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

2024-08-06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精选12篇)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 篇1

1 引言

1999年2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了Geopark(意为geological park)这一名词,并讨论了地质公园计划[1]。我国是世界上以政府名义首次正式命名设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国家,2001年3月16日,我国正式公布了首批云南石林等11处国家地质公园的名单。迄今为止,我国已命名有182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有24处世界地质公园)[2]。

近几年,随着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许多学者在理论上积极地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其中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如国家地质公园的涵义、特征、类型、功能、价值、选址、范围的划定、申报程序等;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如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征、类型和评价,开发理念、原则、内涵、模式等;以及国家地质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如国家地质公园的功能分区、产权、管理体制和机制等3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2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征研究

2.1 研究现状

在《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特征研究》[3]一文中,杜霞、李磊从地质特征、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鲜明的人文景观等3个方面概括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特征。在《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评价》[4]一文中,李建兵、李忠东等从总体特征和核心景观特征等两个方面概括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特征。在《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战略》[5]一文中,李赋屏从华夏之最、景观齐全、神奇诡秘等3个方面概括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的特征。在《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设计初探》[6]一文中,胡能勇、蔡让平从地质遗迹的多样性、地质遗迹的稀有性、地质遗迹保存的自然性和组合的完整性、资源开发的可操作性、面积的适宜性、交通的便利性等6个方面概括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特征。在《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特征与评价》[7]一文中,江以平、赵赣等从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等6个方面概括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的特征。

2.2 述评

申报者理解的国家地质公园以及保护者理解的国家地质公园是由各种地质地貌遗迹构成的;而旅游开发者理解的国家地质公园则是由各种旅游资源构成的,两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不仅包括地质地貌遗迹中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部分,还应包括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而未必受保护的人文景观。

地质旅游资源或旅游地质资源的所指范围较狭窄,无法概括地貌类和地下水体类旅游资源,所以用“地学旅游资源”这一概念相对较准确,当然还需进一步研究。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等特性是用来描述地质地貌遗迹特征的,而直接用来描述地学旅游资源的特征则未必恰当。因为前者主要是地学专家可以体验到的特征,侧重于精神生产(地球科学研究)或精神产品传播(地球科学现场教学);而后者则必须是未来的游客可以体验到的特征,侧重于精神享受或消费(地球科学知识的普及或非专业性的探索)。二者在许多情况下是存在很大差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从理论上阐明“地学旅游资源”与“地质地貌遗迹”的区别和联系,将会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3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类型研究

3.1 研究现状

关于地质遗迹的分类,陈安泽在《旅游地学概论》[8]一书中,将其分为地质构造现象、环境地质、古生物和风景地貌等4大类、19类、52亚类。《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9]将地质遗迹详细地分为重要的剖面、重要地质构造遗迹、重要化石、古人类遗迹等35种。赵逊等在《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10]一文中,根据我国已有的国家地质公园的类型分为地层学遗迹、古生物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地质地貌遗迹等9大类。上述分类的详细程度有所不同,但分类的依据都是地质遗迹的成因。

在《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特征研究》一文中,杜霞、李磊根据旅游资源的鉴赏原则和分类方法,将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为2个大类(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7个亚类、22个基本类型。在《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特征与评价》一文中,江以平、赵赣等根据旅游资源的鉴赏原则和分类方案,将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为2个大类(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8个亚类、29个基本类型。并进一步将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分为7种成因类型、23种形态类型。在《西樵山地质公园旅游景观形成、分类及其综合评价》[11]一文中,罗春科、周永章、杨小强等将西樵山地质旅游景观分为火山机构类、构造岩性类、构造裂隙成因的流水类及人文地质遗迹类等4种类型。

3.2 述评

显然,“地质遗迹的分类”与“(地学)旅游资源的分类”是2个有联系、但同时存在很大差别的问题。前者必须依据成因来分类;而后者仅根据成因来分类显然无法满足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相对而言,前一个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且较成熟,后一个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很不成熟。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12]已对旅游资源从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作了分类,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应照此标准执行,但该标准中的地文景观类型只能从大体上涵盖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类型,对于一些新类型应及时进行研究和阐释。

4 对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

4.1 研究现状

在《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评价》一文中,李建兵、李忠东等从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丰度高,自然性、原始性、神秘性突出,品位高,特色强,组合巧妙,功能齐全,极具科考、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价值等6个方面对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评价。在《试论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功能》[13]一文中,李跃军从地质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根据GB/T18972-2003评价、与世界著名的火山岩地区比较等3个方面对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价值评价。并将该公园的地学旅游功能概括为旅游观光和科学考察两项。在《西樵山地质公园旅游景观形成、分类及其综合评价》一文中,罗春科、周永章、杨小强等从地质学意义、地貌学意义、生态学意义及考古学意义等4个方面对西樵山地质旅游景观的科学文化考察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在《金口大峡谷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构想》[14]一文中,罗成德、方海川等从9个方面对金口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评价,并建立了资源定量评价模型。在《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产品规划设计》[15]一文中,余菡、陈锦凤等不仅对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与等级划分,同时还对该公园的气候适宜性、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在《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特征与评价》一文中,江以平、赵赣等从科学研究价值,社会、经济、环境价值2个方面对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在《西峡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16]一文中,王清利、常捷从旅游开发价值、旅游开发条件2个方面对西峡国家地质公园的恐龙蛋化石群进行了旅游价值评价。前者可分为典型性评价、规模评价和科学价值评价;后者则可分为区位条件评价、旅游资源地域组合评价及区位经济条件评价。在《国家地质公园及其旅游开发》[17]一文中,后立胜、许学工指出各国家地质公园均存在着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但在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方面,它们则主要表现为两个明显的功能,即科普修学价值功能和自然观赏价值功能。与此同时,它们还存在着其它的诸如疗养康体等方面的功能。从我国公布的第一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的特点来看,各国家地质公园几乎均具备这几个方面的价值。但是在价值含量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带来的是旅游开发策略上的不同。因此,提出对地质公园进行旅游价值的分类。

4.2 述评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地学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性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般而言,地学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有3类[18]。第1类是规划的目的,即通过对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及开发利用的综合评价,直接为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步骤等宏观规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2类是开发的目的,即通过对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色、结构、功能和性质的评价,在宏观规划的指导下,为具体资源开发方向和专项旅游建设项目提供论证,为已经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和扩大的依据。第3类是管理的目的,即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质量、规模、水平的鉴定,为旅游资源的分级管理提供系列资料。具有世界罕见的国际意义的国家地质公园,经申报批准后可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等的管理级别来进行管理,同样也有省级和地县级的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显然,上面列举的文献本应该是从第2类即开发的目的进行评价,但有些实际上是从笼统的或者从第1类、第3类目的进行评价。

地学旅游资源评价的客观性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其特点、价值和功能也是客观存在的,评价时应实事求是,对其价值和开发前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应做到客观实际、恰如其分。但在事实上,由于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包罗万象,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必然导致评价结论的差异。比如很多省份都有同种类型,如火山地貌类的国家地质公园,但这些国家地质公园往往不约而同地称自己为“国际罕见、国内独有”或“火山博物馆”。显然,不能将此问题的出现仅仅归咎于“炒作”,而应进行深入研究。

(1)重地学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轻地学旅游资源环境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本来地学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3个方面[21]。但在《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评价》、《试论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功能》、《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特征与评价》等文献中,作者几乎未涉及旅游资源环境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2)在地学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中,重地学旅游资源特色的评价,轻地学旅游资源价值、功能特别是旅游资源结构和规模的评价,本来地学旅游资源特点评价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旅游资源特色的评价,旅游资源价值与功能的评价以及旅游资源结构和规模的评价3个方面[18]。但在《西樵山地质公园旅游景观形成、分类及其综合评价》等文献中,作者几乎未涉及旅游资源价值、功能特别是旅游资源结构和规模的评价。

(3)在地学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中,重旅游自然环境,旅游经济环境和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轻旅游社会环境的评价,本来地学旅游资源环境评价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旅游自然环境,旅游经济环境,旅游社会环境和旅游环境容量等4个方面的评价[18]。但在《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产品规划设计》等文献中,作者几乎未涉及旅游社会环境的评价。

(4)在地学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中,重区位条件的评价,轻客源条件,旅游投资条件,施工条件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条件等方面的评价。本来地学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区位条件,客源条件,旅游投资条件,施工条件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条件等5个方面的评价[18],但在上述文献中,作者几乎未涉及后几方面的评价。

在地学旅游资源评价方法方面,定量化方法还关注得不够。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发展到目前已日臻完善,在评价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时,应尽可能避免带有强烈主观个人色彩的定性评价,力求定量或半定量评价,并要求不同国家地质公园尽量采用统一定量评价的标准,以便评价过程中的比较。但除了在《金口大峡谷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构想》中,作者建立了资源定量评价模型;在《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产品规划设计》中,作者进行了定量评价与等级划分外,在其它文献中的作者大多仅进行了定性评价。

5 结语

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征、类型和评价方面的研究而言,由于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时间短,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

(1)还未搭建起一个研究的理论平台。研究者至少要掌握《旅游资源学》[18]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还应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内容。否则就只能停留在个案的描述、论证上,缺乏深层次的分析且易雷同。

(2)在研究方法上,大多引用地学和旅游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缺少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融、多领域的渗透。

(3)研究者尚缺乏强烈的“问题”意识 ——许多研究者仅满足于笼统地概述、泛泛地评价,根本无法满足下一步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事实上,对任何一个国家地质公园而言,对其旅游资源特征、类型和评价方面的研究最终都源于一个基本问题——这个国家地质公园中的地质地貌遗迹连同其它旅游资源究竟对未来目标市场中的游客有无吸引力,有多大的吸引力。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下一步能否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而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将朝哪个方向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摘要:根据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征、类型和评价方面的研究,通过查阅近几年来相关的研究文献,将学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以系统梳理和综述,分析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初步设想和思路。

关键词: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综述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 篇2

【摘 要】地质遗迹及其所构成的地质环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用以追索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地质现象。地质公园是有效保护地质遗迹的方式之一。本文以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具体阐述了在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合理、可持续的促进地质质遗迹资源概述,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互动关系和在保护地质遗迹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公园的旅游开发及发展。

【关键词】地质公园开发;地质遗迹保护;云南罗平生物群

地质遗迹是由于地球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地质遗产[1]。地质遗迹为人类研究地球46亿年演化变化过程,以及追溯研究地球古环境,古生物,古地理,古气候等问题提供了客观坚实的地质证据和资料支撑。地质遗迹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美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建设和开发地质公园不仅能促进地质遗迹的合理利用,深入挖掘地质遗迹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还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地质遗迹的不可再生性和珍贵科研价值决定了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必须在地质遗迹保护的基础下进行。

1、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78.87平方千米,包括大洼子罗平生物群化石、金鸡峰丛两个景区及九龙瀑布、多依河等若干外围景区,以罗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和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色。公园地质景观资源丰富,类型丰富多样,典型卡斯特地貌发育,自然景观奇特优美如画,名族风情古朴浓郁诱人。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以罗平古生物化石群地质遗迹为主体,辅以锥状喀斯特地貌景观如岩溶盆地,卡斯特峰丛,岩溶高原等,以及河流、瀑布等水体景观和布依族风情、鲁布革电站等人文景观组成。

2、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开发的关系

在对地质公园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积极探讨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开发的关系,更加注重两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形成两者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地质遗迹的高效保护与利用和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双重目标[2]。

2.1 地质遗迹保护对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地质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以及其构成的地质环境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用以追索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地质现象,具有高度地学科考察价值以及旅游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保护好地质遗迹,可以使人们进行对地球演化历史以及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对旅游者更好的了解地球地质地貌演化和地球生物的发展进程。保护好地质遗迹对于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至关重要。

2.2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对于地质遗迹保护的支撑作用

地质公园作为新型的旅游目的地,具有保护地质遗迹,发展属地经济和科普教育的功能,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和促进地球科学普及,以达到保护地质遗迹的核心目的。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保护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之一。

地质公园的建立为保护地质遗迹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而且还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科学的管理体制和人力智力保证。地质公园保护了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护了地质遗迹的旅游观赏价值。

2.3 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相辅相成地质公园的旅游与开发建设可以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政策支持,政府支持,资金支持以及管理和智力支撑,可以促性对地质遗迹的科学保护[3]。与此同时,地质遗迹景观作为地质公园的主体景观,作为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两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保护地质遗迹的自然面貌,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满足科研、旅游多重需求,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健康发展。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在获得经济收益,要预留资金专门运用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中,实现“地质遗迹保护―保护性开发--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地质遗迹保护”的良性动态循环。

3、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

基于地质遗迹保护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开发规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开发思路、形象宣传、公园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景区开发与原住民利益协调和公园信息系统建设六个方面进行讨论。

3.1 确立开发思路,整合地质遗迹资源

保护地质遗迹资源是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建设的重中之重。融合区域内自然、人文资源积极开展科普旅游,也是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地质公园的特性,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应该严格遵守 “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在保护好地质遗迹的前提下,发挥其旅游,科研等多种功能,突出喀斯特景观、河流湿地等自然景观和其他人文景观。

3.2 加强形象宣传,扩大景区影响力

由于地质公园具有观光游览、度假休闲、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其旅游开发中的旅游形象宣传需要把握一个“度”:从地质遗迹保护和科普教育的角度考虑,需要适当宣传地质遗迹,引起人们对地质遗迹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人们保护地质遗迹的自觉性;但为了迎合大众游客心理,不宜过分渲染专业性太强的地质科普知识,适当增加一些简明易记,爽朗上口的宣传口号引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3.3 防治地质灾害,营造安全的游览环境

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构成很大的威胁。地质灾害对地质公园的影响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滑坡、泥石流等对地质公园产生轻微影响的灾害;另一类是地震、火山等对地质公园产生的较为严重的危害。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地质灾害做了大量的研究。Malheiro 指出绘制地质灾害图,同时将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区域划分,并据其危险大小进行评估,重点监控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4 完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罗平县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建设,制定公园的发展政策、行政法规、管理制度以及旅游市场的开发,负责指导和督促地质公园规划项目的实施。推行“多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方法,组织专门部门,如建立公园管理局进行统一领导,实施具体管理,以有效地推进地质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3.5 协调景区开发与居民利益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要统筹兼顾政府、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等相关者的利益。只有让当地居民获得切实的利益,才能调动当地居民主动参与地质遗迹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地质公园的良性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6 建设地质遗迹保护信息系统

开展地质遗迹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更新[4]。建立罗平县地质遗迹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信息管理和维护更新平台。整合地质遗迹科普网站和地质遗迹资源数据库,构建罗平国家地质公园专业门户网站,提供地质遗迹科普、分析查询、动态更新以及行业办公管理功能。

总之,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离不开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公园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地质遗迹的保护,两者不可或缺,相互支撑和促进,必须坚持在地质遗迹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和资源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逊,赵汀.地质公园发展与管理[J].地球学报,2009,30(3):301-308.[2]方世明,李江风.地质遗产保护与开发[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3]彭永祥.地质公园保护利用协调的理论模式:以陕西省为例[J].山地学报,2005.25(5):520-525.[4]许涛,田明中.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系统研究进展与趋势[J].旅游学刊,2012.25(11):84-92.3.1.2 企业内部提供资源

①专业型与综合型人才储备及培养模式:旅游地产涉及旅游、房地产、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掌握房地产运作及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还需要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技能。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快速储备、培养专业新型人才,为项目开发提供动力。

②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互依赖、相得益彰。房地产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体现其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主要是品牌优势和附加值,因此优秀的地产品牌文化已成为房地产项目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房地产企业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通过企业文化塑造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3.2 旅游地产开发核心能力确定 旅游地产的开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要获得成功,就要具备必要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需具备如表1所示核心能力。

对于旅游地产的开发,由于其特殊性,对房地产企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具备一般企业所需的能力之上,还需匹配旅游地产开发的要素:定位、区位(交通区位、经济区位、人气的聚集度、环境、配套)、专业人才、设计理念、品质、物业管理等。因此,房地产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主要有战略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关系管理能力、执行能力等。(表2)

3.3 旅游地产发展策略研究 不同规模的房地产企业在不同阶段进行旅游地产开发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因此根据房地产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结合旅游地产开发要素和房地产企业开发旅游地产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房地产企业旅游地产开发策略模式,见图2。

主要有以下四种发展策略模式:

①基于战略的竞争优势:卓越的战略管理决策能力。旅游房地产项目首先要确定主题定位和前期策划,需要做出预期的设计和规划,强调战略规划一步到位,分步实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各个环节,从而达到最终价值目标,这对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旅游地产项目的开发战略的成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也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②基于产品的竞争优势:行业领导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品牌是一个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关系整体实力的象征。旅游地产是一个新兴的分支,更重要的是项目建设后期的经营管理,这需要借助品牌的价值和影响,是一个长久地持续地过程。好的品牌带来的不仅是一种产品、服务,更是一种理念、思想、文化的传递。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在企业形象与品牌创建上还不成熟,多数仅注重品牌建设,忽视品牌维护;重视品牌营销,忽视售货服务等。

③基于企业内部组织的竞争优势: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除了内外环境的影响之外,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是人力。好的项目是通过专业的人员运作的。好的企业需要有优秀的员工,强大的执行力是将战略与决策付诸现实的保证。同时公司还要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背景为各项工作的执行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④基于服务的竞争优势:以物业为增值服务。旅游地产更注重后期的经营、管理,专业的物业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创新型产品、配套服务方面要满足市场需求,将旅游项目、休闲度假项目、人居项目和配套项目等模式进行组合,尽量实现不同项目组合的最佳整体效益。

3.4 研究结果 房地产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项目的竞争。战略、产品、组织和服务方面的优势只是企业进行旅游地产开发竞争的决策方向,为实现项目和企业的整体最佳效益,房地产企业需要根据规模和发展阶段制定适合自身的竞争策略,如图3。

房地产企业处于发展阶段,且规模较小,其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因此项目的成败直接决定企业的成败,旅游地产项目的开发战略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其次企业受到各项资源的限制,特别是组织人员,还需要扩充;最后应关注的是项目层次上的品牌对产品的影响及推广及后续服务。

房地产企业处于发展阶段,规模有一定发展后,企业有充足的内外部资源及组织人员可进行创新,要想旅游地产项目可持续性发展,更重要的是在项目建设后期的经营管理上,借助品牌的价值和影响,扩大项目的影响。但技术上不成熟,还要把握整体发展战略方面及后期的效益。

房地产企业处于成熟阶段,经验丰富,但规模存在限制时,要进行旅游地产的开发,迫切需要优秀员工不断地学习、创新,将战略与决策付诸现实,为旅游地产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在重要战略决策上把握方向,才能将企业、项目品牌进一步推广。

房地产企业处于成熟阶段,企业规模较大,既有经验,又有充足人力资源时,战略决策、项目开发及组织已经不能成为竞争优势,旅游地产的开发应更注重后期的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专业的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4、结论

旅游房地产是新兴的房地产形式,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应理性地看待其高利润,应明确企业的资源、竞争力和人员配置的优势,根据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确定适合企业的发展策略,避免盲目地、无节制地破坏自然资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国内旅游房地产发展欠缺的是创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房地产开发模式,从外部资源、战略、组织、品牌、服务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竞争策略,将成为房地产企业开发旅游地产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 篇3

【关键词】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1.011

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北部,位于火石寨乡境内,距县城15公里。于2004年被国家国土资源部评定为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迄今发现海拨最高的丹霞地貌群,也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丹霞地貌群,海拔1960-2600米,东西宽10km,南北长17km,总面积97.95平方公里。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节点,遗存有百余个建于北魏的石窟群,公园由云台山(扫竹岭)、板石窟、刀背岭、石寺山、禅佛寺等景点组成,奇山、异石、茂树、岩洞,堪称地质公园四绝,被誉为“丝绸古道上最美的丹霞”。

火石寨丹霞地貌自2003年被确定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其资源品质与旅游价值不断被认可,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唯一的旅游扶贫试验区。公园北门入口处已建成一座与丹霞地貌浑然一体的地质博物馆,展示火石寨丹霞地貌地质形成过程和地球科学知识。

一、地质旅游资源分析

(一)地质背景

火石寨丹霞地貌的构景地层为白垩纪三桥组与和尚铺组的一套山麓相--河流相红色粗粒沉积岩。其丹霞地貌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变化,包括红色地层形成、造山抬升和外动力刻蚀[1]。红色地层实质是六盘山内陆盆地形成以后沉积的厚度达1100m的红色碎屑岩,该过程形成于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时期。自古近纪始新世以来,月亮山、六盘山、南华山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作用下,逐渐抬升崛起并受到一些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其表面的刻蚀。第四纪以后,整个火石寨地区开始出现明显的地壳断块的差异升降现象,月亮山逐渐上升,南北两个盆地不断下降。随着气候的不断干燥和季风的加强,物理风化越来越强烈,同时,在频繁的地震作用下,岩块重心失稳,不断崩塌。在一系列的地质和外力作用下,最终形成现今的火石寨丹霞地貌。

(二)旅游资源分析

1.丹霞地貌景观。对比我国其它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火石寨景区的丹霞地貌具有“面积大、类型多、密度大、地层厚”的特点。景区石梁、峰丘、峰丛和孤峰以及石墙、石寨、石柱、巨石、石巷、石槽、石洞、石穴、侵蚀图案等十多种地貌类型姿态万千,经过多年风沙刻蚀,火石寨丹霞地貌景观似人、似物、似兽,造型丰富、奇特、逼真,构成了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生动丰富的景观基底,游览过笔架山、大石城、棋盘岭、刀背岭等景点的人们,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表1-1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类表

类别基本类型代表性景观

地貌景观丹霞石梁、丹霞峰丛、丹霞峰丘、丹霞孤峰 ;石城(石寨 )、石墙、石巷、石柱、石洞云台山(扫竹岭)、石寺山(后云台山)、大石城、刀背岭、情人谷、棋盘梁、猩猩崖、狮身人面像

沉积遗迹地层剖面、沉积构造、钙华、化石等

构造遗迹构造剖面、断层、节理石墙、石柱、七彩崖

水体景观冷泉黑窑拱北泉

人文景观刻石、石窟、造像、壁画、拱北云台山石窟、扫竹岭石窟、禅佛寺、黑窑拱北、干石窑拱北、马莲湾子拱北

2.生态景观。园内生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有天然次生林3万余亩,林中植被繁茂,有丁香谷、白桦林、落叶松林,观赏价值极高。景区空气宜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游人尽可春赏丁香,夏避暑,秋观彩叶,冬滑雪。自然景观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兼南方山色之秀,可谓西北高原上的一颗生态明珠。景区内云台山、石寺山、大石城、禅佛寺海拔均在2000多米以上,登临山体观日出日落,霞光映照火石寨,景色壮丽,是观景、摄影的绝佳场所。

3.人文景观。景区内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三教合一,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迹[2]。 位于景区西南部的云台山石窟是火石寨景区主要景点之一,石窟凿修于百余米高的石崖之上,以险著称,其三面绝壁,惟东北有人凿石阶可攀。石寺山、禅佛寺、大石城等处的宗教、历史遗迹较多,人文景观丰富,极具研究价值。区内有始建于北魏,盛行于隋唐,经历代扩建的大小石窟群十多处,120多孔,皆逢绝壁而凿,都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体现;景区及周边的三处拱北是穆斯林群众宗教朝拜的重要场所,其建筑艺术造诣极高又具民族风情,是了解回族文化、风土人情的珍贵资源,每年都有来自宁夏、甘肃、陕西、新疆等全国各地回族群众前来朝拜。

二、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缺少前瞻性,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对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制定的规划只有2006年的总体规划和2010年、2013年先后的两个重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且规划缺少前瞻性、系统性,比如,景区紧邻火石寨乡政府驻地石山村,规划却没有提到对石山村的旅游开发,导致旅游区开展旅游活动时缺少餐饮、住宿、购物场所,游客逗留时间只有一天,严重影响旅游收益。重点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一些可行性的项目也因资金、管理等问题没有得到切实有力的实施。

(二)地质内涵不突出,旅游产品单调

目前火石寨旅游基本停留在传统的科普观光旅游阶段,主要旅游活动是以徒步拍照为主的生态观光。游客除了在地质博物馆了解地质知识以外,在其余景点基本了解不到地质知识,景区没有充分挖掘地质内涵,使得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与一般的城市郊野公园无异。此外,旅游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缺少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等体验性项目。火石寨门票为30元和60元两个档,其余创收只有电瓶车观光和旅游购物,而旅游购物商品又不够丰富。景区内旅游商品主要为西吉县当地土特产马铃薯、芹菜汁、蜂蜜等,缺乏特色创意产品,购买力不强。且没有跟地质相关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旅游线路也比较单一,致使有些景点游客无法到达,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三)营销推广不到位,市场定位不明确

火石寨虽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却还是处于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状态。目前,宣传媒体以宁夏、固原、西吉等区内报纸、电视台媒体为主,仅2014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乡约·西吉》节目中作为活动场地首次亮相央视,因不是针对旅游的特别报道,尚未在国内有较大反响。因此,火石寨目前的知名度还停留在宁夏本地及陕甘部分地区。目前主要的客源为本地及周边中老年人,游玩目的主要是徒步、观光,没有特别针对科普教育开展宣传活动吸引青少年、亲子市场。

(四)保护管理不当,存在安全隐患

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保护管理不完善,南门区泄洪排水设施不足,多处片区出现塌陷、塌方现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云台山东南侧林场办公楼建造与环境不协调,严重影响云台山片区的景观空间。

三、旅游开发对策

(一)加强创意、体验式旅游策划规划

完整的旅游策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是走好旅游开发建设的第一步。相关管理人员要重视旅游策划与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对整个景区的形象定位、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市场、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开发、旅游项目策划、旅游营销手段、运营体系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以科学、自然、民俗文化与创意统领景区,将观光旅游逐渐转变为体验式旅游和创意旅游。建议引进高端策划团队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把控,从区域旅游的角度编制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强的规划。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的两个“最”(我国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群,北方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群)。这一特征决定了其资源的唯一性和垄断性;二是要注重资源的整合。整合景区地质、自然、人文资源,突出科技旅游、创意旅游和体验式旅游,提高旅游层次和品位;三是要区域联动。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深居宁夏南部山区,对景区可达性和宣传较为不利。但火石寨周边有震湖(珍贵的地震遗迹旅游目的地)、须弥山石窟、海原大地震遗址等旅游景区,规划既要避免区域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开发又要考虑区域旅游的联动性。

(二)加强建设和管理

尽管火石寨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4A级旅游景区”等一系列国家级头衔,却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游客量和旅游收益(2013年景区年总收入70万元)。主要原因就在于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的滞后。景区建设要依据详细规划及A级景区标准,对游客中心、星级厕所、生态停车场、旅游标识牌、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项目、加油站等配套服务设施进行完善,尤其是餐饮住宿,直接影响游客的去留。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医疗救助、安全防范、事故处理等快速应急系统。在运营管理上,可采取政府监督与企业经营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三)丰富产品体系,完善旅游线路

整合旅游资源,开发丹霞地质科普、森林峡谷、石窟宗教朝圣、主题避暑度假和乡村休闲体验等旅游产品,辅以节庆、美食、创意旅游纪念品等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如攀岩、滑雪、露营、滑锁等户外运动、探险体验;逢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举办节庆活动;创新具有科普、人文的旅游商品,如地质书籍、地质图件、画册、画扇、明信片等,突出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性。

旅游线路方面可设立专门的地质旅游线路,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让游客感受地球科学的魅力。此外,可设置休闲观光线路、户外探险线路、宗教朝圣等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同时,要做好景区与周边景区的衔接,提高景区的通达性,突出火石寨在区域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加强旅游市场营销

首先,明确市场定位,从国内到阿拉伯国家,从青少年到中老年。让来宁夏的游客必来火石寨,在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和前期策划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尤其是网络宣传,如开通微博、微信,在旅游网站上推广等,抓住“西部开发”、“一带一路”、“中阿合作”的契机,加大宣传力度,从地质、生态、人文等方面强调火石寨的独特吸引力,争取外地客源。

此外,再特别强调两种营销方法。一是名人效应,青海小城德令哈因海子的一首《日记》大大提高了知名度。火石寨深处西北腹地,壮美的景观资源能够激发文人文艺创作的灵感,可邀请知名作家或音乐人或撰文或作曲提高火石寨知名度。二是联系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地质实习研究基地。这一方法可借鉴国内一些成功案例,如峨眉山龙门洞地质公园与四川省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允许高校修建实习基地,供地质学的师生实习、研究。火石寨可联合区内或省外地质学专业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造实习基地,旅游旺季可开设地球科学培训班,充分展示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的科考价值和美学价值。

(四)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地质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4],对一些项目的开发建设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政府及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拆除与景区保护无关的建筑,禁止在保护区及附近区域采矿、打井、修建;设立警示牌,提示游客严禁随意踩踏破坏景区地貌岩石以及移动和破坏碑石、界标等设施行为[5]。②保护丹霞地貌山体。丹霞地貌山体陡峭,节理发育。在长期的雨水侵蚀、风化及重力作用下,易产生崩塌或滑坡现象。因此在修建活动中,尽量避免削坡挖洞。对易崩塌体可采用柔性拦石网等边坡防护技术进行防护,同时要加强排水处理,避免地表水渗入滑坡体[4]。③对景区内文化遗产的保护。景区内的隋唐石窟、拱北、生物化石址、钱币窖藏址等都是珍贵的文物史迹,保护要采取一些加固材料进行加固,以防雨水、风沙的侵蚀破坏,同时要做好监督管理,避免人为破坏。④建立环境监测、森林火险、地震、泥石流、病虫害等灾害监测系统,做到能够及时收集、分析和传播大气、水文、动植物病虫害等方面的信息。

四、结束语

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被喻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却没有美国科罗拉多完善的旅游功能和知名度,这与它的规划建设和宣传推广不到位有很大关系。未来的发展,应该站在区域的角度,以保护为前提,控制人为建设对丹霞地貌的破坏,充分利用地质科学、生态冷凉气候、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地质、生态、文化、休闲等品牌,抓住“一带一路”、“中阿合作”等历史机遇,加大资金投入及规划建设和宣传力度,让火石寨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

参考文献

[1]刘铮,张宇,李红霞等.宁夏西吉火石寨丹霞地貌地质遗迹的形成及其评价[J].宁夏工程技术,2007,6(3): 274-276.

[2]西吉县志编纂委员会. 续修西吉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

[3]龚克,孙克勤.中国地质旅游现状及展望[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6: 51-52.

[4]孙红霞.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45(4):101-105.

[5]郑明灿,姚连凯.对丹霞地貌开发与保护的研究[J].学术纵横,2007,5:127-128.

Analysis on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uoshizhai National Geography Park

ZONG Ruju

(Shanxi Zhongsheng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Yinchuan 750000, China)

Abstract: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Huoshizhai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mainly including Danxia landform geological relic resources,unique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cultural landscape. Introduces the park's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points out some current problems, which make a low tourism level. Such as low level planning, drab tourist product, lacking of marketing promotion. 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erms of planning mainly focu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experience-based tourism creative tourism, and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enic area management, integrate the tourism resources, abundant tourism product design, innovate the marketing planning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 篇4

一、旅游资源特色

1.1 地质旅游资源

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岩性构造、特定的地壳运动等特定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地貌景观。这种地貌在我国非常罕见,是凤凰国家地质公园内特有的地貌, 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意义和重要的科学价值.

台地岩溶地貌的特点是岩溶台地与峡谷相间分布,且台地边缘(峡谷两侧)发育着峰丛、峰林,台地上发育着溶丘、溶沟、石芽、石林、岩溶洼地、漏斗和落水洞等,台地之下发育着暗河和溶洞。暗河出口一般在峡谷两侧, 故往往在峡谷两侧形成壮观的岩溶泉和瀑布。而不同类型或不同尺度组合下的岩溶地貌又有各自的景观特征。

1.1.1 峡谷地貌景观

公园内峡谷发育密集,形成条件独特,形成过程和发育阶段表现系统而完整,景观丰富多彩。在120Km2的峡谷群内,共发育峡谷30多条,总长度约110Km,平均每平方公里发育峡谷0.9公里,峡谷发育密度之高非常罕见。公园内既有雏形形态的“一线天”、幼年期的嶂谷、壮年期的峡谷,也有老年期的宽谷.壮年期峡谷在公园内最为发育, 天星山峡谷是其典型代表。

1.1.2 峰林地貌景观

峰林大都分布在台地边缘,即峡谷两侧。据调查统计,共有峰柱880多个,萌芽、形成、成熟、消亡等不同发育阶段的峰林在公园内各有表现,尤以成熟阶段峰林最为发育。公园内的峰林,高大挺拔、大多分布在幽深峡谷两侧的峭壁上,形态多姿、千奇百怪,且奇峰异石与森林、溪流、瀑布等相互依存,相映生辉,形成一幅幅秀丽的天然图画, 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1.1.3 岩溶洞穴地貌景观;

公园内共有较大溶洞30多个,它们的发育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并具有顺层性、垂直变化性、阶段性等共同特征,岩溶洞穴发育规律明显,洞内形态和景色又各具特色。齐梁洞长余6000M,共分3层, 以奇、秀、阔、幽四大特色著称,集奇岩巧石、流泉飞瀑于一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华、石幔、石珊瑚、石葡萄、石瀑、石田、石球等化学堆积物应有尽有,千姿百态, 是一座宝贵的地下艺术宫殿。

1.1.4 以瀑布为主的水文地质景观

公园内有瀑布30多条,他们分布于峡谷的两侧,高悬于峭壁之上,成为峡谷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将山势和水景密切结合,形、声、色融为一体,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泡水峡景区内的尖多朵瀑布,落差236米,是湖南省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象鼻山一堵峭壁上有一高30余m,宽5-20m的天然穿洞,且有一条瀑布从穿洞中飞流直泻,山形酷似象鼻饮涧,极为珍贵。

1.1.5 构造形迹和岩性岩相。

公园内,褶皱、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形迹清晰可辨,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证据。

1.2 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对增加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吸引力有重要作用,是开发地质旅游资源的重要点缀。公园所在地凤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凤凰古城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历来是湘西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文物古迹众多。现有朝阳宫、文昌阁等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120多栋,明清清石板古街道20多条。居县城西24公里的唐朝旧县治黄丝桥古城堡,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石头古城。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湘西边墙”——中国南方长城,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凤凰是以苗族为主的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是湘西黔边区苗族风情的核心保护区。民俗风情浓郁;泥塑和石雕艺术精巧传神、惟妙惟肖。蜡染、扎染、剪纸、刺绣等享誉国内外。“四月八”、“六月六”等苗族传统节日世代相传。“接龙”、“花鼓舞”、“跳香会”、“上刀梯”、“斗牛”、“赶边边场”等民俗活动, 使人耳目一新。地方戏曲傩堂戏节奏明快、曲调流畅、方言唱腔高亢。“赶尸”、“放蛊”等民间传说更使凤凰苗乡民俗富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神秘色彩。

凤凰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近代出了很多的政治、军事、文学、艺术人才。明清以来,仅军旅将帅就有100余名。贵州提督田兴恕、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都是凤凰人才的杰出代表。现在凤凰古城中保存较为完善的名人故居有熊希龄故居、沈从文故居、贵州提督田兴恕故居、杨家祠堂、陈家祠堂等。

二、区位与市场条件

凤凰县位于湖南省西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南端, 北接吉首, 南临怀化, 西部与贵州省铜仁地区划界,是湘西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窗口, 枝柳铁路由北至南从公园东侧穿过县境, 209国道由南向北与1867省道在县城相交直到公园齐梁洞景区, 南距铁路枢纽怀化市82公里, 北距公路枢纽吉首市52公里, 西到贵州铜仁机场30公里, 北到张家界荷花机场200公里。基本形成一个便利的区域陆空交通网络

凤凰地处湘、鄂、渝、黔边区,周围旅游资源数量丰富, 类型齐全。据不完全统计, 四省边区, 拥有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1个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1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和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使凤凰成为连结北面张家界、猛洞河、德夯风景名胜区与西面贵州黄果树、梵净山等风景名胜区的中介点,因此潜在的客源十分丰富。特别是2001年凤凰被评为国家历史名城后,凤凰旅游业发展迅猛, 来旅游发展非常迅速,品牌效应迅速增加,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来凤凰旅游。凤凰已成为中国旅游的热点地区。这些都为凤凰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凤凰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设想

3.1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

地质遗迹具有脆弱性,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因此凤凰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必须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不损坏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首先应把区内地质遗迹景观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建立完整的保护网络。再根据景区的资源和环境特点,在保护的前提下,慎重确定旅游活动项目。同时可通过改变游览方式,如变传统的开敞式自由走动观光为有氧“密封式”电梯观光, 变近距离触摸体验为望远观察以及控制进入公园游客的数量等措施,来加强对地质遗迹保护。

3.2 加强导游队伍建设

通过聘请有关地质专家对现有的导游人员进行地学知识的培训,或选择省内大专院校中受过地质专业教育并通过导游资格考试的毕业生作为凤凰国家地质公园的专业导游。

3.3 突出地学旅游特色

凤凰国家地质公园应是以台地峡谷型溶岩地貌主体, 以人文景观为陪衬, 以科学考察、科普教育、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科学公园。因此在景点、景区的规划上、在线路的设计上都应以地质遗迹为中心, 突出地质科学旅游特色。

3.4 建立地质博物馆

建立凤凰地质博物馆和解说教育系统,利用当代先进的陈列设计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对本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景观作充分展示,对溶岩峡谷型台地地貌的成因、形态、结构等进行必要的解说。同时也可对本区的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及凤凰物产等主要内容进行展示。

3.5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建立凤凰国家地质公园网站、编辑出版宣传册及导游手册等各种方式向社会进行宣传, 提高凤凰国家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摘要:湖南凤凰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境内, 是以一种特殊罕见的、具有典型区域代表意义的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为主要景观的大型国家地质公园。文章通过对湖南凤凰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色、区位和市场条件的分析评价, 对其保护、开发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凤凰,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色,开发措施

参考文献

[1]、谭吉慧.湖南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报告[M].湖南凤凰县人民政府, 2005

[2]、彭世良.湖南国家地质公园综合报告[M].湖南凤凰县人民政府, 2005

[3]、钱丽萍, 赵士德.基于地质遗迹的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6, 22 (6)

[4]、徐水辉, 彭世良, 陈文光, 化锐, 冯东霞.湖南凤凰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初探[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 04

[5]、陈小军, 齐炜安徽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5—以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6]、http://www.wzyds.com/geopark/000891.aspx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 篇5

光华卓策案例

兴文石海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总面积121平方公里,为大型岩溶地貌自然风景名胜区。这里汇集了“中国最大的石海”、“世界级规模的天坑”和“中国最长的游览洞穴”于一体,三绝共生,世所罕见。

1983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后欣然挥笔题词:“天下奇观”。兴文石海凭借自身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僰苗风情文化,受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游客的广泛关注和欢迎,现在已经成为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台湾等地旅游目的地,成为川南精品旅游线路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成为世界一流的自然生态和僰苗风情文化旅游景区品牌。

畅游甘肃地质公园 篇6

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地质结构复杂,地貌多样,因而,境内广布着种类繁多而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主要有古生物化石、典型地层剖面、岩溶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冰川地貌以及重要的矿山遗址、地质灾害遗迹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从2001年开始,甘肃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选择典型地质遗迹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并审批省级地质公园。截至目前,甘肃境内已经建成了敦煌雅丹地貌、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景泰黄河石林、平凉崆峒山丹霞地貌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与此同时,建立并审批了天水麦积山丹霞地貌、临潭冶力关滑坡堰塞湖及丹霞地貌、漳县贵清山—遮阳山岩溶地貌、宕昌县官鹅沟构造地貌与典型地层、玉门硅化木化石、武都万象洞岩溶地貌、文县天池构造地貌、天祝三峡丹霞地貌、张掖丹霞地貌、肃北公婆泉恐龙化石、甘肃洮河大峪11个省级地质公园。

甘肃境内的地质公园,以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及所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构成独特的的地学景观,具有特殊的地质科学意义。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市西北约180公里处,面积398平方公里,其主要地质景观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在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内,集中连片地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其形如蒙古包、骆驼、石鸟、石人、石佛、石马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整个景区宛如一座中世纪古城,世界许多著名的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缩影。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在地质上位于新生代敦煌——疏勒河断陷盆地的中心部位。雅丹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万年的中更新世,为一套河湖相的砂泥质沉积物,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黄色。其后,此地在地理上成为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当代的地质学家们在考察时还能看到古老的盆地中心层理水平及其边缘的层理交错,局部还保存着很多虫迹化石,显示着古代河流和湖泊的特征。从气候方面看,此地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多风,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由于岩层产状水平,垂直节理发育,较松软岩层在大自然疾风暴雨的漫长风化中,导致了各种雅丹风蚀地貌的形成。

2001年12月,甘肃敦煌雅丹地貌群由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兰州市西50公里的永靖县盐锅峡水库库区太极湖北岸,面积15平方公里,恐龙足印化石群是地质公园的主体。 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在已经揭露的700多平方米的岩层层面上,共有8类30组270个足印化石,其中至少包括两类巨型蜥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似鸟龙类和其他三类形态独特、尚未归属的足印,代表至少8个属种。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中最大的一组蜥脚类足印后足印长150厘米,宽120厘米,前足印长70厘米,宽110厘米,步幅375厘米,左右足印外侧缘间距345厘米,为世界之最,而且该类足印前足小后足大,前后足印成对出现并有规律地部分叠覆,为国内外首次发现。

整个化石遗迹群十分完整清晰,在同一岩层层面上还保存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等,构成了足印、卧迹、拖痕和粪迹共存的场面。在同一地点出现如此多样的食植类和食肉类恐龙足印,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有专家鉴定后认为,这些恐龙足印化石形成于侏罗纪或早白垩纪时代,距今已有1.7亿年,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清晰度之高、立体感之强、多层面出现,堪称世界之最。

2001年12月,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由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景泰县中泉乡龙湾村,北距景泰县城70公里,南离省会兰州136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石林面积16平方公里。以河湖相沙砾岩为主的集雅丹、丹霞、峰林为一体的地貌奇观是地质公园的主体。

整个石林区千峰竞奇,峡谷蜿蜒,陡崖凌空。站在不同的角度,但见各种各样的石峰神奇独特,造型逼真,活灵活现,其形似大千世界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雕塑。漫步于石林之间,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如入迷宫,而此时仰望座座石峰,真是气象万千。黄河石林地质遗迹保护区除石林外,尚有龙湾绿洲、滩坝戈壁、黄河曲流、河心洲及沙滩等景点。石林与黄河曲流山环水转,动静结合,有峰林映水之妙,是景区的主体资源。整个地质遗迹保护区规模宏大,组合优越,具有极高的地质科研价值,同时也具有观赏价值。

地质专家介绍说,景泰黄河石林地质遗迹是一处世界罕见、国内独有的宝贵自然景观。它形成于第四纪,时代较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由于地质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地质遗迹。在漫长的地质活动中,由于地壳抬升,黄河侵蚀切割作用加剧,形成峡谷,使区域侵蚀基准面下降,地表水沿砾岩中软弱结构面强烈侵蚀下切,在沟两侧产生大量重力崩塌,从而形成了沟岸两侧大量的石峰、石柱等微地貌形态,后期风蚀作用在沟崖侧壁上叠加上风蚀穴、风蚀龛等风成地貌。

2004年2月,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被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平凉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平凉市城西15公里处,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主要的地质景观为丹霞地貌。

崆峒山奇峰林立,怪石遍布,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拥有大小山峰数十座,山势雄伟壮观,风景秀丽,自然景观奇、险、灵、秀。其山势雄伟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犹如巨浪排空;奇峰、异洞、怪石、流云,苍翠、清秀而瑰伟,构成了崆峒奇观。

据地质工作者考察,崆峒山上形成于三迭系紫红色坚硬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多姿多彩,以顶平、身陡、麓缓为基本特征,因其顶平覆盖薄层黄土,因其身陡形成许多高达数十米至一二百米的高耸峭壁,因其麓缓在巨大的岩块的下部形成空洞景观。

地质专家认为,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受差异风化、水冲蚀、崩塌等外力作用,形成了我国丹霞地貌中时代较早的类型,是黄土高原上独有的自然奇观,为研究本区地质构造、古气候、古地理环境的演化变迁提供了实物资料,对揭示黄土高原区分布的岛状基岩山的形成、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崆峒山丹霞地貌是与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具有同等价值的丹霞地貌研究基地。

2004年2月,甘肃平凉崆峒山丹霞地貌由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天水麦积山地质公园

位于天水市东南约50公里处,地处西秦岭北支东段。园内主要地质遗迹面积约91平方公里,主要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为晚白垩纪的麦积山丹霞地貌。

麦积山峰起平地,高150余米,如农家麦垛之状,故有此名。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有许多天然之岩洞。

距离麦积山不到2公里的土桥村地层异常,一面是红色沙砾岩,一面是变质岩。这是中央造山系和南北构造系的交汇点,即秦岭、贺兰山、岷山三大山系的交汇点,正是这两大构造系的碰撞形成了这片独特的自然景观。

园内另有仙人崖红色丹霞景观、石门燕山期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街子乡断裂温泉景观、曲流景观等,也引人入胜。

2003年12月,天水麦积山丹霞地貌由甘肃省省级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评审建立省级地质公园。

临潭冶力关地质公园

位于甘肃省临潭县境内,面积约297平方公里,园内发育有丰富多彩的滑坡堰塞湖和岩溶丹霞地貌。

在冶力关镇北冶海湖南坡有一道巨石堆积而成的天然大坝,当地人称“石门槛”。坝坡上巨石嶙峋,坝顶东、西两端皆与两山体接壤,由自然的滑坡体形成。专家调查后认为冶海湖是山体滑坡后形成的堰塞湖。早在更新世以前,现在的冶海湖地区遭受过两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东西两边形成了高耸的庙花山与白石山,中间的石门河形成了深切下陷的峡谷。据史书记载,1875年,这一地区发生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山石瞬间堵塞石门河峡谷,汇集了从山上流下的溪水,形成冶海滑坡堰塞湖。

境内的赤壁幽谷是一个峡谷地带,峡壁大部分为褚黄的土石构成。在南峡壁有四面赤色的岩壁耸立在峡壁之上,当地百姓誉其为“四屏风”。在峡谷口突兀的两堵赤色峡壁如“双狮守门”,还有赤色峡壁呈“岳飞出征”、“牧羊犬”、“古堡映辉”等生动的形象构成奇特的地质景观。

2003年12月,临潭冶力关滑坡堰塞湖和岩溶丹霞地貌由甘肃省省级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评审建立省级地质公园。

漳县贵清山—遮阳山地质公园

位于定西市东南部的西秦岭北部地区,包括贵清山和遮阳山两个景区,面积114平方公里。贵清山—遮阳山以岩溶地貌景观为主,兼有峡谷、丹霞地貌景观,园内层型剖面遗迹、构造遗迹、化石遗迹均十分丰富,对研究秦岭、祁连山、昆仑山等山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地质地貌、地质事件和形成过程的典型代表。

遮阳山大王洞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发现的最大溶洞。遮阳山一带的龙潭、四面崖峡谷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天坑地缝”,在规模和丰度上堪称国家级岩溶景观。该景区岩溶地貌类型多样,其中以岩溶峡谷、岩溶石峰、溶洞及洞穴堆积最具典型性,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蔚为壮观的岩溶地貌全景图,是我国西北岩溶地貌分布最集中的代表性区域。

2004年10月,贵清山—遮阳山景区以岩溶地貌由甘肃省省级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评审建立省级地质公园。

宕昌官鹅沟地质公园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交错地带的陇南宕昌县境内,面积420平方公里,园内有沉积序列较完整的浊流沉积岩,独特的褶皱、断裂构造,“岷山式”岩溶,典型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外力地质遗迹,对研究我国中央造山系大地构造及地壳演化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2004年10月,宕昌官鹅沟特殊地貌由甘肃省省级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评审建立省级地质公园。

玉门硅化木地质公园

位于玉门市西北约80公里处。面积37平方公里,主要以硅化木为主,兼有地质、动植物化石和地貌等综合性地质景观。

园区系挟持于北祁连板块缝合线与阿尔金走滑断裂之间的拉分盆地。盆地内沉积了很厚的侏罗—白垩纪河流、湖泊和沼泽沉积。地层中产有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其中,硅化木、鱼类、昆虫、双壳类、腹足类、介形虫、叶肢介和藻类化石尤为丰富,具有重要的地层古生物研究价值。

公园地质条件优越,地层剖面典型。硅化木属古松柏类,化石纹理清晰,质地坚硬,年轮可辨,是一处典型的地质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

园区境内具有雪山高原、中低山丘陵和戈壁地貌,奇峰突起、怪石嶙峋,具有奇特的西域风光,是河西走廊观光旅游佳地。

2005年9月, 玉门硅化木等地质遗迹由甘肃省省级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评审建立省级地质公园。

武都万象洞地质公园

位于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面积115平方公里,主体地质遗迹万象洞是一处形成于2.5~3亿年之间的天然溶洞。

万象洞为巨型钟乳石岩洞,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景致最佳的特大溶洞,有中国“北方第一洞”之称。洞内钟乳石形状各异,千姿百态,随意拟物,惟妙惟肖,山水、人物包罗万象,形成了诸如天地交泰、万象更新、石帘垂布、五谷丰登、犀牛望月、五柱擎天、卧龙坝、黄龙滩、炼丹井、仙人床、上天梯、风洞、独木桥等景观。

地质专家考察后认为,整个地质公园区域内分布大面积的厚层石灰岩,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发育形成了形态各异、包罗万象的地质地貌,是北方典型溶岩发育的代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2005年8月,万象洞溶岩地貌由甘肃省省级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评审建立省级地质公园。

文县天池地质公园

位于陇南市文县天池乡境内,面积156平方公里。主体地质遗迹为洋汤天池地貌景观。

洋汤天池为全国四大天池之一,有9道大湾和108个小湾,汇成了状如葫芦的一湖碧水,方圆20公里,水深近百米,水域面积80公顷。天池湖畔多奇峰怪石,四周悬崖立壁,奇峰竞秀。天池与附近的神马池、盆景池珠联璧合,相映成趣,构成了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

地质学家考察后认为,文县天池是因地震阻塞河道、积水形成的高山湖泊。

2005年8月,文县天池地貌由甘肃省省级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评审建立省级地质公园。

天祝三峡地质公园

位于天祝大通河之北,黄土高原通向河西走廊的结合部。主体地质遗迹以峡谷丹霞地貌为主。

天祝三峡地质公园内以马牙雪山、朱岔峡、金沙峡和先明峡等峡谷为主体构架,集丰富的地质地貌、奇峰幽谷、雪山冰川、丹霞地貌、河流飞瀑、湖泊泉流、密布森林和藏族草原风情为一体。区内谷底幽深、森林茂密、草绿水清,时而开阔,时而狭窄。两岸奇峰突起,绝壁高悬,瀑布飞霞,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专家们认为,该区域大地构造发育完全,是我国古生代造山最典型的发育地,是解析大陆板块构造及其动力学机制不可多得的天然场所。同时,在造山运动强烈挤压机制下,形成了一系列断裂,这些断裂在地貌上形成近于平行的长达10公里的峡谷群。

2005年10月,天祝三峡峡谷丹霞地貌由甘肃省省级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评审建立省级地质公园。

张掖丹霞地貌地质公园

位于张掖市肃南县的康乐乡和白银乡,面积516.75平方公里。主体地质遗迹为丹霞地貌和彩色丘岭。

园内人字石、巷谷、落水洞、方桌山、一线天等特殊的丹霞地貌景观极为丰富,而最为精彩的则是窗棂状的宫殿式丹霞地貌,被专家誉为丹霞地貌中的精品,成为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和泥乳状丹霞的命名地。园内彩色丘岭形态丰富,斑斓的色调顺山势起伏,疏密有致,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

地质专家认为,园内的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地层在距今约1.4亿年的白垩纪时期沉积而成。

2005年8月,张掖丹霞地貌由甘肃省省级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评审建立省级地质公园。

肃北公婆泉恐龙地质公园

位于酒泉肃北县公婆泉盆地,面积2 288.34平方公里。主体地质遗迹为恐龙等古生物实体及遗迹化石。

园区内为一大型中生代陆相盆地,盆地内广泛发育距今1.1~1.3亿年的早白垩赤金堡组河流湖泊相沉积地层。地层中有丰富的恐龙、鱼类、植物和恐龙蛋、恐龙足印等古生物实体及遗迹化石,其中,恐龙化石有2目3亚目12科9属9种。园区内曾经发掘并鉴定了张骞丝路龙、马鬃山鹦鹉嘴龙和布林氏南雄龙等5个新属种。已发现的恐龙化石中,最大个体长度达13米,最小个体仅有1米。

2006年1月,公婆泉恐龙等古生物实体及遗迹化石由甘肃省省级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评审建立省级地质公园。

洮河大峪地质公园

位于甘南州卓尼县木耳乡,面积133平方公里,主体地质遗迹为岩溶峡谷地貌及冰川等。

园内岩溶峡谷地貌千姿百态,岩柱突起,气势雄浑,且有一峰五景之奇。峰林孤峰状如关公远眺、平沙落雁等形象。园区南部分布有冰川地貌,形成角峰冰斗等冰川地貌。在安子库景区有紫红色砾岩为主的丹霞地貌。地质专家认为板块运动形成了该区典型构造地貌景观。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 篇7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 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特殊地区, 是以保护地质遗迹, 开展科学旅游, 普及地球科学知识, 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自然公园[1]。旅游解说系统是借助某些可能的媒介渠道, 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传播特定信息, 以使旅游者了解相关旅游地区各类旅游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并且通过服务和教育功能的实现, 取悦、管理游客, 提高游客满意度, 促使旅游地长期持续发展的有机的信息交换系统 (张波, 2011) [2]。自驾车旅游 (Drive Travel) 最早出现于上世纪的美国, 后来成为流行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旅游形势。本文所述的自驾车旅游是一种适应现代生活时尚的自助旅游方式, 是集观光、健身、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深层次旅游。近年来,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和完善, 以及居民拥有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 我国自驾车旅游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自驾车旅游者具有自主性强、灵活性大, 以小团体结伴出游为主以及对地图和公路标识依赖性强等特点[3], 自驾车游客很多脱离了旅行社的组织指导, 往往需要依靠完善和及时供给的配套设施来顺利完成旅游活动。因此, 自驾车旅游解说系统的完善对于提高游客体验质量, 培养游客重游和推荐意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就目前国家地质公园的实际情况来看, 建设者多从自身理解和认知构建旅游解说系统, 对于自驾车旅游研究目前重要集中在游客行为特征方面, 很少从自驾车游客需求方面进行解说系统研究。本研究分析了自驾车游客的满意度, 并提出了相应措施来改进现有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中的不足, 对地质公园教育、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满足自驾车游客旅游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区域———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简介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距甘肃省张掖市45公里处的临泽、肃南两县交界处, 总面积510平方公里。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复合区。张掖市丹霞与彩色丘陵地貌, 以规模宏大、景点多样、组合优越等特点著称, 名冠全国, 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全国“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成为国内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彩色丘陵地貌发育最好的地质地迹。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201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3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约40.5万人次, 成为张掖市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景区。同时, 由于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西走廊的核心地段, 随着近几年自驾车游客人数迅速攀升,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成为自驾车游客的必选旅游景点, 加之较低的门票不能吸引旅行社组团前往, 所以自驾车游客是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的主要客源市场。

3 研究样本基本特征

本研究调查对象中男性和女性比例分别占到67.0%和33.0%, 其中男性约占2/3, 说明自驾车游客中男性居多, 主要原因是男性较女性有更多驾车机会, 以及男性追新求异心理更强游客年龄主要分布在25~44岁, 占到67.0%, 其次为45~65岁占到21.4%, 14~24岁占到总样本的8.9%;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 占到总样本的49.1%, 其次为大专 (高职) 和高中;游客职业主要为企事业管理人员, 占到总样本的24.1%, 其余依次为公务员, 占到总样本的23.2%, 专业文教科技人员占到总样本的15.2%, 学生和工人也占有较高的份额。张掖丹霞的自驾车游客中收入处于2 000~4 000元的占55.4%, 其次为4 000~7 000元之间, 占到21.4%, 其余为2 000元以下和10 000元以上, 分别占到9.8%和8.0%。从职业和收入可以看出, 自驾车旅游者以高层次人群为主, 其不仅有高学历, 收入水平也较高。从出游方式来看, 随家庭出游比例最高, 占到48.2%, 和朋友出游占到29.5%, 随单位出游占到12.5%, 余下依次为独自出游和跟随旅行团, 可以看出自驾车游客多为自己组织, 全家出游、亲朋好友一起出游是自驾车旅游的主要形式。

4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满意度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 由于选择的交通方式不同, 自驾车游客满意度均值低于大众游客, 这与自驾车游客注重停车场、露营营地、沿线交通标识、景区内部交通标识和自驾车服务有很大关系。同时, 由于张掖丹霞景区处于开发建设初期, 地质博物馆和地质遗迹解说牌等设施并不完善。具体来看, 自驾车游客满意度较高的是观光车服务, 其次为景区讲解员服务。自驾车游客对景区指示牌和门票样式的满意度介于一般和满意之间。游客对景区解说系统最不满意的是景区宣传出版物。总体而言, 自驾车游客对丹霞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不甚满意。

不同性别的自驾车游客对丹霞景区解说系统认知的差异性较大, 总体而言男性不满意程度远高于女性, 女性不满意者较少。差异性较大的主要体现在观光车服务、宣传出版物和门票样式, 非常不满意者均为男性。不同收入的自驾车游客对丹霞景区解说系统的认知差异性较大, 总体而言收入较高群体不满意程度高于低收入群体, 收入低于2 000元的没有不满意者。差异性较大的主要体现在景区讲解员服务、景区观光车服务和景区旅游解说系统总体评价。采用不同旅游方式的自驾车游客对丹霞景区解说系统的认知差异性较大, 总体而言随家庭出游、和朋友出游满意程度较高。差异性较大的主要体现在景区讲解员服务景区观光车服务和景区旅游解说系统总体评价。

5 自驾车游客旅游解说内容统计分析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于2008年正式开发, 旅游解说系统尚不完善。42%的自驾车游客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应增加电子解说系统, 37.5%的游客认为亟需加强景区解说牌建设, 34.8%的游客认为必须完善景区标识牌建设, 32.1%的游客认为应该加强景区指引牌建设。其余依次为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博物馆、增加模拟展示和丰富出版物类型等。自驾车游客对建设景区忠告牌认知程度较低, 有17%的游客认为应该建设。在应包括的讲解内容方面, 66.1%的受访游客认为讲解内容中应该包括地质地貌保护知识, 这与地质公园开展科普教育功能相吻合, 61.6%的游客认为讲解内容中应该加入地方文化习俗, 52.7%的游客认为讲解内容中应包括地质地貌成因。其余依次为丹霞相关的神话传说, 占到43.8%, 和其他丹霞的异同比较, 占到38.4%, 比例最低的是与丹霞相关的影视信息, 有25%的游客认为其应包括在讲解内容之中。

6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

6.1 旅游解说系统设施不完善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开发建设处于初期, 资金投资方向为观景台建设和地貌保护, 解说系统建设方面明显不足, 现仅为讲解员服务、景区指引牌、景区指示牌和为保护地貌而统一使用的观光车服务, 停车场范围较为有限。目前游客中心、景区解说牌和忠告牌尚未建成, 地貌博物馆处于规划建设阶段, 景区宣传出版物数量少、种类单一、制作粗糙, 电子解说系统、自驾营地、露营营地、模拟展示等自驾游相关配套设施完全空白。

6.2 旅游解说系统内容较单一

目前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讲解词内容主要围绕丹霞地貌成因和牵强附会的神话故事展开, 科学的地质地貌保护知识较少, 地方民俗文化基本没有涉及, 缺少通过与国内其他知名丹霞地貌的比较而增强游客认知的相关内容。差异最大的是, 游客认为较不重要的影视相关信息在现有解说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 这也是许多游客对景区讲解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6.3 旅游服务信息系统严重滞后

随着自驾车旅游的蓬勃发展, 旅游信息的匮乏和系统落后等问题日渐突出。目前张掖市政府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志愿者在高速公路路口分发自驾游手册、张掖市旅游景点地图等, 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但从实际结果来看, 自驾手册、旅游地图存在制作简单、说明不够、指示含糊以及错误标注等不足, 如风景区仅标注大致方位, 地名只到区县一级;公路不全且里程未标注, 指示性和实用性均不强。

6.4 旅游解说系统缺乏针对性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游客构成中自驾车游客占到56.57%, 是地质公园的第一大客源。自驾车游客在前往丹霞公园途中信息不充分, 因此指示牌不明显、宣传出版物的匮乏以及在景区需要换乘观光车, 这些都降低了自驾车游客的满意度。另外, 自驾车游客到某一地, 希望深度体验该地的文化习俗和民族风情, 而丹霞公园讲解内容甚少涉及地方风俗, 这不利于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

7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的优化措施

7.1 建立完整的自驾车旅游解说系统

自驾车旅游缺乏导游人员的指导和讲解,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旅游解说系统为自驾车者提供足够详细的旅游信息完整的自驾车旅游解说系统应该包括互联网旅游查询系统、导游图文资料系统、游客信息中心系统等不同层次、类型的解说子系统。首先, 张掖市、临泽县、肃南县应该编制丹霞景点和配套设施介绍。其中道路交通介绍包含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镇公路多个层次, 做到内容详实、标注清晰且查阅方便。其次, 在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等重要交通路口设置通往旅游景区的指示标牌, 在景区内设置足够的解说牌, 为自驾车者提供准确无误清晰明白的指示和解说服务。最后, 在车站及主要景区等旅游集散地建立游客信息中心, 免费提供最新的图文旅游资料或提供触摸式旅游信息自动查询服务。

7.2 打造丹霞景区现代旅游服务体系

针对自驾车游客对景区公共服务要求高的特点, 应采用智慧旅游系统为旅游者和服务供应商提供沟通平台,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 整合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等和旅游相关的各类资讯和服务于一体, 利用智能手机等各类体验终端, 为广大民众提供“各取所需”的服务。自驾车游客通过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共享、消费预订、后期评价等。

7.3 合理设置旅游解说设施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设施尚不完善, 需要根据自驾车游客的需要逐步完善。一是应该进一步完善景区解说牌标识牌和指引牌;二是尽快建成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能为游客提供休息、咨询等多项服务, 是游客旅游的补给站;三是加快博物馆建设, 增加更直观的模拟展示, 以便游客准确了解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及保护知识;四是丰富张掖丹霞旅游出版物, 设立为地貌保护服务的景区忠告牌。

7.4 科学设计旅游讲解内容

旅游解说系统具有为游客提供服务和教育的双重功能。所以除了为游客提供所需服务之外, 合理设计景区讲解词、讲解内容非常关键。首先, 应该增加地质地貌保护知识, 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接受生态旅游理念, 改变自身的环境观和生活方式, 真正起到科普、环境保护教育的功能。其次, 应该增加张掖地方民俗文化, 满足游客追求“异质文化”的心理需求。最后, 讲解内容应该增加与其它种类丹霞的比较来突出张掖丹霞的特色, 以便更好地宣传张掖丹霞地貌。

7.5 合理安排停车场和露营营地

根据张掖丹霞自驾车游客停车需求特征, 为方便自驾车旅游者离开车辆游览及参与景区活动, 在合适的地方设置停车场所和露营营地, 目前非常有必要拓展现有停车场。同时在各个景区出入口合理布局, 分散某一景区出入口车辆过多带来的压力还必须兼顾自驾车与景区交通的换乘方便。停车场所的设置要遵循不影响景区景观、大小适宜、利用充分、管理到位、使用方便等原则。

摘要:地质公园具有保护地质遗迹和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功能, 旅游解说系统则有利于这一功能的发挥。研究选取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区域, 对旅游解说系统满意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自驾车游客对讲解服务、观光车服务满意度较高, 对景区宣传出版物满意度最低。从自驾车游客需求来看, 电子解说系统、景区解说牌、景区指引牌和游客接待中心为必须, 地质地貌保护知识和地方民俗有助于提高体验质量。根据自驾车游客满意度和公园解说系统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建立完整的自驾车旅游解说系统、打造丹霞景区现代旅游服务体系、合理设置旅游解说设施、科学设计解说内容、合理安排停车场和露营营地等措施, 以优化旅游解说系统。

关键词: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优化

参考文献

[1]陈安泽.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若干问题[J].资源产业, 2003, 5 (1) :58-64.

[2]张波.基于手段—目的理论的人本化旅游解说系统构建[J].人文地理, 2011, 26 (5) :143-147.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 篇8

1 公示语的定义及功能

公示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公示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凡旅游、住宿、用餐、出行、购物等地方都能看到公示语。吕和发教授曾得出结论, 公示语主要有以下四种功能: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 (吕和发, 2004:38) 。

1) 指示性公示语

指示性公示语主要为公众提供细节性信息, 并且不带任何提示、限制或强制的指令。当公众看到指示性公示语时, 有权利决定接下来的行为和反应。例:租车服务—Car Rental, 购物商城—Shopping Mall, 吸烟席—Smoking Seat, 旅游服务—Travel Service, 收银台—Cashier。

2) 提示性公示语

提示性公示语的出发点是对人们身心健康、个人安全的提示, 不带有特指意义, 主要用于引起公众的注意。例:此处发现鲨鱼—Shark Sighted, 小心碰头—Mind Your Head, 油漆未干—Wet Paint, 非饮用水:Not Drinkable, 易爆物:Explosive。

3) 限制性公示语

限制性公示语用于限制、约束公众的行为, 可以防止公众做出一些不合理的甚至危险的举动。其语言直截了当, 但语气不会使公众感到不礼貌或者冒犯。公众愿意接受这样的限制并且愿意遵守一定的规则。例:靠右行驶—Keep to The Right, 宾客止步—Closed to Visitors, 凭票入场—Ticket Only, 限高5米—Restricted Height 5M, 场馆封闭管理:Closed for Management。

4) 强制性公示语

强制性公示语以严厉、强硬的语气做出具有强制性的指令。此类公示语给公众设下一定的社会秩序, 公众只能遵守, 或根据指令采取或停止某些行为, 没有商量的余地。例:禁止吸烟:No Smoking, 不得在此摊售—No Hawkers, 保持安静—Keep Silence, 禁止拍照:No Photography, 儿童禁止入内—No Minors Allowed。

2 宁德市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白水洋、白云山景区的公示语翻译现状

2014年12月12日, 福建省自贸区成立, 宁德市旅游景点将会吸引全世界各个国家大批量的旅客, 宁德市各个景点的双语公示语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 经调查, 宁德市地质公园景点的公示语翻译质量参差不齐, 不容乐观,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是景区公示语最常出现的错误, 公示语的拼写错误不仅会造成外国旅客的误解, 同时也会降低旅游景点的吸引力甚至给旅客留下不好的印象。主要是由于公示语制作者或公示语翻译者的粗枝大叶、不够上心所造成的。

例1 (太姥山·葫芦洞)

如图1中 (图见附录, 下同) , 译者将公示语中的“多组不同方向的节理”翻译成“Everal sets of joints”, 而英文字典中并没有“everal”一词。正确的单词应该是“several”, 译者翻译时漏了字母s, 造成了读者的困惑。

例2 (太姥山)

图2是一张问卷调查表, 作者发现其英译的词组首字母有的有大写, 有的没大写。这种错误是因为译者没有认真校对而产生的。

例3 (太姥山)

图3中, 译者将公示语“游客为本, 服务至诚”翻译成“Visitor Foremost Honest Service”。其中“Onest”在英语字典中查无此词, 译者想用的单词应该是“Honest” (诚实的, 实在的) 。

例4 (太姥山·一片瓦)

图4是旅游景区“一片瓦”的简介, 作者发现译者在翻译中将“is”写成“s”, 将“or”写成“of”。

2) 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也是公示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 指的是数字、时态、语态、介词、词性的误用 (柳婧, 2012) 。总的来说,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法错误源于作者对目标语言的粗心大意。姚围围认为, 语法支配句子, 语法和正确地使用英语息息相关, 一个好的翻译应该遵照目标语言的文法规则 (姚围围, 2014) 。

例1 (太姥山)

图5 是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景区的一处公示语。该公示语英译中, 时态前后不一致。当中的“benefits”作为动词使用时应该与前面的“To protect”保持一致的时态, 故应该使用动词原形。

例2 (太姥山)

图6 当中, “火险等级”分为3 种, 所以翻译的时候应该是“Grades of fire danger”, 而译者在此疏忽了单复数形式的用法。

例3 (太姥山)

图7是太姥山的洗手间标志。其男厕所的翻译是“Man”单数形式, 而女厕所的翻译是“Women”复数形式。作者认为翻译应该保持词性的一致。

3) 语用错误

“语用错误”这一概念的第一次出现是在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珍妮·托马斯 (Jenny Thomas) 的文章《跨文化语用失误》中。她将语用错误归类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两类。Nord指出语用翻译的错误是由像缺乏接受者定位定向之类的不适当的语用翻译问题引起的 (Nord & Christiane, 2001) 。基于对宁德市世界地质公园公示语翻译的观察和研究, 其存在的语用错误主要是不符合语言习惯的表达和逐字翻译两方面。

例1 (太姥山)

图8是太姥山的公示语“小心碰头”, 意在提醒读者注意头部安全, 而粗心的译者却将它翻译成“Be careful to meet”。这样的翻译肯定会让外国游客感到困惑, 其实只要翻译成“Mind Your Head”就可以了。

例2 (太姥山)

图9是太姥山景区的投诉箱。译者将投诉箱翻译成“Complaint letter box”, 是一种典型的逐字翻译。其实翻译成“Comments”或“Suggestion Box”即可。

例3 (太姥山)

图10中“小心地滑”的英译让人哭笑不得。译者将原本提醒游客当心脚下地面较滑翻译成了“Carefully Slippery”, 变成“滑得小心一点”。此外“carefully”是副词应该修饰动词, 而“Slippery”是形容词。这个词组也不符合语法规范。

4) 文化方面的失误

Nord (1997:77) 认为, 文化传译错误指的是译文和惯例及译语文化规范的冲突。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虽然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运用广泛的两种语言, 但是无论是拼写还是文化方面, 它们都不尽相同。如果译者对中西文化没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就容易产生一些文化方面的失误。

例1 (白云山·指环王)

图11 中是宁德市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的一处景点简介。此处介绍的是岩石经过风化和流水侵蚀等自然现象逐渐形成指环形状, 所以取名为“指环王”。而译者将“指环王”翻译成“RING OF KING”。首先, “RING OF KING”在西方指的是美国职业摔跤比赛。其次, “RING OF KING”也是可能被理解为魔幻电影《指环王》。而事实上这两种意思都和原文简介没有关系, 所以将它翻译成“Ring-like stone”更加合理。

例2 (白云山)

图12 是白云山男女卫生间的牌子及英译。译者把“男/女卫生间”翻译成“Male/Female toilet”, 并不符合西方英语国家的使用习惯。在西方国家通常使用“Gentlemen”和“Ladies”来表示“男厕所”和“女厕所”。

例3 (白云山)

图13中的“游客止步”是工作人员告知游客前方区域是不对游客开放的或者是非工作人员不能入内。而被译者翻译成“Tourists stop”, 可能反而会被理解为“游客停脚点”等意思。正确的翻译应该使用更加符合西方语言使用习惯的“Staff Only”或“No Visitors Allowed”。

3 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策略

1) 归化翻译法

归化这一翻译术语是1995年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 (Lawrence Venut) 在其代表作《译者的隐身》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中提出来的。归化, 就是将源语言 (Source language) 以读者的文化和表达习惯为角度, 不动声色地转换为目标语言 (Target language) , 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归化翻译要尽量做到本土化、地道化, 即要求译者身临其境、推己及人地为读者考虑, 照顾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帮助原作者和读者无障碍地直接对话。归化翻译能使译文更加准确、真实, 能有效地传递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文本信息。

例: (太姥山)

图14是福鼎市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制作的收费标准表, 其中包括“门票 (全票) +往返交通车票, 门票 (半票) +往返交通车票, 以及往返交通车票”三项。译者将这三项分别翻译成“Full Entrance Fee+ Shuttle bus; Half Entrance Fee+ Shuttle bus;Shuttle bus”。作者发现, 译者的翻译在此略显生硬。其翻译的“Full Entrance Fee”和“Half Entrance Fee”可能会被误认为“全程游览费用”和“半程游览费用”, 而非原文想表达的意思。若要通过归化翻译法, 使译文神不知鬼不觉地归化于目的语文化, 更好的翻译应该是“Full Fare + Transfers; Half Fare + Transfers; Transfers”。

2) 借用法

借用法是最简单的翻译方法, 其包括两种方式:第一, 借用西方国家广泛运用的格言、谚语等文本;第二, 借用一些英文单词的发音。换句话说, 译者可以借用一些西方国家自有的且和中国公示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英文公示语。借用法有两种好处:对于外国游客来说, 他们更加容易理解公示语想要表达的内容, 而且更加地道的表达方式更易于让游客产生共鸣, 消除陌生感;对于译者来说, 借用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高效且规范地完成工作。

例: (太姥山)

图15 是太姥山一处草坪上的公示语:“花草含羞笑, 勿入草坪来打扰”。以中文的角度来看, 此公示语用了拟人以及押韵手法, 中文公示语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 中国游客看到此标语也不忍心践踏草坪。此公示语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然而, 其英文翻译是“No stepping on the green grasslands”, 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错误, 但它既没有取得像中文一样的效果, 又显得画蛇添足。实际上译者只需要借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公示语“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就可以了, 既简单又能准确表达公示语的意思。

3) 增译法

增译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翻译方法。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西方在同一事物上有一定的理解差异。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下, 越来越多外国游客选择到中国旅游, 他们期望能够学习、领略中国独一无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脉络。大部分的中国人熟知本国丰富的文化背景, 然而对来自异域的外国游客来说却相当陌生。所以, 翻译旅游景点介绍的公示语时, 译者应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 否则读者将无法真正理解到中国文化。为了缩短外国游客和中华文化的差距, 为了增强景点的可玩性, 增译法尤为重要 (柳婧, 2012) 。

例: (太姥山)

图16 是太姥山风景区的景点“电视屏幕石”, 由于风化现象, 岩石形成了电视屏幕的形状。中文简介中只有短短2行文字, 而英文翻译有8 行之多, 译者运用一定的篇幅仔细讲述了“电视屏幕石”的形成原因, 不仅让外国游客理解该景点名称的由来, 且让外国游客学习了中国一些特有的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

4) 删减法

删减法是翻译时常采用的翻译策略。众所周知, 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大相径庭。中国人在写作时喜欢运用大量优美词句、华丽辞藻来生动地表达他们的思想。然而, 英语使用者更侧重于用简单、明确和正常的语言来表达想法。由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从古至今留下许多历史遗迹, 有古代诗歌、古代名人简介等文本。在中国人眼里, 这些遗迹让他们感到无比自豪。然而外国游客却对这些遗迹一头雾水, 如果所有的内容都加以翻译, 不仅文本冗长, 且得不到外国游客的共鸣, 到最后只是一场徒劳。公示语的翻译, 主要是为了传递信息。译者将原文进行概括和提炼, 最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简洁、明了的公示语。因此, 在翻译的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删减法, 删去译文中多余的部分, 保留有意义的句子和词组。

例: (白水洋)

图17 是旅游景点“竹林”的介绍。不难发现, 在英文翻译中, 译者将其中的“竹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 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广泛, 而且种类众多, 有毛竹、哺鸡竹、淡竹、早竹等”在英译中删去了, 而不是用逐字逐句的翻译方法。这个翻译只是大概介绍了竹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群落, 分布的地区以及分布的海拔。译者提取了一些相对重要的信息, 让外国游客能够大致了解竹林。由于他们的知识中没有毛竹、早竹等竹类的概念, 如果没有将其中的“有毛竹、哺鸡竹、淡竹、早竹等”删除的话, 只会让外国游客感到困惑。

4 建议

基于宁德市世界地质公园公示语的翻译现状, 现提出以下几点整改建议。

1) 政府及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应加以重视

由于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影响到景点吸引力甚至国际影响力, 政府及有关部门不能忽视此问题。作者在实地考察时发现, 宁德市世界地质公园的三个景区都设有相应的管委会, 这证明景区的公示语是在一定管理下制作的。然而可能由于制作时间较短、译者的粗心大意等原因, 公示语英译的质量不尽如人意。作者认为, 制作双语甚至多语言公示语的目的是真心实意地为外籍游客在游览途中提供便利, 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输出, 而不是一种显得“国际范”“高大上”的摆设。因此, 政府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应该在政府的统一管理下, 各旅游部门的配合下, 制定翻译规范, 并聘请专业、资深的译者在时间充分的条件下完成、完善公示语的翻译工作, 对于现存的错译、误译情况进行统一的整改。

2) 应建立专业化的翻译队伍

由于各种原因, 在制作双语公示语时, 相关部门或负责人可能聘请的只是具有一定英文水平的人士, 但聘请专业翻译队伍是最佳的选择。专业翻译队伍可以由专家、高校教师以及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组成。所以, 加强英语专业翻译精英的培养;为英语专业学生搭建学术研究及翻译实践活动的平台, 帮助提升学生翻译能力, 学以致用的能力, 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使学生成为优秀的翻译精英并纳入专业化翻译队伍迫在眉睫。同时, 作为专业翻译队伍的一员, 译者也应不断学习中西文化, 与时俱进;加强学术研究, 充实专业知识;多参与公示语翻译的实践活动, 从中吸取翻译的经验;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提升责任意识。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3) 应建立统一的语料库

福建自贸区的成立、福建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山东青岛当选2015 年“东亚文化之都”、北京成功申请2022 冬奥会等事例都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持续不断地上升。借此, 应以各项大型外宣活动项目为契机, 加强与英语国家的外籍人士的合作, 成立由专家、高校教师、留学生、外籍人士、翻译协会及机关部门组成的专门的翻译委员会, 共同研究制定统一的公示语使用标准和规范, 行文著书、建立语料库为公示语翻译提供更多规范性参考, 促进公示语的使用术语化、模式化、国际化 (付艳, 2015) 。语料库内容上至专业术语的翻译, 下至标点符号的运用都应该充分、详细, 以便全国各地景区参考使用, 有助于实现全国双语公示语的统一高质量、高水平, 从而提升中国的旅游品牌形象。

5 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英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宁德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美丽城市, 在全宁德市的共同努力之下, 2010年10月3日, 由白水洋、白云山和太姥山组成的地质公园景区荣摘“世界地质公园”桂冠。随着福建自贸区的成立, 大量外国游客将涌入福建省各个景点, 宁德市世界地质公园必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选择。因此, 双语公示语在此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在2015 年9 月前往宁德市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 收集了大量公示语相关材料, 发现其公示语英译有一些错误之处。不恰当的公示语不仅会误导游客, 更会使宁德甚至全国的公众印象大打折扣, 这也是作者研究宁德市世界地质公园公示语翻译的主要原因。准确、恰当的旅游景区双语公示语是代表中国走向国际的名片, 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因此, 整改宁德市世界地质公园景点公示语英译情况刻不容缓。

附录:

摘要:随着福建省自贸区的成立, 宁德市旅游景点将会吸引全世界各个国家大批量的旅客, 宁德市各个景点的双语公示语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 宁德市地质公园景点的公示语翻译质量参差不齐, 不容乐观。通过大量收集宁德市地质公园旅游景点公示语信息, 发现在这些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且反馈给相应的景区负责单位, 从而改善景点的人文环境, 传播景点文化, 扩大旅游宣传, 提升宁德市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品牌。

关键词:公示语,旅游景点,英译,宁德市世界地质公园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 UK:St.Jerome Publishing, 1997.

[3]戴宗显, 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 2005.

[4]付艳.辽宁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研究[D].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 2015.

[5]吕和发, 单丽萍.汉英公示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6]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4 (1) :38-40.

[6]柳婧.关联理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 2012.

[7]叶春玲.目的论视阈下的旅游公示语翻译研究——以安徽池州为例[D].湖南农业大学, 2012.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 篇9

关键词: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价值,广西凤山

1 前言

凤山县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缘,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河池市的西北部, 介于106°40′21″—107°17′33″E、24°15′00″—24°49′30″N。地势西北高 (最高海拔1318m) , 向东北和南部渐低 (最低海拔262 m) 。主体海拔500—1000m, 地形起伏较大, 高差一般为300—500m。

凤山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丰富、规模宏大、特征鲜明, 共有15类岩溶为主的地质遗迹类型, 具有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本文从旅游消费需求角度出发, 从多方面对其旅游开发价值进行了研究。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其中泥盆系至下二叠统为碳酸盐岩, 厚度1007—3156 m, 出露在凤山县的东北部的林峒—砦牙、西南部的更沙—中亭—江洲、东南部的坡心—月里等地 (图1) , 岩溶作用强烈, 发育有峰丛、洼地、谷地、地下河、溶洞、天坑等地质地貌景观, 构成凤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主体与核心;而上二叠统和三叠系以碎屑岩 (非可溶岩) 为主, 出露在碳酸盐岩的外围区域。

2.2 地质构造

研究区构造线总体上呈北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印支运动使区内中泥盆统至中三叠统 (D2-T2) 普遍褶皱和断裂, 岩石中裂隙发育, 为岩溶作用提供了适宜的构造条件。

注:①巴合背斜;②弄占背斜;③林隆背斜;④凤山向斜;⑤坡心向斜;⑥逻楼向斜。

3 地质遗迹资源类型

凤山岩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 根据《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 并根据本区具体情况, 增加了岩溶塌陷天坑、边缘坡立谷和溶蚀洼地3个基本类型, 将主要地质遗迹资源划为两个主类 (地文景观、水域风光) 、4个亚类和15个基本类型 (表1) 。

注:摘自张远海, 黄保健, 陈伟海, 等.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

4 地质遗迹资源特征

凤山岩溶地质公园景源主体由遍布全区的地表、半地下和地下的岩溶遗迹构成, 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

4.1 地表岩溶景观

正向地貌形态则以峰丛为主, 负向地貌形态以洼地、谷地为主, 分布在峰丛之间, 峰丛山体与由碎屑岩组成的土山之间为宽广的边缘坡立谷, 发育有天生桥。正向形态与负向形态的有序组合, 展示了大自然惊人的自组织平衡能力。主要有:①峰丛洼地。峰丛是指“联座的峰林。峰与峰之间常形成‘U’形的马鞍形地貌”, 峰丛洼地则指“峰丛与洼地的组合地形”[1]。地质公园内外的峰丛洼地以高峰丛、深洼地形成特色的典型组合形态。峰丛高200—500m, 发育有大量洞穴;峰丛上残留有构造抬升的遗迹——夷平面和多层洞穴, 尤以坡心附近的良利、仁安、坡龙、弄者等地的峰丛形态最为优美。②边缘坡立谷。边缘坡立谷是指岩溶区与非岩溶区交界处 (接触带) 所形成的面积较大的大型谷地, 为接触带岩溶现象之一[1]。公园内外的边缘坡立谷形态典型、体量较大、底部平坦、可溶岩一侧多为悬崖绝壁为其特色, 缘坡立谷分布于雄奇的峰丛地貌区边缘。在众多的边缘坡立谷中, 以松仁、坡心、平旺、谋爱等谷地最为典型。③天生桥。天生桥为地下河与溶洞的顶板崩塌后横跨沟谷的残留顶板, 其两端与地面连接, 中间悬空而呈桥状。凤山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天生桥主要有江洲仙人桥、蚂拐洞天桥、马王洞洞中天桥等。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江洲天生桥拱孔跨度144m, 桥高约64.5m, 拱孔高约46m, 桥的东西两端宽度分别为110m和72m, 中部宽度较小, 其跨度仅次于广西乐业布柳河仙人桥 (177m) 。马王洞内洞口大厅附近的天生桥高约70m、宽约20m, 跨度100m, 规模很大, 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洞内天生桥。④象形山石。由于岩性差异、构造作用、水的溶蚀与侵蚀以及生物岩溶作用, 形成了地质公园内众多的奇特象形山石。松仁谷地的美女山与人面石、三门海景区附近的雷劈岩旅游价值较高。由于雷劈岩岩块发育为一组平行的垂向节理, 富含CO2的雨水长年累月地溶蚀扩大而成, 岩块高大、“刀口”整齐深切, 是石峰平行后退的极好例证, 具有雄、险、奇的形象美。⑤地表水域。由于公园内大部为岩溶区, 大气降水常潜入地下, 不易在地表形成集中的地表河流。岩溶泉是指“岩溶水向地表流出的天然露头”[1]。凤山县岩溶区分布有20余处的岩溶泉, 其中鸳鸯泉为常年泉, 流量达到一定规模, 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4.2 半地下岩溶景观

地质公园内竖向洞穴——天窗、竖井比比皆是, 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天坑。这种沟通地表、地下的岩溶景观, 如果底部为地下河, 则构成一种特殊的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的奇观。 三门海天窗群即是这种奇观的典型代表, 分布在坡心地下河出口段的山坡上, 发育于下二叠统茅口阶灰岩中。自地下河出口往西依次为天窗Ⅰ、天窗Ⅱ、天窗Ⅲ、天窗Ⅳ (表2) 。三门海天窗群特征是:形态典型、体量巨大、分布集中、景色奇特优美, 堪称世界级天窗。在600m的短短距离内构成了4个天窗与洞道、深潭相连的景观配置格局, 在全世界地下河中不多见。天坑是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形态之一[2], 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天坑形态特征保存完好, 规模均属于大、中型塌陷天坑。地质公园区内三门海附近约3km2范围内发育有飞马天坑、半洞天坑、弄乐天坑3个天坑, 此外还有蚂拐洞天坑、响水天坑等 (表3) 。

4.3 地下岩溶景观

地质公园范围内地下岩溶景观资源丰富精彩。洞穴空间规模庞大, 在已实测的22个洞穴中大厅中, 洞宽一般都在30m以上, 最宽达160m以上, 洞高在20m以上。马王洞最为突出, 有长达2km、洞高达150m以上的洞穴廊道, 是世界上最高的洞穴廊道。园区内面积在2万m2以上的洞厅已发现的就有7个 (表4) , 最大的洞厅为穿龙岩大厅, 面积达4.15万m2, 还有3个大于3万 m2的大厅。

洞穴的观赏旅游价值除洞穴体量这一重要指标外, 更重要的是洞穴堆积物, 尤其是次生化学沉积物 (钟乳石类) 的分布丰度、体量、形态、纯度及色彩等指标[3]。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洞穴数量多、规模大、洞顶高, 发育有多种类型的洞穴化学沉积物, 滴石类的石笋、石柱尤为发育。一是石笋数量多, 形态类型特别丰富;二是有与高大洞道 (厅) 相匹配的巨大体量的石笋、石柱, 仅在鸳鸯洞中就有高度大于10m的石笋32根, 其中两根高度分别为36.4m和29m。钟乳石类大多纯度较高, 呈乳白色、乳黄色、金黄色等。流石类也发育壮观, 壁流石高20—30m、宽30—50m, 底流石中以巨型石田发育居多, 巨大的穴珠、穴球、穴饼令人叹为观止。众多的洞穴中, 以西西里洞、鸳鸯洞、水源洞、马王洞、社更洞的旅游开发价值较高。

5 资源评价

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品味高, 具有以下优势:①典型性和稀有性。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有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遗迹:洞穴通道规模世界最大, 巨型洞穴厅堂数量多、密度大, 以群体方式出现的地下河三门海天窗;以高大石笋为代表的洞穴化学沉积物世界罕见,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洞内天生桥和我国跨度第二的江洲天生桥。②科学价值。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在北纬24°度上形成规模巨大、数量众多的洞穴。马王洞高达150m的洞穴廊道为确定地壳变动的速率和岩溶水系统变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最好的研究基地, 也为研究同一纬度巨大洞道形成机理、条件和演化规律提供研究条件[4];江洲地下长廊、江洲天生桥、马王洞、社更穿洞、三门海天窗群、半洞天坑和凤巴连体天坑等共同构成有序的洞穴—水文地质系统, 它们之间既有空间分布规律, 又有时间上的先后生成顺序, 是一处极好的岩溶洞穴和岩溶水文地质研究的天然实验场所[5]。③美学观赏价值。地质公园区内拥有的多处世界级岩溶景观:三门海天窗群、大型洞穴群、峰丛、江洲天生桥、马王洞的半洞天坑、地下河等, 类型丰富、规模宏大、形态奇特, 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

6 旅游开发价值

地质旅游资源自身价值的优势并不等同于以旅游者体验为核心的旅游开发价值[6]。凤山地质公园具有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 但作为旅游开发, 必须从旅游者消费需求角度出发, 衡量其旅游价值。笔者认为, 旅游安全、交通、服务、体验、经济五大要素构成了旅游开发价值 (图2) :①旅游安全。出游安全是大众观光旅游者考虑的首要因素, 当地社会治安的稳定以及当地居民对外来旅游者是否友善都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安全性的判断[7]。此外, 凤山地质公园的地质资源特性决定了还应该预防地质灾害, 确保景区地质景观环境的安全性, 以保证旅游者游览的人身安全。②旅游交通。交通工具选择的多样化和路程所需时间最小化是旅游者出行的重要条件[8]。凤山县属国家级贫困县, 县内既无铁路, 又无水路, 交通运输全部依靠公路, 交通成为凤山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改善交通路况、提高交通通达性、缩短交通时间, 让旅游者出行易、耗时少、游得缓, 充分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交通价值, 是实现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③旅游服务。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感知景点的审美活动, 而是一次全身心的旅游行为体验。舒适的睡眠环境、当地的特色佳肴、导游专业的讲解、景区管理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景区优美的风景和干净卫生的旅游环境等综合构成了旅游者的体验[9]。因此, 加强基础接待设施建设, 提高硬件服务水平;加大环境保护投入与宣传, 加强导游人员培训, 提高景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引导当地居民对待旅游者的友善态度, 全面提高凤山旅游的“软服务”, 也是实现凤山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方面。④旅游体验。旅游者在特定的地质旅游环境中与个人相关的旅游知识被激活, 才能体验到“参与”某种旅游活动的真正乐趣[6]。凤山地质公园优质的地质遗迹资源组合可以满足旅游者的视觉审美需要, 但在具体旅游产品设计环节中必须注重旅游者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如攀岩、洞穴生存、表演等活动。目前, 凤山地质公园主要以单一的三门海景区观光为主。只有依据凤山地质公园特色的地质旅游资源, 设计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的多样化旅游产品, 突出“凤山水上天坑地质旅游”特色, 旅游者才能获得较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凤山地质公园也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开发的价值。⑤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的经济支出与旅游体验收获的性价比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出行决策, 也关系到旅游地旅游价值的实现。因此, 合理制订门票价格, 增加旅游者经济支出与旅游体验回报比值[10], 以及制订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的价格, 必须全局考虑旅游活动对旅游者和地质公园“双赢”的经济价值。

7 结论

凤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地质遗迹资源的典型性、稀有性均在国内外同类地质遗迹中名列前茅, 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作为一个地质旅游资源富集、亟待旅游开发的国家地质公园, 在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 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安全、交通、服务、体验、经济各方面的综合价值, 其自身的旅游开发价值才可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袁道先.岩溶学词典[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8∶26-118.

[2]朱学稳, 张远海.四川南部大型喀斯特漏斗和地缝式峡谷[J].中国岩溶, 1995, 14 (S) ∶1-11.

[3]张远海, 艾琳.林奇.洞穴探险[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4∶155-159.

[4]朱学稳, 黄保健, 朱德浩, 等.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发现、探测、定义与研究[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66-68

[5]陈伟海, 朱学稳, 朱德浩.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特征与演化[J].中国岩溶, 2006, 8 (S) ∶99-105.

[6]徐胜兰.溶洞旅游产品升级[A].陈伟海, 朱德浩, 朱学稳.洞穴探测、研究、开发与保护——全国洞穴学术会议论文选集 (一) [C].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8∶98-169.

[7]黄大族.凤山岩溶洞穴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 (5) ∶144-145.

[8]徐胜兰.卧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04∶36-39.

[9]徐胜兰.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品牌价值与运营[A].陈伟海, 朱德浩, 朱学稳.洞穴探测、研究、开发与保护——全国洞穴学术会议论文选集 (一) [C].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8∶98-169.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 篇10

“大理冰期”与“大理石”的命名, 足以说明了苍山在地学界的科研价值, 其中极具观赏价值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成为苍山重要的旅游地质景观之一。苍山作为大理旅游资源的核心, 已经得到当地政府开发的重视与支持, 不仅与聘请地质、动植物等专家教授通力合作, 对苍山资源进行详细的综合评价及研究, 还注重加强对特有资源的保护、教育宣传与基础旅游设施的再建设。经过多年努力, 2005年大理苍山列为国家地质公园。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与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 地质旅游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增强游客对旅游地质景观的向往, 让游客体验到大自然给予苍山天造地就、巍峨峭岩的神奇自然景观。

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 不仅需要结合苍山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的优势, 还需要具有科学、切实际的创新开发分析模式, 使苍山名副其实的成为大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本文采用知名旅游学者吴必虎提出的创新旅游开发技术手段———昂普 (RMP) 分析模式, 即资源 (R) 、市场 (M) 与产品 (P) , [1]从吸引旅游者以观光为目的的角度, 对大理苍山旅游地质资源、客源市场及旅游产品这三个方面分析并提出地质旅游创新的开发模式。

二、苍山地质公园概况

1、地质公园概况

大理苍山地质公园位于云南滇西, 横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的大理市, 洱源县及漾濞县。最高海拔可达4122米的苍山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最南端, 云岭山脉横断山系中断的关键部分。苍山地质公园总规划面积557.10平方千米, 而其中所含变质岩地区总面积大约占地质公园园区分布面积的60%, 并且苍山变质岩多样及变质作用类型完整, 是其他地质公园无可比拟的“变质岩博物馆”和“变质岩教科书”的教学现场。

2、地质公园旅游地质风景区分类

针对旅游地质景观进行分类, 可有效的给与旅游者呈现地质公园的景观特色。而由于有些地质景观开发的难度, 及地理位置较偏僻, 危险性较高, 不适宜观光旅游者。根据杨世瑜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即分为科考、科普性地质旅游资源、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2]本文从游客角度, 以吸引大众观光旅客为目的, 借鉴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进行景观分类, 因此, 仅以可开放性的名胜景区为主进行地质景观分类。具体整理如图1。

3、地质公园旅游地质风景区特色

苍山冰雪:曾有, 萦云载雪, 经夏不消的奇景, 现今, 冰川地貌, 类型多样, 有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地质景观, 如图1。

苍山岩石:云雾石屏, 岩缝繁花, 奇峰突兀, 堪比五岳。岩石“年纪轻、活力强”及富有神奇色彩的大理石等变质岩为主的地质地貌景观, 如图2。

苍山溪瀑:溪水莹澈, 天生丽质, 碧泉飞流, 泄于群峰。徐霞客的两次游历及文人墨客的青睐, 赋予苍山人文的地质景观, 如图3。

照片来源:大理白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

苍山湖泊:山巅之湖, 有艳花冷杉;“高河窦海”, [3]有民间传奇。高山湖泊成为苍山独具地质奇观的景观。 (注解“高河窦海”:特殊地理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苍山山顶自然奇观, 即洗马潭、黄龙潭等高山冰碛湖) 如图4。

二、RMP分析

应用昂普分析理论能够宏观的分析大理苍山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 为苍山地质旅游资源转变成旅游产品提供基础依据, 在满足旅游市场化需求的同时找准了旅游市场的定位, 以此, 吸引旅游者及开发者的关注为开发的旅游资源找到相匹配的旅游市场, 合理、科学的开发苍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最终, 依托旅游资源与大理旅游市场, 形成大理州以苍山为核心的特色地质旅游品牌产品。

1、R-旅游资源

地质资源是不可再循环的, 盲目的开发即便带来了经济利益、社会效益, 可一旦被破坏就失去了应用价值。[4]大理苍山资源开发研究起步早, 旅游资源丰富, 地质遗迹多样, 国内知名度较高。苍山地质公园的建立, 成功的保护着地质遗迹, 可对于缺少地质专业知识的游客而言, 旅游景区观光游览的审美需求使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难度增大。这就要求苍山地质公园中已极具科学、科普价值的地质遗迹能够转化成具有观价值的旅游产品, 在注重资源保护的同时又能带给旅游者高品味及创新的旅游体验。

旅游地质资源吸引游客的方式, 不能背离原生态, 且应避免商业化的旅游发展。由于苍山夏秋多雨多雾而冬季少雨多雪的气候特征, 使地质公园内的旅游景观区呈现四季不同的特色。满山杜鹃花开的春季与山巅积雪的秋冬季, 地质遗迹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无可厚非的成为吸引旅游者向往的旅游胜地。而淡季时地质景观单调萧条, 缺少艳丽花开的衬托与溪流湖泊的生机, 其中天气多变的原因也会导致的部分景区关闭。这时期的苍山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以突出民俗文化为景区宣传、发展的重点, 不建议在苍山旅游景点中着重强调人文资源, 而是扩建服务区范围, 加强苍山游客接待服务区的民俗文化表演等文化旅游产品与游客互动的体验活动。这不仅提升了游客对基础设施环境及质量的要求, 增强游客的娱乐性及文化需求, 而且景观区域的划分保护苍山地质公园中地质遗址的生态景观, 减少了在人为作用的影响下游客对旅游地质资源的破坏。旅游地质资源有重点、可控制性的展示自然及人文景观, 即山上地质景观与山下人文苍山的相互映衬, 避免了淡季无人、资源浪费闲置, 旺季人满为患、资源过度消耗的现象。

2、M-客源市场

整理十年大理州的国内外旅游者人数统计, 分析大理苍山地质公园所在地大理州的客源市场的宏观环境, 使旅游资源在合理开发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应对多变的旅游市场环境。大理州的客源市场的总体特征以国内游客中本省及周边地区为主, 其中游客呈现短途旅游现象, 即旅游形式多以散客及自驾游游客居多, 大多是国内青年游客。

由图5可知, 大理旅游客源市场总体趋于增长, 其中国外游客十年之中的增幅幅度相对平缓, 而国内游客的数量增长比例远远高于国外旅游者。对于周边知名旅游城市丽江来说, 根据2013年最新旅游业统计数据对比分析可知, 丽江旅游总收入高于大理旅游总收入的29.76亿元, 而大理的国内外旅游者总人数比丽江高出161.32万人次, 其中, 丽江国外旅游者人数比大理国外旅游者人数高出28.97万人次。通过实地调查及资料搜集对比分析可得:1.大理距离省会昆明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吸引较多省内短途游客。2.物价偏低, 吸引较多青年游客。3.国际游客较之国内游客在旅游市场中消费能力较强。4.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 国外影响力较大, [5]而在大理旅游市场体系中, 核心旅游产品的国际知名度相对较弱。

数据来源: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结论及对策分析:针对以休闲观光为主的游客, 旅游开发者注重应用网络、微博等信息化宣传、组织并拓展自驾游、散客的国内短途客源市场;苍山地质公园可继续以合理的低价旅游市场吸引游客, 并与大理州内周边特色景区区域联合营销, 与此形成多层次、互补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产品;加强大理风光的旅游竞争力, 以打造苍山国际旅游形象为核心, 努力争取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以提高和创造以旅游地质奇观为主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6]将苍山独特的地质景观推向海外市场。

3、P-旅游产品

在地质旅游的产品开发中, 旅游替代产品的出现使旅游市场中的旅游产品与周边趋同化、民俗特色淡化, 已经影响到大理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因此, 避免同质旅游产品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就需要结合当地政策、游客偏好及苍山特有的地质资源, 发展新的创新的旅游产品引导客源市场的流向。

拓展以大理苍山为核心旅游产品, 建立苍山旅游文化区。“农家乐”的休闲生态旅游开发模式适合当地及周边短途游客, 旅游体验单调。可对于苍山而言, 传统的“农家乐”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游客身处苍山体验到带有神秘感的“望夫云”等民间传说, 白族民俗、饮食文化, 金庸小说中的传奇色彩及大理国、南诏国历史文化的多元化旅游需求。而旅游文化区可通过建立地质博物馆, 大理国文化宫等扩展旅游产品项目扩大大理苍山历史文化的影响力, 使地质与文化旅游产品融合了苍山所赋予的自然及人文资源条件, 成功的与周边旅游区形成明显差异化的核心旅游产品。

在旅游文化产品项目的设计中, 可在苍山文化区中分季节性、周期性的开展饮食文化旅游节、大理啤酒节等体验性娱乐购物活动, 以文化旅游产品的推广宣传吸引观光游客深入的认识苍山的人文与地质, 进一步开展高品质的地质旅游活动。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苍山地质公园的旅游地质景观, 且仅围绕地质旅游展开讨论分析旅游地质资源, 以吸引游客的角度提出创新性的旅游发展对策。而大理苍山所拥有的自然及人文资源极其丰富, 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探讨, 在满足大理旅游客源市场发展及吸引不同需求旅游者的同时使苍山的旅游资源能够更深层次进行合理的开发。

摘要:由于地质旅游需要游客对旅游地的向往或具备地质学基础的相关知识, 而传统又单一的地质旅游对旅游观光者而言缺乏吸引力。本文根据这一限制性问题, 应用昂普 (RMP) 理论分析大理苍山的旅游地质资源, 为地质旅游提供可行性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地质旅游,昂普 (RMP) 理论,大理苍山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 2001, 20 (1) :103-110.

[2]杨世瑜, 吴志亮.旅游地质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3]杨政业.人文苍山[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2.

[4]刘富军, 曾华.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 (11) :2684-2686.

[5]孙景荣, 张丽娟, 张娟.古城型旅游地国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比较分析——以大理和丽江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9, (5) :107-110.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 篇11

关键词:腾冲;地质公园;火山;地热;地质遗迹类型;保护

腾冲火山地热地质公园于2001年12月建立,以地热地质遗迹类型多样,景观完整为主要特征。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边陲的腾冲和梁河县境内,隶属保山和德宏两州,范围115km2。其资源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地矿部1995)、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保健价值和游憩价值[1-2],但其形态和功能敏感度较高。

腾冲火山地热景观资源总量丰富,但景观资源构成相对单一,布局较散,目前对腾冲火山地质遗迹的研究多强调旅游开发[3-5],而对地质公园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的研究较少[1],尤其是地质遗迹的成因、类型与特征几乎未见系统的研究结果。本文在文献资料的收集与调查的基础上,对腾冲火山地热地质遗迹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以便为合理开发与保护腾冲火山地热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区概况

1.1位置与交通

腾冲火山地热地质公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腾冲县境内,地理位置东经:98°24?—98°36?,北纬:24°55?—25°18?,距离昆明655km,距离保山158km,北部和西北部与缅甸毗邻。

1.2自然地理特征

腾冲地处高黎贡山之西,横断山脉南延偏西山地,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为火山熔岩地貌构成的盆地,是火山地热集中分布区。腾冲属于亚热带高原山区,随着地貌断裂带发育,形成龙川江、大盈江和槟榔江三条河流,是腾冲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区域内以发育构造断裂,火山活动和强烈的地热为其特征,腾冲境内大小火山口达70余座,有罕见的新生代死火山群,是全国第二大地热田[6],地热类型齐全,数量多,面积大,储热构造完整,地热产出形式可观性强。

2区域地质特征

古生代,腾冲地区为海域,有广泛的沉积环境;中生代,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区域变质运动的影响下形成变质岩地层;至第三纪初,地壳才趋于相对稳定;新生代随着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多组构造断裂带发育,在某些薄弱部位,岩浆喷发形成基性火山岩溶台地和火山锥体,这一新构造运动至今还没有停止。腾冲火山地热地质公园区地层0~600m,以第四纪气孔状玄武岩、安山岩、火山灰、砂层和粘土粉砂等火山喷发堆积物为主[7]。

腾冲火山为第四纪中性、基性火山喷发物,火山岩系列丰富,岩浆活动多期,喷发形式多样,机构完整形态完美。腾冲火山熔岩可以分为橄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岩及英安岩四大类[8]。

3地质遗迹类型

地质遗迹是指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時期中由于内、外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保留下来珍贵且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9]。

国内关于火山地质遗迹资源的分类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

陶奎元等把火山地质遗迹类型划分为火山动态喷发景观、火山喷发熔岩或碎屑岩冷却后形成的景观、火山特有的地貌景观、与火山有关的自然景观、与火山有关的历史文化景观、特殊火山岩形成的自然与生态景观[10]。王丽丽、田明中以火山地质遗迹的性质和成因为研究基础,将内蒙古柴河火山地质遗迹划分为火山岩剖面、火山锥地貌、火山熔岩地貌、中生代古火山地貌、火山湖泊景观和泉水景观六大类[11]。

云南腾冲火山地热地质公园地貌景观保存完整,地质遗迹丰富多样,通过对地质遗迹的详细调查,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依据地质遗迹成因、特征的不同划分为地层剖面遗迹、古生物遗迹、地质地貌景观遗迹和水体景观遗迹4大类,12种类(见表1)。腾冲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多期岩浆喷发和多次构造旋回,留下的火山地热地质遗迹景观尤其丰富,主要的景观类型有6大类,25种类(见表2)。

沉积岩剖面打鹰山、老龟坡、黑空山火山地质剖面、跌水河瀑布崖壁等玄武岩;马鞍山剖面安山岩;腾冲新歧-老寨花岗岩剖面等。

清河苏家营元古界高黎贡山群路线剖面、硫磺沟剖面。

腾冲朱新街新第三系南林组剖面、荷花慕多中下石炭统剖面等。

古生物遗迹古动物化石保存地

古人类文化遗址

来凤山古象化石、江东山古象化石。

响水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下马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曲石张家寨青铜器遗址、西山坝古城遗址、镇夷古道、博南古道遗迹、来凤山火葬墓群、张文光墓等。

地质地貌景观遗迹构造地貌

峡谷地貌

火山地貌

云峰山、瑞滇罗平山、灰窑对岸岩溶山、大西山、腾冲盆地、瑞滇盆地、固东盆地

龙江峡谷、大盈江峡谷

黑空山、大空山、小空山、城子楼、长坡山、团山、小团山、焦山、打鹰山、来凤山、蝙蝠洞、大棚洞等及马站火山群、大六冲火山群等。

水体景观遗迹地热景观

瀑布景观

河流景观

湖泊湿地景观大滚锅、老滚锅、怀胎井、鼓鸣泉、珍珠泉、眼睛泉、石墙温泉、瑞滇温泉、美女池、黄瓜箐热田、胆扎热田、石花洞热田、热海热田、瑞滇热田、石墙热田等。

叠水河瀑布、澡塘河瀑布、坝派瀑布等

龙江灰窑-扯雀塘段、大盈江叠水河瀑布-坝派段

北海湿地、青海湖、大姊妹湖、小姊妹湖、象塘等

4地质公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建立地质公园是发展中国家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途径[12]。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1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地质学家参与到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中,现今已经成为保护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主要参与者和支持者。腾冲火山地热地质公园已经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随着旅游活动对地热资源、地质遗迹的影响逐渐扩大,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nlc202309041659

4.1公园目前存在的问题

4.1.1资源构成相对单一,景区布局较散,景观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开发深度还不够。

4.1.2大部分重要景观资源的敏感性强,一些资源的开发方式不够科学合理。

4.1.3缺乏较高的组织管理水平和专业的地质遗迹解说员。介绍地质遗迹成因、构成、演化过程等都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做背景,而公园正大量缺乏此类人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能更深入、更科学地理解和获取关于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的知识。

4.2保护措施

腾冲火山地质公园必须加强对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4.2.1实行地质公园保护区的划分

依据腾冲火山地热资源的敏感性和重要性,结合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分原则,公园划分为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对各保护区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严格控制游客、科研人员和当地居民的活动,以免造成对地质遗迹的破坏。

4.2.2火山地质遗迹景观的保护

火山地质遗迹景观的保护,通过对火山熔岩构造地质景观实行挂牌保护,主要包括火山口、火山锥和火山熔岩流地质遗迹景观。在不破坏环境和地质遗迹景观的条件下,经地质公园管理机构批准后,划定可采区域,方可进行集中管理开发、开采火山熔岩,并对开采后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火山石材规范整治得以有序推进。

4.2.3地热温泉的保护

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影响下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已经严重威胁热泉和地热面等地质遗迹,因此需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报和治理,以减少其对地热遗迹的危害。以科学的态度开发、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合理利用地热资源,征求国土地质部门的专业意见,禁止任意开发保护区内的地热资源,以免对资源造成破坏。

4.2.4湿地景观和珍惜动植物的保护

北海湿地主要由青海和北海两个天然湖泊组成,湿地内有国家保护植物四种:一级保护植物——莼菜;二级保护植物——野菱,鹅毛玉风花和缓草;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和云南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台湾杉和喜树。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措施可以通过,规划建设湿地生态建设保护区和湿地植物园,建立科学的景观标示牌。在国家森林公园内可以有控制的开展生态旅游、植被、动物科普科考和探险旅游。对珍惜动植物的观赏应该以观测、倾听为主,严禁对其生存环境造成干扰、破坏。

4.2.5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入

对于火山这一类的地质遗迹资源需要大量的科学解释和动态演示来宣传,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科学价值。高素质旅游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及饭店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是腾冲火山地热地质公园各类地质遗迹得以保护和开发的重要因素。

5结论

云南腾冲火山地热地质公园地理位置优越,在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下形成类型多样,保存完整地质遗迹景观。本文在分析该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质剖面遗迹、古生物遗迹、地质地貌景观遗迹和水体景观遗迹四大类,12个种类。建立腾冲火山地热公园,既可以保护类型齐全的火山地热遗迹,同时也可以保护公园内生物多样性。地质遗迹不仅能体现丰富的地学价值、生态学价值还体现一定的人文历史价值,因此,对腾冲火山地热地质遗迹进行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实现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英,彭秀芬.论腾冲国家地质公园价值及其实现的最佳途径[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3)106-110

[2]陶奎元.徐霞客对火山地热考察及其意义—述评徐霞客在地学上的第三大贡献[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8,19(2):147-158

[3]李培英,王嘉学.腾冲火山地热公园旅游开发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29(1):64-68

[4]黄滟.试论火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以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经营管理者,2009,10:186-187

[5]李志群,任治,張泰身.云南腾冲火山旅游景观探讨[J].地质评论,1999,(45):940-945

[6]郑瑾,邵日舜.云南腾冲火山群区域内水环境状况分析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7,21(6):21-24

[7]吴烨,卢予北,陈莹.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空气钻探实验研究[J].地质与勘探,2013,49(3):528-533

[8]李志群.云南腾冲火山旅游景观探讨[J].地质评论,1999,45:940-945

[9]胡能勇,董和金,蔡让平.湖南省地质遗迹类型及开发保护建议[J].湖南地质,2003,22(1):10-14

[10]陶奎元,邢光福,季绍新等.火山(火山岩)旅游资源评价[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9,20(2):78-86

[11]王丽丽,田明中.内蒙古扎兰屯柴河火山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对比分析[J].地球学报,2013,34(6):749-756

[12]花国红,田明中,李明路.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29

[13]钱丽萍,赵世德.基于地质遗迹的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6):557-560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 篇12

随着地质公园的快速发展, 地质公园产品的规划与开发也成为了众多学者关心的热点问题, 不少学者都进行着相关方面的研究。后立胜[3]、徐梅[4]、曲景慧[5]、李晓琴[6]等学者针对地质公园的旅游产品开发思路、具体地质公园的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米易龙潭溶洞地质公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该公园的旅游产品设计, 力求产品特色突出、类型齐全, 能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

1 公园概况

四川米易龙潭溶洞地质公园位于米易县域北部的白马镇境内, 地处龙肘山西坡、安宁河以东, 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9′25″-102°13′40″, 北纬26°58′19″-27°00′27″, 海拔1110米-2790米, 面积18.86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隶属于攀枝花市米易县。地质公园东与凉山州会理县毗邻, 距米易县城28公里, 距西昌市131公里, 距攀枝花市106公里, 成昆铁路、108国道、214省道、西攀高速公路南北贯穿米易县。有三级水泥公路直通公园, 进出园区交通方便快捷。

公园地处米易县城NNE部中高山区, 群山连绵起伏, 地貌形态以高山峡谷为主, 沟谷纵横, 地形陡峭;气候特点是旱湿季节分明, 具温和潮湿气候特征。夏季多雨潮湿, 蒸发量大;秋季天高气爽, 日照较长;春冬季受西北气流控制, 多风少雨。日照充足的米易气候资源十分优越, 一年四季皆可游。

2 地质遗迹特色分析

2.1 资源独特性高、典型性强

2.1.1 镁质溶洞, 攀西第一洞

发育于震旦系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上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系统而典型, 尤其是溶洞景观, 由龙潭溶洞、潘家龙洞、青龙洞、灯笼洞, 相互依托, 组成庞大幽深的溶洞群。主洞龙潭溶洞堪称“攀西第一洞”。是研究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系在镁质碳酸盐岩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典型地区, 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2.1.2 峡谷瀑布群, 攀西典型

公园内的龙吟峡蜿蜒幽长, 峡谷高程1600米-2600米, 平均比降76.9%, 峡谷两岸陡壁耸立, 植被繁茂。既有高原山峰之奇秀, 又具江南水景之奇特。在不到500米的峡谷内, 顺沟发育了大小23道瀑布, 分布密集, 类型多样, 为攀西典型。既有垂帘型瀑布, 也有细长型瀑布;既有悬空型、垂直型, 也有倾斜型瀑布。

2.2 科学内涵丰富、科研价值高

该区域出露的地层较多, 主要为前震旦系天宝山组变质岩系、震旦系灯影组的白云质灰岩和第四系地层。区内构造复杂, 以南北向及北北东向的深大断裂带为主干褶皱、断裂发育。从构造上来说, 该区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

区域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灰岩, 是川内喀斯特地貌中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层之一。其溶解度低于灰岩, 但洞穴沉积景观异常发育, 实为罕见, 从而可作为研究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系镁质碳酸盐岩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典型地区, 因此在地貌学和岩溶学上科学价值重大。

溶洞里包含滴石类、流石类、复合沉积类、非重力水沉积类等各种钙华沉积类型, 种类齐全, 分布广泛, 为研究同类洞穴钙华沉积景观的成因、特征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科研场所。

2.3 观赏性强, 美学价值高

龙潭溶洞沉积景观是整个公园的核心与亮点, 其内的钙华沉积不仅类型齐全, 而且造型各异, 温润璀璨, 引发游人的无限遐想。趣味十足的通天河神龟, 精巧雅致的石观音, 气势磅礴的雪山冰瀑, 憨态可掬的仙童醉酒, 形态优美的雪莲花开, 美轮美奂的瑶池仙境, 荟萃了大自然的形态美 (各种景致) 、动态美 (水体) 、色彩美 (金黄色、乳白色等) 、声音美 (水涛) 和朦胧美 (洞中水雾) , 具有雄、奇、秀、幽、奥等大部分形象美学属性, 是一处观赏价值极高的游览洞穴, 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前景。

2.4 景观类型多样、功能齐全

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 按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分类有地质剖面、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古生物和环境地质遗迹五大类, 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生物景观, 类型多样, 重点突出。

园区内峡谷幽深秀丽, 飞泉叠瀑, 草木繁盛;溶洞内钙华景观类型齐全, 品质优良, 数量众多;龙肘山顶的石芽和石林景观, 成因独特, 清秀美观;象形山石形态各异, 似人状物;古人类活动遗迹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3 旅游产品现状及开发原则

3.1 旅游产品现状

第一, 思想意识薄弱。由于地质公园是一种发展时间尚短的旅游形式, 地质遗迹、地质遗产、地质公园等名词、概念和范畴不管是普通游客或者是管理者均认识模糊, 对地质公园的价值还缺乏根本性了解。在思想意识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其次, 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层次也比较低。龙潭溶洞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类型丰富、品位高, 但是目前地质公园主要开发的旅游产品还是较低层次的观光旅游产品, 缺乏较高层次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单一直接导致旅游开发效益低下, 自然遗迹保护不力等问题。

3.2 开发原则

3.2.1 保护性原则

自然遗迹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时要把握“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宗旨, 以保护为第一要务, 在保持地质遗迹自然原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 特别是岩溶洞穴生态系统相对较脆弱, 更要谨慎开发, 实现持续发展。

3.2.2 精品化原则

米易龙潭溶洞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色鲜明, 景观资源品位高, 高层次、高质量的资源特质决定其旅游产品的开发必然有别于一般的自然景观, 需要设计精品化的旅游产品, 将龙潭溶洞地质公园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胜地。

4 旅游产品规划设计

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 既要考虑到地质公园的特殊性, 以保护地质遗迹为前提, 肩负一定的科研科普内功能, 突出其地质内涵;又要注重其公园属性, 强调其娱乐休闲功能, 要有趣味性, 能吸引普通游客的到来。

4.1 公园内旅游线

A.大众观光旅游线:

a.龙潭入口——氧吧景区 (双龙迎宾——石笋测年点——石葡萄——水母石——福脚——银河飞瀑——海螺神——贝壳神——海象神——聚仙宫石旗——聚仙宫石盾群——大象脚——石珊瑚——祥云石——雪莲花开——仙童醉酒——倒扣的莲花宝座——龙嘴——群龙戏水——龙潭仙境——寿星观瀑——神仙桥石葡萄) ——玉龙雪谷景区 (犀牛嬉水——珊瑚树——玉龙潭——雪山冰瀑——玉峰寺——二僧归寺) ——梦幻白宫 (剑关——神仙伞——白宫竖琴——大象鼻子——石旗群——三僧论禅——大象耳朵——朝圣者——轿顶——天门神驹——大龙虾——石瀑布——白邹裙——是观音——跌瀑——仙女抚琴——玉龙吟畅——神脑) ——冰凌神剑景区 (鳄鱼嘴——万剑倒悬——喜相见——神龟——鹅管群——八仙过海——瑶池仙境——银装素裹——石花) ——瑶池仙境景区 (弥勒佛——贡嘎雪山———银装素裹——顶梁柱——许愿池——瑶池流石坝——灯光植物——石莲花——瑶池——巨幅仙画——天门玉山——原始崇拜——石帘) ——龙潭出口。 (一日游)

b.龙潭出口——龙吟峡谷——龙吟谷8号瀑布——龙吟谷7号瀑布——龙吟谷6号瀑布——龙潭陡崖——龙吟谷5号瀑布——龙吟谷4号瀑布——龙吟谷3号瀑布——龙吟谷2号瀑布——龙吟谷1号瀑布——游人中心。 (一日游)

c.龙潭出口——红土坡——石生树——怪石林——居民点——果园——游人中心。 (半日游)

B.地学科考游览线

a.龙潭出口——龙吟峡谷——龙吟谷8号瀑布——龙吟谷7号瀑布——龙吟谷6号瀑布——龙潭陡崖——龙吟谷5号瀑布——龙吟谷4号瀑布——龙吟谷3号瀑布——龙吟谷2号瀑布——龙吟谷1号瀑布——游人中心。 (一日游)

b.龙潭出口——红土坡——石生树——怪石林——居民点——果园——游人中心。 (半日游)

c.龙潭入口——龙吟谷1号瀑布——龙吟谷2号瀑布——龙吟谷3号瀑布——龙吟谷4号瀑布——龙吟谷5号瀑布——龙吟谷6号瀑布——龙吟谷7号瀑布——龙吟谷8号瀑布——龙吟峡1号陡崖——龙吟峡5号陡崖——龙潭出口——石生树——怪石林——陡坡泉——游人中心。 (一日游)

C.登山探险旅游线

龙肘山探险。

4.2 区域游览环线

A.成都——雅安——西昌——龙潭溶洞地质公园——攀枝花——会理——成都。

B.西昌——会理——攀枝花——龙潭溶洞地质公园——西昌

C.重庆——内江——自贡——宜宾——云南——大理——攀枝花——龙潭溶洞地质公园——雅安——成都——遂宁——重庆。

D.大理——丽江——攀枝花——龙潭溶洞地质公园——大理

E.昆明——大理——丽江——攀枝花——龙潭溶洞地质公园——昆明

F.贵阳——昆明——大理——丽江——攀枝花——龙潭溶洞地质公园——雅安——成都——重庆——贵阳

5 结束语

米易龙潭地质公园具有良好的区位、气候条件, 同时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种类齐全、特色突出, 极具美学价值和科研科普价值, 龙潭溶洞地质公园的开发与发展必将成为四川地质遗迹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在综合考虑公园具体情况的前提下, 设计规划了几种旅游产品类型, 有一定的科学性, 能帮助公园更准确的进行定位, 并为公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安泽.论国家地质公园[C]//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学论文集第八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15~31.

[2]李如友, 黄松.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色分析与旅游产品开发[J].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9, 29 (4) :464~469.

[3]后立胜, 许学工.国家地质公园及其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22 (5) .

[4]徐梅.贵州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结合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 2007, 27 (2) .

[5]曲景慧.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产品设计[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2 (2) .

上一篇:《杜甫诗三首》教案下一篇:港口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