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

2024-10-20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通用14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 篇1

一、名词解释

1.潜水

2.承压水

3.泉

4.含水层

二、简答

1.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图可解决潜水的哪些问题。

2.根据承压水等水位线图可以解决那些问题?

3.简述潜水和承压水的特征。

4.当地基的承载力不足或压缩性过大时,常需要对其进行加固与改良处理,请回答出软基加固与改良的主要措施及适用条件。

5.简要回答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来源。

三、论述

1.请从形成原因和危害方面详细论述与水利工程建设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2.从工程地质角度详细论述渠道选线应注意的问题。

3.水利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各方面的内容对工程有何影响? 5.隔水层 6.矿化度 7.硬度 8.土 9.不均匀系数 10.曲率系数 11.管涌 12.流土 13.渗透系数 14.钻探 15.物探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 篇2

1 通南巴地区地质灾害现状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通南巴地区 (指四川省东北部通江、南江、巴中等地区) 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 极易因自然因素或人类工程活动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受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影响和每年雨季强降雨过程的影响, 区内每年都新增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点。据不完全统计, 通南巴地区现有452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分布范围广、点多、规模和发育程度都各不相同。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系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 属典型的盆周山区, 地势北高南低, 三级阶梯状构造, 从北到南逐渐降低。北部为深切割中山, 多峡谷;中部为中切割低山, 多窄谷, 浅切割低山, 多“V”形谷、平底谷, 称山区平坝;南部为丘陵, 沿河两岸及台状山顶有平坝。据统计, 丘陵、平坝面积约10%, 而山地占90%。地质环境脆弱, 地形切割陡峻, 地层岩性复杂, 岩土体支离破碎。另外, 区内还有流水侵蚀、沉积、扇形地貌和重力堆积、残积地貌。

2.2 水文气象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光照适宜, 年降水分布不均;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5~10月, 而11月至次年4月10%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旱涝交替, 日照正常略偏少, 暴雨、大风、冰雹时有发生。

2.3 地质构造

境内地壳活动强烈, 地质构造跨及米仓山台穹、大巴山弧形、川北台 (坳) 陷及川东新华夏四个二级构造单元。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 断裂不发育;褶皱曲线呈弧形, 岩层倾角变化频繁且有扭曲现象。由于地处特殊地质背景, 褶皱由北向南形成30多个向 (背) 斜褶皱带, 地质构造复杂。

3 地质灾害类型

通南巴地区地质灾害类型较多, 规模大, 危害严重, 根据已排查452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数据统计, 仅滑坡、崩塌、泥石流就达4162处, 占灾害总数达92%, 因此, 区内主要灾种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其次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现就影响油气勘探作业过程频发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分析探讨。

3.1 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 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 在重力作用下, 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 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如:2008年部署在通江境内实施M201井, 由于地形地貌和场地选址等诸多条件限制, 修建井场道路直接从滑坡体中部穿越, 开挖路堑边坡时产生滑坡, 由于滑坡体范围广、规模大, 造成治理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

滑坡按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分[1]:堆积层滑坡、岩层滑坡、特殊滑坡;按引起滑动的力学性质划分为推移式滑坡和牵引式滑坡;按形成原因划分为工程滑坡和自然滑坡;按滑面与岩层面关系划分为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及切层滑坡。

3.2 崩塌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 (或沟谷) 的地质现象。如:2007年7月, 部署实施河坝场构造HB101井, 因持续强降雨, 加之井场开挖形成高切坡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及山区风化侵蚀作用, 井场内侧陡壁发生较大规模岩壁崩塌, 造成钻井设备毁损和停工1个月, 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

崩塌按照坡地物质组成划分为崩积物崩塌、表层风化物崩塌、沉积物崩塌、基岩崩塌;按照移动形式和速度划分为散落型崩塌、滑动型崩塌、流动型崩塌。

3.3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河沟地貌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 它是由于降水 (如暴雨等) 而形成的一种夹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暴发突然, 历时短暂, 来势凶猛, 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如:2010年7月6日, 位于通江M101井遭遇泥石流灾害,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毁损大量油气钻井设备, 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万元。

泥石流根据流域特征分类标准型泥石流、河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根据物质状态分类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以上是最常见的两种分类。

4 地质灾害的形成及诱发因素

4.1 滑坡

滑坡形成条件[2]:

(1) 地形地貌条件:下陡中缓上陡的山坡和山坡上部成马鞍形的环状地形, 且汇水面积较大时, 在基岩面易发生滑动;

(2) 地质条件:岩土层中存在软弱面, 岩体构造和产状对斜坡的稳定影响很大;

(3) 气候径流条件:气候条件, 地面水地下水作用等。

诱发因素:一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二是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三是地震对滑坡的影响也很大。究其原因是地震的强烈作用破坏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 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变化, 对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

4.2 崩塌

崩塌形成条件:

(1) 地貌条件:崩塌多产生在陡峻的斜坡地段, 坡度大于45°的高陡边坡, 坡面多不平整, 上陡下缓, 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

(2) 岩性条件:坚硬岩层组成高陡山坡, 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破碎;

(3) 构造条件:岩体中各种软弱结构面的组合位置处于最不利状态时易发生崩塌;

(4) 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 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

诱发因素:一是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 破坏坡体平衡。二是降雨。暴雨和长时间连续降雨, 使地表水渗入坡体, 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 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三是不合理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如边坡开挖过高过陡, 破坏山体平衡, 都会促使崩塌的发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昼夜温差、季节温度变化及风化冻胀等。

4.3 泥石流

泥石流形成包括:

(1) 地形条件: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山高沟深, 地势陡峻, 沟床纵横坡度大, 流域的形状便于水流的汇集的区域;

(2) 地质条件:所处地区地质构造类型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表层岩土破碎, 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 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3) 水文气象条件:区内泥石流多为降雨激发, 特别是降雨集中且强度大的雨季。

诱发因素:一是不合理工程建设活动。人类各种工程建设活动不合理开挖, 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二是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 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 加重水土流失, 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 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三是次生灾害。如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发生的洪流。

5 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5.1 地域地貌特征明显

地质灾害在地域分布[3]多集中于地势坡体陡峻的山区, 特别是中高山河谷深沟区。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发育起控制作用, 尤其是强烈的地质构造作用破坏岩土的完整性, 提供有利岩土体失稳的结构面。褶皱发育强烈, 山地地貌是滑坡、崩塌的高发区, 而深沟河谷地貌是泥石流集中发生区域。

5.2 时间性强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区内降雨集中分布每年6月~9月, 占降雨总量的70%以上。根据有关数据统计, 几乎大多的地质灾害的暴发均与降雨关系密切, 特别是泥石流灾害。

5.3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大

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如开山修路、滥伐乱垦, 矿产资源开发建设等强烈活动区, 地质灾害发育。根据资料统计, 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地质灾害3168处, 占统计总数的70%左右, 主要为滑坡、崩塌;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地质灾害1356处, 约为统计总数的30%, 以泥石流为主。

5.4 连锁反应强

一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引发其它地质灾害发生, 如大型崩塌堆积体物质产生滑坡, 滑坡物质又成为泥石流的重要物源, 形成累进连锁的破坏, 这类灾害发生在通南巴地区是较为普遍。

6 地质灾害对油气勘探作业的危害

通南巴油气勘探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特点, 以满足寻找特殊油气地质目标为前提, 使得实际大多数勘探作业井场位于偏远山区、斜坡河谷及深沟沿岸平坝等复杂环境区域内, 遭受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高。其次, 由于地形地貌条件限制, 勘探场址建设出现深挖高填方及高陡切坡区, 不得不面临滑坡、崩塌等灾害的重大风险。第三, 由于油气勘探点多, 面广, 不集中, 且位于远离城市的偏远山地、河谷等地区, 极大增加区域内气象和地质灾害信息搜集、获取难度大, 无法及时对可能发生灾害进行防范, 导致遭受地质灾害风险概率增大;特别是油气勘探施工过程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 将严重危险到全体施工人员生命和钻机设备安全, 造成损失和后果将无法估量。

7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随着通南巴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形势日趋严峻, 笔者认为, 应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采取防治管理和技术措施, 才能做好油气勘探作业区域地质灾害防治。

7.1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

7.1.1 落实责任, 执行规范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 落实防灾减灾责任是关键;其次,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规范、技术标准有关要求。

7.1.2 做好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估

在油气勘探场地选址阶段, 应对所选勘探场址区域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 查明是否存在潜在不良地质现象;对可能存在重大灾害风险, 宜优先避让;当场址必须建设时, 应组织技术经济论证。

7.1.3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与应急预报

在油气勘探作业区域及周边地质灾害多发区, 应做好地质环境监测, 并加强与地方气象、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联系, 以此逐步建立适用于油气勘探作业特点的地质灾害监测及预报信息系统。

7.2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7.2.1 生物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促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 采取相应的生物治理措施:恢复地表植被, 提高自然水土保持能力;禁止任意采石取土, 破坏山地地表, 防治水土流失;做好油气勘探工程建设区域及周边环境生态保护。

7.2.2 工程防范措施

在斜坡地带进场油气勘探场址工程开工建设前, 应先做好工程勘察, 查明有无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存在;在斜坡地带进行挖填方时, 做好开挖边坡支挡和排水, 避免造成工程滑坡;施工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制定挖方的施工顺序, 合理安排弃土的堆放场地;

7.2.3 工程治理措施

(1) 防治滑坡措施:修建排水沟、渗井等消除和削弱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增大滑体的抗滑力, 修建抗滑桩、锚拉抗滑桩;采用后缘减载, 前缘加压等改善坡体形态;采用灌浆、锚固等改良坡体岩土体性质, 提高强度, 增大稳定性。

(2) 防治崩塌措施:修建护坡、锚杆挡墙等防止岩土体剥落;人工削坡消除小型危岩及崩塌隐患;疏导地表水和地下水, 减缓风化、冲蚀及侵蚀;

(3) 防治泥石流措施:修建拦砂坝、拦渣坝, 减弱泥石流的动力作用、减少物质流通;在下游设置排导槽、约束水流、改善沟床平面, 抑制泥石流暴发。

8 结语

通南巴油气勘探作业区域内地质灾害发生与所处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及油气勘探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 正确认识和掌握地质灾害形成、诱发因素及对区内油气勘探作业危害, 采取防治管理和技术措施, 对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 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摘要:通南巴地区是四川盆地地质灾害易发的主要地区之一, 具有点多、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等特点。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通南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也增大了中国石化油气勘探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本文结合近年通南巴地区油气勘探施工期间遭受的几个典型地质灾害事件, 重点研究了区内较常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类别、形成及诱发因素, 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对油气勘探作业的危害, 提出了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技术为主要措施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通南巴,油气勘探,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徐志文.四川省地质环境状况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6 (7) .42 (4) :97-102

[2]常士骠, 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 (第四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525-614

简析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篇3

[摘要]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在地质勘。文章本文指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地质勘察工作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90-01

在勘察工作实践过程中,由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增加投资、导致工期延误,重则造成工程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1.1 工程地质勘察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工程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用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4个阶段

①规划勘察:规划勘察的目的是为工程选点提供初步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地质依据,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为搜集、整编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和地震资料;了解工程建设地点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工程建设的可能性;了解各规划方案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概况,进行建筑材料的普查。

②可行性研究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是在河流或河段规划方案选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为选定坝址、基本坝型、引水线路和枢纽布置方案进行地质论证,根据建设条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设计比较方案,对拟建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③初步设计勘察:初步设计勘察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坝址和建筑场地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对场地内建筑物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为确定建筑物总体布置、选择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和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对策进行论证,查明。水库区及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坝型、枢纽布置进行地质论证,并为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④技施设计勘察:技施设计勘察是在初步设计阶段选定的枢纽建筑物场地上进行的勘察,结合施工图设计,按不同建筑物(群)提出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结论和建议。其目的是检验前期勘察的地质资料与结论,为优化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1.2 水文地质勘察目的

水文地质勘察是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手段。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做出水量与水质评价,从而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任务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测绘、勘探、试验、观测方法,经过一定的勘察程序,查明基本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解决专门性的水文地质问题。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

2.1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在同一设计阶段内,比例尺的选择又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分为:小比例尺(1:10万~1:5万)测绘、中比例尺(1:2.5万~1:1万)测绘和大比例尺(1:5000~1:1000)测绘。

2.2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与先行工作,是认识和掌握区域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调查研究方法。水文地质测绘基本任务是查明:①与地下水形成有关的区域水文、气象因素;②区域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特征;③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④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其分布。

最后,结合其他工作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采条件进行初步评价,为工农业生产建设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探

勘探工作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对任何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

3.1 物探工作

岩层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和密度等。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岩层物理参数,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异常特征,再结合地质资料,便可了解地下深处地质体的情况。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是电法勘探和弹性波勘探。

电法勘探是利用仪器测定人工或天然电场中岩土导电性的差异来识别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组物探方法。电法勘探以岩石的电学性质为基础,不同岩石电性差异的大小、相同岩石的孔隙大小以及富水程度的强弱等,对电法勘探结果都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配合一定数量的试坑或钻孔进行校验,才能较准确地判别资料的可靠性。电法勘探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要求工作范围内地形起伏差小,所以在平原和河谷区使用较普遍。

3.2 钻探工作

钻探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和工具,在人力或动力的带动下旋转切割或冲击凿碎岩石,形成一个直径较小而深度较大的圆形钻孔。通过取出岩芯可直观地确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华特征等。从钻孔中取出岩样、水样可进行室内试验,利用钻孔可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灌浆试验、长期观测工作及地应力测量等。与物探相比,钻探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能直接观察岩芯和取样,勘探精度高。

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野外试验

野外试验是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中经常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工程设计、施工和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参数的主要手段。

4.1 钻孔压水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是用专门的止水设备。把一定长度的钻孔段隔离开,然后用固定的水头向该段钻孔压水,使水从孔壁裂隙向周围渗透,最终渗透水量会趋向一稳定值。根据压水水头、试段长度和渗压入水量,便可确定裂隙岩石的渗透性能。

4.2 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是利用一定的抽水设备在钻孔、各类井以及某些流量较大的上升泉、深潭式地下暗河、截潜流工程和方塘等上进行,用以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从而判断地下水运动性质,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5 长期观测

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中,长期观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例如,有些动力地质现象及地质应力随时。间推移将不断地变化,尤其在工程活动影响下的某些因素和现象将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等工作,很难准确预测和判断各种动力地质作用的规律性及其对工程使用年限的影响。

6 结束语

通过上述主要手段和方法的实施及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能准确地抓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周密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合理的和优化的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乐安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科技咨,[J]询导报,2007,(19)

实习十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篇4

一、预习内容

1.实习指导书上相关内容;

2.地质图的基本组成及其特点。

二、实习要求

初步学会分析地质图件,在对比较复杂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绘制1幅地质剖面图,编写图区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说明书。

三、实习内容

1.综合读图

读图的一般步骤:(1)初步认识地质图及其全貌,如图名、图幅号、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2)分析认识地形总的特点及其与地层和构造的关系;(3)分析认识地质构造总的特点,包括地层展布及其相互关系、主导构造方向、构造层及其特点和展布。在对全区总的地质构造特点有了初步概念之后,应分别按构造层、构造单元、构造方位、构造类型进行地质构造细部的分析和描述。

在读图过程中要注意五个方面:

(1)地层方面:分析地层和地层组合的展布与排列特点,划分构造层;

(2)褶皱方面:首先要着眼于全区最发育的最有代表性的褶皱,或从各单个褶皱概括总体褶皱,或从大褶皱入手依次分析次级褶皱。查明褶皱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形态特点、组合特点、叠加关系的展布规律,进而分析与相邻或相关构造层中褶皱的关系。

(3)断层方面:一个地区的断层,尤其大断裂是控制着一个地区构造的格架。所以第一要分析全区性大断裂及其对全区构造的控制性,例如一些划分构造单元或构造层的大断裂;第二,可按断层的规模、方向、发性质及其与褶皱的关系进行分组;第三,断层与褶皱不论是在空间展布上或成因上都有密切关系,因而在分析断层时,要结合褶皱等其它有关构造。

(4)岩浆岩体方面:应注意分析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岩体的分布组合规律、发展演化史及其与褶皱、断层等构造的空间分布关系。

(5)构造发展史:一个地区的构造是按阶段性旋回性演化的,具体表现在一个个构造层的相互叠加上。在划分构造阶段时,首先应确定哪些阶段和运动是主导的奠基性的,哪些是次要的调整性的;第二,从各种构造的形态、方向和强烈程度以及相互关系上,分析各期构造作用的方式和方向;第三,根据地层方面的岩性、厚度资料、结合区域构造,适当分析并恢复各时期的古地理面貌和地壳升降运动的变化。

2.绘制图切剖面

该图切剖面上应反映了比较复杂的地质内容。

3.分析地质图并编写读图报告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编写读图报告。

4.作业

作业区地质组认真核实产能 篇5

技术管理室杨永康

地质组在今年采油工程大调查之际,组织人员全面摸清产量、分析措施效果,夯实稳产基础。

新井方面,安排人员对今年我区投产的每一口新井都进行了摸排,数据力求真实有效,对投产后产量出现波动的井更是持续跟踪监测,并且近期对部分新井实施转注,完善陕92新区块的注采井网。

措施井方面,技术室积极配合两所,对2006-2010年所有油水井措施前后井组生产情况提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成败原因,为来年我区继续实施油水井措施提供经验。

老井方面,近期安排以井区为单位,开展全区落实工作,落实到每个井组,井区每日将落实结果汇总到技术室,通过数据分析以及测井结果,找出近期产量波动的区域加以详细落实,力求老井递减控制在指标范围以内,保证老井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 篇6

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述

(一)概念

对于工程地质而言,其主要是指利用详细调研分析和实地勘察等方法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工程地质勘探的内容涉及岩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各类成本、组织结果等对建筑施工造成的影响,即在施工之前需要指派专业人员勘测施工地点,并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确保其满足相关的施工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可以对施工范围内的不良土质成分及结构加以探测,及时找出合理的方法改善土质性能,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当然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时,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地区的相关信息加以搜集和整理,结合现有的资料来进行论证,为施工提供准确有效的地质材料。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等进行查明,促进地下水利用率的提升,尽量减小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在实际勘察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对地下水资源的组成部分、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等加以全面了解,并以自然规律为依据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将其作用加以充分发挥,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2]。一般水利勘察技术具有多样性,探查、测绘和观测周边水文地质,对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和总量加以详细评价与分析,以此有效掌握该地区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常见条件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察是水利工程施工的前提和基础,其集中了现代建筑物和水利工程的各项地质因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天然建筑材料时,需要全面了解工程所需天然材料地区的储量、质量和分布情况,对其运输和开采情况加以查明,便于水利工程的施工与设计。(2)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水质、类型和运动特征、含水层与隔水层间的空间分布及组合,其中地下水的水质涉及水的水质评价、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地下水的类型涉及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等;运动特征涉及因时间变化产生的水位差别、水质差别和水温差别。总之,水文地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库工程的质量。(3)地质结构。地质结构包括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其中前者涵盖不同类型的岩相变化情况及土层空间分布情况;后者涉及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倾斜构造[3]。(4)地形地貌。地形指的是地表形态、植被、山势、水系和山脉等,技术人员需要在地图上标注这一地形特征,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工程的顺利施工;地貌包括地表形态发育程度、地表形态类型、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等,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标准。(5)土石类及性质。岩石和土是水利施工中的重要条件,其性质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具有直接作用,关系到建筑施工的技术性及经济性。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结合应用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结合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软土基坑的地质问题。其主要分为土质边坡和基坑降排水的稳定,采用基坑抗降排水的形式可以强化边坡的稳定性,避免细沙边坡出现流沙或管涌等情况。一般利用明排法和人工降水的方式可以保证边坡稳定,加强基坑施工的合理性及安全性,降低地下水位。

二是水库工程地质建设问题。水库工程可以借助地下蓄水构造状况形成地下水库,或者是在河流上直接筑坝拦水来构成地面水库。水库蓄水之后会使得水库的水文条件出现较大变化,影响周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如水库水位上升时会浸湿水岸岸边,在水浪冲击和风力的作用下,水库两岸会被洗刷,导致地下水文上升而淹没洼地,从而出现水库渗透和塌岸等。

三是大坝边坡和坝基岩体的工程地质。不同的坝型对地质条件要求也不同,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结合详细了解不同坝型对地质条件的要求,确定代建区域对工程条件的特殊要求,如部分坝区岩体出现地质缺陷后会出现坝区渗透和坝基不稳等情况[4]。此外,边坡问题主要包括滑坡、松弛张烈、蠕动变形、崩塌、错落变形等,边坡的稳定性受地震、人工挖掘、水的作用、风化作用、岩石类型、岩石性质、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四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测绘。地质工程测绘是综合分析水文地质勘测结构,并结合相关的比例来整体考量待建工程的地质条件、设施的规模与类型;同时由于设计阶段不同,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也会具有不同的选择。水文地质测绘是调查研究水利工程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和地貌等,具体调查内容如下:水利区域的气象和水文因素;含水层的分布情况和埋藏条件;地下水的排泄条件和补给情况等。

结束语: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研究是地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具有紧密的联系。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地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进行详细探测和认真比对,采用恰当的勘察方法与勘察技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地质环境,促进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数量有所增加,工程地质勘察质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和部门需要确切掌握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对水利工程的影响,结合地质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本文就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结合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结合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雪莹,钱丽萍.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相结合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24:41-42.

[2]刘淼.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风,2015,08:164.

[3]石广平.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06:164+166.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 篇7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对策指施

引言:现代化工程建设一项关键程序为工程地质勘察与水文地质勘察,而城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而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有其特殊性,本文重点对城市弃土弃渣堆填区工程地质勘察面临的参数取值和沉降变形评价问题以及城市区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面临的污染源和污染因子识别困难等问题,探讨了所临问题的应对之策,进而对城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近年来,作为直辖以来的重庆,城市建设迅速,其主城区主要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以侏罗系红色地层为主,由于地形上的起伏不平,工程建设时需挖山填沟,往往将弃土弃渣随意堆填在一些尚未开发建设区域的地势低洼处,堆填体方量大,范围广,厚度大,一般厚度可达20~80m,并在部分区段形成填土高边坡,高度可达20~60m。随意堆填的深厚填土成分以砂、泥岩碎块石为主,部分渣体也会夹有生活垃圾或建筑垃圾等,块碎石粒径变化大,填土成分复杂,均匀性差,多呈松散状态,孔隙率高,具湿陷性。在这些填土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填土的性质的不确定性让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变得十分困难,往往遇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工程地质问题。

一方面是填土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所需物理力学参数取值是否合理和科学的问题,高填边坡在堆填过程中一开始并未清除原坡面的残坡积土并分层压实,这类高填边坡存在沿原岩土界面整体滑移破坏的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边坡稳定性评价时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由于室内试验不具操作性而室外测试又因其成分复杂,性质差异大,使得测试成果数据变异性大,分析统计困难,无法提供依据充分的参数值,常常依据工程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提出,这类经验值随意性较大,往往不具针对性和准确性,从而导致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差可信度低。

另外一方面则是深厚填土的沉降变形评价问题,填方体在堆填过程中一开始并未按照设计要求分层压实,只是在后期上层填土堆填施工中进行了分层碾压和强夯处理。填土的沉降固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造成的影响要在多年后才会表现出来。填土在压实初期由于岩石尚未完全风化,碎块石紧密接触,可类比卵石土,硬度大,紧密接触时其承载力高,压缩性低,但砂泥岩块碎石受长期的物理化学风化后,最终会风化成粘土或砂质粘土,其承载力必将大幅度降低,压缩性增大,从而引起地面沉降,特别容易形成差异沉降。这类沉降过程需要多长时间,目前尚无统一和权威的定论。

針对上述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填方体的长期监测,通过建立多场地长时间监测系统,获取大量的监测数据,利用大数据处理,反分析演算填方体的变形破坏及沉降变形过程,建立分析评价模型并获取特征参数,以用于今后的填土工程地质评价。

二、水文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城市化大规模的建设让能开发的城市用地日趋紧张,而外迁的一些老工业厂矿区则为城市开发解了燃眉之急,但这些工矿场地往往土壤污染严重,开发为住宅或商业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一般而言工程建设前场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之一就是需做专门的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勘察前可通过收集工矿企业生产活动情况和历史变迁过程资料,了解其所在场地存在的基本污染物和污染源,了解场地的基本水文地质条件,为地下水质量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但由于一些老工矿企业生产年代久远,建设初期的原始资料缺乏,厂矿周边环境又随着城市建设而不断变迁,造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的改变,为水文地质勘察提出了不少挑战。

首先工矿企业场地污染物和污染源的识别困难,特别是钢铁厂、化工厂和纺织企业等场地区土壤化学成分多而复杂,排污地下管道交织老旧,常有渗漏现象,地表雨水下渗和污水泄渗后对地下水常造成严重污染,使得地下水的污染成分识别和污染源的准确定位十分困难。

其次城市建设不断地改造着场地周边的地质环境,为地下水污染情况的查明制造了较大困难。随着市政道路、大型广场及住宅小区等的沥青路面及水泥硬化地面的面积越来越大,特别是自然植被的大面积破坏,致使原有自然裸露的地表大面积被隐埋,造成地表径流量增加,地表水大量流失,以往降水分散向地下补给的情形不复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地下水原有的自然净化平衡状态,显著增加的却是雨污水的集中排放,局部土壤的污染成分富集,形成新的污染源,地下水质逐步恶化,使得水文地质勘察中准确查明因周边环境改变而造成较大区域地下水污染状况的难度加大。

遵循基本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与采样、室外室内测试以及监测的技术程序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最基本手段,同时也要注意勘察过程应分阶段进行,可分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分析应由浅入深,才能全面查明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结束语:总而言之,城市区当前工程地质勘察及水文地质勘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找出行之有效的科学技术方法去应对解决,才能有效指导城市建设工作,提高城市建设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玉兰.浅谈污染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勘察[J].中国科技博览.2014.(3):117.

[2]张晓.浅议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内容[J].现代工程勘察.2012.(8):46-48.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 篇8

1、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从而实现组织目标所取得的效果就会越高,效果就会越好,是指----目标协调原理

2.在处理三种职权关系时,要充分发挥参谋职权的作用,目的在于---有利于直线人员决策的有效性

3.最普遍采用的部门划分的方法是----职能

4.对组织结构中的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处理得越是适中,就越是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这是---组织工作的原理

5.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的方法是----直观法

6.较早提出目标管理的人是---德鲁克

7.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子公司,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外国设分部,加入各种区域性联盟和全球组织,是指----全球化环境

8.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综合提炼当代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管理原则”有---八项

9.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认为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协调社会合作系统与----技术系统

10.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是---提高现场劳动生产率

11.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是---战略

12.计划工作中强调抓关键问题的是---限定因素原理

13.在许诺原理中,许诺.所需时间和实现目标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是---大、长、小

14.玩具和时装生产所处的环境是----简单动态

15.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中的权力是----理性—法律的权力

16.美国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和类目分别是----11条、7条

17.研究一定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的理论学派是---群体行为

18.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这里的艺术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19.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是指----顾客

20.计划工作是要确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其首先要----估量机会

21.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综合提炼当代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管理原则”有----八项

22.战略管理提出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外部环境的变化

23.医院.大学等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稳定

24.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是---提高现场劳动生产率

25.组织理论之父是----韦伯

26.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

27.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 篇9

1.通过浏览器进入学院首页,在登陆窗口,输入正确的_____,点击登陆后,将进入学生工作室。(15分)(A)用户名和密码(B)用户名(C)密码(D)中文姓名 参考答案:A 2.下面哪种学习方式不符合远程(网络)学习的发展趋势?_____(15分)(A)移动学习(B)碎片化学习(C)社会化学习(D)集中面授学习参考答案:D 3.应用软件在没有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可以运行吗?_____(14分)(A)可以,应用软件能否运行,不依赖有没有操作系统。(B)不能,应用软件需要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运行。

(C)要看应用软件的功能,功能强的可以不依赖操作系统,直接运行。(D)不能确定。参考答案:B 4..作为网上人大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必要条件是_____。(14分)(A)脱产以保证充裕的学习时间

(B)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C)每天都和学院辅导教师保持联系(D)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责任感 参考答案:D 5.进入学生工作室,首先看到的是?_____(14分)(A)我的课程(B)课程讲解(C)课程作业(D)课程大纲 参考答案:A 6.在进行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从下列哪个栏目可以看到.听到授课教师的讲解?_____(14分)(A)课程讲解(或课程学习)(B)课程辅导(C)背景资料(D)课程大纲 参考答案:B 7.下列哪项学习方法是进行网络学习的最佳组合?_____(14分)(A)自学教材就可以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 篇10

【摘 要】从整个教学过程出发,对高职“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即以工程实际需求和学生层次为定向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增加实训课时、增加实训难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关键词】工程地质与水文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理论课堂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70-02

“工程地质与水文”是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公路、隧道、小桥涵工程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及水文学资料中获取、整理及运用知识。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求学生能读懂公路工程、隧道工程、小桥涵工程勘察报告,包括勘察报告里的文字、图件和理解报告的建议和结论,为后续开设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从目前教学反馈的情况看,“工程地质与水文”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内容枯燥、理论化强、实用性不强、难学,导致他们对这门课兴趣严重缺乏,导致教学效果较差。经分析,原因如下:一是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在开设“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之前,未开设“基础地质”、“地球科学概论”等基础知识课程,学生直接学习“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会感觉抽象难懂。二是高职生偏爱实训教学,对此门课中大段的文字、理论知识难以产生兴趣。三是学生对此门课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此门课可有可无,实用性不强。要让学生对“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产生兴趣,学好这门课,打好扎实的基础,就需要不断思考、探索与总结。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

一、“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一)联系工程实际、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设定课程教学内容。目前“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讲授的内容,部分脱离实际,工程实际中运用较少,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应重新设定课程教学内容。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开设的“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教学内容原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地质学基础知识;第二大部分为桥涵水文;第三大部分为常见的地质灾害。新设定的教学内容也包括这三大部分,但有所删减。新设定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一大部分为地球、地质、岩土基础知识,增加地球形成、发展史等基本知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理解岩土的形成;增加土体部分基本知识、土基本性质试验,与岩石形成一个整体,与材料类课程衔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勘察报告读图实训案例,与工程实际相接轨。第二部分为桥涵水文,原教学内容计算、公式推导等知识点较多,做适当删减。第三部分为常见地灾,原教学内容只做简单介绍,新内容增加公路滑坡、崩塌地灾的案例分析。新设定的教学内容较贴近工程实际,内容充实,结合了高职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不再认为本门课可有可无。

(二)根据设定的教学内容编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设定后,课程组老师着手编制、修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前,课程组的所有教师应进行充分的调查,从而确定合理的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其他目标,编制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整个课程教学树立正确的导向。

(三)编写《工程地质与水文》教材。课程组教师进行分工、老师围绕课程标准精心编制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编写与实际贴近、难度适中的教材。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理论课堂教学改革

理论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中实施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即学生“学、做、练”一体。对于工程地质与水文这门课来说,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兴趣保持时间不长,教学过程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例如,介绍第一大部分内容时,若教师只是一味介绍矿物标本和三大岩类特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若只让学生看标本,他们的兴趣也不会维持多久,对此,可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边讲边指导学生观看标本,然后通过考查的方式检查他们的鉴别能力。又如,介绍阅读地质图,若是介绍复杂难懂的图,学生听不懂,也不愿意听,应先介绍简单的图件,然后及时让学生做读图练习,待学生有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后,再让学生读实际工程勘察报告上的图纸。这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介绍第二大部分时,主要内容为计算,讲了一道计算题后,应让学生做相应练习,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做、练一体。

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与以往学生被动模式相比明显激发了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职业能力。课堂实践证明,从展开“一体化”课堂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也不再认为本门课枯燥难学。

其次,利用辅助工具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岩土体大都是埋在地下,难以辨认请它们的形态、构造,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晦涩难懂。而去野外看实物的地质构造,由于开设的课时较有限,难以实施。若能借助一些标本、模型辅助教学,将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讲授基本的矿物、岩石、土等知识时,可采用标本等辅助工具;在讲授基本的地质构造时,展示相关褶皱、断层模型,加深学生对这些抽象的地质构造的认识。

最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能提供生动的视频、图片。在讲授“工程地质与水文”这门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在讲授地球与岩土体的形成、地质构造的形成、常见的地灾这几个部分的内容时,都需要看一些模拟视频,学生才能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实训教学改革

实训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践场地参观,可以感性地认识、了解自己的专业;跟随实习指导老师实际操作的过程,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素质以及工作责任感。实训教学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熟悉职业生产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校内外实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高职“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原本实训内容包括:第一大部分矿物标本鉴别、矿物物理性质识别、三大岩类鉴别、基本构造识别、读地质图实训;第三大部分常见地质灾害调查(主要为滑坡)。实训改革后,第一大部分内容包括土的分类。实训要求从以前简单的标本参观、写鉴别记录,改成标本鉴别考核,到工地现场鉴别土的考核,这样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提高职业能力。第一大部分中读图练习变成读图实训,教师开专门的实训课对学生进行读图指导,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大部分常见地质灾害调查,由地质现象认识改成让学生到实地进行地灾调查,回来编写调查报告。改革后的实训,课时延长,实训要求更高,让学生能真正地学到知识。

总之,高职“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教学只有结合高职生特点不断地进行总结与探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把握行业市场的方向,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主要探索以下几方面教学改革:一是结合市场实际和学生的层次,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制定相配套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使教学适应社会需要并照顾到高职生这个层次。二是教学过程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即学生“学、做、练”一体,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三是增加实训课时、增加实训难度,让学生能真正学到有用知识。

【参考文献】

[1]杨绍平.构建突出技能训练和符合工程实际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改探索[J].中国职业教育,2011(5)

[2]杨晓丰.工程地质与水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杨凤根,骆祖江,候玉宾.从基础地质学教学入手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J].中国地质教育,2009(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3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jzy2013B03);2012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

【作者简介】盘 霞(1982— ),女,广西蒙山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讲师,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岩土工程、轨道交通工程高等职业教学等。

常见地质找矿技术与地质勘查 篇11

1 常见的地质找矿技术

本文在大量地质找矿技术中, 选取了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种地质找矿法进行讲述, 这三种方法分别是砾石找矿法、填图法和重砂找矿法。

1.1 砾石找矿法

矿石暴露在空气中会在风化作用下产生许多小的矿砾或者岩石砾岩, 并受到一些外力的作用 (如风力、水流冲击、冰冻) 散布于矿床的周围。一般情况下, 砾石散布的范围会大大超过矿床范围, 而砾石找矿法正是根据砾石产生的途径和散布的范围进行找矿工作。地质工作者依据砾石产生的原理, 沿着外力作用搬运矿砾产生的地带进行追踪可以找到矿床。

1.2 地质填图法

在地质找矿技术的实际应用中, 地质填图法适用的范围较为广泛, 它能将找矿理论内容转化为易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运用地质填土法时, 通常可选用大、中、小三种比例尺。地质填图法主要通过对基本的地质特征 (构造、岩石等) 的详细分析, 随之编制出一定的成矿规律进而完成全面的找矿工作, 这是其他找矿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1.3 重砂找矿法

重砂找矿法的使用频率虽然没有地质填图法和砾石找矿法高, 但是也经常用于地质找矿中。重砂找矿法以自然重砂矿为主要研究对象, 找矿的主要目标是原生矿和砂矿。

2 有关地质找矿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

2.1 地质找矿技术要找准创新的关键点

找矿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必须找准创新的关键点, 并在这一重要关键点的引导下, 完成地质找矿技术的创新工作。地质工作者要根据本地具体的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的种类进行深入的分析, 找到制约本地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技术因素, 并最终确定创新的关键点。同时要综合各种学科的技术优势将其整合到地质找矿技术中, 从而提高矿山开发利用率。

2.2 地质找矿技术创新的途径

要实现找矿技术的创新, 必须重视地、物和化三者间关系的处理, 可以通过创新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实现三者的完美结合。目前, 虽然有些先进的技术可以准确综合利用各种构造界面, 但是却无法准确判定地球物理异常的本点。因此我们首先要及时发现技术中的缺陷, 并检测出一些找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 然后改进技术手段, 并在实践中仔细研究其应用情况。同时地质找矿技术的创新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在过去开采矿产的过程中, 人类已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 所以人们逐渐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 而这些要求对野外勘查和矿山找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地质找矿新技术要在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 提高技术本身在地质找矿实践中的作用[1]。

3 地质勘查的相关研究

3.1 重视区域内的地质研究

摸清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对于地质状况的整体勘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求地质勘探人员要重视区域内的地质研究。因为各个区域内千差万别的地质状况导致他们之间的巨大区别, 所以地质工作者要详尽的分析每一块区域的地质状况, 尤其是对地表、地下结构等地质因素的分析。在全面收集调查资料后, 要及时对资料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准确记录在表格内, 从而为下一步工作的进行做好准备, 同时也提高了地质研究工作的效率。对区域地质研究工作要求研究者必须全面掌握区域内地质的详细情况, 清晰的剖析地质构造, 从而找到地质构造与成矿之间微小联系, 最终实现找到矿产的目的[2]。

3.2 有关找矿的技巧

在找寻矿产时, 首先要深入研究区域内大的断裂及其地质构造情况等各方面的内容, 然后再探寻区域成矿和地质构造间的各种关系, 并完成矿产在区域内分布的研究, 最后找到影响矿田、矿床分布的次级断裂, 及次级断裂的形成因素和发展特征。在找矿过程中, 经常出现横向矿带规律等情况, 有时还会发现受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矿床成矿带与区域深大断裂带几乎处于平行或斜交的状态。因此, 沿不同级次追索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 并不断比对成矿的地质条件, 对提高找矿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3 全面把握找矿信息

全面把握找矿信息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矿产的准确位置, 还可以节约寻找的时间。全面把握找矿信息要做好前期调查工作:第一, 地质勘探者要深入研究矿产的产生与地质之间的关系, 并总结两者间的常有联系, 使之形成一定的规律;第二, 全面收集各种找矿信息, 统计各种技术区获得的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研究和正确的处理;第三, 归纳整理信息, 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归类, 为分析各种矿产的形成条件和特征打好基础;第四, 深入研究信息的本质, 对矿石的研究要透过表面看实质, 地质勘探人员要根据矿石的表面现象, 推测矿石本质, 并总结表面与本质间的差别;第五, 善于总结, 掌握找矿信息的整个过程极其复杂, 因此必须在任务完成后进行规律和经验的总结, 从而找出工作中的不足, 并发现工作中成功经验, 进而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搜集的找矿信息实践效果, 进一步降低找矿信息的搜集难度[3]。

4 结束语

目前, 我国在地质找矿和地质勘查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 但是矿产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地质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理论知识, 经常性的对地质找矿技术和地质勘查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 可以促进先进技术和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同时多种勘查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提高矿床的发掘能力, 从而实现提高矿产勘查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促进我国矿产及其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摘要:目前, 在地质找矿与勘查方面的技术较多, 根据工作目的和工作地点的不同可将这些技术分为两类, 即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本文选择了几种常见的地质找矿技术与地质勘查方法进行阐述, 并在分析这些技术、方法的理论基础上, 为促进地质找矿技术和地质勘查技术发展寻找新的途径。

关键词:地质勘查,找矿技术,矿产开采

参考文献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材料 篇12

一、名词解释

1.地貌:地貌是指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而使地壳表面形成了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

2.矿物: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与化合物。3.断层:断层是指岩体受力断裂后,断裂面两侧岩体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4.上层滞水: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5.矿化度:矿化度又叫水的含盐量,是表示水中所含盐的数量。6.崩塌:在山区比较陡峭的山坡上,巨大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母岩,突然而猛烈地由高处崩落下来,这种现象称为崩塌。7.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岩层产状。8.泉:泉是地下水在地表出露的露头。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形受到侵蚀,使含水层暴露在地表;或是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阻挡,使地下水位升高而溢出地表。

9.震级:地震震级是根据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来划分的,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10.褶皱:组成地壳的岩层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使岩层发生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完整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11.外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部的能量引起的,且主要作用在岩石圈的地质作用,也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12.地质年代:整个地球历史可分为若干个发展阶段,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称为地质年代。

13.层理:层理是指一个岩层中大小、形状、成分和颜色不同的层交替时显示出来的纹理。

14.内能:产生地质作用的地质营力的能量来源有来自地球内部的称为内能。

15.节理:节理也称裂隙,即岩体中的裂缝,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16.承压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具有静水压力的重力水。

17.容水性:岩土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称为岩土的容水性,在数量上以容水度来衡量。

18.围岩压力:指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 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19.地震: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现象,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出形式,是地下深处的岩层由于某种原因突然破裂、崩塌及火山爆发等造成地应力突然释放而使地壳快速颤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面的现象。

20.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沿着斜坡内部一定

10.岩石的(透水性)性是指岩石允许水通过的能力。11.(沉积岩)是由成层沉积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12.(陡峻的斜坡)是产生崩塌的基本条件,一般斜坡坡度大于55度、高度超过30米的地段容易发生崩塌。13.岩石的给水度通常与孔隙度(不等)。

14.主要由碎屑物质压紧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碎屑岩)。

三、判断题

1.承压水位是当揭露含水层时所见到的水位。(×)2.地下水的资源是完全可以补偿的。(×)3.地下水永远从高处流向低处。(×)4.地下水的实际流速大于渗透流速。(√)

5.矿物颜色是指在灯光下的颜色。(×)

6.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是潜水。(×)7.岩石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称为持水性。(×)

8.承压含水层在接受补给时,测压水位上升,含水层厚度不明显增加。(√)

9.岩石空隙中水存在的形式有:结合水,气态水,固态水,液态水。(√)

10.水垢很重的原因是水的矿化度很高。(√)

? 11.潜水水位是当揭露含水层时所见到的水位。(×)

28.边坡上的岩土体沿一组或多组结构面产生剪切破坏的现象称为崩塌。(×)

四、简答

1.根据断层两盘岩体相对移动性质可将断层分为哪几种?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

2.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气候b地形条件:地势的高度、地势的起伏程度、山坡的朝向c岩石的特征:岩石的成分、岩石的结构与构造、节理的发育状况。3.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可将泥石流分为几种类型? a泥石流b泥流c水石流

4.内动力地质作用分为哪几种类型? a构造作用b岩浆作用c变质作用d地震 5.围岩变形破坏的特征有哪些?

主要是在二次重分布应力和地下水作用下发生的,主要类型有重力坍塌和塑流涌出。

6.勘察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有哪些? a坑探b钻探c物探

7.按轴面和两翼岩层的产状褶皱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a直立褶皱b倾斜褶皱c倒转褶皱d平卧褶皱d翻转褶皱 8.什么叫潜水?

爆发,流动迅速,历时短暂。

工程地质与水文 篇13

课程编号:XXXX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工程地质与水文

先修课程:桥梁工程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为城镇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属于必修课。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地质现象对工程设计、施工及日后运营的影响与危害性,并且能够正确分析与有效处理这些不良地质现象;能够了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工程设计与施工;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要求及方式等,能够了解正确布置察勘任务、顺利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有关图表),并且能够了解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资料进行工程设计与解决工程中的地质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教学(学时:32)

第一篇:地质学基本(16学时)

了解地质学的发展;

掌握各种地质活动

第一章 地质学基础

第二章 岩石

第三章 地质构造

第四章 自然地质作用

第二篇:水文地质学(16学时)

了解水文地质的发展与形成;

掌握水对地质的影响

第五章 地下水概论

第六章 地下水运动与动态

第七章 不同含水介质中的地下水

第八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九章 岩体结构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十章 坝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十一章 边坡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十二章 渠道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十三章 地下洞室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十四章 水库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十五章 环境地质问题

第十六章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

三、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陈南祥主编,水利水电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左建主编,水利水电出版社

执笔人 :阳霞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主任签字: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探讨 篇14

1 关于基础地质的工程勘察工程的分析

1.1 野外勘察环节是工程勘察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来源基础。在野外勘察当中, 对于搜集相关的地质资料它不仅可以全面的了解施工现场的主要地形地貌、施工的具体条件、以及地质等方面的条件, 从而可以降低勘探工作量, 也不必做无用功, 从而在勘测过程当中做到有的放矢, 并且科学合理的应用勘察技术。

1.1.1 在获取原始的地质资料时, 由于勘察岩土工程的时间一

般较短并且任务较重, 所以, 对于原始资料的获取就必须要全面、准确, 这也是作为勘察工作为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误判有误则会影响到勘察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做到几点:a.在进行野外勘察划分地层时的划分时要科学、全面。b.根据岩土的状态、色泽以及湿度、岩心采取率等方面的具体指标进行划分。c.在多钻机进行作业的具体情况, 要进行勘察的统一编录, 防止勘察资料出现定性、描述、分层等问题从而不能统一的现象。d.必须要对勘察的原位测试按照规定严格进行。

1.1.2 在进行采样碎石类的土时由于会具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

也会出现较低的岩心采取率, 所以就很难发现碎石类土的软弱夹层, 并且碎石也具有很好的承载力, 然而它的均匀性会影响到基础地基产生变形, 所导致建筑出现变形以及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对此, 可以通过连续贯入的方法从而发现碎石土是否存在软弱夹层, 以判断碎石土的密实程度以及均匀性。

1.2 在基础地质的室内测试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就

是传送地质的岩土样时当送达试验室以后却没有进行及时的测试, 另一方面就是没有按照具体的操作要求标准进行试验。比如, 在要求对饱和土进行试样时, 如果测试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在达到一定的饱和时间;如果岩石固结试验中的压力值没有达到附加应力与上覆自重应力相加的总和要求;在部分的固结测试当中都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做好平行测试, 而提供的勘察报告也不具有可靠的准确性, 并且会存在与现场数据出现矛盾的问题, 从而对工程投资造成一定的浪费等一些相关问题。所以, 在对基础地质进行室内的试验过程当中必须要对送达的岩土样及时的开样测试, 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的标准要求对其进行操作试验。由于对岩土在进行室内试验时, 它主要可以对其测定物理力学的性质, 但是必须要建立在原状土以及岩样, 并且通过正确的科学试验方法对其分析, 如果缺少任何一个层面都会降低试验的准确度。其主要的原因有几方面:a.对于原状土以及岩样的保管、采取, 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岩石和土应用匹配的取样器, 当遇到软土时则可以应用薄壁的取土器, 而遇到较为坚硬的土时, 则应用二重管的取土器, 并且在取样后应妥善保管。b.在送样时必须要及时, 合理的存放, 防止土样出现受热或者是振动等情况。c.在划分土石样的性能时, 必须要全面了解每种土的地质性质, 并且充分掌握具体的分布区域情况。例如, 一般膨胀土主要的特征就是塑性以及液限的指数较高, 并且存在裂隙, 当进行压力固结试验的过程中, 如果在50以及100k Pa时则百分表就会测出其变形量小于荷载作用下的仪器变形量。而对粉土进行定名时应注意塑性的指数, 也应注意到粒径的标准与颗粒的质量指标等。此外, 对粉土的承载力进行液化判别以及深宽修正时必须要按照它的粘粒含量进行计算, 所以, 必须要做好地质中的粉土粘粒含量工作, 选用合理的工程剪切方法。如果在地质性质中出现较差的粉质粘土在做直剪的试验时, 然而剪切的强度指标又具有较差的回归性, 对此, 其强度指标就只能在岩石工程当中作为参考资料应用了。

2 工程地质中主要地基问题

2.1 主要地基问题

2.1.1 填土问题。

在对建筑物基槽施工中, 常遇到人工填土、冲填土在槽底残留, 老城区尤为多见。一般情况下应挖除松散填土, 将基础放在原状土层或基岩上。但经常由于施工条件受限等原因未能全部挖除, 而形成填土仍在槽底残留问题。

2.1.2 局部软土问题。

对跨场地边缘或范围较小的软弱土层, 勘察时不易查清或遗漏, 但在地槽施工开挖时容易揭露出来, 验槽时应查明其深度和分布范围, 必要时分析软土的密度和力学性质。

2.1.3 地下洞穴及掩埋物问题。

在城市建筑施工中, 常遇到被松散填土充填的古井、洞穴或其它地下构筑物, 如防空洞、线等。这些掩埋物尽管存在于地基的局部地段, 如不作处理, 将会影响建筑物的均匀沉降及安全使用。

2.1.4 相邻建筑物的相互影响问题。

新施工建筑物与老建筑物的基础相近或相邻, 可能会引起老建筑物的不均匀附加沉降, 同时还可能会牵制和影响新建筑物的均匀沉降。如不作适当处理, 将会给相邻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造成隐患。

2.2 相关处理方法

2.2.1 填土和软土处理。

当基槽中残留的松散填土或软土厚度较小时, 应清挖至原状土, 用级配砂石回填, 也可用灰土、素土或粗砂回填夯实。对局部填土或软土较厚, 采用换土法受限或不经济时, 也可用人工挖桩 (土墩) 或预制短桩, 穿过填土或软土至原状土层上。根据工程情况也可采用砂石挤密桩, 粉喷桩复合地基或用硅化法加固软土地基等方法进行处理。

2.2.2 地下洞穴及掩埋物处理。对古井、洞穴和古墓等处理一般采用挖除杂土至原状土, 用级配砂石、灰土和素土夯实的方法处理。

2.2.3 相邻建筑物地基处理。

当新旧建筑基础相近或相邻时, 应调查分析相邻建筑基础埋深情况, 尽量使新旧建筑基础埋深一致, 以减少其相互间沉降方面的影响。对重大荷载的建筑, 可设人工挖孔桩 (墩) 或钻孔灌注桩, 将桩端持力面选放在对相邻建筑沉降影响深度以下土层上, 以防止引起新的不均匀沉降, 保证相邻建筑物安全。

结束语

工程地质专家和岩土工程师抓住机遇, 在完成工程任务的同时, 发扬创新精神, 提出更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实用技术。要结合重大工程问题创新, 结合中国特点创新, 从概念上突破, 才能领导国际潮流, 将我国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科技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GB-50021-9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1]GB-50021-9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邢广锐.探析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6) .[2]邢广锐.探析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6) .

[3]陈俞佐.浅谈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技术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0 (8) .[3]陈俞佐.浅谈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技术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0 (8) .

上一篇:注视自己的作文下一篇:监察审计部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