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调查与测量

2024-10-26

地籍调查与测量(共12篇)

地籍调查与测量 篇1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进程,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地籍调查和测量的工作也随着城镇的建设而展开,并且建设对地基土的要求越来越高。地籍测量的工作科学地展开能够有效展示城镇建综合质量以及整个城镇经济发展的状况。但是在城镇的地籍测量工作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十分的合理和完善。所以我国地籍测量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遥感测图技术,使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不断的完善,为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提供一定技术保障。

1 城镇地籍测量和遥感测量技术的概述

1.1 地籍调查测量

城镇地籍测量是由相关的测绘技术人员利用自身储备的测绘知识和测绘仪器来对规划的土地进行精度的测定;能对规划土地的具体分布状况,实现利用的价值,并且能对土地的质量等级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定,为城镇的建设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参考,为国家的土地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料。现在城镇的土地管理登记等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城镇地籍测量工作,并且现在地籍测量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可以全方位进行土地的解析和归总,为国家的土地管理提供数据化资料信息,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地籍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管理形式和手段。

1.2 遥感测量技术概述

遥感测量技术就是利用已经很多国家已经发射的导航定位卫星对地面的景物进行识别的一种先进的综合性技术,其运行主要是利用传感器对远程的物体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最后成像。遥感测量技术在城镇地籍调查和检测中进行应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依据电磁波理论,工作系统的组成包括:遥感平台、遥感器、接受装置、信息传输设备和图像处理设备等。其主要的工作运行的流程是在遥感平台上设置相关的遥感器,用图像处理设备对已经过接收到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地面相关物体的性质和状态的数据信息。然后把分析得到的相关数据提供给遥感数据计算技术人员,对遥感图像的数据信息进行判读,并且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光学仪器进行详细的解析探究,找出地物数据信息的特征,然后对相关的地物进行性质和特征的分析,并对需要进行检查和测量的地籍数据信息进行识别。城镇的地籍检查和测量主要是以权属调查为基础展开的一种测绘工作,最终测量的结果会有一定的法律效果,所以其测量的内容是比较规范和特殊的。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对测量的比例尺和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利用先进的遥感测量技术可以保证在地籍测量的过程中,获取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并能够准确、及时的分析出城镇土地利用和变化的具体情况,为我国城镇的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

2 遥感测量技术在城镇地籍检查和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遥感测量技术在我国的城镇地籍检查和测量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籍检查、测量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遥感测量技术在城镇地籍检查和测量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外业作业方面的应用

遥感测量技术,逐渐结合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把全球定位系统有效的和数字测图技术结合利用,保证地籍检查、测量的定位高效性和准确性,满足了现代化城镇地籍测量工作的需求,保证地籍测量作业的顺利施展,使相关的测绘技术人员利用遥感测量技术对地籍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检测。并且过去测量工作的复杂性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2.2 在业内编绘方面的应用

遥感测量技术在保证相关测量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实现了在编绘工作中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测绘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遥感测量技术在地理测量技术中的应用,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性,并且实现了最终成稿的准确率很大程度的提高,使得城镇地籍测量工作在我国的城镇土地规划中逐渐实现了规范化。测绘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绘图中的标记内容与计算机软件中的标记进行对比,这样就避免了具体测量工作中测量错误率的减小。在对得到的测量数据进行绘图编制的时候,一定要对每一个数据进行科学核对,在绘制结束后,要进行绘制图细节的检测,才能保证地籍测量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民生活实践的需求中,体现遥感测量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的服务性。

2.3 面积分类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遥感测量技术在面积分类统计工作中应用时,要把分幅控制与逐个汇总作为面积分类统计工作的原则。在城镇地籍测量的工作进行环节中面积分类统计是最为复杂的。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更新,面积分类的方法和手段也要实现与科学技术相呼应的革新,利用现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分类统计结果的精准度。尽管现在城镇的地籍测量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测量技术,但是依旧要保证原有的技术控制顺序,因为测量数据的汇总顺序如果被打乱,会使测量结果的精准性不能得以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我国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充分应用,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测量工作的便捷度,实现卫星定位系统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外业作业、业内编绘、面积分类统计等工作的相关数据更加精准,为我国的城镇地籍测量工作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云霞.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与评价[J].技术应用,2013(08).

[2]陈春杨.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技术与应用,2016(01).

[3]李卫兵.数字化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技术与应用,2015(11).

[4]杨福路.数字化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论坛,2016(06).

地籍调查与测量 篇2

更新地籍调查与测量作业探讨

本文以徐州市地籍信息系统的建没,阐述了更新地籍渊查与测量作业的基本作业流程,并分析了地籍测量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意义.

作 者:霍健宏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地质处,山西太原,030053 刊 名: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COAL-MINING ADMINISTRATORS COLLEGE 年,卷(期): 22(3) 分类号:P271 关键词:地籍学   更新地籍调查   地籍测量   权属  

地籍调查与测量 篇3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城镇地籍调查;应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城镇地籍管理作为保障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手段,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使得与之有关的地籍信息都具有空间信息这一基本特征,数字化地籍测量较之以前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无论是在测量精度、效率和后期成果的使用等诸多方面,都需要一种有效采集地籍信息的方法和手段。

一、数字化地籍测量概述

数字化地基测量是利用GPS接收机、自动化成图软件、电子全站仪,测量和量算城镇占地位置和面积,综合数据的处理,以及生成地籍测绘图。城镇占地权属、面积、界址线等的清查是城镇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以数据、表册、图件等资料的形式,为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的建立做基础性依据。其中,城镇占地的面积、位置、经济价值等是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目标,采集地籍信息并制成数据,最后建立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管理模式。此外,数字化地籍测量主要内容还包括了占地面积量算、分类统计、汇总;地籍首级控制测量、地籍图根控制测量等。

二、作业流程

我们将数字化地籍测量作业流程以图示的方式展示,更加直观。

(一)外业作业方面。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了与现代化科技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了城镇地籍测量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有效应用,静态定位和快速动态定位具有高效化特点,满足了城镇地籍测量工作的实时性需求,促进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便于地籍测量人员通过全站仪对相关地籍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实际的外作业需要首先选点,在10到20平方公里的面积里要布设导线控制网,并通过GPS系统对控制点进行加密,观察均匀分布的卫星保证没有遮挡物。当外界条件完全符合规定就可以进行观测了。

(二)内业编绘方面。在完成外业测量工作之后,地籍测量人员必须及时将自己搜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设备中,然后采用大比例尺绘图软件对测量草图进行细致的编辑与政改,在进行编辑工作时,要求工作人员将草图中的标记与计算机绘图软件给出的标记做出精确对比,防止工作中出现标记错误。此外,在进行连图的时候需要时刻进行核对,并且在绘图完成后,还要进行后期实地核对检查,争取最后的绘图稿件零失误。实际测量中,如果结果大于一分米就需要重新测量与编绘。然后将准确数据输入到数据库,利用软件生成地籍图。

(三)面积分类统计。针对面积分类统计工作,需要将分幅控制和逐个汇总工作作为面积分类统计工作的原则。经过前面将数据采集完成后,就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图表,根据测量的界址点对宗地的面积进行提取,并将属性信息录入,生成平面图。事实上,面积分类统计工作属于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切生产手段都在不断更新,面积分类统计工作自然也不例外。目前的分类统计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精确计算,其结果的精确度要远远高于人工分类统计的结果。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

(一)自动化程度高。由于采用全站仪在野外采集数据,自动记录存储,并可直接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绘图,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后续信息管理工作。

(二)精度高。在传统的测绘中,地表物平面位置出现的误差主要是因为在解析图根点时,由于受到展点误差、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的影响,导致测绘数据出现较大的误差。而数字化地籍测量配合全站仪测量,测量的信息转换为数字数据形态,可直接进行传输记录、储存、绘制成图。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全站仪的测量数据不会产生传统测绘中的展点误差、视距误差、方向误差,为整个地籍测量工作提供了一个高精度且准确的测量成果。

(三)整体性强。地籍测量工作中,测量控制点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具有系统性和全面化的控制网络的建立,对于土地测量工作实际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显示,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切实提高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测量结果具有强烈的整体性,便于相关地籍测量人员对受到损坏的界址点进行科学化的维护和处理,从而为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可见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侧绘仪器在地籍测量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字化地籍侧量不仅降低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消耗,缩短了测量周期,更提高了测量精度。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发展满足了城镇地籍调查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叶青.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视界,2015,(29):149.

[2]张年胜.浅谈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J].华夏地理,2015,(12):173-174.

地籍调查与测量 篇4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城镇地籍的调查工作开始全面开展。为了推动调查的开展, 数字化的测绘技术迅速推广开来。这种数字化的地籍测量技术是利用接收器、全站仪、成图软件对城镇的面积进行测量, 并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图片, 由于方便且准确度高所以深受工作者的喜爱。

1 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的现状与具体内容

当前的地籍测量具有不能重复建立的特点, 城镇地籍测量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 所以要求队伍组织调动具有积极性, 分工协作完成时要清楚的认识工程的大小, 要了解任务工程, 要了解测量人员的整体素质, 最好是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 在信息化不断扩大的过程中, 全面展开地籍测量具有法律意义, 具有非常强的实用功能, 由于土地经常变化, 所以要有更新意识, 要适应土地规范的要求, 要充分表达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评定结果的精度要可靠, 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对地籍进行测量, 但是数字化测量无疑是最先进的[1]。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利用一定的仪器为建设城镇地籍管理技术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它主要是测量土地的各种信息, 包括经济价值、用途、位置、面积等等, 并把这些录入到城镇地籍管理的数据库中。主要内容有地籍首控测量与根控测量、地籍图与宗地图、图幅结合表与控制点网图等等。它所利用的仪器有GPS全站仪、自动化成图软件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整体性强。它有七个应用方向, 分别是:第一, 使地籍图的更便于修补、变更;第二, 可以提供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第三, 服务与经济;第四, 保护产权;第五, 规划土地利用;第六, 服务于政府的决策;第七, 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2]。

2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步骤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第一步就是平面控制测量, 包括首级控制测量与图根控制测量。首级控制测量首先要选点, 在10到20平方公里的面积里要布设两级导线控制网, 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对控制点进行加密, 将导线坐标作为起算数据。要有足够并且均匀分布的控制网来保证精度, 选择在合适的区域作为监测点, 要保证通视, 测量点不能选择在隐蔽的地方, 要远离功率大的无限发射源与高压设备。在外业实施时, 要通过GPS的静态模式进行作业, 观测均匀分布的四颗卫星, 并按照相同的时间逐段观测, 要避免有障碍物的遮挡与吸收。当外界的条件全部符合规定时, 就可以进行观测了。在数据处理时要使用测量软件根据定位系统的基线进行平差计算得到误差指标。第二步是进行界址点的测量, 如果界址点容易测量, 可以直接采用极坐标或者角度交汇法进行测量计算。如果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界址点较隐蔽, 就要使用到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 根据边界的距离通过距离交会法与内插计算得出最终数据。第三步是确定地籍图测绘内容, 测绘的内容主要是有地籍的宗地, 要对地籍资料进行检测界址点与属性的分析, 如果最后得出的结果大于一分米就要进行重新测量与编绘。如果一个宗地没有地籍资料, 就要对这个地方进行调查并编绘地籍图与房地平面图。最后将采集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 利用软件将信息绘出来, 并标注宗地的各种编号, 生成地籍图。最后一步是计算内业面积, 在外业数据采集完之后, 通过计算机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生成图表数据, 根据测量的界址点对宗地的面积进行提取, 并将属性信息录入, 生成平面图[3]。

3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具体应用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比传统的测绘增添了许多优点, 在使用传统的仪器时, 测量的周期非常长, 测量的精度没有保障, 工作强度过大。而数字化测绘全然没有这些弊端, 它具有自动化、精度化、整体化的特点。它的使用缩短了成图周期, 加快了测量速度, 打破了逐级控制的原则。它所要求的控制网布置简化、控制点数量比之前少了很多, 碎部精度高。它没有图幅边界的顾虑, 还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程度。

进行数字化的地籍测量, 首先要建立加密网进行控制, 之后要施测界址点编制宗地图, 根据地籍表填写界址点成果表, 进行土地分类面积的统计, 很据可利用的资料对二级控制网进行勘察根据保存完好的比例尺地图建立城建坐标, 并将其用于工作底图。作业的依据是《地籍图图式》、《地籍测绘规范》、《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与《城市测量规范》。它的内容包括各级行政界线面积与用途, 界址点街道名称与门牌号, 建筑物的层数及编号, 有界址意义的建筑, 道路通过的主要桥与公共绿地, 河流沟渠与池塘, 独立建筑物与塔位高压线, 行政界线等。在编辑房地平面图时首先要绘出界址与房屋, 然后标注地籍号与编号等, 在编辑地籍图时要在野外采集后进行数字化操作从而形成图片。在计算宗地面积时将宗地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所在地土地来源、建筑年代、宗地四至、土地坐落位置、建筑面积、土地证号、土地用途、房产证号、建筑占地、建筑物结构、宗地面积、共用宗地分摊信息等;最后提取界址点坐标成果表、房地平面图录入到计算机中。在进行面积分类的统计时, 要根据行政界线来计算面积。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 信息技术也较快发展起来, 计算机的发展使数字化得到极大普及, 数字化的测绘仪器越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些仪器的使用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 还提高了测量的精准程度。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 土地是固定的, 所以与之相关的信息都具有空间的特征,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要通过界址点的要求确定地籍测量的仪器与方法。数字化地籍测量在测量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应用中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志.RTK技术与数字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初探——以黑龙江省二九零农场为例[A]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2005:4.

[2]徐建英.GPS-RTK与全站仪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 03:26-27.

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 篇5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的高新技术相互渗透,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尤其是地籍测量工作上的技术与方法都得到技术发展的推动,大大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有效性。本文探讨我国当前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以供参考。【关键词】地籍测量;技术;方法

地籍测量工作最大的作用在于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充分利用土地价值的目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地籍测量工作早已不是过去以保护土地拥有者利益的功能,而是全面实现对土地利用的科学合理规划以及城市化建设工作。地籍测量工作是通过地籍的调查为主进行测量,并采用各种先进的测量技术与方法展开,同样能够为土地资源提供有效的信息与资料,并作为判定的凭据。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绘图水平以外,还要确保最终测量的数据信息精准性。总之,地籍测量体现的是城市化建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因此对其运用的方法与技术展开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1.地籍测量的含义与作用 1.1地籍测量的含义

我国当前的地籍测量工作,是由国家相关的地籍监管机构与部门根据具体的法律要求规定,工作围绕国家土地权属为核心,并通过调研、测量与勘察等手段,进一步对我国当前的土地状况具体情况进行核实,并以数据量化形式分析调查土地质量与使用现状,最终进行统计与评价。工作人员要将数据的整理以表格或图册的形式输入到国家的土地管理资料当中。当前,我国地籍根据任务的指标可以分为日常地籍与初始地籍,根据发展的指标则可以分为税收地籍、多用途地以及产权地籍。1.2地籍测量的作用

开展地籍的测量工作,就是要求测量人员测量并绘制能够表达地籍区域系统信息的工作,将最终调研、测量出来的精准数据呈现出来,为国家完善土地资料。在确定最终的信息数据后,土地管理部门具备了相应的法律效应以确保测量结果不会外泄而引起土地损失等情况。与此同时,地籍测量人员在划分土地资源时一定程度上会对国家的税收以及区域的划分产生影响,有助于整体结构的更合理化,便于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也为我国土地的开发与整治、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等奠定基础。2.地籍测量技术路线的工作

首先,相关的测量人员在从事地籍测量时,必须从整体上对需要调查的权属地发展情况[2][1]通过真实的数据反映进行分析并展开调研,从而减少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此外,管理人员还要针对具体的测量人员的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尽量减少出现人员重复测量土地的情况发生,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其次,在地籍测量的应用技术上,要积极采用我国当前先进的商业化技术,并积极选用有自主开发性质的各种先进软件,不断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再者,针对得出的测量数据以及调研结果等信息,工作人员必须将其完整统一地存入到固定的信息平台中,确保在后续的统一处理中数据的完整性,同时尽可能构建完善的资料交流与信息沟通平台,为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稳定的交互中心,提供的检索系统也便于工作人员查找资料。最后,要确保测量人员均能采用IS9001质量保证体系开展所有的调查与测量工作,在统一的系统与体制下确保最终的质量与完成进度。3.地籍测量的内容与方法分析 3.1地籍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而地籍测量的内容包含了所有的土地资源,那么就将覆盖到各个省、市、县、镇、乡以及村中,将具体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才能对土地进行测量工作的分权。而从管理的性质上看,还要确定各个土地的面积与状态,同时对其进行分配、整治与管理,其中的街道、巷道和普通道路也都是地籍测量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内容比其他的更为繁琐,主要表现在道路分为的商用与居住等方面,且涉及到较多的公共设施,当中含有隧道与桥梁等,所有涉及其中的建筑物都要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另外,现代化的城市土地提倡的是绿色环境,那么针对绿地的测量工作也非常重要,农田、农村菜地也不容忽视。3.2地籍测量工作的主要方法 3.2.1控制测量法

目前开展的地籍测量工作使用较多的地籍控制测量方法,都是建立在不同土地的不同精度要求上,因此具体的测量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以土地测量的标准要求为主,做好科学选点、专业埋石以及野外观察等工作。进入到测量环节,则要适当地采用GPS定位系统开展勘测工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3.2.2界址点坐标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测量的土地测定点与国界址点间设置控制网加密一二级的导线,并以发挥GPS定位系统的突出优势为主,开展地籍的测量工作。运用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在当前的测量工作中,很多的界址点坐标测量法采用的是GPS-RTK法与全站仪极坐标法,在采用GPS-RTK法时,必须保证监测点无任何检核条件,并且任何一个界址点都要准确测量两次。而在应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时有两大注意事

[3]项,首先,进行静态模式的测量工作必须注意地籍测量点的及时更换,同时确保两个测量点进行观测的时间在15分钟以上;其次,测量点的布置必须保证均匀,从而确保测量最终数据的有效性与全面性。3.2.3碎部测量法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普遍采用地籍碎部测量极坐标法,具体流程为在将a点作为检测点以后放置测量仪器,定向连线检测点a与b,逐渐类推,最终展开土地的全面性调查。3.2.4白纸成图法

这种方法需要一些设备辅助展开,主要包括小平板仪、白纸、太平板仪和经纬仪,通过采用数学中的图解成图方法,于测量的具体地点上配合以上的设备展开测量,随后按照选入土地最初的模型成图后描绘于白纸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所使用的平板仪无法实现精确提供实测坐标的目的,所以最终测出来的数据只能作为在图解中应用的常数而不能作为具体的数值。3.2.5摄影测量法

这一方法是通过蝗安航测量摄影片和侧制底图勘测界址点的坐标而实现的,特别是针对有较多界址点或是测量的地面通视情况不好的时候应用,因此其代表了一种具有高精度的测量方式,投入到界址点坐标的勘测工作中。应用这种方法后,测量团队有助于提高测量工作的经济性,且一定程度上还保障勘测精准度。4.地籍测量工作的方法管理

首先,在地籍测量工作开展以前,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做好地籍测量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提前深入调查地籍信息,包括勘测土地的现状以及性质、规划利用情况,并检查测量使用的设备是否存在损坏等。其次,要积极采用GPS技术,实施实时的动态技术管理,确保所有的土地资源都能通过技术网显示,并在不同的地区均设立基准站,将其中观测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定位的捕捉。但要注意考虑到卫星的使用会受到环境与天气的干扰,所以针对其中产生的误差要有一定的认识。再者,要加大对地基测量人才的培养工作,这是我国地籍测量工作开展的基础。不可否认,当前的地籍测量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测量结果水平不高的情况。从事地籍测量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与考核,强化在实地测量方面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专业理论与实际训练,才能确保工作的严谨性,也才能保证测量的精准度与价值。5.结束语 [4] 综上所述,大力开展地籍测量工作,开发研制先进的测量技术与方法,并将其应用在对我国土地资源分配和管理中,才能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也才能及时发现当前土地规划与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发展,最终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而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地籍调查与测量 篇6

关键词:地籍测量;现代测绘新技术;精度控制

引言:现代测绘新技术对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度控制有很大帮助,相关实践证明,如何控制地籍测量的精度是地籍测量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地籍测量主要是通过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设备组成的控制网,对地籍进行测量。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虽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籍测量的提高,但是我国对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本文就对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做了如下分析。

一、现代测绘新技术

地籍测量需要较高的技术和操作水平,而且在具体测量过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多,比如:地籍的环境、测量的设备、纵横交错的建筑物等等,这就使得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掌握籍测量的工作流程,并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合理的操作。地籍测量开始前要先对周围地形进行分析掌控,以便后期的测量工作能顺利进行。在选择地籍测量方法上,要根据周围的地形、环境以及信号强度进行合理选择,同时还要详细分析测量点,同时地籍测量的信息进行系统科学的处理。目前我国地籍测量中应用的现代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网络RTK技术,另一种是数字化技术。其中网络RTK技术比较依赖CERS系统,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小距离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从而提高地籍测量的精确度,工作量比较小;而数字化技术则是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能够有效实现对地籍环境的数据化分析,从而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地形地籍测量的具体要求。同时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量中也具有高级自动化的优势,但我国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技术还不够完善,很多技术和方式方法还处于发展阶段,只是在小范围中进行应用。

二、影响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对城市地籍测量造成了很大干扰,影响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精度控制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工程不断增加,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高潮阶段,各种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城市的每个脚落,这就不但增加了地籍测量的精确度,而且加大了地籍测量的工作量;第二,地籍设施越来越密集,比如:城市管道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地籍测量环境造成很大难度,很多隐性地籍设施需要通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才能完成;第三,地籍测量技术愈发多样性,不同测量技术的测量时间有很大差异,再加上地表的物理参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等等,以上这三个因素是目前影响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的主要因素。所以实际测量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地籍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测量技术,从而保证地籍测量的精确度【1】。

三、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

(一)电磁感应测量法

电磁感应测量法是地籍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现代测绘新技术,其测量原理通过电磁感应设备射出电磁波对地籍设施进行探测,根据选择的电磁波频率参数来检测相对平行小间隔的地籍环境,在具体测量过程中要先对需要测量的建筑物和现场环境进行科学勘探,然后选择相对应的测量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倾斜线法,能够正确有效测量出地籍的相关数据,电磁感应测量法具有经济实用,操作简单的优势,但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最好使用高频率脉冲进行测量,以便最大限度保证地籍测量的精確度。

(二)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技术和地震成像法

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技术和地震成像法主要应用在平面环境及其深度测量中,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技术主要应用在地籍的位置测量中,比如:水泥水管位置测量、涵洞位置测量中。此方法对地籍测量技术有很高要求,在测量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度,其主要缺点是无法测量出被测建筑的深入和广度。而地震成像法主要应用在地下工程测量中,其优点是能够正确测量出地下工程面积和深度,但容易受到地质条件和脉冲的影响。

(三)高密度电阻率测量法

高密度电阻率测量法也是现代测绘新技术之一,主要应用在非开挖的管道测量中,就城市中心地籍测量而言,容易受到环境、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测量过程中,需要放置比较长的测量线,在不同环境和地质环境下测量的数据精度也有要一定差异,高密度电阻率的电极能够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观测信号,然后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能够准确的分辨出非开挖管道的位置、方向、范围【2】。

(四)磁场梯度测量法

磁场梯度测量法能够准确有效的测量出环境相对复杂的地籍数据,可以精确测量地籍位置和深度,磁场梯度测量法检测地籍数据的准确度,主要由地籍工程和设施的孔隙决定,所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测量方法来确定管道和地下井的位置,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磁场梯度测量法在地籍测量中都需要其他测量技术辅助完成。城市地籍状况能很好的反映目前城市发展和运行状态,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好地籍测量的精度,对城市建设的合理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地籍测量在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现代测绘新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测量的精度,本文结合理论实际,首先分析了我国地籍测量中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状态,并提出影响地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精度控制的方法,希望对我国地籍测量精度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何新. 简述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113-114.

[2]王霞. 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4,28:40+44.

地籍调查与测量 篇7

1.1 城镇地籍的特性

城镇地籍的对象是城市和建制镇的建成区的土地, 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工矿企业、铁路、交通等的用地。作为地籍中的一个类别, 城镇地籍具有地籍自身的一些特性, 如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1) 地籍的空间性:地籍的空间性是由土地的空间特点所决定的。土地的数量、质量都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地界的变动, 必然带来土地使用面积的改变, 同时, 各种地类界线的变动, 也一定会带来各类面积的增减。所以, 地籍的内容不仅记载在簿册上, 同时还要标绘在图纸上, 并力求做到图与簿册的一致性。

(2) 地籍的法律性:地籍的法律性体现了地籍图册资料的可靠性, 如地籍图上的界址点、界址线的位置和地籍簿上的权属记载及其面积的登记等都应有法律依据, 甚至有关的法律凭证还是地籍的必要组成部分。

(3) 地籍的精确性:地籍的原始资料和变更资料一般都要通过实地调查取得, 同时还要运用先进的测绘和计算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 用以保证地籍数据的精确性。

(4) 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建设规模的扩大, 以及土地权属的变更, 都会使地籍数据失实。所以, 地籍信息不是静态的, 而是必须要经常更新, 保持资料的记载和数据统计的连续性, 否则难以反映它的现势性。

1.2 城镇地籍的功能

建立地籍的目的不同, 相应的功能也不尽相同。最初建立地籍的目的是为课税服务的, 因此它主要反映的是纳税人的有关姓名、地址和纳税单位的土地面积以及为确定税率所需的土地等级等。随着经济的发展, 土地买卖日益频繁和公开化, 促使税收地籍向产权地籍 (亦称为法律地籍) 发展。于是, 产权地籍的最主要功能是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防止土地投机。现代地籍 (亦称为多用途地籍) 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登记服务, 更重要的是为政府部门制定土地开发利用计划、经济发展目标、土地管理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土地使用制度等宏观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概括起来, 地籍具有以下功能。

(1) 地理性功能; (2) 经济功能; (3) 产权保护功能; (4) 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功能; (5) 决策功能; (6) 管理功能。

2 变更地籍调查的特点

变更地籍调查是指在初始地籍调查之后, 为适应目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权属及其界址点、线的变更调查。通过变更地籍调查, 不仅可以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 还可以使地籍成果提高精度、逐步完善。其具体意义如下。

(1) 可使实地界址点位逐步得到充分考虑的检查、补置、更正。 (2) 使地籍资料中的文字部分, 逐步得到核实、更正、补充。 (3) 逐步消除原地籍资料中可能存在的差错。 (4) 使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随着土地使用权的变更, 要逐步用高精度的变更测量成果替代原有精度较低的成果, 使地籍资料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它总能满足新的社会需求。

根据界址点线的变化情况, 变更地籍调查主要分为宗地合并、分割、边界调整时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调查和不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调查两种。不更改的变更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恢复界址点、线。例如, 为了使新建筑物不超越界线, 为了处理土地权属纠纷, 就要恢复界址点、线。 (2) 精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 (3) 精确测算宗地的面积。这通常是为了转让、抵押等土地经济活动的需要。 (4) 宗地出让、转让、抵押、出租等活动时的复核性调查。

整体上来看, 变更地籍调查方法、原理与初始地籍调查基本相同, 但又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1) 目标明确、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

地籍变更工作是在初始地籍信息系统建立之后进行的, 是日常地籍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 不同于初始地籍时的统一调查, 而是局部的宗地在统一调查完成后进行的变动, 调查和测绘的范围是特定的待变动或己变动的宗地。

(2) 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

地籍变更则要求精确地测算出变更后宗地的各界址点坐标和面积, 所要求的测绘技术和方法都要比统一调查时的要高 (至少不能低于初始地籍的精度) , 有利于逐步提高地籍管理系统的整体精度。

(3) 变更同步、手续连续。进行了变更测量后, 与本宗地有关的表、册、证、图均需进行变更。

3 变更地籍调查的工作流程图

工作流程如图1。本文主要探讨其中变更地籍的实地调查的实施。

4 变更地籍的实地调查

变更地籍的实地调查包括变更地籍的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

4.1 变更地籍的权属调查

变更地籍的权属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初始地籍的权属调查基本相同, 变更地籍的权属调查是依据土地权属变更的形式和内容而进行的。当前土地权属变更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征用集体土地; (2) 划拨国有土地; (3) 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4) 继承土地使用权; (5) 交换土地使用权; (6) 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7) 承包集体或国有土地使用权;8) 土地分割; (9) 土地合并; (10) 土地权利人更名; (11) 城市改造拆迁; (12) 土地权属界址调整。

此外, 还有已设定的他项权利的变更, 如抵押、出租等。在变更地籍的权属调查中, 应着重检查和核实以下内容。

(1) 检查本宗地及邻宗地指界人的身份。 (2) 检查变更原因是否与申请书上的一致。 (3) 全面复核原地籍调查表中的内容是否与实地新情况一致, 如土地使用者名称、单位法人代表或户主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土地坐落、四邻宗地号或四邻土地使用者姓名、实际土地用途等。以上各项内容若有不符的, 必须在调查记事栏中记录清楚。遇到疑难或重大问题时, 留待以后调查研究处理, 待有了处理结果再修改地籍资料。

4.2 变更地籍测量

变更地籍测量是在变更权属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为确定依法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包括更改界址的测量和不更改界址测量。在工作程序上, 可分两步进行, 一是界址点、线的检查;二是进行变更测量, 其具体方法如下。

4.2.1 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测量

(1) 原界址点有坐标。

1) 界址点检查。

(1) 这项工作主要是利用界址调查表中界址标志和宗地草图来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检视界标是否完好, 复量各勘丈值, 检查它们与原勘丈值是否相等。 (2) 若检查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间或与邻近地物点间的距离与原记录不符, 则应分析原因按不同情况处理.

2) 变更测量。

(1) 宗地分割及调整边界时, 可按预先准备好的放样数据, 测设新界址点的位置, 设立界标;也允许在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 先设置界标, 然后用解析法测量界标的坐标。在变更界址调查表 (包括宗地草图) 中注明做出修改。 (2) 合并宗地及边界调整时, 要销毁不再需要的界标, 并在原界址调查表 (包括宗地草图) 复制件中, 用红笔划有关点或线。

(2) 原界址点没有坐标。

1) 检查界址点。

(1) 界址点丢失的处理:利用原栓距及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标示, 在实地恢复界址点位, 设立新界标。 (2) 检查勘丈值与原勘丈值不符时的处理:分析判明原因, 然后针对不同情况, 如果勘丈值明显有错、原勘丈值精度低、标石有所移动移动等给予相应的处理。也可先实测全部界址点坐标, 然后进行界址变更。

2) 变更测量。

(1) 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时, 可按预先准备好的放样数据, 测设界址点的位置埋设标志;也可以在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先埋设标志, 再测量界址点的坐标。 (2) 宗地合并及边界调整时, 要销毁不再需要的界标, 并在界址资料中相相应的修改。

4.2.2 不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测量

(1) 界址点的检查:包括界址点位检查, 以及用原勘丈值检查界址标志是否移动。具体内容同“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

(2) 变更测量:一般是用当时已有的高精度仪器, 实测宗地界址点坐标。具体内容除没有分割、边界调整及合并宗地时设置新界址点及销毁不再需要界址点的工作外, 其他与“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1]王鸣飞.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研究[J].江苏测绘, 1996 (3) :2~7.

地籍调查与测量 篇8

1 农村宅基地调查现状

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 它是我国特有的一项独立权利, 这项权利的主要内容是可以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以及附属的一些设施, 并有对其进行限制处分、占有和使用的权利, 依法保护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对一些村户的宅基地调查过程中, 发现了以下的情况:

(1) 已发证未建。很多宅基地在调查的过程中已经领取了有效的土地证书, 但是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房屋一直没有建造, 此种情况必须在调查过程中将数据录入信息库中。

(2) 已建但是没有发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证书是宅基地合法使用的有效证件, 但在调查中发现, 很多农户已经建造了房屋但是因为很多政策的原因, 没有及时的颁发土地证书, 或是正在申请办理的过程中。

(3) 一户拥有多套住宅。按照严格的规定农村村民每一户只可拥有一处宅基地, 但是在调查的过程中, 很多农户在建造新房的过程中, 以前旧的房子还没有拆掉, 出现了很多一户多宅的现象[2]。

2 农村宅基地的调查方法

首先, 调查之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在农村宅基地的官方网站中将需要用到的表格和文件打印出来, 比如:《XXX村宅基地调查表》、《XXX村已发证农村宅基地表》等等, 并进行开会讨论调查的时间和调查的路线, 安排具体的负责人和测绘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到农村宅基地的调查工作中去, 并且调查之前召开动员大会, 让工作人员清楚调查的意义和目的, 并不断的去宣扬到每一个工作小组中去, 整理相关在调查中要用到的资料, 以方便调查过程中使用。

其次, 落实现场调查情况的登记工作。由片区的负责人、测绘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城建局的代表组成调查队伍, 携带必要的仪器设备, 行进挨家挨户的核实登记相关信息, 对于已经发证但是没有建造的情况, 询问具体的原因, 在调查表中记录详实注记好调查的编号, 以便在以后的核实工作中的使用;另外已经发证并且已经建造的情况如实的填写信息即好;有些农户是没有颁发相关的土地证书, 但是房屋已经建造, 在这种情况中要调查清楚权利人的姓名、住址和门牌号, 并字图纸上标注出宅基地的范围, 如果图纸上没有所处范围线, 需要测绘人员的帮助补测地形图, 防止出现纰漏[3]。

最后, 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将已经登记的信息导入到农村宅基地官方数据中, 按照调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整理, 其中的旧宗地号、证载土地坐落和土地证号一律按照土地证书的内容如实的录入数据库, 标明审批状态已批、未建、未批、已建等。

3 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分析

3.1 地籍测量的基本信息分析

按照农村的现实需求和调查的方便, 农村宅基地的地籍图一般多为岛图, 比例常采用1:1000 和1:12000 两种, 经常用到的方法有交会法、极坐标法和截距法等传统的测量方式, 使用到的技术有航空影响数据库、全站仪、超站仪和GPS等, 随着数据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更多智能化的技术不断的引入农村地籍测量中去, 不仅减少了测量的误差而且提高了测量的速度和效率, 由于农村的地形复杂多变, 因此在测量的过程中事先要制定好测量方案, 以防在测量过程中乱了手脚, 严格按照测量规范操作, 实现测量的目的。

3.2 地籍测量方案的设计和施行

首先是测量方案的设计。农村宅基地地籍的测量方案是一项精细的测量技术, 因此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具体的现实情况, 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测量中所需要的仪器、项目的工程概况、具体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其中测量仪器要标注好性能的要求和精度的要求, 并且要有工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及培训的主要内容, 以保证地籍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其次是不断的引进新的测量技术, 提高测量的精确度。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地籍的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不再畏惧复杂的地形地貌, 了解掌握新测量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还可以减少测量误差, 极大的满足了现代测量要求, 有利于测绘单位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最后加强地籍测量数据的符合工作, 保障测量的质量。由于先进的仪器设备需要很多调适的程序, 难免在调适的过程中会出现误差和纰漏, 因此要对已经测量好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复核工作, 使用科学的测量方法, 比如在测量工作开展不方便的情况下, 可以多次测量求得平均值, 也可以通过极限性的方法进行校准。

3.3 指导地籍测量方案的编制

质量控制理论在生产制造业中使用较为广泛, 然而同样也可以在地基测量的编制设计中使用, 通过对地籍重点、要点等众多影响因素的分析, 不断的去强化相关的管理和控制技术, 保证农村地籍测量方案的编制质量, 对于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解决处理, 避免以后类似的情况再发生, 不断促进农村地籍测量工作发展和成熟[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宅基地的使用权关系到每一个农民的切身利益, 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对有宅基地使用权的用户进行登记办发证件、建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形成完整规范的图表、数据以及表册资料, 为核发证书、土地的登记注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将有利于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的维护。

参考文献

[1]万兵, 李卓琼, 马春萍.关于农村地籍测量方案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 (6) :200-201+204.

[2]黄汉存, 符永好.海口市农村地籍测量技术设计概要[J].地理空间信息, 2005, (1) :53-56.

[3]赵俊杰.关于农村地籍测量方案的具体分析[J].民营科技, 2014, (8) :71.

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之比较 篇9

关键词:地籍测量,地形测量,比较

1 地籍测量的含义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具体内容如下:

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4)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5)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像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2 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技术不但为土地的税收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

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其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5)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的观点,又要反映土地法律的要求,它不仅表达人与地物、地貌的关系和地物与地貌之间的联系,而且同时反映和调节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以土地产权为核心的各种关系。

6)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而土地管理要求地籍资料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因此必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所以地籍测量工作比一般基础测绘工作更具有经常性的一面,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地籍测量工作始终贯穿于建立、变更、终止土地利用和权利关系的动态变化之中,并且是维持地籍资料现势性的主要技术之一。

7)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8)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3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地形测图是在已知控制点上设站,用测量仪器及工具测定控制点周围地形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图式规定的符号将各种地物、地貌依比例缩小描绘成地形图的工作。根据测图使用的仪器及工具的不同,地形测图的方法有:大平板仪测图、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图、经纬仪测图、全站仪数学化测图以及航空摄影测量成图等。前3种方法为传统的测图方法,其测图原理是一样的。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研究与应用。数字化测图以及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无论精度上还是工作效率上都优于传统的测图方法,它是当今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方法的发展方向。

4 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的比较

4.1 要素

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等要素外,原则上对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应予以表示,可以根据比例尺及用户要求对其取舍。

4.2 方法

目前的全野外数字成图手段可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

地形测量因为为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采集与内业编辑比较繁琐。但是地形测量到编辑成图为止,基本没什么后续工作(除非建立数据库)。

因此,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图的成图,首先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的补测,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补测线杆、检修井、高程点、交通附属设施等等)。

4.3 精度

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图精度要求;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在补测成地形图,已测要素的精度完全可以保证。

4.4 应用软件

目前进行的城镇地籍测量及入库工作,所用工作软件基本上为武汉中地公司的MapGIS系统,地籍测量为了后续工作的无缝衔接而均使用各自的测量成图模块,如南方CASS。这些测量成图模块均为我国的研发人员自行开发,与国外很多专业成图软件或在国外软件基础上开发的成图系统相比,在功能与实用性上差距很大。如果只是进行地形测量,在所使用软件方面可以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而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成图,或者继续使用原软件,或者将原格式(MapGIS图形格式)转为其他成图软件格式。由于国产软件与国外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在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也将增加一些工作量。

地籍调查与测量 篇10

1 现代地籍测绘对精度的实际要求

测绘精度是地籍测量的生命线, 如果测绘的精度不够准确, 就会对后续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例如不能为国家土地局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 土地计量与规划工作就欠缺一定的科学合理性。通常情况下, 地籍测量要遵循的测量原则包括要从整体到局部来测量、从高级到低级来测量, 在分级测量中一般要设置分级测量网, 这样可以确保测量的精度, 可以逐级设置, 也可以分级来设置, 根据测量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地籍测量工作通常又分成两种形式, 包括一是基本的控制测量, 二是地籍控制测量, 这两种形式各有特点。基本控制测量包括四个等级, 在实际的测量中可以根据等级的特点来对相应的等级设置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GPS网来进行测量。基本控制测量工作布置妥当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级和二级的地籍控制测量工作, 同时也要设置相应的测边网和GPS网等。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要选择精确的坐标系的位置, 在选择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国家统一标准, 有些测量区域的客观条件达不到相应的水平, 则可以采取地方的标准。地籍测量精度指标的选取也尤其重要, 它是GPS网设计技术中的关键量化标准, 从一定程度上说, GPS网的设置方案和具体实施效果就取决于精度指标的大小, 它对整个观测的规划与数据处理方式也有重要的影响。《地籍测量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地籍测量的精度的误差要控制在0.05米左右, 该精度的选择标准要依据界址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精度来定。地籍测量中的界址点通常是指界址线的空间转折点, 它的坐标的获得要通过一系列的测量实验从特定的坐标系中获得, 这一过程也就相当于将界址点的地理坐标用数学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界址点的坐标要具备足够的精确度, 这样才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可靠。理论虽如此, 但是实际应用中, 我国很多地区的测量手段和科技水平并不均等, 经济实力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对测量的精度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所以在尽量保证科学性的同时也要与地方实际相符。

2 地籍测量和现代测绘新技术所形成的测量模式

为了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度, 在测量中也应用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 形成的测量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利用GPS技术的地籍测量模式。现代测绘技术的代表技术之一就是GPS测绘技术, 它的出现促进了地籍测量事业的发展。现代地籍测量中利用该技术可以对整个测绘的区域形成有效的控制, 从而保证测量工作始末的精度都在要求的范围之内。GPS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和RTK技术实现了有效的对接, 二者相互促进和发展。这两种技术基本上覆盖了地籍测量的各个领域, 不仅可以及时获取地籍要素的重要坐标的具体数据信息, 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为作业现场提供最为科学的测量成果, 而且返工率也很低, 降低了测量后期处理负担。

第二种是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模式。在地籍测量中也广泛用到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与遥感技术, 且发展前景也极为宽广。现阶段, 航空航天摄影技术不断发展, 为地籍测量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平台, 利用航空航天摄影技术可以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 同时使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技术能够提高地理信息获取的速度和精度。目前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关键技术包括激光测距系统 (LIDAR) 、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技术等, 这些都为地籍测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对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的检测和调查, 同时为地籍信息的更新提供最新的数据参照。随着地基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 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对象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以比例尺比较大的航空影像为主, 对其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的采集和整理。总体来说, 这种模式可以使地籍图的信息更加完整和丰富,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且可以充分反映出地图的几何特性, 具有数字直观性, 在读取时也不会受到通视条件的限制, 界址点的精度也得到了充分的完善。除此之外, 采用这种模式还可以充分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 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测量人员的疲劳程度。

第三种模式是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主要是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的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 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 或将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 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 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 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3 总结

综上所述, 现代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彻底改变了地籍测量的传统工作模式, 不仅提高了工作的质量, 同时也充分增强了地籍测量的效率, 为国家土地测绘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切实将GPS技术、数字摄影测量等的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并能根据技术的特点, 做到测量模式之间的优势互补, 才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现阶段, 地籍测量领域中广泛应用到的新技术包括数字测绘技术、GPS定位系统、遥感技术、GIS技术等, 这些高新技术共同组成了现代地籍测量体系, 还有一些4D产品和新型测绘仪器也广泛应用到地籍测量中, 促使测量的精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本文主要根据实际经验论述了现代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产生的作用以及所形成的有效模式, 以期能够为相关的实践提供些许理论基础。

关键词:地籍测量,现代测绘新技术,应用,特点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5.

[2]杨剑华.浅析CASS软件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 2010.

[3]付大峰.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5.

地籍调查与测量 篇11

摘 要:为解决自然灾害对陕南人民生存环境的影响,陕西省安康市启动了生态移民搬迁计划。在安康市汉滨区和宁陕县的生态移民搬迁计划的外业调查阶段中,分别应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传统野外实地调查两种方法,进行外业调查工作,并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分析比较,为今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相关工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农村地籍变更调查;野外实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P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8-0057-01

无人机携带数码相机可以获得不同于传统航空遥感的“微型航空遥感系统”。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获取所需影像,满足各类应急测绘和精准测绘的需求。与卫星遥感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有效避免云层的影响;影像分辨率高,时效性强,系统不受重访周期的限制;与传统载人飞机航空遥感相比,使用成本非常低。本文以宁陕县和汉滨区生态移民搬迁安置项目的外业调查为例,对应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本文简称航摄技术)和传统野外调查两种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

1 农村地籍变更调查

地籍变更调查为满足变更土地登记和设定登记的要求,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其内容包括变更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

变更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是发放土地证的重要依据。权属调查的核心工作是界址调查,这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在调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权属界址纠纷问题。所以在进行权属调查的工作中,必须结合权源和宗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同涉及到的权利人反复协商以取得合理的结果。

变更地籍测量是在接受变更权属调查移交的资料后,测量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线、位置、宗地内部地物类变化,并计算面积、绘制宗地图、修编地籍图,为变更土地登记和设定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2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运用,一是利用其纸质产品作为外业工作底图;二是利用其数字成果(多为DOM影像)同初始数字资料进行比较,确定发生变化的部分。

无人机航摄的工作流程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①项目调研:在项目实施前对航摄区进行特征分析。

②划定工程范围:在项目调研的基础上,精细确定航摄区范围,减少成本。可依据航摄区的经纬度、地形地貌等情况,借助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完成。

③制定飞行计划并实施:主要内容为根据测区范围及地形地貌设计飞行航线。无人机航空摄影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可自动设置飞行航摄计划。航摄飞行过程实时可见,拍摄任务完成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重拍。

④数据处理:航摄采集的数据可生成DEM、三维正射影像图、三维倾斜影像、三维景观模型、三维地表模型等三维可视化数据。

航摄影像照片数据准确,科学性强,在变更调查工作中,虽然要达到1:500地籍图的界址点精度要求还存在困难,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开展1:1 000或1:2 000比例尺的地籍变更调查是可以满足的。汉滨区的调查工作以比例尺1:2 000的无人机航摄影像为工作底图,同宁陕县不同的是外业调查内容只进行相关表格的记录。测量数据的采集,由航摄照片所生成的DOM数字影像获得,大大缩短了外业工作量。根据本次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看,以1:2 000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房屋范围清晰,结构清楚,能够满足调查要求。

3 野外实地调查

野外实地调查是对调查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于现场逐户地调查本宗地权属及地籍测量数据,主要目的是核实被调查宗地的权属信息,包括该宗的界址点、宗地位置及土地利用情况。外业调查人员根据权源资料(包括土地使用证和有关土地使用权的文书等),在现场对本宗地的权属界线和界址点位置予以确认,喷涂标记界址点,绘制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对日后权属相关工作非常重要,这里对宗地草图的绘制进行说明。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界址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一种实地记录,是日后进行土地权属相关工作的原始资料及依据,也是核对地籍图中宗地间的拓扑关系,保证地籍图质量的重要图件。工作人员在界址点确定之后,现场测量界址线长度、界址点与其邻近各重要地物间的距离,结合实际情况与调查表格大小来绘制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的内容包括:

①本宗地的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及相邻宗地的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

②本宗地的使用者名称和与其相邻宗的使用者名称。

③本宗地及与其相邻宗地落在本宗地界址线上的界址点、界址点编号、界址线。

④宗地内外紧靠界址点(线)的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

⑤界址线边长、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关系及建筑物边长。

⑥指北方向、丈量者、丈量日期、检查者等。

在宁陕县的实际调查工作中,权属内容以记录调查表格为主;测量数据的采集,是通过在ipad平板中安装“地理国情”软件,利用仪器自身导航系统,以单点采集(即在行进路径中顺序记录宗地各关键拐点,系统会自动进行宗地的绘制)的方式进行。在绘制完成后再进行相关属性的录入。

4 分析比较

该项目以调查底图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为初始调查资料,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与传统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调查两个县区的进展情况来看,应用无人机技术有以下几个优势:

①采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其所绘制的调查底图内容丰富,表述直观,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较大遗漏和错误。

②一副制作好的航拍影像图,可实现多种产品的形式(如地籍图、宗地图、地形图等),实现一图多用。

③由于其产品表述直观,在指界时只要找出明显的参照物,权利人也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其所在宗地进行定位,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工作进度,同时也不易出现较大的指界错误。

④外业调查所用人力明显减少。宁陕县以野外调查方式进行,全县12个镇,共38人参与工作,99%的工作用了1个月,而剩余1%为调查遗漏的对象,对这一部分的补调又花费一段时间。汉滨区共12个镇,9个乡,共20人参与工作,27 d左右完成全部任务。由此可以看出,若在同样人力的情况下,利用无人机航拍摄影技术进行外业调查工作,所用时间会明显减少。

需要指出的是,宁陕县未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原因是:

①受地理环境影响,无人机起降点难以选择。

②居住点分散,工作区范围内居住点密度过低,用无人机拍摄成本太高。

③林木茂盛,遮挡情况太多。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这两种方式的选择一定要综合考虑,灵活应用,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 徐丽华,黄炜铖,方鑫,等.基于无人机航拍遥感影像的新农村规划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0,(3).

[2] 崔镛,钟国付.地籍调查确权工作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3] 吴晓红.浅谈地籍调查的初始调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8).

地籍调查与测量 篇12

1 实践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案

目前,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课程在实践教学上一共安排了4学时实验教学内容。基于本校测绘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计划安排和本课程实践课时数偏少等实际情况,删减了与“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等课程交叉实践的教学内容,实验分为地籍权属调查和CASS地籍测量系统操作两个实践环节。

1.1 地籍权属调查

以宗地为单元,依据调查工作底图对土地权利人状况、宗地权属性质、界址点点位、宗地用途等进行实地权属调查并编写相应的地籍调查表是地籍权属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本实验计划2学时。开展地籍权属调查实验课程,我校因学校整体搬迁先后经历两种实施方案。我校曾结合参与长沙市地籍调查工作,对位于我校周边某宗地进行实地地籍权属调查工作。按6人一组分组,分别为各组发放测绘收件单、法人代表证明书及授权委托书、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红线图、指界通知书、界址点成果表、宗地图等图表。各组根据实地调查情况,填写地籍调查表、绘制宗地草图等。学校整体搬迁后,新校区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云塘),由于缺少周边地籍权属调查资料,因此假定某教学楼或独立功能区域为一宗地,借助原有地籍调查整套成果资料实地模拟进行现场调查核实、指界、设置界址点标志、界址边勘丈、填写调查表、绘制宗地草图等。模拟权属调查工作结束后,对该宗地进行界址点预编号,然后借助校区内已有的平面控制点,利用全站仪采集本宗地界址点及其主要附属物和地貌要素数据,并用钢尺补充勘丈界址边、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等,将边长数据、楼名、楼层等地籍、地形要素名称注记在草图上,以备数字地籍测量软件(CASS)应用实验。

1.2 CASS地籍测量系统

CASS系列地形地籍成图软件,是广州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基于AutoCAD平台推出的数字化测绘成图系统。利用电子测量设备(如全站仪)采集野外数据,自动导入计算机,借助CASS绘图软件生成地籍图、表、册等地籍资料,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以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为实现信息化地籍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实验计划2学时,又分为CASS地籍测量系统操作和土地面积测算两部分,各组(6人/组)分两批依次完成实验内容。

1.2.1 CASS地籍测量系统操作

将地籍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实验中全站仪采集的界址点等测点坐标数据通过专用电缆线导入计算机,形成CASS专用格式“.DAT”的坐标数据文件;打开CASS7.0软件,左键点击“绘图处理”,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展野外测点点号”项,在命令窗口输入地籍图比例尺,然后通过“打开文件对话框”找到对应坐标文件(.DAT),在屏幕上展出野外测点点号;参照野外草图和地籍调查表等资料,依次选择右侧“CASS7.0成图软件”窗体内相应图式符号来绘制地物并文字注记;采用点号定位或坐标定位,将一宗地界址点依次连接起来,形成权属线;或使用“复合线转为权属线”功能将闭合复合线生成具有权属属性的一宗地;通过“绘制宗地图框”功能将地籍调查中的某一宗地绘制为指定图幅大小的宗地图并自动输出该宗地所有界址点坐标表等。

1.2.2 土地面积测算

土地面积测算是地籍测量中一项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土地面积测算方法有两种,即解析法面积测算与图解法面积测算[2]。为了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土地面积量算方法的数学原理与作业方法,实验中对同一宗地分别采用格网法、数字求积仪和CASS软件来进行面积测算。首先使用CASS “查询实体面积”功能或查询绘制输出的宗地图上注记求得该宗地面积;然后针对此宗地绘制指定间隔大小(如1 m)的坐标格网并打印输出,采用方格法或格点法计算该宗地面积;最后使用日本数字求积仪KP21C或KP-90N对本宗地进行测算。

2 注册测绘师制度下相应教改措施

为了便于我国测绘市场与国际测绘市场接轨,原人事部、国家测绘局决定,在我国测绘行业建立执业资格制度,即注册测绘师制度。由《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第9条可知,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4年即可申请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根据已出版的《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考试科目分为《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综合能力》和《测绘案例分析》三个科目。

2.1 注册测绘师考试大纲对本课程的培养要求

三个科目中涉及到本课程相关的考察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1)根据测绘法中有关地籍测绘的规定、物权法中有关不动产登记的规定、土地管理法中有关地籍测绘的规定,确认所进行的地籍测绘(含权属界线测绘)活动的合法性,并依法解决实际问题。2)根据地籍管理的要求,确定地籍项目的测绘方案;运用不同类控制网并选择控制网布设方案,确定地籍控制施测方法;选择调查工作底图的种类和成图比例尺,确定成图方法;地籍测绘方法,实施地籍(地形)要素测量;面积测算;绘制地籍图、宗地图并建立地籍簿、册以及数据库;提出地籍项目更新调查测绘方案。

2.2 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以上情况,测绘工程专业“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在保持原有知识结构上应实时传授测绘新技术,如网络RTK;由于权属调查、地籍测量等课程实践内容涉及知识面和专业技术较广,在采取PPT教学手段和方式上应适当增添视频教学或Flash动画内容,使学生在开展课程实验前有一个粗略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实验效果;由于本课程理论教学学时较少,可根据各阶段教学内容适时安排课外相关科技论文、法律法规或国家标准规范阅读,一方面扩大学生阅读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切实提高他们测绘技术文件的编写水平和论文写作水平,这既是在校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注册测绘师执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在教学实施方案上,可由点及面,注重工程项目整体实施方法与案例分析,通过课程传授来加强工程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注册测绘师执业能力的要求。

此外,在师资上各高校应鼓励和要求专业教师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力提倡教师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工程设计,增加工程实践的经验,以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3]。

3 结语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课程实践教学工作是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等理论教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扩展。注册测绘师制度则进一步明确了从事现代地籍工作,除掌握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课程基本理论和技术外,还必须精通现代测绘技术,掌握土地法律、法规,并能依据工程项目熟练确定测绘方案,合理地组织并实施测绘方案。因此,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大学生课外阅读,以案例分析、工程项目实施为主线展开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和工程设计等工作,使测绘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将有利于培养符合国家注册测绘师要求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

摘要:基于本校测绘工程专业“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案,结合我国即将推行注册测绘师制度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对该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等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土地管理,地籍测量,实践教学,注册测绘师制度

参考文献

[1]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2):70-74.

[2]詹长根,唐祥云,刘丽.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熊旭平,赵建三,陈芳.基于模糊数学的测量学平时成绩评定[J].山西建筑,2007,33(6):210-211.

上一篇:打破常规的概念制造者下一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