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查简历

2024-09-11

工程地质勘查简历(共8篇)

工程地质勘查简历 篇1

推荐文章:地质工程个人简历表格,地质工程个人简历范文,地质勘探简历范文

基本信息 工程地质勘查简历个人相片
姓 名: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性 别:
 
 
民 族:汉族出生年月:1988年4月26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未婚
身 高:170cm体 重:75kg
户 籍:福建漳州现所在地:四川成都
毕业学校:湖北地质大学学 历:本科
专业名称:土建类 工程地质勘查毕业年份:
工作经验:三年以上最高职称:初级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全 职
职位类别:公路桥梁

技工类

地矿冶金/材料类

职位名称:项目经理,技术负责 ;
工作地区:福建-厦门市区,福建-漳州市,台湾 ;
待遇要求:3000-4000元/月 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英语 ; 日语 ; 普通话 标准
电脑水平: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数据库技能

CAD软件绘图技能

 
教育培训
教育背景:
时间所在学校学历
9月 - 206月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专科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福建岩土工程研究院成都分院
时间范围:1月 - 1月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装潢
担任职位:技术负责
工作描述:-间参与合福线、贵广线、浦梅线、贵阳枢纽线等高速铁路、公路勘查。205月被派往天津编写铁路勘查报告。
离职原因:1、离家太远2、没有广阔的发展平台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一个头脑灵活,对工作负责,对未来充满向往并致力于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提高自身价值的年轻人
 
联系方式

工程地质勘查简历 篇2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查程度,勘查深度

1 勘查程度

1.1 地质研究程度

在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 要在现行的《煤、泥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DZ, T 0215-2002) 中, 提出了各阶段的任务与要求, 实际上就是各阶段的勘查程度。地质研究程度和勘查程度是紧密相关的, 勘查程度可以理解为在一定勘查工程控制基础上的地质研究程度。开展各种专题研究工作, 是提高勘查程度, 满足煤矿设计和建设的需要。

1.2 不同类别资源, 储量比例

和原《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 (1986) 相比, 现行《煤、混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5-2002) 中, 取消了勘探阶段全井田不同类别资源/储量所占比例的要求, 但提高了先期开采地段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比例, 这样有利于保证矿井生产期间正常生产, 有利于缩短勘查周期。现行规范提出的各勘探阶段不同类别资源, 储量比例原则上由勘查投资者确定, 如投资者无明确要求时, 可参照以下要求来确定。

第一, 普查阶段:推断资源量应占总资源量的30%~40%, 普查 (最终) 要大于50%。

第二, 详查阶段:控制的资源/储量一般应占总资源/储量的20%~30%, 推断的和控制的应占70%以上。

第三, 勘探阶段:不同类别资源/储量所占比例主要是按地质、开采条件及井型大小来确定。其中, 将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分为三类:A.简单, 指构造简单, 可采煤层稳定勘探及开采的地质条件较好。B.中等, 指构造中等, 主要可采煤层较稳定, 勘探及开采的地质条件简单。C.复杂, 指构造复杂, 煤层不稳定, 勘探及开采的地质条件复杂。如果地质和开采条件属于第一类, 井型大, 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 储量比例相应要求高一些;若属于第三类, 且井型小时, 要求就低一些。

1.3 确定勘查程度的基本要求

勘查实践证明, 合理地确定勘查程度对保证煤炭资源勘查地质报告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若勘查程度过高, 可能造成国家勘查投资的积压和浪费;勘查程度过低, 则满足不了矿井建设的要求。因此, 为合理确定勘查程度,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3.1 加强勘查过程中的地质研究

在勘查过程中,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研究非常重要。只有加强地质研究, 才能对煤矿床的赋存规律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提高勘查成果的质量;反之, 虽有足够的勘查工程密度, 而地质研究不够, 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1.3.2 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合理确定勘查程度需要综合考虑煤矿设计和建设的需要, 矿床的地质条件, 勘查技术水平, 经济上的合理性。对上述各种因素, 要区别对待, 综合考虑。

1.3.3 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勘查程度的确定必须顾及全局, 既要重视先期开发的井田, 又要注意矿区的总体布局。若片面强调节省勘查投资, 加快勘查速度, 而忽视勘查工作质量和煤矿设计及建设所必需的勘查程度, 就会给矿井建设和开采带来损失, 若煤矿设计和建设部门对勘查程度提出过高的要求, 会使勘查周期延长, 勘查投资增加。

2 勘查深度

煤矿床的勘查深度是指勘查区的深部边界, 即整个勘查区估算资源、储量和评价的深度。它不等于每个钻孔的施工深度, 但要有少量钻孔达到这个深度。因此, 勘查深度与钻孔深度不同, 与开采深度也不同。勘查深度一定要大于开采深度, 以控制深部的构造和煤层的变化情况。

目前, 在预查、普查阶段, 勘查深度一般为1 000m, 最大不超过1 200 m;只适于建小型井的地区一般为600 m, 最大不超过1 000m。在详查和勘探阶段, 勘查勘探深度要与划定的勘查区或井田深部边界一致。在具备开采利用条件时, 勘查、勘探深度要达到l 500m。

勘查深度的合理确定, 对煤炭资源的勘查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勘查深度加大, 则必然增加揭露深部煤层及构造的勘查工程量, 延长勘查周期, 积压勘查资金;反之, 如勘查深度变小, 储量减少, 就不能保证矿井的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造成生产接续紧张。因此, 合理确定勘查程度, 是煤炭资源勘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响勘查深度确定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地质及开采条件。在地质构造复杂, 含煤性差时, 不适合勘查过深, 一般勘查深度为300m~500m。煤层倾角的缓、陡也影响勘查深度的确定。在倾角缓且煤面长的条件下, 勘查可适当浅些;反之, 勘查就应适当深些。在煤层近于水平, 一层煤就可作为一个开采水平, 勘查深度可由最下部的主要可采煤层确定。

第二, 掩盖程度及煤层埋藏深度。在覆盖层厚、煤层埋藏比较深的地区, 有条件建立大、中型矿井时, 勘查深度要求深些;当地形坡向与煤层倾向相反时, 煤层埋藏深, 深部勘查存在困难, 也可降低勘查深度。

第三, 矿区开发程度及老窑开采深度。在老矿区, 浅部已被揭露和开发, 对矿井外围及延深部分的勘查要求深些;在新矿区可勘查浅些。

第四, 井型大小及开采方法。井型越大, 要求勘查深度越深;井型越小, 则勘查深度要求也越小。一般井工开采的勘查深度较深, 而露天开采的勘查深度较浅。

勘查的深度与资源条件和开采技术水平相关。随着矿井建设与地质勘查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勘查深度将会提出新的要求, 其主要趋势就是加大勘查深度。

参考文献

[1]黄桂芝.常用勘探网型共性问题探讨[J].中国矿业, 2011, (5) :27-28.

地质工程勘查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工程勘察;地质勘查;问题

1.地质勘查的目和要求

地质勘查主要是为了选择好合适的地理位置,适宜的土层分布和土质疏松程度是工程勘察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地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因此,勘查工作的准确性是最关键的环节,勘察资料作为建筑的依据,能确保全面的对地质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为建筑出合理的地基,做了充足的准备。

勘察的要求:地质工程勘察前应先进行初步勘察,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对拟建建构筑物工程重要性和安全等级进行评价,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提供详细的岩土勘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要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对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作出具体的分析。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各项工程地质勘查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对于深基坑开挖的建构筑物应提供基坑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2.地质勘查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2.1岩土勘查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1详勘阶段资料收集不充分

大家都知道,岩土勘查工程主要是为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地基工程和施工设计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而有些勘察人员在施工现场走过程,不认真收集基本资料,如地质状况、结构特征、荷载分布、地面整平标高和对变形的要求,这样作出的勘查报告不准确,以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2.1.2勘察工作量的布置不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

(1)勘查工作中对勘察点的布置不按规定的要求随意布置,也不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把孔规定在允许范围外,勘察深度也没不从基础地面算起,使勘探孔不满足最小孔深要求,对地层划分精度不够,造成无法摸清河道、沟渠对工程的不利埋藏物和加层的分布范围。(2)对高层建筑的裙房和有地下室的建筑场地没有考虑抗浮设计要求,对高层场地勘查对基坑支护考虑很少,不能结合地基条件扩大勘查范围。

2.1.3岩土勘查报告中存在问题

(1)由于上述外场勘查作业中存在严重问题,从而导致室内各项测试指标的统计不精确,统计项目不全,造成难以分析和判断各项指标的离散程度和可靠性。(2)勘察报告中的地基评价与结论针对性不强。有的只提供基础性设计参数,对定量评价很少。当施工场地发生地质条件变化时不对具体位置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而是对整个施工场地提供笼统的建议。对报告结论中的变形验算不能准确提供固结压缩曲线满足设计计算荷载的要求。对于报告中的各项设计参数不是经过多手段综合分析的结果,而是提供的经验值,大多都偏低,对于剖面图中的地层也过于繁琐。(3)在勘察报告中的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如果确定勘探点与建筑位置不采用坐标,则图中应有地形、建筑物等作为参照物,可是有些报告中这两点都没有。在岩土勘查报告中应该对基础设计参数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根据施工场地地质条件,结合上部结构荷载特征和基础持力层的性质、埋藏深度,对基础方案进行深入分析。

原因分析如下。(1)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中有对勘查费用收取的明确规定,但是大多建设单位不能正确认识到勘查工作的重要性,只是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率,不能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再加之经济市场中竞争激烈,相互压价,没有明确的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从而导致勘查工作粗糙,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2)很多勘察员专业水平过低,没有进行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其技术水平还不能达到勘察员技术的要求,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各项工作出现大量不规范的要求,再加上自己不能自觉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导致勘查工作出现不规范的行为。(3)一些勘查单位只停留在岩土勘察工程管理模式上,其勘查工程质量不能保证,再加上内部检察、监督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岩土勘查工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因此,要想提高勘查工作质量,在工作中就应该认真执行,做定期的交流、反馈、更改工作,加强技术人员的勘查学习与培训,掌握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及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保障勘查工作质量,为建筑基础基坑支护工作提供保障。

2.2建筑工程的地基承载力计算问题

建筑工程的地基承载力不是只用一种方法就能够确定的,而是需要以下很多种方法来确定的。根据《规范》的严格规定:静止负荷承载力的测定方法是要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联合确定的。根据强度计算理论的确定和相似条件的建筑物的建筑和勘测经验确定,经由上述几种方法共同测定得到地基承载力和仔细分析后得到的结果,才能作为地基真正的承载力。在上述的方法中,利用了一般的物理学定量和《规定》中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进行测算。目前的很多质量监管部门只是把现场静物负荷承载实验方法用于条件复杂和土地质量不均匀以及重大工程施工才使用的方法,而不是在一般条件和设备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根据现场静物负荷测量办法来确定地基的支撑力以及其他的具体建筑参数的正确方法有这样几种。首先是强度上的控制法,这种方法是用于硬度较大粘土和沙土以及碎石土之类的土质。相对沉降法是根据沉降的量和承压板的尺寸的比值进行确定的。而对于粘性土则采用上述比值小于等于0.02对应的压力作为地基的承载力,对于粘土的比值就要低于0.01~0.015之间的承载力。根据极限负荷承载的方法,当负载曲线上的比值界线出现后,地基的承载力很快就会达到极限的符合承载水平,用这个数值除以安全系数2和3之间的一个数值作为地基的承载力。而对于密度较大的石块土,则需要用强度控制的方法得到曲线系数,将这个数值作为产生局部性破坏的起始点,这个时候对应的压力就是负荷的压力临界值。而第一个拐点就说明是吃力层的碎石土没有收到足够的压力量而造成的,第二个拐点则使得碎土层完全破碎直至出现连续的滑动面,这种情况是非常难以达到的。相对沉降的控制方法是适用于负载曲线无法出现拐点的松土或者软塑性的粘土上的,而土质的确定是要根据土中的含水率和密度以及其他具体情况来确定的。

3.结语

总之,地质勘查工作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提高勘查质量,在勘查工作中,勘察人员必须带着对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来解决勘察施工中的各种因素,带着最新的勘查方法对工程进行细致的勘查,以更好地为施工做足准备。 [科]

【参考文献】

[1]周汉荣,赵明华主编.土力学地基与基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城市人防工程地质勘查探讨论文 篇4

1城市地面塌陷灾害

城市地下空间是以岩土体为介质和环境,地下防空洞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因地质构造、岩土体性质、工程规模和施工方法而异,核心地质问题是岩土体强度、变形、水文条件以及岩土体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一般情况下,由地下防空洞引发的地质灾害破坏机制为:上部(荷载、水浸等)作用→洞室顶板受压变形、岩土体局部屈服变形→洞顶、拱脚及洞脚附近应力集中→顶板弯曲变形(伴有局部脱落)→岩土层发生拉伸或局部剪切破坏→顶拱附近塑性破坏区扩展并与地表贯通→上覆岩土体剪切错动→洞室破坏→地基基础悬空→地面变形(不均匀沉降→塌陷→地面裂缝产生)→地表建筑物变形破坏(墙体裂缝、局部倾斜)→危害城市建设、威胁人身财产安全.由于城市地下防空洞是隐蔽的,几乎无任何外在的直观信息,如果顶板突然坍塌,时间短暂,一旦发生,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例如,大连市某大楼因防空洞塌陷造成基础悬空;清华大学第三教学楼配电间因防空洞影响产生局部沉降,导致墙体开裂;西宁市人防工程失效产生的地面变形已构成环境地质问题等.

2城市地面塌陷灾害勘查与防治

2.1工程测量与现场调查相辅助

在现场进行细致的调查、记录,对灾害区实测定点,掌握原始的基础资料,为后期的综合分析提供直接的依据和支撑,同时也有利于治理方案的适宜性选择.

2.2工程物探与钻探相结合

对城市地下防空洞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工程地质勘查,其目的是查明浅埋洞室的范围、规模、赋存的地质条件,提供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其稳定程度,从而判断其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预测发展趋势并提出预防和治理方案.目前浅埋洞室的勘查手段较多,一般采用物探加钻探等综合勘查方式,常用的物探方法有:高密度电阻率法、地质雷达等,数字化采集设备及专业处理软件等都对浅埋地下洞室的地面勘测定位提供了条件.在物探的基础上,再通过钻探验证,可进一步对浅埋洞室做精确、合理的定位和探查,对物探成果也可做出准确的解译.

2.3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统一

勘查定位之后,就需要对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地下结构稳定性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越来越丰富.浅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评价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具体评价可概括为:实际洞体→几何模型→力学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方法→结论.其核心内容是数学模型、计算方法以及力学模型模拟的研究,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的运用越来越多.定性分析方法适用于初勘阶段选择场地及一般工程,洞室围岩稳定性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工程类比法等.定量分析法有荷载传递线交汇法、顶板厚跨比法、结构力学近似分析法(按梁板抗弯估算安全厚度和按梁板抗剪估算安全厚度)、普氏压力拱理论分析法等,在具体确定围岩稳定性时,还需依靠现场工程人员的经验.此外,随着现代化的计算手段和计算工具的发展,具有考虑各种因素、描述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等能力和特点的数值分析方法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分析方法和成果更接近工程实际,成为近年来的方向和趋势.

2.4城市地面塌陷灾害防治

对于防空洞引发的地面塌陷灾害防治,应结合现场地质条件、防空洞的现状以及建筑物基底压力等多种不同情况,综合考虑采取防治措施.由于不同工程所处地质、水文环境条件和防空洞形式有较大差异,可采用的处理方法较多,处理效果差别较大.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是否得当将关系到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与建筑的安全性.若地下防空洞洞顶距离基础底面较浅,洞顶覆土不足以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防空洞又无利用和加固价值,上部存在拟建建筑时,一般可采用揭露回填压实的办法进行处理,即采用灰土夯填压实等方法,加强地基土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若防空洞上方存在正常使用建筑设备,为不破坏原有基础,需尽可能小地扰动地基土,可选择桩基加固法.即用基础外扩承台梁+托换桩的加固处理方案,将基础上的荷载扩散传至承台梁,再由承台梁通过托换桩(灌注桩)传至深部较硬地层来加固处理.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郑州市某小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建筑区存在地下防空洞,因年代久远,地下防空洞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引发了地面塌陷,造成地面住宅楼墙体裂缝发育并贯通,威胁住户安全.由于资料记载缺失,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图纸,仅搜集到早期简要的手绘图纸.因此,在治理之前必须进行勘查工作,查明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浅埋洞室的位置,分析地面塌陷的成因、分布范围和规模、发展趋势及对建筑物的危害情况,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3.2勘查方案(方法)制定

由于已有资料相对简单,不能满足现行地质灾害防治的需求.因此,本次采用综合勘探方法,以工程地质测绘、工程物探、钻探以及土工试验为主,并辅以现场调查等手段,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3.2.1既有建筑物现状调查

经调查,该小区住宅楼共5层,总高度约15m,条形基础,砖混结构,埋深1.5m,下设0.3m厚三七灰土垫层.资料显示,地下防空洞洞宽约1.5m,洞高约2.0m,埋深约10.0m,砖砌拱形结构.小区地面局部已发生塌陷脱空现象,如图2所示.曾采取素土轻压回填措施,未压实.对现状墙体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调查,主要特征有:①多处发育斜向裂缝,高端指向地面塌陷一侧,长度1.0~3.0m,宽度0.5~1.0cm,部分裂缝已贯通;②竖向裂缝,主要分布在发生沉降的横、纵墙交接部位,呈撕裂状.根据该建筑物发生裂缝的部位及形态,经判断裂缝的发生系地面塌陷导致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所致,且裂缝最集中的区域为地面塌陷脱空部位.

3.2.2现场勘探(物探、静探、钻探等)

现场勘探的目的是查明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浅埋洞室的位置,布设高密度电法物探、工程钻孔、静力触探和探坑.在钻孔内取原状土样进行土工试验,同时在现场勘探过程中加强对软弱地层(人工回填土等)的勘探.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在地面塌陷、建筑物墙体裂缝发育较多的区域布设物探线,采用温纳装置测量,电极间距为1.0m.根据物探成果解译出异常区位置和走向,进而在异常区布置勘探点,以提高工效.经钻探验证,浅部异常区是浅埋排水管道局部渗漏及地表局部下陷积水所致,深部异常区则为地下人防工程塌淤所致.现场钻探与物探成果相互验证,吻合较好.考虑到需对现状地基、基础进行保护,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沿着钻孔、探坑入渗浸泡地基而使其软化,勘探结束后对钻孔、探坑进行黏性土分层回填、压实.现场勘探验证地下人防工程存在塌落及泥土淤埋,查明的人防工程位置、走向以及不均匀沉降及塌陷部位情况均与搜集的资料基本吻合.

3.2.3室内试验

根据资料及现场勘探情况,场地土自上而下主要划分为7层,对所取的土样进行了物理力学试验,对主要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进行数理统计。

3.3人防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

3.3.1定性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结合勘查揭露的地下土层情况、地下防空洞的分布及现状条件,对其稳定性进行的定性分析如下:地下防空洞埋深较浅,约10.0m,横断面宽度1.2~1.5m,防空洞存在变形,且场地土层主要为粉土、粉质黏土,渗透性较强,防空洞稳定性较差.

3.3.2定量分析

利用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FLAC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定量研究,分析验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与下伏防空洞围岩稳定情况的相互关系.

4结语

工程地质勘查简历 篇5

地质矿产勘查院先进事迹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以下简称“贵州省有色地勘院”)是直属于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的独立法人的正县级事业单位,现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固体矿产勘查等五个甲级资质;自1995年成立以来,先后在贵州、云南、新疆、西藏等省(区)和安哥拉、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从事过找矿勘查工作,是一支专业从事找矿勘查的综合性地勘队伍。

贵州省有色地勘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工作中,努力把自身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促进了地方的可持续发展。

自2008年以来,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促进下,在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至2011年年底,实现了产值、收入约15%的年均增长,保证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遵照国家有关要求,在局党委和局行政领导下,形成了地勘院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决策科学,勤政廉政,保证了有力、有效、科学的领导;在此基础上,工作中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从2008年至2011年,先后两次获得省直机关和局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同时注重职工各项素质培养,先后举办多期次技术、安全、职业道德、创新培养等培训班,保证了职工队伍素质良好,并注重关心职工家庭,按期发放职工工资,按期缴纳职工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保险等,对职工住房困难者,给予购房首付短期贷款支持等,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同时以党支部活动为主线,围绕增强了企业员工凝聚力常期开展主题活动,在此背景下,全院职工,近4年来无一例违反国家政策、法规事件,也无任何安全生产事故和严重职业危害事例,保证了本院和谐并持续有效的发展。

在促进有色金属市场繁荣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等方面作出贡献。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总体不足,至2020年,在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19种矿产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60%,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在40%左右,铜和钾的对外依存度仍将保持在70%左右,其它有色金属铝、铅锌均保持在30-50%,为此,贵州省有色地勘院在实现找矿突破,提高资源保障,缓解资源瓶颈效应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

在铝土矿方面,贵州省有色地勘院先后在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实施了铝土矿的潜力评价至调查工作,在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的新民、麦李树、岩坪、三清庙、道真向斜空白区、大塘向斜南段、三连槽水、还打岩、红关垭、大塘向斜南段洛龙等地进行了铝土矿的预查-详查工作,到目前为止,于区内完成槽探10000余立方米,钻探49800米,坑探81米,其中新民铝土矿已完成详查工作,累计探明(332+333)类资源量3240万吨,伴生镓(Ga)金属资源量(333)756.68吨,伴生氧化锂(Li2O)资源量(333)67727吨,达大型规模,其它中型铝土矿多个,累计(332+333+334)类资源量达4000余万吨,除黔北外,近年实施的黄平、瓮安地区铝土矿的整装勘查工作,也有较好发现,这些工作的开展,极大地缓解了贵州氧化铝生产资源不足局面。

在铅锌矿方面,贵州省有色地勘院自2000年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先后实施了《贵州水城-织金-纳雍地区铅锌银矿资源评价》、《贵州丫都—蟒硐铅锌银评价》、《贵州赫章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深部普查》等项目,通过工作,发现了一批矿产地,其中《贵州水城-织金-纳雍地区铅锌银矿资源评价成果报告》专家评审优秀等级,并获猫猫厂-榨子厂Pb+Zn(3341)类资源量79.9万吨,筲箕湾Pb+Zn(3341)类资源量61.71万吨,此后在垭都通过找矿工作,有较好发现,并投入了探采工作,创造了较好经济效益;此后,又于2009-2012年的工作中,于普定芦茅林和金坡两相邻矿区,通过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工作,累计探明锌金属量(111+111b+122b+333)77.66万吨。另外,自2011年以来,正的实施的赫章地区菱铁矿勘探,将为地方探明又一大型铁矿床。

080105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篇6

专业简介

学科:工学

门类:地矿类

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及工业价值,进行资源评价与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为供小于求的大气候,该专业就业状况良好。因为资源勘察在工业化过程中处于先导的地位,择业时也可选择交通、电力、冶金、机械、水利等工程专业相关行业。专业排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应用地质和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资源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室内外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及工业价值,进行资源评价与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在培养方向上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有所侧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基础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

◆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具有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化勘探方法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具有对资源环境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具有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及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现代地质学的理论前沿及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的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要课程: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能源地质学、资源勘探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等。

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34周。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地质学、勘察技术与工程。

原专业名:地质矿产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应用地球化学(部分)。综合介绍资源、环境、人口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其中,资源处于基础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作为一个稳定的农业资源型社会,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对水土、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近代以来,中国却在资源勘探和利用领域大大落伍了。现在尽管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整体上还处于从农业资源型社会向工业资源型社会转变的阶段,今后20年到50年内,大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必定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任务。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对资源需求的增长,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资源开发利用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以及未来的稀土时代,人类历史上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伴随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巨大飞跃。因此,能否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能否掌握发展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所在。

于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她属于地矿类工科,是国家重点扶

持专业之一,主要在资源科学基础研究上,从生态学、经济学、工程学的观点出发,探索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有效管理的最佳途径。她研究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国土资源、矿产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岩土工程,同时运用地质科学理论,综合采用各种勘查技术方法和手段,如物理探测、化学探测、航空遥感等进行资源和环境勘查。

随着人类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多,资源勘查工作者的任务也在逐渐扩大,对资源勘查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数学、地球物理、水力学、地质学等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外,还要学习一系列现代勘查技术,如太空遥感技术、计算机图像技术、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等等,同时还有机会亲自到全国重点工业基地实地寻找矿产,或者进行城乡建设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和研究。另外,由于资源问题和社会、经济、环境等等密切相关,资源勘查工程又是一门地质、技术、经济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她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追求勘查活动的经济效益。因此现在开设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院校还普遍开设了经济学和法学等基础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勘查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走向来看,目前地矿行业里掌握高科技勘查技术的人才十分紧缺,如果对它有兴趣,可以从事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评价、营销和管理;对环境水质有兴趣的,可以进入研究机构从事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研究,也可以从事旅游资源的开发、设计、管理和决策;还可以进入建筑勘查系统、水利工程系统以及国土调查部门工作。比如参与国土资源部最近开始实施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方案,包括数字国土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国家地质与生态填图计划、资源勘查与开发技术发展工程等等,就迫切需要大批具有扎实地质知识的资源勘查专业人才。

从整个人类发展史来看,资源与国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21世纪,谁拥有了资源,谁就是强者。中国要想成为21世纪的强者,必然要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勘查工程也必将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专业教育发展史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是资源勘察理论在工程上的应用而成立的专业。国际上最早于19世纪初成立于英国剑桥大学,之后英国女皇大学、希里斯托尔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苏联秋明工学院、莫斯科地质勘察学院等一批国际著名高校也相继成立该专业。西蒙内斯教授、马可教授是该专业的重要人物,为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该专业最早于1909年成立于北京大学,以后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也相继成立该专业,李四光教授是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先躯和奠基人,成为我国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研究发展的主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百废待兴。多年的战争使中国社会满目疮痍,一片狼藉。社会时代的要求是中国必须成为工业大国和强国。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呼唤,中国政府对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设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1953年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在中国石油大学重新成立,办学条件水平和招生规模得以规范和发展。以后中国地质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也成为这一时期发展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重要高校。全国每年招生量大约维持在1000人左右,多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重要人物,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的大踏步发展。其中重要人物包括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於祟文教授、赵鹏大院士,中国矿业大学韩德馨院士等一大批优秀人物。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地质现象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论论点,并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新的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应用于区域地球化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开辟了地球化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研究“成矿作用与非线性动力学”,提示了成矿作用的驱动力,进行的速率和机制及其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开拓了矿床成因理论和矿床规律研究的新领域。所有这些理论为我国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革”期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学院师资大量疏散,仪器设备和图书大量损失,所有这些使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链条濒临中断,人才断档现象极其严重。广大资源勘察工程专业人士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于1971年开始招收新生,在大**中培养本专科生6000余人。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著名高校成为这一时期的弄潮儿,包括於崇文院士、赵鹏大院士、杨起院士、韩德馨院士在内的资源勘查工作者辛勤耕耘,取得了一大批来之不易的研究成果。在地球化学找矿、矿床地球化学、区域成矿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国际上以英国剑桥大学,女皇大学、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察学院等世界著名高校为代表,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展开人才教育培养,以人才培养为主。同时在理论研究上利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改善实验条件,增强专业研究的国际交流,坚持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兼备的方案,使资源勘察工程专业人才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市场社会适应能力。我国在粉碎林彪、“四人帮”后,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坚持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变人才培养的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的过渡,包括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在内的全国著名高校,积极扩大招生人数,改革办学模式,加强对外学术交流,调整学科布局,拓宽专业方向,着力将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办成宽口径的先进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推进关键岗位聘任制。在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指引下,现在该专业年招生人数已达10000余人。不

仅包括於崇文院士、赵鹏大院士、杨起院士、韩德馨院士等在内的重要人物继续活跃在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研究领域,又涌现出一大批年青骨干。每年该专业的万余名毕业生学成分配到祖国四面八方,为我国资源勘察工程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目前国际上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积极进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大量引入先进技术在该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和应用,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在矿床勘察理论研究、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矿产勘察中教学模型及应用、矿产技术经济评价、在采矿中的应用问题等诸多方面使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经济特征。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龙头行业,我国历来对此极为重视。由于我国人均资源少的现实国情,大胆对资源勘察工程专业进行改革,采取优先优惠发展的战略。目前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既面临诸多挑战,又面临许多发展机遇。改革开放在我国正逐步展开,国际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的总体要求使长期困扰我国资源勘察行业的效率低、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状况正日趋严重。我国加入WTO,使本就相对落后的资源勘察工程行业又不得不面临来自国际上先进水平和技术的挑战,这个挑战是我国任何有志于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人士所不得不面对的。但同时这种来自国际上的竞争压力和先进技术的交流又客观上对我国该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我们现在必须做好承受全球一体化这种趋势的压力,彻底地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到必须在这场竞争中埋头苦干以求取得主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在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发展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艰险与希望同在的趋势已显露无疑。怎样拓宽方向并与先进技术紧密结合是最终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业状况及趋势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和服务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分配到煤田地质局、石油总公司、大专院校、海洋地质研究中心、核工业部的科研院研究所和计算中心、野外地质大队等。冶金部、化工部、农林部及水电部的有关科研院所。各省市的石油,管理局、煤炭工业厅、地研局、矿管局及其所属科研单位等。可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少数可以从事生产工作,编辑和情报工作等。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学生培养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同类学生的水平。目前该领域人才需求情况是严重的供小于求。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各项政策还不完善,再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其认识上有严重的误区,使报考该专业的人才减少,都是造成供小于求的原因所在,这还需有关部门的进一步工作来加以解决。

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阶段,经济体制的改革正在有层次大范围的展开和深化,国企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精简机构,将长期以来科研院所的事业性质向企业性质过渡,归根结底在于全面推向市场,公平竞争,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优胜劣汰,提高我国资源勘察工程研究水平,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这一方面要求有关人士切实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切实转变观念,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总体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总体要求相适应。目前资源勘察工程专业人士积极面对这种的要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多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和一大批科研成果。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大学的葛家理、朗兆新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的张本仁教授、宋鸿村教授等一大批重要人物。在试井分析、油井井下诊断技术,采油方式优选,油藏数值模拟,油气田开发智能工程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另外,“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沉积和地质构造对油气控制条件的研究”中原油田沉积相及成岩生作用的研究,“应用地震信息开展地质综合解释方法研究”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等重要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资源勘察工程专业事业的发展。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量找和本专业较对口的专业或和本专业相关的专业工作,否则将会导致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其次要注意该工作是否有得利于自己的发展和是否适合自己的兴趣。因为和国际水平接轨无论对本人对国家均是极其重要的。最后,要注意工资待遇问题。自己所得收入标志着对社会奉献的多少,二者是成正比的。其他方面还很多,要多向自己的师长、家长及有关人士认真探讨。切忌不可赶时髦,追潮流的盲动做法。

据采访相关人士获悉,该专业就业状况和收入状况相当乐观。因为供小于求的大气候,该专业就业状况良好。据湖北科技大学一位95届毕业生所讲,月工资达2000元左右,当然工作也比较辛苦。

和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有关的行业涉及诸多行业和部门。包括交通、电力、冶金、机械、水利等诸多部门,因为资源勘察在工业化过程中处于先导的地位。现在我国在某些行业已经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已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因此,尽管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碰到一些挑战,总体形势还是好的。

浅析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 篇7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在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都没有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进行评价, 从而导致工程在建造或是使用过程中由地下水对岩土的侵蚀等引起基础下沉或是建筑物开裂等事故的发生, 所以在地质勘查过程中, 应充分的认识到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 从而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价,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勘查水文地质情况资料。目前水文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 应着重评价地下水对岩土结构、建筑物的影响和作用, 提前预测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危害, 以便于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1.2 地下水与建筑地基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在地质勘查过程中

应该将地下水与地基设计相结合, 从而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来为地基的设计和选择奠定科学的基础。

1.3 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对建筑物的影响、人为活动下地下水

的变化和对建筑物的影响等都是水文地质勘查中应该着重勘查的内容。

1.4 不同地下水情况对工程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 所以可以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对其重点内容进行评价。

比如, 工程有部分基础是处于地下水以下的, 那么就应该把评价内容重点放在地下水对砼和钢筋的腐蚀性上面;如果基础是以岩土层来进行施工的, 则需要对地下水对岩土层的软化、崩解和胀缩作用进行重点的评价;某此建筑基础层中存着松散、粉细砂和粉土等, 这就需要对流砂及管涌等情况进行重点评价;目前在地下水位许多时候会进行基坑作业, 。这就需要对渗透性和富水性进行试验, 并对土体沉降和边坡失稳等情况进行重点评价。

2 岩土体的水理性质

岩土体的地理性质分为岩土物理和水理两种, 其水理性质即是岩土体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性质。当地下水作用于岩土体时, 其岩土的强度和形状则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从而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所以可以针对岩土体的水理性质进行测试, 通常情况下测试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透水性。

透水性是利用自然重力的原理, 对水穿过岩土的性能进行的分析的方法。岩土越松散、颗粒越大, 则其透水性则越好。在工程地质勘查中, 通常利用渗透系数来对岩土的透水性来进行表示的, 渗透系数则通过抽水试验来获得, 岩水的透水性对建筑的影响较大, 二者之间呈正比关系。

2.2 崩解性。

岩土体的崩解即是指土体的崩散解体, 通常是在静水情况下, 当有粘性土浸入后, 使土粒间的结构和强度发生变化, 从而使土体崩解。导致岩土体崩解的因素较多, 如颗粒、结构、矿物成分等都与崩解性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岩土体在崩解时崩解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如残积土是以散开的方式, 而石英石则是以裂开的方式进行崩解的, 岩土体的崩解性与对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呈正比的关系。

2.3 软化性。

当岩土处于地下水的浸泡下时, 其岩土强度则会明显降低, 软化性通常通过软化系数来进行体现, 这是判断岩土体耐水和耐压能力的主要参数, 通常情况下粘性土层、页岩和泥岩等岩土结构容易发生软化性, 另外, 岩土的软化性与建筑物的稳定性呈反比的关系。

2.4 给水性。

给水性指的是在水的作用下, 饱水岩土体从裂缝和孔隙中流出水的能力。通常利用给水度来进行形容。给水度是水文地质中较为重要的参数, 它对施工现场的疏干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与前面的方法相同, 给水性越强的岩土体对建筑物的影响越强。

2.5 胀缩性。

所谓岩土的胀缩性是指岩土在受到地下水的作用后, 其体积会逐渐增大, 而当岩土的水分流失时, 其体积又会变小的能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岩土表面的膜会在吸水后变厚, 而失水时膜的厚度又会变小。岩土的胀缩性常常会导致基坑出现突起或裂缝, 直接导致土层表面及地基出现变形现象, 从而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3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3.1 把水文地质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

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质量的地质勘查工作, 不仅能为工程提供设计和施工的科学依据, 同时对工程质量的提高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地质勘查工作不仅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还水文地质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从而保证地质勘查质量的提升。

首先, 自然地理条件。这主要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季风、气候湿润程度、所处水系、平原和高原、地形、地貌特点及堆积物等;

其次, 地质环境。工程区域的地质环境应该包括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基底构造、底层岩性以及新构造运动等等内容;

再次, 地下水位情况。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地下水位情况应该主要对近些年地下水位的最高值以及其变化趋势、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补给关系等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最后, 含隔水层的情况。这一部分内容应该对这两个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等内容进行勘查。另外对含水层的实际分布情况以及其厚度和深度等进行研究。对该区域的地层渗透系数、地下水赋存以及渗透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情况等等。

3.2 确保水文地质参数测定的准确性

首先, 在地质勘察工作中, 会涉及到对地下水水位进行测定, 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应该先确定是静止的水位还是多层含水层, 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如果是静止的水位, 则需要在稳定的时间内进行, 如果是多层含水层, 在测量时就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其次, 在对地下水的流向进行测定时, 可以采用几何法, 与此同时, 对孔内的水位进行测定, 最终测出地下水的流向。

最后, 压水试验也是水文地质勘查中的一个重要试验。压水试验与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资料结合起来, 根据工程实际要求, 将试验孔位确定下来, 试验段按照岩层的渗透特性来进行划分, 按照实际需要对试验的起始压力、最大压力和压力基数进行确定, 并将压力与压力入水量的关系曲线及时绘制出来, 将试段的透水率计算出来, 进而确定P-Q曲线类型。

结束语

地质勘查技术浅谈 篇8

关键词:地质勘查;技术手段;具体应用

特有的技术拓展,延展了勘查视野。它整合了宏观特性、多尺度架构下的综合特性,是地质查验必备的途径。勘查技术,在平日之中的地质查验、地质特有的环境评判、矿产查验及勘测、灾害测评这样的调研之中,都带有不可更替的价值。传感器原有的辨识率,正在不断提升;高光谱及对应着的干涉雷达,提升了辨识之中的精准程度,也创设了微观勘测。该文明晰了勘查特有的根本机理,建构了实用特性的技术体系,提供实践指引。

1概要的技术状态

近年来,数据不断被更新,数据的原有分辨率也同样在不断被提高,我们现有的采纳手段主要是用来识别固有固有物体的几何尺寸,地物的内部构造等。高空间特有的方式,能搜集得来最优的影像数据,以便明晰地物的属性。高光谱架构下的技术,可直接判别地物的轮廓。高光谱特有的手段,对于搜集得来的像元光谱,能重新去建构。依循细分出来的光谱特性,来明辨地物信息、反演多重的参量。分辨率不断升高的情形下,地物特有的光谱识别,占到了凸显位置。选出来的勘测方式,从原初的图像辨析,变更为依凭光谱解析的、整合着图谱分析这样的新颖流程,摆脱掉了单一情形下的图像阅览。时间分辨率特有的提升,细化了范畴的监测粒度。新颖情形下的勘查,侧重地物演化这样的进程探究[1]。

金属矿化作用和油气微渗漏作用常伴随或引起周围岩石、上覆土壤以至于植被中的矿物或化学成分、地球化学场、自然景观及它们相应的波谱特性发生变化,在图像上形成与周围物质或景观不同的光谱或色调特征,称之为“色调异常”或“找矿异常”。应用图像处理方法,从多光谱图像中,增强、识别和提取这些异常信息,是找矿的重要途径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起即成为地质工作者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光谱比值和主成分分析为核心的色调异常提取多方法协同工作模式;总结了一套面积性找矿异常提取、分析、筛选和解释的标准化的处理程式;发展了基于逐步分离背景干扰信息的“信息多层次分离定量提取技术”和“背景”、“干扰”“异常”光谱空间结构分析方法。这些成果将异常提取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矿化蚀变是成岩成矿作用的直接产物,被认为是一个直接指标勘探。为了提取蚀变异常找矿模型的核心是基于异常的分级,分类,解释,评价和验证,焊线,戒指,皮带,块等地质异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提取异常提取的改变数据,篡改异常研究地质构造与成矿位置地质条件,排除区域变质,风化和异常或干扰,最好矿化异常形成的其它非矿表面。为了提取变更的核心异常综合找矿模型找矿更直接的方法。

图一地址找矿图像显示

2辨识构造信息

通常情形下,內生矿特有的空间布设,是地质构架之中的边缘区段,它涵盖偏多的异常部位。大规模特有的矿产、内生矿布设在潜藏着的板块交界,或者块体架构中的边缘等。内生矿特有的布设规律,通常随同地质构造这样的事件,而不断演变。矿床凸显出来的总形态,是条带状。找矿预设的地质标示,通常涵盖在搜集得来的空间信息。提炼得来的这类信息,密切关联着区段以内的成矿状态、线条状这样的影像。信息提炼的部位,包含地段以内的断裂带、潜在态势下的推覆体。酸性情形下的岩层、区域之中的火山盆地,也涵盖着这类信息。若断裂固有的构造,被设定成控矿构造,那么采纳摇撼勘测,能侧重对选出来的这种地段,提炼并归整信息。特有的成图之中,受到多重要素干扰。这种状态之下,线性特性的某轨迹、原本明晰的纹理等,就会凸显得偏模糊。[[2]为此,采纳人机交互、对应着的目视解释,可处理建构好的这类图形。具体而言,可增强固有的图像边缘,变更固有的拉伸灰度,或者变更比值,以便凸显明晰的构造信息。范畴的勘查,还可辨识地表架构中的岩性特性、构造表征出来的地貌特性。[3]对于隐伏态势下的多重岩体,提炼得来可用的信息。例如:褶皱断层关涉的信息等。线性范畴内的信息,依托的提炼方式,是增强固有的边缘。

3波谱特性找矿

矿区范畴的多重矿藏,受到区域潜藏着的微生物、地段之中的地下水干扰。这种状态下,金属特性的元素、其他特性的矿物等,会造成上覆着的地层,凸显明晰的结构变更。地层关涉的结构变更,附带着土体固有的成分变更。地表聚集着的植被,对于潜藏着的金属元素,带有吸收作用。[4]地表植被以内的叶绿素、对应着的含水量,都会不断变更。植被反射出来的光谱,就会带有明晰的差异。矿区地段内的生物,带有多重的特性,这为预设的找矿,创设了可能性。[5]依凭技术,可以发觉异常信息,判别地段之中的潜藏矿产。这样做也会带有差异。为此,在划定好的区段之中,应搜集多样植被,查验它们独有的光谱特性。某些地段特有的金属吸收、对应着的聚集,都是显著的。把统计得来的植被信息,作为预设的特征植被,以便指引勘查。对于集聚态势偏弱的植物,可当成辅助查验的植被。

4应用范畴的注重事项

技术特有的采纳方式,关涉多层级架构中的专业常识。勘查范畴的技术运用,应侧重去扬长避短。在选出来的勘测区段,慎重辨识设定好的辅助路线。这样做,能凸显最大范畴的运用。在设定出来的区段之中,划定明晰的界限,并圈定地质体。

5结语

新技术在科技的不断创新下协同发展,进而提升了勘测的成效。技术勘测能很好的服务地质勘察技术,为灾害勘察,地质状态判断,进而地质范畴内的预警等做出很好的评估。未来技术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提升地质勘察技术,进而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方便。

参考文献

[1]王润生,熊盛青,聂洪峰,等.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地质学报,2011(2):1699-1743.

[2]何骞.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3,13(15):67.

[3]闫佳喆.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3):135.

[4]刘现华.地质勘查技术与找矿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9):21-22.

上一篇:彩色小方格简单简历封下一篇:电工培训教案ppt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