) GPS网布设一般逐级进行, 在保障精度、密度等指标符合要求时可以跨级布设; (2) GPS网异步观测环或是附和路线的边数要符合一定的规则, 即:GPS级别分别为B/C/D/E, 其边数相应的不能大于6/6/8/10。 (3) 各级GPS网点要均匀布设, 相邻点间距不应大于平均点间距的2倍。 (4) 如果是新布设的GPS控制网, 需要与原先存在的国家高等级GPS网联测, 并且联测点数要大于三点。 (5) 在GPS网等级为BCDE时, 测量区域内存在高于实测级别的GPS网点时, 应将其作为测量控制网的控制点 (也称框架点) 。 (6) 在进行低等级GPS网点的局部补充、加密时, 与高等级网联测的点数不能少于四个。 (7) 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方法进行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时, 如果是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 选取测量点位要均匀, 并完全覆盖我国国土, 如果是用于三等大地控制网, 除了满足国家对基本比例尺测图要求之外, 还应该结合水准测量方法、重力测量方法, 将施测区域精化为近似大地水准面。 (8) 避免在有强电磁干扰源的区域 (例如高压输电线、无线电发射点) 设置控制网点。

2.2 运用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 (CORS系统) 测量方法

作为GPS+RTK测量技术的升级版, CORS系统通过连续、动态的框架基准, 快速、高精度获取施测区域的测量要素, 并且可以将测绘定位信息进行定向发布, 在城市地籍测量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方法精度控制一方面要尽量消除系统误差, 另一方面在施测过程中要规范操作。CORS系统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三方面:接收机测站、信号卫星、信号传播。对于接收机钟差一般可以通过调整概略钟差消除, 如果是接收机天线相位导致的误差可以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信号卫星误差主要指的是卫星钟差、卫星轨道误差、天线相位偏差, 都可以通过修正相关模型、参数进行校正;产生信号传播误差的原因较多, 如果是器械方面的, 可以调整参数或模型, 如果是施测环境造成的, 就需要对施测点进行重新选择。

在地籍测量工作的实践中, 应该注意: (1) 在地籍控制测量时, 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例如点埋石的选择既要具有牢固性, 又要远离强电、强磁干扰源 (至少200米) ; (2) 在进行界址点和细部点的测量时, 在施测区域信号较好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网络RTK直接进行数据采集, 在需要采集较多数据并影响到信号接受的情况下, 则尽量采用全站极坐标法施测; (3)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 中杆气泡要严格居中, 而流动站测杆的中心要尽量接近点位, 如果两者之间存在障碍物, 还需要沿界址方向设置过渡点; (4) 重视解算参数的计算, 建立准确可靠的测区解算参数是精准布测控制点的前提。

2.3 全站仪导线控制测量方法

这是城市地籍测量的传统测量方法, 它通过将电子经纬仪和电子测距仪结合起来, 共同完成导线的测量工作, 通过科学的精度控制, 其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别, 是导线测量的基本方法。该方法对测量区域环境要着严格的要求, 要求地面平坦、通视良好, 并且对导线的技术要求严格, 所以在城市地籍测量中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 较少使用。

2.4 城市碎部测量

全站仪极坐标测量方法是城市碎部测量的主要方法, 其他的还有平板仪器量法、经纬仪正交测量法、摄影测量法等。城市地籍碎部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界址点测量、界标设施测量、地籍区界线、地面建筑物轮廓线测量等。城市地籍控制测量是城市碎部测量的基础。地籍碎部测量精度控制主要指的是界址点精度控制。界址点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三部分, 即: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误差。影响界址点测量精度的原因较多, 测量精度的变化幅度也比较大, 其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 (1) 测量精度随着测量距离、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2) 界址点测角误差随着测量点至界址点的距离增加而减少;从这两个规律可以看出, 进行界址点的测量时, 定向距离不能太近, 测量距离不能过长。所以选择合适的定向距和测距对于精度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结束语

城市地籍测量是城市土地管理和开发的重要基础, 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信息来源, 通过对现代测绘技术精度的控制, 可以满足城市地籍测量法定要求以及专业性要求, 能够实现对复杂城市环境的地籍测绘工作。

参考文献

[1]秦阔奇, 廉超, 龙冬冬.GP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优势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6) .[1]秦阔奇, 廉超, 龙冬冬.GP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优势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6) .

地籍测量 篇5

2:地籍图、地形图的区别联系。差别:服务对象与用途、表示内容、作业过程。

3:土地面积量算方法和成果处理。2种,一种是解析法面积测算,在实地直接量测有关边、角元素进行解析面积计算,一种是图解法,从图上直接量取面积。成果处理:1面积量算中底图变形的影响2土地面积平差3土地面积量算精度要求

4界址点的测量方法:1解析法2图解法3测算法4航测法5全站仪,GPS-RTK自动获取法

5土地权属调查确认方式:1文件确认2管用确认3协商确认4仲裁确认

6什么是土地的勘测定界:对采用,划拨,使用等方式提供的使用地建设项目,实际划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限,调绘土地利用现状,并计算出使用面积以供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报批的测绘工作。什么是勘界测绘:勘定行政区域内的测绘工作,是在确定界限实际走向后,在实地埋设界桩点位,测绘边界地形图,在地形图上表述边界线的走向。

7地籍控制测量网点设定要求:1精度要求2密度要求3控制网几本精度的初步估算。

8精度分为三等,一级界址点对于相邻基本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m,二级界址点对于相邻基本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1m,三级界址点对于相邻基本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25m。大中城市用一二级,其他三级。

9各种房屋面积概念:1建筑占地面积(基底面积),房屋底层外墙外围水平面积。2建筑面积,房屋外墙勒脚以上各层外围水平投影面积。3使用面积,房屋户内全部可以使用面积空间。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拥有的建筑面积。5产权面积,产权主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建筑面积。6总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和不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之和。7成套房屋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套内阳台面积组成。8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9套内墙体面积,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围护、承重墙体或其他承重支撑体所站的面积。10套内阳台建筑面积,阳台外围与房屋墙体之间水平投影面积房产图分类:包括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房产分层分户平面图、房产测量草图。比例尺:城镇建设一般用1:500,也可1:1000,分丘比例可选1:100到1;1000,分户图一般1:200。分幅:包括行政境界、丘界线、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房屋要素及房产编号、地形要素。

11地籍图界址点编号方法:1按宗地编号、2按图幅统一编号、3按地籍街坊统一编号。

12房屋用地产权性质:国有、集体。房屋产权性质:国有、集体、私有。

13变更地籍调查动态遥感检测方法:1多源数据的选取2数据预处理3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4外业核查5变化信息后处理6检测精度评定。

14用cass生产宗地草图步骤:

1:数据通信:数据文件格式、在cass中进行数据通信、用专门的软件进行数据通信。

2:内业展点:定显示区、展野外点点号、展野外测点点位、切换展点注记。

3:图形绘制:地籍参数设置、绘制权属界线、复合线转换成权属界线、以权属信息文件生成权属界线。

4:宗地图编绘:用地籍图生成宗地图、宗地图的编辑修改。

浅谈数字地籍的测量 篇6

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和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本文主要探讨使用最广泛的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

对于尚未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城镇地区,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是一种可行和非常值得推荐的测量模式。所采集的数据经过后续软件的处理,便可得到该地区的大比例尺地籍图以及其他各种专题图,同时还可以为建立该地区的地籍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数据采集所使用的硬件不同又可分为如下几种模式:

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

这种采集方式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手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这是早期主要的数字地籍测量模式。其优点是容易掌握,缺点是草图绘制复杂,容易出错,功效不高。

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

这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由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实时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地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因而这种模式具有直观、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其缺点为便携式计算机价格昂贵、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较差。

3.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这种模式的作业方式与上一种相同。由于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速度快、效率高,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4.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

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的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数据采集设备,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在平坦地区,一个控制点可测量几十平方公里甚至几百平方公里;在复杂地区,也比前三种模式的控制点减少10倍以上,因此其测量效率大大提高。其缺点为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

5.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这种模式将克服以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率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一是自动化程度高。数字地籍测量的野外测量能够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绘图,并向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字地图。数字地籍测量自动化的效率高,劳动强度小,错误几率小,绘制的地图精确、美观、规范。

二是精度高。模拟测图方法的比例尺精度决定了图的最高精度,图的质量除点位精度外,往往与图的手工绘制有关,因此,无论所采用的测量仪器精度多高,测量方法多精确,都无法消除手工绘制对地籍图精度的影响。数字地籍测量在记录、存储、处理 成图的全过程中,观测值是自动传输的,数字地籍图毫无损失地体现外业测量精度。

三是显示性强。数字地籍测量克服了纸质地籍图连续更新的困难。地籍管理人员只需将数字地籍图中变更的部分输入计算机,经过数据处理即可对原有的数字地籍图和相关的信息作相应的更新,保证了地籍图的现势性。数字地籍测量的这种优势在城镇变更地籍中能得到充分体现。

四是整体性强:常规地籍测量是以图幅为单位组织施测。数字地籍测量在测区内部不受图幅限制,作业小组的任务可按照河流、道路的自然分界来划分,也可按街道或街坊来划分,当测区整体控制网建立后,就可以在整个测区内的任何位置进行实测和分组作业。其成果可靠性强,精度均匀,减少了常规测量接边的问题。

五是适用性强。数字地籍测量是以数字形式储存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输出不同比例尺和不同图幅大小的地籍图,输出各种分层叠加的专用地籍图。数字地籍图可以方便地传输、处理和供多用户共享,可以自动提取点位坐标、两点间距离、方位角,量算宗地面积,输出各种地籍表格,等等;通过接口,数字地籍图可以供地理信息系统建库使用;可依软件的性能,方便地进行各种处理、计算,完成各项任务;数字地籍测量既保证了高精度,又提供了数字化信息,可以满足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及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

二、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

数字地籍测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的输出。

数字地籍测量的软硬件环境

(1)数字地籍测量系统硬件的组成,数字地籍测量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全站型电子速测仪采集野外数据通过数据记录器(电子手簿卡、掌上电脑)输入计算机(包括台式和便携式)。功能较全的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可以直接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若用便携式计算机作电子平板,则可将其带到现场,直接与全站仪通信,记录数据,实时成图。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系一种多功能测量仪器。由于全站型电子速测仪较完善地实现了测量和处理过程的电子化和一体化,所以人们也通常称之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

绘图仪和打印机是该系统不可缺少的输出设备。数字化仪通常用于现有地图的数字化工作。其他输入、输出设备还有图像/文字扫描仪、磁带机等。计算机与外接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可通过自身的串行接口、并行接口及计算机网络接口实现。

(2)数字地籍测量软件的功能,数字地籍测量软件是数字地籍测量系统的关键。一个完整的数字地籍测量软件应具有数据采集、数据输入、数据编辑处理、数据管理、整饰和数据输出功能,如下图所示。软件必须通用性强,稳定性好,数据的表示和编辑直观、简洁,使用时应该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方便,采用菜单驱动方式和鼠标工作方式,并且对中文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处理后的结果可以列表方式、文件方式或以图件方式输出,绘制出的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图式。

三、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数字地籍测量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数字地籍测量中数据类型涉及面广,信息编码复杂,其数据采集方式和通信方式形式多样,坐标系统往往不一致,这对数据的应用和管理是不利的,因而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统一格式,统一坐标,形成结构合理、调用方便的分类数据文件,是数字地籍测量软件中不可缺少的功能组成部分。数据处理软件通常由数据预处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组成。

四、图形输出

图形输出是测图软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测量数据和属性数据,经过数据处理之后形成图形数据文件,供图形输出模块使用。图形输出模块具有图形截幅、绘图比例尺确定、图式符号注记及图廓整饰等功能。

参考文献:

[1]金其坤主编.地籍测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城市地籍测量论文 篇7

1 地籍控制测量常用方法

地籍控制测量主要有四种方法, 如图1所示, 下面是对方法的具体介绍。

1.1 静态GPS控制测量

静态GPS控制网具有定位精度高, 控制范围大, 平面和高程可同步推算, 选点灵活, 不需要通视及全天候作业等特点, 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常用于基本控制测量, 即首级控制网。有时为了提高整网的可靠性及均匀性, 城市一级 (或二级) 控制网也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方法。静态GPS网可通过GPS高程拟合 (即利用已知高程点建立区域水准面模型推求待求点高程) 的方法求得, 但由于受基线解算等因素影响, 求出的高程精度相对较低。而在已建立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地区, 可较长时间观测待求点WGS84坐标, 内插似大地水准面, 可得到较高精度的高程值。

静态GPS控制网的不足之处: (1) GPS测量受卫星分布状况限制、天气环境影响及GPS信号受多种无线信号干扰、仪器上空受电磁波影响及光反射造成多路径误差等, GPS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 使用受到限制, 特别是在城市测量中, 高楼林立, 建筑物装饰幕墙较多, 道路上车流量大, 人行道上树多, 胡同较多, 干扰信号较多, 这些地方不适宜使用GPS; (3) 相对其它方法作业效率低, 对人员、设备要求较高, 所以静态GPS测量一般不用于城市二级以下的控制测量。

1.2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作为城镇地籍控制测量最为经典的方法之一, 仍广泛应用于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中, 施测的范围多为建成区, 导线测量能充分发挥优势, 其特点是: (1) 相对精度较高、检核条件多, 能在测量过程中有效避免粗差的出现; (2) 布设灵活方便, 只需相邻两点相互通视, 特别适合城镇地籍测量隐蔽地区及城市建筑区的控制测量; (3) 可同时进行三角高程导线测量, 同步传递高程等优点。导线测量每站需观测水平方向折角、垂直角, 斜距及测距时主站的气压、温度、仪器高、觇高等, 利用这些观测要素通过改正来推算待求点值。根据不同等级精度也规定了所有仪器能达到的测角、测边精度, 起始数据精度, 导线总长等指标, 从而保证了最弱点中误差。影响导线精度的因素有设备系统误差、外界观测条件、作业人员技能等, 所以在导线测量作业前, 尽量根据技术要求选定好作业人员和设备, 并做好设备的检校。

1.3 GPS-RTK控制测量

利用GPS-RTK技术实施控制测量能够实时提供待求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具备灵活、快速、省时、省力及精度高等优点, 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RTK定位的误差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同测站有关的误差, 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路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改正因素;二是同距离有关的误差, 包括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RTK技术的控制测量具有以下优点: (1) 误差分布均匀、相互独立, 不存在误差积累, 精度可靠度较高; (2) RTK测量技术能够实时地提供测量成果, 不需要像常规控制测量那样分级布网, 可以直接在所需点位的地区进行布设和测量, 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成本, 减轻测量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测量速度和效益。其缺点也有以下几点: (1) 受遮挡物影响, 造成信号失锁, 定位延迟; (2) 控制范围较小, 作业半径一般不超过15 km, 定位精度随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3) 受时间段影响, 在某些时间段接收到卫星个数较少, 在电离层高峰期作业会影响作业精度。

1.4 CORS控制测量

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 (CORS) , 作为GPS技术在测绘、导航等行业发展利用的方向, 在我国许多地区迅速发展并部分建成使用。

COR S系统提供的网络R TK定位精度一般在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 完全可以满足城镇地籍控制测量要求, 在已建成CORS系统的地区或城市, 利用其进行控制测量作业非常便利。CORS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R T K测量作业方式, 其主要优势体现在: (1) 采用连续基站, 用户可以全天候观测, 使用方便, 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缩短了初始化时间, 有效工作的范围较大; (3) 不需要另架设基准站, 真正实现单机作业, 减少设备购置费用; (4) 数据监控系统完善, 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 增强差分作业的可靠性; (5) 数据链通讯方式固定可靠, 可以减少噪声干扰; (6) 精度高, 与单个参考站RTK测量相比, CORS提供的网络RTK测量采用多个参考站联合解算数学模型, 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远高于单个参考站RTK; (7) 作业效率高, 相对于静态GPS测量的先外业联合观测后内业数据处理模式, CORS在服务范围内作业可得到即时坐标, 更省时; (8) 建立CORS系统后, 可长期提供稳定、统一的参考坐标系, 并规范基础测绘数据等。

利用CORS进行大比例地形地籍图测量控制测量作业, 也受到GPS测量限制条件的影响, 在建成区作业并不适宜。

2 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几种控制测量方法应用比较

以贵阳市百花新城1∶500数字化地籍测量项目为例。测区位于贵阳市百花湖东边, 以居民区和山地、丘陵地、水库区为主。布设四等GPS网一个作为测区首级控制, 施测四等控制点12个;并布设城市一级GPS网作为首级网加密, 施测一级控制点81个。二级、图根控制点测量采用导线测量、贵阳市CORS系统控制测量等方法进行。及为了检验各种作业方法在不同环境精度及相互精度, 通过二种以上方法测同一组控制点进行比较分析, 操作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2.1 贵阳市CORS系统与静态GPS网点比较

在不同范围选择四等或一级GPS静态测量网控制点, 与利用贵阳市CORS系统提供的网络RTK检测进行对比, 共检测控制点25个, 其较差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最大较差为:d x=4.6 c m, d y=-4.2 c m, d H=-5.3 cm。平均较差为:d x=-1.2 2 cm, dy=1.14 cm, dH=2.16 cm。由较差计算得的中误差为mx=±1.58 cm, my=±1.67 cm, mH=±2.5 5 cm。从较差和中误差来看, 贵阳市CORS系统提供的网络RTK测量结果精度完全符合《城市测量规范》要求, 可作城市二级以下控制测量, 可否作城市一级或更高等级控制测量, 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2.2 GPS类方法与常规方法对比

利用全站仪实测相互通视的GPS静态网点、CORS控制点及RTK控制点相邻点对的边长和高差, 与点对测量坐标反算值进行比较, 共检测点对62对。统计结果如下:边长最大较差为5.57 cm, 最小为0.02 cm, 平均为1.69 cm, 间距中误差1.83 cm;高差最大较差为7.05 cm, 最小为0.04 cm, 平均为2.42 cm, 高差中误差2.66 cm。几种方法的对比结果, 平面差值在许可范围内, 个别RTK控制点高差较值稍大, 考虑城镇地籍测量对高程一般不作要求, 因此几种方法皆能满足城镇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的需要。

2.3 几种方法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比较

分别在建成区、山地、丘陵地、水库边4类不同的地形条件选择导线测量方法施测的控制点和利用RTK施测能得到固定解的控制点对, 每组地形条件检测20对, 共80对。在不同地形条件下, RTK测量与导线测量较差区分较显著, 在建成区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和反射, 较差值最大;在较开阔的丘陵地, 较差值最小;山地由于山体对部分卫星信号遮挡, 较差值稍大;大面积水域对RTK测量值影响并不明显。在距离较短的点对, RTK测边误差比导线较高, 但点位误差却较小, 可以得出在短距离测量中, 导线测量相对于RTK测量精度较高。

3 结语

通过几种常用控制测量方法在大比例地形地籍图运用分析和比较, 笔者认为每种作业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不同的等级及不同地形条件适用不同的作业方法。概括来说, 静态GPS相对定位测量适用于等级控制点测量, 导线测量适宜于建成区或较隐蔽区域, RTK或CORS适宜于开阔、遮挡物少地区。在实际作业中, 可根据测区情况选用适宜的方法, 也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方法, 以提高作业效率, 满足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贾峻峰.地籍测量基本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 2009 (2) .

地籍测量界址点测量浅析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及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 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 (宗地或地块) 及其附着物的界线、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状的测绘工作。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等地籍要素的测量、绘制地籍图以及面积量算与统计。在地籍测量中每宗土地的位置、形状、面积、权属界线和各宗地间的关系是地籍调查的核心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通过界址点测量来实现的。因此应该充分重视界址点测量的工作。

2 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是指宗地权属界线的转折点, 即拐点, 它是标定宗地权属界线的重要标志。在进行宗地权属调查时, 界址点应由宗地相邻双方指界人在现场共同认定。宗地与宗地的权属纠纷是通过界址点来判定的, 所以界址点位置及测量精度是地籍测量成图的重要核心工作。

界址点测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解析法:根据测区平面控制, 通过量边测角计算来取得界址点坐标的方法。解析法是目前界址点测量的主要方法。

综合法:在有一定解析界址点的控制下, 有勘丈法测出界址点之间的边长并以此作为宗地权属范围、面积、形状的求算依据。当个别宗地特别隐蔽, 界址点无法测定时采用此方法。

图解法:是按规定的要求, 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图解坐标的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就精度来说, 解析法的精度最高, 图解法的精度较低, 从界址点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来看解析法优于其它方法。但是解析法的工作量相比最大。

3 解析极坐标法

在解析法中有极坐标法、割距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是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 观测已知方向到界址点间的水平角, 并量取测站点至界址点间的距离, 通过计算求得界址点的坐标。这种方法由于灵活, 量距测角的工作量不大, 在一个测站上常可同时测量多个界址点, 因此在界址点测量中常被采用。

见图1所示, A、B、C为测定界址点的测站点, 应用其中一已知方向作为水平角观测的零方向 (在图中取AB方向) , 观测AB方向到界址点各方向的水平角βi, 读取A点到各界址点的距离DA1、DA2……DAn。已知A点的坐标为XA、YA和A点至B点的方向角αBA, 则按下列步骤计算界址点坐标。

3.1 计算各界址点方位角

3.2 计算已知点至界址点的坐标增量

3.3 计算界址点坐标

极坐标法的方位与距离重合精度较高, 速度较快。极坐标法与其他定点方法相比不受地形乃至场地的影响应用很广泛。其缺点是对于老城区、商业密集区、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 效率低成本高。它适应于规划整齐, 通视良好的大面积界址点测定, 是目前城镇地籍调查解析界址点测定的主要技术方法。

4 应用

笔者曾参加了甘肃省甘南州合作镇1:1000地籍测量的工。合作镇属于河谷盆地, 地形比较平坦, 南高北低, 居民主要住房位于盆地及盆地四周的山坡上。全镇按照街 (巷) 道、河流共划分了26个街坊, 地籍测量时按街坊进行。在本测区界址点点位测量中全部采用的是解析法中的极坐标法来测定界址点的点位坐标的。以权属调查时所设置各界址点为准, 测站除充分利用地籍控制点外, 个别不足时采用光电测距支导线补充。测定界址点的水平角使用国产北光DJ2型经纬仪观测半测回, 距离使用日产RED2L光电测距仪观测一测回 (二读数) , 读数较差均小于10mm取平均值, 计算所求点的坐标。使用光电测距仪进行界址点测量距时, 将气象数据和垂直角直接输入仪器进行气象改正和倾斜改正, 直接读水平距离。光电仪测距时, 测站点至所求点距离尽量保持在300m以内。界址点测量精度 (见表1、表2所示) 。

本测区通过解析极坐标法测量计算取得的界址点的坐标后, 进行了地籍图的绘制, 并对成图精度进行了野外检查 (见表3所示) 。

经过验收本测区界址点坐标测量成果在规定的限差之内, 地籍图绘制精度符合规程要求。

解析极坐标法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检核条件, 量距或测角错误不易发现, 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十分细心。本测区在界址点测量中和测量后, 经常用相关地物和相邻界址点判定界址点测定的正确程度。但这样做仅能检查界址点测量的粗差, 为此作业员在界址点测量后, 用钢尺丈量界址点间的距离, 并将此距离同解析法反算的距离进行比较检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及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 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地籍测量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 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在地籍测量中每宗土地的位置、形状、面积、权属界线和各宗地间的关系是地籍调查的核心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通过界址点测量来实现的。界址点位置及测量精度是地籍测量成图的重要核心工作。

关键词:地籍测量,界址点测量,解析极坐标法

参考文献

[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S].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

[2]王侬, 廖元焰.地籍测量学[M].北京:中国测绘出版社.

城市地籍测量论文 篇9

1 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为了满足地籍管理的需求, 进行地籍信息的采集。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 地籍测量的手段更加的丰富, 技术更加的先进, 更能很好的进行地籍的测量。另外, 地籍测量都是政府进行的, 只有进行地籍测量, 才能切实维护个人的土地产权, 保证国家的土地税收。在另一方面, 地籍的测量都是由法律保障的, 切实的维护人民的土地权利, 与此同时, 土地的测量必须要符合土地管理法规的规定, 切实的保障人与土地和谐发展。因此, 地籍测量的特点不单单要求技术上的先进, 更要求符合法律上的标准, 不断的发展地籍测量, 以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地籍测绘是地籍测量的前提条件, 因此要想进行好地籍测量的工作必须要加强对地籍测绘的重视, 促进地籍测绘工作的发展。

2 地籍调查

在进行地籍测量和地籍管理之前, 最首要的任务是进行地籍调查。了解土地的位置、地形、面积、权属问题等问题, 为后续的地籍测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有进行好地籍调查, 才能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最适宜的测量手段, 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做好地籍调查, 更能保证土地登记记录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为后续的测量工作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做好地籍调查, 才能更好地开展地籍测绘工作。

3 地籍测绘

3.1 地籍测绘的意义

获取土地、地籍信息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地籍测绘。通过专业的方法手段对土地的利用和再开发进行检测和管理, 只有利用好地籍测绘技术才能在根本上促进国家土地使用开发的规范化。地籍测绘采用先进的测量手段, 把地块及地块上的物体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 使用情况都进行准确的测量和绘制, 为土地登记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籍的管理。只有很好的进行地籍测绘, 才能使国家更合理的利用土地。

3.2 地籍测绘的内容

地籍测绘是地籍管理中的专业测绘, 把地块及地块上物体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 使用情况等, 进行准确的测量、绘制在图纸上。地籍图在地籍测量和地籍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3 地籍测绘的技术

1) GPS技术, 只要采集地理坐标的信息和一些属性信息, 就能开始进行测绘, 大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 减少了测量经费的投入, 而且精度也是传统手段所不能及的, 操作上也更加的方便, 但是由于GPS卫星信号容易被遮挡的特点, 导致一些高建筑物密集的地方, 容易造成测量的不准确。2)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地籍测量, 使信息获取更加的准确而及时, 能够大大的扩展观测范围, 较传统的方式比, 监测内容更加的详细。但是这种方法的工作效率较低, 而且要经费投入比较多, 测量上会造成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3) 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上的作用越来越大。摄影技术进行测量, 成本较低, 而且精确度较高, 操作也比较简单, 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会促进测量工作的高质量的完成。

3.4 地籍测绘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地籍管理对地籍测绘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地籍测绘工作要与时俱进, 加强科技的投入, 促进地籍测量的准确与及时, 更加的为地籍管理做贡献。

4 地籍控制测量

1) 地籍控制测量的意义。地籍控制测量是指实施在地籍测绘的前期工作, 为满足低地籍管理进行基础的控制, 也为了满足地籍图绘制的需求, 是地籍图册的基础, 是切实联系测绘精度的重要部分, 以地籍区或地籍子区为测量范围, 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测量法规和精度的要求进行测定基本的控制点。因为地籍图比例尺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大的, 这时就要求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一定要精确, 尽量减少误差, 或避免误差的出现。2) 地籍控制测量的要求。对精度和误差的要求较高, 要求精度高, 误差小, 要求测量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为地籍测绘打下良好的基础, 是地籍测绘的前提, 地籍控制测量做的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地籍测绘工作避免或减少误差。3) 做好坐标系的选择。地籍控制测量的坐标系选择应该与国家、城市的坐标系统一致, 这样有利于加快测量的进程,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节省人力和物力, 能够更加全面的进行地籍的测量。更有利于对地籍的规划和使用。此外, 要注意任意投影带的坐标系的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独立的坐标系, 这样可以大大的增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4) 加强对地籍控制测量的重视。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基础的环节, 所以必须重视控制测量的设备, 环境等等因素, 加强科技的投入, 促进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得而顺利进行, 只有重视地籍控制测量, 才真正的服务于地籍管理工作。5) 首级控制网。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基础内容, 而建立首级平面控制网是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环节, 对后期的测量工作定位, 是后续测量的基准。首级平面控制网要遵循分布原则, 以便更好地进行测量。6) 加密控制网。加密控制网要首级控制网相比较更具针对性, 更加的符合区域地籍测量、管理的需求, 了解区域的地籍情况, 进行检测与测绘。在加密控制网的区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 根据控制点来进行测量, 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 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变, 以保证测定的精度和准确程度。

5 结束语

要想发展、完善地籍管理工作, 必须提高科技水平, 进行技术上的革新, 掌握地籍测量基础的知识, 把地籍测绘和地籍控制测量作为地籍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重视地籍控制测量, 明确控制测量的要求, 建立测量时的坐标系, 建立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 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保证控制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更好地进行地籍测绘, 才能确保地籍图册的准确性, 才能更准确的开展测量工作。只有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地籍测量手段, 才能促进地籍管理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数字地籍测量 篇10

数字地籍测量是利用应用软件将地籍测量采集的数据加以处理, 输出并绘制各种所需的地籍图件和表册。其作业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输出、数据库管理等。

采集的数据按照规定好的格式储存于数据库, 地籍要素数据来源于仪器设备获取,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测记法、电子平板法、数字化法、航片量测法等。

对于不同的办法采集到的数据, 在计算机上经过相应的预处理软件处理, 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标准的数据格式, 经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各宗地面积, 绘制地籍图。计算机上的各种数据均需存储, 建立地籍数据库, 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输出地籍测量所需要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地籍调查表, 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 数字化地籍图等成果。

2数字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

地籍要素包括反映隶属关系的地理名称, 反映权属关系的界址点线, 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地物, 反映位置关系的定位坐标, 反映数量关系的土地利用及占有面积, 还有反映地物特征描述等。建立地籍数据库的目录就是要把地籍要素数字化, 地籍要素包含属性信息和图形信息。数码文字可用来表示属性信息, 编码、连接信息和平面直角坐标可用来表示图形信息, 地籍信息编码就是用规定的代码表示指定的地籍信息。一般遵循惟一性、易扩展、易识别、简单适用的原则。目前地籍信息编码的方式有全要素编码、提示性编码和块结构编码。

(1) 全要素编码由若干位十进制数组成, 首先参考图式符号, 将地形要素分类, 如“1”居民地;“2”道路;“3”管线等, 然后在每一类中进行次分类, 如“01”一般居民房;“02”简易居民房等。另外加上类序号、特征点序号。全要素编码的优点是编码具有惟一性, 易识别。缺点是层次多, 位数多, 同一地物不按顺序观测, 编码困难。

(2) 提示性编码由几何相关性和类别组成的若干位十进制数, 十位编码“1”水系, “2”建筑物, “3”道路等;个位编码孤立点“0”, 与前点连接“1”, 不连接“2”等。提示性编码的优点是形式简明, 野外工作量少。缺点是提示图形不详细, 预处理和图形编辑工作量大。

(3) 块结构编码是用三位整数把地形要素编码。如“100”测量控制点“104”导线点等, 每一点的记录除观测值还有点号、编码、连接点、连接线型等信息。块结构编码的优点是点号自动累加, 编码位数少, 野外输入信息量少。利用图式符号库解决复杂的线型“1”直线“2”曲线“3”圆弧线。

在数字地籍测量中, 地籍要素间的层次关系和拓扑关系是数据结构应当反映的。经过数据处理产生文、数、图等对应关系。这样有助于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分类。目前, 矢量数据结构在数字地籍测量中普遍使用。在此结构中, 点实体以表示其空间位置的坐标值的数字形式存放, 线实体以有序的坐标值存放, 面实体用表示其周边的字符串或相关点存放。经常使用的矢量数据结构有:

(1) 顺序结构, 这种结构便于数控绘图和计算面积。

(2) 链-结点结构, 多边形中交点为结点, 两结点之间的线为链, 一条链可以与多个地物要素发生联系, 这样无需多次数字化和储存, 提高了数据质量, 减少了冗余。

(3) 拓扑结构, 三条以上线的交点在拓扑学中被称为结点, 两个结点之间的曲线或折线为链, 由若干链组成的封闭图形称为区。采用拓扑结构可以有效地存储地籍要素的点、线、面之间的关联、包含及邻接关系。

3数字地籍测绘系统

计算机是数字地籍测绘系统的核心, 地籍测绘系统主要由数字地籍测绘软件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由数字化仪、全站仪、解析测图仪等设备输入数据, 由打印机、数控绘图仪输出数据。数字地籍测绘系统较成熟的有南方CASS, 武汉RDMS, 北京EPSW等。

南方测绘CASS系列数字测图系统采用Auto CAD为系统平台, 充分吸收利用数字化成图,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数字地球 (DE) 的最新技术, 数字化成图技术领先。

武汉瑞得的RDMS数字测图系统图形编辑及数据处理功能很强大, 此系统使用的是最新的GIS图形平台, 新加了显示三维图功能, 用户还可以自己定义符合。并且此系统支持图形操作的UNDO功能, 图形的可视化操作得到全面实现。

EPSW电子平板测绘系统借助全站仪和便携式PC机实现实时成图, 特别适合山区的测量。因为它即测即显, 编辑修改或检查数据图形可在现场操作。EPSW采用WINDOWS界面, 图形编辑系统是独立的, 可与AUTOCAD进行数据之间的交换, 数据采集和数据库更新也可以使用它来完成。

通过数字地籍测量建立的地籍数据库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可应用于城镇土地规划、城镇土地定级估价, 盘活城镇存量土地、土地有偿使用、旧城改造、城镇土地管理利用和土地动态监测等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工作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建立规范的地籍管理系统,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用数字地籍测绘系统使土地管理更有规范的进行, 切实保护耕地, 合理利用土地, 充分保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主要体现: (1) 强化土地管理职能, 完善土地管理措施; (2) 实行计划管理, 严禁乱占耕地; (3) 充分利用本地水土资源; (4) 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 搞好土地动态监测; (6) 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全面实行土地的有偿、有限期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地籍测量[M].测绘出版社.

[2]数字测量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3]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S].

[4]武汉大学.地籍测量学[M].

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研究 篇11

1.1地籍

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等形式表示。地籍按发展阶段有税收阶段、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和日常地籍。根据特点和任务、地籍又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而按特点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1.2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时遵循国家的法律规定,采取行政,法律手段,采取科学方法,对土地及其地上附作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状况进行调查,是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的技术性工作,是为土地管理、房产管理、税收和城乡规划、国土整治与开发等方面提供及时、可靠和使用的重要基础资料。

地籍调查的基本程序是:准备工作(资料收集等)、地籍测量、资料整理、建立地籍档案、检查验收。

1.3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时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是地籍调查中依法认定权属界址和利用现状的技术手段,是地籍档案建立的信息基础。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作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

地籍测量应根据“测量尽可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多方面的需要”的原则,除能为土地管理和土地税收提供测量保障外,还必须为国民经济建设各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提供服务。地籍测量成果资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功能。

⑴为不动产的位置、面积、质量和权属线提供几何或数字资料,并建立在全国统一的坐标系内,这属于地理性功能。

⑵为不动产的权属、租赁和利用现状提供资料,经一定的法律程序颁布发证件后,则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既具有法律效力,这属于法律性功能。

⑶为不动产的评价、分等定级、征税、有偿转让等提供资料,这属于税收或经济性功能。

⑷为区域规划、城镇建设、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和古迹保护、国土整治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这属于社会性功能,也就是土地利用管理和规划性功能。

从上述地籍测量的基本功能来看,地籍测量成果资料,不应局限于某一部门的单一要求和需要,而应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多用途的功能。

2、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时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太小、测区内存在控制点数量和等级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2.1利用GPS定位技术补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

在一些大城市中,一般已经建立城市控制网,并且已经在此控制网的基础做了大量的测绘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的发展,已有控制网的控制范围已不能满足要求,有些控制点被破坏,为此,迫切需要利用GPS定位技术来加强和改造已有的控制网作为地籍控制网。

对于边长小于8km~10km的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网和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GPS基线向量,都可以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应用GPS快速静态方法,精度可达到1cm~2cm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地籍控制测量的需求,可以大幅缩短观测时间和成倍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控制网时,应与已有的控制点进行联测,联测的控制点最少不能少于2个。

2.2利用已有城镇基本控制网的方法

凡是符合1985年发布的《城市测绘规范》要求的二、三、四等城市控制网而未布设一、二级控制网的地区,可以其为基础,加密二级地籍控制网。

在利用已有控制成果时,应对所利用的成果有目的地进行分析和检查。在检查与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过大误差,则应进行分析,对有问题的点(存在粗差、点位移动等),则应避而不用。

2.3应用光电测距仪进行一、二级导线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在城市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一、二级导线地籍控制测量,可以采用光测距导线布设。

3、地籍碎部测量

3.1常规地面测量方法

3.1.1极坐标法

在控制点A上架设仪器,并以控制点B定向,测量目标点P与控制点B之间的角度B和目标点P与控制点A之间的距离S及垂直角C1,即可测定目标点的位置。由于全站仪的防范使用,该法已成为目前获取地籍要素的主要方法,通过直接将每个碎部点的高度角、水平角和斜距自动记录在外业电子手薄或掌上电脑上,直接解算界址点的三维坐标。

3.1.2白纸成图法

白纸成图法包括大平板仪、小平板仪配合经纬仪等作业模式,它是一种图解成图法。在建立图解地籍时,最初图解地籍测量时建立在平板仪测图技术基础上的。由于平板仪测量法不能提供精确的野外实测坐标数据,而只能得到图解资料,因而只能提供图解地籍。随着解析测量方法以及摄影测量法的广泛采用,平板仪测量法已逐步被取代。

3.2摄影测量方法

摄影测量法也称航空摄影测量法,它是按航空摄像片及其测制底图获取目标的位置。主要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求得界址点点位坐标。

3.3GPS测量方法

GPS作为一种当前最先进的定位工具正成为地籍信息十分重要的数据采集工具。近几年来,GIS型GPS接受机用于采集地面上的位置数据及详细的属性信息正日益发展。

GPS只提供地理空间位置,地籍空间书记还应该包括属性信息。例如,地籍信息系统中一条道路包括了该路的一系列的空间坐标及该道路的属性信息(宽度、等级等),而GPS只能在外业采集到一系列离散点的空间坐标。要想让这些点连成道路并知道其属性信息,就必须在外业采集这些离散点时加以说明和描述。说明和描述的方法可以借鉴大比例尺机助成图中采用的数据字典技术。数据字典是描述属性及空间数据间相互关系的字符集。利用GPS采集数据时,数据字典带有属性和特征项,特征项反应了被测点的特征。

利用GPS采集数据时,一般都配有电子手薄或掌上电脑。测定了某位置后,可以在电子手薄上输入其相应的特征和属性项。利用GPS采集地籍空间数据时切实可行的,但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GPS定位模式和精度要与地籍信息系统匹配GPS定位精度及模式多种多样,确定GPS处理方法之前一定要仔细研究以达到地籍数据所需要的精度。

⑵坐标系统的转换。由于GPS定位采用的是WGS—84坐标系,因此它测出的坐标与一般的GIS不相同,必须将WGS—84坐标进行转换,我国现在一般还是采用GIS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平面投影方式,因此,要对WGS—84坐标进行坐标转换及投影变换,才能满足地籍测量的要求。

作者简介

地籍测量方案设计 篇12

地籍测量是地籍信息系统的前期工作, 地籍测量的好坏直接牵涉到地籍信息系统的质量, 因此对地籍测量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在地籍测量中需要进行野外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勘丈、地籍图数据录入和建库等工作过程, 各个环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地籍信息系统的最终质量。本文就地籍测量的实施步骤进行讨论。

1 权属调查

1.1 准备工作

在权属调查实施前, 由当地人民政府发布有关权属调查公告, 在广播电视上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使各机关团体、住户正确理解本次权属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认真指定界线, 做到准确无误, 同时我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划分了区、街坊, 并进行实地踏勘, 确定调查的具体实施方案, 做好调查的准备工作。

1.2 实地调查

首先由当地国土资源局委托权属调查负责人确定宗地使用的指界人, 并调查指界人身份, 具备指界条件后, 在符合法律程序的情况下, 由邻界双方或多方确认界线和界址点位并签字认可, 用油漆在距地面1米处喷涂油漆或埋设标志。同时按地籍调查表逐项调查土地使用者名称、性质, 上级主管部门、土地坐落、法人代表、宗地四至等相关内容, 对于一宗地内有多户土地使用者时, 分别调查其使用情况。

根据当地国土资源局指示, 本次地籍调查依现状进行, 有争议界址出现时, 调查人员实地解决, 并将争议部位绘图, 实地难以解决的报上级仲裁。实地调查结束后逐项填写地籍调查表和绘制宗地草图。

1.3 宗地草图绘制

在实地进行权属调查认证后, 用鉴定合格的50m钢尺进行实地勘丈, 绘制宗地草图, 绘制宗地草图依据实地位置按北方向绘制概略比例尺的图形, 认真填写丈量依据, 建筑构筑物线、门牌号及本宗地的四邻关系等地籍要素, 并标名设置界址点的预编号, 本宗地及邻宗地预编号。

宗地草图绘制完毕后, 按本宗地所在位置绘制本街坊宗地分布图, 供以后绘制地籍图使用。

1.4 宗地号与界址点的编制

地籍调查时, 应本着由西向东, 自北向南的原则编号, 宗地号应包括街区、街坊和宗地, 如1-⑴-1, 界址点也遵照本原则进行, 界址点用1、2、3……n表示。

2 地籍控制测量

为了限制误差传递和误差积累, 提高测量精度, 地籍测量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遵循“先整体后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 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来组织实施。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也就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两步。

2.1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 坐标系统的选择

2) 控制网的布设

(1) Ⅰ级导线网布设方案;

(2) Ⅰ级导线点选点与埋石;

(3) 边长和角度的测定;

(4) 导线网平差;

(5) 地籍修测的首级控制;

(6) 地籍修测的二级控制。

2.2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为满足施测界址点和地物点的需要, 在一级导线网的控制下加密图根导线 (附合导线或支导线) , 共布设一级图根导线7条41点, 支导线及全站仪极坐标点146个。其编号以N1, N2……等表示, 用长约13cm~15cm, 直径10mm的钢钉打入硬质地面作为图根点的标志。

3 地籍勘丈

3.1 界址点及碎部点野外数据采集

由于地籍测量为数字化成图, 为便于室内成图, 水平角、垂直角及距离用全站仪观测一回, 然后将数据传输至电子手薄, 再用所编定点测量程序算出所测点坐标, 最后存储在电子手薄内。在每个测站上设站观测时, 都用观测平距与测站点定向点反算平距进行检测, 其较差不应超过2cm, 以保证待测点的精度。

由于地籍测量外业地物比较凌乱, 因此外业数据采集采用无码作业, 现场绘制草图, 室内用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方法编辑成图。

3.2 绘制平面图

首先, 进行数据通讯, 将数据传入计算机, 在电子手薄与计算机串口之间用电缆联上, 再选用成图系统进行数据通讯, 将数据传入计算机存入文件中;其次, 定显示区, 根据输入坐标数据文件的数据大小定义屏幕显示区域的大、小;第三, 选用成图系统将野外测点的点号展绘在屏幕上;最后, 根据野外作业时绘制的草图, 将屏幕中所有的地物绘制出来, 将图形存储于平面图文件。

3.3 基本地籍图绘制

首先, 打开已作好的平面图文件, 选择成图系统生成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其次, 依据权属信息文件, 绘制出地籍图;第三, 将宗地界址点号展绘出来, 至此已生成地籍图;最后, 在地籍图区域内加上方格网, 将地籍分幅图存储于文件中, 经过图幅整饰生成最终地籍分幅图。

3.4 宗地图绘制

在完成地籍分幅图之后, 便可作宗地图了。宗地图的内容除按《规程》规定外, 界址点的编号是自“1”号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其界址点号与界址点成果表中的顺序号相同。

3.5 绘制地籍表格

1) 界址点成果表的生成

打开权属文件, 利用成图系统绘制各宗地界址点成果表。所成各宗地界址点成果表其顺序号与宗地图中的界址点号相同, 以便于查找, 对应。

2) 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的生成

打开权属文件, 按街道将所有宗地面积全部列出, 并在每个街坊最后列出本街坊面积, 在每区最后列出本区面积。

3) 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的生成

打开权属文件, 绘制出表格。

4 结论

地籍测量是一项工作复杂, 技术要求高的业务工作, 做好这项工作, 掌握一定的测量技术是必要的,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 有效的工作流程, 只有科学有序的开展工作, 才能有效的提高地籍测量的效率。

经过对地籍测量方案的实施, 明确地籍测量的目的, 运用各种技术手段, 来对土地做出科学的界定, 包括土地的范围、结构大小, 使人一目了然, 由此来开展国土的规划, 对城市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范[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3.

上一篇:传统煤炭企业下一篇:改扩建工程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