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时态GIS地籍数据库建设

2024-09-11

多维时态GIS地籍数据库建设(通用5篇)

多维时态GIS地籍数据库建设 篇1

多维时态GIS地籍数据库建设

地籍信息时态特征的显著性是其他空间信息所不及的,地籍的生命力和使用价值就在于其现势性和历史与现状的连续性.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在空间和时间的参照下组织地理目标数据.因此,建立合适的.时空数据库,应用于地籍信息系统中,使其能提供完善的时序分析功能,高效地回答与时相关的各类问题非常有必要.基于动态多级基态的修正模型能实现时空数据储存、管理和历史回顾的底冗余和高效率.本文就是要结合TGIS和动态多级基态修正模型提出地籍数据库建设的新思路.

作 者:帅开德 帅凯 李苏 汪有才 SHUAI Kai-de SHUAI Kai LI Su WANG You-Cai 作者单位:帅开德,SHUAI Kai-de(张家界市测绘队,湖南,长沙,410083)

帅凯,李苏,汪有才,SHUAI Kai,LI Su,WANG You-Cai(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湖南,长沙,410083)

刊 名: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英文刊名: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年,卷(期):32(3)分类号:P208关键词:地籍数据库 时态GIS 动态多级基态修正模型

多维时态GIS地籍数据库建设 篇2

关键词:GIS,城镇地籍信息,数据库

城市基础地形图库是GIS应用系统的基础。 因此, 我们在制作数字地图时, 一定要考虑面向GIS应用, 而不仅仅是为了纯粹的机助制图。 同时, 还要与各种GIS软件接口。 CAD是以实体为单元存储点、线、面之间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 能够构成实体之间的拓扑结构的空间数据库, 并且能够方便地与属性库相联接。 它不是以符号表示不同地物, 而是以单线加相应层性描述 ( 通过分层、颜色等) 来表示。 只有在进行绘图时, 将GIS图再进行符号化修饰和综合处理, 才能形成CAD图。

1 数据标准的确定

在GIS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 有必要制定出一套数据标准和统一的符号库, 按此标准建立的数字地图库应能满足各种GIS的需要。 有了这个标准, 才可以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迅速建立一个能满足GIS需要、高质量的数字地图库。 这套数据标准应该具有下列特征:

数字地图管理的对象是地表上的实体;面向实体的数据结构便于利用计算机进一步加工处理;不同的实体应分层存放;各实体可以与其描述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某一类或某几类实体的数据可以生成拓扑结构; 能生成拓扑结构并且与不同的GIS软件有数据接口, 能把实体信息输入GIS系统供其使用;既有基本的图形符号库和图形输出程序, 又允许各GIS系统根据不同的专业的需求, 开发其图形符号库, 生产各种专题图。

1.1 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 地理坐标系统又称数据参考系统或空间坐标系, 具有公共地理定位基准是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特点。通过投影方式、地理坐标、网格坐标对数据进行定位, 可使各种来源的地理信息和数据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上反映出它们的空间位置和四至关系特征。 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是各类地理信息收集、存储、检索、相互配准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 所以说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是保障数据共享的前提。

1.2 统一的分类编码:GIS数据必须有明确的分类体系和分类编码。 只有将GIS数据按科学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 使其有序地存入计算机, 才能对它们进行存储、管理、检索分析、输出和交换等, 从而实现信息标准化、数据资源共享等应用需求, 并力求实现数据库的协调性、稳定性、高效性。 分类过粗会影响将来分析的深度, 分类过细则采集工作量太大, 在计算机中的存储量也很大。 分类编码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统一性、完整性和可扩充性等原则, 既要考虑数据本身的属性, 又要顾及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保证分类代码的稳定性和惟一性。

1.3 统一通用的数据交换格式标准: 数据交换格式标准是规定数据交换时采用的数据记录格式, 主要用于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一个完善的数据交换标准必须能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能从源系统向目标系统实现数据的转换, 尽管它们之间在数据模型、数据格式、数据结构和存储结构方面存在差别;二是能按一定方法转换空间数据, 该方法要跨越两系统硬件结构之间的不同。 GIS软件或数据并不是一次性的“ 消耗品”, 也不是一个专题系统单独使用, 而是可多次使用, 相互共享。 一般属性数据库仅有几种固定的数据类型, 因此数据转换问题比较简单。 但是空间数据与之不同, 除了起说明作用的属性数据外, 还有起定位作用的空间数据, 因此数据共享比较复杂。

2 GIS具体实施的问题

2.1 从控制到碎部。 对一个城市来讲, 首先要布设一个统一的高精度的控制网, 以便在统一坐标系、统一控制下, 逐步修测和更新地形图、地籍图。 这个控制网不仅是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的基础, 也是用坐标管理地块的基础。 布设控制网可以用常规的城市导线网, 也可以布设GPS网 ( 在通视条件差、岛屿湖泊多、有经济或设备条件的地区) 。 如果重建高精度测量控制网, 笔者建议:一是用GPS技术测定首级控制点。 二是利用全站仪布设导线网, 少布设单导线, 利用导线网平差软件处理数据。

2.2 实测与图解相符合。 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原来一般有常规的大小平板测量、小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有的还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 传统的平板测图方法, 是在城市统一的控制下, 加密导线网和进行碎部测量, 利用相似原理和极坐标等方法, 将地形地物绘在图纸上, 经综合取舍后形成了地形图或地籍图。 由于GIS应用的普及, 全国已开始进入数字地图测量 ( 全解析) 的热潮中, 野外测量的数据直接进入到了计算机中, 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图形 ( 点、线、面) , 保留了原始数据精度。 需制图时, 再由计算机来机助成图 ( 不同比例尺和不同专题图) 。

2.3 平差处理。 目前, 虽然以图解与全解析相结合, 且以图解为主, 但在数字化时, 还是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根据匹配平差处理等手段, 来提高数据精度。

当图形数字化或矢量化时, 由于点误差和图纸伸缩等误差影响, 引起点、线误差。 那么, 可利用周围控制点或其他点和这些几何条件进行平差处理, 可提高精度。

2.4 建立动态的基础底图更新机制。 更新测量必须用图解法进行。 即用全站仪和其他合适的仪器, 从图根控制点出发, 测量并计算新点的坐标。 或者从具有高精度坐标的点出发, 用仪器或只用钢尺丈量数据, 再凭这些数据计算新点的坐标, 这样做可以保证地物点至少不得大于10 厘米。 把测量结果直接输入计算机, 经有关软件处理后, 替代原先的旧资料, 旧资料在删除前应该打印出来, 注明日期和经有关人员签字后留底存档。 同时, 在计算机中应归档作为历史保存。

2.5 数据接口。 数据的采集 ( 数字化或实测) 已不仅仅为制图服务和提供蓝图, 更重要的是提供数字底图, 为城镇土地管理GIS应用服务。 所以, 就要求此数字地图库应面向实体, 有GIS的数据接口。 现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所用的GIS平台软件均不同, 不可能也没必要强求一样。 但是, 这就要求我们提供的数字地图, 应与不同的GIS有数据接口, 并能满足它们不同的实体管理的需求。

2.6 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建设采用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统一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统一的坐标体系, 将同一时点、不同尺度的城镇地籍数据和地类、地权数据集成到一个空间/ 非空间数据库体系中, 在统一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 进行地籍空间/ 非空间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统计、分析、检索、输出及更新等统一管理。 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包括数据采集与质量保证、数据的组织处理、数据转换3 部分。 其中数据采集是进行测量和权属调查等工作, 数据的组织处理涉及到相关的测量和权属信息合并, 数据转换是将结果录入数据库, 形成有意义的土地管理信息数据。 质量保证则包含贯穿数据采集、 处理和转换过程中的标准应用数据检查等功能。

结束语

多维时态GIS地籍数据库建设 篇3

城市基础地形图库是GIS应用系统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制作数字地图时,一定要考虑面向GIS应用,而不仅仅是为了纯粹的机助制图。同时,还要与各种GIS软件接口。CAD是以实体为单元存储点、线、面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能够构成实体之间的拓扑结构的空间数据库,并且能够方便地与属性库相联接。它不是以符号表示不同地物,而是以单线加相应层性描述(通过分层、颜色等)来表示。只有在进行绘图时,将GIS图再进行符号化修饰和综合处理,才能形成CAD图。

一、数据标准的确定

在GIS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有必要制定出一套数据标准和统一的符号库,按此标准建立的数字地图库应能满足各种GIS的需要。有了这个标准,才可以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迅速建立一个能满足GIS需要、高质量的数字地图库。这套数据标准应该具有下列特征:

数字地图管理的对象是地表上的实体;面向实体的数据结构便于利用计算机进一步加工处理;不同的实体应分层存放;各实体可以与其描述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某一类或某几类实体的数据可以生成拓扑结构;能生成拓扑结构并且与不同的GIS软件有数据接口,能把实体信息输入GIS系统供其使用;既有基本的图形符号库和图形输出程序,又允许各GIS系统根据不同的专业的需求,开发其图形符号库,生产各种专题图。

二、GIS具体实施的问题

(一)从控制到碎部

对一个城市来讲,首先要布设一个统一的高精度的控制网,以便在统一坐标系、统一控制下,逐步修测和更新地形图、地籍图。这个控制网不仅是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的基础,也是用坐标管理地块的基础。布设控制网可以用常规的城市导线网,也可以布设GPS网(在通视条件差、岛屿湖泊多、有经济或设备条件的地区)。如果重建高精度测量控制网,笔者建议:一是用GPS技术测定首级控制点。二是利用全站仪布设导线网,少布设单导线,利用导线网平差软件处理数据。

(二)实测与图解相符合

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原来一般有常规的大小平板测量、小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有的还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传统的平板测图方法,是在城市统一的控制下,加密导线网和进行碎部测量,利用相似原理和极坐标等方法,将地形地物绘在图纸上,经综合取舍后形成了地形图或地籍图。由于GIS应用的普及,全国已开始进入数字地图测量(全解析)的热潮中,野外测量的数据直接进入到了计算机中,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图形(点、线、面),保留了原始数据精度。需制图时,再由计算机来机助成图(不同比例尺和不同专题图)。

(三)平差处理

目前,虽然以图解与全解析相结合,且以图解为主,但在数字化时,还是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匹配平差处理等手段,来提高数据精度。

当图形数字化或矢量化时,由于点误差和图纸伸缩等误差影响,引起点、线误差。那么,可利用周围控制点或其他点和这些几何条件进行平差处理,可提高精度。

(四)建立动态的基础底图更新机制

更新测量必须用图解法进行。即用全站仪和其他合适的仪器,从图根控制点出发,测量并计算新点的坐标。或者从具有高精度坐标的点出发,用仪器或只用钢尺丈量数据,再凭这些数据计算新点的坐标,这样做可以保证地物点至少不得大于10厘米。把测量结果直接输入计算机,经有关软件处理后,替代原先的旧资料,旧资料在删除前应该打印出来,注明日期和经有关人员签字后留底存档。同时,在计算机中应归档作为历史保存。

(五)数据接口

数据的采集(数字化或实测)已不仅仅为制图服务和提供蓝图,更重要的是提供数字底图,为城镇土地管理GIS应用服务。所以,就要求此数字地图库应面向实体,有GIS的数据接口。现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所用的GIS平台软件均不同,不可能也没必要强求一样。但是,这就要求我们提供的数字地图,应与不同的GIS有数据接口,并能满足它们不同的实体管理的需求。

三、结束语

多维时态GIS地籍数据库建设 篇4

文中首先分析了对数据库进行时态扩展的方法,然后特别探讨了将经典的面向整个数据集的连续快照模型拓展到对单个地理实体设立快照,从而提出对空间数据库进行时态扩展的方法,并基于Oracle Spatial进行了初步的实现,达到了通过一些简单的扩展支持基本的时态GIS功能的`效果.

作 者:杨绍银 陈轮 负建明  作者单位:杨绍银(黑龙江第三测绘工程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陈轮(福建省测绘院,福建,福州,350011)

多维时态GIS地籍数据库建设 篇5

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详细的讲解使用Sqlserver2005 Analysis Service 来建立多维数据库的过程 。

首先我么新建一个Analysis Services 项目,建好以后,我们将会在我们的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里面 看到如下图所示的项目结构。

接着,我们新建数据源,然后根据向导一步一步点下去,完成后事实上建立了一个到数据仓库的连接 串。

然后创建数据源视图,也几乎是一步一步按照向导点下去,事实上就是从数据源中选择我们需要的表 到我们的数据源视图里面来,

好了,下面我们开始建立多维数据集,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的重点。

注意在这里选择时间维度表。

最后,我们把我们的多维数据库发布到我们的Sqlserver2005 Analysis Service服务器中去。

右键点击项目属性,设置我们部署的目标服务器(如下图)。设置好以后,点击工具栏上的部署按钮 ,把多维数据库部署到我们的服务器中去。

部署完毕以后,我们就可以右键点击多维数据集进行浏览数据了。

因为过程比较简单,以上过程都没有怎么用文字了。到此为止,我们的多维数据库已经建立好了,当 然,如果要应用于具体项目中的话,还要修改多维数据库的很多属性。

上一篇:“宽带中国”战略为长飞光纤插上腾飞的翅膀下一篇:卓越班组建设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