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数据

2024-06-06

地籍数据(共11篇)

地籍数据 篇1

0 引言

村庄地籍数据建库是一项技术要求严格, 作业流程环节复杂的工作。国图村庄地籍系列软件是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上设计开发的。国土地籍管理系统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比较普遍。

扬中市村庄地籍数据建库项目的数据采集采用基于AOUTCAD2004开发的南方开思2008成图软件数字成图, 通过数据转换形成ARCGIS地形地籍数据。地籍数据建库工作主要分两部分完成, 包括地籍数据入库、地形数据入库。

1 数据准备

在地籍管理系统中, 地形数据的建立对后期地籍数据建库具有决定性作用, 其建立步骤如下:

1) 外业测量数据经南方开思测图软件成图, 形成最初地形数据。

2) 经外业巡视、检查、修改, 形成完善的地形数据。

3) 依照要求对地形数据进行内业图面整饰, 划地籍子区、地籍区界线。形成地籍子区图, 以便后期按地籍子区入库。

4) 地形数据检查。为确保地形图数据的正确性, 要对图形实体进行细致的检查及修改, 以免影响后期内业数据处理工作。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编码检查、房屋的扩展属性检查、图层正确性检查、面状地物封闭性检查等。

5) 编辑地籍图。依据外业测绘的界址点及权属调查底图, 在南方开思中连接界址线, 形成宗地权属界址数据, 注意不要切割房屋。

6) 地籍系统数据库。按照建库流程建立数据库。

2 地籍数据入库

2.1 地籍数据转换

从南方开思中输出地籍信息权属文件 (*.qs) , 由Map Gis地籍软件中“外业地籍处理”导入Map Gis平台, 形成宗地区 (*.wp) 文件。具体步骤如下:

2.1.1 生成qs文件

CAD—地籍—权属文件生成—由界址线生成—保存qs文件。

2.1.2 地籍外业数据处理生成WP文件

双击Data In.exe—文件—读入南方地籍数据—找到存好的qs文件—否—保存WP文件—复位窗口—保存。 (在利用Mapgis67平台查看wp文件是否存在小面或者是利用Arc Catalog拓扑规则进行拓扑同一多边形要素类中多边形之间不能重叠) 。

2.1.3 利用Edit Tbl.exe导成excel编宗地代码

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 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所有权类型、宗地号。宗地代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 代码为6位,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 。

第二层次为地籍区, 代码为3位,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 代码为3位,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四层次为土地所有权类型, 代码为1位, 用G、J、Z表示。“G”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 “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 “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

第五层次为宗地号, 代码为6位, 包括1位宗地特征码和5位宗地顺序码。其中:

宗地特征码用A、B、S、X、C、D、E、F、W、Y表示。“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 “B”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 (地表) , “S”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 (地上) , “X”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 (地下) , “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 “D”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 (耕地) , “E”表示林地使用权宗地, “F”表示草原使用权宗地, “W”表示使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 “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 用于宗地特征扩展。

宗地顺序码用00001-99999表示, 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顺序编码。

为了与原宗地编码的对应, 扬中村庄采用村坊号加阿拉伯数字加原宗地号

Mapgis67转换成shape文件

双击Mapgis67—图形处理—文件转换—文件---装入区文件—找到保存的WP文件—复位--输出—输出shape文件 (查看是否宗地属性完整)

宗地入库:

1) 数据集—地籍信息—打开ZD-K-321182—数据交换—Shape格式数据入库—打开文件—找到SHAPE文件设置图层对应关系:双击对应图层—双击ZD

设置字段对应关系:宗地—原地籍

主要地类—土地用途

实测面积—实测面积

使用者—本宗地指界人姓名

地籍号—地籍号

2.2 地籍表格的录入

在国土村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调查表处理工具批量自动填写调查表生成ZD_DJDCB、ZD_JZBSB、ZD_QLR、ZD_QSDC、ZD_ZJB五个表。利用输表程序把调查表内容录入。

2.3 界址标示属性录入

地籍管理系统中界址标示的内容是以界址点与界址线属性的形式存在与宗地区文件的结点和弧段的属性中内业录入过程中可非常直观的发现调查表中界址线类别、界址线位置等界址标示内容与地形图中不一致的地方。

3 地形数据入库

3.1 地形数据建立

把达到数据入库标准的CAD数据, 删除村庄地籍能自动生成的注记, 如简、建、牲等生成cas文件。

3.2 地形数据转换

根据国土软件提供的编码Land DB.mdb中的S_ZD_YSDM编码对照关系把cad数据转换成ARCGIS数据。地形数据转换利用南方开思转换为地形数据交换文件 (*.cas) , 然后利用南京国土软件Cass Transform.exe, 完成地形及地籍数据的转换。如下:

利用南京国土软件Cass Transform.exe, 转换南方开思数据, 形成初始ARCGIS地形数据。

4 地形数据与地籍数据的检查

为了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首先要保证数据的全面性, 做到不重不漏, 库里的数据与入库的数据完全一致, 还要保证宗地内的房屋不能跨界界址线, 相邻宗地界址线位置、类型相对应, 不能出现矛盾。

5 结束语

通过对南方开思与ARCGIS两种软件应用的研究, 整个技术贯穿了由南方开思数据采集到建立ARCGIS村庄地籍管理系统的全过程, 每个作用流程都环环相扣, 了解这两种数据的联系和区别, 真正实现了南方开思与ARCGIS村庄地籍一体化数据建库的理念, 为后期地籍数据的变更也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地籍调查规程[Z].2012-7-9.

[2]宗地代码编制规则 (试行) (国土资厅发[2011]57号) [Z].2011-11-28-.

[3]土地调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8号) [Z].2008-2-7.

地籍数据 篇2

地籍信息时态特征的显著性是其他空间信息所不及的,地籍的生命力和使用价值就在于其现势性和历史与现状的连续性.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在空间和时间的参照下组织地理目标数据.因此,建立合适的.时空数据库,应用于地籍信息系统中,使其能提供完善的时序分析功能,高效地回答与时相关的各类问题非常有必要.基于动态多级基态的修正模型能实现时空数据储存、管理和历史回顾的底冗余和高效率.本文就是要结合TGIS和动态多级基态修正模型提出地籍数据库建设的新思路.

作 者:帅开德 帅凯 李苏 汪有才 SHUAI Kai-de SHUAI Kai LI Su WANG You-Cai 作者单位:帅开德,SHUAI Kai-de(张家界市测绘队,湖南,长沙,410083)

帅凯,李苏,汪有才,SHUAI Kai,LI Su,WANG You-Cai(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湖南,长沙,410083)

地籍数据 篇3

关键词:数据质量控制;独立元素;相关元素;闭环检核

地籍调查中权属要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关键元素,决不允许存在正确性、合法性之外的质量问题。因此,数据生产质量的优劣,将成为地籍测绘市场买方的需求主流。因而也直接关系到数据生产者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数据生产者当前的技术创新主攻方向。

1 数据元素类型

元素是空间地物、一般物的抽象对象及其属性的统称,数据是元素的数字表达形式统称,元素和数据是同一个地物特征的二层表达方式。因此即便校对,其可靠性仍然较低。

2 数据关系类型

分为逻辑关系、几何关系、拓扑关系和统计关系。

3 数据质量控制的概念

数据质量控制的概念从发展角度可分为传统的质量管理和现代质量管理模式。

4 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数据质量控制按照设计、生产、总检三阶段来控制,概念上较清晰,实践上也方便易行。

4.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主要是通过方法、工艺流程、系统的功能等从整体上给予质量保证。包括三个方面:

(1)工艺流程设计主要原则:①作业流程内部工序之间在逻辑上连续、层次分明、结构关系紧密;②将有效的检核方法科学地设置到数据采集、数据输入、数据加工、数据传输等相应工序的关键点上;③检核功能设置要求简洁、经济效益最大化、检核系统化、检核早期化(初始化)。

(2)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化”。在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生产之际,关键是对所有影响作业质量的岗位及其人员,明确其质量标准、质量职责,以及相应的权限和相应的奖惩。通过对人这个关键因素实施有效的技术责任、质量责任控制,达到从基础上控制数据质量之目的。

(3)系统设计:

①人工系统的工艺流程设计。应在目标分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吃透工序间的紧密关系和连续性,突出一体化的整体性,并在相应的工序检核点建立模型、实现检核功能。数据分析中重点是做好“数据质量控制”的五项工作。

②信息分类编码数据结构的内涵设计。应突出其统一性、完整性和唯一性,实现对质量的有效控制。

4.2 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

(1)元素检核:

①元素的检核亦分为独立元素和相关元素二类。(下面如无特指,即为独立元素检核)。独立元素主要是运用质量特性对其进行正确性检验。一般为人工检校,应注意其效率低、出错率高。如果采用计算机二次输入检核法,则形成较显著的重复劳动。在目前手段下虽然出错率可明显降低,但经济效益不可行。检核的主要内容有:正确性 、完整性 、合法性 、一致性 、可靠性 、时效。

②对独立工序间的同名原始数据,可采取单一渠道集中采集,汇编于一个综合性载体,并区分出独立元素,这样独立元素只需检核一次,在系统中在独立工序间建立相关数据库,可避免多载体、多头采集,转抄的重复操作。

如有土地登记申请书、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宗地关系图等N个载体,其同名数据为M个,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则可减少数据元素操作次数为M(N-1)次,或者说可避免了M(N-1)次操作出错机会。这可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

③相关元素检核在数据关系类型中已作有关介绍,这里不再复述。

( 2)知识性、经验性检视

是通过人的智力活动来完成的。如:

①技术路线、设计思想、技术方案,闭环作业方法的执行情况审查;

②旧街坊内部,控制簿弱区域建筑物位置产生质量问题可能性的分析;

③道路、水系、管线系统及附属物表示合理性的检视;

④符号间配置合理性等;

⑸、⑤总检评审和总结经验阶段的质量控制活动

根据检验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用户回访中的反馈信息,开展对工艺流程的创新思想对质量控制作出深层次的创新研究。如若对元素关系有了重新认识,或开发了系统化检核新功能,其成果应用于下阶段的设计予以推广应用。

5 数据产生差、漏、错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本文讨论的数据质量主要对象是操作数据时所生产的错误,即数据的差、漏、错问题,而不是误差分析。数据产生差、漏、错等质量问题的原因较多,大体有仪器、设备、工具未经检校;技术问题;人的责任心、大脑疲劳和理性素质低;环境条件的制约等原因。我们从信息和数据的本质着眼,认为这些原因只是数据质量问题的表层现象,透过这些现象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性的本质性原因,就是“这些差、漏、错质量问题总是在人对客观实体、空间对象及其属性和数据发生操作时产生的”。在地籍调查数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其操作可归纳为四类:

5.1 数据采集

具体的操作有:外业观测(记录);外业调查(记录);内业数字化等。数据采集的对象是客观的事实。一般被认为是没有错误的。采集的数据属原始数据,是整个系统各类数据的母本和基础,是检核的重点对象。

5.2 数据输入

具体的操作有:外业观测数据的记录或输入;外业调查数据的记录或录入;已知数据、数据处理后的中间成果抄录或输入,内业数字化等,所操作的对象是采集对象的数字信息或已知数据、中间成果数据。前者在数据输入的操作之前就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因此应与输入同步实施检核,这个检核有二个作用,一是对采集的数据正确性检核,二是对输入操作的数据质量进行检核。后者是数据加工的依据,可在输入操作前或输入同步实施检核。

5.3 数据加工

由分类、排序、计算、比较、选择等构成。

具体的操作有:控制网平差计算、街坊宗地面积计算、数据质量检核等。数据加工的对象一般是已在输入环节检核了的数据,也有些输入数据是未经检核的数据,因此数据加工时仍须设置检核,检核应与数据加工同步进行。

5.4 数据传输

是指将加工后的数据传递给使用者,这是指使用者用摘录的方式接收数据。具体的有:已知成果摘录、观测数据摘录、中间成果数据摘录、同名数据、勘丈边、宗地号、地类号、界标性质等向不同的载体,如宗地草图、调查表、宗地关系图上转抄等。

操作的对象较复杂,有已知成果、观测数据、中间成果、亦有最终成果、其检核方法只能是校对。因此,摘录转抄的出错率较高,效率较低。因此校对检核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5.5 解决的方法

前面已做了些具体介绍,这里主要是几个环节上的方法。

⑴认识、分解所有的操作点上在必要操作点上设置相应的检核点,运用各类检核方法。

⑵建立独立工序间的关系和相关数据库以减少中间数据输入、数据传输中的人工干预。

⑶擴大开发相关数据质量控制的范围,独立元素是数据质量控制研究的主要对象,独立元素的相关规律是数据质量控制的主要研究方向。

⑷全过程构成闭环作业系统完善全过程质量控制,使整个数据采集、输入、加工、传输等操作均在受控条件下作业,这是一个根本的方法,也是我们将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地籍数据 篇4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开展, 各地纷纷进行以"数字国土"为目标的地籍数据库建设。地籍数据库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 要进行数据库建设, 权属调查, 收集和整理各种图片、文档资料, 测绘数字化地形图, 资料入库等工作。在地籍数据库建设中数字化地形图是基础, 因此, 测绘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并编辑成能入库的数据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 在编辑入库数据的软件中, 南方CASS软件由于其打通了数字化成图系统与GIS接口, 使用骨架线编辑及GIS无缝接口等先进技术, 使用比较广泛。本文将以长沙市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项目为基础, 讨论在CASS软件下绘制数字化地形图编辑入库数据要求。

2 绘制数字化地形图

(1) 展点:

将野外采集原始数据展绘到CASS软件上。

(2) 绘制平面图:

根据野外绘制的草图 (也可采用编码法) 绘制平面图。CASS软件绘制数字化地形图的具体方法在用户手册、参考手册中已经讲的很详细, 在这我不再重复, 以下将具体讨论编辑入库数据要求。

3 入库数据编辑要求

编辑方面:所有面状要素要严格构面、点线面拓朴关系正确、无重叠要素、每个要素分层、编码正确、属性录入完整。

质检方面:入库数据在CASS软件图形实体检查和质检软件中通过所有的检查。

具体要求:

(1) 地形图入库数据是以街坊为单位来处理的, 因此如果在前期测绘时将街坊进行了分割, 后期一定要将整个街坊合并完整, 进行数据的检查和入库。

(2) CASS软件是通过骨架线入库, 骨架线默认下是隐藏的, 操作的时候请不要删除骨架线, 图形删除了, 只要骨架线在, 就可以通过重构来重新生成图形。

(3) 所有的要素都要用CASS提供的功能和符号来绘制, 不能手工修改, 调用的绘制命令不能用CAD提供的功能, 要全部用CASS提供的命令来操作。如果是用白线绘制的, 一定要进行匹配, 理论上整个图幅的每一个要素都应该是有属性的,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地物要素在鼠标移上去一定时间后都可以看到编码和说明。无属性的要素在入库过程中会被过滤掉, 不能入库。

(4) 对于面状实体, 一定要完整构面, 也就是说要闭合, 最好是用“C”命令来闭合。在任何情况下, 完整构面始终排在第一位。在这里强调的一点是对于有共同边的相邻面状实体, 如, 阳台与房屋主体、绿地与水系等, 在绘制时一定要使用捕捉功能通过每一个相同点, 否则相邻实体间很容易产生裂缝或重叠。对于相邻边是圆弧的面状实体, 最好将弧段处理成折线, 因为, CASS软件不支持实体间的拓朴关系, 使用圆弧绘制面状实体, 虽在屏幕上看不到裂缝或重叠, 但在质检软件中是万难通过的。面状实体包括房屋、坑塘水面、绿地等, 具体可参考CASS操作手册。

(5) 对于注记, 如果不是一体化注记, 则要用菜单里提供的不同注记命令来分别注记, 注记点要在实体内部。

(6) 很多时候可能会出现要素重叠与相邻的图形压线的情况, 这是允许的。要素重叠, 如, 阳台与支柱、电杆与电杆入地符号等;相邻的图形压线, 如, 花圃与草地的重叠边、耕地与陡坎的重叠边等, 压线的两个要素分别处理, 在图形上是没有任何拓扑关系的。

(7) 实体附加属性录入。实体附加属性录入是编辑入库数据很重要的一部分, 原则上来说, 地形图上每个要素都要录入附加属性。实体附加属性具体有:每个要素的测绘时间;房屋的类型、用途、层数等;控制点的点位等级、材料类型、描述;植被、水系等面状要素的地类代码等。测绘时间的录入按照街坊为单元统一录入, 点击“检查入库-批量设置测绘日期”, 然后, 框选整个街坊图形, 按要求输入时间即可。实体附加属性录入是通过CASS下拉菜单:“检查入库-编辑实体附加属性”来进行。对于一些附加属性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实体, 可以通过“复制实体附加属性”统一录入, 然后, 进行少量修改。

(8) 在CASS软件中进行图形实体检查及修改。图形实体检查内容有:a、编码正确性检查;b、属性完整性检查;c、图层正确性检查;d、符号线性线宽检查;e、线自相交检查;f、高程注记检查;g、建筑物注记检查;h、面状地物封闭检查;i、复合线重复点检查。图形实体检查时可采用逐项检查, 边检查边修改的方法进行;采用逐个修改时, 软件会自动生成一个错误实体位置的坐标文件, 对于修改时很难判定的实体, 可通过该坐标文件在图形中查找。

(9) 入库数据输出前的处理。地形图数据入库时要将DWG数据转为SHP数据, 在数据输出时要进行以下处理:a、过滤无属性实体;b、删除伪节点;c、删除复合线多余点;d、删除重复实体。在过滤无属性实体时, CASS软件会提示另存过滤出的无属性实体, 这时一定要将另存无属性实体文件打开检查, 看是否为无用数据, 否则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10) 在针对建库专门开发的质检软件中检查。通过在CASS软件中进行图形实体检查和数据处理后, 还要将DWG数据转为SHP数据, 在专门的质检软件中检查。在质检软件中主要检查:重点、重线、线相交、线交叉、线覆盖、面重叠等错误及自定义拓朴关系。将发现的错误在CASS软件中反复进行修改, 直至在质检软件中完全通过。由于该质检软件是针对数据库专门开发的, 数据库不同, 开发的质检软件对数据的检查要求会不同, 因此, 这里SHP数据在质检软件中的检查就不一一叙述了。

4 结束语

本文只讨论了地籍数据库建设前期对于地形图编辑方面的要求及数据检查方法, 但对城镇地籍建库数据来说, 在CASS软件下还要进行街坊、宗地、块地的定义及相关属性的录入, 面积汇总, 表格输出等许多工作, 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城镇地籍数据库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 由于其数据库大小、开发平台等的差异, 对地形图的编辑要求会有所不同, 因此, 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Z].

地籍数据 篇5

论地籍测绘成果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介绍了地籍测绘成果数据库建立的思路及流程,阐述了数据库系统实现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数据库的`主要特点和功能等.指出通过地籍测绘成果数据库的建立,能够更快捷、更高效地查询地籍测绘成果,从而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作 者:付慧娟 作者单位:安阳市国土资源调查规划与测绘院,河南安阳,455000刊 名:开封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KAIFENG UNIVERSITY年,卷(期):23(2)分类号:P271关键词:测绘成果 数据库 建立 应用

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 篇6

关键词:地籍调查;数字化地籍测量 ;实践应用优点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对地籍进行测量是当前土地管理的重点。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为了保证地籍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对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进行检测。数字化测量技术是应用GPS接收机,对城镇土地位置进行测量和面积计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其生成地籍图。该技术在地基测量中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地籍测量人员的一致认可。

一、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地籍调查中的实践应用

1.平面控制测量

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主要包括首级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在进行首级控制测量中要先选点,一般城镇测区的面积在10-20平方公里,首先对该区域设置一级和二级控制网,使用GPS对设置的区域进行加密控制。在设置过程中将一、二级导线点的坐标作为就是起始数据。控制点要选取足够数量,将其均匀的分布在测区内,保证数据的精度。其次要注意控制点的选择,测站点不可以设置在海拔较高山区,或隐蔽处,保证测站点与某一点通视,保证控制点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1]。

2.图根控制测量

在进行图根测量时,可采用符合导线控制网。符合导线分为一级导线和二级导线,一级导线是一级和二级导线点以上的平面控制点发展而来的,二级图根导线是由一级图根点以上的平面控制点发展而来的。在设计要把握两点的应用方法,在实践中规范操作。

3.界址点测量

在进行界址点测量时,对于比较容易测出的界址点可采用极坐标或角度与距离交会法进行测量,测量标准如图一。如果地形比较复杂,且地点较为隐蔽,则很难直接进行测量,针对此类情况可采用间接测量的方式,测量出边界的点,通过边界外延或距离交会法算出界址点[2]。

4.测绘内容

地籍测绘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具有地籍资料的土地进行实际测绘,通过测绘数据分析并审核。其中包括核实界址点的位置,和土地的属性的测量。如果城镇中土地界址点的误差大于0.1m,就必须对地籍资料进行调查,包括界址点和地籍图,将收集的数据标注在土地所在图幅中,主要的标记点有地籍号,地类号界址边长等,同时将采集到数据输入到AuotCAD中。在进行土地测量中要使用全站仪数字化成图法,利用全站仪,对周围街道信息进行测量,全站仪将所有的信息输入到CASS中,将其自动转化为图片,进而生成地籍图,生成的地籍对土地范围及类型进行明确的规划,相关工作人员减少查询时间,进而提升工作效率[3]。

5.内业面积计算

外业面积采集结束后,要对内业面积进行处理。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内业面积处理有专门的系统,经过处理后自动生成图形和图表,根据测量的界址点和数据对土地面积进行提取,将土地的名称、单位性质及来源录到计算机内,最终生成房子的平面结构图。利用计算机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能及时获得土地类型及面积。土地面积可分为集体土地,城镇土地和交通用地等,在内业面积计算中的能对各种用地类型进行分析研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在土地规划中由于土地本身具有占有关系和使用关系,在面积计算时可通过对地籍调查和测绘技术的应用确定该土地的使用情况,计算的数据具有法律性,避免了財产纠纷,保证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在地籍调查中的优点

传统的测量仪器在进行测量时经常会有测量周期长,测量精度低的缺点。在技术革新的前提下,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应运而生,以下将对该技术的优点进行分析[4]。

1.自动化程度高

数字化地籍测量采用的时期全站仪测量系统,该系统能自动测量土地的各项数据,包括面积、应用范围等,测量结束后将数据自动储存在客户端上,提升工作效率,并且有助于后期的管理工作。

2.整体性强

采用解析法对坐标控制点进行测量,首先在测量区域建立局域网,其次在本区域的任何位置进行测量作业,必要时可进行小组合作,对各个体系进行充分的了解,分组合作的方式取得的结果较好,精度均匀一致,便于日后检查和修改。

3.提供地理信息基础数据

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对土地的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测量,准确的测量出某一地块或建筑物的位置,检测出的基础数据为地籍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所形成的数据能对土地的利用规划和权利进行编制,使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切合实际,降低规划成本。同时以附属物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地籍资料,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测绘仪在地籍测量中有重要的作用。该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更缩短了测量周期,提升测量的准确度。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发展满足了现有土地地籍调查的需要,对土地的权属、数量、质量、权利、用途、性质等基本信息及其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各项技术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效果,保证数据准确的基础上为编制人员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推动土地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间冰陆.城镇地籍调查中的麦拿字化地籍测量应用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1,03(09):90-92.

[2]韩晓娜. 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探讨[J].北京:测绘通报,2011(23):100-103.

[4]曾宪,杜娟.浅谈乡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09(10):200-204.

论地籍测量的数据采集问题 篇7

1 地籍测量外业的控制方案

地籍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是对地籍进行权属调查, 并通过测量和数据采据来获得地籍信息, 其工作量较大, 测量内容较多, 实施过程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在外业实测时需要申报调查勘测方案, 作业组实施全方位的作业模式, 这可以有效的防止误差或遗漏现象的产生, 从而确保测量和采集的地籍数据准确可靠。目前, 我国的地籍数据采集主要依靠全解析法进行作业, 通常利用外业数据软件进行, 如:EPSW测绘系统、CASS系统、DRMS系统等, 其数据采集的过程相同, 都是以界址点、地形点、控制点为基础, 通过输入编码及连接信息来绘制初步的草图, 并把采集数据录入到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中, 编辑数据和绘制地籍图, 最终把完整的地籍数据入库。地籍外业控制中要注意地籍元素的核对, 然后经具体的测算后方可绘制地形图, 地形图绘制前应对草图进行制作, 注意选用最佳的测算图形, 以减少成图数据的误差, 在未知点坐标测逄中要注意引入已知点和勘丈边, 提高成图效率, 对界址点和界址线都做长度检核或坐标校核, 避免人为采集的误差。

2 地籍测量的数据采集

地籍测量的数据采集是以宗地的关系位置图和编宗地号为基础, 突出宗地边长、界址点、关系图的采集与绘制。

2.1 数据采集

在地籍测量数据采集过程中要对现场宗地的界址点进行设置, 同时丈量宗地的边长并填写相应的调查数据表, 然后绘制宗地草图。数据采集时要表现的宗地关系的位置, 标注好宗地的名称、地号、界址点坐标及顺序号, 对权属信息要录入到计算机中分街道进行存储, 形成宗地的属性文件。

2.2 界址点的采集

在界址点数据采集时要依据宗地的权属关系进行调查, 通过实地的核实找出相应的界址点, 并在关系图中标明点号, 利用全站义测出界址点的实际坐标值加以记录, 同时把点号、街道等采集数据的编号录入到计算机中。

2.3 地籍要素

地籍要素在数集采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采集中要结合权属调查表中的地物点、线、界址点的数据进行采集, 然后根据地物数据转绘到地籍图上, 对于绘成地籍图也要进行修测。地籍图中所有的地籍要素要有体现, 如居民房屋、楼体、铁路、公路、桥涵、管线等。

3 地籍测量采集数据的处理与输出

3.1 采集数据的处理

对采集后的界址点坐标文件进行处理, 对宗地属性文件和地物要素数据应利用软件进行转换, 生成可供处理的宗地图和可供剪切的文件, 方便日后地籍图的成图, 同时对分幅地籍图数据进行预处理, 然后输入地籍图的文字与信息, 强调分幅图的绘制质量, 对调查的区域或街道应进行统一规划, 利用解析法推算出区域的总面积, 并根据界址点坐标算出各街道的面积。

3.2 采集数据的输出

采集数据的输出应根据实测后的坐标进行解析法的计算, 然后对数据进行输出处理, 把界址点坐标文件转换成中间文件。对于各街道内的水域、道路、管线等非宗地面积的区域, 利用求积仪进行计算, 并比较宗地面积与非宗地面积, 一般比例应小于1:400, 并把比较结果输入到计算机中。面积统计应对各街道宗地面进行汇总, 并打印宗地面积的汇总表, 然后依据地类代码进行各区域的分类, 统计完成全区的分类面积统计。输出后的数据也要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存储, 并建立区域性的地籍数据库。

4 地籍测量采集数据的质量控制

4.1 采集数据与底图的核检

采集数据需要与底图数据进行比对, 首先应对数据采集的精度进行检查, 以矢量数据为基础, 对矢量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检对, 核查要素包括:位置误差值、超限值、坐标值、数据图像清晰度等, 分幅接边的精度也要进行检查, 尤其是边界图形之间两图是否有缝隙或重叠现象, 相领区域的要素属性是否一致等。分幅采集数据也要进行要核查, 核查包括:线状地物、地类图斑、点状地物权属界线等, 同时注意检查点状地物及要素是否有遗漏, 权属界线位置、属性、关系是否正确。

4.2 拓扑结构检查

对于地籍图来说, 单层的拓扑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采集数据准确性的重要体现, 所以必须对拓扑图进行核检, 检查内容包括:点状数据的共点检查, 自相交检查、悬链检查、岛与洞的检查, 其中扑拓图检查中还应对拓扑的逻辑性进行检查, 如:界址点与界址线的叠加检查, 房屋与宗地的叠加检查、行政区与行政区界线的叠加检查等, 区分叠加数据, 为成图打下基础。

4.3 属性检查

地籍数据的属性检查非常重要, 因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地籍数据往往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而产生一定的误差值, 有时还会因人工录入而改变地籍属性, 所以必须对采集后的地籍数据进行属性检查, 同时依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的要求, 也要对界线、区域、坡度图、线状地物等图层和数据进行属性检查。检查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各图层字段值填写是否合格, 字段长度及类型是否符合标准;图层类型及要素代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地类编码及地名是否与行政区域保持一致;行政界线的类型、界线性代码、界线属性、界线值是否符合字典要求, 同时对坡度级别、地类编码属性代码等要素进行检查;扣除地类面积检查应根据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检查, 强调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般扣除地类面积的算法为扣除地类面积= (地类图斑面积-线状地物面积-零星地物面积) *扣除地类系数, 对于计算也结果要考虑到误差值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雪颖, 张力.实现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建库及输出的一体化方法探讨[J].测绘技术装备, 2003, 3.

[2]岳凤英, 曹凤才.API函数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11.

[3]商瑶玲, 王东华.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建立与更新[J].测绘科学, 2004, 1.

地籍测量GPS数据精度分析研究 篇8

一、工程概况

测区南北宽4公里, 东西长7km多, 总覆盖近30km2, 经济比较繁荣, 人口居住比较密集, 交通便利, 地面平均高程为110m。测区内用地类型错综复杂, 有住宅、工业、商业和行政事业用地等。交通拥挤, 小巷多, 通视条件差, 地籍测量难度大。加之测区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 工作进度比较缓慢, 而且测区内初始测量控制点破坏严重, 这样给变更地籍测量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准备工作

(一) 作业依据。

国家测绘局1994年11月28日发布的《地籍测绘规范》 (CH5002-94)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6月22日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TD1001-93) ;国家测绘局1994年11月28日发布的《地籍图图式》 (CH5003-94) ;国家测绘局1992年6月8日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建设部1997年10月1日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97) 。

(二) 采用的仪器设备。

5台南方公司生产的GPS接收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南方公司的灵锐S86RTK流动站双频接收机2台, 徕卡406全站仪1台, 拓普康701全站仪台, RDGIS (瑞德地籍信息系统) 软件1套;南方测图软件CASS6.01套;DELL公司便捷式笔记本电脑2台及相关通讯设备。各种设备在作业前均通过检测, 性能和精度均符合标准要求。

三、实施步骤

(一)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运用南方公司生产的GPS接收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 定位方式为快速动态定位。以测区内1999年测设的D级GPS控制点作为本次变更地籍测量的起算点。为方便利用实时动态GPS (RTK) 、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步点的测量, 点位一般选在空旷地带或道路主干道旁。按照GPS测量规范要求, 点位周围垂直角15°以上天空无障碍物或大范围水面, 点位远离强功率电台、电视发射台、微波中继站, 远离高压电线、变电所等。由于本次测量属地籍变更测量, 控制精度必须满足地籍测量规范要求。内业计算为随机软件严密平差, 并将其平差结果直接建立控制点数据文件, 以备利用。

(二) 碎部 (界址点坐标) 测量。

采用GPS (RTK) 、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 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 (包括四至名称、房屋层数、房屋结构、房屋权属、院落门牌号、街坊等) , 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 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在进行界址点测量之前,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对测图范围内的所有界址点要进行分析和统计, 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 界址点位于开阔地带, 或位于一般建筑物的房角或墙角处, 或在较容易到达顶部的高大建筑一角的地方。这类界址点和碎部点应用RTK技术 (实时动态全球定位系统) 进行测量。将野外采集的数据, 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内存中并在现场将其80系的坐标与基础控制点的80系坐标进行合并解算, 再代入基础控制点的地方坐标, 计算出实地的界址点坐标, 并绘制地籍地形草图。第二种类型, 当建筑物层数较高且不宜到达顶部或较为隐蔽的界址点和碎部点, 则首先利用RTK测设一组图根点, 然后再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第三种类型, 十分隐蔽的死角, 只能借助与其他点、线之间的几何关系来确定其位置。当然, 除上述情况外, 有些界址点在实际测图中动态GPS、全站仪都无法观测, 在这种情况下, 量取界址点与其他已测点或线的相对位置及尺寸, 应用RDCIS (瑞德地籍信息系统) 软件的绘图功能或CASS6.0成图软件在图上将点解析出来 (解析的方法有前方交会、边长交会、方向交会、支距量算等) 。有时界址点之间的距离难以量取实际距离, 而我们能看得见, 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采用全站仪无棱镜激光实施对边测量来量取两点之间的距离, 这样克服了人无法到达且无法司镜的问题。

(三) 内业数据处理。

外业采集数据后, 及时对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内业数据处理。通过全站仪通讯软件把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 再通过其他辅助软件编辑将数据存为*.DAT格式, 也可直接用CASS6.0成图软件“数据”菜单下的“读取全站仪数据”项读取外业数据, 然后用CASS6.0成图软件展绘碎部测量点, 结合宗地草图和预设编码进行初步成图, 同时加载地籍各个要素, 做到地籍图图形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待一切就绪, 就可生成不同比例尺的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界址调查表、宗地属性表等相关内容, 为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做好准备。

(四) 数字地籍图编译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在一个宗地成图结束后, 首先是内业复查, 根据宗地草图及地籍调查表在计算机上进行全面的审核, 是否有漏测和处理不当的地方, 并加以修改。比如注记房屋的层数与结构、单位名称、道路名称、河流名称、宗地门牌号等。如果没有问题, 则可以自动生成界址线、注记本宗地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界址点编号等工作, 同时交主管部门审查。

四、精度分析

用测距仪测量时, 高差公式为:

目前常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 (5mm+5ppm D) , 对误差精度分析如下。

测距误差的影响为:

对高差误差的影响为:

若只进行单向观测, 当距离超过300m时, 应加上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改正数, 此时高差公式应为:

对高差误差的影响为:

五、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计算, 可以得出当用经纬仪测量时, 测距误差及高差误差与竖直角大小有关, 测距误差与竖直角大小成正比, 随着竖直角的增加, 测距相对误差增大。

参考文献

[1] .刘锋, 张立峰.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101~102

地籍数据 篇9

1 地籍测量外业的控制

地籍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是对地籍进行权属调查, 利用测量仪器对土地进行测量获取大量的数据。在外业工作中, 工作量较大, 需要测量的要素较多, 并且测量获得的数据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所以对测量工作的要求较高。在进行外业测量工作前, 需要对现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然后申报调查勘测方案, 作业组实施全方位的作业模式, 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数据采集的准确性。现阶段, 我国的地籍测量在进行数据采集方面主要是利用全解析法, 利用外业的数据软件来进行处理。比如说EPSW测绘系统、CASS系统、DRMS系统等, 这些软件的数据采集过程基本都是相似的, 界址点、地形点、控制点是基本要素, 然后将各项要素汇总后绘制出初步的草图, 并把采集数据录入到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中, 编辑数据和绘制地籍图, 最终把完整的地籍数据入库。

2 地籍测量的数据采集

地籍测量的数据采集是以宗地的关系位置图和编宗地号为基础, 突出宗地边长、界址点、关系图的采集与绘制。

2.1 数据采集

在地籍测量数据采集过程中要对现场宗地的界址点进行设置, 同时丈量宗地的边长并填写相应的调查数据表, 然后绘制宗地草图。数据采集时要表现的宗地关系的位置, 标注好宗地的名称、地号、界址点坐标及顺序号, 对权属信息要录入到计算机中分类进行存储, 形成宗地的属性文件。

2.2 界址点的采集

在界址点数据采集时要依据宗地的权属关系进行调查, 通过实地的核实找出相应的界址点, 并在关系图中标明点号, 利用全站义测出界址点的实际坐标值加以记录, 同时把采集数据的编号录入到计算机中。

2.3 地籍要素

地籍要素在数集采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采集中要结合权属调查表中的地物点、线、界址点的数据进行采集, 然后根据地物数据转绘到地籍图上, 对于绘成地籍图也要进行修测。地籍图中所有的地籍要素要有体现, 如居民房屋、楼体、铁路、公路、桥涵、管线等。

3 地籍测量采集数据的处理与输出

3.1 采集数据的处理

采集数据的处理对于以后的地籍管理工作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该全面考虑问题。充分地利用相关软件对界址点的坐标、宗地属性以及地物要素等进行转换处理, 生成便于后期利用的宗地图以及相关文件。在对分幅图进行处理时, 要事先做好数据的预处理工作, 注意对绘制质量的控制。对所测量的区域进行统一规划, 然后利用解析法对总面积进行推算, 根据界址点的坐标算出各个宗地的面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直接关系到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所以数据处理工作非常关键。

3.2 采集数据的输出

采集数据的输出应根据实测后的坐标进行解析法的计算, 然后对数据进行输出处理, 把界址点坐标文件转换成中间文件。对于各街道内的水域、道路、管线等非宗地面积的区域, 利用求积仪进行计算, 并比较宗地面积与非宗地面积, 一般比例应小于1:400, 并把比较结果输入到计算机中。面积统计应对各街道宗地面进行汇总, 并打印宗地面积的汇总表, 然后依据地类代码进行各区域的分类, 统计完成全区的分类面积统计。输出后的数据也要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存储, 并建立区域性的地籍数据库。

4 地籍测量采集数据的质量控制

在地籍测量的数据采集中, 数据的质量尤为关键, 其直接关系到成图以及地籍管理的质量, 是进行土地管理的重要依据。所以对采集的数据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为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4.1 做好测量仪器的质量控制

在地籍测量工作中, 采集数据是最为基本的内容, 也是开展后期工作的重要基础, 所以要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进行数据的采集。在测量工作开始前, 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将测量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准备齐全, 做好组装和使用前的检查工作, 确保仪器能够正常使用。在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 对测量仪器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 对于精密度要求较高的仪器要做好保护工作, 避免发生碰撞等危险情况。在数据采集结束后, 对测量仪器要进行妥善的保存。

4.2 测量技术的质量控制

地籍测量是一项对技术要求较为严格的工作, 所以要想在数据采集中获取精确的数据结果, 就需要采用较为严格的测量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测量技术也逐渐提高, GPS技术、遥感技术以及摄影测量技术都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地籍测量中, 这些测量技术比较先进, 对于数据信息的采集比较精确而全面, 并且利用先进的测量软件, 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接受及存储, 将内外业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 减少了工作量,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具有精度高、分辨率高、自动化、作业周期短等特点, 耗费的成本较低, 并且不会受到季节以及气候的限制, 所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先进的测量技术能够获取较为精准而全面的数据信息, 是确保数据采集质量的重要保障。

4.3 提高数据采集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是进行数据采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 所以数据采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数据采集的质量。为了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准性和全面性, 首先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测量队伍, 测量人员要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 在测量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 具有认真端正的工作态度。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 对测量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讲解测量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说明数据采集工作的重要性, 为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结束语

地籍测量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内容, 也是开展其他工作的首要条件, 所以需要严格控制地籍测量的质量。在地籍测量工作中, 数据信息的采集尤为关键, 因为后续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建立在数据信息采集之上, 所以要做好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在数据采集之前, 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勘测方案, 然后在采集的过程中, 严格控制测量仪器, 一切程序都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操作, 选择适当的测量技术, 提高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 确保数据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俊杰.论地籍测量的数据采集问题[J].科技视界, 2014.

[2]樊德秋.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精度影响因素与技术对策[J].科技与创新, 2014.

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立与质量控制 篇10

1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立的技术路线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立, 主要是在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对建库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成果进行地类转换、补充调查, 更新城镇地籍数据库。通过地籍管理系统的计算统计功能, 生成建成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汇总表, 同时编制相应的工作报告、系统使用说明书和分析报告, 然后录入到国土资源部统一下发的汇总软件之中, 提交数据库汇总。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2 建立地籍数据库

地籍数据库通常包含宗地属性信息库、界址点坐标数据库、地物点坐标数据库、宗地数据信息库、宗地面积数据库、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等。其中宗地属性信息库必须是最先建立的, 有了它才能建立其他各个数据库, 宗地属性信息库是根据地籍调查表提供的信息录入整理成的。

2.1 宗地数据信息库

宗地数据信息库由每一个宗地的界址线信息及各种地物的数据信息构成, 即界址线及各种地物是由哪些点构成的, 它是一个实体文件, 在数据库建立软件中, 这个实体文件通常可以录入, 并可以利用实体文件绘制地籍图, 更多情况下是先绘制地籍图, 从图形文件中根据宗地号自动读取宗地信息, 建立宗地信息库。

2.2 宗地面积数据库

宗地面积数据库中包含宗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 面积计算方法基本上有3种:坐标解析法、实地量距计算法和图上量算法, 因现行测定地籍图方式基本运用全数字化测定坐标值的方法, 所以, 计算面积常用坐标解析法, 这种方法对任意多边形利用三角面积求算法, 求得面积能保证精度, 不受图形形状限制, 计算简单, 结果精确。坐标解析法的计算公式为

2S=i=1n (xi (yi+1-yi) ) , 2S=i=1n (yi (xi+1-xi) ) .

常规的数字测绘系统等数据库建立软件都是运用坐标解析法对宗地面积数据库中各项面积进行计算, 求得宗地内各种面积值, 从而建立精确的宗地面积数据库。

2.3 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

街坊面积用图幅内测定的街坊界线点的坐标计算, 这样精确得到街坊总面积。然后利用解析法、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 得到其他 (如道路、水域、空地) 面积, 街坊内各类面积总和与街坊面积相同。

街道面积分类统计即把街道内各街坊的面积分类统计在一起, 得到街道面积分类统计表, 因此, 街坊面积分类统计是街道面积分类统计的基础。

3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入库的质量控制

城镇地籍数据入库的质量控制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空间数据几何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的完整性、逻辑一致性、表达形式的合理性。

3.1 检查重点

图形检查主要是对数据采集和编辑过程中出现的几何偏差, 如悬挂点、伪节点, 线自相交、线多余点、重复实体、面是否封闭、岛宗关系、图斑覆盖检查、图层正确性、注记是否正确等现象进行检查。

属性检查是为了防止在属性录入或软件自动生成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而出现的错误。要严格地按城镇地籍数据库的标准来对图层、地物类和对象的属性信息进行检查和控制, 如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唯一性、长度、属性内容、空值检测及属性综合检查, 以查找和改正错误。

图形属性一致性查询。根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等各数据表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自动的逻辑检查, 包括图形与属性内容是否对应、有图形无属性、有属性无图形等。

拓扑检查主要是对入库软件 (如太籍CMS) 拓扑构建的结果进行检查, 以防止由于数据质量问题或用户设置不当而产生的不合适的结果, 如界址点、界址线、房屋、宗地、地类图斑、地类界线、行政区、行政区界线之间的关系、各种图形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如表1所示。

图形属性一致性检查主要是检查图形显示和其属性是否一致, 这里主要改正注记和属性的一致性, 面积统计是根据属性计算还是根据图形 (坐标) 计算, 这里我们只要首先保证属性正确, 注记可以重构得到正确值。

3.2 质量控制方法

南方CASS二调城镇版是根据二调标准开发的城镇地籍成图软件, 再结合该公司的太籍CMS入库软件, 二者可以说做到了完美的结合。二调标准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化测图标准, 二调软件也不同于传统的机助制图软件, 软件系统 (尤其是入库软件) 对数据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所有的入库数据标准也要严格执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因此, 在操作中应在以下几方面予以重视:

1) CASS软件是根据符号的骨架线入库, 所以在作图时千万不要把一些符号的骨架线删除, 否则无法重构实体。

2) 在CASS软件中地籍要素生成的顺序是这样的, 界址点构成界址线——界址线构成宗地——宗地构成地类图斑——地类图斑构成地类界线。每一个宗地边界至少有三条, 界址点 (点状) 、界址线 (线状) 、宗地 (面状) 、图斑 (面状) , 地类界线 (线状) , 内业成图时界址线一定要正确捕捉到界址点上, 宗地、图斑、地类界线上的节点要完全重合, 否则会出现拓扑错误。

3) 所有的面状地物如房屋等一定要闭合。

4) 一般注记比如“砖”、“简”等可以在CASS中不注记, 入库时可不导入, 只要属性正确就可以了, 在入库软件中自动标注, 可以降低错误率。

5) 对于属性不完整的要素, 可以从上一级继承得到, 可以在入库软件中统一赋值, 也可以把另外一个不同图层的属性中的某个字段记录匹配过来。

6) 同一个图层中重复实体可以利用删除重复实体功能解决。

7) 各种拓扑错误可以在入库软件中通过创建新要素或修改要素解决。

8) 房屋跟界址线、宗地、地类图斑、地类界线自动建立拓扑关系, 这就要求在作图时注意当界址线穿越不同的房屋时, 必须增加相应的界址点, 否则会出现点与线终点不重合的拓扑错误。

9) 增加新的宗地、地类图斑、界址点必须运用编号重排序功能, 否则会出现跳号现象。

10) 所有的行政区、行政区界线要统一绘制, 一般是以一个街坊为单位进行入库的, 要注意每个街道、街坊之间不能存在空隙, 要共点。

11) 图斑间隙通常集中在以下两种情况:不共点、不共线。此时我们可以通过CASS的坐标细微改正功能进行预处理, 点位重新捕捉。

4 结束语

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是城镇地籍调查的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城镇地籍调查的质量和日后的应用。地籍数据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极其重要且繁琐的过程。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城镇地籍调查及建库工作, 在阐述建库过程的同时, 重点讨论了数据入库时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探讨进行数据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结合某地区城镇地籍数据建库工作中提出的一些实用建议, 经验证, 以上方法可行, 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减少出错机率, 从而提高城镇地籍数据建库的进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TD/T1015—200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 2007.

[2]赵慧玉.以实例分析城乡地籍建库过程中应注重的几点事项[J].西部探矿工程, 2009 (3) :130-131.

[3]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4]卢有勋.建设城镇地籍数据库中数据质量控制的关键性[J].甘肃科技, 2008, 24 (10) :48-50.

[5]刘昌勤, 廉永海, 侯刚栋.现代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及相关问题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8, 31 (4) :89-91.

[6]刘庆元, 韦建超, 左廷英.城镇地籍建库的数据质量控制[J].城市勘测, 2007 (2) :33-35.

地籍数据 篇11

为满足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流转管理, 科学合理使用各类土地, 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国土资源局决定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农村村庄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

本次村庄土地调查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徐州市沛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等土地调查政策及技术标准, 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等技术要求开展地籍调查, 对界址点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 同时逐宗地进行调查, 调查范围要与农村、城镇土地调查确定的范围相衔接, 不重不漏。

2 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2.1 作业路线

本次村庄地籍调查实施过程中首先进行权属调查, 收集宗地权源材料, 现场设置界址标志, 勘丈界址边长, 填写权属调查表格;然后进行地籍、地形测量, 包括控制测量, 界址点全野外采集, 地籍图数据编辑;地籍数据录入数据库, 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 权属调查需要收集权源资料、确定界址、设置界标、绘制宗地草图、丈量界址边长、填写调查表、双方签字, 整理资料。

(2) 图跟控制测量采用全野外采集测量界址点, 利用航测法采集其它地籍要素和相关地形要素。

(3) 数据库建设需要依据权属调查资料、全野外测量数据及航测法采集数据编辑形成各种图件及图形数据入库。

(4) 检查:对控制成果、权属调查资料、数据采集成果、街坊成果进行检查;对界址边长进行坐标反算边长与勘丈边长的校对, 各种图件检查;按要求编辑宗地图、街坊图、地籍分幅图, 并进行面积量算、输出成果、成图。

(5) 监理单位进行成果质量检查质量验收后, 进行资料提交。

2.2 权属调查

2.2.1 基本原则

本次调查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历史, 反映现状, 方便利用”, 总体的指导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尊重历史, 包括已办理合法用地手续的用地、历史延用地和其他实际用地的用地情况;反映现状, 是指要按照现状调查和测量, 同时详细说明现实情况与权属来源的情况;方便利用, 即要求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 完善权属调查的内容, 并对有争议的用地, 或者缺失的内容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2.2.2 基本要求

权属调查是土地登记中一个重要法律程序, 其基本要求是:权属合法, 界址清楚, 面积准确。因此调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本次地籍调查的对象是村庄内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使用者的情况、宗地使用的状况及他项权利, 确权的依据是经过审查认为有效的权源证件, 调查的主要方法是现场调查宗地的土地座落、位置、界线、收取并核实权源材料及证件。调查的结果是取得一份合格的宗地调查资料, 为地籍勘丈提供合法、有效、可靠的依据。

2.3 调查深度

独立宗无论大小均为调查单元。村庄范围内国有土地、集体土地、每户的宅基地调查。

共用宗分为二种情况:单位共用空地 (如院落) 等应按共用宗调查;调查区内企、事业单位独立生活区的共用宗分别按各自用途独立设宗进行调查, 内部同一用途建筑物按要求进行测量并标注幢号及建筑占地面积, 外围添加构面线并加粗;内部不同用途建筑物按实际用途按幢设宗调查。

2.4 地籍测量

2.4.1 技术流程

控制测量应用全站仪数据采集:在图根或以上平面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 采用解析法施测界址点平面坐标并结合使用航测法、图解法采集其他地籍要素来编制地籍图。将外业调绘图、外业采集坐标以及调查资料 (宗地编号、宗地权利人名称等要素) 通过传输录入计算机, 根据界址点坐标确定宗地范围, 根据宗地要素点坐标绘制地籍图。然后回放图检查:将初编地籍图回放, 到实地进行巡视检查, 补测遗漏宗地界址点, 最终形成符合建库要求的1:500地籍测量成果。

2.4.2 地籍细部测量

参照地籍调查成果, 实地检查界址标示的设置, 采集界址点坐标。测站能直接观测到的, 且距离在150m以内的界址点、明显地物点, 采用极坐标法直接测量。

地籍子区外围的界址点和地籍子区内部明显的界址点 (一类界址点) 原则上需要图根导线点以上的控制点上直接施测, 距离不超过150m;地籍子区内部界址点 (二类界址点) 大部分必须在图根导线点以上的控制点上直接施测。

2.4.3 地形要素测量

地形要素测量, 利用航片以及外业像控、空三加密资料, 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如JX4、Virtuo Zo等) 上立体采集各类地形地物, 立体采集按照《图式》及《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像对采集完成后, 接边并裁切成图, 制作为初步线划回放图, 待外业调绘用。

地形要素测量包括居民地及垣栅测量、工矿建 (构) 筑物及其它设施测量、交通及附属设施测量、管线及附属设施测量、水系及附属设施测量、境界测量、和地貌测量。

2.5 专项调查

2.5.1 村庄整理潜力调查

在此村庄地籍调查的基础上, 开展村庄用地状况调查, 以镇为单位, 进行调查区村庄整理潜力调查, 包括村庄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每宗宅基地闲置状况调查等。

以宗地为单位进行权属调查, 收集权属资料的同时, 了解每块宅基地的使用状况, 对于闲置宅基地, 在调查表实际用途一栏填写空闲宅基地, 在数据入库后即可进行此类专项数据的统计。

2.5.2 房屋调查

房屋是土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附着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如何进一步科学合理统筹配置资源, 调整住房结构, 了解农村居民的住房情况, 确定房地产发展规模, 科学利用土地资源, 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 调查摸清现有房屋资源, 尤其是住宅房屋的数量、分布, 对政府控制人口规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宗地为单位进行房屋调查。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宗地内部主要建筑物类型、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共有使用权情况等。

2.6 地籍数据编辑和建库

2.6.1 数据编辑

地形要素、地籍图数据编辑必须在南方CASS编图软件平台下进行。按外业采集的内容, 用人工干预的方式, 逐个对由外业采集的要素编辑修改成符合本设计书要求的数字地形图;经检查合格后, 再将过程数据成果转换录入徐州市统一的地籍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中, 按入库要求编辑点、线、面要素, 最后进行编辑录入元数据文件。

2.6.2 建立地籍数据库

进入属性库管理系统, 新建图库, 将分幅图的每一层的点、线、面文件批量入库。包括属性数据采集、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调试。

所有宗地图、分幅地籍图、街坊图及各类统计表格均须在数据库环境下编辑、并上传至数据库存储。利用数据库可以编辑控制点坐标数据库、宗地图数据库、分幅地籍图数据库、街坊图数据库、测区索引图数据库、界址点坐标数据库、宗地面积数据库、街坊面积数据库、镇区 (街道) 街坊分布图、宅基地土地分类面积汇总数据库。

3 质量控制

村庄地籍调查, 任务繁琐、细节多样, , 需要现势性很强的数据, 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地籍调查人员的专业素质, 保证国有土地资源的准确性。在村庄地籍调查的基础上, 可以开展村庄用地状况调查, 以镇为单位, 进行调查区村庄整理潜力调查, 包括村庄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每宗宅基地闲置状况调查等。

各工序作业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的作业程序及限差要求进行, 质量检查工作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要求进行。随时分析和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以预防为主, 防检结合, 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谭立萍.地籍测量与房产测绘课程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 2014 (04) .

[2]何群, 马洪滨, 等.基于3S与3G技术的GPS-PDA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 2013 (03) .

上一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下一篇:企业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