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24-05-14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共12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篇1

1 工程地质勘察数据信息采集研究

1.1 工程地质勘探数据信息采集

地质勘察任务开展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 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记录, 可以得到完善的勘探结果。因此信息采集也成为勘探任务中的重点内容, 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完成。工程施工前, 需要对基层情况做出全面了解, 这样才能够制定有效的加固方案, 设计图纸中存在的冲突内容也能及时优化。不同建设区域地质特征也存在差异, 勘察前要有明确的目标, 这样才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信息资源整合任务。通常采用钻孔的方式来开展勘探任务, 方便技术人员取样测试。在此期间也会应用到电子仪器, 根据不同材料对射线的折射程度来判断类型, 所产生的信息也会直接传输到系统中。这样能够更轻松的完成信息采集任务, 数据保管也更安全可靠。不同取样深度所得到的结果都需要分析记录, 同时也要注重对信息采集系统的完善。

1.2 工程试验数据采集

地质勘探任务开展期间, 会应用到大量精密仪器, 仪器使用前为保障结果的准确性, 会先进行试验, 一方面是检验仪器的精准度, 另一方面是对勘察方案可行性的检验。借助计算机设备对数据进行分析, 更高效准确, 节省数据分析所用时间。数据采集后要及时的备份, 避免在网络运行环境中数据丢失。传统的地质勘探技术中, 需要工作人员深入现场调查采集数据, 并将所得到的数据逐次记录在报表中, 这期间很容易出现误差。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目前已经能够实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落实, 解决工作期间存在的一些误差问题。

1.3 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分析后并没有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更重要的是借助数据来绘制地质勘探图纸, 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勘探现场做出介绍, 方便管理人员制定开发方案。勘察任务是否能够高效完成, 需要从两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是所应用的勘察技术中, 是否能够测量到准确的数据结果, 如果测量期间存在误差, 那么数据的有效性也得不到保障, 后续工作任务也失去了开展的意义。其次是对勘察数据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学高效, 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数据绘制勘察图纸, 个人技能在其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如果工作人员经验不足, 可以组成数据采集分析小组, 在小组内明确分工, 确保工程勘探技术能够得到落实运用。

常见的采集方式是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判断数据的真实性, 先对软件的基础框架进行设计, 再根据使用需求逐渐完善内部功能。功能实现还需要数据库的支持, 基于计算机系统内部完成的设计任务, 可以进行功能自定义编写, 任何设计任务都是以提升使用效率为目标的。操作人员还应该掌握基础的设备维护技能, 如果发现采集到的数据中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可以对设备进行简单的调试, 通过试验来观察数据是否一切正常。计算机系统维护也十分重要, 定期维护可以减少使用期间病毒侵入的可能性, 信息整合也更高效。地质勘查任务完成后会得到大量的数据信息, 任何信息丢失都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要在测绘结果分析系统中设置区分功能, 按照提示分别录入到相应的系统中。

2 工程地质勘察信息管理研究

现阶段地质勘探技术已经全面落实了自动化技术, 但在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尤其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因此技术人员在日常研究中加大了该方面技术创新力度, 不断的完善工作任务完成形式,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能够实现科学高效的目标。根据勘探得到的数据绘制测绘图, 这一技术目前使用时存在一些阻碍问题, 可以与采集系统结合研究, 形成完善的功能体系, 使用阶段也能够减少信息传递所用时间。

3 工程地质勘察数据信息化研究

以往的工程地质勘察信息资源利用方式还基本上是人工解析的方式, 尽管这些勘察信息资源的表现形式已由传统的纸介质文档变为电子文档, 但这些勘察信息资源还只能称为“以数字方式表述的数据”, 由于对这些“数据”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 其已成为事实上的“数据孤岛”, 同传统的手工作业年代相比, 也仅仅是将纸上的资讯搬到了计算机上, 未能发挥出数字化资讯的巨大优势。所以, 对工程地质勘察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处理, 将表述工程地质勘察信息资源的“数据孤岛”变为能有序流动的信息, 以方便相关专业对其进行自动分析和利用, 充分发挥数字化资讯的优势, 从而引起相关专业对地质勘察成果利用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推动勘测设计一体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1 信息化的基本原则

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可分为2 个大类, 一部分是定量化的数据和文字信息, 另一部分是图形信息, 其中图形信息的数据化表达一直是领域内的难点。不管是数据文字信息还是图形信息, 要想对其进行合理表达, 必须遵循本课题提出的信息化原则, 主要思路是使所有信息资源都携带自身的属性, 遵循完整性、唯一性、无歧义性和可识别性的原则。

3.2 信息化数据的表达方式

目前来说, 后续设计可以直接利用的工程地质信息主要分为:土工试验数据信息的表达、勘探信息的表达和图纸信息的表达3 个方面。土工试验信息具有信息量大, 信息来源渠道广的特点, 数据信息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直接影响到地质、路基、桥梁等专业的设计。在数据库中, 土工试验信息为了和其它勘察信息相关联, 包括钻孔表、土层表、静探表、常规试验表、湿陷性黄土表、固结试验和固结试验项目表、颗分试验和颗分试验项目表、直剪试验和直剪试验项目表、三轴试验和三轴试验项目表等数据表。勘探信息是勘察资料中被最广泛最直接应用的信息, 一个完整勘探孔的信息应该从其基本信息、地层信息、水位信息、土层液化及标贯试验信息等方面描述。图形的电子化和矢量化是始终是勘测设计一体化的诸多瓶颈之一, 也是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本次研究的对图纸信息的表达主要包括地质横断面和纵断面图的数字化表达。对于信息的表达, 我们采用了如文本格式、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格式或者是XML格式等等表达方式来适应不同的设计软件直接应用。

4 结论

信息化是国际发展的大趋势,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信息化也是一项既依赖于信息技术也与信息应用直接关联的复杂系统工程。怎样协调技术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保证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很关键的条件是信息化的相关技术标准。因此, 下一步我们还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及本行业在标准化研究和制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我们设计院也应该出台相应的信息化标准, 通过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标准, 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使之能够适应行业乃至国家的统一标准, 能够为更多的信息资源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于国新.铁路工程地质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中的集成化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 2014 (7) .

[2]高山.铁路遥感地质勘察技术体系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 2014 (4)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篇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专业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题,20分)1.洪积物

2.承压水

3.构造地震

4.抗剪强度

5.地下水: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题,40分)

1.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组成物质和结构、构造特征有哪些?

2.什么叫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有哪些基本要素?

3.坝址选择与河谷地貌的关系是什么?

4.水利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三.论述题(40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篇3

关键词:探矿工程;地质资源;勘察研究;作用;分析

引言

针对探矿工程来说,具有着十分强的实践性,同时难度比较高。在进行探矿的过程中,主要具有着以下方面内容:首先进行深部的找矿工作,其次便是对其进行开采以及勘察,最后便是进行地球科学探测。现如今必须对探矿工作在地质资源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使其能够更好的对探矿工程以及采矿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探矿工程的含义分析

在对地质资源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对埋藏在地下岩石当中的矿体深度以及规模和结构等情况进行清楚指导,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地质实物基础上的工程技术,在对工程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便称之为探矿工程,对于探矿工程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钻探、坑探以及探矿机械工程等方面内容。

2.现阶段探矿工程的现状分析

2.1对探矿工程现阶段所处的地位进行分析

现阶段,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普遍的都认为探矿工程只是地质勘察工作过程中的一个手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处在一个从属地位,对于这种观念来说,从而使探矿工程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此同时也严重的阻碍了地质资源勘察工作。所以,对此来说有关部门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使其能够让探矿工程得到充分的重视,不断促进我国探矿工程专业得到发展。

2.2探矿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分析

现阶段,对于探矿工程来说,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便是技术人员老龄化,虽然年龄大的技术人员具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这些工作人员都已经接近于退休年龄,在这些技术人员退休之后,新一代的技术人员在技术方面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探矿工程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所以,对于培养出一些有潜力以及年轻的技术人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一些老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要对青年技术人员倾囊相授,使其能够更好的鼓励青年技术人员得到发展。

3.我国探矿工程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形势分析

3.1今后的发展方向分析

第一是我国的重要矿产以及油气资源都面临着严重短缺问题。第二是现阶段技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第三是新能源以及替代能源开发已经与探矿工程进行相互连接。第四是探矿工程已经和科研进行相互的结合。第五是我国的一些政策已经大力支持探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3.2未来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对自动化以及智能化进行研究,使其能够更好的保证钻探取样的准确性。第二,通过研究以及制造能够应用在月球以及干热岩等比较难容地段的探矿设备。第三,通过对复杂坚硬的地层进行钻探技术研究。第四,要不断的对超深孔的钻探技术进行加强研究。第五,要不断加强对新型钻孔结构进行相应的研究。

4.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察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在人类的认识当中,探矿工程主要是进行找矿,然而如今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意识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探矿工程已经逐渐的被应用到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在现如今的时代背景发展之下,对探矿工程进行定位能够更好的为我国地质资源的安全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进行保驾护航。众所周知,在地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个手段便是地球物理学以及探矿工程技术,然而对于探矿工程技术来说,是唯一的一个能够从地下获得实物样品的一种手段,因此可以知道,探矿工程在很多方面中都具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同时探矿工程在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其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探矿工程能够更好的对登月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对探海以及探地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研究。第二,在进行探矿的过程中,进一步对泥石流以及滑坡等灾害进行有效的整治,同时也能够对其水资源紧缺等问题进行有效的克服。第三,在我国,由于水资源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广,并且所含有的矿藏也比较丰富,然而针对现阶段的开采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探矿以及开发的程度仅占据三分之一,在进行找矿的过程中,我国依然具有着十分大的潜力,但是随着对找矿深度的不断加深,在进行探矿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克服。第四,探矿工程能够更好的对地球物理资料是否准确进行有效的判断,使其能够获取岩矿层物理性质信息。第五,探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着比较好的检查以及观测等功能。第六,对于探矿工程来说,帮助地质勘察中相关研究人员直接对坑道内部地质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其能进一步为地质研究人员提供方便。

因此可以知道,在探矿工程当中,地质资源勘察以及研究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些相关部门以及地质勘察工作人员必须要摒弃重视科学以及轻视技术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观念进行转变,对探矿工程的地位给予重视,与此同时也要不断的加强对探矿工程技术的发展。

总结

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探矿工程当中,主要能够进行深部找矿,并且对新能源进行不断的开发的功能。但是自然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整顿在一定程度上是离不开探矿功能,所以在地质分析的过程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不断加强对探矿工程的重视程度,对其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我国地质资源勘察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宫贯乾.分析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察中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12):123-124

[2]葛和旺.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察和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9(04):125-126

[3]趙安民.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察和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J].科技创业家,2013,19:147.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篇4

传统地质工作主要功能是找矿,当代地质工作的主要功能可以用温家宝总理的2个“更加”来概括,即: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针对这两大功能,目前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部找矿、新能源勘查开发、环境保障、灾害治理和地球科学探测。

1.1 深部找矿

目前,中国地质找矿勘查深度仅为300 m~500 m,这一深度范围内的地质找矿勘查工作已基本完成,而重要成矿区500 m以下仍赋存有丰富的潜在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增长速度已经大于储量增长速度。开展重要成矿区带隐伏矿床的勘查,特别是500 m以下的“第二找矿空间”的勘查工作,发现并探明潜在的矿产资源储量,可以较大程度的缓解目前矿产资源紧缺的状况。

1.2 新能源勘查开发

在新能源勘查方面主要包括天然气水合物、煤层气、地热能(浅层地热能、深部地热资源、干热岩)等领域。天然气水合物已经被列为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它不仅赋存于海底,在陆上永冻层中也有赋存。煤层气的开发研究工作,一直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进行规模性开发。目前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有关院士和专家已经建议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方面进行立项研究,找出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因为,煤层气在未来能源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地热能是可再生绿色能源,具有分布广、资源储量大、热能利用率高、开发时间短、投资相对低、可以直接使用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供暖供热、发电、温泉洗浴、旅游度假、种植养殖等领域。目前国内地热地质基础工作较差,钻探风险高、效率低、开发利用无序和资源浪费严重。所以,地质工作者应对中国的地热能源进一步调查,掌握全国地热能源分布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勘查技术、钻探工艺研究及新技术推广工作,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和提供技术支撑。

1.3 地球科学探测

大陆科学深部探测是获得地壳内部信息的唯一直接途径。通过大陆深部探测可以对岩石圈进行直接观测,揭示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探索地球深部流体系统、地热结构,检测地震活动,揭示地震发生规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变迁等等一系列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于2009年4月22日第40个地球日纪念日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地球深部探测的“人地”计划拉开序幕。《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是《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研究计划。研究年限为5年(2008年至2012年)。核心任务和总体目标是:为《地壳探测工程》做好关键技术准备,围绕《地壳探测工程》的全面实施,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对固体地球深部层圈立体探测的技术体系;在不同自然景观、复杂矿集区、含油气盆地深层、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试验、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解决急迫的重大地质科学热点难题,部署实验任务;实现深部数据融合与共享,建立深部数据管理系统;积聚、培养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完善《地壳探测工程》设计方案,推动国家立项。

2 探矿工程的作用与地位

探矿工程要从传统的为地质找矿服务转向为整个地球科学发展服务:为国民经济发展、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生态环境等众多领域服务。这也是探矿工程的作用和定位!地球物理、探矿工程是地质资源勘查和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中,探矿工程是最终检验和验证,是唯一能从地下取出实物样品的技术方法。所以,在许多方面探矿工程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其作用与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从目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情况来看,中国地质找矿勘查工作平均深度在300 m~500 m之间,而西方发达国家勘查深度平均在800 m。中国深部找矿勘查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找矿深度的不断增加,在钻探技术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岩心钻探是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探明地下深部矿藏,除利用先进的地质理论和物化探、遥感等探测技术外,最终需要通过岩心钻探技术取出地下岩样,通过试验分析才能确定矿产资源的埋藏深度、品位和储量,并最终提交有效的地质找矿成果。目前,中国在深部地质找矿方面刚刚起步,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钻探工作却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着地质找矿战略的实施。就钻探而言其突出问题如下:(a)部、局、队三级管理层基本上没有探矿工程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和指导,各野外队的钻机基本上都是以项目经理或机长承包方式进行施工,从而出现了“散兵游击式”的作战方式,没有形成集团军的优势。钻探工程是地质找矿和地球科学研究重要的手段,其作用和地位极其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其地位却很低,对其投入不够。其根本原因是观念和管理问题;(b)由于钻探工程行业与其他专业相比,野外作业艰苦、施工环境差、风险高、效益差等,从而导致该专业的技术人员少、积极性低、队伍老化等问题。中国从事钻探工程专业的人员本身就极其匮乏,但由于种种原因改行者众多。所以,在钻探技术研究及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方面困难重重;(c)技术工人短缺,临时用工多。据了解目前中国从事钻探的职工与临时工的比例为1:1(不含外协钻机职工人数)。临时工及外协钻机的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存在着质量与安全方面的隐患;(d)许多勘查地区地层复杂,经常出现破碎、坍塌、掉块、漏浆、涌水等现象,由于新技术、新工艺得不到应用,导致钻探报废量增加;(e)设备老化严重,现有设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b)中国于2000年至2004年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被列入国际大陆科钻计划项目,该项目利用现代深部钻探新技术完成了中国第一口5 158 m科学深钻,通过对钻孔中获取的全部岩心及液、气态样品以及原位测井数据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结构及动力学、成岩成矿机理及地下微生物类型和潜育条件等多项成果。国家“973”计划项目———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钻探工程,为科学家提供了原状岩心用于分析研究;

c)“上天、入地、下海、登极”中的钻探取样技术难题都必须通过探矿工程的手段来解决。特别是探月地质时代的到来,地质学家需要对月球基本地质情况、资源和深部情况、月球与地球的特殊关系的进一步了解,这些都需要通过钻探取样才可能实现。美国于1968年就完成了人类首次阿波罗登月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并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取样,由于在月球上能源、设备及工艺等问题尚未解决,取样深度仅仅在0.7 m~3 m。根据中国有关部门制定的登月计划,中国计划分两步走实现月球无人探测和宇航员登月钻探取样。因此,研制与月球着陆巡游车配套的月球表面钻探取样系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并被列入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十五”民用航天预先研究计划纲要》;

d)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缺水地区找水钻井工程、地下工程等诸多领域都离不开探矿工程;

e)国家投入8.1×108元用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与评价,主要用于物化探与钻探工程。特别是海底和青藏高原永冻层的钻探取样技术突破不了,将直接影响着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的勘查与评价。综上所述,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评价、地球科学研究、环境与灾害治理等领域中是必不可少的,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地位。在中国地学界历来就有“重科学、轻技术”的现象,这个观念问题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探矿工程技术的发展。所以,要想取得地质工作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把探矿工程技术提高到应有的地位。同时,加大探矿工程技术开发,紧密围绕国家的需求进一步拓宽其服务领域。

3 探矿工程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拓宽探矿工程技术服务领域;加大探矿工程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抓紧相关设备机具研制、研究钻探工艺、制定相关规范标准,是中国目前探矿工程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具体内容如下:

a)研究自动化、智能化、轻便化、精确化的保真快速钻探取样技术,研发适用于月球、极地、永冻层、干热岩、核废料处置、核爆炸、山地、沟壑、沼泽、植被覆盖等难于进入地区和浅层地热能开发钻探取样需要的取样钻探设备及钻探工艺;b)定向钻探技术及定位测量实时轨迹描绘等数字化系统的开发研究,变频电机驱动的推广,岩心定向技术及装置的开发研究,以及与绳索取心钻探技术的结合;c)复杂坚硬地层的钻探技术研究。积极推广“液动潜孔锤一螺杆马达一绳索取心”三合一或“液动潜孔锤一绳索取心”二合一等钻探技术;d)地球科学研究钻探设备及工艺的研究。地球科学研究钻探技术要求很高,比如岩心采取率、岩心保真等。目前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同样重要,所以,开展地球科学研究钻探技术及示范孔的相应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e)超深孔钻探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钻探工艺、钻探设备、泥浆技术和孔内事故预防及处理技术的研究。为深部找矿和地球探测工程的实施作好准备。f)加大高效切磨材料、碎岩工具以及新的碎岩技术的研究。如:机械碎岩、物理碎岩和化学碎岩,这是基础性的工作;g)新型成孔(井)材料研发及工艺研究。积极推广PVC—U塑料管在水文水井工程、浅层地热能开发工程、地下水监测、地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h)新型钻孔结构和形式的设计与工艺研究。对于不同功能的钻探孔(井),应本着“经济、实用、便利、先进”的原则。如:一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同井抽回两用系统井,分别可应用于地下水监测和浅层地热能(水源热泵)开发等领域。新型结构和形式不但可以解决一些技术问题,而且具有占地少、成本低、易管理等特点;i)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在加强钻探技术研究的同时,重视和发展钻探技术经济学研究更具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若想在深部找矿、新能源勘查开发、地质灾害与环境治理、地球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必须解决探矿工程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和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摘要:论述了目前地质工作的主要功能与任务、探矿工程的作用与地位以及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地貌实习 篇5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地点:馒头山

(一)、实习基本介绍

今天,09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全体同学,乘坐包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济南长清区进行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日常的学习中学到的都是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习,我们会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充分利用课本上所学的,提高自身应用能力、动手能力。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4月13号实习地点是济南长清张夏镇馒头山和灵岩寺,实习内容是了解馒头山的岩层构成、灵岩寺景区断层及滑坡现象。4月14号的实习地点是长清区苏庄,实习项目是苏庄断层、苏庄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使用。

(二)、实习目的一、了解馒头山各个层次岩石的类别、颜色与厚度,并学会自己判别。判定断层及其要素—断层带、上下盘,估测断层的断距与落差。

二、能够判别岩层的走向和倾向,还有岩层的褶皱类型(向斜、背斜),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与倾斜角。

三、了解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地质仪器工具的使用等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

四、通过实习,近距离接触岩层,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了解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地质仪器工具的使用等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

(三)、实习内容

一、馒头山断层

馒头山是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排名第三的地质名山,并且被列入山东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它位于济南市以南、泰山以北,距离济南市区仅二十多公里,海拔408米,因形似馒头而得名。当地人还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这里还有众多的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化石又叫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可见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大海深处,三叶虫是生活在6亿年到2亿多年前的古老节肢动物,海洋中到处都是他们的踪迹,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绝灭。馒头山地质年代属古生代寒武纪浅海相沉积地层,馒头山分为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所以我们只能从远处稍微观察,并听老师进行讲解。主要近距离观察了馒头组和徐庄组的岩层组成。馒头组包含十层,徐庄组包含六层,在老师的带领及讲解下,我们对每一层的岩石类型及颜色进行了近距离的识别并拍了照片。

馒头组(灰色页岩和石灰岩,泥灰岩,上部有鲜红色易碎页岩和毛庄组分界)第一层:叶岩,厚约两米,大部灰黄色,局部呈现灰色。

第二层;石灰岩,厚约四米,岩石呈灰色。

第三层:叶岩,厚约十三米,灰绿色。

第四层:叶岩,厚约八米,颜色显黄绿色。

第五层:石灰岩,厚度约五米,颜色呈现土黄色。

第六层:叶岩,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紫色。

第七层: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淡黄色。

第八层:叶岩,厚度约八米,颜色为灰绿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石灰岩,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灰黄色。

第十层:叶岩,厚度约十三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上图为馒头山断层

二、毛庄组

第一层:由紫色云母叶岩组成,厚约十九米。

第二层:由灰色云母叶岩组成,厚度约四。

第三层:叶岩,厚度约为六米,颜色为紫色,由于该处地势高处于风口处,受到各种外力因素的影响,该处水流失严重,不适合植物生长,该处基本上无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第四五六层集中于一块岩石上,全部由石灰岩组成,但是石灰岩的类别不同。用肉眼可以清澈的看到,第四层和第六层上有明显的鲕状颗粒。

(四)、实习总结

两天的实习不知不觉中便结束了,虽然稍微有点累,但是我们受益匪浅,实习过后,对于课本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也有了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质年代的岩层。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工程地质学的意义,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动了了实地勘察的艰苦。

这次的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在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的方法要领和细节,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总是寸步不离老师,同学们有拿手机记录,也有拿本子专心听讲,大家都为了难得的实习认真地学习着。

第二篇

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使我们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使我们了解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

4.了解地质构造对工程影响,把地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实习地点

1.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馒头山

三、实习时间

/////////////////////////

五、实习内容

第一天 //////////////////

第一天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是济南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馒头山和灵岩寺,主要内容是观察馒头山的地质构造和馒头组、毛庄组等岩层,以及灵岩寺附近的滑坡和断层。

(一)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馒头山

1.馒头山简介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这说明这山的外形特别像馒头。馒头山距济南市区仅20来公里。张夏境内群山连绵,馒头山就在这群山之间,和周围的山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山上满是杂草,零零散散地有些低矮的小树。整个山体为石质山,半山腰上散落着一小块一小块的农田。名字看起来有些俗气,个头也不算太高。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因为,它那丰富的皱纹和陈年脉络,忠实地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真可谓“浓缩的就是精华”。抬手之间,跨越五亿年顺着不太陡的山势拾径而上,在山腰处便可见一处岩层,这块岩层乍看起来很普通,但它却是无价之宝。因为,这一块岩层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该处岩层近两米高,层次非常明显。于峰介绍,最底部淡粉红色的一层是花岗岩石,与这一层对比非常明显的是,上面紧挨着的青灰色古代花岗岩,两者之间的时间相隔2.5亿年,而古代花岗岩距今约2.8亿年。也就是说,人蹲在地上,一抬手之间的距离就轻松跨越了整整5.3亿年的历史。让人不得不感慨沧海桑田变幻之快啊!再往上走,就会发现一个小土丘,土丘上布满了碎石片。可别认为它只是个普通的小山丘,这里可是有名的三叶虫化石的聚集地,小小的三叶虫见证了这里曾是海洋深处的历史。三叶虫是生活在6亿年到2亿多年前的古老节肢动物,在当时它几乎占据了整个海洋,是古生代一霸。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绝灭。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约四千多种,我国是发现三叶虫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有1千多种。三叶虫化石又叫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它历史悠久,据记载,宋、明、清时代已有人把玩,称之为“多福石”、“鸿福石”。在普通人的眼里,三叶虫化石是“玩物”,但它在地质科研人员的眼里却是货真价实的“宝贝”。从上个世纪初,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地质科研人员不断探索研究,在馒头山地区发现了17个三叶虫生物带,并确定馒头山为一处最完整的寒武纪地层层型剖面,从而成为中国寒武纪地质结构划分的标准山。因此,馒头山也就成为地质界公认的世界地质名山。每年,都有无数地质专业的大学生和相关专家造访馒头山,一睹它沧海桑田的容颜。实在的名字背后是丰厚的物产 馒头山不是一个孤立的小山头,它的余脉蜿蜒相连。其中东边的一支余脉远观像一个大佛头,鼻子、眼睛、嘴巴惟妙惟肖,煞是生动。这么美丽的山当然也有美丽的传说。

馒头山不仅地质丰富,据说还藏有金矿。相传很久以前在山的东侧有一处泉眼,泉水常年汩汩喷涌,泉水清澈见底。有一年,一个从南方过来专做修补铁锅铁盆的手艺人,走到这个泉眼处坐下休息。休息完了起身要走的时候,他竟然发现泉水里有一层亮亮的金粒儿。他大喜过望,赶紧把包袱解开,把金粒儿捞上来放进包袱里。捡了个大财的生意人在心里打起了算盘:“可不能让别人知道这里有金子,得想个办法把泉眼藏起来。”于是,他在泉眼边顺手拔了一棵草,用草堵住了泉眼。过了几天,这个生意人得意洋洋地赶了一辆大马车又来到泉眼处,想捞到更多的金子。可是等他到了跟前,傻了眼,泉眼处竟然不流泉水了。据老人们讲,他拔的那棵草正好是万年草,用它堵死了泉眼,泉水要到一万年以后才能重新流淌。馒头山到底有没有金矿,还需要地质部门的勘查,但馒头山周边盛产木鱼石可是个不争的事实。1991年,张夏镇馒头山附近的村民们惊讶地发现,他们平时用来垒猪圈的石头竟然是世上

少有的宝贝——木鱼石。这是木鱼石首次在张夏镇中部馒头山被发现。据考证,形成于距今约5.5——5.8亿年之间的木鱼石,是一种珍贵的玉石石材,含26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用木鱼石制作的器皿通透防腐,此外,它还能制成各类收藏艺术精品。馒头山是块宝地,珍贵的木鱼石给馒头山周边的居民们带来了财富和商机,也是馒头山除了是地质名山外的又一骄傲。馒头山将建大型地质公园自馒头山被命名为世界地质第三名山,尤其是在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以后。当地有关部门经多方论证、研究,决定根据馒头山独特的地质风貌和考察价值,以馒头山为核心,在其周围兴建集科普、教育、研究、旅游于一体的地质公园,这也将是山东省最大的地质公园。据介绍,规划中的馒头山地质公园将划分为五大片区,中部将建成地质文化广场,设计面积200亩,主要工程是建设三叶虫概念性广场标志雕塑和区内各景点雕塑;西部是展馆片区,规划面积100亩,主要是地质博物展厅,为地质专家、学者及游客提供地质教学设施和科普知识展览;北部是大沙河片区,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突出灵山秀水的地方特色;南部是馒头山地质剖面片区,将整理修建参观场地、修建硬化参观道路及碑亭、山顶标志性建筑等。

2.实习任务:馒头山岩层

(1)馒头组

第一层页岩,黄灰色,2m。

第二层薄层石灰岩,蓝灰色,厚4m,含燧石结核。

第三层钙质页岩,灰黄色及灰色,厚13m。

第四层页岩,紫色,厚8m。

第五层石灰岩,土黄色,厚6m。与另一个山体对比可发现此处为断层,为平推断层。第六层页岩,灰绿色,厚4m。

第七层石灰岩,灰绿色,厚2m。岩体上孔洞发育成熟,岩体易形成溶洞,不利于工程建设,强度低于第五层的石灰岩。

第八层页岩,紫红色,厚7m。

第九层石灰岩,灰白色,厚2m,纵向裂隙打,孔洞发育少。

第十层页岩,鲜红色,厚5m,风化严重。

(2)毛庄组

第一层云母页岩,紫红色,厚4m。

第二层页岩,紫色,厚13m。

第三层页岩,紫红色,厚4m。

(二、三层中间有明显分隔带)

第四层鲕状石灰岩,厚0.8m。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0.2m。

第六层鲕状石灰岩,厚0.3m。

据老师介绍说,第四、五、六层原来为海底,由于后来的地壳运动成为现在的毛庄组岩层。

六、实习总结

为期两天的实习匆匆结束了,在这两天里面,虽然天气不太好,但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带领下,实地认识了断层、滑坡、褶皱、岩石构造以及向斜背斜的地质构造。这次实习的亲身经历,使我们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巩固了我们所学到的知识。第三篇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

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简析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篇6

[摘要]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在地质勘。文章本文指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地质勘察工作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90-01

在勘察工作实践过程中,由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增加投资、导致工期延误,重则造成工程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1.1 工程地质勘察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工程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用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4个阶段

①规划勘察:规划勘察的目的是为工程选点提供初步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地质依据,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为搜集、整编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和地震资料;了解工程建设地点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工程建设的可能性;了解各规划方案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概况,进行建筑材料的普查。

②可行性研究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是在河流或河段规划方案选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为选定坝址、基本坝型、引水线路和枢纽布置方案进行地质论证,根据建设条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设计比较方案,对拟建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③初步设计勘察:初步设计勘察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坝址和建筑场地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对场地内建筑物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为确定建筑物总体布置、选择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和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对策进行论证,查明。水库区及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坝型、枢纽布置进行地质论证,并为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④技施设计勘察:技施设计勘察是在初步设计阶段选定的枢纽建筑物场地上进行的勘察,结合施工图设计,按不同建筑物(群)提出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结论和建议。其目的是检验前期勘察的地质资料与结论,为优化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1.2 水文地质勘察目的

水文地质勘察是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手段。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做出水量与水质评价,从而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任务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测绘、勘探、试验、观测方法,经过一定的勘察程序,查明基本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解决专门性的水文地质问题。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

2.1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在同一设计阶段内,比例尺的选择又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分为:小比例尺(1:10万~1:5万)测绘、中比例尺(1:2.5万~1:1万)测绘和大比例尺(1:5000~1:1000)测绘。

2.2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与先行工作,是认识和掌握区域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调查研究方法。水文地质测绘基本任务是查明:①与地下水形成有关的区域水文、气象因素;②区域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特征;③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④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其分布。

最后,结合其他工作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采条件进行初步评价,为工农业生产建设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探

勘探工作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对任何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

3.1 物探工作

岩层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和密度等。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岩层物理参数,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异常特征,再结合地质资料,便可了解地下深处地质体的情况。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是电法勘探和弹性波勘探。

电法勘探是利用仪器测定人工或天然电场中岩土导电性的差异来识别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组物探方法。电法勘探以岩石的电学性质为基础,不同岩石电性差异的大小、相同岩石的孔隙大小以及富水程度的强弱等,对电法勘探结果都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配合一定数量的试坑或钻孔进行校验,才能较准确地判别资料的可靠性。电法勘探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要求工作范围内地形起伏差小,所以在平原和河谷区使用较普遍。

3.2 钻探工作

钻探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和工具,在人力或动力的带动下旋转切割或冲击凿碎岩石,形成一个直径较小而深度较大的圆形钻孔。通过取出岩芯可直观地确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华特征等。从钻孔中取出岩样、水样可进行室内试验,利用钻孔可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灌浆试验、长期观测工作及地应力测量等。与物探相比,钻探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能直接观察岩芯和取样,勘探精度高。

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野外试验

野外试验是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中经常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工程设计、施工和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参数的主要手段。

4.1 钻孔压水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是用专门的止水设备。把一定长度的钻孔段隔离开,然后用固定的水头向该段钻孔压水,使水从孔壁裂隙向周围渗透,最终渗透水量会趋向一稳定值。根据压水水头、试段长度和渗压入水量,便可确定裂隙岩石的渗透性能。

4.2 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是利用一定的抽水设备在钻孔、各类井以及某些流量较大的上升泉、深潭式地下暗河、截潜流工程和方塘等上进行,用以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从而判断地下水运动性质,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5 长期观测

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中,长期观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例如,有些动力地质现象及地质应力随时。间推移将不断地变化,尤其在工程活动影响下的某些因素和现象将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等工作,很难准确预测和判断各种动力地质作用的规律性及其对工程使用年限的影响。

6 结束语

通过上述主要手段和方法的实施及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能准确地抓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周密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合理的和优化的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乐安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科技咨,[J]询导报,2007,(19)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篇7

探矿工程是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一门技术。其涉及到地质找矿工程、地壳探测工程等各个领域。当前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以勘测新能源和地质找矿为主要的任务,其自身涉及的学科范围较为广泛,要求的专业理论水平层次也较高,从而使得该项工程技术的研究十分艰难。然而,只有对于地质资源探矿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高层次的要求,才能够为不同的领域做出更好的服务,体现出探矿工程技术自身的现实价值。

1 地质找矿是当代地质工作的主要功能与任务

当前,国家地质工作的主要功能可以简洁的运用两个“更加”来概括:①更加主动的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服务;②更加紧密的将社会和经济的两者发展相结合。针对这两大实质性的功能,我们对于地质工作拟定了四点主要的任务,其包括:①新能源的勘查开发;②深部的进行找矿;③严格的对环境进行保障;④地球科学探测和灾害的治理。

地质工作不仅仅是勘察探测矿体以及开发和利用能源,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保护环境以及治理灾害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找矿工作结构发生了变化,如今的找矿工作中,重点的课题已经变成了对于深部矿和隐伏矿的探究与勘测,在此,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在地质找矿的工作中,充分的考虑好候环境的变化因素和地球地质环境的改变对找矿工作的影响。

结合以上所叙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质资源勘查工作中探矿工程技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合理的发展也同时促进着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

2 探矿工程的方式选择

开展采矿活动是探矿工程的选择工作的基础,实践中我们总结出的选择探矿工程的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主要由以下几种:

(1)勘察人员在接受到相关的矿质勘察的任务后,要依据任务当中的重点内容来确定好探矿工作的重点。通常情况下,首次开始探矿的工作时,要制定出主要的目标,即完成拟定浅井勘探和地质勘察。若需要对于矿质进行深入勘探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借助钻探的方法进一步完成工作。

(2)在探矿工作进行开展的时候,我们要依照不同的地质环境来选择出不同的的探矿方法。一般而言,如果探测的矿体比较集中,并且矿质类型单一,我们就可以运用钻探的方法获得良好的探矿效果,从而确定出矿体的基本信息。但在探测前,如果发现矿体比较复杂,并且就分散范围不均匀,那么我们就需要配合其他的探矿方式来进行接下来的工作。如运用坑探作业来配合,才能更加准确的确认矿体的基本信息。坑探作业主要有探槽(TC)、浅井(QJ)、平窿(PD)三种类型。探槽从地表挖掘的一种槽形坑道,其横断面为倒梯形,探槽深度一般不超过3~5m,探槽断面规格如表1所示,其浮土性质及探槽深度的确定,有利于往后的工作,且保证了施工安全。

(3)当地的地形条件限制着详细的探矿形式的选择。不同的探矿方式所适用的地形状况相对也是不同的,如地形切割较强的矿区就比较适合运用水平坑道的方法。如果该矿区的地形多半是平缓的地势,那么就更加适合选用钻探的方式,如果该矿区的地形复杂,且矿物分布不集中,选择垂直坑道的方法就更加合适。

(4)探矿形式的选择还受到地表不平的影响。即矿山的地面环境对于各种机械设备的适用程度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矿区也可使用上述的坑探作业中的浅井方法,它是由地表垂直向下掘进的一种深度和断面均较小的坑道工程。浅井深度一般不超过20m,断面形状可为正方形、矩形或圆形,断面面积为1.2~2.2m浅井的布置由于矿体规模产状不同,其布置型式也不同。当矿体产状增陡时,可在浅井下拉石门或穿脉,当矿体产状较缓时,浅井应布置在矿体上盘,图1为浅井布置型式图示。

浅井主要用于揭露松散层掩盖下的矿体,深度一般不超过20m。对某些矿床如风化矿床,浅井是主要的勘探手段,对于大体积取样的金刚石砂矿或水晶砂矿来说,只能用浅井来勘探。

3 不同领域的探矿工程技术应用

探矿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应用在地质找矿的工作中,还可以在其他的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在生态环境工程中运用探矿工程,是对环境的一种最终检验和验证,在对地下实物样品取出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探矿工程技术。所以,在很多层面上,探矿工程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有着十分辽阔的地域和十分丰富的矿产储备,这些都是我国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在矿产资源利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就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矿体勘探技术,对我国的能源财富进行高效、合理以及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增强我国矿体勘探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2)我国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其已经被列入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的项目,这个项目运用了现代深部钻探新技术,从而完成了中国第一次的科学深钻。其通过对钻孔中获取的全部气态样品和岩心及液态数据进行研究,获得了地球深部的物质组成、结构及动力学以及地下微生物类型等多项成果。由此可见,如果想要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和效益,首先必须要在钻探技术和管理上取得突破和发展。

(3)要想实现我国的四大梦想,都需要利用钻探取样的技术来完成。探矿工程对于缺水地区进行找水钻井工程、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地下相关的工程等很多个领域都有十分大的作用和意义。

(4)在其他的各个领域,比如地球科学研究、地质资源勘查评价、环境与灾害治理等等,都离不开探矿工程,地质探矿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对思想观念进行转变,大力提高探矿工程的技术,地质工作才可以获得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4 探矿工程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的需求

目前我国进一步发展探矿工程的趋势是拓宽探矿工程技术服务领域,加大引进先进技术投入探矿工程、抓紧部分设备机具和钻探工艺的研制研究、制定相关规范标准。其细节化的内容为:

(1)研究智能化、轻便化、自动化、精确化的保真快速钻探取样技术。

(2)要大力开发研究相关的数字化系统,比如定向钻探技术、定位测量实时轨迹描绘等等,推广变频电机驱动,深入开发和研究岩心定向技术及装置,紧密结合绳索取心钻探技术。

(3)复杂坚硬地层的钻探技术研究。地球科学研究钻探设备及工艺的研究。地球科学研究钻探。技术要求很高,比如岩心采取率、岩心保真等。

(4)重点研究高效切磨材料、碎岩工具以及新的碎岩技术等等。大力研究新型成孔材料以及相关工艺等等。

(5)研究新型成孔结构和形式的工艺与设计等。

(6)当前,我国探矿工程在整体上没有明确的主管业务部门,全国的探矿队伍没有整齐的技术水平。其主要勘测的数据不明确,且勘探的质量、效率较低,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当新的技术在推广应用的时候较为困难,其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引导。因此,伴随着探矿工程服务领域的拓宽,以改革当前的管理体制为基础,要加紧制定出有关的探矿工程技术标准或规程。

5 结语

综上所述,探矿工程在地球科学研究和地质资源勘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一般情况下,探矿工程在各个领域所花费的费用都是较高的,其一般是投入项目总成本费用的50%。由此可见,探矿工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力量。因此,如果想要在新能源的勘查开发、进行深部找矿、地球科学探测和灾害的治理方面获得重大的突破,就必须要解决探矿工程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了探矿工程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才更好地促进地球上的科学研究以及地质资源勘查的工作。

摘要: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矿产资源也日益紧张,资源危机问题就变得十分严重。本文以当代地质工作的主要功能与任务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地质资源勘查工作中,如何实现找矿突破,利用科学方法和原则选择探矿工程,科学有效的对地质资源进行开发,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指出加大引进先进技术投入探矿工程、抓紧部分设备机具和钻探工艺的研制研究、制定相关规范标准,是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探矿工程,地质资源,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梅城.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中的发展趋势分析[J].江西建材,2013(05).

[2]葛和旺.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和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9).

[3]宫贯乾.分析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中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篇8

1 当代地质工作的主要功能与任务是找矿

当代地质工作的主要功能可以用温家宝总理的两个“更加”来概括, 即: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针对这两大功能, 目前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部找矿、新能源勘查开发、环境保障、灾害治理和地球科学探测。

2 探矿工程的方式的选择

控矿工程的选择工作是开展采矿活动的基础, 实践中我们总结出的选择探矿工程的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有以下几种, 仅供参考:

(1) 首先, 我们在接到具体的矿质勘察的任务后, 要根据任务的主要内容确定探矿工作的重点, 一般情况下, 第一次进行探矿的工作时, 我们主要以完成制定地区的地质勘察和浅井勘探为目标。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深探, 必须要辅助一些钻探工作来完成。

(2) 其次, 在进行探矿工程的开展前, 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探矿方式, 通常情况下, 如果矿体比较集中, 且矿质类型单一, 我们采用钻探的方法即可得到良好的探矿效果, 可以确定矿体的基本信息。但是如果矿体比较分散和复杂, 就需要配合其他的探矿方式, 如坑探作业的配合才能更加准确的确认矿体的基本信息。

(3) 再次, 具体的探矿形式的选择还要受到当地的地形条件的限制。不同的探矿方式适用的地形状况是不同的, 如地形切割强的矿区就比较适宜采用水平坑道的方法。如果该矿区的地形以平缓为主, 那么就更加适宜采用钻探的方式, 如果该矿区的地形复杂, 且矿物分布不集中, 选择垂直坑道的方法就更加的合适。

(4) 最后, 探矿形式的选择还受到矿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即矿山的自然环境对于各种机械设备的适用程度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并且矿区的水资源的充沛与否也直接的影响着各种探矿方式的选用。

3 探矿工程的作用与地位要从传统的为地质找矿服务转向为整个地球科学发展服务

为国民经济发展、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生态环境等众多领域服务。这就是探矿工程的作用和定位。探矿工程是最终检验和验证, 是唯一能从地下取出实物样品的技术方法。所以, 在许多方面探矿工程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其作用与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 从目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情况来看, 我国矿产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3左右, 在地质找矿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潜力。我国深部找矿勘查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找矿深度的不断增加, 在钻探技术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岩心钻探是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要探明地下深部矿藏, 除利用先进的地质理论和物化探、遥感等探测技术外, 最终需要通过岩心钻探技术取出地下岩样, 通过试验分析才能确定矿产资源的埋藏深度、品位和储量, 并最终提交有效的地质找矿成果。目前, 我国在深部地质找矿方面刚刚起步, 其中, 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钻探工作却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问题, 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 将直接影响着地质找矿战略的实施。

(2) 我国于2000年-2004年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被列入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项目, 该项目利用现代深部钻探新技术完成了中国第一口5, 158m科学深钻, 通过对钻孔中获取的全部岩心及液、气态样品以及原位测井数据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取得了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结构及动力学、成岩成矿机理及地下微生物类型等多项成果。由此可见, 若想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和效益, 必须在钻探技术和管理上首先取得突破和发展。

(3) “上天、入地、下海、登极”中的钻探取样技术难题都必须通过探矿工程的手段来解决。

(4)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缺水地区找水钻井工程、地下工程等诸多领域都离不开探矿工程。

(5) 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评价、地球科学研究、环境与灾害治理等领域中是必不可少的, 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地位。要想取得地质工作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把探矿工程技术提高到应有的地位。同时, 加大探矿工程技术开发, 紧密围绕国家的需求进一步拓宽其服务领域。

4 探矿工程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的需求

进一步拓宽探矿工程技术服务领域, 加大探矿工程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抓紧相关设备机具研制、研究钻探工艺、制定相关规范标准, 是我国目前探矿工程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为:

(1) 研究自动化、智能化、轻便化、精确化的保真快速钻探取样技术。

(2) 定向钻探技术及定位测量实时轨迹描绘等数字化系统的开发研究, 变频电机驱动的推广, 岩心定向技术及装置的开发研究, 以及与绳索取心钻探技术的结合。

(3) 复杂坚硬地层的钻探技术研究。

(4) 地球科学研究钻探设备及工艺的研究。地球科学研究钻探技术要求很高, 比如岩心采取率、岩心保真等。

(5) 超深孔钻探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钻探工艺、钻探设备、泥浆技术和孔内事故预防及处理技术的研究。

(6) 加大高效切磨材料、碎岩工具以及新的碎岩技术的研究。

(7) 新型成孔 (井) 材料研发及工艺研究。

(8) 新型钻孔结构和形式的设计与工艺研究。

(9) 目前我国探矿工程从上到下没有明确的主管业务部门, 全国的探矿队伍各自为战,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主要反映在质量、效率低;成本高、事故率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困难, 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或规范等。所以, 随着探矿工程服务领域的拓宽, 在改革目前管理体制的前提下, 加紧制定相关探矿工程技术标准或规程、规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探矿工程无论是在地质资源勘查, 还是在地球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其投入占整体项目费用的50%, 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技术手段或方法。由此可见:若想在深部找矿、新能源勘查开发、地质灾害与环境治理、地球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必须解决探矿工程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所以说, 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和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摘要:探矿工程是地质资源勘查和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方法, 是能够直接从地下岩层获取实物样品的唯一手段。无论是地质找矿、新能源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 还是地壳探测工程都必须依靠探矿工程的技术方法。就目前地质工作的主要功能与任务、探矿工程的作用与地位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使探矿工程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探讨 篇9

1 关于基础地质的工程勘察工程的分析

1.1 野外勘察环节是工程勘察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来源基础。在野外勘察当中, 对于搜集相关的地质资料它不仅可以全面的了解施工现场的主要地形地貌、施工的具体条件、以及地质等方面的条件, 从而可以降低勘探工作量, 也不必做无用功, 从而在勘测过程当中做到有的放矢, 并且科学合理的应用勘察技术。

1.1.1 在获取原始的地质资料时, 由于勘察岩土工程的时间一

般较短并且任务较重, 所以, 对于原始资料的获取就必须要全面、准确, 这也是作为勘察工作为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误判有误则会影响到勘察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做到几点:a.在进行野外勘察划分地层时的划分时要科学、全面。b.根据岩土的状态、色泽以及湿度、岩心采取率等方面的具体指标进行划分。c.在多钻机进行作业的具体情况, 要进行勘察的统一编录, 防止勘察资料出现定性、描述、分层等问题从而不能统一的现象。d.必须要对勘察的原位测试按照规定严格进行。

1.1.2 在进行采样碎石类的土时由于会具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

也会出现较低的岩心采取率, 所以就很难发现碎石类土的软弱夹层, 并且碎石也具有很好的承载力, 然而它的均匀性会影响到基础地基产生变形, 所导致建筑出现变形以及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对此, 可以通过连续贯入的方法从而发现碎石土是否存在软弱夹层, 以判断碎石土的密实程度以及均匀性。

1.2 在基础地质的室内测试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就

是传送地质的岩土样时当送达试验室以后却没有进行及时的测试, 另一方面就是没有按照具体的操作要求标准进行试验。比如, 在要求对饱和土进行试样时, 如果测试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在达到一定的饱和时间;如果岩石固结试验中的压力值没有达到附加应力与上覆自重应力相加的总和要求;在部分的固结测试当中都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做好平行测试, 而提供的勘察报告也不具有可靠的准确性, 并且会存在与现场数据出现矛盾的问题, 从而对工程投资造成一定的浪费等一些相关问题。所以, 在对基础地质进行室内的试验过程当中必须要对送达的岩土样及时的开样测试, 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的标准要求对其进行操作试验。由于对岩土在进行室内试验时, 它主要可以对其测定物理力学的性质, 但是必须要建立在原状土以及岩样, 并且通过正确的科学试验方法对其分析, 如果缺少任何一个层面都会降低试验的准确度。其主要的原因有几方面:a.对于原状土以及岩样的保管、采取, 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岩石和土应用匹配的取样器, 当遇到软土时则可以应用薄壁的取土器, 而遇到较为坚硬的土时, 则应用二重管的取土器, 并且在取样后应妥善保管。b.在送样时必须要及时, 合理的存放, 防止土样出现受热或者是振动等情况。c.在划分土石样的性能时, 必须要全面了解每种土的地质性质, 并且充分掌握具体的分布区域情况。例如, 一般膨胀土主要的特征就是塑性以及液限的指数较高, 并且存在裂隙, 当进行压力固结试验的过程中, 如果在50以及100k Pa时则百分表就会测出其变形量小于荷载作用下的仪器变形量。而对粉土进行定名时应注意塑性的指数, 也应注意到粒径的标准与颗粒的质量指标等。此外, 对粉土的承载力进行液化判别以及深宽修正时必须要按照它的粘粒含量进行计算, 所以, 必须要做好地质中的粉土粘粒含量工作, 选用合理的工程剪切方法。如果在地质性质中出现较差的粉质粘土在做直剪的试验时, 然而剪切的强度指标又具有较差的回归性, 对此, 其强度指标就只能在岩石工程当中作为参考资料应用了。

2 工程地质中主要地基问题

2.1 主要地基问题

2.1.1 填土问题。

在对建筑物基槽施工中, 常遇到人工填土、冲填土在槽底残留, 老城区尤为多见。一般情况下应挖除松散填土, 将基础放在原状土层或基岩上。但经常由于施工条件受限等原因未能全部挖除, 而形成填土仍在槽底残留问题。

2.1.2 局部软土问题。

对跨场地边缘或范围较小的软弱土层, 勘察时不易查清或遗漏, 但在地槽施工开挖时容易揭露出来, 验槽时应查明其深度和分布范围, 必要时分析软土的密度和力学性质。

2.1.3 地下洞穴及掩埋物问题。

在城市建筑施工中, 常遇到被松散填土充填的古井、洞穴或其它地下构筑物, 如防空洞、线等。这些掩埋物尽管存在于地基的局部地段, 如不作处理, 将会影响建筑物的均匀沉降及安全使用。

2.1.4 相邻建筑物的相互影响问题。

新施工建筑物与老建筑物的基础相近或相邻, 可能会引起老建筑物的不均匀附加沉降, 同时还可能会牵制和影响新建筑物的均匀沉降。如不作适当处理, 将会给相邻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造成隐患。

2.2 相关处理方法

2.2.1 填土和软土处理。

当基槽中残留的松散填土或软土厚度较小时, 应清挖至原状土, 用级配砂石回填, 也可用灰土、素土或粗砂回填夯实。对局部填土或软土较厚, 采用换土法受限或不经济时, 也可用人工挖桩 (土墩) 或预制短桩, 穿过填土或软土至原状土层上。根据工程情况也可采用砂石挤密桩, 粉喷桩复合地基或用硅化法加固软土地基等方法进行处理。

2.2.2 地下洞穴及掩埋物处理。对古井、洞穴和古墓等处理一般采用挖除杂土至原状土, 用级配砂石、灰土和素土夯实的方法处理。

2.2.3 相邻建筑物地基处理。

当新旧建筑基础相近或相邻时, 应调查分析相邻建筑基础埋深情况, 尽量使新旧建筑基础埋深一致, 以减少其相互间沉降方面的影响。对重大荷载的建筑, 可设人工挖孔桩 (墩) 或钻孔灌注桩, 将桩端持力面选放在对相邻建筑沉降影响深度以下土层上, 以防止引起新的不均匀沉降, 保证相邻建筑物安全。

结束语

工程地质专家和岩土工程师抓住机遇, 在完成工程任务的同时, 发扬创新精神, 提出更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实用技术。要结合重大工程问题创新, 结合中国特点创新, 从概念上突破, 才能领导国际潮流, 将我国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科技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GB-50021-9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1]GB-50021-9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邢广锐.探析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6) .[2]邢广锐.探析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6) .

[3]陈俞佐.浅谈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技术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0 (8) .[3]陈俞佐.浅谈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技术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0 (8) .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探讨 篇10

1 基础地质的工程勘察作用及其工作要求

1.1 任何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的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施工单位要派勘测人员来采集施工场地的地质信息, 例如勘测地基土的主要组成成分, 进而确定场地土的类别, 因为地基土的承载能力是上层建筑的施工依据, 只有将地基的各项数据计算准确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必要时还要测量地下水的混合静止水位, 因为有些城市地下水的分布非常不均匀, 这种现象在南方的地区非常常见, 加之地下水具有流动性, 所以对地下水位的测量显得相当重要, 这是避免上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的有效措施。然后利用测得的数据, 通过精密的计算与校核, 才能进行上层建筑的施工。所以, 基础地质的工程勘察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来源。

(1) 在获取原始的地质资料时, 由于勘察岩土工程的时间一般较短并且任务较重, 所以, 对于原始资料的获取就必须要全面、准确, 这也是作为勘察工作为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误判有误则会影响到勘察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做到几点:a.在进行野外勘察划分地层时的划分时要科学、全面。b.根据岩土的状态、色泽以及湿度、岩心采取率等方面的具体指标进行划分。c.在多钻机进行作业的具体情况, 要进行勘察的统一编录, 防止勘察资料出现定性、描述、分层等问题从而不能统一的现象。 (2) 在进行采样碎石类的土时由于会具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也会出现较低的岩心采取率, 所以就很难发现碎石类土的软弱夹层, 并且碎石也具有很好的承载力, 然而它的均匀性会影响到基础地基产生变形, 所导致建筑出现变形以及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对此, 可以通过连续贯入的方法从而发现碎石土是否存在软弱夹层, 以判断碎石土的密实程度以及均匀性。但是, 也有专家认为, 应用连续贯入的方法则效率是较低的, 并且在勘探时不可能进行连续的贯入, 而在观测区域的地下水位时, 必须要充分全面的考虑到开采周围地下水的条件, 并且要在钻孔的24小时以后再进行, 而观测水位时, 应与钻孔的标高相结合, 但进行换算地下水的流向时可以允许存在±2cm的误差。

1.2 在基础地质的室内测试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就

是传送地质的岩土样时当送达试验室以后却没有进行及时的测试, 另一方面就是没有按照具体的操作要求标准进行试验。比如, 在要求对饱和土进行试样时, 如果测试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在达到一定的饱和时间;如果岩石固结试验中的压力值没有达到附加应力与上覆自重应力相加的总和要求;在部分的固结测试当中都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做好平行测试, 而提供的勘察报告也不具有可靠的准确性, 并且会存在与现场数据出现矛盾的问题, 从而对工程投资造成一定的浪费等一些相关问题。所以, 在对基础地质进行室内的试验过程当中必须要对送达的岩土样及时的开样测试, 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的标准要求对其进行操作试验。

(1) 对于原状土以及岩样的保管、采取, 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岩石和土应用匹配的取样器, 当遇到软土时则可以应用薄壁的取土器, 而遇到较为坚硬的土时, 则应用二重管的取土器, 并且在取样后应妥善保管。 (2) 在送样时必须要及时, 合理的存放, 防止土样出现受热或者是振动等情况。

2 工程地质中主要地基问题及处理方法

2.1 主要地基问题

2.1.1 填土问题。

在对建筑物基槽施工中, 常遇到人工填土、冲填土在槽底残留, 老城区尤为多见。一般情况下应挖除松散填土, 将基础放在原状土层或基岩上。但经常由于施工条件受限等原因未能全部挖除, 而形成填土仍在槽底残留问题。2.1.2局部软土问题。对跨场地边缘或范围较小的软弱土层, 勘察时不易查清或遗漏, 但在地槽施工开挖时容易揭露出来, 验槽时应查明其深度和分布范围, 必要时分析软土的密度和力学性质。2.1.3地下洞穴及掩埋物问题。在城市建筑施工中, 常遇到被松散填土充填的古井、洞穴或其它地下构筑物, 如防空洞、线等。这些掩埋物尽管存在于地基的局部地段, 如不作处理, 将会影响建筑物的均匀沉降及安全使用。2.1.4相邻建筑物的相互影响问题。新施工建筑物与老建筑物的基础相近或相邻, 可能会引起老建筑物的不均匀附加沉降, 同时还可能会牵制和影响新建筑物的均匀沉降。如不作适当处理, 将会给相邻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造成隐患。

2.2 相关处理方法

2.2.1 填土和软土处理。

当基槽中残留的松散填土或软土厚度较小时, 应清挖至原状土, 用级配砂石回填, 也可用灰土、素土或粗砂回填夯实。对局部填土或软土较厚, 采用换土法受限或不经济时, 也可用人工挖桩 (土墩) 或预制短桩, 穿过填土或软土至原状土层上。根据工程情况也可采用砂石挤密桩, 粉喷桩复合地基或用硅化法加固软土地基等方法进行处理。2.2.2地下洞穴及掩埋物处理。对古井、洞穴和古墓等处理一般采用挖除杂土至原状土, 用级配砂石、灰土和素土夯实的方法处理。2.2.3相邻建筑物地基处理。当新旧建筑基础相近或相邻时, 应调查分析相邻建筑基础埋深情况, 尽量使新旧建筑基础埋深一致, 以减少其相互间沉降方面的影响。对重大荷载的建筑, 可设人工挖孔桩 (墩) 或钻孔灌注桩, 将桩端持力面选放在对相邻建筑沉降影响深度以下土层上, 以防止引起新的不均匀沉降, 保证相邻建筑物安全。

结束语

通过对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的探讨, 我发现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的勘察过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 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合格与勘察的精度达到规范要求。另外, 基础地质工程的建设是进行上层建筑施工的前提条件, 要不断对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进行革新, 才能确保整体施工的效率与质量。现在的建筑技艺多数是对于地上建筑而言, 在地下施工工艺上我们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地下结构的创新, 地下材料的选取等等。基础地质工程的施工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有关部门要加强施工的管理力度, 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 我国的土地资源在逐渐地减少。另外,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需求量越来越大, 楼房、桥梁、道路、公共设施等的建设使得原本缺乏的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缺乏。本文主要就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勘察,问题,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GB-50021-9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1]GB-50021-9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邢广锐.探析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6) .[2]邢广锐.探析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6) .

[3]陈俞佐.浅谈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技术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8) .[3]陈俞佐.浅谈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技术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8)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篇11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对策指施

引言:现代化工程建设一项关键程序为工程地质勘察与水文地质勘察,而城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而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有其特殊性,本文重点对城市弃土弃渣堆填区工程地质勘察面临的参数取值和沉降变形评价问题以及城市区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面临的污染源和污染因子识别困难等问题,探讨了所临问题的应对之策,进而对城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近年来,作为直辖以来的重庆,城市建设迅速,其主城区主要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以侏罗系红色地层为主,由于地形上的起伏不平,工程建设时需挖山填沟,往往将弃土弃渣随意堆填在一些尚未开发建设区域的地势低洼处,堆填体方量大,范围广,厚度大,一般厚度可达20~80m,并在部分区段形成填土高边坡,高度可达20~60m。随意堆填的深厚填土成分以砂、泥岩碎块石为主,部分渣体也会夹有生活垃圾或建筑垃圾等,块碎石粒径变化大,填土成分复杂,均匀性差,多呈松散状态,孔隙率高,具湿陷性。在这些填土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填土的性质的不确定性让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变得十分困难,往往遇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工程地质问题。

一方面是填土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所需物理力学参数取值是否合理和科学的问题,高填边坡在堆填过程中一开始并未清除原坡面的残坡积土并分层压实,这类高填边坡存在沿原岩土界面整体滑移破坏的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边坡稳定性评价时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由于室内试验不具操作性而室外测试又因其成分复杂,性质差异大,使得测试成果数据变异性大,分析统计困难,无法提供依据充分的参数值,常常依据工程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提出,这类经验值随意性较大,往往不具针对性和准确性,从而导致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差可信度低。

另外一方面则是深厚填土的沉降变形评价问题,填方体在堆填过程中一开始并未按照设计要求分层压实,只是在后期上层填土堆填施工中进行了分层碾压和强夯处理。填土的沉降固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造成的影响要在多年后才会表现出来。填土在压实初期由于岩石尚未完全风化,碎块石紧密接触,可类比卵石土,硬度大,紧密接触时其承载力高,压缩性低,但砂泥岩块碎石受长期的物理化学风化后,最终会风化成粘土或砂质粘土,其承载力必将大幅度降低,压缩性增大,从而引起地面沉降,特别容易形成差异沉降。这类沉降过程需要多长时间,目前尚无统一和权威的定论。

針对上述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填方体的长期监测,通过建立多场地长时间监测系统,获取大量的监测数据,利用大数据处理,反分析演算填方体的变形破坏及沉降变形过程,建立分析评价模型并获取特征参数,以用于今后的填土工程地质评价。

二、水文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城市化大规模的建设让能开发的城市用地日趋紧张,而外迁的一些老工业厂矿区则为城市开发解了燃眉之急,但这些工矿场地往往土壤污染严重,开发为住宅或商业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一般而言工程建设前场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之一就是需做专门的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勘察前可通过收集工矿企业生产活动情况和历史变迁过程资料,了解其所在场地存在的基本污染物和污染源,了解场地的基本水文地质条件,为地下水质量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但由于一些老工矿企业生产年代久远,建设初期的原始资料缺乏,厂矿周边环境又随着城市建设而不断变迁,造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的改变,为水文地质勘察提出了不少挑战。

首先工矿企业场地污染物和污染源的识别困难,特别是钢铁厂、化工厂和纺织企业等场地区土壤化学成分多而复杂,排污地下管道交织老旧,常有渗漏现象,地表雨水下渗和污水泄渗后对地下水常造成严重污染,使得地下水的污染成分识别和污染源的准确定位十分困难。

其次城市建设不断地改造着场地周边的地质环境,为地下水污染情况的查明制造了较大困难。随着市政道路、大型广场及住宅小区等的沥青路面及水泥硬化地面的面积越来越大,特别是自然植被的大面积破坏,致使原有自然裸露的地表大面积被隐埋,造成地表径流量增加,地表水大量流失,以往降水分散向地下补给的情形不复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地下水原有的自然净化平衡状态,显著增加的却是雨污水的集中排放,局部土壤的污染成分富集,形成新的污染源,地下水质逐步恶化,使得水文地质勘察中准确查明因周边环境改变而造成较大区域地下水污染状况的难度加大。

遵循基本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与采样、室外室内测试以及监测的技术程序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最基本手段,同时也要注意勘察过程应分阶段进行,可分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分析应由浅入深,才能全面查明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结束语:总而言之,城市区当前工程地质勘察及水文地质勘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找出行之有效的科学技术方法去应对解决,才能有效指导城市建设工作,提高城市建设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玉兰.浅谈污染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勘察[J].中国科技博览.2014.(3):117.

[2]张晓.浅议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内容[J].现代工程勘察.2012.(8):46-48.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探讨 篇12

在现代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做好地质勘察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工程建筑物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等达到安全、经济和合理的标准, 最大限度地使建筑物的场地、结构、规模、类型与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相适应。对于工程地质勘察而言, 它是充分认识客观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的一个过程, 需要遵循由区域到场地、由地表到地下、由一般调查到具体问题的研究、由定性到定量评价的基本原则, 认真调查并分析地质勘察的场地, 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2 地质勘察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

地质勘察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揭示地质构成;其二是提供土体的力学指标。一般来说, 地质构成决定着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 而且力学指标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较大。众所周知, 地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必须依靠钻探勘察工作, 再加上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场地是唯一的, 这一切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勘察成果缺乏可比性。因此, 作为建设工单位, 选择一家操作规范、专业技术较强, 且能够提供勘察成果的优质地质勘察单位至关重要, 它对于建设工程的顺利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2.2 有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

在现代工程勘察过程中, 依然存在许多迫待解决的问题。

2.2.1 工程概念不清, 勘探侧重点不明确, 缺乏针对性, 手段落后;

2.2.2 在地质分析工作中, 其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2.2.3 报告中的基本地质条件含糊不清,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不明确, 有问题遗漏;

2.2.4 有些地质报告缺乏地质结论, 甚至先下结论, 后进行地质勘察等等。

不难想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得阶段性工程审查难以一次性通过, 以至于延误开发时机, 要么是通过了审查, 却留下了隐患, 危险性较大, 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因此, 在现代工程勘察中, 只有科学地进行地质勘察, 才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2.3 确保地质构成与施工相符合

当前, 我国许多工程地质勘察缺乏监管, 首先, 在工程的前期, 需要由建设单位选择勘察单位, 但是大多数建设单位的专业知识不足, 没有充分意识到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以至于所选勘察单位的资历不高, 勘察技术落后。其次, 由于地质勘探属于野外作业、土工试验和资料整理的类别, 只能由勘探单位独自完成全过程, 而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 钻孔、孔的深度、土样、土工试验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漏洞。此外, 在现代工程地质勘察中, 严格审查施工图和地质勘察成果也至关重要, 只有科学合理的地质勘察工作, 才能确保地质构成与实际施工相符合, 以便精确地判断力学指标。

3 基础地质工程中地质勘察工作的应用探讨

3.1 基础地质工程研究阶段地质勘察的应用

据相关调查表明, 在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勘查是应该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工作, 首先应评估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地质工程的相关施工条件, 主要包括研究地质工程强震场地效应, 确定地质断裂位置等, 其次应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地质危害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的威胁, 研究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地质的不良情况, 判断出因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地质因素给建筑工程带来的危害, 为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地质工程建设方案提供有利条件,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地质的防害水平。其三有利于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工程施工场地的选择, 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地质性灾害的防控力度, 对建筑工程项目地基性质较差地区, 应尽最大努力避免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地质灾害的发生。

3.2 基础地质工程初勘阶段地质勘察应用

勘探内容主要分为地下水勘察、岩土勘察及场地勘察三部分, 其得出数据能够为基础地质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有助于确定地质承载力, 使检测地质变形工作更加方便、高效。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初期首先应勘察地质构造, 分析施工场地地下水冻深及埋藏位置, 准确判断岩石特性;其次应查明基础地质工程的地质类型、形成因素、适用范围等内容;最后应根据勘察数据分析工程建设的最理想位置。初勘过程应优选勘察位置, 划分基础地质工程建设垂直分界线, 布置勘察点,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地质变化, 对多变地带应加大勘察力度, 密布勘察点, 使勘察点成网状分布。还有就是应安排水文地质监测工作, 研究施工场地水文地质类型, 并应确定其补排条件, 测量实际水位, 观测施工场地水文地质的变化情况等。

3.3 基础地质工程详勘阶段地质勘察应用

基础地质工程详勘阶段的重点工作是评价土地特性, 应从建筑地质分区、处理方法、形式、不良地质危害防害及降水影响等角度分析, 提出科学合理的勘察意见, 勘察工作具体要求应首先查明地质特性, 地质范围、形成地质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等, 最后根据分析数据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方案。其次应对基础地质工程周边各层地质类型进行分类, 作出分析报告, 以此确定工程地质的承载力及稳定性。最后应根据相应地质变形参数对基础地质工程变形特点进行预测及评估, 并应认真勘察施工场地的地下水分布情况及其埋藏深度, 根据地下水位情况判断相应地下水变化幅度及其对建筑物的损害程度。

除此之外, 勘察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勘察点, 应密切观察各勘察点变化情况。在数据测试或取样过程中, 相应底层结构数据应归整到一起, 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地基设计的需求, 试验时应严控受力层范围, 当土层出现不均匀沉降时, 应适时增加测量数量和取样数量, 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基础测量及采样工作的精准性, 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基础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收集资料过程中, 基础地质工程施工的核心条件就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基础稳定, 主要表现为施工地基承载力、强度符合工程建设需求, 因此, 在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勘探人员必须确定地基基础类型及其预埋深度, 综合考量建筑工程项目基础的抗变形能力, 通过测量建筑工程基础地质的沉降量预测控制地基变形的有效举措。

结束语

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 与建筑物的安全和工程造价息息相关, 这就要求基础地质地勘技术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精通业务, 做好经济和技术评价工作, 不断提高自己的工程地质勘察水平。与此同时, 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 广大地质勘察人员必须加强对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视, 正确评估因地下水作用所引起的工程危害, 并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 充分发挥地质勘察在现代工程勘察中的作用

摘要:地质工程以及地质勘察对于建筑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 各项工程建设对于地质工程以及地质勘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也主要介绍了基础地质工程以及地质勘察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骁.北京延庆规划新城工程地质环境与建设适宜性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13.

[2]李为乐.遥感与GIS技术在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2008.

上一篇:“反射弧”结构下一篇:课题质疑引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