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测

2024-05-14

临床生化检测(共10篇)

临床生化检测 篇1

C反应蛋白 (CRP) (C-reactive protein, CRP) 被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它的升高能够提示许多炎症事件的发生, 所以, 很长时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感染性疾病的检测鉴别。CRP是一种环状五球体蛋白, 属于Oligomeric钙结合型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0000, 是由5个相同的单体以非共价键的形式构成, 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一6、白介素一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的蛋白。C反应蛋白 (CRP) 是由Tillet和Francis于1930年在一些急性病患者的血清中发现的, 因为它能和肺炎链球菌的C多糖发生沉淀反应因此而得名。它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 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结合膜上的磷脂酸胆碱, 也可结合染色质激活补体,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刺激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活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2008年收治血液相关疾病患者60例, 作为试验组。男35例, 女25例, 平均 (35±24) 岁, 其中包括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5例, 诊断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10例, 其包括肺炎15例, 上呼吸道感染12例, 中耳炎4例, 心肌炎4例;恶性血液病伴有发热患者12例, 经病原微生物证实为真菌感染2例, 细菌感染4例, 混合感染4例, 无非感染病例;代谢综合征 (MS) 患者11例, MS诊断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CDS) 的诊断标准进行;尿毒症血液透析病患者10例, 其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 高血压肾病5例, 糖尿病肾病2例, 多囊肾1例, 梗阻性肾病2例。平均透析时间 (35±12) 月。均每周透析20次, 5h/次。一氧化碳中毒 (ACOP) 患者12例, 中毒前均无其他病史。

标本采集:采血前2d禁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空腹15h, 避免剧烈运动, 采血前4h禁止喝茶或者喝咖啡, 不吸烟, 不饮酒。采取血液分离出血清, 排除有溶血或者脂血的标本, 取后立即放置在-20℃密封冰冻保存待测。检测前将血清融化, 期间没有冻融。

1.2 方法

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的CRP含量并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血液CRP水平与各种类型相关疾病的关系。试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组间数值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根据数据统计和软件计算, 各组资料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后P<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 极具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CRP是炎症的标志物, 正常人的血液中含量很少, 在急、慢性感染时, 他的浓度会发生显著性提高, 可以作为细菌感染和严重组织损伤时的一项临床诊断的指标。CRP是临床常见的炎症诊断指标, 是反应全身性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的标志。他的升高可以见于:

(1) 组织损伤、感染、肿瘤、心肌梗死以及一系列急慢性的炎症性疾病, 比如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血管炎、多肌痛风湿病等; (2) 手术后感染以及并发症的诊断指标:手术后患者血液中CRP升高, 手术后7~10d血液CRP水平应当有所下降, 如果CRP不降低或再次升高, 提示可能会有并发感染或血栓阻塞; (3) 可以作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临床鉴别诊断:大多数细菌性感染会引起患者血清CRP的升高, 而病毒性感染则多数不会再升高; (4)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者在研究中指出用超敏乳胶增强法测血液CRP, 升高了测定的敏感性, 可用于冠心病和心梗危险性的病理预测等等。

当前, 血液CRP已经广泛用作临床诊断和监测急性感染疾病、炎症以及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最近流行病学前瞻性的研究资料也表明, 一些身患隐形疾病的人群中, 一旦其CRP含量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偏上限时, 便预示着有发生心肌梗死、中风、猝死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度风险。正常人血清中CRP含量通常都非常低, 维持在每升十毫克左右, 当机体遭到疾病感染时, 血液CRP的合成在3~5h内迅速得到增加, 33~45h左右达到高峰, 含量可为正常值的100~1000倍。

本项研究表明, 以上各血液相关疾病患者的CRP值均较相对应得对照组CRP值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具有相当的显著性, 通过观察血液CRP的水平, 可以衡量炎症感染的变化。当组织损伤或者炎症发生病变时, CRP在肝脏的合成和分解率会迅速增加, 血清中的CRP浓度也会显著的提高。在临床上, CRP浓度的测定有助于炎症和感染的检测, 判断感染轻重的程度及其病情进展的情况, 是最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 为炎症及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金和, 程佩兰.C反应蛋白 (CRP) 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医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 (, 09) .

[2]王锋.血液生化指标CRP在临床上的检测意[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2010, (2) .

[3]周忠敬.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医临床研究, 2009 (, 03) .

男性生育能力的生化检测 篇2

但是男性生殖系统检查包括很多项目,患者经常被各种检查项目弄得晕头转向,以下就详细介绍男性生育力生化检查的检测项目。

精液常规检查

这是测定男性生育力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指标,有关精液的参数是医师最先需要了解的,患者要注意的是:2~7天不同房才可以进行该项男性生殖系统检查,最好用手淫方法取标本,要能保证获得全部精液,2周内复查1~2次。

内分泌检查

生殖内分泌功能障碍影响男性的性功能和生殖功能,是男性不育症的一个重要原因,男性生殖系统检查中的内分泌检查主要是有关性激素T、FSH、LH、PRL、E2的测定和各种激发试验,如HCG刺激试验等。

前列腺液检查

前列腺炎可导致男性不育症,男性生殖系统检查中的前列腺液检查可为前列腺炎的诊断提供依据。

精浆生化检查

对精浆的化学成分分析有助于对附睾、前列腺、精囊腺功能的了解。患者有精液量少、无精症、少精症、不明原因的精子活动力下降、附属性腺先天缺陷及附属性腺疾病等情况时,可作男性生殖系统检查中的精浆生化检查,常见有果糖、肉毒碱、酸性磷酸酶等。

微生物检查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常常导致男性不育,与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关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常见有淋球菌、乳头状瘤病毒、腺原体、沙眼衣原体等。

遗传学检查

男性相关染色体及基因的正常是维持正常生殖功能的基础,染色体及基因的异常会导致性分化异常、精子生成障碍,从而严重影响生殖功能。因此,对现有性别分化异常或身体有其他遗传缺陷、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有遗传病家族史、习惯性流产夫妇做染色体及基因检查,有十分重要意义。

临床生化检测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标本来自本单位健康检查中心40例健康检查人群的血液标本。

1.2 仪器与试剂

用日本OLYMPUS公司的 AU-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是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生产。

1.3 质控品

北京利德曼生物技术公司生产。

1.4 方法

将40例血清样本中的每一份分别注入2支干燥试管中,其中一管做冷冻处理,放置于低温冰箱冰冻20 min,取出融化,离心分离血清;另一管放置1 h后,以相同条件离心,分离出不溶血血清。取上述溶血与不溶血血清,分别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血肌酐 这11个项目,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的全部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处理,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溶血血清对白蛋白、甘油三酯测定结果无影响(P>0.05),溶血标本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总胆固醇、总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血清(P<0.05),对葡萄糖、血肌酐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正常血清(P<0.05),见表1。

3 讨 论

标本溶血是临床检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引起溶血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采血过程中,由于部分健康检查者血管不清晰,利用真空采血针静脉穿刺不顺利,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然后再注射到促凝采血管中,这样使得血液注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并且压力相对过大易导致溶血;②标本在混匀、运输过程中动作过猛,发生较大振荡也易导致溶血;③标本在分离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如离心速度过快,使得红细胞过度挤压也易造成溶血现象。④采血量较少也是造成标本溶血重要原因。标本溶血最终导致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清,对临床生化检测有一定的干扰和影响。资料显示,红细胞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是细胞外的7倍,红细胞破裂后自然会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升高,这与同行的结果一致[1]。总蛋白的升高主要是由于我们采用双缩尿法检测,主波长为540 nm,而血红蛋白在555 nm处有吸收峰,故导致总蛋白升高;相关资料也显示由于溶血后大量的珠蛋白释放到血清中,参与总蛋白的反应,使得总蛋白假性增高[2]。标本溶血后大量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清中,血红蛋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往往和一些中间产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干扰生化检验结果[3],使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等检测项目结果升高。由于生化检验方法的局限性,总胆红素一般采用改良J-G法,原理上认为血红蛋白可破坏其反应产物的偶氮胆红素,使检测结果偏低,但实际上血红蛋白在测定波长处的光吸收起主要作用,使得测定结果偏高[4]。血红蛋白也可干扰胆固醇酶法的测定[5]。葡萄糖、血肌酐数值的降低可能来自反应本身,及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酚、氨基氨替吡林呈色系统,因为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活力,能分解过氧化氢[6]。也可能是由于红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清后抑制它们相关反应所致。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已有很多的报道,但对影响的具体项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有较大差异,这与标本的溶血程度以及每个实验室使用的试剂、仪器、分析参数、检测方法等方面相关。本实验是所得出的结论是,溶血血清对白蛋白、甘油三酯测定结果无影响,溶血标本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总胆固醇、总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血清并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葡萄糖、血肌肝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正常血清差异也显著。这与部分文献的结果存在差异性,所以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影响时,要以本实验室的统计学处理结果为准。综上所述,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应该是检验人员深刻认知的问题,只有认识到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检验员才能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最重要的还是要在采血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血液溶血现象。如发现标本溶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重新采集,以便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从方法学上克服和减少溶血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摘要:目的 探讨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0例健康检查人群溶血和不溶血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血肌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溶血血清对白蛋白、甘油三酯、测定结果无影响(P>0.05),溶血标本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总胆固醇、总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血清(P<0.01),对葡萄糖、血肌酐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正常血清(P<0.05)。结论 标本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测结果都有影响,应在采集与运输过程中避免或减少溶血的发生,为了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必要时对于溶血的样本需要重新采集。

关键词:溶血,血清,标本,生化检测

参考文献

[1]游其勇.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80例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6):169-170.

[2]万东文.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对结果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90.

[3]靳敏.溶血对临床化学检验影响的探讨[J].广西医学,2002,24(90):1363-1364.

[4]霍永华,于芳,邢毛毛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4A):18.

[5]符贻峰.溶血、黄疸、脂浊、样本对生化项目结果干扰的探讨[J].海南医学,2003,8(6):652.

生化汤临床运用探索 篇4

【关键词】生化汤;流产;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R28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98-01

《傅春主女科》中的生化汤,其功能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要用于产后恶露不尽,少腹疼痛,全方由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去皮尖二十四粒、黑姜5分、炙甘草5分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笔者采用此方辨证加减除治疗上述疾病之外,近年来用以治疗自然流产、人流及药流术后的胎盘组织残留17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治疗方法基本组方:当归20g、川芎10g、桃仁10g、炮姜3g、灸甘草50g、天花粉50g、红花10g、山查30g。纵观全方组成其中,当归为主药辛温、入肝心脾后,甘温补脾、益气血生化之源,辛能走窜,温能化散通血,即能补血又能活血,川芎辛温、活血而行血中之气,山查入血分化瘀血、灸甘草助当归补中生气血为佐,炮姜加强温通之力,天花粉为产后瘀血热生津兼制炮姜之温,且天花粉益母草、红花、当归据《中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研究均能引起子宫收缩,促进胎盘组织剥脱。治疗方法均以基本方为主进行辨证加减,腹痛明显加五灵脂、蒲黄,腰痛加桑寄生、杜仲、续断。

2结果

疗效标准,全部病例均为19-42岁的中年女性,均临床治愈,有效率达100%。

例1:任某某,女、25岁,反复人流术6次,此次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淋漓不止已半月,血色红,有瘀块,妇产科要求再次清宫,患者拒绝转投中药治疗,舌淡红、脉涩。西医诊断:胎盘组织残留。中医诊断:瘀血阻络。投以上方三剂后排出核桃大小残留胎盘组织后出血停止,诸证悉除。

例2,王某某、40岁、曾用4次人流术后诊为子宫增厚,子宫内膜减少,此次于2006年8月13日月经来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十一天,妊娠试验阳性,予以生化汤加减四剂后排出黑色血块及少量胎膜组织后,继服中药两剂后血止,随访二月,月经恢复正常仅量偏少。

3讨论

17例均为中年女性,均有反复流产病史,固手术风险大,又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故投饮中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从临床效果看组方确具有药物刮宫之效,很值得进一步积累、总结、研究。

临床生化检测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80例, 其中中年亚健康人组210例, 均符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对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 男114例, 女96例, 年龄40~55岁, 平均42.5岁;健康人组170例, 男90例, 女80例, 年龄40~54岁, 平均42.0岁。两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参与者已排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取血前3d控制摄入含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空腹12 h后于清晨抽取静脉血12m L。EDTA-2K抗凝血于2 h内完成血细胞分析;枸橼酸钠抗凝血备血沉测定使用;肝素抗凝血作血液流变学检测, 完成全血表观黏度检测后于20℃、3000 r/min离心30 min, 分离血浆作血浆黏度检测。

1.3 检测指标

血细胞分析指标有红细胞比容 (PVC, Hct) 、血沉 (ESR) 参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 (ICSH) 建议[4], 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选择200/s、1/s切变率检测全血高切、低切表观黏度 (m Pa·s) , 选择120/s切变率检测血浆黏度 (m Pa·s) ;血液分析指标有血糖 (GLU)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固醇 (LDL-C) 。检测过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技术参数进行, 检测的仪器和试剂均在要求的控制范围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男女亚健康人群血糖、血脂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 男子中年亚健康人群TC、TG、LDL-C均显著高于女性, 而HDL-C显著低于女性,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均P<0.01) 。GLU男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女性比较, *P<0.01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结果显示, 与健康人组比较, 男女性别的亚健康人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Hct水平均降低,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均P<0.01) 。ES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现代血液流变学作为研究血液流动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 主要研究血液-血管流变。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均需要血液循环所提供的充足的血流量、氧气等[4,5]。目前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临床某种疾病之间的特异性联系尚无统一的定论, 但是许多疾病均可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 提示机体内有潜在的病理改变, 通过早期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可以及早发现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可逆阶段, 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阻断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的转化, 这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中年人群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7]。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健康人组比较, 男女性别的亚健康人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Hct水平均降低,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均P<0.01) 。分析原因可能为亚健康人组Hct较健康人组明显增高, 导致血液粘度增高, 降低了红细胞的变性能力, 增强了其聚集能力, 导致机体微循环、组织或器官需血需氧量受阻, 提示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升高是导致亚健康状态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8]。相关学者一致认为尿酸代谢异常与脂质代谢紊乱相关, 且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 我国中年亚健康男性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女性, 推测其可能与亚健康男性长期的高脂饮食、经常饮酒等有关。提示我国中年亚健康男性存在较高的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注:与健康人组比较, *P<0.01

综上所述,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我国中年亚健康人群肝肾功能指标正常, 存在脂代谢紊乱的倾向, 且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需注意不要长期饮酒、食用高脂饮食等。

参考文献

[1]张改云.老年人血液生化指标特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8) :96.

[2]赵志宏.血液生化指标CRP的临床检测意义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 23 (24) :4902-4903.

[3]左玲.荆门市医务人员血液生化指标监测综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4) :169-170.

[4]England JM, Rowan RM, VanAssendelft OW, et al.Protocol for evaluation of automated blood cell counters Iwtem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 (ICSH) [J].ClinHaemato, 1984, 6 (1) :69-84.

[5]仉慧敏, 孙淑华, 胡晓燕, 等.无菌大鼠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的测定[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1, 21 (5) :26-31.

[6]林太杰, 陈玮, 高海兵, 等.不同膜分离器对血浆置换后血液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11, 33 (4) :86-88.

[7]林婉媚, 彭成丰.血液生化指标CRP在临床上的检测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10, 26 (20) :181-181.

临床生化检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病例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男性,73岁),患者血清蛋白分析总蛋白72.3g/L,白蛋白25.6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显示为IgM型M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G 9.11g/L,IgA 0.09 g/L,IgM15.73 g/L;病例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男性,61岁),患者血清蛋白分析总蛋白88.6g/L,白蛋白17.1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显示为Ig A型M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 G4.96g/L,Ig A32.61 g/L,Ig M 0.04 g/L;另取1例健康成人(男性,66岁)的样本作对照,血清前白蛋白定量228mg/L。三例血清外观均为正常无脂浊、溶血、黄疸。

1.2 仪器与试剂

前白蛋白检测采用贝克曼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上海德赛诊断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盒,检测限为10 mg/L;IgG、IgA和IgM检测采用贝克曼库尔特IMMAGE800特种蛋白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免疫固定电泳采用法国Sebia公司提供的电泳仪及配套试剂盒。

1.3 方法

消除M蛋白干扰的常规方法,分别用去离子水、生理盐水、健康人血清作为稀释液进行稀释后重测被干扰项目。

2 结果

2.1 干扰的发现

检测病例1的常规生化项目时发现前白蛋白结果为零,而其他测定项目结果无特殊异常。从反应曲线上看,样本加入前白蛋白试剂1后吸光度马上开始上升,到试剂2加入后溶液被稀释反应开始,吸光度首先下降然后慢慢上升,最后达到反应平衡时读数区间内的吸光度比样本加入试剂1后到试剂2加入前的空白吸光度低,所以检测出来血清中前白蛋白的结果为零。而病例2与健康对照的反应曲线相似,未见有干扰。结果可见图1(a、b、c)。

2.2 干扰的原因和消除

从病例1检测结果为零看,首先考虑为样本中前白蛋白的浓度低超出了仪器与试剂检测的线性范围,用健康人血清(前白蛋白为228mg/L)与病例1样本进行1∶1稀释后重测,结果同样为零,此时可以排除样本浓度低的影响因素。然后分别用去离子水、生理盐水对病例1样本进行稀释,结果发现血清用去离子水稀释后外观变浑浊,而用生理盐水稀释外观未见有浑浊现象,结果见图2。病例1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检测的结果见表1,由此可见预稀释并不能消除干扰现象。

注:A试管为样本用去离子水稀释,B试管为样本用生理盐水稀释,C试管为样本用健康人血清稀释

2.3 手工验证

参照厂家试剂说明书的方法进行手工试验,结果可见将病例1血清加入前白蛋白试剂1后马上产生了肉眼可见的白色浑浊,而质控血清、健康人血清及空白样本无类似现象产生,结果见图4。说明仪器反应曲线反映的结果和手工验证的一致。

注:A试管为病例1血清,B试管为健康人血清,C试管为质控血清,D试管为空白样本

3 讨论

常见干扰临床生化检测的标本因素有脂血、溶血、黄疸等,而对于标本成分的干扰比较容易被忽视。近年来随着M蛋白干扰临床生化检测的个案报道增多,人们逐渐开始重视。从本研究的结果看,引起干扰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血清加入去离子水或前白蛋白试剂1后出现白色浑浊,影响了空白吸光度读数升高而造成检测结果的假性偏低。研究表明,M蛋白增多引起的粘滞血症及与体内某些物质的特异结合(如形成巨酶)可以干扰临床检验结果;在实验中,M蛋白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沉淀可以干扰比色和浊度的分析而引起假性结果[1]。已有多篇文献报道M蛋白干扰血清胆红素检测[2,3],但本研究中的患者血清胆红素检测并未见受干扰,可见不同类型M蛋白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一样及检测试剂成分的差异,受干扰的方法和项目也不一样。文献报道受干扰的方法包括比色法、浊度法和免疫分析法,项目有肌酐[4]、C反应蛋白[5]和促甲状腺激素(TSH)[6]等。

本研究表明,通过常规的稀释方法未能消除M蛋白对前白蛋白测定的干扰,与文献报道的生理盐水稀释法可以消除干扰[7]的结果不一致。这说明不同类型的M蛋白对不同方法、不同测试项目的干扰结果不一致,所采用的消除干扰方法也有所差异。前白蛋白作为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半衰期短,在急性感染或肿瘤时可迅速下降[8],在血清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采用稀释法去除干扰的方法不可行,稀释后把原来的浓度变得更低超出了仪器与试剂的测定线性范围而无法检测,因此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采用不同的消除干扰方法。据文献报道,使用美国强生Vitros950生化分析仪的干化学法不存在M蛋白干扰[9],干片试剂采用多涂层薄膜干片技术,样本穿过扩散层到达反应层时可以过滤大分子干扰物质,因此而避免M蛋白的干扰。其它通过调节试剂的pH值和离子强度以防蛋白变性或在试剂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等促进蛋白溶解[10]等方法也可行,但需要试剂厂家去解决,方法比较复杂。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考虑使用干化学法,无条件的应做好与临床沟通,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发展。总之,对临床确诊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的病人应引实验人员的重视,注意观察检测结果和分析生化反应曲线,对受干扰的项目能通过稀释法解决的采用稀释法,不能的采用更换实验方法或做好与临床沟通,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摘要:目的 通过典型病例探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中IgM型M蛋白对临床生化检测的干扰,提高实验室人员对其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结果。方法 选取典型IgM型M蛋白病例1例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前白蛋白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IgM型M蛋白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前白蛋白的干扰无法通过临床实验室常规方法完全消除。结论 在临床生化实验室工作中,患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清M蛋白对某些生化项目的干扰是无法通过常规方法消除,应引起实验人员的重视,做好与临床的沟通,以免误导临床。

关键词:M蛋白,干扰,临床生化

参考文献

[1]李江,王立伟,赵兴波,等.罕见的IgA型M蛋白对临床化学检测的干扰及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18(6):398-402.

[2]Smogorzewska A,Flood JG,Long WH,et al.Paraproteininterference in automated chemistry analyzers[J].Clin Chem,2004,50(9):1691-1693.

[3]Yang Y,Howanitz PJ,Howanitz JH,et al.Paraproteinsare a common cause of interferences with automatedchemistry methods[J].Arch Pathol Lab Med,2008,132(2):217-223.

[4]Datta P,Graham GA,Schoen I.Interference by IgG paraproteins in the Jaffe method for creatinine determination[J].Am J Clin Pathol,1986,85:463-468.

[5]Hummel KM,von Ahsen N,Kuhn RB,et al.Pseudohypercreatininemia due to positive interference in enzymatic creatinine measurements caused by monoclonal IgM in patients with 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J].Nephron,2000,86(2):188-189.

[6]Imperiali M,Jelmini P,Ferraro B,et al.Interference in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determination[J].Eur J Clin Invest,2010,40(8):756-758.

[7]沈敏娜,吴炯,郭玮,等.M蛋白干扰对血清样本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的影响[J].检验医学,2011,26(11):730-735.

[8]张建江,易著文,罗雪梅,等.血清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和PA的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5):470-471.

[9]Yang Y,Howanitz PJ,Howanitz JH,et al.Paraproteins are a common cause of interferences with automated chemistry methods[J].Arch Pathol Lab Med,2008,132(2):217-223.

临床生化检测 篇7

关键词:冠心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CHD) 指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1]。近年来, C反应蛋白 (CRP) 、同型半胱氨酸 (HCY) 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RP、HCY生化指标与正常者的血清指标作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7例冠心病患者, 均符合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 (ACC) [2]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肝肾疾病、恶性肿瘤、冠状动脉以外血栓性疾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 男58例, 女29例, 均 (58.2±5.3) 岁, 33例为稳定心绞痛 (记为SAP组) , 33例患者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记为UAP组) , 31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 (记为AMI组) ;另选同期5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 男29例, 女25例, 年龄58.6±5.8岁。四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SAP组与对照组空腹采静脉血, UAP组与AMI组在发病到最后一次出现心绞痛期间24h内空腹取静脉血, 均通过SYSMES POCH-E6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 (CRP) 水平,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行循环酶法检测。HCY正常范围为5~15umol/L, CRP正常水平参考<3.0mg/L。

1.3 研究指标

比较观察组中各组与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 (CRP) 、同型半胱氨酸 (HCY) 生化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t检验, 观察组组内三组间对比行F检验, 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CY、Hs-CRP指标水平对比

观察组HCY、Hs-CRP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P<0.05) 。见表1。

2.2 观察组组内HCY、Hs-CRP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根据病情分为3类, UAP组与AMI组HCY、Hs-CRP指标显著高于SAP组, 差异显著 (P<0.05) , 同时AMI组两指标显著高于UAP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目前已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生命健康质量, 其病理基础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 可引起局部甚至全身炎症反应。

CPR作为感染与炎症中非特异性敏感标记物,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人体内存在微量CPR, 但心功能不全、严重瓣膜疾病、近期手术等患者体内CPR会明显增高, 有研究显示, 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CPR可达正常含量的500倍[3]。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清CPR可达正常人的2倍以上, AMI患者可达正常人4倍以上[4]。排除其他CPR可能升高因素, CPR高低可反应冠脉病变炎症强弱。CRP激活补体途径, 增强吞噬作用, 促进动脉硬化。正常人血浆HCY浓度为5~15 umol/L, 超过最高浓度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量研究显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 HCY浓度升高5umol/L, 患冠心病的几率就增加20%[5], 此因素独立于其他因素单独存在。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HCY、Hs-CRP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 UAP组与A-MI组HCY、Hs-CRP指标显著高于SAP组, AMI组两指标显著高于UAP组。说明不同种类冠心病血清类HCY、Hs-CRP含量不同。可能原因为形成粥硬化时CRP在斑块中沉积, 炎症细胞坏死斑块边缘CRP沉积最多。急性冠脉综合症肩部斑块最常见, 因此AMI组含量高于UAP组, UAP组含量高于SAP组。

注:与SAP组比, *:P<0.05, 与UAP组相比, #:P<0.05

综上, 血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生化指标可作为检测冠心病的指标, 指标含量越高表示患的冠心病可能性越大, 不同类型冠心病两指标浓度亦不同。

参考文献

[1]康静, 成蓓, 戚本玲, 等.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 26 (9) :667-669.

[2]谢玉兰, 冯毅, 沈成兴, 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 15 (10) :861-862.

[3]张琛涛, 莫新玲.冠心病、高血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5) :1035-1037.

[4]郑利平, 李生.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游离脂肪酸、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的水平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 :405-406.

浅谈生化检验检测前后质量控制 篇8

(1) 仪器的选择自动化程高、方法学先进、测试速度、及试剂位及样本装载与医院规模相适应。cv%<5%、偏差系数<5%。

(2) 试剂的选择目前我们使用的试剂都是成品试剂, 要有良好的朔源性、有相应的校准品、高、中、低值质控品并制定规范操作程序 (sop文件) 。

(3) 自动化分析仪的维护和保养严格按保养菜单的要求指定专人进行保养维护并痕迹记录。要求设备供应商定期进行巡检。建立设备使用 (sop文件) 。

2 检测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

(1) 标本留取注意事项制定标本采集运输守则;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好唯一标识。收取标本时严格按制度执行。

(2) 采血部位和体位一般选择肘静脉, 必要时可从股静脉或颈静脉采血。采血时以坐姿或卧姿为宜, 应注意止血带不宜过紧, 时间不能超过1min, 防止局部发生淤血及溶血影响检验结果。采完血立即拔出针头, 沿试管壁缓慢将血液注入试管内及时送检。

(3) 标本送检后的质量控制检验人员要认真核查申请单所要求填写项目是否否填写完整。化验单存根号应粘贴在标本上。血清分离后溶血、乳糜血等情况以及急诊应在化验单上注明。

3 标本采集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杜绝在输液的同侧采血、空腹采血、空腹时间一般在12~16 h。

(2) 送检时间:采样后须立即送检的常规项目: (1) 血氨、血沉、血气分析、酸性磷酸酶、乳酸等。 (2) 采样后0.5h内送检的常规项目:血糖、电解质、凝血试验等。 (3) 采样后1~2h内送检的常规项目:各种蛋白质类、脂类、酶类、等。

(3) 采集部位与体位:一般从肘静脉采血, 必要时也可以从颈静脉或股静脉采血, 生化检验标本采集以坐姿或卧位为宜如:醛固酮类测定要求采集立位和卧位各一管要特变注明。

(4) 标本送检:应尽量减少运输及储存时间, 尽快处理, 尽快检测, 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需保存的标本保存1个月血清分离后-20℃保存。3个月及以上血清分离后-70℃保存。且不能反复冻溶。

(5) 运动因素:一般应在安静状态下采集标本。暂时性影响如:使乳酸等含量增高;持续性影响, 使血清CK、ALT、GLU等测定值增高。

(6) 饮食因素:一般进食12h后, 清晨空腹采血。特定项目临床医师仔细交待被检者如:血脂检测检测前1d要清淡饮食。同时检测前不要饮酒、吸烟。

(7) 药物因素:该因素非常复杂, 在采样前一暂停使用药物为宜, 如不能停药就要仔细了解该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注射吗啡后CK-MB检测结果偏低、vitc可使血糖降低。

总知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涉及临床、护理、被检测者, 涉及分析系统分析试剂方方面面, 因此一定要做好培训工作以及标准化作业手册以保障检验质量以及检验结果有效运用于临床。

摘要:生化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 也是全面质量控制的难点, 如果做得不到位, 整个质量控制工作就无法做好。将导致检验结果不能有效运用于临床。

关键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标本管理系统在标本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 2009, 24 (4) .

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的分析 篇9

【关键词】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误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73-01

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到医院就诊并化验血液检查的人数越来越多,根据化验结果诊断医师能够有着直观的了解。这就要求血液化验过程无误,化验人员严格操作,化验仪器性能及清洁度达标。本文介绍了血液临床化验的采集、保存方法,对误差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案。

1 血液标本正规采集和保存方法

1.1采集方法

有抽血化验必要的患者,除急诊外,原则上要求空腹12小时进行抽血。并应该注意其臨床用药(包括输液)的控制。一般早晨空腹采血,有些项目需特殊要求,如儿茶酚胺,试验前48h禁食茶、水果、咖啡特别是茄子、香蕉等,抽血前静卧1小时;饮酒后血中乳酸、尿酸盐、乙醛、乙酸盐等增加,会引起血脂及某些血清酶结果升高,甚至出现血清浑浊,影响整个检验结果。特别,吸烟时烟草中所含有的烟碱直接影响到血氧饱和度,导致人体内物质代谢功能改变,使检测结果异常。采血前注意不要过激运动,剧烈的体育运动使血管内外的体液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大量汗水的挥发,以及激素含量的变化(如肾上腺激素类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致使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血中丙酮酸、乳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增高,碳酸氢根减少。因此,一般应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采血,采血前宜休息。

1.2保存方法

正常情况下,血液标本采集后,首先应及时对标本进行检测,如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送检,应保存在4℃条件下,保证各项指标不发生变化。在检验科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最熟知的是的是血浆钾离子会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血糖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对其他生化检测项目的变化了解较少,对血液标本保存的错误,往往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有试验显示,全血标本在室温下存放,血小板随时间延长逐步增高,在4小时后与即刻检测有显著性差异,而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随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于2--5天开始与即刻检测有显著性差异。血小板离开机体内环境后,由于渗透压、温度、抗凝剂及试管壁等影响,形态结构快速发生改变。随着保存时间延长,一些标本出现巨大血小板和血小板聚集,还有一些血小板破坏,最终引起血小板总数减小。同时,所有生化标本都应置4℃保留1周。保留患者标本以备检查是国际惯例,也是实验室对标本负责的具体表现,以便在临床医生或患者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异议时可随时复查。

2 血液检测标本误差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2.1误差原因分析

误差原因来自多方面。首先,由于患者和医务人员没有做到及时沟通,患者在采血前对相关注意点不了解,医务人员也没有讲解到位,导致患者因自身因素对血液检验效果造成影响。其次,在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不重视、不细心,不能很好的了解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对患者临床分析报告的重要性,因此对患者资料张冠李戴的现象频繁发生,导致在血液检验和标本送检的时候患者信息和标本不相符,出现差异。另外,在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过关,对采血时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如医务人员应该了解采血部位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比如在抽血时患者用力攥拳,可引起肌肉组织代谢活跃,加速钾从细胞内溢出速度从而使血液浓度升高。对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导致医务人员采血定位的不准确,医务人员进针的不熟练或患者配合度不高,也会使血流受阻,出现凝血、溶血现象。医务人员使用抗凝管的手法不正确,血液采集前一些具体的措施没有做好,采血部位没有熟悉掌握,相关的注意事项也没有顾及,在采血时不规范操作,都容易导致抽血时间过长或过短,对抽血量的把握不准确,标本量过多或过少,随意性较大,血液检验也难免出现误差。再次,在标本送检时,标本出现剧烈的震荡,容易产生溶血;没有及时送检,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或者选用的真空管有问题,会造成凝血现象。最后,在对标本进行检验时,血液没有凝固就进行检验或者标本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没有及时检验,血液的浓度等都会产生变化,难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2.2提高标本准确性的对策

采集过后,应该注意标本的保存环节。因此,医院护理部和检验科应该联合建立健全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和质量控制体系,护理部应严格遵循检验科采集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流程和采集操作,并对相应的采集流程进行相应的操作。检验科则应当充分起到监督作用,还应当把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信息及时的反馈给护理部,由医院的护理部切实的将质量控制实施,只有将护理部和检验科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根本上实现质量控制,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增强对护士检验知识的培训,使护士根据质量标准及要求来进行操作,事先控制可能出现的质量误差。培训的形式与内容应当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而定聘请专业人员对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知识进行全面的讲解。医者应该具有医德和仁心,每一名医务人员都应该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假使医务工作者能够自觉的遵守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就能有力避免差错的产生。医院的护理部应当经常性的组织技术操作考核及技术操作培训,以提高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强化护理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结语:

生化检验血液标本的来源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和保证,标本的采集好坏是影响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因素,标本采集后如不能及时送检,合适的保存条件也对血液的生化检验结果起着重要作用。临床检验人员应足够重视对血液生化检脸过程中对准确性有影响的因素,严把质量关,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最可靠准确的依据,及时作出最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闰丽杰.临床血液标本的准备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田.中外健康文摘影像检验,2008,5(6):192一193.

[2] 陈红萍.血液标本的采集直接影响化验结果[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

标本前处理对生化检测的影响 篇10

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广泛应用, 检测速度大幅提高, 标本上机后平均每个项目所需时间为4min左右, 而从采集血液到分离出血清至少用30min, 有的需要1h, 提取血清或血浆已经成为制约检验速度的瓶颈, 为此不少单位采取各种方法试图缩短标本处理时间, 然而不当的处理方式会对标本产生“硬伤害”, 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影响, 本文就这方面内容阐述如下。

1抗凝剂的应用

抗凝全血分离血浆快, 大大减少自动化分析仪堵针现象, 目前成为标本处理的首选方法, 其中以肝素应用为多。但不少学者研究发现, 并非所有生化检测项目都适合单纯抗凝处理, 应当根据所测具体项目分别对待。实验证明肝素抗凝血浆对少部分项目可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如对乳酸脱氢酶 (LDH) , 离子钙形成负干扰[1];对白蛋白 (Alb) , 酶法测定肌酐结果产生正干扰[2]。专用采血真空管收集的标本不能兼用, 如EDTAK2、枸橼酸钠抗凝血浆不能用于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 (ALP) 检测 (导致结果降低) , 测血糖用氟化钠 (NaF) 抗凝血浆会影响尿素测定 (NaF抑制脲酶) , 而肝素D-甘露糖氟化钠 (NaF) 抗凝制作的血标本, 除肌酸激酶 (CK) 、钠离子 (Na+) 外, 对其他大部分生化项目影响较小[3], 这一现象有别于上述结果, 是否符合抗凝剂组成成分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不一尚待进一步论证, 特别是在对照研究时标本选取要有代表性, 样本数量要足够, 以充分说明问题。

2促凝分离胶

血清分离胶主要是由硅橡胶、大分子碳氢化合物、疏水胶等组成。真空管内壁所涂促凝剂可促进血液加速凝固, 室温放置15min可使血标本彻底凝固, 分离的血清清澈, 无混杂物。当前已成为具有推广前景的血标本处理介质, 临床应用特别是急诊生化检验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文献报道速凝管与普通真空采血管标本各项生化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 用分离胶促凝管分离的血清生化指标稳定性又优于普通促凝管, 前者更适于存储血液标本[5]。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市场上的促凝分离胶采血管质量不等, 临床实验室必须对其进行各项生化指标的对比实验, 只有通过实验评价才能应用于临床检验。

3标本储存温度

不同的生化指标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稳定性也有差别, 为加快血液凝固和血清析出通常将血液标本放于37℃水浴箱中温浴, 其实这样处理将会导致CK活性降低, 而血清酸性磷酸酶 (ACP) 即使在室温下1~2h其活力也会降低50%。因此如果不能立即检测, 应将血清放于4℃或冰冻保存, 标本也可以加入醋酸酸化处理。血清离体后ALP室温 (25℃) 下活性会轻度升高, 即使储放于4℃冰箱中也会出现缓慢上升, 冰冻时反而使ALP活性降低;另一方面, 研究表明冷冻保存的临床标本和质控品解冻后应充分混匀, 否则能导致质控失控[6]。LDH只能存放于室温下, 与室温组 (23~25℃) 对比研究发现, 温育组 (37℃) 血清LDH活性显著升高 (P<0.01) [7], 标本置于4℃时LDH反而不稳定, -20℃下过夜LDH4、LDH5将丧失全部活性。如果血清必须存放较长时间, 应加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 10mg/ml或谷胱甘肽3.1mg/ml后保存于4℃环境中以降低LD4、LD5的失活速率。测定电解质用的标本不能及时分离血清要放于室温或37℃水浴箱内, 绝对不能置放入4℃冰箱里以免溶血发生;而血清脂肪酶样本实验前应放于4℃以下, 并避免反复冻融;炎热季节采集血氨的抗凝静脉血应密封置冰水中降温以减慢脱氨作用, 同时尽快分离血浆检测。

4存储时间

由于时间等原因, 个别标本不能做到及时检测, 有的为了复查之用, 检验后的标本都应加盖密封保存。标本存储时间一般和环境温度相关, 除K+、Na+、Cl-和个别酶学及血糖检测项目需要及时检测外, 其他项目标本应尽快分离血清并在4℃冰箱中密封保存24h[8]。室温存放的标本引起结果偏高的是:肝功能总蛋白 (TP) 、ALB、总胆固醇标准值 (CHO) 、K+、Na+、天冬氮酸转氨酶 (AST) 、ALP、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 ;引起结果偏低的有:葡萄糖 (GLU)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Cl-、ALT;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是:DBiL、三酰甘油 (TG) [9]。另外实验表明, 敞口塑料试管血浆组的测定值与有盖真空采血管组结果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其Na+、Cl-、尿素氮 (BUN) 、TG明显升高;GLU、血清总二氧化碳 (Tco2) 、TBiL明显降低, 血清组GLU、TBiL值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时间段比较发现, 暴露的标本K+、Na+、Cl-、Tco2、GLU、pH, 存放30min检测结果与0min无差别;60min、120min和180min时检测结果与0min比较, K+、Na+、Cl-明显增高 (P<0.05或P<0.01) , 并且随着存放时间延长出现逐渐增高的趋势, 而Tco2、GLU和pH明显降低 (P<0.05或P<0.01) , 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有逐渐降低的倾向。密闭保存的血浆标本的K+、Na+、Cl-、Tco2、GLU和pH, 在不同存放时间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0]。测高血脂血清铁时, 血清加入试剂后放置15min再测定较好。

5离心处理

一般建议最大离心速度为4000rpm, 血浆标本离心时间为10min, 血清标本5min为宜。分离血清或血浆启动离心机时应逐渐加速, 骤然将速度调至最大, 容易造成标本溶血, 使心肌酶结果明显升高, 血糖结果明显降低。因此在血块完全收缩后自然析出血清时离心处理为佳。实验发现将分离的血清吸取到小杯子中再次离心会有80%的标本有少量红细胞沉淀, 说明转移血清时会携带红细胞污染, 需要二次离心以减少红细胞对测定的干扰[1]。而有学者认为对整体血标本重复离心会对多项生化指标产生影响, 其中TG、脂多糖 (LPS) 、尿酸 (UA) 、锌 (Zn) 、镁 (Mg) 、AST经过不同次数的离心处理后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标本的前处理应尽量避免重复离心, 以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1];另一方面离心速度太小, 离心时间较短血浆中仍会残留少量红细胞和血小板, 而红细胞和血小板内富含LDH、K等物质, 在低渗试剂环境中细胞溶解, 导致LDH、K等检测值增加;对于严重脂浊血, 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高速离心法消除脂浊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有一定效果[12]。

6稀释标本

高浓度标本往往超过试剂检测线性范围, 一般试剂厂商建议用生理盐水稀释, 测定结果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 而自动生化分析仪多用试剂来完成;但有的特殊项目如糖化血红蛋白标本则必须用蒸馏水稀释;有时稀释标本为的是减少血清的影响, 如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时沉淀后的上清液必须清晰, 浑浊严重的标本导致沉淀不完全, 上清液稍浑时, 可用生理盐水稀释重测。ALP活性与血清在反应液中所占体积分数有关, 稀释度<1∶50时酶活性降低。中生北控胆碱酯酶试剂在37℃测定时要将样品先用生理盐水稀释一倍, 但注意测定结果无需乘2。目前许多自动生化分析仪多采用厂家提供的小牛血清作稀释液, 但成本昂贵。有学者研究发现AST、CK、LDH用蒸馏水稀释, CK-MB用生理盐水稀释标本既经济又不影响检测结果[13]。

7避光

需要避光的项目较少, 但其影响却不可忽视, 如光照对CK活性有抑制作用并促进胆红素氧化分解。不能立即检测的样本应贮存于暗处, 血样置于生化分析仪样本盘后立即放下仪器顶盖以遮挡日光照射。

8其他方式

消除高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 可采用超滤净化法清除血脂;溶血标本, 可将血红蛋白抗体与聚苯乙烯结合, 再加入到高血红蛋白血清中, 使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沉淀, 经离心可将血红蛋白分离掉[14], 这2种方法虽然效果较好, 但费时、成本高, 常规工作很少应用;加入胆红素氧化酶或高铁氰化钾等氧化剂将胆红素氧化成较为稳定的氧化产物胆褐素, 可大大减低或消除胆红素的干扰;另外, 有些要注意的事项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需沉淀时间和离心速度及离心时间要足够;测定胆汁酸的血清标本应在无菌条件下储存。

上一篇:高端化发展研究下一篇:公允价值变动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