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

2024-09-18

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精选12篇)

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 篇1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相互协作, 优势互补, 以城带乡, 以乡促城, 互为市场, 互相服务,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持续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趋势, 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自然历史过程。城乡一体化体现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城乡“空间——人口——社会——经济——生态”这个复合系统演化的终极状态。其本质就在于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最大限度地缩小现存的城乡差别, 使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

在地籍管理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地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很快, 大部分城市主城区和近郊区的土地利用日益融为一体, 城乡土地利用一体化已经成为各地城市建设发展的共同趋势。但是, 各个城市近郊区域地籍管理所依据的资料, 仍为按八十年代国家地籍调查规程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料, 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需要。因此, 加强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1 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又称为逻辑设计, 是为系统确定整体框架和结构, 它是系统研制工作的核心和系统开发的依据。城乡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在大型GIS上的开发成果以及多年在地籍领域各个业务方面的已有成果和IT业界最新的网络技术, 综合考虑地籍管理的特点和系统开发限制条件等, 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合并, 形成系统总体结构 (见图1) 。

2 功能设计

系统结构决定了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的多少、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系统的使用价值。各个功能模块相互独立, 总体上又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本系统共分以下几大模块 (见图2) 。

2.1 数据编辑模块

该模块提供了常用的数据绘制和编辑命令, 主要有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功能, 包括对空间数据添加, 修改, 编辑, 删除等绘制和编辑功能, 以及对属性数据的修改、导入、导出等功能。数据的编辑和维护是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功能。

2.2 地籍管理模块

城乡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统一的数据组织管理模式和数据结构分类体系下, 按土地利用管理、产权产籍管理、规划管理 (含矿产规划) 、定级估价管理等的业务要求, 实现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的无缝一体化多专题的国土管理。该模块提供国土管理的各个业务管理功能, 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 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设计的成败。

此模块按功能分为地籍管理子模块、定级估价子模块、土地利用管理子模块、土地利用规划子模块、土地评价子模块等模块。

各个子模块提供国土管理的各个业务管理。如地籍管理子模块, 主要完成以下任务:完成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数据的录入、编辑工作, 包括地籍图的编辑、地籍调查表的录入;实现土地登记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能够输出地籍成果资料;完成日常查询统计工作, 可以检索土地权限情况;具有方便的变更, 历史查询等功能。土地评价子模块, 此模块属于专家系统模块, 通过对影响土地质量因素的综合分析, 揭示农业用地的土地特点、质量等级、数量分布, 为编制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合理开发及利用地籍提供科学依据。

2.3 数据服务模块

此模块为系统提供空间数据分析、数据查询、数据转换等功能。数据的查询包括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查询 (分类查询、组合查询和模糊查询) 。空间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图形对象的更新、合并、分割、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数据转换功能, 为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提供方便, 可以在***.shp, ***.d xf, ***.t ab, ***.e00, ***.c ov等多种格式的矢量数据间进行转换, 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

2.4 数据维护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为管理员维护系统数据库提供添加或删除用户, 并设置用户或角色的权限。管理员可在此模块中进行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对系统参数设置, 数据库设置等关系系统稳定的项目进行管理。

3 数据库结构

3.1 数据库服务逻辑结构

本系统数据库是构建在以大型商用数据库为基础的大型GIS上, 包括多种专题的地籍数据, 以及按一定标准建立的访问这些数据的规范、规则与方法。数据库依据标准来建设并通过相应的组件提供标准服务, 业务系统不再是传统的直接访问数据库, 而是通过数据库提供的符合统一标准的服务来发出请求获取服务, 充分的实现了系统与数据之间的异构。处在外围的业务系统模块正是基于这些标准的服务来构建的, 通过访问规则, 数据库根据需求对外提供符合标准的服务, 从而调用数据。

3.2 数据库基本结构

土地信息数据种类繁多, 体系复杂, 在数据库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数据结构的普遍性和数据的多样性、准确性, 还要坚持实用性、先进性、扩充性的设计原则, 力求建立一个开放的、灵活的数据库, 保证数据资料现势性和共享性。本系统根据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的特性, 设计数据库结构。整个数据库由一体化数据库、业务办公数据库和元数据库三部分构成。

一体化数据库是本系统数据库的主要的组成部分, 它包括区划子库、地形子库等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库, 以及权属子库、地类子库、规划子库等各个专题要素数据库。地籍管理涉及到许多业务的办公, 包括地籍业务、规划业务等。在土地业务办公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 业务办公数据库主要是对这些业务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元数据信息是数据库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通过对数据的描述保证了应用的高效与可靠的数据共享。元数据库是描述数据库、子库和子库中各数字产品的元数据构成的数据库。元数据库包括系统各数据库及数字产品有关的基本信息、空间数据表示信息、参照系统信息、数据质量信息、要素分层信息等。

4 系统实现与功能演示

某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统一的数据组织管理模式和数据结构分类管理各类专题数据, 系统负责实现对各类专题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和分析, 为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建设用地审批等业务活动提供支持, 具体功能包括空间数据库维护、管理、查询、分析、统计和输出等功能。

4.1 数据管理

(1) 数据的存储:以区为单位合理存储和管理各类地籍管理数据, 包括空间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等。 (2) 数据的调阅:用户可以方便通过鼠标点击来调阅每专题的数据。

4.2 基本查询

(1) 属性信息查询。

(1) 用户通过鼠标点击图形能够查询各类地籍专数据信息, 如宗地的基本信息、界址点信息、界址线信息、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基础地理要素信息等。 (2) 用户还可以通过输入条件查询空间图形信息。

(2) 历史信息查询:用户可以查询某一空间图形的历史信息。

4.3 综合查询分析

对所有的专题图层均可以通过综合查询分析功能进行查询统计, 在使用该功能时, 可以事先指定对哪些专题图层进行查询分析, 也可临时指定专题图层进行查询分析。

(1) 任意范围综合查询:对任意给定的范围 (可以是坐标数据, 也可以是空间图形) 能查询范围内各种专题数据, 并能对查询结果按给定的条件统计、输出图形和表格。

(2) 缓冲区查询统计:对选定的线状、点状地物按给定的缓冲区半径 (线状、点状地物可以从图上直接选取, 也可以是提供的坐标或空间图形数;缓冲区半径可以人为设置) 查询该缓冲区内各种专题数据, 并能对查询结果按给定的条件统计、输出图形和表格。

参考文献

[1]陶文星.GIS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06 (1) .

[2]马文芳.县 (市) 级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 2006 (16) .

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 篇2

昆明市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建设

介绍了<昆明市城镇地籍数据库建库技术规定>的主要内容,对该规定制定中的关键问题,即坐标系、数据库建设系统平台的`选择,数据格式的统一,国家标准的执行与细化--要素代码扩充和空间要素分层细化等进行了讨论.

作 者:许忠华 李红梅 XU Zhong-hua LI Hong-mei  作者单位:许忠华,XU Zhong-hua(昆明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云南,昆明,650051)

李红梅,LI Hong-mei(昆明市西山区地政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昆明,650118)

刊 名:地矿测绘 英文刊名: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年,卷(期):2009 25(2) 分类号:P273 关键词:昆明   城镇地籍数据库   技术规定   坐标系   数据格式   要素代码   要素分层  

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 篇3

【关键词】地籍数据库;建设;应用

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地籍管理是非常基础的内容之一,通过地籍调查与土地登记等环节,对土地的利用状况、产权产籍状况、法律关系等进行明确,并将相关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存储与分析,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地籍信息也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现地籍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

在城镇地籍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依据其建设需求进行地形数据与地籍数据的收集工作,同时将收集所得的各种数据导入到CASS中;在数据导入到CASS中之后,利用FME数据转换功能将其格式转变为GIS;格式转换完成之后利用ArcGIS对数据进行控制与检查,完成之后将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实现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二、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数据预处理

在城镇地籍数据库中,主要的数据包括地形数据、地籍数据等,主要的来源包括已有数据、实测数据、调查数据等。

(一)数据的采集工作

在城镇地籍数据库中主要的数据包括地形数据与地籍数据两种,而这两种数据中又包括几何数据、图形数据、属性数据、档案数据等。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主要的内容是数据库的核心内容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

在几何数据的采集的过程中,主要的获取途径包括GPS数字化测图、常规的地籍测量等方式,将所得的数据导入到CASS中,经过转化之后得到基本的图形数据。在属性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主要的获取方式是依据属性数据要求进行实地调查工作,对土地的权属情况进行确认与核实,将所得的信息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存储。

(二)数据的转换工作

CASS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图形界面,同时也包含了一些较为基本的权属属性,但是缺乏必要的空间分析。因此,在进行空间分析之前需要将CASS中的数据全部转化到GIS中,在数据转换的过程中主要是运用FMS的语义转换功能。FMS指的是空间数据转换与处理系统,能够在转换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重构,是非常高效、可靠的数据转换手段。在地籍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CASS中的数据利用FME转换到ArcGIS中,数据的格式由dwg格式转换为shape格式。

三、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措施

(一)将数据进行分层录入

城镇地籍基础地理要素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地形要素,主要包括点状地物、线状地物、面状地物、行政区划等;一种是地籍要素,主要包括界址点、界址线、宗地、注记等。在城镇地籍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要依据其建立的相关要求对地理要素进行分层设计,同时对要输的属性结构进行明确,形成的专题图主要包括地形专题图与地籍专题图两种类型。

(二)实现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链接

在专题数据的数据结构建立完成之后,需要实现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链接工作。实现两者之间的链接主要是通过ArcGIS,主要的措施包括两种,一种是按照关键字段匹配原则使用join attribute from a table链接,另一种是按照空间位置匹配原则使用 join data from another layer based on spatial location链接。

(三)实现拓扑关系的建立

在地籍信息数据库中,最为基本的数据类型包括界址点、界址线、宗地等几个方面,这些数据类型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拓扑关系。此外,界址点、界址线与宗地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约束关系,例如界址点与所在界址线的端点不能够重合、界址线之间不能够相交、宗地必须由闭合的界址线组成等。

在拓扑关系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理的拓扑规则,在ArcGIS中包含了数量非常多的拓扑规则,在建立拓扑关系的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拓扑规则,确保所建立的拓扑关系具有动态性与合理性。其次依据拓扑规则实现拓扑关系。在ArcGIS中包含了Arccatalog与ArcMap两种类型的拓扑操作,一般情况下将在Arccatalog中建立的拓扑关系称之为建立拓扑规则,将在ArcMap中建立的拓扑关系称之为创建拓扑原则。在拓扑关系建立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创建Geodatabase与要素集,按照相关的要求将要素分别倒入到合适的要素集中。在要素集导入完成之后点击新建拓扑菜单,通过拓扑规则的添加对其进行检查工作,完成检查之后在ArcMap中讲拓扑规则文件进行打开,对其中存在的错误记录信息进行修改。

(四)实现相关数据的入库工作

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对城镇地籍数据的管理与利用,在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之前必须对属性数据的正确性进行再次的检查与确认,检查的内容包括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邏辑性、数据的精准性等。在属性检查合格之后,将数据导入到城镇地籍数据库中,实现地籍工程管理的建立与完善。

总结:

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关乎国计民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当前,城镇地籍调查向着动态化与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城镇地籍调查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与新工艺,为城镇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等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能够对城镇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明确,实现地籍数据管理的信息化与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杨洋,高敏华,陈婷.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中CASS数据的转换——以哈巴河县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23(76):163-165.

[2]索俊锋,张佳佳,王璐. 城镇地籍建库中CASS和MapGIS城镇地籍数据转换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04(84):63-67.

[3]王永乔. 基于MAPGIS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及成果质量检查[J]. 大坝与安全,2012,S1(01):40-44.

作者简介:陈杰,男,(1984年-),汉,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国土资源局,研究方向: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及其应用探讨

浅谈地籍数据建库后的管理与应用 篇4

关键词:地基数据库,国土资源,地籍信息

我国的经济社会在不断地高速发展, 然而该发展绝对离不开国土资源, 因而, 相较于以往而言, 国土资源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随着地籍管理制度的建立, 土地管理部门能够有效监控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 但是土地资源流失现象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我国当下,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对于地籍管理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地籍数据库以及如何在建成后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与高效利用成为了我国当下土地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正如前文所提, 我国地大物博, 要对土地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必须要依靠高科技, 而地基数据库的建立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由于地基数据库能够有效实现土地管理, 及时帮助土地管理部门了解土地资源使用情况。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 以宗地 (或图斑) 为核心实体, 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储存、检索、编辑、统计、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成果输出的信息系统, 是土地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专门管理地籍信息的系统。而地籍信息系统是以数据库为核心的, 因此只有完善的数据库才能为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良好的基础。

地籍信息系统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范畴, 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处理技术来建设城市地籍数据库, 能够实现地籍图文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是现代地籍管理发展的方向。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GIS) 的诞生, 最初是加拿大测量学家R.F Tomlinson在土地测量数据的计算机管理的工作中提出来的。在以后的岁月中, 它不断地得到了地理学家、测绘学家、计算机学家们的丰富和发展。我国地籍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在建立地籍信息化系统上有了不小的进步, 其发展速度也日新月异, 土地管理已经开始越来越依靠地籍信息系统。而1998年, 对于我国的地籍信息化系统更是一个发展的临界点, 这一年, 由于国土资源部重组, 国家更加注重对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的资金投入, 有效推动了我国地籍信息系统的发展。

地理空间数据是GIS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GIS中投资比重最大的部分。数据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系统应用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系统应用目标的真正实现。在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中, 地籍数据按照数据的表达类型可分为图形数据、档案数据和属性数据。图形数据是指统一测量坐标系下具有坐标属性的点线面和注记数据, 主要用于描述地籍要素的位置、形态、分布和关系等空间信息。由于地籍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宗地, 因此, 图形数据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宗地图形数据、宗地背景图形数据和控制测量数据;宗地图形数据主要用于描述该宗地的界址点位置及其连线关系;宗地背景图形数据主要用于该宗地内的基础地理信息, 如地形、地貌、地物和植被等;控制测量数据主要用于描述测量控制点的名称、类型、等级和位置等信息;地籍档案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籍档案文件的电子影像名称、位置以及其他用于管理和查询的信息;地籍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籍要素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 如宗地信息、界址标示信息、界址线信息、土地抵押信息、他项权利信息和土地查封信息。在城镇地籍信息系统中, 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建立地籍数据库的目的在于帮助土地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土地的质量、权属以及使用状况等, 通过地籍数据的汇总, 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管理部门的行政效率, 地基数据库是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地籍数据的科技化管理, 除了能够有效帮助土地管理部门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还能够为其他部门制定与土地有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为搞好土地统计、登记和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以及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提供基础资料, 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加强土地的全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建设高效的、科学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良好的地籍调查工作是地籍数据库建立的基础。而谈到要如何做好地籍调查工作, 主要要求相关工作中能够及时快速的进行土地登记、对于土地的权属变更是要及时有效进行变更登记, 同时还要做好日常的地籍管理维护工作。保证地基数据库数据的实时更新, 同时也要注意对历史地籍数据进行归档管理, 以备不时之需。

建立完善的地籍数据库是土地管理部门有效管理土地资源的前提之一, 其为日后的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夯实基础, 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各个地区土地数量、权属变更等情况。除此之外, 还要实现地基数据库与土地管理部门办公系统的对接, 保证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有效了解土地资源变更动态, 能够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优化土地管理部门的办公效率。在建库阶段, 由于基础地理建库和地籍建库目前在各个区域开展, 成图软件的成果图最终都要导入GIS, 因此,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成图软件能够针对每个地物实体能同时存储空间数据和多个属性数据, 并且能够针对GIS的数据要求进行空间信息检查和属性信息检查, CASS6.0、7.0就处于这一阶段。

CASS主要是用图块来表示GIS的点, 用多义线表示GIS的线, 用封闭多义线表示GIS的面。因此CASS在地籍建库中的应用表现在以下方面:处理地籍数据的关键是处理好宗地、界址线、界址点之间的拓扑关系, 界址线的位置随宗地边线位置变化, 界址点位置要与宗地边线顶点的位置符合。在CASS中, 用封闭多义线表示宗地, 但这个多义线不是轻量线 (L W P O L Y L I N E) , 而是重量线 (POLYLINE) , 因为重量线在每个结点存在“VERTEX”子实体, 正好用来存储界址线信息, 这个子实体与重量线主实体是紧密结合的一个整体, 主实体删除了, 子实体也会跟着被删除。在CASS中, 用“CIRCLE”实体表示界址点, 该实体独立于宗地多义线, 这样有利于街坊内界址点统一编号, CASS会自动保证宗地的每个顶点都存在界址点。如果一个界址点被两个相邻的宗地共用, 那么只会存在一个界址点实体, 而实体的界址点依附于宗地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有重复的界址点实体存在, 就没办法统一编号以及合理地存储界址点属性信息。

我国国土资源人均分配不均匀, 土地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而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则是帮助土地管理部门实现对土地资源管理科学化的有效手段。而谈及地籍信息系统, 则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地籍数据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地基数据库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本文主要分析了地籍数据库的管理与应用, 旨在为日后地基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林增杰, 严星, 谭俊.地籍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0.[1]林增杰, 严星, 谭俊.地籍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0.

[2]罗崇连.地籍测量绘图与建库一体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9.[2]罗崇连.地籍测量绘图与建库一体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9.

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 篇5

介绍了离石市城区数字化地籍测量与数据库建设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编号及界址点测量、权属调查及宗地划分、地籍图的绘制及地籍数据库建设等内容.

作 者:郭小亮 康志军 GUO Xiao-liang KANG Zhi-jun 作者单位:郭小亮,GUO Xiao-liang(太原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2)

康志军,KANG Zhi-jun(山西省工程测绘院,山西太原,030002)

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 篇6

一、我市地籍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市地籍管理工作较薄弱,全市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没有彻底结束;城镇基准地价体系建设尚需完善;我市首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于92年底完成,长期以来首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成果为我市土地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但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做的不够详细,地籍档案的管理不够完善,为查阅带来不便;近期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已经移交,但还未全面投入使用。地籍管理工作大多是沿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地籍信息化进程缓慢。

1.我市首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结束于1992年,第二次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成果,已于近期通过验收。全市共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图(1:1万标准分幅)186张,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1:1万标准分幅)186张。以上图件资料为我市土地管理提供了翔实的依据,为我们进行全市耕地评等定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坡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了工作基础图件。

2.我市国有土地登记发讧工作始于89年底,市土地勘测规划队(后演变为铜川市规划设计院)作为市土地管理部门指定的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承担着市规划建成区的国有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各区县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区内的国有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历年来,受理申报用地一万三千多宗,共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近六千宗。在当时情况下,基本上满足了土地管理的要求,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全市范围内没有进行城镇地籍调查,造成以上土地登记存在一些弊端,如土地登记没有按辖区、街道系统进行,土地登记较凌乱,登记区内缺少完整、具有现势性的登记图件,由于城镇居民的宗地图是现场钢尺勘文,界址点没有统一的坐标,宗地图精度不高,相邻宗地间界址吻合性差,往往引发土地争议。

1999年底我市开展了城镇地籍调查,全市共完成调查41.9 km2,完成调查宗数13451宗,其中市规划建成区共调查面积21.5 km2,调查宗地6777宗(其中王益区4671宗,印台区2106宗),所有宗地图形都已用RDMS瑞得数字化软件完成地形、地籍测量,地籍权属资料齐备。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我们根据全市具体情况,进行了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和新增城市用地补充调查,现成果已通过初审。根据国家及省上的安排,我市印发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已成为今明两年的地籍管理工作重点,工作中我们可结合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的最新成果,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的有关内容录入数据库中。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已初具雏形。

3.由于机构变动等原因,申报、发证的档案材料及各种地籍统计资料图件的管理不很完善,大部分的地籍档案材料委托市档案局管理,为日常的地籍变更查阅带来诸多不便。

二、进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

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Cadastr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IS),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宗地信息的产生和变更为主线,高效能地采集、存储、处理、输出和传输地籍信息及相关的办公公文信息的一个多用途信息系统。该系统首先面向土地的行政管理工作,为相关科室日常办公业务提供一个工作平台。由于输入该系统的信息是经过标准格式加工的,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了工作流程,加快了科室文件传递速度和准确度。所以,地籍信息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国土管理的工作效率,并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將进一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我市传统的地籍管理手工作业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国土管理的需要。铜川市急需进行地籍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中要以铜川市国土资源管理、城乡建设发展辅助决策为目标,以多种比例尺图件、多种应用层面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为构成的地籍信患自动化为手段,综合汇总各宗土地的位置、权属关系、用途(地类)、面积及土地价格等信息,建立以测量子系统、图形子系统、权属子系统、土地利用现状子系统、档案子系统和Inter网应用子系统等为构成的铜川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1.国土资源部要求,土地管理要以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实现地籍信息采集、处理、储存、应用自动化,实现地籍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要完成大城市和部分市、县城镇的城乡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形成全国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2.进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土地储备等土地有偿使用的推行,涉及到大量的土地产权关系,十分复杂,客观要求我们科学管理,为正确处理土地使用者之间、土地使用者于国家、集体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并对土地进行产权状况、利用状况等进行科学分析,为城乡建设、土地储备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由于地籍信息的数据量大、内容复杂,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已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在计算机网络下,借助于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手段加以解决。

3.进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我市现代数字化地籍是地籍管理工作的需要铜川市土地面积3882.6 km2,国有土地约有1188.05 km2,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需登记宗地约有九万多宗,长期以来,地籍管理工作较薄弱,现全市城镇地籍调查虽基本结束,但国有土地的登记工作量依然很大,而大面积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村组发证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发展工作进展较慢,要想尽快完成全市范围的城乡土地总登记,用常规的地籍管理手工作业方式是很难完成的。

地籍管理的工作对象是土地产权,直接涉及广大用地者的切身利益,地籍管理是一种技术性工作,更是国家赋予权利的运用,地籍管理工作人员就是地籍管理的权利载体,不规范管理就有可能产生以权谋私现象,实现地籍信息管理系统,是规范服务、杜绝腐败的有力手段。

三、建设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铜川现代数字地籍的基本思路

1.我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已基本具备条件,由于各方重视,我市地籍管理的工作力量逐渐加强,市国土局成立了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专门从事地籍管理的有关技术工作,该中心配备了大容量的计算机、扫描仪及大幅面彩色绘图仪等,并购买了经国土资源部测评合格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类软件等。

全市已基本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所有宗地图形都已用完成地形、地籍测量,每一宗地进行了数宇化图形编辑及属性的录入,为我们进行GIS数字化图形系统建立创造了条件。地籍调查形成的档案资料及以往形成的土地登记的档案资料为我们进行随后的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条件。各区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及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成及全市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的开展,为最终完成我市城乡一体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保障。

2.建立铜川现代数字地籍,实现地籍管理信息自动化的基本步骤

根据铜川实际,我市地籍管理信息自动化建设应重点作好两库(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和地籍管理网络化建设,从而逐步实现由项目导向性向管理导向性导向性模式过渡,圆满完成我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项目导向性地籍管理信息模式的建立

以项目为导向的地籍信息系统有特定的目标,大多数具体狭窄,专业性较强,偏重于技术性的问题,以实现项目自身的目标为工作周期。项目导向性的地籍信息系统可以作为启动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较快地获得示范性的应用效果,同时培养人才。我市项目导向性的地籍信息系统应首先做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和1:10000数据库的莲设。

①铜川市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

銅川市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历时多年,现各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库工作。首先完成市规划建成区21 km2的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库工作。数据库以区块为单位,而不是以图幅,即按区、街道、街坊、宗地的方式,区、街道、街坊、宗地原则上按地籍测量时所划分为原则。全市各区县按照省上要求,统一使用经苍穹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类软件进行建库操作。其具体步骤为:a.建立全市统一分幅信息文件(.mif);b.建立以街道为单位的街坊分界(EBP、EBF)信息;c.街坊数据的整理和入库;d.道路、河流等非宗地信息的数据入库;e.属性资料的输入,初始登记的通过登记调查档案录入,已发证的查阅档案局材料后,将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卡等扫描录入。市级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成后,使我们可方便的查阅市规划建成区的各宗地图件及属性资料,为我们进行土地登记、土地变更登记及日常地籍档案查询带来极大方便。同时在市级建库后,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帮助区县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

②1:10000数据库的建设

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顺利完成,全市各区县的农村土地利用数据现状库已全部建成,使用的软件是和城镇兼容的苍穹农村版,arcgis操作平台。我们要重点做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与1:1万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很好衔接,使城乡接合部的国有、集体土地准确吻合。从而使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有关内容如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地形地物等图形数据及相关属性数据做到无缝衔接,建立城乡一体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2)管理导向性地籍管理信息模式的建立

长期运行的地籍信息系统应该是以管理为导向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地籍信息系统使用效率高,服务领域广,维护费用高。管理导向性地籍管理信息模式的目标有两个:多用途和业务化。在我们进行上述项目导向性地籍管理信息模式的数据库建立中,应重点考虑系统的管理问题,数据库的建设应从长远考虑。当项目完成后,及时过渡到以管理为导向昀地籍信息系统,以求长期稳定的发展。

①多用途系统的建立,在地籍数据多用途特性的基础上,将系统建设成为能满足用户多种需求和满足多种用户的需求。在数据库设计中要立足长远,市区城镇地籍调查中不仅进行了地籍测量,还进行了地形测量,在数据录入中,将地形有关的要素尽可能全的输入,对地籍元素的属性输入中,对初始申请的资料、已发证的资料或土地规划、城镇规划、及有关的地质状况信息的资料都详细输入,在完成基准地价的基础上,将土地分等定级的结果也一并输入整理,并安装相应的规划、城镇测量软件。使系统不仅能满足土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的地籍信息,还应给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土地储备、房屋、矿业产权登记及土地使用税费的征收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和基本功能,给社会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土地使用税费的征收、房地产权登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管理、房地产交易、城市规划、建筑报批、土地征用等,另外还能满足政府、单位组织决策功能的实现(如统计分析功能、规划及建筑技术的辅助决策功能)。

②业务化运作系统的建立 我市最终应建成地籍信息的产生、变更应用均由计算机来完成的地籍信息系统,使以前由手工完成的地籍工作如:地籍调查、土地初始、变更登记、地籍资料的归档、查询等日常工怍由计算机完成。使地籍管理工作人员真正从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配合我省国土局域网建设,完善我市国土资源局网,实现市局内计算机网络化,使各科室之间资源共享。建立GIS与办公自动化(OA)为一体的图文办公信息系统,用于辅助进行日常业务办公。使系统实现国土管理等业务数据的集成处理、联网图文查询以及项目联网办案,按照统一的空间参照系统和规范的信息分类体系,对国土管理、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等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和图件资料进行集成管理,形成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图文集成数据库,把大量分散的文本、图形数据变成全局共享的综合资源。国土部门的具体经办人、科长、主管局长均可在自己的办公室查阅相关的图件资料和业务数据,并实行联网办案,在计算机支持下,进行项目材料的申请、初审表格填写、审批后材料归档、打印制证等。其次利用WebGis技术在Inter网上发布各种宗地属性数据的地籍信息,逐步实现与省、区县的互联,统一用网络浏览器作为普通办公界面,利用Internet及Web进行办文信息等电子文件自动发布,实现日常地籍管理网络化,为行政管理共示制和窗口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四、我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保障措施及发展方向

1.我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保障措施

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进行国土管理的重要依据。

首先各级领导应予以充分重视,将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地籍信息涵盖了城乡建设及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国土信息,通过对一系列土地信息分析评价,可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需要耗费资金的,各级部门要高瞻远瞩,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舍得加大资金投入,我市在进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已经投入了不少资金,如信息中心的硬件购置、城镇地籍调查的经费等,今后还要争取领导的支持,继续进行必要的投资,使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要加强各方合作,积极努力工作。地籍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合作,积极工作,尽快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工作、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工作、国有、集体土地登记工作等日常地籍工作。

最后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地籍管理工作队伍。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所需专业性、技术性较强。我市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绕要由单一的项目导向性模式过渡到相对复杂的管理导向性模式,势必需要更多的知识,广大地籍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在项目导向性模式的建库工作中积累经验,以适应工作需要。

2.我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

以管理导向性模式而最终完成的铜川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将使我市地籍信息管理办公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对于我市国土管理及城市建设决策,发挥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生活即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成,可使我们告别地籍管理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使我们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逐步实现高效、规范、自动化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使地籍管理的深度和层次都得到提高。

(2)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成将成为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国土管理日常业务工作方面,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将提供大量现势性的基础资料,各种统计数据信息及各种专题图件,是科学管理我市国土资源、依法进行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在土地储备方面为我们准确分析储备地块的位置、面积属性等;在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方面,通过GIS和数据库的结合,科学分析土地潜力及拓展方向,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土地开发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3)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成将为我市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 篇7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开展, 各地纷纷进行以"数字国土"为目标的地籍数据库建设。地籍数据库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 要进行数据库建设, 权属调查, 收集和整理各种图片、文档资料, 测绘数字化地形图, 资料入库等工作。在地籍数据库建设中数字化地形图是基础, 因此, 测绘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并编辑成能入库的数据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 在编辑入库数据的软件中, 南方CASS软件由于其打通了数字化成图系统与GIS接口, 使用骨架线编辑及GIS无缝接口等先进技术, 使用比较广泛。本文将以长沙市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项目为基础, 讨论在CASS软件下绘制数字化地形图编辑入库数据要求。

2 绘制数字化地形图

(1) 展点:

将野外采集原始数据展绘到CASS软件上。

(2) 绘制平面图:

根据野外绘制的草图 (也可采用编码法) 绘制平面图。CASS软件绘制数字化地形图的具体方法在用户手册、参考手册中已经讲的很详细, 在这我不再重复, 以下将具体讨论编辑入库数据要求。

3 入库数据编辑要求

编辑方面:所有面状要素要严格构面、点线面拓朴关系正确、无重叠要素、每个要素分层、编码正确、属性录入完整。

质检方面:入库数据在CASS软件图形实体检查和质检软件中通过所有的检查。

具体要求:

(1) 地形图入库数据是以街坊为单位来处理的, 因此如果在前期测绘时将街坊进行了分割, 后期一定要将整个街坊合并完整, 进行数据的检查和入库。

(2) CASS软件是通过骨架线入库, 骨架线默认下是隐藏的, 操作的时候请不要删除骨架线, 图形删除了, 只要骨架线在, 就可以通过重构来重新生成图形。

(3) 所有的要素都要用CASS提供的功能和符号来绘制, 不能手工修改, 调用的绘制命令不能用CAD提供的功能, 要全部用CASS提供的命令来操作。如果是用白线绘制的, 一定要进行匹配, 理论上整个图幅的每一个要素都应该是有属性的,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地物要素在鼠标移上去一定时间后都可以看到编码和说明。无属性的要素在入库过程中会被过滤掉, 不能入库。

(4) 对于面状实体, 一定要完整构面, 也就是说要闭合, 最好是用“C”命令来闭合。在任何情况下, 完整构面始终排在第一位。在这里强调的一点是对于有共同边的相邻面状实体, 如, 阳台与房屋主体、绿地与水系等, 在绘制时一定要使用捕捉功能通过每一个相同点, 否则相邻实体间很容易产生裂缝或重叠。对于相邻边是圆弧的面状实体, 最好将弧段处理成折线, 因为, CASS软件不支持实体间的拓朴关系, 使用圆弧绘制面状实体, 虽在屏幕上看不到裂缝或重叠, 但在质检软件中是万难通过的。面状实体包括房屋、坑塘水面、绿地等, 具体可参考CASS操作手册。

(5) 对于注记, 如果不是一体化注记, 则要用菜单里提供的不同注记命令来分别注记, 注记点要在实体内部。

(6) 很多时候可能会出现要素重叠与相邻的图形压线的情况, 这是允许的。要素重叠, 如, 阳台与支柱、电杆与电杆入地符号等;相邻的图形压线, 如, 花圃与草地的重叠边、耕地与陡坎的重叠边等, 压线的两个要素分别处理, 在图形上是没有任何拓扑关系的。

(7) 实体附加属性录入。实体附加属性录入是编辑入库数据很重要的一部分, 原则上来说, 地形图上每个要素都要录入附加属性。实体附加属性具体有:每个要素的测绘时间;房屋的类型、用途、层数等;控制点的点位等级、材料类型、描述;植被、水系等面状要素的地类代码等。测绘时间的录入按照街坊为单元统一录入, 点击“检查入库-批量设置测绘日期”, 然后, 框选整个街坊图形, 按要求输入时间即可。实体附加属性录入是通过CASS下拉菜单:“检查入库-编辑实体附加属性”来进行。对于一些附加属性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实体, 可以通过“复制实体附加属性”统一录入, 然后, 进行少量修改。

(8) 在CASS软件中进行图形实体检查及修改。图形实体检查内容有:a、编码正确性检查;b、属性完整性检查;c、图层正确性检查;d、符号线性线宽检查;e、线自相交检查;f、高程注记检查;g、建筑物注记检查;h、面状地物封闭检查;i、复合线重复点检查。图形实体检查时可采用逐项检查, 边检查边修改的方法进行;采用逐个修改时, 软件会自动生成一个错误实体位置的坐标文件, 对于修改时很难判定的实体, 可通过该坐标文件在图形中查找。

(9) 入库数据输出前的处理。地形图数据入库时要将DWG数据转为SHP数据, 在数据输出时要进行以下处理:a、过滤无属性实体;b、删除伪节点;c、删除复合线多余点;d、删除重复实体。在过滤无属性实体时, CASS软件会提示另存过滤出的无属性实体, 这时一定要将另存无属性实体文件打开检查, 看是否为无用数据, 否则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10) 在针对建库专门开发的质检软件中检查。通过在CASS软件中进行图形实体检查和数据处理后, 还要将DWG数据转为SHP数据, 在专门的质检软件中检查。在质检软件中主要检查:重点、重线、线相交、线交叉、线覆盖、面重叠等错误及自定义拓朴关系。将发现的错误在CASS软件中反复进行修改, 直至在质检软件中完全通过。由于该质检软件是针对数据库专门开发的, 数据库不同, 开发的质检软件对数据的检查要求会不同, 因此, 这里SHP数据在质检软件中的检查就不一一叙述了。

4 结束语

本文只讨论了地籍数据库建设前期对于地形图编辑方面的要求及数据检查方法, 但对城镇地籍建库数据来说, 在CASS软件下还要进行街坊、宗地、块地的定义及相关属性的录入, 面积汇总, 表格输出等许多工作, 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城镇地籍数据库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 由于其数据库大小、开发平台等的差异, 对地形图的编辑要求会有所不同, 因此, 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Z].

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立与质量控制 篇8

1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立的技术路线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立, 主要是在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对建库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成果进行地类转换、补充调查, 更新城镇地籍数据库。通过地籍管理系统的计算统计功能, 生成建成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汇总表, 同时编制相应的工作报告、系统使用说明书和分析报告, 然后录入到国土资源部统一下发的汇总软件之中, 提交数据库汇总。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2 建立地籍数据库

地籍数据库通常包含宗地属性信息库、界址点坐标数据库、地物点坐标数据库、宗地数据信息库、宗地面积数据库、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等。其中宗地属性信息库必须是最先建立的, 有了它才能建立其他各个数据库, 宗地属性信息库是根据地籍调查表提供的信息录入整理成的。

2.1 宗地数据信息库

宗地数据信息库由每一个宗地的界址线信息及各种地物的数据信息构成, 即界址线及各种地物是由哪些点构成的, 它是一个实体文件, 在数据库建立软件中, 这个实体文件通常可以录入, 并可以利用实体文件绘制地籍图, 更多情况下是先绘制地籍图, 从图形文件中根据宗地号自动读取宗地信息, 建立宗地信息库。

2.2 宗地面积数据库

宗地面积数据库中包含宗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 面积计算方法基本上有3种:坐标解析法、实地量距计算法和图上量算法, 因现行测定地籍图方式基本运用全数字化测定坐标值的方法, 所以, 计算面积常用坐标解析法, 这种方法对任意多边形利用三角面积求算法, 求得面积能保证精度, 不受图形形状限制, 计算简单, 结果精确。坐标解析法的计算公式为

2S=i=1n (xi (yi+1-yi) ) , 2S=i=1n (yi (xi+1-xi) ) .

常规的数字测绘系统等数据库建立软件都是运用坐标解析法对宗地面积数据库中各项面积进行计算, 求得宗地内各种面积值, 从而建立精确的宗地面积数据库。

2.3 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

街坊面积用图幅内测定的街坊界线点的坐标计算, 这样精确得到街坊总面积。然后利用解析法、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 得到其他 (如道路、水域、空地) 面积, 街坊内各类面积总和与街坊面积相同。

街道面积分类统计即把街道内各街坊的面积分类统计在一起, 得到街道面积分类统计表, 因此, 街坊面积分类统计是街道面积分类统计的基础。

3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入库的质量控制

城镇地籍数据入库的质量控制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空间数据几何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的完整性、逻辑一致性、表达形式的合理性。

3.1 检查重点

图形检查主要是对数据采集和编辑过程中出现的几何偏差, 如悬挂点、伪节点, 线自相交、线多余点、重复实体、面是否封闭、岛宗关系、图斑覆盖检查、图层正确性、注记是否正确等现象进行检查。

属性检查是为了防止在属性录入或软件自动生成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而出现的错误。要严格地按城镇地籍数据库的标准来对图层、地物类和对象的属性信息进行检查和控制, 如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唯一性、长度、属性内容、空值检测及属性综合检查, 以查找和改正错误。

图形属性一致性查询。根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等各数据表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自动的逻辑检查, 包括图形与属性内容是否对应、有图形无属性、有属性无图形等。

拓扑检查主要是对入库软件 (如太籍CMS) 拓扑构建的结果进行检查, 以防止由于数据质量问题或用户设置不当而产生的不合适的结果, 如界址点、界址线、房屋、宗地、地类图斑、地类界线、行政区、行政区界线之间的关系、各种图形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如表1所示。

图形属性一致性检查主要是检查图形显示和其属性是否一致, 这里主要改正注记和属性的一致性, 面积统计是根据属性计算还是根据图形 (坐标) 计算, 这里我们只要首先保证属性正确, 注记可以重构得到正确值。

3.2 质量控制方法

南方CASS二调城镇版是根据二调标准开发的城镇地籍成图软件, 再结合该公司的太籍CMS入库软件, 二者可以说做到了完美的结合。二调标准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化测图标准, 二调软件也不同于传统的机助制图软件, 软件系统 (尤其是入库软件) 对数据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所有的入库数据标准也要严格执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因此, 在操作中应在以下几方面予以重视:

1) CASS软件是根据符号的骨架线入库, 所以在作图时千万不要把一些符号的骨架线删除, 否则无法重构实体。

2) 在CASS软件中地籍要素生成的顺序是这样的, 界址点构成界址线——界址线构成宗地——宗地构成地类图斑——地类图斑构成地类界线。每一个宗地边界至少有三条, 界址点 (点状) 、界址线 (线状) 、宗地 (面状) 、图斑 (面状) , 地类界线 (线状) , 内业成图时界址线一定要正确捕捉到界址点上, 宗地、图斑、地类界线上的节点要完全重合, 否则会出现拓扑错误。

3) 所有的面状地物如房屋等一定要闭合。

4) 一般注记比如“砖”、“简”等可以在CASS中不注记, 入库时可不导入, 只要属性正确就可以了, 在入库软件中自动标注, 可以降低错误率。

5) 对于属性不完整的要素, 可以从上一级继承得到, 可以在入库软件中统一赋值, 也可以把另外一个不同图层的属性中的某个字段记录匹配过来。

6) 同一个图层中重复实体可以利用删除重复实体功能解决。

7) 各种拓扑错误可以在入库软件中通过创建新要素或修改要素解决。

8) 房屋跟界址线、宗地、地类图斑、地类界线自动建立拓扑关系, 这就要求在作图时注意当界址线穿越不同的房屋时, 必须增加相应的界址点, 否则会出现点与线终点不重合的拓扑错误。

9) 增加新的宗地、地类图斑、界址点必须运用编号重排序功能, 否则会出现跳号现象。

10) 所有的行政区、行政区界线要统一绘制, 一般是以一个街坊为单位进行入库的, 要注意每个街道、街坊之间不能存在空隙, 要共点。

11) 图斑间隙通常集中在以下两种情况:不共点、不共线。此时我们可以通过CASS的坐标细微改正功能进行预处理, 点位重新捕捉。

4 结束语

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是城镇地籍调查的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城镇地籍调查的质量和日后的应用。地籍数据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极其重要且繁琐的过程。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城镇地籍调查及建库工作, 在阐述建库过程的同时, 重点讨论了数据入库时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探讨进行数据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结合某地区城镇地籍数据建库工作中提出的一些实用建议, 经验证, 以上方法可行, 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减少出错机率, 从而提高城镇地籍数据建库的进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TD/T1015—200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 2007.

[2]赵慧玉.以实例分析城乡地籍建库过程中应注重的几点事项[J].西部探矿工程, 2009 (3) :130-131.

[3]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4]卢有勋.建设城镇地籍数据库中数据质量控制的关键性[J].甘肃科技, 2008, 24 (10) :48-50.

[5]刘昌勤, 廉永海, 侯刚栋.现代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及相关问题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8, 31 (4) :89-91.

[6]刘庆元, 韦建超, 左廷英.城镇地籍建库的数据质量控制[J].城市勘测, 2007 (2) :33-35.

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 篇9

为满足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流转管理, 科学合理使用各类土地, 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国土资源局决定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农村村庄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

本次村庄土地调查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徐州市沛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等土地调查政策及技术标准, 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等技术要求开展地籍调查, 对界址点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 同时逐宗地进行调查, 调查范围要与农村、城镇土地调查确定的范围相衔接, 不重不漏。

2 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2.1 作业路线

本次村庄地籍调查实施过程中首先进行权属调查, 收集宗地权源材料, 现场设置界址标志, 勘丈界址边长, 填写权属调查表格;然后进行地籍、地形测量, 包括控制测量, 界址点全野外采集, 地籍图数据编辑;地籍数据录入数据库, 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 权属调查需要收集权源资料、确定界址、设置界标、绘制宗地草图、丈量界址边长、填写调查表、双方签字, 整理资料。

(2) 图跟控制测量采用全野外采集测量界址点, 利用航测法采集其它地籍要素和相关地形要素。

(3) 数据库建设需要依据权属调查资料、全野外测量数据及航测法采集数据编辑形成各种图件及图形数据入库。

(4) 检查:对控制成果、权属调查资料、数据采集成果、街坊成果进行检查;对界址边长进行坐标反算边长与勘丈边长的校对, 各种图件检查;按要求编辑宗地图、街坊图、地籍分幅图, 并进行面积量算、输出成果、成图。

(5) 监理单位进行成果质量检查质量验收后, 进行资料提交。

2.2 权属调查

2.2.1 基本原则

本次调查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历史, 反映现状, 方便利用”, 总体的指导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尊重历史, 包括已办理合法用地手续的用地、历史延用地和其他实际用地的用地情况;反映现状, 是指要按照现状调查和测量, 同时详细说明现实情况与权属来源的情况;方便利用, 即要求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 完善权属调查的内容, 并对有争议的用地, 或者缺失的内容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2.2.2 基本要求

权属调查是土地登记中一个重要法律程序, 其基本要求是:权属合法, 界址清楚, 面积准确。因此调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本次地籍调查的对象是村庄内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使用者的情况、宗地使用的状况及他项权利, 确权的依据是经过审查认为有效的权源证件, 调查的主要方法是现场调查宗地的土地座落、位置、界线、收取并核实权源材料及证件。调查的结果是取得一份合格的宗地调查资料, 为地籍勘丈提供合法、有效、可靠的依据。

2.3 调查深度

独立宗无论大小均为调查单元。村庄范围内国有土地、集体土地、每户的宅基地调查。

共用宗分为二种情况:单位共用空地 (如院落) 等应按共用宗调查;调查区内企、事业单位独立生活区的共用宗分别按各自用途独立设宗进行调查, 内部同一用途建筑物按要求进行测量并标注幢号及建筑占地面积, 外围添加构面线并加粗;内部不同用途建筑物按实际用途按幢设宗调查。

2.4 地籍测量

2.4.1 技术流程

控制测量应用全站仪数据采集:在图根或以上平面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 采用解析法施测界址点平面坐标并结合使用航测法、图解法采集其他地籍要素来编制地籍图。将外业调绘图、外业采集坐标以及调查资料 (宗地编号、宗地权利人名称等要素) 通过传输录入计算机, 根据界址点坐标确定宗地范围, 根据宗地要素点坐标绘制地籍图。然后回放图检查:将初编地籍图回放, 到实地进行巡视检查, 补测遗漏宗地界址点, 最终形成符合建库要求的1:500地籍测量成果。

2.4.2 地籍细部测量

参照地籍调查成果, 实地检查界址标示的设置, 采集界址点坐标。测站能直接观测到的, 且距离在150m以内的界址点、明显地物点, 采用极坐标法直接测量。

地籍子区外围的界址点和地籍子区内部明显的界址点 (一类界址点) 原则上需要图根导线点以上的控制点上直接施测, 距离不超过150m;地籍子区内部界址点 (二类界址点) 大部分必须在图根导线点以上的控制点上直接施测。

2.4.3 地形要素测量

地形要素测量, 利用航片以及外业像控、空三加密资料, 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如JX4、Virtuo Zo等) 上立体采集各类地形地物, 立体采集按照《图式》及《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像对采集完成后, 接边并裁切成图, 制作为初步线划回放图, 待外业调绘用。

地形要素测量包括居民地及垣栅测量、工矿建 (构) 筑物及其它设施测量、交通及附属设施测量、管线及附属设施测量、水系及附属设施测量、境界测量、和地貌测量。

2.5 专项调查

2.5.1 村庄整理潜力调查

在此村庄地籍调查的基础上, 开展村庄用地状况调查, 以镇为单位, 进行调查区村庄整理潜力调查, 包括村庄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每宗宅基地闲置状况调查等。

以宗地为单位进行权属调查, 收集权属资料的同时, 了解每块宅基地的使用状况, 对于闲置宅基地, 在调查表实际用途一栏填写空闲宅基地, 在数据入库后即可进行此类专项数据的统计。

2.5.2 房屋调查

房屋是土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附着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如何进一步科学合理统筹配置资源, 调整住房结构, 了解农村居民的住房情况, 确定房地产发展规模, 科学利用土地资源, 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 调查摸清现有房屋资源, 尤其是住宅房屋的数量、分布, 对政府控制人口规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宗地为单位进行房屋调查。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宗地内部主要建筑物类型、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共有使用权情况等。

2.6 地籍数据编辑和建库

2.6.1 数据编辑

地形要素、地籍图数据编辑必须在南方CASS编图软件平台下进行。按外业采集的内容, 用人工干预的方式, 逐个对由外业采集的要素编辑修改成符合本设计书要求的数字地形图;经检查合格后, 再将过程数据成果转换录入徐州市统一的地籍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中, 按入库要求编辑点、线、面要素, 最后进行编辑录入元数据文件。

2.6.2 建立地籍数据库

进入属性库管理系统, 新建图库, 将分幅图的每一层的点、线、面文件批量入库。包括属性数据采集、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调试。

所有宗地图、分幅地籍图、街坊图及各类统计表格均须在数据库环境下编辑、并上传至数据库存储。利用数据库可以编辑控制点坐标数据库、宗地图数据库、分幅地籍图数据库、街坊图数据库、测区索引图数据库、界址点坐标数据库、宗地面积数据库、街坊面积数据库、镇区 (街道) 街坊分布图、宅基地土地分类面积汇总数据库。

3 质量控制

村庄地籍调查, 任务繁琐、细节多样, , 需要现势性很强的数据, 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地籍调查人员的专业素质, 保证国有土地资源的准确性。在村庄地籍调查的基础上, 可以开展村庄用地状况调查, 以镇为单位, 进行调查区村庄整理潜力调查, 包括村庄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每宗宅基地闲置状况调查等。

各工序作业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的作业程序及限差要求进行, 质量检查工作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要求进行。随时分析和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以预防为主, 防检结合, 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谭立萍.地籍测量与房产测绘课程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 2014 (04) .

[2]何群, 马洪滨, 等.基于3S与3G技术的GPS-PDA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 2013 (03) .

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 篇10

(一) 项目来源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国发[2006]38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通知》 (吉政发[2007]23号)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和《吉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 为了彻底查清桦甸市城区土地利用现状, 桦甸市政府按照国务院、吉林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 在全市城区范围内开展桦甸市城镇地籍调查工作。

(二) 桦甸市城镇地籍数据情况

桦甸市现有1998年初始地籍调查数据, 数据格式为DWG格式。2005年, 桦甸市国土资源局在此套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变更调查与数据入库工作, 并将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卡等信息录入到Cass7.1平台下, 数据格式为DWG格式, 数据不能进行网络化管理。

(三) 本次城镇地籍数据建库的数据要求

根据现有数据情况, 本次开展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 是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做变更, 并将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卡等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 文件格式为MDB, 为后期国土资源系统进行网络化管理提供数据。

二、软件设计思路的形成

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分析, 认为, DWG格式数据已存储了绝大部分信息, 在数据入库工作中, 如果通过技术手段, 对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转化与衔接, 可以继承现有的DWG格式数据信息, 这样就为数据入库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三、数据入库总体技术流程与存在的问题

数据入库使用吉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办统一配发的软件, 其中数据采集使用“CASS二调城镇吉林版”, 数据入库使用“城镇地籍建库管理软件”。结合桦甸市数据情况的特点, 这两个软件不能够完全适合桦甸市城镇地籍数据入库工作, 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开发了桦甸市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辅助软件。

数据入库总体技术流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文件类型转换

2、数据导入

3、属性信息录入与处理。

各个流程的主要完成的工作及存在的问题见下表。

四、桦甸市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辅助软件的设计

(一) 数据处理总体流程图

数据处理流程图

(二) 数据库开发平台的选择

采用VB6.0开发平台, 使用ADODB技术开发Access数据库。

(三) 软件的界面设计

软件的主体界面如下图:

主界面提供了批量属性的录入的文本框, 并且提供了数据处理流程说明, 方便了作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 各项功能菜单简介

主菜单包括匹配前处理、宗地、宗地2008、其他表和调查表的处理功能, 各个菜单实现的功能如下。

1、匹配前处理

主要解决在文件类型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程序设计过程中, 将QSXZ和SYQLX字段长修改为“60”, 然后在后续的程序中再将这两个字段长修改为数据库的标准字段长“2”。

2、宗地

(1) 对DJH字段的提取

由于从DWG格式导出的DJH字段与本次建库要求的字段有差异, 因此需要处理。

(2) 对SYQLX、QSXZ等字段的内容的转换

从shp文件中导入到数据库的内容都是文字描述, 比如“划拨”“出让”等, 通过程序, 将文字转换为数字, 例如:将数据库中为“划拨”的转换为“11”。

(3) 对ZLDM、TXDZ、TDZL、ZDH字段的处理

通过DJH字段, 提取并填写ZLDM和ZDH字段;通过软件界面的文本框信息, 录入TXDZ、TDZL信息。

3、宗地2008

宗地2008的意思是将桦甸市2005年的数据导入到城镇地籍数据库中, 并创建表名为“ZD2008”的表。然后通过相关程序处理该表中的信息, 最后将该表与数据库中的表进行关联, 从而实现桦甸市2005年的数据表中的信息赋予新建的数据库中。

4、其他表

该菜单主要实现的是JZD、JZX、CLKZD、FW、DLTB、ZD_QLR、XZQ、DC_ZJB、DC_DJDCB、ZD表的属性赋值, 表间关联与属性继承等功能, 这样就免去了在数据入库过程中的一些重复录入工作, 节省了工作时间, 缩短了工期,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人员投入, 降低了项目成本。

5、调查表

调查表处理包括地籍调查表和登记卡入库的数据处理。

该功能主要通过继承相关表的信息, 并且提取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从而得到新表的信息, 例如, 对ZD_ZCDJ表的处理, 表中涉及到的面积值均与数据库计算结果保持一致。

五、软件应用情况

桦甸市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辅助软件自投入到项目实际工作中以来, 得到了同事们的良好评价, 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对软件进行升级与更新, 最终形成了适合本项目的稳定版本。

1、工作效率方面

通过继承已有数据信息,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没有该软件前, 作业人员每天约录入50宗左右, 使用该软件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后, 作业人员每天约录入近200宗左右, 工作效率约提高了4倍。

2、项目成本方面

工作效率的提高的同时也节约了项目成本, 参考工作效率参数, 项目成本至少节省了4倍以上。

3、项目工期方面

工作效率的提高的同时也缩短了项目工期, 参考工作效率参数, 项目工期至少缩短了4倍以上。

4、成果质量方面

通过使用该软件, 使得表中的信息保持了统一的结构, 达到了数据一致性的标准。通过各个表之间的关联, 保证了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这样同一条信息就不会在一个数据库中存在多种记录, 比如宗地权利人是“宋文斌”的, 在所有数据表中的信息都是“宋文斌”而不会因为作业员误操作而产生错误, 比如录入为“宋文彬”。

总之, 桦甸市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辅助软件在本项目开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软件的实现为今后开展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尝试。软件不成熟的地方, 将在后期遇到新问题的时候进行及时更新, 以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下一步的打算

1、城镇地籍初始建库工作

目前, 桦甸市五个乡镇的初始地籍测量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待测量工作结束后, 将进行桦甸市乡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因此, 可以开发一套适合初始建库工作的辅助软件, 以弥补现有软件的不足,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我院同时承担着其他地区的城镇地籍初始建库项目, 进而可以将该软件进行推广, 以提高此类项目的工作效率。

2、其他数据库相关的工作

桦甸市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辅助软件的稳定性、功能等方面与成熟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 要想做强一个数据库管理软件, 还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军队地籍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篇11

关键词:军用土地地籍档案档案管理

军用土地是军队依法使用和管理的国有土地,军队地籍档案则是部队各级后勤机关在对军用土地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查考价值的历史记录。后勤机关的营房部门是具体承办军用土地及其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旅团级部队的营房科(股)是实施地籍档案集中管理的基本单位,本文从旅团部队营房部门的工作实践出发,在对军队地籍档案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对策。

一、军队地籍档案的特点

(一)法律地位重要

旅团部队的驻地通常位于农村、山区等非人口密集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开始将原本偏僻之地纳入建设规划并逐步征用、开发,带动了周边土地价格的攀升。一些不法分子和单位企图伺机侵占或蚕食军用土地以牟取私利,部队在依法维权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地籍档案提供完整规范的法律凭证。

(二)归档范围较广

旅团部队的地籍档案主要有土地来源凭证、沿革变化、纠纷处理、地籍调查、申报登记、土地统计等材料,还有与地籍管理直接相关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统计报表、检查验收记录等文件资料。在载体形式上,凡与地籍管理有关的文字、声像、图纸、照片等资料均应列入归档范围;在形成时间上,从军用土地依法征收前的论证、调查到依令依规转让、置换,各个时期形成的有关材料都是地籍档案的组成部分;在形成主体上,归档材料不仅来自主管单位的营房部门,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测绘机构、勘察设计公司等单位提供的。

(三)立档层级较高

虽然军队的条令条例没有明确指定地籍档案的立档单位,但是根据总后勤部1992年颁发施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规定,地籍档案的正本统一存于大军区级单位后勤机关营房基建部门,其中部分重要资料还应以复制件的形式报总后基建营房部备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旅团部队形成的地籍档案材料应逐级报送到大军区的营房基建部门,由其内设的专门图档库统一管理。

(四)保密要求特殊

军队地籍档案有一定的保密要求,这是其不同于地方单位地籍档案的重要特点。在保密要求上,它不同于通常的军事秘密,部队的编制体制、演习方案等涉密档案在工作中利用较少,利用者也严格限定在军队内部;而地籍档案由于其来源和发挥法律凭证作用的需要,必须妥善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既要确保军事秘密安全,又要便利与地方单位的信息交流。

二、军队地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原始材料质量不高

军队现有的地籍档案大部分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限于当时的作业设备和技术条件,作为地籍档案中最重要、最直观的宗地图、红线图等测绘成果均依靠皮尺丈量等手工作业形成,成图精度较低。同样,有的地籍调查表填写的宗地面积、经纬度坐标并不准确。

(二)归档范围不明确

地籍档案的管理在规章制度的建设上除了总后勤部《地籍管理办法》中列举的原则性、总体性的规定外,再无其他详细的依据。这种具体标准的缺失会导致日常业务工作的随意性,加之旅团营房部门担负繁重的日常保障任务,往往造成地籍档案材料的流失,为后续军用土地管理带来隐患。

(三)保管环境尚不达标

在纸质地籍档案的保管上,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档案的用纸存在质地松散、粗糙的缺陷,油墨、圆珠笔等字迹或线条也会逐渐洇化或褪色,这对长期保管的库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旅团级单位受经费和现有场地的制约难以满足上述要求,使得地籍档案容易老化变质,或者遭受霉菌、虫害、鼠类的侵蚀,造成档案材料的损坏。在数字化地籍档案的保管上,许多档案材料以图形、照片、视频等电子文档为原始形态甚至唯一形态,其存储载体还需要加强防静电、防电磁干扰等保护措施。

(四)队伍建设不得力

地籍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管理人员既要熟悉本单位地籍工作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又要懂得档案立卷的原则和方法;既要掌握档案归档的操作规范,又要清楚档案管理的保密要求。目前,旅团级单位没有设置专职的地籍档案管理员,而是由营房助理、营房器材保管员兼任,他们一般没有参加过档案专业的基础业务培训,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之作战部队人员的流动性强、人才培养周期相对较短,他们往往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刚刚适应就面临着提升交流或换岗锻炼,使得地籍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的状态。

三、加强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协调,提高档案质量

对于传统的地籍档案中以手工作业方式而成、数据精度较差的部分,特别是宗地草图、地籍调查表等,旅团营房部门要在部队党委首长的领导下,加强与驻地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抓住国家统一组织的土地资源普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以及驻地城镇建设规划等有利时机,通过卫星遥感、航拍等先进技术手段及时更新测绘数据,并适时换领新的土地使用证,以逐步提高地籍档案资料的准确性、权威性。对于新形成的拟归档材料,应前移关口,即在军用土地管理活动之初,督促承办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填报数据、制作图表,从根本上保证归档材料的质量。

(二)完善制度,明确归档范围

旅团单位在制定地籍档案材料的“两表”(归档范围表及保管期限表)时,应以国家颁布实施的档案类和土地管理类法律法规为依据,参考地方县、镇(乡)土地管理部门的地籍档案材料归档制度办法,并根据军队地籍档案的特点加以取舍。同时,还应充分吸收本单位和友邻部队军用土地管理工作的经验,明确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归档范围,以避免应归档材料的流失。

(三)统一规划,改善保管环境

在旅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保密档案主管部门牵头,包括营房科(股)在内的各业务部门参加,按照适当的技术标准,建设综合性档案库房,配齐防盗、防火、除湿以及除静电、抗电磁干扰等设备器材。

(四)加强培训,建好人才队伍

对档案通用的基础知识、一般技能,旅团本级可将其列入年度教育训练计划,采取个人自学、集中授课、示范交流、考核验收等多种方式确保学习教育的效果;对地籍档案独有的业务理论和技能,应由上级营房基建部门或院校统一组织专业集训,进一步提高地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人才保留方面,从短期看应实行必要的“超训预储”,即旅团应根据本单位的编制体制、当前任务以及队伍流动等多方面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适量超额培训预任的地籍档案管理人员,做到预有储备,以确保新任管理人员能较快地胜任;从长期看,地籍档案管理不应照搬照抄军政指挥员的培养成长模式,而应遵循职业化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管理与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总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EB/ OL].[2015- 03- 04].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Wnm6835n95dSDynmi_qR8NgmejFrW6g2PFtoJ62Exz? Te9G5PjzPorNF_6gaMYrWz1DnsSi2WMtzOUacxnry? OuG1m7ZzlHPtK-4S8HmYW6M7.

[2]林辉.浅谈企业科技档案的质量控制[EB/OL].[2016-01-12].http://www.dangan.ningbo.gov.cn/daxh/ lwjl/200712/t20071227_6996.html.

[3]余晓榕.基层地籍档案管理规范化探析[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2—24.

[4]徐德仲,李鼎,王静.浅谈地籍档案的特点[J].才智,2012(10):159—160.

地籍数据库管理模式 篇12

1 资料收集及精度分析

(1) 地形图。基础地形图精度需满足城镇地形图1:500精度需求。

(2) 地籍档案扫描件。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和部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地籍档案, 且逐宗核查并查找错漏信息。

(3) 权属线绘制及属性录入成果。根据地籍档案扫描件逐宗绘制并录入, 有纠纷的可做出相关备注说明。

2 数据库建设软件与工艺流程

由于该县基础地形数据大部分为CAD格式文件, 同时为城镇地籍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要求, 本次数据库建设所需软件为南方CASS和Arc GIS。其中, 南方CASS地形地籍成图软件是基于AUTOCAD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的数字化测绘数据采集系统;Arc GIS是一个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 功能强大, 其桌面软件主要由Arc Map、Arc Catlog和Arc Toolbox等3个模块组成。

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3 数据库建设

3.1 数据质量检查

(1) 用“purge”命令清楚多余的图块, 可加快处理速度, 并能通过编码正确性检查。

(2) 界址点重复, 点位不重合、其他重复地物等因素, 影响了属性的唯一性, 故利用CASS中“检查入库”——“删除重复实体”的解决办法, 保证在同一位置上只有一个界址点。

(3) 利用“检查入库——图形实体检查”方法可进行编码正确性, 图层正确性, 符号线型线宽检查, 高程注记检查的正确性。

(4) 保证界址线是“二位多段线”否则转换的SHP格式文件里没有图形内容。具体方法为:关闭所有图层只留JZD图层, 输入CONVERTPOLY命令, 转换选项为“H”将所有界址线改成二维多段线, 存盘整理。退出重新打开CASS。

3.2 数据分层整理

对CASS图形中的地籍要素数据进行统一整理分层, 将所有符号代码分成点、线、面3种类型数据。利用“编辑/批量选择/10编码”将CASS地籍图整理成:宗地 (不含界址点) , 居民地 (棚房不需要) , 结构, 层次, 权利人, 宗地号, 地类7个图层。保证每个面层封闭, 每个面 (房屋除外) 内只有一个LABEL点, 删除无用图层, 街坊严格接边。

3.3 格式转换

(1) 图形数据转换。将CAD数据文件分层转为Shapefile格式并存放于Arc GIS数据库中。

(2) 属性数据转换。利用数据库中空间赋属性的命令将每宗地的宗地号、地类、权利人信息赋进去, 再将从CASS数据中导出来的数据, 通过唯一标识码挂接到ARCGIS数据库中。

3.4 拓扑检查

(1) 图形常规检查:图形分层正确, 要素无丢漏, 重复检查, 间隙检查, 共点检查等, 面状地类的公共边一定要严格重合。

(2) 界线常规检查:处理不合理权属线、房屋线、地类界, 例如界线相交, 界线重复, 界线未闭合。道路、水系未被其他要素隔断时要贯通, 街坊线应完全重合。

(3) 检查拓扑处理后的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一对应, 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3.5 属性录入

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标准要求建立数据相关图层与属性结构。 (1) 部分属性在展绘权属线时已经录入到CASS7.1中, 如:地类、权利人、所在图幅、法人代表、身份证、单位性质、权属性质、电话、权属来源、通信地址、四至、土地证号等属性信息。 (2) 部分宗地缺少调查表、申请书, 仅有审批表。这类宗地在录入属性时就以审批表的内容补填申请书和调查表的内容。 (3) 土地权属。界址线:采用内业转绘、外业调查核实后的界址线, 对于未发证宗地, 采用外业核实后该宗地的使用范围界。宗地:由界址线构区而成的, 其部分属性数据由外业调查时已录入的宗地属性进行转接, 其它的属性根据已扫描的资料进行录入。宗地注记:直接提取宗地属性中的权利人和地籍号, 采用“”的形式进行标注。界址点:直接提取外业展绘的已经登记发证的宗地界址点。房屋:直接从街坊地籍图中提取出各个街坊的房屋线, 合并并导入数据库中。

4 结语

本文讨论了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方法、质量检查以及建库的过程, 并结合某县城镇地籍建库的具体情况, 在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了一套建库方案,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可为土地管理工作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月梅, 许云鹏, 付金霞.CASS在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J].赤字, 2012 (6) .

上一篇:受贿案件下一篇:10kV及以下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