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地形测量

2024-05-09

地籍地形测量(精选9篇)

地籍地形测量 篇1

摘要:论述了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的特点及其要素、精度对比。

关键词:地籍测量,地形测量,比较

1 地籍测量的含义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具体内容如下:

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4)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5)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像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2 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技术不但为土地的税收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

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其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5)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的观点,又要反映土地法律的要求,它不仅表达人与地物、地貌的关系和地物与地貌之间的联系,而且同时反映和调节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以土地产权为核心的各种关系。

6)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而土地管理要求地籍资料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因此必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所以地籍测量工作比一般基础测绘工作更具有经常性的一面,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地籍测量工作始终贯穿于建立、变更、终止土地利用和权利关系的动态变化之中,并且是维持地籍资料现势性的主要技术之一。

7)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8)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3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地形测图是在已知控制点上设站,用测量仪器及工具测定控制点周围地形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图式规定的符号将各种地物、地貌依比例缩小描绘成地形图的工作。根据测图使用的仪器及工具的不同,地形测图的方法有:大平板仪测图、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图、经纬仪测图、全站仪数学化测图以及航空摄影测量成图等。前3种方法为传统的测图方法,其测图原理是一样的。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研究与应用。数字化测图以及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无论精度上还是工作效率上都优于传统的测图方法,它是当今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方法的发展方向。

4 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的比较

4.1 要素

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等要素外,原则上对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应予以表示,可以根据比例尺及用户要求对其取舍。

4.2 方法

目前的全野外数字成图手段可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

地形测量因为为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采集与内业编辑比较繁琐。但是地形测量到编辑成图为止,基本没什么后续工作(除非建立数据库)。

因此,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图的成图,首先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的补测,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补测线杆、检修井、高程点、交通附属设施等等)。

4.3 精度

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图精度要求;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在补测成地形图,已测要素的精度完全可以保证。

4.4 应用软件

目前进行的城镇地籍测量及入库工作,所用工作软件基本上为武汉中地公司的MapGIS系统,地籍测量为了后续工作的无缝衔接而均使用各自的测量成图模块,如南方CASS。这些测量成图模块均为我国的研发人员自行开发,与国外很多专业成图软件或在国外软件基础上开发的成图系统相比,在功能与实用性上差距很大。如果只是进行地形测量,在所使用软件方面可以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而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成图,或者继续使用原软件,或者将原格式(MapGIS图形格式)转为其他成图软件格式。由于国产软件与国外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在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也将增加一些工作量。

综上所述,如果已经进行了地籍测量,而又要测制地形图,应充分利用已测图形数据,然后进行补测。方法可行,只是工作量的问题。

地籍地形测量 篇2

2008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8号《土地调查条例》

2009年6月17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签发《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作业流程

资料准备--> 街坊划分--> 分析权源资料--> 确权定界--> 界址边长勘丈--> 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地籍调查表等--> 签字盖章-<检查合格>-->提交下各工序调查方法

3.1 地籍编号

宗地地籍编号统一采用三级编号,即:街道(镇)---街坊---宗地。

淮城镇(100)---街坊号(XXX)---宗地号(XXX),城东乡(203)---街坊号(XXX)---宗地号(XXX);街坊号由测区统一提供。宗地号,在街坊内按“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的原则,“弓”字形顺序分别从“0001”号开始流水编号。

界址点编号,以宗地为单位,依次对各界指点用1,2,3…连续统一编号,同一宗地内不得出现重号。

3.2 准备工作

在开始调查前,应做好充分的 准备工作,这是权属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材料准备分析,联络员联系,相关表格领取等。

收集准备好本街坊相关图件及电子数据等资料,如地形图,正射影像图,本街道、街坊的相关代码编号等。

确权工作主要包括:人员的联系及安排,通知书的发放,调查表格的填写,权源资料的收集及确认,界址的调查,界标的设置及标示,界址线长度的勘丈,权利人签章等。准备调查所需的各项工具,包括钢尺、油漆、界标模具、纸、笔等。

调查表格以宗地为单位,根据类型每宗地领取一套。

3.3 权属调查

3.3.1 调查表发放

在外业确权工作开展前,向土地使用者发放调查表格,主要包括:指界通知书及回执,指界委托书,地籍调查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单位),地籍调查户主身份证明书(个人),土地登记申请书。同时向土地 使用者说明各项表格应如何填写,并约定现场确权的时间及需准备的材料等。

(1)土地使用者是单位的,指界通知书上应盖公章,各项应要填写完整。

(2)当用地单位法人代表或个人住宅用地户主或共用宗地的使用者共同不能到 现场指办时,还应出具委托人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备查。

(3)如是共用宗时,各土地使用者应分别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

3.3.2 现场确权调查

3.3.2.1 调查内容

主要是核实地籍调查表中土地使用者、指界人身份、委托人身份、土地坐落、权属性质、他项权利、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界址位置和宗地四至等内容。调查的重点是权属状况和界址点的认定。

3.3.2.2 权源资料收集

调查工作开展前,要收集土地使用者各权源资料复印件,填写土地收件单,并要求土地使用者签字盖章。

①、土地权属证件、资料类:

a.有关部门批准用地的文件及图件(如村民宅基地建设用地许可证);

b.有关部门批发的有关土地接管、转让文件等。

②、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类:

a.赠与、继承、分割等有效证件;

b.经有权部门批准接管的有关文件。

③、其他有关文件类:

a.管理部门的裁判书;

b.法院判决书;

c.有权部门的调解协议书;

凡划拨土地使用权有转让、出租、抵押房地产行为或因要机构调整企业兼并、联营、联建、房屋买卖等转移土地使用权的,要出具主管部门的批件、协议、契约等证书。

3.3.2.3 界址调查

(1).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的确定<略>

(2).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界线的确定

①、农户宅基地原则上按权源材料定界,与权源比有变化的宗地可参考实际使用范围以硬界(墙壁、围墙等)定界,在调查表中应注出本宗合法面积与实际面积。无权源的以实际使用范围设宗调查但不确权。

②、其他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界线的确定,有权源材料的按权源材料定界,无权源材料的按实际使用面积定界。

(3).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的确定

由权利人现场指界确定。

(4).几种情况的处理

对出让土地的单位按权源材料确权。

①、针对权源材料宗地面积大,而实地使用宗地面积小的情况处理如下:

a.按权源材料确权,不影响周围其他实宗面积的按权源材料定界;

b.按权源材料确权,与其他实宗有重叠的,重叠部分要调查重叠原因,两边权源都没有题,按实际使用范围定界,退让部分的面积,由周边可调剂得地方(主要指国有土地虚宗范围)补充,但要保持原宗地的形状和面积不变;

c.按权源材料确权与四周实宗重叠有无法调剂的,按实际使用范围调查,不确权,要逐宗弄清具体情况,汇总后报相关部门(国土所和国土分局)处理。

②、针对权源材料宗地面积小,而实地使用宗地面积大的情况处理如下:

a.在原宗基础上扩用且扩用无权源材料的,扩用部分是暂时性的,不调查不确权,只按地形图测绘,作为固定永久建设用地,要求另设宗调查、不确权;

b.属于小宗大用,包括翻建扩用的,无法按权源材料设宗的,按实际使用现状调查,在调查表说明栏中注明本宗实际面积和土地发证面积,并注明原因。

对划拨土地的单位宗地确权可操作意见:

a.按权源材料确权时,与周围实宗没有矛盾的按权源材料定界;

b.按权源材料确权时,与周围实宗有重叠的按实际使用范围定界;

c.既不能按权源材料定界又无法按实际范围确权的报请国土局处理;

d.征少用多的情况按出让土地情形处理。

3.3.2.4 界标设置

位于固定地物上的界址点原则上用红漆喷涂(多主要使用),喷涂位置应高出地面在50-100cm,界标设置要求位置准确、埋设稳固、符号鲜明美观。

3.3.2.5 宗地边长丈量

①、丈量内容:包括界址变长丈量、界址边上不同地物分段长度丈量,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相关距离丈量、宗地内主要建筑物边长丈量以及组成推算坐标条件和检核条件的距离丈量。②、丈量方法和要求:

A.采用经鉴定过的钢尺丈量二次,数据以米为单位,读至厘米。

B.每条界址边原则上应直接丈量;当两界址点之间无法直接丈量时,可采用分段丈量或间接丈量;当界址边长超过200米或丈量十分困难无法保证勘丈精度时,也可不直接丈量,待后采用坐标反算边长。

C.丈量时应量取一定的相关距离(界址点至相邻固定地物拐点的直线距离),丈量的数量及其相应固定地物拐点的选择以能方便可靠地恢复界址点的位置为原则。

D.丈量结果记录在边长勘丈记录表中或相应草图上,两次丈量较差50米内不超过20mm+3根号下L(L为边长,以米为单位),50米以上不超过10cm。若超限应重新勘丈。

E.丈量的同时,应根据宗地的实际情况在实地绘出宗地丈量略图,填写有关勘丈边长。丈量略图是绘制宗地草图的基础,也是地籍勘丈“解析法”作业的基础。因此,取得一份绘制清晰、数据正确的略图是整个城镇土地调查中的重要环节。

F.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的边长不丈。

3.3.2.6 界址确权

1、调查勘丈完成后,按要求填写地籍调查表并要求各土地使用者确权,本宗及邻宗均在各表格相应位置要求签字盖章。

2、违约、缺席或虽出席指界但拒不签字确权者,应将所确界线情况连同《违约缺席定界通知书》一并送交缺席者。如有争议,须在15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并负担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所确界线自行生效。

3.3.3 其他情况处理

1、如遇以下几种情况:

①、经过多次调查均无法联系到土地使用者;

②、土地使用者之间有矛盾争议经有关部门或人员协调仍公章无法开展权属调查的; ③、有阻扰土地权属调查公章开展的;

④、按规程要求执行后仍拒绝签字盖章和提供权源材料的;

上述情况在不能确权的前提下,能设宗调查的尽量调查。

2、调查过程中如有发现违章建筑用地,可设宗调查,但不确权,同时因做好记录,并填写土地权属调查违章用地记录表,以街坊为单位提交调查单位。调查表格填写

4.1 地籍资料目录清单

填写土地使用者姓名、宗地地籍号、相关材料件数、页数。

4.2 收件单存根

填写使用者姓名、土地坐落、收件人(签章)、使用者(签章),填写所收集的件数和页数。

4.3 土地登记申请书

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封面(编号填写最终地籍号)、申请人姓名、法人代表或户主姓名、单位性质、主管部门、权属性质、使用期限、土地坐落以及要求申请人签字盖章。共用宗应分别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

4.4 身份证明书、委托书

由户主、联络员或调查员逐项填写,户主签章要求户主签字,不会写的要按手印或盖章。户

主以身份证为依据。

4.5 指界通知书

是单位的签字要盖公章。

4.6 法人资质证明书

法人代表要求身份证复印件,有指界委托的委托人要求身份证复印件,注意单位盖章。

4.7 边长勘丈表

注意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的填写。勘丈数据与地籍测量数据较差应符合技术要求,如超限,应检查后纠正。

4.8 地籍调查表

城镇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图表与实地一致,各项目填写齐全,准确无误,用碳素墨水填写,字迹清楚整洁,文字通顺简明,填写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和字上改字,同一项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两次,全表划改不得超过两处,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

宗地草图绘制要求:

(1).以“宗地丈量略图”为依据,表示本宗地界址点及界址点号,各个宗地界址点号从西北角开始顺时针按“①”、“②”……编号。一切注记均应为实地勘丈记录,间接量距不予注记。本宗地号、相邻宗地号在适当位置填写,门牌号应注记在相应的位置上(与实地本宗地大门朝向保持一致),并在号外加“()”,本宗地及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应注全称,相邻宗地的宗地界址短线应绘出,每条界址线总长注记在线外,分段边长注记在线内。本宗地及相邻宗地的宗地号、土地使用者名称、门牌号均需填写,草图中一般按门牌号、使用者名称、宗地号南北分布填写,宗地号为正式宗地号。

(2).注记过密或界址点相邻较近的部位,可将该部位移位放大,保证宗地图的清晰完整。数字注记应字头朝北、朝西,名称注记字头朝北,以便于阅读。

(3).界址点用0.8mm直径的实心点表示。

(4).草图中四至相关描述于宗地四至中保持一致。

4.9 宅基地证明书

是集体土地的每宗需填写宅基地证明书,并到当地村委会确认签章。

4.10 档案袋

应填写土地使用者名称,坐落;街道、街坊、宗地填写对应的地籍号,对袋中所用材料进行统计,并填写资料的件数与页数。

4.11 其他注意事项

1.收集的各项权源材料复印件加盖“原件已核”字样印章。

2.调查过程中不明确地方先用铅笔填写。

3.地籍调查表的说明栏中应记录在调查过程中无法完成确权的各种问题,如无法联系权利人,拒绝签章,各证件权源资料与实际户主不一致等。用铅笔记录。同时在“土地权属调查记录表”也需要记录。资料汇总检查

实习小结:

地籍地形测量 篇3

关键词国土管理;地籍测量;地形图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81-0103-01

1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采集、处理和表现土地权属、位置、形状、数量、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要素的定位信息,并以图形形式加以表示的技术性工作。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是地籍图,它的主要要素是宗地的权属界线,这些界线有的是可见的线状地物,也有的是不可见的点位连线等。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是地籍要素与权属有关的地形要素的集合。它主要是对宗地的地籍界址点、权属界线、土地用途等的定位与定性相结合的测绘工作,在定位测量方面有着较高的精度要求。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使用功能上,地籍测量成果、资料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地理性作用。

2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一项以地表上的地物、地貌作为表示对象,并以规定的点、线、图式符号、文字及数字注记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的技术性丁作。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的目的是客观而又准确地通过所测地形图的三维空间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为经济建设服务。

3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共同点

1)依据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相同:地籍测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都是依据测量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通过使用测量仪器量测角度、距离、高程来确定地面界址点或地物特征点的平面位置.

2)遵循的测图原则相同:地籍图测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都遵循着“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的测图基本原则。

3)采用的投影方式和坐标系统相同: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地籍图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都是采用高斯一一克吕格正形投影统一。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一般采用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面积小于25m2测区时,一般不经投影而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4)采用的图幅分幅方法及编号相同:地籍测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图幅分幅都是采用坐标格网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10m)数编码,纵坐标在前,横坐标在后,中间短线连接。

4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不同点

l)测图目的不同:地籍测量是以权属管理工作为目的,专门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记,应用范围狭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以客观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为目的,主要用于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等,应用范围较广。

2)测图要素选择不同:地籍测量的测图要素主要是地籍界址点、界址线、权属关系、地籍号、地类号、土地用途、土地面积等与土地管理有关的内容,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侧重点。地籍图上反映的地物较少,不要求反映地貌。虽然地籍图上也有一些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但它们是作为地籍要素的一些环境因素而表示的,起定位和衬托作用,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要表示的是地面上的所有地物、地貌要素,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脉、道路、居民点、地面高低起伏等,比较详尽。

3)图上表示的内容不同: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首先应考虑表示权属、权属关系、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内容。地籍图上所显示的现象往往是地表上看不到或无法直接量测的,如地籍号、地类号、权属界线等,因此地籍要素反映的比较充分、细腻。此外,地籍测量要求地籍图上所表示的内容与地籍调查所搜集的信息内容必须完全吻合,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只强调客观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具体的专业内容往往留给用户应用时自行填补。

4)测量点位精度要求不同:地籍测量的精度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精度和地籍图测绘精度,《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地籍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在图上不得超过±O.lmm,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地籍图根控制点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3mm。因界址点为地籍图的主要因素,界址点的坐标精度代表了地籍资料的定位精度。

5)依据的《规程》、《图式》不同:地籍图测绘是以表示地籍调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平面图,作业依据是1993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在表现形式上还有专门的地籍图图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依据是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测量规范)》和相应的地形图图式符号。

6)测图程序不同:地籍图测绘在程序上必须先进行土地权属调查,这就是说,地籍图测绘是以权属调查为先导,以权属调查的结果为基础的,未进行权属调查就不能进行地籍测图。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则不受其限制和约束

7)测量方法不同:地籍测量一般使用测距仪配合经纬仪或全站型速测仪测定界址点及地物特征点的数值坐标。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则通常采用视距测量、平板仪测图等方法确定地面上的地物、地貌特征点位置。

8)工作量不同:地籍图测绘的核心是宗地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利用现状,它是以反映宗地权属范围的界址点坐标来表达的,另外,地籍图较高的精度要求也相应导致了成图作业方法的高要求,故地籍测量较之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工作量将成倍增加。

5结语

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在诸多方面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内在的区别,因此在实际作业中,不能简单地把地籍测量工作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等同看待,更不能将它们截然分开。尤其现在,土地、矿产、测绘等部门体制合一,能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通过点位图形库层面划分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充分发挥“两图”优势,从而避免重复测绘,不断提高成图质量和作业效率,以适应土地管理和城市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辉,许言科.RTK技术在高程测量中的应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31-32.

[2]张剑峰.GPS、RTK与普通测量关系的探讨.职业时空,2010,(01):150-151.

[5]杨小平.对GPSRTK在工程中作业方法及全站仪测距精度分析.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76-78.

作者简介

地籍地形测量 篇4

1) 在城市建设中, 地形图中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占据了城市测量的主要部分, 其是描述地物和地貌景观的技术性工作, 以规定的点、线、图式符号、数字和文字注记的, 是一项以地表上的地物和地貌作为表示对象, 为了为经济建设服务, 通过所测地形图的三维空间, 达到客观而又准确的描述地物和地貌景观的目的。

2) 而地籍测量主要包括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两方面的工作, 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使用功能上, 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利用等方面, 地籍测量的成果和资料具有法律性、社会性、经济性和地理性作用。其中地籍调查的重点是查清和收集每宗土地的位置、类型、数量和用途等, 是地籍测量的中心环节。地籍测量则是以图形形式加地表示的技术性工作, 是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 对土地权属、形状、位置、数量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要素进行研究、处理、采集和表现等定位信息。地籍图的界线主要有不可见的点位连线和可见的现状地物, 而宗地的权属界线是地籍图的主要要素, 地籍图是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地籍要素与权属有关的地形要素集合在一起, 就是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 在定位测量方面, 其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 主要诗测绘宗地的地籍界址点、土地用途以及权属界线的定位与定性等工作。

2 地形图测量与地籍测量的不同应用

2.1 相同点

不管是地形图测量, 还是地籍测量首先遵循的测图基本原则, 先整体在局部, 先高精度再低精度, 先控制再细部。其次,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 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量测角度、高程、距离, 并依据测量学的技术方法, 根据测量学的基础理论, 确定地面界址的平面位置, 确定地物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另外, 采用坐标格网矩形和正方形分幅法, 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的图幅分幅。并且按照图廓西南角坐标10米数, 图幅标号前面纵坐标, 中间短线连接后面的横坐标。

2.2 不同点

1) 不同的测图目的。地籍测量应用范围狭窄, 专门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记, 是以权属管理工作为目的的测量。而地形图测量应用范围比较广, 主要用于规划、工程施工和设计等, 能够客观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 即测量目的。

2) 不同的测图选择。地籍图具有一些社会经济要素, 也具有一些地理要素, 不要求反映地貌, 反映的地物也比较少, 但是地籍图具有定位和衬托的作用, 是作为地籍要素的一些环境因素而表示的。其主要测图要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侧重点, 主要包括与土地管理有关的内容, 如:界地籍址线、界址点、地籍号、权属关系、土地用途、地类号、土地面积等。而地形图测量则是对地面上的河流、道路、山脉、居民点、地面高低起伏等进行表示, 表示的是地面上所有地物、地貌要素。

3) 不同的依据《规程》、《图式》。地籍图作业依据的是1993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指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是以表示地籍调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平面图测绘, 并且具有准们的地籍图图式。而地形测量则依据国家测绘局指定的《1:500、1:1000、1:2000比例尺 (地形测量规范) 》和相应的地形图图式符号。

4) 不同的表示内容。地籍图的要素反映的比较充分, 地基图上所显示的现象是地表上看不到或无法直接量测的, 在测绘的时候, 要先考虑表示权属、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内容。而地形图测量只强调客观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 其具体专业内容通常留给用户应用时自行填补。

5) 不同的测量方法。为了确定地面上的地物、地貌特征点位置, 一般情况下, 地形图测绘会采用平板仪测图和视距测量等方法。而为了测定界址点和地物特征点的数值坐标, 一般情况下, 地籍测量使用测距仪配合经纬仪, 或者全站型速测仪。

6) 不同测图程序。地籍图测绘以权属调查为先导, 在权属调查的结果基础上, 才能进行地籍测图, 也就说在程序上必须要先进行土地权属问题调查。而地形图测绘则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

7) 不同的工作量。地籍图是以反映宗地权属范围的界址点坐标来表达的, 其测绘核心是宗地的形状、位置、大小和利用现状。并且, 和工程测量中地形图测绘相比, 由于地籍图的精度要求比较高, 导致了地籍图成图作业方法的要求也比较高, 因此, 地籍测量中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

3 及时更新大比例地形图, 确保成图的现实性

作为界标物的道路、房屋、水面界线、各类墙栅等地物都具有较好的轻度点位坐标, 而地籍测量就是以这些坐标的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因此, 为了确保程度的现实性, 我们可以李颖地籍测量提供房屋的拐角点以及地物特征点的点位坐标, 利用地籍测量资料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保证成图的现势性。同时, 为了清楚的表现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 地籍图必须要有众多的地物要素做衬托。为了保证成图的精度, 利用现势性好、精度高相同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或者利用相同的相片影像图作地图, 经过野外采集界址点坐标、修测与不测, 从图上择取或套绘必要的地物信息, 在根据校核后的宗地勘丈数据编绘地籍图, 能够缩短成图周期, 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 降低成本费用, 因此, 在建制镇、村庄地籍测量中, 利用地形图测量中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地籍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总结

综上所述, 在实际作业中, 由于地形图测绘和地籍测量具有内在区别和密切的联系, 因此, 不能将它们截然分开, 简单的把地籍测量工作和地形图测绘工作一样看待, 要通过点位图形库层面划分地籍要素和地形图要素, 避免重复测绘, 充分发挥两图的优势, 从而适应土地管理和城市建设的需要, 不断提高成图的质量, 确保成图的现势性。

参考文献

[1]章书寿, 孙在宏主编.地籍测量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4.

[2]石伟朋.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方面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地籍测量复习提纲 篇5

课本内容

1.地籍的定义、含义、类别。P1

2.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的关系和区别。P2

3.地籍测量的含义、特征。P4

4.地籍调查的含义、目的、内容。P5

5.土地权属含义、所有权和使用权。P15

6.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有几种?P16

7.地块与宗地的概念、区别。P18

8.土地编号,如何编?P22

9.土地权属调查的概念,定义,内容,程序。P23

10.宗地草图的绘制的内容,特征,作用。P26

11.土地分类系原则。P33

12.外业工作的基本原则。P38

13.土地的质量与性状。P60

14.土地等级评价。P60

15.税收与土地税。P67

16.土地税的依据与功能。P67

17.地籍控制测量,坐标。P86

18.界址点的测量方法,如何测,通视要求。P97

19.地籍图的概念和定义。P111

20.地籍图的内容包括什么,选址的基本要求。P113

21.编绘法成图的过程。P120

22.宗地图的概念,内容,特性,作用,编绘技术要求。P121-123

23.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P123

24.土地所有权属图得编制。P125

25.土地面积测算的基本要求,控制面积测算。P141

26.土地面积分摊原则,如何计算?P146-147

27.集中实习指导书。P232-240

往届试卷内容

1.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内容和程序。

2.界址点的计算。

3.宗地草图,地籍图,权属界线图的区别。

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5.土地测量平差方差计算。

6.地籍测量与普通测量有什么不同?

7.地籍测量的内容,如何完成?

8.宗地草图的概念和特征。

9.测量完要上交的资料有哪些?(指导书上有)

10.地籍要素有哪些。

地籍地形测量 篇6

1.1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发展情况。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定义在我国目前实际工作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够有效地为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工作起到指导的作用, 还能够与现代要求达到统一的标准。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埃及就通过地形测量进行税收工作。地籍测绘由英国创作并沿用至今, 早期的地籍测绘的主要目的就是税收, 随着时间的变迁, 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人们对产权的意识也逐渐加强, 以地籍测绘为目的的税收工作被产权保护所替代。现代社会,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技术更是有了质的飞越, 计算机、GPS等先进设备的产生, 为国土部门建立测绘体系奠定基础。

1.2 对地籍含义的分析。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意义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分别是地籍的含义与土地的含义, 下面从地籍的含义着手分析, 以便更准确的了解地籍测绘的实际意义。在人类早期生活中, 地籍的主要作用是记载以土地为对象的征收情况。随着人们对地籍的不断深入研究, 产权、土地应用情况都被记录在地籍册里。目前我国对地籍意义的描述为:国家把不动资产作为依据, 把土地产权作为中心, 对土地本身和周边事物的质量、方位以及数量等一般情况进行概述, 这便是地籍。

1.3 对土地含义的分析。

地形测量与低地籍测绘是国土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 首先应该从国家政府的角度出发对土地的含义进行理解,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条规, 对土地有着明确定义, 即地球表层的岛屿、陆地、内陆水域以及下降一定深度或上升一定高度的范围, 凡是能够与土地有着稳定关系事物的总体被称之为土地。通过上述土地的含义, 不难发现土地不仅包含大陆, 部分海域, 还扩展到任意高度, 与土地息息相关的众多事物。但是由于人们目前的实际操纵能力有限, 大气、粒子等一系列大空元素没有被规定在内, 这些元素虽然对土地的管理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目前还不具备组成土地的基本要求。

2 信息化地形测量应用时的主要特点

2.1 与传统的地形测量相比更具有实际性。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 信息化地形测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传统的地形测量相比,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其具有的特点。首先, 地形测量图中线状事物的规格更加合理, 有效的解决了重叠的情况。尤其是多个线状事物被展现在测量图时, 难免会因为距离间隔较小, 出现共线的状况, 在信息化地形测量图中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还不会发生失真情况。其次, 在图表选择大小方面, 信息化地形测量更能体现出自身的实际性, 相比于传统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测量图纸需要进行分图处理的情况, 信息化地形绘制出的图表不用进行分图处理, 更具有连贯性, 整体效果得到更完美的表达。最后一方面就是图表的连接工作, 信息化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更高, 这种问题基本得到了避免, 及时进行图表的连接, 也不会导致失真。

2.2 信息化地形测量的流程更直观。

信息化地形测量的流程如下:在实地考察进行测量, 把获取的相应控制点通过电子设备传输到全站或者是半战仪上, 通过仪器的分析、过滤将所提供的控制点一一标记, 再传输给电子手薄、便携机进行图形的设计和编辑工作, 最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把地形测量的重要数据存储在信息化的测量体系当中。目前地形测量应用最多的方法是测记法, 这个方法在实际工程中, 不但能够准确的展现较为复杂的事物或是地形, 还可以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时间。总而言之, 现阶段的地形测量具有更加直观、高效的特点。

2.3 信息化地形测量图表更精准、简洁。

传统的地形测量图表规格较大, 而且在设计期间, 必须保证实际操作地域的平面能够直接测量得出, 在这个前提下还要确保高程管理的安全性, 由此看来, 传统地形测量图表的绘制工作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信息化地形测量图表的绘制对象主要是计算机, 测量人员只要把获取的数据输送到电脑中, 计算机便会选取图形中图根点位的最适合部位进行绘制, 而且还可以对图形中线段的摆布进行划分、对部分三维坐标进行完善。信息化地形测量图表在绘制过程中减少了人为工作误差, 使最终图像更加精准, 并且通过对图根点位的设计, 有效的化简了图表的复杂程度。

3 目前国土部门构建的地籍测绘基本体系

3.1 将土地作为地籍测绘的基本元素。

在构建地籍测绘基本体系之前, 首先要确定地籍测绘的基本元素, 国土部门之所以把土地设立为基本元素, 是因为地籍的重点是土地产权, 掌握了土地产权的基本形式, 便能够对地籍测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把土地设立为基本元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一块土地可以具有多个产权用户, 但在进行土地处理时应有明确的划分。其次, 土地的类型较为复杂, 对于一些界线不够清楚的土地可以将其统一起来, 方便日后的管理。最后, 对土地进行归类时, 尽量减少地籍测绘的难度, 保证测量能够顺利进行。

3.2 增加地籍测绘的应用范围。

国土部门对管理能力的提升, 以及测绘水平的发展, 是构建地籍测绘基本体系的基本。由于地籍测绘体系能够为众多信息进行空间定位, 所以增加地籍测绘的应用范围, 是解决目前存在一些问题的最行之有效办法。主要从基础功能和使用领域两个方面着手处理, 传统地籍是指产权与税收, 而现如今多用途的地籍应该不仅局限于此, 还要从规化设计、政府、土地等多个层次提高载荷量。

4 提高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措施

首先, 应该完善国土部门的管理系统, 只有加强对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监管职能,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而言, 国土部门可以对地形测量进行统一的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分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任务, 这样便可以充分利用上一切有价值的资源。其次, 应用现代化的地籍测绘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传统的技术水平已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务必研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技术、仪器, 为国土部门资源、信息的获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最后, 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 来提升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工作质量, 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5 结论

土地的户籍便是地籍, 土地测量是一门研究如何创建土地信息基础与技术指导的学科, 地籍测绘则是国土部门对土地开发、规划以及管理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本篇论文主要从信息化地形测量应用时的主要特点、目前国土部门构建的地籍测绘基本体系以及提高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措施等反面展开论述。随着国家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土地测量与地籍测绘一定会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在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方面也取得不小的成就。国家相关部门通过运用微机系统来提高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精准程度, 在实际操作中不仅提升了工程的整体水平, 还为国土部门节约了一定资金。在工程构建之前, 只有合理的了解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应用情况, 才能为之后的建设打下夯实的基础, 在此将对国土部门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国土部门,地形测量,地籍测绘

参考文献

[1]贾俊峰.地籍测量基本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 2013.

[2]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3.

地籍地形测量 篇7

关键词:GPS RTK,地形测量,地籍测量

引言

GPS (全球定位系统) 由于它的操作方便、定位精度高以及不会受到天气条件限制的优点逐渐受到测绘行业的关注。而GPS RTK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RTK主要由一台基准站和若干移动站组成, 基准站和移动站能够同一时间接受卫星的实时测量数据, 然后两者之间的无线连接使得基准站可以将修正后的数据传给移动站, 这样移动站就获得了更准确的测量数据。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测定土地及其附属物的位置、数量以及利用现状等状况, 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本, 也为国土管理提供完整资料, 因此本文主要就GPS RTK的测量原理、应用模式、测量方法、优点、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进行了相关讨论。

1 GPS RTK技术基本原理和基本配置

GPS RTK技术就是指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GPS接收机在RTK定位时, 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到的卫星数据和用户输入的信息通过数据链电台传给流动站接收机, 流动站在接收的同时也在不断的采集卫星数据, 并将观测数据处理, 从而得出基准站和流动站基线向量, 把基准站坐标和基线向量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流动站各点的WGS-84坐标, 坐标转换参数可以转换得到各个点的平面坐标、海拔高度, 全程虽然不到1s, 但结果却能达到厘米级。

GPS RTK系统的组成基本包括两台GPS接收机 (双频机) , 数据传输设备和有关数据处理软件。数据传输设备采用无线电台的形式, 处理软件因为厂家不同也不一样, 但基本功能要满足要求。例如迅速解算整周未知数, 解算用户站在WGS-84下的坐标, 显示结果等等。

2 GPS RTK技术的测量方法

根据基准站的架设方法不同, GPS RTK技术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①“无投影/无转换”法。直接应用接收机在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接收WGS-84坐标, 然后转换已知点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这个方法无需将基准站设置在已知点上, 但可能需要观测一定数量的已知点。②“键入参数”法。把用静态观测求得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输入电子手簿中转换。这种方法则需要将基准站设置在已知点上, 但不用观测其他点。

3 GPS RTK技术在地形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形地籍测量工作因为受到环境的限制, 总是需要先进的仪器来辅助测量, 传统的辅助仪器以全站仪为主, 但还是不能满足地形测量的精度需要, 而科技含量更高的GPS RTK技术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它不会受到作业环境的限制, 也不需要考虑测点之间的横向通视问题, 最关键的是精度高。目前来说, 静态定位测量技术使用最为广泛, 设计阶段的地形图绘制比较精确, 实际测量时定点、放线也比较方便。

3.1 GPS RTK在地形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模式

GPS RTK技术在地形地籍测量时主要有三种模式:快速静态定位测量、动态定位测量和准动态测量。

3.1.1 快速静态定位测量

快速静态定位主要依赖于客观的环境, 原理是通过在各个用户站上设置GPS接收机, 让接收机处在静止状态而不是流动状态时观测和采集数据, 从而调整用户站的三维坐标, 直到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 定位工作才算完成。若用户站的接收机处在流动状态, 还应当将接收机接收卫星的频率改为不连续状态。

3.1.2 动态定位测量

动态定位主要分两步:①初始化采样;②测量。在进行测量工作之前, 要先观测一个静止的控制点来采取样本数据, 再把样本数据传到流动站的接收机。这个方法不仅定位迅速而且能够把精度控制在厘米级误差内。

3.1.3 准动态定位测量

准动态定位和动态定位测量的工作原理差不多, 只不过流动站接收机不仅能接收到基准站的观测数据, 还能根据初始时期采取的数据观测各个观测站以确保各个观测站的三维坐标。这个方法的优点就是速度快, 精度高, 特别适用在地形地籍测量中。

3.2 各种控制测量

一般的地形地籍测量主要通过三角网和导线网的方法来进行测量, 这些方法都需要保证邻近的控制测点之间要确保通视效果, 导线的长度和图形在相应的规范中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进行外业测量时不知道导线精度, 等到测量结束后整理内业若发现精度不符合技术规范还需要重新测量。但GPS RTK技术则不同, 它可以实时的了解到定位的坐标数据和精度, 不需要保证测点之间的通视, 导线的长度和图形也没有要求, 只要精度满足要求, 就可以在电子手簿里输入坐标的相关信息, 通常这些工作几秒钟就可以完成, 极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在地形地籍测量中, 若把GPS RTK技术应用其中, 除了可以减少人力损失, 节省费用, 还以提高作业效率。为防止投影变形太大, 得到的成果不精确, 可以采用GPS RTK的点校正功能得出WGS-84坐标和80坐标间的转换参数, 再布置控制网。

3.3 地形地籍的碎部测量

一般的地形地籍测量时通过测区内本来就存在的控制点, 采用全站仪测图, 输入各个点的地物编码, 再用成图软件绘制成图, 这些都需要各个碎点间保持通视, 同时一个仪器还要至少两个人共同测量。GPS RTK技术测量时, 架设基准站后只通过一个人就可以作业, 不需要满足通视的要求, 仪器初始化以后, 在即将测量的地形碎点上把测杆对中, 让气泡居中, 几秒钟后就可以取得碎点的坐标, 精度如果满足要求输入该碎点的特征编码就可以保存。将一个测区范围内的地形点位测好后, 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输出得到所有的测量点。

4 GPS RTK在地形地籍测量方面的优点

4.1 测量速度快且高效率

一般来说, 采用GPS RTK测量技术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就能够取得一个点的三维坐标。

4.2 操作简便上手快

毕竟GPS接收机在进行不断的完善, 体积和质量都越来越小。

4.3

可以全天候测量作业。

4.4 定位精度高

由于GPS RTK测量技术在测量各点之间的精度时相对独立, 这样就尽可能的减少了误差的不断积累, 进而提高了定位精度。

5 GPS RTK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

5.1 作业环境

作业的环境对测量技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波的干扰、信号的反射、地形等方面, 所以在通过已知点来确定架设基准站的时候要尽量与微波中转站、高压输电线保持一定的距离, 尽可能的远离障碍物, 避免GPS信号遭到遮挡。

5.2 观测时段

卫星的分布情况也会对GPS RTK的测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观测结果前要记得查看卫星的星历预报图, 选择在可见卫星数量大于等于五的观测时段。

5.3 坐标转换参数精度

坐标转换具有区域性, 已知点的分布和基准系统自身的精度会对其造成影响, 坐标转换参数静的会直接影响到GP RTK的测量结果。

5.4 流动站和基准站之间的距离

由于GPS RTK测量的有效距离会受到数据链传输的影响, 所以把握好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距离能够提高其测量精度。根据以往经验, GPS RTK的作用距离和基准站架设高度的关系如表1。

6 提高GPS RTK在地形地籍测量中的精度的措施

(1) 适应测区内的大地水准面变化状况合理的设置已知点。在局部的GPS RTK网中最小能够联测的几何水准点数不能小于模型中的未知参数个数。不同的测区采取不同的模型可以减轻因为已知点精度低造成的损失。

(2) 联测几何水准的点位要均匀的布置在测区内。

(3) 为避免GPS RTK测量结果的错误, 应当分别在更换基站前、作业前和作业后检测已知点, 若卫星信号接收太差可以使用全站仪测量以满足精度要求。

(4) 如果测区内的地形有突变趋势, 需要分区进行GPS RTK的计算, 地形突变位置的点要多加检验, 以提高其精度。

(5) 如果测量结果的精度需要在米级之上, 可以通过GPS广域差分技术来解决信号问题, 保证结果的适用性。

7 结语

与静态的GPS测量技术相比, GPS-TRK不具备完整的几何检验条件, 但在地形地籍测量方面是可行的, 它能够通过降低地质勘测的劳动难度来提高作业的精度, 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随着GPS RTK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科学的不断进步, GPS RTK技术的测量能力会越来越高, 这对整个地质行业的向前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目前国内的GPS RTK作业还没有相应的技术规范, 使得其测量结果很难验收, 这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徐绍铨.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

[2]王平.虚拟参考站-GPS网络RTK技术[J].测绘通报, 2001, 增刊:4~6.

[3]安永强, 王艳华, 王泽民, 等.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J].城市勘测, 2004 (2) :22~24.

[4]周中谟, 易杰军, 周琪.GPS测量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 2002.

[5]王毅明, 钟金宁, 黄志洲.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与体会[J].现代测绘, 2003, 26 (2) :28~29.

[6]闫志刚, 张兆龙, 赵晓虎.GPS RTK作业模式原理及其实用技术[J].四川测绘, 2001, 24 (2) :66~69.

[7]张文山, 刘楠, 李宇新.GPS RTK技术及其在“数字城管”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8, 31 (1) :101~106.

地形、地籍控制网的布测 篇8

地形、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 从高级到低级, 分级布设的原则进行, 以达到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合理性。地形、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其范围应考虑城镇发展的远景规划, 首网布设一个主控制网作为骨干, 然后视建设和管理要求, 分区分期逐步有计划地进行加密;其精度方面, 要留有适当的余地, 特别是要使控制网外围边长的精度留有余地, 以使得主控制网有扩大控制范围的可能性, 避免将来因控制范围不够而重新布设控制网。目前我国城镇地区的地籍图和地形图采用1:500或1:1000两种比例尺。通常情况下, 城市繁华地段、中心区域和老城区采用1:500比例尺成图, 其他地区一般采用1:1000比例尺成图。《城市测量规范》规定:建筑物密集区的分幅图一般采用1:500比例尺, 其他区域的分幅图可采用1:1000比例尺。由此可见, 地形、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必须有足够的精度和密度, 以满足1:500比例尺地籍分幅图测绘的需要。由于全国范围内已有一、二等水平控制网, 大部分城市也已由国土规划部门建成了二、三、四等水平控制网。此时, 应考虑利用, 避免重复布网、标石紊乱、资料混杂和资金浪费的不良局面。如果已有的水平控制网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规格和精度要求, 那么, 可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布设低等级的平面控制点, 国土规划部门已有的一、二级导线点的精度一般可达到《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 也可拿来就用。新布设的控制网点应与国土规划部门已有的控制网点相区别, 采用不同式样的保护盖和不同的字样。新旧点不要混杂在一起, 要远离一段距离, 避免误用。

2 已有控制成果的分析和利用

2.1 为了测量成果统一和节省测量费用, 对测区原有的测绘资料, 应该充分利用。

在使用前, 首先进行必要的实地踏勘和检查。然后, 对其精度进行综合分析评定, 以确定其利用程度:或利用平差成果;或利用其观测成果;或利用觇标、标石等。分析和鉴定原有测绘资料质量时, 对各项主要精度数据要仔细审阅, 逐一复核:原有起算数据的来源、等级、质量情况;投影带和投影面的选择, 其综合误差的影响是否满足房地产测绘的需要;起算边 (或扩大边) 精度、基线尺检定间隔时间, 基线长度中误差。

2.2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原观测质量,

如三角形闭合差的分布是否符合偶然误差的特性, 测角中误差等, 平差后测角的改正数通常应接近于测角中误差, 接近或超过两倍的应为少数, 如有更大的改正数, 应分析是由于起算数据误差还是由于观测误差所致。仪器检验项目和精度, 归心元素的测定精度、观测成果取舍是否合理;成果中是否存在比较严重的系统误差和其他有关的误差, 对最后成果质量有何影响。

2.3 地形、地籍控制网还要尽量利用原有

点位, 以测区内布网的最高精度联测附近高等级的国家水平控制网点。联测点和重合点之和不得少于3个, 以便于把地方坐标换算成国家统一坐标。

3 地形、地籍控制网布设的一般过程

3.1 了解控制测量的目的和收集资料

主要了解测区的地理位置、形状大小, 今后发展远景, 测量成果使用的精度要求, 完成任务的期限以及生产上对控制点位置、密度的要求等。测绘人员应到有关测绘业务及管理部门收集有关资料。如设计时需用的地形图, 测区已有的控制成果, 并到测区踏勘了解旧标石标架的保存情况, 为确定布网方案、设计和施测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3.2 确定布网方案

根据控制成果今后的使用要求和已收集到的测量资料及拥有的仪器设备、技术力量等条件, 确定布设控制网的方案。例如是在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密还是布设独立网;测量方法是三角测量, 还是三边测量, 导线测量或GPS相对定位测量;是一次全面布设还是分区分期布设;是采用三度带还是1.5°带投影等等。

3.3 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

编写技术设计的目的在于拟定地籍控制测量的实施计划, 从整体规划上、技术上、组织上作出说明, 其要点是:

3.3.1 概况内容包括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测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测区原有成果的作业情况, 成果质量情况及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

3.3.2 设计方案及其说明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图形、密度;

起算数据的确定;控制网的图上设计及精度估计。

3.3.3 作业方法作业的原则、方法和要求,

觇标类型及埋设标石的规格, 提出标志建造和委托保管的要求, 提出测角, 测边仪器的检验, 边长、角度观测, 外业成果的记录方法, 成果检验和质量评估的办法和要求等等。

3.3.4 各种附表附图编制工作量综合、进程表;

需用主要物资一览表, 控制网设计图以及其他各种辅助图表等。

3.4 造标埋石

确定了控制点的位置以后, 须着手进行造标埋石工作, 埋设的标石作为点的标志, 建造的觇标作为观测时照准的目标, 一切观测成果和点的坐标都归算到标石中心上。

3.5 外业观测

待所建造的觇标和埋设的标石稳定后, 即可开展观测工作。观测前, 须按规范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校, 全站仪还须进行检测。

还须对气压计, 干湿温度计进行检验与校正。观测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遵守观测规则和操作规程。在观测过程中和观测工作完成后, 必须进行全面的外业检查, 以检查外业观测工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只有全部外业工作都符合要求之后, 观测工作才算完成。

3.6 内业计算

利用专业的测绘平差软件进行控制网整体平差和坐标计算。

3.7 编写技术总结

全部计算工作完成后, 应该列出成果表, 即将所有各点的坐标, 各边边长和方位角列成表格, 最后编写技术总结, 以供测量成果使用者作参考,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总结中主要叙述的内容有:a.测区概况, 任务概述, 作业起止时间及完成的工作量。b.布设的锁 (网) 或导线的名称及点位密度边和长 (最大、最小、平均) 和角度 (最大、最小) 情况。c.作业技术依据。d.觇标的规格与标石的埋没。e.对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与联测情况, 观测成果使用的坐标系统, 投影系统起算数据的精度。f.平差计算方法与成果精度统计, 重合点统计说明。g.质量评估, 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取得的经验等。

摘要:通过对地形、地籍控制网布测全过程进行学习, 加深了对控制网理论认识和实践的应用。

关键词:控制网,布网原则,已有控制成果的利用,布测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工程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3.[2]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工程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3.

地籍地形测量 篇9

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深入和智慧城市的提出, GIS技术的发展也日益趋向数据的标准化及多维化、平台的网络化、系统的集成化及智能化、应用的社会化。GIS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实现对空间数据的采集、整理、建库及管理应用, 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模型参考及决策辅助。在国土资源的勘测、选址中, 由于土地与地籍管理关系到土地的使用性质、坐落以及权利人和地籍划分界限等众多内容的改变, 此时就需要参考和工程相关的材料, 比如比例尺各不相同的地形图、关于土地利用的现状图和规划图以及遥感影像图等。传统的处理方式通常是作业员利用纸质图件作为参考, 经现场外业勘测调查后, 对成果进行手工数据录入更新, 最后利用各类纸质图件及CAD格式图件, 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此工作效率较低且无法保证数据的精确性。

2 GIS数据库结构的特点

GIS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库大致是由三种类型的数据组成:一种是基础的空间数据;另一种是关于土地的专题数据, 最后是平时的管理数据。其中基础空间数据主要包含大地测量数据、基础地形数据、4D产品数据、影像数据等;土地专题数据主要包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城镇地籍数据、地灾防治数据、矿产资源规划数据等;日常管理数据主要包含建设用地预审数据、农转用项目数据、建设项目供地数据、土地储备数据、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数据、土地执法监察数据等。

3 GIS数据库的设计

1) 统一坐标系。由于GIS数据库采用的空间坐标系是根据各类不同的数据源而规定的, 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坐标系的数据不是统一的, 因此在建立数据库之前, 要进行各类数据坐标的转换。在对数据采取应用的时候, 数据存储坐标系形式应采用大地坐标系, 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 将投影坐标系统应用于数据的动态投影中。2) 拼接数据。一般数据在入库前比较零散, 因此必须对各类空间数据进行适当的拼接以更好地满足应用需求, 拼接方式可以根据各类数据的具体形式采取不同的拼接方式, 普遍情况下可分图幅方式或按行政区划拼接的方式。3) 对基础底图进行统一。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 在众多基础层可以选择地情况下, 以系列比例尺基础底图为基础层的数据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最好。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在统一的底图上进行数据叠加和集成, 提高操作的可行性, 提高效率。4) 对数据存储环境的统一。GIS系统空间数据库是目前比较完善的数据库类型, 主要采用Oracle+Arc GIS Server (原Arc SDE) 管理模式, 方便统一进行管理。5) 数据库的建模。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 为了更方便地提取进入核心数据库的数据内容, 必须时常对各类数据库进行梳理, 在GIS系统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下可以利用可视化建模工具, 分别建立各类数据库的可视化要素模型, 最终汇总成核心数据库建设模型。6) 性能优化。为提高数据查询效率, 需要对数据库进行优化, 优化的方式包括内存优化、IO规划及优化、SQL优化以及建立数据库索引等。

4 基于COMGIS的测绘信息系统技术路线

通过对已有的地籍地形测绘信息系统的集成内涵分析, 我们研究了以GIS为核心的整体技术路线, 包括:1) 运用GIS数据存储方式存储地籍地形测绘数据, 做到地籍图形信息以及属性信息的一体化储存;2) 根据组件式GIS平台能够二次开发编辑与绘图的功能, 完成地籍图形的编辑绘制与属性信息的自动录入;3) 通过空间数据库技术使地籍测绘和信息系统的数据自动入库与更新。

5 地形地籍测绘中GIS技术的应用

1) 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为了获取和展现以及贮存规划中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数量、等级等各方面的信息, GIS系统空间数据库处理技术能接近完美地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格式的数据转化以及不同的比例尺寸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 相对其它应用技术平台能更好的存储、显示、以及更新各种相关数据, 方便数据的审查, 处理, 修改。同时基于GIS的管理系统及其数据库提供强大的管理和存储空间, 可以有效地满足各类信息的录入、更新、编辑、查询、输出等需要,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劳动成本降低。2) 动态监测土地变化信息。根据实际情况, 地籍信息根据不同的时段会发生改变, 要想实现对复杂的土地信息数据进行分类, 强大的空间逻辑处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历史回溯及空间分析, GIS系统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对土地信息的变动进行有效地跟踪以及更好地预测, 通过系统的优化性能, 还能有效地展示地籍信息的动态变化过程。3) 三维地籍信息可视化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 地籍测绘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日益明显, GIS系统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 也逐步向三维GIS技术发展。当前GIS平台结合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技术。三维GIS的研究对象是三维空间, 能对与三维对象相关的信息进行建模、展示、操作、管理、分析和决策。通过遥感技术, 全天候的对地观测技术, 可以对地籍信息进行快速、时刻、大面积的的测绘,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三维GIS系统空间数据库处理系统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 不单单是丰富了测绘形式, 更重要的是产生很多新的对象类型和空间关系。也可以说三维地籍GIS可视化, 是对二维信息的补充和完善, 使空间数据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4) WEBGIS技术在地形测量成果应用中作用。随着数字城市及物联网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行业部门需要利用地理空间数据作为应用底图, 为各自应用系统提供空间参考和图形辅助。WEBGIS作为一种多用户、高平台的快捷技术现如今正是各部门争相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宠儿。凭借WEBGIS技术, 把地形测量数据的建库成果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GIS服务的形式发布给各行业应用部门, 既解决了对空间数据的需求和利用问题, 同时也保证了地形地籍数据的保密需求及统一更新发布。

6 结束语

GIS作为一种新生的技术, 为传统的地形地籍测量及变更调查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和手段。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 基于位置的服务将会愈发显示出其强大的需求, 传统的地形地籍测量方式, 其成果更新速度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 所以, 利用GIS技术辅助地形地籍测量成果的快速运用, 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同时, 基于GIS技术的各行业及专题管理系统的应用, 也将越来越广泛。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及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库特点的分析, 结合近年来地形地籍测绘工作模式的转变, 介绍了GIS技术在地形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形地籍,GIS技术

参考文献

[1]袁国辉, 杨堂堂.基于GIS的城镇地籍和土地利用设计方案[J].测绘通报, 2002.

[2]郭卫华.地籍, 地形测绘在GIS中的应用[J].科技博览, 2010.

上一篇:翻译新闻下一篇: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