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2024-10-18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共15篇)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1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金君

摘 要 现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正广泛地被测量界所接受。最初,GPS的应用只涉及到控制测量和高精度的大地测量,后来,它的应用遍及各种测量领域。本文讨论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以及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一、引 言

GPS测量要求天空晴朗、开阔。在开阔的地域,特别是在乡村地区,使用GPS测量比用常规测量仪器测量具有更高的作业效率和成本效益,同时也能保持高精度。虽然这样,但是一些测量专家对采用GPS进行地籍测量一直很谨慎,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费用问题。最近几年GPS设备的价格虽下降很多,但是,具有完全实时双频功能的GPS设备的价格仍然比常规仪器的价格高出35%之多。

2.态度谨慎。人们在等待、观望,想看看GPS到底如何发展?

3.使用困难。市面上有一种看法,即GPS很难使用且GPS测量比使用常规方法测量花费时间长。不管什么时候,任何人看待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使用新技术时,通常会担心为了掌握这门新技术从中获益而需要学习的问题。

4.仪器淘汰太快问题。人们有许多担心,由于技术发展很快,许多现在有用的仪器将很快变得落后、无用。

二、GPS地籍测量的优缺点

应用GPS进行地籍测量有许多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优点包括如下方面:

1.减少人力费用。因为GPS仅仅需要一个人来操作,在要测的碎部点上呆上一、二秒进行一些处理即可完成工作;而常规的测量方法要求至少两个人来实施。

2.定位精度高,测站间无需通视。在没有现成基准控制点的遥远地区能进行高精度的定位计算,且定位不受人眼视线的限制。

3.操作简便,容易使用。随着GPS接收机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现今,市场上的GPS测量设备使用起来相当容易,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操作。

4.精确的3维系统,24h免费使用,全天候作业。卫星信号覆盖全球,不受用户数量限制。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观测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缺点包括如下方面:

1.购买设备所投入的费用很高。

2.卫星可见度问题。当卫星系统位置对美国是最佳的时候,世界上有些国家在某一确定的时间段仍然不能很好地被卫星所覆盖。

3.天空中仍受到障碍物如大树、高大建筑物等的干扰。

三、实时动态GPS(RTK)运用于地籍测量

GPS技术的发展已经先进到能在野外实时获取点位厘米级的水平精度的程度。被称为实时动态测量(RTK)的这种GPS测量技术正在被新西兰的规范权威机构确定为地籍测量的一种合适方法。

实时动态GPS要求有两台双频GPS接收机,两台仪器之间应有无线电遥测通信线路。其中一台接收机被指定为基台,另一台接收机作为漫游。基台接收机被安放在已知点位上,用它跟踪GPS码和进行载波测量,然后通过无线电遥测线路将测量的数据迅速送给漫游接收机。

整个GPS载波相位的计算是通过漫游接收机对载波相位模糊值的求解完成的,接着进行实时厘米级定位。这种技术被称为飞行中整周模糊度求解。当正确的载波相位值得到后就可以进行地形数据的获取。使用实时动态GPS测量,测量师只需站在感兴趣的点位几秒钟,就能快速、高效率地完成测量。

地籍测量中应用RTK技术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IS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和房地产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四、一个人可操作的设备

常规的测量方法与GPS野外作业方法主要的区别在于,GPS基本上可由一个人来操作完成测量任务。单独一名测量师可以完成涉及地籍测量的所有操作任务。以下是常规测量方法与GPS测量方法就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处理过程进行的讨论和比较。包括三方面:

1.确定起始点;

2.导线测量;

3.通常的野外测量方法。

五、确定起始点

通常在测量工程中第一步是确定现有已知点和定出起始点。大多数规范要求,从以前的测量中选定至少3个控制点作为已知点。当用GPS测量时,确定起始点具有双重目的:

1.有常规测量结果作依据,确定起始点就能够检验现有已知点间的关系和可靠性。

2.它能在GPS参考框架WGS-84坐标系和当地的国家坐标系之间建立重要的联系。

常规的测量方法仅仅要求测量3个现有已知点间的角度和2个距离,与所记录好的基础图进行核对,这样来确定这些点的可靠性。

GPS测量方法不同,它很容易比较3个点之间的坐标差而不是角度和距离。这样确定起始点就分为两步:

1.将WGS-84坐标系转换成当地参考坐标系。这涉及到多个已知点,由于GPS是一个全3维定位系统,通常要求有4个点。这第4个点用来做为检核点,以便确定根据3个控制点计算的布网是否正确。

2.利用坐标差值来检核起始点。现在的大多数GPS设备都具有标准功能,能现场进行坐标系间的转换。测量员从来不需要看WGS-84坐标,他完全能在直角坐标系下工作。

六、导线测量

使用GPS测量的优点是,它具有减少导线测量数量的功能,导线不要求布设成闭合线路。而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导线要闭合到起始点或以前测量的已知点上。和常规测量仪器相比,使用GPS测量更加灵活,并且通过采用适当的点检核测量值,GPS测量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提供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七、通常的野外测量方法

在野外测量中,使用GPS设备计算很快。随着观察位置的不同,GPS设备能在快速动态初始化下实时计算出系统坐标并将坐标直接记录在数据记录器上。GPS设备能直接计算出坐标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与基础图比较,确定是否符合一致。另外,GPS设备也有一个缺点,在设置边界标志点时,由于地物障碍,它会受到一些限制。GPS设备依赖于可见到的卫星,在新的开阔地区,信号失锁问题不会出现,但是在有高大建筑物的地区可能会出现这一问题。

测量规范要求检核桩点的位置坐标,这通常是利用许多原有的已知点或最近刚测量过的坐标点,通过双重连测来实现的。作业中也要测量距离和角度。随着GPS测量的进行,接收机可能被迫放弃对卫星的自动跟踪,这就会迫使接收机重新初始化,然后重新观测每一个新的坐标点,作为野外检核。这些新坐标是从由基台传送来的初始化的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获得的。

尽管野外检核非常重要,但是大多数常规的计算是在办公室内完成的,根据基础测量图核对各项限定要求来证实或否定已知测量控制点的点位可靠性。把所有相关的测量坐标装入手提式控制器中可以更有效地使用GPS。更重要的是,一旦贮存了这些坐标,就可以实时检核和确定原有的已知测量控制点和采用点的可靠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附加的信息有助于测量师在野外作出决定,节省时间和费用。

八、结 论

当今,GPS正在越来越多的测量工作中得到应用,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例。GPS具有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当GPS应用于地籍测量时,审查测量规范是必要的,以便人们能采纳这项新技术而不是把它当作是一个协助国内地籍测量的“鞋拔子”。当然GPS也有一些我们能够接受的限制。GPS对测量工作实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地籍测量需要GPS,同时,这项技术也代表了测量方法的改进,使其成为沿着高生产率方向发展的一种自然进程。作者单位:金君(中国地图出版社 100054)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2

一、概念

地籍测量指的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科学的测绘技术对界址线的位置和面积进行测定和计算, 同时绘制必要的地籍图, 作为土地登记和核发证书的依据, 同时这也是政府对地籍进行管理的一种服务。地籍测量作为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 以其为依据, 通过不同的测量技术, 从控制逐渐到碎部, 对精确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 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以及地籍图等进行精确的测量, 才能达到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另外的国民经济建设相关部门的需要。地籍测量与其他的基础测绘以及专业的测量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最本质的不同是只要涉及到有关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测量都可等同于地籍测量。

GPS, 全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通过GPS可以为全球的用户提供高精度、低成本的三维位置、定时以及速度等信息。GPS定位的基本原理:GPS技术是以地面的GPS接收机与高速运动的卫星之间的距离作为基本的观测量来作为依据, 通过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法, 从而确定出待测点的具体位置。如图所示, 当地面的GPS接收机同时接受到四颗以上的卫星信号, 再通过一定的技术测算出卫星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 再结合各个卫星的星历及其他相关的数据就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

根据以上列出的四个方程式就可以具体的计算出待测点的三维坐标以及GPS接收机的具体钟差。

二、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模式

目前, 在地籍测量中选择采用GPS测量作业模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但在具体的地籍测量过程中GPS的测量作用模式主要有三种:实时动态定位、快速静态定位以及常规静态相对定位。

1. 实时动态定位。

GPS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基础建立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 在应用GPS测量技术的过程中, 地面上的GPS接收机实时地将观测数据以及相关数据实时地传送给流动站, 通过流动站来快速计算整周模糊度, 通过观测四颗以上卫星的相关信息, 即可实时地计算出精确的流动站动态位置。在地籍测量中应用该技术, 可以实时地测定精确的界址点。另外, 如果将GPS所测得的数据经过相关的处理后录入到GIS系统, 还可获取精确的地籍图, 以便人们使用。

2. 快速静态定位。

在测量工作中去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站, 安置一个GPS接收机不断地对四颗以上卫星进行连续跟踪, 而另外一台GPS接收机依次到各个点去流动设站, 对每个点都进行观测, 所测得的流动站数据误差小, 而且作业速度快。但是, 两台GPS接收机的工作构不成闭合, 所以可靠性相对较差, 不过完全可以满足地籍的平面控制网建立以及界址点的测量工作所提出的要求。

3. 常规静态相对定位。

采用两台GPS接收机, 分别安放在一条基线的两端, 同步地观测四颗以上卫星, 每个时段在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GPS所构成的网络结构有利于外界的检核, 而且可以通过平差, 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位置的精确度, 完全可以用在地籍控制网的建立工作中。

三、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对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位置、形状、线以及数量等作出精确的测量。地籍的界址点一般点数较多, 而且分布密集, 对于精度的要求也相对不高。以往对其进行测量时, 不仅要求界址点与测量点必须要通视, 而且还必须是两到三人同时进行操作, 否则无法完成测量作用。但是, 如果采用GPS测量技术, 只须一个人在基准站安置仪器, 另外一人在各个测量点进行立杆测量即可到该测量点的三维坐标, 所用时间极短, 整个测量过程速度非常快, 而且操作简便, 工作效率高。另外, 根据地籍调查规程中的相关介绍, 在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为基础的地籍细部测量过程中, 城镇街坊的外围和街坊内的界址点之间的间距最大允许误差必须要控制在10厘米以内, 而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和村庄内部的界址点的间距要在15厘米以内。在这么精确的测量工作中, GPS测量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完全可以胜任以上作业, GPS测量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还可以提高测量的有效性。在合适的区域中应用GPS测量技术可以避免频繁换站的弊端, 还可以减少观测时间, 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2. GPS测量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以及检测中的应用

以往的动态野外测量通常采用的是平板仪补测法或者是简易补测法。比如利用钢尺来进行距离交会, 直角坐标法来进行测量, 而对于那种变通范围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平板仪进行补测。这种方法速度非常慢, 还浪费时间, 效率非常低下。如果采用GPS测量技术进行动态监控的话, 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确度, 不仅省时省力, 还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的检测, 保证了土地利用变更的真实性。另外, 通过GPS测量技术所测得数据的精确度完全可以满足土地利用变更和检测中对数据的精确要求, 还可以减少建设费用。

3.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作业中的应用

在地籍控制测量作业中应用GPS测量技术, 不仅可以轻松地实现全天候观测, 还可以让地籍的测绘以及地籍控制测量点的布置工作更具灵活性。在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中通过GPS测量技术, 不用再实现测量点与测量点之间的通视, 这相对于以往的测量方法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而且GPS的网状结构布置也丝毫不会影响到GPS的测量精度。不仅如此, 在以往的地籍控制测量作业中, 在布置三角网时一定考虑周围的环境情况以及尽量等边等观测要求。而如果在地籍控制测量作业时使用GPS测量技术, 根本不用这么繁琐, 仅仅实现登记控制精度和GPS仪器精度的匹配, 还有选取测量点是符合GPS对点位的要求即可。总之,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作业中进行应用, 可以非常方便快捷, 而且所测得数据精确度高。

四、结语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3

地籍测绘的常规测量方法是先采用全站仪导线测量,布设控制点,然后在导线的控制点基础上进行界址点的碎部测量,导线测量是经常受到起算控制点密度不足,测站间通视差以及精度不均匀等问题困扰,而且耗费人力、时间和资金。近几年随着GPS RTK技术的出现及精度不断提高,GPS RTK技术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地形图测量中。GPS RTK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该系统能为全球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GPS以其速度快、精度高、布点灵活、测站间无需通视、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地籍领域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地籍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GPS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1.1 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城镇地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城镇地籍工作,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动态临管体制,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城镇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在城区布设基本控制网,图根控制网,进行界址点测量和地籍图测绘,在地籍图上综合注记地籍情况与面积量算内容及原图清绘复制等。GPS卫星定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对地籍测量工作,特别是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应用GPS迸行地籍控制测量,不要求通视,这样避免了常规地籍控制工作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并且GPS网状结构对GPS网精度的影响也甚小,其技术误差分布均匀,各点之间有不存在误差累计,避免了常规地籍测绘中由于边长过长等因素带来的误差累计。正由于GPS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速度快、精度高且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等优点,才使GPS技术在国内各省市的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得以广泛应用。采用GPS RTK技术进行测量时,不要求通视、全天候作业,不像全站仪、平板仪那样要几个人相互配合作业,只要1个人背着仪器在待测点位上停留1-3秒,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电子手薄或?便携机进行记录,在满足定位精度要求下,将一个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点测定后,回到室内用专业测图软件成就地形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图工作的效率。

a.GPS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

地籍测量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全区的控制测量,它的精度如何,直接影响地籍管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它是测绘地籍图件和数据的基础。而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主要是为满足土地权属范围的特征点,即界址点服务。关于网点的密度,GPS地籍网可按测区范围和先后次序分基本网和加密网两类。基本网控制较大的测区,点的密度大致按城市三、四等边长要求定,加密网点密度相当于5”级小三角网或导线。对于中、小城镇的地籍控制,考虑到城市的长远规划和近期需要,布设四等网和5”级小三角网或导线。由于城镇地区界址点密度较大,故在保证网点的点位精度条件下,控制点密度力求增大到便干测定界址点,必要时在GPS网下再加密一级图根导线,以便能直接从图根点测定界址点。GPS网各边比常规网边长变化幅度大且长短边结合灵活方便,由此,各级网可视需要分期布设,也可一次性混合布设到需要的密度。

b.位置基准点偏差对GPS网的影响。

应用常规手段建立城镇地籍控制网时,如果附近没有国家控制点作为位置基准点,往往以假定坐标值的点作为起算点,从而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坐标系。当应用GPS定位技术代替常规测量建立地籍控制网时,由千GPS定位得到的是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差,故GpS网在参考椭球面上的网形与其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基准有关。在经度方向上位置基准的偏差能使GPS网产生整体旋转,但对于一定范围、高差较小的GPS网而言,其位置基准在经纬度方向上的偏差(一般百米以内)对投影在椭球上网形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于高差大的GPS网则要求有较精确的起算数据。由于位置基准在高程方向的偏差使投影在椭球面上的GPS网的尺度发生变化,所以,可用常规方法来精确测定高程。

C.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在经典三角测量的控制网中,兼顾精度、可靠性及成本费用等准则的优化设计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和应用。与经典观测相比,GPS观测具有更为复杂的函数和随机模型。尽管GPS具有灵活多样的布网方式,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但GPS地籍控制网的设计也存在优化间题。在GPS观测中,基线观测向量是不受潭视条件限制的,由此为GPS网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条件。粗差、系统误差等模型误差是GPS网的主要误差源,而精度和可靠性是衡量GPS网的坐标参数估值受观测偶然误差影响与辩识、抵制GPS网模型误差影响能力的二个重要度量指标。所以,在GPS网优化设计时,应考虑到规程要求精度、仪器标称精度、网的可靠性准则、人员配备与预支戍本费用等条件,可采用机助模拟法(也可其它方法)对GPS网的图形结构、观测量的增减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后的GPS测绘,更能显示出GPS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益,并在地籍调查中发挥重大作用。

1.2把GPS新技术引入地籍细部测量中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调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测定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由地籍调查规程所知,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细部测量,对于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5cm。利用GPS的RTK技术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建议在适合布设GPS点的部分测区使用该项技术。对于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交会法、极坐标法、图解交会法等进行地籍勘丈,这样有利于加快地籍细部测量进度。

1.3GPS技术在建立地籍信息系统中的应用QfS测绘网

地籍信息系统包括地籍信息的输入、管理、输出三大部分,它是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地籍数据采集、处理和图表成果输出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GPS技术野外实测,把野外特征界址点坐标数据和属性信息记录下来一并传输到地籍信息数据库中,经过加工、处理,最后绘制输出成果图件。地籍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行政界线、宗地界线和宗地属性及地表覆盖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及倩况。地籍信息系统的精度受控制网精度的影响。地籍信息的时效性,决定了地籍信息必须具有动态更新功能。

2、结束语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4

GPS RTK 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分析

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介绍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提出了运用RTK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的新方法,利用实例证明了其可靠性.

作 者:牛志国 余正昊  作者单位:牛志国(大连市征地事务服务处,辽宁,大连,116011)

余正昊(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系,山东,济南,250002)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5) 分类号:P2 关键词:RTK定位技术   地籍测量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5

实时动态GPS测量技术在水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水深测量的.工作经验,以实时动态GPS测量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原理,作业步骤及误差处理方法,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水深测量定位方法和RTK定位技术,而后以此为基础,探讨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而基于笔者的工作实践,给出了详细的作业步骤,最后,笔者基于大量相关文献,分析探讨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及处理对策,相信本文的研究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 者:罗凯 作者单位:广东海事局海测大队,广东广州,510320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15)分类号:P2关键词:实时动态 GPS测量 水深测量 无验潮 RTK

浅谈地籍资料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篇6

地籍资料是进行地籍活动的历史记录,是按制度保存起来以备考查利用的地籍、簿、册、图件等资料,因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和要素成为我们企业进行统筹规划和相应管理的重要的基础资料。.地籍资料在土地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土地管理实施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管好、用好土地的基本依据。地籍资料翔实有效,能更好的促进土地管理,减少土地纠纷,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为土地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效益化管理奠定基础。

一、地籍资料是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重要依据

地籍资料是用地单位取得土地权属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文件、协议、记录以及土地使用情况等等有关方面的资料,它是地籍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是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建立地籍图、册进行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等的一系列工作体系中政策性、技术性均很强的地政工作的重要部分。地籍资料的管理和利用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其核心问题是土地的权属问题。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土地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保持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而且可以为确权及权属变更提供依据。是土地权属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也是科学管理土地的一项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土地信息,进行土地权属管理,保护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体系。

单位取得土地使用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确认国家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力。土地确权主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有关条文,同时必须以合法的权属证件、历史档案资料和调查勘测记栽的事实为依据。这里指的历史档案资料实际上就是地籍资料。由此可见,地籍资料在土地确权中的作用。土地确权的中心内容是确定土地权属性质和土地权属来源的合法性。确定土地权属性质就是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判断一宗地的土地所有权是国家所有,还是集体所有;主要查实所有者和使用者最初取得土地权力的方式有无法律依据。而地籍资料所记录的内容包括土地位置、地界、四至,权属来源、土地用途,利用状况、面积等基本情况,它涵盖和包括了土地确权所需要的所有文件、内容,是确权的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我们所使用的土地就可以顺利的通过土地确权。

二、地籍资料是单位管好、用好土地的依据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土地管理最基本的职能是国家对土地占有、利用进行的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管理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两方面内容,其中心任务是摸清土地家底和确认土地权属,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实现国家用地的宏观控制,保护耕地,制约和指导人们进行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我们石油企业管好、用好土地,就是要使用好、保护单位的土地资产。做到明确权属合法,面积准确,四至清楚,?Y料齐全,不丢一寸土地,并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2000年,我们北区供电公司大院部分土地被当地老百姓侵占,我们单位油地工作科及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维权,但当地老百姓以当年征地没有办理手续为由,说此宗地的部分土地属于违法用地,拒不搬离该宗地。我们通过走访当年办理宗地使用权的经办人,并到市、县、油田档案室和相关单位档案室查找到了该宗地的所有征地的地籍资料,明确了四至,在这些最原始、最基础的地籍资料面前,通过县、乡油区部门的协调和当地公安部门配合,侵占土地的老百姓撤出了该宗地。维护了我们企业土地的完整性和合法性。事实证明地籍资料对于我们管好用好土地的起着基础性作用。

三、地籍资料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现代化基础

实现地籍管理现代化,首要的就是实现地籍资料的建立和健全。因为,只有翔实的地籍资料才能为土地管理、地籍管理提供最基础的手段。工作中,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努力向地籍管理手段现代化方面努力。高度重视地籍资料的积累和收集,使我们公司土地资料不断健全、完善。在此基础上,探索土地管理的好办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科学手段管理土地。把所使用的土地按地籍管理的要求和时间先后,征地面积、征地费用、用途、批准文号及宗地使用档案等基础资料,逐一整理输入微机,初步实现微机化管理。根据需要以及参照历年土地统计报表内容,建起了土地管理数据库,绘制土地图表、图纸,做到宗地情况数据详实、可靠完整,一目了然,查阅方便。实现土地管理现代化,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为此,我们把公司所使用土地及时录入土地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土地管理现场、证书、数据库数据“三统一”,做到了土地资料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

土地的边界使用大地坐标界定,为地籍资料充实了更加精确的内容,它使原来的界址点由粗放的界桩成为一个数据点,使之更加细致化、数据化、永久化、精确可靠,为解决和避免土地权属或边界纠纷提供了最有力的、科学的数字依据。坐标系全国统一,而且是永久的,界桩丢了,坐标永存,是我们维护油田利益的强有力证据;也为科学业管理、科学规划使用土地提供了直观的图形。利用程序、闲置土地以及其他地籍资料的要素等情况都有一目了然,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更加便利和更好的服务。

管理上的现代化,也带来土地使用上的更加科学化。我们坚持牢固树立“效益土地”观念,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土地资产,挖掘土地增值潜力,千方百计为企业获取良好经济效益“添砖加瓦”。近年来,我们通过查阅土地资料,根据区块的整体布局、道路规划选择上拿出合理可行的意见,尽量少征地,少投入,避免重复赔偿现象的发生。在变电站等工程施工选址时,在不影响项目整体功能的前提下,我们尽量考虑周围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利用闲置的站,这样使土地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存量闲置土地的作用。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7

1.1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是国家为了一定目的而用来描述土地的基本要素,包括权属、数量、位置、界址、利用现状等信息,用图册的方式来表述。主要的重点在于反映土地权利的归属。地籍按照不同方式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税收、法律、多用途三种地籍。从地域来看可分为城镇、农村地籍。

土地测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而地籍测量作为其重要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通过测量技术来测定土地的位置、边界、界址点坐标及宗地面积等信息的一项测绘工作。地籍测量所得出的图形即地籍图,它主要描述的有地籍和地形两大要素。地籍测量后会形成相应的成果文件,例如地籍图、地籍图册等。

1.2地籍测量的方法及精度要求

地籍测量作为一项测绘工作,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步测量两种。地籍控制测量主要应用于地籍测绘工作的前期。它主要是按照地籍方面的精度要求、测量区域的大小及控制点等情况,依据测量的基本原则,在满足精度的情况下开展的在技术、选择控制点、进行野外测量以及数据处理方面的测绘工作。它的精度要求见表1。

地籍碎部测量是以地籍控制测量为基础的,它主要是测定地籍碎部点的位置,它的主要测量对象有行政区边界、宗地边界、房屋建筑、固定地类界、道路和水系等,测定地籍对象中的地籍要素。依据地籍调查规程,它具有相关的精度要求见表2。

2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 GPS定位原理

GPS是一种定位技术,它主要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以及该卫星与我们所要测的地面上的点的距离,来测定出该点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知道卫星的位置,并且知晓卫星与地面某点的距离,那么该点就在以该卫星为中心,以该距离为半径的圆球上。

2.2 GPS的测量精度

GPS技术现在发展越来越成熟,而且进展很快,它能够很好地满足地籍控制测量在精度方面的要求。其中RTK技术在地籍碎部测量方面可满足厘米级的精度,效率高,且能够测量大概20km的范围,能达到10~20mm的精度。

2.3 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中非常重要,它是基础。传统的测量方法过程复杂、要求多、精度低,而GPS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它具有很多优势,比如操作起来简单,布设控制点相对灵活,而且可以整天进行观测,精度高,能够达到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所以被广泛运用。

(1)GPS建立地籍首级控制网。根据GPS技术中关于建立控制网网行的相关原则,在建立GPS网时:1要考虑的是可靠性。我们要从多方面来考察其可靠性,就必须运用相对独立的边来形成闭合图形;2我们在建立控制网时,要合理地、均匀地布设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3要保证GPS网点与原始地面上控制点更好地结合;4 GPS网点还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一般在测量过程中都会选择一些观测效果开阔、视野较好的、较方便的地方,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测量成果。

(2)拟定观测方案。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具体的测量要求、精度需求以及相应的测量工作进度,选择最好的卫星观测时间段,从而制定出最佳方案。

(3)GPS-RTK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我们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具体的地形地貌以及精度需求,建立最适宜的测量控制网。

2.4 GPS在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运用于地籍碎部测量时:1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测量的仪器、人员以及相关软件等方面的准备工作;2还要合理地布设控制网、对相应数据进行组织编码、建立测量基准站以及收集相关数据;3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基准站和流动站收集的数据运用差分算法得到移动测站在WGS84坐标系下的坐标值。

2.5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缺点

在地籍测量中,由于GPS技术是根据地面接收卫星信号来测定地面点位置,因此误差主要是通过卫星、卫星信号的传播过程及地面的接收设备,误差分布均匀,定位精度高。它可以全天候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短且效率比较高,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常规的测量技术并不能进行全天候观测,而且观测时间长、效率差、操作起来较复杂、误差分布不均匀、定位精度也一般。

3结束语

在相关的土地测量工作中,地籍测量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界址点多、工作繁琐、信息更新快。而GPS作为一项新的测量技术,它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所需要的时间较短,不要求通视,还可以全天候工作等,优点非常多,适宜于运用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它能够完全满足其精度需求,提升其工作效率。虽然GPS技术应用于地籍测量中优点较多,但仍有些不足的地方,还需要日后进行更好地研究,从而被更广泛地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文荣,郑奇志.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

[2]詹长根,唐祥云,刘丽.地籍测量学(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乔仰文,赵长胜.GPS卫星定位原理及其在测绘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刘祥.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

[5]马永健,张武英.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RTK技术;流动站;基准站;四等水准;图根点

一、GPS RTK技术简介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根据GPS提供的坐标或坐标演变量精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毫米级,厘米级,静态,动态后处理,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RTD(Real Time Differnce实时差分)等几种设备分类和测量方式。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绘、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资源勘查、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而且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又称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突破,它由基准站接收机、数据链、流动站接收机三部分组成。其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效率高,采用差分定位技术,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可以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能够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坐标,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

二、RTK测量实例

1.RTK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在固镇县11平方公里1:500地籍调查与测量工程中,由于街道较宽,采用RTK技术进行测量较为方便。此次测量以居民区为主,居民地建筑相对较低,基准站设置在测区的中部的6层楼楼顶,与已知点的距离在1.0~2.0km之间。采用两台双频GPS接收机实时动态测量模式,流动站采用三角架精确对中整平。布点时为了方便测图使用和便于RTK测量等因素,尽量避开高压线、高大建筑物及高密树林等因素对RTK测量的影响。实在无法回避的地方,采用增加观测时间、增加观测次数的方法以提高观测精度。

传统的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

利用RTK进行控制测量不受天气、地形、通视等条件的限制,控制测量操作简便、机动性强,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数倍,大大节省了人力,不仅能够达到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均匀,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满足要求,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RTK控制测量时,首先用已知控制点建立投影的局部归化参数,利用本次工程实测的D级GPS控制网资料,将6个已知点的地心坐标与相应的当地坐标输入电子手簿中,同时输入相应6个点的(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三维坐标,进行参数转换,查看解算后每个控制点的水平残差和垂直残差。本次测量解算出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水平残差最大为±1mm,垂直残差最大为±17mm。为了提高待测点的观测精度,将天线设置在对点器上,观测时间大于20秒,采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两次观测取平均值;机内精度指标预设为点位中误差±1.5cm,高程中误差±2.0cm;观测中,取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均小于±1.0cm时进行记录。

RTK图根点两次观测值坐标较差最大值为±2.2cm,最小值为0.2cm。两次观测采用了同一基准站,观测条件基本相同,可视为同精度双观测值的情况,进而求得观测值中误差和平均值中误差。观测值中误差为±0.62cm,平均值中误差为±0.44cm(±0.62/√2)。说明RTK技术能满足《城市测量规范》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大于±5cm的要求。

同时,我们采用常规手段对RTK控制点进行了四等水准测量。平差后,每公里高差中误差为±3.25mm,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6.1mm。在进行RTK平面控制测量的同时,我们也利用RTK技术进行了高程测量。两次RTK高程测量的成果高程较差最大为-4.0cm,最小为0.2cm.观测值中误差为±1.2cm,平均值中误差为±0.85cm。

四等水准测量与RTK高程测量成果较差高程较差最大为-4.2cm,最小为0.1cm,高程较差中误差为±2.2cm。

如果四等水准网高程中误差取±2.0cm,RTK高程测量的中误差采用其预设精度±2.0cm,则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得到高程较差理论中误差为±2.8cm,高程较差允许误差为±5.6cm。可见求得的高程较差中误差小于高程较差理论中误差。

由于相邻两点间RTK高程较差受相邻点间的长度影响不大,其精度主要取决于四等水准测段长度。根据同一测段RTK高差与四等水准高差之差,参照不等精度观测,计算出高差较差单位(每公里)中误差为±1.74cm。

如果RTK高程测量的中误差采用其预设精度±2.0cm,四等水准高差中误差取±1.0cm,得高差较差理论单位中误差为±2.2cm。显然,观测的高差较差单位中误差小于高差较差理论单位中误差,由此证明RTK高程完全满足《城市测量规范》对四等水准网的精度要求。

2.RTK在数字地形、地籍测图中的应用

利用RTK快速定位和显示坐标结果的特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地形、地籍的碎部测量来代替常规的数字测图。以1台GPS基准站,若干台GPS流动站接收机分别进行碎部点测量。测量工作一般在数据采集的功能下进行。采集完将数据格式转换为“点号,X坐标,Y坐标,高程”形式,使用Cass软件经过编辑处理,最终生成数字化地形、地籍图。

地形点的采集一般单人作业,在城区外围较为开阔或建筑物不太密集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RTK的采集速度相当快,由于初始化速度快(小于30s),并且在线运动过程中始终有固定解,每个碎部点采集时间一般不超过5s,因此,可以充分发挥RTK快速高精度定位的优势,提高作业效率。

全站仪配合RTK效率更高,在作业中采用RTK测量模式的优势,准确快速地建立图根控制点,采用全站仪配合RTK外业手簿进行碎部点的数据采集。图根点的布设不受地形的限制,从而减少了因常规测量多次设站带来的累计误差,提高了全站仪碎部点采集的点位绝对精度,使地形测量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地形图、地籍图等的测量应用中,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几点认识

1.通过对以上事例的分析,可以证明RTK技术完全满足城市测量中对图根控制和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由于RTK技术不同于常规的测量手段,不可能完全用常规的测量技术标准来衡量,尤其在相邻两点间距离较短的情况下表现比较明显。RTK技术的测量误差均匀,不存在误差积累,精度可靠程度较高。

2.RTK技术能够实时地提供测量成果,可以越级布网,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作业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3.误差与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成正比,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距离以不超过4Km为宜。解求转换参数的已知点应分布均匀,覆盖整个测区,水平、垂直残差宜在3.5cm以下。基准站应尽可能设置在符合条件的已知点上,以确保高程点的精度。

4.作业过程中,检测测区内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剔除原控制网的粗差点,便于更好地完成与原图或原工程项目的接边工作。

5.测量时需采用选择最佳观测时间、延长测量时间、增加观测次数、架设对点器等方法提高测量精度。一般同精度两次测量值的较差取3cm以下为宜。

6.在一定的条件下,RTK可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充分发挥RTK与全站仪各自的优势

四、结论

1.实践证明,GPS-RTK具有极高的测量精度,可以满足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测图图根控制点和四等水准的要求,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图根点、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与传统的测图方法相比,其作业模式能进一步提高测量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省测量费用,使测量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尤其在夜间作业,比常规测量作业方法更具优越性。

2.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有成果,选择合适的坐标转换参数求解方法,均匀地选择覆盖全区的3个以上已知点参与坐标转换,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外业劳动强度。

参考文献:

[1] 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上,下)[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2] 洪立波,蒋达善,顾孝烈,等.CJJ8-99,城市测量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89.

[3] 刘大杰,施一民,等.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数据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4] 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9

GPS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概述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 nbsp Positioning & nbsp Sy stem)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在最近的两年得到了迅速推广,这主要依赖于GPS系统可以向全球任何用户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我们先了解一下GPS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测量领域的应用特点.

作 者:张相群  作者单位: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 刊 名: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英文刊名:TRANSPO WORLD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 关键词: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10

全站仪和GPS测量技术在水下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比较

测量定位在水下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中探讨全站仪和GPS测量技术在水下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比较.以期能有效提高水下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建立一套快速、精确的测最控制定位系统.

作 者:申太祥  作者单位:云南省弥勒县水电勘测设计队,云南,弥勒,652300 刊 名:中国水运(下半月)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 年,卷(期): 10(1) 分类号:U452.11 关键词:全站仪   GPS   水下工程   测量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地籍测绘;GPS ;应用探讨

地籍测量时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地籍测量主要是以地籍调查为主要依据,运用测量手段,精确测量土地的大小和位置、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和地籍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傳统的地籍测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测量工作的需要,构建地籍成果和测绘成果“一体化”数据库成为了土地管理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地籍测量时地籍管理中很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测绘工作中要做好相关的准备把握好尺度。由于GRS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给测绘工作带来了历史的变革。文章对GPS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在地籍测绘中具有的优势。

一、GPS应用在地籍测绘中的优势

(一)运行效率高

在地形条件不是很复杂的条件下,要测量半径在5Km的地区使用GPS技术便可以一次性完成测量,GPS测绘技术和传统测绘技术相比,可以减少测绘人员的工作强度,如仪器搬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发生。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第一,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定位的精准度很高,测量的书籍更加准确,误差范围很小。在一定条件的测量范围内,使用RTK进行地质测量,测量误差控制可以控制在几厘米范围内。第二,作业条件没有严格的要求。运行GPS测量技术,通过电磁传到即可完成,不会受外界因素干扰。第三,自动化程度很高。

(二)应用广泛

GPS在地籍测量时,对控制点的要求很低。因为控制点不用进行通视。PPS网状结构和GPS的网状结构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地籍测绘中,GPS有着灵活、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地籍测绘工作中。

(三)误差小

地籍细部测量也属于地籍调查的范围,有效的减少了调查数据的误差。地籍调查过程中对界址点的误差范围有着严格规定,GPS技术具有高精度的优势符合地籍测绘的要求。

二、GPS在地籍测绘中的主要应用

GPS技术已经发展成熟,测量准确不断提高可以全天候进行地籍测量。不仅仅在地籍测绘中应用广泛,给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历史性变革。以下分许了GPS在地籍的主要应用。

(一)GPS在地籍控制测绘中的应用

应用GPS技术时不需要考虑控制点之间的通视问题,只要选取GPS控制点即可,对精确估算要求很低时需要测量常规三角网。在应用GPS进行地籍测量时,控制点之间不需要进行通视。只要选择适合的控制点,即便在精确度不是很高时,不需要测量三角网。

1.测量地籍控制网

在地籍测绘工作中,首先要进行整体测量,为数据采集和绘制地籍图做好准备。地籍测量的准确性要以地籍图和界址点为依据,不能超过规定的误差值。地籍测绘的内容的包括两点,分别是地籍控制测量和基本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要在基础测量基础上进行。前者可以分为两个等级,后者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在测量工作中需要设置测量网和三角网等。

2.建立地籍控制网

地籍测绘控制测量过程要依据测绘的地籍图控制点和基本控制点进行控制的过程。GPS网设计要包括三个要素分别是尺度、位置、方向。GPS网的选点需要进行通视。进行通视可以使电磁波的传播不受到外界的干扰。但不是任意两个控制点都可以进行通视。只有其中一个或者两个控制点可以进行通视。一些特殊的控制点可以同时某一个特定方向。控制点的选择要选择在没有干扰的地方。

3.观测数据的后期处理

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在计算平均方差时,使用得到的数据作为计算方差的依据。

(二)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应用GPS进行地籍测量时不用进行通视,所以控制点的选择范围很广泛,对网络结构的精度影响很小。在调查规定中地籍平面控制网利用GPS搭设二、三级三角网,或者搭设边角网,甚至构建GPS网,还可以依据城镇建设规模选择相应的平面控制点,控制点的误差范围要控制在5厘米范围内。

(三)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经过审查合格的界址点作为土地登记和地籍调查的主要依据。在进行勘测时,征用精度和土地整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界址线和邻界线与相邻的物体之间的误差不能超过10厘米。在地籍测绘时,需要使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时,观测的范围比较小,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自动化程度比较低,测量人员工作强度比较大。应用GPS测绘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只有提高勘测的精度,才能保证勘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GPS在地籍细部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调查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地籍细部测量,可以测量出土地的具体位置和界址点的相关数据。从地籍测绘工作中可以得知,在进行地籍细部测量时,要以平面控制为主要测量依据。测绘的界址点误差范围要保持在5厘米之内,应用GPS进行地籍细部测量时,要保证测量的精确度。在GPS测量不到的区域可以使用测量仪进行辅助测量。在GPS测量中的PTK技术,在测量工作中不需要进行频繁通视,和普通测距仪器相比较,具有方便、准确和灵敏度高等特点。

结束语:

GPS技术给地籍测绘工作带来了一项历史性改革,拥有很多优势,这些优势在地籍测绘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目前GPS 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数据传输能力也在不断完善,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性也在不断提高,数据传输范围也在不断扩大,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吴清山,柳广春.GPS测量技术在中小城镇地籍测量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3(5):146-147.

[2]李文荣,郑奇志.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103-105.

[3]董志海,何腾飞,何诚等.地籍测量补测的方法及精度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6):29-31.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12

GPS RTK测量技术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我单位所使用的仪器为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生产的9600型双频接收机,其精度指标为:实时RTK平面精度2 cm+2 ppm,高程精度为5 cm+1 ppm,作业距离达15 km,该仪器集成性能较好,主机、电源、数传电台一体化,整机功率低,17A H基站蓄电配2个锂电可连续工作12 h,RTK基站自动智能设置,移动站一键飞梭。GPS RTK技术系统配置包括以下三部分:1)基准站接收机;2)移动站接收机;3)数据链。基准站接收机设在具有已知坐标(也可无已知坐标,地势较高)的参考点上,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并将测站的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通过数据链发送出去,移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通过OTF(On The Fly)算法快速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通过相对定位模型获取所在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坐标和精度指标。

2 地籍测绘及其有关技术指标

1)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精度指标是GPS网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GPS网的布设方案、观测计划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指定的。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 m。2)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3 GPS 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下面以古交市城区地籍测量工程中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为例,阐述该技术的应用情况,该城区为工业区和居民生活区,城市建(构)筑物密集、交通繁忙、无线电信号复杂,本次需测量的宗地地块遍布整个城区,总测量面积约15 km2。权属关系复杂,用地种类较多,宗地数目多,权属界址点数量大,采用常规测量手段施测十分困难,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宗地的权属界址点测量工作,以满足宗地管理单位对地籍测量工作的要求。

采用GPS RTK测量技术作为本测区宗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实测技术手段,在充分调研论证并通过试验检测认证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作业过程如下:1)选取精度高、可靠性好的城市基本控制网点作为RTK测量的工作基准。本次测量工作一共选取了古交市7个D级控制点作为工作基准。2)GPS RTK定位精度试验。选取1个测量基准网点架设基准站,流动站在离基准站信号覆盖范围内施测了古交市城市E级控制点和宗地权属界址点共计18个点。并采用静态GPS测量技术和全站仪测量技术测量宗地权属界址点坐标,将这些测量结果与已知成果相比较,其较差最大值为1.3 cm,最小值为0.2 cm。3)GPS RTK定位精度评价。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测量结果与其他测量技术获取的测量结果互差均在厘米级,其中互差平均值为0.75 cm。可以认为GPS RTK测量结果的点位精度达到厘米级,而且各点位之间不存在误差累积,克服了传统测量技术的弊病,完全能满足城镇地籍测量对权属界址点的测量精度要求。4)采用GPS RTK测量技术进行控制点和界址点的测量。

4 结论与建议

1)GPS RTK测量技术应用于地籍测量,无论从定位精度还是作业效率看,都是可行的,而且也拓宽了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2)GPS RTK应用于地籍测量有其他仪器不能比拟的优点,首先减少人力费用,仅需要1个人来操作,在完成初始化后,在界址点上短时间进行一些处理即可完成测量工作。操作简便,容易使用,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其次,定位精度高,测站间无需通视,在没有现成基准控制点的地区能进行高精度的定位计算,不受人眼视线限制。3)GPS RTK作业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基站应尽量设置在城镇十字路口的中间位置,使基站能接收到尽可能多的卫星,以提高RTK解算精度,减少建筑物和无线电传输干扰。b.在测量过程中,如果出现RTK解算困难时,不宜勉强求得初始化,而应考虑变换位置布设控制点,间接测量。c.布设控制点时,宜采用两次独立观测的作业方式,即一台移动站测量控制点,另一台移动站换基站验测,以发现和避免可能出现的粗差。4)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进城镇全解析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城镇地籍管理和地籍测量手段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有力地促进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城镇地籍管理水平的提高。

摘要:在简要介绍GPS RTK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地籍测绘及其有关技术指标作了论述,并结合某城区地籍测量工程中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实例,归纳了其作业过程,从而为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GPS RTK测量技术,地籍测绘,数据,精度

参考文献

[1]马克伟.城镇地籍调查规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王宝祥.地籍调查与标定边界[J].测绘通报,1996(4):38-41.

[3]成桂静.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35(1):355-356.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13

通过对RTK作业方法及成图软件的研究,探索出了适于RTK在线路测量中的数据采集方法,并对输出数据进行研究处理,使处理结果可被线路绘图软件直接调用,实现了RTK线路测量全流程自动化,使线路测量比常规方法变得简单、方便、可靠、快捷.这一技术在西气东输、靖成输油管道等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 者:郭中社 夏江 赵根庄 魏立峰 GUO Zhongshe XIA Jiang ZHAO Genzhuang WEI Lifeng 作者单位:郭中社,夏江,GUO Zhongshe,XIA Jiang(河北省地勘局,测绘院,河北,廊坊,063000)

赵根庄,ZHAO Genzhuang(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31)

魏立峰,WEI Lifeng(秦皇岛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1)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14

GPS快速静态法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在RTK GPS(动态GPS)测量有困难的地区,使用GPS静态测量方法,但效率太低,使用GPS快速静态测量方法,既克服了RTK GPS(动态GPS)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局限性,也弥补了GPS静态测量方法速度慢的不足,值得推广.

作 者:孟庆森 陶琳 李继秀 闫冬 MENG Qing-sen TAO Lin LI Ji-xiu YAN Dong  作者单位:孟庆森,李继秀,闫冬,MENG Qing-sen,LI Ji-xiu,YAN Dong(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长春,130061)

陶琳,TAO Lin(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刊 名:吉林地质 英文刊名:JILIN GEOLOGY 年,卷(期): 28(2) 分类号:P623 关键词:GPS静态测量模式   GPS动态测量模式   GPS快速静态测量方法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15

伴随国民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地籍测量作为国土规划、国防建设、土地资源管理与决策制定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以地籍调查为基础, 以工程测量技术为主要手段, 通过地籍调查与工程测量技术的结合精准的两侧出土地的空间位置、面积大小、边境界限、权属界址点的空间坐标以及地籍图, 最大限度的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部门与相关土地管理部门的需要。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以数字测图系统为主, 系统设备正常运行为基础, 工作流程顺利实施为前提,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 通过电子速测仪、GPS、数字摄影测量仪、数字化仪等采集工具对量测地形的数字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绘图、输出与数据管理等完成数字化测绘流程。现代地籍测量是通过与现代测绘技术的融合, 高精度的测定土地类型、土地边界、分布状况、质量等级、土地空间位置、实际面积以及其他土地属性信息, 测量结果为国家经济建设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相关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靠地数据支持。与此同时, 数字化测绘技术获取的精准数据位建立地籍管理系统、地籍数据库提供科学、全面、合理、规范的基础数据。现系统的总结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 研究了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应用, 研究结果为地籍测量相关部门决策过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研究

数字化全球时代背景下, 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与地籍测量工作之中, 相对与传统测绘技术, 数字化技术能够为地籍测量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保证地籍测量工作的速度与质量。探究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首先, 数字化测绘技术中融合了不同的技术元素, 凭借计算机强大的模拟功能将地籍测量工作过程中土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及其相关属性等元素, 相对传统测绘技术, 弥补了传统测绘技术中土地符号、数字、文字信息糅杂在一起的欠缺, 更为生动的、贴近工程实际的模拟出工程现状的土地空间位置等属性信息。其次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在数据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地籍测量部门之间可以通过数据库平台同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 保证了工作的高效率, 同时可以与客户通过网络技术在流程之间进行交流和共享, 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产品的要素、属性和进行数据加工, 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多方面、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再次数字化测绘技术内业与外业工作中都具备技术成熟的特征, 突破了内业与外业界限的限制, 保证内业的逼真性与高效率, 减轻了外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缩短了工程项目的周期;最后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绘工作中能够为客户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数字化测绘结果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较为详细的设计, 客户通过将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计算, 对地籍中各类要素进行精确的统计、叠加、汇总与分析, 凭借精确的数据与多种方案的比较选择出适合自身需求的设计方案。综合分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 数字化测绘技术较传统测绘技术更加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 实现了地面数据的逼真模拟, 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现代社会客户信息化、个性化的实际需要, 精准的数据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支持。

3 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技术方式与作业途径是地籍测量的作业方案、作业依据、作业流程等得以实践的平台, 为相关部门正确决策的制定及其有效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探究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应用, 首先是土地的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涵盖了图根测量、数据采集方法、内业数据处理与外业调绘等。针对图根的测量与布设, 要依据现场土地的实际地理位置采取适应的测量方式, 通常在相对广阔的区域采用PTK技术来布设图根控制网, 利用GPS RTK进行观测来获取点位之间的相对误差, 在街道或建筑物区域范围相对比较狭隘的地方, 通常需要采用全站仪来布设, 同时将图根导线布设为结点网避免相邻两条单导出现误差, 造成结合部位界址边超限;其次是实现地面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 适用于大比例尺地图的区域, 能够获得相对精度较高的数字地图, 同时能够实现重要地物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精度控制保持在5cm以内;再次是实现原图数字化, 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通过数字化测绘设备进行测图, 实现原图数字化。原图数字化测图通常分手扶跟踪数字化与扫描矢量化两种, 扫描矢量化的在精度效率上较比手扶跟踪数字化方式更高, 但在成图上模拟出来地貌特点相对还不够准确, 实践工作中通常采取修测、补测等方法进行原有的坐标进行调整, 保证高精度的测量。再次实现航测数字成图, 在测区范围较大的区域, 空旷地带和气候多变的测区, 航空设备将在空中所拍摄影像通过内业建立模型、外业判读与计算机处理技术之间的融合获取数字地图,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综合分析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应用, 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 实现了地面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原图的数字化以及航空数字测图等,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 提高了测量对象的精度, 为实现了数据库平台共享输入保障条件。

4 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伴随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国家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 地籍测量在国土资源规划、国防建设、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中的地位逐步得到提高与重视, 实现地籍测量更加具有科学性、规范化、合理化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有效融入地籍测量之中, 为国家经济建设部门与土地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通过与网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的结合实现原图数字化, 实现了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平台下的数据共享, 为国家土地资源的规范、有效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摘要:地籍测量中, 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方式与作业途径极大地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速度和质量, 为相关部门正确决策的制定及其有效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现系统的总结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 研究了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应用, 分析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实地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研究结果为地籍测量相关部门决策过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地籍测量,作用

参考文献

[1]孟祥国.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1, (25) :54.

[2]汤廖文.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6) :19-20.

[3]黄庭仙.探讨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08) :73-74.

[4]张晓峰.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初探[J].地矿测绘, 2005, (03) :35, 36, 39.

上一篇:用款申请报告下一篇:近代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