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系列

2024-06-06

计算机技术系列(精选8篇)

计算机技术系列 篇1

计算机技术交流系列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生长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对计算机这个工具不会陌生。它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节省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有了计算机,人类的现代科技终开始飞速发展。站在信息时代的前沿,我们更应该努力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知识。计算机以它的高速、快捷、简明的优势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了计算机,就等于掌握了未来的脉搏。未来是属于我们青年人的,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学习计算机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现在我们正处于大一阶段,功课较少,课余时间较多,正是我们学习电脑技术的好时机,此次计算机技术交流活动正好给各位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二、活动目的与意义

此次活动对电脑技术较好的同学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计算机技术不是很好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在此次活动中提高自己,结交各种计算机高手,给自己一个飞跃的机会。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增加竞争的资本。

三、活动主题:梦想的起航—计算机技术交流会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

六、活动对象:*************

七、活动形式:交流会

八、活动内容:**********

九、活动流程:

第一期

1、前期宣传

在7餐门前设立宣传站,在各宿舍门前张贴海报,借助烟台大学校园短信平台给各位同学发信,同时由信息部各位成员在各班中做针对型的宣传。

2、活动过程

1.活动前介绍活动的时间和安排

2.提前1小时调试各种用品

3.活动提前30分钟安排好活动场地,提前15分钟进场。

4.由主持人讲解各种软件的用法(顺序自定)

3、活动总结

1.各干事进行活动总结,检讨不足。

2.在人人上发布PPT大赛的通知,进行PPT大赛宣传

PPT大赛

活动主题:我的烟大、我的家

活动目的:培养同学们的爱校荣校观

活动背景 : 大一新生不知道校园的各种景观和各个地点,而且在校园内没有主人公意识,不注意自身形象,共建美好校园,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让同学们一起参与到共建美好校园的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荣校、爱校的感情。

活动意义:让大一新生更快的了解学校、认识学校。宣传我校的优良传统、让新生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中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1、初赛:环境学院会议室

2、决赛:综合楼114室

活动对象:烟台大学全体大

一、大二同学

参赛要求:

1、作品必须为原创,禁止抄袭

2、参赛作品不少于15张

3、作品提交要及时,过期按弃权处理

4、作品的最后一张写上参赛者的姓名、学院、班级、联系方式,在发邮件时在主题一栏写上:“我的烟大、我的家”PPT大赛+姓名

5、作品的格式为: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 幻灯片

(.ppt)或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10(.pptx)

6、参赛者请自行保留自己的作品,决赛时将按照参赛者自己手中的作品为准。

预期效果:

本次活动有利于同学们了解计算机的知识,使同学们增加对计算机的兴趣,便于同学们交流计算机的技能,有利于计算机技术在校园的推广和发展。

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信息部

2011年10月13日

计算机技术系列 篇2

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硬件系列核心课程设置,包括了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但在实际授课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主动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了使计算机专业能培养出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发展,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计算机领域的优秀人才,迫切需要对计算机硬件系列核心课程进行改革优化,分析目前硬件系列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革方案并加以解决与实施。

一、当前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的教学相对于计算机学科其他课程的教学而言,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又是较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在实际授课中存在着部分课程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课程之间衔接关系不当、部分知识点重复或缺乏、实践条件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等问题。概括起来如下。

(一)课程之间系统性较差

结构的合理与否对于课程体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目前的教学中,硬件课程体系之间缺少足够的交叉和互补,衔接不紧密,知识点的重复和缺失是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硬件基本原理的巨大障碍。

(二)课程内容更新慢

摩尔定律预言了计算机硬件的更新速度,也决定着技术规范和产品的发展速度,每天都有新的技术理念和技术产品诞生,学习积累的速度似乎永远赶不上知识更新淘汰的速度。以“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为例,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脱节,无法跟踪计算机在硬件结构、硬件标准等方面的发展和更新,明显滞后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速度。

(三)实验环节实施难度大

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由于计算机硬件课程的实验环节对实验室硬件设备、实验教师、实验室维护人员的整体要求较高,而目前多数高校实验条件和设施较为缺乏,也导致了计算机硬件课程在实验教学环节的实施困难。

(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相对于软件类课程,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深,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硬件知识基础较差,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枯燥的理论学习、过多的纸上谈兵渐渐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以上问题,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教学研讨会,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蒋宗礼教授的指导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王义和教授、清华大学王诚教授的帮助下,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尤其是硬件系列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改革。

二、深化硬件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为了加强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的建设,我们采取了“以精品课促建设、以点带面”的课程建设方针,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知识,加强教学团队、实验教学建设,提高教学梯队整体教学水平。

(一)重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

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核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学院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和《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的基本要求,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名称下,根据目前社会需求和学院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重组了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体系。学院采用以课题组为核心,由主讲教师负责组织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修订教学大纲,对教学及课程实践内容进行定位,参照《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针对培养科学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不同的教学要求,制定出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硬件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及实验教学实施方案,对相互重叠、重复、交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对计算机硬件系列核心课程的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安排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二)以青年教师培养为出发点,带动教学团队建设

在学院讲授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的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年轻教师,他们虽然有足够的能力,却缺乏讲课的经验。课题组采用导师指导、讲课经验交流等方法,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同时不断地选派梯队中的优秀教师到兄弟院系学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经验,找准学院理论与实践教学上的问题,及时解决并予以弥补,推进了学院教学改革工作的快速发展。

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中,学院始终坚持不仅要加强授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教学。使全体教师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一支主讲教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有一定教学、实践水平的教师梯队。

学院先后派教师参加了“第四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全国高校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研讨会”、“第六届全国高校嵌入式系统教学研讨会”、“全国高等院校单片机与嵌入式课程高级研修班”、“2008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等会议,通过会议的学习交流,为学院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意见。加强了学院同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学院教学团队的和谐建设和良性发展。

(三)重视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院增加了对硬件实验设备的投资,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环节,改进了现有的硬件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实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院在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同时,还开设了Verilog HDL语言硬件程序设计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应用该语言,结合相关的硬件设备,自行开发设计集成电路芯片。以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建设为例: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电路的设计方法也与以前大不相同,数字逻辑课程只讲授了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而与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数字逻辑课程中增加了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再辅以Quartus II硬件语言开发软件和新款数字逻辑实验箱,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硬件设计理念。利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CPU的设计,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学习,更直观地感受到硬件电路,把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电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对学生学习硬件课程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三、加强硬件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作为知识载体,以多元性呈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来说,硬件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成为改革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将硬件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硬件课程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按照纵向和横向分为两大类,纵向以课程为检索主线,横向则分为课件库、教案库、试卷库、习题库、文献库、网络课程库等六大部分,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硬件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体现了本专业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又以数字化形式存放了与教学相关的各门课程的中英文电子教案、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指导用书、试卷、习题、作业等文字资源,课程相关图例、实验图示等图片资源,课程相关教学及课外自学用的视频、音频、动画、CAI课件等多媒体资源。硬件课程资源库为使用者提供了多种类型及层次的信息检索方式,以方便使用者选择、获取资源。为建设好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资源库,学院制定了明确的建设规划,组织学院教师参与教学资源的收集、整合和编辑,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资源库的内容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新,把硬件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过程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二)利用现代化手段,设计开发教辅系统

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资源库中两大系统平台主要由注册登陆模块、学生选课模块、师生教学模块、问题讨论模块、实时答疑模块、成绩生成模块、后台管理模块等几部分组成。

其一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利用了黑龙江大学校园网的优势,采用B/S模式,保证在校园内,学生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网上学习,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获取能力;并安排教师定期在线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使学生的自学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其二为在线考试系统。据此学生能够随时检测自己近期的学习效果,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是便于广大师生交流的时空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互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网络环境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科学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计算机硬件系列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赵若阳,李宁,库少平.中国硬件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6,(3).

计算机技术系列 篇3

【关键词】日语专业;计算机日语;信息技术;IT

1、日语专业开设计算机日语类课程的必要性

2013年中国的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分别为311.7亿美元、97.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8%、25.8%。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是购买国际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其中我国承接日本的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金额51.8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11.4%。2013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新增从业人员106.5万人。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4818家,从业人员536.1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355.9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66.4%。[1]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的就业规模仍在稳步扩大,大学毕业生(含高职)已成为外包行业的生力军。

通过招聘会及企业问卷调查反馈,我们发现日语能力仅是日语专业学生求职的敲门砖,而日语以外的技能则是求职成功的关键。目前国内的对日BPO行业已经开始两级分化,高端BPO无一例外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一级水平,同时兼具英语、财务、计算机、人力资源、设计等领域的知识。而低端BPO则需要学生的日语水平达到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三级以上,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具备上述能力的同时,无论高端还是低端BPO行业都注重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

2、高校计算机日语类课程的设置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员工都应具备灵活使用IT(信息技术)的能力。国内高校的日语专业教师多毕业于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受专业限制,可用日语教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师并不多。因此,能够开设计算机日语类课程的高校较少。即使有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也主要是以日文操作系统、日文办公软件为主。学生缺乏日语与信息技术、ITO、BPO业务流程、业务内容、项目管理等知识的融会贯通。

针对ITO、BPO相关企业对员工应掌握的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能力的需求,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通过计算机日语类的相关课程培养日语专业学生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同时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的日语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随着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计算机日语类课程在日语专业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

3、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计算机日语系列课程

作为一个以培养实用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为目标的IT大学,我院日语系自2007年起便开设了计算机日语相关的系列课程。目前我们已开设的计算机日语系列课程可划分为三类,具体如下:

3.1实践操作类课程

为了提高日语专业学生日文录入及商务文档的编辑处理能力,我们自编了《日企文档操作实用指南》系列教材。针对具有一定日语基础的大二学生开设了《商务日语文档处理实践(一)》、《商务日语文档处理实践(二)》等实践操作类课程。

本课程共分五个模块,内容分别为日文录入及日文的Word、Power Point、Excel和Outlook。课程以日本公司常用的商务文档案例处理为主线,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IT行业用语的表达能力。通过该课程的训练,学生在操作软件的同时扩充了IT日语词汇,掌握了操作流程的日语表述方法;在学习IT日语词汇、操作流程日语表述方法的同时又熟练掌握了Office文档编辑的技巧,能够轻松解决日常办公中的繁杂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演示教学法,即通过教师对Office文档编辑的某一技能或操作步骤进行示范并配以日文解释,或用微课课件等手段进行演示,促使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承担了教练的角色。学生边用日语描述操作步骤边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则对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答疑,直至学生掌握。

3.2信息技术类课程

在大三阶段,我们通过开设《计算机日语》、《信息技术日语认证》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及信息的再加工能力。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计算机的构成与软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及信息安全、多媒体与数据库、项目开发与管理、企业经营与战略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IT日语词汇。通过学习,学生还可以了解IT行业基本的职业行为规范、工作方法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取集体学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学过程中注重行业动态、实际案例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注重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尽力营造一个让学生边了解边感知信息技术实况的日语学习氛围。同时我们还注重课上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例如针对学生容易理解的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等相关知识,课前教师给出多个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查阅网络资源等方式进行知识拓展、完成课题。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表、展示,而教师则是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答疑。课后让学生有规划的对所学知识和新获得信息进行整合,并根据每单元的内容进行应用实践来检测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效果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3.3综合实践类课程

在前期开设的《商务日语文档处理实践》、《计算机日语》等系列课程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开设《IT日语实训》、《商务日语综合实训》等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的日语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学生在模拟IT工作情景中对上述相关能力进一步实践、运用。通过项目演练加强了学生在IT企业与日本人沟通并开展业务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IT日语词汇和工作流程的前提下,能够在IT背景下进行日常的商务会话、业务交谈、会议、商务洽谈等商务活动。同时对日本IT行业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项目为导向”组织教学,模拟各种真实IT工作场景,使学生置身其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学生创造一个接近实际IT企业环境的学习和实践环境。通过实践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发挥教师的实训指导作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等、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运用启发引导、任务引领、问题导向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4、结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配合我系日语专业商务日语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已初步构建出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机日语系列课程体系,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企业对我系毕业生的计算机相关能力有较高的认可。从低年级开设的《商务日语文档处理实践》等实践操作类课程,到高年级开设的《计算机日语》等信息技术类课程,再到《IT日语实训》、《商务日语综合实训》等综合实践类课程。我们通过系列的课程设置,完成了企业对所需日语人才需具备的熟练的办公软件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商务部通报2013年服务外包发展情况[DB/OL]. http://www.bpo.net.cn/wbzx/3105.html. 2014-01-17

[2]孙辉欣.高校《IT日语》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21):11-12

作者简介

计算机系安全活动月系列活动 篇4

一、学习学生手册

1、学习新版《学生手册》,举行闭卷考试,对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考。

2、大一各团支部开展“学习学生手册”公开团活动。

二、演讲比赛

1、开展告别不文明行为,做遵纪守法大学生演讲比赛

2、告别不文明行为条幅签名活动

三、开展专项安全活动

全系开展“消防逃生演习”

四、宿舍专项治理

1、整顿宿舍卫生

2、严查夜不归宿

计算机技术系列 篇5

(试行)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改进我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选聘和职称评审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湘组发〔2014〕7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高等学校副教授评审权授予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12〕8号)等文件精神,为确保我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顺利推进,结合我省高校实际,特制定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实验技术系列职称(高职高专院校)评审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高职高专院校评审实施细则》)。

一、合格条件

(一)基本条件 ⒈ 思想政治与师德

⑴ 具有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⑵ 遵纪守法。遵守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党员教师遵守党章和党的纪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1—

⑶ 爱岗敬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和专业素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和专业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⑷ 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关爱每一位学生;充分重视学生思想、身体、心理和学业的健康成长;遵循教育规律、改革教育方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得到有效发展,形成人人成才,多样性人才、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的教育格局。

⑸ 为人师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掌握本专业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治学严谨,恪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不端行为;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师德,言行雅正,举止文明。

2.学历和资历

(1)学历和任职资历:申报教授职务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任副高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申报副教授职务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本科毕业,且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或获得博士学位,且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申报讲师职务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本科毕业,且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满4年;或获得硕士学位,且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申报高级实验师职务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6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 —2—

5年以上;或获得博士学位,担任实验师职务2年以上。申报实验师职务应具有中专(高中)以上学历,中专(高中)毕业,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5年以上;大学本科、专科毕业,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4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且任助理实验师职务2年以上。

(2)教师资格: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申报实验技术系列除外。

(3)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外语水平:参加全国职称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合格。或符合湘人发〔2007〕56号文件或相关文件的免试、降分条件。

计算机水平:根据湘人发〔2009〕17号文件精神,必须取得湖南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中级合格证或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模块)合格证,或符合湘人发〔2003〕39号文件或相关文件的免试条件。

(4)继续教育:任现职以来,应参加继续教育,并符合湘人发〔2000〕143号文件或相关文件的要求。

(5)考核

①申报教授职务:任副高职务以来近5年考核均须合格及以上。

②申报副教授职务: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任中级职务以来近5年考核均须合格及以上;获得博士学位,任中级职务以来近2年考核均须合格及以上。

—3—

③申报讲师职务:大学本科毕业,任初级职务以来近4年考核均须合格及以上;双学士学位或硕士研究生毕业,任初级职务以来近2年考核均须合格及以上。

④申报高级实验师职务:大学专科毕业,任现职以来近6年考核均须合格及以上;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任现职以来近5年考核均须合格及以上;获得博士学位,任现职以来近2年考核均须合格及以上。

⑤申报实验师职务:中专(高中)毕业,任现职以来近5年考核均须合格及以上;大学本科、专科毕业,任现职以来近4年考核均须合格及以上;双学士学位或硕士研究生毕业,任现职以来近2年考核均须合格及以上。

⒊教育教学

根据省职改办、省教育厅职改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工作中教育教学考核的通知》(湘职改办〔2007〕9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课程教学考核的指导意见》(湘教发〔2009〕7号)等文件要求,申报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讲师和实验师等职务,其任现职以来教育教学应分别具备下列条件。

⑴ 申报教授 ① 教育教学能力

A.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体系或学科方法,把握学科价值和学科文化,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4—

B.在本专业内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系统地开设过2门课程;

C.任教以来具有从事班主任等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以及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经历;

D.结合专业、岗位特点,适时开展学术、时事讲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努力成才。

② 教学时量

A.任现职以来,每学年至少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讲授1门本专业课程,且满足连续五年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40学时以上;破格申报人员满足任现职以来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40学时以上;

B.国内外访学、脱产学习培训、在职攻读学位脱产期间、援藏援疆期间,休产假、因公致伤一年之内,或因病半年之内的可按照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量计算;

C.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双肩挑”人员或专业技术岗位从事院(系、部)管理工作的人员,年均完成课堂教学时量不得少于专任教师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40学时的三分之一。

③ 教学效果

任现职以来,所任教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均应合格, 优良率应在80%以上,每学年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和督导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标准。

④ 教学改革

—5—

任现职以来,在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课程形式、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⑵ 申报副教授 ① 教育教学能力

A.基本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体系或学科方法,把握学科价值和学科文化,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B.在本专业内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系统地开设过1门课程;

C.任教以来具有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或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经历;

D.结合专业、岗位特点,适时开展学术、时事讲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开拓视野,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发展方向。

② 教学时量

A.任现职以来,每学年至少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讲授1门本专业课程,且满足连续五年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40学时以上;破格申报人员满足任现职以来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40学时以上;获得博士学位者,满足任现职以来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40学时以上;

B.国内外访学、脱产学习培训、在职攻读学位脱产期间、援藏援疆期间,休产假、因公致伤一年之内,或因病半年之内的可按照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量计算;

—6—

C.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双肩挑”人员或专业技术岗位从事院(系、部)管理工作的人员,年均完成课堂教学时量不得少于专任教师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40学时的三分之一。

③ 教学效果

任现职以来,所任教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均应合格, 优良率应在80%以上,每学年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和督导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标准。

④ 教学改革

任现职以来,在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课程形式、内容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⑶ 申报高级实验师

① 教育教学能力(实验工作能力)

A.具有本专业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实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B.在实验岗位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系统地开设过1门本专业的实验或实习(实训)指导课程,或在实验室系统地辅助实验教学;

C.结合专业、岗位特点,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技能,以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发展方向。

② 教学时量(工作时量)

—7—

A.任现职以来,每学年至少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讲授或指导1门本专业的实验或指导课程,或系统地在实验室辅助工作,且满足连续五年年均教学时量(含实验、实习、实训、检修等工作时量)240学时以上;破格申报人员满足任现职以来年均教学时量240学时以上;获得博士学位者,满足任现职以来年均教学时量240学时以上;

B.国内外访学、脱产学习培训、在职攻读学位脱产期间、援藏援疆期间,休产假、因公致伤一年之内,或因病半年之内的可按照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量计算;

C.“双肩挑”人员,年均完成教学时量不得少于专任实验教师年均教学时量240学时的三分之一。

③ 教学效果(含实验教学或辅助实验教学效果)

任现职以来,所承担实验教学任务(或辅助实验教学任务)综合评价结果均应合格, 优良率应在80%以上,每学年实验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标准。

④ 教学改革(含实验改革)

任现职以来,对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改进方面,或在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改造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或在组织实验工作和培养实验技术人员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4)申报讲师、实验师职务 ①教育教学能力

—8—

讲师:任现职以来系统主讲过1门及以上高等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指导毕业论文和设计。

实验师:任现职以来担任实验室建设工作,组织指导实验教学工作,或编写实验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②教学时量

讲师:任现职以来,教学工作量饱满。原则上每年年均课时量达160课时以上,辅导员、兼任系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修访学、在职攻读学位等可适当减少,但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得少于160课时的三分之一。

实验师:任现职以来,每学年至少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讲授或指导1门本专业的实验或指导课程,或系统地在实验室辅助工作,原则上年均教学时量(含实验、实习、实训、检修等工作时量)达160学时以上。

③教学效果

任现职以来,教学效果好。所任教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和指导的实习、实训项目教学评价结果均应合格,优良率应在80%以上(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

④教书育人

任教以来,重视教书育人,担任过1年及以上的班主任(学生辅导员)工作或有1年及以上的基层社会实践经验或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且成绩较好;或在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

—9—

文或毕业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取得较好效果。其中专业课教师原则上累计不少于8个月及以上的工厂、企业、基地的工作实践(如实习、实训、设计、调查等),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工作实践或社会调查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

4.科研成果及业绩

依据职改字〔1986〕第11号、职改字〔1986〕58号等文件要求,申报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讲师和实验师职务,其任现职以来,在专业理论水平、论文专著和成果业绩等方面应具备相应条件。

⑴ 申报教授 ① 科研意识与能力

A.具有持续稳定的本学科研究方向; B.系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C.具备前瞻性的选题能力;

D.具备较强的科研规划组织实施能力; E.具备较强的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能力。② 科研业绩

科研业绩分为理论研究业绩和应用研究业绩两个方面。理论研究是指: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内进行的学术研究。包括较完整、系统地对学科体系或学科某一领域的某一部分进行的理论研究。以上研究成果由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含教材、译著)、课题、研究项目或奖励等形式表现。

—10—

应用研究是指: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内运用基本原理进行的应用性研究。包括:主持较成型的产品或较成熟的作品;主持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研发、吸收和推广;主持行业的标准、模式、方法的制定或研发、吸纳、推广和完善。以上研究成果可由实物、工艺、技术、标准、论文、知识产权等形式表现。

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业绩,以论文形式表现出来的,在申报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时,必须是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含本科学院学报)以上公开出版的期刊至少发表5篇学术论文。以其他形式表现的,应具有至少2项(含2项)经省(部)级(含行业学(协)会)以上鉴定的研究成果。

⑵ 申报副教授 ① 科研意识与能力

A.具有持续稳定的本学科研究方向; B.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C.具备选题能力;

D.具备初步的科研规划组织实施能力; E.具备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能力。② 科研业绩

科研业绩分为理论研究业绩和应用研究业绩两个方面。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业绩,以论文方式表现出来的,在申报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时,必须是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级

—11—

(含本科学院学报)以上公开出版的期刊至少发表3篇学术论文。以其他形式表现的,应具有至少1项(含1项)经省(部)级(含行业学(协)会)以上鉴定的研究成果。

⑶ 申报高级实验师 ① 科研意识与能力

A.具有持续稳定的本学科实验指导研究方向;

B.具有组织和指导实验技术工作以及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

C.具备初步的科研规划实验组织实施能力; D.具备实验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能力。② 科研业绩

科研业绩分为理论研究业绩和应用研究业绩两个方面。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业绩,以论文方式表现出来的,申报高级实验师专业技术职务时,必须是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含本科学院学报)以上公开出版的期刊至少发表3篇学术论文或高水平的实验报告。以其他形式表现的,应具有至少1项(含1项)经省(部)级(含行业学(协)会)以上鉴定的研究成果。

(4)申报讲师、实验师职务

具有从事教研、技术开发和科研的能力。任现职以来,积极参加教研、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过一项校级以上的教研、教改或科研课题,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含高职高专学报)以上公开出版的期刊发表1篇及以上本专业或本岗位相关的学术 —12—

论文,或出版相关专业多媒体课件1套。

(5)破格申报条件

破格申报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讲师、实验师人员,原则上其评价基本标准依据湘职改〔1999〕24号文件执行。对于特殊人才、特色专业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可开辟绿色通道,但其课堂教学时量必须满足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档次。基本条件中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者,定为合格,其中一项及以上指标达不到要求者,定为不合格,凡评审结果为合格档次者,即达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基本条件要求。不合格者,不再列为下一个评审环节的参评对象。

(二)代表作(含作品、产品)审读

学科评议组对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提供的代表作(含作品、产品)进行审读,全面了解作者在同一研究方向上的系列研究成果,客观评价其在理论、应用研究上的深度和广度,并做出通过或不予通过结论。不予通过者不再列为下一个评审环节的参评对象。

(三)面试答辩

对申报教授,破格申报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对象进行面试答辩,考察了解答辩人在师德师风、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情况,并做出通过或不予通过结论。不予通过者不再列为下一个

—13—

评审环节的参评对象。

二、加分条件(总分为230分)

申报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职务人员量化加分条件。

(一)思想政治与师德(25分)

1.工作业绩突出,个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表彰奖励;

2.师德师风先进事迹在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的主流媒体(指党报、党刊或党政部门主办的网络媒体)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

符合上述条件国家级计25分,省(部)级计12分,市(厅)级计6分,同一获奖项取最高级别的一项计分。

思想政治与师德所含各项可累加计分,满分为25分。

(二)学历、学位(5分)

申报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职务者,获得学士学位计1分,获得硕士学位(学历)计2分,获得博士学位(学历)计5分。

取最高学历(学位)计分,不重复计分。

(三)教育教学(100分)

1.任现职以来,课堂教学时量年均每超40学时计1分,以学校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计划课时量为准;

2.任现职以来,考核达到优秀等级每次计1分;

—14—

3.主持或参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实验室(实习实训室)建设等。主持国家级计25分,省(部)级计10分,市(厅)级计5分;参与国家级取前五名,第二名至第六名依次计8、7、6、5、4分,省(部)级取前三名,第二名至第四名依次计4、3、2分,市(厅)级取第二名计1分;

4.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特等奖第一名计25分,有效名次计10分,一等奖第一名计15分,有效名次计8分,二等奖第一名计10分,有效名次计4分;省(部)级一等奖第一名计10分,有效名次计3分,二等奖取前5名,第一名计6分,其他计2分,三等奖取前3名,第一名计3分,其他计1分;市(厅)级一等奖第一名计2分;

5.“双师型”素质教师:“双师型”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⑴ 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职业资格证书);

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并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⑷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

—15—

居先进水平。

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双师型”素质教师计4分。

6.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毕业设计、社会实践(调查)获国家级一等奖表彰奖励第一名计10分,有效名次计5分,二等奖第一名计6分,有效名次计3分,三等奖第一名计4分,有效名次计2分;省(部)级一等奖表彰奖励第一名计5分,有效名次计3分,二等奖第一名计3分,有效名次计1分,三等奖第一名计1分;市(厅)级一等奖表彰奖励第一名计3分;国际比赛获奖按国家级一等奖计分。

其中体育类学科指导学生参加国际体育运动竞赛(含世界运动会、项目锦标赛、项目冠军赛、大学生综合或单项比赛),获得团体前8 名的项目教练员且排名前5 名或取得个人前8名项目的教练员且排名前2名计10分;全国体育运动竞赛(含全运会、项目锦标赛、项目冠军赛、大学生综合或单项比赛),获得团体前6名的项目教练员且排名前3名或取得个人前6名项目的教练员且排名第1计7分;省级体育运动竞赛(含省运会、项目锦标赛、项目冠军赛、大学生综合或单项比赛),获得团体前3名的项目教练员且排名前2名或取得个人前3名项目的教练员且排名第1计5分。

带队教练的身份认定以相应比赛的秩序册和成绩册为准;大学生运动会包括各单项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的正式竞赛;每项赛事每不累加计分,只计算该项赛事该的最高名次分;田径等项目的单项竞赛名次获得者与其教练身份难以在秩序册反映 —16— 的,则取该学校该项目比赛的n个最好有效单项名次分,累加后除以n个教练员人数,即取平均分;同一比赛的单项有效名次取最高名次计分不累加计分;各级邀请赛和对抗赛等公益性质或商业性质比赛不在统计之列。

7.教案评分:系统地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讲授1门本专业课程的原始教案(申报高级实验师人员须提供原始实验报告)。考察了解教师在授课内容、方法、技能等方面掌握程度,并给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应计分为8分、5分、3分、0分;

8.教学技能竞赛获奖:参加由政府机构组织的教学技能竞赛并获得荣誉称号。国家级计6分,省(部)级计3分,市(厅)级计2分。

教育教学所含各项可累加计分,满分为100分。

(四)科研成果及业绩(100分)1.论文著作

论文是指独立或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的学术(含教研教改)论文。包括:

⑴ 本学科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含SCI、EI、SSCI、A&HCI收录,《中国科学》、《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期刊或全文转载);

⑵ 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含CSCD、CSSCI拓展库以上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期刊或全文转载);

—17—

权威期刊每篇计5分,核心期刊每篇计3分。

教研教改论文是指结合本专业教学特点,撰写的教学研究及改革论文,且独立或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

权威期刊每篇计5分,核心期刊每篇计3分,一般期刊每篇计1分。

著作(含教材、译著)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任现职时间内正式出版,并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学术著作或教材(以规划教材申报书为准)。译著是指翻译并出版且具有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的著作。包括:

⑴ 独著或合著15万字以上本学科高水平学术著作; ⑵ 主编或参编国家级、省级、行业规划教材; ⑶ 独译或参译具有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的著作。

公开出版的本专业高水平学术著作每部独著或合著的第一作者计8分,其他计4分;国家级规划教材每部主编计5分,参编计2分,省级、行业规划教材每部主编计3分,参编计1分;译著独译或合译的第一作者计3分,其他计1分。

2.作品、产品 ⑴ 原创作品、产品

① 艺术类、文艺类作品独创或合创第一名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或参加行业组织的展览、竞赛,并获得表彰奖励。国家级金奖(特等奖、一等奖)计5分,银奖(二等奖)计4分,铜奖(三等奖)计3分;省(部)级金奖(一等奖)计3分,银奖 —18—

(二等奖)计2分;市(厅)级金奖(一等奖)计1分。同一项作品获多项奖励,取最高一项计分,多项作品获奖可累加计分,参展、参演、入围奖、优秀奖等均不纳入加分范畴;

② 工艺类作品通过参展或参赛获奖。国家级特等奖或一等奖计5分,二等奖计4分,三等奖计3分;省(部)级一等奖计3分,二等奖计2分;市(厅)级一等奖计1分。同一项作品获多项奖励,取最高一项计分,多项作品获奖可累加计分,应邀参展未获奖作品不纳入加分范畴;

③ 农、林、生、医等类新产品、新品种通过本行业专业技术成果鉴定。国家级计5分,省(部)级计3分,市(厅)级计1分。

⑵ 非原创作品、产品

主持或参与非原创作品、产品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国家级主持计5分,参与计2分;省(部)级主持计3分,参与计1分;市(厅)级主持计1分。

3.科研项目

⑴ 主持课题(含科研、教改等项目)

每项国家级计25分,部级课题计15分,省级课题计10分,市(厅)级课题计5分。主持国家级课题的子项目按省级项目计分。

⑵ 横向项目

横向项目是指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委托高校或科研院所研究的课题,是高校加强对外联系,大力

—19—

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提高自身科研水平,提升本校知名度的重要途径。项目主要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决策论证、设计策划、软件开发等方向。每项横向课题以进校科研经费(单位财务部门、科研部门的证明,不含工程项目的设备采购经费)为准,具体计分如下:

① 社科类横向项目单项进账经费:

小于1万元计1分; 1-3万元计2分; 4-10万元计3分;11-20万元计4分;大于20万元计5分。

② 自科类横向项目单项进账经费:

小于5万元计1分;6-10万元计2分;11-20万元计3分;21-30万元计4分;大于30万元计5分。

横向项目各项可累加计分,满分为20分。⑶ 获科研成果奖

国家级一等奖第一名计25分,有效名次计10分,二等奖第一名计15分,有效名次计8分,三等奖第一名计10分,有效名次计4分;省(部)级一等奖第一名计10分,有效名次计6分,二等奖前5名,第一名计6分,其他计2分,三等奖前三名,第一名计3分,其他计1分;市(厅)级一等奖第一名计2分。

4.成果转化

科研产品、知识产权(含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编写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等)转化为生产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持科研产品的转化、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已颁布的国家行业技 —20—

术标准等每项计5分;参与科研产品转化前三名、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等每项计3分,参与科研产品转化未排名前

三、获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或软件著作权等每项计1分。

科研成果及业绩所含各项可累加计分,满分为100分。

(五)申报讲师、实验师职务人员,其量化加分条件各高校自行制定。

三、《高职高专院校评审实施细则》说明

1.本《高职高专院校评审实施细则》适用于未获得教授、副教授或高级实验师评审权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申报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职务的评审。已获得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讲师和实验师评审权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申报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讲师和实验师职务的评审可参照本《高职高专院校评审实施细则》制定本单位相应层级的评审标准。

2.申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对象应是:在高等学校校、院(系)和班级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实际工作,并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或形势政策教育、法律基础、思想品德教育等政治教育方面课程或毕业生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专职人员。

计算机技术系列 篇6

(一):地理计算专题

1.经纬度计算:

①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②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

③ 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④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

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

⑴ 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⑵ 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

⑴ 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⑵ 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⑶ 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

⑷ 日期界线有两条:

① 时间界线:

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

② 空间界线:

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

③ 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

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⑸ 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

① 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

② 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 ;

③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地面对应点大。

延伸: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

① 纬度低(可以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

② 天气稳定,大气能见度高;

③ 交通便利(铁路或海运);

④ 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稳定;

⑤ 从安全性来讲,以设在远离工业中心、居民稀少的地区为宜。

例1: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是哪些?我国即将在海南文昌建立新的卫星发射中心,其优势条件又是哪些?

① 酒泉发射基地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的绿洲之中,*近兰新铁路,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干燥少雨,大气能见度高,适于发射的天数多。

②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纬度低,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可以避开地面人口稠密地区,安全性好。

例2:试分析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着陆场的有利条件?

① 当地人烟稀少;

② 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空气能见度高;

③ 地形平坦开阔。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A.概念:

①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锐角);

②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B.日影朝向与太阳光线方向(太阳方位)相反,影长与太阳高度呈反比,影长=h×ctga(h为物体高度,a为太阳高度)。

C.太阳方位问题:

① 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

② 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

③ 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位于天顶。

D.日出方位问题:

① 春秋分日,各地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② 3.21-9.23,各地均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③ 9.23-次年3.21,各地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④ 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终日不落;

⑤ 出现极夜的地区,太阳终日不出。

E.几个度数间关系:

① 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

② 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

③ 晨昏线与某纬线圈相切的纬度

=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

=90°-直射点的纬度

④ 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

=极点(出现极昼)的太阳高度

=1/2×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

F.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

纬度(太阳高度)、气候(影响日照时数)、地势高低。

G.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

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丰富。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H.空间分布:

① 太阳高度的分布:

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

②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时空分布规律总结:a.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b.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赤道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I.太阳辐射的应用:

① 为了充分采光,一般民居门窗向阳敞开,北温带朝南,南温带朝北。

街道布局为了使所有房屋获得充分光照,一般与子午线呈30-60度夹角。

② 喜光植物一般多分布于阳坡,喜阴植物多分布于阴坡或林荫之下。

树木向阳一面一般枝叶茂盛,生长快,年轮较宽。

③ 阳坡一般温度高,相同自然带(包括雪线)一般要比阴坡高。在我国华北地区,阴坡(北坡)因温度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植物生长条件反而比阳坡要好。

④ 阳光能透射的最大水深是200米。大陆架浅海阳光集中,多大陆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光合作用旺盛,渔业资源丰富。

⑤ 多数农作物(如棉花、瓜果)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故干旱半干旱地区如能解

决灌溉水源问题,就能获得优质高产。

⑥ 农业生产把不同作物高低搭配,以及套种、间作等,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条件。

⑦ 汽车尾气在强烈阳光照射下,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

8.昼夜长短计算:

①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

② 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

③ 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

④ 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

⑤ 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⑥ 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⑦ 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⑧ 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

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 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 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③ 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④ 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温度计算:

①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51系列单片机软件延时计算方法 篇7

在各种单片机控制程序中,常用到定时程序,单片机定时一是用定时器中断,二是用软件延时。一般来讲,定时器中断作定时相对是较为精确的,这一方面提高定时精度的研究也有许多[1],当然,绝对精确是不存在的,在一般常规控制领域,很高精度意义上的精确也是没有必要的,能满足应用系统需求即可。因为单片机的中断源数量有限,所以软件延时方法也很常用。

在很多应用场合,延时精确到ms级已足够,但也有一些地方如串行扩展系统中的时序控制,需要精确到μs级,不论精确到哪一级,用汇编语言设计延时程序都是比较容易的[2],而用C语言设计则较难,所以我们提议用C语言设计应用系统时,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应用系统中的延时程序用汇编语言设计。

很多人认为,编写延时程序是一项很麻烦的任务,需要多次修改才能满足要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很多人编写延时程序时往往先写出一个粗略的框架,然后去计算程序的延时时间,不满足要求时再修改循环次数,如此反复,直到满足要求,可以说是“凑”出来的延时程序。这是一种无计划的随机设计方式,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每设计一个延时程序都要反复测试多次。在这一方面虽有许多研究,但因为没有规范的计算方法,有时设计的延时程序误差很大[3]。在这里提出一种规范的计算方法,由要求的延时时间计算出延时程序的循环次数并保证误差最小。

2 汇编语言设计延时程序

2.1 使用的符号和基本公式

f0:单片机晶振频率;

tm:单片机机器周期,tm=12/f0;

dt:要求的延时时间;

m:延时时间需要的机器周期数。

m=dt/tm=dtf0/12;(1)

(1)式即延时计算的基本公式,在公式中,如果f0以MHz为单位,则dt以μs为单位。根据需要的延时时间dt计算出延时所需的机器周期数m后,设计延时时间为dt的延时程序就变成了设计延时m个机器周期的程序。

2.2 延时程序的一般形式

把延时程序分成短暂延时、中等延时和长延时3种,形式不同,计算方法也不相同。

(1)短暂延时程序:短暂延时程序的延时时间在几十μs以下,常用于时序控制,如I2C接口时序需要5μs的延时,1-WIRE器件温度传感器DS18B20需要15μs和60μs的延时,这种延时只使用NOP指令即可,一个NOP指令执行时间为一个机器周期。例如:对11.0592MHz的晶振,设计15μs的延时程序,根据(1)式,计算得所需机器周期数为:

m=15*11.0592/12=13.824=14

因为调用延时程序时的一条LCALL或ACALL指令用2个机器周期,延时程序结束时的RET指令用1个机器周期,所以延时程序要用14-3=11个NOP指令,程序形式如下:

Delay:NOP;共11个NOP指令

NOP

RET

60μs的延时程序可调用4次15μs的延时程序。这种看似很笨的方法其实是既简单又精确的方法,完全可以满足各种时序的要求。

(2)中等延时程序:中等延时程序是指可以用一个8位寄存器构造的一重循环实现的程序,一般形式为:

delay:mov r7,#n;1个机器周期

dlp:

NOP;k个NOP,k个机器周期

NOP

djnz r7,dlp;2个机器周期

ret

延时的机器周期数m为(下式最后加3是调用和返回指令的机器周期数):

m=1+n(k+2)+3=4+n(k+2)(2)

在不加NOP指令时(k=0),(2)式变为:

m=4+2n(3)

取n=255,由(3)式得最大延时的机器周期数为:514,对11.0592MHz的晶振,由(1)式得最大延时时间为:557.726μs。如果延时时间不超过557.726μs,根据(1)、(3)式由延时时间计算出n值即可。例如,对11.0592MHz的晶振需要延时480μs的延时程序,计算得所需机器周期数:m=442.368,n=220,误差为-0.3993μs。延时程序为:

delay:mov r7,#220

djnz r7,$

ret

在内层循环中加若干条NOP指令可以很方便地扩展延时时间,例如加8条NOP指令(k=8),由(2)式得最大延时的机器周期数为:2554,对11.0592MHz的晶振,由(1)式得最大延时时间为:2771.27μs。当k≠0时,对给定的延时时间,先取n=255,由(1)、(2)式初步估算一个k值,将其进位取整,再将取整后的k代回(2)式重算n值,这样作的目的是在能保证延时时间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内层循环的指令,从而减少误差。例如,对11.0592MHz的晶振需要延时约2000μs的延时程序,计算得所需机器周期数:m=1843.2,k=6,n=230,误差为+0.8681μs。延时程序为:

delay:mov r7,#230

dlp:NOP;6个NOP

djnz r7,dlp

ret

(3)中延时程序:中延时程序是指用两个8位寄存器构造的两重循环实现的程序,一般形式为:

delay:mov r7,#n1;1个机器周期

dlp1:mov r5,#n2;1个机器周期

dlp2:;加k个NOP

NOP;1个机器周期

NOP;1个机器周期

djnz r5,dlp2;2个机器周期

djnz r7,dlp1;2个机器周期

ret

延时的机器周期数m为:

m=1+n1(1+n2(k+2)+2)+3=4+n1(3+n2(k+2))(4)

在不加NOP指令时(k=0),(4)式变为:

m=4+n1(3+2n2)(5)

取n1=n2=255,由(5)式得最大延时的机器周期数为:130819,对11.0592MHz的晶振,由(1)式得最大延时时间为:141948μs。当k=0时,对给定的延时时间,先取n1=255,由(1)、(5)式初步估算一个n2值,将其进位取整,再将取整后的n2代回(5)式重算n1值,这样作的目的是在能保证延时时间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内层循环的指令,从而减少误差。例如,对11.0592MHz的晶振需要延时约10ms的延时程序,计算得所需机器周期数:m=9216,n2=17,n1=249,误差为+1.0851μs。延时程序为:

delay:mov r7,#249

dlp1:mov r5,#17

djnz r5,$

djnz r7,dlp1

ret

同样,在内层循环中加若干条NOP指令可以很方便地扩展延时时间,例如加8条NOP指令(k=8),由(4)式得最大延时的机器周期数为:651019,对11.0592MHz的晶振,由(1)式得最大延时时间为:706401μs。当k≠0时,对给定的延时时间,先取n1=n2=255,由(1)、(4)式初步估算一个k值,将其进位取整,再将取整后的k代回(2)式并取n1=255重新估算一个n2值,将其进位取整,再将取整后的k和n2代回(2)式重新计算n1,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在能保证延时时间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内层循环的指令,从而减少误差。例如,对11.0592MHz的晶振需要延时约500ms的延时程序,计算得所需机器周期数:m=460800,k=6,n2=226,n1=254,误差为-870.226μs。延时程序为:

delay:mov r7,#254

dlp1:mov r5,#226

dlp2:NOP;6个NOP

djnz r5,dlp2

djnz r7,dlp1

ret

3 C51语言设计延时程序

直接用C51语言设计较准确的延时程序是比较困难的,人们提出的方法主要有软件仿真(4)和反汇编分析两种(5),其实这两种方法也都是无计划的随机设计方式,每设计一个延时程序要反复测试多次,严格地讲基本上不具备实用价值。实际上,C51语言可以非常方便地调用汇编语言程序,这样,在C51程序中用汇编语言设计延时程序即可。

3.1 C51程序中另一种短暂延时函数的设计

C51程序中的短暂延时除了调用汇编语言程序外,还有另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INTRINS.H头文件,这个文件主要包含了51单片机的空操作和循环移位等几条汇编指令的C语言调用接口。C51程序包含了INTRINS.H头文件后,可以用:_nop_();形式直接调用汇编语言的空操作指令,这样,C51程序中短暂延时函数形式为:

delay()

{_nop_();

_nop_();

}

同汇编语言程序一样,调用此函数要执行一条LCALL和一条RET指令,它们占用3个机器周期,要考虑到延时时间内。

3.2 C51程序调用汇编语言程序

在C51中使用汇编语言有内嵌和调用两种方式(6),对延时程序来讲,C51程序调用汇编语言程序比较合适,既可以无参调用也可以有参调用,编程方法如下:

(1)在工程中建立一个C程序文件(*.c)和一个汇编语言程序文件(*.asm);

(2)在C程序文件中声明汇编语言函数为外部函数,例如声明以下两个延时函数,一个无参,一个有参:

extern delay(),delay1(uchar,uchar);

在以后的程序中可随时调用这两个函数;

(3)在汇编语言程序文件中用汇编语言设计两个延时函数:

;无参函数delay

?PR?delay SEGMENT CODE;放在代码段

PUBLIC delay;声明为公共函数

RSEG?PR?delay;函数放代码段任意位置

delay:mov r7,#200

d1:mov r6,#250

d2:nop

nop

djnz r6,d2

djnz r7,d1

ret

;有参函数delay1,特别注意:函数名前加下划线(_delay1),两个参数由r7和r5传递

?PR?_delay1?DELAY1 SEGMENT CODE

PUBLIC_delay1

RSEG?PR?_delay1?DELAY1

_delay1:mov a,r5;保存r5

dlp1:mov r5,a

djnz r5,$

djnz r7,dlp1

ret

end

4 结语

介绍的方法是非常规范、实用的计算方法,在设计各种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都可以直接使用。如果延时时间很长,加NOP指令的二重循环仍不能胜任,可用三重循环实现,计算方法完全类似,不难导出。

参考文献

[1]蹇兴亮.单片机定时中断的精确定时编程方法种种[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8):70-71.

[2]沈舷.延时程序延时时间的精确计算[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5,(6):152-153.

[3]彭志刚.51系列单片机延时程序运行时间的计算[J].仪器仪表用户,2008,(5):102-103.

[4]段向东,等.Keil C51程序设计中几种精确延时方法[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7,(12):33-35.

[5]薛小玲,等.C8051F单片机C程序精确延时的方法[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8,(9):77-79.

柑橘皮系列食品加工技术 篇8

一、五香橘皮

将干净的橘皮在清水中浸泡1天,除去蒂头和霉烂的部分,挤干后放在开水锅里煮沸30~40分钟,然后挤去水分沥干,再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按500克湿橘皮加20克食盐的比例再在锅中煮沸30分钟,捞出后,趁湿撒上一层甘草粉,每500克用甘草粉15克左右,晒干后即为甜、香、酸、咸并略带苦味的五香橘皮。这种橘皮口味绵长,还有药疗的作用。

二、橘皮酱

将无霉变的橘皮洗净后在清水中浸泡1天,然后捞出沥干,切碎,放入锅内加水浸泡,用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焖5小时(用手可碾碎为度)。然后将橘皮捞出捣烂,加与橘皮干重同量的白糖并拌匀,再用小火煮4分钟,即成味道香甜的橘皮酱。

三、橘皮粉

将洗净、晒干的橘皮粉碎后,用冻结或喷雾等方法干燥,即可制成色味均优的橘皮粉。可作为香味剂、着色剂和食用纤维添加于糕点、饼干、冰淇淋中。

四、橘皮脯

将新鲜的橘皮用清水洗净,切成长5厘米、宽0.5厘米的长条。用10%的食盐水浸泡1~2天,脱苦味。然后将橘皮条放入沸水中煮透。糖煮(糖的分量可依个人喜好而定)5分钟后浸渍24小时。捞出,沥干糖液,放入烘箱式烘房烘烤(60~70℃)至七八成干时取出。

五、果皮糖

将新鲜橘皮洗净(尽量将表层的油脂洗掉),放入10%的盐水中浸泡1天,再放入清水中煮沸5分钟,捞出沥干,晾晒1天。将其切成大小整齐的小方块放在锅中,加入白砂糖和适量清水,煮至糖液浓稠、果皮呈透明状时离火。将糖煮后的橘皮块捞出,沥尽糖液,摊放在竹匾上,再撒些白砂糖并拌匀。将拌糖的橘皮装入盘中送入烘房烧烤,也可晒干。这时将五香粉和甘草粉均匀撒在烘干的果皮上,即成柑橘果皮糖。

六、果丹皮

将无霉变的橘皮或橙皮、柚皮用清水洗净沥干,用粉碎机粉碎后趁湿磨浆,一般磨2~3次,成糊状即可。在果皮浆中加水调稀,放入夹层锅中浓缩,沸腾后均匀加入白糖,继续用文火熬煮30分钟,再加入少量的柠檬酸,使之酸甜可口。最后加入15克环糊精脱苦,同时加入15克食品红调色。将调色果皮浆趁热摊在钢化玻璃板上,放在烘架上送入烘房(温度为65~70℃)烘烤(14小时左右)至含水量降到18%~20%即可,冷却后切成长条,进行包装。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一路市政公司家属楼 邮编:442700)

上一篇:煮酒论英雄作文700字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长和短》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