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维护管理系统

2024-09-01

数据库维护管理系统(精选12篇)

数据库维护管理系统 篇1

网络信息化数据通常存储于数据库之中, 由数据库服务器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与维护, 并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随着用户和数据数量的不断增加, 数据库服务系统所承载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在保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中, 维持数据库服务器安全稳定的运行, 是服务应用系统维护中的关键环节。

1 数据库服务系统维护

数据库服务系统是用户与数据访问的接口, 肩负着支撑用户业务数据管理, 以及与第三方软件进行数据通信的使命。在整个应用型系统中, 它是应用管理系统的核心。业务往来中重要的是数据, 数据是应用型软件流通的血液。数据库服务器系统主要应用于数据的管理, 它为用户的数据访问提供数据支撑。如果一个系统没有合法完整的数据结构, 那么该款应用软件也就成为了空壳。为了让数据库服务器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在数据库管理中, 要保证数据服务的安全性, 提升数据服务的性能,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这是数据库服务系统维护的关键。

1.1 数据库服务系统的账号安全问题

保证账号安全是实现数据库服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知道, 多数的系统攻击都是以破解密码、截获账号为切入点的, 一旦账号被破解, 黑客就能获取所有账户内的信息, 信息安全也只能成为空谈。为了确保数据库服务系统的账号安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用户管理。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后, 锁定或删除与设备运行无关、与维护工作无关、自动生成的那些账号或群组。 (2) 加强服务器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的管理。禁止并预防他人浏览或复制系统数据库中保密的内容, 并保障密码设置达到一定的安全系数, 并辅以其他方法提高密码口令的安全性。 (3) 定期修改服务器的用户口令及远程控制软件的口令。

1.2 禁止与系统运行和维护等程序无关的服务

为了保证系统服务器的性能, 除了在数据库管理结构上有所讲究外, 还应该提高数据库系统服务器在数据服务上的利用率。安装数据库服务系统后, 有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会自动开启一些冗余服务, 这些服务中, 存在一些与系统运行和维护无关的服务进程。除了影响系统的服务响应外, 这些无用的服务还存在着安全漏洞, 可能成为黑客或系统崩溃的入口。因此, 在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维护的前提下, 应当禁用与工作无关的服务进程。禁用服务进程时一定要保证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不会受到影响。比如, 一些通讯软件是需要SNMP服务支持的, 如果禁用该服务, 这些软件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3 及时安装系统补丁

任何系统在设计之初都会存在一些bug或安全漏洞, 数据库服务系统也不例外。而且, 使用时间越长, 系统所暴露出的安全漏洞也越多, 这些安全漏洞都可能被恶意攻击者利用, 进一步造成安全隐患。为了降低系统安全漏洞带来的危险, 应经常关注数据库服务系统提供商的官方网站, 定期扫描系统漏洞, 及时下载安装系统补丁或升级。

1.4 定期监测和审计系统日志

数据库服务系统在运行时会自动生成各类日志。通过分析这些运行日志, 不仅能够有效地掌握数据库服务系统的运行状态、执行的操作、出现故障的时间和原因, 最终解决系统问题并恢复系统运行, 而且能够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和bug、可疑的用户或操作行为。这样就可以更好、更快、更准地预测和监控安全问题。

数据库服务系统的运行日志数量众多, 进行监测和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安全漏洞。如果发现安全隐患, 需第一时间通知信息管理处, 信息管理处将派遣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现场维护。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非法操作或系统突发故障造成的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等问题为数据库带来的负面影响, 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基本的分类, 并进行备份。根据数据的分类将数据在多个不同的服务器中进行备份, 以便在发生数据丢失、损坏或是系统奔溃等状况时, 能够尽快恢复系统的工作状态。

2 数据库系统维护

2.1 监控数据库

通过监测和审计运行日志, 能够发现数据库产生的错误操作。定期监测文件系统和数据库表空间的数据访问情况, 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扩充。一旦发现数据库存在异常操作, 及时报告信息管理处进行数据库系统恢复。信息管理处指派的技术人员到场后将输入密码进行数据库的恢复, 并在场监督, 防止出现技术人员浏览或复制保密内容现象的发生。

2.2 优化性能

为了保证数据库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如, 根据共享区、数据库数据缓冲区、数据字典缓冲区的使用率和使用情况及使用命中率等调整各个区域的大小, 并以创建索引的方式避免造成大表FULLTABLE SCAN。

2.3 备份数据库

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更新频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备份方案, 在不同的服务器中进行备份, 以便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数据库系统, 减少损失。同时, 数据库系统能够设置为自动备份数据 (如运行日志、数据库等) , 管理员只需定期将自动备份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的存储设备 (PC、光盘、移动硬盘等) 中, 并随时观察硬盘容量, 及时清理已经完成备份的数据即可。

3 结语

数据库服务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是整个数据库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利用敦实的数据库系统维护技术, 从每一件小事着手, 使数据库服务系统不断满足更高的要求。只有遵循科学、规范、标准的原则完成数据库服务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 才能保障数据库系统实现真正的安全和稳定。

摘要:本文从数据库服务系统的账号安全、监控数据库数据访问情况、优化性能等方面入手, 探讨了数据库服务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 以此提升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访问性能。

关键词:数据库,服务系统,日常维护

参考文献

[1]邱爽, 杨洁.浅谈服务器安全与维护策略[J].科技风, 2010 (24) .

[2]张国萍.棋盘井煤矿internet/intranet具体技术方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12) .

数据库维护管理系统 篇2

关键词:网站设计;维护;数据库软件系统;作用

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使得网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网站作为数据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对其设计与维护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网站的设计与维护过程中应科学应用数据库软件系统,在数据库中有效存入动态信息,使网页能够自动生成与更新页面,保证网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数据库软件系统在网站设计中的作用

网站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商业性和非商业性网站要想保证运行效果的良好性,必须要合理设计网站,采用基于数据库(B/S结构)的网站设计技术。在网站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应以维护性良好、技术先进、界面友好以及功能全面等为设计目标,结合软件工程学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开发软件,保证软件设计的模块化和步骤化,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1]。一般将动态模式应用在网站设计中时,主要是对SCRIPT(编程脚本技术)、DOM(文本对象技术)、CSS(层迭样式技术)等技术进行科学运用,从而实现页面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页面内容的更新速度加快,使得网站维护成本增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数据库软件系统为依据,采用相关的网站设计技术,保证设计效果。对于B/S结构而言,其从本质上而言属于一种三层C/S结构模式,即二级的Client/Server。其中第一级是由Web服务器提供的WWW服务,将浏览服务提供给浏览器客户端,然后在WebServer上安装事先建立的网页文件,对页面语言进行描述,并利用服务器来转换执行结果,使其能够变成HTML语言文本,借助客户端软件加以运行解释,保证显示结果的明晰化和准确性。一般页面语言包括ASP、PHP和JSP等多种编程语言、HTML和VBscript语言、DHTML标注语言、Javascript脚本语言等[2]。此外,第二级主要是利用Web服务器和客户机进行C/S运行模式,客户端在访问操作数据库时,客户端的软件应选择为编程语言程序,如C++、ASP、PHP以及JSP等,同时借助CGI或其他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互动。服务器端数据库的支持与管理系统可利用第三方数据库系统。

二、数据库软件系统在网络维护中的作用

网站达到一定的建设规模后,如果其具有较大的流量和较多的内容时,网站管理人员在维护过程中应及时更新站点,并将与其存在一定关联的页面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更新网站。当然,对于大型企业网站而言,其每天需要发布较多的新闻和公告信息,将APS技术应用在网站维护中,能够在数据库中存入动态信息,并将其实际显示在网页上,保证页面的自动生成与更新。首先在数据库连接的建立方面。站点的建立需要以数据库作为支撑,利用数据库能够快捷查询、更新和管理数据。一般数据库可分为Fox数据库(.dbf)和Oracle数据库(.mdb)等,其访问需要以浏览器作为操作平台,有效连接数据库,正确运用ADO对象,合理设置后台数据库,科学管理动态网页的数据[3]。就现阶段而言,大部分Web网站都开始采用动态网页,利用数据库对网页数据进行管理,并借助Web服务器和ADO对象来访问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保证网站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其次在模块的组成方面。在网站维护过程中,可利用编程来对模块进行划分:一是数据编辑模块。该模块主要是添加、删除和修改数据库内容,用户进入网站主页时可利用客户端的浏览器,并有效操作调用维护程序。当然在进行修改或删除时,应先对数据库中数据加以读取,并结合界面提示进行操作,然后提交结果;在添加内容时,应以界面提示内容为依据进行填写与提交。要想避免用户对网站内容进行随意更改,可以利用安全体系认证用户身份,并采取页面加密手段,设置访问权限。此外,数据编辑模块能够准确识别用户提交数据格式,如果其格式不正确,则可要求用户对相关内容进行重新填写后提交[4]。二是数据储存。模块的功能就是结合相关要求将用户提交结果加以入库,当用户提交请求被ASP程序接收后,可利用ADO对象将SQL指令加以发送,并在数据库中存入相应的数据。三是用户浏览器接口。浏览器只有利用用户浏览器接口连接客户端,才能对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访问,促进网页浏览速度的提升。接口接收到用户浏览器的请求时,应以ASP程序中的对象为依据,对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利用Web服务器,将其传输至浏览器。

三、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其具有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多样性和便捷性等特点,有效推动了IT行业的发展。目前,IT行业要想在信息时代实现自身的发展,有效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网站设计和维护中应合理设计数据库软件系统,充分发挥出该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尽量吸引人们的访问参观,促进网站设计和维护水平的提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数据库维护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轨道交通;AFC系统;数据库;维护;优化设计

1.南京地铁AFC系统的概述

AFC即自动售票检票系统,该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将通信、网络、自动控制等学科集成起来的综合系统。将AFC系统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中,能够实现轨道交通中包括售票、检票、计费、收费、清分、管理等操作的自动化实现。南京地铁的自动售检票系统使得南京地铁公司能够很好的在地铁车站网络中控制乘客客流,保证乘客所支付的费用与他们的行程相符合,同时保障乘客所支付的费用被更加安全可靠的收取。自动售检票系统实现乘客在自动售票机所购买的非接触式车票,在地铁相应车站的自动检票机刷票进站乘车,在乘客目的车站的自动检票机刷票出站。自动售票机能够帮助消费者在没有车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自己购买车票进出车站,实现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全自动流程管理。

乘客通過自动售票机触摸屏点击目的站点进行购票,根据屏幕显示价格,在自动售票机端口投入硬币或纸币,硬币处理模块与纸币处理模块自动识别硬币与纸币,并根据乘客实际购票金额找零,单程票发售模块发售单程票至读写区,读卡器自动生成二维条码,即将车票编号、出票站点、乘车日期、票款金额、乘车区间等数据信息通过加密算法进行加密运算并生成加密二维条码,读卡器将软件自动生成的加密二维条码和车票编号写入票卡内,由自动售票机将单程票售出。

非接触式智能筹码由乘客使用自动售票机来自行购买,或者由地铁车站的工作人员使用半自动售票机来人工销售。自动售检票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考虑到后期跟其它运营商的合作对接,系统设计有预留接口。

2. 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数据库基本设计

以南京地铁为例,自动售检票系统(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简称 AFC)是一个计程计时的封闭式全自动收费系统,系统所有设备均具备处理非接触 IC 卡车票与币式单程票筹码(Single Journey Token)能力,包括市民卡、城市交通卡及轨道交通专用非接触 IC 卡车票、币式单程票筹码车票。

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的可发展性,综合对未来一定时间内客流数据量的预测分析,在兼顾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条件西啊,数据库推荐以Oracle 10i型数据库为首选方案。为保证AFC系统数据库的完整一致,车站部分与中心控制室部分数据库系统选用一致,操作系统均为UNIX系统。

硬件构成方面,整个AFC数据库硬件构成包括:(1)磁盘阵列,型号为HP EVA4000,同时设置2*控制柜;(2)小型机*2,型号为HP rp4640;(3)液晶显示器*2,品牌为HP;(4)光纤存储交换机*2,型号为HP 4/8 SAN Switch;(5)磁带库,型号为HP MSL6000/Auto loader。

软件构成方面,为了避免AFC系统在运行过程当中出现硬件链路的单点故障,数据库设计中引入双机备份模式,每个生产主机对应2*FC卡,通过光纤载体实现与SAN交换机的连接。同时,磁带库可通过FC光纤通道链路与SAN交换机主机进行连接。而SAN交换机方面,分别有2对光纤线路与EVA4000磁盘阵列连接(与控制器相互对应),通过这种方式,自两端冗余链路接入磁盘阵列中。

3. AFC系统数据库维护要点

为确保AFC系统在整个轨道交通运营期间能够保持长效、稳定的运作,就必须高度重视对AFC系统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在数据库维护方面,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做好日常监控工作。即对AFC系统数据库连接情况进行动态检查,评估数据库相对应会话数目是否存在异常,若数据库内存在挂死连接,需要人工进行清理。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操作指令包括:(1)操作“appctl station show”指令,实现查看应用功能;(2)操作“appctl station start”指令,实现应用开启功能;(3)操作“appctl stationstop”指令,实现应用关闭功能;

第二,对日志信息进行查看。特别是在AFC出现异常故障时,通过对日志信息的查看与分析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判断故障产生的信息来源,为故障判定以及后续处理提供支持。数据库维护中,需要重点查看的日志类型有如下几种:(1)操作“online/clrsvrq/connectinmng log.”指令,实现日志记录时间/消息队列清理信息日志记录/连接信息日志记录的查看功能;(2)操作“comm/commclnt.log”指令,实现服务器端日志/客户器端日志记录的查看功能。

4.AFC系统数据库优化设计要点

针对AFC系统中常选用的Oracle 10i型数据库而言,在系统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的方式,提高数据库功能实现的可操作性与便捷性。具体优化要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自由结构的优化:通过优化OFA自由结构的方式,能够在数据库中实现对逻辑数据对象的自由分布,在数据库逻辑设计中,将系统数据与用户数据分离,将索引数据与一般数据分离,将高活动表与低活动表分离,提高动作指令响应效率;

第二,对SQL语句的优化:减少对数据库的查询次数,即减少对系统资源的请求,使用快照和显形图等分布式数据库对象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的查询次数,以达到提高SQL共享池内语法树利用率的目的。

5 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AFC数据库的维护与优化设计,能够促进AFC系统内信息利用率的提高,优化系统分析能力,促进数据库数据信息整理能力的改善,为AFC系统的完善奠定基础,是AFC数据库最关键性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恒学.AFC数据库快速备份与恢复策略[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7):49-52,67.

[2] 王茂林,蒲全武,郭伟等.轨道交通AFC系统数据库容灾系统方案设计[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0,19(2):47-49.

[3] 邱继红,李煜新,孙泽俊等.嵌入式数据库在AFC系统中的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8,17(4):41-44.

浅谈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也给数据库的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数据库维护管理工作日趋复杂, 安全性和可靠性难以保障。目前, 数据库维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不正确或非法访问数据库导致数据库运行出现死循环, 前端系统崩溃, 无法使用;2数据库系统运行依赖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环境出现故障, 造成数据库系统运行异常, 例如系统崩溃、磁盘损坏等;3在“黑客”或病毒的恶意破坏下, 未经授权对数据库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非法修改, 导致数据库信息失去准确性和真实性, 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数据库数据和进行信息处理;4网络“黑客”或病毒利用网络漏洞非法窃取数据库信息资料, 然后恶意修改或破坏数据库系统, 严重影响了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和完整性;5未经授权对数据库信息进行非法访问, 窃取数据库信息资料, 威胁到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原则

完整的数据库系统需要具备多种形式和大量准确、真实的数据信息, 数据信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具有动态性。数据库系统中一般都存储着许多重要的机密数据信息, 然后利用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传输。数据库技术能提高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的效率, 但是相关的风险问题也会凸显出来。数据库信息存储着重要的商业机密、情报信息等数据资料, 如果被“黑客”或病毒恶意破坏、篡改或窃取, 那么就会给用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所以, 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对于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库维护管理工作是一个持续性、动态性的过程,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及时修改动态性的数据库信息,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3将数据库维护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上, 数据库的安全能够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正常运行。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防止不合法访问窃取、破坏或修改数据库信息, 破坏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提高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加密数据库中的重要数据

数据加密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密码技术交换数据库信息, 实现信息隐蔽, 提高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 确保数据库重要信息不被更改、窃取和破坏。数据加密能够有效防止数据库重要信息被窃取、更改和破坏, 提高数据库的维护管理水平和安全性。数据加密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数据库系统中的口令、文件、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减少被“黑客”或病毒入侵的风险, 数据加密是提高数据库维护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3.2 提高系统安全性

系统安全问题也能够对数据库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而且系统安全问题涉及范围比较广泛,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都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系统安全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逻辑安全、物理安全三个方面, 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可以从设置权限等级、加强身份验证方式、分配权限等方面进行。

3.3 数据库备份

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复杂, 涉及范围广泛, 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发生数据丢失的情况, 常见原因主要有软、硬件系统问题, 存储数据库信息的设备损坏, “黑客”或病毒入侵等。数据库信息的破坏是无法预测的, 所以必须采取还原数据库的措施来应对数据库数据丢失问题。数据备份是指备份某一时间的数据库信息, 拷贝数据库数据和制作数据库结构, 如果数据库在发生意外情况下出现破坏, 可以利用备份来对数据库进行修复。在备份数据库前, 需要创建或指定备份设备。备份设备作为存储介质存储数据库数据、文件组备份、有关文件信息、事务日志等, 是具备存储功能的电子工具, 例如U盘、硬盘等。

3.4 应用数据库还原技术

数据备份工作完成后, 如果系统运行崩溃也会造成数据库信息丢失或破坏, 或者数据库操作的错误执行, 就可以从备份数据中恢复数据库。数据库还原技术是指将备份数据应用到系统中, 系统在数据库恢复的过程中, 自动对数据库结构进行重建, 检查执行的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并将数据库内容补充完整。数据库备份和还原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数据库管理员需要根据数据库的应用要求制订数据备份计划, 确保在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数据库恢复系统功能减少对数据库的破坏, 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5 完善数据库安全管理机制

数据库系统日常维护管理水平与内外部网络环境、数据库安全管理方法、数据库管理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 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不但需要加强对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还要不断完善数据库安全管理机制, 通过科学、规范的数据库管理确保数据库系统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同时加强数据库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提高数据库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提高数据库安全管理意识, 减少数据库系统风险, 避免人为故障或失误的发生, 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独立性、数据完整性、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 要做好数据库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不仅需要数据库管理员具备一定专业素养, 而且需要具备责任心和耐心。

参考文献

[1]苏俊.数据库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数据库维护管理系统 篇5

各行社:

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实行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发[2012]39号)要求,新疆农村信用社客户风险统计报送系统将于近期正式上线,为做好系统上线前的数据补录工作,通知如下:

一、结合客户风险统计报送系统培训班培训内容,参加培训班的数据审核及报送人员要组织做好本行社转培训工作,各行社必须于2014年4月15日前完成转培训。

二、在做好转培训基础上,各行社信贷管护权客户经理、计财部数据录入人员要按月在现有信贷管理系统、客户风险统计报送系统中做好客户风险统计报送数据收集、维护、补录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次补录工作截止日期为2014年4月30日,具体补录内容详见附件。此后每月6号之前,各行社要按时完成数据补录、校验、审核工作。

三、为确保客户风险统计报送系统顺利上线,各行社数据审核及报送人员要督促数据补录人员按时完成数据补录、保存、校验工作。各行社要按客户风险统计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严格的管理考核办法,按部门、网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数据补录工作管理和考核,逐笔、逐户检查核对验收,不遗漏,确保报送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四、客户风险统计报送系统补录登录IP地址为:http://10.1.44.6:8881/custrisk、登录日期选择为2014年3月31日。特别注意:客户经理每张表数据全部补录、保存、校验完之前,系统自动提示:“数据校验全部通过,请全部提交。”客户经理必须点击“全部提交”按钮,数据才正式提交,否则,审核人员无法正确审核。

附件一:信贷客户经理补录填报规范说明

附件二:计财部门数据录入人员补录填报规范说明

自治区联社客户风险统计系统项目组联系人: 闫华0991-2950145 信贷系统补录联系人:黄文国、康斌:0991-2356705 0991-2950628 财新系统补录联系人:马侨娅0991-2950045

客户风险统计系统项目组

数据库维护管理系统 篇6

关键词:军队医院;数据库;安全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3.08

1 军队医院数据库的漏洞风险分析

军队医院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存在设备故障、病毒感染、黑客攻击、人为错误操作等漏洞风险,使得数据库的数据处于危险状态,严重时可能导致数据库系统的瘫痪,这些漏洞风险具体体现为:

1.1 设备故障

军队医院数据库以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为载体,这些硬件设备需要保持在最佳的运行状态,方可保证数据库的正常和安全,然而由于技术瓶颈的制约,军队医院数据库所应用的计算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老化,以致设备故障的频率增加,譬如医院的突然断电,计算机设备瞬间产生超标的局部电流,从而烧坏设备的线路。

1.2 病毒感染

为便于军队医院社会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军队医院数据库的部分数据必须对外公开,因此数据库将处于半公开的状态,外联网部分的数据库,经常受到外界病毒感染的威胁。处于这种联网状态的数据库,要求不定时检查和堵住数据库的漏洞,然而这恰恰是军队医院数据库安全维护工作的薄弱点所在。

1.3 黑客攻击

近几年来,随着军队医院的发展,医院内外部某些不法分子觊觎医院数据库中的重要信息,如医患者的基本信息,而很多军队医院数据库仅仅设置普通的防火墙,而且没有强有力的技术力量作为后盾支撑,因此数据库面临黑客攻击时,往往无法提前制止,这对于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来说,是亟待消除的致命性弊端。

1.4 人为错误操作

数据库的数据安全维护,属于一项专业性的技术型工作。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不仅会削弱安全维护工作的有效性,而且可能留下数据库的安全漏洞。目前军队医院在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匮乏,因此数据库安全维护工作经常存在人为错误操作的情况,要求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2 军队医院数据库数据安全维护的策略探讨

针对军队医院数据库数据安全维护工作存在的薄弱点,笔者认为进行数据库的安全维护,需要同时兼顾网络设备、数据库备用、数据恢复测试等技术要点,以及进一步提高安全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2.1 网络设备安全维护

网络设备是军队医院数据库的硬件载体,对网络设备的安全维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是维护设备环境,医院数据库设备放置于中心机房,机房的温度适合控制在25℃左右,湿度适宜范围为40%-70%,并且注意空气流通,减少灰尘在机房中的滞留和弥漫;其次是电源的管理,配置UPS的持续电源,并设置避雷设备和抗静电设备,以防止外界因素对电源正常供电的影响;再次是服务器的安全维护,采用定期监控的方式,协同内存和磁盘空间的监控,全方位检查服务器的日常运行状态。

2.2 数据库备用

军队医院通常配置有数据库的主服务器和备用机,为避免数据的丢失,需要定时备用数据。根据医院数据库的维护需求和条件,笔者建议将数据库备份分为本机冷备份、备份机备份、刻录光盘三种方式。其中前两种备份方式每天进行一次,最后一种备用方式每周进行一次,并保存于异地。以上的备份方式,能够减少数据库数据丢失造成的影响,并且可以在数据库故障的十五分钟之内,自动启动窗口部门业务,将数据丢失量最大控制在1天以内。除此之外,当天录入数据库一般都有单据相对应,因此即便当天数据库数据丢失,仍然能够根据单据重新整合部分数据,至于异地保存的光盘数据,主要是为了应对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并且将数据丢失量控制在1周以内。以上的数据备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病毒、黑客、自然灾害等对数据库数据的损坏,有效保证医院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运行。

2.3 数据恢复测试

数据恢复测试以数据库的备用为基础,建议以周为时间单位完全恢复测试备用服务器,以月为时间单位恢复测试某个时间点的数据库数据,以半年为单位模拟服务器硬件的故障测试备用服务器。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备用数据的恢复测试方式能够有效保证军队医院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完全性,是数据备用的有益补充方式。至于数据库服务器的灾害性恢复,主要针对硬件故障、软件崩溃、病毒感染等不确定性的灾难,这些灾难可能会造成服务器系统的崩溃,严重危机数据库数据的安全,笔者建议借助双机热备的数据保护方式,即分别利用两台服务器作为主机和备机,以防止主机不能够正常使用时,备机能够通过共享磁盘柜迅速接管主机数据库,确保数据库不会停机。

2.4 其他安全措施

除了以上的几方面数据库数据安全维护技术,军队医院还需要强化管理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设备的物理完全性,一方面是用户的管理,即在服务器系统当中合理配置使用权限,包括医生、护理人员、管理人员等在内的访问用户,需要将分散的共享数据界定于某个权限操控范围之内,可通过设置对应的用户账号,赋予每个账号不同的访问和操作权限,譬如护理人员无权操作主治医生的数据目录,仅供部分数据的读取,这样就能保证共享数据的安全,并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另一方面不定时更新防病毒软件,尤其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时,要进行设备杀毒确保安全后,方可连接进入服务器。

2.5 维护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鉴于军队医院数据库数据安全维护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相关维护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减少人为错误操作情况的出现,首先是检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以绩效考核为基准,定时检查数据库数据的安全维护情况,譬如是否受到存在系统漏洞和防病毒软件的更新维护情况等;其次是维护人员要根据数据库所在内外部环境的安全状态,同步管理数据库相关硬件和软件,定期做好系统升级的准备工作。再次是按照规定的时间定时检查服务器、核心交换机、弱电间等网络设备,以及输入数据库内数据是否存在报错。最后是由医院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数据库安全维护工作的应急领导小组,模拟数据库瘫痪、崩溃、干扰等紧急情况,安排维护人员对各种紧急情况做出有效处理,并总结出数据库安全维护的经验,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维护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军队医院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存在设备故障、病毒感染、黑客攻击、人为错误操作等漏洞风险,使得数据库的数据处于危险状态,严重时可能导致数据库系统的瘫痪。为此,我们需要针对军队医院数据库数据安全维护工作存在的薄弱点,维护好各种网络设备,譬如采用定期监控的方式,协同内存和磁盘空间的监控,全方位检查服务器的日常运行状态,同时采用本机冷备份、备份机备份、刻录光盘等方式,定期备用数据库,减少病毒、黑客、自然灾害等对数据库数据的损坏,并针对硬件故障、软件崩溃、病毒感染等不确定性的灾难,定期恢复测试数据。除此之外,用户管理、防毒软件更新、维护人员技术水平提高等,均为军队医院数据库安全维护工作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倩文.医院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分析及优化经验[J].医疗装备,2009(11):24-26.

[2]冯凯,刘书占,崔毅.谈医院数据库从8i到10g升级的步骤及方法[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01):45-46.

[3]闫国涛,王颖,赵妍.医院数据库系统中RMAN备份与恢复的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05):26.

[4]姜虹.基于医院数据库灾难性恢复的医院机房建设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121.

作者简介:王昳(1975.10-),女,天津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局域网、数据库维护。

关于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研究 篇7

当前, 在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数据备份或重组数据库时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 数据库管理员在使用光盘刻录机进行备份数据的时候, 要保证复制、粘贴命令使用方向的正确性, 否则就会导致数据库数据信息的丢失, 给日常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 为解决和纠正数据库系统运行时出现的个别数据错误, 或者重整数据库文件和重建索引文件, 往往需要进行数据库的重组命令。在重组数据库之前, 数据库管理员一定要保证所有的用户在退出状态, 保证所有数据库在关闭状态, 否则必然会造成数据库重组的失败。

第二, 数据库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很多时候, 数据库管理人员仅仅保证日常的数据备份工作, 而没有对一些重要的数据文件实施恰当的安全措施, 比如将数据库管理人员使用的数据文件与用户查询使用的数据文件分放在两个不同的服务器, 并在两个服务器之间建立防火墙, 定期修改数据库口令, 做好数据库口令的保密工作等。由于这些相关管理措施的缺失, 导致数据库管理人员偶然间进行不适当操作时, 会造成数据库数据信息的丢失。

第三, 数据库病毒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

病毒对数据库的影响可大可小。小则导致数据库的使用不便;大则导致数据库系统瘫痪。当前, 数据库面临的病毒威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软盘、光盘等的病毒, 如一些外来人员自带软盘、光盘等没有进行杀毒而直接使用, 导致数据库的数据文件信息遭到入侵, 造成数据的损坏甚至丢失;二是来源于网络的病毒, 通过网络下载而直接进入数据库系统, 比如, 能够对数据库系统造成较大威胁比如木马程序, 它通过修改入主程序密码来更新密码, 使得入侵者获得新密码, 导致数据库服务器等受到入侵,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 数据库的使用人员还一无所知, 等到发现数据文件遭到损坏时已经为时已晚。

第四, 数据库操作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 为了方便数据库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 很多数据库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的特征参数都存在后门, 这也就给入侵者打开了方便之门, 利用后门访问数据库。另一方面, 由于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而操作系统又能够通过监控程序实现对用户登录和口令鉴别的控制, 也能够利用其文件管理功能的存取控制矩阵, 进行数据库文件的授权读写和执行, 因此, 如果操作系统允许使用方对数据库文件直接存取, 那么再可靠的安全管理措施也形同虚设。

第五, 数据库管理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安全防范常识缺乏, 其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措施往往落实不到位, 比如数据库系统中一些默认设置存在一定的潜在威胁, 太多使用人员的不恰当使用权限, 对数据库系统未经授权就擅自进行改动等, 忽视了对数据库的定期维护工作, 导致数据库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也是当前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方面存在的一大问题。

第六, 数据库系统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 很多常用的关系数据库都具有强大的特性, 产品也相当成熟, 但是往往都使用了超过十年之久, 没有对数据库进行及时的维护工作, 导致很多应有的安全特征普遍缺失, 致使绝大多数的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措施并不成熟。

二、数据库管理与维护措施

第一, 实行数据加密

数据管理人员可以对一些必须存在数据库里的重要机密数据进行加密, 并且对不需要了解关键数据内容的数据库管理人员无需明示明文, 以避免数据库被非法访问, 防止内部使用者在未授权访问情况下窃取密码, 并使用数据库或篡改数据信息, 切实确保这些数据在整个系统被破坏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安全。

第二, 采取存取管理

存取管理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用户认证。用户认证技术可以为数据库提供最外层的安全保护, 通过对使用人员身份的验证, 来防止数据库被未授权使用人进行访问, 通过对使用人员身份的识别, 来避免使用人进行越权访问;二是访问控制。在数据资源共享的环境中, 它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库数据的可信性。包括数据浏览控制和修改控制。数据的浏览控制可以确保数据库数据信息的保密性, 数据修改控制则可以保证数据信息的正确性。

第三, 备份恢复数据

数据库并不是万无一失的, 无法避免系统故障的发生。因此, 数据库管理人员可以利用静态备份、动态备份和逻辑备份等备份方法及早做好数据库数据信息的备份, 在系统故障或者数据损坏丢失的情况下, 利用磁盘镜像数据库、备份数据文件和数据库在线日志三种方法实现数据的恢复, 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结束语

综上, 为保证数据库的安全, 防止数据库被非法访问, 威胁数据库安全, 数据库管理员必须做好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及时发现数据库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作出相应的安全应对措施, 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参考文献

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维护研究 篇8

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数据库是一项重要技术体系, 是实现对各类复杂数据科学组织、管理、存储的有效形式,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数据库相关技术实现了稳步升级并逐步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应用。数据库主体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 是为实现系统化管理目标构建的结构性数据集合, 在操作系统有效支持下, 可借助数据库的综合管理将零星、分散数据信息资源科学结构化, 进而真正实现有序、科学的资源信息管理。构建数据库是一项技术性较强、需要较大投入、持续周期长, 同时见效较慢的科学基础工作, 在建库实践中不仅要考虑对内存空间的有效节省, 同时还应科学提升系统运行速度。采用科学规范的构建方式可令数据库系统更加简单便利, 因此我们应科学分析数据关系及来源, 进而明确系统涉及包含的每项实体。

2 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维护科学策略

2.1 强化用户培训, 有效提升管理数据库人员综合素质

为有效发挥计算机数据库优势服务作用, 首先应强化数据库实践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令其具备综合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 并能科学全面掌握计算机数据库应用技能, 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原理充分明确。因此建立数据库后, 普及应用者计算机与数据库知识尤为重要, 同时应科学编制相关用户应用手册, 在显著位置应张贴操作科学步骤, 还可在前期数据库投入应用阶段配置一些人员提供义务的指导与帮助服务。数据库的成功建立与广泛投入应用应配备相应数量的正常运行计算机, 同时需要对运行速度、硬件与软件系统实施定期维护检测, 进而确保其正常应用。同时还应对输入数据库信息资源的科学准确性实施全面详细检查, 进而构建定期的严格检查体制, 确保数据库的优质性, 应用阶段还应对数据库展开准确及时的定期更新。

2.2 科学实施系统数据备份

数据库系统的恢复备份机制有效保障了在系统处于失败阶段对相应数据重新获取的良好可能性。SQL Server向我们提供了不同两类恢复机制, 即自动完成系统恢复以及人工实施系统恢复。前类措施只要启动系统便会自动实施备份, 确保系统面临瘫痪威胁之前所进行的事务事项均能记录在相应数据库系统设备之中, 而没有完成的事项事务则可被回退。人工实施系统恢复主要通过LOAD与DUMP命令实现人工的恢复与备份目标。定期对工作日志、事务以及数据库信息进行备份可有效避免数据信息的大量损失、系统不良中断故障导致前期数据的丢失, 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践备份阶段中应将每个数据库完成创建后卸出, 进而提供装入基点, 而后应依据排定周期时间表进行卸出。在卸出数据库基础上还应在没有日志运行操作后将数据库卸出。倘若数据库与事务日志在同一设备之中, 则两者不应作分开备份, 倘若两者分别在不同设备中, 则可采用DUMP TRAN命令进行日志的单独备份。

2.3 系统运行失效时科学进行数据库系统恢复

倘若用户数据库系统相关存储设备面临失效, 则数据库便无法存取而被破坏, 因此我们可将最新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系统装入, 进而实现有效预防维护目标。倘若存储日志在分离设备之中, 我们可用DUMP TRAN命令将不可存取或破坏数据库相关用户事务日志进行卸出, 而后可应用相应检查查询设备将已破坏数据库使用设备状况进行分配, 同一目的应赋予相同空间块。而后则应对查询输出进行检查, 应用相应的DROP DATABASE操作命令将损害设备之中的数据库予以删除。倘若系统发生报错则可应用DROPDB相关选项进行处理, 将损害设备予以删除并进行初始化操作。在数据库重建阶段应位于旧表之中将所有数据行进行拷贝, 应包含相应的首要逻辑设备, 并对其余入口进行重建。装入数据库后应继续将卸出日志进行装入, 卸出事务日志与数据库缺省权限则应为所有数据库者掌握, 且不能实施传递。

2.4 有效监视系统运行状况

为确保计算机数据库的良好持续运行, 我们应对当前进程与用户使用信息系统过程进行科学监视, 利用相关命令对当前系统进程信息及注册用户进行全面显示。倘若在监视阶段中发觉进程总量与最大连接数接近, 则应将无关进程或不活动进程进行下调, 进而确保系统的科学正常运作。同时还可对非法用户、应用不属于用户自身范围的各类数据库状况进行有效监视。对于目标总体占用空间相关状况也应进行有效监视, 对系统过程数据页数、显示行数及某个目标与占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控, 这样便于我们充分了解数据库相关日志表信息、用户数据库状况以及原始计费数据表信息等。倘若发觉过大占用空间现象, 则应进行日志的转储, 对于他类目标应进行垃圾数据清除或适应性扩充数据空间。为确保系统数据综合安全性, 相关系统管理人员应依据实际系统状况进行安全保障策略的有效执行, 例如做到对用户口令进行周期性更改, 通过调用系统Password命令科学实现。

3 结语

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 篇9

1.1 数据库的概述

所谓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 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 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1.2 数据库的种类

1.2.1 层次型

层次型数据库如树状结构, 具有父子关系, 每个父节点可以有很多子节点, 但每个子节点仅可有一个父节点。这种数据库结构简单, 易于操作, 可利用树状数据结构来完成, 每一节点有其应用的义务与责任。但若是想要寻找较远节点间的关系, 则必须先往上通过很多父节点, 然后再往下寻找另一节点。若是稍大的数据库, 将会耗费很多的搜寻时间。

1.2.2 网状型

网状型数据库允许子节点有多个父节点, 并且子节点之间的关系较接近, 容易联系。但由于路径多, 当加入或删除数据时, 牵动的相关数据多, 不易维护修改, 不适合于动态数据库。

1.2.3 关系型

关系型数据库在结构上可以通过关键字将相关的表格联系在一起。关系数据库中的表必须有一个字段的数据不能重复, 当做主关键字以区别每条记录, 而其他字段则允许数据重复。

2 数据库维护内容

2.1 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

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是系统正式运行后最重要的维护工作之一。数据库管理员针对不同的应用要求制定不同的转储计划, 定期对数据库和日志文件进行备份, 以保证一旦发生故障, 能利用数据库备份及日志文件备份, 尽快将数据库恢复到某种一致性状态, 并尽可能减少对数据库的破坏。

2.2 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控制

数据库管理员必须对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负起责任。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授予不同的操作权限。在数据库运行过程中, 应用环境的变化, 对安全性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有的数据原来是机密, 现在是可以公开查询, 而新加入的数据可能又是机密的。而系统中用户的密级也会改变。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原有的安全性控制。同样, 由于应用环境的变化, 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也会变化, 所以需要数据库管理员不断修正, 以满足用户需要。

2.3 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进

在数据库运行过程中, 监督系统运行,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找出改进系统性能的方法是数据库管理员的又一重要任务。通过仔细的分析, 判断系统是否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如果不是, 则需要通过调整某些参数来进一步改善数据库性能。

3 数据库的管理特点

3.1 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数据模型不仅描述数据身的特征, 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通过存取路径来实现。通过所有存取路径表示自然的数据联系是数据库与传统文件的根本区别。这样, 数据不再面向特定的某个或多个应用, 而是面向整个应用系统。

3.2 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之间的差别可以很大。用户以简单的逻辑结构操作数据而无需考虑数据的物理结构。数据库的结构分成用户的局部逻辑结构、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三级。。用用户户的的数数据据和和外外存中的数据之间转换换由由数数据据库库管管理理系统来实现。

参考文献

[1]丁宝康, 董继全.2001.数据库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闪四清.2001.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试析计算机数据库构建与管理维护 篇10

1 对数据库构建功能的研究

计算机数据库有效构建是计算机数据库在工作中良好运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同时对于数据库管理工作来讲也是意义重大, 也就是说数据库的科学构建与企业单位工作开展效率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数据库可谓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 其是由多个模块组合而成的, 如数据库的基本功能、数据库的存储功能、以及数据库日常简单的管理维护模块, 这个管理模块的构建主要是为数据库正常的运行、有效的维护而构建的, 广大企事业单位在对数据库应用过程中, 只有数据库的管理人员才能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这其中, 管理人员也必须要严格按照单位所制定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操作,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数据库的有效管理与维护。

2 现阶段计算机数据库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数据库操作系统构建中存在问题

如数据库用户对操作技巧不熟练, 在输入的用户名与密码常常混淆, 长时间输入错误的密码, 造成计算机出现运行故障, 同时用户的安全意识也不强, 大量的违规操作造成数据库中病毒, 系统运行出现安全故障, 影响了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高效运行。

2.2 在对数据库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

广大用户对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维护意识的高低对数据库的高效运行意义重大, 但是, 在现阶段广大用户在应用计算机数据库过程中, 都忽视了对网络的利用率和性能, 给数据库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风险和银行, 尽管大多数系统都安装了杀毒软件, 但是也不能经常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 一旦系统突发状况, 用户往往束手无策, 造成数据的丢失、信息的泄露。

2.3 计算机数据库本身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计算机数据库应用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 但是在实践应用中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而这些存在的问题得不到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和管理, 长时间就会出现各个各样的系统问题, 其中就包括系统安全问题。

3 计算机数据库构建、管理维护的有效策略

3.1 将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维护工作重视起来

计算机数据库在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通常都是集中在一台主机上, 只有维护好这个数据库, 那么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够很好的被监视, 一旦出现危急情况后就可以通过服务器提示加以发现和认识, 这样就能够达到对整个数据库系统的良好监视。例如, 在日常数据库的维护管理工作中, 工作人员要不断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 对对数据库的日常维护中常遇见的问题能够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记录, 并对其进行分析, 使维护方法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 推动计算机数据库的高效、良好运行。

3.2 加强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存取技术

计算机数据库的存取管理技术主要就是由访问控制技术和认证技术组成, 访问控制技术主要是浏览技术和修改技术, 这两种技术使用过程中, 都是以资源共享为基本原则, 在实际利用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户认证技术主要就是利用身份识别加以利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设置, 因此, 我们工作人员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 可以深化利用储存器来强化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管理, 这样即使数据库中的数据丢失了, 也可以通过储存器对丢失的数据进行恢复, 这就是我们说的数据双重保障, 即保证了数据的准确, 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但是, 要想切实的实现这一目标, 还需要我们数据库维护管理人员将日常维护工作重视起来, 要做好对数据库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 定期对数据做好备份。

4 结语

综上所述, 对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对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范围势必会进一步扩大, 因此计算机数据库的构建与维护管理工作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 我们作为相关的工作人员, 在大量的实践工作中应与时俱进, 不断改进、创新构建、维护管理方法, 来切实推动计算机数据库的高效运行, 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富.如何确保数据库软件安全[J].金融电子化, 2011 (04) :68.

[2]陈珣.中国专利信息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24) :81-82.

[3]王爱艳.《数据库系统》教学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 (Z1) :89.

[4]仇恒新.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J].硅谷, 2011 (16) :43.

航空数据总线结构及维护特点分析 篇11

关键词:航空数据总线;结构;维护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概述

(一)总线

所谓总线是指用于联接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而按照计算机所传输的信息种类来分类的话可将总线划分为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其中数据总线是用来在CPU与RAM之间来回传送需要处理或者需要存储的数据。我们常见的数据总线有ISA、EISA、VESA、PCI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数据是指广义上的数据,它可以是真正的数据也可以是指令代码或者状态信息,有时甚至可以是一个控制信息。它是双向三态形式的总线,即可以CPU的数据传送到存储器或者是I/O接口等其他的部件,同时也能将其他部件的数据传送到CPU。

(二)总线的构成

1980年美国专门制定了军用1553系列标准和ARINC系列标准,使数据总线更加规范化。目前我国航空电子系统化中常用的数据总线有MIL-STD-1553B、ARINC429、CSDB、ARINC6路总线和ARINC629总线。

飞电系统机构一旦确定后,对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对系统有着重要影响的总线布局。它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而双向的总线布局基本上有线性、网状、星形三种形式。

(三)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发展历程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最先进行了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化经历了分散式结构、集中式结构、集中分布式结构及分布式结构四个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电子系统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飞机综合性能的提高与飞机可承受的重量体积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尤其航空电子设备运行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使的得相关的维护变得十分的复杂。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充分利用航空电子系统化,实现以较少的软、硬件配置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得载机上现有各种信息资源,做到資源共享,从而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性能。

二、常用航空数据总线特性分析

(一)MIL-STD-1553B数据总线特性分析

MIL-STD-1553B总线为总线控制器和所有有关的远程中断之间提供了一条单一数据通路,包含双绞屏电缆、隔离电阻、变压器等所有硬件。它采用双半工传输方式,包括了总线控制器BC、远程中断RT、总线监控器BM及电缆。MIL-STD-1553B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领域。1553B总线最多可与31个终端连接,具有速度快、重量轻、性能好等优点,且具有容错能力,易扩充、维护和测试,具有较高的作战耐损性。同时它还具有位优先全,首先发送数据字中的最高位,接着按数值递减的次序发送较低的有效位,同时它具有物理层、链路层、传输层、驱动层、应用层这5个层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并通过接口来提供给更高的一层。

此外1553B数据总线传输的信号是以串行数字脉冲码的调制形式,而且规定允许有10种消息格式。这10种消息格式中有4种是广播格式,即它这些格式在接收小时的中断不需要确认其接收的情况下,允许某一中断把消息发送至总线上所有地址的终端。但因为终端对其所接收的这些广播格式的消息无法进行检测,所以目前不提倡使用。

(二)ARINC429数据总线特性分析

过去许多的航空设备采用的种类各异的航空数据总线,这导致了它们相互之间很难兼容,而现代飞机电子系统为方便系统集成则要求个机载航空设备使用统一的航空总线,而ARINC42数据总线规范则满足此种要求。

ARINC429数据总线的全称是数字式信息传输系统,它是由美国航空电子工程委员会于1977年9月发表拧或得批准使用的,是一种单向数据总线。

虽然说ARINC429是单向传输总线,传输速度也低于MIL-STD-1553B数据总线,且总线电缆过多也带来了整体成本增加和总量增加等缺陷,但它也可以有20个接受器,其位宽取决于总线的工作速率,在一般用途或者是非关键的应用场合我们一般采用低速总线{(70~80)±2.5%μs},而当传输量比较大或执行重要飞行信息的时候我们采用高速总线(10±2.5%μs)。此外就目前来说,ARINC429其规范定义简单使用,设计成本及维护成本也较低,电子设备与航线电子设备系统也能很好的兼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民航领域,此外在雷达和导弹等领域也得到了相应的应用。

ARINC429数据总线有星型和总线型两种拓扑结构,这两种拓扑结构相比较,星型的拓扑结构因为每个通路都具有独立的电缆相连接,因此可靠性更高些。但是星型拓扑结构的硬件接口复杂,而且电缆多,重量重。

(三)MIL-STD-1553B数据总线与ARINC429数据总线的对比

MIL-STD-1553B数据总线与ARINC429数据总线作为目前最具广泛性和的代表性的航空数据总线,它们各自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MIL-STD-1553B数据总线是双股绞合,屏蔽且带护套的电缆,而且电缆的每一末端必须接一个等于电缆野性阻抗值±2%阻值的电阻器,电缆的长度不受限制。同时它具有直接耦合短截线和变压器耦合短截线两种耦合方法。它具有速度快、重量轻、性能好等特点,但是它是整个总线由集中的总线控制器来驱动的,单点故障严重的影响了可靠性,虽说备份的双总线控制能解决这一问题,但这又同时增加了系统软硬件的复杂程度。

相对而言ARINC429对硬件的要求就相对的简单多了,并且容易实现,无论是设计成本还是维修成本等相对的比较低,但是它速度慢、效率低切重量比较重,无法满足复杂的航空电子系统的要求。

三、结语

随着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无论是1553B总线还是ARINC429总线都将无法满足新型飞机的发展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航空数据总线的效率性、可靠性、兼容性等特点,我们必须对相关的数据总线进行分析与改进,为我国航空电子综合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福来.军用飞机系统设备可测试性技术初探[J].测控技术,1991(2).

数据库维护管理系统 篇12

水利数据中心已经建设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工程、水能资源调查、农村水电等专题数据库,分别由Oracle、SQL Server、Sybase等数据库管理系统承载管理,需要开发数据库维护系统支持水利数据中心本地或异地水利专题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在数据库维护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如何避免根据具体数据库表定制专用的维护程序,如何保持数据库维护系统与水利专题数据库模式一致性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总结了采用对象/关系映射技术的通用机制,以元数据库为中介实现水利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维护系统的通用性。系统支持Oracle、SQL Server、Sybase等异型数据库的注册、数据查找定位、数据查询展示等数据获取功能,以及数据编辑控制、数据质量校验、数据导入导出等数据维护个性化服务功能。通用的数据库维护系统能自适应数据库结构的变化[1],使元数据库与水利专题数据库的数据模式保持同步更新;结合J2EE多层软件架构技术可提高系统组件的可复用性。该系统已在水利部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其通用性同样适用于流域、省或市级水利数据中心数据库维护与管理。

1 系统方案

数据库维护系统的软件结构由客户层、Web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数据层组成。客户层提供数据维护浏览界面。Web层主要处理系统通用服务以及数据维护等相关业务逻辑,并通过数据访问中间件获取数据库连接操作。业务逻辑层使用EJB容器封装数据库访问接口和数据维护组件。数据持久层采用对象/关系映射技术将实现程序的对象映射到关系数据库表,使通用服务的实现独立于关系数据库。数据层包括元数据库以及水利数据中心专题数据库。采用J2EE多层软件架构技术[2]实现数据库维护系统,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维护系统以元数据库为中介,通过提供对象/关系映射和通用服务机制,实现水利数据中心水文、水质、水资源等专题数据库的任何数据库表的数据获取功能和数据维护功能。

1.1 系统组成

数据库维护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在获取维护数据集的前提下,支持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维护功能。为避免针对每一个数据库表定制专用的维护服务,系统采用基于元数据的通用机制,分别实现数据获取和数据维护功能。系统将水利数据中心各专题数据库注册到数据库维护系统中,通过模式抽取功能动态获取元数据,支持维护系统的库定位、表定位、数据集展示等数据获取功能。获取维护数据集后,系统支持数据编辑控制、数据质量校验、数据导入导出等数据维护功能。

数据获取功能包括:

(1) 数据库注册:

将水文、水质等专题数据库注册到数据库维护系统中,注册内容包括数据库标识、数据库名称、服务器IP地址、数据库连接参数等数据项,注册数据存储在元数据库的库描述表。

(2) 数据导航定位:

为各异构数据库的数据表提供统一的分类导航,以便快速地定位维护数据集。从元数据库中获取库标识和表标识,动态生成树形结构目录。树中不同层次节点分别代表数据库结构中相应层次的信息,选择不同节点自动创建相应的查询操作。

(3) 数据查询展示:

通过导航目录定位到目标表,根据元数据库存储的表结构信息,动态生成数据表结构的显示格式,访问数据库将获取的维护数据集分页加载到屏幕展示表。

数据维护功能包括:

(1) 数据编辑控制:

依据元数据库定义的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是否主键等数据模式的元数据,对所获取的维护数据集提供添加、删除、修改等编辑控制功能。

(2) 数据质量校验:

依据元数据库已定义的校验方法或规则对获取的维护数据集执行数据校验;对于具有时间序列特征的数据集,依据变化曲线的连续性或峰值突变情况,标示出异常数据。

(3) 数据导入导出:

根据需求将获取的维护数据集导出为TXT、Excel、DBF或XML格式的数据文件。支持维护数据集导入到相应的专题数据库,需严格按照元数据库定义的数据类型、数据长度等数据模式的元数据,把外部数据导入到专题数据库。

数据库维护系统还为水利数据中心各专题数据库提供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库备份恢复、数据库安全控制、数据库系统性能监测等个性维护功能,充分满足水利数据中心数据维护需求。

1.2 元数据库

由于水利数据中心各专题数据库的DBMS存在分布异构性,通用的数据库维护系统首先需要以统一的方式对要维护的数据库表对象进行集中描述,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数据维护程序的通用化[3]。元数据库是数据库维护系统设计的基础和核心。系统进行数据维护的前提是在界面上展示出维护数据集。为获取维护数据集,系统需遍历维护数据集所属专题库、对应的数据库表以及包含的属性列,因此系统的元数据库存储了数据库描述、数据表描述、数据列描述等元数据。元数据库模式分别为:

库描述类(*专题库标识,专题库名称,主机IP地址,主机操作系统,…)

表描述类(*表标识,*所属库标识,表名称,…)

列描述类(*列标识,*所属表,列名称,列序号,类型长度,…)

系统将水文、水质、水资源等异型数据库注册到数据库维护系统,通过数据模式抽取服务动态获取元数据。此过程是将各专题数据库的库、表、列等相关结构参数自动抽取并更新到元数据库中,保证元数据库与各专题数据库的数据模式一致性。元数据服务支持数据库注册、数据模式抽取、元数据编辑等服务,屏蔽了各异构数据库的差异性,使系统能够自适应数据库模式和环境的变化[4]。

1.3 通用机制

数据库维护系统所有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元数据库。在元数据库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通用机制,使系统对水利数据中心的任何数据表都能进行自适应地维护。维护系统的通用机制是指以元数据为核心,在各专题数据库和数据获取、维护功能实现之间所提供的通用服务,它通过数据库注册获取数据源,以导航目录的方式实现数据库、表的定位,最终查询展示维护数据集。通用机制支持元数据服务、数据访问服务、数据定位服务和查询预览服务。

通用机制的实现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在访问关系数据库的数据表时,通常需要在对象和数据库表之间做转换。通过对象/关系映射技术,在数据对象和数据库表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将对数据的处理转化为对对象的处理,以统一的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对象数据存取,而不必关心底层关系数据库的具体实现。在对象/关系映射的基础上,通用机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移植性。

2 通用机制模型

数据库维护系统基于元数据库实现数据获取和数据维护功能。元数据库首先需要提供数据库注册和数据模式抽取功能动态获取元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数据库表进行维护的前提是获取维护数据。为了实现以通用的方式获取维护数据集,维护系统在各专题数据库和数据获取、维护功能实现之间提供基于元数据的通用机制,通过数据库、表的定位和数据查询展示功能实现数据获取通用功能。

通用服务直接对对象操作,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采用了对象/关系映射技术,实现实体类映射、属性映射和关系映射[5]。在维护系统的元数据库中,实体类映射将库、表、列类对象分别映射到库描述表、表描述表和列描述表,对象标识符(ID)与数据库表的主键对应。属性映射将类属性映射成数据表的列。对于关系映射,库描述表、表描述表之间以及表描述表、列描述表之间只是通过外键关联,无法直接表达一对多的关联关系,而对象可直接表示。维护系统使用XML文件存储对象和元数据库表之间的映射。元数据的对象—关系数据模型如图2所示。

在对象/关系映射的基础上,系统的通用机制独立于水利中心数据库。它提供的通用服务包括元数据服务、数据访问服务、数据定位服务和查询预览服务。实现了通用机制即可在维护界面上显示所需维护的数据集。结合面向对象思想,将通用机制抽象成一个元模型[3],其类图如图3所示。其中,TDATABASE类对应库对象组件,TTABLE类对应表对象组件,TCOLUMN类对应列对象组件,DataAccess类表示数据存取控制组件,DBManager类描述数据库访问组件。每个组件对象都封装了它的属性和方法。

一个库由若干个表组成,一个表包含若干个字段;对每个数据表的操作都需要从DataAccess类中获取相关信息后,由DBManager类执行数据库访问操作获取所需查询的任何表和任何列。

2.1 元数据服务

水利数据中心水文、水质、水资源等异型数据库注册到数据库维护系统,系统执行数据模式抽取将各专题数据库的结构参数动态更新到元数据库,屏蔽了Oracle、SQL Server、Sybase等数据库的异构性。元数据库对应的库、表、列类对象,即通用机制模型中的TDATABASE类、TTABLE类和TCOLUMN类封装了GetSelectSql、GetInsertSql、GetDelectSql和GetUpdateSql方法,支持自动生成元数据库中库、表和列的SQL查询操作以及插入、删除和修改数据的SQL更新操作。元数据服务支持数据库注册、数据模式抽取和元数据编辑等服务功能。

(1) 数据库注册:

将某个专题数据库注册到数据库维护系统中,需注册该库的数据库标识、数据库名称等数据内容,执行TDATABASE类中的GetInsertSql方法构造的SQL插入语句将新的专题数据库添加到元数据库中,该库同时加载所有相关的表信息和列信息。

(2) 数据模式抽取:

驱动模式抽取控件,TTABLE类中的extraTable方法和TCOLUMN类中的GetColumn方法分别实现表信息和列信息的抽取,将专题数据库结构参数,如库中所有的表名,所有的列名,包括列的数据类型、数据精度、是否主键、是否外键、外键引用表、外键引用列等变化信息自动抽取并更新到元数据库,保证元数据库与各专题数据库的数据模式一致性。

(3) 元数据编辑:

利用元数据类中的GetSelectSql、GetInsertSql、GetDelectSql和GetUpdateSql方法自动生成的SQL语句可对元数据进行查询编辑。但元数据库是整个维护系统的运行基础,元数据库表之间存在外键关联,其维护、编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只提供对手工录入的库、表和列的中文名称及备注等中文信息的编辑功能。

2.2 数据访问服务

水利数据中心各专题数据库的异构性使得数据库维护系统无法直接对其进行统一的数据访问。数据库维护系统采用数据访问中间件屏蔽底层数据库的差异,通过统一的访问接口透明访问分布异构数据库。由于EJB3.0提供了客户端获取中间件远程服务的方法、数据库访问接口以及事务完整性控制等服务,数据访问中间件采用EJB3.0技术实现。EJB规范定义了三类基本的Bean:Session Bean、Entity Bean和MessageDriven Bean[6]。数据库维护系统的中间件基于有状态的Session Bean,可以保存数据库访问的相关信息,如当前访问的数据源名称、数据源类型、事务控制、操作状态等。

对水利数据中心数据进行查询更新维护时,需数据访问中间件向维护系统提供数据查询接口和更新接口,并将其注册到EJB的命名服务目录(JNDI)中。为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对于更新请求,需EJB提供事务控制机制。

数据库维护系统中间件的组件对象被抽象为图3的DBManager类,封装数据库访问操作,实现查询接口dbAccessService和更新接口dbUpdateService。在中间件的开发过程中,水利数据中心各异构DBMS的数据库驱动程序和连接数据库信息用XML文件描述并保存在元数据库中。对维护数据集进行查询操作时,维护系统从目录服务中查找dbAccessService接口,分别调用DBManager类的initialDataSet、getConnection、getDataSet方法来根据数据库标识等参数初始化中间件,读取元数据库的XML文件获取数据库连接,以及返回查询的维护数据集。对于更新请求,系统查找dbUpdateService接口,使用TransactionAttribute作为注释来为DBManager类中的doUpdate方法提供事务支持,对更新操作的成功与否进行提交或回滚事务,从而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在EJB平台上,数据访问中间件实现了对水利数据中心本地或异地数据库的透明访问。

2.3 数据定位服务

数据库维护系统需要定位到维护对象才能对其进行维护。数据定位服务为各异构数据库提供分类导航定位功能,以便快速定位维护对象。元数据库中存储了库、表的相关结构参数,以及库、表之间的树状继承关系。数据导航定位功能分别依据TDATABASE类中GetDBName方法和TTABLE类中的GetTableName方法从元数据库中获取库标识和表标识的中文名称,按照层次关系动态生成树形结构目录,每个树节点加载相关的数据。驱动导航树上的任意节点,TDATABASE类、TTABLE类或TCOLUMN类中的GetSelectSql方法会自动生成库、表或列对应的SQL查询语句保存到元数据库中以被复用。

2.4 查询预览服务

对数据进行维护的前提是获取数据并将其展示在维护界面上。为获取维护数据集,查询预览服务首先需要定位维护数据集所属的专题库标识,在其子标识中定位目标表标识。而后依据元数据库描述的元数据,利用TCOLUMN类中的GetColumn方法从元数据库中获取该表的列描述信息,动态生成表结构的显示格式;DataAccess类的GetTableMess方法根据所存储的表结构信息向数据访问中间件发送查询请求;由 DBManager类执行SQL查询语句,访问专题数据库;利用DataAccess类中的GetPageMess分页显示方法将目标数据集分页加载到屏幕表格中。

3 系统实现

系统采用Myeclipse开发工具依据J2EE规范进行开发,元数据库采用Oracle存储与管理。系统以元数据库为中介,在数据导航定位和数据查询预览通用服务实现的基础上,实现了数据编辑控制、数据质量校验、数据导入导出等个性维护功能。系统实现的数据维护界面如图4所示。

用户通过导航目录树选择需要维护的数据表,进入该表的数据维护界面,此时可对相应的维护数据集进行各项个性维护操作。数据浏览是数据维护的基础,因此系统的每一个数据维护界面都与通用机制对应的TDATABASE类、TTABLE类和TCOLUMN类、DataAccess类和DBManager类关联。系统数据维护界面的具体实现如下:

(1) 数据库注册:

系统根据数据库标识、数据库名称、服务器IP地址、数据库连接参数等数据项,执行TDATABASE类的GetInsertSql方法,将各专题数据库注册到维护系统,并通过测试连接检查数据库连接成功与否。

(2)数据模式抽取:

在界面上选择已注册的数据库,驱动数据模式抽取功能,系统自动连接目标数据库,执行TTABLE类中的extraTable方法从目标数据库的元数据库中抽取表描述信息更新到表描述表;执行TCOLUMN类中的GetColumn方法抽取列描述信息更新到列描述表。

(3) 数据导航定位:

TDATABASE类和TTABLE类读取元数据库中库标识和表标识的中文名称,在数据维护界面上显示动态生成的树形结构目录,库标识是一级节点,表标识位于叶子节点。

(4) 数据查询展示:

当用户要求对导航树中某一个叶子节点进行数据维护时,系统将TTABLE类的GetSelectSql方法生成的SQL查询语句送往数据访问中间件执行,分页返回相应表结构的维护数据集。这样,维护界面上以表结构的形式分页滚动浏览各专题数据库的任何数据表和数据列。

实现系统的通用机制即可构建出图4所示的数据维护界面,此时,可对维护数据集进行各项个性维护操作。利用TDATABASE类、TTABLE类和TCOLUMN类中的GetInsertSql、GetDelectSql或GetUpdateSql方法自动生成的SQL操纵语句,对维护数据集进行一行或多行记录的插入、删除或修改的数据编辑维护;根据用户需求将维护数据集导出为TXT、Excel、DBF或XML格式的数据文件,或者选择导入功能把具有相同数据结构的数据导入到该数据表中;驱动数据校验功能根据曲线图实时地对维护数据集进行校验工作,方便用户找出异常数据。

通用机制的应用表明数据库维护系统具有通用性,不依赖于DBMS和数据库,能自适应数据库模式可能的变化。在基于元数据的通用机制的基础上,系统以统一的方式对水利数据中心各专题数据库进行数据获取和数据维护操作,实现多源异构数据库的通用性维护。

4 结 语

本文采用基于元数据的通用机制实现了水利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维护系统。系统以元数据库为中介,在基于对象/关系映射技术的通用机制的基础上,支持数据库注册、数据导航定位、数据查询展示等数据获取功能,实现数据编辑控制、数据质量校验、数据导入导出等数据维护功能,为水利数据中心数据库联邦提供了统一的数据维护平台。通用机制的应用使系统自动适应数据库模式可能的变化,避免了为数据库表定制专用的维护程序;系统的元数据库与水利专题数据库的数据模式保持同步更新。同时采用J2EE多层软件架构开发数据库维护系统显著提高了系统组件的可复用性。该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并且建立起了省、市权限分级的协同维护[7],进一步保障了水利数据中心数据库数据的合法性、有效性和正确性。

参考文献

[1]李竞,李旸,高正光.一种基于元数据的Web通用查询系统(GQS)[J].微计算机应用,2006,27(3):372-375.

[2]杨南海.基于Web Service的异构分布式数据库维护系统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06.

[3]李晓航,胡晓鹏.基于元数据的通用数据维护框架设计[J].计算机工程,2010,36(20):80-82.

[4]赵鹏.数据库通用维护系统研究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09.

[5]史周军,叶晓俊.基于元数据的对象关系映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5,32(5):95-97.

[6]金琦,姚宇明,李善平,等.基于EJB的Web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1,27(11):156-158.

上一篇:演化经济学下一篇:协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