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复习(通用8篇)
工程地质复习 篇1
一、填空题
1、矿物的物理性质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力学性质有:硬度、解理、和断口。
2、岩石的工程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3、变质作用的主要原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泼性流体。
4、岩浆岩按照SiO2的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5、地质作用依据其能源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6、河流的侵蚀能力取决于流量和流速;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下蚀和侧蚀;前者的强弱取决于流速和流量的大小。
7、一条河流从河源到河口一般分为三段,即上游、中游和下游。从河谷横断面上,也可将其划分为三部分,即河床、河漫滩和河谷阶地。
8、河流阶地依据其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和冲击阶地。
9、水在岩土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其中液态水包括重力水和毛细水;固态水包括结合水和冰。
10、河流的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11、按高程,平原可分为高原、高平原、低平原和洼地;按成因,平原可分为构造平原、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
12、按河谷走向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可将河谷分为背斜谷、向斜谷、单斜谷、断层谷四种。
13、一般可以将阶地分为侵蚀阶地、侵蚀——堆积阶地和堆积阶地三种主要类型。
14、按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5、典型的泥石流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沉积区三个区。
16、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地质条件与人类的工程建筑活动的矛盾。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二、名词解释
1、滑坡:人工边坡或天然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或软弱带均有向下滑动的趋势,一旦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岩土体就产生向 下的滑移,并且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的坡体变形,这种现象称为滑坡。
2、崩塌: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坡体离开母岩突然向下崩落的现象叫崩塌。
3、黄土的湿陷性: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体结构受到破坏而发生的下沉现象,称为黄土湿陷。
4、软土: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是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的,承载力和抗剪强度很低的呈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
5、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阶地或台地。
6、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是自由流动的重力水,这一带称为饱水带。
7、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以上的饱水带中的重力水称潜水。
8、承压水:埋藏并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是一种有压重力水称承压水。
9、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10、褶皱: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永久性弯曲变形)形态,称为褶皱构造。
11、断裂构造:指岩层受构造运动作用,当所受的构造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2、工程地质学:广义上是研究地质环境及其保护和利用的科学,狭义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13、地震震级:震级是由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按李希特——古登堡定义,震级(M)是距震中100km的标准地震仪(周期0.8秒,阻尼比0.8,放大倍率2800倍)。所记录到的以微米表示的最大振幅A的对数值,即M=logA。
14、矿物:天然产出、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5、变质作用:为了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先期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将产生一系列的改变,这种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改变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三、问答题
1、防治岩石风化的措施有哪些?
答:(1)向岩石孔隙、裂隙中注浆,提高岩石的整体性和强度,增强岩石抗风化能力;
(2)在岩石表面喷抹水泥砂浆、沥青或用石灰——水泥砂浆封闭岩面,防止空气、水分与岩石接触或渗入其中。
2、简述潜水的特征
答:潜水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饱水带中的重力水。潜水的分布极广,它主要埋藏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在第四纪以前的某些松散沉积物及基岩的裂隙、空洞中也有分布。潜水面的特征:(1)潜水面一般呈倾斜的各种形态的曲面;(2)潜水面的起伏经常与地形一致;(3)当含水层厚度变大时,潜水面坡度变缓;(4)当岩层透水性变好,潜水面坡度变缓。大气降水通过包气带向下渗透是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潜水的补给:(1)大气降水;(2)地表水的补给;(3)含水层之间的补给;(4)凝结水;(5)人工补给。潜水的排泄:(1)蒸发;(2)泉的排泄;(3)向地表水排泄;(4)人为排泄。
3、承压水的特征
答:承压水是埋藏并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是一种有压重力水。
承压水分布于自流盆地及自流斜地。
承压水的补给:(1)大气降水;(2)地表水;(3)潜水。
承压水的排泄:(1)向潜水排泄:当排泄区上有潜水存在时,则可以排泄入潜水中。
(2)泉的排泄:当侵蚀面下切达到承压含水层时,就以泉水形式排泄,导水断层切断含水层时,沿断层带,承压水也可以泉的形式排泄。
(3)向地表水排泄:河谷下切至含水层,则承压水向地表水排泄。
承压水的径流条件主要取决于补给区与排泄区的高度差及两区间的距离,以及含水层的透水性和挠曲程度等因素。
4、地震的破坏作用
答:地震造成的破坏称为震害,地震的破坏分振动破坏的影响和地面破坏的影响。
振动破坏指地震力和振动周期的破坏。地震力是指地震波传播时施加于建筑物的惯性力。随惯性力性质不同,使建筑物出现水平振动破坏、竖直振动破坏、剪切破坏等。
地面破坏主要有地面断裂、斜坡破坏和地基失效。地面断裂指地震造成的地面断开与沿断裂面的错动。常引起断裂附近及跨越断裂的建筑物发生位移、变形、开裂、倒塌等破坏。斜坡破坏指地震使自然山坡或人工边坡失去稳定而产生的破坏,如崩塌、滑坡等。地基失效指地基土体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振动压密、震陷、振动液化、喷水冒砂、不均匀沉降、塑性流变、地基承载力下降或丧失等造成的地基破坏和失效,从而导致建筑物破坏。
5、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有哪些?
答:排水:(1)地表排水系统:a滑体外截水沟;b滑体内排水沟;c自然沟防渗
(2)地下排水工程:a截水盲沟;b盲(隧)洞;c水平钻孔群排水;d垂直孔群排水等等
力学平衡:(1)减重工程;(2)反压工程;(3)支挡工程:a抗滑挡墙;b挖孔抗滑桩;c钻孔抗滑桩;d锚索抗滑桩等等
滑带土改良:(1)滑带注浆;(2)滑带爆破;(3)旋喷桩;(4)石灰桩;(5)石灰砂桩;(6)培烧
6、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防治原则及主要防治工程
答:泥石流指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的,具有很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形成条件:丰富的松散物质——在形成区内有大量易于被水流侵蚀冲刷的疏松土石堆积物,是泥石流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
充足的突发性水源——泥石流形成必须有强烈的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暴发泥石流额动力条件。
陡峻的地形条件——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沉积区三个区段
防治原则:(1)确定泥石流的规模,如是大规模或特大规模,采取避绕为主;
(2)如发现工程不能采取改道措施,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如排挡、拦挡等。主要防治工程措施:(1)拦挡工程——主要用于上游形成区的后缘,主要建筑物是各种形式的坝。它的作用主要是拦泥滞流和护床固坡。
(2)排导工程——主要用于下游的洪积扇上,目的是防治泥石流漫流改道。减小冲刷和淤积的破坏以保护附近的居民点、工矿点和交通线路。
(3)水土保持—— 泥石流的治本措施,包括平整山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维持较优化的生态平衡。
7、工程地质的研究方法
答:自然历史分析法
数学力学分析法
工程地质类比法
模型模拟试验法
8、矿物的定义及肉眼鉴定方法
答: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结合而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物质,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位。
肉眼鉴定方法:观察光泽——判定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确定硬度——借助指甲、小刀、钢片比较,观察形态及其物理性质
9、何谓河流阶地?它有哪些要素?它是如何形成的?按物质组成分为哪几种?答:河流阶地的是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形状。
横向阶地——阶地延伸方向与河流方向垂直
纵向阶地——阶地延伸方向与河流方向平行
其物质组成特征分别是由被侵蚀的岩石组成、由上部冲积层和下部基岩两部分构成和由冲积层构成。
形成原因: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原来的河谷抬高,不再被水淹没
分类:根据组成的物质的不同,可分为:冲击阶地、侵蚀阶地、基座阶地
工程地质复习 篇2
1 绪论部分
这部分主要是对这门课程做宏观的介绍, 让大家对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有个了解。
(1) 材料科学的四要素: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性能, 这四个要素贯穿了整过材料科学。
(2) 工程材料的分类 (按照成分) :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四大类。
(3) 课程的目的及要求:熟悉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性能特点, 合理选材, 正确选择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路线。
(4) 本课程的内容 (四大块) :复习的时候可以顺着这四大块慢慢回忆。
(1) 材料的性能指标:第1章;
(2)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第2~6章+第13章;
(3) 具体各种工程材料:第7~12章;
(4) 学习的目的及要求:学会选材, 第14章。
2 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意义
这一章是本书的第一大部分, 主要讲述了材料的性能 (主要是力学性能) , 包括弹性、刚度、塑性、强度、韧性、硬度、疲劳强度、耐磨性等。通过低碳钢的拉伸试验曲线可以把这几个指标很好的理解:
(1) op阶段:涉及到两个指标:弹性和刚度, 这两个指标相反, 弹性好, 刚度差。同时应注意刚度的影响因素。
(2) sk阶段:这一阶段是塑性指标, s、k两点对应的横坐标越长, 塑性越好。
(3) ok阶段:就是整个曲线阶段可以说是对强度的一个诠释 (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 具体的强度有σs (σ0.2) 和σb, 强度在曲线上对应的是纵坐标, 即应力值。
(4) 韧性:该指标比较综合, 是整个曲线 (o到k) 与原点及横坐标的面积, 它是变形和断裂前吸收的功:力和位移的乘积 (即强度和塑性的乘积) 。所以, 只有强度和塑性都好, 韧性才好。比如拉面, 塑性很好啊, 但是强度不够, 所以韧性也不好的。
这一章要注意透彻理解各个指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等, 也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上面提到的韧性和强度、塑性, 还有硬度和强度, 硬度好强度一定就好?答案是不一定, 比如第五章学到的过共析钢, 当含碳量在1.0%左右时候, 继续增加含碳量, 硬度继续增加, 但是强度却下降, 原因是有网状渗碳体的存在。所以, 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链接, 也要注意对于实际问题要实际分析。
3 材料的结构
从这一章开始就主要讲述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 而且理论知识这几章没有绝对的联系, 就是相对比较孤立 (除了第五章和第六章, 这两章有一定的联系) , 实际上这几章是金属材料几个不同方面的理论知识:结构+结晶+变形与强化+Fe-C相图及热处理+表面技术。
这一章主要有两部分:晶体结构理论+晶体缺陷。
(1) 晶体结构这部分, 先从科学研究的思维来理解晶格、晶胞、晶格常数这几个概念, 就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一步一步的简化, 如同高中物理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支点一样。另外, 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要知道, 比如Al是面心立方结构, 所以其塑性比较好, 第四章就讲到材料的变形, 哪些材料塑性好和其结构有关。
(2) 晶体缺陷这部分, 好比人的性格, 没有理想晶体, 没有完美的性格。根据几何特征的不同, 把晶体缺陷分了类:点、线、面。大家要知道常见的这几个缺陷实例, 如空位是点缺陷, 位错是线缺陷, 晶界是面缺陷。同时, 从科学的角度看, 更要注意这些缺陷的工程应用, 如点缺陷有利于材料的扩散, 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的固溶强化;晶界越多, 晶体越细小, 这样会引起细晶强化, 这是目前为止大家知道的唯一一种可以同时提高强度及塑韧性的方法。所以第六章热处理加到部分形成的奥氏体晶粒要细小均匀, 不能太粗大。
位错带来的影响应重点注意, 有个图, 在第四章图4-17, 完美晶体强度很高, 但是实际晶体强度却低多了, 原来材料中存在位错 (有个托地毯的flash很好解释了这个问题) , 事实上这个问题当时困扰了材料界很长时间, 同时位错如果继续增加, 强度又会升高, 这是因为位错太多反而阻止位错的移动。这些实际上涉及到很多科学的思想, 电工学里面半导体导电原理也是如此, 当时日本有个学生按照老师说的金属提纯 (纯度越高导电越好) 做了很久都没做出来, 后来干脆掺杂一些元素, 结果导电性能急剧升高[2]。本章非晶材料的出现也是受这个思维的影响, 从后面第三章知道, 材料的冷却越快, 过度冷就越大, 所以结晶的晶粒就越小。有人就思考:冷却速度如果更快的话, 晶粒就越来越小。后来发现, 只要冷速够快, 材料的晶粒小到来不及行核和长大, 这样就没有晶体了, 就形成了非晶[3]。
4 材料的凝固和结晶组织
这一章主要是为第五章铁碳相图做准备, 主要介绍材料的结晶。工程材料主要是合金, 所以主要讲述合金的结晶, 但是合金结晶的过程比较复杂, 所以先讲述纯金属的结晶。纯金属由于成分是固定的, 所以其结晶过程用冷却曲线来表示 (时间-温度曲线) , 而合金, 是由许多固定成分的点组成的, 所以其结晶过程就是用相图来表示 (成分-温度曲线) , 对于某一个具体成分的合金其结晶过程, 同样是纯金属的冷却曲线表示。所以以后考试的时候, 让大家分析某一个具体成分的合金 (如含碳量是0.45%的共析钢) 的结晶过程, 就是要画出它的冷却曲线。
对于纯金属结晶过程, 要理解结晶条件、过程及晶粒控制。
对于合金结晶, 先要知道合金的相结构有两种形式 (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 , 这个是不同的概念, 如后面学到的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都是固溶体, 而渗碳体就是金属间化合物。分析相图的时候, 要确定是那个成分的合金, 然后从高温到低温一步一步分析, 降温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和反应, 又会有哪些组织的变化。
5 材料的变形断裂与强化机制
这一章比较独立, 主要讲述的是材料的冷热变形和材料的强化机制。
材料的冷热变形, 首先要理解冷热变形的区别 (再结晶温度为区分点) , 其实理解了冷变形, 热变形也就理解了。冷变形过程中, 组织和性能都发生变化, 发生哪些变化?这里有个重要概念“加工硬化”, 而材料产生这些变化后要改变这些变化可以用什么办法, 答案就是温度, 那么冷变形后的金属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 组织和性能依次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大家都要理解清楚。对于热变形, 存在不存在加工硬化现象, 为什么?如果假设存在又会怎么样?这样才会真正理解冷热加工。
对于强化机制, 书上写出了四种。这四种大家要理解, 比如第六章的调质处理, 就是在铁素体的机体上得到细小弥散状的渗碳体, 这样就得到弥散强化, 所以调质处理得到的回火索氏体组织的性能比正火得到的索氏体性能要好, 其实它们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只不过组织形态不一样, 所以性能不一样, 从这点大家也就理解了组织在性能中作用。但是实际上工程材料的强化机制很多时候不是单一的强化机制。如后面第六章热处理淬火得到的马氏体, 马氏体为什么硬度强度高, 这是因为首先马氏体是过饱和固溶体, 所以产生固溶强化, 同时马氏体转变过程中由于冷速较快产生大量位错等缺陷, 所以又存在位错强化。用工程实例来理解机制, 一般理解起来比较深入, 也就觉得不太抽象。
6 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
这一章是本书的重点章之一。刚开始学的时候, 大家肯定感觉比较难以理解。主要是相图这个思维没有进入到大家的脑中。大家等大家学完了第六、七两章之后, 再回过头看第五章就觉得其实一点都不难。这里, 首先要理解这几章的逻辑关系, 理解好了, 第五、六、七这三章的宏观关系就理顺了。第五章是铁碳相图, 从成分上说只有Fe和C, 从结晶冷却的过程来说, 是平衡冷却 (冷速慢, 理想冷却) , 第六章, 成分也是Fe和C, 但是冷却过程不仅仅是平衡冷却, 更多的是非平衡冷却, 如淬火是水或油冷, 正火是空冷等, 事实上非平衡冷却是热处理的精髓所在, 只有非平衡冷却, 才会得到不同的组织, 从而得到不同的性能。而第七章, 从成分看, 不仅是Fe和C, 而有各种各样的合金化元素, 从结晶冷却的过程说, 也和第六章一样, 各种各样的冷却速度, 即得到的是非平衡组织。所以, 第五章是基础, 第六章热处理不改变成分, 但是改变冷却方式, 而第七章成分和冷却方式都改变。实际上工程上用的钢铁材料, 大部分像第七章那样, 即成分不再是只有Fe和C, 冷却方式不再是缓慢的平衡冷却, 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的性能来决定成分和冷却方式。
分析铁碳相图的关键是共晶、共析相图 (这两个实际上差不多) , 而共晶相图实际上是由两个匀晶相图用一条温度线截断组合得到的, 所以最终的落脚点是要理解匀晶相图。从第三章知道, 关于匀晶相图的理解主要就两点: (1) 匀晶相图的液固两相区内, 某一具体温度时刻, 液固两相的成分可用液相线、固相线在横坐标来表示, 随着温度的变化, 液固两相的成分分别随液相线、固相线变化; (2) 匀晶相图的液固两相区内, 某一具体温度时刻, 液固两相的相对含量可用杠杆定律来计算。匀晶相图的实质就是这两点, 一个是液固两相的成分怎么确定, 一个液固两相的相对含量怎么确定。理解了这两点就理解了匀晶相图, 也理解了整个铁碳相图。
从考试的角度说这一章也是重点内容之一。铁碳相图大家一定要默记下来, 同时要会分析各种成分的合金的冷却结晶过程 (即从高温到低温一步一步怎么变化) , 还要会计算某些特定温度 (如727℃、常温等) 的组织或相的相对含量, 这些计算的原理都是杠杆定律, 找一个例题计算下, 其它的都会了。
参考文献
[1]王章忠.机械工程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涂铭旌.材料创造发明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细胞工程复习”教学设计 篇3
“细胞工程”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教学内容,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领域。本部分内容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了解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手段,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单倍体育种的基础。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核移植、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等技术手段的基础。本部分内容以必修1中的细胞学、必修2中的遗传学,以及必修3中的内环境与稳态等知识为基础,为“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合作性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是个体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重、难点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是本节的重点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重点讲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基本原理,即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不仅在知识上对细胞结构、功能、细胞增殖、细胞分化进行深化和擴展,而且还为培育无病菌植株、制备人工种子及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组织培养这门新技术将日益普及和深入,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2.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本节的难点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借助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生物技术。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因此应用表格和动物细胞融合比较学习。
3.单克隆抗体是本节的重点、难点
分析: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核移植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技术(单抗、细胞融合、核移植等)的基础,其价值更多是通过其他技术成果来体现的。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是目前较成熟的、其最重要的用途便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可见单克隆抗体应列为本节的重点内容,同时单克隆抗体技术本身环节多,技术复杂,因此也列为本节的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
从新旧知识联系入手,进一步深入学习细胞全能性理论,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借助于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由点及面的学习;智能训练,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细胞全能性(理解)。
(2)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知道)。
(3)动物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核移植(知道)、单克隆抗体(知道)。
2.道德目标
通过向学生介绍几大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3.能力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图表、流程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整合、运用科学信息的能力;通过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手段〗
CAI教学、讨论教学、对比教学。
〖教学策略和程序〗
1.教师课前准备
图片资料,科学文摘,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
上网、阅览室查找资料;复习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
3.教学过程(见表1)
4.作业设计
(1)完成《世纪金榜》基础梳理部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2)任何新技术的诞生,总会让人们争论不休,支持者当然可以举出无数理由,反对者也能历数此项技术的种种不足,对于“克隆动物”,你是持支持还是反对态度,并分别举出你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教学反思〗
1.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本专题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的比较少,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此采用了学生先复习,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图表、流程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整合、运用科学信息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堂的调动不够,基础好的同学思维活跃,而基础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参与的较少。
(2)课堂教学的方法还有些单一。
隧道工程复习总结 篇4
衬砌:地层开挖后,除了在极为稳固的地层中而且没有地下水的地方外,大都要在坑道的周围修建支护结构,称为衬砌。
隧道建筑限界:在一般的“基本建筑限界”的基础上,再适当放大一点,留出少许空间,用以安装一些如照明、通讯、信号等设备,这便形成了隧道建筑限界。
岩体: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岩石建造、构造形变和次生形变而形成的地质体。
干喷:把喷射混凝土的拌和材料在输送到喷嘴以前,与水汇合而成喷射的浆液,称为干喷。蠕变:是流变的一种,指作用应力不变,而应变随着时间增长。
结构体:岩体被许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和裂隙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种块体,工程地质学中将这些块体称为结构体。
隧道围岩:指地层中受开挖隧道影响的那一部分岩体。
结构面:岩体被许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和裂隙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种块体,工程地质学中将这些界面称为结构面。
岩爆:整体状和块状结构岩体,在高应力区,洞周应力集中处岩石成碎片射出并发出破裂响声,这种现象称为岩爆。
初始应力场:由于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作用,在开挖隧道前岩体中就已经存在着一定的地应力场,称为初始应力场。
弹性抗力:支护结构在主动荷载作用下一部分将会发生向围岩方向的变形,只要围岩具有一定的刚度,就必然会对支护结构产生反作用力来抵制它的变形,这种反作用力就是弹性抗力,属于被动荷载。形变压力:指在支护结构和围岩共同变形过程中围岩对支护结构施加的压力。
收敛:开挖隧道时,由于临空面的形成,围岩开始向洞内产生位移,这种位移称为收敛。
锚喷支护:喷射混凝土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掺有速凝剂的混凝土拌和料与水汇合成浆状,喷射道坑道的岩壁上凝结而成的,当围岩不够稳定时,可以加锚杆和金属网,构成一种支护形式,称为锚喷支护。
松弛:流变的一种形式,指作用的应变不变,而应
力随时间而衰减。
岩体: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岩石建造、构造形变和次生形变而形成的地质体。
洞门:隧道端部外露面,一般都修筑为保护洞口和排放流水的档土墙结构,称为洞门。
围岩:指地层中受开挖隧道影响的那一部分岩体。自重应力场:指地层中在地心引力和离心惯性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场。
新奥法:是以控制爆破或机械开挖为主要掘进手段,以锚杆、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方法,理论、量测和经验相结合的一种施工方法。
松动压力:指深埋隧道所处的地层中形成的天然拱作用在隧道支护结构上的压力。二问答题
1.什么是临空面?隧道施工中炮眼的种类和作用如何?
所谓临空面就是指需要爆破的岩体暴露与空间的平面
掏槽炮眼——用以掏出开挖面的中央部分增加临空面改善后继炮眼的爆破条件。辅助炮眼——用以扩大掏槽体积。
周边炮眼——用以炸落坑道周边岩石保证按设计要求炸出开挖断面轮廓。
2.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的概念、异同点?光面爆破是一种控制开挖轮廓的爆破方法。它是在开挖面的预定爆破线上布臵一排周边炮眼,选择合理间距与抵抗线采用弱性装药结构最后同时起爆使相邻两炮眼间靠爆破冲
击波的合力产生轮廓裂缝炸下最后一层岩石。预裂爆破是由光面爆破演变而来的两者不同之处是预裂爆破时周边炮眼在所有其他炮眼之前先行同时起爆如其参数选择合理则可使周边炮眼之间形成一连续的预裂面成为随后断面中部其他炮眼爆破所产生的冲击波的屏障使周边以外的围岩受到的扰动和破坏减到最小程度从而得到光滑平整的开挖轮廓所以更宜用于软岩。相同点他们都属于控制爆破其目的是使开挖轮廓线光滑平整减少超前欠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不同点①光面爆破适用于硬岩预裂爆破适用于软岩
②起爆顺序不同光面爆破先起爆掏槽眼其次辅助眼最后周边眼而预裂爆破先爆周边眼其次掏槽眼最后辅助眼。
3.新奥法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少扰动早锚喷勤量测紧封闭。基本原理①围岩岩体是隧道承载的主要部分。②用最小的支护阻力设计支护结构。③控制围岩的初始变形。④适应围岩的特性采用薄层柔性的支护结构。⑤采用量测来检验并修改设计及施工。
4.论述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地质因素
答:1)岩体结构特征。从稳定性角度看,岩体结构特征可以简单地用岩体地破碎程度或完整性表示,一般情况下,岩体越破碎,坑道越容易失稳。
2)结构面性质和空间的组合。在块状或层状结构的岩体中,控制岩体破坏的主要因素是软弱结构面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空间的组合状态。单一的软弱结构面,一般不影响坑道的稳定性,只有当结构面与隧道轴线的相互关系不利时,才能构成容易坠落的分离岩体。
3)岩石的力学性质。整体结构的围岩,控制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时岩石的力学性质,尤其时岩石的强度。一般说来,岩石强度越高,坑道越稳定。
4)围岩的初始应力场。围岩的初始应力场是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根本作用力,它直接影响围岩的稳定性。
5)地下水状况。地下水是造成坍方,使围岩丧失稳定性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水可以使岩石软化,冲走充填物或使夹层软化,对某些岩石还会遇水膨胀。
注: 人为因素:1)坑道尺寸和形状2)施工中采用的开挖方法
5.论述围岩分类指标及其优缺点。
1)单一的岩性指标。包括岩石的抗压和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以及如抗钻性、抗爆性等工程指标。单一的岩性指标只能表达岩体特征的一个方面,因此,用来作为分类的唯一指标是不合适的。
2)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它表明指标是单一的,单反映的因素却是综合的,例如,岩体的弹性波传播速度,岩石质量指标RQD,围岩自稳时间等等。单一综合岩性指标多与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有关,因此,这类指标的精度就将受到一定的限制,有时会因操作上的原因或地质特征异常而得不到可靠的结论。
3)复合指标。这是一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岩性指标或综合岩性指标所表示的复合性指标。例如岩体质量——Q,就是其中比较完善的一个。复合指标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对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是比较合理和可靠的。
6.简述复合式双层衬砌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说明各部分作用
答:1)外衬:一般采用早强的喷射混凝土和锚杆,其作用主要是承受荷载和限制围岩变形。
2)内衬:理论上围岩的形变压力已被外衬所吸收,内衬基本上可以不再承受什么力,仅仅作为美化外观和隔潮而已,但实际上外衬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停止,所以内衬也要承受荷载,它主要作用是安全储备。
3)防水层:内外衬之间通常用防水材料铺设一层防水层,其作用主要是防水。
7.论述用“新奥法”指导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
答:新奥法是以控制爆破或机械开挖为主要掘进手段,以锚杆、喷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方法,理论、量测和经验相结合地一种施工方法。同时又是一系列指导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原则,其中包括:
(1)必须充分保护围岩,尽量减少对它的扰动,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强度。为此,施工中断面分块不宜过多,开挖应当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或机械掘进。
(2)为了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能力,应允许并控制岩体的变形,一方面允许变形,使围岩中能形成承载环,令一方面又必须限制它,使岩体不至于过度松弛而丧失或大大降低承载能力。为此,在施工中应采取能与围岩密贴、及时砌筑又能随时加强的柔性支护结构。
(3)为了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中应尽快使之闭合,而成为封闭的筒形结构。另外,隧道断面形状要尽可能地圆顺,以避免拐角处的应力集中。
(4)在施工的各阶段,应进行现场量测监视,及时提出可靠的、数量足够的量测信息,如坑道周边的位移或收敛、接触应力等,并及时反馈用来指导施工和修改设计。
(5)为了铺设防水层,或为了承受由于锚杆锈蚀,围岩性质恶化、流变、膨胀所引起的后续荷载,可采用复合式衬砌。
上述新奥法大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
8.简述新奥法与传统矿山法的根本区别; 答:新奥法强调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而传统矿山法则不然。具体如下:1)传统矿山法不强调使用锚喷支护,而是大量采用钢、木支撑。
2)传统矿山法不强调及早闭合支护环。3)传统矿山法很少采用复合式衬砌,而是大量采用刚度较大的单层衬砌。
4)传统矿山法不进行施工量测。9.简述隧道在河谷线上位置选择的原则; 答:河谷地段往往是山坡陡峻,岩体风化破碎,河道蜿蜒,线路弯转。在设计线路位置时,如果偏向河流一侧,则线路位置恰恰落在山体的风化层内,极易引起塌方落石,如果偏向靠山一侧,则将受到山体的偏侧压力,对施工和结构的受力状态十分不利。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宁里勿外”,就是在河谷线上,隧道位置以稍向内靠为好,当然,过分内靠,使土石方量增加太多,隧道增长,也是没有必要的。为了使隧道顶上有足够的覆盖岩体,隧道结构不致受到偏压,还能形成天然拱,洞顶以上外测应该有足够的厚度。
10.简述在整体式衬砌中直墙式和曲墙式各自适用的条件。
答:直墙式衬砌适用于地质条件比较好的地层,围岩压力以竖向为主,几乎没有或仅有很小的水平侧向压力,地下水不太发育。
曲墙式衬砌适用于地质条件比较差,岩体松散破碎,强度不高,又有地下水,侧向水平压力也相当大的情况。
11.论述隧道洞口位置选择的基本原则
答:总的原则:早进晚出,即:为了施工及运营的安全,宁可早一点进洞,晚一点出洞。具体原则如下:
1)洞口应该尽可能地设在山体稳定、地质较
好、地下水不太丰富的地方。
2)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
洼处,不要与水争路。
3)洞口应该尽可能设在线路与地形等高线
相垂直的地方,使隧道正面进入山体,洞门结构物不致受到偏侧压力。
4)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被淹没的河滩上或水
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该在洪水位以上,并加上波浪的高度,以防洪水倒灌到隧道中去。
5)为了保证洞口的稳定和安全,边坡及仰坡
均不宜开挖过高,不使山体扰动太厉害。6)若洞口附近遇到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
时,可以设置挖槽开沟的桥梁或涵洞,以排水。
7)若洞口前方岩壁陡立,基岩裸露,此时最
好不要动原生坡面,不开挖山体。8)洞口以外必须留有生产活动的场所。
总的来说,选定隧道洞口位置时,首先要按照地质条件控制边坡和仰坡的高度和坡面长度,其次是避开不良地质区域和排水影响,最后才谈得到从经济方面进行比较。12.隧道洞身衬砌结构类型
答:1)整体式混凝土衬砌:①直墙式衬砌②曲墙式衬砌2)拼装式衬砌3)喷锚支护4)复合式衬砌5)连拱是衬砌
13.洞门作用:减少洞口土石方开挖量:稳定边坡:引离地面流水:装饰洞口
14.治水原则: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15.围岩分类基本要素:与岩石有关的要素地质构造地下水 16.计算模型
● 一类是以支护结构作为承载主体,结构力学模型,又称为荷载-结构模型 ;
● 另一类则相反,视围岩为承载主体,支护结构则为约束围岩变形的模型,即岩体力学模型或称为围岩—结构模型。
17隧道施工的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矿山法(传统矿山法和新奥法)依新奥法为主,明挖法 适合于浅挖隧道、地下隧道和市政隧道施工,盾构法 主要应用于土质地层,尤其适用于软
土流沙淤泥等特殊地层,掘进机法主要用于岩石地层,沉管法主要用于修建水底隧道,顶进法主要用于城市地下人行通道和市政隧道 18.辅助施工措施
预支护措施有预留核心土,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超前锚杆,管棚,临时仰拱封底:预加固措施有预注浆加固地层,地表锚喷预加固;兼有超前小导管注浆
19.特殊地质路段施工总原则
膨胀土围岩,软弱黄土,溶洞,断层,松散地层,流沙,岩爆以及瓦斯地层
总原则: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稳步前进20关于围岩
岩爆是岩体中集聚的高弹性应变能,是因隧道开挖而产生的一种应力释放现象。
需要两个条件:①地层的岩性条件只发生于结构完整或基本完整的脆性硬岩地层
②地应力条件多发生在埋深大的隧道中,因只有埋深大才足以形成高地应力,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地层中才能集聚很高的弹性应变能
防治岩爆发生的措施:强化围岩弱化围岩(注水改变物理力学性质,降低脆性和储存能量的能力;解除高地应力,有超前预裂爆破,排孔法,切缝法)
21.隧道混凝土模筑衬砌施工期间的质量检查有哪些内容?
22隧道出渣运输形式有几种?有何特点? 答:有轨运输基本上不排除有害气体,对空气污染较轻,设配构造简单,容易操作;占用空间小而且固定等。缺点:轨道铺设较复杂,维修工作量大;调车作业复杂;开挖面延伸轨道影响正常装渣作业等
无轨运输主要是汽车运输,不需要铺设轨道,运送速度快,管理工作简单,配套设施少等特点。缺点:内燃机排放大量废气,对洞内空气污染严重,尤其在长隧道中,需要有强大的通风设备。
一、名词解释题
1.非电化隧道:指内燃牵引列车通行的铁路隧道。
2.翼墙式洞门:在端墙前面设置两道纵向支撑的斜挡墙,以增强端墙的稳定性。
3.围岩失稳:围岩变形达到了一定的限度,不能自稳,产生松动、坍塌。4.斜眼掏槽:与开挖工作面呈一定角度的掏槽眼,掏槽效果较好。5.矿山法:采用钻眼、放炮开挖隧道的方法。
6.硬岩:指饱和极限抗压强度Rb大于30MPa的岩石。
7.曲线隧道:隧道的纵向线形为曲线,铁路隧道需要加宽,公路隧道依据曲线半径的情况
8..隧道预支护:超前于开挖工作面的支护,如超前锚杆、管棚等。9围岩压力:围岩对隧道结构形成的压力。
10.喷锚支护:用喷射混凝土和锚杆组成,对隧道施作的初期支护。11.开敞式掘进机:大型全断面掘进机械,适用于中硬岩层。12.围岩:隧道开挖后对周围地层发生扰动的那一部分岩体。13.防水板:在隧道结构中的防水材料,有外贴式和夹层式。
14.二次衬砌:在复合式衬砌中的模注混凝土衬砌,待围岩基本稳定后施作。
15.非电控制爆破:采用药卷、塑料导爆管、传爆索、非电毫秒雷管等器材进行的爆破,它能有效地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二、填空题
1.在地下水发育地段,隧道结构的施工缝应该采用止水带防止漏水。2.混凝土衬砌截面的最小厚度是20m。3.当遇到不良地质时,隧道选线应尽可能的避开 4.铁路曲线隧道不同加宽断面的衔接是采用台阶过渡。5.预裂爆破的特征是首先在隧道周边炸出轮廓线。
6.温克尔假定认为,某点的围岩弹性抗力与该点的变形成正比。7.隧道围岩分级共分为6级级,级别越小,则围岩越稳定。8.公路隧道的运营通风要求比较高,是否设置通风机械的因素是隧道长度和车流量。
9.在直刚法计算中,衬砌结构的边界条件是基底水平位移为0。10在隧道的设计中,是否布置辅助坑道,主要考虑隧道长度。11.隧道施工循环中的关键工序是钻眼和出碴,因为它们所占的时间比例最大。
12.隧道与地面建筑物的根本区别是隧道存在着围岩的约束(围岩抗力)。
13.在新奥法施工中,控制爆破、喷锚支护和量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14.在确定隧道纵坡时,如果是紧坡地段,应该设计成单坡。15.洞口地形图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确定洞口位置,它的比例一般采用1/500。
16.在山岭隧道施工方法中,适应性最强的是台阶法,它可以通过调节台阶的长度来 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
17.隧道建筑限界是确定衬砌内轮廓的主要依据。
18.当隧道翻越分水岭时,为了尽量减少隧道的长度,建议从垭口穿越。19.当隧道的走向与地质结构面垂直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结构面的滑动而产生的20.对于水平成层的岩层,锚杆的作用体现为悬吊效应。21.新奥法和传统矿山法都属于矿山法范畴。22.在干喷法中,拌和料与水是分开的。
23.当隧道的埋深超过一定值之后,围岩压力就与埋深无关。24.削竹式洞门的适应条件是洞口地形较平缓。
25.洞口边仰坡的开挖高度是控制洞口位置的关键。不利影响。26.喷锚支护既是临时支护,同时也是永久支护。27.棚洞是梁板结构,它的承载能力比拱式明洞要小。27.“撑靴”是指掘进机的支撑千斤顶。
29.在新奥法施工中,为了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需要允许围岩有一定程度的变形。
录井工程复习 篇5
一、名词解释
1.钻时录井:系统地记录钻时并收集与其有关的各项数据、资料的全部工作过程,特点:
简便、及时。常用的钻时录井间距有lm和0.5m两种
2.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利用取心工具,将地下岩石取上来(这种岩石就叫岩心),进行整理、描述、分析,获取地层的各项地质资料、恢复原始地层剖面的过程。
3.岩屑录井:在钻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取样间距: 1m,目的层段0.5m;迟到时间: 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4.真岩屑: 在钻井中,钻头刚刚从某一深度的岩层破碎下来的岩屑,也叫新岩屑。5.假岩屑: 指真岩屑上返过程中混进去的掉块及不能按迟到时间及时反到地面而滞后的岩屑,也叫老岩屑(钻具磨掉有金属屑)。6.气测录井:安置在振动筛前的脱气器可获得从井底返回的钻井液所携带的气体,对其进行组分和含量的检测和编录,从而判断油气层的工作称之为气测录井。7.破碎气:在钻井过程中,钻头机械破碎岩石而释放到钻井液中的气。
1接单根气- 接单根作业时刻在延迟一个钻井液上返时间和管路延迟时间后8.压差气:○
2后效气-在钻开上部油气层后工程进行起下钻作业,由于钻井检测到的一个假异常。○液在井筒中的静止时间较长和钻具的抽吸作用,使地层中的油气在压差的作用下,不断的往钻井液中渗透。下钻到底钻钻井液循环后,会出现后效气的假异常。9.扩散气:在富含气的地层中,地层流体的浓度高于钻井液成分的浓度时,将产生扩散气。10.二、简答题
1.井深计算方法?
答:方入:方钻杆进入转盘面(或方补心)以下的长度。
方余:方钻杆在转盘面(或方补心)以上的长度 钻具总长=钻头长度+接头长度+钻铤长度+钻杆长度 井深=钻具总长度+方入
2.影响钻时的因素?
答:岩石性质;(岩石性质不同,可钻性不同,其钻时的大小也不同。在钻井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软地层比坚硬地层钻时小,疏松地层比致密地层钻时小,多孔、缝的碳酸盐岩比致密的碳酸盐岩钻时低)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根据地层选钻头,达到优质快速钻进。新钻头比旧钻头钻进速度快,钻时小,钻头使用到后期钻时会逐渐增大)钻井参数;(在地层岩性相同的情况下,若钻压大,转速高,排量大,钻头喷嘴水功率大,则钻头对岩石的破碎效率高,钻时低,反之,钻时就高)钻井液的性能;(钻井液密度、粘度、固相含量及其分散性等性能指标对钻速都有明显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司钻的操作技术与熟练程度对钻时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有经验的司钻送钻均匀,能根据地层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软地层轻压,硬地层重压),因此,钻进速度较快,钻时就低)。3.钻时曲线在综合录井中的意义?
答: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疏松含油砂岩钻时最小;普通砂岩钻时较小;泥岩、灰岩钻时较大;玄武岩、花岗岩钻时最大。玄武岩、花岗岩钻时最大。对于碳酸盐岩地层,利用钻时曲线可以判断缝洞发育井段。如突然发生钻时变小、钻具放空现象,说明井下可能遇到缝洞渗透层。
在无测井资料或尚未进行测井的井段,钻时曲线与岩屑录井剖面相结合,是划分层位、与邻井做地层对比、修正地质预告、卡准目的层、判断油气显示层位、确定钻井取心位置的重要依据
4.岩心收获率的计算?
答:岩性收获率=实际取出岩性的长度
/ 取芯进尺 5.取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答:准确丈量方入;合理选择割心位置;取全、取准取心钻进工作中的各项地层资料;在取心钻进时,不能随意上提下放钻具。
6.砂岩含油级别的六个级别?
答:饱含油(含油面积占岩石总面积的百分比>95);富含油(70~95);油浸(40~70);油斑(5~40);油迹(≤5);荧光(0 肉眼见不到油迹)。
7.了解岩屑描述的内容?
答:定名,颜色,含油气水情况,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接触关系,化石,含有物,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8.岩心录井在油气田勘探中的应用?
答:岩心录井资料是最直观地反映地下岩层特征的第一性资料。通过对岩心的分析、研究,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获得岩性、岩相特征,进而分析沉积环境。
(2)获得古生物特征,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3)确定储集层的储油物性及有效厚度。
(4)确定储集层的“四性”(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关系。(5)取得生油层特征及生油指标。
(6)了解地层倾角、接触关系、裂缝、溶洞和断层发育情况。
9.迟到时间的计算方法?
答:理论计算法10.岩屑描述的要点及如何区分真假岩屑?
答:
岩屑的描述:1,仔细认真,专人负责;2,大段摊开,宏观细找;3,远看颜色,近查岩性;4,干湿结合,挑分岩性。11.岩屑录井的影响因素?
答:钻头类型和岩石性质的影响
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钻井参数的影响
井眼大小的影响钻、划眼的影响
人为因素的影响 12.常规荧光录井和劣?
1荧光录井灵敏度高,对肉眼难以鉴别的油气显示,尤其是轻答:常规荧光录井优势:○
2通过荧光录井,质油,能够及时发现。○可以区分油质的好坏和油气显示的程度,3在新区新层系以及特殊岩性段,荧光录井可以配合其他录井手正确评价油气层○
4荧光录井成本低,方法简便易段,准确解释油气显示层,弥补测井解释的不足○行,可系统照射,对落实全井油气显示极为重要。劣势:常规荧光灯是用波长365nm的紫外光照射石油,不能充分激发轻质油的荧光定量荧光录井,常规荧光录井用氯仿或四氯化碳浸泡进行系列对比,而氯仿对人体健康有害,四氯化碳则对荧光有猝灭作用,会降低仪器检测的灵敏度,不是理想的荧光试剂。定量荧光录井的优势:定量荧光分析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的录井新技术,继承常规荧光录井方法的的优点,弥补了肉眼分辨范围的局限性。
13.定量荧光录井的应用?
答:含油级别划分,原油性质判别,储集层性质评价。14.什么是综合录井?
答:综合录井技术是在地质录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集钻井液录井、气测录井、地层压力录井和钻井工程录井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录井技术。目前的综合录井仪集石油钻井、地质勘探、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色谱技术、电力技术等于一体。在钻井现场可以连续监测油气显示,并对油气显示做出解释评价;分析岩屑样品; 实时采集钻井工程、钻井液、地层压力等各项参数,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远程传输,逐步成为了钻井现场的信息中心。15.工程录井的意义?
答:
16.对比常规直井,水平井的优势?
1开发裂隙性油层或低渗透油气层,○2对于多套含油层系、且富集好、产能高的答:○
3高效开发剩余油富集区,改复式断块油田,采用定向钻井,达到一井多靶的目的,○
4一井多底或平台拖3米即可钻探,或在原善开发效果(减少含水率),提高产能。○
5可以实施由采油井开窗侧钻,节约搬迁费用,提高效益,也便于试、采油工程。○于地面条件限制(高山、建筑物、河流等)不能靠近的钻探。17.水平井录井的基本流程和工作要点?
1掌握设计要点、收集工区资料○2熟悉工区地质特征,编制施工预案○3现场技术答:○4关键环节上井把关○5对比,预测、卡准着陆点、导向。水平井录井工作要点:交底○及时落实岩性,油气显示,加强地层对比,预测着陆点深度,水平井段地质导向。18.影响水平井录井的主要因素?
道路工程材料复习总结 篇6
毛体积密度:规定条件下烘干石料包括孔隙在内的单位体积固体材料的质量。
孔隙率:开口和闭口孔隙体积和占岩石式样总体积的百分比。腐蚀性差,干缩性大铁铝酸四钙对水泥抗折强度有重要作用,耐磨性耐化学腐蚀性好,干缩性小
水化过程:诱导前期:迅速水化放出大量热量;诱导期:水化反应相对减弱,放热速度显著降低;加速期:水化反应重新加快,出现第二个放热高峰;减速期:在硅酸三钙周围形吸水率:在规定条件下试件最大吸水质量与烘干试件质量之比。
饱和吸水率:在强制条件下试件最大吸水质量与烘干试件质量之比。
单轴抗压强度:将石料制成规定的标准试件经保水处理后在单轴受压并按规定加载条件下达到极限破坏时的单位承压面积的强度。
耐久性:在承受干湿冻融等环境条件,交通条件的变化而不老化不劣化的抵抗能力。
表观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石料矿质单体单位表观体积(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矿物实体的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单位体积(含物质颗粒固体及其闭口开口孔隙及颗粒间空隙体积)的质量。
压碎值:集料在连续增加的荷载作用下抵抗压碎的能力 磨光值:反映集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
冲击值:反映集料抵抗多次连续重复冲击荷载作用的能力 磨耗值:反映集料抵抗车轮撞击及磨耗的能力 集料的级配:集料中个组成颗粒的分级和搭配
水化:块状生石灰与谁相遇后迅速崩解成高度分散的氢氧化钙细粒并放出大量热量。
过烧:由于加水过慢水量过少而消解速度比较快时已经消化的石灰颗粒生成氢氧化钙包裹住没有消化的石灰使其不易消化的现象。
过冷:由于加水速度过快或水量过多而消化速度又比较慢时,则发热量较少水温过低,使其未消化颗粒增加的现象。硬化包括:干燥硬化(滞留在空隙中的水产生毛细管压力,形成附加强度,氢氧化钙在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产生结晶强度)和碳酸化(在有水的条件下,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晶体)
水泥按水硬性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
按性质用途分: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种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铝
主要矿物组成及特性: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硅酸三钙遇水反应速度快。水化热高,对早期和晚期的强度其主要作用。硅酸二钙遇水反应较慢水化热低,主要对后期强度起作用,耐化学腐蚀性和干缩性好铝酸三钙遇水反应最快水化热最高,对早期强度有一定作用,耐化学
成水化物微结构层阻碍水化反应,水化速度降低;稳定期:形成密实结构,水化速度降低,水泥石强度增大;水泥凝结硬化:随时间推移水泥浆逐渐失去塑性形成坚硬水泥石的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初始反应期,诱导期,凝结期,硬化期 技术性质:氧化镁: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的重要原因,含量不宜超过0.5%;三氧化硫:引起水泥石体积膨胀,不宜超过3.5%;烧失量:指的是水泥在一定温度时间内加热后烧失的数量;不溶物:会影响到水泥的活性
碱:与某些集料反应使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含量不宜超过0.6%
细度: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越细则与水接触面积越大,水化速度越大,早期强度越高,但过细会导致硬化后收缩变形大,水泥石发生裂缝的可能性增加。
标准稠度:用标准法维卡仪测定,以试杆沉入净浆距底板6mm加减1mm时的稠度,而此时的用水量为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水泥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体积安定性:反应水泥浆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变形的均匀程度。引起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水泥中含有过量的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或掺入的石膏过量
技术标准:凡是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均为废品,凡是细度,烧失量,终凝时间和混合财掺量超过最大限度或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的指标时,均为不合格产品。废品严禁使用。
水泥石的腐蚀:淡水腐蚀,硫酸盐腐蚀,镁盐腐蚀和碳酸盐腐蚀。腐蚀的防止:选用硅酸二钙含量低的水泥,可提高耐淡水侵蚀能力。选用铝酸三钙含量低的水泥,可提高抗硫酸盐侵蚀能力。选用掺混合材的水泥,可提高水泥石抗腐蚀能力。在施工中合理选择水泥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灰比,改善集料级配等措施提高其密实度以减少腐蚀。在混凝土表面敷设一层耐腐性强且不透水的保护层。其他水泥:
道路水泥:抗折强度好,耐磨性好,干缩性好,抗冲击性好,适用于道路路面,机场跑道,城市广场等。可减少裂缝磨耗病害,延长使用寿命。
三组分分析法:油份,树脂,沥青质
四组分析法:沥青质,饱和分,芳香分,胶质 化学组分对其性质的影响
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越高,针入度值越小,稠度越大,软化点越高,饱和分含量越高针入度越大,稠度越小,软化带你越低。
石油沥青胶体结构:溶胶型结构:流动性和塑性较好,开裂后自行愈合能力强,但高温稳定性差。凝胶型结构:弹性和黏性较高,温度敏感性较小,开裂后自行愈合能力差,流动性和塑性低。溶-凝胶型结构:高温时具有较低的感温性,低温时又有较好的变形能力。
粘滞性:沥青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针入度,针入度值越大表明沥青越软
沥青标准粘度实验: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的流孔条件下,流出时间越长,表示粘度越大。
软化点:软化点越高表明沥青的耐热性越好,即高温稳定性越好。既是反应沥青材料感温性的一个指标,也是沥青粘度的一种量度。
延性:当沥青收到外力拉伸作用时,所能承受的塑性变形的总能力。通常延度大的沥青不宜产生裂缝,并可减少摩擦噪声。
沥青的感温性的表示方法:针入度指数(PI)法,针入度-粘度指数(PVN)法。
加热稳定性:沥青在叫加热过程中,会发生轻质馏分挥发,氧化,裂化,聚合等一系列物理及其化学变化,使其化学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
沥青的粘弹性:在低温时表现为弹性高温时为黏性,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表现为粘性和弹性共存,是一种典型的粘弹性物体。
闪点:混合气体产生闪光是的温度
燃点:混合气体与火接触能持续燃烧5s以上时的沥青温度。改性沥青可以改善的性能:提高高温抗变形能力、增强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提高沥青弹性性能、改善其抗低温和抗疲劳开裂性能、改善沥青和矿料的粘附性,提高沥青抗老化能力
常用的聚合物改性沥青:丁苯橡胶(SBR)和氯丁橡胶(CR)改性机理:橡胶吸收沥青中的油分产生膨胀,改善了沥青的胶体结构,使得粘度等指标得以提高。可以提高沥青的粘度韧性软化点,较低脆点,使沥青黏度和感温性能得以改善。乳化沥青可冷态施工,减少环境污染主,要用于破损路面的修补。
新拌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混凝土拌合物在现有施工条件下易于施工操作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机构物的性能。包括流动性,振实性,黏聚性和保水性 坍落度实验:坍落度越大表明其流动性越好 维勃稠度实验:维勃稠度值越大,其流动性越小
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水灰比(水和水泥的质量比)、单位用水量、砂率(混凝土中细集料占全部集料总质量的百分比)、水泥品种和细度、集料的性质(针片状含量较少,圆形颗粒较多,级配较好的集料,其组成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较大,凝聚性和保水性较好)、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和引气剂)。外因: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和风速)、时间因素(流动性随时间延长而减小)
怎样改善和易性:选用合理砂率、改善沙石级配、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提高振捣性能、在水灰比一定时增加水泥浆用量(可以增加流动性)、砂率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砂石用量(可减小拌合物的流动性)、根据环境条件合理控制坍落度。
立方体抗压强度:按标准方法制成的150mm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28d龄期,按标准方法测定其受压极限破坏荷载,则fcu=F/A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轴心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 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
1.组成材料:主要取决于水泥、水、砂、石、外加剂的质量和配合比。(1)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当其他特性一定时,混凝土强度取决于水灰比。(2)水泥浆用量,不足时易出现离析现象,过多则易引起干缩裂缝。(3)集料特性,包括集料的强度、粒形及粒径。2.养护条件:(1)养护温度:(2)养护湿度:在养护期间必须保证足够的湿度。3.混凝土龄期:混凝土强度与其龄期的对数大致成正比关系。4.实验条件和施工质量:主要有时间形状和尺寸、湿度、温度、支承条件和加载方式
变形:弹性变形;徐变变形;温度变形;干缩变形:内部水分蒸发而引起的混凝土体积收缩。耐久性: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候、腐蚀、磨蚀 介质:酸碱盐、侵蚀气体
处理措施:加入减水剂降低水灰比,增大混凝土密实性;加强养护,杜绝施工缺陷;防止由于离析等引起的空隙通道;加引气剂;外部保护措施。
耐磨性:与其强度等级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水泥品种集料硬度有关,细集料对路面混凝土的耐磨性有较大影响。混凝土中的碱集料反应:
反应条件:混凝土中的集料具有碱活性,混凝土中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碱,有一定湿度。组成设计: 原材料技术要求:
水泥:选用水泥时,以能使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收缩性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粗集料:(1)粗集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为保证混凝土强度,必须保证其有足够强度,为保证其耐久性,必须有足够坚固性。(2)有害杂质:其黏
附在集料表面,妨碍集料与水泥黏结,降低混凝土抗冻和抗渗性能,硫酸盐等对水泥也有侵蚀作用。(3)集料最大粒径及颗粒形状和级配:粗集料应该具有良好的级配以减小空隙率,增强密实性,从而节约水泥和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和强度。细集料:应为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河砂或海砂,且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坚固性。有害杂质:硫型
强度影响因素:沥青粘黏度:黏度越大,黏结力越大,抗变形能力越强;沥青和矿物作用:矿粉,沥青用量,矿质集料级配类型和粒度,表面性质
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指标:马歇尔稳定度实验;车辙实验(规范使用)
化物和硫酸盐等;拌合用水:应为洁净的水;外加剂和掺合料:掺量不得大于水泥质量的5%。配合比设计指标:
混凝土施工和易性、混凝土配制强度、混凝土耐久性 水泥稳定类混合料强度的影响:水泥剂量(强度随着剂量提高而增大)、土质(以稳定粉质黏土的强度最高)、集料颗粒组成等。
水泥碎石结构:悬浮密实结构、骨架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
环境因素对强度的影响:在相同龄期,养生温度越高其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强度越高
收缩特性及影响因素:水泥稳定类材料的收缩主要是因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其干燥收缩主要是由于水分蒸发而引起的。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的适用性: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可用于各钟交通类别的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并影响到沥青面层。
石灰稳定类材料:强度影响因素:1)石灰细度和剂量(细度越大稳定效果越好)2)土与集料(石灰土的强度随土中黏土矿物的含量增加而增强)3)养生条件和龄期(较高的温度对与其强度的形成是有利的)
收缩特性:主要是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和水分蒸发引起的干缩
适用性:只能做高等级公路的底基层,一般交通量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严禁做高级路面基层 沥青混合料特点:
1)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和路用性能,路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
2)沥青混合料可全部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后即可开放交通3)沥青混合料可进行再生利用
按结合料分类:石油沥青混合料和煤沥青混合料 按矿料组成及空隙大小分: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组成结构:1,悬浮密实型结构:黏聚力高,混合料密实性和耐久性好,但高温稳定性差;2,骨架空隙结构:高温稳定性较好,但黏聚力较低,混耐久性较差;3,,骨架密实结构:具有前面二者的优点,但施工和易性差,是较为理想的结构类
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沥青高温黏度越大,与集料黏附性越好,相应的混合料抗高温变形能力越强,适当减小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有助于增加其高温抗变形能力。低温抗裂性:
主要低温开裂形式:1)气温骤降造成材料低温收缩,在有约束的沥青面层内产生温度应力,造成开裂2)低温收缩疲劳裂缝
低温抗裂性的评价方法和指标:1)预估沥青混合料开裂温度2)低温蠕变实验3)低温弯曲实验4)约束试件温度应力实验
低温抗裂性主要影响因素:1)针入度数值越大,其感温性越低,低温劲度模量越小,低温柔韧性越好,其抗裂性能就越好。2)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拉强度高于开级配沥青混合料。3)路面温度越低,沥青路面越易开裂,就爱耐高温速率越大,温度开裂趋势越明显。
耐久性:沥青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抵抗环境因素及其行车荷载反复作用的能力。
抗老化性:取决于沥青的老化程度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应该选取抗老化沥青并使其含有足够的沥青,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拌合温度,就爱你各地老化速率。
水稳性:沥青混合料抵抗由于水侵蚀而发生的沥青膜剥离。松散,坑散等破坏的能力。
水稳性评价方法和指标:1)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实验(水煮法、水浸法、光电比色法和搅动水静吸附法)2)浸水实验3)冻融劈裂实验
水稳定性影响因素:1)沥青膜厚度2)压实温度、压实功3)压实孔隙率
抗滑性影响因素:1)矿料表面构造深度,颗粒形状和尺寸,抗磨光性2)矿料级配确定的表面构造深度3)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特别要选用含蜡量低的沥青。抗疲劳性能:
试验方法:大型环道实验和加速加载实验、试板实验法、实验室小型疲劳实验
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加载速率、施加应力的形式、荷载间隙时间、混合料沥青用量,混合料孔隙率、温度湿度等。施工和易性影响因素:
组成材料的影响:主要是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粗细集料尺寸相差过大,易导致离析。沥青用量过烧则不易压实,过大
则易使混合料结块,不易摊铺。
施工条件的影响:沥青混合料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使沥青达到要求的流动性,但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影响使用性能。
沥青混合料体积特征参数:
1)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假设沥青混合料被压至完全密实,在没有空隙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2)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沥青混合料单位毛体积(含沥青混合料实体矿物成分体积,不吸收水分的闭口孔隙,能吸收水分的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的干质量
3)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压实状态下沥青混合料内矿料与沥青实体之外的空隙(不包括矿料本身或表面已经被沥青封闭的孔隙)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4)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压实沥青混凝土试件中矿料实体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
5)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饱和度:压实沥青混凝土试件矿料间隙中扣除被集料吸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青实体体积,在矿料间隙中所占的百分率 组成设计: 原材料技术要求: 1.道路石油沥青:在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的沥青,对交通量小的用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沥青。对温差较大的地区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高温低温要求矛盾是优先考虑高温。2.2.粗集料:在高速公路不得使用筛选砾石和矿渣。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3.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不得使用泥土、细粉高的石屑。马歇尔法设计:
调整工程程设计级配范围的原则:
1)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的中限 2)对重交通,高温路段,宜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对低温时间长而重交通少是宜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斌个取较低的设计孔隙率。
3)为保证高温抗车辙能力,而有兼顾低温抗裂性,应是中等粒径的集料多,形成s行级配曲线,并取中的偏高的空隙率 第八章:其他沥青混合料
沥青马蹄脂碎石(SMA):高温稳定性好,低温抗裂性好,耐久性好,抗滑性好 缺点:造价太高,易离析
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也称透水路面,降噪路面 技术性质:1)设计孔隙率大于18% 2)排水抗滑性好3)降低噪声性能4)高温稳定性好5)耐久性差6)抗裂性能较差
乳化沥青:主要用于沥青路面的维修养护
稀浆封层:一般用于二级及二级一下公路的预防性养护,也使用于新建公路的下封层
微表处:主要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预防性养护以及填补轻度车辙,也适用于新疆爱你公路的抗滑磨耗层。第九章:建筑钢材
常用的炼钢法:空气转炉法、氧气转炉法、平炉法、电炉法 力学性质:拉伸性能、塑性、冲击韧性(影响因素:化学成分,冶炼质量,冷作及时效、环境温度等)、耐疲劳性(影响因素:钢材内部成分的偏析,加工损伤,杂质的多少等)、硬度
工艺性能:冷弯性能、焊接性能(含碳量高将导致焊接接头硬脆性)
把握复习方向掌握复习方法 篇7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强调思维的严密性
例1把一个小球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 结果容器中溢出了100g酒精, 则小球所受的浮力 () , 小球受到的重力 () 。
A.一定等于1N;B.一定大于1N;
C.一定不大于1N;D.一定不小于1N。
解析:将小球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 溢出了100g酒精, 说明排开酒精的质量是100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0.1kg×10N/kg=1N。不知小球的重力, 因此小球在水中有三种可能:漂浮、悬浮、沉底。若小球漂浮或悬浮, 则小球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G=F浮=1N。若小球沉底, 小球的重力大于浮力, 即G>F浮>1N。
答案:A、D。
点拨:认真审题, 原来杯中的酒精是否装满, 溢出的酒精是否就是排开的酒精, 是判断浮力大小的关键;另外, 球放入后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都必须考虑周全
例2额定电压相同的甲乙两灯, 串联在电路中, 甲灯比乙灯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都大;
B.乙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都大;
C.甲灯的额定功率小, 实际功率大;
D.乙灯的额定功率小, 实际功率大。
解析:甲灯比乙灯亮说明甲灯的实际功率比乙灯的实际功率大, 因此说乙灯的实际功率大的B、D选项肯定是错误的, 由于甲乙两灯串联在电路上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 则实际功率大的甲灯的电阻大, 又因为它们的额定电压相同, 则电阻大的一定额定功率小的, 所以甲灯的额定功率小。
正确答案:C
点拨:灯泡的明暗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 灯泡的实际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还是成反比, 要看它们是串联接入电路还是并联接入电路, 是电压相等还是电流相等。
二、注重实验过程及方法的考查
例3在探究“物体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 同学们将新鲜的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 萝卜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 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 小明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 小华也用同样的铁钉, 但只将其一半插入到萝卜中, 再次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 结果两个萝卜均沉入水底。从物体受力的角度来看, 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萝卜的大小, 从而使浮力重力。从他们探究的不同方法来看, 的方法更合理, 理由是。
解析:萝卜漂浮在水面上, 萝卜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萝卜插入铁钉后萝卜变重此时萝卜受到的浮力小于萝卜和铁钉的总重力, 萝卜下沉。实验中小明的方法更合理, 因为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 萝卜的重力变大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 因而浮力不改变。而小华将铁钉的一半插入萝卜中, 使得萝卜和铁钉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
答案:重力、小于、小明、小明将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 在改变重力时浮力几乎不改变。
点拨:物体的浮沉由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来决定。要改变物体的浮沉, 怎样控制变量, 使实验更合理是问题的关键。
例4如图所示,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电源电压为6V, 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 发现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 发生以上故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解析:1.由题意可知, 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 说明电路中发生断路, 而电路中除小灯泡部分电路外, 其余部分断路, 都会造成电压表无示数, 故只能是小灯泡部分电路发生断路 (包括小灯泡断路、小灯泡两端接线柱接触不良) , 造成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 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几乎为零, 而由于电压表的阻值远大于滑动变阻器, 故电压表两端的电压几乎为电源电压, 使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示数近似等于电源电压。
2.错将电压表当电流表使用, 电流表当电压表使用, 造成小灯泡短路, 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 使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示数近似等于电源电压。
点拨: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接入电路中可近似看成短路, 电压表的电阻很大接入电路中可近似看成断路。
三、注重联系社会热点, 联系生活实际
例在北京奥运会上郭晶晶为中国奥运军团夺得第35块金牌。当郭晶晶跳离跳板后, 从离开跳板到全部浸没入水中的过程中, 它所受到的浮力与运动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
解析:人从离开跳板到刚接触水面时, 由于V排=0, 因而F浮=0。随着人逐渐进入水中V排逐渐增大, F浮也逐渐增大。当人完全浸没入水中时, V排不变, 所以F浮也保持不变。
答案:B。
点拨:要正确选择图像, 首先要看清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 同时要准确分析判断运动员在三个不同阶段所受浮力的情况。
例6如图所示, 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打火机, 涉及许多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 请你参照下述示例, 列举五种情况。
示例:拨动转轮打火,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 (1) 可燃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打火机内。
(2) 打火机转轮上刻有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3) 打火时按下的金属片是一个省力的杠杆, 用以开启阀门。
(4) 开启阀门后, 可燃液体快速喷出降压后迅速汽化。
(5) 可燃气体燃烧,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优化复习策略 提高复习效果 篇8
一、明确目标,周密安排,拟订备考策略
1、注意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把握方向,确保有效复习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因此,要认真通读课程标准和研读教材,要对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有所了解,特别对知识的要求、技能技巧的运用、科学探究方面等,仔细钻研教材,不但要理解教材提出的每个知识点、性质、定理,还要对教材中提供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教材中概念的表达方式、练习的形式、解题的格式等都应在复习的过程中予以关注。
2、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立足基础,着眼能力
中考是依托知识来考查能力,中考考查的知识是对整个初中所学数学知识的抽样,中考所要考查的能力层次是初中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中考所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笔试环境下所能体现的能力。基础知识是中考命题的第一依据,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真正达到获取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课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仍是近年中考的一个特点,也是时代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要通过对身边的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的关注,学习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理解社会和周围发生的事物,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发挥数学教学的特长,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多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及多举生活中的数学例子,甚至可以将现代科技渗透到教学当中,使学生既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要注意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中考复习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切忌平均使用力量。在课程标准、教材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属“理解”层次的,要了解它们的含义,掌握要点,能运用其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用其解释简单的数学题;对要求为“了解”层次的内容,应通过复习加以弄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出其含义,在有关的问题中能识别它们;对要求“会”的内容,应能熟悉它的性质、定理及运用。
5、注意复习进度的阶段性
中考复习,数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元过关。即将实数、代数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统计与概率、图形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图形的相似与全等、解直角三角形、圆等教材中的内容全面复习、梳理,并将各章节的知识连成链。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按计算与证明、图象信息题、数学综合题、开放与探究题、阅读与创新题、实际应用题等,以填空、选择、计算、作图、应用题等方式将概念、性质、定理等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
第三阶段:新题演练。针对近年出现的新题型,如开放题、探究题、应用题、综合分析题等进行专题复习。
第四阶段:模拟训练,提高效率,逐步进入临考状态。
二、详备精讲,针对训练,疏通反馈渠道。做好反馈记录
在第一轮复习中,内容多,课时紧,一定要把主要精力花在备课上,要深备、精备,不能无备而讲、粗备而讲。这一阶段,讲、练、学的时间各占三分之一。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初中数学知识来个盘点,然后对知识形成的重点、对性质定理理解的难点、对复习的疑点、对中考的能力点进行精讲。对学生的训练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题型的选取要有目的性,同时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精做一些题,做到举一反三。在备考复习中对反馈信息的收集渠道是多方面的:①课内要善于察言观色,从学生的表情上得到信息;②从学生的每次模拟考试的结果中提取;③从学生提问的问题中获得。反馈的信息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信息得以及时处理也促进了复习的良性循环,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三、尊重学生,加强师生的互动性,谋求共同发展
现代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教师主观意识支配下,通过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发现,交流彼此的知识和经验,融化彼此的体验和经验,丰富教和学的内容和方法,只有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初三备考的复习中,教师和学生都很疲惫,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作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一定要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包容他们,不要当面指责,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抵触心理,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打击。中考是考学生不是考老师,教师讲得再好,如果学生掌握不了那是徒劳的。因此,上课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思维。不要把上课变成自己的独角戏。
四、提高考试技能,调整心态
进入备考的最后复习阶段,要适度选择情景新颖、编制方法灵活、试题难易适中的试题训练,使学生对中考的题型、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思维转换等得到适应性的训练,从而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工程地质复习】推荐阅读: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5-14
矿井地质工程地质研究10-08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10-20
地质工程11-01
地质测量工程06-10
地质工程教学06-23
矿山地质工程10-25
煤地质学复习整理06-27
工程地质分类07-14
工程地质研究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