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地质工作总结(精选8篇)
露天矿山地质工作总结 篇1
个人工作总结
(2012-2016)
本人于2012年7月毕业于吉林建筑大学,同年8月进入集团下属中蒙矿业(地下,铁矿),从事井下矿山地质工作;次年7月到集团旗下****矿业,从事野外地质工作;2015年6月,来到扎兰屯市***矿业,至今已一年有余,现对本人近四年来地质工作进行一个总结。
2012年8月进入本单位后,本人一直地质相关工作。4年以来,我始终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地质技术员为要求,努力钻研专业技术,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工作实际,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成了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向一个真正合格的技术人员的转变。工作期间我主动向领导及同事请教地质和采矿方面的知识,努力使采矿和地质相结合,使自己成为适合矿山工作的地质人员。
一、地质工作总结
我从事的矿山地质和野外地质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在野外,负责有关地质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如钻孔编录等。在矿山,经常到现场收集勘探和采掘工作面的地质资料,掌握矿山地质情况,汇编原始地质编录和钻孔编录,对现场编录资料进行整理,及时汇报各种相关地质情况;面向生产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过去的几年,作为一名地质技术员,我按照生产的需要很好地完成了以下各项具体工作:
1、生产探矿:过去的几年中,在地质探矿的基础上为满足开采和继续开拓延伸的需要,为进一步探明矿体特征以及储量升级所开掘各种坑探工程和钻探工程。为矿山的开采和指导施工提供详细的地质依据。即参加了公司二道河项目和八岔沟项目的勘探工作。外业参加了野外地质编录,数据收集等,内业参加了地质图件的绘制等等。
2、根据已有的资料,确定勘探类型及勘探网度,总结以往矿床勘探成果和探采对比的基础上,运用典型矿床经验,根据矿床的规模大小、形态的复杂程度、厚度变化的稳定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矿石中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地质因素,为达到提供有效的矿产储量,满足矿山开采设计的需要,为矿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全程参与二道河几八岔沟项目地质模型的建立。
3、控制贫化:防止盲目开拓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加强放矿管理;准确控制矿体空间分布与矿石质量变化规律,监督各采场出矿的矿石质量和品位,及时掌握生产采掘计划执行情况及采场质量动态,严格控制矿石中的废石混入,使矿石损失和贫化指标控制在预定水平。
4、矿山地质内业相关工作,包括每天的基础数据整理,每周每月月底的损失贫化数据统计与处理。通过数据总结前面工作的优点与不足,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
二、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1、进度与质量管理方面:相较国内外其它先进矿山,进度管理与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如我矿的现场穿孔、铲装、道路、作业面平整度较差、重点部位的推进等工作较差,一方面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偏弱,反映生产动态的信息的系统性、全面性不够理想,另一方面对车间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无章可寻、有章不依的问题突出。
2、个人方面:个人的表达技巧较弱,语言表达能力偏差,工作中信息收集不够客观全面,应虚心请教,积极主动学习他人好的经验。
三、2017年工作措施和建议
我希望通过加强与人交流与沟通,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同时继续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做一个优秀的矿山地质人。本我会及及提高管理水平,为生产的有效执行贡献一份力量。生产中执行力不够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人员的职责不够清晰、事情的方案不够细致合理、考核标准不够完善、信息沟通渠道不够畅通、质量标准不够具体六个方面,在2017年的管理工作中,我针对上述问题配合领导修改并落实生产中的过程管理规范。从时间上来就,2017年是我来岳泰集团的第五年,在矿山的第二个年头,从产量压力来说,2017年是一个严峻且充满挑战的一年,俗话说有挑战就有进步,本年将是我是综合能力迅速提高的一年,也将会是充实的并且充满挑战一年。相信明天会更好,我会用实际行动做到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二零一六年十月
露天矿山地质工作总结 篇2
矿山地质环境作为矿区整个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矿山安全建设、高效开发的重要因素; 因此,准确分析矿山的地质环境特征是对矿山合理开采的先决技术条件之一。某露天矿山矿区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形总趋势是南北两侧为高地, 中间是与山脉走向一致的宽缓“V”字型沟谷。最低海拔147m,最高311m,相对高差164m。区内地表水系发育较少,水利资源匮乏。在对矿区地质环境开展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及评价,为将来矿 山开发建 设提供依据[1]。
1 矿山地质环境特征
1. 1 地质概况
矿区为中型山坡露天矿,分南北两侧两个预采区,东西长约2. 3km,南北宽约1. 5km,矿体标高 + 297. 10 ~ + 180. 00m,场地交通便利。矿区出露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和奥陶系三山子组、马家沟群、寒武系炒米店组、崮山组等组成。矿床底板为寒武系炒米店组豹皮状灰岩,矿层为三山子组c段,岩性以浅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为主, 厚度约40 ~ 60m。矿区为断块凸起的单斜构造区, 岩层倾向40°,倾角15°,顺岩层倾向的坡度平缓, 坡角一般15° ~ 25°,逆岩层倾向坡度较陡,坡角一般20° ~ 40°。区内中间河谷地带发育断层F1,为正断层,走向130° ~ 150°,倾向南西,倾角约80°, 见图1。
1. 2 地质环境特征
矿体高于基准侵蚀面 ( 标高为 + 147. 70m) , 区内无地表水体,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详见图2。矿区岩溶发育,主要沿层面溶蚀发育而成。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厚度不超过10m, 一般1 ~ 2m。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赋存于寒武系、奥陶系等地层岩组,富水性弱。矿区地形相对较高、坡度相对大,地表水、地下水的排泄条件较好。因此,该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也十分简单,对采矿影响小。矿区地层岩性受风化、构造及岩溶作用局部发育软弱夹层及破碎带。因此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矿区内现状地质灾害类型 主要为崩塌,主要是集中在两处人工开采边坡处。
2 矿床地质环境评价
2. 1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2. 1. 1矿区区域稳定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GB 183062001) ,矿区在50年超越概率为10% 条件下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 10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矿区构造发育,无新构造活动迹象,矿区稳定性好; 但区域新构造运动表现比较强烈,有历史记载的几次地震均影响到本区。
2. 1. 2 矿区边坡稳定性
矿区岩体类型、结构组合及工程地质特征将直接决定矿山边坡稳定性,是一项重要的地质环境条件[2]。地层的层理面明显,局部边坡岩体因卸荷后常沿层理面形成张裂面,对边坡稳定性和岩体完整性有较大影响。炒米店组地层为矿层底板顶面,稳固性好,岩体不利结构面对矿山开采无影响; 矿层岩体开采时,软弱结构面由于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在上部厚大岩体自重 ( 人工荷载) 作用下,底部较弱结构面将产生压缩碎裂变形,从而导致上部岩体发生位移,在陡倾拉裂缝扩展与层面的组合切割下,单层岩体逐步向下蠕变,持续发展上部岩体重心外移,若遇强暴雨、地震将产生较大的水平力,受构造裂隙切割的岩体将产生崩塌、滑落[3]。
2. 2 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2. 2. 1 矿区水文与水资源评价
矿区开采面主要为单斜地形,含水岩组岩性具有可溶性,与地下裂隙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创造了条件。含水岩组风化带厚度及裂隙发育不均匀,地下水无面状分布规律,水位埋深不一,地下水运动方向与地形及岩层倾斜方向基本一致,流向为北北东。运动过程中受断层F1阻挡,由于断层两侧岩体上、下位移,破碎带附近地下水运动受阻,形成局部富水。
矿体地势位于高高程,周围无蓄水型水利工程,大气降水沿地表向沟谷地带排泄,采坑影响范围内涌水可直接由水泵抽排至采坑影响范围外,向沟谷地带排泄。矿区含水层富水性弱,附近村庄多采用深井集中供水,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p H值7. 16 ~ 7. 61, 矿化度361. 38 ~ 485. 55mg / L。水质良好, 符合饮用 水标准 ( Ⅲ类) 。对矿区低洼地带地表水体取样 ( W4) 分析, 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水,矿化度801. 22mg / L。作为饮用水总硬度、SO24 含量偏高,需进行一定的处理后方可饮用。
2. 2. 2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
矿区内土体分布范围及厚度均较小,矿区岩层划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岩组,第一岩组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由冲洪积层组成,岩性为灰黄 - 棕黄色亚粘土、含粘土粉砂。第二岩组为矿层 ( 体) 和矿体底板的坚硬半坚硬岩组。矿体底板为寒武系炒米店组豹皮状灰岩,矿层为三山子组c段,岩性以浅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为主。断层F1距离开采区较远,对矿区安全开采影响较小。矿区内岩体结构面主要分级为Ⅳ级,区内裂隙按成因分为构造裂隙和次生裂隙两大类,对岩体裂隙产状 ( 倾向、倾角) 做统计分析 ( 图3) 有走向30° ~ 70°,倾向北西,倾角70° ~ 85°; 走向130° ~ 170°倾向南西,倾角60° ~ 85°两组。
根据现场调查及裂隙统计分析结果,其特征如下:
( 1) 由于受南北挤压应力场作用,矿区内裂隙以北东东和北北西向最为发育,裂隙多为构造裂隙,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微结构受岩体的性状控制; ( 2) 裂隙倾角以高倾角为主,占裂隙总数的79. 6% ; 中倾角较少,占总数的20. 4% ; 未见缓倾角裂隙; ( 3) 裂隙呈闭合状,局部裂隙裂口张开宽度一般为0. 5 ~ 2. 0cm,可见延伸长度在2 ~ 8m,最长达15m以上; ( 4 ) 裂隙充填物以砾石夹粘土充填为主,局部见方解石脉充填。
矿区现状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集中在两处人工开采边坡处,由于开采石料等历史原因,现已形成高陡边坡,其边坡特征见表1。
以B2边坡为例,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边坡岩性为豹皮状灰岩,属节理裂隙崩塌类型 ( 图4) 。中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 边坡结构为逆向坡,岩体L1组裂隙与坡面成小角度斜交,L2组裂隙与坡面成大角度斜交,裂隙与层面互相交叉切割,两组节理裂隙的组合交线也以反倾坡内为主, 因此边坡整体稳定。但是L1组裂隙与层面的组合交线倾向于坡外,倾角较大且小于坡角,为不稳定结构面,岩体可能沿外倾结构面和组合面产生松动或发生掉块,现场调查的刀砍状凹岩腔就是这样形成的 ( 见表1) 。由于边坡较高较陡,同时受节理裂隙L1与不利组合结构面的控制,在地表表部植被破坏及大气降水沿节理、裂隙面的渗流影响作用下,上部危岩体有沿不利组合面向下发生倾倒、坠落的可能。现场调查该地段边坡裂隙间距较小 ( d = 0. 5 ~ 2. 0m) ,裂隙结构面组合较差,岩体被裂隙组合切割,在地震、暴雨等外力作用下该地段岩体将可能发生崩塌[4,5]。
综上所述,矿区地形地貌条件以及地质构造简单,褶皱不发育,局部断裂未影响整个矿层开采的稳固性和连续性,岩体结构以中厚层状构造为主, 岩体强度较高,自稳定性好,除局部地段会发生崩塌需注意避开或注意外,自然条件下一般不易引发矿山工程地质问题[6,7]。
2. 2. 3 矿区环境地质现状评价
矿区内地表坡角15° ~ 25°,地表植被发育,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无碎屑 ( 土、石) 物源堆积, 且地表汇水面积有限,不具备发生坡面泥石流的环境地质条件。因此矿区内地质灾害不发育。无重大的污染源,无热害,区内民井地下水取样分析结果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标准 ( Ⅲ类) ,无有害物质, 因此矿坑排水对地表水、地下水均不会造成污染; 无其它环境地质隐患。
2. 3 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2. 3. 1 矿区水文与水资源预测评价
矿区内多为季节性流水,地表水的汇水面积约4km2,水系仅在中部南东至北西向开口的低洼地带发育,雨季多有汇水,旱季存水少,但山区河流源短流急,其中大气降水是导致矿区地表径流率增大的主要原因。矿区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矿山开采对矿区地下水位影响较小,由于该矿山逐步转向凹露天开采,导致形成采坑,大气降水会形成一定汇水量,矿区山地地表周围无蓄水型水利工程,大气降水可沿地表向沟谷地带排泄,采坑影响范围内涌水量可直接用水泵抽排至采坑影响范围外,依托有利地形向沟谷 地带排泄。
2. 3. 2 边坡稳定性预测评价
由表2各岩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可知,矿区山体南坡坡度较陡,边坡结构属于逆向坡,山体表面多分布卸荷岩体和滚石; 北坡坡度较缓,边坡结构属于顺向坡,边坡稳定性问题主要为临空卸荷引起的变形破坏,通过对边坡结构和构造岩体分级分为如下几种失稳类型: Ⅰ滑移式、Ⅱ坠落式、Ⅲ倾到式,其失稳变形破坏结构示意图详见图5。因此, 矿山开采时应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针对不稳定边坡及时进行必要的支护等处理措施[8~10],其开采边坡稳定性预测评价详见表2。
2. 3. 3 矿区环境地质预测评价
矿区植被相对稀疏多为松树,矿山的开采对土地、植被产生一定的影响; 矿山在开采和施工道路开拓时,采矿活动及堆放的废渣在地形、气候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威胁矿区的安全生产。矿区地势较高,采矿可产生局部地表变形,对地质地貌景观会产生一定的破坏和影响; 开采标高以上无地下水,不会影响当地居民用水及工农业用水,矿山排水也不会引起大面积地面塌陷、沉降、开裂等现象; 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小; 本矿床矿石和废石化学成分基本稳定,在开采过程中,将人为产生一定量的粉尘,对矿区附近居民生活产生影响有限。
3 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及防治措施
综合以上的分析评价,该矿山边坡整体稳定局部稳定性较差,在地震、暴雨等外界条件的诱发作用下,仍存在产生边坡失稳的可能,这也是矿山开采必须研究克服的问题[11~13]。此外,由于矿区不利结构面发育,开采边坡的浅层滑坡发生可能性存在。矿山露天开采时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采场局部崩塌,主要是由于矿山开采形成的直立边坡,在不利结构面组合切割下致使岩体崩塌发生,危及边坡底部的作业人员。另外矿山废弃物是矿山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开采后随着废石土量的增大,沿坡谷堆放容易引发坡面泥石流等灾害。矿山开发必然会对矿区的自然地形、地貌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开挖矿体使围岩应力重分布,岩体稳定性降低,破坏了矿区的自然地质环境[14]。
矿山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各种地质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防治的如下具体措施。
( 1) 矿山开采和施工道路开拓产生废石和弃渣,要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场地, 在废石堆周围设置匹配的可排水挡墙、挡坝,以及适当断面的截洪沟道及尾矿库,以免废石堆临空界面活化发生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
( 2) 对于采矿产生的废水,可以通过澄清和自然净化,重复利用,用以平衡枯水季节水源不足的供水补给。
( 3) 开挖矿体使围岩应力重分布,岩体稳定性降低,应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针对不稳定斜坡应进行必要的支护等处理措施。
( 4) 矿山开发必然会对矿区的自然地形、地貌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应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做好土地和地表植被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对破坏的自然地质环境进行复垦、植树等综合治理。
4 结语
露天矿山地质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露天矿开采 矿山地环境 影响
中图分类号:TD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018-02
为了保证社会发展对于矿产资源需要的满足以及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矿产的开采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矿产开采的力度以及范围的增大,出现了一些不安全因素,导致在矿产的开采过程中或是之后出现地质灾害,对采矿人员以及周围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该文针对于在矿区频发的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预防措施给出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和建议。
1 工程实例
在某个小村庄有住户1 000多人,共计房屋470多间,有农户260多户,其房屋的结构为主要以砖混凝土与土木为主要结构,房屋层数基本上都是在1~2层之间。在其南面的坡上有一个露天开的矿山,由于露天开工作一直向边坡方向扩展及延伸,所以导致周边村的墙体、地坪等都出现了开裂的情况。因此,对露天采矿分布地应力的过程、形成人工边坡等进行进一步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条件之下,露天采矿的周边、边坡等都会出现变形移动,对周边地质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严重时还有出现地质灾害。
2 矿区的地质环境情况
2.1 矿区的地质构造情况
矿区的地质构造一般比较简单,是分层次的,由不同的岩石系组成,在每一个不同的区域里都有不同的岩石种类,而且在矿区的地质构造以及整体分布都是比较简单的,所分层次也比较少,填充的岩石种类也不多。
2.2 地层的岩石组成
在矿区的地层中岩石种类主要分为3类,这3种地质构造不同的岩石组是矿区地质构造的主要填充物质。
3 工程的地质环境以及周边的其他情况
在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考虑到矿区的北帮边坡的岩石组成情况以及坡下村民所建造的房屋的构造情况,不能盲目地认定采矿作业就是导致民宅结构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这需要通过进一步地分析与证明,来判断采矿作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层次。
文中所选取的矿区的地质环境还是比较好的,坡下的民宅构造也都合理稳固,符合要求,这就引发了采矿作业会对民宅构造以及坡体的构造产生影响的看法,为了证实这个看法的真实存在合理性,需要对矿区的地质环境及构造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和研究,对于矿区周围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研究与分析,与此同时,还要对矿区周围的水文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矿区地质结构稳定的综合因素。
4 露天采矿对于矿区地质环境的损害
4.1 出现矿区崩塌的情况
矿区出现崩塌的情况的主要原因要从矿区的地质环境及其构造进行分析,找出矿区出现崩塌的原因所在。矿区的地质构造中,是存在崩塌体的,这种结构内的岩石组成风化程度比较严重,容易出现崩塌事故,所以对于矿区出现崩塌情况的研究,就要集中在对于矿区的地质构造中的崩塌体的相关参数的测量与分析,然后针对崩塌体的相关数据判断矿区出现崩塌情况是否与崩塌体有关。
4.2 矿区出现裂缝的情况
在矿区周围的民宅中,出现了房屋裂缝,房屋构造受到影响的情况,这种裂缝通常沿着砖的缝隙裂开并且形状不规则,宽度也是比较大的,裂缝的主要方向处于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比较少见。经过有过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出现裂缝的不仅仅是矿区坡下的民宅,在矿区也出现了大且深的裂缝。
5 矿区以及周围环境出现地质灾害的原因
5.1 矿区北帮边坡的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对于矿区的北帮边坡稳定性的研究,要规定好相关的参数,选取合适的参数对其稳定性进行表达,在研究其稳定性时,所选取的范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所选取的范围内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并选取不同的区域在此对其稳定性加以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才算真实有效。对于矿区所出现的裂缝情况,要选取合适的分析面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也要考虑到出现裂缝的区域的周围地质情况以及水文环境。对于北帮边坡的定性分析,可以定义为不稳定。
5.2 矿区北帮边坡稳定性受到影响的因素的分析
(1)针对矿区的北帮边坡的不稳定性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出现不稳定的原因是因为坡体的构造受到了损坏,结构产生不稳定性,再加上边坡的本身构造就存在有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在进行矿业作业时所产生的振动以及晃动都是造成边坡不稳的诱因,矿业作业时没有对该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测,导致施工区域选取不合理,在坡的潜在滑移面上进行施工作业,导致了坡的滑移面的产生,这是造成矿区北帮边坡的不稳的原因之一,对于矿区的水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时候,也会发现,水在坡体所产生的裂缝当中会产生巨大的下滑力,造成坡体的滑移,在坡体的土壤构造当中,多是岩石与土壤的混合结构,当水渗入到岩石与土壤间的缝隙的时候,就会导致水土流失的情况,导致坡体的结构不够稳定,水的流动性也是造成北帮边坡失稳的一大诱因。
(2)在矿业作业的过程中,对于北帮边坡内部的应力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开采过程中,在坡的另一边由于人工作业会形成一个新的坡度,于是在矿区处于两个地质构造不同的坡中间形成一个临空面,于是北帮边坡由于临空面的形成,其内部构造由于受力不均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稳定的性质转变为不稳定,接下来就会产生滑坡的地质灾害,受力不均带来的另一后果就是造成裂缝,这些都是由于在开采初期没有设定好作业面而导致对矿区周围的地质环境产生改变,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
5.3 有关矿区出现裂缝的成因分析
矿区的北帮边坡由于开采作业所形成的新的人工坡产生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北帮边坡的地质构造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甚至出现崩塌的情况,在刚开始变化到崩塌的过程中通产会出现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北帮边坡的地质构造都会有鲜明的变化产生。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因为北帮边坡内部的应力不均导致结构出现不稳定,各个方向的应力对坡体的结构产生拉伸作用,最终由于受力不均,坡体就会产生一条甚至多条裂缝,在产生裂缝的这个阶段,坡体的地质构造变动最为严重,变化也更为剧烈,所造成的危害基于前面几个阶段,其破坏力度也增强了,在前面几个阶段中,坡体的变化都是不太明显的,当前几个阶段积攒下来的变化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出现质的变化,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
在对矿区出现裂缝之后的店面进行勘察时,会发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其严重程度也大有不同,处于矿区的裂纹最为严重,裂缝的宽度及长度都是非常大的,而在矿区外的小山村当中裂缝的长度和宽度就稍显小一些,而且这些裂纹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会随着延伸的范围增加宽度也在增加。根据矿区裂缝的多少以及其形态特征,可以很轻易地判断出坡体正在经历那个变化阶段,这对补救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6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露天矿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与矿区的施工作业所选取的作业面以及所处环境下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组成有关,人为的施工作业对坡体的地质结构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之后会导致地质灾害的产生,这就对矿业开采技术以及专业程度提出了要求,在进行矿物开采之前,需要有专业的地质勘探人员进行地质结构的勘测与分析,之后规划出开采工作的作业范围,将人为影响对坡体结构的破坏效果降至最低,预防地质灾害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魏义强,张永波,王鹏.山西省郭峪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154-155.
矿山地质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篇4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四队肖凯
本人2010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北大学,之后进入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四队并被分配至下属的金丰矿业有限公司从事矿井地质工作。现对一年以来个人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进行一个小结。
2010年7月进入本单位后,本人一直在矿山从事矿井地质工作。一年以来,我始终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地质技术员为要求,努力钻研专业技术,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工作实际,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成了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向一个真正合格的技术人员的转变。工作期间我主动向领导及同事请教地质和采矿方面的知识,努力使采矿和地质相结合,使自己成为适合矿山工作的地质人员。
我从事的矿井地质和井下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负责有关地质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经常深入井下现场收集勘探和采掘工作面的地质资料,掌握井下地质情况,汇编原始地质编录和钻孔编录,对井下编录资料进行整理,及时汇报各种相关地质情况;面向生产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过去的一年,作为一名地质技术员,我按照生产的需要很好地完成了以下各项具体工作:
1、生产探矿:过去的一年中,在地质探矿的基础上为满足开采和继续开拓延伸的需要,为进一步探明矿体特征以及储量升级所开掘各种坑探工程和钻探工程。为矿山的开采和指导施工提供详细的地质依据。通过生产探矿的设计,原始编录、综合编录、取样等一系列的工作,曾提交了60中段12-20线、20中段8-16线,-20中段34-36线等生产探矿资料。
2、储量核实:考察整个矿区,运用AutoCAD、MAPGIS等软件负责了储量核实工作,并且参与了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写。在整个考察及储量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3、深部及外围探矿:进一步探明边部、深部的小矿体,配合工程师加强外围探矿。为满足矿山的生产和发展的需求,不断扩大地质储量。
4、根据已有的资料,确定勘探类型及勘探网度,总结以往矿床勘探成果和探采对比的基础上,运用典型矿床经验,根据矿床的规模大小、形态的复杂程度、厚度变化的稳定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矿石中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地质因素,对矿体勘探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确定合理的勘探类型及勘探网度,能正确地布置地质勘探工程,达到有效的矿产储量,满足矿山开采设计的需要。为矿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5、控制贫化:防止盲目开拓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加强放矿管理;准确控制矿体空间分布与矿石质量变化规律,监督各采场出矿的矿石质量和品位,及时掌握生产采掘计划执行情况及采场质量动态,严格控制矿石中的废石混入,使矿石损失和贫化指标控制在预定水平。
6,加强井下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监督井下施工人员按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杜绝违章、违规操作。对各个作业面源头
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安排人员进行排除,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持续稳定进行。
露天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清单 篇5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002年1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1994年7月5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1992年11月7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第4号,1996年10月30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1989年12月26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修正);
8、《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6号);
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10、《民用爆炸物品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6号);
1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1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
13、《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生产管理人员及其它从业人员安全教育管理规定》(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
15、《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
1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17、《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
1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04号);
19、《关于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实施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的通知》(安监总规划字[2005]83号);
2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年5月1日施行);
2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2010年7月1日施行);
22、《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关于印发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一[2011]190号);
23、《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2009年6月8日施行);
24、《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8号,2005年2月1日施行);
2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规划[2011]30号);
2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2]45号);
27、《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
28、《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发[2011]146号);
29、《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67号);
30、《山东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13号,2009年8月1日施行);
31、《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6]80号公告)。
二、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2007.1-2006);
4、《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露天矿山实施指南》(AQ2007.3-2006);
5、《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
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7、《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DB37/1922-2011);
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露天矿山地质工作总结 篇6
1 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
1.1 现状分析。
1.1.1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根据实地走访调查, 现状条件下未发现矿井突水、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主要有:
a.井巷坍塌、冒顶。评估区断层发育, 区内已经查明逆断层二条 (F12、FW1) 正断层三条 (F20、F21、F22) 。经走访调查, 原井工开采曾出现过规模较小的坍塌冒顶地质灾害, 主要发生在岩石力学性质较差, 断层裂隙较发育的地段, 如断层F21、F22等,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只是清理塌落的顶板碎石增加了开采成本。现状井巷坍塌、冒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 危害性中等。
b.崩 (滑) 塌。该矿位于原新邱露天煤矿坑内南帮+180平盘。由于原新邱露天煤矿的人工开采, 形成大型露天采坑。其中露天采坑最大边坡高50~100m, 边坡角60~70°。因第四系地层力学性质较差, 承载力较低。含煤地层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较差, 断层裂隙较发育, 加之人类活动强烈, 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 岩石临空面增大, 边坡失稳, 在风化、降雨、爆破作用下产生崩 (滑) 塌地质灾害, 崩 (滑) 塌体为坡顶松散的亚粘土、亚砂土和砂、砾石等, 规模小, 不超过10m3, 没有造成过人员伤亡。主要危害采矿作业人员和设备。现状崩 (滑) 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危害性小。
c.地面沉陷。该矿开采原兴隆立井 (主要为工业广场煤量) , 新邱矿中部井、一井及新邱露天矿六扩剩余煤量。采用斜井片盘方式开拓, 采煤方法为宽巷掘进式。部分地段复采老区残留煤量。形成15块采空区, 面积6.6998hm2, 标高-14.0~-190.0m, 最低可采煤厚为0.7m。开采造成地面沉陷, 岩层中出现隐性开裂。由于该矿位于新邱露天坑内, 没有建立地面沉陷监测系统, 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陷无法测量, 通过走访调查现状地面沉陷较轻。矿区及周边居民已全部搬迁, 主要危害采矿作业人员和设备。现状地面沉陷地质灾害危害性小, 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 现状地质灾害较严重。
1.1.2 对含水层影响现状
该矿位于原新邱露天煤矿矿坑内, 矿区及周围无地表水体, 第四系地层大部分剥离, 含水层已被破坏, 疏干, 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区内仅存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受岩石的胶结类型、风化程度及断裂构造控制, 富水性变化大, 且不均匀。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31.10m, 采矿层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现由大岗岗井统一抽水, 水位已降-75m标高, 目前该矿在+88m水平设泵排水, 矿井实际最大涌水量为96m3/d, 正常72m3/d。矿区及周边居民已全部搬迁, 采矿活动影响矿区及周围部分生产生活供水。现状含水层破坏严重。
1.1.3 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现状
该矿位于原新邱露天煤矿坑内, 长期的人工开采, 形成大型露天采坑, 原始地貌荡然无存, 造成地形凹凸不平, 其中露天采坑最大边坡高50~100m, 边坡角60~70°, 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此外, 该矿地下开采产生的煤和矸石, 由于没有及时外运, 堆放在主井工业场地内形成1处临时矸石堆和1处临时储煤堆压占土地, 高约3m, 以及评估区内出现轻微地面沉陷, 对地形地貌景观均产生了一定影响。现状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
1.1.4 对土地资源影响现状
现状对土地资源破坏主要包括原井工开采工业场地、原井工开采井口、露天开采工业场地、露天采场和道路。详见表1。
现状破坏独立工矿用地66.8810hm2, 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综上所述, 该矿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影响严重。
1.2 预测分析。
1.2.1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矿山建设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 (滑) 塌, 地面沉 (塌) 陷地质灾害。
a.崩 (滑) 塌。该矿设计采用露天开采, 第一台阶标高+220m, 最低开采标高-90m, 台阶高度为10m, 采掘带高度为10m, 共计32个开采水平, 台阶坡面角为65°, 最终帮坡角为45°, 运输通道宽度为10m。开采终了将形成310m深的露天采坑, 因第四系地层力学性质较差, 承载力较低。露天采坑西北帮坡向与岩层倾向基本相同为顺向坡, 东南帮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或斜交为逆向坡。含煤地层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较差, 断层裂隙较发育, 加之人类活动强烈, 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 岩石临空面增大, 边坡失稳, 在风化、降雨、爆破作用下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崩 (滑) 塌地质灾害, 可能性为中等, 危险性为中等。主要危害采矿作业人员和设备。
在开采过程中开段沟和运输道路的开挖, 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崩塌 (滑塌) 地质灾害, 可能性为中等, 危险性为中等。主要危害采矿作业人员和设备。
该矿山设计两处排土场, 西排土场上限标高为+275m, 下限+195m, 排土场宽380m, 长1010m, 排土高度40m, 坡角35°。全兴排土场东部标高+140m, 西部+190m, 土场规划宽600m, 长1250m, 平均排土高度280m, 坡角35°。堆放在排土场内的堆积体较松散, 随着矿山的开采, 其高度不断增加, 规模进一步扩大, 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崩 (滑) 塌地质灾害, 可能性为中等, 危险性为中等。主要危害采矿作业人员和设备。
拟建储煤场用于临时存放开采产生的煤, 由于企业定期外售, 临时储煤堆的高度较低, 规模较小。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崩塌 (滑塌) 地质灾害, 可能性为小, 危险性为小。主要危害采矿作业人员和设备。
矿山开采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崩 (滑) 塌地质灾害, 可能性为中等的, 危险性为中等的。主要危害采矿作业人员和设备。
b.地面沉 (塌) 陷。该矿为复采矿山, 原采用井工开采, 标高-14.0~-190.0m, 最低可采煤厚为0.7m, 形成的开拓工程包括斜井、通风井, 开拓巷道与采空区。本次设计露天开采, 境界内部分为原井工开采的采空区和巷道, 开采活动导致地质应力重新分配, 围岩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 产生变形、移动和断裂破坏等, 其变形、移动和断裂破坏由地下向上传递, 尚未达到地表, 产生地面沉陷。随着开采进行, 生产台阶越来越接近采空区和空巷, 采空区和空巷顶板矿体的厚度越来越薄。当厚度小于一定数值时, 可能产生地面塌陷, 造成人员和机械设备掉入采空区和空巷事故的发生。矿山开采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地面沉 (塌) 陷地质灾害, 可能性为中等的, 危险性为中等的。主要危害采矿作业人员和设备。
综上所述, 预测地质灾害较严重。
1.2.2 对含水层影响预测
该矿位于原新邱露天煤矿矿坑内, 矿区及周围无地表水体, 由于第四系地层大部分剥离, 含水层已被破坏, 疏干, 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 现状含水层破坏严重。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31.10m, 露天开采最低标高-90m, 采矿层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随着露天开采, 进一步剥离第四系及矿岩, 疏干仅存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开采对含水层影响将更加严重。矿区及周边由大岗岗井统一抽水, 水位降至-90m标高。露天坑下水经沉淀池沉淀后, 经排水沟排入附近河沟, 对环境影响不大。矿区及周边居民已全部搬迁, 采矿活动影响矿区及周围部分生产生活供水。预测含水层破坏严重。
1.2.3 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预测
该矿位于原新邱露天煤矿坑内, 边坡高度和边坡角较大, 现状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随着露天开采继续, 将进一步剥离矿岩。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最低开采标高-90m, 台阶坡面角为65°。开采终了将形成32个开采水平, 约310m深的露天采坑, 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 破坏程度大。该矿山设计两处排土场, 西排土场宽380m, 长1010m, 排土高度40m。全兴排土场宽600m, 长1250m, 平均排土高度280m。随着矿山的开采, 其高度不断增加, 规模进一步扩大, 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 破坏程度大。拟建储煤场用于临时存放开采产生的煤, 由于企业定期外售, 临时储煤堆的高度较低, 规模较小, 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 破坏程度小。预测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
1.2.4 对土地资源影响预测
预测对土地资源破坏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工业场地、储煤场、露天采场、西排土场、全兴排土场和道路对矿山土地的破坏。详见表2。
预测破坏独立工矿用地184.8312hm2, 对土地资源破坏严重。预测该矿的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
2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2.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2.1.1 崩 (滑) 塌地质灾害
加强有可能产生崩 (滑) 塌地质灾害位置的监视工作,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必要时进行削坡。降低坡高、坡角。对边坡特别是断裂破碎地段进行加固, 衬砌护坡。根据开发利用方案, 为了保证排土场边坡稳定, 在排土场坡底设石笼挡墙, 能够满足需要, 本次不再重复设计排土场挡土墙。
2.1.2 地面沉 (塌) 陷地质灾害
a.在开采过程中, 进行地面变形观测, 加强地面沉陷监测, 设置固定观测标志, 定期进行专职人员巡视, 发现异常、险情及时报告, 根据观测和研究结果, 总结该区沉陷变形的规律。
b.将原有采空区及空巷位置进一步调查清楚, 针对不同开采标高存在的采空区及空巷提前冒落, 防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确保安全生产。
2.2 含水层破坏治理恢复工程。
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影响严重。矿井水经沉淀后, 部分作为井下生产用水, 部分经排水沟排入附近河沟, 对环境影响不大。定期对矿山排放的废水以及地下水位、水质、水量进行动态监测, 防止污染含水层。
地下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矿山闭坑后停止对地下水抽排, 在一定时期内可自然恢复。含水层恢复主要靠自然恢复。
2.3 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破坏治理恢复工程。
矿山开采期间, 在道路两侧种植防护林带。在工业场地周围栽植人工防护林带。
闭矿后, 拆除工业场地废弃的建筑物, 储煤场内剩余煤外卖后, 清理地表, 平整, 客土, 栽植树木, 林间种草。清理露天采场底部及平台地表, 平整, 客土, 种草种树, 恢复成林地。露天采场底部周围修建截水沟。排土场边坡及顶部平台, 平整, 客土, 种草种树, 恢复成林地。
3 建议
3.1 矿山建设, 应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矿山建设应做好地质灾害的“防”与“治”, 贯彻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突出“以人为本”, 做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防灾预案。
3.2 该矿山建设开采过程中存在引发、加剧, 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矿山及全体职工一定要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灾害意识要时时在心, 查之入微。
3.3 严格按照设计部门设计的开采方案开采, 禁止越界开采。
3.4 矿山建设中应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矿山开采过程一定要把环境保护工作同步开展起来, 努力创造绿色矿山, 使生态系统和地质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做到人类、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尤其是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更为严重。长期以来, 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产生了各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文章以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露采煤矿为例, 从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含水层的破坏、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及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进行了现状和预测分析, 并设计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工程和建议。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时减少开采活动造成的破坏, 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铁矿,矿山地质环境,阜新市新邱区
参考文献
[1]GB12719-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S].
[2]DZ/T223-200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修订版) [S].
[3]常士骠, 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M].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4]金连生, 牟金锁.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0.
[5]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S].
[6]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S].
[7]DZ0238-2004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试行) [S].
xx市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篇7
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函》(xx办函〔xx〕xx号)、《xx省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xx发〔xx〕xx号)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xx发〔xx〕xx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xx发〔xx〕xx号),以“全面摸排、综合整治、生态修复、严格管控”为手段,加快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提供有力保证。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资源利用更高效、矿容矿貌更美化、生态环境更优化、开发秩序更有序的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持证露天矿山开采更规范,“边开采、边治理”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应治理的20家废弃矿山生
态修复任务全面完成;禁止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的要求得到严格落实,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开展露天矿山摸底排查。
全面查清本市露天矿山基本情况,在全面核查露天矿山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等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市目前x家所有在开露天矿山逐矿逐项登记汇总。以全面排查工作为基础,制定市域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科学安排指标进度,明确整治措施、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建立“一矿一档”露天矿山整治工作台账。
(二)分类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
依法关闭违反资源环境法律法规和规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采滥挖的露天矿山;对污染治理不规范的露天矿山,依法责令停产整治,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停产或擅自恢复生产的依法强制关闭;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因地制宜加强修复绿化,减少和抑制大气扬尘。
(三)加快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进度。
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原则,引导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行业标准,以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等要求,开展生态修复。对责任主体灭失的,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大力探索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模式,加快生态修复进度。对列入《xx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内的20家废弃矿山,要切实加快治理修复进度,严格按照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修复任务。
(四)禁止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
严格落实《xx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禁止新建露天矿山严格管控新设矿业权的通知》(xx规〔xx〕xx号)的有关要求,严格禁止新设经营性露天矿山矿业权,建设项目类矿业权要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规划和全国绿色矿山建设行业标准等要求。对废弃矿
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项目、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和毗邻矿区综合整治项目,xx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履行好建设项目类矿业权设置的主体,依法依规做好建设项目类矿业权的设置工作;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审批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进度安排。2019年
9月底,我市已完成露天矿山全面排查工作,按照“一矿一档”要求建立排查台账(格式见附件2),并将排查情况汇总上报xx市;2019年10月底前,我市要制定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上报xx市备案。2020年6月底前,完成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将整治情况总结报告及汇总表(格式见附件3、4)上报xx市。对整治工作不符合要求的,上报市政府将予以通报并要求整改,确保完成整治任务。
(二)工作机制。建立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和市生态环境分局共同参与的联合排查机制,必要时可邀请专业队伍或有关专家参与;要细化分解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责任人;建立部门联动的“边排查、边整治”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建立考评机制,健全监管体系,确保整治效果。
(三)监督检查。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任务和工作进展信息通过“地矿综合监管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配合工作进展信息报送,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在每月25日前将相关信息(格式见附件5)录入信息系统。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和市生态环境分局将根据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中存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弄虚作假的,要依法依规追责问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领导为组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为成员的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机制,负责本地区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
(二)加强社会监督。及时将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向社会公示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并建立举报制度。公示公开内容包括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的政策和标准,取缔、关闭、整治的对象,责任主体灭失矿山修复治理项目,以及露天矿山综合整治进展情况等。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大对全社会宣传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的力度。重点要组织开展对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成功经验的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
范带动作用,同时加大对整治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矿山和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高压态势,营造全社会参与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的良好工作氛围。
附件1
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重点任务分工
序号
工作内容
目标任务
牵头部门(单位)
配合部门(单位)
露天矿山摸底排查
全面查清全市露天矿山基本情况。制定
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一矿一档”分类建立整治工作台账。
自然资源和规划
主管部门
生态环境
主管部门
露天矿山整治整顿
对“边开采、边治理”要求未落实和绿色矿山建设不达标的持证露天矿山进行整治。
自然资源和规划
主管部门
生态环境
主管部门
开展多部门联合的违法违规开采动态巡查,打击违法违规开采,关闭取缔乱采滥挖的违法违规开采点。
自然资源和规划
主管部门
生态环境
主管部门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废弃矿山和违法违
规开采点进行生态修复。
各涉及镇(街道)
人民政府
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序号
工作内容
目标任务
牵头部门(单位)
配合部门(单位)
加强项目管理
加强项目立项管理
各涉及镇(街道)人民政府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
生态环境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和规划
主管部门
加强建设项目类采矿权设置管理
自然资源和规划
主管部门
生态环境
主管部门
露天矿山整治工作考核验收
对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总体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确保整治效果。
自然资源和规划
主管部门
生态环境
主管部门
附件2
露天矿山排查台账
一、基本情况
行政区
XX
市
XX
县(市、区)
序号
地理位置
XX
镇(街道)XX
村(社区)
XX
山
拐点坐标
经度:
纬度:
露天矿山名称
按“市名+镇(街道)名+村(社区)名+露天矿山名称”填写
露天矿山
类别
按在采矿山、废弃矿山、违法违规开采点分别填写
(原)采矿许可证号
需治理面
积(m2)
宕面:
宕底:
二、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情况
在采矿山
环保设施是否竣工验收
污染物治理设备设施是否齐全
生产粉尘是否达标
“边开采边治理要求”是否落实
绿色矿山建设是否达标
矿容矿貌是否整洁有序
矿山标志标牌是否规范
备注:
废弃矿山
是否纳入《xx省废弃矿山生态修
复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生态修复情况
正在治理
未治理
生态修复责任主体
生态修复完成时限
备注:
排查人员:
排查日期:
填表说明:本表按在采矿山、废弃矿山、违法违规开采点分别填写。
其中,在已闭坑未复绿的废弃矿山实施违法违规开采的,不需单独填报违法违规开采点,按废弃矿山统一填报。
附件3
露天矿山排查情况汇总表
序
号
县(市、区)
镇(街
道)
露天矿山
名称
(原)
采矿许
可证号
露天
矿山类别
坐标
需治理面积
(m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责任人
经度
纬度
宕面
宕底
附件4
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情况汇总表
序
号
县
(市、区)
镇(街
道)
露天矿
山名称
(原)
采矿许
可证号
露天
矿山
类别
坐标
存在问题
整治情况
经度
纬度
整治
措施
责任
单位
责任人
完成时限
整治
进展
完成情况
附件5
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进展信息表
一、基本信息
行政区
XX
市
XX
县(市、区)
序号
地理位置
XX
镇(街道)XX
村(社区)
XX
山
拐点坐标
经度:
纬度:
露天矿山名称
按“市名+镇(街道)名+村(社区)名+露天矿山名称”填写
露天矿山
类别
按在采矿山、废弃矿山、违法违规开采点分别填写
(原)采矿许
可证号
需治理面积
(m2)
宕面:
已治理面
积(m2)
宕面:
宕底:
宕底:
巡查日期
巡查人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整治要求及措施
四、整治工作进展
填表人员:
露天矿山地质工作总结 篇8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原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2、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员资格证,矿山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铲车司机、挖掘机司机、爆破员、电工)
3、安全管理机构图
4、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记录、安监局备案表
6、事故隐患整改记录、会议记录、劳动用品发放记录、职工培训记录
7、空压机、安全阀、压力表校验报告或更换证明
8、爆破记录,矿山使用的炸药、雷管、起爆器的规格、型号
9、企业概况、主要设备明细(各项参数:型号,厂家等)及合格证
10、职工工伤保险、风险抵押金、救护协议、职工健康档案
11、民爆物品购买、使用证、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有炸药库提供,无炸药库提供与民爆公司签订的爆破协议)
12、安全设施及三年来安全投入情况说明
13、地质报告(储量检测报告)、预评价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方案及各种图纸(矿区位置、范围、地形地质图、总平面布置图现状图、开采现状图(台阶布置、采矿方法、炮孔布置图)
地下矿山安全现状评价企业需要提供的资料
1、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2、企业简介(隶属关系、职工人数、所在地区)交通位置图
3、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电工、电焊工、爆破工、通风工、绞车工)
4、爆炸物品使用、购买、储存证复印件,炸药库设计资料及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炸药、导爆管、放炮器规格、型号
5、井下主通风机及通风系统、粉尘、噪声检测报告
6、工伤保险、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缴纳证明
7、三年来安全投入或安全经费提取证明(盖章)
8、安全管理机构图及人员配置情况
9、职工体检证明及健康档案
10、安全会议记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劳动用品发放记录、爆炸物品发放记录、爆破记录、空压机运转记录、领导下井带班记录
11、矿山管理制度、责任制及各岗位各工种操作规程
12、空压机储气罐安全阀检验证明及合格证
13、主要设备明细表(空压机、凿岩机、提升绞车、自卸汽车、变压器、主通风机、局扇、程控交换机规格、型号、数量)及合格证明,矿山设备安全检测资料(主通风机、通风系统、空压机、提升机、水泵)
1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记录及救护协议
15、地形地质图、通风系统图、总平面布置图、各中段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避灾线路图、六大系统图(均为现状图)
16、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及安监局批复
【露天矿山地质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露天石灰石矿山09-30
露天矿山道路施工方案08-14
露天矿山防洪措施10-26
露天矿山应急演练知识10-26
非煤露天矿山管理制度(采石场)05-08
2024年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采石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试卷06-27
矿山地质构造08-11
矿山地质工程10-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08-04
矿山地质探矿工程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