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理论(精选7篇)
勘查理论 篇1
据资料显示, 当前中国的特点是富煤、贫油, 并且少气, 其中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以上, 而且区域综合勘查与开发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其中东部区域后备资源相对比较紧张。我国东部城镇地区的建筑物压煤现象非常的显著, 而且下组煤煤质非常的差, 在地下水的影响下, 很难实现有效开采。同时, 一些重点矿区正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资源枯竭问题, 生产力也难以提高。因此, 在当前的形势下, 加强对国内煤炭地质勘查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分析
实践中可以看到, 传统国内煤炭地质勘查主要集中在对地表地质的研究上, 往往以就矿找矿作为基本原则, 由点及面, 对地质进行综合勘查, 然当前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工作以快速扫面和面中求点为原则, 因此勘查程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其理论依据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来看, 对含煤地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层序地层学、煤炭地质构造、成煤作用以及煤伴生煤层气和水合物研究方面, 这些理论和学科的研究, 为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理论支撑。比如, 煤炭地质构造研究发展理论, 为其背景研究成效非常的显著。据调查显示, 当前国内东部动力学备受关注, 矿井构造预测与评价过程中, 成为煤田构造问题研究的新亮点。当前煤炭地质综合勘查过程中, 提出了煤系高分辨层序地层、陆相成煤以及海侵成煤幕式等观点, 并且对聚煤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 盆地动力学研究、煤田滑脱构造探析、以及控煤构造样式等新成果, 全面推动构造控煤的实用化和深入化。
2、当前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键技术分析
近年来,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实践中常见的几种关键技术主要有地球物理勘查、遥感、信息化以及快速钻探和环境遥感监测等技术, 具体分析如下:
(1)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中的地球物理勘查
实践中可以看到, 国内聚煤盆地的种类非常的繁多, 而且其构造也非常的复杂,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煤炭地质勘查的难度。传统的供建井设计建设的地质报告中, 仅能看出初级阶段采区落差超过30米断层, 因此其精度难以达到建井设计及其开采之要求。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以3D勘探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地球物理勘查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于提高煤炭地质综合勘查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分辨率3D地震技术的应用, 有效地提高了煤炭地质勘探精度, 由传统可查明落差只有10至20米的断层, 逐渐提升到现代的可查明落差的小断层 (一般在3至5米之间) , 其幅度可在5米波状范围内起伏。同时, 也扩大了煤炭资源的勘探领域, 比如山区、沙化以及水域等复杂地质条件, 而且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探测出煤层的厚度与地质结构的变化, 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
(2)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中的遥感技术
对于遥感技术而言, 其具有视域广、成本低、效率高以及综合性强和多层次性等特点, 在现代煤炭资源调查与评价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国内遥感传感器种类的不断增加, 遥感图像自身的分辨率也在不断的提高, 加之遥感数据信息的获得和处理水平不断提高, 其在煤炭资源调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据资料显示, 国内煤炭资源分布非常的广泛, 采用遥感技术可直接探寻煤层以及煤系。具体操作步骤是:先利用大范围比例尺对地质情况进行遥感调查, 尤其要注意选择赋煤地段, 开展较大比例尺的遥感地质填图工作, 然后结合常规的一些地质勘查手段, 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勘查效果。对于遥感技术而言, 其在煤炭地质综合勘查过程中的应用, 注重以查明控煤构造以及找煤为主要目的, 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强物探和钻探等地学信息的有效利用。
(3)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中的信息化技术
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煤炭地质勘查过程中, 从野外数据信息的采集, 到地质报告编制等工作环节, 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 而且地质报告也以电子版的形式呈现。实践中, 应充分结合当前国内煤田资源的实际勘查与资源开发状况, 充分考虑地测空间信息数据的性质和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和设计一些适合煤炭地质勘探和资源开采的相关软件平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使煤炭地质勘查信息数据、地质报告的编制信息化以及信息共享等得以实现, 而且大量的数据信息处理与图文制作也都更加的科学化,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 促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的有效共享, 这对于全面提高煤炭地质综合勘查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中的快速钻探技术
随着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水平的不断提高, 钻探装置也在不断的更新, 施工工艺大幅度改进。根据国内煤炭地质状况以及含煤区自身的多样化要求, 应当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钻进工艺。比如, 空气泡沫、潜孔锤反循环、气动潜孔锤、液动冲击回转以及受控定向等煤炭地质快速钻进技术。在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施工过程中, 全液压顶驱钻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已经基本上取代了立轴式或者转盘式的钻机, 这是煤炭地质勘探装置自动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之一。快速钻进技术的应用, 使国内煤炭地质钻探工作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煤炭等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可以肯定的是以煤炭为基础的现代能源结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因此加强对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意义重大而深远。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能源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 因此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加强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的应用, 对于煤矿开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关键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胥哲张艳秋.我国煤炭资源勘查新进展与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01)
[2]陈冰凌.煤炭资源勘查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实践[J].软件导刊, 2012 (11)
[3]李军成飞.综合物探测井方法在地质找煤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 (12)
[4]王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质勘查业务战略定位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1 (01)
[5]杜春林.刍议综合物探方法在复杂地质环境中的应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11 (06)
勘查理论 篇2
水文地质勘查为查明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而对地下水及与其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所进行的勘查研究工作。水文地质勘查包括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试验和水质分析、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等工作。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可分为综合性水文地质勘查,综合性水文地质勘查是为了掌握区域性或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为工农业建设提供基础资料;专门性水文地质勘查是为解决生产上某项与地下水有关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调查,如城镇、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查、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及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勘查等。
工程地质勘查为查明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而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它的任务是评价各类工程建筑区的地质条件;预测工程建筑作用下可能出现的地质条件的变化及其影响;选定最佳建筑场地和提出为克服不良地质条件应采取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不同、具体建筑类型的不同、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的不同、以及工程条件的不同,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和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的不同,其勘查的项目和内容也不相同。例如,对于水库坝址的勘查,主要是解决坝基的稳定性问题,水库渗漏和库区浸没与边坡稳定问题;对于道路、桥梁、隧洞,要解决路基稳定、塌陷、边坡稳定性、桥墩基础稳定性、隧洞围岩稳定性等问题;对于高层建筑主要是要了解地基稳定性、地面沉降问题等等。在勘查过程中,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设计意图的修改,则勘查的目的与内容应作相应的更改,工程地质勘查是划分不同的阶段进行的。方法有野外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坑探、现场测试和室内实验分析试验等。
野外水文地质试验有哪几种基本方法?
野外水文地质试验有以下三种基本方法:
抽水试验,是一种测定含水层富水性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有稳定流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多孔抽水试验、单孔抽水试验、干扰孔抽水试验等,其方法是:在水井或钻孔中进行抽水,观测记录水量和水位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水位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和井、孔出水能力。同时,它还可以确定影响半径和降落漏斗形状、岩层给水度和含水层与地表水及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等。试验时要求对抽水时的水位和流量进行系统的观测和记录,并绘制水位与流量关系的曲线。
注水试验,是往钻孔中连续定量注水,使孔内保持一定水位,通过水位与水量的函数关系,测定透水层渗透系数的水文地质试验工作,它的原理与抽水试验相同,但抽水试验是在含水层内形成降落漏斗,而注水试验是在含水层上形成反漏斗。其观测要求和计算方法与抽水试验类似。注水试验可用于测定非饱和水透水层的渗透系数。
试坑渗水试验,是在地表挖试坑注水,在坑底保持一定水层厚度,使水在地下水面以上的干土层中稳定下渗,根据单位时间内试坑的稳定耗水量测算土层渗透系数的野外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在确定渠道、水库、灌区的渗漏水量时,多采用此法测定干燥土层的渗透系数。
什么是孔隙水、裂隙水、孔隙裂隙水和岩溶水?
孔隙水存在于土层或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它主要分布于松散的沉积层中,也存在于半胶结的碎屑沉积岩中。孔隙含水层一般含水比较均匀。在第四纪的冲积、洪积、湖积及冰水沉积的砂层或砂砾石层中,常有水量大、水质好、可作供水水源的孔隙水。
裂隙水存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根据岩层含水裂隙的产状,裂隙水一般可分为:风化带裂隙水、层状裂隙水及脉状裂隙水三种类型。
孔隙裂隙水多赋存于风化较强烈的岩石中,除裂隙含水外,风化后形成的大、小空隙中也含水。这种岩石的含水性较均匀,具有某些与孔隙水相近的特征,称为孔隙裂隙水。但在成岩作用较差的砂岩和砂砾岩中(如我国的第三系和白垩系砂岩、砂砾岩)含水组,则属以孔隙水为主的裂隙孔隙水。
岩溶水原称“喀斯特水”,是存在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空隙(如溶洞、溶隙、溶孔等)中的地下水。岩溶水可分为潜水、承压水。可溶性岩层大面积出露的地区,岩溶水常是潜水。由于岩溶发育不均匀,岩溶潜水分布亦不均匀。它既可以具有相互联系的统一自由水面,又存在径流相对集中的暗河通道。在岩溶强烈发育的山区,岩溶潜水比较集中存在于地下暗河系统中,地下水位较深,常形成地下富水而地表缺水现象。而在平原地区以及受某些地质结构控制所形成的汇水地区,由于暗河、溶蚀孔洞发育相连,岩溶潜水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水位也较浅。岩溶潜水的特点是:水量丰富而集中、富水程度不均、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和具有较大的动态变化幅度。在可溶性岩层与非可溶性岩层相互成层的地区,则主要是层状岩溶承压水。它与一般承压水的特点不同的是水量大和含水均匀。岩溶水是良好的供水水源,但对矿坑和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常造成灾害性突然涌水。大量抽取岩溶水时要注意防治地面坍陷。
什么是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包气带水,是指地表面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称包气带,或非饱和带。存在于包气中的地下水称包气带水,它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土壤层内的结合水和毛细水,又称土壤水;一是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又称上层滞水。降水入渗要通过包气带,才达到潜水面,补给潜水。
潜水,是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潜水的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潜水面相对于基准的高程称潜水位,地面至潜水面间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层以上没有连续的隔水层,潜水面可自由升降,不承压或仅局部承压,同时可直接得到降水和地表水通过包气带的下渗补给。潜水位易受当地气候影响而有季节性的变化。潜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通常埋藏较浅,分布较广,开采方便。但易受污染,应注意保护。
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当井(孔)凿穿上部隔水层时,井中水位的压力作用下会上升超过出含水层的顶面而稳定在一定的高度上。这种上升的地下水面称承压水面,它的标高称承压水位或测压水位。从承压水位到含水层顶板的距离称承压水头。当承压水位高出地面时,就能喷出地表形成自流水。承压水由于有稳定的上覆隔水层,不直接受降水和蒸发的影响,距补给区常较远,因此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不及潜水灵敏,其水质水量和水位的变化也较小。承压水是良好的供水水源,但它对矿坑和地下工程施工常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除上述的层间承压水外,还存在着脉状承压水。
基本的水文地质参数有哪些?
水文地质参数,反映含水层或透水层水文地质性能的指标。如渗透系数、导水系数、水位传导系数、压力传导系数、给水度、释水系数、越流系数等,都是基本的水文地质参数。水文地质参数是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计算时不可缺少的数据。一般是通过勘探试验测求水文地质参数。
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水力坡度为1时,地下水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为表征介质导水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不仅与介质性质有关,还与在介质中运动的地下水的粘滞系数、比重及温度等物理性质有关。根据达西定律:V=-KH/I式中,V为渗透速度;H为地下水水头;I为渗透距离;K为介质的渗透系数,量纲为(L/T)。其与渗透率的关系为K=r•k/μ(K为渗透系数;k为渗透率;r为地下水的比重;μ为地下水动力粘滞系数)。从关系式中可知渗透系数与水的粘滞系数成反比,而后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地下水温度变化较大时,应作相应的换算。在地下水矿化度显著增高时,水的比重和粘滞系数均增大,渗透系数则随之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与液体性质无关的渗透率较为方便。
导水系数,表示含水层全部厚度导水能力的参数。通常,可定义为水力坡度为1时,地下水通过单位含水层垂直断面的流量。导水系数T等于含水层渗透系数K与含水层厚度m的乘积。量纲为(L/T)。
压力传导系数,又称水力扩散系数,为导水系数与释水系数之比。它表征在弹性动态条件下承压含水层中水头传递速度的参数。压力传导系数a=T/s(T为导水系数;S为释水系数)。量纲为(L2/T)。
水位传导系数,也称水力扩散系数。它表征在弹性动态条件下潜水含水层中水位变化传播速度的参数。水位传导系数aw=Kh/μ(K为渗透系数;h为潜水含水层平均厚度;μ为给水度)。量纲为(L2/T)。
释水系数,又称贮水系数或弹性给水度。水头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层全部厚度的柱体中,由于水的膨胀和岩层的压缩而释放出的水量;或者水头上升一个单位时,其所贮入的水量。它是表征含水层(或弱透水层)全部厚度释水(贮水)能力的参数。含水层释水系数S(对承压含水层常用μ表示)等于含水层厚度m与单位释水系数Ss的乘积,即S=mSs。对潜水含水层总释水系数S=μ+hSs,μ为给水度;h为含水层厚度,Ss为潜水含水层单位释水系数,一般因μ》hSs,所以通常以给水度近似代表潜水含水层的总释水系数S。
有效孔隙度,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土或岩石总体积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有效孔隙体积不包括结合水和气体所占的体积,仅指地下水可以在其中流动的部分。
越流系数表征弱透水层垂直方向上传导越流水量能力的参数。即当抽水含水层(主含水层)与上部(或下部)补给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垂直渗透水流通过弱透水层与抽水含水层单位界面的流量。换言之,是指含水层顶(底)板弱透水层的垂直渗透系数K′与其厚度m′之值,即K′/m′。量纲为(1/T)。
什么是稳定流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在一定持续的时间内流量和水位同时相对稳定(即不超过一定的允许波动范围),可进行1—3个落程的抽水,抽水后还要对水位恢复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稳定流抽水试验主要用于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浅析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 篇3
摘要:矿产资源短缺是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项较为严峻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限制和影响,也对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本文就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理论以及常见技术进行简单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强化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更好的提高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效率和水平,确保我国矿产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应用。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
在我国众多的能源资源当中,矿产资源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基础地位,它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正常开展进步的重要物质保障之一,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地质环境、勘查技术以及工作管理等方面问题,导致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需要改进和发展的地方。因此,加强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理论技术研究是尤为重要和必要的。下面,文章简要分析我国目前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相关理论内容以及常用勘查技术,并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水平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不断提高矿产地质勘查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确保矿产资源的充足,进而更好的为我国矿产行业的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充分的保障。
一、矿产地质勘查的理论分析
目前,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在实际进行时,主要是以“同位成矿”理论作为地质找矿工作的技术理论指导,这一理论的应用发展时间较长,并且在实际勘查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1、同位成矿理论的概念
所谓同位成矿,主要指的是在同一空间范围当中,同一矿种与不同矿种之间、同一时代与不同时代之间、同一类型与不同类型之间的矿产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
2、同位成矿理论的特征
同位成矿理论的核心特征主要表现为:由一些重要的、大型的矿区带所形成的一级巨型矿床,在其形成特征上通常具有显著的同位成矿特点。这就使得地质勘查人员在进行找矿工作时,可以根据这一特征对矿区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判断,并科学、准确的找到矿区的基本成矿规律以及找矿方向。
3、同位成矿的应用范围
一般情况下,在应用“同位成矿”理论时,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范围条件,具体包括有:①确保指定矿区地质当中含有丰富的、大量的矿产资源;②指定矿区的矿热活动中心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均较为稳定,不能出现随机迁移的现象;③指定矿区矿质沉积的构造状态较为稳定;④指定矿区中内部流体的活动规模较大;⑤矿区矿产在形成后能够进行有效的保存。
4、同位成矿理论的技术特点
在“同位成矿”理论前提下,其成矿技术的主要特点一般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有:①矿化带的规模较大,且不同种类矿产的矿化带差别明显,具有大规模矿床共同出产不同矿种资源的特点;②矿区的成矿产出一般具有较强的集中性;③矿区成矿的岩体存在明显的演化分异性。
二、矿产地质勘查的主要技术
目前,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生产矿山地质勘查、闭坑矿山地质勘查以及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地质勘查等,其采用的技术方法也丰富多样,具体包括有:
1、砾石找矿技术
砾石找矿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对矿区内风化砾岩或砾矿在分布位置、区域、范围等方面的汇总和研究,分析矿产资源的可能范围,并沿冰川、水系或者山坡的活动地带进行矿床的寻找。
2、地质填图找矿技术
这一找矿技术主要是根据相应的地质理论以及方法確定填图单元,并以此为依据,通过利用地质点控制、走向追索、路线穿越等方法科学、系统的对工作区内的地质矿产情况进行研究调查,明确该地区内岩石、地层、构造以及矿产等的具体情况,并分析和探索矿区所蕴含的相应成矿规律以及找矿信息等,从而完成地质填图工作。
3、重砂找矿技术
重砂找矿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对矿区地质土壤中疏松沉积物所含有的自然重砂矿物进行收集和分析,对矿产资源进行寻找和追踪的技术。它以便适用于对原生矿产和砂矿的地质勘查。
4、同位成矿找矿技术
这种找矿技术主要是对同一时代、同一类型的规模较大且性质相对稳定的矿床进行探测,因此它多应用于一些巨型矿产、重要矿产等的勘查中。在进行同位成矿勘查时,通常是要对矿区内的地壳运动情况及规律等进行详细的汇总、统计和分析,探测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并分析地质事件同矿区地质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并对研究和探讨断裂带之间的级次关系以及矿区内的成矿关系,以便更加有效的找到矿产资源的所在。
5、物化探测技术
物化探测技术即为物探技术和化探技术,主要是通过探测矿床的发育深度,从而分析出矿床的空间分布情况,因此它在深处矿产资源的勘查中应有较多。物化探测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矿区内的岩体、底层、矿产等地质情况数据进行详细、具体、科学的探查和测量,并通过相应的数学公式进行推演计算。而后通过结果分析出对该区域是采用物理勘查探测技术还是化学勘查探测技术。一般来讲,物探技术即是指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电、重力、地热、磁感应、放射性地震等,多用于有色金属矿产以及非金属矿产等资源的地质勘查。
6、遥感找矿技术
遥感找矿技术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一种地质勘查技术,它主要指的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感技术、远程控制技术等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对矿区内的相关地层、地质、岩石、土壤以及矿产等信息进行全面、科学、综合、具体的勘测和评价,并生成遥感图像,更加直观、实时的反映出矿区内的地质矿产情况。
三、强化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方法
面对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新形势,我国在开展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时,必须要提高技术水平、强化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水平,从而有效提高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加强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优化和创新
矿产勘查人员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必须要依据矿区实际地质情况,在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后选择最为科学、恰当的地质勘查技术,并注重多种先进的现代勘查技术的综合性运用,加强在矿产地质勘探技术方面的创新意识和行为。同时,还要积极总结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加强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的科学改进和合理优化,提高矿产地质勘探的工作效率。
2、加强对先进勘察设备的引进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矿产地质勘查的理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向着全程计算机化和调查成果成图的数字化,以及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在减轻矿产地质勘查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要正确认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引进和学习。
3、加强对地质勘查现场的规范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矿产地质勘查人员要着重加强对勘察现场的控制和管理,规范现场勘察的各项行为,对钻孔探测等重点工作必须要对其工作流程、步骤、标准等进行严格规范和把关,避免出现渗漏、塌方、地基滑动等问题的出现。同时,还要明确现场勘察工作的相关注意事项,加强对矿区场地的选择(一般要选择在采光、通风等条件良好的地区),强化对勘察现场在电力、排水等设备设施方面的应用和管理,并尽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积极做好相应的危害物质预防工作,对煤灰、粉尘、有毒物质、有害气体以及放射性物质等进行充分、专业的预防和处理,从而更好的提高矿产地质勘查的工作效果和水平。
4、强化高素质勘查人才队伍的建设
矿产地质勘查单位要积极的吸收和聘用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勘查人才,提高整个地质勘查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同时,还要对在职地质勘查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培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
刍议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 篇4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研究
引言
在当今社会,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断提升的地位, 因此我们国家的企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总体来说, 我国的矿产资源是比较丰富的, 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包括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区。为了实现矿产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挖掘更多的资源, 已经成为当前我们经济发展的最主要任务。就目前来说, 我们的技术条件还处于基础的地位, 任务十分的艰巨, 挑战性很大, 如何合理理解地质勘查理论已成为我们的关键工作, 因为这可以促进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进行。作者根据本文试着从它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等方面浅谈了一下。
1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状况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是根据科学的理论, 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观察和资料搜集整理的工作, 运用地质测量、槽坑钻探矿工程等地质方法手段, 获取比较准确的地质矿产信息的理论。我国的矿产资源十分的丰富, 但是探明储量不是很丰富, 如何合理利用我国的矿产资源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 如果按市场经济进行分析的话, 我们的矿产资源的消耗率会越来越大, 我国的资源总量应当重新评估。我们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 深刻揭示出矿产的定量、定性的本质, 建立一个全新的地质勘探理论, 从而促进我国地质勘探工作的有效进行, 我国主要急需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大致如表1所示。
2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是根据科学的理论, 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观察和资料搜集整理的工作, 运用地质测量、槽坑钻探矿工程等地质方法手段, 获取比较准确的地质矿产信息的系统, 主要是等位矿理论。
它的主要特征是大型的成矿区带的形成, 规模比较大的矿床特别是超大型矿床的形成, 也就是说在同一空间范围内, 同一种类型与不同的类型, 一个时代与不同时代的不同矿产品种, 均可能出现相对稳定的同位成矿作用, 比较鲜明的反映出同位成矿的客观规律, 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的国内外有色金属集中在上述的重要成矿区带、矿床、矿体中。
成矿具有集中产出的特征, 改造成矿中心和成矿中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或相对稳定在同一空间范围内, 由于矿化的不同类型, 会出现矿床共伴生矿种的特征。岩脉有演化分异的特征, 与其他特征一起, 在自然界总的非平衡中, 存在一些局部的平衡状态, 有利于形成等位矿, 岩体或岩基曾构成地壳中的岩浆房, 是成岩和成矿流体深部演化分异中心和成矿的主要物源和热源等。
3 勘探技术工作的要素分析
3.1 严格部署矿产勘查工作
在中国的地质勘查过程中, 矿产的分布情况和及类似地区的情况是一致的, 在此类情况下, 最好的方法就是部署出综合的找矿模式。比如遥感-物化探-地质的找矿模式, 这一种找矿模式, 能够对不同时期的技术方法进行综合, 从而针对不同地区的矿产进行勘查, 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一般在利用这一模式的时候, 应当充分按照以点为主、点面结合的原则, 来展开相应的工作。具体来说, 这一范围的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在附近矿产地区或是矿产扩展部位进行找矿;可以在矿产本区, 或是深部地区进行找矿;也可以在矿山外围半裸露或隐伏的矿带中找矿。不管分为几个方面, 都要有部署, 以便获得更多的找矿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 非常有必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勘查区物化探工作。但是,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要采取必要的工作态度, 要以急需矿种的需求展开相应的工作。在成矿区地带进行勘查, 可以点面结合, 将工作落实到实处, 在勘查工作中, 也需要落到实处, 也需要做一些细致的研究工作。比如, 可以对矿区小比例尺地区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的研究, 并从中选出比较有希望的区域, 并对该区进行圈定。然后对找矿远景地区进行遥感、物化探、地质等工作, 对圈定的矿化点及异常进行查证, 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评价, 最后确定最佳找矿靶区。最后, 最重要的是要对找矿靶区地区进行分析, 找准靶位, 做好地表系统揭露和大比例尺地、物、化等工作。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之后, 对选出的最佳位置进行深入研究, 最终提出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
3.2 对科学方法的研究利用
(1) 沿着成矿区带找矿
大部分矿产都有一定的产出机理和规律。比如, 煤矿是植物沉积的结果, 一般在沼泽相沉积的地层中出现;石油天然气是湖相沉积的结果, 一般在湖相沉积的地层中出现;而钻石黄金等矿产一般来自岩浆系统, 所以应该沿着岩浆岩脉寻找。也有一些矿藏, 我们是在其原生矿藏处发现了冰川剥蚀或者流水切割作用, 应该沿着冰川运动方向或者流水方向以及古河床发育方向去寻找矿层。
金属矿产往往与断裂关系密切, 所以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断裂构造的特点, 研究断裂的展布方向, 查明断裂构造的发育特征和与成矿的关系。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矿带横向规律, 在同一个时期,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 形成一定的矿带, 由高温至低温形成不同的矿带, 并以平行的方式产出。所以, 通过不同级次的矿床, 对比形成矿带的地质条件, 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 我们在这个方面要加大研究力度。
(2) 从地壳运动特点分析地质环境
铁矿、煤矿等矿山, 与沉积作用密切相关, 而沉积作用与地壳的抬升和下陷过程有一定的关系。另外, 一部分矿层比如铝土矿的形成等, 与地壳运动等活动密切相关。在大西洋及大裂谷附近的矿藏, 也可能因为地壳的分离运动而被分离, 形成距离较远的两个矿藏, 所以, 我们应该对于地壳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 寻找矿床移动的规律。要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必须建立地质时间表, 分析其形成矿物的时代、尤其是时间上的匹配关系, 而且运用遥、化、物、地等综合信息, 分析形成矿床的地质条件, 研究在那样的环境下, 成矿的特征、成矿的关系等。
(3) 严密部署矿产勘查工作
在充分研究已有资料的情况下,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以及类似地区的一些实际情况, 开展部署的模式, 有针对性的制定最佳的找矿方案, 按工作手段分层次, 进行有条件的组织和实施, 以期待最后达到一个好的结果。这可以分为两步: (1) 矿山外围的找矿工作, 主要是点和面的结合要到位, 不能不注重实际情况而随意的展开, 这个原则在开采的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 (2) 加强我们所找寻的成矿地带的勘查工作。
(4) 充分利用地质大数据
我们在深入研究矿化信息的同时, 应当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 这样是十分有效的。在工作中, 我们对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只是进行简单的罗列, 质量评述也是程序化的, 而没有对其进行真正的综合研究。我们要做的工作: (1) 将前人不同时期工作的遥感、物化探、地质资料, 全部叠加在勘查区的工作图上; (2) 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去伪存真, 提取有用的有效信息。对前人工作成果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结合其他找矿信息, 在寻找半隐伏、隐伏矿床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才能够获得很好的找矿效果。例如, 利用遥感信息, 可以判读勘查区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和特点;利用物化探信息, 可以获得勘查区矿化的资料, 以及矿体受剥蚀、埋深的资料, 以论证地表信息非常好, 但显示出矿体已经被风化剥蚀很深了, 实际意义已不大, 同时, 再往深部出现了不同类型矿种;再加上利用实地地质工作查证, 达到圈定矿体的目的。在分析成矿规律时, 研究侵入体蚀变带, 按照成矿的压力、温度, 可以寻找出不同矿种的圈层分布规律, 如矽卡岩型矿床。以上所述就是充分利用地质大数据的含义, 实际上就是加强分析研究、对已有地质资料二次开发的过程。结合一些已经发现的规律, 对矿体可能存在的位置进行预测, 对于有前景的找矿靶区, 就可以开展后续的工作, 说到底, 最主要的关键点在于研究前人工作成果, 地质构造的发展规律和成矿规律。
4 结束语
在当代, 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断提升的地位, 因此, 我们国家的相关企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为了实现找矿工作的突破性发展、挖掘更多的矿产资源, 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目前来说, 我们的技术条件还不够完善, 任务十分的艰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还十分的落后, 我国经济的发展通常是建立在消耗巨大资源的基础之上, 经济发展得越快, 意味着消耗的资源就越多, 所以我们在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方面还要加大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谭路.浅析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04) :85~88.
地质勘查年终总结 篇5
地质勘查年终一
地质专业在野外工作主要就是两大块,地质测绘于地质钻探,两者相辅相成测绘指导于勘探,勘探是对地质工作的深化并对测绘有验证作用。
在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钻探工作更凸显重要,根据一段时间工作感受总结出如何改进勘探工作的一些想法:
1、责权明确:谁钻探谁出报告,谁盖章签字。目前勘探工作中存在分包、转包,到最基本的勘探机组人员和编录人员,他们自我意识成了做一份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下意识的劳动而已。所以最终变成地质组和机组、编录甚至和勘探地质单位之间在玩猫抓老鼠的游戏。
2、利益下放:勘探中的利润搞这行业的都清楚,一台钻机运气好的话一年就可以挣回4台钻机的钱,所以搞这行的,没有搞过这行的,只要有一点机遇都进这个市场,现在市场混乱程度可想而知。勘探行业中的利益与权利之间的勾当。。一切都在使勘探变得更加混乱。自己感觉单位如果允许地质人员自己拥有钻机,自己对自己钻机负责,这样一是便于质量追究管理,二是有效益有压力,对质量管理更加可控。在未来几年铁路市场萎缩的情形下还可保证本单位在勘探市场有竞争力。
3、建立长效约束机制:近些年勘探工作量很大,与大量其它勘探单位合作也是形势使然,但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管理机制,在不同的工地遇到许多合作勘探单位,他们钻机主要来源本单位职工挂在项目上(一般钻机拥有者在其它项目上),部分长期合作私人钻机、部分为当地市场寻找的,钻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缺少约束的钻机队伍都想尽办法偷工减料,现场就抓到过一些孔就在孔口画个圈,在边上摆几块土就报终孔!与其钻无用孔不如不钻孔!对合作单位需要对其所做的项目有个总体监管,如上某项目合作单位有多少长期合作钻机能进场,勘探单位有多少技术人员能到位,技术人员的组成是否能适合这项工作。。
4、钻机工人和编录人员的约束:钻探工人是在地质工作的第一线,最基本的地质资料都要从他们的辛勤工作中获得,由于钻探工人素质普遍较低,就需要现场编录人员能尽职尽责把钻探中的情况完整的进行纪录、分析、整理,一份优良的钻探报表需要钻工和现场编录一起努力付出辛勤的汗水,但如果缺乏监督,纪录人员和钻机老板容易纠结在一起,钻孔质量难以保证!现场发现许多编录为非地质类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在此打工,对土石这些基本地质体都没有概念,更有甚者不学无术,一脸油滑腔,对现场指出的问题满口应承,一回头继续他的偷工减料。。本人觉得一家勘探单位需要有一批质量可靠的合作钻机老板,需要有长期合同的编录人员,这样才能对最基本的质量可操控。如果像现下流行的城管打人,一查是临时工这种现象发生在勘探行业,是多么可笑可悲!
5、干一行爱一行,钻机机组人员也好、编录也好、勘探项目管理人员抑或是主体勘察设计单位人员,干这行工作时如果更多心思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最大获得好处时,工作质量都无从谈起!一个钻工干了一辈子如果没有理论的提高、一个编录只是坐在远处偶尔到岩芯边写几行岩土描述、一个勘探项目管理人员考虑进度、进尺。。一切只能导致勘探行业畸形发展!其实勘探要做的合格、良好并不算高深的工作,但要做得精益求精又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土、石、结构、构造以一孔推全貌要做好谈何容易!
钻机工人体力劳动辛苦,工作环境差;现场编录工作环境差,枯燥;勘探项目部事情繁杂,又考虑效益质量平衡;地质组事情繁多,工作压力大,尤其在职人员太少,只感觉分身无术;每个环节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整个勘探就会顺畅起来,但这是需要从基础往上的过程,每次去现场到处要求补样补标贯,一天下来自己也身心俱疲!哪天要是看过的孔都基本能按要求那样做,做梦都会开心笑了!
若是做房屋勘查。在布孔的时候需要仔细推敲一下,野外钻探则需要有一个负责的管理者和负责的机组。不攀比进尺,不一心想着在一个工地上发家。而应将信誉和口碑做好!做到让被人肯定,做到下次有活别人还会找你!
一个人,不管怎么样做出来的东西需要对的起良心,对的其自己的获得,对得起养育我们的身边的人和脚下的这片土地!所以我想做一个小小的现场管理者,好好的工作,希望能够有机会接到一个小小的工程,我定当好好的尽全力将它做好!
地质勘查年终总结二
自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以社勘部所提倡的“五个不能”作为自己工作质量的标准:一是本职工作不能在我手里出现差错;二是领导交办的事不能在我手里耽误;三是承担的项目不能在我这里出现积压;四是来的客户不能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五是大队的形象不能因为我受到损害。在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工作。
本人在工作之余始终坚持自身专业技术及文化素质的提高,本顺利进入了成都理工大学进行为期3年的工程硕士在职学习。同时在工作中也不忘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参加贵州省第九届“新长征”文艺创作活动过程中,该同志的作品《五指峰》获优秀奖,并同时在《杜鹃花》杂志发表。该同志在完成单位交办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勤于在工作中进行总结思考,其所写的《关于地勘实体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及解决方案的初步设想》对单位项目质量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工作以来,本人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业绩显著,获得同事和领导的公认与一致好评:
1、威宁县煤矿普查(基金项目),完成地质填图20平方公里,钻探工作量1444.09米,同时完成了相应的地层剖面测量、老硐调查、勘查线测量填绘等矿区普查野外工作;
2、完成了威宁县煤矿普查、道真铝土矿普查探矿权报盘工作;
3、完成了普安县煤矿、大方县铁矿详查探矿权延续等设计工作;
4、完成了遵义市水库压矿评估、盘县煤矿地灾评估等评估工作;
5、参与了遵义县、习水县、开阳县煤矿三个省基金项目普查设计工作。
同时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也还有下下几点需要提高改进:
第一,由于工作年限较短,工作经验相对欠缺,专业知识不系统,欠全面,专业技能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在工作中表现为对多数地质现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二,需要时刻怀着谦虚、谨慎的态度,遇到问题,在力求自身解决的同时,要虚心向各老一辈地质专家请教,虚心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在遇到比较棘手的难题及疑问时,要多向单位领导请求指导,力求完善的处理问题,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第三,由于社勘部的工作与国土管理部门及业主的交流、沟通较多,在努力完成项目成果资料编制的同时,还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及精力与相关部门及业主进行交流和沟通,交际能力与专业技能同样重要,需要不断的历练才能有望提高,以更好的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总结三:地质勘探工作总结
地质勘探工作于2015年7月29日进场进行勘探,当时我刚被录用和被泒到项目组。我常到项目用地去看。由于公司没有安排具体的员工来负责现场的管理与监督,我多事就负责起监督勘探队来。
刚开始时,勘探队不愿意接受我的监督。他们不给我勘探方案,也不给我勘探合同和勘探技术要求,告诉我甲方的领导吩咐过合同不给任何人看,包括甲方现场的有关管理人员。我有点木然。如今,勘探方要工程结算款,又找我来了,可我没有合同,我怎样确定工程款呢?
勘探过程中,他们不给我每天的勘探具体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和工程量确认。好在我多事,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我仍坚持每天去察看他们的工作进展,并检查他们的工作质量。但始终没有看到合同和勘探技术要求,所以我只按过去工作的经验来要求他们做。但他们不愿意,也与他们发生过争吵。但由于征地拆迁未完成,他们的工作需要我找地方政府帮助与农民沟通,所以他们也基本上能给我一点现场的资料,并让我检查他们的工作。
说来也好笑。到要结算了,他们只好将合同复印一份给我,并将各种原始资料复印来给我。当初如果给我有关的资料,也许钱早就拿到手了,又何必等到今天,并且还被人训斥一通。当然我要总结的不是这些。
对于勘探工作,甲方是否要监督,我看还是需要的。监督内容包括:钻孔的位臵与勘探技术要求是否相符,钻孔的深度,现场的记录是否准确,是否按勘探技术要求做标贯试验,地下水的测试等,以及地震波的测试。还有取样是否按规范与勘探技术要求做了。常规的做法是要勘探单位做一个勘探方案,要他们按方案做就行了。至于勘探报告含有什么内容,最好是由设计单位写一个要求,能满足设计要求就行。
勘探单位会不会做假和出错,当然会。如果不加强监督,他们就会按常规和经验,而不是现场收集的数据和用现场采集的土样、水样和岩样化验的数据来出报告了。比妨我们的报告,对地下水的涌量和影响半径就判断不对,原因是对地下水的试验孔的试验深度未把握好。还有是收集地方的水文气象资料不准,导致将地下水位的高度定高,增加了地下室的抗浮要求。
勘探单位的工作主要有五项,一是钻孔取样,二是现场试验,三是样本化验,四是报告编制,五是施工过程中的验收和指导(主要是桩基施工和土方开挖是的验收)。
据说我们的合同中约定,出报告后就结算,并支付全部勘探合同款。如果是这样,应该有错,因勘探工作还要在基础施工完成后才能完成。勘察单位要参加一些分部工程的验收才对。
矿山地质勘查和勘查灾害防治 篇6
矿产资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 对生活中的各行各业都有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地质勘查灾害问题也越发凸显。在矿产开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较多, 致使矿产开采的技术难度加大, 地质勘查灾害也较多。为了保证矿山开采能够安全、顺利进行, 开采企业应该采用科学的地质勘查方法, 并采取适宜的防治措施对勘查灾害进行预防与治理。
1 矿山地质勘查工作内容
1.1 矿山生产勘探
进行科学有效的生产勘探工作, 是开展综合利用、减少贫化损失的重要保证。进行生产勘探可以查明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 为矿山开采提供合理的开采方式及工艺措施, 以保证矿山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采区范围内探寻主矿体上下盘及深边部的平行、分支或其他盲矿体, 便于增加后背储量, 使得矿山开采可持续发展;加强矿产综合利用研究进行充分合理开采利用;建立矿山企业自主投资开展接替资源勘查机制。激励企业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地质勘查, 这样可以逐步形成市场需求、矿业开发与矿产勘查互动的良性循环。
对矿山消耗资源储量与剩余资源储量进行跟踪分析, 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做好矿产储量动态监测、资源损失贫化管理工作。首先矿山企业要建立矿产储量台账, 采矿权人按要求定期报送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建立矿产资源储量档案并依法对资源储量进行登记、核销、统计及通报, 最后建立矿山储量管理信息系统。
1.2 矿山关闭阶段的地质勘查
矿山地质灾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 主要是受开采技术和开采工艺的影响, 导致地质灾害的出现, 我国作为采矿大国, 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 但是由于开采设备的落后和先进技术的限制, 以至于我国对矿山开采造成严重的地质环境污染和恶化。近几年来矿山地质灾害的事件频繁发生, 不仅对社会的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 也会对开采技术人员造成人身安全问题。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矿企应严格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做好矿山关闭和复垦时期的地质勘查工作, 建立科学的矿山治理与环境保护体系, 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勘查力度, 降低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损害。
2 勘查灾害防治的措施
2.1 勘查矿山采空区的防治措施
矿山的地质灾害主要集中于矿山的深处, 对于这部分的勘查工作多采取物理勘查的方法来防治。
1) 高密度电阻率法。依据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物探方法, 主要针对较浅的采空区地下水系勘查。
2) 视电阻率法。这种物探方法与导体材料的性质相关, 一般金属矿山属于块状的硫化物体, 是一种良性导电体, 其电阻率较低, 而采空区多由空气充填构成, 空气属于绝缘高阻, 根据硫化物体电阻率和空气电阻率的差异, 可明确找到采空区的位置。
3) 瞬变电磁法。该种物探方法具有探测速度快、深度高、分辨力强、信噪比高等特点, 在运用不接地回线或者接地线源向下发送脉冲电磁场时, 在一次脉冲电磁场的间歇期间, 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来观察地下半空间二次涡流场的变化情况, 实现采空区的探测。
4) 其他方法。介于地表至50 m深范围内的地下溶洞、地下管线、空区可采用地质雷达、浅震、瑞利面波等物探方法进行勘测。
2.2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在明确采空区详细位置后, 矿山企业做好采空区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包括以下几种措施。
1) 加强对矿山预测的能力, 引用3S技术。在矿山开发过程中离不了对矿洞的深挖及抽调地下水, 长期的开采势必会影响地质环境, 为了减少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 矿山企业应利用GPS准确的对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地点进行定位, 利用RS技术实时掌握矿山的破坏程度的监控工作, 利用GIS技术对地质灾情做科学分析, 利于相关勘查人员能及时掌握矿区的地质情况。
2) 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体系。矿山开采整个体系包括起初的矿山调查、地质勘查、矿井开发、后期评价和管理的过程, 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矿山开采的正规性、专业性、规划性, 要使每个开采单位对整个体系的遵守, 为此要求整个体系要标准统一及适用范围广。
3) 制定矿山环境保护政策。加强有关部门对矿山环境的的管理力度,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确保矿区自然环境的良好状态, 强化人们保护地质环境的思想意识, 使人们有规可循, 做到对矿山资源开采的规范化与合理性, 真正的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开采, 使矿山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通过对矿山开采进行科学合理的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的防治, 可以有效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矿山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 探寻矿产后备接替资源, 加强地质勘查灾害防治工作实施预防为主, 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 确保矿山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开采工作能够安全、健康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赵永久.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勘查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8 (2) .
煤田地质的勘查程度与勘查深度 篇7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查程度,勘查深度
1 勘查程度
1.1 地质研究程度
在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 要在现行的《煤、泥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DZ, T 0215-2002) 中, 提出了各阶段的任务与要求, 实际上就是各阶段的勘查程度。地质研究程度和勘查程度是紧密相关的, 勘查程度可以理解为在一定勘查工程控制基础上的地质研究程度。开展各种专题研究工作, 是提高勘查程度, 满足煤矿设计和建设的需要。
1.2 不同类别资源, 储量比例
和原《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 (1986) 相比, 现行《煤、混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5-2002) 中, 取消了勘探阶段全井田不同类别资源/储量所占比例的要求, 但提高了先期开采地段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比例, 这样有利于保证矿井生产期间正常生产, 有利于缩短勘查周期。现行规范提出的各勘探阶段不同类别资源, 储量比例原则上由勘查投资者确定, 如投资者无明确要求时, 可参照以下要求来确定。
第一, 普查阶段:推断资源量应占总资源量的30%~40%, 普查 (最终) 要大于50%。
第二, 详查阶段:控制的资源/储量一般应占总资源/储量的20%~30%, 推断的和控制的应占70%以上。
第三, 勘探阶段:不同类别资源/储量所占比例主要是按地质、开采条件及井型大小来确定。其中, 将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分为三类:A.简单, 指构造简单, 可采煤层稳定勘探及开采的地质条件较好。B.中等, 指构造中等, 主要可采煤层较稳定, 勘探及开采的地质条件简单。C.复杂, 指构造复杂, 煤层不稳定, 勘探及开采的地质条件复杂。如果地质和开采条件属于第一类, 井型大, 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 储量比例相应要求高一些;若属于第三类, 且井型小时, 要求就低一些。
1.3 确定勘查程度的基本要求
勘查实践证明, 合理地确定勘查程度对保证煤炭资源勘查地质报告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若勘查程度过高, 可能造成国家勘查投资的积压和浪费;勘查程度过低, 则满足不了矿井建设的要求。因此, 为合理确定勘查程度,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3.1 加强勘查过程中的地质研究
在勘查过程中,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研究非常重要。只有加强地质研究, 才能对煤矿床的赋存规律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提高勘查成果的质量;反之, 虽有足够的勘查工程密度, 而地质研究不够, 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1.3.2 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合理确定勘查程度需要综合考虑煤矿设计和建设的需要, 矿床的地质条件, 勘查技术水平, 经济上的合理性。对上述各种因素, 要区别对待, 综合考虑。
1.3.3 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勘查程度的确定必须顾及全局, 既要重视先期开发的井田, 又要注意矿区的总体布局。若片面强调节省勘查投资, 加快勘查速度, 而忽视勘查工作质量和煤矿设计及建设所必需的勘查程度, 就会给矿井建设和开采带来损失, 若煤矿设计和建设部门对勘查程度提出过高的要求, 会使勘查周期延长, 勘查投资增加。
2 勘查深度
煤矿床的勘查深度是指勘查区的深部边界, 即整个勘查区估算资源、储量和评价的深度。它不等于每个钻孔的施工深度, 但要有少量钻孔达到这个深度。因此, 勘查深度与钻孔深度不同, 与开采深度也不同。勘查深度一定要大于开采深度, 以控制深部的构造和煤层的变化情况。
目前, 在预查、普查阶段, 勘查深度一般为1 000m, 最大不超过1 200 m;只适于建小型井的地区一般为600 m, 最大不超过1 000m。在详查和勘探阶段, 勘查勘探深度要与划定的勘查区或井田深部边界一致。在具备开采利用条件时, 勘查、勘探深度要达到l 500m。
勘查深度的合理确定, 对煤炭资源的勘查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勘查深度加大, 则必然增加揭露深部煤层及构造的勘查工程量, 延长勘查周期, 积压勘查资金;反之, 如勘查深度变小, 储量减少, 就不能保证矿井的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造成生产接续紧张。因此, 合理确定勘查程度, 是煤炭资源勘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响勘查深度确定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地质及开采条件。在地质构造复杂, 含煤性差时, 不适合勘查过深, 一般勘查深度为300m~500m。煤层倾角的缓、陡也影响勘查深度的确定。在倾角缓且煤面长的条件下, 勘查可适当浅些;反之, 勘查就应适当深些。在煤层近于水平, 一层煤就可作为一个开采水平, 勘查深度可由最下部的主要可采煤层确定。
第二, 掩盖程度及煤层埋藏深度。在覆盖层厚、煤层埋藏比较深的地区, 有条件建立大、中型矿井时, 勘查深度要求深些;当地形坡向与煤层倾向相反时, 煤层埋藏深, 深部勘查存在困难, 也可降低勘查深度。
第三, 矿区开发程度及老窑开采深度。在老矿区, 浅部已被揭露和开发, 对矿井外围及延深部分的勘查要求深些;在新矿区可勘查浅些。
第四, 井型大小及开采方法。井型越大, 要求勘查深度越深;井型越小, 则勘查深度要求也越小。一般井工开采的勘查深度较深, 而露天开采的勘查深度较浅。
勘查的深度与资源条件和开采技术水平相关。随着矿井建设与地质勘查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勘查深度将会提出新的要求, 其主要趋势就是加大勘查深度。
参考文献
[1]黄桂芝.常用勘探网型共性问题探讨[J].中国矿业, 2011, (5)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