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工程

2024-10-25

矿山地质工程(共12篇)

矿山地质工程 篇1

1 常见的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

1.1 生产采区冒顶片帮及其成因

冒顶片帮是矿山工程地质灾害中最常见也是最经常发生的灾害之一。冒顶片帮主要分为岩层脱落、块体冒落、不良地层脱落等几个类型。

造成冒顶片帮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 第一点:人为因素。由于人们在开采过程中选择的方法不合理, 开采过程中生产采区的布置方式与该地的矿床地质条件不能相互适应, 对顶板管理的方法不正确, 极易引发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第二点:自然因素。由于地质情况时常会发生变化, 自然条件相对不好也会引发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

1.2 生产采区地表塌陷及其成因

地表塌陷在矿山工程地质灾害中发生的比较普遍而且危害非常大。在现代采矿生产中空场法与崩落法是非常常见的两种方法, 但是采用这两种方法开采地下矿山会形成非常大的采空区和崩落区, 采空区和崩落区在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地表塌陷。

造成地表塌陷的主要原因是采空区没有被及时的填充, 作业人员将地下的矿层采出以后, 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则在自身的重力等压力作用之下, 就会发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 当这种压力超过了它的承受能力时, 就会引发大规模的地表塌陷。

1.3 生产采区井下突水及其成因

井下突水在矿山工程地质灾害中比较常见, 是指在对矿产挖掘开采过程中, 大量的水流突然涌入矿井中的现象, 它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采矿设备的安全危害是非常大的。

造成生产采区井下突水的原因是由于断裂构造造成底板强度不够, 断裂带破碎又相对软弱极易形成导水通道;开采过程中又存在违规操作和不正当开采, 使得采矿过程中常常出现突水的灾害。

1.4 生产采区深部岩爆及其成因

岩爆又被称为冲击地压, 是矿山工程地质灾害中常见的动力破坏现象, 往往能够造成挖掘工作的严重破坏, 经常发生在煤矿、金属矿中。生产采区深部岩爆的原因是由于在矿山开采过程中, 矿山开采到一千米以下深度之后, 集中过高的高应力使周围岩层承受力达到极限, 进而引发岩爆。

2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特点

(1)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多、分布范围广、危害大。根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 我国因为采矿发生塌陷灾害的城市差不多有40个左右, 由于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渣、废石以及尾矿堆置等受到侵占的土地约20000平方千米, 并逐年以20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加。

(2)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矿山的规模、矿产类型、开采方式以及所处的地域密切相关。如前所述,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常见的类型基本分为:冒顶片帮、地表塌陷、井下突水以及深部岩爆等几个类型。在开采过程中, 矿产的类型多样化、开采方式不当以及所处的地域受自然环境影响的不同, 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也随之多样化。

3 我国应对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控制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通过法律、社会、经济、政治等多种手段结合, 依靠先进的防治技术, 对矿山工程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保证矿山生产的顺利进行。

(1)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控制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很多企业忽略了对矿山生产的安全管理和环境的保护。我国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闭坑, 谁复垦;谁破坏, 谁治理”的方针来保护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目前, 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矿产资源法》、《土地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等, 但是对于矿产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环境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责罚规定,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来控制矿山地质的环境破坏。

(2) 对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控制,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来对矿山工程地质灾害实施有效的控制, 要坚持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地质环境的保护两手抓, 保证二者同步进行。企业要对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 控制风险, 加强内部管理, 做好监督与管理的工作, 来控制矿山地质的环境破坏。

(3) 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实现矿山工程的安全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矿山填充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矿山填充是从采矿工艺方面人手, 从根本上消除矿山工程的灾害。矿山充填新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渣、废石以及尾矿, 使回采空间随矿石的采出而被充填, 能够有效的保护周围的岩层不发生大面积塌陷, 实现矿山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建立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我们要加强对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控制, 建立一套完整的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对矿山以及其周围的地质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 对可能发生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地段定期观测、分析, 为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 及时的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 最大程度的减少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

(5) 政府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机构的完善, 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的培养。我国政府要提高对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重视, 加强对相关监督和管理机构的完善, 促进我国保证矿山生产的顺利进行。我们要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来适应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的需要。

4 总结

综上所述,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多种多样, 引发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它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当大的, 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经济财产损失, 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矿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 结合法律、社会、经济、政治等多种手段, 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对矿山工程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保证矿山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玉子庆, 蔡汉迁, 罗一忠.大厂铜坑矿岩层活动监测预报研究[J].采矿技术, 2003, 3 (01) .

[2]王春来, 徐必根, 李庶林.凡口铅锌矿深部岩体声波测试研究[J].采矿技术, 2003, 3 (01) .

[3]邓红卫, 周爱民, 黄筱军.采场地质灾害分析与控制[J].采矿技术, 2004, 4 (01) .

矿山地质工程 篇2

矿山竖井勘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地质勘察,其中地质构造、围岩质量等级、地下水富水性是勘察的重要内容,在勘察时应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合理布置工作,准确的分析、计算和评价.

作 者:马双杰 康凯 贾男 Ma Shuangjie Kang Kai Jia Nan  作者单位:伊春林业勘察设计院 刊 名:林业科技情报 英文刊名: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41(1) 分类号:P61 关键词:矿山竖井   地质构造   岩体质量等级   地下水  

★ 喀斯特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案例研究

★ 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工程地质评价方法的研究

★ 党建述职评价问题

★ 某英语教学软件的制作、运用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 龙厦铁路象山特长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 道德评价问题浅探

★ 西南喀斯特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评价研究-以广西河池地区为例

★ 实施债转股的财务问题及评价

地质矿山勘测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地质矿山勘测;勘测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173-02

就现阶段而言,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需要大量的资源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所以,地质矿山勘测工作成为了重要的满足资源供给的工作,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因此,在这样关键的时期,相关单位和人员有必要重视起地质矿山勘测工作,并对以往存在于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当前国内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问题

1.1 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

从目前来看,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从而导致了勘测工作的效率不高。一方面,在没有尊重客观规律的情况下,很多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开展都没有明确的工作中心。而在这种情况下,勘测工作的成本不仅会得到增加,工作的周期也会延长,从而导致工作的效率不高。所以,很多勘测工作常常出现无法达成预定目标的问题[1]。另一方面,现有的矿山企业拥有的矿产资源显然有限。但是,很多单位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所以仍然没有确立勘测新的矿山资源的工作目标,从而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1.2 缺乏人力物力

就实际情况而言,国内的地质矿山勘测工作之所以无法做出一定的成绩,与其缺乏人力物力有着一定的关系。一方面,相较于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发展需要的增长速度,地质矿山勘测人才的增长速度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在这种情况下,一线勘测技术人员十分缺乏,从而限制了地质矿山勘测队伍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项公益性工作,地质矿山勘测工作一直缺乏足够的投资单位。而在中央和政府投入的勘测资金不足时,地质矿山勘测工作将难以开展,限制了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进展。

1.3 轻视准备工作

在很多时候,地质矿山勘测工作之所以无法取得一定的成效,与其对准备工作的轻视有着极大的联系。一方面,在开展勘测工作之前,首先应该进行资源的普查,从而保证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质量。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单位并没有重视普查工作,从而没有进行必要的资料的收集、加工和处理,导致了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效率不高[2]。另一方面,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但是一些单位并没有重视勘测工作的基础研究,所以没有根据规范完成对地质矿山的中小比例尺的勘测。在这种情况下,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质量往往不高。

1.4 未能充分应用勘测技术

就现阶段而言,用来进行地质勘测的技术主要有卫星遥感、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而这些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所以限制了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发展。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勘测技术和勘测方法得以出现。但是,一些勘测单位和人员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勘测技术,所以难以迅速进行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开展。而随着矿山资源勘测难度的逐渐加大,一味利用传统勘测技术将严重限制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发展。

1.5 缺乏完善的工作体制与机制

通常的情况下,现有的大部分地质勘测单位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而成的。所以,很多地质勘测的出资人和受益者都是来自于政府。而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单位的投资主体和受益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很多勘测单位比较缺乏融资的能力,因此难以承担市场的风险[3]。此外,很多地质勘测单位仍然缺乏完善的工作激励机制。而在这种情况下,地质矿山勘测人员难以真正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导致了勘测工作的效率不高。

2 完善国内地质勘测工作的对策

2.1 明确工作目标

为了进行国内地质勘测工作的完善,相关单位首先应该进行工作目标的明确。一方面,各单位应该进行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主要矛盾的把握,将勘测工作的数字化当做是中心任务。此外,还要进行以地质矿山勘测工作为中心的基本工作体系的建立,并在尊重勘测工作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工作突出矛盾的的处理[4]。而这样一来,在工作成效、报酬、难度和速度的关系得以明确的情况下,就能保证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各单位应该把握矿山勘测工作的发展趋势,将勘测新的矿产资源当做工作目标。

2.2 做好人才培养,完成集团化发展

为了解决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人力物力缺乏问题,各勘测单位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并完成集团化的发展。一方面,各单位要和高校联合起来共同进行人才的培养,从而使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起来,保证地质勘测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进行各类型的地质矿山勘测技能培训班的组建,从而使人员进行新的勘测技术的学习。再者,各勘测单位应该进行地质矿产勘测组织和工作组合的重新构建,建立大型集团化地质矿产组织,进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2.3 加强准备工作

想要提高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质量,就要进行准备工作的加强。一方面,各勘测单位应该落实普查工作,丰富资料的收集,进而为勘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各勘测单位应该重视起勘测基础理论,建立基础理论体系。在实际的勘测工作中,人员不仅要进行中小比例尺的地质矿山勘测图的绘制,还要有效利用基础理论知识,从而使地质矿山勘测工作更加规范化。

2.4 创新勘测技术

为了提高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效率,相关单位要创新和应用勘测技术。一方面,各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型技术进行新型勘测理论的打造,研发新的勘测技术。另一方面,勘测单位和人员需要进行新的勘测技术的应用,从而解决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难题,进而提高勘测工作的效率。

2.5 建立完善的工作体制与机制

要保证地质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建立完善的工作体制与机制。一方面,政府要推动地质矿山勘测单位的市场化进程,引导各单位完成市场化的转型。另一方面,政府要规范地质矿山勘测市场,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权利关系,并使各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从而促进地质矿山勘测工作和市场取得规范化的发展。再者,各地质矿山勘测单位要进行激励机制的建立,从而调动一线地质矿山勘测人员的积极性。而在建立多重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整个勘测单位的员工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从而更好的完成地质矿山勘测工作,进而促进勘测工作的发展。

3 结 语

总而言之,随着政策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地质矿山勘测工作将取得不断的发展,为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重要的力量。而就目前来看,相关单位和人员首先应该进行工作目标的明确,并做好人才培养和完成集团化的发展,从而使地质矿山勘测工作具有足够的后备力量。而在此基础上,则需要通过加强准备工作、创新勘测技术和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与体制来进行完善地质矿山勘测工作,从而不断的推动地质矿山勘测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庆艳.工程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城市地理,2014,(1).

[2] 梁伟.基于RS与GIS的鹤岗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 赵治强,潘兆超.二级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勘测问题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2,(19).

[4] 凌昊平,王虎,郑倩.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研究——以江苏徐州市贾汪区为例[J].能源环境保护,2014,(28).

矿山地质工程 篇4

从本质上来讲, 现阶段, 现代化的进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进步, 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 同时也提高了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 矿产资源的开采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在对矿山资源进行勘探的过程中, 势必会对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而且由于地质开采和利用技术的专业性, 很多的破坏是难以直接修复的, 甚至于不能修复, 这就会使地区的整体地质状况受到影响, 如果不及时控制就会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 从当前勘探工程的现状来看, 探矿所引起地质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严重, 矿产资源也出现了枯竭现象, 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没有正确处理, 勘探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防护工作也没有做到位, 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维护和完善[1]。

2 矿山地质探矿工程安全问题

2.1 缺乏科学的探矿方式

就针对于大部分的地质探矿工程而言, 由于各种类型的矿山地质状况需要配以相应的地质探矿方式, 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问题产生, 从当前来看, 最常用的探矿方式有槽探法、钻探法、物探法以及坑探法四种形式, 四种方式有各自的应用情况, 但是, 从实际的地质探矿工程来看, 很多工程单位对于探矿方式的选择并不是很明确, 并没有结合矿山地质的实际状况进行认真、详细科学的分析, 对于地质状况不是很了解, 这就很容易导致在探矿过程中出现很多安全问题, 对探矿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2.2 缺乏深入的安全管理

从本质上来讲, 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性, 导致矿山地质探矿工程的复杂性也相对来说比较高, 并因此导致其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也会存在一定的疏忽,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探矿人员自身对于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不够重视, 在具体的落实和执行上过于主观, 在开始施工前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导致在探矿过程中很多危险因素没有及时有效的防范。除此之外, 工程单位在对矿山地质的调查工作中, 也没有做到全面性和细致性, 矿洞的通风条件不是很好, 矿洞中的各种有害气体也会对探矿人员的人身健康造成威胁, 这些实质上都属于安全管理工作上的不彻底, 这对探矿人员来说是重要的威胁因素, 需要工程单位在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上进一步加强[2]。

2.3 缺乏科学的探矿选址

当前地质探矿工程, 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矿区位置选址的不合理、不科学, 矿区多处地理位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南方地区的矿区, 矿山大都是小型的地质矿山, 很多矿山由于在选址时缺少科学的规划指导, 没有综合考虑矿区的各方面情况, 导致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并不是很完善, 存在很多隐患, 我们以坑探法为例来分析, 一旦在矿区选址上出现失误, 就会造成周围地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严重的还会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 对探矿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使得探矿工程迟滞。

3 矿山地质探矿工程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掌握矿山的地质环境

通常情况下, 就针对于矿山的地质环境而言, 其往往会因为矿种的类型不同, 而导致起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所以说, 基本上都是特定的地质环境, 不同的矿山地质所具有的地质环境也各不相同, 对于工程单位, 要在进行地质探矿前, 对矿山的地质环境状况有一个全面详细的调查, 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第一, 对所要探测的矿山结构和规模以及具体的矿种信息有全面把握, 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 掌握其总体结构特点。第二, 对于矿脉的规模、形态以及数量等进行全面了解, 还要对矿化的具体信息有了解, 明确这类数据资料,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探矿工作顺利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三, 对于不同的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明确的区分, 在这一过程中, 还要对矿山地质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 为安全防范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3]。

3.2 确定科学的探矿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探矿方式的选择, 往往能够对整个的探矿工程质量与进程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如果其在探矿方式选择上出现失误, 就会给探矿活动带来一些列问题。从当前我国大多数矿山的实际探矿现状来看, 探矿方式选择的不当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问题, 因此, 对于工程单位来说, 要在地质探矿工作开始前, 综合考虑多方面状况, 确定最为合适恰当的方式, 保证和矿区实际相一致, 对于矿区的地质结构以及地质特征等方面的具体信息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 对其中的关键点也有明确, 同时还要结合现有的探矿施工经验做出最为科学、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3.3 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在矿山地质探矿工作中, 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直都是矿山地质探矿工作中的重点, 它不仅关系着探矿的进程和质量, 而且也与探矿人员的人身安全密切相关, 通过大多数探矿安全管理工作分析, 对于探矿工程单位, 需要将这方面工作作为重点来对待, 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

4 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其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实现了明显的上升, 就针对于探矿工程而言, 通过强化探矿的安全管理, 并在此基础上, 来做好充足的事前准备工作, 提高探矿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状况, 把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基本状况,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解决和防范, 提高探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摘要: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人们在开发利用矿山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 不可避免面临着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巨大影响, 如果处理不当, 还会造成资源的枯竭、引起地质灾害和污染周围的环境。因此, 本文就针对矿山地质探矿工程安全问题解决措施进行简单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地质探矿,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李享.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14:117.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篇5

摘要: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文章就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作简要分析,旨在帮助采矿人员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选择适当的矿山开采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地质灾害勘查,以达到预防灾害的目的。

关键词:采矿 矿山地质灾害 类型分析

伴随着煤矿的开采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无论是社会经济文化,还是生态环境,都与矿山密不可分,尤其是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更是无法摆脱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所形成的阴影。由于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最常用的地质灾害分类,常常是以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成因关系来分类。

岩土圈层形变灾害

这部分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采矿活动改变了矿区的地质环境,导致地区地下和地表岩土圈层形变,进而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1.1 诱发性地震 矿震是由于井下采矿活动导致地层应力突然释放而引起的一种动力现象,是与采矿活动伴生的地质灾害。由于采矿活动致使岩土圈层结构性失衡,这种失衡状态反映在岩土圈层内部就是地震与断层错位。短时间的断层剧烈错位容易产生诱发性地震。由于人为地质改变而诱发的浅源性地震,深度小,危害和破坏力却十分巨大。小震级的地震,就可能致使井下和地表岩土圈层的剧烈改变,从而对建筑物、地表结构造成危害。

1.2 断层错位 断层错位也是圈层结构性失衡的一种表现,不过由于断层错位具有缓发性,能量在缓慢积聚,短时间内不易被测量和察觉。但是,可以预见,随着开采活动的不断进行,矿脉被采空后,断层积聚能量会在短时间释放,终究会造成巨大的危害,这种灾害对矿山及周边地质环境的破坏力也十分巨大。

1.3 地面圈层形变 地下岩土圈层的形变,往往导致地表岩土圈层下陷、沉降、开裂等,进而引发危害性巨大的矿山地质灾害。例如,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矿区地面沉降,地面开裂。一般的矿区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井巷开采的矿山地区。矿脉埋藏较浅,矿区地面平缓,地面塌陷与沉降的现象较为常见。而矿脉埋藏深、距地表较远的开采区,如果不能及时回填矿渣,就有可能发生大面积塌陷,地面塌陷、沉降和开裂不仅可破坏水土、建筑物,还可能毁坏道路、水库等公共资源与建筑,造成更大的危害。

1.4 斜坡岩土体运动 这一类灾害是由于采矿区地质边坡或地表断层边缘结构不稳造成的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例如采矿边坡失稳,常常会造成边坡岩土滑坡,岩崩等灾难,泥土边坡在雨后形成流动性土体,形成灾害性泥石流等。这些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造成的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形成不稳定结构。这一类型矿山地质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或掘坑开采矿山。这种灾害常常瞬时发生,但造成结果危害性更大,如矿山山崩,往往使矿产毁于一旦,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危害极大。

1.5 矿坑工程灾害 不合理的矿山开采手段与落后的开采方式,常会造成矿山地下工程灾害事故的发生,如洞井塌方、冒顶、岩爆等。这些灾害均是因为矿井、矿坑内的岩土圈层发生地壳应力变化,而导致岩层、土层应力突然释放,导致大量岩石、碎屑,并向坑井内突进,给矿井开采带来危害,危急矿工安全并造成财产损失。例如坑内岩爆就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巨大的岩石圈层应力作用状况下,一旦因采掘面不能维持平衡,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圈层应力突然释放,导致岩石破裂迸裂,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从而给矿山带来毁灭性灾难。

1.6 采空区塌陷 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影响的范围大,对土地的破坏严重。当地下矿层被采出之后,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重力和其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所形成的拉张应力超过该层岩层的抗拉强度极限时,直接顶板首先发生断裂和破碎并相继冒落。接着是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进而发生断裂。随着采矿工作面向前推进,受到影响的岩层范围也不断扩大。当矿层开采的范围扩大到某一时刻,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塌陷盆地,从而危及地表的各种建筑物和农田等。

1.7 泥石流 矿山开采中乱采滥挖,随意丢弃废土废石及植被破坏等都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或加大原有泥石流的规模和暴发频率。矿山开采后的松散碎屑堆积物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碎屑物源。在一定的地形地貌条件下,特定的水动力来源则会激发山体滑坡,然后快速转化为高速流动。堆积物能否发生位移,决定斜坡上物体的静力平衡是否破坏。一般堆积物堆积于斜坡上,在其自重作用下产生垂直坡面的正压力和沿斜坡向下运动的分力及下滑起动力,由于堆积体与斜坡地面之间产生抗滑动的摩擦力,及抗滑动的抗剪强度。当下滑起动力小于临界起动力时,堆积物处于稳定状态,当下滑起动力等于临界起动力时,堆积物处于临界平衡状态。当下滑起动力大于临界起动力时,极限平衡被破坏,堆积物快速向下滑动,在暴雨的激发条件下形成泥石流。

地下水位异变灾害

矿山开采过程中,深层开采有时会破坏地下水自由潜水层或承压含水层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引起地下水位和矿山地质环境的改变,造成灾害性后果。

2.1 异变灾害 矿坑、矿井突水、涌水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之一。由于地下水位的短时间迅速改变,致使矿坑突然进水。这种矿山地质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导致后果也十分严重。采矿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的排空速度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穿透隔水断层,或者骤遇蓄水溶洞、暗河,导致地下水大量涌人,造成坑井被水淹没,人员伤亡或其他严重灾难性后果。

2.2 坑内涌浆 坑内涌砂是矿坑突水的伴生灾害,当矿坑采掘过程中遭遇富含泥沙的蓄水层或溶洞,突破隔水层后,泥沙和岩屑随水一起涌入矿坑,造成涌浆灾害。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潜水层也常会因为断层错位,夹杂沉积物下漏涌人坑内,其结果是使矿坑被泥浆阻塞,设备和开采人员被泥沙掩埋,致使矿山遭受灾难性后果。

2.3 水土流失问题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渣、土等松散堆积物。因其结构疏松,孔隙度大,在雨滴的打击和水流的动力作用下,渣土颗粒质量不足以抵抗水流动力而发生位移运动,形成水土流失。

2.4 水、土污染问题突出 多年来因矿山开采、加工及“三废”不合理排放已使许多矿区周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尤其以一些采金、铁、硼、硫化物等小选矿厂和煤矿开采对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的污染现象最为普遍。这类厂多将废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水污染,汛期河水漫溢又造成耕地污染。

矿山环境化学污染灾害

3.1 尾库、场库灾害 许多矿山开采,都伴随着矿场与尾矿库的存在。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体不能承受压力决堤后形成泥石流造成巨大的危害。尾矿库溃坝常常因为坝体稳定性在日益增加的压力,或因废矿液溢出,坝体管涌而发生决堤。尾矿溃堤给矿区人民生产生活都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性后果,同时也会给当地水土环境造成污染和长期危害。

3.2 水土环境污染 矿山开采,矿坑地下水、选矿、冶炼污水、尾矿渗漏水等,都会造成矿区水源与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废液中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有毒有害元素的存在,也会长期存留在土壤中,形成持久性的环境灾害。矿业废水量大,多数来不及处理,直接被无序排放进入环境水体,直接或间接造成区域性水土环境污染,致使矿区地表水、地下水源、农田遭受长期污染。这种危害性常常是潜在性的,其危害性更大。

结论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灾害由于时空特点与产生条件各有特点,随着矿山地质勘查的手段逐步应用,应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才能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有些矿山地质灾害能从主观上加以预防,有些地质灾害由自然诱因引起,不可能有效预防。因此制定具体的防治手段,开发与应用先进的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对矿山地质进行严密监视,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灾害施行实时监测、动态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矿山地质与环境生态动态跟踪与管理体系,避免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加强矿坑、矿井边坡设计,进行边坡监测,稳固边坡地质构造,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及时做地质勘察,并做好预防措施。合理建设尾矿矿坝,形成稳定矿场与尾矿库,降低滑坡和塌方风险。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做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同时做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多,引发因素多样,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选择适当的矿山开采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做到将灾害消灭在萌芽期。

参考文献:

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应用探讨 篇6

关键词:矿山地质;编制报告;应用

矿山地质报告的数据、资料具有多源、多类、多量、多维、多主题等特点,在煤炭勘探、建井、生产全过程中数据资料又具有动态更新等特征。因此,矿山地质报告的编制要使用复杂的地质基础资料,而且其重复利用率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也极易出现数据丢失、重叠。目前,矿山企业现代化生产进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因其自动化、智能化功能优势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矿山系统优化设计、处理数据、绘制图形等层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矿山地质报告的编制单位迫切需要用计算机实现大量地质资料的输入、管理、处理以及表格、文字的打印和图纸编绘,这些工作都要求配套软件的技术支持。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空间定位系统(GP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人工智能系统(ES)、人工神经网络(ANNS)等项技术,已经在煤田地质勘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多“S”集成的地矿点源信息系统理论、方法体系,我们借鉴并吸收这些高新技术成果,把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适合于地质勘探空间数据实时采集、输入、管理和处理的GLS应用系统及各种地勘图件辅助编绘系统(CADS)进行集成开发,编制煤炭矿山地质报告软件编制系统,加以推广应用。

1 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构成

矿山地质报告针对矿山建设、系统设计与基础生产的技术资料编制,其地质图件与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对矿山企业生产效益产生影响,因此为全面保障地质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我们应依据相关地质规程规范开展地质报告编制,同时采用层次模块设计思路,令系统分为四类子系统,即数据处理、数据基础管理、自动化图形与图形绘制、图形矢量化等。每一子系统同时还包含了不同的子模块与处理数据模块,其中数据基础管理系统具有统一的数据模型、标准化的描述、图式、图例、数据字典,包含钻孔煤层管理方案、坐标数据、煤质、储量管理、储量图、煤岩层及剖面图的数据管理等模块,以实现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转换、传输和交叉访问。同时这种数据处理兼顾了地质报告编制的当前需要和未来需要。每一模块中又可分为计算数据、录入、修改、查询与打印数据等子模块。图形填充及绘制还包括自动化填充与绘制两类子模块,绘制图形模块由储量图、剖面图、对比煤岩图、地形图、切面水平图、涌水量图等构成。

2 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优势特征

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主体运营于Windows Xp系统环境中,通过引入CAD多功能软件平台的辅助优势,可令该系统便利应用、快捷操作、简单化管理,易于操作控制人员学习掌握相关技能,同时适应于拥有不同知识水平层次的人广泛使用。地质数据库具有统一的数据模型、标准化的描述。该系统程序的结构层面设计合理清晰,便于移植,包含了相应的源程序代码,因而可令我们进行扩充编译、丰富系统内涵并提升其运行速率。再者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准确率的计算功能,摒弃了以往传统开展地质图件手工编制中常常出现的偏差、错漏现象,令其报告编制的错误率显著降低。基于传统绘制手工图件引发的精度有限现象,我们利用该类编制报告系统,只要令原始数据的输入正确,便可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完善,同时不会引发错误计算现象。绘制而成的图件其精度可缩小至每米正负0.02毫米范围内,呈现了较高的规范性。

CAD具备较强的图形编辑功能,但其属性库功能较弱,图形缺乏相应的地质属性;同时,煤田地质报告图件所具有的绝对坐标和精度要求较高等解析几何特点,使得无多方位视图窗口的CAD系统的缺点就显现出来。数据管理系统(DBMS)可通过建立结合空间位置属性描述(GIS)及各种图形编绘的图元定义(CADS)地质数据库。GIS是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属性进行各种处理,完成数据处理、管理、分析、存储、输出等功能。此集成软件系统对煤田地质勘探图形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创造性地将拓扑关系处理引入块段法计算煤层储量;研究空间属性数据库与扩展的关系型数据库的动态连接。上述三系统各具特色,但是对矿山地质报告编制而言,实现地质基础资料综合应用和信息的有效提取,密切配合地质、采矿专家分析判断地质现象并作出科学决策等方面,暴露出各自的不足之处;要使它们在同一的平台上进行集成开发、对多种内容、类型、格式的数据进行整体统一的操作,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以弥补其不足。

矿山地质编制报告包含针对矿山测量、地质与采矿等多项图形与专业数据,例如断层数据、钻孔、煤质数据、巷道素描等,囊括大量信息,且报告编制结构复杂、形式多样,倘若我们利用现代化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则可令大量数据以电子形式实现安全、高效与长期保存,且占据的空间较低。在计算机硬件的支持下能对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属性进行各种处理,完成数据处理、管理、分析、存储、输出等功能。针对进展填绘与补充图纸资料该系统可提供实时性准确数据,令工作人员便捷使用,广泛适用于薄煤层、多煤层、复杂结构区域应用,可及时为设计、调度生产、有关上级单位提供可靠、准确图形与基础数据、图纸资料等。各类信息数据在信息网络平台的辅助传输中可实现上级、下属单位的全面数据共享,令空间基础数据深入融合至各个领域,进而实现动态化资源管理应用。

3 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应用

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主体创建的图例符号库与图形库的升级模式,科学符合我国有关图例的制定标准,提升了储量数据库的规范性与标准化优质水平。因此我们可针对大型矿井、精查区以及深部矿井编制地质报告,有效节约了企业资料投入费用。基于矿山地质编制报告每隔十年需进行重新提交,因而我们可应用该系统及数据库存储功能,进而大大简化再次提交地质报告材料的复杂工作环节,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实践操作中我们可基于该报告系统科学生成的测量与地质图件原图,有效指导矿山通风、采掘、运输、排水与地面生产实践活动,为各个生产运行环节提供安全性保障。同时我们还可利用该系统合理实现基础地测业务,例如查询、计算、打印功能,科学绘制地质图件,包括剖面、地质图形、储量水文地质图、充水性图等。同时我们还可利用该系统软件进行准确的测量绘制图件,例如煤矿原图、井巷工程等,合理发挥其多图种优势功能,并对该类价值化图纸数据进行永久、长期的保存,便于随时为生产、操作人员提供。再者我们还可利用该类编制报告系统数据成果为各类矿山区域塌陷申报改造治理项目供给详细、完备的图纸资料,进而为塌陷矿山区域房屋辅助提供丰富性、准确性、科学性分析采沉资料数据,令其在深部矿区找煤、三维地震矿区勘探、接续矿区资源等实践操作环节中发挥优势,显著节省物力、人力,为矿山企业全面实现数字矿山生产模式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切实提升企业综合生产效益。当然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的综合优势需要素质技能全面、掌握一定计算机绘图技术的专业性队伍,因此在实践应用中我们应有针对性开展多元化人员队伍培养,令其充分激发编制报告系统的自动化、数字化功能,进而完善构建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综合应用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林宝琪.矿山地质勘探研究[J].价值工程,2010(8).

矿山地质工程 篇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边坡工程问题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工程师们的广泛关注。刘厚健等通过对陕北某电厂人工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的分析,提出了边坡的综合治理方案[1]。徐国强等以206国道寻乌县滑坡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其稳定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方法[2]。陈泽松等以广贺高速公路高陡路堑边坡为例,开展了高陡路堑边坡开挖稳定性评价及应用研究[3]。

本文以广西田阳某矿山长皮带输送工程边坡为实例,在详细分析该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和坡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稳定性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和处治措施可以为西南地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工程概况及场地工程地质特征

1.1 工程概况

该边坡位于广西田阳县那坡镇,由4个线路两侧山体斜坡经人工开挖切坡形成的边坡组成,由于沿线向两侧开挖,形成了两侧的路堑边坡,属于岩土质斜交坡。

1.2 场地工程地质特征

1)地层岩性。主要地层有(自上而下、由新至老):第四系耕植土层(Qpd)、第四系残积+坡积粘土层(Qel+dl)、下第三系那读组泥岩、灰岩(E2n)、二叠系下统茅口阶组灰岩(p1m)。

2)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的地表水主要为间歇性冲沟,旱季基本无水,雨季时有水流。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径流的补给。水位随季节而变化。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3)地形地貌。所经区域地形地貌较为复杂,靠矿山段属中山地形地势较陡起伏较大山谷与山脊交替植被以灌木和杂草为主,山脚为少量旱地,种植有玉米。靠厂区段属于丘陵地貌,山谷位置有零星条带状稻田及冲沟河谷,植被覆盖较为茂盛。边坡所经位置海拔标高135m~291m,相对高差约为156m。拟建区内无河流,有季节性溪流。

4)地质构造及地震。场地位于南华准地台右江再生地槽(Ⅴ)靖西—田东隆起(Ⅴ3)的中部,区域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东向,部分为北西向,少量为近东西向,断裂以正断层为主,少量为逆断层。发育少量小的褶皱构造。区域内无岩浆岩和变质岩出露,拟建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5)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边坡岩土体主要地层分布连续,无全新世活动性断裂和地表塌陷等严重危及工程安全和运营的不良地质作用,总体上场地是稳定的。坡体由残坡积粘土和极软岩泥岩组成,强度较低。由于开挖后坡底存在较大的临空面,使上部岩体失去支撑,局部可能发生崩塌现象,局部切坡坡面长期暴露于地表,岩土体被雨水长期浸泡软化,易导致浅层垮塌。

2 边坡的坡体结构特征及物理力学参数

2.1 边坡的坡体结构特征

(1)第四系耕植土层。灰色、灰黄色,呈松散状态,含植物根茎;物理力学性较差,厚度较小,未完成自重固结,不宜作为边坡支护结构的基础持力层,边坡回填前,宜挖除表层植物层。(2)第四系残积+坡积粘土层。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在局部地段相变为粉质粘土。下第三系那读组泥岩。(3)1强风化泥岩:该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值为:w=21.7%,γ=19.74kN/m 3,e=0.655,Ip=15.0,Il=0.1,室内饱和反复直剪峰值C=18.10kPa,Ф=23.2°,残余值C=11.75kPa,Ф=18.3°。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为0.13MPa,属极软岩,岩石完整程度为破碎,根据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为190.38,该层可作为支护结构如抗滑桩的嵌固端,也可以作为重力式挡土墙基础的持力层。(3)2中风化泥岩。未揭穿该层,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2.94MPa,室内饱和抗剪断值C=2.40MPa,Ф=48.2°,饱和抗剪强度值C=45.00kPa,Ф=32.1°,属软岩,岩体较完整,该层可作为支护结构如抗滑桩的嵌固端,也可以作为重力式挡土墙基础的持力层。(4)下第三系那读组中风化灰岩。未揭穿该层,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3.70MPa,室内饱和抗剪断值C=2.77MPa,Ф=51.63°,饱和抗剪(摩擦)值C=40.00kPa,Ф=34.5°,属较软岩,岩体较完整,根据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为298.60,该层可作为支护结构如抗滑桩的嵌固端,也可以作为重力式挡土墙基础的持力层。(5)二叠系下统茅口阶组中风化灰岩。未揭穿该层,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7.93MPa,室内饱和抗剪断值C=4.03MPa,Ф=56.23°,饱和抗剪强度值C=56.00kPa,Ф=37.1°属较硬岩,岩体较完整,根据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为413.79,该层可作为支护结构如抗滑桩的桩端持力层,也可以作为重力式挡土墙基础的持力层。

2.2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根据室内岩土试验成果、原位测试成果、现行有关技术标准和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场地内各岩土层的设计参数,见表1。

3 边坡破坏模式预测与稳定性评价

3.1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预测

构成本边坡的主体岩层为强风化泥岩。根据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对岩体结构类型划分规定,场区岩体均为层状结构。由于风化较严重,且泥岩遇水软化,强度较低,因此岩体较破碎。

边坡的可能破坏模式,取决于边坡岩体中的节理裂隙、层面和边坡面的相互组合关系,坡体结构类型不同,其可能破坏模式不尽相同。根据边坡区工程地质条件与边坡特征,其破坏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从破碎软弱岩体的坡脚剪出,产生圆弧形滑动破坏;2)沿第四系残坡积物与强风化岩体的接触面产生破坏;3)边坡表层节理面切割产生楔形体的剥落与掉块。

3.2 边坡稳定性评价

根据GB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规定,通过对边坡区所作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和赤平投影分析结果综合判定,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边坡整体破坏主要受岩性、结构面和开挖坡脚等因素控制,主要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中的圆弧滑动法和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现状边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安全储备不足;在饱和工况下,边坡有可能沿第四系残坡积物与强风化岩体的接触面或沿破碎软弱岩体的圆弧形滑动面产生失稳破坏,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予以加固治理。

2)依据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的关系、边坡结构特征和破坏模式,除了前述的整体分析的两种破坏模式外,还有可能发生边坡表层楔形体的剥落与掉块,尤其是2号,3号和4号边坡,坡体有部分为强风化泥岩,有可能会发生局部楔形体滑动破坏。

4 边坡防治对策

根据边坡的稳定性及可能的破坏模式,建议对边坡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案。同时,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高边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高边坡防治过程中,必须采用防止地表水进入坡体的措施。建议在坡体后缘处和坡脚部位设置截排水沟。1号,2号和3号边坡,为高度大于15m的边坡,为重点治理区段,首先应采用削坡清除危岩,对于坡高较大区段分级放坡,并用锚杆+格构梁对坡体进行加固处理。在坡面植草,防止表层渗水、剥落等;同时高切坡周围布设截排水沟。4号边坡坡高小于15m,可首先消除表层不稳定分离坡,然后采用挡土墙压脚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同时高切坡周围布设截排水沟。

5 结语

1)场地内边坡岩土体主要地层分布连续,边坡坡体由残坡积粘土和极软岩泥岩组成,强度较低。由于开挖后坡底存在较大的临空面,使上部岩体失去支撑,局部可能发生崩塌现象,局部切坡坡面长期暴露于地表,岩土体被雨水长期浸泡软化,易导致浅层垮塌。2)根据边坡区工程地质条件与边坡特征,其破坏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a.从破碎软弱岩体的坡脚剪出,产生圆弧形滑动破坏;b.沿第四系残坡积物与强风化岩体的接触面产生破坏;c.边坡表层节理面切割产生楔形体的剥落与掉块。3)边坡整体破坏主要受岩性、结构面和开挖坡脚等因素控制,依据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的关系、边坡结构特征和破坏模式,还有可能发生边坡表层楔形体的剥落与掉块。4)根据边坡的稳定性及可能的破坏模式,建议对边坡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案。对于高度大于15m的边坡为重点治理区段,首先应采用削坡清除危岩,对于坡高较大区段分级放坡,并用锚杆+格构梁对坡体进行加固处理,辅以坡面植草和截排水沟工程。对于坡高小于15m的坡段,可首先消除表层不稳定分离坡,然后采用挡土墙压脚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同时高切坡周围布设截排水沟。

摘要:结合广西田阳一处矿山边坡工程实例,在详细分析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该类边坡的坡体结构特征,针对稳定性评价结果和边坡的地质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西南地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关键词:矿山边坡,工程地质特征,防治对策,坡体结构

参考文献

[1]刘厚健,刘志伟,鄢治华.陕北某电厂人工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及其治理[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40(sup):566-569.

[2]徐国强,张亚宾,刘兵,等.高陡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评价[J].金属矿山,2010(1):24-27.

矿山地质工程 篇8

1 泥石流防治工程

1) 治理对象:NSL1和NSL2泥石流。

2) 治理技术方法:停止进一步人为弃渣、堆渣, 疏导被废弃渣土 (石) 堵塞的沟道, 大部分处于沟道两侧影响排水的废弃渣土 (石) 应外运 (可作山外石料厂原料) , 对于不影响排水泄洪的小部分废弃渣土 (石) 进行削坡、坡底修筑浆砌石挡土墙及护坡并结合挡墙栏、挡坝、排导沟等治理措施进行暂时性的治理, 至于后期采矿所产生的废弃渣土 (石) 禁止随意堆放, 应随即外运。采矿后期建议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等减轻泥石流活动的工程措施, 且建议进行泥石流治理防护专项设计。

2 地面塌陷恢复治理工程

1) 地面塌陷恢复治理工程概述。a.防治对象:地面塌陷及塌陷裂缝。b.治理技术方法。未达到稳定状态:一是地面塌陷无威胁对象的地带, 采取动态监测的方法, 发现险情及时采取措施, 确保安全。二是对地面塌陷有威胁对象的地带设置警示标志或采取临时回填、拦挡、隔离等临时工程防护措施, 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达到稳定状态:对金矿开采塌陷区域, 采取分期分区治理, 合理规划, 工程结合, 植被恢复的综合措施。地表无威胁对象的地带, 削高填低, 回填整平;对具有威胁对象的地带, 应进行监测, 便于发现隐患, 及时处理。应根据其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搬迁赔偿、避让、加固等) 。地面塌陷的技术控制措施:在金矿开采过程中, 业主应加强提前预防, 减少金矿层开采对采空区上方地表的破坏, 可采取下列控制措施:垮落条带法或充填条带法。离层带注浆充填。开采薄金矿层时, 可采用垒砌矸石带的顶板管理方式。当基岩含水层处于预计顶板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范围内, 但金矿层顶板与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存在时, 应搞好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保证工作面匀速前进, 加强工作面支护, 防止工作面顶板隔水层超前断裂, 应使采掘工作面利于疏排水工作, 以及保持水沟畅通等措施, 避免工作面作业条件恶化。2) 林地恢复治理工程。a.治理对象:主要针对林地地段的地面塌陷坑及裂缝。b.治理技术方法:采取回填、覆土和平整的治理技术方法, 并给予一定经济赔偿。3) 乡村道路恢复治理工程。a.治理对象:遭受采空塌陷影响的乡村混凝土道路。b.治理技术方法:修复路面。4) 民用输电线路恢复治理工程。a.治理对象:遭受采空塌陷影响的民用输电线路。b.治理技术方法:修复、加固民用输电线路。5) 文峪村恢复治理工程。a.治理对象:文峪村。b.治理技术方法:主要采取及时修复、加固、重建措施, 也可考虑搬迁或留设保护岩柱。

3 矿区边坡恢复治理工程

1) 治理对象:崩塌、崩塌隐患点。2) 治理技术方法:开挖崩塌土体。

4 含水层破坏

金矿开采导水裂隙带在基岩里发育, 对第四系含水层的影响小, 预测影响程度一般。虽然金矿开采后对第四系含水层的影响较小或无影响, 但是会使地下水重新分布, 改变原来的赋存状态, 达到新的平衡, 地下水水位会下降。建议纳入水土保持进行治理。对基岩裂隙水威胁井下生产, 建议严格执行相关规程、规范及条例, 以及采取超前预报等方法提前预测预报, 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5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

灵宝市豫灵金矿开采及加工项目建设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区域的原有自然地貌景观。如临时建 (构) 筑物、矿区公路等建设工程会对原来的地表形态、植被造成直接破坏, 公路的建成还会对原来的自然景观进行分隔, 造成空间上的不连续性;弃土、垃圾等会完全破坏自然景观, 永久占用土地。还有一些填挖、取土等一系列的工程活动会形成边坡裸露, 甚至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造成与周围自然景观的不协调。地下金矿层开采引起的地面变形, 如地裂缝、地面沉陷等不会总体上改变区域地形地貌, 但是会改变区域小范围的微地貌单元。

同时, 含水层的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 就会导致土地资源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建议隔时段调查, 纳入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等进行治理, 以达到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6 井口封堵恢复治理工程

1) 治理对象:矿井闭坑后的废弃主、副斜井、回风斜井及备用井口。2) 治理技术方法: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封堵。

7 地质环境监测

7.1 监测方法

地质环境监测应采用定期现场调查并填表的方法, 而对一些威胁大、危害大的灾点应固定专业监测点进行监测。1) 采空区地面塌陷监测:采用人工现场调查、量测, 根据实际危害情况再确定合理的监测方法。a.地面和建筑物变形的监测, 设置一定的点位, 用全站仪、水准仪、百分表等进行测量, 水点变化的观测常用测量水量、水位的仪器进行。b.地面塌陷前兆的监测有抽排地下水引起泉水的干枯、地面积水、人工蓄水 (渗漏) 引起的地面冒气泡或水泡、植物变态、建筑作响或倾斜、地面环形开裂、地下土层垮落声、水点的水量、水位和含砂量的突变以及动物的惊恐异常现象等。c.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和水点中水量、水态的变化等需长期、连续监测。2) 塌陷裂缝监测:有大地测量法、GPS全球定位系统、人工观测和应力计等方法。3) 地面沉降监测:埋设基岩标自动监测、高精度GPS监测等方法。4) 山体开裂:采用人工调查、量测。5) 滑坡、崩塌、泥石流的监测应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技术要求》进行。6) 固体废渣 (矸石) 排放、地表水体监测:人工现场调查。7) 地下水的监测:人工调查, 取样分析, 地下水自动监测仪。

7.2 监测内容

1) 采空区地面塌陷监测。塌陷区数量, 塌陷面积, 塌陷坑深度, 积水深度, 塌陷破坏程度等。2) 固体废弃物及其综合利用监测。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年排放量, 累计积存量、年综合利用量、固体废弃物堆的隐患、侵占土地等。3) 山体开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年发生次数、造成的危害, 地质灾害隐患点 (区) 及数量, 已得到治理的隐患点 (区) 及数量。4) 地表水体监测。地表水体的干枯状态、矿井废水排放量、水质等。5) 塌陷裂缝监测。地裂缝数量、最大地裂缝长度、宽度、深度走向等, 破坏程度。6) 地下水监测。地下水均衡破坏监测, 地下水水位、矿坑年排水量等。

参考文献

[1]国土资厅发[2009]61号,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Z].

[2]DZ/T 0223-20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S].

[3]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4]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S].

矿山地质工程 篇9

参考文献

[1]吴继敏.地质工程统计与模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0.29-42

[2]王晓宏.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水文工程地质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锰业, 2004, (1) :43-45

[3]王卫东, 何晖.回归分析在隧道拱顶沉降监测中的应用[J].建筑与工程, 2011, (7) :271-272

矿山地质工程 篇10

国土资源服务中心授弓长岭国土资源分局委托, 对2010年度辽阳市弓长岭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第一标段:鞍钢弓长岭附属企业公司矿产工业公司排岩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进行阶段性工程量核定与技术复核, 其中包括:削降坡的处理、排岩场平台治理情况、排岩场平台、石壁治理区坡面的治理情况、挡土墙及平台排水沟施工要求、道路工程施工情况、客土工程施工、绿化工程施工等情况。并对总体工程施工的要点和各项工程施工的程序进行质量及工作量的验收。

1 委托内容

(1) 复核建设工程坐标范围是否符合设计标的。

(2) 核定和计算各项工程已完成建设工程量及质量。

(3) 提交复核报告及复核图。

本项目区通过削坡整形、斜坡处理、平台治理, 石壁治理、修整道路、植树绿化等, 对弓长岭区排岩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

1.1 削降坡的处理情况

(1) 削降坡处理采用二级放坡, 两级边坡中间位置形成一个宽10 m的安全平台, 削坡后边坡坡度控制在30°以下。

(2) 对于滑坡、冲沟、崩塌等破环严重的边坡地段, 和坡下有主要建筑物及矿山铁路的重点地段, 应在坡脚处修建挡土墙。

1.2 排岩场平台治理情况

利用大型平整机械对废弃岩渣堆积区平整整形、压实, 平整后的平台面向内形成3‰的角度。

1.3 石壁治理区坡面的治理情况

主要对石壁坡面的浮石进行清理, 拉撬危岩, 坡面清理后, 利用锚杆及横向挡土板在坡面客营养土, 客土厚度为150 mm, 客土后铺设草帘子, 玻纤网护盖。

1.4 挡土墙及平台排水沟施工要求

(1) 挡土墙建筑规格及施工情况。

(1) 基础埋深1.2 m, 基础底宽1.4 m, 墙体高2.0 m, 墙体顶宽0.8 m。

(2) 采用毛石砂浆结构砌筑, M7.5水泥砂浆勾缝及压顶, 压顶厚度为40 cm, 每隔20 m用沥青木板作伸缩缝一道。

(3) 墙体中设二层直径10 cm的PVC排水管, 第一层距基础0.3 m, 第二层1.0 m, 采用梅花状布设, 排水管水平间距3.0 m。

(2) 平台排水沟设计规格及施工情况。

(1) 排水沟内侧底宽1.0 m, 内侧上口宽1.4 m, 渠深1.0 mm, 两侧壁顶宽0.4 m, 渠底厚0.3 m。

(2) 排水沟采用浆砌石, 水泥砂浆强度M10, 毛石强度等级为MU40。每隔15~20 m用沥青木板作伸缩缝一道。

1.5 道路工程施工情况

道路施工主要在平整后的地形上修建, 新修道路厚350 mm, 其中碎石垫300 mm, 石粉面层50 m m。道路宽4 m, 斜坡道路爬坡角度不大于8%, 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12 m。

1.6 客土工程施工要求

(1) 平台治理区、安全平台治理区机械客土整平, 客土厚度为0.5 m。

(2) 斜坡治理区采用点状客土法, 即植穴内人工客土以植树绿化。植穴尺寸为0.5 m×0.5 m×0.5 m, 穴内所客土质需混加鸡粪和草木灰。

1.7 绿化工程施工情况

(1) 平台治理区、安全平台治理区种植设计要求。

苗木品种为油松, 树径规格胸径30~40 mm, 株行距2.0 m×2.0 m。

(2) 斜坡治理区种植设计要求

苗木品种为棉槐, 沿斜坡呈“品”字型栽植, 每坑穴2株, 穴行距1.0 m×1.0 m。

(3) 种植前对购置的苗木进行检验, 合格后种植, 植苗成活率不低于90%。

(4) 后期管理必须保证, 主要问题是水源, 在没有解决之前, 应拿出一定的资金, 用车运水浇树, 保证成活率。其次是树苗的防病虫害及看护工作, 应有专人维护, 维护期为1年。图1为技术复核流程图。

2 复核过程

(1) 经测量复核及依据工程设计, 施工方施工进度报表符合完成工程量及工程量费用附表。

(2) 经复核检查施工质量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1) 测量仪器。

华星R T K接收机两台, 标称精度+5 mm;皮尺2卷, 标称精度+0.1 cm。

(2) 确定环境治理复核工程的范围和初步方案。工程范围应是施工方定期阶段的完成工作范围, 应该与设计方案相一致。2013年7月17日对辽阳市弓长岭区老岭排岩场进行测量, 由施工方指界, 并负责说明施工情况。

(3) 安排好测量、勘察工作。勘察工作精度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平面图比例尺不能小于1∶2000, 测量应有重点。由于矿山的通视条件比较差, 所以采用以RTK测量为主, 地面单体建筑工程 (挡土墙) 排水沟的尺寸、长度则利用皮尺辅助丈量。分二个作业小组, 分段进行工程测量。第一组3人, 用RTK进行第一班及第二班区域的削坡整形、平台整形等工程测量, 并利用皮尺进行挡土墙、排水沟的丈量, 同时负责调查记事, 绘草图、拍照。第二组2人, 利用RTK进行第三班区域的石壁整形、棉槐树、松树面积 (检查绿化种植树的质量及品种, 行距) 的工程测量, 并利用皮尺进行挡土墙、排水沟的丈量, 同时负责调查记事, 绘草图、拍照。

(4) 按照工程设计的程序开展复核工作。治理工程总体设计围绕初步治理方案所确定的主题开展, 为了便于设计和施工, 应划分几个治理区, 分区进行治理区的复核工作。复核时, 还应该依次对具体的分项工程进行详细地复核检查工作。

(5) 复核报告的编写与重点。复核工作可包括测量和出图两部分, 根据相关要求复核报告内容应简练, 重点突出, 测量部分应详细说明测量的单体实物坐标点、尺寸、长度等, 主要是环境治理质量的评价。复核报告的书面部分应按照工程设计的步骤编写。说明治理工程的分布、详细结构、具体工作量。各项工程施工的要点和质量检验的依据、总体工程施工的程序和施工进度等。还需根据投标文件的中施工单价进行工作量及施工费用的计算, 并出示费用报表。

(6) 图中应包含的内容:图名、比例尺、方位、主图、说明表、工作量计算表、图例等。

(7) 照片。照片显示的是该标段的施工的现场实际情况。

3 结语

本文对鞍钢弓长岭附属企业公司矿产工业公司排岩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进行阶段性技术复核, 主要包括削坡整形、平台整形、绿化工程等, 对其进行质量、数量、面积等的验收工作, 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同时更为下一阶段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研究 篇1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与环境已经成为了重要主题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就变得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矿山地质环境被破坏的现象也愈来愈严重,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就变得迫在眉睫,而本文主要是简述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目前矿山开发对当地环境带来的危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综合探讨

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基本原则

1.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增强减灾防灾意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许多矿山灾害都间接或直接地和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增强矿山职工、管理者以及矿区居民的减灾防灾意识,是确保其财产安全的主要举措之一。此外,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过程中要先确保矿区不会受到因开发矿山而诱发的多种灾害的威胁,进而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1.2要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治理,因害设防,因地制宜

也就是说,要对矿山环境的特点、灾害形式、危害程度以及破坏程度做出详细地勘察,并依据矿山的地理位置,采取多种手段相适应的治理措施,并有针对性地找出关键环节和治理重点,同时依据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资金状况,分阶段、分期地进行治理。

1.3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在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过程中,要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紧密地结合起来,才可以达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最终目的。一般而言,工程措施只要得到合理地配置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对矿区的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治理效果,但通常投资较大;而生物措施则与工程措施相反,其投资额较小但是需要较长期限才可以见效。

2、矿山开发对当地环境带来的危害

2.1 地貌景观影响

通常情况下,开采矿山会对当地的地貌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土壤漠化加剧、植被减少以及水土流失等。而在出现土壤石漠化的状况下,再加上人类的不科学的经济活动会导致植被严重受到破坏,土壤自身的生产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2.2 地质灾害

一般而言,矿山被不合理的开发就会导致许多地质灾害的出现,对于矿区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而在露天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极易造成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而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时,如狂风、暴雨,就会造成山体滑坡。而过度的矿山开发,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山体的内在构造,产生山体倾斜乃至崩塌。此外,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随意堆放开采过程中剩下的矿渣也会增加山体的负荷重量,而当遭遇暴雨天气时就很有可能会引发泥石流灾害。

2.3地面塌陷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进而导致地面塌陷,而这主要是因为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土层会变得非常薄弱,就不能很好地承受在桥梁和道路的重量,而在经过很长时间的使用后,桥梁和道路的内在构造就会发生变化,这就会很容易导致地面塌陷。而地面塌陷对地表上的堤坝、河流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坏,甚至还会出现人员伤亡情况。

2.4土地可利用资源減少

矿山开采活动的进行,会导致土地被大量占用以及地面塌陷。而土地被占用通常表现在矿山开发现场上产品以及矿渣的随意堆放,在长期的矿产开发过程中,就会渐渐扩大其影响范围以及影响程度,开采所产生的有毒物体也会经过土壤的长期渗透,对当地环境以及植物生长带来极大的威胁。

2.5 大气、噪音污染

在矿产实际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尘土,而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空气质量;此外,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还需要用到大型机械,因此会带来较大噪音,这也会给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恶劣影响。

2.6 水质污染

矿山开发也会给当地的地下水源造成间接或直接的水质污染。在矿山开采过程当中,开采的残渣以及污水会渐渐渗透到地下,此时地下水源就很有可能会受到污染。而矿山的不科学开采更是对引用水井、含水层带来极大影响。

3、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措施。

3.1建立新机制,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管理体制

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管理机制。而一个健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管理机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3.1.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所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就是从矿山开发利用规划时着手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避免矿山环境受到破坏的基础就是在矿山资源的规划阶段。矿山地质环境已经遭到破坏,且破坏情况较为严重,那么在制定恢复治理的目标以及措施时就要依据实际的破坏情况,慢慢改善已经破坏的地质环境,逐渐实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最终目标。

3.1.2建立健全的矿山地质环境准入体制

避免矿山地质环境受到破坏的措施之一是建立健全的矿山地质环境准入体制。有些地区的环境保护有关法规上面明确规定:扩建、改建以及新建矿山时不仅需要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还需要对地质灾害危险度以及地质影响进行评估;此外,还需要对新建矿山设置严格的环境准入体制。

3.1.3针对地质环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监测

若想真正发现每种地质环境影响因素,相关人员就需要对所在矿山的外、内力地质作用、矿山附近区域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出现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调查,之后再依据调查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此外,还需要对矿区的地质环境进行科学地监测,构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系统,从而全面地掌握矿区内出现的地质灾害以及其出现规律,使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能更有效地展开。

3.2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与宣传,培育环境保护意识。

在实际开发矿东汉过程中,“低治理、轻保护、重开发”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并由此而引发很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给人民乃至国家财产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针对这些状况,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当大面积地开展相关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广大人民的保护环境意识,使其真正意识到恢复自然环境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充分地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唤起广大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以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让更多的矿山负责人开始重视矿区的地质环境,将矿山绿化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比便确保矿区环境保护和矿业生产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3恢复治理与保护监督并行,有效保护矿区环境

我们除了要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之外,还要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监督和保护,促使矿业能得到可持续地开采,且还不会危害到当地的生态环境。首先,要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强化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功能,避免滑坡、边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出现;其次,要科学的处理采矿产生的废渣废石,选择好适当的堆放位置,使其不会危害到当地的含水层以及造成地质灾害;在此,还要保护当地的植被,强化植树绿化工程,避免由于恶劣环境带来的地质灾害对当地人们造成危害;最后,还要全面建立并逐渐地完善矿山环境的监测系统,如建立地面变形观测体系、塌陷区等,完善矿区地质灾害监管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非常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是一项益于人民和国家的项目,因此,我们必须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注重保护矿区环境,减少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带来的灾害,避免由于开采方式不当而对矿区人民带类的各种伤害,并利用有效治理措施,预防泥石流、坍塌、滑坡等人为灾害的出现,进而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合理、科学的恢复治理,把矿区逐渐变成生态环境优良、有益于矿区人民生存栖息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林文红.试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J].科技创业家,2012(18)

简析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 篇12

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矿山的利用和开发也进入了新的时期,因此对于矿山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矿山的开发提供必要资料。矿山环境地质的相关问题基本都可以联系到对矿山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相关问题的表现形式、严重程度和种类和资源种类、开采规模以及地区地质环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天然石油气、金属矿和煤矿都属于较为常见的矿山资源,许多开采地区都在西北方,主要地形是山地型。

1 矿山环境地质的概念分析

矿山环境地质是指在对矿山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利用环境地质学的相关知识,来研究人为地质、自然地质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关系,进而分析探究出产生矿山环境地质的原因。通过相应的解决对策来消除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的利用和开发矿产资源。局部地质环境是矿山环境地质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对矿业开发活动区域以及周边地质环境的探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地质环境影响探究。在开发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常常会影响到矿山的地质环境,并且造成许多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只有明确问题的产生原因,才可以得出合理的问题评价,并且科学的预测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会给矿山地质带来的危害程度,利用相应的问题研究成果来制定问题解决和预防方法,进而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1]。

(2)地质环境质量探究。通过研究矿山地质环境的状况,来科学预测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而后制定科学的矿山建设方案,确保建设地点远离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而确保矿业开发活动的正常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属于派生词汇,当前许多论文中混淆了这两个专业术语,比如,在一篇论文的前半部分写到“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探究”,在后半部分却写到“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探究”,作者混淆了两者个关系,分不清两者区别。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探究的主要内容是矿业开发活动和影响,其调查对象是矿业生产中的矿山环境地质。根据关注点的区别,开展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并且进一步分为轻度、重度、严重、极严重这四个等级。

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2.1 矿山的环境地质问题概述

在研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类别划分,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明确研究重点和分类原则。下文采用的分类原则是矿区开发所造成的后果,进而分成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三种类型。

(1)地质灾害问题。在矿矿山开发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裂缝、沉降、地面塌陷、泥石流和滑坡等等[2]。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采和不和开采而打破了原来的系统应力平衡,矿山地区的应力变化比较大而且十分集中,所以能够产生多种地质灾害类型。(2)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随意的排放废渣、废水、废气,这破坏了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利用开发煤矿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但是许多开发商并没有处理、净化这些废水,而是直接把不符和排放标准的废水排入湖泊和河流中,这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且影响了这些水所灌溉的农作物的生长,最终受害的其实是人类自己。(3)生态破坏问题[3]。生态破坏问题主要体现在,采矿区吸水过度造成水位下降,进而产生河流断层,破坏地区的水资源。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随意堆放废气矿石,占用了大量的有效耕地,同时由于矿石露天摆放,所以污染破坏了居住区周边的环境。

2.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特点

矿山开发利用是引发或者加剧矿山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许多矿山开发和利用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承载能力。种种问题的发生和出现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特殊性。

(1)问题重复多次发生,过度的矿业活动会加剧问题的严重程度,例如陕西省的潼关,矿山的废渣随处堆放,因此引发了后果严重的泥石流,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如果进一步开展开采活动,会加重问题。(2)问题种类多样。主要包括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的种类多样性会引发深远并且严重的危害。(3)矿山开采方式和矿产资源的不同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矿山环境问题。如果,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出现裂缝和塌陷问题,那么在平坦的地区就会出现积水问题,这会破坏建筑物以及良田[4]。

3 矿山环境地质需要深入探究的内容

矿山环境地址是环境地质研究中的新内容,当前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有限,所以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支持体系。在矿山环境地质研究中需要应用到矿学和水文学的知识,所以需要关注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并且不断的更新研究方法和内容。以下是具体的研究内容:(1)预测方式。地质环境会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因此需要收集各类价值高的资料信息,以此来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2)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合理的判断矿山的环境质量,并且科学合理的评价调查的最终结果,以此来作为图件编制的依据。(3)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影响因素和类别。

4 结论

综上,矿山环境地质属于环境地质研究的一个分支部分,当前还没有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所以需要加强对其的研究。当前,对于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这两个概念,常有出现混淆的情况,笔者在文中进行了阐述和澄清。进而探究了矿山环境地质的主要特点及问题。

参考文献

[1]武志高.浅谈山西省煤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2):52-53.

[2]王可丽,徐毅.浅谈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J].煤炭技术,2014(06):48-49.

[3]王永军.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研究现状[J].科技传播,2014(04):75-76.

上一篇:第三方施工破坏下一篇:工程签证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