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培训

2024-09-28

计算机培训(通用12篇)

计算机培训 篇1

1 计算机培训组织模式

1.1 政府主导式

目前, 我国已建立起较完整的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农村计算机培训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科技部门和教育系统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其中包括乡级以上的科技推广机构建立的和国家各种培训项目推动的培训体系, 还有农业类职业中学和专科学校、农业类广播电视学校、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等提供的计算机培训等。尽管我国在政府主导的计算机培训组织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但陈旧的行政管理模式, 很难直接的行政干预, 发挥计算机培训的灵活性。上级部门下达培训指标, 下级部门被动完成, 激励和监管制度不健全, 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 注重培训次数和参加培训的人员规模而忽视农村计算机培训质量和特色[1]。

1.2 政企联合式

以政府统筹, 农业行业牵头, 农业企业配合, 农民参与的计算机培训组织模式。相对来说, 这种模式有更强的灵活性和较佳的可操作性。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镇建立一个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的农民计算机教育培训体系。各级政府还可以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农民计算机培训领域, 科学规划、组织和协调教育培训机构与地方农民计算机培训机构, 开展委托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 以利用它们的实训场所、技术、人员和设备协助教学, 整合计算机教育资源, 提高计算机培训效果。

1.3 市场主导式

在市场主导式的计算机培训组织模式中, 政府不是直接组织实施农民培训的具体活动的主体, 也不直接管理农村计算机培训机构, 而是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取代行政手段, 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政府职能应从农民计算机培训机构的管理向农民计算机培训市场的方向转变, 着眼培育、引导农民计算机培训市场发展, 创建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 抓好农民培训规划和培训扶持政策的制定执行, 建立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机制, 建立对农民计算机培训机构培训效果的评价机制和奖惩规则, 加强计算机培训市场秩序的监管和对财政支持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 引导农民计算机培训机构进行农民计算机培训场地建设[2]。

2 计算机培训教学模式

2.1 发现式教学模式

面对层出不穷的计算机新技术、新知识, 将农民计算机技能学习全部寄托在对其进行计算机培训上是远远不够的。对一些流行应用软件的教学可以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 通过给学员提供学习的环境、学习的目标, 而不需要逐步讲解操作的步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提供便于解决问题的信息即可, 而由学员去完成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可增加学生的智慧潜力、激励计算机学习的内在动机, 在获得了学习计算机新知识的同时, 获取了计算机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做到真正的授之以渔。

2.2 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课堂相对来说更直观生动快捷。在软件使用培训、系统操作培训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但是在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讲解, 如算法的概念、程序的概念、数据结构设计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却起不到与传统课堂式面对面教学相媲美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计算机培训的过程中, 应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3]。

2.3 其他媒体传播模式

大众媒体 (如广播电视、卫星电视、报纸、杂志等) 和个人媒体 (如光盘) 等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都可以对农民朋友进行不同领域的知识传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培训方面的资料数量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通过订阅、分发学习资料, 也可使农民朋友掌握大量计算机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

3 培训创新模式

3.1 定点培训和流动培训相结合

培训内容和方式应根据各地农村的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统筹安排。一般来讲, 实用和高效率的培训模式更受农民朋友的喜爱。定点培训更容易引导农民学员进入学习状态。目前在很多农村地区, 中、小学已经建设成农村的计算机培训教育中心。而开展文化下乡和农业科技下乡等电脑知识流动培训, 可以弥补定点培训容易受到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限制的弊端。

3.2 远程教育和实地教育互补

农民计算机培训要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大力推进农村远程计算机教育模式发展, 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 实现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相互衔接和配合使用, 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农民计算机教育培训模式, 为农民计算机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

3.3 计算机培训与农业技术培训相结合

可以将广大农民急需的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和信息媒体化, 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光盘等传播渠道实现农业科技和信息的数字化, 进而唤起农民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又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具有快速性、阶段性和实用性, 因此, 必须保持新型农民计算机培训模式的动态性, 扩大模式的适应性, 提高模式的发展性, 发挥模式的示范性, 创新出更好的新型农民计算机培训模式。

摘要:农村计算机培训是农业信息化人力资本培养的重要途径。探讨出适合我国农村发展情况的农村计算机培训组织模式、教学模式和创新模式, 可为我国农村计算机培训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计算机培训,组织模式,教学模式,反馈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阚长侠, 薛庆林, 刘桂林, 等.我国政府主导型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 2009, 28 (04) :56-59.

[2]张亮.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 2010.

[3]曹阳.关于计算机培训的若干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05) :13.

计算机培训 篇2

计算机中级培训二期五班1组常春

这一次,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中级培训班的学习。在指导教师和助教老师的精心教学设计和耐心的讲解、指导之下,收益非浅,感受颇深。在为期两天的面授期间,我严格遵守考勤制度,按时到班学习,在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相关笔记,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切实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术。通过学习,使我们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对本职工作充满了信心和热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本次培训的主体。教育技术已不仅仅是计算机的操作,而是与相应的学科相整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陈旧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反思自己平时工作中的困惑,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具体总结个人体会如下:

首先,必须更新、更改观念,进行洗脑。

当前,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

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

其次,做好信息技术学科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转变 2.教书匠转向专家型教师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再次,培训为以后的教学搭建了平台。

这次网络培训中,我在这个天地里,实践与探索实现亲切的交融,教师专业素质得以提升,我和广大的教师朋友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交流、学习感到十分高兴。

在培训中研讨了很多问题,我感受颇深,不断反思,我觉得再不能用老一套的方式教学了,我们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参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节课就四十分钟的时间,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多了,老师的讲授时间必然减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让学生把要掌握的知识学熟学透,这也是老师要思索的。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虚心地学习,兢兢业业的工作,踏踏实实的工作。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在教育领域展现出自己的风采。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于现代化的教

成人计算机技术培训重在准备 篇3

一、掌握成人计算机培训特点,确定培训目标

成人学习计算机培训特点为:一是计算机应用在其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计算机和相关应用软件办公是其工作所要求的,如财会人员开展电算化应用。二是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是为了更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决定了学习活动是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三是培训是以解决问题或学习新知识为核心的。围绕以上特点及目标,我们将开展教学准备工作。

二、依据培训目标,开展多方教学准备工作

基于以上成人培训特点及目标,在为其开展培训前必须做好各种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如下:

(一)在教学目标上,应突出解决问题,强化应用。

成年人学习计算机应该是学以致用,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例如,单位领导层应掌握各种管理软件及政务软件的使用,随时获得各种信息;办公人员应掌握打字、文档编辑软件、网络应用知识;财务人员应掌握电算化软件、报表制作软件的知识。以上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学习得以解决,这就是我们开展教学要完成的目标之一。另一目标是强化应用。因为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计算机并非他们的专业,也不是他们的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实用的技能,就如掌握汽车驾驶技能一样,掌握与工作相关计算机技术应用是做好工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教学的目标应放在应用上,努力让学员掌握计算机技术在其工作中的应用,尤其要突出操作能力。

(二)在教学内容上,应对学习难度、顺序,辅助知识、实习课时比重,求新、求易等方面进行调整。

一是调整内容,降低难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尽量减少理论内容。二是先操作技能,后理论知识。即对于必须讲的或不可避开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内容上调整顺序,使操作性强的课程提前学习。三是根据需要,丰富教学相关辅助知识。即依据学员不同,丰富其与教学内容相关专业或业务知识。如培训财会电算化人员,应使学员了解财会方面的基础知识。四是突出上机操作,强调动手能力和对软件的熟练使用,如打字、Windows基本操作、文档编辑等。五是求新、求易。即适时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做到内容常新,应用软件版本较新,操作容易,特别是培养学员对新技术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三)在教材准备上--突出“基础、通俗、实用、先进”原则

成人计算教育培训教材不能照搬职业学校及大学计算机学历教育相关教材内容,其选择应针对成年人的特点、学习与工作需要,并考虑计算机技术发展快,计算机知识更新周期短等特点。突出“基础、通俗、实用、先进”原则。

基础知识是学员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切入点,对学员来讲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选择的好可以使学员迅速入门,选择不好将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如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中,键盘使用、文字录入是必须要讲的,是要求学员必须掌握的。而该课程中的计算机原理知识、二进制知识则可少讲或一带而过,否则会把学员吓着,再也不敢学习计算机了。通俗即文字语言描述易懂,直白,图文并茂,操作步骤简单明了,配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或实习指导用书。如理论、原理方面的书籍应具有逻辑图、原理图,语言类的书籍应配有流程图、源程序或上机操作指导。这样的教材也便于学员课后自学。

实用即满足学生要求,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如在选择财务人员培训财会用书时,应该选择具有账目、工资表管理、制作示例的书籍。选择公务人员办公用书时则应突出文档编排、网络、政务应用等示例内容。

计算机发展迅速,软件升级更新较快,所选书籍内容应该是较新,在目前较为流行,至少应该与学员工作环境软件一致或相差不多,这就是所说的先进。

(四)在教师选择上,关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态度、服务意识及责任感

浅谈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 篇4

1、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宰,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严重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在新型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由知识的给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传授者,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由整齐划一的统一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教师应顺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主动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的角色。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积极学习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设先进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通过自己亲身的探索,从而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促进真正意义上学习的发展。教师只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切实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领导者”、“传授者”这种权威的角色中走出来,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必然能够促进教师计算机技术教育的发展。

2、培养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意识

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广大教师都可以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计算机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但是光是认识到还是不够的,还应具有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开展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具有运用计算机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所以在教师计算机技术教育中应加大力度培养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意识,只有具备了计算机技术应用意识,才有可能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实际教学活动,否则,实现教育现代化将无从谈起。

3、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计算机教育的普及,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计算机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运用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与控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都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教育培训。所以对教师进行职前、职后计算机技术教育培训,是信息社会对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师资培养培训计划之中,分级分类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1)对计算机技术学科专职教师的培训

对计算机技术学科专职教师的培训,要使他们掌握现代教育的理论、思想、观念、方法和技术,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能够收集、整理已有学习资源并设计与开发符合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本单位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对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能够为教学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利用技术与教师就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交流和评估,并提出发展建议,参与制定本校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方案并实施。能利用计算机技术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与同行及技术专家进行交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计算机技术教育研究与创新素质的培训。

(2)对其他学科的教师的培训

对其他学科的教师的培训,要使他们掌握教育信息化与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能利用计算机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结合学科教学针对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

(3)对师范生的培养

因为师范生将会直接进入基础教育领域,这些学生不仅要掌握一般基础性的计算机能力,更要懂得如何适当地运用计算机技术于教学过程,并且具备一些信息化教学开发的能力,他们应能使计算机技术和教学实现充分的结合。否则,在就业后他们从受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到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对中小学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计算机技术教育学”和“计算机技术教育技能”等公共必修课的学习,为培养具备计算机技术的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对师范生进行计算机技术教育同时还应注重对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未来的教师应该是带领学生创新的引路人和创新的榜样。

(4)教师的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

除了计算机技术本身外,教师的计算机技术能力还包含了另一个重要的要素——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教师的计算机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的高低也是决定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很多国家制定了教师计算机技术教育标准,要求教师具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学科教学的能力——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要想让教师达到所要求的技能标准,就必须有高质量的专业发展或培训来帮助教师跟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把技术整合到教学之中,并提供给教师足够的使用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机会,方便教师的实践练习。在这方面美国的佐治亚州采用了整合技术的培训框架,该框架主要注重课程和教学方法,把技术逐步注入培训之中,而不是从技术技能入手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模式一改以往注重专门技术培训而不注重技术在课堂和教学中如何使用的做法,有效地培养了教师在课堂中整合技术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关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培训却极为缺乏,很少有现成的培训模式供我们开展培训时参考,而且各国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又不尽相同,所以我们不仅要在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培训中开设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程,还应借鉴别人的培训模式和方法结合自身的特点开设培训课程,系统讲授整合的原理、方法、应用和评价,提高教师整合的能力和研究的能力,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采取一定的奖励机制和保障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开展计算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断实践、总结、创新,探索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和多种形式,推动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深入开展。

4、健全教师计算机技术教育培训体制

现行的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大部分都是短期的小规模学习班,既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不利于教师计算机教育的快速持续发展。应由国家或地方有关主管部门建立标准统一形式多样的培训体制,根据各地区和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培训,如:进修、学历教育等国家和地方的教师培训、高等师范学院设立的网络学院培训、专业系统的校本培训、案例培训、参与性培训等。让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培训机构,接受专业、系统的计算机技术教育,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计算机技术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技术素养和计算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师专业化和教育的现代化。

摘要:现代信息化社会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术, 然而教师的计算机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本文从几方面来探究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策略。

计算机培训总结 篇5

经过短短3天的计算机培训,我深深体会到电脑的神奇和奥妙;也意识到自己在计算机上还有许多不足。

老师布置了一些的作业给我们操练,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下我已学会了做课件,做教学设计,制媒体配置表等操作的很好了!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电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二十一世纪现代人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超强的电脑操作能力,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来说,必须有开阔的知识面,所以要把电脑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然而,在我参加培训的第一晚上,我就发现自己错了,此次的电脑培训与以前参加过的培训大相径庭。以前的培训都是应付考试的,实用性不强,而且那时学的东西,在工作中用的不多,时间长了不用也就忘记了。而这次培训的内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工具性很强,都是平时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参加培训的第一课时,我就专心致志地听讲,把学习内容与以前操作不规范或不熟练的地方进行对比,感觉学习效果很好,受益匪浅。特别是课件制作的学习,因为平时用得比较少,掌握的也不多,不想去进一步的学习,所以对课件制作的操作不熟悉。这一次正好帮我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次培训,使我对课件制作的操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掌握了几种方法。还有媒体配置表的制作,原来从没有制作过,通过这次学习发现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简单的制作我已经基本上掌握。现在想起来这种培训是必要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正因为学习上有所收获,思想上也就豁然开朗起来。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要改变以前的一些错误思想,想把各项工作做好,就必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也只有不断的学习、充电,才能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电脑培训暂告一个段落,闲暇之余,我开始静静地长思。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只有沉下身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踏实做事,多用心,多动脑,才能让工作有好的起色。为教育事业奉献我微薄的一份力量!

计算机培训 篇6

关键词:待就业人员   计算机培训   教学方法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发展,经济发展已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需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同时,一些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显性化,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总结起来就是“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多挑战”,是指竞争激烈,群雄追鹿,物竞天择,跟不上时代脚步的人员就会因此而失业。待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让待就业人员重新就业,有针对性地培训其掌握一门现代技术十分可行,“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手”。因此,对待就业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计算机培训课教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相关需求,提出几种待就业人员培训的教学方法。

一、待就业人员及其再培训的特点

“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就是要求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只有因“人”施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待就业人员有着各自的一些特点,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与把握这些特点关系密切,只有采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才能使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提高计算机教学培训的质量。

(一)待就业人员自身的特点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待就业人员的年龄较大,记忆力差,文化水平较低,以女性居多。通常情况下,这类人群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而电脑课程中很多概念都较为抽象,如果受训人员不明白相关概念和知识,那么,想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将非常困难。在心理上,大部分待就业人员都缺乏自信心,害怕别人说自己不行,出现错误时,容易“发脾气”,产生自卑心理。大部分待就业学员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往往较弱。在较短授课过程中,如果待就业人员对自己缺乏信心,学习态度不端正,那么就会使得很多受训人员“一无所获”,使得培训“流于形式”。

(二)待就业人员所处的外在环境

大多数待就业人员都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没有工作,生活将难以维持,因此急需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份工作。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开启了工业4.0之路,就业岗位持续减少,很多专业设置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都不匹配,这就给待就业人员的再就业带来了挑战。有部分待就业人员出于家庭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按时上课,有些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心浮气躁,对计算机知识急于求成,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就想放弃,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他们往往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再就业培训的特点

让受训人员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技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是培训的目的。在計算机培训过程中,由于受训人员有时间的限制,培训课时少,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要达到效率和质量双丰收的培训效果。对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二、常用的计算机培训教学方法

其于待就业人员自身、所处外部环境的特点,在计算机培训中,如果教师只是泛泛而谈,机械地灌输知识,是非常不可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受训人员的兴趣,将计算机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法、类比法、多媒体法、任务法等。以下是这些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案例式教学法

所谓案例式教学法就是由教师向受训人员列举一些计算机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以突显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及对再就业的作用,激起受训人员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克服学习的烦躁情绪,端正学习态度。

(二)类比式教学法

类比式教学法,就是把计算机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其与生活中一些类似事物作比较,使得计算机知识更容易让人接受,加深受训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的印象,进而完成培训工作。

(三)多媒体式教学法

在待就业人员计算机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将PPT、文字、声音、视频演示文件等媒体信息进行组合,使得较为抽象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更为直观生动、通俗易懂。因此,要详细分析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结构,熟悉相应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受训人员都能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四)任务式教学法

由于失业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大、受教育水平低、接受知识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受训人员分配任务,让他们边学边练,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学到计算机知识,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

三、小结

失业人员计算机培训是一种特殊的培训,从学员自身特点、外在环境因素和培训特点来看,在授课时应以待就业人员为中心,根据其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来解决培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短期培训中提高学员的计算机基础技能,让学员有所收获、有所裨益,从失业人员转变为各行业、各领域的骨干力量,从而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国芬.中国社会培训教育发展现状与策略[J].科教文汇,2015(6).

[2]李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3]潘泰萍.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 生产力研究,2010(2).

[4]何立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职工培训中的运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3(z1).

作者简介:

计算机考证考前培训经验谈 篇7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后专门从事编程工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相反办公软件的操作已经应用到了各行各业。所以在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考的是计算机高新证书。作为计算机公共课教研室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带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我一直在从事计算机高新证的考前培训,一晃这项工作已持续了四年。在这四年间我付出了很多辛劳,很多时候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成功并不成正比,但我坚信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效。事实证明我是对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将它们总结如下:

一、应试教育教师应将考试内容和题型弄通透

1、题目形式发生了变化

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从2008年起就开始作了改革。原先的考试每一套题由80道选择题组成,这些选择题的题目文字简洁,让学生读题感到非常容易,并且每一个题目相互之间都是独立的。这种考题形式让考试的难度大大降低,但也不能真实地考核出学生的水平,不能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学习OFFICE的相关知识。改革后的高新考试题库共有二十套题,每一套题里包含十二道题。除了前五题是小题外,其他的七道题目都是综合题。通常一个大题由五到六个小题组成,这些小题目之间又有着相互关联,前面的题目没做好直接影响到后面题目的操作。这样的改革给高新考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也让学生更灵活的掌握了OFFICE的WORD和EXCEL两个组件的基本功能。新改的题库持续四年后,将要面临着又一轮的改革。因为计算机知识是日新月异的,OFFICE的版本也是在不停地升级,考试的平台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否则考试就无法和实际应用接轨。

2、题目的类型要善于总结,便于学生尽快的掌握

整个高新考试题库共有20套,总计240道题目。考试时是从题库中240道题目中随机抽取12道题组成一套试题。所以要想百分百通过考试必须要将题库中的所有的题目全部做会,但往往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学生考前上机练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老师要把众多的题目做一个归类和总结,让学生能找规律,找共同和不同点。经过不断的总结,我向学生指导出高新考试具有以下题型及知识点:

(1)WINDOW基本操作题,共五题

这一部分分值为10分,并且考试随机抽取时始终不会发生变化,是原题。所以这些题目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并拿满分。只要认真练习完全可以达到。

(2)汉字录入题,一个大题

汉字录入是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所以高新考试也有要求,只是不限定输入法。现在的学生普遍用鼠标飞快,但对键盘却特别地不熟悉,这就给这一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个题目排在前面,但学生打字慢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做,做完后又不会保存,导致花了很多时间做无用功。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生把它放在最后做。对于一些打字速度超慢,甚至有一些广东来的学生不会讲普通话,用拼音打字也很难,我就教他们不打字先完成本题所包含的查找替换等小题。这样做也能拿到6分(总分值是12分)。当然这只是应付考试的一种手段,也是针对极个别特殊学生而采用的一种个别方法,最终还是要求学生尽快练习打字并提高打字速度。

(3)WORD部分

这一部分是高新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一项技能,它在高新考试中考到的题目多分值大。高新考试中考到的WORD知识总结起来大致是这一些知识点:基本排版(字体格式、段落格式、项目符号格式等)、图文混排(插入艺术字和图片、分栏、页眉和页脚、脚注和尾注)、表格的制作(表格的插入、编辑、格式化)。这些题目虽然变换得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把操作中要用到的菜单做为重点记忆的对象,强调同学们记住,这样就不会在操作时到处找菜单而浪费时间。

(4)EXCEL部分

这一部分也是高新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能熟练掌握EXCEL就能让你处理的事务变得更加快捷。教书十几年来,毕业后打电话问我为什么EXCEL中不能输入身份证号的学生屡见不鲜。高新考试中考到的EXCEL知识总结起来大致是这一些知识:表格的编辑和格式化、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数据处理。这类题型的特点是操作起来容易理解起来有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反复练习大量题目对于学生理解数据处理的实际意义是很有帮助的。

(5)WORD和EXCEL综合部分

这一部分放在考试题目的最后,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分值为10分。包括这一些知识点:EXCEL和WORD之间相互粘贴表格(这一题经常有同学晕了,不会在不同的应用程序窗口之间切换)、录制宏和邮件合并。宏在整个高新考试中共有20个,归类起来有10种,既可以在WORD中录制宏和也可以在EXCEL中录制宏。宏的分值是3分,同学们一般不太容易掌握,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巩固。邮件合并分值也是3分,只要掌握了基本方法,不管题目怎么变也能做出来,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但由于步骤多也经常有学生感到困难。

3、教师制作操作步骤笔记和操作视频,给学生练习提供帮助

高新考试全部是一些操作,而对于操作课程的学习而言,最难的就是前面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做熟了,过几天没练又生疏了。所以和遗忘做斗争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于是我把题库里所有的题目都总结归类好后,接下来就是选典型给同学们做一些笔记。我把机房安装的第一套题的操作步骤制作出了电子档,既有WORD格式又有TXT格式。其中WORD格式便于学生打印,TXT格式便于学生拷贝到手机,随时查看。这些步骤写得非常详细,只要跟着一步步操作就能完成。

操作笔记虽然详细但还不太直观,接下来我又为同学们制作了相应的操作视频。把这一套题目的完整操作方法通过一边演示一边人声讲解的方法展现给大家,就像是再给同学们上一次课一样。视频的好处就是永远也不会觉得累,可以反复的播入,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播放的进度。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要配合。所以后续的工作就是让学生意识到高新考试的重要性,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如果这个过程有学生不认真,那么首先讲道理,对不听从教师教导的同学可以采取取消考试资格的方法。

高新考试考前培训工作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只要我们老师认真对待这项考试,做好一切可以为学生做的考前辅导工作,那么学生是可以受到感染的。再加上有了题库的反复练习,有了老师制作的操作步骤笔记,有了完善的操作视频,高新考试是可以攻克难关取得胜利的。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与技能培训 篇8

(一)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 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化教室, 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 化抽象为直观, 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 变得更生动活泼, 更利于学生接受, 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了教学效果。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 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 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上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2. 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学校应开展多方面的计算机兴趣小组或选修课来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 操作技能, 让学生扩大视野, 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如开设网页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编辑排版、计算机组装维护、机器人等一系列培训课程, 让每位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进行选项, 这样, 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主动参与, 形成了学习动机, 激发了学习兴趣。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操作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实践过程, 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到在“玩中学, 学中玩”的状态下学到知识, 而不感到乏味,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性

1.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

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于中职学生, 具有教学主导, 学生主体, 任务驱动的特点。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从而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 来适应于计算机专业学生, 因为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是:逻辑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弱, 空间智能式身体智能等其它智能较强, 自制力弱, 学习目标不明确, 厌学、提不起兴趣爱好。所以教师应针对这些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任务布置——任务分析 (教师提出知识点) ——新知学习——试实验——反馈——纠正 (学生) ——总结——增加拓展题。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再辅以适当的情感沟通以及兴趣激励, 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会相应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这样, 学生的学习有了动力, 活动有了计划、步骤, 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全程参与学习过程, 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性, 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对课程要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而且还必须能够将书中的知识点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 并可对知识点以任务的形式进行归纳、设计和总结。只有了解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才可能创设问题情境, 制定切实可靠的任务。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职生,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但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 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 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细的操作步骤,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 中职学校的学生, 个体差异较大, 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培优辅差, 从而导致优生不突出, 差生越学越没兴趣学等问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学生技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班级学生的上课表现等因素采用分层教学法。在授课时将班上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每一节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训练目标, 对于优生, 上机操作时指导他们熟练准确地完成实习任务, 并提出较高的要求, 他们还可以充当“小老师”辅导其他的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中等生占本班的大部分, 在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上都以他们为标准, 让他们顺利的完成上机实习内容。而差生指导时应分解单项练习, 循序渐进, 对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 这样, 对差生降低了练习的要求, 多了点关心、指导和鼓励, 让其看到了学习的成果, 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同时给优生一定的爬坡度, 引导其不断的创新和提高。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 不断的想超越自己, 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了学习的目标, 并且也有能力去完成, 学生共同进步了, 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三) 加强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 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 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 强化基础实验指导, 提高实践技能。职校学生应以技能培训为主, 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 求专而不求广。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各种技能, 为更好的从事各项工作服务, 教师应从技能培训抓起。实践技能课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度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都能受到严格训练。对从事图形制作模块专业学生要求其掌握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Flash等软件的操作技能;对于计算机维护专业的学生应以动手能力强为主, 要求其掌握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技能, 多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对于办公软件应用及文秘专业的学生, 则要求他们掌握相应的技能, 强化文字录入, 有针对性进行编辑排版训练。而对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应为学生程序提供指导和引导作用。比如选择一些简单的课程设计项目, 将班级分为几组, 每组几位学生, 给出一定的时间去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要求同组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 最后的编码独立编写, 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 通过程序测试才能算完成课程设计。中间阶段教师要跟学生进行沟通、分析问题, 制定项目日志, 定期检查过关情况、完成项目流程情况, 并及时解决技术难题。让学生时刻有一种快要达到成功的感觉, 学习自然而然的就有了提高和进步。在这样的技能训练中, 学生能够重点地掌握或精通某一方面的课程技能, 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学校要求在校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还要有计划的要求学生获得相关的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有组织的定期进行各项计算机专业技能培优计划, 设定预期目标;有计划的每年进行各项竞赛活动或举行技能大比武活动, 强化实践技能, 用大量的操作技巧来提高操作速度。如举行Flash制作、网页制作、3ds max三维动画、计算机文字录入等技能比赛, 分出名次, 公布出来, 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 让学生在实践和比赛当中, 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促使他们更勤奋的学习。特别是在培优这项计划中有针对性的参加市级以上的竞赛活动, 不仅锻炼了学生, 学校的知名度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网络是当代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学生许多最新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将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来获取。由于网络上查阅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而且能方便地查到许多介绍技术的文章, 因此对于不断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 必须充分地利用网络, 来扩大知识面, 开阔学习的视野, 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为将来的就业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3.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好不好, 不是由学样说了算, 而是要得到企业的认可。建设双元制的学科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 学校与企业根据社会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对课程培训进行调整,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教学实训过程中应模仿企业的真实环境建立实训室或有条件的学校应每个专业建立经营性学生实训基地, 并进行公司化管理。各个实训基地每年为学校学生、师资培训等提供实习实训岗位, 以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企业不需要进行二次培训, 可以直接顶岗。只有通过这样的技能培训实习的学生, 毕业以后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及欢迎。

计算机培训 篇9

一、待就业人员及其再培训的特点

“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 就是要求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只有因“人”施教,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待就业人员有着各自的一些特点, 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与把握这些特点关系密切, 只有采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 才能使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提高计算机教学培训的质量。

(一) 待就业人员自身的特点

现实生活中, 大部分待就业人员的年龄较大, 记忆力差, 文化水平较低, 以女性居多。通常情况下, 这类人群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而电脑课程中很多概念都较为抽象, 如果受训人员不明白相关概念和知识, 那么, 想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将非常困难。在心理上, 大部分待就业人员都缺乏自信心, 害怕别人说自己不行, 出现错误时, 容易“发脾气”, 产生自卑心理。大部分待就业学员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往往较弱。在较短授课过程中, 如果待就业人员对自己缺乏信心, 学习态度不端正, 那么就会使得很多受训人员“一无所获”, 使得培训“流于形式”。

(二) 待就业人员所处的外在环境

大多数待就业人员都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 没有工作, 生活将难以维持, 因此急需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份工作。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 中国开启了工业4.0之路, 就业岗位持续减少, 很多专业设置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都不匹配, 这就给待就业人员的再就业带来了挑战。有部分待就业人员出于家庭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按时上课, 有些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心浮气躁, 对计算机知识急于求成, 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就想放弃, 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因此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 他们往往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 再就业培训的特点

让受训人员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技能, 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是培训的目的。在计算机培训过程中, 由于受训人员有时间的限制, 培训课时少, 任务重, 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要达到效率和质量双丰收的培训效果。对此, 有必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二、常用的计算机培训教学方法

其于待就业人员自身、所处外部环境的特点, 在计算机培训中, 如果教师只是泛泛而谈, 机械地灌输知识, 是非常不可行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采用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 激发受训人员的兴趣, 将计算机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法、类比法、多媒体法、任务法等。以下是这些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 案例式教学法

所谓案例式教学法就是由教师向受训人员列举一些计算机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以突显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及对再就业的作用, 激起受训人员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克服学习的烦躁情绪, 端正学习态度。

(二) 类比式教学法

类比式教学法, 就是把计算机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将其与生活中一些类似事物作比较, 使得计算机知识更容易让人接受, 加深受训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的印象, 进而完成培训工作。

(三) 多媒体式教学法

在待就业人员计算机培训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 将PPT、文字、声音、视频演示文件等媒体信息进行组合, 使得较为抽象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更为直观生动、通俗易懂。因此, 要详细分析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结构, 熟悉相应的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得每个受训人员都能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四) 任务式教学法

由于失业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大、受教育水平低、接受知识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 因此在培训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受训人员分配任务, 让他们边学边练,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学到计算机知识, 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

三、小结

失业人员计算机培训是一种特殊的培训, 从学员自身特点、外在环境因素和培训特点来看, 在授课时应以待就业人员为中心, 根据其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来解决培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短期培训中提高学员的计算机基础技能, 让学员有所收获、有所裨益, 从失业人员转变为各行业、各领域的骨干力量, 从而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当前社会, 竞争和机遇并存, 失业现象屡见不鲜。对待就业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 快速让他们掌握一门技术, 实现再就业, 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本文通过分析大多数待就业人员和对其进行再培训的特点, 提出了几种在计算机培训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期对待就业人员的就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待就业人员,计算机培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国芬.中国社会培训教育发展现状与策略[J].科教文汇, 2015 (6) .

[2]李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潘泰萍.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生产力研究, 2010 (2) .

计算机培训 篇10

一、培训目标的设置

为了确定培训目标, 笔者对本校教师计算机维护能力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1. 多数教师怕损坏计算机, 不敢动手装、卸计算机内存、主板等硬件。

还有部分教师存在“软件系统安装不当将会导致计算机硬件损坏”的思想。

2. 多数教师不会手工进行硬盘分区并安装非Ghost版纯净操作系统。

3. 多数教师对计算机的配置及其性能不清楚,

怕计算机很快落伍、不够用, 而购买中高价位的计算机。70%的教师想对正在使用的计算机进行硬件升级。但多数不知道该选择哪种类型的配件。

二、多数教师对计算机故障不清楚

1. 教师计算机硬件接触故障占整个硬件故障的90%以上。

通过加减拔插法和替换法, 基本可以诊断出此类故障。

2. 多数教师不会辨别声、显卡等硬件的具体型号, 如驱动安装错误, 不知怎样解决。

3. 教师比较重视杀毒软件的安装, 但多数不会进行合理的设置, 大大消弱了杀毒软件的作用。

遇到恶性病毒不知怎样去完全清除。

4. 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现象多而复杂, 有时一个故障现象往往由7、8种甚至更多种原因引起。

对于维护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 就是掌握了一些维护知识, 也很难判断故障到底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而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维护能力是要通过不断实践锻炼出来的, 短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将不会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

三、培训目标

1. 促进教师熟悉计算机硬件, 消除教师对硬件维护的顾虑。教师能掌握硬件中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2. 通过培训, 教师能独立完成操作系统、驱动

程序和应用软件的安装, 掌握操作系统的备份和恢复的技巧。熟悉几款杀毒、数据恢复和硬件检测等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3. 促进教师对计算机常见软硬件故障的现象有所了解, 不需要死记硬背。

当遇到问题时, 能按照培训教材上的解决步骤去处理问题, 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四、培训内容的设置

培训内容主要分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故障维护知识两块。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模块注重讲解与常见故障处理有关的知识, 计算机维护模块则注重常见故障的解决步骤的介绍。

1. 硬件的基础知识

(1) 主板:内存和显卡插槽的清理方法, BIOS的清零方法, BIOS中最常用设置, 主板接线的介绍。

(2) 内存和显卡:怎样清理金手指, 正确的安装步骤。

(3) 硬盘、光驱:I D E数据线的连接方法和主从盘的设置, S a t a硬盘在旧机器上使用的问题, 光驱不出仓的维修, 光驱激光头的清理和激光头电压的调节。

(4) 电源、鼠标和键盘:测量电源是否正常的常用方法, 鼠标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键盘线路板的清理方法。

(5) U盘和移动硬盘:和计算机链接错误的常见原因, U盘的常用维修方法。

(6)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组装前的准备工作、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7) 硬件升级和选购:以教师需要升级的计算机硬件为例, 讲解是否需要升级, 升级哪些硬件。怎样选购适合自己的计算机。

2. 软件的基础知识

(1) 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安装:安装前的硬盘分区方法, 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安装后硬盘的分区方法, 恢复硬盘分区信息的方法。

(2) 一键还原精灵和一键G h o s t软件:使用方法, 备份和恢复操作的注意事项。

(3) 驱动:驱动精灵软件的使用方法, 驱动下载、安装和卸载的方法步骤。

(4) 常用软件:Office软件的高级安装设置, 常用音视频软件的设置, 常用阅读器的使用技巧, 浏览器的常用设置, 系统优化类软件的使用方法。

(5) 查杀病毒: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常用设置, 对恶性病毒的查杀办法, 系统补丁的下载与安装。

(6) 数据的恢复:数据丢失的情况介绍, E a s y Recovery、Final Data和Disk Genius等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

(7) 网络的设置:IP地址和代理服务器的设置, 常见拨号上网的设置, 有线和无线路由器的网络连接和安全设置。

3. 计算机常见故障的维护

如果单纯的讲解软硬件故障及其各种原因, 容易使学习者遇到具体问题时不知所措。所以, 我们按照引起故障的最有可能原因向最不可能原因推导的方式设置培训内容。整个解决步骤遵循简单实效, 有利于教师处理的原则。如果没有解决问题, 建议教师再通过互联网查询原因或上培训网求助。

(1) 主机不启动 (电源和C P U风扇正常) :切断电源, 清理内存金手指、拔插内存——更换内存插槽——如果有独立显卡, 清理显卡金手指, 拔插显卡——切断电源, B I O S清零——拔除主板上的所有连接线 (保留主板供电) , 看能否启动 (可以对内存再次拔插) ——寻找相同型号的正常内存进行替换 (能正常启动诊断内存坏, 否则诊断主板坏) 。

(2) 主机不启动 (电源风扇不运转) :检查主机电源是否通电——切断电源, B I O S清零——用导电工具接通主板上的“电源启动”控制针脚 (如果解决问题, 则是“电源启动按钮”故障, 可以用“重启按钮”替换) ——寻找相同型号的正常电源进行替换 (能正常启动就是电源坏, 反之主板坏) 。

(3) 主机正常启动显示器不亮:检查显示器和主机的连接线——显示器损坏。

(4) 主机正常启动后不能通过内存检测:关机后清理内存金手指、拔插内存——如果是多条内存, 对每条内存单独插上测试 (可以更换插槽) ——内存损坏。

(5) 主机正常启动后检测不到硬盘:B I O S清零——如果和光驱挂在同一条数据线上, 拔除光驱的数据线——更换硬盘数据线——挂到其他计算机上检测 (如果检测到, 恢复硬盘分区信息或重新分区) ——硬盘损坏。

(6) 主机正常启动后出现提示英文信息:进入BIOS, 保存退出——恢复BIOS的出厂状态——抄下英文提示, 上网查询原因。

(7) 主机通过内存和硬盘等硬件的检测后, 只有光标在黑屏上闪烁:恢复操作系统——恢复硬盘分区信息——利用Windows xp安装光盘启动操作系统安装程序, 在选择安装路径时, 重建C盘分区或者所有分区, 中断xp系统的安装, 利用Ghost软件恢复光盘中的系统备份。

(8) 操作系统启动中和启动后或运行软件后死机、蓝屏:多次重启计算机——如果有新安装的驱动程序或应用程序, 则进入操作系统“安全模式”, 卸载相关程序——在进入“桌面窗口”前杀毒——用Ghost恢复系统备份——清理内存金手指、拔插内存——替换内存测试。

(9) 操作系统能正常启动, 但是启动很慢:用360软件检查、删除可疑的系统启动项——用Ghost恢复系统备份。

(10) 感染病毒:升级病毒库后, 在进入“桌面窗口”前杀毒——无法清除, 则记下检查到的病毒名称, 上网查找专杀工具——用G h o s t恢复系统备份, 升级病毒库查杀其他分区。清除病毒后, 上网查找处理该病毒的相关信息, 对病毒更改的设置进行修复。

(11) 计算机显示不正确或没有输出声音:在“设备管理器”窗口中卸载显卡或声卡的驱动程序, 计算机重启后, 让系统自动扫描安装 (如不行则再次卸载, 进行手动安装) , 进入“控制面板”对显示器或声卡进行设置——恢复B I O S的出厂状态——用Ghost恢复系统备份——更换显卡或声卡。

(12) 系统中找不到光驱或光驱不读盘:更换光驱的数据线——用Ghost恢复系统备份——把光驱放到其他计算机上测试。

(13) 鼠标故障:光标出现无故乱跑, 杀毒没解决问题, 在电缆线引出端位置剪断鼠标线, 打开鼠标重新焊接, 不行则更换鼠标。按键接触不良, 用不常用的键来更换。

(14) 键盘故障:个别键不灵, 拆开键盘, 用无水酒精擦拭。键盘无反应, 关机后把键盘插口重新在主板上插拔——用正常的键盘测试 (如果测试正常, 则原来的键盘坏, 否则主板接口坏) 。

(15) 单位网络不能链接:查杀病毒——I P地址设置是否正常——重启集线器或路由器——更换集线器或路由器的连接口——请网络中心帮助诊断。

(16) 家中网络不能链接:查杀病毒——检查计算机和A D S L拨号器的网络连接 (如果是通过双绞线连接室外集线器, 直接和网络公司联系) ——重启A D S L——请网络公司排查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替换ADSL拨号器测试。

五、培训的实施

通过培训前的调查、分析, 制定适合本校的培训目标。组织校内计算机维护水平较高的教师编写培训教材, 制作完整的网络流媒体教学视频资料。组织教师在一个月内通过网络学习相关内容后, 安排4个学时的专题讲座。安排人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答疑与学习指导。

组建实践教学实验室。提供3台已报废计算机供教师练习计算机的组装, 3台能正常使用的计算机供教师练习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安装、Ghost备份和恢复等操作。安排人员指导教师实验操作, 并进行现场实践考评和基础知识问答式考查。教师需提前一周预约实验时间, 允许教师多次参加实验。

收集教师的计算机硬件信息, 分类汇总后发布在培训网上, 便于教师需要用替换法进行诊断时互相联系。

培训后的调查反映, 教师对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满意度达到100%。认为内容贴合实际, 故障解决步骤简单、明了、易操作, 易于实践学习, 学习时间能自由掌握, 网络答疑和辅导也非常及时。

六、结束语

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诊断与解决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 这种培训有其特殊性, 不能拿着知识普及类教材宣讲。这就要求培训部门, 必须详细调查本校教师计算机维护能力的实际情况, 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充分利用网络来扩展教师学习时间, 做好利用网络交互平台为教师提供长期服务的工作计划。

摘要:面对教师计算机维护水平普遍不理想的现状, 作者通过对本校教师计算机维护能力的调查, 阐述了对教师开展计算机维护培训的具体目标, 并对培训内容和培训实施的措施进行了详细描述。

关键词:教师培训,计算机维护

参考文献

[1]李启飞, 郭维树.计算机常见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13:697-699

[2]江传惠.计算机维护—教育技术培训中不应缺少的内容[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7:48-49

计算机培训 篇11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础是认识学习理论 。它是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的一种教学规则过程和操作程序。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就是要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信息,并在系统中有机结合,形成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受训学员特征

受训学员特征是指学员原有的认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原有认识结构是学员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头脑里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系统。原有的认识能力是学员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分析学员特征就是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学员关于当前概念的原有认识结构和原有认识能力,并将它们描述出来,作为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以便使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对学员更有针对性。

·确定培训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希望通过教学过程,使受训学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发生变化的描述,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是学习评价的依据。

·建立教学内容知识结构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要把多种媒体信息做有机的组合,以便形成一个合理的教学系统结构,使它发挥最佳的功能,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必须分析课件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把课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单元 ,每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找出各个知识点,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方式。不同的联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结构,不同的教学结构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形成性练习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习题,对学员进行考核, 形成性练习可以设计成问题提问的形式。可以有三种方式,即提问方式、应答方式和反馈方式。提问方式用于是非题、选择题或填空题; 应答方式要求一题一答,适当给予提示,使得有较多的成功机会,对应答结果判断应与评分结合;反馈方式对学生的应答给予反馈评价,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做出 “指出错误”、 “要求重答”、“给出答案”和 “辅导提示”等不同形式的反馈。

多媒体课件在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因教学手段落后,往往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虚拟实验,大多数课程的实验 ,甚至现实环境很难实现或无法实现的实验项目,都可以用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形式,模拟实验全过程 ,借助有关的教学软件,学员可能随时在电脑上“重温”实验过程。

综上所述,在职业技能培训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有机组合起来应用于培训教学过程中,能够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形象性,使受训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 、学习培训内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则是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单位: 长春房地集团)

计算机培训 篇12

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CI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从目前来看, 云南省计算机培训企业的数量较多, CI的意识淡薄。因此, 进行培训机构CI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永赛培训CI的研究, 来探讨昆明市计算机培训机构的CI, 为树立良好的CI提供实践意义及理论基础。本文中的客户指的是培训学员, 是社会公众的一个部分。

二、研究综述

纵观众多关于CI的相关文献资料, 可以发现CI的定义非常繁多, 不同的研究者所在的立场不同, 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结合本文研究的角度, 笔者把CI定义为客户对培训机构的总体感知, 是一个企业整体实力和整体水平的反映, 是能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户和价值的巨大无形资产。

(一) 关于CI的影响维度的研究

对CI的测量, 因为研究者立场、研究目标不同, 测量的维度和方法也不同。纵观国内外对CI的影响维度的研究, 可以把这些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 主观地找出CI的构成要素, 而对构成的影响维度未进行实证研究;二是通过实证研究来划分CI的构成维度。这种研究方式中主要用到的分析方法是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二) CI对客户忠诚度的影响研究

国内外对于CI研究和客户忠诚度的研究文献较多。而关于CI对忠诚度影响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 并且还没有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各行各业。可以把CI与客户忠诚度关系的研究归纳为两种情况:一是单独研究CI对客户忠诚度的影响;二是把CI、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三者综合起来研究。这种研究大多数是把CI当作客户满意度或客户忠诚度的众多因素当中的一个因素来研究, 并且大多都采用了实证的研究方式。从客户感知的角度来研究三者关系的诸多文献中, 对具体的客户感知的内容界定比较模糊, 感知内容比较宽泛, 没有深入到具体的企业情况做深入的研究。

(三) 关于培训机构CI方面的研究

关于培训机构CI方面的研究较少, 很多停留在了理论的阐述和借鉴阶段, 实证研究的文献不多, 并且对于具体的培训机构CI方面的研究则更少。曾嫦娥在对重庆市非公办职业培训学校的CI研究中, 把三立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具体的研究例子, 得出了该类企业CI的3个维度, 即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以往的文献很少从客户感知的角度来研究培训机构CI, 缺乏以具体的培训企业为基础进行的实证研究等。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文献, 以具体的永赛培训有限公司为例子, 从客户 (培训学员) 感知的角度进行CI的实证研究。

三、数据来源

(一) 指标选择与问卷设计

本文借鉴以往研究中CI的维度和指标, 结合昆明市计算机培训行业的特点和永赛培训的特征, 重新划分CI维度, 确立适当的测量指标。本次《培训机构CI的客户调查问卷》共设计32个CI维度的相关问题, 将计算机培训机构的CI维度分为5个方面:员工形象、管理服务形象、名誉标志形象、成本费用形象、环境设备形象。具体的测量指标如下。员工形象:员工技能和素质、态度、精神面貌, 领导行为, 工作服;管理服务形象:服务质量, 教学水平, 和客户的沟通, 培训质量, 管理效果, 培训内容、地点、模式、宣传、宗旨和理念, 文化氛围, 对企业的整体了解;名誉标志形象:机构标志、标准色、标准字、独特性、声誉、可信赖性;成本费用形象:培训费用, 促销活动, 爱心活动;环境设备形象:教室环境, 硬件设备, 软件设备, 培训资料等。问卷还设计了两个客户忠诚度的问题 (即客户再次选择该培训机构、介绍新客户) 及一个满意度打分题。

(二) 数据采集

本研究调查对象是永赛培训参加培训的2012年第三期的学员。问卷中采取Likert的5点量表法, 客户在感知的情况下, 选择自己满意的答案, 选项有很满意、较满意、一般、较差、极差5个选项, 对应的分值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从分值中考察客户对CI的感知, 得分越高说明CI被客户感知得越好。笔者共收集360份调查问卷, 检查问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最后有效的问卷为350份。

四、研究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问卷中数据的处理。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因子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

五、培训机构CI维度的测量

(一) 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 通常使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有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KMO值为0.96, 大于0.9, 并且Bartlett检验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此, 本问卷中的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 因子分析

对于因子分析的结果, 剔除不满意的题项x11、x14、x18、x22后, 最后的28个题项重新再进行因子分析, 得出最终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和因子载荷矩阵见表1。

1. 累积方差贡献率

贡献率达到了59.7%, 说明这4个因子累积解释了原始信息的59.7%, 可以用4个因子来代替原始变量进行分析和研究。

2. 因子载荷

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 按照因子命名规则适当的对抽取出的四个因子进行命名。CI的4个因子名称如下。

因子1:经营管理形象;因子2:名誉标志形象;因子3:成本费用形象;因子4:环境设备形象。

四个因子对CI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经营管理形象 (22.276%) >名誉标志形象 (15.088%) >成本费用形象 (11.561%) >环境设备形象 (10.775%) , 说明了永赛培训CI的二大支柱为经营管理形象、名誉标志形象。

因子1:经营管理形象中, 贡献最大的是员工技能、员工服务态度、员工精神面貌, 而领导的知名度/能力贡献较小, 说明了员工是CI的主要决定因素, 这和培训机构行业的特征相吻合。因子2:名誉标志形象中, 贡献最大的是机构标志印象、机构标准字印象、机构标准色印象。说明企业有必要形成自己的标志, 特有的标志代表了企业的外在形象, 同时也传递了企业的内在形象。因子3:成本费用形象中, 成本费用是直接和客户利益相关的问题, 成为了CI的一个因子。该因子中培训费用、优惠活动、爱心活动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最大, 对CI的影响不容忽视。因子4:环境设备形象中, 贡献最大的是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 其次是教室环境。

本文共同度最大为0.835, 最小为0.435, 大多数题项的共同度都大于0.5, 只有少数几个题项的共同度小于0.5, 说明因子分析有效, 因子分析的效果很好。另外, 我们可以因子分析碎石图 (见图1) 中可以得到:前面的4个因子处在陡坡上, 变化较快, 从第5个开始坡度逐渐平缓。因此, 可以得出结论:前4个因子的特征值较大, 而后面因子的特征值较小, 从因子载荷矩阵中得到的4个因子是正确和合理的。

(三)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1. 问卷的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Cronbachα系数和Split half reliability (折半信度) 这两种检验方法。结果如下:总量表的α系数达到了0.954, 分半信度系数达到了0.915, 两者都大于0.8, 而分量表 (因子) 的信度系数值也都是高于0.7, 这就表明了本研究中所用问卷达到了一定的内部同质性及一致性的要求, 同时也表明了信度检验结果很理想。

2. 问卷的效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一般主要从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检验。本研究问卷中的内容是参考了文献资料,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得来的, 并且认真分析和采纳了导师的相关意见。所以, 该问卷的内容效度是非常有效的。结构效度又叫构想效度, 指的是问卷测量出的实际得分所能够解释预期理论概念的程度。结构效度通常采用的测量方法是分析问卷因素与因素的相关性、因素与总分的相关性。根据杜克尔的研究理论, 因素相关性一般在0.1~0.6范围内, 因子与问卷总体相关系数一般范围为0.3~0.8。问卷中各个因素间的相关系数大体都在0.6附近波动, 而问卷的总分与因素之间的系数都大概在0.8左右, 而且它们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此, 本问卷的结构效度很好。

六、CI对客户忠诚度的影响

(一) 客户再次选择该培训机构的忠诚度

客户再次选择的忠诚度可能受CI各个维度的影响, 也可能受客户整体满意度的影响。问卷中客户再次选择该培训机构则取值为1, 否则取值0, 这是一个二元变量, 我们把它作为因变量。把CI的4个维度和客户满意度 (客户打分值) 作为自变量, 进行Logistic回归。

问卷的总样本有332个, 模型分析中包含的样本有300个, 样本概率达到90.4%, 说明样本是有效的。问卷的整体预测准确率为94.0%, 因此模型基本上是稳定的, 特别是对于再次选择的忠诚客户的评估准确率很高。模型的拟合度R2为0.607, 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Hosmer和Lemeshow检验主要反映的是被解释变量的预测值和真实值的分布有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检验结果中sig.>0.1, 所以模型检验通过, 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说明被解释变量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回归结果如下。

回归模型中包含了因子1、因子2、因子3、分数4个变量, 剔除了因子4。变量的重要性主要看wald值和sig值, wald值越高 (sig值越小) , 变量越显著, 越重要。因子1、因子2、因子3、分数这四个变量的wald值较大, sig值都小于0.1, 因此4个变量都具有显著性。方程可以写为

其中P为客户再次选择该培训机构的概率。由表2可知方程中经营管理形象、名誉标志形象、成本费用形象和满意度对客户再次选择该培训机构的忠诚度有直接的影响, 并且和忠诚度呈正相关性的关系。而因子4 (环境设备形象) 对客户忠诚度没有直接的影响。模型中客户满意度的wald值最大, 说明满意度对再次选择该培训机构的忠诚影响最大, 且具有决定性作用。经营管理形象和名誉标志形象的wald值次之, 表明这两个因素对客户再次选择的忠诚度的直接影响较大。成本费用的wald值最小, 而且比员工管理服务形象和名誉标志形象小很多, 可以说明客户考虑再次选择该培训机构的时候成本费用方面的因素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注:因子1为经营管理形象, 因子2为名誉标志形象, 因子3为成本费用形象, 因子4为环境设备形象, 分数为满意度。

因此, 直接影响客户再次选择忠诚度的因素的重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客户满意度>名誉标志形象>经营管理形象>成本费用形象。

(二) 客户会介绍新客户的忠诚度

客户是否会介绍新客户的忠诚度可能受到CI的4个因子的影响, 也可能受到客户的整体满意度方面的影响。问卷中客户是否愿意介绍新客户是一个二元变量, 取值为1表示愿意, 取值0表示不愿意, 把它作为因变量, 把4个因子和客户满意度作为自变量, 进行Logistic回归。同理, 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被解释变量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回归模型中包含了因子2 (名誉标志形象) 、因子3 (成本费用形象) 、分数 (满意度) 这三个变量, 剔除了因子1和因子4。因子2、因子3、分数这3个变量的wald值较大, sig值都小于0.1, 因此4个变量都具有显著性, 可以留在方程中。回归方程可以写为

其中P为客户会介绍新客户的概率。模型中可以看出, 名誉标志形象、成本费用和满意度对客户忠诚度有直接的影响, 并且和客户忠诚度呈正相关的关系。而因子4 (环境设备形象) 和因子1 (经营管理形象) 对客户会介绍新客户的忠诚度没有体现出直接的影响。从wald值来看, 对介绍新客户的忠诚度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满意度>名誉标志形象>成本费用形象。

七、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 CI的构成维度

用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论证了影响CI的4个维度为经营管理形象、名誉标志形象、成本费用形象、环境设备形象。这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59.6%, 其中4个因子具体的对CI的贡献程度为经营管理形象>名誉标志形象>成本费用形象>环境设备形象, 得出了CI的二大支柱为经营管理形象、名誉标志形象。

(二) CI对客户忠诚度的影响

根据两个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 可以看出满意度和CI形象都和忠诚度有正相关性的关系。客户满意度对客户忠诚度的影响和贡献程度是最大的。除了整体满意度的影响外, 具体的CI的4个因子不同程度地对这两个忠诚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 经营管理形象、名誉标志形象、成本费用形象对客户是否再次选择培训机构的忠诚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名誉标志、成本费用形象对是否会介绍新客户的忠诚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环境设备形象对两个忠诚度都没有形成直接的影响。这两个模型在如何提高客户忠诚度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本研究立足于永赛培训机构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提升CI的角度入手, 提出一些建议。一是增强对CI的理解。昆明市计算机培训市场中的培训机构对CI到底会不会对培训机构产生影响、怎么树立和提升CI等这些问题无法达到深刻的认识, 更无法采取有效和针对性的措施。因此, 企业要加强对CI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二是发现和改善企业形象存在的不足。从CI与客户忠诚度的两个logistic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到CI对客户忠诚度的重要性。可以借鉴这两个模型得出的理论, 从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 找出影响企业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问题和不足, 从中发现CI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进行加以改善。这样的一种及时处理问题的方式, 既可以提升和完善CI, 同时也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罗长海.CI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韩春清.重庆市高新技术CI内部公众认知研究及提升策略[D].西南大学没, 2009.

[3]游艳华.塑造现代CI的维度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97 (03) .

[4]刘春铎.房地产CI对客户忠诚度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5]孙树龙.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 2010.

[6]曾嫦娥.重庆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形象研究——以重庆市三立职业培训学校为例[D].西南大学, 2008.

[7]金耀宇.重庆铁路客户CI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 2009.

[8]James J.H.Liou, Mei Ling Chuang.Evaluating corporate image and reputation using fuzzy MCDM approach in airline market[J].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2010 (44) .

上一篇:学生主体教师指导下一篇:生化检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