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需氧量(共12篇)
生化需氧量 篇1
1 引言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可氧化性物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以氧的mg/L表示,它是衡量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性重要指标之一。整个生化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碳化阶段,主要是微生物将有机物中的碳和氢氧化生成CO2和H2O,20℃下完成此阶段需要20d左右;第二个阶段为硝化阶段,是硝化细菌将含氮有机物和氨氧化生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20℃下完成此阶段需要100d左右[1]。水样经过5d的生物氧化,碳化阶段可完成大半,并开始进入硝化阶段。尤其对生活污水来说,5d的耗氧量相当于完全氧化分解耗氧量的70%,因此国内外普遍规定将水样在20±1℃培养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2,3]。在水环境监测中,BOD5能相对表示微生物可氧化的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比较符合水体自然净化功能和大部分污水处理工艺路线的设计思想,是研究水样的可生化降解性和生化处理工艺动力学的重要参数[4]。因此,BOD的测定对水体污染控制和对水环境功能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稀释与接种法
生化需氧量的传统测定方法是稀释与接种法,是指水样经含有营养液的接种稀释水适度稀释后在20±1℃培养5d,测定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由二者之差计算每升样品所消耗的溶解氧量,表示为BOD5。该法是1913年由英国皇家污水处理委员会正式提出,美国公共卫生协会1936年将(20℃)5d生化需氧量稀释法定为水和废水的标准检验方法,从而形成了测定BOD5的标准稀释法,并为ISO/TC-147所推荐[5]。我国1987年将此方法颁布为水质分析方法标准GB7488-87,并由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修订后颁布为HJ505-2009标准[6]。
自从BOD5在国际上被确定为重要的水质有机污染指标和监测参数之一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和分析工作者对其测定方法一直在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改进,截至目前国内外仍以稀释与接种法作为经典方法广泛应用于常规监测、比对实验、标样考核、仲裁分析等领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稀释与接种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操作复杂、耗时耗力、精密度差、干扰性大、适用范围有限、不宜现场监测等[7,8]。
3 BOD快速测定方法
3.1 微生物传感器法
Verrismmen于1976年首先提出用氧电极接种污泥法测定BOD,为生物传感技术发展及BOD测定传感器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7年,Karube[9]等采用固定化技术研制成了第一台测定BOD的微生物传感器,Hikuma[10]等和Strand[11]等又分别用多孔醋酸纤维素膜固定酵母菌和活性污泥富集菌对其进行改进,延长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1983年日本的大谷芳亨研制出BOD的连续测定装置,用于测定营养型废水中的BOD,日本成为了世界上率先研制出BOD快速测定仪的国家,并在1990年颁布了微生物电极法工业标准(JISK3602—1990)。2000年,Chee[12]等和Koenig[13]等曾用溶解氧光纤维制成了BOD传感器。国内对BOD微生物传感器开展研究的主要有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张先恩[14]、河北轻化工学院的孙裕生[15]、上海华东化工学院的李友荣[16]、上海复旦大学的邓家祺[17],以及华南理工化学工程所的阮复昌等[7],他们分别从BOD传感器、菌种筛选、微生物膜及测定电极系统等方法展开研究,为BOD微生物传感器在我国问世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于2002年颁布了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HJ/T86-2002),BOD生物传感器也由此迈开了商业化的步伐[18]。
微生物传感器法测定BOD的原理是待测样品与空气以一定流量进入流通测量池内与微生物传感器接触,样品中溶解态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被菌膜中的微生物分解,使扩散到氧电极表面的氧减少,当样品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向菌膜的扩散速度达到恒定时,扩散到氧电极表面上的氧也达到恒定并产生恒定电流,该电流与样品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的差值及氧的减少量存在相关关系,据此计算出样品的BOD,再与BOD5标准样品对比换算得到样品的BOD5值[19]。与标准稀释法相比,微生物传感器法具有测定时间短、精度较高、重现性好等优点,但是当水样中对BOD有贡献的悬浮物含量较高或含有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时,测定结果会产生偏差,而且该方法不能用于含有高浓度氰化物、杀菌剂、农药类和游离氯等水样的测定。
3.2 测压法
测压法是将水样置于密闭的培养瓶中,并在瓶口处放置一个装有NaOH或KOH的小杯,当培养瓶内的氧被微生物消耗的同时,由微生物呼吸产生的与耗氧量的量相当的CO2气体被碱吸收,密闭系统的压力会降低,通过压力计测出其压降,即可求出水样的BOD5值。该法操作简便、节省人力和试剂、可直读BOD值、便于随时观查,而且仪器构造简单、性能相对稳定、比较适合于批量样品的测定。张爱丽[20,21]等对差压式直读BOD测定仪及其测试方法进行了改进,有效地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和精密度,扩大了测定范围,并可连续测量,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目前应用测压法测定BOD5的仪器型号较多,国外的主要有德国WTW公司生产的TS606-G/4-i和意大利生产的ET99724A BOD测定仪,国产仪器为江苏电分析仪器厂生产的890型微机BOD5测定仪[4]。
3.3 检压库仑法
检压库仑法测定BOD是指在特制装置中,微生物分解待测样品中的有机物,消耗其中的氧气而释放出CO2,释放出的CO2被吸收剂吸收,使瓶内的压力降低,消耗掉的氧气又由电解产生的氧气不断补充,使培养瓶内的压力始终保持平衡,根据微生物分解样品时的耗氧量可计算其BOD5值。该方法是将化学分析转化为物理量的测定,其操作过程变得更为简单。检压法是由西德Sierp最先提出[1],但仪器不够完善,Galdwell、Langelire和Gellman[22]等人又在Sierp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瓦勃计测定BOD,结果证明该方法的灵敏度更高,测定范围更宽。Dillinghom[23]用纯葡萄糖溶液进行验证,也发现瓦勃式法比稀释法更为准确。
3.4 增温法
增温法就是在稀释接种法培养温度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反应温度,激化微生物的活性,加快其分解作用,缩短水样培养时间,以达到快速测定样品中BOD的目的。张金华[24]根据BOD反映动力学原理,提出了应用增温法快速测定BOD5的培养时间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出高温条件下适合绝大多数水样的培养时间。他通过对增温法理论上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以及大量应用实例进行分析,证明增温法测定水样的BOD是可行的。Young[25]也认为样品在35℃培养2.5d的BOD值与20℃培养5d没有差别。
3.5 活性污泥曝气降解法
在温度为30~35℃,用活性污泥强制曝气降解样品2h,经重铬酸钾消解生物降解前、后的样品,测定生物降解前和生物降解后的化学需氧量,其差值即为BOD,可根据与标准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换算出样品的BOD5值。黄平路等[26]采用活性污泥曝气法测定地表水和工业废水中的BOD5,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快捷、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测定范围宽、可及时提供监测结果等优点,但不易准确控制培养瓶内的空气流量,给体积定量造成困难,所以该方法在日常监测工作中尚未普及。
3.6 紫外曝气法
紫外(UV)曝气法是用紫外光对待测样品进行扫描,样品中的有机物对紫外光会产生吸收,不同种类和结构的有机物的∧max与ε也不同,而且水样中结构越复杂、毒性越大、越难降解的有机物产生的吸收值越大,ε也越大。UV曝气法测定BOD的过程主要包括生化处理池曝气、生物膜处理水样和污水排入河道后的实际模拟几个部分,其真实性比BOD5强,因此该方法测得的BOD值对评价各种水体有机污染的程度和污水处理效果,以及对相关处理设备运行参数的调整等方面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27]。
3.7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在传统的五日测定法基础上,采用I3--结晶紫-聚乙烯醇(PVA)体系测定5d前后培养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以碘酸钾为溶解氧标准溶液,与过量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新生成的I3-与结晶紫在PVA存在下结合成的电中性离子缔合物在550nm处有最大吸收,采用光度法测定5d前后培养水样中的溶解氧,根据其变化量计算出BOD5值。沙鸥等[28,29]采用该方法对BOD5标准样品、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和污水厂进出口水样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结果一致,同时证明该法试剂用量少,分析误差小、测定灵敏度高,为环境水样中BOD5的测定提供了更为灵敏准确的方法。
3.8 近红外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法是以透射法采集水样的近红外光谱,利用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在短波近红外区(800~1350nm)的吸收峰,与标准方法测定的BOD值建立相关关系曲线,测得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即可通过曲线计算出水样的BOD5值。近红外光谱法作为一种新的水质快速测定方法,不仅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不产生二次污染、适合现场检测,还具有与光纤技术结合构建大型、远距离、自动化、网络化的在线监测系统的潜力,但水中存在的杀菌剂、游离氯、藻类、硝化微生物等会使得测定结果产生偏差[30,31]。
3.9 重铬酸钾紫外光度法
重铬酸钾紫外光度法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先用活性污泥降解待测样品,再经重铬酸钾消解生物降解前和生物降解后的样品,用紫外光扫描反应前后重铬酸钾的变化量,以求得生物降解前和生物降解后的化学需氧量,其差值即为BOD,再换算成BOD5值。谢炜平和刘敬等[32,33]研究证明用重铬酸钾紫外光度法测定水中的BOD5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测定范围宽、适用面广等优点,是测定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物的较好方法,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BOD实验的稳定性较差、软件设计不够灵活、打出的数据指示不详等,此法还有待改进。
3.10 坪台值法
坪台值法是指在驯化培养微生物的系统中,样品静态曝气一段时间,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完全被微生物群代谢吸收,当混合液的COD和滤出液对时间的曲线上出现稳定的坪台值时,二者之差即代表样品的BOD值。BOD坪台值虽有良好的重现性,但它仅适用于水样中有机物强度的测定,而与水样BOD5的测定不存在可比性[1]。
4 BOD在线监测仪
随着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污水处理力度的加大,BOD在线监测仪的研发及普及应用已势在必行。目前为止,国内外均未制定BOD在线监测标准方法,市场上应用较多的主要有生物反应器法、微生物电极法和UV法三类[7]。
生物反应器法的测定原理是利用特殊的中空材料吸附大量的微生物,当待测水样进入反应器后,在搅拌条件下微生物迅速降解水样中的有机物,通过测定水样降解前和降解后的溶解氧,并与反应器的内置标准曲线对比计算得BOD值,多个反应器连续工作即可实现水样的在线监测。该种BOD在线监测仪的代表产品为北京北美仪器公司生产的BIOX-1010系列,可用以工业或城市污水BOD的在线连续测定。
微生物电极法与前面介绍的微生物传感器法原理相同,但在线监测仪的结构复杂,需要定期添加标准溶液和更换进液管路及微生物膜。我国生产的该类BOD快速测定仪不仅测量范围较宽,还可以实时在线准确监测,可达国际先进水平。
UV法是指在特定波长条件下,依据样品中有机物的光谱吸收强度与待测溶液浓度的相关关系来测定样品中有机物的含量。但采用该法所测定数据的重现性及其与BOD5的相关性依赖于水样的稳定性,而许多不稳定样品中的有机物在指定波长区间内没有吸收光谱,使得UV法很难精确测定BOD,所得数据只可以对水样进行定性判断。
5 结语
生化需氧量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测定过程受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不论是传统的稀释与接种法还是各种BOD快速测定方法所测定的结果,用以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都存在一定缺陷。稀释与接种法虽然测定过程繁琐,但对于测定生活污水和某些可降解的有机物来说,方法较为稳定、准确度较高、重视性较好,因此目前在比对实验、标样考核、仲裁分析等过程中还必须采用此法测定。如果BOD只是作为判定水质污染状况的综合指标,则BOD快速测定对水质的适时监控及污水处理设备参数的调控更具实际意义,而且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前进,各种新型的在线分析仪也必将蓬勃发展起来。
生化需氧量 篇2
摘 要: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大致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免疫基于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该免疫过程被称为病原 物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能帮助植物抵抗大部分病原微生物;第二个层面的免疫起始于细胞内部,主要依靠抗病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效应子并且激发防卫反应,来抵抗那些能够利用效应子抑制第一层面免疫的病原微生物,这一过程被称为效应子触发的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这两个层面的免疫都是基于植物对“自我”及“非我”的识别,依靠MAPK级联等信号网络,将识别结果传递到细胞核内,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做出适当的免疫应答。
关键词: 植物;先天免疫;研究进展
Recent Advances in Plant Immune System
Abstract: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of plants can b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levels.One,named 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is 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of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by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which confers resistance to most pathogenic microbes.The other begins in cytoplasm and mainly relies on recognition of microbial effectors by plant resistance proteins in direct ways,which then initiates potent defense responses.This process,termed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is necessary for defense gainst pathogens that can secret effectors to suppress the first level of immunity.Activation of these two layers of immunity in plant is based on distinguishing and recognition of “self” and “non-self” signals.Recognition of “non-self” signals can ctivate signal cascades,such as MAPK cascades,which will then induce defense gene expression and corresponding defense responses.
Key words: plant;innate immunity;progress
1 植物的先天免疫机制
Jones and Dangl根据近年的研究进展,总结出植物与病原体之间互作的模式[1]图,被称为植物病理学中的“中心法则”。它将植物与病原体间的互作分为两层防御系统( 图1) 。第1层防御系统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ngered immunity,PTI)它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来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例如细菌鞭毛蛋白 (flagelli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ede,LPS)、真 菌 的 葡 聚 糖 (glucans)、几丁质(chitins),以迅速触发基础免疫,包括超敏(HR) 反应、活性氧爆发(ROS)、植物抗毒素的产生以及一些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此类防御反应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控制病情,类似于动物的天然免疫。
然而在植物与微生物协同进化过程中,病原菌进化出一些能抑制PTI发生的机制,来躲避或干涉植物第1层防御系统,如效应因子(effctors)病原菌将众多效应因子蛋白运送进入植物的细胞质中与宿主蛋白发生作用,抑制基础免疫响应 PTI,从而在植物体内积累大量病原体[2]。针对这一情况,植物进化出应对病原菌侵袭的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性(effectors-triggered immunity,ETI)机制,属于植物的第2层防御系统,更类似于哺乳动物中的适应性免疫。可是植物中的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同哺乳动物中的适应性免疫也存在区别,植物中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因子( R蛋白) 被稳定地编码在有机体的每个细胞中,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植物的两个免疫系统均属于天然免疫系统。即植物先天免疫系统包括两类反应过程:由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诱导的基础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和效应因子诱导的特异免疫反应(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ETI)。
PTI即基础抗性,是指在病原菌刚刚与植物接触的瞬间,植物通过其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来感知病原菌的保守的分子特征PAMPs,从而识别各类微生物、感知PAMPs而启动的主动的.非特异的防卫反应,是由病原微生物表面的多糖、几丁质、鞭毛蛋白等诱导的一种非特异和被动性防卫反应。PTI主要有3个要素构成: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和识别后的应答反应。PTI抗性可识别和响应包括非致病菌的许多类微生物,因适应性较广而具有广谱抗性的特点与PTI不同,以基因对基因假说(Gene for gene)为基础的ETI反应是通过抗病基因(Resistance,R)蛋白识别病原菌效应子并启动的主动的特异的防卫反应,是植物的一种特异性和主动性防卫反应。经典的基因对基因假说(Gene for gene),主要描述ETI反应的遗传基础;在分子水平上,抗病蛋白(Resistance,R蛋白)识别病原菌编码的效应蛋白(effector,效应子);无毒蛋白(Avr)就是一种效应子,Avr蛋白与R蛋白直接或间接识别,从而产生ETI,即基因对基因的抗病性。R蛋白激活ETI后,使植物产生抗性,其表现形式是侵染位点的细胞凋亡,即过敏反应,从而限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扩张。
植物对PAMPs的识别 (pattern recognition,PR)是植物免疫的最基本过程。这种主动防御反应被定义为植物的基础抗性(basal disease resistance),也称为基础免疫(basal immunity),而植物产生针对性更强的抗性蛋白(R蛋白) 识别病原菌的效应因子活性,并通过效应因子触发型免疫(ETI)来重建植物的抗性,其中主要涉及基因与基因(gene-for-gene)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这种主动防御被称为植物的R-基因抗性(R-gene-based disease resistance)。应对 ETI免疫施加的正向选择压力,病原微生物通过丢失或加速突变被识别的效应因子( 无毒蛋白) ,逃避 ETI识别,或者进化出新效应因子直接抑制宿主ETI,恢复病原微生物侵染。针对不断变异的效应因子,植物也凭借不断进化出的新型R蛋白重新启动对病原微生物的ETI免疫( 图 1)。
2 植物免疫系统激活产生自我修正的分子模式病原体效应
拟南芥RPM1是外围质膜的NB-LRR蛋白。它是由任一AvrRpm1或AVRB效应蛋白激活。AvrRpm1增强了一些丁香假单胞菌株对拟南芥一样AVRB大豆的毒力。
AvrRpm1和AVRB被一次输送到细胞的III型分泌系统真核生物特异性酰化修饰,并因此定位到质膜。AvrRpm1和AVRB的生化功能是未知的,尽管它们的目标是使RIN4变得磷酸化(1P),并激活RPM1。在没有RPM1,AvrRpm1和AVRB作用于RIN4和其他目标做出贡献毒力。淡蓝色的鸡蛋在这和随后的小组代表未知的蛋白质。
RPS2是驻留在质膜的NB-LRR蛋白。它是由三AvrRpt2半胱氨酸蛋白酶类型的效应从丁香假单胞菌激活。自动处理AvrRpt2由一台主机亲环揭示了共识,但在新的氨基端未经证实,这表明它也可能被定位于宿主细胞膜。AvrRpt2是第三效应靶向RIN4。 RIN4由AvrRpt2裂解导致RPS2介导ETI。在缺乏RPS2的,AvrRpt2裂解RIN4和其他目标,因为是它毒力功能的一部分。
生化饲料制作技术 篇3
一、生化饲料的制作(按配制100公斤粉料计)
1.原料粉碎:将农作物秸秆、野草、树叶等粉碎,以粒度小于1.5毫米为宜。称取混合粉料100公斤。
2.生化液的配制:取1公斤生化精加入1公斤60~70℃的温水中,搅拌使其溶解。溶解后再倒入100公斤水中,搅拌均匀,用试纸测pH值,以12.5~13.0为宜,若pH值不够时,可加入一定数量的生石灰水调整。生化液要现配现用,不要储存。
3.拌料装袋(或桶、缸、池均可):在100公斤粉料中加入适量的生化液,边拌边加使粉料含水量达到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生化液不够时加水调制。将拌好的粉料装在塑料袋或桶、陶瓷缸、水泥地内,分层压实(在粉料中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棒打孔,且将孔打到底,孔距5~10厘米,效果更好)。
4.密封发酵:粉料压实后将塑料袋口捆紧或用塑料薄膜盖好塑料桶、陶瓷缸、水泥池,覆盖要严实密封。用塑料桶装料要盖紧塑料盖,用陶瓷缸装料要用松紧带捆紧缸口,用水泥池装料要在塑料薄膜上用泥或湿土封压20厘米厚。一定要密不透气,让其自然发酵。经3天(夏天)或7天(春秋)或14天(冬天),pH值达到4.5以下、有浓郁的酒香味时,即发酵成生化饲料。如用作商品饲料还必须烘干或晒干。
二、生化配合饲料的配制
根据畜禽饲养标准和生化饲料的营养检测结果,制定生化配合饲料配方(参考配方见下表)。按配方干料计算,将各种饲料混合均匀,即可饲喂畜禽。
三、注意事项:
1. 秸秆可一次粉碎多次使用,要求原料无毒、不涩、不霉,选配原料最少要三种以上,这样营养全面。
2.使用生化饲料配制生化配合饲料时要根据畜禽需要量配制,根据气温1~3天内用完。
3.生化饲料启用后剩余的要盖好密封,以免变质。
生化需氧量 篇4
关键词:生化需氧量,测定,研究进展
1 引言
生化需氧量 (BOD) 在1908年被英国皇家委员会选定为测定污染河流中有机污染物的指标。这个参数被定义为在特定条件下, 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而在这个分解过程中, 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碳化和硝化。碳化阶段主要是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一般在20℃下, 20d左右的时间范围内可以完成。而硝化阶段主要是硝化细菌在与结构中含氮的有机物或是氨发生作用, 最终的生成产物一般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这个过程的完成大概需要100d。通常水样在经过长达5d的生物氧化后, 可以基本完成碳化阶段并开始进入硝化阶段, 因此, 国内外普遍规定在20±1℃的温度条件下将待测水样培养5d, 并且测定样品水样在培养前后水中的溶解氧的值, 前后所得值相减即得BOD5, 单位为mg/L。比较传统的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方法为稀释接种法[1], 即在20℃温度条件下将含有营养液的水样接种稀释后培养5d, 并测定培养前后的水样中溶解氧的量。这种方法虽然较其他方法来说需求条件比较容易满足, 但其缺点也不容忽视, 即所需的测量时间较长, 不能在短时间内测定出水质的真实状况。因此快速测定BOD的研究方法成为了研究热点。
2 微生物传感器法
普通的BOD传感器一部分是氧电极, 另一部分是微生物菌膜, 在测量样品水样时, 首先要将充满饱和溶解氧的水样放置于流通池中, 在与微生物传感器充分发生反应后, 样品中的有机物在与微生物膜中已经存在的生物细菌发生生化降解反应, 使得水样中的溶解氧有一定的损耗, 而此时的氧的量在氧电极的表面也开始减少[2]。当水样中的有机物在降解的过程中向微生物菌膜的扩散达到速度上的稳定时, 同样的, 氧电极表面上的氧质量损耗也达到了一个平衡, 因而产生一个恒定的电流。根据恒定电流和氧质量的损耗存在一个定量的关系, 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水样中的BOD。传统的BOD5测定需要较长的时间, 而该方法刚好相反, 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测定, 做到了节省时间并且可以在线连续测定, 为环境检测工作带了很大的便利。其次, 由于在这种方法中采用的是单一菌种, 对有毒有害的物质能够产生较强的耐受性, 特别是在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废水, 其测定值更加稳定。再次, 该种方法的测定精度较好, 采用仪器操作避免了人工滴定所带来的误差, 并且其对温度的控制也有所提高, 可以避免由于温差的出现而带来的误差。但该种方法仍然存在这一定的局限性, 如测定多组分和含有高浓度聚合物的废水时缺乏可靠性, 对废水中的部分有毒物质缺乏免疫性, 不能够实现在野外的监测以及其传感器的维护方面比较繁琐等。
3 压差法
样品中的可降解有机物被生物进行氧化后, 转变为氮、碳、硫的氧化物, 而从水样中释放出来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吸收后使得培养瓶中的空气压力减小, 由此换算得到微生物消耗的溶解氧量, 从而可以通过测定空气压力的差值来得到BOD值。该方法在测定BOD值时可以直接读取压力数, 在操作上较为便捷, 并且可以进行生化过程中的动力学研究。但是此方法的分析周期仍然需要耗费5d的时间, 并不适合进行大量的分析。
4 活性污泥曝气降解法
在温度为30~35℃的条件下, 利用活性污泥对样品进行强制性的曝气降解, 2h以后, 再使用重铬酸钾对生物降解前后的样品进行消解。通过对生物降解前后的COD值作差, 可得到BOD的值。该方法操作简便, 快捷, 结果准确, 但是不能够准确的测定培养瓶中的气体体积, 因此该方法并未在日常监测中获得广泛应用。李国刚[3]等人在报道中提出若能在曝气培养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提高控温精度, 提高自动化测定的水平, 那么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在线的连续监测。
5 近红外光谱法
采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水样时, 需先通过了解水样的近红外光谱范围, 然后通过对照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在近红外光谱中的信号取得样品的近红外光谱, 并通过曲线计算水样的BOD5值。何金成等[4]还根据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了一个可以实现在线实时测定BOD值的方案构架。近红外光谱法所需测时短, 易操作, 对样品的破坏性不强, 但是如何将样品中的近红外光谱数据, 通过模型即时准确地直接转换为BOD值仍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6 增温法
通过提高温度来减少培养时间是增温法的主要原理。通过这种方法来测定BOD值能够大大的缩短测定时间。在测定过程中, 微生物在较高温度下的生长速率以及其生物活性得到了相应程度的提高, 同时, 在水样中进行生物降解的过程中, 有机物也在被迅速的消耗掉。可加升温过程对测量时间的缩短是有着巨大的贡献的。虽然在样品中存在着各种种类的有机物质, 难免会因此而产生时间上的差异, 但是这种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7 重铬酸钾紫外光度法
通过将待测样品用活性污泥降解, 在用紫外光对经重铬酸钾消解前后的样品进行扫描, 测定重铬酸钾的量, 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COD值, 取其差得到了BOD值的方法叫做重铬酸钾紫外光度法, 该方法在具备操作简便, 适用性强的优点的同时, 也具备测定的精度和准确度高的特定, 特别适合污染水样中的有机物质的测定。但其在实验测定的稳定性和软件设计等方面仍然需要提高。刘廷良等[5]在报道该方法时提到, 该法主要适用于造纸、石化、印染、制革、酿造、冶金、制药、化工食品加工、生活污水等废水及处理后排放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并且该方法克服了标准方法测定耗时的缺点, 可及时为污水处理工艺提供监测数据。
8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采用Ⅰ3-结晶紫-聚乙烯醇 (PVA) 体系, 以碘酸钾配备标准溶液进行对照, 测定培养5d前后的水样溶解氧浓度, 通过与碘化钾反应生成Ⅰ3-与结晶紫相互作用形成带电中性离子的缔合物, 在550nm的峰位置出现最大吸收值, 通过分光光度法对水样前后的溶解氧的测定计算可得BOD5值。沙鸥等[6,7]利用碘酸钾-淀粉光度法对标准水样中的BOD5进行测定、以及用葡萄糖-谷氨酸配备的标准溶液和从污水厂进出口中的污水水样进行测定, 所得到的测定结果和国家标准方法中的测定结果一致, 同时, 也得出了高方法在测定时能够节省试剂和样品, 对样品的测定误差小, 灵敏度高的特点和优势。该方法在对环境监测中同BOD5值的方法改进上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确灵敏的测定方法。
9 紫外曝气法
紫外 (UV) 曝气法是利用紫外光线的照射对样品进行扫描, 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对紫外光线进行吸收, 得到的吸收值可分析得出对应的有机物种类, 而水样中结构复杂, 毒性大难降解的有机物种的吸收值往往也很大。UV曝气法首先对样品进行曝气处理, 该处理过程在生化处理池中进行, 而后在经过生物膜对水样中的有机物质进行生物降解, 最后再将污水样品排出, 通过对实际情况的模拟进行测定, 得到最终的BOD值的测定。并且通过该方法测定得到的BOD值的实际性和真实性要强于通过传统方法测定得到的BOD5值。不仅如此, 由该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BOD值测定, 特别是在对各种类型的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的评定方面, 以及对相关处理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方面均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8]。
1 0 BOD在线检测法
由于现代社会在环境保护管理, 污染控制监管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在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方面, 在实现在线检测方面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
生物反应器法在基于传统的BOD测定的稀释接种法上, 利用生物反应器内的特殊中空材料的特性吸附了大量微生物。当待测样品进入到反应器后, 微生物可迅速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 而通过测定样品反应前后的溶解氧的量, 就可以根据内置标准曲线得到BOD值。并且可以利用多个反应器同时工作, 实现在线监测的要求。
目前能够达到在线监测要求的方法还有微生物电极法等。
1 1 结语
生化需氧量作为环境保护部门在水质监测方面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能够实现对该指标的快速准确地测定意义重大, 而目前生化需氧量在测定方面仍然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 如水质的污染程度、生物细菌的存在种类等, 使得生化需氧量在测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阻碍。而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意识的加强, 所以在环境检测方面, 对生化需氧量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准确及稳定地得出结论仍存在着挑战。为此, 众多的环境检测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也要再接再厉, 共同将环境检测事业迈进一个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张静, 崔建升, 刘辉, 等.生化需氧量 (BOD5) 测定方法进展[J].河北化工, 2006 (1) :12~15.
[2]倪红梅, 慕春梅, 郭玉华.BOD5测定的简捷方法研究[J].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6, 18 (1) :39~40.
[3]李国刚, 王德龙.生化需氧量 (BOD) 测定方法综述[J].中国环境监测, 2004, 20 (2) :54~57.
[4]何金成, 李素青, 张性雄, 等.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废水生化需氧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6 (2) :190~193.
[5]刘廷良, 郭敬慈.化学需氧量 (COD (Cr) ) 和生化需氧量 (BOD5) 的快速测定:重铬酸钾紫外曝气法[J].中国环境监测, 1999 (2) :9~11.
[6]沙鸥, 马卫兴, 郭妍, 等.碘酸钾-淀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生化需氧量 (BOD5) [J].冶金分析, 2008, 28 (7) :23~27.
[7]沙鸥, 马卫兴, 钱保华, 等.碘-淀粉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9 (4) :448~450.
生化危机作文 篇5
[正文]
有一次某个人感冒了,这个人的身体里的居民有些就会变异,去无端的杀了没有变异的居民,这个居民被杀了会成为养料被抓伤的过一阵也会变异。这次白细胞去杀掉这些变异居民时,却发现了不同的情况,因为原来的变异居民只要把头激爆了它就会死,但这次确实没有杀掉,还会向外界传播。他便对人的身体发出警告。
[外面]
这个人感觉不适你去了医院。他的肺很难受,去也没有戴口罩。在路上他还与许多人说话,那些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便上前询问,可是他也不知道他也得了病。因为这种病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十分严重,但现在只不过是初期不太明显。到医院,与医生交流,可医生也没见过这种病,便只开了一些药给了他,让他回去了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这居然是传染病,他也得了这种病,她继续给别人看病,可是她不知道是,他给别人看病也会给别人传播这种传染病……这个人回到家后,他吃完饭吃下了药他认为把这些药吃完他的病就会好了。
[体内]
士兵见支援到了便再次去消灭这些变异居民,这次他们信心满满以为能够把这些变异居民消灭掉,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派出去的部队却全部死掉了。变异体继续向更多的地方进攻。白细胞军部也没有想到会这样,他们继续抵抗可是却抵抗失败了。这个人的身体就全部成了变异体。
[世界]
这个人感到更加的不舒服肺上喘不过呼吸他再次进了医院,并且住进了重病房,进行救治,但却救治失败了,这个人死了,随后这个医院里面的许多医护人员以及这个城市里面的许多人。都得了这种病,这个城市十分慌乱。还有许多人正在在潜伏期中。这些人的白细胞士兵依旧在抵抗。
可怕的生化武器 篇6
生化武器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两种,它们都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武器过去也称“细菌武器”,它是指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的武器。化学武器是指利用化学物质的毒性以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和器材的总称。
生化武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利用燃烧特殊的化合物产生的毒烟来杀死敌人,这就是最早生化武器的“山寨版”雏(chú)形。工业革命以后,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对病毒、细菌的知识突飞猛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化学武器就开始登上了战争的舞台。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将氯气这种可怕的化学气体作为武器向对方喷洒。因为化学气体随风扩散,能大范围地杀伤敌人,但是也给人带来了无限的痛苦。轻者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重者直接昏迷甚至死亡。
毫无疑问,生化武器是不人道的,是违背人性的。虽然战争中,伤亡不可避免,但是,让人类以这样一种痛苦的方式死去,缺少了起码的人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臭名昭(zhāo)著的,代号为731的“给水部队”,就是以研制生化武器的作战部队。日本投降之后,日军为了销毁罪证,将制造化学武器的工厂炸毁,导致大量的病毒扩散,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这个部队的遗址,就在哈尔滨市的平房区,小读者们有机会可以去参观,铭记这段历史。
人类并没有在沉重的灾难面前吸取教训,仍然有国家在研制生化武器,而且威力越来越大。芥子气就是二战时研究的化学毒气,它是普通氯气毒性的1000倍。人类只要吸入一点儿,就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损伤,中枢神经麻痹,体表皮肤溃烂,眼睛失明直到死亡。
在这之后,又诞生了沙林毒气,而沙林毒气的威力又是芥子气的1000倍。可经由皮肤、眼睛接触、呼吸道的吸入或由口食入等途径危害身体,它在极小浓度就可以发挥极大毒性,60公斤的成年人只要吸入0.6毫克即可致命,1公斤的沙林毒气可杀死100万人
生化需氧量 篇7
测定BOD5的方法大多采用稀释法。
1 稀释比的确定
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稀释法。在稀释法测定BOD5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稀释比的确定。
1.1 地面水,由测得的高锰酸盐指数与一定系数的乘积,就得稀释倍数
高锰酸盐指数为 18,系数就为 0.4~0.6,稀释倍数 0.4×18-0.6×18, 则稀释比就为 0.14~0.1,也就是说我们取水样 10%~14%进行稀释则可。
1.2 根据估计水样 BOD5数值来计算稀释比。
由公式 BOD5= [ (C1-C2) - (B1-B2) ]×f1÷f
式中C1、C2分别是水样在培养5天前后的溶解氧浓度 (mg/L)
B1、B2分别是稀释水在培养5天前后的溶解氧浓度 (mg/L)
f1、f分别是稀释水、水样在培养液中所占的比例
[0≤f1<1、0
整理 得 f =[ (C1-C2) - (B1-B2) ]÷[BOD5- (B1-B2) ]
讨论:
a.由于稀释水的水质对BOD5的测定结果有影响, 如果 (B1-B2) 的值大于1mg/L会对测得结果产生很大误差, 所以对于做BOD5的稀释水则要求:PH=7.2、B1-B2≤0.2 mg/L基于这一标准, (B1-B2) 可以取到它的上限0.2mg/L。
b.我们多年测BOD5的经验, C1-C2=0.5 C1时, BOD5的值更接近于真值, 而C1的确定则跟季节有关, 在11月-3月间C1能达到9.00mg/L以上, 而在4月-10月C1则在8.00mg/L左右, 基于这一经验, C1-C2的值可确定为4.50mg/L (11月-3月) 和4.00mg/L (4月-10月) 。
c.如果 B1-B2≤0.2mg/L,那么 BOD5- (B1-B2) ≈BOD5
从而确定了f的值。f=4.30÷BOD5 (11月-3月) 公式⑴
f=3.80÷BOD5 (4月-10月) 公式⑵
当f<0.1时步长一般取0.02, 0.1≤f<0.2时步长一般取0.04, f≥0.2时步长一般取0.1。例如:如果由BOD5的值计算出f=0.04, 则我们的三个稀释比最好是0.02、0.04、0.06 (即2%、4%、6%) 。如果f=0.18, 则取0.14、0.18、0.22。f=0.24时则取0.14、0.24、0.34。
根据以上经验式我们测定了我污水厂的进水、出水的BOD5。
由估计的BOD5的数值, 计算出f, 从f上下各取一个稀释比 (根据步长) , 利用这三个稀释比, 至少有1-2个测定结果符合规定要求, 确保BOD5测定一次成功。
1.3 根据CODCr的值来确定稀释比
在水体中尽管有机物种类繁多, 成份复杂, 但CODCr与BOD5的比值大致在2.5-3.0之间。根据这一范围, 我们就可以确定三个稀释比, 即CODCr/
由公式⑴得三个稀释比
由公式⑵得三个稀释比
根据季节选择一组稀释比, 把CODCr代入就可以得出三个稀释比。
2 操作
2.1 准备工作
稀释比确定之后, 我们就可以进行操作了, 操作之前还必须作下列准备工作。第一, 将所用的一切玻璃仪器彻底洗净, 先用洗涤剂浸泡, 然后用稀盐酸浸泡, 最后依次用自来水, 蒸馏水洗净。第二, 在5-10L的玻璃瓶内导入一定量的蒸馏水 (一种水样需3L蒸馏水) , 将其放入生化培养箱内, 调节生化培养箱的温度在20℃±1℃, 然后用无油空气压缩机或薄膜泵, 将吸入的空气先后经活性炭吸附管及洗涤管后, 导入蒸馏水内进行曝气2~8小时, 使蒸馏水内溶解氧接近饱和。曝气完毕, 用两层洗涤晾干的纱布盖上, 置于20℃±1℃的培养箱内放置数小时, 而后方可使用。
2.2 操作
第一, 稀释。第二, 装瓶。第三, 测值。第四, 培养。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从培养箱中取出曝气的蒸馏水, 在每升蒸馏水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镁溶液、磷酸缓冲溶液各1毫升, 混匀, 这就是我们用来稀释水样的稀释水了。然后按已选定的稀释比, 用虹吸法沿筒壁引入部分稀释水于1000毫升的量筒中, 加入所需的均匀水样 (如f=0.02, 则取水样量为0.02×800毫升=16毫升) , 再引入稀释水至800毫升, 用带胶板的玻璃棒小心上下搅匀, 勿使胶板露出水面, 以防产生气泡;充满两溶解氧瓶, 一瓶用于测当天的溶解氧 (DO1) , 另一瓶加塞置于20℃±1℃的培养箱内培养5昼夜之后测溶解氧 (DO5) ;另外取两溶解氧瓶充满稀释水, 一瓶测DO1 (空白) , 另一瓶加塞置于20℃±1℃的培养箱内培养5昼夜之后测溶解氧DO5 (空白) , 作为空白试验。
3 数据处理
5昼夜之后我们要对数据进行筛选, 在两个或三个稀释比的样品中, 凡消耗溶解氧 (DO1-DO5) >2mg/L, 剩余溶解氧 (DO5) >1mg/L的样品都算合格, 结果应取其平均值, 但实际中往往取DO1/DO5=30%~70%之间的数值来取其平均值, 当然如果有一个稀释比的DO1/DO5≈0.5, 那我们就不用取其他几个合格的算平均值了, 只取这一个数值作为最终结果就可以了。
稀释法测BOD5的计算公式是:
4 结论
4.1 归纳了选择 BOD5稀释比的几种方法,并根据标准稀释法的要求,结合影响测定 BOD5的因素,将某些变量作为近似处理,从影响 BOD5的主要因素入手,推导出计算稀释比的经验公式。
4.2 根据 BOD5与 CODCr的比值,以及根据BOD5推导出的稀释比经验式,归纳了由 CODCr的值如何估计稀释比的方法。
4.3 叙述了稀释法测定BOD5的准备工作及操作、数据处理的过程
摘要:阐述了采用稀释法测BOD5时选择稀释比的方法、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以及数据处理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BOD5,稀释比,操作,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1]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等编, 宋仁元等译.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2.
生化需氧量 篇8
由于生化需氧量的测定要通过估计其BOD5值大小确定是否稀释、接种、稀释倍数为多少等来进行测定, 因而其结果不仅受水体有机物含量、溶解氧影响, 还受稀释水、取样体积、稀释倍数等的影响, 特别是稀释倍数影响较大, 如果加入标样, 其稀释倍数就会发生很大改变, 测定过程极为复杂, 测定结果也不一定准确, 因此在日常的样品分析过程中, 一般不要求做加标测定。为配合省站“水环境常规监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特作此实验。
1 实验内容及具体要求
1.1 实验内容:
全程序空白和空白加标、标准样品和标准样品加标。
1.2具体要求:
数据不少于7组, 不能一天内完成测试7组数据, 至少测试3天;做2个空白加标, 其中一个的加标参考量按检出限 (2.0mg/L) 的3~4倍加入, 另一个按加标参考量按检出限的5~6倍加入;做2个标准样品加标, 其中一个的加标参考量按检出量的0.5倍加入, 另一个按加标参考量按检出量的1倍加入。
2实验方法
采用稀释与接种法 (GB/T 7488—1987) 。
3 实验仪器及试剂
3.1 仪器
恒温培养箱 (20±1℃) 、10L细口玻璃瓶、1000L量筒、玻璃搅棒、容积约300m L并带有磨口玻璃塞及钟形口的溶解氧瓶、虹吸管。
3.2 试剂
硫酸镁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铁溶液、磷酸盐缓冲溶液、接种水及接种稀释水 (临用现配) , 各溶液配制方法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生化需氧量稀释接种法中配制方法;国家有证标准物质 (107±8 mg/L) 。
4 操作步骤
4.1 不经稀释水样的测定
对溶解氧含量高、有机物含量较少的样品如空白及空白加标 (1) , 可直接采用虹吸法将室温下混匀的水样转移入两个溶解氧瓶内, 转移过程中应注意不使气泡产生。其中一瓶随即测定溶解氧, 另一瓶瓶口进行水封后放入培养箱, 在20℃±1℃培养5d, 测定其溶解氧, 5d前后二者溶解氧之差即为BOD5值, 以氧的mg/L表示。
4.2 需经稀释水样的测定
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样品, 需用接种稀释水将其稀释后再培养测定, 以保证其中有机物得到充分的分解。稀释时应根据实践经验, 大体估计其BOD5值, 选择适宜的稀释倍数, 稀释程度应使培养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大于2 mg/L, 而剩余溶解氧在1 mg/L以上。为避免水样酸碱性及有毒物等干扰, 使测定结果真实可靠, 本实验所需水样均采用标样配制而成。
按照选定的稀释比例, 用虹吸法沿筒壁先引入部分接种稀释水于1000 m L量筒中, 加入需要量的均匀水样, 再引入接种稀释水至需要量, 用带有橡胶板的玻璃棒小心上下搅匀, 搅动过程中应防止气泡产生, 然后按不经稀释水样的测定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装瓶、测定5d前后溶解氧。同时用接种稀释水按相同方法做空白实验。
5 数据结果及可靠性检验
5.1 数据结果
5.2 可靠性检验
5.2.1 异常值检验
为判断所得数据的可靠性, 分别将各组所测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记为X1、X2…X7, 指定α=1%, 进行Dixon双侧检验, 找出是否有异常值。其计算公式为D/=r7/= (x2-x1) / (x6-x1) 、D=r7= (x7-x6) / (x7-x2) 。各D及D/计算值如下:
查表得D~0.99 (7) =0.680, 各D及D/均小于D~0.99 (7) , 故各组数据均未检出高低端异常值, 因而所有测得数据在进行平均值、误差等计算中无需剔除。
5.2.2 准确度检验
准确度用以度量分析结果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决定着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根据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水样测定值的准确度允许差指标, BOD5浓度在3~100 mg/l时, 室内相对误差RE%≤±20%, 将各组测得数据最低值和最高值的相对误差分别记为RE%、RE/%通过计算各组数据的RE%并与之进行比较, 以判断所测数据的准确性。计算公式为:RE%=绝对误差/真值×100%= (测定值-真值) /真值×100%, 各RE%及RE/%计算值如下:
各组数据的相对误差RE%均小于±20%, 均在允许范围内, 说明所测数据较为准确。
通过异常值和准确度检验, 说明所测数据比较可靠, 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具有可信性。
5.3 加标回收率计算
在测试样品中加入一定量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准确度评价方法之一, 将各组测得数据最低值和最高值的回收率分别记为P、P/, 运用公式P= (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 /加标量×100%进行计算。
6 结论
6.1 空白加标量为检出限的3~4倍, 空白加标回收率在99.4%~109.9%之间, 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4.3%;加标量为检出限的5~6倍, 空白加标回收率在93.4%~105.6%之间, 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1%。
6.2 标样加标量为检出量的0.5倍加入, 加标回收率在126.2%~142.0%之间, 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31.8%;加标参考量按检出量的1倍加入, 加标回收率在83.6%~114.5%之间, 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1.9%。
6.3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空白加标量为检出限的3~4或5~6倍时加标回收率变化不大, 说明空白加标回收率受加标量的影响不大;标样加标量分别为检出量的0.5倍、1倍时加标回收率变化较大, 说明标样加标回收率受加标量的影响较大, 加标量为检出量的1倍时加标回收率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2]云南省环境监测总站.“水环境常规监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实验室分析注意事项.
生化需氧量 篇9
我国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稀释与接种法[1]( HJ505 - 2009) ,规定将水样充满完全密闭的溶解氧瓶中,在( 20 ± 1) ℃ 的暗处培养5 d ± 4 h或( 2 + 5) d ± 4 h( 先在0 ~ 4 ℃的暗处培养2 d,接着在( 20 ±1) ℃的暗处培养5 d,即培养( 2 +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由培养前后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之差,计算每升样品消耗的溶解氧量,即为BOD5。为了保证培养5 天后,水样中仍含有足够的溶解氧,往往需要对水样进行适当的稀释,同时对某些不含或含微生物较少的水样需要进行接种。
本试验通过改变稀释接种法进行五日生化需氧量测试方法中的部分测试条件,探索这些条件改变对测试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剂
水( 符合GB/T 6682 - 2008 规定的二级蒸馏水) ;
接种液a ( 取自某河流地表水) ; 接种液b ( 取自某污水处理厂尾水) ;
磷酸盐缓冲溶液(将8.5 g磷酸二氢钾(KH2PO4)、21.8 g磷酸氢二钾(K2HPO4)、33.4 g七水合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和1.7 g氯化铵(NH4Cl)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 mL,此溶液的pH值为7.2);
硫酸镁溶液( ρMg SO4= 11. 0 g / L ) ; 氯化钙溶液( ρCa Cl2=27. 6 g / L) ;
氯化铁溶液( ρFe Cl3= 0. 15 g / L) ;
稀释水( 取5 L水于5 L的大烧杯中,控制水温在( 20 ±1) ℃,曝气1 h,使稀释水中的溶解氧达到8 mg/L以上) 。
1. 2 仪器
生化、化学需氧量标准物质( 标准编号: GBW( E) 080203,批号: 130420,真值: 92. 6 mg/L,不确定度: 7. 4 mg/L) ; 溶解氧瓶( 带水封装置,容积250 m L,16 个) ; 量筒( 1000 m L,2 个) ; 虹吸管; 定量吸管( 50 m L,2 只) ; 溶氧仪, 美国YSI5100; 250B数显生化培养箱,山东城高科仪器厂; 曝气装置( 超静音增氧泵AP - 26) 。
1. 3 试验方法
1. 3. 1 待测试样的准备
本试验中待测试样为标准物质所配,按照标准物质证书上的使用方法配制后,所得到的溶液中含BOD5为( 92. 6 ± 7. 4) mg/L,且配制过程为纯水稀释制备得到,其中含微生物很少,因而采用稀释接种法进行测定。
1. 3. 2 稀释倍数的确定[2]
为了保证稀释后样品中溶解氧质量浓度消耗不小于2 mg/L,培养5 天后剩余溶解氧质量浓度不小于2 mg/L,且培养后的溶解氧质量浓度为培养前的1 /3 ~ 2 /3 之间,依据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出待测试样BOD5浓度,确定稀释倍数为20 倍。
1. 3. 3 试验方法
取250 m L试样于5L大烧杯中,向里面加入4750 m L稀释水,搅拌摇匀,接下来按以下几种方案对试样进行处理,每种处理方式均取样进行BOD5测试。
方案1:不加营养液,不接种;
方案2:只加营养液,不接种;
方案3:只加接种液b,不加营养液;
方案4:加营养液,加接种液a;
方案5: 加营养液,加接种液b。
以上五种方案制备的试样,在进行生化培养前均进行溶解氧质量浓度的测定,同时测定稀释水培养前的溶解氧质量浓度,然后用虹吸管取稀释水和各试样于溶解氧瓶中,盖上瓶盖,防止试样中残留气泡,加上水封,送入培养箱进行恒温培养( 20 ± 1) ℃ ,培养5 d后测定试样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
2 结果与讨论
2. 1 试验结果
稀释接种法计算BOD5的公式如下:
式中: ρ———五日生化需氧量质量浓度,mg/L
ρ1———接种稀释水样在培养前的溶解氧质量浓度,mg/L
ρ2———接种稀释水样在培养后的溶解氧质量浓度,mg/L
ρ3———空白样在培养前的溶解氧质量浓度,mg/L
ρ4———空白样在培养后的溶解氧质量浓度,mg/L
f1———接种稀释水或稀释水在培养液中所占的比例
f2———原样品在培养液中所占的比例
根据各方案培养前及培养5 天后的溶解氧质量浓度计算得到各方案所测得的BOD5浓度值如表1。
通过表1 可以看出,以上5 种方案,只有方案5 所测得的BOD5浓度值在真值范围内,其余几种方案所测结果均偏小。
2. 2 讨论
方案1: 在无添加营养液和接种液时测得结果最小,可见在微生物含量较少的情况下,试样中有机物不能被充分地氧化分解。
方案2: 在添加营养液的情况下,所测结果虽然较方案1有所增大,但较真值依然偏小,说明添加营养液能够激发微生物的活性,但由于微生物含量较少,试样中有机物依然不能被充分氧化分解。
方案3: 在只进行了接种的情况下,所测结果较前两种方案均有所增大,但较真值依然偏小,说明试样中虽有足够的微生物,但由于活性不足,试样中有机物依然不能被充分氧化分解。
方案4: 虽已添加了营养液,并进行了接种,但所测结果依然较真值偏小,说明所选择的接种液不能提供足够的微生物,试样中有机物依然不能被充分氧化分解。
方案5: 添加了营养液,并进行了接种,所测结果在真值范围内,说明,该方案能提供足够的微生物,并且微生物有较好的活性,试样中有机物能被充分地氧化分解。
3 结论
稀释接种法进行BOD5的测定是一种经验方法,该法是基于水中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来进行测定,因而该法与微生物密切相关,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3 - 4],所以需严格控制条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行BOD5的测试中,尤其是待测试样中微生物含量较少的样品,需要进行稀释和接种,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就必须引入足够的微生物,并为其提供适合生长的环境,才能有效地提高BOD5测试的准确性[5]。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
[2]尤世涫,黄彩海.测定BOD5确定水样稀释倍数的各种方法[J].中国环境监测,1994,10(4):35-38.
[3]许雪莹.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J].交通环保,1999,6(3):32-35.
[4]张丽荣.影响稀释法测定废水中BOD5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32(3):26-27.
生化需氧量 篇10
生化需氧量简称BOD(Biochemical Oxgen Demand)是指水中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过程中所消耗水中溶解氧(DO)的量。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和最终生成的物质,可利用下列的反应式来概括反应过程:
水中有机物含量多,消耗的溶解氧就多,生化需氧量也就高。BOD间接表示了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它的数值反映了受污染水体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多少。
我国现行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最经典的测定方法是稀释接种法:即将水样稀释接种充满完全密闭的溶解氧瓶中,在20℃+1℃的暗处培养5 d,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BOD5,以氧的mg/L表示,测量溶解氧优选膜电极法。
采用稀释接种法测BOD5是一种经验方法,生化需氧过程的发生通常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好氧微生物的存在;2)水中要有足够的溶解氧;3)适合微生物利用的各种营养物质(各种无机营养盐等)。由于此方法测定与微生物密切相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测定的重现性差,且测定周期较长,一旦出现失误,无法以原样补测。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及数据的可靠性,必须严格控制条件,对测定全程进行质量控制。
1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测BOD采集的样品应充满并密封于棕色玻璃瓶中,在0℃~4℃下进行保存,并于24 h内尽快分析。24 h内不能分析,可冷冻保存(冷冻保存时应避免样品瓶破裂),冷冻水样测定前需解冻、均质化和接种。
2 试剂
本实验要用的是缓冲溶液和营养盐溶液,配好的溶液用毕后立即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因为营养盐里常温下藻类和微生物极易繁殖,使稀释水的空白值偏高。
3 仪器
3.1 溶氧仪的使用
1)每一次开机,在读取首个读数前必须让探头预热约30 min,这是让探头耗尽保留在盖里的所有的氧,使探头充分极化且温度稳定。如果预热时间不够需进行校准,则校准值会发生漂移并可能超出技术要求。
2)每次测量样品前,仪器都需要校准。先进行零点校准:将探头浸入每升含1 g亚硫酸钠和1 mg钴盐的水中,进行校零。再进行校准:将探头插入已知氧含量的蒸馏水中调节仪器读数到已知氧气的含量值上。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
方法一:通过碘量滴定法测其水中溶解氧值,再将探头插入同一蒸馏水中,调节仪器读数到已测氧气的含量值上。即滴定法校准。
方法二:在温度相对稳定条件下充气达到饱和度的水中溶解氧含量为定值,调节仪器读数到该温度时氧气的含量值上,气饱和水中校准。
方法三:将探头置于盛有1英寸水的BOD瓶中,使空气相对湿度100%,摁自动校准键即可,空气校准不需搅拌。
当仪器无法校准时,应检查膜与电解液,如果膜有鼓包,更换薄膜,如果膜与电解液之间有气泡,需补充电解液。
维护仪器时要注意:不能用手接触探头薄膜表面。更换电解液和膜后,或膜干燥时,需使膜湿润,待读数稳定后再进行校准。原电池式仪器接触氧气可自发进行,因此在不测定时,电极探头要保存在无氧水中并使其短路,以免消耗电极材料,影响测定。对于极谱式仪器的探头,不使用时,应用洁净的布或滤纸擦干探头上的水珠,然后放在潮湿环境中,以防电解质溶液蒸发。
3.2 恒温培养箱
目前市场上许多恒温培养箱有大视角的观察窗,而BOD规定要在20℃+1℃的暗处培养,要用不透光的材料贴住观察窗,以确保样品在暗处培养。
4 水样的预处理
1)水样的p H若超出6.5~7.5,需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 H近于7,注意用量不要超过水样体积的0.5%。
2)水样含重金属或砷、氰等有毒物质时,可使用经驯化的微生物接种液的稀释水进行稀释,或提高稀释倍数以减少毒物浓度。
3)从水温较低或水温较高的水域采集的水样,都应迅速将水样放入20℃恒温培养箱使水温调至20℃左右,并充分振摇后打开瓶塞,使之与空气中氧气接近平衡。
含少量游离氯的水样,放置1 h~2 h后,游离氯即可消失,对于游离氯在短时间不能消散的水样,可加入亚硫酸钠溶液除去。
5 稀释水、稀释接种水、稀释倍数
1)稀释水。将一定量的纯水加到2 L~5 L的洁净玻璃瓶中,放置于恒温的培养箱内,控制水温20℃+1℃开口曝气数小时,使水中的溶解氧达到8 mg/L以上,达不到时再进行曝气,使用前每升水加入四种盐溶液各1.0 m L,混匀,即为稀释水,20℃下保存,24 h内使用,剩余的稀释水应弃去。用稀释水做的全程序空白实验中,五日氧消耗量应小于0.5 mg/L。
2)稀释接种水。每升稀释水加入适量接种液后,控制它的p H为7.2,五日氧消耗量应小于1.5 mg/L。
3)稀释倍数。非稀释法的测定上限6 mg/L,测定下限2 mg/L。稀释的目的是:稀释后的水样五日溶解氧消耗量控制在非稀释法的量程内,且五日内溶解氧消耗量不小于2 mg/L,五日后剩余溶解氧量也不小于2 mg/L。据此确定稀释倍数:
通常BOD5的值会占COD的30%~70%,根据经验:一般生活污水BOD5的值会占COD的50%,假设五日溶解氧消耗量为4 mg/L,则稀释倍数=COD值×50%/4=COD值/8=0.125×COD值。
当不能判断BOD5的期望值时,按照HJ 505-2009推荐的三个稀释倍数来稀释。
6 实验过程
在已知容积的溶解氧瓶内,加入部分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再加入根据瓶容积和稀释倍数计算出的水样量,然后用稀释水使瓶刚好充满,勿留气泡于瓶内。
测定当日溶解氧后,盖紧瓶塞,加封口水,在瓶盖上外罩一密封罩,培养期间要检查水封,及时补充。
从开始放入培养箱算起,经过5 d±4 h后,弃去封口水,测定剩余的溶解氧。
7 计算结果
有两个或三个稀释倍数的样品中,凡消耗溶解氧大于2 mg/L,剩余溶解氧也大于2 mg/L,计算结果时,应取其平均值。实践表明:同一样品,五日氧消耗量与稀释倍数不一定成比例关系,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水样中溶解氧含量的增高,造成微生物繁殖空间变大,使五日耗氧量有增多的可能。
BOD5是间接表示有机物污染及衡量生化处理过程中净化效率的综合指标,并对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以及污水厂的生产运行提供科学依据,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还可怕。由于影响BOD5测定的因素较多,每次进行水样分析时,都要进行水样的预处理和干扰消除,准确估算稀释倍数,严格控制测定和培养温度,正确使用维护溶氧仪,只要严格注意上述影响因素,就可得到良好的实验结果,从而实现对水体的环境保护。
摘要:简述了生化需氧量的概念及测量方法,并指出了稀释接种法的不足,探讨了水和废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总结了影响BOD5测定的因素及提高测定数据准确性的要点,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关键词:生化需氧量,稀释水,水样,稀释倍数
参考文献
[1]HJ505-2009,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S].
臭鼬的生化武器 篇11
姓名:臭鼬
家族:臭鼬科
外貌:体长约30厘米,小脑袋,小胳膊小腿
体重:大约1千克
注册商标:长有浓密绒毛的大尾巴
菜谱:主食植物、昆虫、鸟蛋和小动物,野蜂蜜和蜜蜂是点心
家:以洞穴为家
居住地:美国、墨西哥、中美洲的部分地区和加拿大南部
寿命:野外5~6年(没有意外的话)
危险无处不在,食物必须寻觅——为了生存,为了防御或进攻,很多昆虫、蛙类、蛇类、水母等相对的“弱势动物”都是化学武器的爱好者,而相对强大的哺乳动物则主要选择牙齿、爪子进行快速袭击等方式。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本文的主人公,臭鼬就发掘出了一种神秘而恐怖的化学武器:它犹如臭鸡蛋、大蒜和焚烧橡胶气味的组合,令闻到者无不掩鼻而逃。
喷出的武器:恶臭之液
很多人不喜欢臭鼬,以为它是麻烦制造者,但实际上,臭鼬生性稳重,就像知道自己不是很受欢迎一样,它总是在夜间才爬出洞穴寻找食物,常常独来独往。而且不到万不得已,它是不会向别人展示秘密武器的——它害怕比自己大的动物,只有感到不安的时候才会喷射恶臭液。
是的,臭鼬是“喷射恶臭”,但绝不是全身上下臭不可闻,它的化学武器制造厂位于尾部的肛门附近,即直肠内的腺体里。其成品是一种极臭的油性液体。很多食肉动物都多多少少能搞出一些不太好闻的气味以标示领地,臭鼬也是如此,只不过它分泌的液体气味尤其臭不可挡,是当之无愧的“化学武器”。
这种化学武器最核心的成分是硫化物,浓度极高,如同矿井、沼泽、油井、天然气井等等危险环境中含量极高的气体一样。威力就是:不仅能臭得对方头晕目眩,臭味沾衣一月不散,并能造成强烈的剧痛,无论眼睛、鼻子还是嘴里都将留下不可磨灭的感觉,还有臭晕对方的可能。这有例为证:在芝加哥,有一只红狐第一次遇到臭鼬,以为是美食一道,却不料被臭鼬的臭气弹击中,竟活活被臭晕过去,半个多小时后才得以苏醒,相信这只红狐以后绝不会再打臭鼬的主意。
臭鼬使用该化学武器也相当得心应手,它的臭腺已经进化得相当“高科技”,每个腺体单元可以独立旋转,不仅可以锁定目标,甚至有完美的定位效果。比如,想阻止身后未知距离的捕食者,臭鼬会以喷雾形式排出这些化学武器;如果骚扰者在视野范同内,它则会突然将屁股朝向对方,选择直接喷射到对方脸上。在无风的日子里,臭鼬的“臭气弹”最远可喷射到6米开外的地方;如果有风,臭味更可飘到十米之外。更可怕的是,臭鼬还能在几秒钟内把这种液体喷射好几次。
值得庆幸的是,臭鼬并不是滥用武器的动物,只有在被激怒或感到受威胁时,它才会释放出这种液体,且使用前还经常会发出警告一高高地翘起尾巴,同时快速跺着前爪,发出噼啪的声音,似乎在说:“我要发射臭气弹了,识趣的快快离开!”
成也化学武器,死也化学武器
也许你不知道,对于臭鼬来说,该“化学武器”还可以充当“求婚利器”。在求偶时,臭鼬先生也会释放这种液体。放心啦,它绝不会把“心上臭鼬”臭跑,它释放的只是很轻微的一点。原来,臭鼬还能根据对手的情况随意控制化学武器的使用量。
可以说,倚仗着这种武器,臭鼬根本没有“活生生”的对手(狂犬病是臭鼬的一大致死原因),当地绝大部分掠食者,比如美洲野猫、美洲豹,除非它们饿得要死不活了,否则,一般都会远远避开臭鼬。
老实说,如果我们有了这种化学武器可能也会得意忘形,臭鼬也不例外,它什么都不怕,对于仅仅诞生百年的高速公路更是100个看不上眼。因此,它常常大摇大摆地站在高速公路上,将高速行驶的汽车当成另一种食肉动物,想给它们个教训:来吧,老兄,你敢来我就敢站在这里喷死你。结果呢,自然是臭鼬死于非命。据调查,臭鼬占了公路死亡动物很大比例,而原因就在于此。
臭鼬攻击新闻网
生化需氧量 篇12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是医学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的主要内容。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 功能最多的实质性腺体器官, 被喻为人体最大的化工厂。它参与体内消化、代谢、排泄、解毒和免疫等过程, 是具有重要而复杂代谢功能的器官。为检查肝脏功能完整性、有无疾病和损伤, 从不同角度设计了许多检查肝脏的实验项目, 临床上常将肝脏实验室检查统称为肝功能检查。肝功能实验检查的目的是通过某些生物化学指标检测, 间接评估肝脏功能, 为临床医生正确地做出肝胆疾病诊断、病程检测及疗效观察等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可选择的肝功能指标很多, 了解每项检查的临床价值, 对评价肝脏功能非常重要。
急性肝损伤 (acute liver injury) 一般由短期接触较大剂量肝毒物或肝脏功能不全时接触某种肝毒物引起, 病理改变常见于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胆汁淤积等。多种因素如化学性肝毒物、病毒感染、免疫性因素、乙醇等均可引起急性肝损伤, 甚至肝功能衰竭, 其防治研究一直是热门课题[2,3,4,5]。本次综合性实验主要在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中开设, 其主要内容通过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 选择2~3个反映肝细胞损伤状况的指标进行检测。
一、实验目的
主要包括熟悉文献查阅方法、实验设计和综合报告的撰写格式;熟悉生物材料样品采集和取样原则及一般要求;掌握肝功能检验项目的选择原则、肝胆疾病的临床酶学分类、转氨酶分类及其检测意义;掌握ALT、AST主要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初步掌握检测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二、实验课程基本流程
(一) 实验设计
本阶段主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使学生熟悉文献查阅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首先了解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常用的急性肝损伤模型, 选择一种化学物质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 确定染毒剂量、方式、生物标本的采集时间;确定实验动物、性别、年龄及组别;列出所需试剂与器材清单;样品预处理方法;检测指标、检测方法的选择;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处理以及论文撰写。 最终以论文开题的形式在班级展示, 并由专业课老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提交一份开题报告。
(二) 课题实施
此部分为本次综合性实验的主体部分, 包括动物的选择、染毒、生物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分析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论文撰写等。在这个阶段, 要求学生需要熟悉或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比如:理论部分要求掌握: (1) 肝功能检验项目的选择原则; (2) 肝胆疾病的临床酶学分类; (3) 转氨酶分类及其检测意义; (4) ALT、AST主要测定方法; (5) 连续监测法及赖氏法测定ALT、AST的原理、注意事项。操作部分: (1) 试剂的称量与配制; (2) 实验动物的抓取方法、编号标记、分组原则; (3) 实验动物的染毒技术、生物样品的采集、 预处理; (4) 赖氏法测定ALT、AST的操作步骤; (5) 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以及论文撰写等。
(三) 数据分析和撰写报告
一个完整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过程, 包括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和撰写报告五个步骤。在此过程中, 每个步骤均可能产生实验误差, 如所选取的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样品预处理方法选择是否合适、分析方法及仪器和器皿、化学试剂和实验用水等, 还包括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验环境。为了保证实验室提供的分析数据准确可靠, 首先必须对上述各方面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 尽量减小和避免实验误差;其次要求同学们掌握生化检测数据 (特别是组间数据) 的表示方式;在统计分析时, 要求掌握两组或多组间数据的比较方法, 正确应用三线表;最后, 熟悉科研论文的书写格式, 以小论文的形式把此次综合性实验的结果展示出来。
三、考核方式
本实验采取分组教学, 为最大限度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及团队协作精神, 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 安排2~3人一个小组, 各组可选择不同的急性肝损伤模型。
(一) 考核方式及要求
1.开题报告。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背景:急性肝损伤简介, 常见的引起肝损伤的化学物质, 目前急性肝损伤常用的动物模型有哪些? 可以采用哪些指标来评价急性肝损伤?
(2) 实验设计:根据文献, 选择一种化学物质建立肝损伤模型, 并对相应的检测指标进行检测;介绍所选择的检测指标、检验意义、检测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经费预算等。
2.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技能考核。要求标准曲线线性符合要求, 成功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
3.每组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一份实验报告。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现状及意义、实验动物选择、材料与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参考文献等。论文撰写要求格式准确、条理清晰、内容真实。
(二) 成绩评定
实验设计书写占总成绩的20%, 实验操作与技能考核占50%, 科研论文占30%。
四、讨论
目前医学院校本科生开设的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 学生只参与完成整个实验的一小部分, 缺乏自主设计的综合性实验, 不能体现创新性[6]。因而, 开设“设计性综合实验”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多种实验技能的掌握, 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包括标本的采集、运送、确认、处理、分析检测、数据的处理、检验结果的审核、检验结果报告及结果解释等[7]。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联系临床应用, 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将临床生化检测实验设计成相对连续完整的从肝损伤模型建立到生化指标检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使学生能够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 在实践中激发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思考。
建立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开展防治研究的常用方法。相对肥胖大鼠血糖血脂的检测综合性实验而言, 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的技术比较成熟、实验周期短、易操作, 并且重复性也较好。本实验课程从查阅文献、课题设计、模型建立、取材及检测再到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 通过整个流程即强化了学生对临床生化多种实验技能的掌握, 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及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我系自在检验医学系本课学生开展急性肝损伤综合性实验以来, 带领学生对各种经典的肝损伤模型 (比如四氯化碳、对乙酰氨基酚、 异烟肼等) 进行了验证, 此外, 积极开展重金属导致的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 并鼓励其总结部分研究结果写成科研论文发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对开展科学研究的思路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为以后的临床和科研实践打下基础。
如前所述,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课程涉及多学科理论, 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强, 对学生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强。因此, 在开展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 在开始综合性实验之前, 要求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分析能力。而学生的知识储备、实验基础技能均比较薄弱, 在文献查找、阅读、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与统计上均存在很多不足, 因此实验不能太复杂, 此外要合理安排综合性实验教学时间 (灵活、机动, 不能与考试时间相冲突) , 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克前, 王晓春, 罗建新, 等.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育史话[J].生命的化学, 2014, 34 (2) :225-231.
[2]陶莉, 陈熙, 张程, 等.内质网应激在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 29 (11) :1536-1540.
[3]梁英丽, 章叶发, 张程, 等.褪黑素减轻对乙酰氨基酚的急性肝脏毒性[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8 (2) :138-141.
[4]刘晓倩, 张志辉, 张程, 等.单次乙醇暴露对小鼠肝脏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8 (4) :372-374.
[5]石嫦娥, 陈熙, 张程, 等.SREBP-1c激活在细菌脂多糖引起小鼠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6 (12) :1227-1230.
[6]陈道俊, 操基玉.高校《环境卫生学》“设计性综合实验”的建立与思考[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 (15) 3:254-255.
【生化需氧量】推荐阅读:
水体化学需氧量06-23
化学需氧量(COD)07-14
溶解性化学需氧量10-24
含氯离子废水化学需氧量分析方法比较07-19
水样保存及干扰物质对化学需氧量测定的影响05-19
血液生化10-16
血浆生化05-28
生化测定09-17
生化诊断09-28
生化结果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