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勘查技术人员(精选4篇)
现场勘查技术人员 篇1
摘要:现场勘查中最为重要的是取证, 传统的现场勘查方法无法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犯罪状况, 取证的结果对于案件的侦破没有具体的促进作用, 根据这一情况所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使用视频监控技术, 主要作用是能够降低现场勘查的难度以及提高精准度。
关键词:视频监控技术,现场勘查,作用分析
现场勘查是侦破案件的主要步骤之一, 通过对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获取与犯罪嫌疑人相关的信息, 进而较为准确的定位具体范围的犯罪嫌疑人, 对案件的解决有实际的价值, 能够减少案件的误判概率。现场勘查所涉及的知识以及技术较为复杂多样, 这就大大的提高了现场勘查的难度以及增加了现场勘查的时间, 也使得现场勘查的精准度和完整度较为不足, 针对这一现象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引入视频监控技术, 视频监控技术是对现场发生的事件进行完整的记录, 能够通过各种信息的穿针引线来完美的解决案件。
一、视频监控技术在现场勘查应用中的探索
视频监控技术在现场勘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是现今现场勘查中一个研究的主要方向, 视频监控技术对于现场勘查所起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线索的完整提供、对现场进行记录、对罪犯进行追踪等, 对于案件的破解以及对于犯人的归案所其的作用都较为显著[1]。但是视频监控技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及场所所获取的视频信息清晰度以及完整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针对这一问题, 需要对视频监控技术在现场勘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分析, 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 进一步提高视频监控技术的作用发挥。
( 一) 视频监控技术研究人员的分析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所依靠的是研究人员, 研究人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 视频监控技术研究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掌握的知识、技术固定, 没有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发展, 这一现象导致的问题是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较为缓慢, 视频的清晰度以及视频监控的调整灵活度都无法得到提升, 对于现场勘查的效率质量的提高较为不利, 针对这一问题所采取的主要对策是进行技术人员的培训, 主要内容是视频监控技术方面的新技术操作与原理的教授, 对于该方面新知识的传授, 确定研究的目的, 即视频监控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角度进一步完善化, 视频监控的清晰度提高, 视频监控的调控简单化灵敏化, 在结合具体的现场环境进行实际的视频监控设计研究, 以此来提高视频监控技术的作用效果, 为现场勘查的发展奠定基础。
( 二) 视频监控技术相关设备的研究
视频监控技术相关设备也是严重影响视频利用效果的一个因素,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备更新缓慢, 设备较为落后, 视频监控的设计较为明显化, 这样容易遭到破坏, 设备落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视频记录的间断性, 视频传达存在时间差, 对于案件的控制较为不利, 视频的监控角度较为有限, 存在的死角多等。进行的主要改进对策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视频监控设备, 进行研究改进, 设计安装, 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隐蔽, 无死角, 安装方便。
( 三) 视频监控技术种类的探析
视频监控种类较为单一是现今存在的另一个阻碍视频监控技术发挥效果的主要问题之一, 具体来说是视频监控技术所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固定型的视频监控技术, 对于视频监控的形状、可移动性以及时间调控控制的研究较为缺乏, 导致的直接后果为视频监控的效率较低, 保存性较差, 针对这一问题所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是进行多样化研究, 进行视频监控技术的精细化研究, 使得视频监控的类型和方式多样化, 使得视频监控技术的使用效果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提升[2]。
二、视频监控技术在现场勘查中的作用
( 一) 对现场进行记录
视频监控技术在现场勘查中的作用之一是对现场进行记录, 简单来说是对现场发生的事件、对现场存在的变化等各种情况进行录制, 将现场勘查的难度将至最低, 使得现场中存在的异常之处以及现场需要进行勘察的部分显露出来, 能够将勘查人员所忽略的细节凸显出来, 使得信息的掌握更为完善, 使得案件的完整性逐渐得到揭示, 使得案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破解, 使得案件的破解效率化, 对于社会安定的维系有实际的意义价值。
( 二) 对线索进行连贯
视频监控技术在现场勘查中所起到的另一个作用是能够使得案件的线索进一步连贯起来, 简单的来说是一个线索套着一个线索, 使得事件的真相得到进一步的揭露, 使得案件的破解可能性提高, 具体为视频监控技术给勘查人员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 获取相应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线索的进一步推进, 找出事件的根源, 使得事件得到具体的佐证。
( 三) 对犯人进行锁定
视频监控技术能够大大的提高现场勘查的效率, 即减少不必要的线索分析时间, 以及减少线索搜集的时间, 根据视频监控技术所能够得到的最直接作用是犯人的锁定, 简单而言, 根据现场所留下的最直接的证据, 在结合视频监控中所显现出来的罪犯体格、模糊相貌进行具体的分析, 锁定犯人, 能够减少在案件解决过程中走弯路的现象。
三、结语
视频监控技术在现场勘查中其所作用是极为明显的, 也是极为重要的, 能够直接影响案件的解决效率以及案件的解决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骏杰.浅谈视频监控技术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从犯罪现场的时空分析出发[J].法制与社会, 2015 (22) :257-258.
[2]张圣云, 罗强, 王际华等.视频侦查技术在现场勘查中的应用一例[C].第一届全国声像资料检验鉴定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1:216-217.
现场勘查技术人员 篇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各种机动车辆急剧增加, 给交通造成了巨大困恼。近年来, 我国交通事故案件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 许多肇事司机为躲避职责, 肇事就会就会逃离现场。在交通肇事案件现场, 通过对车辆、人体、衣服等进行检验, 可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检验得出结论, 将多项鉴定结论综合起来, 再结合现场勘察资料和调查材料, 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完全能准确客观地做出判断, 去认定责任、认定案件, 将案件办成铁案, 进而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的安定。
二、痕迹检验技术的概述
痕迹检验技术是从痕迹检验理论角度出发, 是刑事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从痕迹检验理论的角度出发, 对案发现场遗留下来的痕迹进行技术检验, 痕迹检验的主要任务在于发现、提取和保全各种痕迹、研究痕迹形成的机制及其与犯罪事件的联系以及进行同一认定以确定痕迹是否属某一特定人或物所遗留。在交通肇事案件现场勘查中, 通过痕迹检验技术, 可以为交通事故的侦查提供更多的线索, 进而明确交通肇事职责, 保护受害人的利益[1]。
三、痕迹检验技术在勘查检验交通肇事案件现场的应用
(一) 判断肇事车辆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交通事故也在不断上升, 车辆相撞后会在现场留下许多细微的痕迹, 而对这些痕迹进行检验就可以断定肇事车辆。在现场勘察中, 侦查人员要全面细致地收集和提取现场遗留痕迹或现场遗留的整体分离物, 如轮胎花纹、风挡玻璃、车灯玻璃以及其它分离物件, 对认定交通肇事车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些现场遗留痕迹或现场遗留的整体分离物进行对比检验, 可以直接认定交通肇事车辆[2]。
(二) 提高案件的侦查效率
交通肇事案件现场遗留物种类繁多, 其中常见的有常用的物品、车轮痕迹、及现场一流整体分离物等。这些遗留物品不仅能反映肇事者及受害者的身份、身体特征, 还能反映出肇事者当时的心理状态等。这些痕迹是案件证据的直接来源, 办案人员一般都会引起重视。例如, 在交通肇事案发现场, 车轮痕迹可以反映轮胎的花纹种类、轮距与轮轴以及车辆行驶的状态。如起步、刹车、转弯等, 通过检验, 可以判断车辆行驶方向、车辆行驶速度等基本因素。通过车轮上的个别特征, 如磨损程度、裂缝、缺损、扎钉、嵌物等现象, 可以进行同一认定。另外, 就目前来看, 许多肇事司机在发生肇事案件后, 为躲避责任, 往往会制造一些虚假的现象, 故意伪造现场, 进而造成侦查工作的方向性错误, 不利于案件的突破。而侦查人员掌握案发现场中的痕迹进行综合分析和检验, 能够根据案件现场的诸多痕迹的大小形状以及结构发生的改变, 判断出肇事者的一些身体特征, 进而减少侦查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案件的侦查效率, 尽早的突破案件[3]。
(三) 明确事故责任
事故责任的划分对事故双方的经济、物质利益影响很大, 因而是双方争议较多的一个方面, 往往也是引发上访、民事诉讼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由于相当一部分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对肇事事实不持异议, 所以在这些案件的处理中办案民警易忽视对痕迹检验技术的利用。事实上, 痕迹检验技术在这一环节作用很大, 如通过对车辆碰撞痕迹的检验, 可以确定事故发生时双方相互位置关系、接触角度;通过刹车距离长度可以估算车辆行使速度;根据附着物、脱落物、掉落物的形式、关系确定车辆碰撞先后排序等等, 从而为事故处理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有助于准确划定责任, 减少纠纷的产生[4]。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 交通肇事案件正在初见上升, 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为维护社会安定, 保障广大群众的利益, 就必须重视现场勘查。在交通肇事案件中, 现场痕迹是案件中的主要侦破点, 是侦破案件的得力助手, 在现场勘查工作中加大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有着重大作用和意义。通过对交通肇事案件现场痕迹进行检验, 不仅可以有效地确定肇事车辆, 同时还能节省侦查时间, 快速突破案件。
参考文献
[1]由明文, 贾明明, 向阳栋.痕迹检验技术在勘查检验交通肇事案件现场中的作用[J].广东公安科技, 2011, 04:32-34.
[2]王向阳, 李仁兵, 张丹萍.探析交通肇事案件处理中的案发现场痕迹检验[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02:95-96.
[3]陈孝晖, 李大伟, 姜欣欣.论痕迹检验技术在交通事故鉴定与处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史志, 2008, 12:94.
现场勘查技术人员 篇3
关键词:现场勘查,指纹认定,关键性作用
刑事科学技术工作是公安机关在侦查破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为侦查破案指明方向, 又为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科学依据。而现场勘查则是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基础, 现场勘查的质量和成果直接决定刑事科学技术在侦查起诉中的作用性。
当今, 基层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部门主要以指纹、足迹和DNA三类痕迹物证的提取和认定为重点工作, 但随着犯罪分子反侦察意识的不断提高, 作案时戴手套、换鞋的案件日益增多, 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 刑事技术工作在侦查破案中发挥的重要性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另一方面,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技术侦查、网络侦查的出现, 以及城市视频监控网络的扩大, 新侦查技术往往在一些重大案件的侦破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自然而然, 只要有大案发生, 领导首先想到的不是刑事技术现场勘查如何进行, 而是找手机、查监控, 这也使传统刑事科学技术在新侦查技术面前黯然失色。
尽管如此, 作为一名基层刑事科学技术室的技术员, 我认为传统刑事科学技术依然在侦查破案中重要性并不逊色, 只要通过认真细致的现场勘查, 严谨缜密的现场分析,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传统刑事科学技术在重大案件的侦破依然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从以下案例可见一斑。
2012年8月25日4时许, 我市九洲港海湾花园64栋别墅发生一宗入室盗窃案。经事主清点, 家中被盗名表2块、黄金2斤、鸡血石1块、金银钻石首饰玉器一批、港币现金20万元、美金几千元等, 合计损失价值四五百万元。涉案金额如此巨大, 乃近年来我市罕见的特大入室盗窃案。
经现场初步勘查发现, 现场64栋别墅为五层结构, 其中地上四层, 地下一层, 而中心现场位于别墅的第四层。案件发生时, 别墅内住着女事主、司机、菲佣、保姆和两个孩子共6人, 案犯现场翻动较小, 侵害目标准确, 特别是存放首饰、名表、鸡血石等名贵物品的保险柜并无破坏痕迹, 且柜内贵重财物被盗走后又将包装盒等物品整齐摆放回保险柜, 恢复原样。目标如此之准确, 现场环境如此熟悉, 该案到底是内盗、外盗, 还是内外勾结盗窃?
由于该别墅为小区内的独栋别墅, 四周有围墙, 在别墅内前后园及围墙处均有监控摄像头, 而在别墅外的小区道路上也装有监控摄像头, 但经侦查员调取各处监控录像均未能发现嫌疑人的身影, 并不能为案件侦查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 技术侦查方面也传来消息, 案发时段并不能发现可疑信号源的移动。这使侦查员逐渐认为这不是一起外盗, 很可能是一起内盗。
面对种种疑惑, 技术员并没有依靠主观判断, 而是按照现场勘查步骤通过仔细询问、走位、模拟、勘验, 有条不紊的展开现场勘查工作, 不放过一处蛛丝马迹, 让证据来说话。
首先技术员使用足迹勘查灯寻找可疑足迹, 经勘查, 在四楼中心现场地面至一楼地面均未发现有可疑的穿鞋足迹, 但从四楼至二楼的地面上可见成趟往返穿袜足迹, 足迹的起止点位于二楼西北侧阳台。经勘查, 该处阳台与一楼地面之间距离为3.55米, 在该阳台西南侧为别墅的围墙, 阳台西南侧边缘与别墅围墙之间距离只有1米, 具备攀爬条件, 如从隔壁别墅围栏攀爬入二楼阳台的确可以避开别墅内的各处监控摄像头, 所以外盗的可能性非常大;其次技术员对案犯触摸过的或者有可能触摸过的所有物品进行处理显现, 虽然现场翻动小, 但是技术员坚信如果案犯没戴手套, 必将留下蛛丝马迹!经过几个小时认真细致的勘查, 终于在保险柜内角落处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首饰盒上提取到两枚新鲜、清晰的指纹。同时, 在四楼卫生间内的浴缸边缘处技术员还发现并提取了一个咀嚼过的口香糖。
现场勘查工作结束之后, 一方面技术员及时将现场指纹录入指纹系统进行比对, 同时向省内发出了指纹协查通报;另一方面, 技术员及时将现场提取的口香糖送刑警支队DNA室进行检验。功夫不负有心人, 9月6日终于传来好消息, 通过指纹协查, 成功认定保险柜内首饰盒上的两枚指纹为一湖南籍男子韩光明所留。拱北刑侦大队侦查人员根据技术中队提供的嫌疑人信息对嫌疑人韩光明展开了侦查, 9月12日成功在湖南湘潭抓获该嫌疑人并追回部分赃款赃物。在嫌疑人归案后, 法医对嫌疑人的DNA及时进行了提取并送检, 经检验鉴定, 认定现场口香糖为韩光明食用后所留。至此, “8.25”海湾花园64栋别墅特大盗窃案成功告破。
现场勘查技术人员 篇4
静电吸附技术是吸附分离技术的一个分支, 它是传统吸附分离技术下, 通过额外供电, 加快分离。当一个带有静电的物体靠近另一个不带静电的物体时, 由于静电感应, 没有静电的物体内部靠近带静电物体的一边会集聚与带电物体所携带电荷相反极性的电荷 (另一侧产生相同数量的同极性电荷) , 由于异性电荷互相吸引, 就会表现出“静电吸附”现象。利用静电吸附技术而制造的静电吸附器可以帮助公安机关在刑事犯罪现场勘查中提取很多不同客体上的灰尘痕迹, 其中以足迹、灰尘手印、轮胎痕迹等为主。
二、静电吸附器工作原理及市场常见设备
静电吸附器的核心是静电发生器, 它产生高压静电, 将正、负电荷聚积在两个电极上, 两个电极对峙形成电容, 电容两极上的电荷量Q、两极间电压U、电容C和电容有效面积S间的关系为:Q=CU=KUS, K是常数, 电压U是确定的, S是电容的有效面积由两个电极的面积共同决定。
目前公安机关一般使用如下几类静电吸附器:ZAJD-I多功能静电吸附器、ZAJD-Ⅵ型电压可调静电吸附器、ZAD-Ⅳ型电压可调式静电吸附器等设备。
与静电吸附器相配套的提取载体就是静电吸附膜, 即是在黑色塑料布的一面电镀一层金属膜。将其金属膜面朝上覆盖在地面上, 在其金属膜面冲电 (一般为正电荷) , 由于塑料是绝缘体, 电荷不能穿过塑料膜流入大地而滞留在塑料表面, 这些电荷将产生电场, 由于电荷分布在一个平面, 电场的方向指向地面, 电场穿过对塑料布对下面的灰尘产生作用。即灰尘颗粒上部的负电荷受到向上的吸引力, 下部的正电荷受到向下的排斥力, 当灰尘颗粒上部的电场强度大于下部电场强度时, 灰尘颗粒受到的合力是向上的, 这个力量克服灰尘重力就向上运动, 灰尘被吸附到塑料膜表面。
三、静电吸附器使用的经典案例及注意事项
(一) 案例:
2015年6月16日凌晨0时, 扬州市广陵区解放北路某超市发生一起持刀抢劫案, 受害人身上多处伤痕, 嫌疑人蒙面穿戴手套口罩。该案发生后, 扬州市局刑警支队高度重视, 并选调专人进行勘察, 但该现场在提前足迹过程中遇到一个很大的困难, 该超市来往人员较多, 当天地面湿滑, 地面又为白色磨砂瓷砖, 使用一般侧光提取足迹或粉末法提取较难。我们就选择使用静电吸附法提取足迹。
(二) 经验总结:
该案在提取足迹后顺利比中嫌疑人张某并成功告破离不开提取痕迹的准确性, 同时这起案件也说明静电吸附提取方法的重要性。简单来说, 有如下几点:
1. 在使用静电吸附法之前要仔细观察留有足迹的客体, 如果可以直接拍照, 应当先拍照后吸附;如果不能直接拍照, 应当尽量使静电吸附镀膜沿着成趟足迹的方向展开, 并注意静电吸附镀膜运动方向前有无障碍物, 如有障碍物应当先清除。
2. 静电吸附时, 静电吸附器在每次按下开关的瞬间对静电吸附镀膜进行充电, 才对灰尘起吸附作用, 因此不要按住开关不放手, 而是要连续3至5次短时间内按压开关。静电吸附镀膜在吸附完并放电后, 要轻轻拿起, 动作轻缓, 如果速度过快, 将在静电吸附镀膜上产生二次静电, 影响足迹。
3. 现场痕迹所在的位置, 在还原犯罪动作时比痕迹自身的价值还重要。现场勘查中如需要大面积静电吸附足迹时, 应当在静电吸附镀膜的背面标示位置和朝向, 并在纸上绘出标有静电吸附镀膜具体位置、朝向以及遗留足迹的平面图, 以利于后期现场分析工作。如在一起盗窃保险柜案件中, 笔者在采用上述方法后发现, 嫌疑人在财务室内来回多次走动徘徊, 反映出作案分子的矛盾心里, 对接下来准确判断嫌疑人是否有盗窃保险柜的作案动机起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4. 静电吸附后, 对静电吸附镀膜上的足迹要及时拍照。拍照时选择暗房避免反光, 确需在现场拍照时应关闭门窗, 拉上窗帘, 尽量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足迹时, 可采用低侧光, 在足迹的另一头反衬一张白纸, 使光分布均匀, 提高拍摄质量。
5. 拍照静电吸附镀上的足迹时, 相机与足迹要垂直, 否则造成足迹及比例尺变形, 影响特征观察及测量数值, 造成足迹检验困难;要想获得反差适中的负片, 拍照足迹时可将比例尺用碱性品红染成红色, 使比例尺红字、红线, 再按照正常数值曝光, 即可得到理想的负片;比例尺应当比足迹更长, 否则容易造成测量的误差, 影响分析、检验、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四、静电吸附技术在刑侦技术上的发展方面
目前静电吸附技术在国内公安刑侦技术中还处在初级阶段, 很多技术不是很成熟, 存在问题有1、静电吸附设备较重, 不易携带, 2、高端设备价格昂贵, 并不普及, 3、低端设备提取痕迹较差, 4、设备技术落后, 常年不更新等问题。下一步应当就发展轻便易携带, 价格适中, 技术先进的设备, 为刑侦破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欧焕章, 张均衡.犯罪现场勘查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5.
[2]刘文, 解云, 张书杰, 兰绍江, 张春良.痕迹检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3]郑卫平.足迹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7.
【现场勘查技术人员】推荐阅读:
现场勘查意见06-15
矿产勘查技术05-24
勘查找矿技术11-14
勘查技术与工程09-05
勘查技术工程论文05-12
地质勘查技术的创新07-08
矿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06-08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应用06-11
环境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论文06-18
煤田地质勘查测量技术探讨论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