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通用12篇)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篇1
引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生产资料, 矿产资源的开发情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大规模的开矿行为, 造成地质环境的不断恶化, 破坏了矿山的环境平衡, 不断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同时, 它反过来又破坏了矿山资源,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 唯有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方针, 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质环境, 它采用科学的方法理论, 研究矿山资源在开发过程中, 自然环境与人为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或制约关系。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 分析环境对人类开发行为的承载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减轻人类开矿行为对自然界的破坏。
1. 矿山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经调查发现, 我国矿山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布呈现分散、普遍的特点。部分区域内旧的矿山环境问题还未解决, 新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又接踵而至。我国矿山资源环境问题主要呈现出资源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三大类型,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在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 资源破坏严重。土地与植被被占压破坏, 地表水流量减少, 地形地貌改观, 崩塌、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严重, 地表、地下水污染严重。这些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频发, 导致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纵向深度破坏, 危害严重, 影响持久。但是矿山环境地质受损问题也具有很强的可控性, 只要法律法规完善, 法律监督到位, 矿山资源开采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能够降到最低, 实现自然资源的“绿色开发”。
2.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实践
近年来, 国家地质调查局投资近四千万用作地质环境调查经费, 重点调查我国区域性矿山地质环境、全国性矿山地质环境、典型矿山地质环境等项目, 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今, 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自从2000年开始, 国土资源部设置探矿权、采矿权两种专项费用, 展开了对国有老矿山、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专项工作治理采煤塌陷区, 加固危险矿库, 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截止到2007年底, 中央已经投入37亿资金, 对上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有利的改善了矿山地质环境的威胁, 缓解了矿区矿地紧张的局面。与此同时, 国土资源局在开展上述工作的过程中, 及时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 发布了关于矿山环境治理规范《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发难编制规范 (DZ/T223—2007) 》。该规范的发布, 从法律法规层面上, 加强了对矿山资源开发的治理。
二、矿山环境地质研究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的质量。而矿山资源的过度开发, 破坏了生态平衡, 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因此, 加强对矿山资源开发治理工作, 重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研究,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矿山治理工作势在必行。对于矿山开发治理工作, 应当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 建立科学、实用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估体系, 为矿山资源的开发提供准确的环境影响评估意见。同时, 在矿山资源开发之前, 需要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细致调查。并建立多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为矿山地质环境的管理及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2) 我国地域广阔, 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对于矿山资源开采工作应当因地制宜。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应当考虑区域环境的差异, 在不破坏环境平衡的前提下, 为开发矿山资源提供科学的指导。
(3)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控机制, 在矿山开发过程中, 做好监督工作, 及时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规律。设立动态监控机制, 实地监控矿山环境污染问题。及时发觉矿山地质危害, 督促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破坏。
(4) 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 我们应当摒弃以往“先开发, 后治理”的老路, 也不能效仿发达国家“严格环境限制下的资源开发”模式。先开发, 后治理的老路需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这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西方的资源开发模式, 将限制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在新时期的资源开发过程中, 必须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绿色矿业之路。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后期治理实施一体化研究, 树立全新的资源勘探、开发、治理理念。并将矿山环境模型及地理环境模型有机结合, 从而贯彻落实“开发前预防、开发中治理、开发后恢复”的资源开发理念。
三、结语
现阶段, 我国经济仍处于发展期, 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大量的矿产资源作为支撑。要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 必须开采大量的矿产资源。但是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 我们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坚持绿色开发之路。这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 推动矿山地质研究的创新, 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指导。
摘要: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破坏了自然界的环境平衡,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成为影响人们正常居住生活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多年来的矿产环境地质研究工作经验, 分析了我国矿产开发出现的问题, 并指出矿山开发研究方向, 希望可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展望
参考文献
[1]何芳, 徐友宁, 袁汉春.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客观权值确定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 2008 (02) .
[2]徐友宁, 陈社斌, 陈华清, 李智佩, 袁汉春.陕西大柳塔煤矿区土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7 (04) .
[3]曹树刚, 武晓敏, 刘敏.重庆市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探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02) .
[4]汤中立, 李小虎, 焦建刚, 闫海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5 (02) .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适用本规定。
开采矿产资源涉及土地复垦的,依照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 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 国家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普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制定有关技术标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 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对已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违法行为都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规
划
第八条 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第九条 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经国土资源部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十一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相协调。
第三章 治理恢复
第十二条 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基本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三)矿山开采可能造成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估(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五)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经费概算;
(七)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承诺书。
依照前款规定已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不再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十三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和相关工作业绩;
(二)具有经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业务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四条 采矿权申请人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或者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受理其采矿权申请。
第十五条 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六条 采矿权人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当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同步进行。
第十七条 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人灭失的,由矿山所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使用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政府专项资金进行治理恢复。
国土资源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资金补助。
第十八条 采矿权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标准和缴存办法,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数额,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遵循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十九条 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要求履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经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的,按义务履行情况返还相应额度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及利息。
采矿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未达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要求,经验收不合格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采矿权人限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
第二十条 因矿区范围、矿种或者开采方式发生变更的,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变更后的标准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第二十一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对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矿业遗迹,国家鼓励开发为矿山公园。
国家矿山公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由国土资源部审定并公布。
第二十二条 国家矿山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国内独具特色的矿床成因类型且具有典型、稀有及科学价值的矿业遗迹;
(二)经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废弃矿山或者部分矿段;
(三)自然环境优美、矿业文化历史悠久;
(四)区位优越,科普基础设施完善,具备旅游潜在能力;
(五)土地权属清楚,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科学合理。
第二十三条 矿山关闭前,采矿权人应当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采矿权人在申请办理闭坑手续时,应当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提交验收合格文件,经审定后,返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逾期不履行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治理恢复仍达不到要求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使用该采矿权人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组织治理,治理资金不足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
第二十四条 采矿权转让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同时转让。采矿权受让人应当依照本规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 以槽探、坑探方式勘查矿产资源,探矿权人在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结束后未申请采矿权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恢复措施,对其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进行回填、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进行治理恢复,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相关责任人应当配合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健全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情况,如实提交监测资料。
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汇总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资料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确立的治理恢复措施落实情况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并依法查处。
第二十九条 开采矿产资源等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突发事件的,有关责任人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而未编制的,或者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未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许可证年检。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未按照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治理的,或者在矿山被批准关闭、闭坑前未完成治理恢复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受理其新的采矿权申请。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未按期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不缴存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活动报告,不受理其采矿权延续变更申请。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探矿权人未采取治理恢复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受理其新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扰乱、阻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侵占、损坏、损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设施或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实施前已建和在建矿山,采矿权人应当依照本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原采矿许可证审批机关批准,并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篇3
开展系统、全面的矿山环境综合调查,摸清矿山环境危险源的分布,对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源头”进行及时科学地监测、评价和管理,是推进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随着遥感数据源日益丰富与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减少了调查人员野外工作的时间,降低了人工作业的误差,同时该技术能够利用灾害体与周围物质细微的差别,辨别出分布状态以及规模,甚至是灾害体具体的构成成分,提高了调查监测的准确度。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1.1 矿山开采造成山体破坏并占用大量土地
矿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90%的一次能源以及85%的二次能源需要矿产资源作为能源。大中型矿山在我国已有9,000多座,在开采过程中,山体和植被都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种破坏在一定时期内是很难恢复的,同时,采矿活动中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工业广场、厂房等),并且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到目前为止,我国采矿工业占用的破坏的土地已高达2,500~3,000万亩之多。
1.2 矿山废水污染
(1)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矿坑排水;
(2)尾矿、露天矿等受到的雨水冲刷、渗透溶解矿物中可溶成分的废水;
(3)在洗矿过程中所用的药剂产生的废水;
(4)其他生产、生活废水等。这些废水,大部分没有经过处理,这就造成了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给周围的土地、农田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废水经过蒸发,有害物质混淆在空气中,造成了空气污染。
1.3 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在露天矿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发生边坡失稳,会发生山体滑坡和地面塌陷、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如辽宁大孤山铁矿、抚顺西露天、湖北盐池河磷矿等,都发生过一些地质灾害,给当地的生产或生活带来严重问题,造成建筑物坍塌,道路中毒,影响人民生命安全。
矿山开采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除了会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大气污染,还发生泥石流、塌方等危害,尤其在个人采矿场中,乱采乱挖、乱推乱放现象严重,把各种矿石放在河口、河床或者公路边,一旦发生暴雨,产生水土流失,就会产生泥石流。在山西省,煤炭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6%,遍及范围较广。每年所产生的各种灾害问题也尤为突出,给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2.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困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我国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是在为山区大型工程建设服务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上世纪20年里,我国完成的区域地质灾害遥感调查面积大约覆盖了10万km2的国土。2002~2006年,为查清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引进了遥感技术,第一次初步摸清了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及危害。短短几年时间,我国学者对应用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遥感技术进行了很多探索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积累了大量研究经验和技术方法。先前已有同行以QulckBird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采用遥感调查与地面核杏的方法,基本查明了江西德兴铜矿矿医尾矿、固(液)体废料类型、分布现状和排放渠道,形成了矿山地物遥感识别,尾矿库水下尾矿堆积医遥感识别,矿山地物面积计算、体积测算等遥感调查技术。还有采用大比例尺SPOT5卫星遥感影像,准确圈定出面积性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历史上多期影像对比,揭示出矿山地质环境的时空演化。
9月5日,第十一届中国农药高层论坛在河南新乡召开。会议围绕农药新政、绿色植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乡村振兴等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和交流。大会通过探讨农药产业管理动态、绿色植保发展战略,为农药产业发展质量变革、绿色变革、动力变革提供根本路径。本次会议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永泉,河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邹庆鹏出席了本次会议。
3.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作用
3.1 遥感技术的涵义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就具有这样的能力。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同时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和直观性,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而且能反映动态变化,并且获得的信息量巨大等特点。遥感应用受地面条件限制少,使用的电磁波各波段之间,性质差异很大,用途也很不相同。而且还具有经济效益好,成本低,收益高等一系列特征。由此可见,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的调查、监测和预测中具有显著优势。
3.2 资源损毁遥感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对资源损毁进行监测,首先应该选择出监测因子,监测因子的选择比较宽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选择矿石,另一种就是自然景观。利用遥感技术不仅能够扩大监测范围,还能提高监测的准确度,比如遥感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功能,这种功能能够十分清晰的辨别出损毁的资源具体的空间分布,但是可以监测到塌陷坑;遥感技术还具有多光谱数据的功能,这个功能的主要作用就是辨别出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构成成分,并且准确的识别出其空间分布,最重要的是遥感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DEM功能,其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整个矿区的地形地势及其特征,这对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帮助非常大,尤其是这个功能还能将分析出来的数据绘制成相关的数据图形,大大减少了调查人员的工作量,也减少了人工误差。
煤(矸石)自燃区以及非自燃区的辐射热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若不辨别其辐射热度,在矿山开发的过程中就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甚至会出现伤亡事故。而遥感技术正好能够捕捉到这种差别,清楚的分别出矿藏的区域类型,这样调查人员就可以根据遥感技术分析出来的图像有选择进行调查,减少资源损失,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损害程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遥感数据源比较丰富,高、中、低分辨率和多光谱、高光谱数在资源环境调查中的优势不尽相同,在使用时可将二者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另外,还可以根据煤田的分布情况、当地矿山的地质条件,再加上适度的实地勘查,可以对检测结果进行恰当的修正,这样监测的准确度会更高。
3.3 遥感监测地质灾害
3.3.1 滑坡类地质灾害监测
遥感技术在这类灾害监测中,应用时间很长,因此与其他灾害监测相比积累了很多经验,针对这些灾害的监测其主要监测内容有两个:一个是灾害体本身,另一个是灾害体的具体信息。其涉及的技术主要有影像光谱信息、地形地貌覆盖等,其主要方式就是设备与人相互配合,然后其自动系统会识别出灾害体及其分布情况等信息。因为斜坡类地质灾害与周围普通物体在形态以及纹理等这些细微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别利用遥感技术能够清楚的显示出来,专业遥感技术使用人员,能够通过遥感图像明确的辨别出矿山中存在的灾害体以及规模等具体的信息。对斜坡类地质进行检测,对遥感技术中的影像空间分辨率并没有过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在2.5米以上即可。
3.3.2 地表变形破坏程度监测
传统监测这种地质灾害的方法有很多,只是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劣势,那就是必须到野外工作,但是有些矿山的地质条件非常差,工作人员难以到达,所以也就降低了这些方法的操作性,也正因为如此,利用这些技术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些年,发展了干涉了雷达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监测的准确度。该技术是在空间相干性估计等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应用原理就是雷达波相位差,因为研究区域中的物质不同,其SAR影像也不同,这种方式避免了大气效应的影响,对那些比较细微的地表变形遥感技术也能监测得非常清楚,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发展成为高精度的普通使用的技术。
3.3.3 地裂缝识别与监测
矿山开发产生的地裂缝改变了地表几何形态、地貌特征和光谱特征,如坡度、坡向变化等,这种变化造成了地物反射光谱的差异,产生的微弱变化信息在遥感图像上能够被反映。
3.4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预警
遥感技术可以贯穿矿山地质灾害孕育、发生及发展趋势监测的全过程,因此遥感监测可包括矿山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危险区及危险程度和预警3个层次。就危险性评估与预警的灾种而言,主要包括斜坡类地质灾害、地表变形及地裂缝。随着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矿区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矿业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预警,将成为矿山地质灾害遥感监测研究的重点。
3.4.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受灾害的对象社会经济属性的基础上,从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体与承受灾害的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客观评估。以滑坡为例,进行危险性评估的遥感监测工作是通过分析,找出影响矿山滑坡危险性的主要因子。该主要因子除了与滑坡密切相关的地质地貌指标、地理指标及生态指标外,还与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强度有关,为此选择如下监测因子进行遥感监测研究。
3.4.2 矿山地质环境预警
这是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重要应用,因为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特点就是区域性,而且地质灾害频发,正是因为这两个特点,才使得相关部门无法对矿山进行全面的治理,再加之,经费有限,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很难实现矿山的全面治理。但是遥感技术的应用,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遥感技术可以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预警,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工作人员能够马上从遥感图像中发现,及时地对其进行治理。遥感技术的这项应用现已成为我国国土规划以及灾害预防的重要管理手段,为国家决策提供精确的数据。
多期遥感影像监测能够获取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信息,而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预警工作,是对多期影像的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过程,通过结合先验知识等辅助数据,可以获取一定的致灾因子,从而为矿山地质环境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4.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存在的问题
遥感技术之所以目前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受限于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队伍中,技术人员对遥感技术比较陌生,使得遥感技术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工作需要多时相的实时或准实时的遥感信息源,但价格昂贵,目前只局限于重点地区与重点工程的地质环境调查。
虽然存在以上问题,但我相信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以及政府部门日益加大的支持,广泛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是必然趋势。
5.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来说,遥感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通过遥感技术对矿山地质的监测,不仅降低了资源损毁的程度,也减小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精度,为我国矿山的顺利开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要想该技术真正的发挥其价值,首先应该培养遥感技术人才,只有人与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其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
[1]叶宝莹,白中科,孔登魁,于英娜.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破坏与土地复垦动态变化的遥感调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9).
[2]王润生.遥感地质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J].国土资源遥感,2008(1).
[3]王瑞国.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6)
[4]王洁,杨锋杰,李江涛,李庆亭.遥感技术在江西德兴铜矿矿区污染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5]王博.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解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J].国土资源,2009(3).
[6]刘向东,张立海.遥感技术在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9(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篇4
1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 存在很多的矿山, 但是矿山地质环境却不仅相同, 因此在矿山采矿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再加之, 近些年来, 我国的矿山地质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山地质状况, 因此也要进行有效的地质环境调查, 为改善地质条件打下良好基础。就目前来讲,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1 资源损毁严重
首先, 耕地资源与林地资源损毁严重, 在对露天矿石进行环境调查时, 发现耕地资源和林地资源的破坏较为严重。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时, 发现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 虽然现在国家对固体排放有着严格的规定, 但是依然有些废弃物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 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农田、林地以及草地等资源, 还因为有些固体废弃物经过长期的堆放, 不断地散发出有毒气体, 这些气体使农田肥力下降, 甚至无法生长植物, 最为关键的是对附近居民身心造成伤害。
其次, 地质遗迹及其景观受到损毁。通常情况下, 无论是地质遗迹, 还是自然景观, 一旦遭到破坏, 都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有些虽然可以再生, 但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很多资金, 即使投入很多也无法将其恢复到原貌。但是我国在地质环境调查中发现很多地方的自然遗产都受到了损毁。在这种情况下, 地质环境调查人员应该做好调查工作, 并制定出妥善的方案, 减少这些自然资源的损毁程度。
最后, 煤资源开发不合理。有些地方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在矿山开发的过程中, 矿山开发人员并没有进行综合的考虑, 致使在开采的过程中, 煤炭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 给国家资源导致了严重的损失。
1.2 地质灾害
这是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中存在的又一问题,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 比较常见的就是滑坡、地表变形以及地裂缝。
首先, 滑坡。这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类型, 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崩塌;第二种是滑坡;第三种是泥石流。而造成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露天开采, 一个是产生的废弃物逐渐堆积形成斜坡, 碰到特殊的天气状况, 就会出现滑坡, 这类灾害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对堵塞沿线交通, 尤其是遇到暴雨天气, 堆积物顺着坡度一直滑到道路中, 给沿线交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很多交通线, 因此被迫关闭。
其次, 地表变形, 这也是我国的矿山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这种地质灾害, 对道路地基破坏十分严重, 甚至会出现地面漏斗的现象, 地面漏斗是沉降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主要是因为井工仓储式工艺开采引起的, 再加之, 矿山开采的过程中, 并没有按照计划开采, 通常都是长强度开采, 过度的使用地下水, 使得地表变形更加的严重, 地质平衡状态受到了影响, 造成地面沉降。
最后, 地裂缝。这种地质灾害与上述两种相比, 其破坏程度更大, 一旦发生难以修复, 严重影响了地表的使用。有些裂缝的长度达到几千米, 宽度也有数米之多, 给整个矿山建筑物, 如铁路等的地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使其不能正常运行。
2 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从上述介绍中, 可知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对其进行调查时, 如果不能充分的考虑到这些问题, 会影响调查结果, 那么, 如何能够准确的分析出这些问题呢?这就要充分利用遥感技术。
2.1 资源损毁遥感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对资源损毁进行监测, 首先应该选择出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的选择比较宽泛, 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选择矿石, 另一种就是自然景观。利用遥感技术不仅能够扩大监测范围, 还能提高监测的准确度, 比如遥感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功能, 这种功能能够十分清晰的辨别出损毁的资源具体的空间分布, 但是可以监测到塌陷坑;遥感技术还具有多光谱数据的功能, 这个功能的主要作用就是辨别出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构成成分, 并且准确的识别出其空间分布, 最重要的是遥感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DEM功能, 其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准确的分析出整个矿区的地形地势及其特征, 这对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帮助非常大, 尤其是这个功能还能将分析出来的数据绘制成相关的数据图形, 大大减少了调查人员的工作量, 也减少了人工误差。
煤 (矸石) 自燃区以及非自燃区的辐射热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若不辨别其辐射热度, 在矿山开发的过程中就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甚至会出现伤亡事故。而遥感技术正好能够捕捉到这种差别, 清楚的分别出矿藏的区域类型, 这样调查人员就可以根据遥感技术分析出来的图像有选择进行调查, 减少资源损失, 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损害程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目前, 遥感数据源比较丰富, 高、中、低分辨率和多光谱、高光谱数在资源环境调查中的优势不尽相同, 在使用时可将二者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另外, 还可以根据煤田的分布情况、当地矿山的地质条件, 再加上适度的实地勘查, 可以对检测结果进行恰当的修正, 这样监测的准确度会更高。
2.2 地质灾害遥感监测
2.2.1 滑坡类地质灾害监测
遥感技术在这类灾害监测中, 应用时间很长, 因此与其他灾害监测相比积累了很多经验, 针对这些灾害的监测其主要监测内容有两个:一个是灾害体本身;另一个是灾害体的具体信息。其涉及到的技术主要有影像光谱信息、地形地貌覆盖等, 其主要方式就是设备与人相互配合, 然后其自动系统会识别出灾害体及其分布情况等信息。因为斜坡类地质灾害与周围普通物体在形态以及纹理等这些细微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这种差别利用遥感技术能够清楚的显示出来, 专业遥感技术使用人员, 能够通过遥感图像明确的辨别出矿山中存在的灾害体以及规模等具体的信息。对斜坡类地质进行检测, 对遥感技术中的影像空间分辨率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 在2.5米以上即可。
2.2.2 地表变形破坏程度监测
传统监测这种地质灾害的方法有很多, 只是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劣势, 那就是必须到野外工作, 但是有些矿山的地质条件非常差, 工作人员难以到达, 所以也就降低了这些方法的操作性, 也正因为如此, 利用这些技术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近些年, 发展了干涉了雷达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监测的准确度。该技术是在空间相干性估计等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应用原理就是雷达波相位差, 因为研究区域中的物质不同, 其SAR影像也不同, 这种方式避免了大气效应的影响, 对那些比较细微的地表变形遥感技术也能监测得非常清楚, 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发展成为高精度的普通使用的技术。
2.2.3 地裂缝识别与监测
矿山开发产生的地裂缝改变了地表几何形态、地貌特征和光谱特征, 如坡度、坡向变化等, 这种变化造成了地物反射光谱的差异, 产生的微弱变化信息在遥感图像上能够被反映。具体地说, 地裂缝的产生改变了灾害体及其周围的地表土壤特性, 造成局部影像纹理和光谱特性发生变化, 如使植物空间分布和长势发生变化, 造成地裂缝灾害体及其周围地物影像色调等的差异。一般而言, 在假彩色合成影像上, 地裂缝为直线或者折线, 呈灰黑色细条状展布。
2.3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预警
遥感技术可以贯穿矿山地质灾害孕育、发生及发展趋势监测的全过程, 因此遥感监测可包括矿山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危险区及危险程度和预警3个层次。就危险性评估与预警的灾种而言, 主要包括斜坡类地质灾害、地表变形及地裂缝。目前, 地质灾害遥感监测多侧重于灾害体与线性构造、岩性等基础地质关系的调查研究。随着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 矿区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矿业城市发展的主旋律, 通过对矿山人类居住环境、重要基础设施等的调查研究, 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预警, 将成为矿山地质灾害遥感监测研究的重点。
2.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受灾害的对象社会经济属性的基础上, 从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体与承受灾害的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 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客观评估。以滑坡为例, 进行危险性评估的遥感监测工作是通过分析, 找出影响矿山滑坡危险性的主要因子。该主要因子除了与滑坡密切相关的地质地貌指标、地理指标及生态指标外, 还与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强度有关, 为此选择如下监测因子进行遥感监测研究。
第一, 地质地貌条件。地质地貌条件遥感探测及分析是滑坡遥感监测常用的技术手段, 利用遥感数据识别滑坡或者斜坡所处的地层及构造条件, 岩土类型及植被类型, 坡度、坡向、坡面形态, 与断层和山脊线的距离等, 可为滑坡监测及危险性评估提供基础地质地貌数据。
第二, 固体废弃物堆放状况。主要监测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场地形态、堆放形式与坡面植被恢复情况。首先, 堆放场地形态:不同的堆放场地形态对固体废弃物堆积所形成的斜坡的稳定性贡献不同, 如矸石山堆放在沟谷型场地则稳定条件较好;其次, 堆放形式:不科学的堆放形式容易使斜坡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如矸石分层堆放, 完善的浅、深层排水通道则能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稳定性;最后, 坡面植被恢复情况:众所周知, 坡面经过植被恢复后斜坡的稳定性将会提高。
第三, 矿业活动强度。分别就开采方式、开发状态、开采强度、开采规模开展遥感监测。对于已经形成的滑坡, 如果矿业活动仍在继续, 则会进一步破坏滑坡所处的地质地貌条件, 进而破坏滑坡稳定性;对于正在开采的矿山, 会不断产生新的固体废弃物, 堆积方式不当累积到一定程度时, 同样会破坏斜坡的稳定性, 成为滑坡的诱发因子之一。
矿山滑坡遥感危险性评估, 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结合相关的遥感信息模型。其主要步骤是:首先, 通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上述影响滑坡发育的因子, 并确定其对滑坡发育的重要程度;然后, 根据滑坡或者斜坡所处部位含有的重要因子进行矿区滑坡危险性评价, 如利用地形判别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 其中地形判别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对评价因子赋值的主观性。
2.3.2 矿山地质环境预警
这是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重要应用, 因为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特点就是区域性, 而且地质灾害频发, 正是因为这两个特点, 才使得相关部门无法对矿山进行全面的治理, 再加之, 经费有限, 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 很难实现矿山的全面治理。但是遥感技术的应用, 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遥感技术可以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预警, 一旦发生突发状况, 工作人员能够马上从遥感图像中发现, 及时的对其进行治理。遥感技术的这项应用现已成为我国国土规划以及灾害预防的重要管理手段, 为国家决策提供精确的数据。
多期遥感影像监测能够获取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信息, 而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预警工作, 是对多期影像的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通过结合先验知识等辅助数据, 可以获取一定的致灾因子, 从而为矿山地质环境预警提供科学依据。以泥石流为例, 可对如下致灾因素进行遥感识别, 并结合当地气象特征, 开展预警分析工作:
首先, 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泥石流发育的最重要的因素, 其值的高低决定着坡面松散物能够转化为泥石流物源可能性的大小。目前多采用的方法是基于NDVI和相关模型获取植被覆盖度数据;其次, 岩性和构造。岩性和构造直接决定了岩石的耐风化程度和破碎程度, 耐风化性弱的岩类和构造发育的地方松散物残存较多, 能够为泥石流发育提供物源条件;再次, 坡度。众多研究表明, 泥石流多发生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貌单元上, 采用高精度的DEM数据能够获取研究区的坡度图像;最后, 矿业活动强度。矿业活动能够产生大量的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 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并且能够改变沟谷的原始形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来说, 遥感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对矿山地质的监测, 不仅降低了资源损毁的程度, 也减小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精度, 为我国矿山的顺利开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要想该技术真正的发挥其价值, 首先应该培养遥感技术人才, 只有人与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 其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本文是笔者应用遥感技术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多年经验的总结, 希望能够为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为减少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资源损毁问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叶宝莹, 白中科, 孔登魁, 于英娜.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破坏与土地复垦动态变化的遥感调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8 (9) .
[2]王润生.遥感地质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J].国土资源遥感, 2008 (1) .
[3]王洁, 杨锋杰, 李江涛, 李庆亭.遥感技术在江西德兴铜矿矿区污染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4) .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备案 篇5
一、审批依据:
《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2〕14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备案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函〔2005〕1166号)《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二、申请条件: 无
三、申报材料:(一式一份)
1.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备案表(原件一式四份);
2.地质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任务)委托书(原件一式二份,附在报告内);
3.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附在评估报告内);
4.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承担单位审查意见书(原件,单位总工或技术总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附审查组名单,附在报告内);
5.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原件,附在报告内);
6.评价单位对专家审查意见的的修改说明;(加盖单位公章、附在报告内)
7.采矿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法代表人身份证明(须加盖单位公章、附在报告内);
8.矿山企业对提交资料真实性的承诺书(附在报告内)。
四、办理时限: 20个工作日(法定时限30个工作日)
五、收费依据: 不收费
六、收费标准: 不收费
七、查询电话: 216245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篇6
【关键词】矿山资源;地质环境;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原则;现状;矿山开采;水土流失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了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因矿山开采导致地质环境破坏问题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因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与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如何实现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达到该目的,必须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贯彻,加强矿山自然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从全面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用出发,统筹安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达到生态环境恢复、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原则
伴随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全新经济时代。在该经济环境中,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逐步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宏观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矿产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资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始终坚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原则,全面提升矿山开采技术水平,实现市场经济环境竞争的有序性。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勘察开采矿产资源活动中,需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事前防止作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以此对矿山地质环境出现的新问题加以遏制,并对已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进行积极治理与恢复,确保最大限度降低矿产资源开采中出现的地质环境破坏情况。
2、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应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协调性,将传统粗放开采方式进行有效转变。不仅要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合理性、有序性,还要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提下,对矿山地质环境加以保护,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堅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的单位或个人,应对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具有保护的义务与责任。在开发矿产资源时如单位或个人存有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都应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责任,并做好损害补偿工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资的单位或个人,则具有优先开发矿业废弃地的权力,更具备相应的经济效益。
4、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根据矿区所在地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及矿山地质存有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目标的合理制定,应将工作重点突出,做好重点治理工作,并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进行充分结合,确保其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开发矿产资源必然带来一定地质环境问题,该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具体如下:
第一,植被、景观破坏,打破矿山区域生态平衡。废弃矿山采场多在中心城市周边、交通干线两侧暴露,采区岩面裸露、植被不长,将对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全面开展,通常选取多种植被恢复技术,实施生态修复,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水土流失、污染环境严重。采区岩面裸露、堆放废渣不规范,将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加剧,特别是严重地区因水土侵蚀已呈现出冲沟现象,大量淤泥塞积溪沟,致使土地涵养作用的丧失,并严重破坏生态结构。采区、碎石区碎石粉尘到处飞散,不仅导致空气内固体颗粒悬浮物含量增加,造成空气污染,更加大了地质环境保护的难度。
第三,安全隐患多。部分矿山开采没有严格遵循相应规定,如由上到下、分台阶开采,导致开采具有较为陡峭的坡度、较大的岩面落差,进而增加边坡的不稳定性,产生滑坡、崩塌等安全隐患。
第四,土地侵占与破坏。大部分采石场都需若干个碎石场、尾矿堆放场地,这都需要占用土地,并会对土地耕作层造成严重破坏,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第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专项资金不足。现阶段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企业虽已缴纳恢复治理保证金,但在生产成本内其所占比例较小,在破坏矿山地质环境后,企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效果不佳。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1、矿山设计论证环节
第一,分析矿山开采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由矿产资源整体规划、资源存储量保障程度等方面对选址的合理性加以确定,全方位分析、比较矿业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程度,为矿山规划进行相关材料的提供。
第二,为避免生态环境破坏,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先进采矿、选冶工艺的选择,并与当地土地利用整体规划设计充分结合,对矿山闭坑后矿地的最终利用作用进行设计,对预设最终利用作用所使用的资金进行测算,严禁与准入条件不符者进行矿业开发领域。
第三,对矿山建设和矿山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施工、投产使用制度进行全面执行。并与矿产资源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等相结合进行项目评价。
2、矿山开采生产环节
该环节主要以实现矿业活动规范化为目标,尽可能降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从根本上对已出现的问题加以科学治理。以此对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并对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矿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矿山的创建,要求必须对采矿、选冶工艺加以优化,确保开采方法与技术装备选择的正确性,尽可能降低资源存储消耗,对矿产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全面提升矿业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大力开展,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低耗、高效合理利用。
选取由上到下水平台阶式作为露采矿山开采方式,对开采坡度、高度、台阶宽度等严格控制,并在矿山开采生产时做到恢复矿山环境及矿地利用预设功能的工作,保证能够有效恢复治理矿山环境。如矿地可用于建设用地,可根据建设用地规定实施矿山开采及管理,并做好相关工作;如矿地所在位置可用于景观改造,应将其功能充分展现到采矿过程中,以此对景观价值岩石加以保护;如矿地可用于农地复垦,需在矿山开采时对表土积累加以重视。
矿山加工阶段,应重视工业用水循环问题,做到废水零排放,有效利用收集粉尘,对暂不能有效利用的废渣需做好合理堆放工作,避免水土流失。同时,采矿权人应当加强对采矿废石、废渣及尾矿的管理,防止其自燃、溢流、渗透、垮塌。废石、废渣、尾矿堆放场应当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提倡少排或无废石、废渣采矿。现阶段大多数大中型矿山企業都选取生物药剂添加凝固、淤泥干化离心及泥沙分离技术,对尾沙实施多层次回收,并净化废水,实现水循环利用。或进行封闭式加工厂房的建设,避免粉尘对外排放,并将吸尘设备设置于粉尘集中位置,实现有效回收、处理、利用粉尘的目的,并对粉尘污染进行有效降低,这样不仅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更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有效提升。
3、矿山闭坑终结环节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平提升为矿山闭坑终结环节的重要目标。利用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修复,可达到开发前后环境扰动最小化与生态再造最优化,矿山用地再次利用的作用。但必须重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必须要贯穿于整个采矿过程,不能只用于闭坑矿山。针对生产矿山,需根据论证环节对矿山用地预设功能开采进行设定,规范作业、严格管理,由源头上对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面处理;针对闭坑矿山,需因地制宜,对矿山土地占用的规划用途进行有效确定,实现环境生态治理,为矿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选取“边坡生态复绿、土地平整复垦”治理方式,可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最大限度消除,通过乔、灌、木有机组合可形成层次分明的绿化地,并利用复垦土地进行建设开发。如选取“同步设计、造绿添景、互为结合”的方法,可有效结合矿山治理与景观建设,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景观成效,还能有效治理矿山边坡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管理规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此拟订产业和区域的供地政策、矿权设置政策,统筹协调国土整治和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为宏观经济运行、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许蕊.呼伦贝尔能源矿产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2]李艳,王艳君,谢敏,王月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的探讨[J]. 内蒙古水利. 2011(01)
[3]蔡锦辉,张帆,汪雄武,王晓地.中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现状与恢复治理分区[J].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8(02)
[4]宋常胜,赵忠明,李洪波,李德海,张四辈.巨厚松散层下条带开采地表沉陷机理及岩层移动模型的探讨[J].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5]吴兴付,张品楠,夏继忠,孙健.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方法总结[J]. 西部探矿工程. 2015(08)
[6]唐朝晖,刘楠,柴波,周建伟. 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2(0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篇7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我国是矿业大国, 长期大规模矿产开发活动为全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矿业开发等因素引起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恶化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已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灾害事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约束瓶颈。为此, 国土资源部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作为《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2008—2015年) 》的重要内容。
矿山地质调查与恢复治理工作是一项起点高、综合性高、技术创新性强、难度大、操作性强的新型技术工作。但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是随矿业活动而不断变化的, 其产生的数据也是不断进行更新的, 目前的工作弊端是无法及时了解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数据信息, 为恢复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也强调“加强信息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地下水污染、矿山地质环境、城市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推进典型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建设”。
遵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 要求, 拟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数据的整理建库, 建立信息化系统, 实现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的信息化研究, 动态掌握矿山信息, 分析矿山现状, 以技术手段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为加强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
2 系统结构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数据的梳理、整合, 形成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系统。系统基于B/S架构, 由省级节点统一开发建设, 使用统一标准化数据库, 并可在地市级、区县级部署, 系统提供数据采集、数据维护、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系统用户分为三级体系, 分别为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各级用户在使用本系统时, 根据用户所属行政区划来控制用户的数据访问权限, 不同级别的用户只能查看和维护本级的数据, 省级用户能够查看和维护所有省级以下数据。
3 功能实现
为充分应用科技管矿的先进成果, 全面推进科技管矿, 切实促进矿山安全生产, 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科技管矿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系统就是根据《通知》要求, 探讨利用信息技术, 逐步实现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工作的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和决策与管理科学化的全部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管理、废弃矿井管理信息管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信息管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析、集成数据管理五部分内容。
3.1 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管理
建立围绕矿山地质环境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含矿山集中开采区调查) 、监测数据采集、网络直报、离线填报, 结合系统及信息目录库, 实现对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的快速检索查询。
(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信息:占用破坏土地情况、废水废液排放情况、尾矿固体废物排放情况、矿山地质灾害情况、闭坑矿山情况;生态破坏信息:废弃物堆放压占土地、林地草地资源、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河流断流、风景景观和地质遗迹破坏等;地质灾害信息:矿业活动导致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信息:矿山废渣、废水、废气导致环境污染等。
(2) 监测数据采集
包括地面塌陷监测、崩塌滑坡监测、泥石流监测、地裂缝监测、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监测等监测数据的采集。
(3) 网络直报
利用互联网平台, 以浏览器/服务器的方式进行数据管理, 方便、快捷, 数据在客户端能进行基本的平衡校验, 减少数据差错率。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信息数据浏览、查询、修改、报表输出、数据汇总等功能。
(4) 离线填报
当使用者不方便上网或报表任务中的报表很多, 需要比较长的填报时间时, 可使用【离线填报】方式填报数据。
3.2 废弃矿井管理信息管理
建立围绕全省废弃矿井调查项目数据, 结合系统及信息目录库, 实现对废弃矿井信息的快速检索查询、统计分析。
(1) 快速检索查询
可以通过矿种、废弃地下矿山数、废弃矿井数等关键字进行快速检索查询。
(2) 统计分析
对废弃矿井按矿类、矿种、矿山面积、闭坑时间、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进行统计分析, 并生成直观的统计分析图。
3.3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信息管理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 对项目申报、审批、批复后的项目采用、实施、验收、抽查、实时跟踪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为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提供支撑。
立项申报:主要是对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立项和申报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项目审批: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审批, 论证通过的项目进行批复实施;项目实施:对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等进行实时跟踪管理;项目验收:对已完工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等方面的管理;成果抽查:是对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成果资料、治理成效等综合信息进行管理, 并将文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展示;统计查询:实现各种不同条件的信息查询和定制报表等。
3.4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析
利用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 对指定区域 (行政区、流域或地质单元等) 矿山从业人数、矿山面积、经济类型、设计生产能力、实际能力、矿类、矿种、占用破坏土地及土地恢复情况、矿山废水废液排放情况、尾矿固体废物排放情况、排水影响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具有单项查询统计和组合查询统计两种方式, 可定制查询统计方式及内容;可按需要选定统计范围;可按行政区划、或在二维或三维图上用鼠标圈定地质单元、流域等统计范围;可根据需要确定及统计基本单位。以县、地市或省为单位进行查询及统计分析。
利用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淹没分析、裁剪分析、空间插值、挖填方分析、坡度分析、视域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 对矿山地质环境空间数据进行相关的空间分析操作, 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3.5 集成数据管理
(1) 多源信息 (数据) 收集、汇总
建立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 包括地质调查数据、监测数据、统计报表数据、治理项目数据、保护与治理方案数据、其他相关数据。数据来源包括项目调查数据、行政管理数据、文献资料等多源数据。
(2)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对数据进行检查入库, 并根据数据生产单位提供的数据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维护, 主要是数据的批量维护和增量维护。
(3) 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
利用数据字典技术, 对指定区域 (行政区、流域或地质单元等) 矿山地质环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选用EXCEL、WORD等多种格式输出报表, 可根据需要对输出报表进行再编辑。
(4) 信息目录检索查询
利用搜索引擎技术快速查询和检索各类数据, 显示用户检查相关的信息, 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目录的快速检索查询。
(5) 空间分析
对矿山地质环境空间数据进行相关的空间分析操作, 除可在二维或三维图上圈定查询范围外, 还可将查询出的各类矿山地质环境点定位到二维或三维一张图中, 并可进一步查询该点的其他信息。
(6) 决策分析
生成矿山分布图, 对矿山按矿山面积、集中开采区、经济类型、设计生产能力、实际能力、矿类、矿种等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废弃矿井分布图, 对废弃矿井按矿类、矿种、矿山面积、闭坑时间、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进行统计分析;对矿山的占用破坏土地及土地恢复情况、矿山废水废液排放情况、尾矿固体废物排放情况、排水影响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对矿山灾害及灾害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7) 服务产品制作
建立服务产品辅助制作模块, 辅助制作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年度形势分析报告、全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专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进展报告、相关图件。
(8) 信息发布
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成果数据发布功能, 对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及管理人员发布的宏观信息, 包括分析评价报告、成果图、统计分析结果等。
4 采用的关键技术
4.1 多维数据库技术
多维数据库 (Multi Dimensional Database, MDD)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数据存放在一个n维数组中, 而不是像关系数据库那样以记录的形式存放。因此它存在大量稀疏矩阵, 人们可以通过多维视图来观察数据。多维数据库增加了一个时间维, 与关系数据库相比, 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加快反应时间, 提高查询效率。
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数据可以采用多维数据库技术来整合各系统的数据, 该多维数据库采用面向集成的、时间关联的和统一的数据集合来展现, 把原来分散的数据集中抽取出重要的部分建立数据仓库。多维数据库采用面向对象程序中继承的概念, 对海量数据实时处理时出现的情况, 采用工厂类进行大批量的操作, 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4.2 基于服务GIS (Service GIS) 异构空间数据共享技术
Service GIS是一种基于面向服务软件工程方法的GIS技术体系, 它支持按照一定规范把GIS的全部功能以服务的方式发布出来, 可以跨平台、跨网络、跨语言地被多种客户端调用, 并具备服务聚合能力以集成来自其他服务器发布的GIS服务。
基于OGC标准GIS服务技术和Web Servcie技术实现空间信息服务的封装、打包、分发、聚合、编排、门户展示等应用, 实现不同粒度的空间数据、空间信息服务功能的封装与组合应用, 是灵活实现统一GIS应用服务的技术关键。在细粒度组件式GIS基础上, 封装粒度适中的全功能的GIS服务群, 构成Service GIS的服务器, 向客户端发布这些服务。这里强调全功能的GIS服务, 包括数据管理、二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地图在线编辑、制图排版和各类空间分析和处理等。
4.3 联机分析处理 (OLAP) 技术
联机分析处理是共享多维信息的、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访问和分析的快速软件技术。它通过对信息的多种可能的观察形式进行快速、稳定一致和交互性的存取, 允许管理决策人员对数据进行深入观察。决策数据是多维数据, 多维数据就是决策的主要内容。
4.4 数字“仪表盘”及专题图展示技术
面向领导的决策分析与综合统计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信息化研究中采用数字“仪表盘”及专题图技术, 实现基于在线分析处理 (OLAP) 服务器, 对多维度矿山地质环境指标体系、资源利用状况的“图、表、文”的综合分析与展示。
5 结束语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数据的梳理建库和管理, 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的信息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对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 并对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以期能够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矿山地质环境资源管理, 以技术手段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为加强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和服务。
摘要: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数据的梳理建库和管理, 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的信息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提出了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 并对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系统通过整合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的各类数据, 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的综合管理, 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辅助决策和支持。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信息化,整合数据,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刘亮;矿山环境效应影响评价系统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2]国土资源部令 (第44号)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Z].2009-03-02
[3]DZ/T223-2007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Z].2007-05221
[4]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 .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及技术要求[Z].2004-03-25
[5]刘传正.地质灾害勘查指南[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0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
[7]《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国发[2011]20号) ;
[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394号) 。
简析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 篇8
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矿山的利用和开发也进入了新的时期,因此对于矿山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矿山的开发提供必要资料。矿山环境地质的相关问题基本都可以联系到对矿山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相关问题的表现形式、严重程度和种类和资源种类、开采规模以及地区地质环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天然石油气、金属矿和煤矿都属于较为常见的矿山资源,许多开采地区都在西北方,主要地形是山地型。
1 矿山环境地质的概念分析
矿山环境地质是指在对矿山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利用环境地质学的相关知识,来研究人为地质、自然地质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关系,进而分析探究出产生矿山环境地质的原因。通过相应的解决对策来消除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的利用和开发矿产资源。局部地质环境是矿山环境地质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对矿业开发活动区域以及周边地质环境的探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地质环境影响探究。在开发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常常会影响到矿山的地质环境,并且造成许多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只有明确问题的产生原因,才可以得出合理的问题评价,并且科学的预测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会给矿山地质带来的危害程度,利用相应的问题研究成果来制定问题解决和预防方法,进而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1]。
(2)地质环境质量探究。通过研究矿山地质环境的状况,来科学预测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而后制定科学的矿山建设方案,确保建设地点远离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而确保矿业开发活动的正常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属于派生词汇,当前许多论文中混淆了这两个专业术语,比如,在一篇论文的前半部分写到“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探究”,在后半部分却写到“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探究”,作者混淆了两者个关系,分不清两者区别。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探究的主要内容是矿业开发活动和影响,其调查对象是矿业生产中的矿山环境地质。根据关注点的区别,开展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并且进一步分为轻度、重度、严重、极严重这四个等级。
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2.1 矿山的环境地质问题概述
在研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类别划分,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明确研究重点和分类原则。下文采用的分类原则是矿区开发所造成的后果,进而分成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三种类型。
(1)地质灾害问题。在矿矿山开发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裂缝、沉降、地面塌陷、泥石流和滑坡等等[2]。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采和不和开采而打破了原来的系统应力平衡,矿山地区的应力变化比较大而且十分集中,所以能够产生多种地质灾害类型。(2)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随意的排放废渣、废水、废气,这破坏了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利用开发煤矿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但是许多开发商并没有处理、净化这些废水,而是直接把不符和排放标准的废水排入湖泊和河流中,这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且影响了这些水所灌溉的农作物的生长,最终受害的其实是人类自己。(3)生态破坏问题[3]。生态破坏问题主要体现在,采矿区吸水过度造成水位下降,进而产生河流断层,破坏地区的水资源。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随意堆放废气矿石,占用了大量的有效耕地,同时由于矿石露天摆放,所以污染破坏了居住区周边的环境。
2.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特点
矿山开发利用是引发或者加剧矿山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许多矿山开发和利用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承载能力。种种问题的发生和出现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特殊性。
(1)问题重复多次发生,过度的矿业活动会加剧问题的严重程度,例如陕西省的潼关,矿山的废渣随处堆放,因此引发了后果严重的泥石流,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如果进一步开展开采活动,会加重问题。(2)问题种类多样。主要包括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的种类多样性会引发深远并且严重的危害。(3)矿山开采方式和矿产资源的不同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矿山环境问题。如果,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出现裂缝和塌陷问题,那么在平坦的地区就会出现积水问题,这会破坏建筑物以及良田[4]。
3 矿山环境地质需要深入探究的内容
矿山环境地址是环境地质研究中的新内容,当前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有限,所以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支持体系。在矿山环境地质研究中需要应用到矿学和水文学的知识,所以需要关注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并且不断的更新研究方法和内容。以下是具体的研究内容:(1)预测方式。地质环境会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因此需要收集各类价值高的资料信息,以此来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2)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合理的判断矿山的环境质量,并且科学合理的评价调查的最终结果,以此来作为图件编制的依据。(3)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影响因素和类别。
4 结论
综上,矿山环境地质属于环境地质研究的一个分支部分,当前还没有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所以需要加强对其的研究。当前,对于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这两个概念,常有出现混淆的情况,笔者在文中进行了阐述和澄清。进而探究了矿山环境地质的主要特点及问题。
参考文献
[1]武志高.浅谈山西省煤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2):52-53.
[2]王可丽,徐毅.浅谈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J].煤炭技术,2014(06):48-49.
[3]王永军.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研究现状[J].科技传播,2014(04):75-76.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探析 篇9
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专业、系统的监测是评估、判断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危害程度的前提与基础工作。由于多种原因, 我国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起步较晚, 矿山地质环境系统化的监测工作还没有有效开展起来, 在监测内容与方法、监测技术、监测范围以及监测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矿山环境管理的决策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开展。
1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对象及要素
根据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对象主要包括了矿区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土壤环境、土壤污染、采空区塌陷、边坡、含水层破坏、地表形态破坏等。
地下水环境主要是指监测由于矿山开发而对矿区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主要监测要素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水量、流速、温度等;地下水污染是指由于矿山开发而导致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地下水, 引起地下水质量下降的现象, 其主要监测要素为地下水污染组分以及地下水温度等;土壤环境监测主要是指对矿区土壤在矿业活动中其生态环境系统受到的影响进行的监测, 主要监测要素包括土壤微量元素、重金属元素以及土壤水溶性盐等;采空区塌陷监测是指对矿山采空区进行的在自然、人为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失稳、塌陷过程或现象的监测, 其监测要素主要为地表、地下形变以及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及地脉动等;不稳定边坡是指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易发生失稳变形或破坏的临空土体或岩体, 其监测要素主要为地表、地下形变以及岩土体含水率、地脉动、孔隙水压力及土压力等;含水层破坏是指由于矿山开发而造成地下水含水层位置、厚度、孔隙率等发生物理变化, 致使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改变的过程或现象, 其监测要素主要为含水层厚度、地下水位、地下水流量等;土壤污染是指由于矿山开发而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壤, 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构成对农作物和人体的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其监测要素主要为土壤污染组分以及土壤水溶性盐等;地表形态破坏是指在矿山开发过程中改变了矿区的地表形态, 造成矿区的地形地貌发生重大破坏的过程或现象, 其监测要素主要为压占土体面积、剥离岩土体积以及植被损毁面积等。
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国家、地方和矿山企业联合监测原则;重点区域重点监测、先行监测原则;常规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多种监测手段与方法并重原则。
国家、地方、企业三级联合监测可以确保对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更到位, 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落到实处;重点区域重点监测、先行监测, 在国家与地方层面, 这一原则是优先对矿产集中开采区或者群采点进行监测, 以确保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矿山企业层面, 则是集中技术与资金实力, 对矿区的重点监测对象优先进行监测;常规与应急监测相结合原则是指要在常规的定期监测之外, 对于重点区域、重点监测对象应具备应急监测的能力, 以应对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快速获取矿区地质环境数据的需要;多种监测手段与方法并重是指要将传统的监测手段与高新技术相结合, 要充分考虑到监测技术的经济性、适用性以及有效性。
3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为矿山开发侵占、破坏土地及土地复垦监测;固体废弃物及其综合利用监测;尾矿库监测;采空区地面沉降、塌陷监测;矿区地质灾害监测;矿区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监测;矿区地表水污染、地下水监测;矿区土壤污染监测等。
矿山开发对于矿区土地资源的侵占、破坏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 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测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 具体的监测内容包括侵占、破坏土地的面积、方式, 植被破坏的类型、面积以及土地复垦的面积等。矿山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 对矿区的地质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也是矿区地质环境监测的重点, 具体内容包括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种类、年排放量、积存量以及综合利用量等, 此外, 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也是监测的重要内容, 包括堆放隐患、压占地面积等。尾矿库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重点区域, 主要监测内容包括尾矿库的数量与规模大小、尾矿的主要有害成分以及存在的主要隐患等。采空区塌陷监测内容主要为塌陷区数量, 塌陷面积, 塌陷坑最大深度、积水深度, 塌陷破坏程度等;矿区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对矿区本年度地质灾害发生次数、造成的危害, 地质灾害隐患点或隐患区的数量, 已得到治理的隐患点或隐患区的数量的全面监测;矿区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监测内容主要为矿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区域面积及治理情况等;矿区地表水污染、地下水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对矿山开发排放的废水废液类型, 年产出量、排放量、处理量、排放去向以及地表水体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造成的危害、年循环利用量、年处理量等方面的监测;矿区土壤污染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造成的危害等。
4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现场人工调查、量测以及取样分析;GPS监测;遥感技术监测等。
对于矿山采空区的监测, 矿区塌陷面积较大的, 可以采用遥感技术监测;重点矿区可采用高精度GPS、钻孔倾斜仪、全站仪等监测, 其他则可以采用人工现场调查、量测。矿区水土流失监测可以采用遥感技术监测和人工现场调查、量测相结合的方式。矿区土地沙化监测可以采用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和地面GPS监测以及遥感卫星监测等。矿区侵占破坏土地与土地复垦监测采用人工现场调查、量测, 辅以遥感技术方法。矿区土壤污染监测可以采用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 辅以土壤污染自动监测仪的方式进行。其它如矿区地表水体监测、废水废液排放监测、地下水水质监测等, 采取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的方法进行。
摘要:矿山开发对于矿区的地质环境造成了诸多的不良影响, 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专业、系统的监测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该文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对象及要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原则, 并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环境监测,地质环境监测
参考文献
[1]张进德, 田磊, 赵慧.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初探[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8 (2) :129-13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篇10
然而, 矿山开采已然成为我国生产活动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据统计, 我国95%以上的能源, 80%以上的工业原料, 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以前, 由于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缺乏管理和规划的经验, 而且矿山环境缺乏相应的及时的治理, 从而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目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环保意识认识的不断增强, 特别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矿山环境治理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常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是我们最关心的“三废”排放污染, 这主要是大气污染, 矿山废水和矿山固体废弃物。在矿山的生产过程中, 难免会使用大量的炸药和使用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作为生产设备的动力, 在这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尤为严重的是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和粉尘。除此之外, 矿区堆积的大量矿物废物所产生的扬尘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极大的污染, 遇到大风天气还会引起沙尘暴。废气和粉尘不仅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植物进行光和作用, 以及造成土壤形成板结。
选矿废水、矿坑水以及尾矿池废水都是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水。在这些主要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酸碱、固体悬浮物, 甚至在有些废水中还含有放射性的物质, 严重的危害了人体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
相对于上述两种危害而言,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则突出表现在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上。据2002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当时我国产生工业废弃物9.45亿吨, 其中尾矿2.65亿吨, 煤矸石1.3亿吨, 冶炼废渣1.07亿吨。而其中的一些矿山固体废弃物中则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致使在长期堆放的过程中被氧化分解, 使得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污染了生活用水和农业用地。
其次, 是地质灾害的问题。根据中国地质的特点, 可将地质灾害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主要由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第二大类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地质灾害。据统计, 中国地质灾害除地震和火山爆发等之外, 仅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地质灾害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和地表塌陷等主要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平均每年约为300亿元。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在铜陵地区因为采矿而形成的的空区塌陷就有二十多处, 影响面积422hm2, 发生突出就达三十多起。
最后, 是资源环境的破坏。由于乱采乱挖、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在采矿的过程中会经常的发生, 这就直接导致了矿山的开采对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还有综合回收利用效率底下和伴生矿的部分开采, 也会导致矿产资源的破坏。于此同时, 矿山开采还导致了地表景观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
面对上述的种种的问题, 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有关“三废”的治理。随着我国矿山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矿山企业对“三废”治理越来越重视。对于固体废弃物, 我们通常采用尾砂综合利用, 如对有价值的成分进行合理的科学回收 (主要是金属、石英、云母、其他金属、非金属矿物等) , 使尾砂减量化。而对于煤矿固体废弃物, 则可以利用煤矸石发电、造地与铺路、利用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等。矿山的开采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如果能将矿山开采、冶炼过程中用过水处理后循环利用, 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而且又是对矿区水资源的一个更好的合理再循环利用。有学者曾经对黄金矿山的浸金含氰废水进行过处理和研究, 这些研究数据表明金矿含氰废水完全可以循环利用, 这既可以节约水资源, 又可以多次利用浸金含氰液, 从而达到无废水排放。但是相对于难循环利用的矿山废水应使其处理达标后排放, 并对其部分酸、碱废水则可以用于以废治废。对于矿山产生的大气污染, 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湿式爆破、路面洒水、种植防护林等。
第二, 对废弃土地进行生态恢复。开采后被废弃的矿山废地是我国在开采矿山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我国的矿山废弃地的复垦率是很低的。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由于矿山废弃土地的土壤条件相对恶劣, 在复垦的过程中, 必须尽力的改善土壤的环境, 而这一措施主要有:填土造田, 植物修复, 灌溉与施肥以及微生物修复等, 除此之外, 还可以施加有机改良废弃土地基质。
此外, 我们还要:第一, 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等。第二,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同时加大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监管力度。第三, 加强科学技术在矿山开采中的应用, 积极的预防矿山环境破坏, 努力恢复矿山地区生态环境。第四, 走“绿色矿业”的发展模式。
总之, 只有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 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的管理, 积极的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防止和避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最终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重要, 但又十分艰巨的工作。这不但需要国家相关机构的努力, 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支持。也只有真正做到合理科学的开采矿山资源, 在遇到环境问题时能够积极稳妥的处理, 才能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同时也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巨大财富。
参考文献
[1]彭建, 蒋一军等.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J].地理科学进展, 2005, 24, 2:38-48.
[2]王开平等, 全力打造生态型矿山[J].矿业工程, 2005, 3, 5:50-51.
[3]孙君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3 (10) :30-3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篇11
关键词:矿山资源;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建议
前言: 近些年来,在对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甚至引发矿山地质灾害,例如,泥石流、洪流等,其危害性极大,因此,对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也成为矿山资源开采重点关注的工作,为了促进矿山开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一、矿山地质环境的灾害治理
具体如下。(1) 通过利用矿山地面减沉技术实施灾害治理。在矿山资源开采的过程中,资源大量的开采会造成矿区出现空区的现象,从而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1]。矿山地面减沉技术主要是利用砂、厂矿炉渣、尾矿等材料,将采矿的空区进行填充,防止因下部空区而出现围岩坍塌、变形、垮落等现象,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地面的沉陷。众所周知,沉陷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在雨季会对沉陷处进行冲刷,对周边的地层结构也会造成破坏,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而产生泥石流、洪流等危害,而通过矿山地面减沉技术的实施,可以确保在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将沉陷地表的面积降至最低,有效的降低对环境的破坏。(2)通过利用复垦技术实施灾害治理。在进行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可能造成地面塌陷的现象,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地质灾害,因此,必须做好这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2]。复垦技术主要是对塌陷区域实施填充复垦的措施,主要填充材料为煤矸石,对复垦区域进行植树种草,避免复垦区域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当然,为了确保复垦工程的顺利完成,需要确保复垦地基的紧实度,因此,对其填充区域必须进行压实处理,确保紧实度达到工程的要求。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现阶段,虽然矿山开采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但是,在环境保护上做的工作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作者主要提出几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议,具体分析如下。
(一)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矿山地质勘查队伍。我国矿山资源极为丰富,矿山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行业之一,对提高我国综合的经济实力有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矿山地质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却经常出现资源开采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主要问题出现开采技术以及工艺设计的不合理。在这里作者建议应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矿山地质勘察队伍,矿山地质勘察是综合多工种、多学科的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勘察人员熟练的掌握工程学、地质学等知识,更需要工作人员经过野外实践系统训练,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根据矿山地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计合理的开采技术和工艺,从而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有效的提高矿山地质开采效率。
(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法律法规。首先,应适当的提升矿山资源开采的准入门槛,转变传统的观念,要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来对矿山资源开采队伍的资质进行全面的审核,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企业生产规模、职工权益保护能力、环境治理能力、环境恢复能力等,都必须设立相应的指标,必须保证各项都能达到指标,才有资格获得准入证,如果有任何一项不达标的话,都不得必批准查权以及开采权。其次,要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矿山地质开采管理的力度,对一些违规开采、不正当开采的情况,必须给予一定的处罚,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追究其刑事责任,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环境的破坏就是在破坏我们生存的空间,因此,对于矿山开采恶意破坏环境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施工的必须严惩。
(三)推行奖励机制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为了提升矿产开采效率,降低对地质环境的污染,国家应通过奖励机制来扶持施工企业积极投入新的开采技术和开采工艺,全面提升矿山开采效率,而且对降低环境污染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另外,要推行鼓励政策,不断的鼓励相关科研部门对矿山开采设备、工艺的研制和开发,不断的替换落后的装备以及工艺,全面提升矿山开采的装备以及工艺水平,一方面做到提升矿山资源开采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通过先进的装备以及工艺来实现绿色矿山开采,降低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做好环境治理和环境恢复的工作。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矿山开采行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但是,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会引发地质灾害,如何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灾害治理工作也成为矿山开采行业发展的关键工作。通过本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灾害治理及建议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矿山开采行业的了解,主要从矿山地质环境的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对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意见,也希望能够与同行人士共同探讨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 傅博.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投资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2(09)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篇12
在中国, 矿产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陕西与山西, 这两个省矿产资源种类多, 储量丰富, 分布范围较大, 是中国矿产资源覆盖面积最大的省份。矿产资源的开发效率提高, 能够促进建筑、冶金、建材及化工等产业的发展, 并且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但是,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 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 也给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矿山地区开发矿产资源不合理, 使得矿山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并引发多种地质灾害, 破坏了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针对这种情况, 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研究, 找出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 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减少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率, 确保矿产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
1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现状
矿山环境是指矿山区域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而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则是在地质作用的影响下, 矿山生态环境恶化, 并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事件, 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现阶段, 中国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地下开采过程中造成采空坍陷、地面裂缝及泥石流等情况出现;露天开采时, 造成坍滑坡、矿坑渗水;矿山中排放出不达标的废水废渣, 造成水土污染等, 例如鸡毛山地址灾害治理区 (见图1) 。
a) 土地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在矿产活动中, 矿产资源开采可以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其中露天开采会破坏大量的土地植被, 影响山体结构, 使得大量废渣、废物堆积, 不仅造成矿山开采区域污染, 还带来新的水土流失;b) 废渣随意堆放, 造成地质灾害。由于矿产开采需要借助大量的机械设备, 开采过程中震动非常强烈。在露天开采时, 大量基础施工使得废渣、废物增多, 加上矿产开采区域面积较小, 导致废渣废物随意堆放,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率。经调查, 中国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 因矿山环境破坏而发生地质灾害的比例占60%, 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的次数不下千次。出现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还是矿山环境污染程度较大造成的, 加上管理不到位, 促使污染加剧, 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一种突发性灾害, 其发生毫无征兆, 难以预测, 使得灾害发生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甚至出现人员伤亡。通常情况下, 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规模越大, 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就越大。这些地质灾害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房屋、企业、工厂、基础设施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 加上灾害发生难以预测, 没有进行及时的预防控制, 使得人员伤亡增多, 经济损失严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还会对交通运输线路造成破坏, 使得交通受阻, 带来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同时, 地质灾害发生破坏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使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本就不高的山区人民更加贫困, 严重影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2 矿山环境发生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2.1 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 能够有效了解矿山地区地质环境和自然环境, 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 也有助于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2.2 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
随着矿山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使得矿山环境污染程度加剧, 进而引发多种地质灾害。针对这种情况, 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加大对矿山环境和灾害源头的监管和治理力度, 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化及科学化的行业标准进行开采,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促进矿山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矿山企业要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做好各方面预防控制工作,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加大先进技术和开采工艺的应用, 减少矿山环境污染源, 修建污水处理厂, 减少废水排放量, 保证矿山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3 加快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a) 对已经封闭的矿山, 政府机构要加大宣传力度, 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投资开矿, 相关部门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 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 吸收社会资金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改造, 也可以向国家申请专项治理资金, 对一些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和治理, 确保矿山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进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b) 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要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利用, 根据不同的受污染程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对多种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理措施, 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保证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不再发生。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治理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2.4 治理矿山开采中产生的废水
因矿山环境污染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是水土污染。这是矿山开采过程中非常普遍的问题。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矿坑积水、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要将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再实施排放, 以避免当废水排放量增大时, 大量废水渗入地下的现象出现, 那么土壤和地下水也不会受到污染。由于在水土污染之后, 地质环境问题会非常严峻, 因此, 矿山开采时及时处理大量废水, 就能够保证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 能够恢复地下水的水位, 矿区周围用水紧张现象也能妥善解决, 农田灌溉水源充足。
3 结语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但是, 开采给人类带来的系列地质灾害也是非常严重的。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需要, 各矿区应建立起生态环境破坏恢复及防治地质灾害制度, 切实将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推荐阅读:
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09-3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08-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07-30
矿山地质构造08-11
矿山地质工程10-25
矿山地质探矿工程08-28
露天矿山地质工作总结06-19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实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承诺09-02
矿山地质灾害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06-20
矿山环境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