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态教学三要素

2024-06-08

时态教学三要素(通用11篇)

时态教学三要素 篇1

何先素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主要靠课堂。因此,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历来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从怎样灵活运用“三通道”,调控课堂“三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谈谈自己的体会与认识,供同仁参考。

一、信息三通道,课堂三时态

从系统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课堂教学可看作是学生接受各种知识信号或信息,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学生接受信息,主要有三条通道:

一是“听”,接受有声信号;

二是“看”,接受有像信号;

三是“做”,接受手脑运动信号。

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上述信息三通道的灵活运用有关,也与学习过程中大脑兴奋的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一个中学生大脑自然兴奋(即表现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持续时间约20分钟。随着学习过程的持续,大脑自然兴奋逐渐降低,开始抑制思维和出现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兴趣开始转移。因此,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情绪,不会维持在同一水平状态,而是从始至终呈递减趋势。笔者经过调查与观察,发现学生听课分为如下三个时段状态(简称“时态”):

1.最佳时态

每节课的约前20分钟,学生精力集中、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有探索新知识的思想趋势。一般,这一阶段在每天的第一二节课持续时间较长。这是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间。

2.始抑时态

每节课的约第20~35分钟,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交头接耳,有小动作,教室内外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学习兴趣有转移的趋势。

3.近闭时态

每节课的约第35~45分钟,学生表现出似听非听、面目呆板、无精打采的现象,学生的外部表情不是随着教师讲课内容的进展或教学方法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状态,在每天的第四五节课来得较早,持续时间较长。

三个时态的划分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每个时态内的持续时间,对每个学生来说不尽相同;对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季节也不一样(如第三时态,春、夏更为突出)。这说明,时态是复杂的,是运动变化的。

二、运用三通道,调控三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运用视、听、做三通道,调节课堂三时态,使最佳时态延长、近闭时态缩短、提高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注重如下三个方面:

1.讲究引入,重点、难点内容在第一时态完成

新课的引入,可以用从学生熟悉的事例提出的方法进行。课堂上问题提得好、矛盾新奇而尖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一般地,课堂引入可通过视、听通道,或引发学生兴趣,或引导学生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使之精力集中、情绪高涨。但我们说,课堂引入,最忌冗长口罗嗦、不切要害,应该简洁明快、目标明确、为主题服务。

对于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学生大都要借助于老师的讲解与板演才能掌握,因而对重点、难点内容的处理,要遵循“快、慢、多、透”四字原则进行教学,即接触要快,讲解要慢,应用要多,理解要透。将重点、难点内容放在每节课的最佳时态讲授,一方面,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通过视、听通道易于掌握;另一方面,时间充分、不会草草收场,可再通过“做”的通道,透彻理解、多方应用。

值得指出的是,对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引入必须精炼,尽量快速接触。要从教法、语言、时间、板书上好好考虑,做到教法活而不乱,用时足而不拖,语言精而准确,板书少而明晰。

2.注意转换,视、听、做通道交叉出现

心理学实验表明,持续不变的同一种信号刺激,容易使人产生厌倦和疲劳;间断的、变化的信号能使人保持兴奋,同样那些背景差别大的、异常的信号,往往首先引起注意;相同的东西,变化一个角度,变换一种提法,常常会给人以新鲜感。

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注意充分发挥每个通道的作用,使动耳、动目、动手、动口交互进行。教师不能把课堂承包下来唱独角戏。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定义的关键词,用彩色粉笔打记号,并举出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让学生分辨,从而“解剖”定义,使学生能运用概念,预防错误。

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地方,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来论去,使问题在争辩中自我解决。

面对生动活泼的学生,教师在每节课应该注意讲中有问、问中有思、思中有议、议后有结(即总结),使学生在变化的信息中,保持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从而获得新知识、训练思维品质。

3.强化第三通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学各科教学中,体育课是学生比较欢迎的课程之一。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上体育课比上其他课学生较自由、又较自主,不是听、看为主,而是以做为主。学生在这里能充分显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这对历史教学是否有启示呢?实践证明,历史课的讲授效果,往往不那么理想。因此,强化第三通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强化第三通道,首先一点是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还学生以自主权,克制自己的表现欲。其次,强化第三通道,让学生想,让学生做,方法要多样。如新授课之后,留有时间,让学生巩固练习,是通常方法;对纠错、有益于训练学生周密思考的,可先练,让学生“碰壁”、“落套”,再行讲授等。总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戏剧演出,则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导”有方,才能“演”有术,切忌教师像演员,学生是观众。

[三通道、三时态与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时态的“三步法”教学 篇2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总共出现了八种时态,即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

尽管教师细心讲解、反复举例,但学生还是不能正确判断运用,而近年来的中考题目中时态是必考点,占据重要分量。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教学实践,为帮助学生更快更明地掌握好时态,我归纳了一种学习方法,也就是“三步”学习法。

二、英语时态“三步法”教学的运用

“三步法”指的是第一步掌握时态的用法,第二步掌握时态的结构,第三步掌握时态的句型变化。

我们知道,时态是指动作在某个时间所处的状态,时态和时间紧密相联,通过时间来判断用什么时态,所以我们说时间决定时态,而时态是要靠动词表达出来的,所以我们又说动词体现时态。实际上只要掌握时间和动词,就能很好地把时态掌握好。下面谈谈英语时态“三步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以一般现在时为例,第一步掌握其用法。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与often, usually, always, sometimes, every day, on Sunday等时间连用,这些时间就可以用来判断决定时态。

第二步掌握其结构。因为动词是时态的体现,所以结构主要表现在动词上,一般现在时的动词有三种,即be的现在时am, is, are, there is, there are,还有行为动词要用动词原形或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也就是在动词后加“s”的形式)。

第三步掌握其句型变化。句型变化主要是指把句子变成否定句、疑问句或进行肯定、否定回答。句型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有“be”用“be”变;凡有“be”的句型只要在“be”后加“not”,就变成了否定句;把“be”与主语的位置调换就变成了疑问句,然后还是用“be”进行肯定、否定的回答。二是动词原形用“do”变,也就是说假如句子是动词原形作谓语的话,只要借助动词do就可进行各种形式的变化,比如否定形式用“dont”,疑问时把“Do”放在主语前提问。三是“三单”形式“does”变,假如谓语动词是第三人称单数的话,可借助助动词“does”来进行句型的变化,当然千万别忘了在“does”后面接动词原形。

在掌握了一般现在时之后,可以用对比法掌握一般过去时。只要按照用法、结构和句型变化三步骤就能很好地掌握这种时态。过去时的用法,主要使用的时间是过去的时间,所以当时间是yesterday, last week,in2008等时,就可知要用过去时态了。然后结构体现在动词上,be要用was和were,而行为动词也要用加-ed或不规则的形式表达出来。句型变化有两句口诀:一句是重复一般现在时中的有“be”用“be”变,另一句是过去形式“did”变,即行为动词为过去形式时借助助动词“did”改变句型,当然也别忘了“did”后面加动词原形。

现在进行时可和过去进行时对比掌握。比如它们的用法,一是指现在正在发生的动作,时间为“now”。一是指过去某个时间正在发生的动作。结构对比体现在助动词“be”的形式上,现在进行时是am, is, are+doing,而过去进行时是was, were+doing。句型变化还是一句,有“be”用“be”变。

一般将来时可和过去将来时对比进行掌握。一般将来时的用法强调在将来的时间发生的动作,它也有自己适用的时间,比如tomorrow, next week, in the future等;过去将来时是指过去某个时间将要发生的动作,这种时态常用于宾语从句中,主句为过去时,从句的动作还未发生(俗称为过去的将来发生)。结构也可进行比较,一般将来是助动词will+动词原形,过去将来是助动词would+动词原形,由于这两种时态中都使用了助动词,所以我们只要用助动词来改变句型就可以了。

现在完成时也可和过去完成时对比进行掌握。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指过去的动词对现在造成了影响或结果,还有一种用法就是过去的动作持续到现在。这两种用法分别和already, yet, just, ever, never等,还有since, for连接的时间连用。而过去完成时的用法表示是过去的时间之前发生的动作(俗称为过去的过去发生的动作)。这种时态常用于宾语从句或before+过去时间,by the end of last term 等时间连用。句型结构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助动词上,现在完成时是助动词have/has+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而过去完成时是助动词had+过去分词构成。句型变化也是借助助动词改变句型。

三、英语时态“三步法”教学带来的启示

学习英语时态的“三步法”,除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态外,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可见,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上多想办法,尽量找到适合学生口味、适合学生学习策略的方法进行教学,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 篇3

1.通过绘制学校地图,掌握并理解地图的三要素。

2.通过绘制学校地图,掌握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通过绘制学校地图,掌握地图上图例和注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

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比例尺的换算、熟悉和使用图例和注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3、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

4.熟悉图例和注记

2.教学难点:

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利用谷歌地球展示出学校的全景俯瞰图,根据全景俯瞰图画出学校的平面地图,在绘制平面地图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地图当中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通过实际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精神

地图的三要素

在讲解制作地图的步骤时逐步启发 方向 比例尺 图例注记 多媒体展示: 教师总结(思考

启发式学习。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加简单

时态教学三要素 篇4

幼儿园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但我们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一般还是采用集体教学的手段,然后在其中再插入一些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因此,保证每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将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切实追求的目标。

何谓有效?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低效或无效教学。在这里,我们把学生两个字自动转化为“幼儿”,也就是可以理解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表现为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发展。那么在幼儿园我们又怎样确保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孩子得到进步和发展呢?我认为,我们最主要的应该是做到以下三点:

一、慎重选择活动内容,切实制定活动目标。

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选择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的目标。试想一下,一个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连要干什么,该怎样干都不知道的话,还谈什么教学有效不有效呢?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嘛。所以,选择活动,确定目标是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来选择活动的内容呢?我认为这主要是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本地区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来确定。例如,小班对数学的要求是理解5以内的数,那么如果你去选择“7”作为教学,显然是超过了幼儿的理解水平的,这就好比是让孩子去干一件他们根本不可能干到的事情,又怎么可能会有效呢?当然,不排除其中有个别幼儿发展较好,能够达到要求,但毕竟只是个别而已,大多数的幼儿依然是无法达到要求的,而有效性追求的应当是所有孩子或大多数孩子的发展,绝不会是个别孩子的发展。再如,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宜本地区的,我认为也不宜采用,幼儿对此毫无经验,活动的有效性必将大大降低,甚至根本就是无效的,一个明知无效的内容,不如不取。

内容选择好了,就要制定活动的目标了。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认为应当坚守的原则是:让孩子“跳一跳,摘得到”。不能太高,高了孩子不容易达到要求,也不能太低,低了就无法适应孩子发展的要求,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认真把握这个“度”了。

二、以各种手段全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活动的内容感兴趣

也是保证活动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认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全程吸引幼儿注意力首先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教具的使用。

教具是在每一次活动开展之前就必须做好准备的,大到各种现代化电教设备的运用,小到教材的使用,都必须在课前就作好全部的准备。而在这些教具的准备中,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考虑什么样的教具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什么样的东西又能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实物教具和动感教具最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毕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还不曾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他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建立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的,因此如果用一些抽象的符号来代替某一样物品,那么幼儿不容易理解,而我们又怎能要求幼儿对一个他看不懂的事物产生兴趣呢?相信一只活生生的兔子比一张兔子图片对于幼儿产生的吸引力必将大很多吧!而动态的事物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活动的指偶,一个活动的课件将更利于让幼儿产生兴趣,更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具的准备上,我认为,这两类应当首要考虑。

2、尽量让幼儿动起来。

一次活动,如果单纯地是教师讲述幼儿倾听,那么时间一长,孩子必然会觉得无趣,也必然产生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加入幼儿操作或活动的内容,让幼儿真正地融入活动,真正地动起手来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育提倡让幼儿在亲身体会中感知和发展,那么操作类的、游戏类活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条式的教学根本就连幼儿的注意力也无法吸引,那么又如何去谈教学的有效性呢?

3、教师语言的感染。

一次活动,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却是引导者,因此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也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怎样说话,怎样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也显得十分重要,在很多时候,精彩的效果就产生在教师的一句话语背后。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就有待于我们做幼儿教师的去努力尝试和思索了。但有一点却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幼儿的注意力是和教学的有效性成完全正比的关系的。

三、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功水平。

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却起主导作用,所以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教师的基本功水平则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为了保证每一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水平,只有自身的基本功扎实了,我们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价值,促使每一个孩子得到有效的发展。而反之,教师教学基本功差了,则教学的质量必将大打折扣,想象一下,一个自己也说不准

普通话的教师又怎么去教孩子说正确的普通话,一个自己不会唱歌的老师又怎么教孩子唱歌呢?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努力以各种方式促使自身基本功水平的提高,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提高基本功水平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多加练习,可以请他人指导,也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等途径,这关键就要看教师自身怎样做一个有心人,怎样把握机会进行提高,不断前进了。

时态练习讲解的教学反思 篇5

接着我请同学们找出句中有last一词的题(第2,4,7,9题),这是关键点,我让学生思考是否有last的都用一般过去时?如何判断?一般过去时强调的是事件,一定完成。过去进行时强调的是过程,不一定完成,动作可以反复进行。学生就会去思考,然后得出哪几道题用一般过去时,唯独第7题He was writing a book last week.一定要用过去进行时,表示他上周他一直在写书。如果用过去时就表示他上周写完了一本书。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写完一本书。

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三要素 篇6

一、对话,潜心会文是基础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教师要积极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促成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实践证明:学生与文本有了倾心对话的过程,才有对话成功的结果。特级教师支玉恒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会上执教《太阳》一课,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读了12遍课文。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产生深刻、积极的体验,激发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教学对话引向深入。这节公开课给了我们不少的启迪和思考。我想:教师不应剥夺学生静静思考感悟的时间而让其匆忙做出选择;不应让形式上的合作学习代替学生切实的阅读实践。教师应给足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聚精会神地读,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蕴含的情感碰撞,从一遍一遍的读书中获得个性化的感悟。这样一来,学生才有一定的“资本”与“底气”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交流中,双方才会都有所收获,共同提高。

二、对话,在互动合作中生成

对话的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着平等的对话、交流、沟通、融合,通过自我与他人的精神生命相互碰撞,不断产生新的视界,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有个疑问。如果说总理关心人,为什么不先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让作者早一点回家睡觉呢?”教室里顿时喧哗起来……我本能地感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开始了引导:“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刻意安排的情节,你们说总理会是这样的人吗?” 学生纷纷摇头。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一番认真、热烈的讨论,学生联系实际,纷纷谈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总理工作严谨,讲究先来后到,可能是因为我是后来的,所以放在后面。”……也有的说:“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家一定有许多重大的事件等待总理批示和处理,也就是说总理当时一定还有更重要的文件、更需要紧急批阅的文件。而这个文件只是他自己的一个讲话稿,周总理可能认为这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才把它放到最后去。” 这位同学的发言博得热烈掌声,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搭起了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促进了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启发,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分享彼此的思考和情感,学生享受到探究和创造的乐趣。

三、对话,在点拨中创新

由于学生是不成熟的对话者,在课堂上还会因为某些原因造成对话的中断,这时需要教师用智慧相机点拨引导。

巧设话题,在对话中培养创造性。恰当的话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参与对话的积极性,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还能起到启迪智慧、发挥潜能的作用。例如,《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一句高度概括的语言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进而真正感悟赵州桥的两大特点,请看教学片段。

师:通过刚才对第二自然段的交流,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吗?

(创新、节约、独特、坚固……)

师:是啊,如果说10岁是可爱的孩子,20岁是年轻的小伙,40岁是不惑的中年人,80岁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么1400岁的赵州桥在你看来是什么?

(一位记不清年龄的老人、一位吃了长生不老药的老神仙……)

师:想象一下,就是这位老人,1400年的岁月里曾经经历过什么?发生过什么变化?

生1:成千上万的人曾经在他背上来了又去,可是他还是那么坚强,只是稍微显得陈旧了些。

生2:一次次的洪水曾经从他的身上流过,人们都为他担惊受怕,但是他还是稳稳地站在那里,因为他有四个小桥洞为它减轻洪水带来的冲击力。

……

师:那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坚固”这个词,体会一定会更加深刻。

上述教学片段,教师在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疑点处,巧设话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对话,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对话,在点拨中获真知

由于受知识与经验的限制,学生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出现一些偏离是正常的。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带领学生进入深层次的“对话”状态。如有个教师教《落花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做个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喜欢做个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学生中喜欢“苹果石榴”的人数大大超过喜欢“花生”的人数。教师就说:“同学们各抒己见,很有自己的想法。的确,现在社会,我们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对于这样的引导,我们不禁要想,作家许地山到底想表达什么呢?他绝不是想拿花生去跟苹果石榴做比较,得出谁好谁不好的结论。只是意在表达即使花生外表并不好看的,但它对人们很有用,从花生身上想到踏踏实实做人。而这就是最需要告诉学生的一个道理。假如教师对课文的内涵有正确的解读,就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恰当的引导:“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有多少仁人志士和作者一样,为祖国的崛起、为社会的进步‘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啊,那么在作者的心里,和讲体面相比,更重要的是什么?”相信此时没有学生会再为花生虽实用但没有好看的外表而遗憾,相反,会为落花生的藏而不露,默默奉献而自豪,为作者的不求索取,只求奉献而敬佩。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县岚城乡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时态教学三要素 篇7

初中阶段语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时态,学习掌握好了八种时态,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的英语知识就如同构建了房屋的基本框架。初三学生总复习阶段之前已经对初中阶段学过的时态有了一定的认识,怎样在复习阶段既达到掌握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能力,时态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时态复习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1总复习刚好已复习完五种基本时态,很有必要做一个总结;2时态是英语语法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时的依据。初中阶段中就涉及了基本的八种时态,而且有六种时态是中考必考的。我一直思考着如何有效地进行这一方面的复习。在教学设计初,我就和几个同事探讨过:一节课要复习五种时态容量非常大,采取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呢?如果不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难免经常出现错误;如果单纯讲解语法点,又怕陷入枯燥乏味的传统语法教学模式。几经思索,初一教授学生的be动词的用法顺口溜给了我灵感:能不能把要复习的五种时态都编成顺口溜并以此作为复习的主线来实现教学目标呢?心动不如行动,经过几天的努力,说课稿、教学设计、说课课件和教学课件相继完成。实践证明把顺口溜渗透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顺口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对于自编的顺口溜我感觉还不够“顺”,期望各位同仁斧正使其臻于完善。这堂课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必须用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能每个方法或许我们也曾想过,可是由于我们的不够细心,不够细致,不去尝试,不去思考,很容易就把一些美好的设想抹杀掉了;没能仔细去思考学生到底要的是什么,没能积极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很多时候我们更多去关注了“课堂纪律”。其实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维持表面上的“课堂纪律”,更重要的是要从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及实际出发,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使纪律与自由相结合,采用多种教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课堂成为一个既生动活泼又和谐有序,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重要场所。在复习时态时本人始终注意把抽象的语法放入一定的联系及关系中去考查,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取先由学生个人复习归纳----小组讨论----共同总结,然后教师帮助补“漏子”理“辫子”的方式,按照课标的要求指导学生“先上口,后归纳,抓核心,辨差异,找规律,1

编口诀,举一反三,巧滚雪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对各种时态的意义及用法有了进一步的明确。

2、后进生对各种时态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基本上能够熟练运用。

3、在中考复习题中的语法特别是时态练习准确率较高。通过系统复习本人也发现了在时态复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对容易出错的时态----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复习仍显得不到位。

2、对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过去进行时和过去完成时的复习不够深刻,学生理解不透不深。

本人经过认真反思之后,对时态复习做如下的再教设计:

1、在讲解时态的构成和用法时,讲解要深刻,透彻,让学生理解。

2、各种时态的区别和联系要训练到位,让学生应用自如。

运用公文三要素 篇8

——解析成绩总结写作

吴新元来源:应用写作 杂志社

笔者过去曾通过《公文写作一读通》等论著提出一整套公文要素写作理论,对公文文体的本质特性、要素构成、写作格式、评价标准等内在规律进行了系统阐述。认为一篇公文均由“主旨、依据、分旨”三个要素组成,而三个要素的构成又表现为一种系统结构,即每个要素又可逐级向下细分为若干小要素:如主旨要素又可分为“目的”和“意图”两个二级要素,依据要素又可分为“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两个二级要素,分旨要素又可分为“办法”和“事项”两个二级要素等;而二级要素以下又可因具体情况(文种)不同而细分为若干三级要素:如“办法”要素又可分为“指导思想”、“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具体措施”、“步骤期限”、“责任人员”、“组织领导”、“标准要求”、“奖励惩罚”(指挥性公文)或“范围对象”、“定义”、“主管部门”、“具体规范”、“施行方式”、“施行日期”、“奖惩办法”、“有关要求或说明”(规范性公文)等三级要素云云,以此适应了广大文秘人员规范、快速成文的写作需求。为此,本文谨在以往较多地论述13种法定行政公文要素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几种机关常用的非法定行政公文如总结文体的要素结构原理进行详细解析,以期对人们的实际写作有更大的助益。

一、总结的本质与分类

总结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能力之一,只有人类能够通过总结反省自身,达到“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不断进步的境地,而不会象其他动物一样“记吃不记打”。可以说,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低,与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努力学习总结写作,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提高自身总结能力,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是一件很有益处的事。作为文章的总结,则是反映人们对过去之事进行归总与归结的结果的一种应用文体。首先,这个定义中的一个关键词是“过去”,它说明总结的思维对象是已经结束的事情,以此与通知、计划等思维对象指向将来的文种区别开来。当然,总结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将来,如毛泽东所说,总结是为了“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其次,这个定义中的两个关键词为“归总”与“归结”。所谓“归总”,即“把分散的归并到一处”(《现代汉语词典》473页)。写总结,一项最基本的内容,就是要将过去的工作情况(包括成绩、错误)毫无遗漏地归总起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自己分析算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传自己,不至于“工作都干在黑影儿里”,否则,“只会干不会说”,是很吃亏的。所谓“归结”,即“总括而求得结论”(《现代汉语词典》472页)。写总结,还要善于在“归总”的基础上“归结”出经验、教训,即从过去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推广、借鉴价值的规律性结论来。如上述,写总结不会“归总”当然不行;但是如果只会简单罗列,也只是一篇流水帐。因此,只有学会归结提炼,善于从流水帐中“结”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之“果”,才是一篇更有价值的好总结。由上述可见,总结之名即由“归总”与“归结”两个词概括而来,总结的本质特性即可通过对其名称顾名思义的分析来把握。根据以上本质特性分析,总结工作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内容偏重于工作情况检阅归总、以全面为主要追求的,一般称为“工作总结”;鉴于目前人们往往将成绩作为一篇总结的核心内容,并且 1

下述“综合总结”也被人们称为“工作总结”,因此,在学术研究的领域,为突出特性,避免混淆,并与下述“经验总结”相对应,本文建议将这类总结称为“成绩总结”。这是目前单位和个人人人过关,比较易写的“下里巴人”式的文种。2.内容偏重于经验提炼反省,以深刻为主要追求的,一般称为“经验总结”,由于这一名称符合其特性,并与“成绩总结”相对应,本文沿用之。此属写作难度较高的“阳春白雪”式的文种。3.兼备以上两种总结内容要素的可称之为“综合总结”,一般亦称“工作总结”。但由于这种总结的内容要素是综合前两种总结而成,特别是结构方式比前两种总结复杂,因此,在学术研究的领域,还是称“综合总结”更便于区别。“工作总结”可作为以上三类总结的一种统称,与“学习总结”等相对应。

二、成绩总结的要素构成与写作要点

总结的心理反映对象亦属人类的意志行为,因此,其基本内容要素仍然属于“主旨、依据、分旨”三大范畴,但在具体的要素构成上有其特点。下面谨结合一篇成绩总结的范文,按照标题、正文开头、正文主体三部分的顺序逐一阐明其要素构成与写作要点。

1.成绩总结标题的要素构成与写作要点

成绩总结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个要素构成,由于类似于法定行政公文标题的要素结构,一般称为“公文式标题”。如后面例文的标题中,“沈阳市语委”为发文机关,“1993年工作”为事由,“总结”为文种。作为写作特点,成绩总结标题的事由部分一般写得比较简略,如此例除去时间“1993年”,只有“工作”二字;另外,要注意事由部分的时间项目一般不要省略,因为,成绩总结象工作计划一样,需要突出其有效时间。

2.成绩总结开头部分的要素构成与写作要点

成绩总结的开头由“总述、总评、主旨”三个要素组成。所谓“总述”,即对本单位过去工作及其环境因素的概括叙述。最经典的如例文开头“1993年,沈阳市语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数句顺阶而下的套话,已象婚礼贺词、年节祝福一样广为流传,过去经常被人斥之为“穿靴戴帽”,笔者认为,这类从中央到省市到兄弟部门到下属人员杯杯酒敬到的套话之所以历久不衰,恰恰是因为其中反映了总结文体的一种规律。试想,一个单位工作的成功,能离开“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上级领导的关怀帮助、兄弟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属人员的支持捧场”哪一个条件呢?因此,问题不在于套话(套话其实是规律),而只在于这种套话是否符合实际——如果上级领导没有给予关怀帮助也按照套话说给予了关怀帮助就是言不由衷了(当然往深处说,言不由衷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又另当别论)。所谓“总评”,即对本单位过去工作所做的总体评价。如例文开头中“社会用字管理工作和普及普通话工作均有较大进展”一句。“总评”的写作要点主要是实事求是,既不能夸大也不宜贬低。夸大了是吹牛(如果在浮夸成风的年代里,这种理论要求会被认为是迂腐,“不吹哪得纱帽戴”),贬低了则自己吃亏。这里,常用的套话有“较(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取得了一些(很大)成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见成效”、“打开新局面”、“又上新高度”、“迈上新台阶”等等,初学者可斟酌等级针对性选用。以上两个小要素是进行总结的前提,可视为全文的依据要素。所谓“主旨”,即一篇公文的主要目的与意图。而成绩总结的主要目的如上述即为“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而主要意图即为总结工作。这种主要目的与意图与13种法定行政公文写作一样,应当用简洁的语句点明,如例文开头中“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句即为意图主旨句。当然,亦与13种法定行政公文的写作一样,成绩总结的目的主旨句在不言自明的情况下为免罗嗦可以省

略(如例文);但意图主旨句不宜省略,因为这个主旨句的作用除了明确点题外,同时兼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可使总结的开头部分与主体部分衔接的更加自然连贯。

3.成绩总结主体部分的要素构成与写作要点

成绩总结的主体部分属于具体的分旨范畴,由“成绩、问题、今后意见”三个要素组成。所谓“成绩”,即工作的成果与业绩,包括做过的工作及其效果等。写法上一般以本单位(岗位)工作职能为线索,分立小标题详细说明。如例文即分列了五条小标题即五方面工作进行陈述。这部分的写作要点与13种法定行政公文分旨部分的写作要求一样,一要具体,如注意数据的引用等。二要周密,如注意平时搜集积累材料、写作时几上几下倾听各方意见,以及注意对照上级要求、当初计划、过去总结等,都是防止遗漏的好办法。三要切实,如上述不赘。此外在表达方面,一要注意条理性,学会使用序号和小标题;二要注意语言艺术,学会巧妙地突出自身亮点,以赢得上级和同僚的认可而不会招致反感。所谓“问题”,亦可称为“缺点”、“不足”乃至“错误”。作为“成绩”的对立面,本是一篇成绩总结一分为二进行辨证分析的又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从总结“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的本意来说,“自我批评”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自我表扬”,如俗话所言是“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但目前一般工作总结中,这部分的写作往往比较简略,并且经常以一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上级要求和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的套话或者拣几条不疼不痒的问题敷衍了事,切中要害的中肯分析较少见到,真正认真的自我解剖甚至会被认为是出风头,这与“报喜不报忧”的陈年积弊有很大关系。例文在此方面有所超越,做得不错,即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还有很大差距”的套话之后,又以“主要有以下问题:”一句摆出三个比较实际的问题,这种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值得学习发扬。近年一些地方对年终总结进行改革,不再要求下属汇报一般成绩性总结,而就是要求下属认真找出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可称是一种历史性进步。所谓“今后意见”,是在“发扬成绩、纠正错误”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性“再战”意向,因此也是总结的题中应有之意,不可随意省略。一些单位年终总结考核中,此要素的省略会被扣分。但是,“顾后”的总结文体毕竟又与“瞻前”的计划等文体思维指向不同,所以,这种“今后意见”又不宜写得太详细,而只是一种大致的努力方向。如例文结尾“以上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从实际出发,认真解决”几句,当然,这寥寥数语有苟简之嫌。一般而言,这一要素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或存在问题写得再具体些,如下二例:

例一《某某县人民政府2001年工作总结》摘引: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2002年是我国“入世”的开局年,也是实现我县“苦干三年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的冲刺年,特别是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年,因此,做好今年的各项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稳定、安全、灵活、多元”的方针,在全县叫响“对外开放学昆山、城市建设学闵行、农业调整学萧山、个体私营学温州、企业发展学江阴”的口号,以“一区一城两园”为抓手,突出培植外经、个体私营两大增长点,加快提升三次产业,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开创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局面,以突出佳绩向党的十六大献礼!

例二《个人半年工作总结》摘引:

半年来,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成长、成熟,但我清楚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足、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等。今后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希望领导和同志们对我进行监督指导:

1.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克服年轻气躁,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主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

3.继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公务员。

三、成绩总结的标准格式

综合上述,成绩总结的标准格式可概括为以下所谓“刀枪剑戟”格式(又称“小标题式”):

□□□□□□(单位名称)□□□□年工作(成绩)总结

□□□□年,在□□□□□□的正确领导下,在□□□□□□的大力支持下,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开展了□□□□□□工作(总述,依据1),取得了显著成绩(总评,依据2)。为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目的主旨),现将□□□□年工作总结如下(意图主旨兼过渡语):

一、□□□□□□(成绩1)

□□□□□□,„„

二、□□□□□□(成绩2)

□□□□□□,„„

三、□□□□□□(成绩3)

□□□□□□,„„

以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上级要求和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问题1、2、3)

今后要□□□□□□,„„(今后意见1、2、3)。(分旨)□□□□□□

□□□□年□□月□□日

四、成绩总结例文

沈阳市语委1993年工作总结

1993年,沈阳市语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各项指示,努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一年来,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县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社会用字管理工作和普及普通话工作均有较大进展。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市、区县语言文字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年初,市语委对机构、成员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充实。同时,推动十三个区县建立了相应的语言文字管理工作机构、网络,加强了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语言文字专兼职工作队伍建设。市、区县两级政府都由主管领导牵头,加强了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市、区县两级语委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均依职能权限,明确了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责任分工和任务目标,实行了责任制。(略)

二、加强宣传工作,努力增强全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消除语

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思想障碍。(略)

三、认真落实《沈阳市社会用字管理规定》等法规,依法治理,增强管理力度。(略)

四、借省检查的东风,以受检单位为重点,推动社会用字的治理整顿工作。(略)

时态教学三要素 篇9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切实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优化课堂结构,减少课堂消耗。以学习小组管理为抓手,优化课堂三驾马车“预习、展示、反馈”的结构。积极构建“问题导学,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

一、历史课堂“五步三要素”教学模式

基本模式为:预习自学——合作探究——展示质疑——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拓展延伸(或小结)。

(一)预习自测环节

1.预习自测完成时间

新授课之前,导学案必须发到学生,学生必须在上课前完成,教师在上课时必须用5分钟时间进行检查(可督促各组长一起检查,检查情况反馈到学习小组记分),检查中也可采用小组展示的方式。比如:讲述《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我就会课前下发这课的导学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课在自我学习的状态下完成这份导学案,课堂所讲的重、难点、考点、都浓缩在这张导学案中。这也是课堂中实行“五步三要素”的根本载体。

2.预习自测的主要任务

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初步达成完成导学案的预习自测题。

3.预习的主要形式

学生自学,互学,讨论。

4.预习的主要方法

(1)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情况的了解,预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2)向学生发放导学案,指定预习内容;

(3)指导预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教学信息以及如何讨论交流;

(4)学习小组在课后或自习期间组织自学;(小组可以四人或六人为单位)

(5)上课时老师检查学生预习笔记和预习自测题完成情况或学生板演展示,借此掌握预习情况。

(二)合作探究环节

1.根据导学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相关问题和任务进行初学课文;

2.完成导学案相关问题及任务,完成导学案中讨论分析及相关互动活动;

3.在此环节中,学生进行讨论及互相指导,以“兵教兵”的形式促进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展示质疑环节

1.各小组统一学习之后,安排成员展示板演或口头表达对各个问题的理解。

2.小组对合作探究中的问题提出质疑。

(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任务)

(四)教师精讲点拨环节

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点拨,对重点进行讲解补充。其中注意要关注中差生。

(五)当堂训练反馈环节

通过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练习和拓展知识,考查各自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程度,教师辅导答疑。

主要方法有:

(1)巩固练习,可采取提问、测试等方法组织实施。

(2)查缺补漏,对学困生可以进行互学互教、生生互动、分层训练等手段进行组织。

(注:在学生完成后必须回收检查并批改,及时了解学生上课学习情况,也可组织小组长进行批改,但批改后必须列出学生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让教师是掌握学生未懂的知识点,以此在下次讲解可适当补充。)

(六)拓展延伸(或小结)

知识拓展,对学优生进行知识拓展、深化。

学生在导学案的学习中准备到三件用具:一本纠错本;一个存放导学案的文件夹或其他东西;一支双色笔(在上课时改正自己做的预习题目,便于教师检查)。

二、今后课堂教学的方向与思考

“改革是永恒的主题,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还需要进一步总结、提炼课改基本经验,丰富课改理论和实践模式,推进历史课改纵深发展,培育历史课堂文化。同时,加强对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生成、达标测评等普遍性节点问题的攻坚,形成基本经验。

譬如,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五步三要素”教学法在课改起步阶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帮助学生和我重新认识了课堂,让学生回归主体,让课堂充满活力。但在课改的纵深推进下,这种课型只注重课堂的模式,而忽略了老师教学个性的彰显,桎梏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巩固原有课堂模式的基础上,老师的教学方法应有所突破。

两年多来自我实践,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课堂的变化,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主动的草根“自救”,在经历一场课堂“骚动”之后,看似无序的课改正呈现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找到了课改的支点,就能撬动整个课堂教学的变革。事实的验证告诉我们,与其将这份事业说成是“课改”,不如说是“课变”。“揪住问题严反思,找出办法抓落实”,任何改革都不能倒退,惟有如此才能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打造卓越团队三要素 篇10

所有优秀的营销精英,都希望能亲手打造出一支卓越营销团队。但更多时候很多人只注重了如何打造的过程,却忽略了在哪里打造和以怎样的态度打造团队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打造卓越团队的三要素为:首先选择打造卓越团队的平台,其次是注重打造团队的过程,最后是以怎样的态度打造卓越团队。

选择如茶

团队是藤,企业是树。成就卓越团队首先要看你所选择的企业是不是具有做大做强做久的基因。选对梧桐树,土鸡都有可能成为金凤凰。

选择企业时心急不得,犹如一杯陈年普洱茶想喝出意境,需多方因素都拿捏恰到好处,否则再顶级的茶叶也泡不出韵味。企业是茶盘,要精美还要实用,方能提供让茶壶、茶杯施展技艺的平台,否则再强大的企业也无法留住经营者的心。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正如一把耐人寻味的老紫砂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流出香茗。静则滴水不漏,动则智慧之泉喷涌而出。而管理层则如茶杯,仿佛是经过岁月磨合却又可紧致围绕,配合得张弛有度、游刃有余。没有完美的管理体系,只有完美的配合,那些未经磨合的拼凑型管理班子是不值得信赖的。项目和产品好比茶叶,项目好自然吸引众人的眼球,客户乐于购买就易于团队的形成,更加易于复制成功。茶叶品质不好,就是项目没有新意,再好的平台、管理、策划也无法将市场做大,无法创造稳定业绩,久而久之,团队的心也就散了。财富如水,高收入如水之沸,虽无色无味,但没了它却再也泡不出香气四溢的好茶了。

只有当茶盘、茶壶、茶杯、茶叶一应俱全时,才能泡出一杯好茶,才能让品茶者真正品出茶香,所以,选择是卓越的领袖首先要做足的功夫。

万丈高楼平地起

组建卓越团队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一个过程。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框架式的高层建筑方法。建造高层建筑,基础是重中之重,团队组建亦是如此。从表象上看是众人抬着领导人,实质上是卓越的领袖在最下面托着整个团队。领袖的承重能力和不计名利放下自我的稳定性决定着团队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我经常在课堂上问大家一个问题:一栋高层建筑,只要用材时选用高标号的钢筋混凝土浇灌出坚固的框架,哪怕墙面用烂砖头,用烂石头,甚至用烂泥糊起来,您住进去会担心它倒塌吗?只要框架坚固,回答就是不用担心。反过来如果没有钢筋、水泥搅拌而成的混凝土,全用世界上最好的砖头盖三层以上后,谁能放心住在里面?

优秀的团队骨干就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灌出来的框架式结构,如何分辨哪些是我们组建团队时要寻找的高标号水泥和钢筋?又如何才能搅拌凝结成框架?接下来我想给大家探讨两条组建卓越团队骨架的秘诀。

一是寻找德才兼备之人。优秀的营销团队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考量标准只有一条秘诀,就是找德才兼备之人,德在前,才在后,有才无德者坚决不能用。在

前期框架建造上,无德之人,才情越高,将来对团队危害越大,可视为团队毒药,宁缺勿滥。这就好比盖高楼时没有钢筋了,我们用铅丝代替钢筋浇灌进去,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是形成浩然正气团队。当优秀骨干选定之后,用什么搅拌凝聚?秘诀二,团队的品质。做具有浩然正气的团队,正气是卓越团队必备之品质。一支卓越的团队应该所到之处留下的是缕缕温馨,而正气的团队更具吸引力,会吸引优秀的人才融入。一群人不一定可称为团队,而一个优秀的人才却可以打造一支团队。所以团队的倍增取决于人才的倍增。正气团队的形成,是源于从上到下每个人在做人和做事时都会算大账,以团队发展为己任而不是打个人的小算盘。只有建立一支空气清新,竞争环境公平的团队,才能使团队进入良性循环而非恶性循环。只要前期骨架形成,再邪气的人进入我们的团队,也不敢做出格之事,因为这里是正气之师,歪风邪气没有生存空间。

“亮剑”精神

随着团队的逐渐成型,让团队定心和拥有战无不胜、团结一致的信念是作为团队领袖该考虑的事情了。

商场与战争的关联已经被营销专家们拉得越来越近,许多成功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把精研中国战争宝典《孙子兵法》之36计作为高管的终身必修课,更把商战形容成比血流成河的战争场面还要残酷的红海。从营销专家到企业高管无不为寻找销售魔法棒而绞尽脑汁。近两年因《亮剑》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亮剑精神”成为很多企业津津乐道的话题,成为销售所崇尚的一种状态。“亮剑”意味着不畏强敌,遇到对手敢于英勇拼搏,遇到任何问题与困难勇于直面和解决,这种精神堪称销售的灵魂。

只有伙伴定心,团队才能形成递增以及倍增。《亮剑》第一集,因部队陷入日军包围,首长命令李云龙率团撤退时,李云龙选择的却是“正面突围”。他告诉部队:“我只知道进攻不知道什么是撤退。从哪突围都是突,我们从正面进攻。”一马当先冲向日军,结果是不单单让部队突围成功,还顺带干掉了日军联队的队长坂田。当大部分人马已经突出包围圈后,李云龙发现一营长张大彪未能突围出来,抄一把歪把子机枪大喊一声:“给老子冲回去,咱们团从成立之日起就没有丢下一个兄弟。”这句话说完我们可以肯定这支部队的心已经死死钉在一起了。生死与共的领导方式怎能不让人定心?营销团队的壮大首要是从团队定心上下功夫,否则就应了那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敢于拼命的亮剑精神,用在销售上就能形成一种战无不胜的信念。一位著名成功学大师说:“100%的态度,方法无处不在。”这是一种敢于横刀立马的气势!而做团队其实做的就是一种气势,当气势如虹,力拔千钧的惯性形成,谁能档我?因为拥有“亮剑”精神的团队会做到所到之处皆为舞台,会明白“我的舞台我做主”!踏过之地片甲不留,这是一种战神团队的魂魄。正如《亮剑》中李云龙将军在军事院校毕业论文《论亮剑精神》中的精辟论述:“任何一支队伍都有着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是一支队伍的气质,一种性格,而这种气质与性格是在其首任执行长官组建团队时注入的他的灵魂,气质与性格所形成必胜信念,就是

军魂。”而我一直主张每一个人都是你个人销售团队的首席执行长官,团队业绩得好坏不取决于任何人,而是取决于你。

一支优秀的团队不一定非要名将如云,而需团结制胜。当年民族抗金英雄岳飞的部队,除了他本人,其他800人都是小小子弟兵,却打出了一场八百破十万的千古绝唱。充分证实了优秀的团队胜利靠的是一群人听指挥,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当团队领袖足够强势,一切皆有可能!在多年的团队经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卓越的营销领袖是可以做到战必胜,打必赢,从无败绩的。这些营销领袖都和岳飞、“李云龙”一样,首先是身先士卒,把本人打造成一个超级英雄,以此带动团队形成群体英雄,并建立集体荣誉感。他们一旦确立经营项目,就会拿出100%的状态。这时这支团队销售的不再是某种产品,而是一种状态,当此种巅峰状态不断朝周边去辐射、去渲染、去影响可以接触到的每一个人的时候,一支强悍的销售精英群体已如飞龙在天般辐射大地!这支团队将卷起一股股龙卷风,所到之处,摧枯拉朽,掀起一个个财富的暴风眼,团队的每一份子都因是该团队一员而无尚荣光,团队凝聚力随之达到顶峰。

时态教学三要素 篇11

一、注重兴趣的力量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学习的动力,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一般都很强,除了书本知识,他们更想了解的是课外知识,对于大千世界,他们总是充满了好奇。利用孩子的这个特性,在美术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或先进的信息传递工具,如互联网,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触及更广的知识层面,使初中美术课堂不至于因为教材的局限而太过沉闷。如在学习《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中,由于七年级孩子受年龄的限制,所了解的古代关于衣食住行的器物很少,于是笔者让学生在电脑房利用网络进行查找,结果一下子就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整个课堂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便被调动了起来。当然,经常使用的如游戏教学、活动教学及情境教学等方式依然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无定法,我们不一定拘泥于具体的操作方法,但我们的美术课堂应注重发掘学生的兴趣。

二、强调自信的作用

自信是成功学习的保障,美术课堂就是要带给学生学好一切知识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更多的学生可能在学习上会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不能心急,应该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信心,这是学习美术的“重中之重”。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钙”等物质对学生身体健康发育的作用,但对孩子们精神上的需要是什么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谦虚,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其实谦虚也容易走向自卑。如果让孩子过分谦虚,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就好比精神上得了“软骨病”,就像娱乐片《麻辣男女教师》一样,虽然里面男女教师的表现有些夸张,但是他们却都存在一个共性,就是鼓励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培养自信心,让他们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美术课堂也是如此,应该努力地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自信心高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三、创设自由的课堂

2011版修订的美术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不只是说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创作,更多的应该是在教师启发引导时,学生能充分自由地表达观点,抒发创作欲望。但课堂上时间有限,师生的交流往往只限于少部分学生,而美术的创作需要创作者有比较强烈的表达、交流和个性展现的欲望,这对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少男少女是有吸引力的。心理学家盖兹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在我们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使每个学生都不断地享受成功的愉悦,进而强化、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成为需要探讨的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学习、合作学习中成长。如在教学《体积与空间的生命》时,笔者让学生自定主题、拟订计划、确定方案、小组合作、完成雕塑作业,结果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现了个人价值,顺利地完成了作业,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既体会到了自由合作的乐趣,也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美术学习的能动性。

陆登庭先生在北大百年校庆演讲时曾经说过:“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要有利于人们具有创造性,使人们变得更关注思考,更有追求的洞察力、成为完善、更成功的人。”我们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着力点就是培养最具创造力的新个体,使学生都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成为完善的、更成功的人!我想假如我们真正实现了上面三要素的有机结合与升华,那初中美术课堂也就必然会呈现新的特点,得到创造性的发展!

上一篇:麦浪作文600字下一篇:刘光伟国防教育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