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

2024-07-3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通用12篇)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 篇1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表(表1)中经济类型、生产现状、建矿时间、企业规模、服务年限、主要编制人员、经费估算及资金来源,是不是填的不合理或没有填?

2、承诺书应该是报告编制单位承诺还是建设单位承诺?

3、附图目录只有3张图。

4、该矿性质为整合矿井,但按照新建矿山要求编制报告是否合理?(P1)

5、一期工业场地(整合前的老工业场地)应注明是原哪个矿的。二期场地是新的吗?

6、翁杂村?

7、《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范》应为《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8、该矿首采区南龙矿区划分为三个采区进行回采?(P13)

9、矿山地面工业场地位于井口附近。该场地地面平缓?(P12)

10、地形标高1156.3~989m(P12),但采矿标高+1200~+827m,地形标高小于采矿标高?核实地形标高。

11、(P19)向北延出图幅,什么意思?综上所述,大龙煤矿位于翁昭复式背斜东翼中部?

12、(P23)在大龙煤矿四周有不同规模的小开采?

13、矿区内植被土地复垦评审时专家已指出有茶场。

14、(P26)区域水土流失不为严重

1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任务该矿山没有具体化。

16、(P30)(P37)上下山移动脚取值不一致,地面崩塌面积不一致。

17、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该矿山采用什么设备监测、具体在什么地点布置几个监测点、由何种机构负责监测?都不太明确。监测资金一年12000元,够不够?

18、保障措施不具备针对性和个体性,没有具体内容。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 篇2

目前, 油气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随着油气需求的增加, 大规模的开发造成地质环境严重恶化, 并已影响了该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2,3,4]。为有效解决该矛盾, 2009年3月, 国土资源部颁布的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规定, 矿山生产企业要对生产及影响范围内造成的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保护、恢复及治理。并在随后颁布了DZ/T 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编制规范[5], 也规范了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范围与流程, 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

相较于传统矿山而言, 油气矿山在矿体的赋存状态、开采工艺、生产方式及开采后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均存在较大的差异[6,7]。由于相关规范只提供了指导方向, 并未详细针对编制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提供评价方法。因此, 如何有效编制油气开发后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方案, 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也存在独有的困难性。

在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过程中, 常见的编制难题有地质灾害评估、对含水层的影响及二次评估等。本文基于多个相关方案的编制经验, 针对常见的编制难点, 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该工作有利于提高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并对于相关方案的编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地质灾害评估

1.1 严重性区分

经过对比多个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由于该类矿山通常坐落于开阔平坦地带, 仅少数位于山区等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因此, 在评价该类矿山的地质灾害时, 通常判别为地质灾害不发育, 影响程度为较轻, 如惠安油田。然而, 在评价山区油气田矿山时, 需考虑如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判别结果为地质灾害发育, 影响程度为严重, 如河坝气田。

1.2 起因判定

在DZ/T 223—200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编制规范中明确提及, 所需评价地质灾害的起因应为采矿活动所引发的。而在实际方案编制过程中, 除考虑上述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外, 如对采矿活动造成安全隐患的自然状态下的地质灾害也是需要重点调查与分析的。因此, 按照地质灾害的起因划分, 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可参考以下评价方式:a) 自然成因。对影响采矿活动的地质灾害重点调查与评价, 防治方式以规避为主, 治理为辅;b) 人工成因。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采矿活动以改善工作方式为主, 治理为辅。

1.3 地面沉降

地质灾害之一的地面沉降问题一直是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中较具有争议性的焦点[8]。由于油气矿山开采的方式基本属于大埋深 (几千米) 液体开采, 且开采方式以钻井开采为主。虽然, 在钻进过程中对钻遇的含水层存在轻微的结构性扰动, 但并不足以达到引起地面沉降的程度。此外, 在开采层位, 虽抽取石油及少量地下水, 但由于含油层介质骨架较为致密, 且开采方式也采用“以液换液”的注水开采为主。由此推断, 对于油气矿山开采而言, 仅因采矿活动而造成地面沉降的影响较轻, 如东营胜利油田莱78、莱87区块。

2 含水层影响

2.1 含水层结构的影响

油气采矿对含水层结构的影响集中在油井成井过程中, 钻进时会贯穿含油层以上若干含水层 (包含当地饮用水源含水层) 。因钻井横截面积小, 对含水层结构扰动小。且应在钻进后使用双层套管, 且表层套管在钻至井深达饮用水含水层时下入, 以确保该区地表及地下饮用水水源不受污染。表层套管和油层套管固井水泥浆返至井口地面, 确保安全封闭此深度内的潜水层和承压水层, 同时封固地表疏松地层 (见图1) 。

2.2含水层水量的影响

石油开采过程中涉及注水技术, 而所注水的来源是影响当地地下水水量的因素之一。评价时应注意对注水水源来源的区分。若所需注水量较大, 应建设现场水源井, 需考虑避开饮用水源含水层。若所需注水量较小, 应避免建设现场水源井, 而采用罐车拉水。

2.3含水层水质的影响

由于采用注水技术, 该过程对所注含水层的地下水水质存在一定影响。原则上保证所注水水质须优于所注含水层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时需考虑所注水是否经过水质处理及是否水质优于原生水质。此外, 还需分析压裂技术是否对注水层的上下隔水层产生结构性影响, 如有影响, 则需保证所注水水质优于所有可能渗透到的含水层原生水质。

3 第二次方案编制

如引言中提及,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是始于2009年, 至今已有5 a。而该类方案的编制适用期同为5 a, 即说明首批编制的方案将失效, 同一矿山需要进行第二次该类方案的编制。在进行此类方案编制时需考虑如下要素:a) 如有进行过首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矿山, 在进行第二次方案编制时必须对首轮方案的评价与实施情况做详细总结;b) 对首轮编制方案中涉及的原有治理工程与监测工程已实施的, 需详细说明已实施的项目与程度, 并描述其实际效果;c) 对首轮编制方案中涉及的原有治理工程与监测工程并未实施的, 需详细说明未实施的项目与原因, 并分析其影响;d) 对首轮编制方案中涉及的原有治理工程与监测工程的预算, 需统计其使用情况, 并与各项工程一一对应。

4 油气共存矿山评价注意事项

一般油气田项目区, 仅只是石油或天然气其中一种矿产, 但也存在两种矿产共存的开发项目区, 如腰英台油气田。对该类油气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时, 除常规编制内容外, 需在以下几点加以区分及注意:

a) 评价期限。因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周期不同, 所以不能仅将评价期限简单划分为近期 (适用期) 与中远期2个期限。而是需将其区分为近期 (适用期) 、中期及远期3个期限 (见表1) ;

b) 矿山规模。因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产能规模不同, 所以不能仅根据石油与天然气其一的产能规模简单划分矿山规模, 而需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 即以其中任一较大矿山规模, 划分该油气田的矿山规模;

c) 恢复治理方式。因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同, 所造成对地质灾害、含水层影响、地形地貌影响及土地资源损坏的方式与程度可能不同。因此, 可结合a) 中划分的周期, 分别对各自的影响进行相应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

5 落地油处理

区别于传统矿山开采, 油气开发过程中易产生落地油, 其污染物均有可能通过渗透或雨水淋滤进入地下水, 存在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 该现象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隐患之一, 如宁东摆宴井油田与呼仁布其油田。对于该类影响的评价方式如下:a) 油土无害化处理。该方法是指将落地油土开采结束后直接采用无害化处理, 而在开采过程中不处理。该方法局限于西北油气田, 因当地蒸发强, 土壤中已形成钙积层, 阻碍油体下渗。且当地干旱降水少, 油体的水溶性弱, 不易形成淋滤作用, 油体下渗无额外势能。此外, 落地油体中水份和轻质易挥发组份在短时间内完全挥发 (8h内) , 蒸发量约占为25.4% (源自宁东摆宴井油田土壤原油蒸发试验数据) ;b) 防渗布铺设。该方法是指对产油井井下及井场铺垫防渗布, 修井结束后, 对落地油土和废防渗布及时回收,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单位进行处理。该方法普适性强, 成本高, 可对落地油全部回收并入罐储存。

6 废弃井场的处理

由于油气田开发的特殊性, 正式开采前期需对项目区钻进一定数量的探井。这些井中一部分可成为正式的开采井供开采使用, 而另一部分井由于某些原因成为废井, 如呼仁布其油田。针对该废弃井场的处理, 需在方案中作如下说明:a) 废弃井场造成影响的程度;b) 废弃井场是否已进行处理;c) 废弃井场按照相关标准如何处理;d) 废弃井场恢复治理情况如何。

7 基础资料的利用

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工作之前, 需尽可能详尽地收集项目的各项相关资料。有效资料的收集可节约项目预算, 并节省相应的野外及室内工作量。与方案编制有关的常用报告如:a) 矿山开发利用方案;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c) 土地复垦报告;d) 地质灾害评价报告;e) 水文地质报告。收集包含却不局限于以上报告。

对于所收集基础资料, 并不是所收集的报告内容均需体现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中。例如:油气田的四性研究、工程地质试验及五敏实验等内容。这些内容与本类方案编制的并无直接联系, 删减可大幅精简报告内容, 更可突出所需的地质灾害、含水层影响、地形地貌及土地资源评估的内容。

8 结语

结合油气矿山开发的独特性, 结合多个油气矿山方案的编制经验, 针对若干个常见编制过程中难题, 提出详细相应的评价依据与方法。基于这些编制难题的分析与方法总结, 可为科学合理的编制类似的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提供指导与参考。具体总结如下:a) 针对油气田开发的地质灾害评估, 划分了自然与人工起因, 判断了其严重性, 并对是否能引起地面沉降进行了分析与论证;b) 针对油气田开发的含水层影响评估, 判断其对含水层结构影响较小, 并对如何评价其对含水层水量及水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论证;c) 针对可能存在的二次评估, 需明确描述首次方案编制中恢复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并简要说明相关经费的使用情况;d) 针对油气同存的矿山, 方案编制时需仔细区分其评价近、中及远期, 并分别提出相应的恢复治理措施;e) 针对开发过程中的落地油及废弃井场问题, 提出了评价方法及恢复治理措施;此外, 还对方案编制所需的资料内容及如何使用提出了建议与总结。

摘要:结合多个油气矿山方案的编制经验, 针对常见的若干个编制问题, 提出相应的编写及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依据与方法, 有利于提高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针对性与指导性。

关键词:油气田,方案编制,地质灾害,含水层,二次评估

参考文献

[1]张兴, 王凌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中国矿业, 2011, 20 (8) :52-55.

[2]徐友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质通报, 2008, 27 (8) :1235-1244.

[3]李会荀, 蔡冠生, 佟俊梅.浅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以莱州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 2009, 11 (6) :89-91.

[4]武强.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5) :107-112.

[5]陶庆法, 李明路, 李建中, 等.DZ/T 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6]石文学, 韩晔, 王淼, 等.滩涂油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保护恢复方案探讨——以笔架岭油田为例[J].地下水, 2015, 37 (3) :65-68.

[7]冯军, 王军朝.四川盆地天然气气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探讨[J].中国矿业, 2014 (23) :109-1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 篇3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影响评估;恢复治理;保证金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084-02

从2009年开始辽宁省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制度,遵循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并重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基本原则,该制度是有效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与工民建、矿山建设等常规项目的建设具有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结合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相关工程实践,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葫芦岛市西北部的南票区是以煤而兴起的工业区,区内煤炭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至今各井田煤炭资源基本枯竭。各小矿井大多进入残采、复采阶段,形成规模较大的采空区。采矿活动破坏了区域性生态环境及自然地貌景观,形成了各类地质灾害,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当地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活动。

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1 现状评估及其范围

建国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开采,部分矿井的煤炭资源已近枯竭,并留下了大量的采空区域。目前,南票煤田内大部分小型矿区都在进行复采和残采,根据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结果,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归为四大类:

1.1.1 地质灾害。地下开采所造成的采空区引起的局部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及井巷垮帮冒顶。进行复采的小型矿区大部分都在沉陷区域内,由于地面沉陷尚未稳定,所以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发生的规模,确定矿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1.1.2 地下水资源。采矿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包括地下水资源浪费、区域地下含水层破坏等物理破坏,其中地下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影响最大。南票井田中的小型矿山大多位于剥蚀丘陵区,区内地下水主要以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为主。

1.1.3 地形地貌景观。矿山建设和生产已经对矿区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并形成了新的堆积压占和挖损地貌。特别是在工矿广场内修建的办公室、井口等建(构)筑物、用来运煤的矿区道路以及矸石堆、煤堆等破坏了原来的地形、地貌,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景观。

1.1.4 土地资源。地下开采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表现为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或毁损土地,主要为工矿用地的部分,影响程度分级由占用和破坏的土地类型及面积而定。

综合以上四方面因素,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原则,确定现状评估的级别(只要有一项要素符合某一级别就定为该级别)。现状评估的面积为矿区面积与现阶段的影响面积之和。

1.2 预测评估及其范围

预测评估应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采矿地质环境条件特征,分析预测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评估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矿区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毁损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评估。

预测评估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标准与现状评估的分级标准相同,面积为现状评估的面积与地表岩移影响范围面积之和。

2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2.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前的防止上,同时要积极治理和恢复已经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上,通过对矿区现状和预测的评估,可以确定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的方法和措施。

2.1.1 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对开采沉陷区,未达到稳沉状态的,采取监测、示警及临时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达到稳沉状态的,采取防渗处理、削高填低、回填整平、挖沟排水、植被重建等综合治理措施。对地裂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小的,采用土石填充并夯实,防渗处理等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可采取填充、灌浆等措施。

2.1.2 含水层破坏治理:主要的防治措施为定期对矿山排放的废水进行监测,防止污染含水层。

2.1.3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丘陵山区可采用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种草或者挂网客土喷播等工程措施,以修复生态。

2.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为及时掌握矿山开采过程中所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程度及危害,同时准确掌握方案中各项治理工程的实施和效果,矿山要进行对地质环境的监测工作。具体监测工作如下:

2.2.1 地质灾害监测。对地面塌(沉)陷、地裂缝,采用人工监测等方法进行监测,其余采取人工定期监测方法即可,在矿山生产工程中随时进行监测。

2.2.2 含水层破坏监测。定期对矿山废水进行监测,监测矿山排水各项指标是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8-2002)Ⅱ类水域标准要求,防治污染含水层,可采用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的方法进行监测。

2.2.3 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监测。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在评估区内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已遭到破坏和将会遭到破坏的地段进行现场测量。

3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3.1 经费估算

许多恢复治理和防治工程都是在矿山闭矿后才能实施,当矿山闭矿后如果矿山的法人能履行职责对本矿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进行恢复治理,则在验收合理后返还所交纳的保证金额。如果矿山的法人不履行职责,当地国土部门将用所交纳的保证金,组织人员来进行恢复治理工程,以确保矿山在闭矿后之前所破坏的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能够得到很好的恢复与治理。

所以保证金的计算和收取显得尤为重要。煤炭型地下开采矿山保证金的计算公式:保证金交存总额=单位面积交存标准(取0.25元/m2·年)×影响面积×有效年数×影响系数(取1.5)。根据现行的实际情况,往往还要结合现行的价格标准以及市场价格对整个的恢复治理工程进行估算,所得的金额作为恢复治理工程的总费用。经费由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三部分组成。所交纳的保证金额为工程费用与公式计算金额两者的最大值。

3.2 进度安排

方案编写日至闭矿期间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回填地裂缝。闭矿后到恢复治理工程结束:拆除井口设施,回填井口,平整;拆除工业场地废弃的建筑物,排矸场堆放的矸石清运后,清理地表,平整,穴状客土,植树、种草、后期管护。

4 结语

重视地质环境条件和矿山的现场调查和测绘是有效开展本项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对合理有效制定恢复治理防治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收取保证金制度是为矿山闭矿后环境的恢复治理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尽量减少因为开发资源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唐辉明,等.工程地质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11.

[2] 陈昌彦,朱志刚,王维理.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

防治学报,2011,22(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 篇4

国土资厅发〔2009〕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以下简称《规定》),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以下简称“治理方案”)的编制、审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治理方案”的编制

(一)自《规定》施行之日起,采矿权申请人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治理方案”,并不再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取得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应自《规定》施行之日起两年内完成“治理方案”的编制。《规定》施行之日前已经申请并正在办理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在取得采矿许可证后一年内完成“治理方案”的编制。

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治理方案”。

(二)“治理方案”由采矿权申请人或采矿权人委托符合《规定》要求的资质单位进行编制。其中,由国土资源部受理发证的矿山,编制单位应具备甲级资质;由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发证的矿山,编制单位应具备乙级及其以上资质;由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发证的矿山,编制单位应具备丙级及其以上的资质。“治理方案”中涉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的,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等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

(三)“治理方案”的编制内容和技术要求应符合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的规定。其中,涉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的,还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要求。油气、水气及砂石粘土类等矿产,“治理方案”的编制内容可适当简化,可按规范要求编制方案表。

二、“治理方案”的审查

(一)采矿权申请人或采矿权人按要求编制完成的“治理方案”,应按采矿权审批权限,报具有相应审批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开展评审和审查工作。主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业务部门负责评审组织工作,并委托具有一定技术力量的单位承担具体评审工作。

(二)负责评审组织工作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治理方案”评审专家库。专家库要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采矿工程、岩土工程、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工程预算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库成员应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熟悉国家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技术标准。入选专家库的专家名单要向社会公告。

(三)采矿权申请人或采矿权人在报送“治理方案”审查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 “治理方案”审查申请登记表(见附件1); 2. “治理方案”报告书(或表)及附图;

3. 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及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

4. 缴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承诺书。

(四)承担评审工作的单位要根据矿山的开采矿种、开采方式、地质环境条件等特点,在专家库中选定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治理方案”进行评审,形成专家评审结论,填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审表”(附件2)。专家组应对“治理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主要内容包括:编制单位是否符合资质要求;“治理方案”内容和格式是否符合编制要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是否清楚,评估是否准确,预测是否科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任务是否合理,工程部署及措施是否可行;经费估算是否合理等。

(五)负责评审组织工作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对专家评审结论进行审查,并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审表”上签署意见。审查的重点内容包括:评审程序是否合理、评审专家组成是否合适、评审结论是否获得通过、对评审提出的意见是否已按要求进行了修改、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承诺书是否符合要求等。

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采矿权申请人将“治理方案”报告文本等有关资料,按照矿产资源开采登记有关规定,随采矿登记资料一并报送有审批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六)负责评审组织工作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审查意见,并通知申请人。

三、监督管理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治理方案”编制、评审、审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督促采矿权人按照经审查批准后的“治理方案”开展治理工作,并对“治理方案”中包括监测方案等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附件: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审查申请登记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 篇5

(新疆哈密三塘湖能源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矿山地质环境是整个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露天开采对地质环境带来的危害是比较大的,露天开采作业都是在地表进行,很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和地质灾害,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整治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露天采矿;地质环境;治理

一、前言

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很多地质条件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诱发的,大规模无序开采,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质环境问题异常突出,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处处可见。地质灾害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使边坡改变原有的天然平衡状态、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及斜坡稳定,最终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二是矿山矿渣的随意堆放,造成超负荷,以致引起滑坡;三是部分矿山矿渣顺沟随意堆放,一旦遭遇下雨等恶劣天气,就会形成泥石流。

二、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原则

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应本着“宜耕则耕,宜绿则绿,宜景则景,宜用则用”的思路,因地制宜,多渠道恢复治理。

1、以人为本,排险防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首先要对矿区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隐患进行排查、整治,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因地制宜、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应因害设防、因地制宜,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分别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3、科学规划,注重效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应根据矿山实际情况,本着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科学制定治理规划,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轻重缓急,以及资金情况,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4、多措并举,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工程措施能防治地质灾害,生物措施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针对工程措施投资大,生物措施投资小的特点,搞好合理配置,实现矿山环境治理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恢复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矿山环境。

首先,矿产开发过程中,规定选择恰当的措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在开发结束后,选择合理的恢复措施,恢复到规定的程度。其次,根据矿山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技术标准。我国大多数矿区在进行环境恢复时,未对表土实行单独剥离,出现表土资源不足的情况。因此,可根据当时剥离物的肥力情况,作出规范,进行植物种植或借土覆盖后种植。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合理改变规范标准。最后,完善相关法规,保障标准实施。完善采矿许可制度,在采矿许可证申请时,必须包含如何开发矿产资源以及以后的恢复方案; 制定违反矿产开发的处罚办法与执行方案; 建立环境保护与开发相关的保证金制度,未完成者,根据环境污染与恢复程度确定返还保证金比例。

2、严格实施规划,规范矿山管理

一是严格新建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新建、改扩建矿山必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采矿产资源必须坚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选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矿产资源,方案中必须包括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审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费用、地质环境治理费用一并列入矿山开采成本,对费用不落实、没有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治理能力的矿山企业,不予发放采矿许可证。二是加强对生产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已经批准的现有矿山企业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肃查处开采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对开采生产中发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时组织进行恢复治理。督促矿山企业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三废”综合利用水平,确保“三废”达标排放。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大矿小开、一证多矿、乱采滥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和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吊销其采矿许可证。

3、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并推广应用,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供科技支撑。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基于现有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融合相关学科技术方法并进行优化创新。积极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结合矿山企业实际,引进应用和研究开发开采加工新技术,把巩固提高现有生产技术成果与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实现工艺技术改造与挖潜、降耗、增效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积极发展环境监测、保护和恢复治理技术,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矿产资源开发科技创新体系。

4、加大矿山生态恢复和复垦种植力度

一是规范矿业开采方式。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采矿权市场建设相结合,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督促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及时进行治理恢复,实现资源开发和矿山环境的双赢。二是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建立 GPS 动态监测管理体系,对矿山地质环境实行有效的监控,增强矿山企业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三是健全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准入制度、环境恢复治理书面承诺与担保制度。由政府向采矿权人或相应的担保机构收取质量保证金,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管理,矿山关停时由政府指令专门委员会或机构评审合格后,方可退还这笔资金及利息。如果评审不合格,则从企业缴存的保证金中扣除治理费用,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四是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的生态治理率。积极引进和开发适用于矿山损毁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的新技术,开展矿山生态恢复工程研究,加大关停矿山土地复垦力度,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矿业基地,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组织实施矿区的复垦种植,增加耕地数量,确保辖区内耕地占补平衡。

5、创新投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

针对历史遗留矿山多,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无着落的情况下,研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金为主体,以其他市场化筹资方式为辅的治理办法,从收缴的矿产资源价款、资源税等涉矿科目中提取一定比例,对以往关停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欠帐进行恢复治理。二是出台优惠扶持政策。从财政补贴、信贷支持、土地使用等方面研究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优惠政策,以废旧矿山二次资源利用、复垦矿山土地使用权等作为回报,体现谁恢复、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大力鼓励社会法人或自然人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进行产业化经营。三是实施企业化运作。研究创建专业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资公司,具体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筹措、运行和管理。鼓励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或以发行债券等形式从资本市场融通资金,帮助企业从银行或财团融资,筹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多元化市场融资机制。

?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有着高度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 篇6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管理办法》(内政发[2013]23号),我公司认真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与恢复治理工作,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依法缴存保证金,严格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义务,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列入矿山企业生产计划,切实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人、财、物等保障措施,制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实施边开发、边恢复治理的责任。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采矿权人;矿山名称;采矿许可证号;矿区位置;矿区面积;首次设立矿权时间;现保有储量;剩余服务年限;

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情况

哪年委托哪个公司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并于哪年那月在哪备案,核定保证金?哪年按照规定缴存保证金?《方案》中规定矿山近期治理任务?截止目前,我公司已完成多少?治理面积多少?工程量多少?投入多少资金、人力?分期治理方案编制情况。

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计划

2015年,我公司计划治理哪?将投入多少资金?怎么治理?采取什么措施?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 篇7

1指标分层-综合评分法

1.1评价因子的选取。要想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就需要对矿产整体特点和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危害有一个全面了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非常广泛。不仅仅包括相关的开采方式、实际生产能力等矿产开采基本要素,还包括整个矿山原有地质环境和曾经发生的地质环境灾害。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选择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大的各个因素作为一级指标层,经过综合分析,进一步确定符合所评价矿山具体特征的二级评价因子。这些评价因子的根本作用是对矿产接受开采之后的各方面变化制定一个合理的范围,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些因素定量来确定地质环境是否遭到破坏。通过有步骤的实施,对接下来制定合理有效的恢复方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2评估指标权重赋值。确定了评价因子的种类和获取到他们的相关信息数据之后,还要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系数,进行权重赋值。权值是表示某一指标层相对重要程度所赋予的相关数字,是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主要参考值。运用指标分层-综合评分法计算权值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各种因子之间的关系,理顺组合方式和层次,然后建立系统评价的结构模型及数字模型,对模型的各种模糊性因子,根据他们对于影响对象或作用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量化指标或者标度指标,然后根据评价模型,通过判断矩阵逐项或逐层得出各因子的作用全在或指标数值,最后计算出矿山的评价目标值。

2先分区-再评估法

2.1矿山功能区划分。根据该煤矿开发利用方案和现场调查,在现状评估图上分别根据评估范围内矿区的不同功能划分出工业广场(还可细分为排渣场、选矿厂、存矿场等)、采掘区、居住(村寨)区3个功能区。2.2各功能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析各功能区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1)工业广场:包括排土(渣)场、矿石堆放场、办公设施及矿山职工居住建筑等,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不稳定边坡、占用和破坏土地、生活污水等。(2)采掘区:主要为矿山开采矿石及其影响区域,包括运输平硐、采掘面、采空区等,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地下水漏失及污染、采空区塌陷、危岩体、地裂缝等。(3)居住区:主要为评估区范围内村庄、道路桥梁、学校等,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占用破坏土地、水污染、地面沉降、采空区塌陷等。

3基于GIS的图层叠加法

3.1制作矿山地质环境单问题评估图。根据现场调查与分析,该矿山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有:(1)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2)固体废弃物堆放占地;(3)露天采坑、崩塌体等。3.2图件叠加。在图件叠加前,应把3张单问题图件进行归一化处理,即使用同一坐标系、比例尺等。

综合上述的三种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清楚了解到这三种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三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特点不同导致对矿山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在使用这三种评估方法的时候,对矿山整体地质环境有一个充分了解,从而选取最合理的评估方法。

摘要:主要针对于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论述。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肖永辉.选址敏感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J].北方环境,2011(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篇8

【关键词】矿山资源;地质环境;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原则;现状;矿山开采;水土流失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了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因矿山开采导致地质环境破坏问题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因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与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如何实现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达到该目的,必须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贯彻,加强矿山自然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从全面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用出发,统筹安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达到生态环境恢复、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原则

伴随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全新经济时代。在该经济环境中,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逐步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宏观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矿产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资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始终坚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原则,全面提升矿山开采技术水平,实现市场经济环境竞争的有序性。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勘察开采矿产资源活动中,需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事前防止作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以此对矿山地质环境出现的新问题加以遏制,并对已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进行积极治理与恢复,确保最大限度降低矿产资源开采中出现的地质环境破坏情况。

2、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应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协调性,将传统粗放开采方式进行有效转变。不仅要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合理性、有序性,还要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提下,对矿山地质环境加以保护,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堅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的单位或个人,应对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具有保护的义务与责任。在开发矿产资源时如单位或个人存有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都应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责任,并做好损害补偿工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资的单位或个人,则具有优先开发矿业废弃地的权力,更具备相应的经济效益。

4、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根据矿区所在地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及矿山地质存有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目标的合理制定,应将工作重点突出,做好重点治理工作,并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进行充分结合,确保其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开发矿产资源必然带来一定地质环境问题,该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具体如下:

第一,植被、景观破坏,打破矿山区域生态平衡。废弃矿山采场多在中心城市周边、交通干线两侧暴露,采区岩面裸露、植被不长,将对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全面开展,通常选取多种植被恢复技术,实施生态修复,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水土流失、污染环境严重。采区岩面裸露、堆放废渣不规范,将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加剧,特别是严重地区因水土侵蚀已呈现出冲沟现象,大量淤泥塞积溪沟,致使土地涵养作用的丧失,并严重破坏生态结构。采区、碎石区碎石粉尘到处飞散,不仅导致空气内固体颗粒悬浮物含量增加,造成空气污染,更加大了地质环境保护的难度。

第三,安全隐患多。部分矿山开采没有严格遵循相应规定,如由上到下、分台阶开采,导致开采具有较为陡峭的坡度、较大的岩面落差,进而增加边坡的不稳定性,产生滑坡、崩塌等安全隐患。

第四,土地侵占与破坏。大部分采石场都需若干个碎石场、尾矿堆放场地,这都需要占用土地,并会对土地耕作层造成严重破坏,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第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专项资金不足。现阶段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企业虽已缴纳恢复治理保证金,但在生产成本内其所占比例较小,在破坏矿山地质环境后,企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效果不佳。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1、矿山设计论证环节

第一,分析矿山开采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由矿产资源整体规划、资源存储量保障程度等方面对选址的合理性加以确定,全方位分析、比较矿业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程度,为矿山规划进行相关材料的提供。

第二,为避免生态环境破坏,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先进采矿、选冶工艺的选择,并与当地土地利用整体规划设计充分结合,对矿山闭坑后矿地的最终利用作用进行设计,对预设最终利用作用所使用的资金进行测算,严禁与准入条件不符者进行矿业开发领域。

第三,对矿山建设和矿山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施工、投产使用制度进行全面执行。并与矿产资源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等相结合进行项目评价。

2、矿山开采生产环节

该环节主要以实现矿业活动规范化为目标,尽可能降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从根本上对已出现的问题加以科学治理。以此对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并对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矿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矿山的创建,要求必须对采矿、选冶工艺加以优化,确保开采方法与技术装备选择的正确性,尽可能降低资源存储消耗,对矿产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全面提升矿业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大力开展,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低耗、高效合理利用。

选取由上到下水平台阶式作为露采矿山开采方式,对开采坡度、高度、台阶宽度等严格控制,并在矿山开采生产时做到恢复矿山环境及矿地利用预设功能的工作,保证能够有效恢复治理矿山环境。如矿地可用于建设用地,可根据建设用地规定实施矿山开采及管理,并做好相关工作;如矿地所在位置可用于景观改造,应将其功能充分展现到采矿过程中,以此对景观价值岩石加以保护;如矿地可用于农地复垦,需在矿山开采时对表土积累加以重视。

矿山加工阶段,应重视工业用水循环问题,做到废水零排放,有效利用收集粉尘,对暂不能有效利用的废渣需做好合理堆放工作,避免水土流失。同时,采矿权人应当加强对采矿废石、废渣及尾矿的管理,防止其自燃、溢流、渗透、垮塌。废石、废渣、尾矿堆放场应当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提倡少排或无废石、废渣采矿。现阶段大多数大中型矿山企業都选取生物药剂添加凝固、淤泥干化离心及泥沙分离技术,对尾沙实施多层次回收,并净化废水,实现水循环利用。或进行封闭式加工厂房的建设,避免粉尘对外排放,并将吸尘设备设置于粉尘集中位置,实现有效回收、处理、利用粉尘的目的,并对粉尘污染进行有效降低,这样不仅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更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有效提升。

3、矿山闭坑终结环节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平提升为矿山闭坑终结环节的重要目标。利用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修复,可达到开发前后环境扰动最小化与生态再造最优化,矿山用地再次利用的作用。但必须重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必须要贯穿于整个采矿过程,不能只用于闭坑矿山。针对生产矿山,需根据论证环节对矿山用地预设功能开采进行设定,规范作业、严格管理,由源头上对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面处理;针对闭坑矿山,需因地制宜,对矿山土地占用的规划用途进行有效确定,实现环境生态治理,为矿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选取“边坡生态复绿、土地平整复垦”治理方式,可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最大限度消除,通过乔、灌、木有机组合可形成层次分明的绿化地,并利用复垦土地进行建设开发。如选取“同步设计、造绿添景、互为结合”的方法,可有效结合矿山治理与景观建设,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景观成效,还能有效治理矿山边坡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管理规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此拟订产业和区域的供地政策、矿权设置政策,统筹协调国土整治和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为宏观经济运行、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许蕊.呼伦贝尔能源矿产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2]李艳,王艳君,谢敏,王月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的探讨[J]. 内蒙古水利. 2011(01)

[3]蔡锦辉,张帆,汪雄武,王晓地.中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现状与恢复治理分区[J].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8(02)

[4]宋常胜,赵忠明,李洪波,李德海,张四辈.巨厚松散层下条带开采地表沉陷机理及岩层移动模型的探讨[J].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5]吴兴付,张品楠,夏继忠,孙健.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方法总结[J]. 西部探矿工程. 2015(08)

[6]唐朝晖,刘楠,柴波,周建伟. 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2(06)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 篇9

字体显示: 大 中 小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8号《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27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

二○○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根据《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应当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并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以下简称备用金)。第三条备用金是指采矿权人在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及其在闭坑、停办、关闭矿山后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和恢复植被等应缴存的备用治理费。备用金属采矿权人所有,列入生产成本。采矿权人履行矿山环境治理义务,经验收合格后,备用金本金及其利息收入返还采矿权人。第四条备用金依照采矿权的审批权限分级收存。

国土资源部和省审批发证的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存;市(州)、县(市)审批发证的,分别由市(州)、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存。第五条备用金的收存额按以下公式计算: 备用金收存额=收存标准(累进制)×采矿许可证登记面积×采深系数×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年限)。

其中,备用金收存标准及采深系数见附件。

第六条采矿权人应当在取得采矿许可证后1个月内,与负责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并缴存备用金。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取得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应当在本办法施行后3个月内,与负责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并缴存备用金。备用金缴存额以本办法施行之日起计算。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样式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第七条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在3年以下(包含3年)的,应当一次性全额缴存备用金;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在3年以上的,可以分期缴存备用金,第一次缴存的数额不得少于备用金总金额的30%,余额按剩余期限年均数在采矿权人年检时缴存。第八条采矿权人变更矿区范围、主采矿种以及采矿许可证期满,申请延续登记的,采矿权人应与负责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重新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并缴存备用金。第九条采矿权人转让采矿权的,应同时办理备用金本息转移手续,由采矿权受让人与负责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并承担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

第十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灾害破坏或者诱发地质灾害的,采矿权人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恢复治理。对恢复治理措施不力、不及时的采矿权人,负责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恢复治理。逾期不恢复治理的,负责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强制治理,治理费用从其缴存的备用金及利息中支出。采矿权人应当在治理工程结束后3个月内补齐已支出的备用金。

第十一条采矿许可证有效期3年以上,需分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的矿山,采矿权人要求对分期治理工程进行验收的,应书面提出申请。经验收合格的,由负责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合格通知书,并可适当抵缴备用金数额。

第十二条矿山停办、关闭或者闭坑前,采矿权人应当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并向负责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提出验收申请。负责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采矿权人书面验收申请20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专家完成验收。

经验收符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要求的,由负责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验收合格通知书,并及时将备用金本息返还采矿权人。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不符合要求的,由负责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采矿权人限期进行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治理仍达不到要求的,由负责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等方式,组织有关单位用备用金进行治理。

治理费用超出采矿权人所交备用金(含利息)的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向采矿权人追缴。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完成后备用金还有剩余的,剩余部分返还采矿权人。

采矿权人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合格通知书,报请原发证机关办理采矿权注销手续。

第十三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收存备用金后,应当向采矿权人开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往来款项收据。

备用金的收存实行“票款分离”,统一纳入同级财政专户,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四条对按规定予以返还采矿权人的备用金,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拨付到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专户在做会计处理时冲销备用金收入。

对按规定不予返还的备用金,作为同级财政的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由组织实施治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报支出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拨付使用。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财务决算报告,聘请具备相应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决算报告进行专项审计,经负责组织治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治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负责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自觉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对备用金收存、使用、返还等情况的监管。第十六条采矿权人在规定期限内未足额缴存备用金的,由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存;逾期拒不缴存备用金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不予办理采矿权的延续、变更、转让、登记和年检注册等手续。第十七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者诱发地质灾害的,由收存备用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治理;逾期不恢复、不治理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十八条国土资源、财政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占有、挪用或者不按规定返还备用金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附件: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收存标准表采矿许可证 登记面积S 单位(km2)收存标准 单位(元/m2)备注S≤01201

6055005备用金按采矿许可证登记面积分段累进计算,如某矿山采矿许可证登记面积为05km2,其备用金计算方法为:备用金收存额=〔01km2×2元/m2+(05km2-01km2)06元/m2〕×采深系数×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年限)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采深系数表矿山开采深度H 单位(m)采深系数备注露天开采16H≤5014501001矿山开采深度按照矿山开发利用方案中矿区开采加权平均深度取值主题词:地矿环境治理备用金△办法

分送: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委各部门,省军区,各人民团体。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篇10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和法制管理体系。开展全区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国有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档案和矿山环境数据库系统。

监督、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对废弃矿山要积极利用多渠道资金,加快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三、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实施试点工程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 篇11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矿质能源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矿质能源的需求与消耗日渐增多。源源不断的矿质能源提供的背后是大量矿山被开采。由于我国矿山开采技术水平落后,废渣废水处理技术不高,且长期以来我国矿业发展走农业-矿业-抛荒模式,大肆开采矿山后导致山体植被破坏,地质灾害频发,废弃和闭坑的矿山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遍布各地,给工农业等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今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出台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的文件,加强了私采乱采矿产的处罚力度,加快了矿山整顿、整合力度,由于我国的矿山地质的问题非常之严重,该文则通过矿山地质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现状采取的治理及恢复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参考。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大量的调查发现,由于长期高强度开采矿产,导致大面积土地荒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此外,由于不规范、不科学采矿还会导致大量的地表水资源污染、植被破坏、动植物生态系统破坏等难以恢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护与治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维护全国环境的生态平衡。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2.1矿山废弃物的处理。矿山废弃物的处理措施是地质环境整治的基础。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渣、废石、弃土等废弃物如不妥善处理,另外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所产生重金属,如果不及时的进行科学方法处理,长期在阳光下暴露,随着雨水以及空气的扩撒,会严重的污染矿山周边土地,严重危及周边生活居民的生命健康。

针对矿山废弃物,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如将科学配比的废弃矿石与砂石混合,回填矿坑。这样一方面能节省矿坑回填资金,另一方面能减少回填物质的浪费,还可以有效的处理废弃矿物,减少矿山污染等,然而此方式对加强矿山土质的压实度和地质复原起着一定的帮助。

2.2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根据灾害的发生速度快慢,矿山地质灾害则可以列为两大类:第一为突变性的地质灾害,例如地震、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等等;第二是缓变性的地质灾害,例如沙漠化、地面沉降、荒漠化等等。矿产在一般开采过程中,这两种灾害均可同时发生。

矿山的不合理开采,一是破坏了水纹环境,影响了植被的生长,造成矿山地质出现松散;二是毁坏了植被,导致地表植物缺失,水土保持能力下降;三是地下岩石的压实度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岩石应力均衡性被破坏;四是矿石废渣乱堆乱放,大量的优质田地被压实。以上几个因素在外力的诱导下,非常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以及泥石流的灾害。

土地荒漠化也是矿山地质环境的一种,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一方面植被被破坏,山体蓄水能力有限,导致地下水资源减少;另一方面矿山废石废渣随意填埋,导致水纹状况发生改变,导致原始的河流的干涸。但矿山的不合理开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某些矿山大多由于排水问题,导致附近的地表水疏干,促使浅层地下水长期没有补充恢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破坏四周生态环境,最后使矿区土地出现了石化和沙化。

针对矿山地质灾害,一是要治理水污染。增加矿山开采中的水处理设备投入,保证污水经过处理后再实现排放。二是要保护矿山植被,经过植树造林、种植草被等保护矿山植被,以防滑坡和泥石流现象发生。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

针对我国矿山环境的目前状态,应该加大我国矿山的环境保护及治理,通过恢复治理的方式与拦、整、护、植、排等等,多种方式共同实行,对我国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起着重要的意义。

3.1完善矿业地质环境保护制度。为了促进我国的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维护我国矿山环境优美,保障矿山周边居民的生活生产安全。其次,需要国家环保部门起到监督职能,并与国土资源部具体环保工作一起来实现对地质环境的保护与监督的工作,推进我国矿业地质的环境保护与治理顺利实施。必须加大有关法规和制度建设,从立法的角度上,进一步强化矿山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

3.2培养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人才。矿山的开发需要科学合理,杜绝资源浪费,坏境破坏,矿山环境的治理更需要科学合理,防止二次污染,扩大再污染。而矿山的开发、治理与保护均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能够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使这些技术使用到矿山的环境保护中来,进一步做到减少尾矿、矿渣、煤矸石等等开发利用科研的投入,减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避免资源浪费。优秀的人才获得方式很多,我们可以一方面通过高等教育培养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对在职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培训。

3.3研发矿业“三废”回收利用技术。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废石、废渣、废水回收与利用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起着的要意义。通过引进先进的采矿和选矿设备,提高矿土的选择效率,不仅能提高矿山资源利用率,减少“三废”的排放,还能保护我国矿山环境。

3.4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有效防护。在实行矿山地质的环境治理与防护过程中必须要系统的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及研究,加强区内的地质环境监测。建立完善政府引导,以及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对区内环境进行治理。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做好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在矿石的开采过程中,必须实现高度机械化作业,节约人力并且充分的利用资源,可利用矿渣回填达到进行植树造林,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应加大力度进行先进科技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实现矿山清洁的生产;对由于矿山开采而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裂缝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做好防御和治理。

4.结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 篇12

1.1 矿山交通位置

矿区位于广东省陆丰市北西约232°方向、平距约5 km处。矿区有简易公路通往西南镇与省道衔接, 至西南镇运距约3 km, 交通较方便。

1.2 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丘陵区。区内最高处为海拔+181.0 m, 最低处为+33.0 m, 相对高差约+148 m。矿区范围内地势东高西低, 地形坡度30°左右。矿区下游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30 m。地表植被发育一般, 多为低矮的灌木和杂草。

2矿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层岩性

评估区地层仅有第四系 (Q) 出露, 见于花岗岩丘陵的山坡及山脊上, 是花岗岩的风化产物。以浅黄色粘土、亚粘土为主, 夹砾石和块石。厚度约0~3 m。

矿区的岩浆岩主要为晚侏罗世 (燕山第三期) 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呈岩基状产出。岩石呈浅肉红色~灰白色, 中粒花岗结构, 块状构造。

2.2 地质构造

矿区地质构造简单, 区内无断层通过, 但节理裂隙发育, 其中以北西向为主, 产状:倾向59°, 倾角75~80°, 是本区黑云母花岗岩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其余产状较杂乱。地质构造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2.3 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地处花岗岩丘陵地带, 附近无明显地表水体, 仅存在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层状基岩裂隙水, 水量贫乏, 富水性差。

矿区具有基本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汇水面积不大。矿床拟开采最低标高+60 m, 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 矿坑水可以自流排出矿区。

矿区主要充水因素是大气降水, 次为层状基岩风化孔隙水。采坑区地势较高, 自然排水条件好, 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2.4 工程地质条件

矿床埋藏较浅, 覆盖层 (坡残积层) 厚度介于0~3 m, 坡残积层由于岩性松软, 遇水易软化、崩解, 属不稳定岩土层, 工程地质条件差。矿体上部高岭土为强风化陶瓷用二长花岗岩, 呈半岩半土状, 遇水易软化、崩解, 属较不稳定岩土层,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下部陶瓷用二长花岗岩呈中风化~微风化, 岩性脆, 虽裂隙发育, 但其工程地质条件较稳定, 该层厚度相对较大。矿区及其周围为燕山第三期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岩石坚硬稳固, 其抗压、抗剪强度足以确保矿山采矿边坡的安全, 边坡无需支护。

综上所述,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现状评价为基本稳定。

2.5 环境地质条件

矿区地处花岗岩丘陵地带, 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良好, 植被发育良好, 自然环境条件良好。矿区为露天采矿, 地表环境破坏较大, 现有的高陡边坡、深切的采坑, 破坏了矿区的环境地质条件现状, 可能形成边坡崩塌、水土流失和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 危害对象主要是土地、水和地貌景观。

矿区地形地貌复杂程度为中等;地层构造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总之, 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2.6 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矿区远离居民点和交通要道, 附近无村庄、无民房、无其他人类工程活动。综合上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构造、环境地质、矿山开采、地形地貌等方面综合评定, 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级别。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3.1 评估范围及级别

3.1.1 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为矿区边界4个拐点连线向外扩至对矿山生活活动可能影响的范围, 四周分别外扩至第一斜坡带, 其中东北面扩约500~600 m, 西南面扩约50~100 m, 余下2个方向扩约200~400 m左右。

3.1.2 评估级别

评估区除主要的工作人员无其他居民, 人口在200以下。无重要交通道路及建筑设施, 无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 无重要水源地, 破坏其它类型的土地面积小于5 hm2, 评估区重要程度为一般区。

矿山开采矿种为建筑石料, 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 设计生产建设规模小于年产10 m3/a、, 本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中型。

根据前述,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 评估等级为二级。

3.2 现状及预测评估

3.2.1 现状评估

根据评估区位于《汕尾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的低易发区, 主要的致灾种类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评估区地质灾害不明显, 现状弱发育。

3.2.2 地质灾害及其隐患

由于矿区开采导致局部边坡过长, 形成高陡边坡长期裸露在地表, 受雨水冲刷, 易发生局部边坡崩塌、甚至可能发生边坡失稳。

3.2.3 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矿山生产, 露天采场, 排土场等生产设施和固体废弃物不仅破坏了地表植被, 而且占用土地资源, 破坏林地。预测还将破坏林地, 土地类型为林地, 占地性质为压占局部破坏, 破坏呈度为中等。

3.3.4 含水层的破坏

矿山产生的污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及石油类污染物。主要影响表现在矿山排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及与地表水有水利联系的沟谷平原地下水。对下游水资源的影响较轻微。

3.3.5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情况

矿区内无村庄及居民, 除露天采矿对地质地貌的破坏较严重外, 矿区内无重要的地质地貌景观, 附近也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院及重要文化设施, 故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情况为中等。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4.1 采坑边坡治理工程

矿区西北部开采形成高陡边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开采过程中, 要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具体措施:一是要严格按设计、从上往下、分级放坡开采;二是对高危陡边坡要进行长期监测, 必要时须采用工程措施, 先进行工程治理再覆土绿化。

4.2 采坑边坡生态修复工程

采坑边坡平台边缘砌筑挡土墙, 墙内回填黄土并施设底肥植树;边坡线种植藤蔓类攀沿植物。边坡和平台要预留泄水系统, 一般每隔百米设置一条坡面泄水吊沟, 防止种植平台水土流失, 进行有效的复绿, 改良生态环境。

4.3 采坑生态和排土场地生态修复工程

在关闭矿山后采坑和排土场生态修复工程, 包括采坑和排土场的覆土施底肥种树。对于采坑还要修建排洪沟。

4.4 蓄水池的生态修复工程

定期观测水质与泥砂的排放情况。采矿凿岩作业时, 工人要做好粉尘的防护工作, 场地要增添洒水设施采取喷雾洒水降尘的措施, 以减轻粉尘对环境和空气的污染。

4.5 监测措施

监测重点为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监测, 矿山采矿活动引起矿区周围的地下含水层水质变化的监测及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发现异常, 及时采取措施, 避免或减轻损失。

1) 地质灾害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的监测点布设:沿露天采场边坡的平台上每隔100 m布置一个GPS监测点。各点具体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置。在边坡上设立变形监测点, 用GPS接收机定期对监测点的三维 (X、Y、Z) 位移监测;通过对比分析边坡体的位移变化及边坡的稳定性。

2) 地下水水质变化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在矿山排水的下游施工监测钻孔。定期采取地下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对比不同时期的地下水水质的变化情况, 分析地下水水质变化的程度与趋势。

3)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监测。

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采用人工定期巡视、观测, 配合仪器测量矿山地形地貌景观变化, 观测边坡中的裂缝、鼓胀、沉降、坍塌等现象, 判定边坡所处的变形阶段及短中期变化的趋势。

5结语

本文进行了该区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及其预测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对该类型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矿业的稳步发展,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通过分析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并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提出了广东陆丰市西南镇石场矿山进行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评估,治理恢复

参考文献

[1]GB12719-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3.

[2]DZ/T223-200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修订版) [S].北京:中国煤炭出版社, 2005.

[3]DZ0238-2004.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试行) [S].

上一篇:纪念南京大屠杀83周年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机械设计制造本科生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