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主数据的维护与管理论文

2024-07-31

ERP系统主数据的维护与管理论文(通用6篇)

ERP系统主数据的维护与管理论文 篇1

介绍杭州企业ERP系统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来自:杭州集控

ERP(企业资源规划)的实施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ERP系统是由计划驱动的,划分ERP系统计划层次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计划管理由宏观到微观、由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的深化过程。ERP的计划管理分为5个层次,每一个计划层次都有自己的内容和作用,并且为下一层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不可或缺。结合“ERP原理与实践”课程教学的深刻体会,探讨ERP计划层次中主生产计划的重要性和编制方法。

一、ERP计划层次概述

企业的计划层次包括五层,由上而下分别是:企业经营计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和采购计划。其中,企业经营计划是企业的战略规划,确定企业(3~7年)的经营目标和策略,由企业的决策层领导制定:销售和运作规划(生产计划大纲)由企业决策层结合诸如市场、财务、等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制定计划期(1~3年)内企业的月产量、资源需求量等;主生产计划仍由企业决策层制定,依据上层计划制定在计划期内(3~18个月)各时间段最终产品数量和交货期的详细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制定作业及采购计划的依据,用来平衡企业资源需求和可用能力,得到产品零部件和原材料需求数量和日期,明确制造和采购订单下放日期:作业及采购计划用于指导车间排产和采购操作,依据上层计划得到工序排产和采购的详细计划。

二、主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主生产计划(MPS)是对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每—个具体的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是企业销售与运作规划的细化,是进行物料需求计划(Ⅶ心)的基础和前提。制订主生产计划是为了得到一份稳定、均衡的生产计划。早期的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并没有主生产计划这一层,它直接将客户的需求数据(包括预测或订单)根据物料清单(BOM)进行需求展开计算,得到在数量和时间上与预测和客户订单需求相互匹配的生产和采购计划,这种做法弊端很大,而加上主生产计划这一层次后,通过人工干预,均衡安排,使得在一段时问内主生产计划量和预测及客户订单在总量上相匹配,而不追求在每个具体时刻上均与需求相匹配,从而得到一份稳定、均衡的计划。据此所得到的非独立需求项目的物料需求计划也将是稳定和匀称的。因此,主生产计划在整个计划层次中,位置核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取消。

一方面,主生产计划作为生产部门的工具,指导着生产过程的运行,分析对象是最终产品,在这里它为生产部门指出了“将要生产什么”,即生产最终销售部门进行销售的产品,起着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主生产计划又有着过渡性作用。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和采购作业计划的制定都需要依据主生产计划的数据。

三、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进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首先要确定MPS物料,确定MPS物料就是把销售与运作规划中的产品系列进行具体化的最终项目。按照企业自身不同的生产模式确定对应的MPS物料,例如,常见的现货生产MTS型企业MPS物料为独立需求类型物料;订货生产MTO型企业MPS物料也为独立需求类型物料;而订货组装ATO型企业MPS物料为通用件、特征件及可选件。紧接着进行主生产计划初稿的编制,编制主生产计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里面涉及到多个计算,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有6大计算,具体过程如下。

(一)毛需求量:是在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项目的总需求量

如何把预测量和订单量组合得出毛需求量。这在各个时区的取舍方法是不同的。一般的方法为: 预测时区:毛需求=预测量

计划时区:毛需求=Max(预测量,订单量)需求时区:毛需求=订单量

因此在进行毛需求量计算时首先要依据已知的时界,对计划展望期划分时区,第一时区、第二时区、第三时区分别为需求时区、计划时区和预测时区。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对应时段的毛需求量。

(二)计划接收量:是指正在执行的订单量

在制定MPS计划时,往往把制定计划日期之前已经下达的定单、而在本计划期内完成或到达的数量作为计划接收量处理。在具体的题目中把批量值直接读入到计划接收量中。

(三)净需求:指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某项目实际需求数量

毛需求指“需要多少?”,而净需求指“还缺多少?”净需求量=本时段毛需求量+安全库存量一(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若计算值≤O,则无净需求;若计算值>0,净需求=计算值。

(四)计划产出量:是为了满足净需求,系统根据设定的批量规则计算得出的供应数量

计划产出量=N×批量

满足条件为:计划产出量≥净需求>(N-1)x批量

说明“什么时问下达计划”。计划投入量的所处时段是在对应的计划产出量的基础上往前推相应的提前期。

一般采用的批量规则是固定批量法和直接批量法。固定批量法(Fixed Quantity)中,如果净需求小于批量,则按批量计算,若挣需求大于批量,则按批量的倍数计算。例如。批量为20,当净需求≤20,计划产出量一律取20:若净需求为35,大于批量,超出部分按批量增量递增,计划产出量取批量的2倍即40:直接批量法(Lot for Lot)则是完全根据实际需求量来确定MPS的计划量,即MPS计划量定义实际需求量。

(五)计划投入量:是系统根据计划产出量、规定的提前期和成品率计算得出的计划投入数量。

说明“什么时间下达计划”。计划投入量的所处时段是在对应的计划产出量的基础上往前推相应的提前期。

(六)预计可用库存量:是从现有库存中,扣除了预留给其他用途的已分配量,可以用于下一时段净需求计算的那部分库存。它同现有量不是同一个概念。

预计可用库存量=(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本时段计划产出量)一本时段毛需求量。

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依据计算流程,第一步计算毛需求量,第二步读入计划接收量,第三步计算净需求量,如果净需求为非负数,紧接着计算第四步计划产出量、第五步计划投入量、第六步预计库存量,再开始计算下一时段;如果净需求是负值,则无净需求,直接转到第六步,计算预计库存量,再开始计算下一时段。依次类推,同样的方法计算各时段,直到把最后一个时段算完,关于主生产计划的编制就算结束。

四、结束语

合理的企业计划层次划分是ERP系统稳步实施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ERP实施进程和实施效果。主生产计划作为计划层次的第三层,位置居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层计划细化的结果,为上层计划的实施打下基础,同时也是下层计划编制的依据,实现了企业计划管理从宏观到微观、从粗到细的过渡,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是重中之重,没有编制,说该计划何其重要都是空谈。

公司网站:

联系方式:0571-81023266

ERP系统主数据的维护与管理论文 篇2

1 物料主数据的重要性

作为管理改造工程的ERP系统项目, 它用在系统实现和技术准备上的时间并不多, 80%以上的时间都花在了完成三大任务上, 即宣传培训、数据准备和管理变革, 它们缺一不可。影响ERP系统运行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 数据质量是关键。在这些数据中, 物料主数据的数量最大, 也最关键。物料主数据主要记录某种物料的各种参数、属性及其相关信息, 比如物料编码、物料描述、计量单位、物料类型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工厂、库存地点、销售组织、来源类型 (自制件/采购件) 和财务成本信息等。这些信息反映了企业现有资源、现有生产能力和目前的工作流程。可以说, 物料主数据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它是基础数据中的基础。

2 物料主数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管是采用人工统计的方式管理企业, 还是采用信息化的方式管理企业, 在运用ERP系统之前, 物料主数据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不重视前期数据梳理工作

很多企业把所有的数据梳理工作推给ERP系统。但是, 这样存在很多弊端, 比如加大实施工作量、延长实施周期、提高实施成本。鉴于实施进度的关系, 如果匆匆梳理物料主数据, 必然会影响数据质量和具体实施效果。

2.2 缺少物料主数据梳理方案

很多企业赋予了物料主数据中物料编码一定的意义, 也就是看到物料编码就能知道该编码代表的是什么物料, 即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材质等, 以便于工作人员识别。采用这种方案大大增加了编码工作量, 但是, 其实际应用效果较差, 缺乏灵活性, 而且更改物料属性时无法更改编码。因此, 如果数据梳理方案不合理, ERP系统运行后真正有用的内容也很少, 是在浪费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2.3 认知错误

在工作过程中, 工作人员认为外部实施顾问会帮助企业梳理好物料主数据, 对他们抱有很大的期望。其实, 在物料主数据梳理方面, 顾问只会教给员工如何梳理数据, 并现场演示, 然后交给他们一个模板, 剩下的工作还得由他们独立完成, 而且数据质量也是由他们把控的。

2.4 物料主数据录入不规范

同一库存物品采用不同的物料描述就会重复编码, 使得计划员和采购员分不清用哪个编码下计划、下采购单, 害怕影响生产进度, 进而出现库存有货但仍采购或者某些备件放了很多年都没有被使用的情况。这也是影响企业成本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ERP系统的工作宗旨是, 同一数据在系统中的编码要保持唯一性, 但是, 重复编码与ERP系统的宗旨相背离, 会直接影响后续所有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虽然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 财务仍然会出现对不上账目的情况。重复编码不仅会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降低工作效率, 还会因为某些关键统计数据失真而造成决策失误。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都是由最基础的物料主数据引起的。由此可见, 物料主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对ERP系统项目的实施影响很大。

2.5 物料主数据操作权限混乱

各部门导入各部门的码, 每个部门只能识别本部门导入的码, 进而出现了同一物料主数据在不同部门赋予不同值的情况, 导致系统重复编码。

2.6 历史原因

鉴于历史原因, 企业中的很多物料主数据不完整, 而且台账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些都给后续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企业要想采用ERP系统实施管理, 就必须先进行资产核实工作, 梳理企业现有数据。但是, 这样无形加大了ERP系统准备数据的难度。

3 保证物料主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

3.1 领导积极参与

企业高层领导积极参与是梳理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只有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才能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各部门才能配合完成工作。如果涉及到部门内部不愿意公开的数据, 更需要高层领导的决策支持。由此可知, 采用ERP系统更多的是变革管理方式。

3.2 制订相关规章制度

由项目组制订详细的物料主数据梳理和维护流程及相关制度。领导的支持是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 而科学的管理制度就是约束工作人员行为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 要将数据梳理工作责任到部门, 责任到人, 工作结点要由责任人签字确认。

3.3 成立数据组

数据组应该由高层领导负责, 由业务部门人员和信息部门人员组成。数据包括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 在ERP系统上线前, 静态数据梳理工作可以提前开始。物料主数据方面的工作可从确定了使用哪一种ERP系统后就开始准备, 即组织数据组人员参加培训, 搜集表格模板等。物料主数据梳理不只是一个部门的工作, 当ERP系统上线后, 数据可在系统中共享, 各部门都需要查询使用, 且数据梳理模板必须经过各部门流转才能反映它们的真实需求。确定了数据梳理模板后, 就可以开始搜集、制作数据。为了保证ERP系统上线后能够顺利运行, 模板中有些字段是必填项, 要让每个成员明白模板中字段的意义和要求。数据组要根据ERP系统的计划上线时间合理安排工作, 定期召开小组会议, 监督数据收集质量, 并负责数据的最终导入和使用。另外, 各部门要及时沟通, 保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4 制订物料编码规范

ERP系统对数据的管理是通过编码实现的, 而编码是系统识别和检索数据的唯一标识。凡是纳入系统管理的物料、员工、供应商等都需要编码。在制订物料编码规范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尽量使用数字编码;②不使用特殊符号和容易混淆的符号;③变动属性不在编码中体现;④编码越短越好;⑤不使用有实际意义的编码;⑥编码要反映物料的分类和顺序;⑦编码长度要统一。在制订物料编码规范之前, 要按照国家标准将现有物料描述规范化, 即一类物料只有一个名称, 避免重复编码。

4 结束语

要想ERP系统能够成功运行, 三分靠技术, 七分靠管理, 十二分靠数据。在该系统上线前, 要确保物料主数据梳理工作的准确性;在该系统上线后, 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数据维护流程及制度》, 确保上线初期物料主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使其真正为企业服务。

摘要:企业ERP系统是基于数据运行的, 有了数据它才有灵魂。在各种数据中, 物料主数据的工作量最大。对物料主数据的梳理和维护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中, 而物料主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对企业成功运用ERP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总结了ERP系统中物料主数据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其重要性, 总结了保证其质量的方法, 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料主数据,ERP系统,数据梳理,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1]唐志明.不要让数据毀了ERP[J].电子商务世界, 2004 (03) :33-37.

ERP系统主数据的维护与管理 篇3

【关键词】主数据;维护;管理

1、概述

任何企业ERP项目的运行,都是架构在数据的坚实基础上。有了正确的数据ERP系统才能够将信息传播到整个企业,在企业层次上去优化各种业务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数据是ERP系统运行的基础,只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维护的及时性和严谨性,才能保证ERP系统的正常运行。

“数据”是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所获得的和用于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查证、决策等的数值。ERP系统主数据又称参照数据,是由定义业务实体的事实构成,事实被用于对一个实体建立多个定义或视图。维护主数据包括物料主数据、供应商、客户、会计科目视图等,主数据字段繁、种类多、相互制约的特点决定了主数据的维护一定要非常重视并投入充分的力量和资源才能解决。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它是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财务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数据是这些资源的表现形式,任何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对这些数据的存取,所以说数据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因此,在ERP项目运行过程中,重中之重就是数据的维护和管理。

2、主数据的维护

主数据在维护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主数据维护的准确性,保证数据维护的及时性和严谨性,ERP系统才能正常的运行。不准确的数据对于无辜的计算机来说其实就是谎言,它们只能被计算机用来高速地产生错误的答案。只有保证每一次数据维护的准确,才能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

主数据字段繁、种类多、相互制约的特点,使得主数据的维护必须确保及时性和严谨性。为确保主数据维护的及时性和严谨性,我们制定各项标准化规范。大到信息指标体系、信息交换接口要标准化,小到分类编码、文档编写、字段定义及维护流程同样也要标准规范化。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进行数据准确维护,使数据的维护进行规范处理。

主数据维护方法有直接输入法和批量导入法。直接输入法使用ERP系统事物代码,对视图中的各项目进行录入,这种方法适合少量数据的维护,由于是手工更改,出错的概率较高。主数据的维护既是日常性的工作,也会有阶段性的工作。往往阶段性的工作采用大数据量的批量更改,如价格调整、类别调整等等,因此,系统要有批量处理和调整的功能。批量导入法使用批导程序,一次执行大批量的更改,但要求数据维护人员按照用户提供的数据模板正确导入ERP系统中。

真正做好主数据维护和管理工作,要求主数据维护人员在实际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注重业务流程及其功能改变

由于ERP系统主数据的关键字段是与业务流程及其功能息息相关的,所以在维护主数据时必须关注系统内业务流程设计及其功能变化。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功能会被优化或改进。这时,通常会对主数据的维护提出新要求。主数据维护人员必须关注这些变化,确保主数据随时更改。因此,从管理上要求在系统设计、配置发生变化时,各模块程序维护和开发人员要及时和主数据维护人员沟通,而主数据人员一定要将这些转化为主数据具体维护要求。

2.2 强化ERP项目相关模块原理的培训

要求主数据维护人员吃透ERP精神,根据系统中的原理和做法,具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精、做好,将数据和业务流程紧密结合,重要的是知道数据怎么做,更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以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

2.3 掌握批导程序的制作方法

数据批量导入是主数据维护的一项重要技能。常用的批导程序通常是在上线初期就由开发人员准备好的,可是日常维护过程中,时常会有新的批导入任务,这就要求主数据维护人员不仅能够熟练地使用现有的批导程序以保证导人数据的正确,而且还需要掌握批导程序的制作方法,以适应生产变化的要求。

2.4 建立主数据发布制度,确保主数据与各项系统外业务的衔接

主数据维护完成后,并不意味着主数据维护流程已经结束。如系统内新增了材料主数据,有了新的物料编码,除设计人员与采购人员知道外,还应在主数据维护流程中增加主数据信息发布这一环节,明确主数据发布的时间、地点、发布的部门、发布范围、如何发布等,并建立企业主数据发布制度。经过了这样的调整,业务部门对新增主数据的用途不再有疑惑,而且可以及时地做出业务反应。

2.5 预见性的维护物料主数据

预见性的维护物料主数据,适应生产的变化,带钢的生产品种规格在成品中数量最大,通过实际工作总结,在维护XG08D2时,同时维护Q195。同样在维护Q235时,同时维护Q215,这样即能适应生产过程中的对物料编码的需求,又提高物料主数据维护的效率。

3、主数据的管理

ERP数据管理体系是通过多次研讨分析,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改进逐步完善建立起来的,目前,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3.1 完善物料主数据维护流程

ERP实施期间由数据组制定产成品、半成品、原料、材料、备品备件、供应商数据收集管理办法和流程,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维护。甩物料帐后,ERP项目部成立运营监管小组负责ERP系统静态数据和数据故障的管理,对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维护、变更、修改业务进行受理、审批、备案,并通知责任单位进行处理等;负责动态数据的监控、备案等;按制度执行考核。

3.2 采用技术手段完善管理

对于几十万个物料数据,新增物料只靠单一通过加强管理来杜绝描述重复还是不够的,我们还编写许多有关数据管理方面的程序,来检查数据维护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并开发了一个模糊查询程序,有效地控制了描述重复。在新增物料前要对新增物料描述进行查重检查,查找过程中对物料描述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如:大小写、全角半角等自动转换对比。

4、结语

ERP系统主数据的维护与管理论文 篇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务资源与社会保障行业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设,在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建设过程中,安全至关重要,由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涉及多个部门及多种业务,数据安全与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强化社保网络的数据库安全工作,通过做好各项管理及维护工作,有效的保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的安全。

关键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数据安全;维护管理

自从有了网络开始,网络安全就备受大家的关注,来自于各方面对网络数据带来较大的威胁的因素较多,有外在因素、内部因素、人员因素等。为了能够有效的保护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中数据的安全,需要设置防火墙及防毒软件等来对外界的威胁进行有效防范,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网络内部的安全威胁,特别是各基层终端接入点是网络安全的薄弱环节,需要做好安全设计,确保社保网内部数据信息的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ERP管理系统与企业发展 篇5

一:顾客

顾客重在客户关系管理。“一对一”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在网络化、集成化和客户信息分析等方面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需求,为了提高客户访问能力和客户响应能力,把海量、分散的客户原始数据转换为分析型数据,从中挖掘分析出客户知识,据此制定客户策略以提升客户满意度,需要与企业资源计划ERP进行协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ERP管理软件也是相当关键的。

二:竞争

ERP如何影响企业竞争优势?

1、ERP系统便于统一管理企业成本、生产、销售、人员等要素,管理直观方便,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公司经营思路;

2、ERP系统,如果进一步深层次对数据做一些挖掘和分析应用,对管理者决策可以起到更佳的效果;

3、根据公司指定的指导方针实施的一体化ERP,比如按照合同指导生产/按库存指导生产,等方式,都可以得到比较快的信息支持,做到敏捷反应。便于贯彻和实施;

4、ERP系统的MES生产管理可以做到生产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做到监控生产、压低成本的效果;

所以,ERP不仅在生产控制、成本控制和透明化管理上具备优势,更加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在现在市场激烈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迅速调整企业生产。从而使得企业具备比较高的竞争优势。VERSUGW

三:变化

实施ERP管理系统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变化与效益?

1、ERP支持企业的集成化管理;

2、ERP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3、ERP实现集成化市场营销战略;

4、ERP实现敏捷供应链管理;

5、ERP支持企业经营决策;

6、ERP在物料管理方面经济效益;

7、ERP加强了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管理;

8、ERP加强了对资金流的控制;

ERP系统主数据的维护与管理论文 篇6

ERP全称企业资源规划,是社会发展阶段的一种新的产物,属于新型的企业管理系统。运用该系统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作为管理者对企业进行抉择时的参考资料,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抉择,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很多高校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管理专业都设置了ERP课程,但是由于ERP课程教学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进行改革。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ERP课程教学现状

1.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ERP本身就是企业的管理手段之一,这门课程的学习和企业的管理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目前本科院校ERP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能接触真正的企业,所以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不能深入了解,也就不能充分理解ERP的原理和方法。

2.实践教学规划不合理

在ERP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设置的实践教学主要有ERP软件操作练习和企业沙盘模拟实训,其中与实际的企业相关的为企业沙盘模拟实训。[2]在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过程中,模拟各种决策带来的经营结果,虽然涉及企业中的很多职位,让学生对企业的基本操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通常是“依葫芦画瓢”,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自主思考。

随着人们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本科学校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关于ERP课程的实践教学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虽然改变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取得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掌握的ERP管理理论和方法普遍不足,并不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符合,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教师本身存在的问题

ERP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但是在很多本科院校中,从事ERP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的企业实践经验非常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实际上,本科院校的很多教师都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而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走上了教学工作岗位。

一些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但是其中参加过企业实际ERP项目的却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解的ERP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也大多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并没有经过实践的考验。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很少是由教师的亲身实践的体会或者思考中得来的,不仅缺乏说服力,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从教师口中得来的知识基本都能从书本中找到。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ERP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构建合理的ERP课程体系

ERP课程以培养学生的ERP管理能力为主,ERP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进行课程改革就能得到加强,还要求高校完善ERP课程的课程体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校建立复合式的实践课程体系。学校在构建ERP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以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因此学校在建立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建立复合式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比较全面的实践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一个科学合理的ERP课程体系应包括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和发展模块三方面内容。

知识模块就是要求学生掌握ERP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ERP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等。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知识模块的学习中应该使用讲解和实践穿插的方式进行。这部分理论知识是专业知识,一般在大二开始学习,这也是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能力模块主要指基础层面,主要介绍一些ERP开发软件涉及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工具,并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这些软件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模块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综合实践,也就是ERP实践过程。ERP实践过程主要包括流程实训和开发实训。流程实训就是学生模拟ERP流程的过程。开发实训则可以当成选修课程,为一些以后参与ERP软件开发的学生设定。

2.改进ERP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ERP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ERP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地展现ERP管理的过程和特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组织ERP实践教学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要进行企业认知实践,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的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体系和流程等,让学生知道企业是如何运行的。企业认知实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开展活动:一个就是企业经验沙盘模拟实训,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对企业进行认知的一种教学方式,创建一个仿真的企业经营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进行企业的运营管理。这个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与真正的企业管理相比,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另一个是安排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学习和调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商业竞争的环境,真正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

3.建立具有特色的ERP实训基地

目前高校建设ERP实训课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校企合作模式,另一种是建立一套独立的ERP教学实验系统,通过模拟真实的企业管理环境来加强对学生的ERP实践训练。如果学校依靠自身的力量建立一套完善的ERP教学实验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所以目前一般高校都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是指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安排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实践岗位进行实践学习,从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校企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和一些知名的ERP软件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建立共同的ERP实验室,让学生可以在仿真企业环境或者仿真企业流程中分角色模拟职能岗位,共享专家资源,开展各项实习活动。

在改进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ERP课程时,应该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更加合理的ERP课程体系,使学生学习到系统完善的ERP理论知识。同时,改进ERP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提高企业认知和企业信息化认知,并不断提高学生对ERP软件的认识和操作水平。最后,应该建立具有特色的ERP实训基地,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文斌.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ERP课程的教学设计探索[J].知识经济,2014,(12):150.

上一篇:2021年学习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下一篇:造价动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