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技术

2024-09-28

生化检验技术(共8篇)

生化检验技术 篇1

生化产品是指所有通过生化反应得到的产品[1]。由于人类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逐渐增加, 生化产品的分析与检验也逐渐受到重视。《生化产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生物技术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手段和几类常见的生化产品的分析方法等, 是一门科学性、实用性、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掌握目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品质控制所需的知识诉求, 能掌握几类常见生化产品的检验方法, 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生化产品生产与检验的知识。《生化产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开设前期, 教学团队在经过企业调研和学生走访等方法探索了该课程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模式[2]。

1 教学内容实用化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系统的知识体系、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从培养目标出发, 选取实用性强的生产过程和知识要点, 在教学内容选取时从学生的技能培养出发,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基础分析, 包括了化学器皿的使用、电位分析、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等, 培养学生分析方法的技能, 另一方面是几类常见的生化产品的分析, 包括了白酒分析、啤酒分析、发酵食品、乳酸、苹果酸等, 学习内容与专业方向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类比来加强理解和记忆, 并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 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教学活动中, 教学主体为学生,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内容由浅入深, 通过丰富多彩的生化产品展示及学生对某些生化产品调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目前生化产品的发展及生产概况, 使得学生对生化产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生化产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的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各种生化产品的理论知识, 这并不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几项生化产品检验的实训项目, 包括白酒分析、啤酒分析、发酵食品、乳酸、苹果酸检测等, 在实训环节中将生化产品的检测方法贯穿其中,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诉求, 提高技能, 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整。

3 考核方式综合化

针对该院学生情况, 将《生化产品分析与检验技术》总课时设定为64学时, 其中理论课32学时, 实验32学时。在教学考核中, 综合考虑三个方面: (1) 学生的技能水平, 主要考察学生实训过程中基本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训报告册填写能力; (2) 学生的知识水平, 主要通过课后练习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 (3) 学生的学习氛围, 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提问回答等。所占的比例为5:4:1。综合三种考核方式, 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让教师更好的了解教学效果, 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在《生化产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合理构建教学内容, 调动学习兴趣, 综合考核方式, 立足于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需求,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综合多种形式考核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洪元.高职《生化产品分离纯化技术》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 2011 (7) :34-36.

[2]魏秋红, 李红利, 王婷婷.高职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3 (12) :38-40.

[3]黄崇本, 陶剑文.高职课程改革新趋势分析与再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 2007, 4 (28) :54-56.

[4]陈军, 万平, 李新国, 等.综合性生物技术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11 (28) :123-125.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有效控制分析 篇2

【关键词】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成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9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82-02

临床生化检验对临床诊断发挥积极的参考作用,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1 检验质量影响因素

11 生理因素影响 患者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开展临床生化检验中指标确定参考值也应当体现差别性,以成年人与新生儿对比为例,新生儿因为肝脏匮乏葡萄糖酸转移酶,未结合的胆红素就不能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在生化检验中的血清总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两项指标数值将会明显超过成年人。患者性别差异也应当兼顾,适龄女性在月经期的性激素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患者情绪紧张也会导致血清游离乳酸和脂肪酸、血糖上升[1]。多项医学研究资料显示,生理因素对检验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

12 环境设备与试剂影响 任何先进的生化检测设备,都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维护,保持最佳使用状态,使用中的人为不当操作也对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在生化试剂使用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运用,使用与保管不当会对试剂灵敏度产生影响。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也应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13 饮食方面影响 患者在检验前以及治疗期间的饮食结构也会与生化检验质量发生联系,饮食能够对血液中的成分产生影响,TG、GLU、ALP等成分受饮食干扰可能性较大,TG尤为明显,其升高之后会引发血清、血浆乳白状浑浊,对比色、比浊、滴定等检验项目准确性产生影响[2]。

14 标本方面影响 临床生化检验应当要求患者在清晨并空腹采集化验样本,一些患者未能够严格按照医嘱执行,降低了标本质量或者造成标本不合格。如果不采取措施重新采集标本,检验准确性受到影响。另外,部分检验岗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是业务能力低下,具体操作中存在瑕疵,标本在实验室实施标本加样环节处理不当也对标本检验效果产生影响[3]。

2 强化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途径

21 强化标本质量管理 开展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要注重患者检验前准备工作质量,要做好标本采集基础性工作,要按照要求布置患者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指导,重点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提出科学性要求,密切关注患者生理状态、饮食习惯等方面,科学确定标本采集的时间以及方式,最大化保证患者样本采集符合规定。在标本运送与处理过程中也应当注意科学性,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运送与处理规范流程,最大程度减少在这一环节对标本质量产生影响。

22 强化系统质量管理 检验设备性能与准确性对于检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实验室温度、湿度等,医技人员应当在保证实验室环境达标的前提下,依据操作规范对检验设备开展定期维护和调试,让检验设备始终处于最佳性能状态,确保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生化检验中所需使用的生化试剂质量也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试剂质量过关是有效进行检验以及保障检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生化试剂的使用应当从源头把关,使用质量过硬产品,新产品应当开展实验室检测,并完善采购、保管与使用制度,做好详细记载。另外,还要针对室内外环境质量进行管理,确保检测的精准性[4]。

23 强化项目复查管理 在当前的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复查环节容易被忽略,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必须要强化检验项目复查工作,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率。研究资料显示,对临床生化检查结果产生影响的方面,大多数为基础与责任方面的不足,在获得检验结果之后,检验人员一定要认真对照规定履行复查程序,尤其是对于数据误差值范围超过正常区间的项目,一定要重新进行认真的检验,确保检验成果的准确性,有效杜绝人为失误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5]。实践证明,抓好项目复查管理工作,能够为有效开展生化检验活动增加一道质量把关的屏障,对于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是有效提升临床生化检验质量、预防医疗纠纷与事故的重要方面。

24 强化检验记录管理 检验记录是整个临床生化检验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是对检验工作的直接佐证,不仅具有法律层面的意义,同時也能够直接反应工作人员的绩效[6]。强化检验记录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检验工作管理质量,同时也是有效预防医患纠纷、占据法律主动权的重要措施,检验工作人员在记录上要全面、准确、真实,有记录不符合规定的地方,应当进行补充,要提高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确保临床生化检验数据以及各项内容的准确无误。相关管理部门或科室,还要强化监督管理,据此对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比,应当结合检验记录,科学评价工作人员绩效,与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奖惩晋升等方面挂钩,促进工作成效提升。

由此可见,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医技人员一定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深入的分析活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进,不断完善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促进检验质量提高,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玉海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原因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9(3):83-84

[2] 白继文检验医学诊断技术[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53

[3] 丁金鹤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5(10):852

[4] 万艳华临床生化检验几点要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5(2):48

[5] 王正法检验科复查环节不可忽视[J]化学工业,2011,9(7):54-55

生化检验技术 篇3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以下简称生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直接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应用性学科。随着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研究及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临床生化检验已从过去的手工滴定、化合物颜色反应进入一个全新的自动化微量分析时代。相对于临床生化检验飞速发展的形势,高职院校生化检验的教学相对滞后。这就要求生化检验技术教师必须及时了解临床生化检验发展的现状,使生化检验技术的教学服务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技能训练,校内实训与实习训练、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尤其是本课程较为完善的实训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对江苏省67家医院生化检验科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江苏省67家医院的生化检验科,这些医院等级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可知,此次调查的医院绝大多数为二级以上医院,其检验科的设施条件较好,能真实反映目前江苏地区临床检验的发展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1.2 研究方法

采用统计、测量的方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表,由本院检验专业学生对医院生化检验科室进行调查。

2 内容与结果

2.1 仪器设备配置情况(见表 2)

2.2 项目开展情况(见表 3)

2.3 其他

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医院常使用微量加样器,60%的医院平时也会用到移液管。为了加强学生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在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时,老师还应注重训练学生对移液管和微量加样器的使用。

3 讨论

3.1 调查结果与高职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1无论是高级别的甲等医院还是基层医院,绝大多数医院已经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拥有全自动的电解质分析仪,除了血清蛋白电泳等个别项目外,均为自动化分析;2高职院校部分实验教学方法与临床检测方法不一致;3在深入临床调查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在自动化仪器操作逐渐取代原有手工操作的趋势下,生化检验工作岗位技能需求已由传统的如何检验逐渐过渡到现代的为什么要检测以及如何才能使检测更为准确。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等等都是现在生化检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但是,因生化检验相关仪器价格昂贵、更新迅速、不能直接产生效益,高校实训教学条件与临床实践发生脱节。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实训指导用书都是根据过去实训课的特点编写,且不同的实训指导教材有着不同的侧重,有的偏重于传统的手工比色;有的偏重于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仪测定;有的偏重于临床应用;有的则偏重于如何检测。但对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审核以及操作现代化医学仪器的流程等方面的知识涉及不多。

在现有的实训教学条件以及实训指导用书的限制下,传统的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还是采用了以手工操作为主,自动化测定为辅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弊端表现为:1该实训教学过程中重手工操作技能的培养,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应用能力的培养;2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实验室做的这些实验方法在临床上早就已经淘汰,这就使得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和临床生化检验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进入临床生化检验实习及工作期间需要比较长的适应期;3由于实训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现有的实训教学模式的培养下,根本不能做到“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的零对接”。这就要求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必须根据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探索出新的符合临床现状的实训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实验室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3.2 高职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的出路

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了现代化检测工具,其工作的重点是对整个分析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核心,是实验室生存发展的前提[1]。这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更多的临床知识,用以判断检测前、中、后阶段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因素。为实现高职的教学过程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应从传统的如何检测逐渐过渡到现代的为什么要检测和如何才能检测才更准确。所以,临床应用、标本的质量控制、分析后的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融为一体逐渐取代“如何检测”成为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2]。在该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就要求教师在生化检验技术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据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既然自动化测定已是大势所趋,那么实训教学内容就应该根据这样的趋势作相应的调整,应该探索出新的符合临床现状的实训教学模式,该模式应该以检测样品为中点,涵盖检测前、中、后的内容。所以,在新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融入分析前、后的标本质量控制及结果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逐步改变传统的以具体项目的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为加强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与临床工作岗位的对接,必须以临床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实训教学与临床生化检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实训教学要围绕“临床生化检验工作”展开。此外,还应该在院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深化课程建设,从“对接”工作项目,设计实训教学项目;“对接”工作流程,实施实训教学;“对接”工作过程质量管理,构建实训考核体系,3方面实现教学与工作的无缝对接,着重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培养“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生化检验技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敦煌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49例行生化检验患者, 其中男25例, 女24例, 年龄为23~52岁, 平均 (34.2±2.7) 岁。所有患者均无精神异常及血液疾病且对此研究知情同意。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检验方法

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生化检验及肝素锂抗凝血技术检验, 方法如下:患者均于空腹状态进行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 各5 m L, 常规生化检验标本放置于普通真空采管, 放置前保持管内干燥。肝素锂抗凝血检验标本存放于含有肝素钠抗凝的真空采管中。每管各3 m L, 并对其血浆、血清进行常规分离。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钠 (Na) 、钾 (K) 、肝素锂 (Li) 、钙 (Ca) 、氯 (Cl) 、镁 (Mg) 、尿素 (Bu) 、葡萄糖 (GLU) 、肌酐 (Cr) 、总胆红素 (TBIL) 、磷 (P) 、尿酸 (UA) 等。在操作时需严格规范操作, 确保不对检测结果造成外界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患者进行全面生化检验后, 肝素锂抗凝血检验与常规生化检验CI、Mg、BU、GLU、Cr、TBIL、P、UA指标数值相比差异不明显 (P>0.05) ;但肝素锂抗凝血检验Na、K、Li指标与常规生化检验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3 讨论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运用缩短了临床检测时间, 但标本处理所用时间依旧较长, 为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应加快生化检验的整体速度及检验质量。研究显示[2], 运用肝素锂抗凝血技术检验中钾、钠、肝素锂等指标检测的结果, 与常规生化检验相比,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其他类似PA、AMY等指标检测差异不显著, 因此进行检测后, 其结果有较大局限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 肝素锂抗凝血检验与常规生化检验CI、Mg、BU、GLU、Cr、TBIL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 (P>0.05) ;肝素锂抗凝血检验与常规生化检验Na、K、Li指标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证实, 肝素锂抗凝血检验血清各数值均较高, 主要是运用肝素, 使血液样本在凝结中密度变大, 与正常细胞膜通透性相比有较大的区别, 血清的成分得到了改变, 可充分表明肝素锂及肝素钠可对钠离子、钾离子等关键性实验数据造成影响, 降低它们的数值表达, 最终结果说服性不高。但是因肝素锂存在的抗凝作用也避免了在长期放置的过程中血浆出现沉淀, 可直接进行血液生化检验, 节约了时间。

综上所述, 门诊急诊临床在生化检验中运用肝素锂抗凝血技术可缩短实施生化检验时间, 提高生化检验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思, 徐革, 杜辉.门诊急诊临床生化检验中肝素锂抗凝血技术应用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62) :69, 137.

生化检验技术 篇5

1 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现状

1.1 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仍以传统的单一项目的验证性实验为主, 如在我校实验教学中, 血清 (浆) 葡萄糖测定就是一个实验项目, 理论课要讲授实验原理、方法、注意事项、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 但实验课只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整个操作流程, 并将流程细化后逐一考核。然而, 随着检测仪器日渐自动化和智能化, 医院检验科、独立实验室对检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转变为不仅要懂得仪器设备的操作, 还应懂得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方法学评价, 同时要对检测结果具有判读能力。由此可见, 传统的实验教学技能训练已不能与临床检验自动化操作技能有效对接, 也无法培养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检验思维, 并缺失了对临床生化检验职业敏感性的培养, 与目前专业岗位操作技能需求已严重脱节。

1.2 目前各院校对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

全国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模式均有不同, 如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通过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增加综合性及探索性的实验, 增强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 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3];海南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通过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质量控制的内容, 增设基础性实验、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引入PBL教学法, 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及实验教学模式, 取得了良好效果[4,5];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采用“手工—半自动—全自动”生化检验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了学生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各项内容的掌握, 增强了对临床生化检验实际工作岗位的认识[6];福建医科大学则为了使学生能更快适应临床实验室自动化, 采用了通过模拟自动分析仪模块化教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开放实验室平台以及临床跟班见习等方法, 促进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相衔接[7]。

可见,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 结合本校特色, 建立适应检验技术快速发展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成为各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2 进行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各院校的实验教学改革虽针对的学生层次不同, 教改模式也不同, 但无论哪种模式的尝试, 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目前传统的实验教学技能训练与专业岗位操作技能需求严重脱节的状态。只要问题存在, 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就势在必行, 这是学校实验教学的技能训练要与临床岗位技能需求有效对接的需要;是培养适应检验技术不断发展所应具备的检验思维的需要;是培养临床生化检验职业敏感性的需要。

3 临床生化检验手工操作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初探

在临床检验中临床生化检验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 目前许多医院已是流水线作业。但临床生化检验技术的原理复杂、技术多样、质量控制严格, 涉及多学科知识, 这就使得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自动化操作流程越来越简单, 岗位职业能力中仪器操作技能越来越简单, 但对检测方法选择、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结果判读的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全国各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也正越来越重视职业能力的培训。在教学实践中, 结合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 我们尝试建立了以手工操作为主线, 辅以半自动化、全自动化操作的“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

3.1 第一阶段:基本功训练

自从自动化仪器在临床普及后, 学校手工操作实验是否需要开展在各学院间就存在争议, 有的认为要保留, 有的认为可删减, 到目前还未有定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手工操作实验要保留, 但一定要重新安排。

首先, 将原来传统的单一项目的手工操作实验进行筛选, 有删减有新增, 如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刻度吸管的矫正与使用、试剂配制等实验项目只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了解。新增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前清蛋白、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血清钾等实验项目。其次, 将原来单一的手工操作实验进行优化整合, 构建了基本功训练模块。目前建成了五类实验模块, 分别为光谱分析技术类实验、电化学分析类实验、电泳分析类实验、层析技术类实验、离心技术类实验。每一模块又选取几项实验用于基本功的训练, 如光谱分析技术类实验模块就选取了血清 (浆) 葡萄糖测定、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前清蛋白4个实验项目进行训练。每一模块中的单一项目操作流程要细化后进行技能考核, 同时每一模块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写一份总结作为能力考核指标。

3.2 第二阶段:实验方法选择、方法学评价能力训练

在学生学习了酶学分析技术、检测系统的选择、确认和验证后, 教师给出实验题目, 学生以小组自主设计实验内容, 并以手工操作实验为主, 辅以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实验项目的训练。如我们给出“方法学评价实验”题目后, 有的学习小组设计的方案是“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方法学评价”, 包括5个实验模块, 分别为:干扰试验、回收试验、方法比较试验、线性范围测定、批内重复性试验;有的学习小组设计的方案是“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 (浆) 葡萄糖的方法学评价”, 包括6个实验模块, 分别为:干扰试验、回收试验、方法比较试验、检测低限试验、批内重复性试验、线性范围测定。再如, 就“酶活性测定实验”题目, 有的学习小组设计出了“己糖激酶法测定血清 (浆) 葡萄糖的终点法与速率法”的实验方案, 并分别通过手工操作实验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实验项目。每一题目的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后, 我们针对每一小组的设计方案和方案完成情况对每一小组进行考核。

3.3 第三阶段:检验思维、职业敏感性训练

在第二阶段能力训练结束后, 安排学生到教学医院见习, 熟悉岗位工作环境, 了解检测仪器操作流程, 对临床生化检验现在开展的检测项目进行调研。见习结束后, 每位学生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写出目前临床使用的仪器名称、操作流程、临床生化检测项目所用试剂盒及这些项目手工操作的实验原理、方法、流程、方法学评价。然后我们通过病例教学法, 同时辅以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与临床无缝对接的检测项目测定, 并通过病例教学中的检测结果判读来培养学生的检验思维和职业敏感性。如我们给出一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对病例进行讨论, 最后给出一个生化项目检测方案, 方案中包括检测项目名称, 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要素。然后选用和临床一致的试剂盒, 用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出来后, 学生要对结果进行判读, 每位学生都要写一份检测结果判读小结, 先在小组内互评讨论, 修改后交教师审阅, 教师审阅后对每一份小结再次做出点评。最后以调研报告、检测方案、检测结果判读小结作为考核指标。

4 实践效果

以手工操作为主线, 辅以半自动化、全自动化操作的“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开展一年后, 我们对实习生及其带教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 实习生53人, 带教教师26人。实习生就临床生化检验技术掌握牢固、学习兴趣高、培养了检验思维、培养了职业敏感性、具有岗位适应能力5个方面回答了是否认同;带教教师就岗位适应能力提高、检验思维初步形成、有初步的职业敏感性3个方面回答了是否认同 (见表1~2) 。

从调查结果可见, 这一模式经过近一年多的实践, 在我院已初见成效, 从实习生和实习带教教师反馈的信息中了解到, 运用这一实验教学模式的学生大多数对临床生化检验技术掌握牢固、学习兴趣高、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具有检验思维和职业敏感性。

5 结语

我院试行的“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在经过第一阶段基本功训练后, 学生掌握了临床生化检验的基本技术, 对手工操作流程已非常熟悉, 若再重复单一实验的训练, 学生便会有倦怠情绪, 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差一点。所以, 在第二阶段, 我们虽然还以手工操作实验为主, 但此阶段的手工操作已成为新能力获得的手段之一, 让学生通过娴熟的手工操作完成给定题目的自主设计实验, 既巩固了基本功, 又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了对实验进行确立、选择和方法学评价的能力,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第三阶段, 仍以手工操作为主, 但此阶段手工操作技能已不需要再巩固, 可凭借第二阶段训练获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检验思维和职业敏感性, 但这一阶段必须辅以半自动化、全自动化操作技能的训练。“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手工操作为依托, 培养了学生的检验思维和职业敏感性, 使其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上有更好的发展潜力。但我们的手工操作实验教学改革还在初期探索中, 教师自身水平亟待提高, 教学设计还不够完善, 教学质量的考核也不够细化, 仍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改进。

摘要:随着临床生化检验技术自动化操作的快速发展, 学校传统的单一项目手工操作实验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专业岗位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对临床生化检验手工操作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使学校实验教学的技能培训与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实现对接。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手工操作,自动化操作

参考文献

[1]李晶琴, 罗艳红.临床生物化学检验[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2]陈基强, 李继稠, 黄艳.高职高专临床生化检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24) :52-53.

[3]袁晓, 王晓春.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198-199.

[4]李晶琴, 张海燕, 李琴, 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检验专业学生素质[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13) :2063-2064.

[5]钱士匀, 熊燏, 蔡群芳, 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 2014 (14) :87-88.

[6]徐文鑫, 吴苏宏.生物化学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 (13) :1956-1957.

生化检验技术 篇6

关键词:肾脏生化检验,分级检验,血肌酐,尿素氮

生化检验是临床检查中的重要一项, 是多种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1],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 分级检验开始兴起, 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探讨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效果, 2014 年5 月-2015 年8 月收治生化检验肾脏分级检验的患者100 例, 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5 月-2015 年8 月收治生化检验肾脏分级检验的患者100 例, 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55例, 女45例, 年龄18~71岁, 平均 (43.3±8.3) 岁。同时, 收集同期应用传统检验方法检测的肾脏生化检验的患者100 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其中男54 例, 女46 例, 年龄18~72岁, 平均 (43.4±8.1)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方法:观察组行分级检验:检测内容包括血肌酐 (Cr) 、尿素氮 (BUN) 和胱抑素CC (Cys C-CC) , 其中Cys C-CC作为第1级检测项目, 其余2项指标作为第2级检测项目。若有漏诊, 则立即采取分级检测法, 确保所检项目在1 个月内全部完成复检, 且准确无误。对照组利用传统检验法对患者的Cys C-CC、尿BUN和Cr水平进行检测。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Cr、BUN和Cys C-CC阳性检出率比较:观察组Cr检出阳性64 例 (64.0% ) , BUN检出阳性60 例 (60.0% ) , Cys C-CC检出阳性13 例 (13.0%) ;对照组Cr检出阳性8 例 (8.0%) , BUN检出阳性5例 (5.0% ) , Cys C-CC检出阳性7 例 (7.0%) ,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近些年来, 肾脏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 临床通常会选择肾脏生化检查, 获取相关依据, 传统检验方法要检验肾小球滤过率、 Cys C-CC、 尿BUN、 Cr等多项指标, 灵敏度和精确度都较高, 但费用昂贵, 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且一定程度上对医疗资源也是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方法, 即分级检验法, 有顺序地展开检验工作。先从灵敏度较高的项目入手, 若出现问题, 再选择灵敏度相对较低但准确度较高的项目, 可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而且能帮助患者节约费用。肾小球滤过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肾脏产生的尿液量, 常被作为检验肾脏是否病变的重要指标[3], 血浆流量、通透性和有效过滤压对其影响较大。当滤过率和通透性明显降低时, 很有可能使肾脏发生病变, 此时, 患者体内堆积了大量肌酐毒素。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 一般情况下是相对恒定的。肾脏还有一大作用就是排泄人体尿素[4], 在肾缺血缺水、高分解代谢状态下, 血BUN含量会明显增加, 相反, 则会引起血BUN值下降。Cys C-CC是低分子量非糖基化碱性蛋白质, 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5], 在肾曲小管中降解并重复吸收, 无法返回到血液中, 所以是很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本研究将灵敏度最高的胱抑素CC作为第1级项目, 如果灵敏度增长则不用检验其他2项。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观察组Cr检出阳性64 例 (64.0%) , BUN检出阳性60 例 (60.0% ) , Cys C-CC检出阳性13 例 (13.0% ) ; 对照组Cr检出阳性8 例 (8.0% ) , BUN检出阳性5 例 (5.0% ) , Cys C-CC检出阳性7 例 (7.0%) ,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分级检验有利于提高肾脏患者的阳性检出率, 为临床及时、准确地提供检验结果, 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向英.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 2013, 24 (9) :209-210.

[2]Yu F, Wu LH, Tan Y, et al.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of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classified by the 2003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and Renal Pathology Society system.Kidney Int, 2010, 77 (9) :820-829.

[3]张红芬.肾脏生化分级检验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3) :422-423.

[4]Li SJ, Zhang SH, Chen HP, et al.Mercury-induced membranous nephropathy: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0, 5 (3) :439-444.

生化检验技术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的64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 对其中存在的不合格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送检。

1.2 方法

对上述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不合格的标本记录下来, 详细分析导致不合格的原因, 对其进行总结。

2 结果

经过分析, 64例检验标本中, 出现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 不合格率为10.9%。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方法不当4例 (6.3%) , 血液标本保存不当1例 (1.6%) , 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2例 (3.1%) 。

3 讨论

3.1 标本采集方法

首先, 采血时间。早晨空腹6~12h后是合理的采血时间。如果空腹时间过长, 人体内一些成分就会过度下降, 同时一些代谢产物也会过度升高。如果空腹时间在16h以上, 人体血清中的蛋白、转铁蛋白等含量就会下降, 同时胆红素会上升。在早晨进行空腹采血的时候, 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要求, 例如抽血前需要静卧1h, 不能吸烟喝酒, 在抽血前48h, 禁食水果、咖啡及茶, 尤其是茄子、香蕉, 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等。其次, 止血带的使用。通常情况下, 肘正中静脉是主要的采血部位, 不应该选择太细的静脉, 这样极易导致血量不足[1]。使用止血带时应保证压迫时间在1min以内, 如果止血带结扎时间在2min以上, 大静脉血流就会受阻, 提升毛细血管内的压力, 造成血管内液和组织液交流, 从而使具有较小相对分子量的物质向组织液逸入;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 血液成分会在局部组织缺氧的情况下逐渐变大, 从而导致检查结果在正常水平上增高或减低。再次, 采血量。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决定采血量, 如果血量过多, 血液就无法凝固, 血浆量和凝血因子就会相对增加;而如果血量过少, 血浆量和凝血因子则会相对减少。最后, 采血者的采血技术。要想让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是应该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如果采血时缺乏准确的定位针, 针尖在静脉内反复探来探去, 极易导致血液标本溶血、凝血等, 会加大采集的难度[2]。同时, 为了增加血流而对穿刺部位进行直接的挤压也会导致标本溶血。因此, 采血时采血者应该对血管进行认真的选择, 并对穿刺技术进行熟练的掌握,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上述情况均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另外一些临床用药, 也会对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药理学因素和化学性因素, 其作用机制相当的复杂。例如右旋糖酐对蛋白质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利尿剂会对血钾浓度产生影响;头孢菌素的代谢物会对测定的各个环节产生一定的影响等。在以上不合格标本中, 有2例是因为在标本采集前, 患者服用利尿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 从而导致结果出现误差。受试者采血体位, 也会对高分子物质的浓度以及蛋白质结合的物质产生影响。例如站立式会导致ACP、TP、Aib以及铁蛋白等至少升高5%。如果患者从仰卧式转为站立式, 那么激素的含量也就会增加数倍。因此在进行采血之前, 一定要嘱咐患者要注意饮食问题, 停止服用药物, 以防出现药物影响, 同时还要尽量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对于检验科人员来说, 也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和了解, 以能够最大化地提高报告的准确性。

3.2 抗凝剂和血量比例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生化反应, 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因此说抗凝剂的作用机制是终止血液凝固某些环节的生化反应。血液标本不同, 所使用的抗凝剂也不同。比如, 含Na+、K+、NH4+的盐类抗凝剂血样不能用来检验Na+、K+、氨及一些含氮化合物;去钙凝血剂不能用来检验多价金属离子;如果抗凝血样含有少量凝块, 就不能用作凝血酶原测定等。血液标本受到抗凝剂的深刻影响, 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只有呈恰当的比例才能保证准确的检查结果, 过高或过低都不行。同时, 还应该对溶血和抗凝血凝固进行有效的预防, 这就要求采血人员具有专业的技能[3,4]。本文中, 有1例患者由于采血人员缺乏过硬的技术, 加入的抗凝剂过多而导致检查结果错误。

3.3 血液标本保存

采集完血液标本后, 首先应该及时检测标本。如果不能及时送检, 应该将其在4℃的条件下保存。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 血浆K+会升高, 血糖会降低。有研究表明, 全血标本存放于室温下, 随着时间的延长, 血小板平均容积会逐步增高, 和即刻检测相比, 4h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就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也会逐步下降, 和即刻检测相比, 2~5d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就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本文中, 有1 例患者由于血液标本保存不当而导致检查结果错误。保留标本以备检查是国际惯例, 也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 更是有关工作人员对标本负责的具体表现。所有生化标本都应该在温度为4℃时长为1周的条件下被良好地保存[5,6]。

综上所述, 标本采集方法、抗凝剂和血量比例及血液标本保存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临床检验人员应该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原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以将最为可靠准确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1]任国庆.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3B) :90-91.

[2]刘忠实.血液生化检验中标本误差的成因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外医疗, 2011, 30 (3) :182.

[3]容桂荣, 张萍萍, 赵立民, 等.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的质量控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7) :645-647.

[4]赵恒丽.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7) :2329.

[5]胡礼仪.分析前各因素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 :80-82.

生化检验技术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120份血脂生化样本, 并将这些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0例。实验组中, 男性患者的样本有42例, 女性患者的样本有18例, 年龄在23~68岁, 平均年龄为 (49.2±2.4) 岁。对照组中, 男性患者的样本有38例, 女性患者的样本有22例, 年龄在25~72岁, 平均年龄为 (47.1±2.6) 岁。对对照组的样本采用传统的拉网式检验, 实验组样本使用分级检验方法, 检验的项目主要有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载脂蛋白AI以及载脂蛋白B。比较两组样本的检验结果。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样本采用拉网式检验方法。实验组样本使用分级检验的方法, 将检验项目共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检验, 其中一级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 ;二级的检验项目主要为低密度脂蛋白 (LDL) 、载脂蛋白AI, 将他们归入一级检验项目下;三级的检验项目为载脂蛋白B, 归入低密度脂蛋白 (LDL) 下[2]。检验的阈值遵循国家标准, 其中三酰甘油 (TG) 的阈值为0~1.7mmol/L, 总胆固醇 (TC) 的阈值为0~5.2mmol/L。当检验结果显示TG的值大于或等于1.7mmol/L, 或者显示TC的值大于或等于5.2mmol/L时, 则要进行二级检验。当LDL的检验结果显示大于或等于3.4mmol/L, 则要进行三级检验, 即检验载脂蛋白B的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次实验采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以χ2表示计数资料, 当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比较两组样本的检测结果, 主要比较阳性分布情况。两组样本的TC、TG、HDL的检验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LDL、载脂蛋白AI以及载脂蛋白B的比较结果上, 实验组通过分级检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使用拉网式检验的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见表1。

3 讨论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 我国人民现在的饮食结构也越来越偏向于西方国家的高脂肪、高蛋白, 从而使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等三高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对血液检验的准确性也直接变高[3]。作为一种生命细胞正常代谢的必需品, 血脂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上, 血脂生化检验是一种重要的衡量健康状况的标准, 近年来对血脂生化检验灵敏度及准确性的要求随着相关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而上升。目前, 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是拉网式检验方法, 但这种方式检验成本较高,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不高。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项目组合成为了检测人员面对的问题[4]。由于血脂生化检验的几个检测项目均具有不同的灵敏度, 因此进行分级检验可以很好地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同时也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如果人体内脂肪代谢出现障碍, 或者转运出现异常, 就会使血液中的部分脂质物资高于正常水平, 从而引发高血脂症等一系列疾病。就目前来看, 血浆中可以参与检验的脂质物质主要有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载脂蛋白AI以及载脂蛋白B[5]。但由于目前科学技术的限制, 高脂血症在临床上的表现还不是很明显, 而现有的生化检验仪器只能对几个简单的项目完成检验, 无法快速精确的检验出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 所以一般检验人员往往选择拉网式检验来达到目的。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 采用分级检验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复杂的检验程序。根据上一级的阳性检验结果可以进行对下一级的自动检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检验费用, 降低医疗成本, 同时也可以缩短检验的时间, 提高检验的精确性, 帮助医生更快更好地做出诊断, 治疗效率大大提高。本次研究, 随机抽取了120份血脂生化样本, 并将这些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0例。对对照组的样本采用传统的拉网式检验, 实验组样本使用分级检验方法, 检验的项目主要有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载脂蛋白AI以及载脂蛋白B。比较两组样本的检验结果。实验组中, 男性患者的样本有42例, 女性患者的样本有18例, 年龄在23~68岁, 平均年龄为 (49.2±2.4) 岁。对照组中, 男性患者的样本有38例, 女性患者的样本有22例, 年龄在25~72岁, 平均年龄为 (47.1±2.6) 岁。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实验组采用分级检验方法, 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 检测出的阳性率主要为34.7%、58.6%、14.2%, 对照组采用拉网式检验方法, TG、TC、HDL检测出的阳性率主要为34.8%、58.8%、14.2%, 可以看出两组数据比较并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再对低密度脂蛋白 (LDL) 、载脂蛋白AI以及载脂蛋白B的检验阳性率进行对比, 对照组样本的数据为51.6%、0.8%、17.9%, 实验组样本的数据为75.6%、4.5%、38.5%, 实验组样本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样本, 且比较有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 在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减少患者的检验费用, 提高医生对于诊断的正确率, 可以为临床治疗或预后提供很高的参考价值, 建议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全红.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方法的应用及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 (02) :345-346.

[2]赫天仲.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及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24) :110-110, 111.

[3]张同梅.分级检验方法学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 2014, (35) :233-234.

[4]周奕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方法的应用及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 (07) :25-26.

上一篇:计算机培训下一篇:关联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