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功能

2024-09-26

地籍功能(共8篇)

地籍功能 篇1

1 必要性分析

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数字地球等全新的信息化概念和重大的全球性信息工程的提出和实施, 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也为国土资源部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土地管理的水平、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新契机。土地管理信息化也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加快了其建设步伐, 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 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科学的存储和管理, 以实现信息的有效、快速查询、检索、分析预测和辅助决策, 达到上地管理全过程的现代化和土地资源信息的服务社会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籍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土地数量信息、土地质量信息、法律信息和其他辅助信息为基本内容的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是日常办公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操作, 它直接为地籍管理工作提供各种信息。

地籍管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且越来越向智能化、集成化发展, 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建设, 包括软件开发、硬件投资、人员培训等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大多数城市经济还比较落后, 特别是广大地、县级市, 要想独立投资开发一套完整的地籍信息系统已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可社会的发展又需要他们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地籍管理, 这就要求有一种经济、实用的系统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2 研究意义

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加强地籍管理, 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 地籍管理的现代化, 是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地籍是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地籍业务也是政府部门对外的一项形象窗口。因此, 地籍部门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土地部门的正常运转, 并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部门的形象问题。因此在地籍部门实行“信息化工程”是广大土地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的首选。

现有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显示与输出等交互过程, 呈现给使用者的是地籍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土地数量信息、土地质量信息、法律信息等矢量与属性信息, 对于这些交互过程的直观性一般很少人考虑和重视。事实上,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者不仅仅是少数专业人员, 对于关心地籍信息的大多数非专业人员来说, 为方便操作和理解, 系统的直观性应该予以关注。确切的说,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交互环境愈接近实际环境, 就愈能让人阅读和理解。从这个意义来说, 未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交互环境将是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地籍信息的三维描述与表达。二维虚拟现实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极大的展现地籍管理的直观性, 更直观的了解土地利用情况。

3 业务功能模块分解与设计

3.1 农村综合变更模块

农村综合变更是土地详查系统内容重要组成部份, 综合变更包括:图形变更及权属变更, 而对于图形变更包括:图斑, 线物, 行政村, 行政镇, 地类界线, 宗地, 标志点, 权属拐点等。属性变更指的是当图形发生变更后, 相应属性会发生改变, 如:地类, 所属单位, 面积, 长度等变更。

农村综合变更内容比较复杂, 是农村土地详查系统地重要组成部份, 综合因素较多, 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因此对于综合变更的业务要理清思路, 找准重点, 按照顺序, 规范, 一步一步进行处理。具体来说综合变更包括的地物较多如:行政镇, 行政村, 宗地, 图斑, 面状地物, 线状地物, 行政界线, 权属界线, 地类界线, 标志点, 注记。因此处理起来必须按照从大到小, 从点到面, 从重要到次要的顺序来处理。

从大到小指从大范围到小的范围, 从行政区域到线状地物;从点到面指从点构线再由线构面的过程。

3.2 勘测定界模块

指根据土地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 界定项目用地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最后出土地定界图纸, 图纸所注面积就属合法使用范围。

(1) 实现勘测定界数据的采集、入库、管理、更新, 同时提供各类报表、成果图的查询统计和打印输出功能; (2) 实现勘测定界成果图表的系统信息化集中式管理, 规范了勘测定界成果的操作, 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成果表查询统计输出功能和出图工具, 节省了人力; (3) 勘测定界系统信息化管理, 提供了直观的图表数据, 是领导决策工作的重要依据。

3.3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台帐模块

(1)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 对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分类调查, 结合系统已有的土地利用台帐打印输出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台帐和某个时期土地利用流量分析表; (2) 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清查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分布和现状, 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 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真正做到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和实地三者相一致; (3)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台帐和土地利用流量分析表方便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科学的实施土地资源规划, 有效监测耕地、建设用地及其它各类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3.4 农村土地流量分析模块

土地流量分析是国土局每年都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内容, 主要针对土地的变更情况进行分析, 包括以下几点。

(1) 年末各地类规模及本年度各地类变化情况; (2) 耕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3) 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4) 耕地总量平衡、占卜平衡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5) 未利用地变为耕地、牧草地情况分析; (6) 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情况分析。

因此, 土地流量分析对于年度土地的变化情况及利用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掌握, 对于切实的保护耕地, 保持耕地总量平衡, 适当控制农用地转变建设用地规模及数量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3.5 城镇综合变更模块

城镇地籍变更完成日常地籍变更及变更所涉及到的图、表、册、证、卡等的实时动态更新。变更内容包括:宗地属性变更、宗地分割、宗地合并、宗地界线局部调整、宗地注销、宗地新增、宗地内地物变更、街坊分割、街坊合并、街坊地物变更等。变更后有关宗地的相邻关系、面积、图形拓扑关系等均自动处理。

4 结语

业务功能模块的设计保证了系统对土地登记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计算机实施监控, 加强工作进度监督, 自定义办公流程中的各类表格、用户、岗位、权限及数据关联、流向关系, 能够动态显示或跟踪宗地变更情况, 对于提升国土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满春, 陈奇, 周炎坤, 等.基本空间数据引擎的企业化GIS数据组织与处理[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0, 5A (3) :179~185.

[2]宋关福, 钟耳顺, 刘纪远, 等.多源空间数据库无缝集成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 2000, 19 (2) :110~115.

地籍功能 篇2

1 Excel的VLOOKUP函数功能简介

Excel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是日常事务处理的理想工具, 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 方便灵活的表格调用, 运用简单, 特别是它的函数处理功能, 对测绘内业的数据处理会有很大的帮助。Excel的VLOOKUP函数功能适合对已有的各种基本数据加以整合, 避免重复输入数据, 整合的数据具有连结性, 修改原始基本数据, 整合表即会自动更新数据。VLOOKUP函数是一个数据查找函数, 是判断引用数据的函数, 用于查找特定或指定的单元格数据。V L O O K U P共有四个参数, 其语法:V LO O K U P (查找值, 区域, 列序号, 逻辑值) 。简单的介绍一下函数中各个参数的使用说明, 查找值:是判断的条件, 为需要在数组第一列中查找的数值;区域:是数据跟踪的区域, 如因为需要引用的数据在某X列, 所以跟踪的区域至少在X列;列序号:这是返回什么数的列数, 即希望区域 (数组) 中待返回的匹配值的列序号, 如为1时, 返回第一列中的数值, 为2时, 返回第二列中的数值, 以此类推;逻辑值:为TRUE或FALSE。

2 应用实例

地籍测量的内业数据处理比较复杂, 繁琐, 尤其在重复的数据输入、处理和各种报表的调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在地籍测量面积统计中, 由宗地面积汇总, 得出街坊面积, 在由街坊面积汇总得出街道面积, 其中的各种重复性面积统计数据和文字描述很多。在地籍测量内业处理时, 在一些面积统计的数据表格里, 输入地类代码的时候, 往往同时也要输入相对应的地类用途, 如:输入地类代码“011”的时候, 同时也要输入相对应的地类用途“水田”;输入地类代码“021”的时候, 同时也要输入相对应的地类用途果园。如果使用手工进行输入, 作业效率低且容易出现错误, 通过Excel的VLOOKUP函数功能可以实现同名的地类代码与相对应的地类用途的自动匹配。

新建一个Excel工作表, 在Sheet1工作表里建立数据表, 以街道面积分类统计表为例, 在Excel里的部分数据格式见图1。

将所有的地类代码与其在相对应的地类用途输入Sheet2工作表里, 部分数据如图2。

在图1中的B4单元格里输入公式:

“=I F (A 4<>"", V L O O K U P (A 4, Sheet2!$A$1:$B$1000, 2, FALSE) , "") ”, 其主要作用:若Sheet1工作表中的A4单元格不为空, 就从Sheet2工作表的A1∶B1000范围内查找与Sheet1工作表中的A4单元格同名的地类代码点, 并将其第二列的地类用途返回至Sheet1工作表中的B4位置;若查找不到与Sheet1工作表中的A4单元格同名的地类代码点, 则返回错误值#N/A。将B4单元格里的公式下拉, 使B列单元格里都具有相应的公式, 如B5单元格里公式为“=IF (A5<>"", V L O O K U P (A 5, S h e e t 2!$A$1∶$B$1000, 2, FALSE) , "") ”, 其它B列单元格里的公式同理。其效果为:如果在A4单元格里输入地类代码“011”, 就会在B4单元格里自动调入地类用途“水田”;同理如果在A5单元格里输入地类代码“021”, 就会在B5单元格里自动调入地类用途“果园”;向下同理, 只要在A列单元格里输入地类代码, 就会在B列单元格里自动出现相对应的地类用途, 效果如图3。

3 结语

在地籍测量内业处理中, 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 如果使用手工进行, 作业效率低且容易出现错误, 运用Excel里的一些函数功能可以很巧妙的的解决一些问题。VLOOKUP函数是一个数据查找函数是判断引用数据的函数, 用于查找特定或指定的单元格数据;通VLOOKUP函数功能可以实现同名的地类代码与相对应的地类用途的自动匹配, 这种方法方便、高效,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摘要:在地籍测量内业处理中, 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 运用Excel的一些函数功能可以很巧妙的的化解一些问题。本文就介绍了Excel的VLOOKUP函数功能在地籍测量内业处理中的一种简单应用, 这种方法方便、高效,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VLOOKUP函数,地类代码,自动匹配

参考文献

[1]沃肯巴赫.中文版Excel2003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周旭.VLOOKUP函数在人员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5 (3) .

[3]顾有兵.小议VLOOKUP函数在测量数据处理中的一种应用[J].城市勘测, 2010 (2) .

[4]何杰.Excel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5 (2) .

新建 地籍测量 篇3

2008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8号《土地调查条例》

2009年6月17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签发《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作业流程

资料准备--> 街坊划分--> 分析权源资料--> 确权定界--> 界址边长勘丈--> 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地籍调查表等--> 签字盖章-<检查合格>-->提交下各工序调查方法

3.1 地籍编号

宗地地籍编号统一采用三级编号,即:街道(镇)---街坊---宗地。

淮城镇(100)---街坊号(XXX)---宗地号(XXX),城东乡(203)---街坊号(XXX)---宗地号(XXX);街坊号由测区统一提供。宗地号,在街坊内按“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的原则,“弓”字形顺序分别从“0001”号开始流水编号。

界址点编号,以宗地为单位,依次对各界指点用1,2,3…连续统一编号,同一宗地内不得出现重号。

3.2 准备工作

在开始调查前,应做好充分的 准备工作,这是权属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材料准备分析,联络员联系,相关表格领取等。

收集准备好本街坊相关图件及电子数据等资料,如地形图,正射影像图,本街道、街坊的相关代码编号等。

确权工作主要包括:人员的联系及安排,通知书的发放,调查表格的填写,权源资料的收集及确认,界址的调查,界标的设置及标示,界址线长度的勘丈,权利人签章等。准备调查所需的各项工具,包括钢尺、油漆、界标模具、纸、笔等。

调查表格以宗地为单位,根据类型每宗地领取一套。

3.3 权属调查

3.3.1 调查表发放

在外业确权工作开展前,向土地使用者发放调查表格,主要包括:指界通知书及回执,指界委托书,地籍调查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单位),地籍调查户主身份证明书(个人),土地登记申请书。同时向土地 使用者说明各项表格应如何填写,并约定现场确权的时间及需准备的材料等。

(1)土地使用者是单位的,指界通知书上应盖公章,各项应要填写完整。

(2)当用地单位法人代表或个人住宅用地户主或共用宗地的使用者共同不能到 现场指办时,还应出具委托人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备查。

(3)如是共用宗时,各土地使用者应分别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

3.3.2 现场确权调查

3.3.2.1 调查内容

主要是核实地籍调查表中土地使用者、指界人身份、委托人身份、土地坐落、权属性质、他项权利、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界址位置和宗地四至等内容。调查的重点是权属状况和界址点的认定。

3.3.2.2 权源资料收集

调查工作开展前,要收集土地使用者各权源资料复印件,填写土地收件单,并要求土地使用者签字盖章。

①、土地权属证件、资料类:

a.有关部门批准用地的文件及图件(如村民宅基地建设用地许可证);

b.有关部门批发的有关土地接管、转让文件等。

②、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类:

a.赠与、继承、分割等有效证件;

b.经有权部门批准接管的有关文件。

③、其他有关文件类:

a.管理部门的裁判书;

b.法院判决书;

c.有权部门的调解协议书;

凡划拨土地使用权有转让、出租、抵押房地产行为或因要机构调整企业兼并、联营、联建、房屋买卖等转移土地使用权的,要出具主管部门的批件、协议、契约等证书。

3.3.2.3 界址调查

(1).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的确定<略>

(2).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界线的确定

①、农户宅基地原则上按权源材料定界,与权源比有变化的宗地可参考实际使用范围以硬界(墙壁、围墙等)定界,在调查表中应注出本宗合法面积与实际面积。无权源的以实际使用范围设宗调查但不确权。

②、其他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界线的确定,有权源材料的按权源材料定界,无权源材料的按实际使用面积定界。

(3).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的确定

由权利人现场指界确定。

(4).几种情况的处理

对出让土地的单位按权源材料确权。

①、针对权源材料宗地面积大,而实地使用宗地面积小的情况处理如下:

a.按权源材料确权,不影响周围其他实宗面积的按权源材料定界;

b.按权源材料确权,与其他实宗有重叠的,重叠部分要调查重叠原因,两边权源都没有题,按实际使用范围定界,退让部分的面积,由周边可调剂得地方(主要指国有土地虚宗范围)补充,但要保持原宗地的形状和面积不变;

c.按权源材料确权与四周实宗重叠有无法调剂的,按实际使用范围调查,不确权,要逐宗弄清具体情况,汇总后报相关部门(国土所和国土分局)处理。

②、针对权源材料宗地面积小,而实地使用宗地面积大的情况处理如下:

a.在原宗基础上扩用且扩用无权源材料的,扩用部分是暂时性的,不调查不确权,只按地形图测绘,作为固定永久建设用地,要求另设宗调查、不确权;

b.属于小宗大用,包括翻建扩用的,无法按权源材料设宗的,按实际使用现状调查,在调查表说明栏中注明本宗实际面积和土地发证面积,并注明原因。

对划拨土地的单位宗地确权可操作意见:

a.按权源材料确权时,与周围实宗没有矛盾的按权源材料定界;

b.按权源材料确权时,与周围实宗有重叠的按实际使用范围定界;

c.既不能按权源材料定界又无法按实际范围确权的报请国土局处理;

d.征少用多的情况按出让土地情形处理。

3.3.2.4 界标设置

位于固定地物上的界址点原则上用红漆喷涂(多主要使用),喷涂位置应高出地面在50-100cm,界标设置要求位置准确、埋设稳固、符号鲜明美观。

3.3.2.5 宗地边长丈量

①、丈量内容:包括界址变长丈量、界址边上不同地物分段长度丈量,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相关距离丈量、宗地内主要建筑物边长丈量以及组成推算坐标条件和检核条件的距离丈量。②、丈量方法和要求:

A.采用经鉴定过的钢尺丈量二次,数据以米为单位,读至厘米。

B.每条界址边原则上应直接丈量;当两界址点之间无法直接丈量时,可采用分段丈量或间接丈量;当界址边长超过200米或丈量十分困难无法保证勘丈精度时,也可不直接丈量,待后采用坐标反算边长。

C.丈量时应量取一定的相关距离(界址点至相邻固定地物拐点的直线距离),丈量的数量及其相应固定地物拐点的选择以能方便可靠地恢复界址点的位置为原则。

D.丈量结果记录在边长勘丈记录表中或相应草图上,两次丈量较差50米内不超过20mm+3根号下L(L为边长,以米为单位),50米以上不超过10cm。若超限应重新勘丈。

E.丈量的同时,应根据宗地的实际情况在实地绘出宗地丈量略图,填写有关勘丈边长。丈量略图是绘制宗地草图的基础,也是地籍勘丈“解析法”作业的基础。因此,取得一份绘制清晰、数据正确的略图是整个城镇土地调查中的重要环节。

F.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的边长不丈。

3.3.2.6 界址确权

1、调查勘丈完成后,按要求填写地籍调查表并要求各土地使用者确权,本宗及邻宗均在各表格相应位置要求签字盖章。

2、违约、缺席或虽出席指界但拒不签字确权者,应将所确界线情况连同《违约缺席定界通知书》一并送交缺席者。如有争议,须在15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并负担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所确界线自行生效。

3.3.3 其他情况处理

1、如遇以下几种情况:

①、经过多次调查均无法联系到土地使用者;

②、土地使用者之间有矛盾争议经有关部门或人员协调仍公章无法开展权属调查的; ③、有阻扰土地权属调查公章开展的;

④、按规程要求执行后仍拒绝签字盖章和提供权源材料的;

上述情况在不能确权的前提下,能设宗调查的尽量调查。

2、调查过程中如有发现违章建筑用地,可设宗调查,但不确权,同时因做好记录,并填写土地权属调查违章用地记录表,以街坊为单位提交调查单位。调查表格填写

4.1 地籍资料目录清单

填写土地使用者姓名、宗地地籍号、相关材料件数、页数。

4.2 收件单存根

填写使用者姓名、土地坐落、收件人(签章)、使用者(签章),填写所收集的件数和页数。

4.3 土地登记申请书

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封面(编号填写最终地籍号)、申请人姓名、法人代表或户主姓名、单位性质、主管部门、权属性质、使用期限、土地坐落以及要求申请人签字盖章。共用宗应分别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

4.4 身份证明书、委托书

由户主、联络员或调查员逐项填写,户主签章要求户主签字,不会写的要按手印或盖章。户

主以身份证为依据。

4.5 指界通知书

是单位的签字要盖公章。

4.6 法人资质证明书

法人代表要求身份证复印件,有指界委托的委托人要求身份证复印件,注意单位盖章。

4.7 边长勘丈表

注意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的填写。勘丈数据与地籍测量数据较差应符合技术要求,如超限,应检查后纠正。

4.8 地籍调查表

城镇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图表与实地一致,各项目填写齐全,准确无误,用碳素墨水填写,字迹清楚整洁,文字通顺简明,填写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和字上改字,同一项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两次,全表划改不得超过两处,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

宗地草图绘制要求:

(1).以“宗地丈量略图”为依据,表示本宗地界址点及界址点号,各个宗地界址点号从西北角开始顺时针按“①”、“②”……编号。一切注记均应为实地勘丈记录,间接量距不予注记。本宗地号、相邻宗地号在适当位置填写,门牌号应注记在相应的位置上(与实地本宗地大门朝向保持一致),并在号外加“()”,本宗地及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应注全称,相邻宗地的宗地界址短线应绘出,每条界址线总长注记在线外,分段边长注记在线内。本宗地及相邻宗地的宗地号、土地使用者名称、门牌号均需填写,草图中一般按门牌号、使用者名称、宗地号南北分布填写,宗地号为正式宗地号。

(2).注记过密或界址点相邻较近的部位,可将该部位移位放大,保证宗地图的清晰完整。数字注记应字头朝北、朝西,名称注记字头朝北,以便于阅读。

(3).界址点用0.8mm直径的实心点表示。

(4).草图中四至相关描述于宗地四至中保持一致。

4.9 宅基地证明书

是集体土地的每宗需填写宅基地证明书,并到当地村委会确认签章。

4.10 档案袋

应填写土地使用者名称,坐落;街道、街坊、宗地填写对应的地籍号,对袋中所用材料进行统计,并填写资料的件数与页数。

4.11 其他注意事项

1.收集的各项权源材料复印件加盖“原件已核”字样印章。

2.调查过程中不明确地方先用铅笔填写。

3.地籍调查表的说明栏中应记录在调查过程中无法完成确权的各种问题,如无法联系权利人,拒绝签章,各证件权源资料与实际户主不一致等。用铅笔记录。同时在“土地权属调查记录表”也需要记录。资料汇总检查

实习小结:

地籍功能 篇4

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数字地球等全新的信息化概念和重大的全球性信息工程的提出和实施, 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也为国土资源部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土地管理的水平、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新契机。土地管理信息化也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加快了其建设步伐, 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 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科学的存储和管理, 以实现信息的有效、快速查询、检索、分析预测和辅助决策, 达到上地管理全过程的现代化和土地资源信息的服务社会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籍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土地数量信息、土地质量信息、法律信息和其他辅助信息为基本内容的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是日常办公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操作, 它直接为地籍管理工作提供各种信息。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一环, 是更加直接面向社会的、服务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政府办公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 通过需求分析, 建立相应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减少土地管理人员繁杂的手工劳动, 精简办事流程, 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 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更好地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促进本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判断一个地籍系统是否成功, 主要是看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求, 即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地籍信息使用者、各项土地权利拥有者和政府的需求。虽然地籍从最初成立到现在, 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 但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广泛推进, 政府、规划者和土地产权主体等各种不同的使用者对地籍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传统的地籍系统不能满足使用者日益多样化的需要时, 地籍系统就必须为适应这些需求而进行改革。

我国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起步较晚。现有的一些地籍信息系统多是以土地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为主, 侧重于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 存在着地籍数据的资源不能共享、信息查询机制不实用、操作复杂等实际问题。

传统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以点、线、面和文字等为主要显示内容, 交互过程往往缺乏直观性, 尤其是独立显示和输出某一宗地时, 其位置和邻里关系更是难以阅读和辨识。二十一世纪初, 商业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由上世纪的3 0 m (T M) 和1 0 m (SPOT) 提高到了现在的lm (IKONOS) 和0.61m (QuickBird)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展现的清晰地物细节和丰富的纹理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程度。在色彩逼真而清晰的影像上, 不懂地图知识的人就能准确辨识自己的家园, 迅速找到自己的家。如果将具有真实色彩的高分辨率影像作为地籍信息显示和输出的承载面, 宗地间的邻里关系将由影像给出清晰明了的解答。因此, 将影像与地籍信息的联动叠加机制引入地籍信息系统的交互过程, 将极大的提升系统运行的直观性。

地籍管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且越来越向智能化、集成化发展, 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建设, 包括软件开发、硬件投资、人员培训等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大多数城市经济还比较落后, 特别是广大地、县级市, 要想独立投资开发一套完整的地籍信息系统已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可社会的发展又需要他们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地籍管理, 这就要求有一种经济、实用的系统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2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研究

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加强地籍管理, 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 地籍管理的现代化, 是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GIS是空间信息系统, 它不仅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 而且可以对几何图形进行空间分析, 完成基于地理位置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与地理定位, 实现图形与属性的双向查询、同步更新, 它的主要特点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联合处理与存储, 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人工方式进行地籍测量与管理的各种不便, 如手工计算及手工绘制地籍图, 不仅效率低, 而且各种表和图用“纸”的形式存放, 查询检索困难等, 另外GIS还可以满足巨大数据量管理, 地籍信息现势性, 地籍图生产和快速更新, 土地信息咨询以及土地利用状态预测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 利用新技术研制和开发基于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不仅在客观上决策和微观上应用等方面为土地资源的规划与综合利用提供高效、实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而且可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地籍是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地籍业务也是政府部门对外的一项形象窗口。因此, 地籍部门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土地部门的正常运转, 并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部门的形象问题。因此在地籍部门实行“信息化工程”是广大土地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的首选。

现有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显示与输出等交互过程, 呈现给使用者的是地籍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土地数量信息、土地质量信息、法律信息等矢量与属性信息, 对于这些交互过程的直观性一般很少人考虑和重视。事实上,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者不仅仅是少数专业人员, 对于关心地籍信息的大多数非专业人员来说, 为方便操作和理解, 系统的直观性应该予以关注。确切的说,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交互环境愈接近实际环境, 就愈能让人阅读和理解。从这个意义来说, 未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交互环境将是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地籍信息的三维描述与表达。二维虚拟现实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极大的展现地籍管理的直观性, 更直观的了解土地利用情况。

3 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及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3.1 农村综合变更模块

农村综合变更是土地详查系统内容重要组成部份, 综合变更包括:图形变更及权属变更, 而对于图形变更包括:图斑, 线物, 行政村, 行政镇, 地类界线, 宗地, 标志点, 权属拐点等。属性变更指的是当图形发生变更后, 相应属性会发生改变, 如:地类, 所属单位, 面积, 长度等变更。

农村综合变更内容比较复杂, 是农村土地详查系统地重要组成部份, 综合因素较多, 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因此对于综合变更的业务要理清思路, 找准重点, 按照顺序, 规范, 一步一步进行处理。具体来说综合变更包括的地物较多如:行政镇, 行政村, 宗地, 图斑, 面状地物, 线状地物, 行政界线, 权属界线, 地类界线, 标志点, 注记。因此处理起来必须按照从大到小, 从点到面, 从重要到次要的顺序来处理。

从大到小指从大范围到小的范围, 从行政区域到线状地物。

从点到面指从点构线再由线构面的过程。

3.2 勘测定界模块

指根据土地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 界定项目用地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最后出土地定界图纸, 图纸所注面积就属合法使用范围。

实现勘测定界数据的采集、入库、管理、更新, 同时提供各类报表、成果图的查询统计和打印输出功能。

实现勘测定界成果图表的系统信息化集中式管理, 规范了勘测定界成果的操作, 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成果表查询统计输出功能和出图工具, 节省了人力。

勘测定界系统信息化管理, 提供了直观的图表数据, 是领导决策工作的重要依据。

3.3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台帐模块

(1)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 对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分类调查, 结合系统已有的土地利用台帐打印输出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台帐和某个时期土地利用流量分析表。

(2) 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清查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分布和现状, 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 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真正做到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和实地三者相一致。

(3)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台帐和土地利用流量分析表方便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科学的实施土地资源规划, 有效监测耕地、建设用地及其它各类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3.4 农村土地流量分析模块

土地流量分析是国土局每年都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内容, 主要针对土地的变更情况进行分析, 包括如下。

年末各地类规模及本年度各地类变化情况。

耕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耕地总量平衡、占卜平衡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未利用地变为耕地、牧草地情况分析。

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情况分析。

因此, 土地流量分析对于年度土地的变化情况及利用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掌握, 对于切实的保护耕地, 保持耕地总量平衡, 适当控制农用地转变建设用地规模及数量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3.5 城镇综合变更模块

城镇地籍变更完成日常地籍变更及变更所涉及到的图、表、册、证、卡等的实时动态更新。变更内容包括:宗地属性变更、宗地分割、宗地合并、宗地界线局部调整、宗地注销、宗地新增、宗地内地物变更、街坊分割、街坊合并、街坊地物变更等。变更后有关宗地的相邻关系、面积、图形拓扑关系等均自动处理。

例如:在城镇内新建一条道路, 此种情况就涉及到很多内容的变更, 有街坊变更, 宗地变更及其它地物变更, 因此涉及到的内容较多, 处理起来比较复杂, 需要按步骤进行分别处理, 同时还要考虑到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各要素的编码等。

3.6 土地设定登记模块

3.6.1 集体土地所有权设定登记

集体土地所有权设定登记流程是土地所有者携带登记所需要的文件资料到国土资源局办件窗口, 向窗口人员提交文件资料, 窗口经办人员查看文件资料是否齐全, 如果齐全则录入系统收件单中, 收件完毕打印出收件单;如果此宗地未做过权属调查系统会给予提示, 如果已做过权属调查那么会显示权属调查信息给予阅览;然后转件至初审, 由经办人同级初审收件单是否正确无误、填写集体土地所有权设定登记审批单、审批意见;初审完毕地籍科科长 (处长) 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设定登记审批单进行审核。

审核后流程流至分管局长处进行审批;审批通过经办人员可以进行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的制作, 最后客户持着打印的收件单来领取证书。

3.6.2 集体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使用集体土地进行建设或者生产的, 集体土地使用单位或者者个人应当在接到有批准权的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用地文件或者农地使用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申请集体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集体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是在初始土地登记以后对新确认的土使用权进行的土地登记, 土地使用权利人进行集体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申请, 经土地管理部门的审核审批, 最后为申请人员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书。

3.6.3 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是在初始土地登记以后对一宗地上新确认的土使用权进行的土地登记。设定登记中的“设定”是指某中权利的设立, 即某宗土地上原来没有设立某种权利, 现在依法设立了该种权利, 就叫做该宗土地权利的设定。

3.7 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 (转让) 登记模块

3.7.1 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登记

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登记, 是指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宗地分割 (同宗分割) 或因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转让 (同楼分割转让) 而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分割登记。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登记以一户一证为原则, 按分割后的宗地及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分割单元 (套、室) , 分别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每个房产所有权人都可持有相应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3.7.2 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登记

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及登记是指经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分割转让 (同宗分割) 或因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 (同楼分割) 而设计的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登记。转让包括买卖、交换和赠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实行许可证制度, 按分割后的宗地记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分割单元 (套、室) 分别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许可证》所登记的分割转让面积之和等于被分割宗地原《国有土地使用证》所登记的面积;房产部分售出后, 开发建设单位对被分割宗地的土地使用权面积是该宗地现存《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许可证》所登记的分割面积之和, 其所持有该宗地的原《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许可证》所登记的土地面积随之核减。

3.8 变更登记模块

3.8.1 名称变更登记

名称更登记也称更名登记, 是指在土地权属不发生转移的条件下因土地权利人名称或姓名的改变而进行的变更土地登记。

土地权利人是土地权属的主体, 土地权利人的名称是确定和区分土地权利归属的唯一标识, 因此当土地权利人的名称实际发生变更时, 土地登记簿中该土地权利人的名称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更;这样使土地与其权利主体对应起来, 维护原土地正常的财产归属和利用关系;同时也保持了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3.8.2 地址变更登记

地址变更登记也称更址登记, 是指因土地权利人住址改变而进行的变更土地登记。

土地权利人携带地址变更登记资料, 经办件窗口及国土资源局相关领导审批后修改土地登记卡上的地址变更信息, 注销原来的土地使用证, 重新领取地址变更后的土地使用证。

3.8.3 用途变更登记

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也称地类变更登记, 是经批准土地权利人依法变更土地用途或自然环境变化致使土地用途与原来不符而进行的变更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人携带用途变更登记资料, 经办件窗口及国土资源局相关领导审批后修改土地登记卡上的用途变更信息, 注销原来的土地使用证, 重新领取用途变更后的土地使用证。

3.8.4 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 (转让) 登记

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 (转让) 登记是对一宗地上经登记的土地权利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发生改变而进行的土地登记。系统主要是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发生改变的宗地进行变更审批, 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发生变更的宗地登记卡进行修改记录, 并颁发变更后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书。

3.8.5 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是已经做过集体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的土地使用权类型变更而进行变更登记申请, 经由土地管理部门审核审批, 并颁发变更后的集体土地使用证书。

参考文献

[1]李满春, 陈奇, 周炎坤, 等, 基本空间数据引擎的企业化GIS数据组织与处理[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0, 5A (3) :179~185.

[2]宋关福, 钟耳顺, 刘纪远, 等。多源空间数据库无缝集成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 2000, 19 (2) :110~115.

地籍功能 篇5

关键词:技术优势,实际应用,数据采集,地籍图绘制

1 数字地籍测绘的技术优势

计算机技术, 电子通讯技术和测绘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提供了基础性技术支持。传统的测绘技术通常是利用人工使用测量设备的方式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空间测量和绘制, 其绘制结果也是以图纸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种测绘方式具有明显的缺陷:绘制难度大, 绘制步骤繁琐, 人力物力消耗大, 数据绘制的精确度难以保证, 且绘制图纸不利于修改和保存。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测绘技术也有了飞跃式的进步, 将数字化技术融入测绘领域不仅提高了绘制信息的准确性, 而且在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新型数字技术和系统的支持下, 还实现了信息测绘和管理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其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点显而易见。

1.1 测绘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测绘方式主要是使用新型测绘技术对土地情况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录入, 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方法对测绘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和绘制, 整个测绘过程都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操作, 几乎不需要人工操作的介入, 计算机自动会对手机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智能化修改和处理, 降低绘图数据的误差, 并能够根据需要自动生成数据测绘指标。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大幅降低了测绘工作的操作难度, 并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强度。

1.2 提高了测绘信息的准确性, 降低了测绘误差

数字测绘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将测绘误差控制在极其细微的范围之内。以往的测绘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才能够完成, 因此经常会由于人工测量的技术水准, 绘制习惯或经验的影响导致测绘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 表现在绘制图纸上就会产生极大的误差。而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 由于测绘全程都是由数字化技术智能操作的, 使得测绘信息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 同时, 数字测绘实现了多方位立体数据扫描, 防止数据出现遗漏的情况。

1.3 测绘信息的操作和使用更加方便

传统的测绘方法不利于数据的存储, 而且在测绘信息的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也不方便调取和存放。数字测绘技术的使用解决了这项问题, 测绘地图和信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尺寸的缩放, 并实现角度的转换。对于测绘信息的存放也完全由计算机内部系统保存, 大大节省了存放空间。在信息操作过程中, 可以实现在同一视窗同时打开多个数据信息窗口, 实现多级信息的同步处理。与此同时, 信息的传输和共享也更为便捷, 方便数据使用者的使用。

1.4 降低了测绘难度, 缩短了测绘时间

数字化测绘过程突破了传统的户外测绘模式, 实现了测绘设备的自动化测量, 降低了人员的操作难度, 缩短了测绘时间, 提高了成图的质量和速度。

1.5 实现了多级测绘步骤同时进行

传统测绘方式会受到时间和地域条件的限制, 无法实现多级层同时测量, 而采用数字测绘技术则不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 总体测量与局部信息测量工作可以同步开展。

1.6 测绘方法不受限制, 灵活性更高

对于局部地区或测绘细节处理可以根据实际测绘需要采用不同种类的技术操作手法, 而且在制图时不必考虑图幅面积的限制, 由计算机操作系统实现内部智能化成图操作。

2 实际应用举例

2.1 工程概述

某县地处豫东平原, 全县南北长41公里, 东西宽33公里, 总面积924平方公里。本次测量的作业区域睢县工业园区位于县城以北, 南至环城北路, 北至皇台村南, 沿211省道两侧各800米的带状区域。采用RTK方法进行测量, 将3个作业组拆分为6个作业小组 (每组3人) , 从而将外业测量时间压缩到30天以内。

2.2 科学的进行基准站选址

基准站选址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 避免选择在无线电干扰强烈的地区, 基准站四周100m内无大的电磁波辐射源。基准站至测区的视野应开阔, 无高大建筑物或高山阻挡。 (2) 基准站站址及数据链电台发射天线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 (3) 为防止数据链丢失以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周围无GPS信号反射物。

2.3 外业采集数据

根据地籍调查情况, 运用GPS-RTK技术对实地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建筑物及其他地籍要素进行数据采集。架设GPS基准站, 使用1+2作模式, 用两套GPS-RTK接收机作为流动站进行测量, 一般取3s作为一个记录单元。RTK方式出现后不要马上开始测量, 要等GPS稳定约20min左右才开始测量, 否则将有较大的误差。其作业方法及步骤为: (1) 选择坐标系。根据要求, 统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 设置投影参数。知道已知点坐标中央子午线的, 采用实际中央子午线, 不知道的则选择当地经度作为中央子午线, x常数为0, Y常数为500000, 投影尺度比为l。 (3) 求取转换参数。分别到测区内两个已知点上采集数据, 进行参数转换, 并自动存储到“转换参数”中, 进入转换参数, 查看转换参数, 打开转换参数。 (4) 碎部点测量。

2.4 地籍数字化系统的建立

2.4.1 地籍图测绘内容。

(1) 各级行政界线、界址点、界址线、面积、用途、坐落、单位名称、土地类别等。 (2) 界址点与相应地物点、街道地理名称、门牌号码须表示。 (3) 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均应表示, 房屋应注记层数及在每宗地内的编号, 宗地内的房屋应按照权属调查的结果进行表示, 并且严格按照权属调查的结果进行测绘。 (4) 有界址意义的围墙、栅栏、篱笆等按图式上的符号表示。 (5) 公路、街道、河流、沟渠、池塘、公共绿地及相应名称一般应予以表示, 道路通过的主要桥、涵均应绘出, 河流应绘流向符号。 (6) 独立地物:主要表示纪念碑、塑像雕塑、牌坊、塔、烟筒等, 公园、工厂、机关、学校、住宅等较大的宗地。 (7) 电力线、通讯线一般不表示, 但有塔位的高压线, 其塔位应表示。 (8) 行政界线按实际位置绘出, 当行政界线与界址线重合时, 行政界线在界址线两侧跳绘。

2.4.2 编辑房地平面图。

首先在AutoCAD环境下, 按宗地绘出界址点、房屋;然后标注宗地所在图幅号、坐落、地籍号、地类号、界址边长、邻宗地籍号及邻宗界址示意线、房屋层数、编号等。

2.4.3 编辑地籍图。

本调查区地籍测量工作采用《scs多用途数字地形地籍测绘与管理系统》进行全野外采集, 数字化成图。首先以街坊为单位将编辑好的各个街坊、各个街道的房地平面图进行拼接;其次将野外采集的道路、河流、绿地和相应的地理名称等地理要素与之叠加形成地籍图;然后各相关要素按“地籍图式”分类及代码分别编码, 并分层管理;最后按照标准进行地籍图的分幅和编号, 输出地籍图。

3 结束语

地籍调查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中, 地籍测绘工作又是地籍调查的基础, 因此, 应尽量保证地籍测绘工作中测绘数据的精确度和实用性。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地籍测绘手段越来越先进, 目前, 数字测绘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测绘单位的广泛关注, 并在实际测绘工作中加以有效运用。值得注意的是, 地籍测绘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测量技术或方法本身的局限性而产生一定的测绘数据误差, 测绘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将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提升地籍测绘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恒昌, 段朝辉, 张澎.数字化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 2012 (2) .

地籍功能 篇6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城镇地籍的调查工作开始全面开展。为了推动调查的开展, 数字化的测绘技术迅速推广开来。这种数字化的地籍测量技术是利用接收器、全站仪、成图软件对城镇的面积进行测量, 并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图片, 由于方便且准确度高所以深受工作者的喜爱。

1 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的现状与具体内容

当前的地籍测量具有不能重复建立的特点, 城镇地籍测量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 所以要求队伍组织调动具有积极性, 分工协作完成时要清楚的认识工程的大小, 要了解任务工程, 要了解测量人员的整体素质, 最好是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 在信息化不断扩大的过程中, 全面展开地籍测量具有法律意义, 具有非常强的实用功能, 由于土地经常变化, 所以要有更新意识, 要适应土地规范的要求, 要充分表达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评定结果的精度要可靠, 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对地籍进行测量, 但是数字化测量无疑是最先进的[1]。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利用一定的仪器为建设城镇地籍管理技术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它主要是测量土地的各种信息, 包括经济价值、用途、位置、面积等等, 并把这些录入到城镇地籍管理的数据库中。主要内容有地籍首控测量与根控测量、地籍图与宗地图、图幅结合表与控制点网图等等。它所利用的仪器有GPS全站仪、自动化成图软件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整体性强。它有七个应用方向, 分别是:第一, 使地籍图的更便于修补、变更;第二, 可以提供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第三, 服务与经济;第四, 保护产权;第五, 规划土地利用;第六, 服务于政府的决策;第七, 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2]。

2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步骤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第一步就是平面控制测量, 包括首级控制测量与图根控制测量。首级控制测量首先要选点, 在10到20平方公里的面积里要布设两级导线控制网, 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对控制点进行加密, 将导线坐标作为起算数据。要有足够并且均匀分布的控制网来保证精度, 选择在合适的区域作为监测点, 要保证通视, 测量点不能选择在隐蔽的地方, 要远离功率大的无限发射源与高压设备。在外业实施时, 要通过GPS的静态模式进行作业, 观测均匀分布的四颗卫星, 并按照相同的时间逐段观测, 要避免有障碍物的遮挡与吸收。当外界的条件全部符合规定时, 就可以进行观测了。在数据处理时要使用测量软件根据定位系统的基线进行平差计算得到误差指标。第二步是进行界址点的测量, 如果界址点容易测量, 可以直接采用极坐标或者角度交汇法进行测量计算。如果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界址点较隐蔽, 就要使用到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 根据边界的距离通过距离交会法与内插计算得出最终数据。第三步是确定地籍图测绘内容, 测绘的内容主要是有地籍的宗地, 要对地籍资料进行检测界址点与属性的分析, 如果最后得出的结果大于一分米就要进行重新测量与编绘。如果一个宗地没有地籍资料, 就要对这个地方进行调查并编绘地籍图与房地平面图。最后将采集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 利用软件将信息绘出来, 并标注宗地的各种编号, 生成地籍图。最后一步是计算内业面积, 在外业数据采集完之后, 通过计算机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生成图表数据, 根据测量的界址点对宗地的面积进行提取, 并将属性信息录入, 生成平面图[3]。

3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具体应用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比传统的测绘增添了许多优点, 在使用传统的仪器时, 测量的周期非常长, 测量的精度没有保障, 工作强度过大。而数字化测绘全然没有这些弊端, 它具有自动化、精度化、整体化的特点。它的使用缩短了成图周期, 加快了测量速度, 打破了逐级控制的原则。它所要求的控制网布置简化、控制点数量比之前少了很多, 碎部精度高。它没有图幅边界的顾虑, 还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程度。

进行数字化的地籍测量, 首先要建立加密网进行控制, 之后要施测界址点编制宗地图, 根据地籍表填写界址点成果表, 进行土地分类面积的统计, 很据可利用的资料对二级控制网进行勘察根据保存完好的比例尺地图建立城建坐标, 并将其用于工作底图。作业的依据是《地籍图图式》、《地籍测绘规范》、《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与《城市测量规范》。它的内容包括各级行政界线面积与用途, 界址点街道名称与门牌号, 建筑物的层数及编号, 有界址意义的建筑, 道路通过的主要桥与公共绿地, 河流沟渠与池塘, 独立建筑物与塔位高压线, 行政界线等。在编辑房地平面图时首先要绘出界址与房屋, 然后标注地籍号与编号等, 在编辑地籍图时要在野外采集后进行数字化操作从而形成图片。在计算宗地面积时将宗地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所在地土地来源、建筑年代、宗地四至、土地坐落位置、建筑面积、土地证号、土地用途、房产证号、建筑占地、建筑物结构、宗地面积、共用宗地分摊信息等;最后提取界址点坐标成果表、房地平面图录入到计算机中。在进行面积分类的统计时, 要根据行政界线来计算面积。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 信息技术也较快发展起来, 计算机的发展使数字化得到极大普及, 数字化的测绘仪器越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些仪器的使用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 还提高了测量的精准程度。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 土地是固定的, 所以与之相关的信息都具有空间的特征,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要通过界址点的要求确定地籍测量的仪器与方法。数字化地籍测量在测量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应用中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志.RTK技术与数字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初探——以黑龙江省二九零农场为例[A]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2005:4.

[2]徐建英.GPS-RTK与全站仪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 03:26-27.

地籍功能 篇7

村庄地籍数据建库是一项技术要求严格, 作业流程环节复杂的工作。国图村庄地籍系列软件是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上设计开发的。国土地籍管理系统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比较普遍。

扬中市村庄地籍数据建库项目的数据采集采用基于AOUTCAD2004开发的南方开思2008成图软件数字成图, 通过数据转换形成ARCGIS地形地籍数据。地籍数据建库工作主要分两部分完成, 包括地籍数据入库、地形数据入库。

1 数据准备

在地籍管理系统中, 地形数据的建立对后期地籍数据建库具有决定性作用, 其建立步骤如下:

1) 外业测量数据经南方开思测图软件成图, 形成最初地形数据。

2) 经外业巡视、检查、修改, 形成完善的地形数据。

3) 依照要求对地形数据进行内业图面整饰, 划地籍子区、地籍区界线。形成地籍子区图, 以便后期按地籍子区入库。

4) 地形数据检查。为确保地形图数据的正确性, 要对图形实体进行细致的检查及修改, 以免影响后期内业数据处理工作。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编码检查、房屋的扩展属性检查、图层正确性检查、面状地物封闭性检查等。

5) 编辑地籍图。依据外业测绘的界址点及权属调查底图, 在南方开思中连接界址线, 形成宗地权属界址数据, 注意不要切割房屋。

6) 地籍系统数据库。按照建库流程建立数据库。

2 地籍数据入库

2.1 地籍数据转换

从南方开思中输出地籍信息权属文件 (*.qs) , 由Map Gis地籍软件中“外业地籍处理”导入Map Gis平台, 形成宗地区 (*.wp) 文件。具体步骤如下:

2.1.1 生成qs文件

CAD—地籍—权属文件生成—由界址线生成—保存qs文件。

2.1.2 地籍外业数据处理生成WP文件

双击Data In.exe—文件—读入南方地籍数据—找到存好的qs文件—否—保存WP文件—复位窗口—保存。 (在利用Mapgis67平台查看wp文件是否存在小面或者是利用Arc Catalog拓扑规则进行拓扑同一多边形要素类中多边形之间不能重叠) 。

2.1.3 利用Edit Tbl.exe导成excel编宗地代码

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 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所有权类型、宗地号。宗地代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 代码为6位,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 。

第二层次为地籍区, 代码为3位,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 代码为3位,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四层次为土地所有权类型, 代码为1位, 用G、J、Z表示。“G”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 “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 “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

第五层次为宗地号, 代码为6位, 包括1位宗地特征码和5位宗地顺序码。其中:

宗地特征码用A、B、S、X、C、D、E、F、W、Y表示。“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 “B”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 (地表) , “S”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 (地上) , “X”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 (地下) , “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 “D”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 (耕地) , “E”表示林地使用权宗地, “F”表示草原使用权宗地, “W”表示使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 “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 用于宗地特征扩展。

宗地顺序码用00001-99999表示, 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顺序编码。

为了与原宗地编码的对应, 扬中村庄采用村坊号加阿拉伯数字加原宗地号

Mapgis67转换成shape文件

双击Mapgis67—图形处理—文件转换—文件---装入区文件—找到保存的WP文件—复位--输出—输出shape文件 (查看是否宗地属性完整)

宗地入库:

1) 数据集—地籍信息—打开ZD-K-321182—数据交换—Shape格式数据入库—打开文件—找到SHAPE文件设置图层对应关系:双击对应图层—双击ZD

设置字段对应关系:宗地—原地籍

主要地类—土地用途

实测面积—实测面积

使用者—本宗地指界人姓名

地籍号—地籍号

2.2 地籍表格的录入

在国土村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调查表处理工具批量自动填写调查表生成ZD_DJDCB、ZD_JZBSB、ZD_QLR、ZD_QSDC、ZD_ZJB五个表。利用输表程序把调查表内容录入。

2.3 界址标示属性录入

地籍管理系统中界址标示的内容是以界址点与界址线属性的形式存在与宗地区文件的结点和弧段的属性中内业录入过程中可非常直观的发现调查表中界址线类别、界址线位置等界址标示内容与地形图中不一致的地方。

3 地形数据入库

3.1 地形数据建立

把达到数据入库标准的CAD数据, 删除村庄地籍能自动生成的注记, 如简、建、牲等生成cas文件。

3.2 地形数据转换

根据国土软件提供的编码Land DB.mdb中的S_ZD_YSDM编码对照关系把cad数据转换成ARCGIS数据。地形数据转换利用南方开思转换为地形数据交换文件 (*.cas) , 然后利用南京国土软件Cass Transform.exe, 完成地形及地籍数据的转换。如下:

利用南京国土软件Cass Transform.exe, 转换南方开思数据, 形成初始ARCGIS地形数据。

4 地形数据与地籍数据的检查

为了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首先要保证数据的全面性, 做到不重不漏, 库里的数据与入库的数据完全一致, 还要保证宗地内的房屋不能跨界界址线, 相邻宗地界址线位置、类型相对应, 不能出现矛盾。

5 结束语

通过对南方开思与ARCGIS两种软件应用的研究, 整个技术贯穿了由南方开思数据采集到建立ARCGIS村庄地籍管理系统的全过程, 每个作用流程都环环相扣, 了解这两种数据的联系和区别, 真正实现了南方开思与ARCGIS村庄地籍一体化数据建库的理念, 为后期地籍数据的变更也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地籍调查规程[Z].2012-7-9.

[2]宗地代码编制规则 (试行) (国土资厅发[2011]57号) [Z].2011-11-28-.

浅谈地籍管理 篇8

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 为查清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也是国家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按行政范围可分为全国、省、地、县等不同级别, 按调查的深度和细度又可分为详查和概查两类。

1.1 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1.1.1 土地现状调查的目的

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能够全面摸清土地资源的家底, 包括土地资源的数量、利用类型、利用水平以及土地的权属界线, 为地籍管理建立健全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 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提供准确的数据。

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工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需要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 在对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结构和演替结构等充分分析以后, 因地制宜地确定和调整各项生产建设用地比例, 即对农业、工业、交通, 公共事业等方面的用地比例进行合理配置。

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随着社会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类利用土地的方式及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分布都将发生变化。这一变化有的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类需要的, 有的则可能是不符合的, 甚至是破坏性的。因此, 对土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 有助于建立合理用地结构, 保护土地资源, 也是进行区域开发治理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实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更新土地利用的数据资料, 保持土地资源资料的现实性, 其基本手控和中心环节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挤计划提供依据。只有摸清土地利用和其他农业资源的状况, 农业区划才能有可靠和科学的基础, 才能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样, 在国民经济计划中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例关系, 确定各业的发展任务和投资方向, 也必须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作为计划决策的依据。

1.1.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

分县查清全国各种土地分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查清农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以外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厂矿等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线及其土地总面积、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在查清各土地权属单位、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的基础上, 逐级汇总各乡、县、市、省和全国行政区域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粪土地面积;编制县 (市) 、乡 (镇) 土地利用现状图、分幅权属界线圈及其他图件;编写调查报告, 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 提出确权意见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2 调查程序

2.1 准备阶段

1) 组织准备:

包括确立领导班子, 组建调查队伍, 制定工作计划, 开展技术培训, 拟定技术标准, 确定检查制度等。

2) 资料准备:

包括收集和整理各种图片资料和背景资料等。图件资料是调查的基本资料, 包括近期的航片与地形图或者影视图、像片平面图等基本图件。

3) 用品准备:

包括配置仪器、工具, 选择和印制记录表, 添置文具、纸张, 以及生活、交通和劳保等方面的用品。

2.2 外业阶段

1) 路线调查:

对调查区域内的主要地貌类型进行认真调查, 对已经利用的土地种类的分布规律进行掌握。

2) 野外调绘:

运用航片或地形圈在实地进行现状调查, 包括境界和土地权属界的调绘、地类调绘和线性地物调绘。

3) 地物补测:

将摄像后 (或成图后) 地面发生的变化, 补测于航片或图件上, 使航片上或图上内容与实地一致。同时应丈量线形地物的宽度。

2.3 内业阶段

1) 航片转绘:

将航片上调绘补测的成图要素进行纠正, 以地形图的比例尺绘到地形图上。

2) 面积量算:

包括控制面积量算、碎部面积量算与面积统计汇总三项工作。

3) 面积汇总:

在面积量算以后进行村、乡、县土地总面积逐级汇总和分类土地面积汇总统计。

4) 报告编写:

编写整个调查工作的总结和技术总结。

2.4 验收阶段

作业人员内部需要进行自检和互检, 然后再提交上级, 让上级的检查组进行验收。

3 土地利用类型

根据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和全国农业区划分委员会土地资源专业组1987年2月对上述《规程》的补充规定, 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通常以土地用途分为8大类, 按利用方式、经营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分为46个二级类。

4 调查成果

根据1984年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是以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的。地 (市) 、省、全国的调查成果是以下一级的调查成果与资料为基础依据, 根据相关的汇总技木规程要求, 研究编制而成的。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张文昌.浅谈当前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J].今日国土, 2009 (7) .

上一篇:英文单词下一篇:工作面过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