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

2024-06-17

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精选12篇)

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 篇1

要实现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推广和教育的信息化,关键就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所具备的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要素)。“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指出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计算机技术。目前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不高,光有好的计算机设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教师不具备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与观念意识,要实现教育信息化也是非常困难的。信息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将成为整个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行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宰,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严重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在新型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由知识的给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传授者,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由整齐划一的统一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教师应顺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主动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的角色。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积极学习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设先进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通过自己亲身的探索,从而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促进真正意义上学习的发展。教师只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切实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领导者”、“传授者”这种权威的角色中走出来,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必然能够促进教师计算机技术教育的发展。

2、培养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意识

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广大教师都可以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计算机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但是光是认识到还是不够的,还应具有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开展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具有运用计算机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所以在教师计算机技术教育中应加大力度培养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意识,只有具备了计算机技术应用意识,才有可能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实际教学活动,否则,实现教育现代化将无从谈起。

3、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计算机教育的普及,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计算机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运用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与控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都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教育培训。所以对教师进行职前、职后计算机技术教育培训,是信息社会对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师资培养培训计划之中,分级分类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1)对计算机技术学科专职教师的培训

对计算机技术学科专职教师的培训,要使他们掌握现代教育的理论、思想、观念、方法和技术,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能够收集、整理已有学习资源并设计与开发符合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本单位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对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能够为教学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利用技术与教师就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交流和评估,并提出发展建议,参与制定本校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方案并实施。能利用计算机技术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与同行及技术专家进行交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计算机技术教育研究与创新素质的培训。

(2)对其他学科的教师的培训

对其他学科的教师的培训,要使他们掌握教育信息化与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能利用计算机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结合学科教学针对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

(3)对师范生的培养

因为师范生将会直接进入基础教育领域,这些学生不仅要掌握一般基础性的计算机能力,更要懂得如何适当地运用计算机技术于教学过程,并且具备一些信息化教学开发的能力,他们应能使计算机技术和教学实现充分的结合。否则,在就业后他们从受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到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对中小学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计算机技术教育学”和“计算机技术教育技能”等公共必修课的学习,为培养具备计算机技术的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对师范生进行计算机技术教育同时还应注重对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未来的教师应该是带领学生创新的引路人和创新的榜样。

(4)教师的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

除了计算机技术本身外,教师的计算机技术能力还包含了另一个重要的要素——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教师的计算机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的高低也是决定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很多国家制定了教师计算机技术教育标准,要求教师具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学科教学的能力——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要想让教师达到所要求的技能标准,就必须有高质量的专业发展或培训来帮助教师跟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把技术整合到教学之中,并提供给教师足够的使用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机会,方便教师的实践练习。在这方面美国的佐治亚州采用了整合技术的培训框架,该框架主要注重课程和教学方法,把技术逐步注入培训之中,而不是从技术技能入手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模式一改以往注重专门技术培训而不注重技术在课堂和教学中如何使用的做法,有效地培养了教师在课堂中整合技术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关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培训却极为缺乏,很少有现成的培训模式供我们开展培训时参考,而且各国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又不尽相同,所以我们不仅要在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培训中开设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程,还应借鉴别人的培训模式和方法结合自身的特点开设培训课程,系统讲授整合的原理、方法、应用和评价,提高教师整合的能力和研究的能力,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采取一定的奖励机制和保障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开展计算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断实践、总结、创新,探索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和多种形式,推动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深入开展。

4、健全教师计算机技术教育培训体制

现行的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大部分都是短期的小规模学习班,既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不利于教师计算机教育的快速持续发展。应由国家或地方有关主管部门建立标准统一形式多样的培训体制,根据各地区和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培训,如:进修、学历教育等国家和地方的教师培训、高等师范学院设立的网络学院培训、专业系统的校本培训、案例培训、参与性培训等。让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培训机构,接受专业、系统的计算机技术教育,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计算机技术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技术素养和计算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师专业化和教育的现代化。

摘要:现代信息化社会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术, 然而教师的计算机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本文从几方面来探究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策略。

关键词: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

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 篇2

感谢教育局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经这段时期的学习,我感到了成长的快乐,但也感受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虽然感觉时间有点紧张,但很充实,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我很认真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不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通过在网上的自主学习,在加上做作业来进行反馈。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做研究型的课题,还有网页型的frontpage,还有上网查找资料的技巧,并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拥有了自己的邮箱。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的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这次培训学校从教师的实际培训出发,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浅入深。这次培训为本期的所有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为了使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之中,我要经常与同层次同专业的学员发起讨论,面对一个案例,我就会发一个主帖,和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学习问题、体会、经验。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遇到问题和同事们交流一下,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而对帮助解答问题的同事来说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工作中,我要利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设计课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计算机培训心得二:教师计算机培训心得(1317字)

教育局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惬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教育者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经过14天的学习过程,我感到了学习的快乐,也尝到了成长的快乐,这就是学习并快乐着吧!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暑假教育局举办了计算机培训,我积极参加了培训。虽然感觉时间有点紧张,但很充实,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我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丁玉海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

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下载各种软件,如何运用它进行下载,一些上网查找资料的技巧,并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拥有了自己的邮箱。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的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这次培训学校从教师的实际培训出发,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浅入深。通过14天的培训,我掌握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了中文Windows XP 及Office XP,学习了Word 的操作,Excel的操作,演示文稿的操作。本次培训时间虽然很短,只有短短的14天,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培训为全县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为了使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之中,我要经常与同层次同专业的学员组织起学习兴趣小组,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学习问题、体会、经验。并由学习好的学员带领大家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遇到问题和同事们交流一下,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而对帮助解答问题的同事来说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要充分利用网上答疑时间,在答疑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学习中的疑问事先有个总结,以便在答疑时能有的放矢。

首先拿到课本后,一定要先通读一遍,让自己了解这门课程有多少内容和学习的重点。通读之后在听老师的课,就不会产生迷惑,能很快的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

其次要做好笔记,在短时间内学习很多知识,一遍不可能全部掌握,课后要对着笔记多练习以便达到巩固。

平时的作业可能是大家比较头疼的东西,我写作业是每次在听完一个知识点或者几个相关的内容后,就立刻做。遇到作业中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翻过头来查查笔记,还不能解决就请教同学或老师讲,这样几次也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点。

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工作中,我要利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设计课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计算机培训心得三:教师计算机培训心得(801字)

为了迎接这次教师基本功大赛,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计算机的培训,培训中我用心去领悟他们观点,吸取精华,并且也品读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他们的教学理念很新鲜,课的设计十分精彩,我想这和他们高深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听过看过之后我也受益匪浅。

一、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

三、拓展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教师学会自我反思,就会以特定的眼光给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定位,就会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步入新的世纪,面对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坚信通过领导和老师帮助,以及自身的勤奋努力,相信我们会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战线上的精兵强将。更加致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中,更加投身于教学工作中。

教师计算机培训心得四:教师计算机培训心得(972字)

在我们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娶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这次信息技术培训教会了我们许多很实用的技巧。比如说音频文件的处理,这在我的教学中是非常实用的。有时候做课件时需要背景音乐,编辑、剪辑等工作就显得比较重要,如果总是找计算机老师,那也不方便。另外就是下载文件和修改图片的技巧,这次培训中的下载技巧让我大开眼界,平时在家就知道用迅雷,对维棠下载了解甚少。有时候上网也遇到过想复制网页上的内容却无法复制的情况,却不知道怎么应对,只知道简单地用保存文本文件的格式。而这一次新学的用WORD打开的方式来下载网页内容又让我充实了自己的技巧。对图片的修改以前只知道用画图软件,但是每次修改后的图片效果都有些走样,现在使用光影魔术来修改、编辑图片。相信这一次培训中的几种技巧一定能让我有更大的进步。

经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时间虽短,受益非浅。作为以人本知识教育为主体教育的学校,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作为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策划者,这一角色的转变决定教师观念也要转变,知识要更新,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的本领。因此不断进行计算机信息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五导”中,只有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我认为,对现代化办公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尝到了在网上写文章、传达文件的甜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如果这些都不会,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很困难的。这次培训前,我只会发电子邮件、网上写文章、文件复制。通过这次培训,使自己学会了如何注册、撰写网上日志,大体知道了教学平台如何使用,教学资源如何下载,但要全面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教师计算机培训心得五:人民教师的电脑培训心得体会(681字)

王先生从事教育行业,在我们国家网络工程师电脑培训基地经过一期的电脑培训后,深有感触,他说:

“通过这次电脑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电脑培训可以让社会更多的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份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

“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教师计算机培训方法与策略之我见 篇3

關键词:教师计算机;培训;策略

教育是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繁荣昌盛的根本,随着全球一体化越来越深入,人们所要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此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一个人们不能忽视的重点。在目前来说,利用计算机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办法,但是很多中老年教师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就算是年轻的教师之前所学习的计算机技术也可能已经过时。另一方面,几年前计算机还属于奢侈品,许多学校无能力大量购置,教师的实践机会得不到很好的实现,这也是导致教师不能扎实地掌握好计算机技术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计算机培训已经是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的必要性

在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的现在,教师的作用也开始有了微妙的转变,不再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达或教授知识,而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能够自己获取知识,使之终身受益。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也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

1.计算机培训能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

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在当今社会,互联网跟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紧密,甚至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人们通过互联网学习和社会活动的展开,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是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教育者,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应该走在潮流的前沿,但是现实中教师群里面有很大的一部分对于计算机技术有着恐惧心理,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不客气地说,有些只是坐井观天,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简单打字,而对更深层次的技术却毫不理睬。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了他们对学习计算机技术没有足够的热情。这样就很难担任培养学生计算机热情和能力的责任,更加难以培养出高素质、会学习的新型人才。所以,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树立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正确认识,是计算机培训的主要任务。

2.为教师继续深造、学习开拓了有效途径

网络信息充斥在我们的四周,书本、教师的传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网络上有信息量更加庞大的知识库可以让学生吸收,如果教师不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那么在某些方面反而会落后于学生,造成一种尴尬的局面。这需要教师有自我不断学习的良好观念,而计算机能够成为促进教师学习的载体,因为在这个领域里,会给人一种感觉,如果不学习就会有随时被抛弃和落后于人的危机感。网络上有许多教师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和资料,只有掌握了计算机技术才能获得这些信息。而计算机培训能够让教学掌握文字处理、课堂教学、网络资源利用等基础技能,从而减少日常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计算机技术培训方法

计算机技术对于教师的作用已经是毋庸置疑,但是如何能够通过科学系统的培训让教师顺利掌握计算机技术,却是重点。

1.确定计算机培训的内容

对于教师的计算机培训,不应该仅仅定位在计算机专业领域里面,而是要多线拓宽,尽力提升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例如:计算机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常用的软件运用,等等。以培养教师能够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服务教学质量的意识,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能够主动探索真正符合信息社会的教学新模式。

2.计算机培训群体的差异性

除了对教师培训目的的确立之外,培训的内容还应该以不同的群体为划分的标准。一般来说,划分的群里应该归纳为三类层次:(1)针对领导层次的培训,主要让他们能够用计算机来收集学校内外的各种信息、了解学校的业务水平状况、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2)计算机学科教师的培训,这些教师从事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培训更应该注重质量。可以分为入职前培训和入职后培训,让他们能够理解教材的内容、理解教学目的,这样才能获得上岗的资格。(3)针对非计算机教学的老师,这一类人员是最经常使用计算机的,他们的日常工作甚至关系到领导者能否顺利进行战略管理,因此对于他们的培训应该集中在信息意识和实际操作这两个方面。

计算机培训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不仅能够帮教师更新观念,让教师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在备课、作业时候能够主动使用计算机,形成一种崭新的管理形式。最后,在计算机技术掌握之后,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质,更能够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在学校良好展开。

计算机技术的教师培训,应采取一切的手段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益,这不仅为了让教师具备熟练的操作、维护计算机的技能,也是为了能有一个科学的头脑,以能够随时获取现代教育信息。

参考文献:

[1]万文斌.教师计算机培训初论[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4).

[2]段志林.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天:乌苏一中教师计算机培训的实践体会[J].教育信息化,2002(10).

[3]殷贵炎.浅析中学教师计算机培训[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 篇4

目前,很多校本培训还停留在表面,为培训而培训。要实现培训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 聘请专家讲座

专家往往能够高屋建瓴地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入手,深入浅出地解决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困惑,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利用集中业务学习的时间,聘请专家来校讲座,可谓一举多得。如我们曾专门聘请湖南师范大学的刘铁芳教授就《师德修养与专业成长》 作了专题讲座,教师受益匪浅,会后还积极讨论并写下很多感想。

2. 抓骨干教师培训

骨干教师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头羊,对他们的培训更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骨干教师要具有“长、宽、高”的立体形象。“长”就是一技 之长,要成为所 教学科的 带头人; “宽”就是知识面要宽,不但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其他学科知识,做到一主多副,成为“全面手”和“大百科”; “高”就是政治觉悟高、情操品德要高。为此,学校要建立骨干教师的培训档案,从德、能、勤、绩上对他们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并鼓励他们创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特色,也让其他教师将领略理想的课堂教学的风采看成是不懈努力的方向。唯有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才能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 建立网络培训

网络培训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学校要拓宽资源,为校本培训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如打造网络资源开发室、开设教师论坛等,教师可以将课件、上课视频相互分享; 可以围绕某个专题,展开互动交流,让大家共享、共议、共思、共辩。除了通过网上发帖、跟帖进行交流,还可以请专家在线直接答疑解惑。这种互动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师把困惑与问题、成功与经验进行梳理与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

4. 完善 “青蓝工程”

在校本培训开展中, “青蓝工程”这一传统形式得以进一步完善。能者为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 在课件制作或网络等方面,青年教师可以是师傅。在教科研培训中,师徒可以共同承担同一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通过传、帮、带,年轻教师虽然参加工作不久,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轻教师不仅在教学上独当一面,而且教学也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示范课的“传、帮、带”的作用。

5. 教学案例研讨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编制《视频教学案例集锦》是一 种不错的案例研讨方式。具体作法: 第一步,随堂拍摄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 让教师自己看录像剖析教学行为; 第二步,随堂拍摄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让教研组的教师观看录像,集体对该教师的课堂及其专业发展进行剖析,推选出本组优秀的课例录像; 第三步,在教研室组织集体讨论的基础上,随堂拍摄教师的优秀课例,汇集教师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段,编制《视频教学案例集锦》, 作为教师学习的资源。

6. 校企教师交流

除了请进来,我们还大胆地鼓励教师走出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让专业教师深入青苹果数据中心、湘计算机厂等著名企业学习和参与指导,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回来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再请企业专家来校讲课, 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这种模式加快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校本培训增添了新的血液,效果好。

总之,通过校本培训使每位计算机教师能掌握一门以上的专业技能,同时拓展边延学科,力求一专多能,使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为中职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和职业技能,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使他们尽快成为一名现代职业人。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的专业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校本培训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本文从计算机专业角度阐述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

教师计算机培训计划 篇5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教育开拓了教育教学的时空界线,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全面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发展,推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信息意识,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使每一位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师的创造精神、实践能 力的提高。现将我校本学期计算机培训安排如下:

一、组织机构

组长:程丹

二、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三、培训形式和地点

培训形式:采用集中培训与自由学习相结合方法

培训地点:教室

四、培训要求

1、全体参加培训的教师要认真、刻苦、好学,必须按时参加听课,不得迟到、早退,不得在计算机教室高声喧哗,干与培训无关的事务。

2、培训完毕后参加成果汇报,记录考核成绩,载入教师综合评估。

五、培训内容

1、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正确开机、关机;熟练操作鼠标、键盘;熟练打开、关闭文档和一些应用程序等。XP系统基本操作,文件管理。正确使用U盘。能够U盘拷贝、移动相关信息资料。能够掌握杀毒软件的使用。

2、办公软件Word2003、Excl2003软件的使用,能够排版文档。

3、上网的相关知识。浏览并查找、上传、下载、使用相关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利用电子邮件传递、接收信息。

本学期将分次集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其余时间,重要用于教师个人自修,随学随问,不懂之处,随时请教其他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使用电脑的能力与水平,从而满足自己日常教学的需要。学期末,对教师的微机使用与操作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

具体培训安排如下:

内容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问题1:正确使用U盘。能够U盘拷贝、移动相关信息资料。问题2:能够掌握杀毒软件的使用

内容二:文字处理

任务一:认识word文字处理软件

问题1:word的启动及退出

问题2:word窗口介绍

问题3:打开或关闭工具栏

任务二:文档的输入和保存

问题1:如何建立一个新文档

问题2:输入文档的内容

问题3:如何保存文件

问题7:如何关闭文件

任务三:文章的修改

问题1:打开过去保存的文件

问题2:如何选定一段文字

问题3:如何删除一大段文字

问题4:移动和复制

问题5:撤销操作与恢复操作

问题6:查找或替换某些文字

任务四:学会简单的排版

问题1:改变字的大小

问题2:改变字体

问题3:改变文字的格式

问题4:改变文字的颜色

问题5:改变行距

问题6:设置段落格式

任务五:插入剪贴画和艺术字

问题1:插入剪贴画

问题2: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排版方式

任务六:打印文件

问题1:打印预览

问题2:如何打印文档

问题3:如何进行页面设置

问题4:如何设置打印分数和打印范围 任务七: 建立表格

问题1: 如何制作简单的表格

问题2: 插入或删除表格某行/列

问题3: 如何进行表格的合并与拆分问题4: 如何调整表格的高度与宽度内容三: 电子表格

任务一: 制作一份“学生成绩表”问题1: 认识excel的窗口

问题2: 怎样输入“学生成绩表”中的数据问题3: 设置“学生成绩”表中格式任务二: 对“学生成绩表”进行修饰问题1: 设置单元格中的数据对齐方式问题2: 为表头设置颜色

问题3: 设置字体字号

问题4: 添加边框线

问题5: 保存“学生成绩表”

问题6: 进行页面设置及打印内容四:电子邮件

任务一:怎样收发电子邮件

问题1: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问题2:发送电子邮件

问题3:插入“附件”

问题4:接收电子邮件

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 篇6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师;计算机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渗透,对农村中学计算机老师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农村计算机教师是农村信息化进程的桥头堡,因此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广泛开展。在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教师、学校和培训三方面,都存在这样、那样严峻的问题,大大制约了培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本文就农村中学教师培训出现的以上三方面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和探析,以期和同行交流,使以后工作更有效开展。

一、在教师方面,“软件”上先天不足

(一)培训教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1.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的文化素质不高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地区农村中学老师配置很复杂,有转业的、有调岗的、有民办教师转正的,作为不被重视的计算机学科教师,配置更是五花八门,甚至有电脑都不会开的教师。由于农村中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老,文化素质不高,在接受培训时,对计算机的知识很难领会、接受,更别谈灵活运用和创新了。有相当一部分人,培訓到最后,就会开关机,上网打个牌,这些不仅给影响了培训的进程和效果,对教育资源更是一种变相的浪费。

2.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在农村中学,由于计算机不纳入中考的范畴,因此普遍得不到重视,计算机教师更是“人尽可为”,随便一个教师都可“客串”,要找一个专业计算机老师,可谓难上加难。除了学校不重视,由于农村环境相对艰苦,也很少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愿意下乡。在农村中学,计算机专业教师成了“真空”地带。以上两种原因相互催化,形成了当前农村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的现状,给教师培训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

(二)培训教师认识不足,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培训中来

1.部分农村计算机教师是“被学习”,培训中三心二意

由于县城学校的膨胀,以及私立学校的迅猛发展,农村的生源流失严重,农村中学年复一年缩水。这就造成学生少教师多,部分教师没课带。于是,这些没课带的教师临时受命,扮演了计算机教师的角色,参加培训。他们有些人甚至没碰过计算机,至多,打个牌、玩玩游戏,忽然进入专业的计算机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学科的在农村学校的“放羊”,让培训者心有旁骛

农村中学,计算机科就是玩的课,从上到下都不重视,计算机教师也养成随波逐流的意识。他们认为国家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要求距离农村教师还很遥远,把这一轮培训等同于以前的信息技术培训,认为学得太早,用处不大,以拿到证书为目的,考前突击学习,没有深刻领会到这一轮培训的深远意义,特别是这一轮培训中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和渗透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

二、在培训方面,“硬件”上后继乏力

(一)培训资金紧张,辅助设备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培训机构资金紧张、经费匮乏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培训深入开展的“瓶颈”。财政只能维持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师的培训,难以顾及广大农村计算机教师。经费不平衡、财政困乏等问题后随之而来的是,用于农村计算机教师的辅助设备捉肘见襟,以及参加培训教师的“缩水”。从某种意义上讲,经费问题是阻碍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培训步伐的关键因素。

(二)培训缺乏连续性与创新性,流于形式

由于培训机构和学校的资金紧张,在农村计算机老师培训的范围和深度上,都浅尝则止,却少连续性。往往是“吃上顿没下顿”,这次培训了,下次还不知猴年马月呢。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培训模式,不仅不利于培训教师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使教师只是学些皮毛,难以形成能力,并创新性地进行运用,更使培训流于形式,使参训教师在认识上不重视培训活动,养成“当天和尚撞天钟”的意识,最终使培训形同虚设。

(三)培训的评价上,没有有效的标准

在农村计算机教师培训中,出现重考试、轻培训,培训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一些教师只希求考试过关,培训者如同嚼蜡。再加上缺少有效的培训过程性评价和培训质量监管,使“培训”偏离了主题和宗旨。考试的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的政策执行不到位,教师的外在压力不足,直接影响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学校方面,“驱动”缺乏保障

(一)学校不重视,培训如同虚设

在中学,计算机属于常识课,不被纳入考核的范畴。在追求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农村中学来说,计算机是不得已而开之的科目,在学校里可有可无,不仅谁都可以占课,而且老师尽可代课。计算机教学的不重视,直接波及到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上。一旦有了培训的指标,往往是让那些无课可带的教师去应付,抑或有评职称需要的老师顶替。这样的培训有何意义呢?不仅不利于农村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有效开展,更不利于计算机教师自身的发展,共同制约了农村中学计算机课程与时俱进的步伐。

(二)校领导不重视,培训没有监控

由于在农村中学,计算机学科形同虚设,计算机教师人皆可为之,培训也是走过场。这些都直接导致对参加培训老师的监控。部分计算机教师参加了培训,物力、人力和财力都花了,但学的怎么样呢?教师培训后,回到学校就无人问津。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这样,培训教师也感觉培训无足轻重,参训的热情和压力都没了,把参加培训当成走过场,培训也失去了意义。

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 篇7

●以事件为主线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中, 出现了很多标志性事件, 它们的出现代表了信息技术在每个时代的最新发展。帕特里斯·费里奇的《现代信息交流史: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从光学电报、电报、摄影、唱机、电话、电影、电视到互联网, 为我们展示了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重要发明。书中从技术的来源到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如何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 都给出了详细的阐释。在横跨两个世纪信息交往的历史中, 以技术史和社会史的视角勾勒出其中的精彩篇章。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在传媒文化方面的著作影响极大, 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媒体思想家, 他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一部思想深刻之作。在书中, 麦克卢汉提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信息时代新概念, 如“媒介即是讯息”、“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地球村”等,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说上面两部著作是信息技术的历史, 那么威廉·J·米切尔的《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则为我们展望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书名采用了一个新造的词“伊托邦” (E-topia) , 明显是与“乌托邦” (Utopia) 相呼应的。本书的作者威廉·J·米切尔是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委员会的现任主席。他对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变革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 书中的观点值得我们回味。

在以事件为主线的书籍中, 还有一类对我们系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有帮助的书籍, 就是年表。年表通常以编年体的形式为我们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重要事件和人物等。在信息技术发展史的年表中, 由利萨·罗斯纳任编撰顾问的《科学年表》毫无疑问是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述信息技术发展史时手头理想的参考用书。本书近百万字, 资料详实, 时间跨度从古到今, 除了有以时间顺序推进的年表外, 还包含了专题论文、科学家小传、进一步阅读的资料、网络链接、术语表等。正如书的导言中所说:根据传说, 希腊语单词“Eureka” (意为“我发现了”) 首先被数学家阿基米德使用, 那时他发现了测定锡拉库斯国王王冠中含金比例的方法。从那时起, 这个呼喊“Eureka!”就与激动人心的新发现相联系。《科学年表》记述了科学从古到今发生的许多“Eureka”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 本书名为《科学年表》, 并非“技术年表”, 并且在介绍信息技术重大事件时一般归于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分支中, 但笔者认为, 这恰恰揭示了科学与技术的不可分离, 信息技术背后有科学, 对于我们从科学视角审视信息技术课程有重要的意义。

●以人物为主线

以人物为主线介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能够突出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和关键的历史人物。方兴东先生在他的《创造计算机生命的英雄》一书的自序《我们的时代和英雄》中曾说:“信息技术是20世纪最壮观的情景剧。当然, 其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最具意味的还是人物。因为计算机历史不是机器的历史, 甚至不是技术的历史, 而首先是人的历史。如果你热爱信息技术, 那么我建议你应该从眼前的喧嚣中时不时解脱出来, 认真走进历史, 走进人物深处。毕竟, 我们在历史中能看得多深, 也决定了我们在现实中能看得多深。”

在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材中, 已经开始比较多地介绍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方面的著名科学家, 如地图版教材中就简要介绍了图灵奖的缘起及一些图灵奖获得者的生平及贡献, 虽然教材中在涉及科学家介绍时一般出现在诸如“小资料”、“即时充电”、“阅读材料”、“知识拓展”、“知识链接”这样的栏目板块中, 但相比以前的教材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史上, ACM图灵奖和IEEE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毫无疑问都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大师。《ACM图灵奖 (1966—2006) (第三版) :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和《IEEE计算机先驱奖 (1980—2006) (第二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发展史》两本书就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获得这两个奖项的顶尖科学家的生平、贡献及事迹, 不但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和教益, 还为我们展示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当然, 信息技术的范畴比计算机更为广阔, 《通讯与广播——从有线语言到无线网络》一书超越了计算机的范畴, 从更广义的信息技术范畴和更长的时间跨度介绍了为信息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是以人物为主线展现信息技术发展史的优秀科普读物。

而《ACM图灵奖演讲集——前20年 (1966—1985) 》一书则为我们展现了一年一度图灵奖获奖者的演讲全文 (前20年) 。这些演讲精彩生动, 见解精辟, 充满深思熟虑和真知灼见, 同时又不乏轻松与幽默, 堪称经典文献。

导读——吴鹤龄, 崔林著《ACM图灵奖 (1966—2006) (第三版) :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

笔者曾经去过很多学校, 看到教学楼的楼道中悬挂有不少科学家的画像, 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可谓“琳琅满目”, 其中的大部分人我们可以如数家珍。这些画像既展示了各科课程的科学源流, 又激励着学生向科学奋进。但当我走过计算机房所在的楼层时, 全然没有了以上的感觉, 悬挂的无非是一些最新计算机的图片。终于有一天, 我看到了一面不一样的墙壁!整面墙壁上挂满了计算机科学界最高奖——图灵奖 (相当于其他学科中的诺贝尔奖) 历年得主的头像及对计算机科学所做的重要贡献的简介, 我一直叫它“图灵墙”。

树立科学家形象, 领悟科学精神是科学课程的灵魂 (信息技术课程在广义上属于科学课程范畴, 且技术与科学不可分离) 。例如, 爱迪生在经历了6000多次实验后, 终于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对雷电进行各种实验, 终于发明了避雷针……可以说, 这也是一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 图灵奖毫无疑问享有崇高的威望, 从它被称作“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就可以看出, 而图灵奖的获得者无一例外是对计算机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这里, 笔者不打算重复那些图灵奖得主的生平、贡献和事迹, 而是想着重说明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史除了介绍历史的功能以外, 还是一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它能使学生在如何学好信息技术, 及如何做人两方面都受到启发。例如, 科学家们成功的要素:勤奋、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谦虚和有团队精神等, 几乎在每个人物的故事中都有所展现。最后, 笔者向大家推介几位图灵奖得主们给年轻人的忠告。在笔者看来, 这些睿智的箴言、警句恰恰体现了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深邃的理解, 给予我们这些学习者以启示与建议, 甚至能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的座右铭。

任何名词都可以变为动词 (Any noun can be verbed) ——佩利 (1966)

计算的目的不在于数据, 而在于洞察事物 (The purpose of computing is insight, not numbers) ——哈明 (1968)

程序测试只能用来证明有错, 决不能证明无错 (Program testing can be used to show the presence of bugs, but never to show their absence)

只做只有你能做的事 (Do only what only you can do) ——狄克斯特拉 (1972)

当你年轻时要尽可能地多学习, 因为这之后你的生活将变得十分繁忙 (Learn as much as you can while you are young, since life becomes too busy later) ——斯科特 (1976)

不要丢失连接 (Don’t lose the link) ——米尔纳 (1991)

知识中蕴藏着力量 (In the knowledge lies the power) ——费根鲍姆 (1994)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未来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 ——艾伦凯 (2003)

其他推荐图书:

[加]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版

[法]帕特里斯·费里奇著《现代信息交流史: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版

[美]哈里·亨德森著《通讯与广播——从有线语言到无线网络》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版

[美]威廉·J·米切尔著《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版

[英]利萨·罗斯纳编撰顾问《科学年表》科学出版社2007版

[美]阿申豪斯特著《ACM图灵奖演讲集——前20年 (1966—1985)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版

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 篇8

一、在教师方面, “软件”上先天不足

(一) 培训教师素质不高, 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1. 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的文化素质不高

由于各种原因, 有些地区农村中学老师配置很复杂, 有转业的、有调岗的、有民办教师转正的, 作为不被重视的计算机学科教师, 配置更是五花八门, 甚至有电脑都不会开的教师。由于农村中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老, 文化素质不高, 在接受培训时, 对计算机的知识很难领会、接受, 更别谈灵活运用和创新了。有相当一部分人, 培训到最后, 就会开关机, 上网打个牌, 这些不仅给影响了培训的进程和效果, 对教育资源更是一种变相的浪费。

2. 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在农村中学, 由于计算机不纳入中考的范畴, 因此普遍得不到重视, 计算机教师更是“人尽可为”, 随便一个教师都可“客串”, 要找一个专业计算机老师, 可谓难上加难。除了学校不重视, 由于农村环境相对艰苦, 也很少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愿意下乡。在农村中学, 计算机专业教师成了“真空”地带。以上两种原因相互催化, 形成了当前农村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的现状, 给教师培训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

(二) 培训教师认识不足, 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培训中来

1. 部分农村计算机教师是“被学习”, 培训中三心二意

由于县城学校的膨胀, 以及私立学校的迅猛发展, 农村的生源流失严重, 农村中学年复一年缩水。这就造成学生少教师多, 部分教师没课带。于是, 这些没课带的教师临时受命, 扮演了计算机教师的角色, 参加培训。他们有些人甚至没碰过计算机, 至多, 打个牌、玩玩游戏, 忽然进入专业的计算机学习, 效果可想而知。

2. 学科的在农村学校的“放羊”, 让培训者心有旁骛

农村中学, 计算机科就是玩的课, 从上到下都不重视, 计算机教师也养成随波逐流的意识。他们认为国家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要求距离农村教师还很遥远, 把这一轮培训等同于以前的信息技术培训, 认为学得太早, 用处不大, 以拿到证书为目的, 考前突击学习, 没有深刻领会到这一轮培训的深远意义, 特别是这一轮培训中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和渗透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

二、在培训方面, “硬件”上后继乏力

(一) 培训资金紧张, 辅助设备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培训机构资金紧张、经费匮乏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培训深入开展的“瓶颈”。财政只能维持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师的培训, 难以顾及广大农村计算机教师。经费不平衡、财政困乏等问题后随之而来的是, 用于农村计算机教师的辅助设备捉肘见襟, 以及参加培训教师的“缩水”。从某种意义上讲, 经费问题是阻碍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培训步伐的关键因素。

(二) 培训缺乏连续性与创新性, 流于形式

由于培训机构和学校的资金紧张, 在农村计算机老师培训的范围和深度上, 都浅尝则止, 却少连续性。往往是“吃上顿没下顿”, 这次培训了, 下次还不知猴年马月呢。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培训模式, 不仅不利于培训教师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使教师只是学些皮毛, 难以形成能力, 并创新性地进行运用, 更使培训流于形式, 使参训教师在认识上不重视培训活动, 养成“当天和尚撞天钟”的意识, 最终使培训形同虚设。

(三) 培训的评价上, 没有有效的标准

在农村计算机教师培训中, 出现重考试、轻培训, 培训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一些教师只希求考试过关, 培训者如同嚼蜡。再加上缺少有效的培训过程性评价和培训质量监管, 使“培训”偏离了主题和宗旨。考试的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的政策执行不到位, 教师的外在压力不足, 直接影响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学校方面, “驱动”缺乏保障

(一) 学校不重视, 培训如同虚设

在中学, 计算机属于常识课, 不被纳入考核的范畴。在追求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农村中学来说, 计算机是不得已而开之的科目, 在学校里可有可无, 不仅谁都可以占课, 而且老师尽可代课。计算机教学的不重视, 直接波及到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上。一旦有了培训的指标, 往往是让那些无课可带的教师去应付, 抑或有评职称需要的老师顶替。这样的培训有何意义呢?不仅不利于农村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有效开展, 更不利于计算机教师自身的发展, 共同制约了农村中学计算机课程与时俱进的步伐。

(二) 校领导不重视, 培训没有监控

高校计算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探讨 篇9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有数据显示,当前人类科学知识的半衰期平均为4年,而计算机知识的半衰期仅仅只有两年[1]。此外,计算机学科不仅科学性与工程性并重,而且理论性与实践性同样重要。由于计算机专业的高速发展,当一个计算机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但相关的专业性书籍出版往往跟不上,而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开设还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审核和论证过程。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学到的部分知识往往已经相对滞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所有计算机专业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更为尴尬的是学生从网络上能很快了解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而高校老师对于新技术的敏感程度不强,因此容易造成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老师权威的质疑。学生会直觉的认为老师不太专业,连最新的技术都不了解。高校计算机学科教师专业化和知识更新程度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课程改革的实施[2]。

1 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知识更新问题

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前十大专业中,计算机专业排名第二。另外,其他学科领域也越来越与计算机专业联系紧密。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而计算机作为一门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计算机专业教师也非常有必要与之相适应。很多学者和研究者也有对这个方面进行过研究和探讨。马世霞在《对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探讨》中就详细描述了如何获得专业发展:从不断学习、从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师培训、从交流合作、从案例剖析、从教学研究和项目实践中获得专业发展。文章全面地阐述了从七个方面加强专业提升,可是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时效性。如果我们能在第一时间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新技术和新思路,对于他们以后的就业和继续深造会更好。2006年Mishra和Koehler提出了一种TPACK教学法,将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知识三个方面进行有效整合的一种知识框架[3]。在这种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知识和内容知识占据了两大部分,也说明了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比教学知识更为重要。就像一棵大树,我们需要滋养树的根,这样树叶和树枝才能越长越好。对于计算机专业教育来说,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就是大树的根。但在我国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和高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是很难同步的。主要的问题在于:(1)高校教师大多专注于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的提高,相对比较忽视专业水平的提高;(2)高校教师专研于自己专业方向的科研,而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广泛的学科,作为合格的专业教师,应该对每个方面都应该有所了解。(3)高校教师相对于从事计算机开发和计算机技术设计的工程人员实践机会少很多,导致高校教师科研水平和实践水平不平衡。实践能力往往低于科研能力。部分实力比较强的高校和实力比较强的教授能够拿到足够的科研费用或者能与公司合作开发工程。但对于大多数高校教师没有这样的的机会,甚至有些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只专注于教学,失去了开发计算机软件的能力。当然很多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进行软件工程的设计和开发,但没有足够的实践过程,很多专业方面的技术和水平会不可避免的下降。这也是每个高校教师都会面对的问题。

2 全面提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专业能力

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基本特征有:(1)基础应用方面实践性比较强,要求学生必须实践操作才能熟练掌握。(2)理论知识方面主要以信息理论为主,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获取、处理和整合信息登方面的能力。(3)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需要不断了解新知识。(4)计算机与其他学科融合很深,更需要学习多学科知识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对于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样才能知道应该如何展开教学,并且使教学不会偏离专业发展的轨道[4]。此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这些学习内容的渠道主要有:

(1)教师本人对专业能力提升的追求。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学历和学位来获取更多的技术和科研能力。不过这种方式相对比较慢,需要很长的周期。其实最快的方式就是参加各种专业相关讲座和会议。但这种方式则不够普及,特别是专业会议,它往往集中在某些重点院校,而其他学校的老师参加需要足够经费。这无疑限制了参加者的身份和区域。因此,综合考虑如果在同一城市能成立这样的讲座和定期学习会议。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经费,也能让同行业的教师有平等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2)除了教师自身努力之外,学校也应该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高校是一个更大的能力提高平台,如果有学校的提供充分支持,高校教师则有更大的动力和实力。这种支持一定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后盾,让教师的专业学习事半功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校没有注重机会平等原则。往往很多教师一次学习经历都没有,而有些教师则经常参加。其实,每个教师都是一样面对学生。那些被重视的教师并不会包揽所有课程,因此每个教师应该都需要学校的支持和重视。

(3)以上两种方式都是传统形式的学习,而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互联网+”模式和慕课形式的学习同样重要。慕课前段时间经历了一波热捧的阶段,如今已经逐渐冷却下来。虽然通过调查发现,慕课在北美学生中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都无法坚持下来。但是,对于高校专业教师来说,这个情况一定会好很多。因为专业教师的能力和学生是不同的,如果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内部能够开展类似于慕课这样的课程,效果肯定惊人。

(4)全世界大部分高校都在开展计算机课程,中国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在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层次?我们需要进行怎样的借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闭门造车永远不能前进,只有打开通向国际的路途才能走得更远。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开展的计算机课程,更是我们借鉴的标准。这就需要计算机专业和外语专业人才的相互合作,把更多的国外资源搬进国内,让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眼光更加长远。

3 结束语

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信息连接者,连接着高校毕业专业人才和企业急需人才以及更高一级科研人才。因此,不仅要做到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广阔的思维观念和创新思想。本文试图从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升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一个专业能够有可持续和创新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的力量,还需要整个社会和行业的共识和支持。而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更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摘要: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发展速度迅速的科学,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往往落后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如何能做到缩小之间的差距是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计算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基于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本文探讨了如何能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并尝试与计算机课程学习相结合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教师专业化,高校计算机教师发展,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

参考文献

[1]马世霞,程跃华,王瑞.对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2):93-94.

[2]李相海,牛咏梅,智爱娟.高校计算机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8(24):83-84.

[3]佟佳颖,刘春媛,候九阳.TPACK框架下高校计算机教师角色定位[J].现代计算机2013.10:38-40.

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 篇10

1解说性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技能类学科, 不仅要求学生上课是动眼动脑动耳, 更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 指导下动手操作, 亲自操练, 以求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消化, 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有听懂, 理解, 消化和记笔记的需要, 就决定了教师教学用语的解说性的特点。重点问题需要强调一下, 疑难问题需要解释一下, 没说清楚的地方需要重复一下, 设计到操作程序步骤需要梳理一下, 观察要点需要用“重锤敲打”一下, 以便增加教学语言的时值, 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为时值就是念的慢一些, 重一些, 响一些。慢, 重, 响是一种手段, 目的是使准确有效地传递到接收者的感觉器官。例如:Word文档中改变文件保存路径的操作:单击“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命令, 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 单击“保存”。这短短一句话, 已经将改变文件保存路径的操作准确精辟地介绍。从外到内, 从开始到结束的顺序相结合, 辅以“单击”“选择”等动词的应用。学生在视线的游走, 信息的摄取中加深了对这一操作的理解, 这是较为典型的观察描述。还有结合教学内容, 作提纲挈领的提示性解说, 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Internet的利用的内容之前, 教师说:“计算机网络所构造的虚拟空间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进程。网络学习, 网络办公, 电子商务, 网络娱乐等因特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该章笔者将带领大家学习几个基于网路的活动:浏览网络新闻, 在线写封书信, 巧用即时通信, 创建个人博客, 检索网络资料, 当好网络社员, 上网购买商品, 组建局域网, 让大家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服务, 掌握网络资源获取及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 逐步养成安全、文明、有度地使用网络的意识及习惯。这段富有解说性的教学语言井然有序, 层次感强, 解说到位, 用语精炼。在讲Internet具体内容之前如此解说, 学生便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有了总体明晰的印象。对Internet的特点又有了较为详尽的理解, 同时还明确了Internet的应用教学的主题。这些知识的获取, 显然应归功于这段话。

准确, 一语应该是解说语言的第一准则, 教师要恰当的选用词语, 语句表达的意义鲜明, 准确, 使人一听就明白, 不至于产生歧义, 切忌用一些似是而非, 模棱两可的话, 使学生难以把握, 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层次分明, 是解说性语言的第二准则, 教师对所要解释, 说明的东西必须弄懂, 吃透, 然后通过恰当, 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富有层次便清楚明白, 而这一点又直接关系到知识投放的有效性。如此, 形成语流, 顺势而下, 连贯而富有逻辑力量, 这样的解说语言才能声声入耳, 句句有用, 令人全然明白。

2演示性

语言的演示性, 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一边让学生看教师演示, 一边听教师对行为方式, 操作过程作辅助性说明, 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该怎么做, 不该怎么做。这种语言与教师的演示同步, 要说的贴切, 简明, 生动, 易于把握要点。演示性教学用语, 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操作, 训练的方法, 步骤。例如:在讲授Word的格式命令中的文字效果时时, 教师说: (1) 选择需要编辑的文字。 (2) 单击 “格式”菜单, 并选择“字体”命令。 (3) 在文字效果选项卡中再选择 “七彩霓虹”动画效果4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段话在教学生怎么利用格式菜单给普通文本加上特效, 层次感因用了“1, 2, 3, 4, 先, 并, 再, 后”变得十分明显, 可操作性很强。运用时, 教师可一边亲自操作一边述说, 也可以在学生操作时作指导。语言流利, 规范, 简洁, 学生应怎么做一下子便清楚了。从教学的实效性出发, 富有演示性的教学用语应有助于学生的观察与思考, 促其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例如:在讲授Excel表格操作时, 利用aver- age函数求平均值时, 就可以联系学生的成绩表来讲解。在输入每名学生的姓名, 各科成绩之后, 就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 每次考完试之后, 班主任都会按照成绩的高低来给各位同学排名次, 大家知道班主任是用什么方法在几秒钟之内就完成这一工作的呢? 等学生说完是利用Excel的排序功能实现的之后, “排序的依据是什么” (答:总分) “对了, 那么该利用什么功能实现求总分呢? (沉默) “今天, 就来学习Excel中的SUM函数”……在讲完SUM函数之后, 先不讲排序命令, 利用Excel来求总分是不是很简单, (是) “请大家思考一下怎样利用Excel来求每个人的平均分呢?”学生此时已经掌握SUM函数的使用方法, 通过类比的方法, 再加上又很熟悉平均的英文是AVERAGE, 稍加思索便可说出是利用AVER- AGE函数, 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就掌握了两个函数, 同时在最后利用Excel排序时又恍然大悟, 原来按照平均分也可以排序。 在这段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演示性语言带动了学生的思维, 促使他们仔细观察, 积极思考, 从而找出了答案。这种语言的启发效应很可贵, 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尝到跳摘果子的滋味。

演示性教学用语的产生和表述是伴随着客观事物, 图表, 操作步骤, 操作结果的展现同步进行的。它不能脱离实物和实验操作而无的放矢, 更不能在远离和缺乏操作对象的情况下纸上谈兵. 否则无论教师怎样夸夸其谈, 讲的天花乱坠, 也不能建立起物体的形象感, 也不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的具体过程及操作之间的相互联系或操作的先后顺序。

总而言之, 作为中职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时刻刻不能忘记教学用语的对象感是很强的, 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语言,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从而在正确的, 自然的, 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科学的教学语言风格, 有利于中职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交流, 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之一。

摘要:计算机应用是一门技能类学科, 在这一较为特殊的课堂上, 教师应考虑到课程的特殊性, 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从而得出计算机教学语言的特殊性, 科学的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该文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采取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 重点阐述实施的具体细节, 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解说性,演示性,教学用语,计算机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明仁.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1 (10) :25-26.

[2]董海真.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09) :40-45.

小学计算机教师培养策略探讨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 教师培养 策略 能力

随着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教学越来越强调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智力开发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教学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于小学计算机教师的业务水平、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培训课程体系的完善需要与小学教育体系和计算机科技发展进行双重接轨。

一、强化计算机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培养,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小学阶段是人生知识构筑的重要时期,而小学生具有个性鲜明、好奇多动的特点,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使小学生学会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并通过计算机学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要实现这一标准,这就需要小学计算机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够从容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在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养中,应着力加强计算机知识结构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养应注重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小学生对于知识还处于模仿阶段,而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在于开发智力和拓展视野,并不需要高深的计算机理论,而需要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使小学教师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首先,在知识架构培养上,要让小学计算机教师了解从硬件到软件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软件的学习。对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系统(主要为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常用软件知识要掌握扎实;对Flash动画设计、PhotoShop、CorelDraw等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达到熟悉掌握的目的,以在教学过程中熟练地制作课件和幻灯片;对Visual Basic等程序编辑软件可适当放在选修课程中,以补充小学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手段。

其次,在知识的运用培养上,要加强小学计算机教师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Visual Basic编写小程序,或使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与Visual Basic相结合,增加课堂演示环节,激发小学生的计算机兴趣,使课堂教学工作变得丰富多彩。

二、增强小学计算机教师的技能训练,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处于感性学习阶段,学习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讨厌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偏爱形式丰富多彩的寓教寓乐的教学形式。所以,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计算机的文字、绘画、声音等软件功效,增加课堂演示环节,激发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训中,应有意识地加强计算机技巧方面的训练,提升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应用技能。

首先,增强对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设计、PhotoShop和CorelDraw平面设计等实用软件的技能训练,提升小学计算机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丰富教学手段,使其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其次,强化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创新意识。通过国内外优秀教学案例集锦,多软件组合使用、知识迁移与技能迁移等训练模式,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师的演示实操水平,启发其教学创新意识。

三、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核心。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上机课多衍变为教师的演示课,小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没有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训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其实践能动性的培训。

首先,培训小学计算机教师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强化小学计算机教师的能动性,在提高讲义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实践性教学设计的能力。如小学生指法训练课程的理论讲义撰写,同时辅以上机实操训练的教案设计。

其次,增强小学计算机教师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一般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机房的开放性课堂形式,不利于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学生容易出现精神不集中、不听讲等现象。为此需加强小学计算机教师关于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学习,使其能够准确地找到小学生的兴趣点,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四、提高计算机教师多元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计算机教学模式较为刻板单一,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味地演示、讲授,而学生并未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未感受到教学主体的地位。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经验来看,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当前最佳的教学手段之一。

这种方式可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的优势,在理论教学方面,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在实践教学方面,用互动教学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模式。因此,加强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多元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学手段不应墨守成规,而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过程,对于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则需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辟新的教学思路,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除增加其计算机应用技术前沿信息外,还应提升小学计算机教师对于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另外,拓展教学思路也很重要,互动性教学、多媒体课件演示、竞赛教学的引入,可大大提升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其次,计算机教学活动是知识技能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多元化教学由于互动性强、学生反馈信息直观等特点,可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发现个别学生反馈效果不佳,亦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方法。但这需要小学计算机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掌握丰富的教学手段。

从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经验来看,小学计算机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要,提升其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增加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多元化教学水平,这些都是小学计算机教师向综合型教育人才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器.小学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6).

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 篇12

一、提高教师计算机水平的瓶颈

1. 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 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基于相当一部分学校硬件条件跟不上等诸多原因, 导致教师计算机水平整体不高。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计算机教学认识不够, 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2. 计算机教学硬件跟不上时代要求。

由于各地财政条件及对计算机教学重视程度的差异较大, 因而对学校计算机教学硬件的资金投入差距也很大。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和各类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硬件普遍较低, 这成为制约教师计算机水平提高的一大瓶颈。

3. 教师计算机培训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目前, 教师的计算机应用培训仍停留在初级应用阶段, 有人指出这是“有思想没有技术”和“有技术没有思想”并存。相当一部分应用培训仍停留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 或者是机械地套用国外的某一个课程设计模式, 真正把计算机应用融入教与学全过程的培训甚少, 培训缺乏创新, 这就造成计算机应用始终停留在初级层次。

二、提高教师计算机水平的途径

1. 消除焦虑, 树立信心。

信心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许多教师对学习计算机学习产生了焦虑心理, 他们认为:“计算机这么高深、这么难, 我们能学会吗?”这种焦虑心理无疑给学习计算机增加了心理障碍。因此, 消除焦虑心理, 增强学习计算机的信心对提高教师计算机培训的质量尤为重要。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只要有信心, 勤于操作, 就一定能够学会。例如:我校有一位年过四十的中年女教师, 她在参加培训前完全不会操作计算机, 因此参加培训时, 十分焦虑, 担心不能通过培训。老师们用鼓励的话语帮助她消除了焦虑心理, 坚定了她学好的信心。由于她学习努力、勤于操作, 很快就熟练操作了计算机和一些常用软件。

2. 勤于学习, 大胆实践。

首先, 多上机、勤操作。计算机教学操作性强, 多上机、勤操作, 有利于快速掌握计算机知识。俗话说:熟能生巧。仅仅听课或看书是不够的, 一些看似简单的操作, 若自己不动手, 往往就无法达到熟练的水平。其次, 用中学、学中用。在计算机学习中, 提倡边学边用、边用边学, 用计算机解决自己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 可以用计算机编写教案或制作多媒体课件。最后, “学贵有疑”。由于学员的个体差异大, 有时一个环节没有听懂或操作没有跟上, 若不及时排除问题, 势必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在培训中, 教师对学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 教师释疑的过程, 正是学员再学习、掌握技能的过程。学员也应大胆发问, 只有多问, 才能多学。

3. 用活网络, 不断积累。

网络是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库, 它蕴含着大量的计算机学习资源。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和资源。在使用计算机浏览网页和学习、工作, 甚至休闲娱乐的过程中, 各种有关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就积累了起来, 计算机操作水平也就相应提高了。

三、提高教师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方式

1. 培训应密切联系实际, 避免抽象空洞。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而不是成为计算机理论专家。因此, 教师计算机培训方式应化繁为简, 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 使学员易于理解。例如, 在讲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大小的时候, 学员对存储信息量的大小缺少具体概念, 这时可作形象化的说明。例如, 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就占一个字节, 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在讲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 结合学员实际, 讲解如何制作具有交互作用, 并且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课件, 使原来很深奥的课件制作立即变得既容易又简单。

2.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员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完成一个个子任务, 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另外, 还要为学员营造一个构建知识、寓学于实践的良好环境。在培训中, 通过这种方式, 既能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学员学得扎实,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全员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

由于学员的个体差异较大, 在培训中, 应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其培训内容、进度要做相应的调整。如:对年纪较大的教师, 只要能使用现成的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对年轻教师可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 要求会制作较复杂的教学课件。对已达到计算机中高级水平的学员, 可开设更高层次的课程, 以适应学员的学习需求。

4. 注重计算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加以灵活运用。因此, 在培训的过程中, 应注重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特别是要求教师在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基础上, 掌握各类硬件、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的具体方法。同时,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利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 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式。

上一篇:发挥的作用下一篇:传统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