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管理

2024-07-29

数据库管理(通用12篇)

数据库管理 篇1

0 引言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中, 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得到广泛扩展, 应用行业较多。这其中也包括我国当前的军事领域。通过这套系统来管理, 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和物力。但在发展应用中, 由于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导致其内部的数据信息处理方式问题也不断增多。因此, 我们要加强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层次化和结构化的管理, 提高数据的适用性和兼容性, 加强内部数据的安全建设, 保护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 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分析

1.1 共享性高

由于数据库内部信息数据的扩展性较强, 且沉余度较低的缘故, 使得其在分散式的数据管理模式下会导致各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容易出现数据沉余现象, 这样既导致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被浪费, 也使数据的实用性被大大的降低。不过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下, 通过系统的调动能够将各个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信息统一在一个较大的数据持中, 用户可以通过数据接口的方法, 查询数据池内的数据信息, 为用户及时的提供各项有效的资源信息, 如果有需要修改或者添加的数据信息时, 可以通过相应的规定的技术方法, 来进行相应的操作。

1.2 结构较完整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 其数据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较为紧密, 且数据的关联规则特点大都比较有序, 这样可使数据时间的契合度更高, 使人们在寻找数据信息时更加的容易分辨, 其层次较为分明, 结构明了, 通过系统化的显示, 让人更加容易了解。不仅降低了人们对复杂的数据信息管理的难度, 也加强数据信息的应用效率, 使人们能够快速的得到想要的信息, 推进了信息化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1.3 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库管理系统除了结构完善, 共享性高之外, 还有就是具备着良好的独立性质。这使得其内部的资源比较的可靠。当前的数据库系统不管是在物理的建设上, 还是在逻辑的构思上, 都存在着相应的独立性。由于这样的特性, 使其内部的数据信息能够分别的存放在多个物理数据载体上, 而且当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在进行程序的执行时, 内部的数据更新对其不会产生影响。

1.4 能够通过统一的管理控制

由于数据库的多项独立特性, 导致其可以允许多用户同时的访问多种数据或者一种数据。而这也相应的促使我们要把数据库的安全性工作要做到位, 保证数据库的数据信息的安全有效和完整可靠, 我们需要针对不同数据库类型进行对应的安全保护机制建设, 访问控制机制建设, 故障恢复机制建设, 以及完整检测机制建设, 保障数据库信息资源能够在统一的基础下得到有序可靠的控制。

2 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数据库系统, 是信息管理系统的重心, 处于一个比较核心的位置。它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处理各种后台数据, 负责向数据使用者配送运输需要的数据信息, 维护和管理源端数据的调动和转换, 帮助用户查询, 转换, 更新以及清理废弃数据。为了进一步详细分析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信息管理中应用, 本研究主要以某商业营销商公司推出的礼券业务进行分析。

2.1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是礼券系通过中的小核心系统, 其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完成系统前台和后台之间的数据通信, 将前台业务打包数据经过解析传输到后台的数据库中, 进而实现对后台数据库的处理, 同时, 此系统的设计还能够完成后台数据库中的数据查询、更新以及删除等操作。此系统是整个数据集中过程中核心环节。其中数据库信息管理的数据结构中主要包括数据库前端的报文请求, 数据库后端的报文解析, 数据库后端图案数据抽取和数据加载, 以及数据库各项技术的处理操作和监控等。

在具体的数据应用程序中, 首先是用户在调用相关的数据过程中, 这时客户端会自动的向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内部发送请求报文讯息, 这个报文讯息主要包括用户所需的数据类型以及用户个人的属性;然后, 数据库后端的数据信息系统会针对该报文中的各项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确定报文的合法性, 待确定完毕后, 如果是合法的则再与数据库前端的系统建立相应的连接通信, 按照检测后的报文内容再从数据库信息资源中, 找到相关的信息资源, 然后将其加载到数据库图表内, 此时, 还需要按照要求再对加载的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处理, 等待相应的检查处理工作完毕后, 将其传输到数据库系统的前端, 呈现给需要此项信息的用户。在此之中,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还会对用户所进行的信息检索操作, 实行相应的监控和记录, 这样可以为以后的分析查询提供必要的依据。

2.2 数据管理系统的信息管理功能设计

在对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进行相应了解后, 我们可通过其逻辑结构, 将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相应的分为六个模块:

1任务管理模块;其主要是负责各项数据信息管理任务的定制和执行, 由数据库系统的后台管理层所控制着, 并在数据库和模板库相互的匹配情况下完成管理的, 模板库主要是指同任务有关的各项数据, 在抽取过程中进行具体的参数设置, 以及较为详细的定义。

2数据抽取模块;这是数据库数据处理具体的实施阶段, 主要负责参数配置, 相应的数据任务载入, 以及执行操作方法等。其中, 参数配置主要是针对和任务相关的数据信息参数进行确认和配置, 比如;对数据抽取方式以及抽取数据的各项结点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 对于任务载入则是将其系统中的各种信息数据供到系统内部进行初始化运行, 而操作执行则是具体的业务操作执行过程和监控记录过程。

3数据上传;主要负责将抽取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汇总和导出, 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的向使用目的地传送。主要的功能步骤包括;首先要查询本地服务器配置, 然后进行数据汇总, 汇总完毕后, 再依照数据的特性进行相应的上传, 以及监控工作。

4数据加载。将接收到的数据, 放置到对应的数据库中, 检验加载过程和结果, 5做到可靠性监控管理;对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处理的各阶段工作内容进行相应的管理监控, 在保证数据应用有据可查的基础上, 有效的避免数据错误情况出现。

6查询统计;对任务的执行情况, 以及数据完整性和各项的其它内容进行制表并对应的进行存储, 这样可使用户能够有效地进行查询。

2.3 数据管理系统的信息管理安全技术

由于当前网络信息时代的本身特点, 使得其中的一些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相应保障, 时常会发生一些用户数据信息被泄露事件。这让现代人们越来越不敢在计算机上进行信息的存储和记载。因此, 为了加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保障数据的可靠和完整, 需要我们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中, 分别对其安全, 存取以及维护等各项管理进行重点的防护工作。加强数据存取管理用户身份认证技术的建设, 通过用户身份识别系统, 以及访问控制技术, 可有效降低计算机数据库信息的泄露, 防止越权操作行为的发生, 从根本上保证了信息的机密性建设。还可以采取病毒入侵检测技术, 通过对数据库相关操作的监控和确认, 阻止病毒对数据库系统的恶意破坏、保障数据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使用备份与恢复技术来加强数据的维护管理, 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有效的改善了操作失误所导致或机器故障所导致的数据毁损, 能够恢复数据信息的使用。

3 总结

对于应用了数据库系统的信息管理, 其中信息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扩大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 减少了数据系统内部资源的浪费, 使信息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数据库技术发展中, 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于信息管理的作用将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袁开艳, 罗静.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和DB2之比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26) :152-153.

[2]贾玉红.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作用[J].硅谷, 2011, (24) :147+99.

[3]史斌, 王明, 徐洪丽.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体系结构[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0, (18) :72-73+122.

数据库管理 篇2

第一章

第一条为加强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数据库管理,保障评级数据库正常、有效运行,确保数据库安全,使数据库能更好地服务于评级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司系统管理员负责评级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第三条公司总经理负责对数据库使用者进行权限审批。

第二章

数据的录入

第三条各业务部门的评级分析师负责评级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工作,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评级业务数据录入工作的责任人。

第四条评级项目组负责人是其负责项目的评级信息录入工作的责任人。评级项目组在现场考察和访谈结束后___个工作日内,应将该评级项目的相关评级信息输入评级数据库。跟踪评级时资料有更新的,应在跟踪评级工作结束前将更新资料录入数据库。在资料归档前,评级项目负责人应对录入的数据资料进行格式和内容核查。

第五条录入的数据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发行人基本信息、证券的基本信息、发行人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等,其中发行人基本信息和财务数据是必须录入的数据。

第六条数据库数据应严格按系统管理员下发的录入模板标准进行采集和录入。

第三章

数据库的使用

第七条根据评级业务对数据库用户管理的要求,公司应制定数据库用户管理制度和数据库操作规程。

第八条根据公司总经理授权,数据库用户权限级别分三种:普通用户、录入用户、高级用户。

第九条普通用户拥有查询、浏览、使用数据库中公开发布的各类数据的权利。

第十条录入用户除拥有普通用户权限外,拥有录入数据和修改本人录入的数据的权利。

第十一条高级用户除具有录入用户的权限外,经授权还具有修改本部门数据的权限。

第十二条根据工作需要经公司总经理批准用户权限级别可变更。特殊用户的权限设置应由公司总经理批准。

第十三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按审批规定办理具体用户的授权、变更权限和注销等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用户的密码管理应遵循如下规定:用户密码必须通过复杂性检验,位数不少于___位,并不得以数字开头;密码应定期更改;用户名和密码为个人专用,不得泄露给他人,特殊情况需要他人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数据库时,应取得部门负责人同意,并在工作完成后及时修改密码。

第十五条所有用户均应遵守公司《评级业务信息保密制度》,未经许可不得对外提供数据库中相关数据,不得越权使用和修改数据。

第四章

数据库系统的修改和维护

第十六条数据库系统的修改,应在系统管理员征求各业务部门对于数据库使用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修改方案的基础上,由公司评级总监提出,经公司总经理签字同意后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公司组织人员修改(或重新开发)或委托外部机构修改(或重新开发)。

第十七条数据库系统的修改,应保证数据的延续性和历史数据的可用性。

第十八条业务人员在使用数据库的过程中,对数据库不完善或不方便使用之处,有信息监督和反馈的义务。

第五章

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第十九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管理软件的及时升级。

第二十条数据库应每周至少备份一次,系统管理员应在保证数据安全和保密的情况下,采取适当方式保存备份文件,保证数据库出现异常时能快速恢复,避免或尽量减少数据丢失。

第二十一条除系统管理员和经公司总经理批准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放置有存放数据库设备的机房内。

第六章

第二十二条评级业务数据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永久保存。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由总经理办公会负责解释、修订。

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探析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问题;加密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数据库微观来说主要指计算机内存,数据库肩负着管理、整合数据的重要功能,数据库的科学、安全、高效管理关系到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因此当前计算机领域加强数据库管理技术研究应用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计算机数据库目前承受着非法删改、数据泄露盗窃等多种不良后果的影响,数据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备受威胁,因此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保障计算机数据库应用管理安全势在必行。下面我们从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现状入手,对当前管理问题与应对举措进行简要分析。

1 计算机数据库管理问题分析

计算机数据库即Database,是满足文件储存、管理等操作需求的软件,具有低冗余、高独立性、高共享性、数据结构化、扩容便利等多种特点,应用广泛,发展前景广阔[1]。数据库主要面向计算机,顺应信息存储管理应用潮流,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成为了当前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计算机数据库的运行管理遭受着来自病毒、木马等漏洞的威胁,提升安全管理意识与应对网络风险能力势在必行,关系到数据存储信息安全与效率,是管理重点。计算机数据处理需要加强安全证书管理,保证数据库安全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必要基础,数据库系统应用中潜在安全隐患与风险较多,因此需要针对隐患高发区域予以完善,加强安全管理技术应用,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力度来消减风险,保证数据库安全与信息安全,保障计算机的良好使用。目前计算机数据库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两大类。

客观方面以操作系统问题、数据库系统自身问题为主。操作系统风险是数据库管理中主要风险来源,数据库特性决定其必然存在一个后门,这个缺陷被利用会导致数据库安全与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一般来说,来自网络的病毒与木马程度会不同程度给计算机操作系统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首先要加强密码管理,加强对数据库系统后门的勘察,及时安装漏洞补丁,改善操作系统安全环境,要及时将安全管理上升到最大等级,从而为削弱风险威胁提供保障。对于黑客而言,很多网络攻击都是通过数据库漏洞实现,要加强对专门信息的防护,对相关操作措施加强关联认知,尤其是对安全认知、操作权限的处理整合要进一步强化,尤其是用户权限确认方面,要谨慎严格,配合到位的安全措施来规避操作系统危机。另外,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互联性也决定了一旦操作系统有异,数据库安全必然遭受威胁。

主观方面以管理问题为主。管理方面数据库管理方式还以人为模式为主,人为误操作或者不良操作习惯等会诱发系统中潜在的病毒与木马程序,致使数据库信息泄露,用户在系统应用中缺乏保密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也会进一步加重安全威胁,入侵计算机系统的黑客也会利用系统漏洞盗取信息,因此首先要从加强人的安全管理意识入手,完善相关信息认知程度,确保安全管理技术举措到位,给予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

2 计算机数据库加强安全管理的技术举措

数据库管理风险的防范是计算机安全管理的重点,安全管理技术举措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削弱风险威胁。

应用加密技术。数据库本身安全性需进一步加强认可,鉴于数据库风险多数来源于黑客对数据库后门漏洞程序的应用、用户操作疏忽及网络内部风险,因此要合理利用加密技术,避免违规操作,避免信息的泄露与盗用,强化数据库安全管理。比如对数据库内部文件做进一步加密,实现信息文件的妥善管理,降低遭受攻击、盗窃与泄露风险,一般情况下,自然数据在加密条件下即可完成妥善保存,泄露几率大大降低,尤其是涉及个人金融账户、商业机密、财产安全等关键信息,要养成加密习惯,利用虚拟键盘强化加密管理,以此强化授权的安全性保障,做进一步加密关系处理,这样即使系统瘫痪或信息丢失也仍旧能被服务器认可、保存,从而从根源上解决潜在安全隐患[2]。

应用存取管理技术。数据库管理要强化用户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通过用户认证加强用户身份信息保护,实现对数据库外部保护,利用信息验证改善内部控制权限,加强对数据库访问管理,从而配合加密技术确保信息安全。存取管理技术通过中用户认证是最外层保护举措,访问控制则是对已有使用者进行浏览与修改控制,避免信息盗用,修改控制可避免数据被篡改可能性,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与可信度,访问控制通过筛选可疑人群保护用户信息安全,防止无授权和非法访问越权浏览、管理数据,另外还可对用户认证采取指纹扫描、用户口令、智能卡认证、虹膜扫描等多种方式确保访问安全与信息安全,配合云计算等技术强化信息共享管理与安全管理。

应用数据备份恢复技术。数据库管理中要形成备份习惯,以实现对数据的妥善管理,配合恢复技术减少数据丢失泄露等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数据库管理中备份恢复技术主要以暖备份技术为主,是冷备份与热备份两种技术的折衷使用,也是目前应用频率最高且最为普遍的一种技术方案,其主要通过设置硬盘远程镜像、数据库复制、灾备中心等以实现对存储数据的完全备份。硬盘远程镜像是通过设置与主服务器相对较差的另一服务器和众多磁盘阵列硬盘完成数据存储,通过光纖通道与RAID技术完成数据的传输与备份,作为一种成本与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方案,虽然实现难度不大,但是光纤铺设需耗费不少的费用,且有一定距离限制,尤其是因并非采用同步复制技术,所以数据的同步存储方面不免存在问题,但是在较大范围内并不会严重干扰使用[3]。数据库复制技术的实现与硬盘镜像技术较为类似,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具体存储方式的差别,但是数据库复制技术可很好的解决存储不同步问题,可利用数据库软件的强大康功能实现邮寄备份,比RAID技术更加科学、可靠。所以,数据库复制技术在优缺点方面与硬盘镜像技术无甚差异,但是其优势在于数据同步存储问题得到解决,虽然优于数据库差异只能进行同厂商之间的数据传输,无法与其他厂商数据库做跨库操作,兼容性较差,但是不失为解决灾备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设置灾备中心主要是在核心数据库所在地设置一个较大的数据备份中心,以该中心为核心完成对整体结构内全部数据的存储和灾备管理,这种灾备方式相对来说对距离限制较小,可实现对远程分支结构数据存储和备份的管理,并且可适用于各种网络架构如FDDI、PSTN、DDN等,投资相对热备份较低,且扩容性、容错性都较好,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系统扩展只需要增加接驳分支机构的接口即可,该备份技术方案的缺点在于实现需要较为详细的计划作为指导,比如数据备份间隔设置、备份数据包格式等,需要谨慎仔细的计划才能够确保其顺利完成灾备[4]。

综上所述,加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对于保障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运行管理有积极意义,针对当前数据库管理中因主观或客观因素导致的各类问题,要积极利用加密技术、存取管理技术与备份恢复技术提升数据库管理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信息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素香.计算机数据库的入侵检测技术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1).

[2]王龙.有关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的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8).

[3]秦亮.试论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5).

[4]李超志.浅谈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3).

作者简介:何峡峰(1970-),男,湖北宜昌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互联网、数据库技术。

中文数据库管理与研究 篇4

1 中文数据库管理概述

由于我国在中文处理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几乎所有的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对中文的管理。目前,主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常规的数据管理,二是安全管理。其中,数据管理主要包括表的创建、删除、修改,更新以及查询等基本的数据管理。数据管理由于不同用户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一般还需要开发者进行二次开发才能满足需要。同时,数据管理对用户来讲就是一些业务处理。目前,数据库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安全管理。在安全方面,数据库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由非安全操作系统引起的安全漏洞、由于用户泄密引起的不安全、由非安全管理带来的风险以及数据库自身的不安全因素。从目前来看,这四个方面都已经给我们的数据库带来了损失。其中,非安全操作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由于操作系统是数据库运行的基础平台,一旦操作系统不安全,导致病毒入侵和网络攻击很容易使我们的数据库信息被窃取、篡改甚至摧毁,从而导致十分严峻的后果。由用户泄密引起的不安全,主要是指某些用户由于有意或无意的泄露了用户密码,导致数据库中的信息被获取或篡改,这样的事件常有发生,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非安全管理,这是一个必须要克服的问题。没有安全而严格的管理制度,数据库根本就没什么安全可言了。因为缺乏安全的管理,不同级别的用户密码就形同虚设。不同用户间的监督,就无法有效开展。所有非安全的管理,对数据库影响极大,使得所有的安全措施化为乌有。当然,数据库自身的安全也十分重要,可以说数据库自身的安全是保证数据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闸门。如果数据库在设计上存在漏洞,那么对于网络攻击者或一些普通的内部人员就能容易的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甚至篡改数据。

从近年来对数据库的管理研究可以看到数据库的数据管理(主要涉及到业务)经过开发者和使用者共同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安全管理上,由于存在上述4类非安全因素,导致形势还很严重。几乎每一个数据泄密或失窃事件,通过调查都是来自于上述4个原因之一。

2 基于安全的中文数据库管理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上述4类非安全因素是导致数据泄密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实现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对这个问题,必须针对性的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采用安全的操作系统,确保平台的安全性。在操作系统的选择上尽可能选用安全度较高的操作系统,如UNIX或Linux等安全性较好的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由于在设计之初就确立以安全为主要设计目标的,那么它们的漏洞极少,并且安全措施十分完备,即使不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该系统都是很难被入侵。特别是UNIX和Linux,由于需要专业的学习,一般人对它们还不熟悉,就很难进行攻击了,并且目前的主流病毒是针对Windos开发的,在UNIX和Linux环境下根本就无法运行。如果为了操作的便利性选用Window操作系统,则必须安装好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同时微软公司经常会发布操作系统补丁,用户也必须及时下载补丁,弥补漏洞,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只有操作系统安全了,数据库的安全才能得到良好的保证。

2)加强用户安全意识教育。从众多数据库信息被盗或被篡改的实例,可以看出纯外部人员很难发起有效的攻击。很多情况都是和内部工作人员相关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内部人员泄密。或工作人员密码设置不规范,让攻击者能快速的猜测出来,导致密码失窃。那么在平时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特别是设置密码一定要规范,要求数字字母要混合交替并且要有一定的长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生物特征作为密码,同时要提高保护密码的警惕性。对在安全工作中不规范的行为,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加以杜绝。

3)加强管理,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通过加强制度和人员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是对于不同级别用户的权限管理、密码管理以及人员管理。比如操作人员输入密码时,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密码,例如设置1米线等;还要求当工作人员需临时离开时,必须退出系统;还有当发生错误时,必须有多人监督进行修改。这一系列的措施就是保护密码安全,保护数据库数据安全,防止数据失窃。同时,在日常的安全工作制度中,必须明确规定各种涉及到安全情况的处理流程,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只有在管理上采用有效、可行的措施,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许多案例已多次向我们证明了这个道理。

4)提高数据库自身的安全。从提高数据库自身的安全出发,可有效保护系统。主要是从建立用户认证机制、设置分级访问控制、对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对数据采取多样的备份措施等几个方面入手。建立用户认证机制,可以将用户和系统有效的链接起来,这样可以明显的提高数据库的安全,目前认证的方法很多,从简单的密码到生物特征认证。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当然也必须考虑到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等因素。设置分级访问控制能让不同用户只能获取自己权限内的数据资料,无权查阅数据库中的其它数据信息,这样就能很好的保护其他数据信息,防止关键信息泄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加密,这样即使侵入人员能获取数据,由于没有对其加密文件进行破译就很难识别数据,从而有效的保护了数据信息。同时,对数据导出等操作要进行严格的限制和处理,有些关键信息是不允许导出或拷贝的,并且不对任何权限的工作人员提供加密算法相关的信息,只有这样严格的加密制度,才能有效的保护关键数据。对数据进行多样的备份措施,特别是对某些特殊行业如银行系统要求采用异地数据备份,防止物理损坏。当然在众多的备份措施中,一定要包括物理保护和软件保护两个方面。这样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安全事件,数据受到破坏时,可以及时恢复数据,保证系统有效运行。

3 结论

数据库在目前的信息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提高数据库管理水平对现在信息管理系统十分重要。论文主要从安全的角度论述了数据库的管理技术。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维护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保护客户的利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王国鑫, 孟宪勇.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办公自动化杂志, 2008 (3) .

[2]胡燕.数据库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医院数据库管理制度 篇5

为加强我院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数据库管理员必须管理好数据库和数据库服务器的登录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以免被他人盗用。

第二条数据库管理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方可上岗。

第三条医院各部门要执照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使用要求和档案工作的业务要求开展工作,规范地录入、接收和移交各类档案数据和各类业务数据。医院有关部门要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确保入库数据真实、完整、准确。

第四条医院各类有保存价值的计算机数据实行统一管理。数据库管理员应根据工作需要拟定数据库管理技术规范和数据收集要求,齐全、规范、完整地收集各类数据,并做好数入库审核登记工作。

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与应用 篇6

关键词 数据库管理 查询优化 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数据库的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内,为实现一定目的而组合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是无损害和不赘余的。

2计算机数据库的发展

(1)计算机数据库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的三个阶段

一阶段: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

二阶段:关系数据库系统。

三阶段:其主要目标是为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提供类层次结构。

(2)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平台逐渐向web平台发展必然会成为发展方向。

3落实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与应用

数据库的安全是:保护数据库,阻止用户的超权限使用和篡改,破坏以及窃取。加强数据库安全迫在眉睫。

3.1实际操作风险

结构化查询语句的注入,数据库的下载,计算机病毒等方面。

(1)结构化查询语言的注入

结构化查询语言注入的实质是一种过程。目前,结构化注入采用的重要它重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判断正确与否:将网络中的地址与相关的那些参数进行比较。

(2)数据库的下载

绝大部分用户使用这种方式对ASP数据库进行连接:<%.........db=”/admin/database/bxzcvmqhjwkry21ahfqweir.mdb.........%>

上面的输入在特殊情况下,下载者加上爆破工具,就很容易就对数据库定位。再利用IE浏览器,就可得到用户名,密码等敏感信息。

3.2管理不当带来的风险

一是人员的威胁。二是信息安全组织不够完善。三是政策和方法不完善。

4数据库的安全体系构建

随着信息管理的发展,数据库管理不仅仅指存储和管理数据信息,也包括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方式。因此构建数据库安全体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如Access数据库的加密等。

4.1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数据库安全

(1)修补URL端口的漏洞

要达到对各个用户进行审查的目的,关键在于通过URL参数指标的审查。当出现报警信号时,就应该在接受端的程序中使用,当然,这种方式,也是可以用到其他字符中,以增加安全性。

(2)修补form或cookies漏洞

入侵者常利用form或cookies中的某些字段达到入侵的目的。所以,程序的安全应该在程序的编写过程中就被保证。

4.2数据库安全工作的强化

数据库安全构建应当加强。常用的方式有:以ASA,ASP命名数据库后缀名和将“#”加在数据库名前两种方式。

4.3查杀病毒

通常来讲,查杀病毒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检查内存:计算机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有一些程序捆绑下载,诱导用户下载病毒程序,占用大量内存。

(2)检查软件:利用杀毒软件对数据库系统和网络系统定期进行扫描。

(3)检查流量:用户可利用360等分析工具检查流量状况。并配合其他检查,保障数据库的安全。

5查询优化的设计和实现

(1)查询优化的概念:查询优化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是:子查询提升技术和预处理技术。

(2)查询优化:在数据库查询优化中,我们常常采用逻辑优化和物理优化。

(3)非基因优化:对于RelOptInfo和RelOptInfo.joininfo中制定的RelOptInfo联结。在联接中,主要采用“dynamic programming”算法来构建联结树。在数据库的管理中,数据库的启动和关闭是异常重要的管理功能。因此,可通过以SYSDBA权限的用户连接到数据库来管理。

6结束语

数据库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得益于数据库的管理。数据库系统是除操作系统外最重要的核心软件,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需求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基础性软件。如何正确的管理计算机数据库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高鹰,梁文聪,胡晓,刘外喜.WAP环境下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2009.1.

[2] 李社宗,赵海清,马青荣等.数据库安全技术及其应用[J].河南气象,2003(1):36-37.

[3] 于翔,阎宏印.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安全及防范[J].网络技术与应用,2007,7.

[4] William Stallings.Operating Systems Internals and Design Principles.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1

[5] Hector Garcia-Molina,Jeffrey D.Ullman,Jennifer Widom,Database System Implementation,2001.3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字典研究 篇7

1 数据字典物理存储

1.1 数据字典的定义

数据字典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供最终用户数据库所有的信息, 在物理存储上就采用跟其他用户表一样的实现, 提供统一的接口。而数据字典的主要作用还是提供给DBMS自身使用, 在实现上还跟整个数据库的结构功能相关。

1.2 数据字典的逻辑功能

具体来说, 关系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信息与关联都与数据字典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数据字典具有着对关系数据库中的所有对象进行定义的逻辑功能, 除此之外, 数据字典还可以对关系数据库中的序列值进行默认、对数据库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约束、对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进行存储和统计、对数据库中的用户权限进行分辨, 并且还可以对数据库中的各种信息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操作与辨别。

由于关系数据库之中的各个对象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 当用户对某一对象进行删除操作时, 往往会由于该对象与其它对象之间的关联程度与类型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数据库用户在PRLMARY KEY上建立起一个unique index文件, 而这个unique index文件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PRLMARY KEY实现其自身的功能任务。而由于PRLMARY KEY是依附在一个数据表中的, 当删除表或是表中的相关信息有所变动时, 依附于这个表存在的PRLMARY KEY中的unique index里的信息也会相应的被删除或有所变动。而数据字典负责的功能就是将关系数据库中发生的这些关联信息与操作完整的记录和保存下来。通常来说, 关系数据库中的所有这些关联对数据库的用户都是公开透明的, 而另一种情况就是数据库用户为了方便自己的操作或是其它因素, 在对数据库中的对象进行删除操作时需要加上由用户自己设定的关系语句才能实现删除操作, 当此删除操作实现时, 与该对象有着密切关联的其它信息也会一并被删除。

1.3 物理记录的存储格式

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字典与用户数据都是以表的形式被记录保存在关系数据库的物理文件中的, 并且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有着多种物理存储格式, 每一种物理存储格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互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别, 而这都是由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并发模式类型的不同造成的。现阶段, 我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加锁模型与多版本模型作为最为主要的两种并发模型。其中加锁式并发模型的特点是记录格式简单、无需版本信息就能实现, 如SQL Server并发模型。而多版本并发模型主要有Oracle数据块并发模型。该种并发模型不仅需要用到物理记录来对数据库中的版本信息进行记录, 而且还需要物理格式的帮助来实现对数据库系统的并发控制及相关的事务处理, 比较复杂。

2 数据字典内存表示

2.1 CACHE作用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对数据字典中的信息数据进行读取来获得数据用户以及数据库中的对象与存储信息, 当数据库用户需要对某些数据进行查询和相关的操作时都需要利用其所发出的SQL语句来对数据字典中的信息进行查询, 查询频率非常高。现阶段, 我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即CACHE与RELCACHE。其中CACHE主要负责的是对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表进行存放。在该部分中, 一个系统表能够利用ID查询、NAME查询与主键查询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进行查询, 除此之外, 用户也可以通过部分键对该系统表进行查询。当查询操作完成后, 关系数据库系统会根据数据字典的分析最终弹出用户需要寻找的表格。

而RELCACHE部分的每一项都是一个RELATION结构, 该结构对此结构中的所有数据信息与关联进行了记录与保存。并且此结构能够将关系数据库系统中的所有与需要查询事件相关联的描述信息进行联合构造, 以更好的满足数据库用户的需求, 提高关系数据库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2.2 数据库的启动与CACHE的初始化

使关系数据库能够启动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操作人员至少要做好以下三个步骤, 即将一个实例启动, 之后对数据库系统进行装配操作, 第三, 将数据库系统打开。使数据库的CACHE系统得以初始化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 在数据库系统建立时进行CACHE的初始化, 主要负责对数据库系统的内存进行分配;第二种, 数据库系统已经建立完成后在启动时进行初始化操作, 此时, 内存已经分配完毕, 用户只要正常进行启动操作就可以完成CACHE的初始化。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字典程序进行了分析介绍与研究, 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管理质量, 促进关系数据库系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程阳.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种简易的数据存储与查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12.

[2]冯玉才, 李东, 王元珍, 曹忠升.一种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1, 38 (5) :620-625.

浅谈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篇8

目前, 产品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主流, 技术相对成熟。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尽管技术上处于先进, 数据库易于研发、维护, 但至今为止, 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占主导位置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ORACLE、SYBASE、SQL Server、INFORMIX与INGRES, 这些产品都支持UNIX、VMS、WINDOWS等不同平台, 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

通常系统的设计与研发阶段, 设计人员、研发人员与测试人员仅会把工作重点放在系统的功能实现上, 而此时因为测试数据较小, 难以衡量系统的运行性能的优劣, 然而如果系统进入实际运行阶段, 大量的业务数据通常会使系统的性能逐步降低, 此时再来考虑怎样提升性能则会花费更多的人力及财力。所以, 设计出高质量的数据库结构就变得特别关键。

2 数据库服务器选择

对于占主导位置的SQL Server、Oracle、SYBASE、DB2和INFORMIX数据库, 分别从性能、运用风险、开放性、易维护性与价格等方面来分析比较。

2.1 性能

SQL Server老版本服务器多用户时性能较差, 新版本的性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各项处理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占有数项TPC-C (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 纪录, 并支持集群。Oracle数据库性能最佳, 占有Windows NT平台下的TPC-D (基准测试, 衡量联机事务处理系统的一个测试指标) 及TPC-C的世界纪录。SYBASE数据库性能较好, 满足Sun、IBM、HP、Compaq及Veritas集群设施的性能, 达到高可用性;性能比SQL Server稍差, 然而在UNIX平台下的并发性要高于SQL Server, 适用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系统。DB2适合于数据仓库与在线事务处理, 性能较好, 支持胖客户端和应用模式。INFORMIX性能较好, 支持集群, 达到高可用性, 适用于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应用系统, 特别是在金融业、证券行业的应用。

2.2 运用风险

SQL Server属于完全重写的代码, 性能及版本兼容性有了较大的改善, 同Oracle、DB2的性能差距显著减小。该产品的产生经历了大量用户长期的测试, 对产品的安全及稳定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安全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改善。Oracle长时期的研发经验, 完全向下版本兼容, 基本没有风险。能够安全的进行系列产品的升级, 在企业、政府中获得普遍应用。而且假如在WINNT平台上不能满足数据的要求, 能够安全的将数据转移到UNIX平台上来。SYBASE向下版本兼容, 然而ct-library程序不易移植。研发周期较长, 升级较为复杂, 稳定性较佳, 数据安全有保障, 风险较小。在安全要求极高的金融、证券领域获得了普遍应用。DB2在巨型企业获得普遍的应用, 向下版本兼容性较好, 应用风险较小。INFORMIX研发周期较长, 升级较为复杂, 稳定性较佳, 数据安全有较高保障, 应用风险较小。在安全要求极高的金融、证券领域中获得了普遍应用。

2.3 开放性

SQL Server仅能在Windows平台上部署、运行, C/S结构, 操作系统的稳定对数据库是非常关键的。仅支持Windows平台, 能够用ADO、DAO、OLEDB、ODBC、JDBC等网络数据库连接技术沟通。Windows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了最高级别的C2认证, 在处理大数据量的重要业务时具备较好的性能。Oracle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部署、运行 (包含Windows) , 完全支持目前所有的工业标准。利用完全开放策略, 可以进行多层次网络计算, 对多种工业规范提供支持, 能够用ODBC、JDBC、OCI等网络数据库连接技术沟通。能够使客户选用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对开发商完全支持。SYBASE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部署、运行, C/S结构, 能够用ODBC、JDBC、Jconnect、Ct-library等网络数据库连接技术沟通, 在金融业中获得了普遍的应用。但因为早期Sybase同OS集成度不高, 所以VERSION11.9.2以下版本需要较多OS及DB级补丁, 在多平台的混合环境下会产生一定问题。DB2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部署、运行 (包含windows) 。有较佳的开放性, 最适于海量数据。支持跨平台能力和多层结构, 支持ODBC、JDBC等类型应用系统, 在大型的国际企业中获得最为普遍的应用。IINFORMIX仅运行于UNIX平台, 包括SUNOS (Sun的操作系统最初称呼) 和HPUX (Hewlett C Packard UNIX的缩写, 属于惠普公司的UNIX操作系统) , 在金融业获得普遍的应用。

2.4 易维护性与价格

SQL Server从易维护性与价格上SQL Server占有较大优势。基于Microsoft产品的一贯风格, SQL Server的图形管理界面导致了显著的易用性, 微软的数据库管理员培训工作相对充分, 能够轻松的找到技术较好的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管理费用相对低, SQL Server的价格也是较低的。Oracle从易维护性与价格体来说, Oracle的价格是相对高的, 管理相对复杂, 因为Oracle的应用相当普遍, 经验丰富的Oracle数据库管理员能够相对容易的找到, 因而实现Oracle的良好管理。所以, Oracle的性价比在商用数据库中是最佳的。SYBASE的价格是相对低的, 然而SYBASE的在企业及政府中的应用较少, 较难找到经验丰富的管理员, 运行管理费用偏高。DB2价格较高, 管理员较少, 在中国的应用相对少, 只在金融业获得一定应用, 运行管理费用都非常高, 比较适用于大型企业的数据仓库应用。INFORMIX价格在这些数据库服务器中居于中间, 同SYBASE类似, 在企业及政府中应用相对较少, 只在金融业获得了普遍的应用。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偏少, 运行管理费用偏高。

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结构设计在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过程中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 下面从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方法与步骤、逻辑数据模型设计等三方面简述该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参照以下设计原则:

(1) 数据库设计要达到标准化与规范化。数据结构的标准化与数据关系的规范化有助于消除冗余数据。

(2) 表中数据类型的合理化。合理的数据类型有助于提升该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运行性能。

(3) 数据表命名的规范化。每个关系型数据库对数据表的命名都有一定要求, 在对数据表命名时利用大小写敏感的形式, 而且数据表命名长度不应过长, 这样能够使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应用在多个不同的数据库平台。

(4) 数据库性能的完善。在运行环境已经固定的因素下, 数据库的性能成为影响该人事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性能的主要条件。可以利用两个步骤开展数据库设计:先是进行逻辑设计, 而后进行物理设计。逻辑设计要求消除所有的冗余字段, 可以完整地说明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然而对于多表之间关联的查询, 去除所有冗余会损耗系统性能, 也会增大系统研发难度。因此, 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在物理设计中开发人员要分析关联数据表的数据量大小与访问频率, 并对数据表中用来关联查询的关键字段留存适当的冗余, 以提升数据库的性能。

3.2 数据库设计方法与步骤

数据库的建设分成概念数据模型设计、逻辑数据模型设计与物理数据结构设计等三个阶段, 其目的是达到合理的数据表结构, 使数据的存取操作更为有序, 数据的编辑、查询更为方便, 从而实现该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建设。

(1)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概念数据模型反映的是系统最终用户对于数据存储的观点, 代表了系统用户综合性的信息需求, 它用数据类的方式表达企业级的数据需求, 数据类描述了在业务环境中聚集起来的几个重要的类别数据。概念数据模型包括主要的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描述概念数据模型最常用的是“实体-关系”图 (即E-R图) , 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及关系等三个要素组成的。

(2)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逻辑数据模型是指系统分析师、设计师对数据存储的见解、看法, 是对前一阶段概念数据模型的分解与细化。逻辑数据模型是按照业务规则决定的, 是业务对象、业务对象的数据项以及业务对象之间关系的描述。逻辑数据模型包括所有的实体与关系, 决定每个实体的属性, 指明每个实体的主键和外键。

(3) 物理数据模型设计。物理数据模型是对真实数据库的表达。数据库对象包括表, 视图、字段、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外键、索引以及是否可为空, 还有默认值。概念数据模型到物理数据模型的转换是将概念模型中的对象转换为物理模型的对象。

4 总结

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时, 一个优秀的数据库服务器的选择和好的数据库结构设计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SQL Server属于微软公司研发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功能相对全面, 效率较高, 管理与操作比较简单、方便, 整个系统的安全及稳定也较高, 并且性能价格比最好, 节约企业资金, 降低研发成本, 是开发人员理想的选择, 能够作为中型企业或单位的数据库平台。数据库结构设计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过程中同样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 一个好的数据库结构是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 数据结构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该系统的效率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

摘要:数据库服务器为企业应用提供数据增加、更新、删除、索引、高速缓存、事务管理、查询及优化、安全和多用户数据存储等服务。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时, 一个优秀的数据库服务器的选择和好的数据库结构设计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数据库,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服务器

参考文献

[1]孙璐.Struts2+Spring+Hibernate在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 2010.

网格数据库事务管理策略 篇9

事务管理是传统数据库的关键技术之一[3],同样网格数据库要能充分发挥其协同处理能力,它也离不开事务管理。在相关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对多数据库系统的事务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6,7],虽然网格数据库与多数据库在某些方面有类似之处,但是网格数据库的分布地域以及节点数据库的协同处理能力是多数据库系统无法比拟的,也正是由于网格数据库的特殊运行环境网格平台,使得网格数据库的事务管理与其他数据库的事务管理有着不同。本文对网格数据库的事务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与局部事务的概念,并作了相关形式化定义,为了保证全局事务的正确执行,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必须串行化,我们给出了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串行化的条件,并进行了相关证明。

1网格数据库的事务形式化模型

1.1网格数据库中的全局事务与局部事务

网格数据库由运行于网格平台上的节点数据库和网格平台一起组成,这些节点s1,s2,…,sn上的数据库独立且具有自治功能。网格数据库将在网格环境中所有节点数据库提供的功能服务化,充分利用网格的优势,提供多个数据资源协同工作。一个应用发出请求的时候,网格平台管理系统根据整个网格环境的运行状况,选择合适的一个或多个节点数据库提供的一个服务或多个服务来完成该项请求任务,并返回结果。假设现有一个服务请求Ti,就某一个节点数据库无法来完成或者是为了提高执行这个服务请求的速度,需要网格环境中的多个节点数据库共同完成该项请求(在网格环境中,只要有空闲的服务就提倡充分使用该服务),可将这个服务请求分解成Ti1,Ti2,…,Tin,让网格环境中的所有服务一起来共同完成某个或者某些服务请求。我们称Ti1,Ti2,…,Tin为网格数据库的全局事务,且Ti1,Ti2,…,Tin称为事务Ti的子事务。如果服务请求Ti在网格数据库中由某个节点数据库所提供的服务就能完成,称Ti为局部事务。网格数据库的全局事务与局部事务的关系如图1所示。

1.2网格数据库事务形式化模型

为了给出网格数据库的事务形式化模型,先引入几个操作符:

Ω:事务所有读、写操作的集合。Ω(Ti)表示事务Ti中所有读、写操作的集合;

Θ:完成事务操作所需数据库服务的集合。Θ(Ω(Ti))表示事务Ti中所有读、写操作完成所需要的数据库服务的集合;

Ψ:事务所有读、写、提交、回退操作的集合。Ψ(Ti)表示事务Ti中所有读、写、提交、回退操作的集合。

根据网格数据库中全局事务和局部事务的说明,下面给出与网格数据库事务形式化模型有关的形式化定义。

定义1 节点数据库组成网格数据库的每一个自治的数据库均被称为一个节点数据库。存放在场地i的DBMS中的节点数据库的数据集记为LDBi,网格数据库的数据集用GDB表示。

定义2 局部事务提交给场地j中DBMS(记为DBMSj)的事务Ti是一个局部事务,如果Θ(Ω(Ti))⊆LDBi。在DBMSj上所有局部事务记为undefined,GDBS中所有局部事务记为:

undefined

定义3 一个事务是全局事务(GTi),当且仅当

(i)Θ(Ω(GTi))⊆GDB;

(ii)∀LDBkΘ(GTi)⊄LDBk。

定义3表明全局事务所完成的任务请求,不是由一个节点数据库所提供的服务能完成的。全局事务是所有节点数据库上子服务对应的子事务的并集。

2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的串行化

由前面的内容可知,网格数据库中的一个事务操作同样是由一组读写操作组成,事务的结束同样也是以提交或放弃为标志,这些读写操作分别用ri、wi来表示。在某个节点sk上的局部调度用Sk来表示,这个局部调度是由一组在节点sk上执行的局部和全局事务组成。

定义4 如果局部调度Sk包含一个wi操作,在它之后执行的是rj操作,并且在rj执行之前Ti不放弃,我们称事务Ti关于操作wr与事务Tj冲突。如果事务Ti关于操作rw、wr、或者ww与事务Tj冲突,我们说事务Ti与事务Tj冲突。

定义5 对于事务Ti、Tj∈Sk,如果Ti、Tj在调度Sk中冲突,且Ti在调度Sk中提交,那么在Ti提交前Tj不提交,则称调度Sk是严格可恢复调度。它们的调度次序是Ti先于Tj。

对每一个全局事务,全局事务管理器(GTM)首先选择一个能够执行相关局部事务的节点数据库,然后根据这些局部事务执行时是否有冲突来决定该事务是接受、延时还是放弃。由于节点数据库的自治性,可能会出现有的局部事务提交,而有点的局部事务回滚,使得全局事务执行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为了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一个比较通用的方法就是实现局部事务的全局可串行化调度。

下面来考虑一个网格数据库系统。如图2所示根据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和局部事务的定义,我们知道,这里的事务T1、T2是全局事务,T3、T4是局部事务。在节点s1上的数据库中有数据项a和b,节点s2上的数据库中有数据项c和d。全局事务T1、T2分别定义如下:T1:r1(a)r1(c);T2:r2(b)r2(d)。

节点上的局部事务T3、T4分别定义如下:T3:w3(a)w3(c);T4:w4(b)w4(d)。

假定事务T1在事务T2执行和提交之后执行和提交,那么在两个节点上将产生两个局部调度S1和S2,调度次序分别如下:

S1:r1(a)c1w3(a)w3(b)c3r2(b)c2

S2:w4(c)r1(c)c1r2(d)c2w4(d)c4

最后的结果是,在节点s1上事务T1发生在事务T2之前,节点s2上事务T1发生在事务T2之后,因此事务的全局串行化得不到保证。

为了能够维持网格数据库中事务的全局串行化,我们给出下面的定理。

定理1 对一个网格数据库系统,假设每一个节点数据库上的局部调度都是严格可恢复调度,那么如果网格数据库的全局服务请求(全局事务)所产生的全部子服务(局部事务)像在节点sk上的局部调度Sk一样,存在一个全局的调度次序,那么这些全局事务是可串行化的。

证明 假设这些全局事务不可串行化,并且在每个节点上存在一个全局的调度次序,那么对将在节点sk上执行的全局事务Ti、Tj来说,事务Ti在事务Tj前提交,那么事务根据定义6知,Ti的调度次序先于Tj。又因为每一个节点上局部调度是严格可恢复调度,所以所有的全局事务T1,T2,T3,…,Tr一定存在这样的一个环,事务T1在节点si1上的调度次序先于T2,事务T2在节点si2上的调度次序先于T3,等等,事务Tr在节点sir上的调度次序先于T1。现研究节点sij上的事务Tj和Tk,如果事务Tj先于Tk,则在总的调度次序中Tj先于Tk。因为节点sij上的事务Tj先于Tk,根据定义5知,节点sij上的调度是严格可恢复调度,所以在节点sij上Tj在Tk执行前提交,那么它们在总的事务调度次序中Tj先于Tk。同理可得在总的事务调度次序中T1先于T2,T2先于T3,…,Tr先于T1。这说明全局事务T1,T2,T3,…,Tr是全局可串行化的。

下面我们用一个有向图来表示网格数据库中的全局事务执行过程。

定义6 网格数据库中任意一个全局事务执行过程用一个有向图来表示,它是一个四元组,G=(GT,LT,E),其中:

1) GT是全局事务的集合;

2) LT是局部事务的集合;

3) E是符合下列条件的边的集合:

i) 连接GT中全局事务顶点的边集。对于任意的两冲突的全局事务GTi,GTj∈GT,如果GTundefined,GTundefined分别为全局事务GTi,GTj在节点sk上的局部子事务,那么存在一条从GTi到GTj的E边;

ii) 如果E是连接GT和LT中顶点的边集。对于任意的两提交给节点数据库DBMSk的冲突事务Tki和Tkj,那么边集E中可以包括全局事务顶点间、局部事务顶点间、全局事务顶点与局部事务顶点间的边集。

定理2 网格数据库的事务是可串行化的,当且仅当它的全局事务和局部事务所构成的事务图中无环存在。

证明 1)先证明充分性。即网格数据库的事务图边集E没有环存在,网格数据库事务是可串行化的。因为事务图没有环存在,则由定义可得,对局部事务一定是可串行化的。对事务图中与全局事务相关的点也无环存在,不失一般性,假设全局事务集GT={GT1,GT2,…,GTn},因为无环存在,可对GT1,GT2,…,GTn进行拓扑排序,现假设拓扑排序结果为GTi1,GTi2,…,GTin(i1,i2,…,in是1,2,…,n的一个排列),根据前面的假设,可得网格数据库事务执行过程(GP’)是GTi1,GTi2,…,GTin的一个串行执行的事务经历。将事实上的网格数据库事务执行过程设为GP,下面我们来证明GP≡GP'。设任意两冲突操作p,q,如果p∈GTi,q∈GTj,且p

2) 再证明必要性。即网格数据库事务执行过程是可串行化的,证明事务图中边集无环存在。假设事务图中边集存在全局事务环,设为GTi1,GTi2,…,GTin,…,GTi1,设事务串行执行过程为GP,则由定义可得,∃p∈GTi1,∃q∈GTi2,p在q之前执行,由串行执行的定义得,在GP中,GTi1中所有操作均在GTi2之前执行,以此类推有GTi1的所有操作均在GTin之前执行,同时GTin的所有操作均在GTi1之前执行,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此事务图中无环存在。下面来讨论事务图中边集仅存在局部事务环的情况,设为LT1,LT2,…,LTi,…,LT1,这个环说明存在事务LTi,事务LTi-1有操作在LTi之前执行,且事务LTi也有操作在LTi-1之前执行。而每一个局部事务执行过程均认为是可串行化的,那么LTi和LTi-1应该是全局事务,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局部事务执行过程是不可串行化,这与局部事务执行过程串行化矛盾。当LTi和LTi-1为全局事务时,那么又回到刚刚的证明上去了。所以事务图中也应该无局部事务环存在。

3结束语

网格数据库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刚刚起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本文主要是从事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将网格数据库中的服务事务化,当作事务来进行管理,并对网格数据库中的全局事务和子事务进行了定义,并给出了有关事务的形式化定义。为了保证事务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提出了保证事务正确执行的相关定理,并加以证明。今后我们的研究工作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网格数据库系统的事务管理理论体系,提高事务管理的效率,研究网格数据库事务管理的算法实现,并在实际系统的开发中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Foster I,Kesselman C,Tuecke S.The anatomy of the gri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percomputer Applications,2001,5(3):200-222.

[2]Fedak G,Germain C,Neri V,et al.XtremWeb:Ageneric global compu-ting system.In:Proceedings of the 1st IEEE/ACM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luster Computing and the Grid,2001:582-587.

[3]Breitbart Y,Silberschatz A,Thompson G R.Reliable transaction man-agement in a database system.In Proceedings of ACM-SIGMOD 199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Atlantic City,NewJersey,1999:215-224.

[4]Breitbart Y,Georgakopolous D,Rusinkiewicz M,et al.On rigorous trans-action scheduling.IEEE Transaction on Software Engineering,1991.

[5]Elmagarmid A K,Du W.A paradigm for concurrency control in hetero-geneous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s.In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1998.

[6]Lu Zhengding,Yang Yuping,Li Changlei,et al.Maintaining consistencyin multidatabase systems[J].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Develop-ment,2001,38(2):157-162.

高校学费数据库管理浅思 篇10

一、高校学费数据库管理目前的现状

近些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工作呈现出涉及对象广、收费金额大、专业收费标准复杂的特点。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行高校收费, 期间颁布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规定, 高等教育是属于非义务教育的一种, 高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 要向学生收取适当学费。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 “90年代, 高等教育要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 要“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 逐步实行收费制度”。因此, 高校收费制度在全国从南到北逐步实行开来。

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均消费水平的限制, 当时高校的收费标准很低, 当然也很少出现学生拖欠学费的情况, 学费是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 必须严格加强管理, 统筹用于办学支出, 虽然有极少来自困难家庭的学生因家庭原因欠费缓交, 但是缓交手续也很齐全。然而, 随着, 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学费标准的提高, 加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学生欠费现象也逐年增多, 这就要求学校的学籍管理应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重心, 出现了学生的学籍调动与学费管理的同步问题。招生部门一般在完成新生录取工作之后, 教务部门会收到录取的新生信息, 在教务部门会根据建立的学籍档案来给每一个新生编制一个学号 (学号是唯一的) , 促进高校学生基础信息的形成。为了便于统一管理, 会将高校学生基础信息中的学号信息作为识别学生的唯一信息, 财务部门就能够以能唯一识别学生的学号信息为依据进行收费工作, 当然高校学生基础信息还包括学生的姓名、专业等重要的信息。

财务部门所获取的学生信息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可是在高校内部, 由于各部门往往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 各部门实际使用与维护学生基础信息的过程中, 沟通不及时, 部分高校未实现数据库共享, 由财务处分别修改学生学籍信息、财务处数据单独管理 (收费库) , 教务处对学生学籍进行管理 (学籍管理库) , 日常学籍异动工作由教务处等原因, 导致各部门之间学生的变动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共享, 财务部门则会因为所掌握的学生信息不能及时得到更新而陷入收费工作被动的尴尬局面。学校学费收缴管理会由于数据库的不共享容易形成人为操作有误导致财务与教务处学籍异动不一致和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 例如教务处已修改学籍管理库, 财务处却不能在第一时间收到修改通知, 所以没有修改学生的财务信息, 导致学费的错收, 再加之新生的退学、在校生的退学、转专业、休学等, 都涉及到退费及补交学费的情况, 这样就必须要到各个院系核实真实的数据, 会使数据的统计审核变得非常麻烦, 而有些专业收费标准还不一致, 可能等到学生毕业时才发现学费收缴金额有误, 这些都给学费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高校学费数据库管理数据共享一体化的实现

首先, 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学生缴费情况、学生成绩和学籍变动、在校情况表现等信息, 这些信息的服务对象多层次且结构复杂, 而复杂的关系均与学生的学费及其他杂费的缴纳相统一, 一个学生应有唯一的相关信息与其对应, 综合学生信息可反映出一个学生在校的表现, 代表着学生的身份, 其不仅与学费管理密切相关, 还涉及到了学生的经济层面上的来往, 更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和未来。这些信息应该具有唯一性、安全性、准确性, 高校也必须对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进行严密的、集中的管理。

其次, 高校学生信息管理工作主要组成由课程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生财务缴费管理、成绩管理等几部分组成, 各系部主要负责管理本系学生在校的各种信息 (如综合测评、成绩、学籍等) , 现阶段, 高校各科室对于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分工是:教务处主要负责学生的成绩管理、课程管理, 一些学生的基本信息的工作、学生的招生、就业主要由招生就业处负责, 学生处主要负责学生的对学生的德智体综合测评、日常管理、各种奖罚的实施等, 学生的财务缴费情况主要由财务处负责, 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具有交叉性, 既有独立也有共享, 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最后, 我国高校现阶段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呈分散状态, 大部分高校还是采用各部门使用各部门独立的软件的方法进行学生信息系统管理, 使得学生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唯一性等方面不能得到保证。虽然, 国内外已有不少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了加快学生信息处理, 减少人力资源而研发了一些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

三、结语

总之, 高校学费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如何使用一套完整的能集成管理学生信息的管理系统, 在收费工作中开创新的局面, 使学生与学费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集成起来, 从根本上实现各部门信息的共享, 操作上相互制约、彼此限制, 解决学生拖欠学费的问题, 达到学费收入及时、准确、足额到, 安全、快速地管理学生信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静.高校学费收缴与管理问题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李洪敏.关于高校学费数据库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篇11

关键词 数据库;安全隐患;管理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果实现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是当前迫切需要认真对待和切实解决的问题。

1 计算机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是指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及其管理系统,通常由数据库、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用户四部分组成。1、数据库,就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独立应用程序之外、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2、硬件系统,主要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物理设备,包括存储所需的外部设备。3软件系统,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程序。4、用户,数据库系统中存在一组管理、开发和使用数据库的用户,一般分为终端用户、应用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

2 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

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目标就是在保证计算机内数据安全前提下,提供数据共享等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2.1 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安全。这是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的根本目标。即存储在数据库数据必须经过审计和加密;数据库中保密数据的存储要与其它数据分开;保证数据的相容性、有效性、正确性,确保数据有效;在数据存储媒体被破坏及数据库用户误操作时,数据库数据信息能够恢复。

2.2 保证数据库的访问安全。包括允许授权用户对数据库正常操作,并保证系统运行效率;尽可能地堵住各种漏洞,防止非法用户侵入;在共享的条件下能保证数据所有者的利益。

3 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隐患分析

3.1 来自硬件系统的安全隐患。數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在计算机中运行时,不可避免会遇到计算机硬件损坏、断电或其他突发情况。这些来自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全隐患会对数据库的使用以及数据正确性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严重破坏数据库。

3.2 来自软件系统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库系统安全隐患:虽然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Access、MySQL及PostgreSQL等典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已使用多年,功能强大,但不少数据库存在致命的缺陷和漏洞,一旦攻击者获得DBA权限,数据库将对其彻底暴露,毫无任何安全性可言。二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隐患:由于计算机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着很强关联性,"权限"、"后门"和"木马"是与之而来的三大安全隐患。数据库通常以文件的形式存于操作系统中,一旦入侵者获得计算机操作系统权限,就可以对数据库文件进行删除、修改和执行,也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漏洞对数据库进行非法存取;一些数据库系统为方便管理员,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留下后门,更使入侵者有机可乘;存在于操作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特洛伊木马程序等病毒,同样对数据库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3.3 来自用户的安全隐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数据库允许用户通过终端或者网络对数据库进行远程访问,由此带来的账户密码盗取、非授权用户的非法访问以及恶意窃取、篡改数据库数据等,都是来自用户安全威胁的表现。而一些数据库管理员安全意识薄弱,不能定时更换登录密码,不能及时修补安全漏洞,甚至设置管理密码过于简单导致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4 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策略

4.1 确保数据库物理安全。一要严格遵循安全说明采购安装服务器、网络设备;二要配备不间断电源系统,营造良好境温度、湿度和电磁兼容环境;三要做好机房防水、防火、防尘等安全措施。四要定时备份数据库文件和日志文件,保证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

4.2 加强用户身份验证。用户身份验证是安全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为保证数据库数据被合法调用,通常是通过用户身份验证来加强安全管理。常用的身份验证技术有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输入动态验证码验证用户身份;使用手机短信、智能卡和数字签名确认用户身份等。用户验证通过两种(或以上)因素进行,或通过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计算机设备的源头网络管理员,无论是公司网络的,网络服务提供商的,都将对他们的网络上的用户进行正确的身份鉴定。还可以采取高端数据库甚至通过使用特殊设备验证指纹、视网膜纹来确认用户,虽然成本昂贵,但无疑极大增强了数据库的安全性。

4.3 加强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性对数据库安全有着直接影响。通过对数据库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及时补丁升级、合理设置用户权限、定期审计日志记录等维护管理,可以在合理分配系统资源的同时,保障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

4.4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网络是数据库发挥巨大作用的基础,但共享和开放的网络也给数据库带来众多潜在威胁。需要采用安装防火墙以及防毒杀毒软件, 这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所必不可少的措施,它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合,使互联网与内部网建立一个安全的网关,会有效防止内部网受到黑客的侵入。对风险区域与安全区域的连接进行隔离,而且不会妨碍人们对风险区域的访问。此外,要注意不从不可靠的网站下载软件,不打开或浏览来历不明的电子用邮件,定期检测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等防范措施。

4.5 加强安全管理教育。一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动态跟踪体系,从管理员日常操作层面降低数据库安全风险;二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不断,不断提高数据库管理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终端用户的保密意识;三是要加网络技术培训,不断对数据库管理员进行必备的网络实用技术培训,以跟上网络技术更新的速度。

5 总结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也愈发重要。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完善的安保措施,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稳定运行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谢萌.浅谈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河南科技,2010,(8)

[2] 李瑞林.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5)

医院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 篇12

1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界定与功能

1.1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界定

近几年, 我国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 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应用逐渐朝着其他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 如信息系统管理范围内的人事、财务以及机构管理。医疗单位以及医院都有自身的行业特点, 患者的病情信息记录、信息服务记录等内容都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重要的组成内容。此外, 医院突发事件的记录也属于信息管理系统范畴, 如急诊室重症病人病例等。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调阅患者以往的就医记录, 可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 以便做出诊断方案。

1.2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门诊挂号-诊断-检查-付费-取药, 是医院医患业务就医的一般过程。按照这个服务过程, 医院管理模块可以划分为五大模块:检索系统模块、挂号管理模块、定价收费模块、信息查询模块和住院系统模块。在这些大的系统模块下, 还可以划分更详细的小模块。比如, 在检索系统模块中通常都会包含药物管理模块、计费系统以及服务模块;定价付费模块中还包含定价标准、管理费、药品出入库等模块信息。

(1) 检索系统模块。这一模块主要包含医院的一些常见信息, 如药物、收费、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内容。

(2) 挂号管理模块。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为病人进行登记挂号管理, 设置一个独有的号码, 如果出现特殊情况, 也能基于病患相关的信息做出诊断, 从而防止病患因特殊情况的出现而错失就医的最佳时段。此外, 这一模块的功能还能简化医生的登记成熟, 病人繁琐的预约程序。如果病患出现转院救治的现象, 还可是实现网络共享, 即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转移病患的病例。

(3) 定价收费模块。这一模块的功能是计算病患就诊所有费用的统计。通常, 这一模块中的信息包括门诊定价、收费、药品出入库等。这一模块的设计, 大大减少了医务工作者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病患经常反映的医务工作者服务态度不好的现象。

(4) 医疗诊断模块。这是医院的核心模块, 因此这部分信息至关重要。这部分的信息中不仅有医生为病人制定的救治方案及治疗的后果, 而且病人的个人信息等情况也包含在内, 记录了病人就医的全过程、临时出现转院的现象等。

(5) 综合查询系统。这部分信息除了医患有关的信息记录外, 还包含医院各个部门的所有信息, 如行政部门、人事部门等的信息。针对这一部分的系统功能, 需要根据部门职责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的检索平台, 以便更好地管理医院, 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

(6) 信息数据库模块。通常, 中型以上的医院中都会构建自己独有的数据库, 以保存医患等人员的相关信息。这一模块除了以上模块信息的记录, 还包含各部门信息以及医院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信息储存于访问的过程中, 因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需要高度重视。

2 医院数据库的设计与安全

2.1 医院数据库的设计

根据医患多少的差异性,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在构建医院数据库的过程中, 要合理增添子系统。例如, 在针对住院部的数据库设计过程中, 可适当增加子系统, 将住院费、治疗方案等情况加以区分, 方便医生在检索过程中效率更高。另外, 针对有合作管理的其他医疗机构, 要单独设计一个模块, 切实做到方便检索的目的。还要针对药品的监管做进一步加强, 以不断提高医疗保健的质量和诊断的效率。

2.2 医院数据库的安全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确保医院数据库的安全性:第一, 职能部门职责划分明确;第二, 设置明确的权限, 如数据表建立、数据查询、存储执行数据等;第三, 设计部分访问权限, 以登陆权限为例, 不同部门之间设计不同的登陆权限, 杜绝跨部门登陆;第四, 构建审计制度, 针对不同的用户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制度, 确保每次登陆访问都能做好记录工作。医院需要切合实际, 查询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与隐患, 及时制定解决方案。数据安全方案制定过程中, 需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 冗余原则。7×24销售连续操作是HIS的基本要求, 在此期间, 时时检测硬件冗余设计, 汇报系统运行顺畅与否。第二, 数据访问的安全管理原则。不同部门在使用HIS的时候, 制定有效的安全机制, 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第三, 安全管理体系原则。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及工作流程, 确保数据运行正常。

2.3 医院数据库的保护措施

配备两台核心交换机, 即便一台机器出现故障, 另一台还能正常运行, 从而确保数据库的正常传输;分层管理医院的网络系统, 设置相应的网络系统权限, 如工作人员与患者的登陆权限要分开设置, 以加强数据库的管理权限;日常电脑维护工作不容忽视, 要安装杀毒软件, 定期查杀电脑系统, 不断提升医院计算机系统的病毒防护能力;备份工作要做好, 确保遭遇入侵时能及时备份数据, 并迅速恢复数据;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针对电脑软件运行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最后, 还要加强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从用户方面加强管医院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3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3.1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问题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国大多数医院中的地位并不高, 因此现阶段依然有很多医院在沿用传统的管理系统。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基本业务管理采用的是HIS, 但是并为对此做出整体的规划统一。此外, 很多大型医院过分强调信息技术, 只注重实用的方便, 却忘记了病人才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针对这一点, 医院还需进一步优化改进其整体流程。此外, 因统一的标准制定不完善, 信息共享并未完全实现, 医院对于信息的利用程度并不高, 为信息系统的交流增加了阻力。最后, 医院监管力度不到位, 网络上电子病历系统迅速传播, 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对于信息流失的现象, 缺少相关人员与单位进行监管。

3.2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建设要大力引入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也会同步建立;将“以收费为中心”朝着“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 HCIS成为建设的重点。此外,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朝着专业化、小型化、个性化的方向转变;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广泛应用,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朝着便利、高效、快捷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信息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这不仅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水平, 同时对信息发展共享的运营效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 医院的医疗水平也进一步得到提升。所以, 今天的医学人员对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认识更加深刻, 认识到医院信息系统是改善现代医疗质量的关键。因此, 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必然成为未来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 而医院必然会高度重视并建设、发展信息管理系统, 以不断提高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鹤.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技术[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9.

[2]郭东晨, 周震.浅谈医院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2 (04) .

[3]仲大伟.医院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7) :63-64.

上一篇:关键影响因子下一篇:技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