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

2024-07-24

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通用5篇)

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 篇1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矿业活动的发展,在矿山开发中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秩序混乱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这就对矿山环境的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遥感监测手段有着周期长、时效性差等局限性,而遥感自动监测技术则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遥感监测手段的问题。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矿山环境遥感自动监测方法与应用。

1 矿山环境遥感自动监测方法应用

1.1 资料准备

1.1.1 遥感数据选择

以矿山环境监测工作要求为基础,选择遥感数据,一般为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不同比例尺选取的遥感数据不同,对于1:10000比例尺来说,主要选择IKONOS,Quick bird,Worldview-2数据,对于1:50000比例尺来说,主要选择SPOT-5以及RapodEye数据。

1.1.2 收集DEM数据

在矿山环境监测工作中,DEM数据的作用至关重要,其能够对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同时能够制作三维景观,从而为矿山目标物的解释提供依据。一般来说,所选取的DEM数据分辨率应当与待校正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一致[1]。

1.1.3 收集其他资料

首先是对矿权资料的收集,矿权数据为矢量数据,其能够明确区域内采矿活动的范围,矿权数据主要包括开采申请登记数据、省级矿产资源整体规划数据等。

1.2 数据预处理

应用矿山环境遥感自动监测方法的过程中,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正射校正:主要指的是对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正射校正,以此来消除地形起伏影响;(2)数据融合处理:数据融合的主要作用是增强遥感图像信息,主要采用CN变换、HIS变换等方式来实现遥感图像数据的融合处理;(3)几何校正处理:一般采用插值法进行几何校正,对于低分辨率影像空间插值来说,主要采用线性拟合或二次拟合方法,对于中、高分辨率影像空间插值来说,主要采用三次插值或三角网插值方法[2];(4)图像增强处理: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能够更好地提取图像信息,图像增强方法有很多,例如边界提取、色彩掩膜等;(5)辐射校正处理:在应用遥感自动监测方法进行矿山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两景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可能在亮度上会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消除亮度差异,通常采用直方图匹配等方法来进行相对辐射校正。

1.3 信息提取

在应用遥感自动监测方法进行矿山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信息提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3.1 对矿山环境现状信息的提取

对于不同地物来说,其对光谱的吸收特性和反射特性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遥感数据的波谱特性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地物波谱的差异性能够对波谱灰度值进行提取,从而形成各种不同专题的矿山环境现状信息专题地图。

1.3.2 提取矿山环境变化信息

一直以来,矿业主管部门就对矿区内的变化十分关注,例如矿山开采范围的变化、非法开采现象的发生等,这些都属于矿山环境的变化,可以将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作为源数据,以此来自动提取遥感变化信息,从而实现矿山环境变化信息的提取。

1.4 成果表达

成果表达指的是矿山环境信息的成果图,例如矿山环境变化监测图、矿山环境现状调查图等。

1.4.1 矿山环境现状调查图

在对遥感影像图进行处理之后,将其作为底图,并将矿业活动等各类标记进行叠加,在整个图的轮廓之外,将制作好的矿山环境开发状况遥感调查表进行放置[3]。

1.4.2 矿山环境变化图

将经过处理的矿山环境变化遥感图像作为底图,对矿业活动等标记进行叠加,在整个图的轮廓之外,将制作好的矿山环境变化遥感监测统计表进行放置。

1.4.3 野外验证路线图

与道路、居民地等GIS数据得出的疑似图斑,制作野外验证路线图。

1.5 监测结果分析

对遥感自动监测获取的矿山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以及矿山环境变化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将目视解释结果作为基准,二者进行叠加,统计图斑一致的树木,从而计算出遥感自动监测的准确率。以野外实地调查结果为根据,对监测结果进行分类,总结不同算法下监测准确性分布规律,之后进行改进。此外还需要对监测时间进行统计和对比,给出综合评定。

2 矿山环境遥感自动监测应用的问题及展望

矿山环境相对复杂,遥感自动监测在矿山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的一些问题。(1)矿山开采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所研究的地物光谱特征和影像特征相对复杂,仅仅通过光谱特性来反映地物差异很容易出现无法识别的现象,因此,不仅要对遥感图像进行应用,还要对地质专业知识进行应用[4];(2)从解译方法上来看,各种遥感卫星数据有着自身的特点,对于不同卫星遥感数据的解译方法尚不完善,传统的分类提取方法忽略了对关联邻近信息的分析,可能导致解译结果出现不准确的问题,因此应当积极研究新的解译方法,保证解译结果的准确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分析了遥感自动监测方法在矿山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促进遥感自动监测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博,陈建平,刁明光.北京矿山环境遥感监测与综合评价系统的设计[J].地质通报,2011,05.

[2]刘善军,王植,毛亚纯,徐白山,吴立新.矿山安全与环境的多源遥感监测技术[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10.

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 篇2

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及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开展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乡(镇)国土所,局机关各股室: 为做好今年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现将《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0]145号)及省国土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关于开展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10]212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结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实施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批、供、用、补、查”基础资料,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不准,将直接影响今后的“批、供、用、补、查”,特别是建设用地报批与土地开发立项。各单位,各部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深刻认识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二、把握重点,明确责任。

全面查清2010内全县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重点查清新增建设用地、新增交通用地、新增果业用地及耕地等变化情况。

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作为一项基础性调查工作,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多个方面。耕保、监察、地籍、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等部门及各乡镇国土所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

1.耕保股负责提供土地利用计划下达、执行情况,负责提供基本农田补划、调整等相关图件、数据等资料,负责提供建设用地审批、基本农田依法批准占用及补划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及政策依据,核实确认审批建设用地的变更调查上图结果;

2.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负责提供耕地后备资源及年内经验收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料,核实确认变更调查上图结果;

3.土地监察大队负责提供本违法用地的数量、范围、位置及查处情况,并对违法用地的变更调查上图结果核实;

4.地籍股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变更调查,全面查清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5.作业单位负责所有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的调查上图工作,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全面查清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6.各乡镇国土所负责做好向导工作,将作业人员带到每一块土地利用变化现场,并核实确认每一块土地利用变化调查上图结果。

附件:

1.《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0]145号)

2.《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关于开展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10]212号)

二O一O年十二月七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土地变更调查

遥感监测

转发

通知

会昌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 2010年12月7日印发

共印45份

附件1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电发【2010】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土地调查是《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规定的一项基础调查工作,是获取土地基础数据的重要途径。为准确掌握2010全国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现势性,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的要求,部署开展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抓好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

2010年是二次调查全面结束后的第一年,是按照新机制,采用新方法,保持二次调查成果现势性的开局之年。2010土地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结果将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实施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和依法有效监管的基础支撑,也 4 是保障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实现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调查监测工作的组织与领导,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严格调查质量要求,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调查监测工作按时顺利完成。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及遥感监测工作将首次全面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高。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部署,统筹安排,尽早开展今年的调查监测工作。对按期接收不到遥感监测成果的地区,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开展外业调绘,确保调查工作按期完成。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今年变更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制,将今年的调查监测工作纳入到目标考核中,并由分管领导负总责,责任到人,考核到位。

(二)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土地变更调查监测工作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多个方面。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规划部门负责提供土地利用计划下达、执行情况资料,负责提供基本农田补划、调整等相关图件、数据等资料,配合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耕地保护部门负责提供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基本农田依法批准占用及补划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及政策依据,核实 5 审批建设用地的变更调查上图结果;执法监察部门负责提供本违法用地的数量、范围、位置及查处情况,并对违法用地的变更调查上图结果核实;地籍部门牵头负责组织,结合遥感监测成果,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完成相关部门有关资料的调查上图工作,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全面查清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三)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各地要建立完善的变更调查成果检查制度,加强对变更成果的质量把关。各地要建立健全县级自查、地(市)检查与省级抽查的三级检查制度。各级主管领导要对本地区的调查成果质量负总责。只有通过本级土地调查主管部门质量检查合格的调查成果,方可向上一级报送提交。我部将实行土地变更调查结果质量问责制度,对国家检查核查发现的弄虚作假和重大质量问题,在全国通报批评,并按照《土地调查条例》,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争取经费,落实人员。各地要积极与财政部门联系,在中央补助经费的基础上,积极申请落实相关工作经费,争取将变更调查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变更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高效使用变更调查经费,并加强对调查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杜绝违规、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同时,各地要积极落实专业 6 调查队伍,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指导,保证各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按时完成。

二、突出重点,明确各项工作任务

按照《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实施方案》,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任务主要包括:遥感监测、土地变更调查、调查成果核查、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及数据汇总统计等工作。

(一)遥感监测。国家统一采购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数据,组织加工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与2009年二次调查标准时点遥感正射影像图叠加分析,提取新增建设用地监测图斑;将2010年遥感正射影像和监测图斑等信息,分期分批分发地方,为地方开展变更调查提供基础资料。

(二)土地变更调查。各地利用部下发的遥感监测成果,结合本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情况,按照土地变更调查的有关要求,以2010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实地调查并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全面查清2010内全国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重点掌握新增建设用地、耕地等变化情况;结合当前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更新基本农田上图成果,掌握的基本农田现状情况。

(三)变更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采用二次调查“三下两上”的工作流程和模式,利用遥感监测成果,对各地报送的县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库开展内业核查。对内业核查发现的重大问题,抽取部分重点地区、重点地类,组织开展外业实地核实。

(四)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各地依据外业调查结果,按照数据库更新有关技术规定,逐地块更新本地区二次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形成2010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县级成果,并逐级上报;地(市)级、省级、国家依次利用下一级提交的更新数据包(或土地调查数据库),逐级更新本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五)数据汇总统计。以县区为单位,利用土地调查数据库,按照变更调查数据汇总要求,逐级汇总内每一块土地的利用变化情况,形成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汇总结果。结合土地管理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编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三、统筹安排,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提早准备,精心组织,统筹部署,落实责任,要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一)准备工作。

8月底前,国家编制完成土地变更调查及监测方案,制定调查监测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9月份,启动遥感影像图购置和生产加工,开展遥感监测工作,陆续向地方提供遥感监测成果资料。10月底前,各地落实调查队伍和人员,组织开展调查培训,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调查设备仪器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外业调查及数据更新。

10月份开始,各地组织开展外业调查,并及时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12月25日前,基本完成县、地两级的变更调查外业调查和数据库更新、变更数据汇总等工作,形成地市级土地变更调查汇总结果。

县级行政区域界线有调整的,11月20日前,相关省份须将涉及界线调整的所有县级调整后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相关说明材料报国土资源部备案,作为今年变更调查的初始数据库。

(三)汇总上报。

2011年1月初,各地(市)报送变更调查成果到省级,省级组织进行数据汇总与变更。1月10日前,完成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工作,形成初步变更调查汇总结果。国家组织地籍、9 土地督察、执法监察等部门组成督查组,督查核实各地新增建设用地。1月20日前,完成省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统计分析,并上报变更结果。

省级上报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主要包括:变更调查一览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权属性质汇总表、耕地坡度等级汇总表、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可调整地类面积汇总表、建设用地类型统计表、建设用地细化调查汇总表、新增耕地来源汇总表和省级更新数据包,以及2010省级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等。具体成果内容和提交要求见实施方案(附件)。

3月15日前,完成变更调查成果国家级内、外业核查工作。

3月20日前,完成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报告并上报。

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 篇3

关键词: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技术解读

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前一时段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遥感影像数据,对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及行政区划变化通过外业实地调查,获取变化地类图斑、土地权属(宗地)、行政区划变化数据,从而生成增量数据包以及统计报表,实时对土地现状利用数据库更新和上报的过程[1]。

一、遥感监测

(一)2014年遥感监测总体情况

根据全国各地土地利用管理需要、变化情况,以及遥感资料的保障能力,将全国划分为四类监测区。其中,一类地区采用优于1米的卫星遥感数据。二类地区采用2米级多光谱卫星数据。三类地区采用2 米级5米级彩色或全色卫星遥感数据。四类地区采用多光谱或5米级全色卫星数据[1]。

国家下发各地图斑类型包括1A、1B、1C、1D、1E、 2 、3A、 3B 、3C、 3D、 3E、7A、 7B 、7C 、7D 、9A、9B、11等6个一级类,16个二级类。

(二)主要变化

(1)数据源方面:2014年高分一号,实践九号等国产新数据得以广泛应用,往年的YG2数据大幅减少[2]。

(2)图斑类型方面:由6大类,18个二级类变为9大类,24个二级类。

(3)追踪前几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土地变更调查等国土资源管理相关图斑情况。

监测往年临时用地情况。依据最新的遥感影像,检查往年临时用地图斑的变化情况,如果影像表现为未拆除复耕,恢复原貌的图斑,将提取本年度图斑[2]。

监测2013年度卫片执法检查、拆除图斑和土地变更调查变化情况。依据本年度遥感影像,检查上年度需拆除图斑是否已拆除。對影像表现为未拆除恢复原貌,仍然具有明显建设特征的,将提取本年度图斑。(6A)

二、现状调查

(一)开展遥感监测图斑核实及建设用地变更调查

利用外业底图,对照实地土地利用现状,对国家下发的遥感监测图斑及属性信息进行逐图斑、逐地块核实,调绘实地建设范围和地类,确认遥感监测图斑变化情况,如实填写相关表格,做好外业调绘记录[1]。

(1)对遥感影像未反映的新增建设用地图斑,除了已经取得合法手续,并且已经在部监管平台备案的,其他一律不允许纳入本年度变更。

(2)对实地已发生动工建设的,应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分门别类的按建设用地、设施农用地分别变更,或按临时用地等地类相应上图[3]。

(3)对新增道路图斑,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道路地类认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3﹞581号)要求进行变更。

(4)对上年度部卫片执法检查中查处的地块,应如实纳入本年度土地变更调查。

(5)对于监测图斑为推填土类型,未变更为第一类情况的,地方需提供现场没有发生建设的实地照片。对实地已建设的,应按建设用地、设施农用地变更或按临时用地等地类相应上图[4]。

(6)对于卫星拍摄后建设的地块,在部监管平台备案范围内的,可以按新增建设用地变更,如果超出报备范围上报,按虚报建设用地算。

(7)对上年土地调查数据库中P图斑,2014年如果已实地建设,则应把实际建设部分在数据库中标注为PJ。

(8)对新增光伏用地,配套办公场所,附属设施应按建设用地进行变更上图。

(9)拆除图斑的处理

对于已拆除的遥感监测图斑,由县级国土资源局提供举证材料,填写《拆除图斑核实记录表》,并由地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验收证明,自治区国土资源执法部门审查。逐级审查负责。

(10)P图斑的变更。对于年度批准实地未建设的地块,现状调查过程中不变更,待部综合监管平台套合标注后,由国家在另一个图层上直接生成。

(11)设施农用地的变更。各地应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要求,开展设施农用地调查。设施农用地或按临时用地,须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耕保部门和建设用地部门审查通过后,填写相应记录表格。未通过审核的图斑,应按建设用地上报[5]。

(二)开展地类信息专项调查标注。

(1)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本年度内,将闲置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并经土地和农业等相关部门共同认定能调整成耕地的,作为“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

(2)可调整地类:对于因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变更为林地、园地、坑塘水面以及草地等农用地,且未破坏耕作层的,可以认定为可调整地类。包括:可调整其他园地、可调整果园、可调整其他林地、可调整茶园、可调整有林地、可调整坑塘水面、可调整人工牧草地[6]。

(3)新增耕地坡度:将利用DEM制作的坡度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套合,确定新增耕地坡度分级级别。对坡度级别大于2°的耕地,区分坡地和梯田,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相对应表格。

(三)开展其他现状变化调查

对于建设用地和耕地之外的现状变化,也要按照土地变更调查的要求开展实地调查工作。除因突发性自然灾害、重大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等原因外,原则上不得将农用地变为未利用地,也不得随意改变耕地内部各地类[1]。

三、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提高,年度变更调查的科技含量势必越来越高,所产生的成果也将更具现势性、准确性和可靠性[7]。今后,各地在做年度年度变更调查时,不仅是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规划,更为重要的还是做好前期工作,为现状调查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4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64号。

[2] 次瑞森.土地变更调查要跟上新形势[J].中国土地,2006(10):37-38

[3]童英良.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现状与变革及关键环节分析 [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04):133-136

[4] 白晓东.警惕数据库成为“弃库”-关于建立土地变更调查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土地,2009(12):49-50

[5]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

作者简介:石瑞年,1984年2月,女,汉族,甘肃武威,研究生学历,中级职称,测绘工程,从事的工作,国土资源管理,地籍管理

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 篇4

关键词:矿山,测绘技术,地质环境,遥感监测

矿山地质是我国采矿化建设重点工程, 引入信息技术为支撑, 构建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动态监测控制平台, 有助于提升矿山地质的综合监测力。 因此, 深入了解信息系统功能特点, 提出远程控制模式, 能够推动我国矿山地质科技化改革, 彰显高科技用于采矿体系的功能优势。

1矿山地质环境主要灾害

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 各国政府及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的理解与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 这些是测绘院参与项目建设必须面临的风险隐患。 矿区地质环境对后续开发与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 搞好地质环境监测具有多方面意义, 有助于实现地质环境监测的高效性。 结合目前监测情况, 矿山地质环境主要灾害包括:

(1) 滑坡。 山体滑坡是斜坡上的泥土或岩体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作整体或局部向下运动的现象。 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雨水, 与山体滑坡紧密相连的就是泥石流。 泥石流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的大。

(2) 塌陷。 采空区塌陷在各类的矿山中都不同程度的发生过此类地质灾害, 其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当地下矿层被采出之后, 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重力和其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 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

(3) 崩塌。 崩塌主要发生在雨季、软硬相间的岩层, 由于差异分化, 坚硬岩体突出, 由于结构面切割或重力蠕变, 易产生崩塌、落石。 地质构造发育使完整的岩体被分割成割裂体, 割裂体在诱发因素下失稳形成崩塌。

2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

采矿行业风险形成的关键矛盾点正在于此, 在采矿行业风险的形成中, 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数据库安全控制是科技化改革的成果, 也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创新的必然要求, 与商业信息时代发展是不可分割的。 面对企业日趋增多的数据量, 测绘系统关系模型可以进行优化处理, 通过筛选、 优化等方式, 对数据资源进行筛分, 最后根据用户所要求的东西筛出可用的信息。

(1) 操控系统。 “智能化”是动态监测控制的主流趋势,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更为稳定的计算模式, 由人工智能系统取代手工数据操作流程。 因此, 移动网具有兼容性、广泛性、功能性等特点, 为网络数据传输处理提供了虚拟化平台, 提高了网络用户的实际操作服务水平。 近年来,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取得先进成果, 在传统计算机操控平台基础上, 研制出了动态监测控制系统作为中介, 提供更具便捷性的数据处理服务平台。

(2) 网络系统。 矿山地质信息系统是采矿科技化发展中必须配备的专用设备, 其主要是采用计算机、遥感器、通信网络等核心要素, 有助于实现系统矿山地质人机设备调控的均衡性, 建立更加“安全、高效、优质”的监测指挥方案。 通过“远程网络”可以实现矿山地质信息的一体化处理, 按照设定数据执行可行的方案, 不仅掌握了信息系统性能变化状态, 也实现了远程分析结果的标准化, 从而提高了动态监测指挥系统的实地工作性能。

(3) 调度系统。 信息系统远程次数增多, 既带来了一系列的远程破坏, 也威胁到了测绘区矿山地质运行的安全性, 阻碍了采矿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信息系统动作状态建立可靠的远程指挥制度, 并充分利用远程控制操作方案, 为指挥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 远程控制是矿山地质及设备使用前的综合性监控, 也可对动态监测设备及人员制定针对性的调度方案, 可判断远程状态下设备结构功能损耗及运行状态。

3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模块设置与应用

发达国家矿山地质测绘系统采用新模式, 利用传感器、控制器、转换器等构建先进测绘平台, 帮助采矿企业设定高精度的数据处理平台。 如:工业技术先进的德国, 其则用传感器建立控制系统作为采矿化调度中心, 根据编程程序来调整矿山地质监测模式, 从而满足不同区域实地测绘要求, 保证了远程控制信号的稳定传输。 测绘技术用于矿山地质遥感监测, 其主要模块设置与应用:

(1) 传感器。 从传感器性能发展看, 为了改变矿山地质远程控制性能, 在动态监测系统结构改进过程中, 可通过传感器器件, 并重点结合矿山地质人机一体化技术, 从软件、硬件对矿山地质指挥系统实施改造, 对使用到的设备性能熟练掌握, 从而把握矿山地质远程调度指标。

(2) 控制器。 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改革发展, 传感器在机械、电气等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更加广泛, 以促进信息设备在矿山地质建设中的高效转换。 随着我国矿山地质信息化发展, 信息系统承载的远程调度荷载也日益扩大, 导致指挥系统设备远程操控次数明显增加。 将控制器运用于动态监测远程控制中, 基于控制器矿山地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为自动化控制改造提供指导依据。

(3) 转换器。 信息系统是矿山地质调节控制的核心构成, 不仅可以实现动态监测远程信号转换控制, 也是维持区域测绘安全调度的重要保障。 结合矿山地质实地测绘要求, 研制符合监测实况的远程控制系统, 能够全面提升矿山监测设备操控效率, 增强矿区动态监测的综合监测力。 信息系统用于矿山地质远程控制建设, 体现了高科技在采矿信息化中的作用。

4遥感动态监测系统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 网络系统、遥感系统、控制系统等, 均是矿山地质远程控制中心, 借助三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动态监测信息化调度目标。 基于测绘系统平台, 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要重视数据处理与应用, 主要数据包括:

(1) 添加功能。 矿山地质信息添加处理, 主要根据GPS- GIS矿山地质群体人数变化情况,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必要的添加, 及时收录学生矿山地质相关的数据信息, 这样才能为矿山地质管理工作提供真实的信息依据。 基于党建信息化平台下, 必须设置可行的信息查阅模块, 及时处理相关的矿山地质信息。

(2) 编辑功能。 矿山地质信息编辑处理,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优化改革阶段, 每年GPS-GIS参与矿山地质监测会遇到各种特殊情况, 如何掌控矿山地质信息变化趋势, 这也是矿山地质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处理的问题。 为了避免传统人工数据处理带来的不足, 现阶段矿山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开始采用智能化处理模式, 设计智能编辑模块完善信息录入与处理。

(3) 删除功能。 矿山地质信息删除处理, 一般来说, 每年遥感矿山地质数据库都要定期清理, 删除一些不必要的数据信息, 能够减小管理数据库的库存量, 避免信息存量过大而影响到系统的运行速率。 设置信息删除模块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管理优势, 体现出遥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走向, 为矿山地质管理体制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5结论

总之, 测绘技术是对矿山工程勘测的综合应用, 结合遥感系统可建立动态监测模式, 对矿山区域地质环境构造进行系统性地划分。 随着测绘技术应用范围扩大化, 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具有多方面功能选择, 实现了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的协调运行。 测绘院要充分利用遥感监测平台, 对矿山地质执行全程跟踪与勘测分析, 确保监测系统运行及控制的科技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琼峰.遥感技术在矿山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3 (06) .

[2]张忠, 何宏伟, 张建文.基于低空遥感的矿山测量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10) .

[3]唐超, 陈建平, 张瑞丝, 裴英茹.基于Aster遥感数据的班怒成矿带矿化蚀变信息提取[J].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3 (01) .

[4]王清丽, 付青松, 郭喜绒, 闵小凤, 曹子荣.Rapid Eye遥感卫星影像在云雪覆盖区域的应用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 2012 (04) .

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 篇5

感监测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土地调查是《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规定的一项基础调查工作,是获取土地基础数据的重要途径。为准确掌握2010全国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现势性,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的要求,部署开展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抓好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

2010年是二次调查全面结束后的第一年,是按照新机制,采用新方法,保持二次调查成果现势性的开局之年。2010土地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结果将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实施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和依法有效监管的基础支撑,也是保障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实现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调查监测工作的组织与领导,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严格调查质量要求,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调查监测工作按时顺利完成。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及遥感监测工作将首次全面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高。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部署,统筹安排,尽早开展今年的调查监测工作。对按期接收不到遥感监测成果的地区,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开展外业调绘,确保调查工作按期完成。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今年变更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制,将今年的调查监测工作纳入到目标考核中,并由分管领导负总责,责任到人,考核到位。

(二)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土地变更调查监测工作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多个方面。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规划部门负责提供土地利用计划下达、执行情况资料,负责提供基本农田补划、调整等相关图件、数据等资料,配合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耕地保护部门负责提供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基本农田依法批准占用及补划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及政策依据,核实审批建设用地的变更调查上图结果;执法监察部门负责提供本违法用地的数量、范围、位置及查处情况,并对违法用地的变更调查上图结果核实;地籍部门牵头负责组织,结合遥感监测成果,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完成相关部门有关资料的调查上图工作,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全面查清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三)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各地要建立完善的变更调查成果检查制度,加强对变更成果的质量把关。各地要建立健全县级自查、地(市)检查与省级抽查的三级检查制度。各级主管领导要对本地区的调查成果质量负总责。只有通过本级土地调查主管部门质量检查合格的调查成果,方可向上一级报送提交。我部将实行土地变更调查结果质量问责制度,对国家检查核查发现的弄虚作假和重大质量问题,在全国通报批评,并按照《土地调查条例》,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争取经费,落实人员。各地要积极与财政部门联系,在中央补助经费的基础上,积极申请落实相关工作经费,争取将变更调查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变更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高效使用变更调查经费,并加强对调查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杜绝违规、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同时,各地要积极落实专业调查队伍,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指导,保证各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按时完成。

二、突出重点,明确各项工作任务

按照《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实施方案》(见附件,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任务主要包括:遥感监测、土地变更调查、调查成果核查、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及数据汇总统计等工作。

(一)遥感监测。国家统一采购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数据,组织加工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与2009年二次调查标准时点遥感正射影像图叠加分析,提取新增建设用地监测图斑;将2010年遥感正射影像和监测图斑等信息,分期分批分发地方,为地方开展变更调查提供基础资料。

(二)土地变更调查。各地利用部下发的遥感监测成果,结合本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情况,按照土地变更调查的有关要求,以2010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实地调查并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全面查清2010内全国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重点掌握新增建设用地、耕地等变化情况;结合当前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更新基本农田上图成果,掌握的基本农田现状情况。

(三)变更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采用二次调查“三下两上”的工作流程和模式,利用遥感监测成果,对各地报送的县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库开展内业核查。对内业核查发现的重大问题,抽取部分重点地区、重点地类,组织开展外业实地核实。

(四)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各地依据外业调查结果,按照数据库更新有关技术规定,逐地块更新本地区二次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形成2010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县级成果,并逐级上报;地(市)级、省级、国家依次利用下一级提交的更新数据包(或土地调查数据库),逐级更新本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五)数据汇总统计。以县区为单位,利用土地调查数据库,按照变更调查数据汇总要求,逐级汇总内每一块土地的利用变化情况,形成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汇总结果。结合土地管理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编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三、统筹安排,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提早准备,精心组织,统筹部署,落实责任,要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一)准备工作。

8月底前,国家编制完成土地变更调查及监测方案,制定调查监测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9月份,启动遥感影像图购置和生产加工,开展遥感监测工作,陆续向地方提供遥感监测成果资料。10月底前,各地落实调查队伍和人员,组织开展调查培训,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调查设备仪器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外业调查及数据更新。

10月份开始,各地组织开展外业调查,并及时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12月25日前,基本完成县、地两级的变更调查外业调查和数据库更新、变更数据汇总等工作,形成地市级土地变更调查汇总结果。

县级行政区域界线有调整的,11月20日前,相关省份须将涉及界线调整的所有县级调整后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相关说明材料报国土资源部备案,作为今年变更调查的初始数据库。

(三)汇总上报。

2011年1月初,各地(市)报送变更调查成果到省级,省级组织进行数据汇总与变更。1月10日前,完成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工作,形成初步变更调查汇总结果。国家组织地籍、土地督察、执法监察等部门组成督查组,督查核实各地新增建设用地。1月20日前,完成省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统计分析,并上报变更结果。

省级上报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主要包括:变更调查一览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权属性质汇总表、耕地坡度等级汇总表、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可调整地类面积汇总表、建设用地类型统计表、建设用地细化调查汇总表、新增耕地来源汇总表和省级更新数据包,以及2010省级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等。具体成果内容和提交要求见实施方案(附件)。

3月15日前,完成变更调查成果国家级内、外业核查工作。

3月20日前,完成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报告并上报。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四日

附件:

上一篇:圆锥曲线教学下一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