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2024-07-20

计算机(共12篇)

计算机 篇1

1计算机动画创作流程及制作方法

计算机动画创作流程分为二维动画创作流程和三维动画创作流程和粘土动画创作流程。

1.1二维动画创作流程及制作方法

首先是二维动画创作流程:先将故事脚本编写好, 然后把角色和场景以及角色动态绘制好, 故事情节分镜头脚本2DLayout绘制好, 然后用flash软件将角色场景重新设定好, 并进行原动画绘制, 软件则会自动计算出各种中间动画动态, 从而形成流畅的动画。如荣获“金鹰奖”“、金龙奖”及国家动画片最高奖项———“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等众多奖项的二维flash动画短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由广州原创动力创作团队制作, 创作团队80多人, 其中《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制作共用了一年时间。制作时间较短, 制作过程很紧张, 需要团队对剧本有足够的理解。首先, 在分镜头的设计和节奏控制上花了很多时间, 比如镜头中人物的对白是否符合原本人物的性格;要表现的内容, 镜头运用是否恰当等, 都要提早把控。其次, 提高团队的制作效率不能只停留在说的层面上, 需要提前制定计划, 在创作分镜头脚本的同时, 我们为二维、三维、场景、特效、后期制定相应的制作周期, 让各部门间能按部就班地, 准确及时的完成项目。 在分镜的制作上, 以叙事流畅为目标, 在分镜的绘制中, 以电影动画的标准, 更加注重画面的构图、镜头的专业运用, 镜头的衔接。再次, 在场景和色调的把控上, 主要有两个重要场景, 一个是天马城一个是鬼岛, 由于故事本身有着非常强烈的童话色彩, 所以需要为这两个场景加入很多童话世界的元素。在颜色的运用上:使用了大面积的暖色, 暖色调让人感觉舒服和谐, 希望最终影片呈现的效果能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我们制作团队所想要表达的温馨和爱的情感。

1.2三维动画创作流程及制作方法

其次是三维动画创作流程:先是定剧本, 然后按照剧本内容用三维软件设定好人物角色和活动场景, 人物添加服装, 人物角色和场景贴材质贴图、依次打灯光、设置摄像机, 渲染场景, 设计好分镜头3DLayout, 调角色动作, 合成人物角色场景, 最后渲染输出即可。如中国第一部三维动画片《秦时明月》, 第一步是风格的确定, 比例的统一。动画的风格为:全三维制作, 渲染成二维效果。第二步是人物、场景及道具的设定 (原画) 。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特质 (是文是武, 地位高低等) 所设计的人物造型。第三步是人物、道具及场景的制作, 根据设定的人物造型在三维软件中制作出三维模型。第四步是动画分镜, 2DLayout。第五步是人物镜头制作。第六步是配场景。第七步是人物及场景的渲染。采用网络渲染, 发送任务到一台主控计算机, 由它来分配其它计算机渲染。第七步是人物及场景的渲染。 第八步是后期合成及特效。第九步是后期剪辑, 剪辑人员把后期合成好的所有镜头进行编排和整合, 再配上字母及音效等。

2虚拟现实制作流程

虚拟现实制作流程方面天空、建筑、树木一望无际, 广阔无垠, 相当清新美丽。

2.1虚拟现实天空制作

在天空的制作方面, 如果地处城市, 是造型复杂, 体积庞大的室外建筑物, 天空应使用平和宁静的天空图, 以突出建筑物的造型特征, 缓和画面的纷繁。如果是地处乡村, 没有过多的配景楼、树木和人物等衬景, 可以使用浮云多变的天空图, 以增加画面的景观。

2.2虚拟现实建筑制作

在建筑的制作方面, 使用3DMax建模, 在结构和造型都很稳定且优美的情形下, 渲染建筑的精美玻璃不锈钢材质, 和蓝蓝天空融为一体, 和绿色的植被相衬, 充满生机活力。

2.3虚拟现实树木制作

在植被、椅子、花园、喷泉的制作方面, 按照校园普通装饰, 不作刻画先用3DMax依次建模, 然后贴材质, 灯光渲染, 就可以丰富场景, 带来活力。总之, 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 是一种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可以让使用者沉浸其中, 并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随意走动, 感受虚拟环境带来的体验, 使用户有强烈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可以说, 虚拟现实技术架起了现实和未来之间的桥梁。

3图像识别概念及分类

图像识别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 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的技术。图像识别主要有三类:指纹识别、字符 (二维码) 识别和人脸识别。

3.1图像识别之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先是指纹采集, 用光学采集器, 如光学棱镜、电荷耦合器件集成电路, 然后指纹预处理, 指纹提取, 最后指纹识别, 主要用于指纹锁、 门禁、考勤等。

3.2图像识别之字符识别

字符识别如车牌识别。在自然条件下摄取车牌, 获取原始图片, 车牌定位, 计算边缘图像的投影面积, 得到车牌区域, 字符分割图像, 用投影检测的字符定位分割方法得到单个字符, 字符数据库, 建立模板数据库时必须对这些图片进行统一处理!最后, 字符识别, 通过基于模板匹配的OCR算法, 通过特征对比或训练识别出相关的字符。二维条形码识别技术, 条形码分类为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 微信二维条形码即QRCode、矩阵式条码, 应用于火车票实名制, 海报广告, 防伪等。

3.3图像识别之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原理:将采样到的面像与库存的面像依次进行比对, 并找出最佳的匹配对象。广泛应用于银行、军队、公检法、智能楼宇等重点区域的门禁安全控制。

4外卖订餐APP应用特点

外卖订餐APP应用特点具有信息的呈现更明确、直观, 线上线下的结合更密切, 盈利的模式更多样化。

4.1特点一信息的呈现更明确、直观

消费者打开外卖订餐APP即可更直接、高效地查找和浏览订餐信息。

4.2特点二线上线下的结合更密切

在O2O模式下, 餐厅通过外卖订餐APP不仅巩固了原有的消费市场, 并且能够同时挖掘线上消费者资源, 促成他们的线下消费, 扩大了客户群。

4.3盈利的模式更多样化

外卖订餐APP的盈利模式变得更为多样化, 主要有两种:一种仍是广告收入。民以食为天, 能吸引更多高忠诚度的消费者, 带来巨大的广告收入空间。一种则是根据时间, 餐厅一年缴纳一定费用。一种按线上外卖订单收入按照一定比例收取佣金, 实现与餐厅的互利共赢。

5图像信号处理之图像传感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目前视频监控已发展到了基于IP网络的全数字监控时代, 数字信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字信号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对前端图像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做后期处理, 基本功能有线性纠正、噪声去除、白平衡、自动曝光控制等。主要用于面向信息安全、培养政治上忠诚可靠、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公务员素质、掌握信息安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专业基本理论, 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能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 管理与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6结论

计算机动画创作和计算机图形学因内容如此丰富, 才造就了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研究, 并开拓创新, 为经济和文化创造一个个辉煌!

参考文献

[1]郑文静, 殷俊.基于O2O模式的外卖订餐APP的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 2015, 9, 23.

计算机 篇2

摘要: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数据之间的交流速度不断加快,信息 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数据整理与存储难度有所增大,如果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依然采取传统的技术手段,将很难确保海量信息数据的处理质量,无法满足当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需求。为了提高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处理效率,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十分有必要,以此为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奠定基础。文章首先对大数据时代进行介绍,然后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发挥计算机处理技术的作用,以此为促进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处理;数据获取;信息安全

大数据时代概述

1.1 大数据的定义及特点

大数据是指庞大的网络信息数据,一般是指达到 12TB 的信息总量,当前我国现有的信息处理技术还无法实现高效存储和高效传输。大数据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较大的数据量,从 TB 转为 ZB;(2)较大的占用存储空间;(3)较快的增长速度,较强的实时性,较快的信息处理速度;复查性是大数据的另一特性体现,其主要是由于海量的数据量所致,需要依靠相关技术对庞大的数据量进行加工与处理;同时,信息数据的种类较多,其中包括文字、图片、视频;(4)网页格局信息,计算机处理技术在处理不同的语言及不同对象时,采用的手段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采用性能高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才能确保数据信息处理的效率。

1.2 大数据时代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云计算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给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普通用户之间的交流带来直接影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数据,大数据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也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比如,“大数据”的信息处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精细度,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将逐渐凸显出来;“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能够 提高信息数据处理的效率,其在对学生爱好、优点等方面的统计效率将翻一番,为学校制定相关教学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将“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于商业竞争中,通过对消费者的爱好与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商品服务,增强消费者对该企业的认可度,由此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要求更加严格,这给

计算机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但由于数据处理的要求有所增大,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在这一环境下,将加快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由此为该技术的发展带来契机。在大数据背景下,海量的数据及结构变化,要求相关人员对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合理利用,以此更好地预防病毒的侵入。面对复杂的数据结构问题,大数据在存储与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数据泄露的问题,使网络病毒、恶意攻击等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这种问题将给互联网服务质量带来很大冲击,且应用“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极易导致企业与个人信息被暴露出去,给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机会[2]。因此,为了确保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安全性,人们对大数据的处理性能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研发计算机处理技术,以此使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判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海量的数据信息处理难度逐渐增大,这给网络运营商的硬件设备性能以及处理能力带来一定挑战,由于网络运营商的硬件设备直接关系到大数据信息的网络传输速度,而传统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无法满足庞大的数据信息处理需求。价值高、密度低是大数据的主要特点,说明在海量的信息数据中存在在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在海量信息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难度非常大,因此,大数据的到来给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分析

3.1 数据的获取、传输及加工等

计算机用户要想搜索相关信息,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但面对各种类型的信息处理,需要采用诸多手段分类处理这类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用信息处理技术才能完成这项复杂的工作,以此实现科学合理地处理大数据信息。(1)获取信息:计算机工作者搜集相关数据信息时,需采用科学的方法,比如,实时监控机制的设置,存储具体需求的信息,将垃圾信息及时清除,保证所处理的数据的有效性,从而使软件处理效率得到提高。(2)处理信息:根据用户基本需求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是前提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可采用有效的分类方法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比如,性质分类法、学科分类法等,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用户查询信息的便捷性。(3)传输信息:信息传输是网络计算机的重要部分,其也是网络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根据用户所提出的需求来处理信息就是传输信息的主要工作,最后将信息数据传输到用户的信息平台。

3.2 信息储存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处理的安全保证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随着数据信息存储数量增长速度与信息实时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信息处理的安全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信息的存储需要依靠相关技术手段实施,在分类处理当中,根据一定分离原则存储相关数据信息。将科学合理的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实践中,能确保信息数据处理的安全可靠,并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其给大数据信息的存储带来更大的难度,其需要保证存储信息的安全与完整,因此,研究人员应在信息大数据信息存储技术方面下功夫。

3.3DEEPWEB 数据感知与获取技术

DEEPWEB 数据感知与获取技术实现抽取与分析网络相关信息,主要是利于网络的深层空间技术得以实现;DEEPWEB 数据感知与获取技术网络数据的整理需要借助数据访问技术,同时需要根据数据动态变化来达到高效集合数据的目的。

3.4 信息的安全技术

为了使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应加大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重点数据检测程度的提高,海量的信息数据处理难度较大,要想实现数据处理的安全性,依次检测每个数据的方式不太可靠,因此,应着重检测大数据的一个重点数据;(2)大数据信息安全技术产品的研发,在面对海量信息数据的处理时,传统信息安全软件的安全保障还存在不足,其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因此,研究人员要重视数据安全技术产品的研发,研发出可靠的计算机安全系统,以此为保障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安全奠定基础[3]。

3.5 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硬件因素极易影响信息处理的效率,其存在诸多的局限性,以云计算机网络代替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十分有必要。将网络数据与计算机硬件分开是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以此使云计算转为云计算网络得以实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应用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相关研究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此为促进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计算机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 计算机技术 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未来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外,让人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各种交互设备已经出现,虚拟现实技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

传统的磁存储、光盘存储容量继续攀升,新的海量存储技术趋于成熟,新型的存储器每立方厘米存储容量可达10TB(以一本书30万字计,它可存储约1500万本书)。信息的永久存储也将成为现实,千年存储器正在研制中,这样的存储器可以抗干扰、抗高温、防震、防水、防腐蚀。

硅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硅技术越来越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从体系结构的变革到器件与技术革命都要产生一次量的乃至质的飞跃。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21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

光子计算机即全光数字计算机,以光子代替电子,光互连代替导线互连,光硬件代替计算机中的电子硬件,光运算代替电运算。

与电子计算机相比,光计算机的“无导线计算机”信息传递平行通道密度极大。一枚直径5分硬币大小的棱镜,它的通过能力超过全世界现有电话电缆的许多倍。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就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物理化学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计算机的转换开关由酶来充当,而程序则在酶合成系统本身和蛋白质的结构中极其明显地表示出来。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于不同状态时可以代表信息的有或无。DNA分子中的遗传密码相当于存储的数据,DNA分子间通过生化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玛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反应前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出数据。如果能控制这一反应过程,那么就可以制作成功DNA计算机。

蛋白质分子比硅晶片上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彼此相距甚近,生物计算机完成一项运算,所需的时间仅为10微微秒,比人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DNA分子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容量,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DNA计算机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由于生物芯片的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所以生物计算机既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又可直接与生物活体相联。预计10~20年后,DNA计算机将进入实用阶段。

“纳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纳米等于10[-9]米,大约是氢原子直径的10倍。纳米技术是从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前沿科研领域,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现在纳米技术正从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起步,把传感器、电动机和各种处理器都放在一个硅芯片上而构成一个系统。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计算机内存芯片,其体积不过数百个原子大小,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纳米计算机不仅几乎不需要耗费任何能源,而且其性能要比今天的计算机强大许多倍。

目前,纳米计算机的成功研制已有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惠普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已开始应用纳米技术研制芯片,一旦他们的研究获得成功,将为其他缩微计算机元件的研制和生产铺平道路。

今天人们谈到计算机必然地和网络联系起来,一方面孤立的未加入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难以见到,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概念也被网络所扩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Internet在过去如火如荼地发展,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从没有一种技术能像Internet一样,剧烈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方式。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计算机网络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使之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与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户自由地进行通信,可从Internet中获得各种信息。

人们已充分领略到网络的魅力,Internet大大缩小了时空界限,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共享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被事实一再证明,被世人逐步接受。

在未来10年内,建立透明的全光网络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传输速率将提高100倍。在Internet上进行医疗诊断、远程教学、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视频图书馆等将得以普及。同时,无线网络的构建将成为众多公司竞争的主战场,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无线接入随时随地连接到Internet上,进行交流、获取信息、观看电视节目。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新的业务和应用不断涌现。移动计算正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和随时能够交换和处理信息所提出,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移动计算包括三个要素:通信、计算和移动。这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移动计算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了,移动计算是第一次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通信系统的容量可以通过计算处理(信源压缩,信道编码,缓存,预取)得到提高。移动性可以给计算和通信带来新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无线移动环境带来的挑战。在无线移动环境中,信号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衰落的影响,会有多径和移动,给信号带来时域和频域弥散、频带资源受限、较大的传输时延等等问题。这样一个环境下,引出了很多在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中未遇到的问题。第一,信道可靠性问题和系统配置问题。有限的无线带宽、恶劣的通信环境使各种应用必须建立在一个不可靠的、可能断开的物理连接上。在移动计算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位置的移动要求系统能够实时进行配置和更新。第二,为了真正实现在移动中进行各种计算,必须要对宽带数据业务进行支持。第三,如何将现有的主要针对话音业务的移动管理技术拓展到宽带数据业务。第四,如何把一些在固定计算网络中的成熟技术移植到移动计算网络中。

面向全球网络化应用的各类新型微机和信息终端产品将成为主要产品。便携计算机、数字基因计算机、移动手机和终端产品,以及各种手持式个人信息终端产品,将把移动计算与数字通信融合为一体,手机将被嵌入高性能芯片和软件,依据标准的无限通信协议(如蓝牙)上网,观看电视、收听广播。在Internet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自然不会把汽车仅作为代步工具,汽车将向用户提供上网、办公、家庭娱乐等功能,成为车轮上的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张锁春.计算学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浅谈计算物理和高性能计算学.中国科学报.1997/8/4[2].

[2]谭代伦等.多阶段有序面试问题的数学模型与算法研究.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计算机 篇4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中, 主要包括主板、CPU、芯片组、内存等部件。

1.1 主板硬件。

主板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主要部分, 计算机的主板在计算机中就相当于人类的大脑, 是指挥计算机各个部件有序执行功能的部件。计算机中的主板硬件是计算机系统功能能够顺利运行的保障, 也有利于对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的进行。主板硬件在各种计算机中并不是通用的, 而显示器、声卡、键盘、鼠标等在各种计算机系统中基本可以通用。主板芯片包括两种, 分别为数字芯片以及模拟芯片。其中数字芯片在主板硬件中占主要部分。

1.2 CPU。

CPU是计算机系统的中央处理器, 与计算机的主板一样, 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在计算机系统中是最高级的执行单位。CPU在计算机系统中负责着整个系统对指令的执行, 负责系统中所发出的数学运算指令或是逻辑运算指令, 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储和传送, 另外, 还可以控制计算机系统对内或是对外的输入与输出。CPU负责计算机的指令的执行以及对数据的处理, 同时也直接关系到计算机对指令执行和数据处理的速度。不同性能的CPU的执行功能和处理数据的速度就不同。

1.3 芯片组。

芯片组在计算机系统中就表现为一块集成的电路板, 上面布满了元件。所以芯片组上集合了计算机内部的元件、功能和接脚比较多的芯片。上世纪的计算机系统中的主板硬件是由很多TTL芯片和LSI芯片组成的, 故而在一块大的主板上有上百个芯片元件, 这也导致其生产过程非常繁琐, 耗时多并且成本比较高。近年来, 在计算机的生产过程中, 将以前的上百个芯片元件都进行浓缩, 使之成为五块较大的芯片组以及几块TTL芯片组成的小主板。这种生产方式会将很多个芯片电路都放置于一个空间非常狭窄的芯片中, 所以一旦对材质和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 就会使得芯片组运行不稳定, 出现高频干扰和特性匹配等问题。

1.4 内存。

内存是一个用来存储的部件, 主要存储CPU和一些外围设备。对于计算机的存储系统而言, 内存的存储分为两种, 分别为永久性和临时性。所谓永久性, 就是将一些数据存储在内存空间中, 如果不进行人为的删除是一直存在的。所谓临时性, 就是在系统进行数据运算或逻辑运算时, 有一些数据临时存放在内存空间中, 在运行完毕之后就自动删除。计算机内存的大小决定着存储数据的功能和作用, 同时也决定着系统中数据传输的速度。

2 计算机硬件组成的介绍

中央处理器 (CPU) 内存访问的时间和速度都与CPU的规格和型号相关联。比如ROM, 其27010-20和27010-15两种不同的型号, 其传输数据的速度就不相同。RAM传输数据的速度相比于ROM而言是比较快的, 且RAM也存在不同的型号, 比如411000-7和411000-6这两种型号也具有不同的传输速度。

计算机的内存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 常规内存。

常规内存在内存分布表中位置最靠前, 其位地址为000000H———109FFFFH, 即0KB到640KB的地址, 其容量为640KB。其位置靠前且是DOS管理的内存区, 故而其为低DOS内存。

2.2 高位内存。

高位内存相对于低DOS内存, 是比较高位的位置, 其位于常规内存的上一层。高位内存是在640KB———1024KB的位置。

2.3 高端内存区。

高端内存区是高位内存的上一层, 其内存容量只有64KB, 其地址为100000H———10FFEFH, 位于1024KB———1088KB, 在CPU寻址时, 是采用段地址偏移量的方式来寻址的, 并且高端内存区寻址的最大逻辑内存空间为10FFEFH。

2.4 EMB。

EMB即为扩展内存, 是对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内存进行扩展部件。扩展内存就是1MB上方的内存空间, 其位地址为100000H———, 且由CPU的寻址能力来决定扩展内存的大小。

3 硬件与性能的关系

硬件的性能是由硬件的几个指标综合衡量的, 并不只是根据硬件的运行速度等单一衡量标准来衡量。以光驱为例, 并非是CD-ROM光驱的运行速度快就代表光驱的性能好, 因为CD-ROM光驱的运行速度是由光区内的驱动电机转速决定的, 其运行速度快只能说明驱动电气的转速较快, 并不能衡量CD-ROM光驱的性能。对CD-ROM的性能进行综合衡量,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

其一, 数据传输速率。无论是计算机内的哪一个硬件, 都需要进行数据的传输, 所以数据的传输速率是衡量CD-ROM光驱的基本指标。所谓数据传输速率, 就是在1S内, CD-ROM能够读取的最大数据量。其单速的CD-ROM光驱数据传输速率为150KBps, 倍速的CD-ROM光驱数据传输速率为300KBps, 四倍速的CD-ROM光驱数据传输速率为600KBps, 八倍速的CD-ROM光驱数据传输速率为1200KBps。

其二, 平均访问时间。平均访问时间也称为平均寻道时间, 是CD-ROM光驱在读取数据时, 激光头的位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并读取此位置数据所需的时间, 这也就反应了CD-ROM光驱的运行速度。其三, CPU使用率。CPU使用率是指CD-ROM光驱在一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下占用CPU的时间。

所以对CD-ROM光驱的性能需要综合以上三个评定指标来进行衡量, 而其品牌、格式等因素都应该在以上三个元素之后进行考虑。同理, 计算机中的其他硬件的性能也都应该是在多个指标的共同评定下来衡量。

4 硬件对计算机使用的影响

由于3D显示卡相比于2D显示卡而言, 图像生成的速度比较慢, 所以对3D显示卡的技术指标主要有三个, 分别为AGP纹理、三角形生成数量、像素填充率和纹理贴图量。其中, 在系统内存在64MB容量以上, 由系统内存弥补显卡处理纹理贴图需要的显存容量就称为AGP纹理。而每一秒中可以生成或处理的三角形数量就是三角形的生成数量, 这一指标就体现出3D模型的分辨率大小。对于3D显示卡而言, 像素填充率就影响着3D显卡运行的显示速度。

结束语

对于计算机而言, 计算机的硬件的参数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需要给计算机配置比较合适的硬件来提升计算机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杨佐勇.计算机硬件性能对计算机使用的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3) :88-92.

计算机 篇5

摘要: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机电安装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其中的几个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机电安装;应用与探讨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机电安装工程行业随之进行了技术的革新,使得效率进一步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目前在机电安装生产方面被

应用的高新技术手段,就目前的利用情况来看,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机电安装工程效能的提高。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机电安装的融合程度也就需要提高,而这种提高是以现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的。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机电安装中的应用分析

1.1IBIM 技术应用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实际开展过程中,积极采用 BIM 技术开展管线设计工作,需要全面统计好其中出现的碰撞问题,保证工程设计更为合理。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冷冻机房部分,需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优势和作用,优化设计给排水系统、空调水系统、电气系统以及通风系统等方面工作,积极推进综合管线方面的施工工作,保证一定数量的员工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完成。另外,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涉及到了较多的方面,同时一个部分的变化将会给其他环节的安装情况产

生直接影响。想要有效减少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出现的一些不良问题,需要充分发挥 BIM 技术的优势和作用,通过 Neme-tschekAi-iplan、AU-TOdeskRevit 等方面的软件,积极建立起机电安装工程中材料损益方面的三维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模拟出具体安装施工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采用良好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和处理,这样将能充分提升机电安装工程的整体水平。在实际采用 BIM 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技术人员的质量检查职能,针对管线协调安装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各项设备和机械进行全方位的控制,重点是检查好直管材料、加长类直观材料等方面的内容。将 BIM 技术和具体机电安装工程的设计方式进行良好的对接,详细合理地规划好具体的安装流程,在 CAD图纸的作用下,全方位管控工程量和大材料机械设备。

1.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突破单点式采集数据方式,由逐点式、逐线式、立体线式扫描逐步发展成为自动连续获取数据的三维激光扫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将现场实际情况与 BIM 紧密联系起来,使 BIM 数据更具可靠性。施工阶段,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施工

现场已经完成的构筑物进行实地扫描,获取其点云数据。3Dmax 技术根据点云数据渲染出三维激光扫描图,进而转化为 BIM 模型。将其与设计阶段的 BIM 模型进行对比,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施工误差。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 BIM 模型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机电安装过程中对土建工程进行实时扫描,及时获取已构筑物位置的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后转换为 BIM 模型。将该模型与设计 BIM 模型进行对比、查看和分析。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土建模型的正确性,保证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

1.3 机电安装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

通过对机电安装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可以促进机电安装施工的工作效率,保证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通过信息的互通,可以降低安装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要加强机电安装工程信息技术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并保证其运行可靠性。可以合理增设服务器、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更换升级,在实际的运用中,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条件,对于使用要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2)要建立以决

策服务为目的、以工程管理为要点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针对于整个机电安装过程的子服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要有一定的预测功能和辅助决策功能,通过对于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率。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科技发展的情况,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长期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几点问题。

2.1 计算机信息技术缺乏创新

因为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过程是室外和室内都有的施工,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施工环境,对于一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关键部分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要对具体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设计、选材、施工等各方面进行安全和健康等性能评估,从综合性能等各方面考虑,得出它是否能被投入使用的结论。在目前,我国的许多急需机电安装的公司、工厂,忽略了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基础科技力量的安全保障。但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信息安全问题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计算机信息技术最终投入使用,不仅关乎到公司工厂的经济收入,更与公司及工厂的信息安全息息相关[1]。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精确选择与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密切相关,不可忽视。

2.2 施工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得不到应用

我国计算机运行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所以对于各种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建设,工程设计师就要实地考察,经过细致分析之后再开展后续一系列的规划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对于不同的公司工厂的机电安装建设工程来说,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用要求就更高、更细致了,但是目前这部分的应用技术水平十分传统,缺乏改革和创新,也就导致了公司工厂的机电安装建设工程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不恰当的时候,其问题和矛盾就更加突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机电安装中的应用策略

针对以上制约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应用的问题,通过认真分析,提出了几点应用与探讨的建意。

1)增强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计算机信息技术需要结合机电安装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力度,不断创新,对机电安装施工单位的具体工作实施全面监督与管理,才能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每个环节还应该实施全程监督和考核。不但要在施工前和施工时进行监管,同时不忘施工完成后定期保养的问题和相关检举制度的完善,力求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更好更优。

2)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际考察。在我国各个地区的机电安装工程要求都不相同,因此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际使用时,就要求机电安装工程设计人员去实地考察,对建设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有一个具体的了解。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科技技术,基本上所有机电安装工程在建设前期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它可以说是机电安装工程的基础,因此进行实际考察这个环节也就变得十分重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结合实际情况从机电安装的要点出发,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3)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多元化。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管理环节中,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进行科学化管理。这就需要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支持,安排技术人员设计和运用该管理系统[2]。这些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做出分析预判,以提高效益,规避风险。施工单位需要增加这个环节并将其投入到实际的安装工作中去。

结语

现阶段制约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机电安装过程中应用的原因可能是施工计算机信息技术缺乏合理的规划、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和监管等。基于此,针对这种技术的具体情况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从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培养从业人员等几个角度,阐述了通过何种手段和措施,提高机电安装单位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计算机 篇6

摘 要: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求大学应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创新人才。为此,大学计算机素质教育应传承计算文化、弘扬计算科学和培养计算思维。本文重点介绍大学计算机素质教育的这三个关注点:计算文化,包括人类对计算本质的认识和计算机科学发展中的若干典型人物与事迹;计算科学,包括计算科学的基本原理及最新进展;计算思维,包括计算思维源于西方、兴于东方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素质教育;计算文化;计算科学;计算思维

从教育学意义上讲,素质主要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培训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Character)。古人对素质的重要性早就有论述:“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1]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内涵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坚定的人格、理性辩证的思维以及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为此,大学的通识教育应注重传递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和魅力。相应地,大学计算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就是传承计算文化、弘扬计算科学和培养计算思维。

一、传承计算文化

计算文化(Computational Culture)就是计算的思想、方法、观点等的演变史。它通过计算和计算机科学教育及其发展过程中典型的人物与事迹,体现了计算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作用以及它与各种文化的关系。

通过计算文化的教育,可以让高校学生了解计算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学生展现计算之美,从而使学生对计算科学产生兴趣。

1.对计算文化的理解要建立在对计算本质的认识上

计算文化是指“计算”这个学科所蕴涵的文化,我们理解计算文化首先要对计算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人类对计算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计算手段器械化。计算手段的器械化是“计算”学科的基本属性。在古代,人类社会最早使用手指、结绳、算筹等方式进行计算。公元11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算盘(Abacus)。1275年西班牙的R. Lullus发明了旋转玩具,可以将初始符号串通过机械变换得到另一个所希望的字符串。1614年法国的B. Pascal受钟表齿轮传动装置的影响,制造了能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加法机”。1673年德国人G. W. Leibniz设计制造了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轮(Calculating Wheel),为手摇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到了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C. Babbage设计了能用于计算对数、三角函数等的分析机。以上这些计算工具的特点都是机械式的,无法实现自动计算。到了20世纪,美国人V. Bush研制了能求解微分方程的电子模拟计算机;20世纪40年代,德国人K. Zuse和美国人H. Aiken研制了用继电器作为部件的二进制机电式程序控制计算机;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研制了所谓第一代电子管数字计算机ENIAC和EDVAC。

第二个阶段是计算描述形式化。人类对计算本质的真正认识,取决于对计算过程的形式化描述。形式化方法和理论研究起源于数学的基础研究。首先Russell发现了Cantor集合论的逻辑矛盾,即“罗素悖论”;接着,Hilbert提出了形式逻辑系统的完备性,即Hilbert纲领。但G?del指出了形式系统的不完备性,Hilbert纲领的失败启发了后人应避免花费大量精力去证明那些不能判定的问题,而应把精力集中于解决问题的“可计算求解性”。在Hilbert纲领失败的启发下,图灵从计算一个数的一般过程入手,将可计算性与机械程序和形式化系统的概念统一起来,从而真正开始了对计算本质的研究。图灵计算就是计算者(人或机器)对一条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的纸带上的0和1符号执行操作,一步一步地改变纸带上的0或1值,经过有限步骤最终得到一个满足预先要求的符号变换。在研究问题的可计算性时,图灵是从一种简单的数学机器出发来研究计算概念的,通过引入机器状态,使用了本质上具有指令特点的程序运算操作。这种数学机器虽不是一台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但它却是一种操作十分简单且运算能力很强的计算装置,它就是著名的图灵机。

第三个阶段是计算过程自动化。当计算机执行的过程能实现自动化时,它才能真正发挥强大无比的计算能力。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将机器所执行操作的步骤(即所谓程序)和操作对象(即数据)一样都存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计算机发展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一旦有了存储程序的概念,运算对象(数据)和运算指挥者(指令)都一视同仁地存放于存储器中,通过程序计数器,机器就可自动连续运行,无需操作员干预,从而实现了计算过程的全部自动化。

2.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是计算文化的生动载体

在计算机发展的历程中,出现了一些对计算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及人物[2],对计算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计算理论的奠基者阿兰·图灵,为计算机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ACM专门设立了图灵奖来纪念这位卓越的科学家,图灵奖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又如,提出了“存储程序式电子数字计算机”概念的冯·诺依曼,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现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仍然采用他提出的体系结构,从而又被统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的事迹是计算文化的生动载体,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例如,不少计算机科学家都很喜欢甚至痴迷物理,和诺贝尔物理学家私交甚深,也有很多计算机科学家似乎对生物学普遍感兴趣,认为计算机智能的下一个大进展将来自于生物学;重视学科交叉是计算机科学家取得很多创新性成果的重要因素。又如,科学研究同时也是冒险之旅,科学家要取得成就必须要有牺牲精神,著名结构大师D. Lenat在做项目研究时曾说过:“作为研究人员,我们其实就是在拿自己生命中的三十年进行赌博。”这些启示对于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学生都是很重要的。

二、弘扬计算科学

从计算的视角,计算科学(Computational Science)是一种研究数学建模、定量分析以及利用计算机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领域;从计算机的视角,计算科学(Computing Science)是一种利用高性能计算能力预测和了解现实世界物质运动或复杂现象演化规律的研究领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计算科学的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1.伟大的计算原理(Great Principles of Computing)[3]

P. J. Denning曾指出:计算不仅仅是一门人工的科学,还是一种自然的科学。计算不是“围绕计算机研究现象”,而是研究自然的(Natural)和人工的(Artificial)信息处理,计算机是工具,而计算是原理。

一个领域的原理(Principle)实际上就是讲述一组交织在一起的有关该领域中的诸元素(术语)的结构(Structure)和表现方式(Behavior)的故事。而P. J. Denning将计算原理描述为运行(Mechanics)原理和设计(Design)原理:前者指计算的结构和行为运转方式,后者指对系统和程序等进行规划和组织等。他着重研究了运行原理,将其归纳为八大要素:(1)计算。关注点是什么能计算,什么不能计算;其核心概念就是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理论等。(2)抽象。关注点是对计算问题的归约、转换及建模;其核心概念是概念模型与形式化模型,抽象层次,归约、分解与转换等。(3)自动化。关注点是信息处理算法与智能化;其核心概念是算法设计,迭代与递归,人工智能与群体智能等。(4)设计。关注点是可靠和可信系统的构建;其核心概念是模型、抽象、模块化,一致性和完备性,安全可靠等。(5)通信。关注点是不同场点间信息可靠移动;其核心概念是编码、传输,接收与发送,通信协议等。(6)协同。关注点是多个计算间步调一致;其核心概念是并发、同步、死锁、仲裁等。(7)存储。关注点是信息的表示、存储和恢复;其核心概念是存储体系、绑定、命名、检索等。(8)评估。关注点是计算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评价;其核心概念是模型、模拟方法、基准测试程序等。

2.计算透镜(Computational Lens)[4]

R. M. Karp在计算透镜一文中提出:(1)很多自然的、工程的和社会的系统中的过程(Processes)自然而然是计算的(Computational),计算就是执行信息的变换。(2)很多不同的学科领域(物理学,社会学等),传统的研究过程(或处理)都是基于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但它们也可自然地视为计算,就此意义上讲,这些过程(或处理)动态地执行以数字或数据表示的信息变换。(3)通过计算透镜,我们可以根据计算要求和变换信息的方式来看待自然的或工程的系统。这些允许我们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概念产生新的理解和新的思维方式,而计算可作为通用的思维方式。

化学家H. Davy曾指出:没有什么比应用工具更有助于知识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取得的业绩与其说是天赋智能所致,倒不如说是他们拥有的工具特征和软资源不同所致。如今,计算科学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计算科学、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并列成为科学发现三大支柱。美国PITAC(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报告认为[5]:21世纪科学上最重要的、经济上最有前途的前沿研究都有可能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和计算科学而得以解决。所以弘扬计算科学,应该成为我国高校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养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的基础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一种方法[6]。计算思维是一种解析(Analytical)思维,它共用了数学思维、工程思维和科学思维。计算思维的两个核心概念是抽象(Abstract)和自动化(Automation)。计算是抽象的自动执行,自动化隐含着需要某类计算机去解释抽象。

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无论哪个学科,具有突出的计算思维能力都将成为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高校应该旗帜鲜明地把培养具有计算思维能力的高级人才的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7]。

1.计算思维在美国

计算思维的提出与2005年6月美国PITAC(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致美国总统报告《计算科学:确保美国竞争力》有关。为了落实PITAC报告,美国NSF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选择了以计算思维为突破口的行动方案,启动了两个重大的国家科学基金计划:一个是2007年启动的CPATH计划,另一个是2008年启动的CDI计划。

CPATH计划针对的是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目标是促进造就具有基本计算思维能力的、在全球有竞争力的美国劳动大军,确保美国在全球创新企业的领导地位。CDI计划针对的则是科学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目标是通过多学科方法,使用计算思维在计算概念、方法、模型、算法、工具与系统等方面的创新与进步,对科学与工程领域产生新理解、新模式,从而创造革命性成果。CPATH计划最初的目标是大学本科的计算机教育改革,随着计划的实施,美国人认为这种思维方式还应该向中小学延伸,为此,2011年美国NSF又启动了CE21(21世纪计算教育)计划,目的在于促进美国K-14(中小学和大学一、二年级)教师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

与中国类似,在计算思维方面,美国也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仅CDI计划启动前的会议就有12次。2008年5月后,美国国家研究会更是召集了来自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研究院的代表对计算思维的本质进行了近两年的讨论,2010年会议的研究报告Report of a Workshop on The Scope and Nature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发行。

2.计算思维在我国

计算思维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与科学研究领域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得到全面推进和发展。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早在2010年关注到计算机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两年的时间里面组织了十多次各种范围的工作会议,对计算思维的内涵以及如何将计算思维融入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了交流,逐步形成了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全面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路。2012年,教育部开展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的立项工作,力图在理论层面上丰富和完善计算思维的内涵,在操作层面上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课程、教学和教材中,从而正式确立了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方向。在教育部项目的支持和教指委的具体指导下,很多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在教指委主办的三届“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很多高校展示了课程改革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在高校普及计算思维教育的重要性与有效性。

国家自然基金委也非常重视计算思维的研究工作,先后多次在全国各地召开专题会议,研讨、部署、推进此项工作,并对计算思维进行专题立项研究[8]。科技部在信息技术领域备选项目推荐指南中,有关基础研究的先进计算,对计算思维及其支持机理也推荐立项开展研究。在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公共服务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中,也支持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及职教技能评测关键技术研究。

计算思维源于西方、兴于东方。我们不应将培养计算思维简单地作为口号,但是应该在学科研究、在人才培养中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落实计算思维。这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使命,同样也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蕅益. 灵峰宗论[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2] 刘瑞挺. 计算机名校风采录[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 P. J. Denning. Great principles of Computing [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3, 46(11).

[4] K. M. Karp. Understanding Science through the Computational Lens[J].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ly 2011, 26(4): 569-577.

[5] Presi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isory Committee. Computational Science: Ensuring Americas Competitiveness[EB/OL].http://www.nitrd.gov/pitac/reports/ 20050609_computational/computational.pdf, June 2005.

[6] J. M. W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6.

[7] 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 中国大学教学,2010(9).

[8] 刘克. 主体报告和分组报告评述[J].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5(2).

[本文系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部分成果,得到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廉和全体委员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计算机 篇7

一计算机具有的特殊性

上好课的前提是充分备好课。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 提前备课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所区别的是, 教师探索、总结、归纳好教材上的知识, 备好教材以后, 还要把这些知识在计算机上推敲、演练、验证, 这样这些空洞的、理论性强的知识才具有了可操作性, 学生才能准确和完善的理解并真正接受这些知识。所以, 对于计算机学科, 构造出一个个的小实例, 并涵盖所学的知识点, 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 并通过上机实际操作, 根据演示过程和所得的结果来归纳总结, 最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型的实例, 把大多数的知识点进行推演,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增强学生的兴趣, 也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 走进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来。

二把握计算机学科备课的重点, 备好计算机教学的第一课时

计算机学科的备课就是要钻研教材教法,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熟悉机房设备, 然后准备充分而又恰到好处的辅助教学软件, 最后教师还要将这些素材集中整理。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一样, 教学的第一课时非常重要, 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突破口, 计算机学科教学能否取得成功, 关键在于第一课时的备课, 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 要把握好计算机教学中的两个重点, 并在备课的过程中突出、细致的考虑到这两点, 才能在计算机教学中得心应手。

1. 把握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大多数学生认识计算机是通过玩游戏、聊天软件来熟悉计算机的, 对计算机只是一个感性的认识, 他们并不能真正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和应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他们只是觉得计算机的用处太多了, 还不知道计算机真正的用处和它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还不理解计算机对其他各学科的重要性, 科技高速发展, 计算机作为其他学科的辅助工具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 学习计算机学科的任务不能仅仅停留在会用上, 而是要熟练计算机或精通计算机。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这门学科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 就要渗透计算机以及学科整合中的作用, 使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认识到, 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生活中不可缺少, 它的作用巨大。

2. 重视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性

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理解较浅, 也非常感兴趣, 他们误认为学习计算机只是聊天、玩游戏等等, 因此, 兴趣浓厚, 但随着教学内容越来越深入, 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慢慢冷下来, 因为这个阶段会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记忆, 还要在计算机上重复地多次练习, 增大了学习难度并且枯燥无味, 而学习的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又存在差距, 这样一来, 有必要在备课的过程中逐渐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学习的目的, 渗透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性, 让学生知道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使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有利于他们有始有终地学习计算机学科。

三重视计算机教学方法

计算机学科适用于学生的教学方法, 关键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轻松愉悦地学习, 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 不要一味地采用计算机教学, 这样会使整个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1. 悬念法

课堂上, 教师先假设现实生活中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 启发学生, 让他们思考如何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怎样操作。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方法, 最后教师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激发出来,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成功地完成教学内容。

2. 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的内容相对抽象, 与其他学科不同, 它没有那么直观, 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在教学中, 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是教师把理论知识结合实例讲得通俗易懂。对于比喻法, 首先教学内容必须理解透彻, 对适宜用比喻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 设法在生活中或学过的知识中找到相应的实例。

四在备课中要尽量多体现学生上机练习、操作

计算机 篇8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近年来,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 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着多样化, 连通性特点, 加上缺乏安全机制和保护意识不强现状, 致使网络安全隐患较多, 容易受到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良行为的恶意攻击, 因此在工作中对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是十分重要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通常只是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各种数据要随时处于保护状态, 不受偶然因素或者长期行为的恶意攻击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 进而确保系统能够连续、正常、可靠地运行, 不出现网络中断或者数据丢失问题。在现阶段社会发展之中, 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确保网络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计算机网络安全是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 使用者不容对于网络安全的认识和不要求也不尽相同, 从目前的普通使用者角度进行分析来说, 这可能仅仅个人私密受到侵犯和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窃取, 而对于网络提供商来说, 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和相关军事打击等网络硬件的破坏, 同时也造成网络通信的中断。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和主要威胁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异常革命性变化,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网络应用不仅给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捷, 同时也创造出了大量的财富, 为整个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与此同时,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在目前, 广域网用户正面临着不为所知的黑客攻击和各种病毒形式, 这种病毒和黑客攻击往往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质的计算机程序, 在其插入计算机正常程序之后, 不但造成计算机功能和数据的破坏, 同时影响计算机使用, 并且一般计算机病毒和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电脑病毒是最常见的计算机隐患之一, 它主要表现为具有着较强的传染性、隐蔽性、破坏性和潜伏性。在目前计算机病毒的监测方法主要是通过自动检测工具和防病毒卡来进行。

2. 黑客

黑客是目前利用非法发现操纵网络漏洞缺陷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行为活动。常见的黑客行为主要有修改网页、非法进入主机进行程序破坏和窃取网上信息资源。黑客攻击是瞬间变化, 不断更新的过程, 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系统安全问题出现。然而由于电脑上面的安全工具更新速度太慢, 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只有人工进行手动操作和检查才能够发现以前未曾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 因此来说在整个计算机威胁之中黑客的威胁可以说最为严重的, 它通常都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来进行计算机破坏和攻击。

3. 操作系统漏洞

在现阶段的计算机之中, 所采用的各种才做系统之中均存在着相关的安全漏洞, 这些漏洞的存在为黑客供给提供了道路和途径。这主要是由于在设计的过程中网络系统不规范、不合理, 缺乏严格的安全意识, 这就造成整个计算机安全存在着相应的隐患, 其上面存在的各种资料容易被他人盗取。

三、计算机安全保护

在目前的计算机系统中, 安全保护主要分为物理保护。信息和功能的保护等。

1. 物理保护

物理保护也称之为实体保护, 是通过在计算机主机及其外观设置相应的电磁干扰装置来进行保护的方式。这种保护措施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在操作系统上安装较为完善的控制功能, 进而防止用户越权存取信息, 同时对于计算机的选择与应用需要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 进而防止其他用户超过作业范围进行工作和读写。

2. 加密技术

加密在网络之中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重要信息在网络传递的过程中被窃取和截获。加密技术是通过实现相应技术手段进行保密的工作, 使用这种技术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和保障信息数据安全。避免了数据和信息在传输之中出现转变混乱。

3. 防火墙技术

随着社会和不断发展的科学和技术及其应用, 网络信息技术在当前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防火墙作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是关键的主要依据。在当前迅速发展的科学和技术中, 包含的网络技术已成为当前各个国家、各种力量进行分析和研究的重点。防火墙是一种保护性设备, 是当前技术的信息网络安全是主要保障基金会, 是当前的计算机网络用保护和防御工具的过程中, 面临着各种安全隐患的危险和恶意攻击了好的抵御和保证基于密钥。通常指的是特别编写或更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操作, 是保护计算机使用的内部网络安全和网络访问流量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所谓的“防火墙”, 指的是一种内部网和公共接入网络 (如互联网) 的分离方法, 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防火墙的通信网络执行访问控制表, 它可以让你“同意”的数据进入你的网络, 对你的“不同意”数据关闭。防止网络黑客进入你的网络, 防止他们改变, 复制, 摧毁你的重要信息。防火墙技术实现包括四类——网络防火墙 (也被称为包过滤防火墙) , 应用层网关, 电路级网关和防火墙规则的检查。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非法使用内部外部用户的网络资源, 并保护内部网络不损坏设备, 防止内部网络的主要数据盗窃。防火墙系统通常由屏蔽路由器和代理服务器。筛选路由器多端口路由器, 它通过对每个传入数据包的基础上的一套规则检查, 以确定是否转发。筛选路由器从包头获得的信息, 如协议号码, 发送和接收邮件的地址和端口号, 和其他一些连接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选择, 数据包过滤。

四、结论

计算机 篇9

1 计算机病毒

编制或插入计算机程序中,对计算机功能具有破坏性或者对数据具有破坏性,使计算机使用受到影响的,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成为计算机病毒。破坏和隐蔽,以及潜伏和传染是计算机病毒的表现特性。防病毒卡和自动检测以及人工方法是检测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方法。

2 计算机系统安全

安全保护计算机的信息和功能以及计算机的物理组成部分是安全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容所在。

2.1 实体安全

要求计算机主机和所产生的电磁干扰辐射必须在国家或军队制定的标准范围内。以下安全措施是对系统软件的要求:为避免信息被用户越权存取,较完善的存取控制功能需要操作系统具备;为确保用户在指定存贮区域内进行作业,操作系统的存贮保护功能应良好;为对系统的运行进行记录,监测存取的数据文件,较完善的管理能力也是操作系统必须具备的。

2.2 输入输出控制

数据处理部门需要配备专人对输出控制进行负责,在数据被发到用户之前,数据处理部门首先需要对数据输出的文件进行审核,完备的手续是发放输出文件时必须拥有的环节,在计算机对用户进行识别时,口令是最常用的方法,因此,需要严格管理口令的产生和登记以及更换期限。系统具备对各种非法请求进行跟踪,并对某些文件的使用情况予以记录的功能,对非法用户终端能够做到识别。每次成功地使用计算机,其过程的完整的日志记录在计算机系统内都能够被存储下来,终端名和操作的类型等等信息都能被记录下来。

3 网络安全

在安全和通信方便中平衡两者,这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所在。由低中高多层次的安全系统构成计算机的安全程度,不同级别的保护着不同重要性的信息资料。

3.1 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性:⑴保密性:授权实体具有唯一存取网络资源的权利。⑵完整性:不被修改和信息包完整是存储或传输信息的特点;未授权的第二方不具有修改的权利。⑶可用性:是指可操作的静态信息,可以看见的动态信息内容。

3.2 计算机网络安全缺陷

⑴操作系统的漏洞: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包具有复杂性,I/O处理是操作系统最大的漏洞,在用户内存空间留存I/O命令,在I/O操作开始之后,任何用户都可以把命令的原地址或目的地址给予改变。⑵TCP/IP协议的漏洞:明文传输是TCP/IP协议采用的方式,在传输过程中,攻击者可以把电子邮件截取下来进行攻击,通过把口令输入在网页中或填写个人资料,攻击也很容易做到。⑶应用系统安全漏洞:安全通过WEB服务器和浏览器不能确保,在编CGI程序时,很多人不是对程序进行新编,而是适当的修改程序。这就导致很多CGI程序具有相同的安全漏洞,这是避免不了的。⑷安全管理的漏洞:网络管理员匮乏,不具备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测试和检查不能定期进行,网络安全监控不足等,这些都会威胁到网络的安全。

4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把管理控制网络的技术措施利用起来,在一个网络环境中,确保实现可使用和完整以及保密数据。物理和逻辑两者的安全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所涵盖的内容。物理保护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避免受到破坏和丢失等,这就是物理安全。确保信息完整和保密以及安全就是逻辑安全的内涵。实现对网络系统中的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以及数据资源进行保护,使其不受恶意或偶然的因素影响,没有被泄露或更改或破坏,在网络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具有连续性和可靠性,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网络服务,这就是计算机网络安全。

5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策略

5.1 计算机病毒的防御

以下两方面是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御的途径,首先需要对内部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从而使他们能做到上网正确和安全。其次,需要强化技术防范措施,如运用高技术防火墙和防病毒工具等。以下是具体做法。

5.1.1 权限分级设置,口令控制

很多计算机系统在实施控制访问系统资源时常运用口令来实现,这是最容易和最经济的防病毒方法。网络管理员和终端操作员在自己的职责权限内,运用不同的口令,合法操作应用程序数据,可以对用户越权访问数据和对网络资源进行使用予以防止。注意口令的选择,需要遵循6个字符以上,口令须由字母和数字共同组成;操作员对口令应定期进行改变;口令不应被写下或在电子邮件中被传送。通常简单的口令就能把很好的控制效果获得,这是由于系统本身不会泄露口令。但在网络系统中,网递是认证信息的途径,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攻击者很容易窃取口令,所以网络环境中,口令控制的安全性并不是很高。

5.1.2 简易安装,集中管理

在网络上,最重要的是安装软件和管理方式,这将涉及到维护和管理网络的效率与质量,而且与网络的安全也具有联系。在几分钟内,一个好的杀毒软件能被轻松地安装到服务器上,并可下载,在所有的目的机器中得到散布,设置和管理由网络管理员集中完成,并与操作系统及其它安全措施共同进行网络安全管理,自动的运用最佳的网络防御病毒措施。

5.1.3 实时杀毒,报警隔离

当计算机病毒攻击网上资源应用程序时,这样的病毒就会在共享信息的网络介质上存在,因此设防就要在网关上进行,杀毒于网络前端。结合网络的病毒特点,应注重从整体网络上开展防范措施。层层设防于Internet和LAN服务器,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还有服务器上的网关处,过滤和隔离每种病毒,而且操作全部在后台进行。

5.2 对黑客攻击的防御

把分层次和多级别的修复和检测以及告警等应急功能在整个网络系统中实时的系统策略就是针对黑客的防御策略,方法如下:

5.2.1 包过滤技术

最早使用的防火墙技术就是包过滤,静态包过滤是第一代模型,使用包过滤技术的防火墙在一般情况下是在OSI模型的网络层上工作,动态包过滤属于更新换代产品,添加了传输层,TCP/IP协议的数据进出的通道就是包过滤技术工作之处,数据监控依靠这两层来完成,分析每个数据包的协议和端口等信息,需要把防火墙过滤规则预先设定,在数据进出时可以与其进行核对,一旦某个包的某个或多个部分被发现匹配于过滤规则,符合阻止条件时,计算机就会丢弃这个包。动态包过滤不仅对静态包过滤技术和规则予以保留,而且还会跟踪被传输的报文,并且对该数据包是否威胁系统进行判断,判断机制一旦被触发,防火墙就会把新的临时过滤规则自动产生或者修改已经存在的过滤规则,该有害数据的继续传输将被阻止。

5.2.2 应用代理技术

应用层是OSI模型的最高层,应用协议分析技术就在这里展开,在这一层里数据最终形式为其所接触到的所有数据的特点,更高级的数据检测可以在这里进行。整个代理防火墙映射自身成为一条透明线路,在代理防火墙的客户端有外界数据进入时,依据应用层协议,应用协议分析模块就会对这个数据进行处理,对照事先设定的处理规则对这个数据是否带有危害进行查询,由于这一层面功能不是为了对有限的报文协议进行组合,所以防火墙会依靠数据层提供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分辨危害,这个过程与管理员对服务器日志进行分析类似。代理技术是代理型防火墙工作的基础,代理防火墙虽然安全性能比包过滤防火墙更高,但是以牺牲速度为代价获得的,在频繁交换数据时,在整个网络中,代理防火墙就成了最大的弊端,所以代理防火墙的应用范围与包过滤防火墙相比,相差甚远。

6 结语

在形式上,辨别计算机病毒日益困难,但其所形成的危害却日益严重,这就为网络防毒产品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其具有更先进的技术,更全面的功能。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就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目前反黑客问题研究和加密技术等这一方面的研究,正在被中国的科研机构广泛开展,相信不久的将来,计算网络安全问题会很快的解决。

摘要: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因此,在各个行业中,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被广泛的推广,对这些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助推作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致使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系统的广泛使用,决定了不断扩大互联网规模,人们随时随地的运用任何一台计算机都能与网络方便的进行连接。但是互联网具有开发性,这就使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常受到威胁,一旦病毒危及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就会阻碍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计算机软件的产业规模已经具有很大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在方法上也得到逐步的完善与进步,但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详细探讨和分析了计算机软件应用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余锋.浅谈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2).

[2]穆杨.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

[3]陈淑云.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6).

[4]李莹.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及策略[J].科技资讯.2011(34).

[5]万书信.防火墙的设立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

[6]杨絮.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策略[J].科学之友.2011(24).

[7]叶碧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技术及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2).

计算机 篇10

1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人为编制程序代码或者计算机指令, 破坏计算机功能数据, 在一定程度上对使用者的隐私权利或财产安全造成侵害, 这个程序代码或计算机指令就被称为计算机病毒。潜伏性和隐蔽性, 以及传染性和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在计算机病毒肆虐面前, 人工预防和自动检测等就是相对的应对措施。

2 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

计算机的安全受到计算机系统漏洞严重威胁, 漏洞实质就是在没有经过计算机系统管理员允许的情况下, 访问或访问层次提高的软硬件, 物理和软件以及不兼容三种漏洞为其主要方式, 漏洞是计算机系统的瓶颈, 不允许访问的地方被相关人员访问了就是物理漏洞;而在错误授权下, 程序被应用就属于软件漏洞;在系统集中应用过程中, 由于各部分环节间不能达到充分的融合而导致的, 就是不兼容漏洞, 其安全性匮乏, 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等是一般计算机系统漏洞的表现处。从正式应用系统开始, 就会逐渐显示出其系统漏洞。但是研究系统的系列问题需要结合系统存在的环境和系统的具体运用时间展开, 否则就会失去意义。讨论系统漏洞需要结合系统版本的具体情况和具体情形, 从而把可行的具体方法找出来。对于系统安全而言, 使运行的安全得到保障是最为关键环节, 就是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正确处理得到的信息知识, 能够正常使用系统各个环节功能这就系统安全, 系统的运作安全往往直接受到有些因素的影响。

2.1 工作人员在操作上出现一系列错误

业务人员自身具备较低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系列的误操作就会产生, 系统的安全问题就会受到影响。系统在处理数据时就会出现错误。而一些误删操作, 如删除了重要程序, 把垃圾或病毒软件当数据删除了, 就会严重的影响到系统的安全。

2.2 硬件问题

如果存在太多的硬件问题, 必定会影响到系统的运行, 系统的运作往往受到元器件较差的质量等因素的制约, 导致故障发生, 计算机运作系统安全将受到硬件故障错误的严重影响。

2.3 软件问题

一般而言, 编程错误就会造成软件问题, 在不断精密程序的背景下, 在系统环节运作过程中, 一些细小的问题也会成为大问题。所以调试软件必须认真, 而保证顺利运行硬件是测试之前的关键环节。

2.4 系统漏洞

计算机病毒的升级, 病毒程序在科技飞速进步的背景下, 会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 攻击存在的系统漏洞, 致使系统瘫痪, 对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使用产生影响, 对使用者的隐私权和财产信息安全造成侵犯。

2.5 黑客攻击

在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 为最大程度扩散黑客技术提供条件, 黑客在具有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学习计算机黑客教程后, 就可达到入门级程度, 当前黑客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极大的威胁到网站的安全运营。它主要是侵犯系统的漏洞, 扰乱人们的正常日常生活。第六, 一系列恶意的破坏, 属于犯罪行为, 物理破坏和逻辑破坏是恶意破坏的两个方面, 物理破坏是攻击实体, 通过暴力毁灭实体。逻辑破坏就是以使用者的身份, 对计算机系统参数进行改变等, 使系统陷入瘫痪, 正常运行受阻。逻辑破坏与物理破坏相比, 隐蔽性更大。

3 网络安全问题

局域网和区域网以及广域网是网络覆盖地域范围的几种方式。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为网络功能的组成。各计算机系统资源子网安全和通信设备与线路的通信子网安全是计算机安全主要内容, 以下几种形式为其主要表现。第一, 计算机的犯罪行为, 故意修改与删除有用数据, 损坏网络通信设备等等属于犯罪行为。第二, 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属于自然因素范围。气候环境和环境污染等属于自然环境影响范畴;地震和大风等等属于常见的自然灾害。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计算机的运用。第三, 计算机病毒的影响;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运作效率会造成严重影响, 严重的会使计算机系统网络瘫痪, 对软件系统和用户信息造成破坏, 还会损害硬件设备。

3.1 计算机网络安全性探究

为确保保密性, 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只允许在授权情况下应用网络;为使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得到确保, 应保证不能修改一系列存储和传递过程, 保存信息包;想关的权利未授权者不具备;只可操作静态信息, 浏览动态信息。

3.2 计算机网络安全陷阱, 应对操作系统中的漏洞

极具复杂性是操作系统各个信息结构的主要特征, I/O处理实际计算机操作的最大漏洞, 通常情况下这种类型的命令在用户的内存空间被储存。用户在I/O操作时, 可对目的地址和原地址的命令进行改变。而应用TCP/IP协议, 在传输的过程中, 极易遭遇攻击者的攻击, 或者使用者在对网页口令进行输入时遭遇攻击, 或使用者对个人材料进行填写时遭遇到攻击;应用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还表现在Web服务器和相应浏览器上, 人们在编制cgi程序时, 只系列修改应用程序, 改变并不具备本质性, 这就导致一系列安全漏洞存在于cgi中;漏洞是由于欠缺安全管理造成的, 相应的网络管理元没有发挥维护作用的情况下,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还包括安全检查不定期, 网络监控有效性不足等。

3.3 计算机网络安全机制的防范功能

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匮乏现状, 在网络安全机制中, 应增设一些基本防范功能来应对。比如识别身份, 控制存取权限等。

3.4 计算机网络的防治措施

一系列的加密是防止窃取与拦截重要信息的有效手段, 是实现互联网保密性的有效措施, 具体应用这种技术实质就是运用难以破解的密文形式表达一系列重要信息数据, 并且密文在被传输到目的端口后, 可被还原成明文。单密匙加密和公开性的公开密匙技术是日常生活运用的加密技术。各种优缺点存在于这种技术之中, 并在不同的场景应用, 通常情况下, 对于网络防范安全而言,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 需要结合使用这两种加密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应用的防火墙就是相互隔离了内部网与公众访问网。这种技术可实现控制互联网中的访问情况, 被授权的人可自由进入系统, 拒绝没有授权的人进入, 这就使自身的隐私权和安全权得到保障, 同时具有阻止黑客访问网络的作用。应用级网关等为防火墙技术的主要体现, 发挥了对未经授权的外部用户使用管理者相关网络资源的预防作用, 并可有效的保护内部网的设备和重要数据的安全。一般情况下, 构建防火墙系统需要代理服务器和屏蔽路由器。这两种路由器都属于屏蔽式, 协议号等信息取于包头, 具有过滤IP数据包的功能。

4 用户程序安全问题

程序的耗时性和程序的漏洞等等方面是主要的用户程序安全性表现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各种缺陷存在于用户程序之中, 这些缺陷的产生有的是源于设计或是编程不正确的逻辑所造成的, 还有的是程序员无意识导致出的缺陷, 而有的就是有意造成的。在开发程序的过程中, 程序中攻击性的缺陷应避免出现。设计程序时应注重使数据集的冗余性减少, 划分数据应达到敏感级, 这样可有效的避免间接泄露敏感数据。要注重审查代码, 避免由于逻辑错误使代码中留下缺陷。在对系统进行测试过程中, 要尽可能的把程序的正确性确定下来, 竭力使程序中的安全隐患得到排除。就当前计算机病毒的形式来看, 呈现出越来越难以辨别的趋势, 并且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严重性日益凸显, 这就为网络防毒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求具备更先进的技术, 更全面的功能。而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日益凸显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目前在中国的科研机构中, 反病毒研究和计算机网络防火墙技术等等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广泛研究。我们确信, 保障计算网络安全问题会尽快的解决。

5 结语

就计算机系统和其网络安全运行来看, 对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剖析, 需要建立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基础上, 这就为相应的防治措施的增加提供有力的第一手资料, 从而确保正常运行计算机系统而服务。

摘要:在我国经济与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互联网已经走入人民的日常生活。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 互联网一系列问题也显现出来, 网络与信息安全成为日益凸显的问题, 已经被国家列为高度重视的安全问题。尤其以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作为最关键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安全应用互联网技术造成严重困扰, 本文具体剖析了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安全和网络问题, 并以最大程度对问题进行解决为宗旨。

关键词:病毒威胁问题,计算机系统安全,安全上网事项

参考文献

[1]陈淑云.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36) .

[2]杨絮.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策略[J].科学之友, 2011 (24) .

[3]万书信.防火墙的设立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36) .

[4]叶碧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技术及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12) .

[5]秦猛.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分析及对策[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12) .

[6]李莹.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及策略[J].科技资讯, 2011 (34) .

[7]穆杨.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30) .

计算机 篇11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技术 计算机教育 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无处不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技术的更新也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而且已经在教育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如今,各种计算机技术已经取代了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成为功能最强大和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工具,这样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水平,增进教学的效果,可以带来很大的便利。计算机科学技术对于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将来步入社会之后竞争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关于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它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大体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工作的辅助工具,为教学过程提供各种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其次,将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工具。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能力,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更简捷有效。另外,利用计算机检验某些教学思想及教学活动,使其成为一个教学的工具软件对于计算机教育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而言,对于整个的教学过程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对于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了解与监控,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测验,以及对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比较琐碎的事务的管理。在这些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会大大降低教学管理的效率,而且对于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创造性而言,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现在,随着教学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集成学习系统,还有一些其它的计算机考试测验软件等等,可以在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教学管理作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降低他们的工作量,便于其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一)多媒体教学工作中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多媒体的交互式应用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校园网络的形成,网上知识库的极大丰富,以及各种计算机教学课件的出现都为提高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很多的教学资源都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来优化这些多媒体的应用。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教学地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知识,同时,教学设计中,加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反馈及时传达到教师那里,从而起到互动作用,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调节。

(二)远程通信、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远程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发挥巨大的教学作用。这种技术就是将现代通信的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还有多媒体技术等为基础,再结合计算机的交互性和网络的分布性,让远程的教育信息服务做得更为广泛。事实上,这种做法已经引起了世界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且也已经充分在教育过程中加以体现。无论是我国还是在全世界,现代的远程教育已经被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纳入了重点研究的范围。在传统的教学中,交互性是必不可缺少的,而当时实行的大多是师生双方对话,即直接以语言为载体的交流。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教学的图像资料,而且声音、文字等均可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注入了趣味性、生动性,往往令教学工作变得更为直观形象。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的进度,灵活调整学习的时间,教师可以把相关的教学课程放到网站等网络上,作为灵活的教学资源加以体现。

三、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应用的展望

要想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应用范围,加强其广度和深度,那么就要积极的进行创新。很多的创新内容都有离不开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而正是不断的进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创新,才会推动教学工作技术与质量的提高。

(一)提高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环境的控制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特定的内容领域进行探索与检验,并且不断建立推测性的理论,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很多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思维勇和采用计算机来加强学生对于學习内容的认知程度,加强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并且灵活的运用其学习材料,这样会更加有助于学习理论,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学会组织和运用学习的材料,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会得到更为有效的加强。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超媒体教学模式所谓超媒体,就是让学生在交互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作为技术支持,并且加强了参与的能力,而且在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应用中,利用这种能力可以有助于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学习环境。如果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那么可以大大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的范围,加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心施教者。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同的教学演示方式,将会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让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这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要面向未来,这一点极为重要。而将现有的教学技术发扬光大,是落在教育工作者身上的重要任务。新的教育技术的改革和创新也在不断的进行过程中,相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一定会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初芳.国际科技教育进展[M].科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 篇12

关键词:计算机使用,现状,发展状况

一、计算机使用技术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的使用效用十分强大, 并且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使用。根据不同的使用模式, 计算机使用技术有数字计算领域和非数字计算领域两大类别。这两大类别相互之间虽然有相同的内容, 但也有其自己的特征。并且两者在科学技术和进行社会活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 计算机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 当时计算机的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军事范围, 运用面积比较狭窄, 主要是进行数值的计算。但是到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 计算机的使用渐渐地从数值计算的范围转向非数值计算的范围, 把过去单纯的军事使用转化为民事使用。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被运用到企业的信息管理、工商业务的处理和信息资料的处理中。到20世纪70年代, 计算机技术已经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现在我国计算机使用的发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阻碍

(一) 我国计算机使用的实际状况

在21世纪, 我国的计算机拥有量和使用人数正在以十分迅猛的速度增加。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并且对上下游产业起到了引导作用,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 并且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关键力量, 在不同的行业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效用。并且, 在农业科技上面, 我国也逐步完成了全国的农业生产流动信息网络, 主要是对农业科技工作中的农业科技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在文艺工作上,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影视作品的三维动画制作中, 大大加强了影视剧的表现力度, 为文艺创作拓宽了道路。在医疗卫生上面,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 减轻了很多医疗技术方面的难度性, 提升了医疗管理的工作质量。在公共安全上面, 公安体系逐渐导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在网络中对逃犯进行追捕, 公检法机关运用智能化的办公体系, 大大加强了工作力度。

(二) 我国计算机行业遇到的阻碍和存在的不足

计算机的大量使用虽然使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加便利, 针对计算机产业自身来说, 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顶层构建不足。从整体上看, 政府对计算机产业的构件还不健全, 没有科学合理的政策进行帮助;第二行业标准需要进一步的强化。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得比较晚, 虽然发展速度较快, 但是和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比较, 还存在差距。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都有比较系统的、整体化的、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产业制度和规范, 但是在我国就比较缺乏相关的制度和规定, 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中的犯罪问题, 需要更多的技术和精力去健全和完善。三是我国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不高, 从而阻碍了计算机使用的发展。四是相关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 我国每年都有很多的和计算机专业有关的高校职业学校毕业生走入IT行业, 但是真正的计算机人才却少之又少。所以, 这些因素都是阻碍我国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计算机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也开始出现多种技术模式。下面, 笔者就针对其中的关键部分进行细致的分析, 从而使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高科技技术, 也为计算机的使用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是光计算机, 这种计算机利用光器件中的高频率、大宽带、能源消耗少、信号清楚等优势, 在信息处理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 也是计算机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第二是量子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利用量子计算机制进行操作, 把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划分成为多个细微的内容, 从而划分到各个资源点中, 加强了资源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推动了工作质量的提升, 减少了任务的困难程度, 减少了完成的时间。第三是化学计算机, 这种计算机主要是以碳分子为信息载体, 信息交流的速度增加较快, 发展前景较好。

四、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 使人类发展充满力量, 随着计算机普及程度的增加, 现在很多行业都迸发出新的活力。我们坚信, 随着计算机使用技术的不断加强,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效用也会越来越明显。所以, 计算机使用技术的研究和管理, 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汤汉操, 刘忠.企业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 (05) :186.

[2]蒋毅为.浅谈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 2014 (32) :114-115.

上一篇: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下一篇:公路工程的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