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教学论文(共12篇)
生化教学论文 篇1
生化科教研工作总结
03—04学年第二学期
市四中 阮灶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研工作的指示精神,全体生化科教师围绕学校提出的“三讲”“一上”“一评”以及“三个为主”的要求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回顾这一学期,我们生化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积极开展生化科的教研教改研讨会。了解教学动态以及进行经验交流,组织全体生化科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运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备好课和上好课。
二、积极开展“三讲”“一上”“一评”活动,以此推动和激发教师的教研教改的热情,通过这一活动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在教研活动中,各位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及改进的方法。在公开课上,表现了一些较为优势的课例。如冯泳、黎记明、黄美云等老师的公开课,能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特点。
三、积极推进学校立项的教研教改专题研究。本学期主要是以化学科为代表把“将实验探究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研究专题,由黎记明为专题的负责人,冯泳、郭俊杰等老师为专题研究的参与者,对专题研究的情 况进行指导,通过专题研究,有效地改进了教学方法,增长了教学经验。
四、能重视实验室及生物室的功能作用,加强了实验教学,积极地开展了学科兴趣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第一课堂。
五、能积极地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出好生化科的黑板报等。
经过全体生化科教师这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生化科的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必定取得更大的进步。
2004年7月6日
生化教学论文 篇2
关键词:生化教学,临床思维,临床病例
临床思维是利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 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过程[1]。在知识及经验积累过程中, 个人对医学模式的不同理解、对医学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以及个人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都决定着临床思维的形成。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医护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必要条件。
生化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其教学目的是为临床医学教育打基础, 为临床服务。因此, 在生化教学中贯彻临床思维尤为重要。
1 教师以临床病例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把临床病例引入生化教学中,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开阔了学生视野, 又提高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2]。
首先, 精心选题。一年级学生因为初涉医学课程, 所以对临床问题比较感兴趣。抓住学生的这种内驱力, 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各章节的特点精心选题设疑。教师在生化教学中, 创造临床问题情景, 让学生用生化知识理解临床问题。然后学生在临床问题情景中分析、论证生化知识, 在临床问题的讨论学习活动中理解生化知识。 (1) 在讲述时, 可用生化知识分析临床问题。例如设问可能发生脂肪肝的原因有哪些?肝内脂肪来源过多;肝功能受损;合成磷脂的原料不足。 (2) 在讲述时, 可用临床问题分析、论证生化知识。例如设问:蛋白质能不能透过半透膜?细胞膜、毛细血管壁均为半透膜, 血浆中的蛋白质因为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可产生胶体渗透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由于蛋白质不能通过半透膜, 血浆中的蛋白质不被滤出, 正常尿液不含蛋白质。这些与生化知识密切相关的临床病例能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突破。因此, 教师应首先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 然后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作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自然进入章节内容学习, 做到课堂知识密切联系临床, 体现学以致用原则。
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学生一起带着疑问寻求答案, 无意中也缩小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经历了从团团迷雾、渐露曙光到豁然开朗的心路历程, 自信心和征服欲得到了极大满足, 学习对他们而言成为了一次轻松、愉悦的心灵之旅。
2 培养学生的溯因逆向思维能力
临床医生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 不应把思维的目标局限在对疾病表象的认识上, 而应通过现象深入本质, 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医生对具体疾病和患者的问题思考得越深刻, 体会就越多, 认识就越正确, 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就越快。因此, 在教学时, 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展开讨论, 不满足于解决问题的一种答案, 把接受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 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 不断产生新的答案。在教学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上述思维方式, 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分析复杂的临床病例时, 能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判断[3]。
临床疾病讲述通常采用的顺序为: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生化联系。然而, 临床实践中首先得到的信息是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之后利用这些信息推断患者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变化,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溯因。生化教学中, 为培养学生的溯因逆向思维能力, 教师应常联系病例提出问题,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如讲授酮体时, 引入病例:眩晕症患者, 主诉不能进食、乏力、眩晕、恶心呕吐, 经检查血酮体明显增高, 尿中酮体强阳性, 诊断为酮症酸中毒。提问:酮症产生的机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学习,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开展讨论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开展讨论式教学, 根据学生的医学知识水平, 对一些简单的病例进行讨论, 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 让学生参与到护理治疗方案的制订中, 可以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以提出问题引导但不直接给出答案的方式创设临床问题情境, 让学生课后充分讨论并进行解答。这种教师事先不设定标准操作程序与答案, 鼓励学生在不断的冲突中去激发创造的激情和探索的欲望的方式, 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如科学的思维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 是思维者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方向思考问题, 寻求多样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 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思维, 是从一个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和分析问题, 从而寻求全面和正确的解决方式的思维。
生化教学中, 笔者采用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以病例讨论形式达到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目的。引入病例患者:男性, 32岁, 因食欲减退、恶心、发热5天入院。体征:体温38.5℃, 脉搏98次/分, 呼吸24次/分, 血压18/12 k Pa。巩膜及皮肤黄染, 颈软, 心、肺正常, 腹软, 右上腹压痛, 肝在肋缘下2 cm, 轻度触痛, 脾未触及。双下肢活动正常。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 (1) 病例中的患者具有哪些病理特征? (发热, 食欲减退, 恶心, 右上腹压痛, 肝在肋缘下2 cm, 轻微触痛, 巩膜和皮肤黄染) ; (2) 通过这些特征推断病灶发生在哪个部位? (肝脏或胆囊) ; (3) 排除肝外其他因素, 正确评估肝功能状态, 还需检测哪些生化指标? (检测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 清蛋白和球蛋白的代谢变化, 检测胆红素在血中、尿中量的变化等) 。当问题基本解决时, 教师要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 及时归纳, 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再如, 讲解酪氨酸代谢时, 联系白化病和白癜风;讲解血糖调节时, 联系糖尿病发病机制;讲解胆色素代谢异常时, 联系黄疸等。
通过以上方式, 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临床思维。
4 在网络、实验辅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随着科技的发展, 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录像等手段, 将医学中大量的有形实体和抽象的概念、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 生动形象的动画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为他们学会并运用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在讲解维生素一章时, 播放维生素缺乏症的电教片, 使干眼病、夜盲症、佝偻病、脚气病、坏血病的知识不再停留于书本的文字表述, 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新颖生动的特点, 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演示方便, 更有利于突出重点、弱化难点, 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验项目中, 也贯穿着临床思维。如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中, 可以结合临床相关病例进行讲授。比较正常人和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结缔组织病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 增强学生学习电泳技术的热情, 同时也可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这样使得学生在掌握以后临床实践中的检验项目原理的同时理解其应用, 同时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 改变以往学生在实验课上盲目操作, 只记录实验报告就了事的现象[4]。
5 应用临床病例需注意的问题
对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的教师来说, 如何将单纯的生化知识引入临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重积累, 既通晓有关生化的医学理论知识, 又掌握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 并能将其选择性地穿插于生化教学中, 引导学生分析、探讨生化机制。
因为临床病例的复杂化, 牵涉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的内容很多, 运用生化知识不能完全解释其原因, 而学生往往抓住具体临床问题不放, 这就要求教师有高超的教学技巧, 注意引导。此外, 也可以在课后留置一些拓展性的临床病例, 引导学生思考疾病临床表现同生化的关系。
医学院校是未来医务人员的摇篮, 要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必不可少。医学生要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在生化教学中贯穿临床思维,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医学生化教学实践中, 我们构建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 注重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分析诊断能力, 全面提升了其临床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时梅, 杨燕初, 史琳.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1) :52.
[2]李超彦, 李德恒, 张志国.以临床病例为切入点改革生理学教学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23) :49-50.
[3]唐云, 任晓蒙, 张燕辉.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活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11) :43-44.
陌生化阅读教学策略 篇3
一、 阅读教学的陌生化呼唤
多年来阅读教学存在的两种现象,一直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一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明显高于对课文的阅读。究其原因,是由于教科书在开学之初就分发给了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出于对“新书”的好奇,会在教师还没上“新书”之前或上“新书”不久,就把整册课文通览一遍,并自认为“熟悉”课文了,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当再上课文时,由于没了新奇感,因而提不起兴趣。二是多数教师把课文当作普通文本来教学。众人皆知,课文是美文中的经典,要么出自名家名篇,要么是名家名篇的节选或改编,要么是教科书编者的创作或名家的约稿等。对这类课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文本的题材艺术、情感艺术和表达艺术等,使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中发挥典范作用。而事实上多数教师没有领悟到教科书的这一本质特征和编者的良苦用心,只是借助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内容与结构和浅显的言语表达。
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深入理解和运用,在展开阅读的过程中,创设冲击波,实现“深度阅读”。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跳出原有的思维,设法把学生自以为对课文的“熟悉”带入陌生化,从而增强新奇感,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教师的课文解读要从满足于浅层理解向挖掘陌生元素的研读转换,建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就是本文所倡导的陌生化阅读教学。“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诗学概念,即“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结构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这是艺术领域的思维方式,虽然它和阅读教学属于不同范畴,但在一定意义上两者是相融的。
二、 陌生化阅读教学策略
简而言之,陌生化阅读教学策略就是教师设法创设一种超越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阅读基础的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把学生多次带入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再次激发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和不竭毅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1.激发起教学内容的陌生化
“教什么”决定了“怎么教”,类似内容决定文体一样。在阅读教学中,只有那些陌生的教学内容,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阅读的浓厚兴趣和持续毅力。
(1)事物的陌生化。事物的陌生化,即学生尚未身临其境的自然景观,如《鸟的天堂》中“落地生根,独木成林”的大榕树;《观潮》中山崩地裂,白浪翻滚,风号浪吼的钱江大潮;《少年闰土》中看瓜刺猹、雪中捕鸟、海边捡贝壳、沙地看跳鱼儿等有趣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学生似见而非真见的教学情境,增添教学内容的陌生化、神秘感,激发学生深入认知事物的热情,并引导学生养成刨根问底的好习惯。如钱塘江大潮是为何形成的,榕树是南国怎样的一种树等,以此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2)道理的陌生化。道理陌生化,就是学生自己尚不知道或很粗浅感知的道理。如《桃花心目》告诉我们要培育自立之心;《钓鱼的启示》说明最可贵的品质是道德与自律;《巨人的花园》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等。教师要设法搭建学生从对道理的不知到知、从知之浅到知之深的脚手架,使学生剥笋般地理解道理的深刻性。
(3)情感的陌生化。情感的陌生化,即学生尚未了解过或尚未体验过的情感。特殊情感往往产生于“非特殊”,如特殊时段、特殊事件、特殊经历。而这种“特殊性”不要说小学生,就连成人往往也是陌生的。如《跨越千年的美丽》的对献身科学的由衷赞赏;《怀念母亲》的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对生身母亲与祖国的无限思念;《梅花魂》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对经霜傲放梅花的钟爱,寄托了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的赤子之心。情感是很复杂的,体验、经历不同差异就会很大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已有体验,并恰如其分地铺垫和引导。
陌生化的阅读教学,关键是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精准发力。其次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发现问题,教师指导提示中提炼问题,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
2.激发起教学内容理解陌生化
理解是指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分析决定的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阅读理解主要是指顺着脉络或条理进行剖析,遵循“陌生——熟悉——再陌生——再熟悉”的循环往复过程。
(1)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即学生自以为熟悉的内容,教师应设法使其变得陌生——新奇。①熟悉的事物,关注思想。如《草船借箭》一文,学生对故事情节大多耳熟能详。教学时,如果以“草船借箭”后论功行赏,谁的功劳最大为内容写一份推荐书,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②熟悉的情感,丰富内涵。比如《慈母情深》一文,谈谈对母爱的新认识——极度贫困情况下的母爱。③熟悉的语言,揣摩体味。如《少年闰土》中的“我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句,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领悟被禁锢少年的成长烦恼。
(2)使新奇的事物变得熟悉。陌生化不是教学目的,而是一种教学的手段,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搭建一座通向深度理解的桥梁。①联系时代背景。因为无论那篇课文的创作,都会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对生活在当下的儿童,如果脱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难以理解的,也不可能达成再次从新奇向熟悉的转换。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才能比较顺利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时代背景,不是一个必要的教学环节,而是有机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该出手时才出手”。②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主要是从学生的感性生活体验出发逐步引向对课文主旨的理性认识,降低认知的难度,提升认知的深刻性。如《桃花心木》一文的教学,可以结合熟悉的身边培养独立自主的事例来帮助理解。③联系网络影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教学带来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便捷,教师们要珍惜,要利用好。如《雅鲁藏布大峡谷》《大瀑布的葬礼》《富饶的西沙群岛》《地震中的父与子》等多数学生还无法亲临体验的内容,可以引入视频、下载资料,在图文并茂的阅读中加深感受,促进理解,培养探索自然豪情。
3.激发起课文表达形式陌生化
表达形式的陌生化主要是指学生对首次遇到的新语言现象或看似“超常”的用法的不理解、不会用,如看似“错误处”、平常处、华丽处、重复处和省略处等。这些都是作者为了表达需要的刻意安排,符合艺术性表达的需要。教师要能做到慧眼识“语”,把学生带入陌生化表达的境界中,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习得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则、技能和技巧等艺术手段。
(1)对新奇的语言情感朗读并内化积累。随着学生阅读范围的扩大,新的言语表达形式和文章结构经常会与学生“第一次”相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捕捉这些“新点”,通过教学促进其内化和运用,使学生逐步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夯实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如《匆匆》中比喻的新奇、《桂林山水》中排比的绚烂、《山中访友》中拟人的新颖,《晏子使楚》中辩驳的技巧等。同时,要关注不同文体的语言范式和结构特点,如《草原》的景物描写、《太阳》的说明方法、《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借物抒情等,同时应设法厘清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说理、诗歌诗词等文体的结构特点。
(2)对新奇的语言揣摩体会和想象体验。艺术地表达往往是超“规范”的表达,教师要善于随机利用。①“错用处”,读懂“不恰当”的深刻。《鞋匠的儿子》“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我无法像父亲那么伟大。”对于学生来说,无法理解大街上“修鞋匠”的技术为“艺术”,修鞋匠是“伟大”的。这里的“艺术”和“伟大”两个词,对初读学生来说是“意外的”,甚至是“错误的”。②平常处,领略浅淡的情意。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力衬托出空旷寥廓、寒意萧条的气氛,给人留下意蕴无限的想象空间。③华丽处,品味意境。如《老人与海鸥》中“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与“海鸥依他的节奏飞翔”的比较中品味老人在世时与海鸥的和谐相处、亲密无间。④重复处,体悟浓浓的深情。如《慈母情深》中“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采用了重复、倒装的手法,类似影视中特写的慢镜头,寄托了浓浓的亲情。⑤省略处,感受语言的艺术魅力。如《穷人》中桑娜的心理描写有11处用上省略号。课题是“穷人”,而文中没有一处提及“穷人”;学生初读课文时也未觉得他们是穷人,但依据课文语境补充省略部分再读课文,会觉得他们穷得不能再穷了,再读原文会发现穷人却是精神的富翁。课文语言的精妙无处不在,教师要慧眼识途,挖掘语言的“金矿”。
(3)对新奇文章结构还原常式或分开理解。结构安排是学生阅读的陌生化要素之一,如果教师不加以引领会成为学生的阅读障碍,造成思路不清。通常可以采用还原常式或分开理解的方式。①还原常式。如《桥》一文,采用了设置悬念,结尾揭谜的结构。教学时当学生读完全文,深深被老汉(党支部书记)的自我牺牲精神所打动后,回到课文,把里面的“小伙子”改回“老汉的儿子”,理清事情发展的过程,领悟结构的巧妙。②分开理解。如《凡卡》一文在描述凡卡写信的过程中,两次插叙了他对乡村的回忆。把插叙部分抽出来理解。可以理解到凡卡乡村生活的艰辛,他却充满了温馨的回忆。再把插叙部分放回篇章中理解,乡村生活与莫斯科学徒生活交织着写,以苦衬苦,凡卡“两苦相权取其轻”,在对比中可以体会到学徒生活更加悲惨。
(4)对练笔采用陌生化的语言尝试运用。阅读教学中仅有语言习得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运用中进一步熟练巩固。从习得语言到熟悉运用,也是一个“熟悉——陌生——再向熟悉”的循环过程。①模仿练习。模仿练习是延续文本语境的练习。如《灰雀》一课学生学得了“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色的……”静态美与动态美相结合,从外形到动作的描写,很有代表性。教师及时要求学生照课文样子描写。如“我家邻居养着两只小狗,一只是满身雪白的皮毛,另外一只全身披着咖啡色外衣。他们整天在楼下跑来跑去……”。②改写练习。改写练习就是把新学的表达方式方法运用到已有文本的改写中。如用《桥》一文“设置悬念,结尾揭开悬念”的表达方式改写《草船借箭》一文,要求学生改变文本顺序,先安排草船借鉴的壮观场面,再安排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斗智斗勇,然后揭开诸葛亮“知天气、懂地理、识人心”的神机妙算的悬念。其次,要求学生根据“结尾揭开悬念”的表达方式对原文语言、对话和场景描写进行适当的删减。最后,趁热打铁,及时强化。对学生改写后的《草船借箭》进行自评、同伴互评、师生互评,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建议,给予学生比较一致的修改方法,要求学生细致修改。课文改写形式多样,运用新学的表达方式方法,改写课文,基础性、针对性、挑战性强,学生兴趣盎然。③运用练习。运用练习主要是指跳出模仿练习与改造练习的局限,真正运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表达。如学了《颐和园》,要求学生运用《颐和园》中学习的写作方法写某景点的旅游线路。一是景点串读,引出游览路线介绍的必要性。创设生活情境,深深体会游客游览的实际需要,顺理成章引出介绍游览路线的练习。二是移步换景,练写景点的游览路线。明确游览路线要运用准确、丰富的动词串连,选择代表性的标志物。三是情境模拟,完整串联景点导游词。创设交际情境,在小导游的模拟介绍中,随机点拨说好欢迎词、景点整体印象、结束语,巧妙地完成了完整导游词的学写指导。
应该说,陌生化阅读教学不是什么阅读方法的创新,许多教师无意中也在运用,但需要明确、完善,逐步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最后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 魏向阳.陌生化理论浅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
[2] 沈玉芬.“陌生化”理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世界,2012(4).
[3] 吉云兰.关于陌生化视野下的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3(3).
[4] 林丽卿.陌生化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J].小学语文教学,2009(3).
[5] 王新彦.“陌生化”与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4(3).
生化教学论文 篇4
生化分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办学定位的特点,对生化分离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在明确课程定位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理论教学;建立了多层次、多环节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 者:赵世光 杨超英 薛正莲 魏明 钱森和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年,卷(期):200915(23)分类号:G642关键词:生物技术 生化分离技术 教学改革
生化心得体会 篇5
糖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经人体吸收后马上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供人体能量。糖主要分为单糖和双糖。单糖——葡萄糖,分子式为C6分子单链,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再转化为人体所需。双糖——食用糖,有些糖人体不能直接吸收,须经胰蛋白酶转化为单糖再被人体吸收利用。以上便是糖的简介,接下来便是进入我们正题——糖的一生。
说道糖的一生,那可是多姿多彩,但又是那么的短暂。糖的一生最主要的就是糖代谢,糖代谢又分为好多种,什么糖的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分解和糖异生。当人吃东西的那一刻起,便到了糖的繁殖期。糖的繁殖分为三种,第一是食物会在人的转化为糖。第二种是肝糖原分解成为糖。第三种是非糖的物质转化如甘油,乳酸及生糖氨基酸通过上面所说糖代谢中的糖异生转化为糖。而糖的繁殖期是非常短暂的。因为人体时时刻刻都需要消耗能量,而葡萄糖作为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所以他也被时时刻刻的转化为能量,也就是糖的去路。糖的去路大致分为5种。第一种是糖的氧化分解。第二种是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第三种是转化为其他糖类糖类近似物。第四种是转化为非糖物质。第五种是随人的尿液或汗液排出体外,而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临床上所说的糖尿病,由此可以看出糖的代谢是多模的重要。
提到糖代谢,最主要的就是糖的无氧氧化和糖的有氧氧化。因为糖的大部分去路都是走的这条路径,而这两条途径中最重要的就是有氧氧化。糖的无氧氧化一共有10步。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果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3-磷酸甘油酸转换为2-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高能磷酸基转移给ADP生成ATP和丙酮酸。而这些过程可以规划为活化、裂解、放能、还原。活化阶段又分为磷酸化、异构、再磷酸化。这些步骤中需要另一种人体必需物质——酶的催化,这就是糖的无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就不向无氧氧化这样简单,他不紧经历了无氧氧化的经历,已经了无氧氧化没有的经历。而有氧氧化又是错综复杂的,虽然它分为葡萄糖经酵解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柠檬酸循环以及氧化磷酸化生成ATP这三步。但每一步幽会多多少少分成号多小步,尤其是柠檬酸循环,竟分为8步,而其中又有很多的酶,而且乙酸辅酶A在很多代谢中都会产生,所以很多代谢都要经过糖的有氧氧化,所以说糖的有氧氧化是主要的,也是错综复杂的。产生的能量也是最多的。接下来便是磷酸戊糖途径,意思是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葡萄糖-6-磷酸开始形成旁路,通过氧化、基团转移两个阶段生成果糖-6-磷酸甘油醛,从而返回糖酵解的代谢途径,已成为磷酸为糖旁路。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氧化阶段,第二是一系列基团转化反应。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生成NADPH和磷酸戊糖。再来就是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这也是最简单的途径,糖原就是由多个葡萄糖连接成的多聚体,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受严格调控。最后就糖异生,也是相当重的要一条途径。糖异生的定义是饥饿下由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成为糖异生。糖异生的生理意义是维持血糖的恒定。它其中也是分为好多步,也是错综复杂的,糖的异生一般发生在正在处于一种饥饿状态下的人体,他们无法靠外界摄取糖类或者能量,只能靠体内的一些非糖物质进行转化为糖类,来提供体内所需的能量。所以说,糖异生也是糖代谢中的重要环节
以上是糖代谢的几个大的方面,还有一些小的方面,比如说随着尿液与汗液排出体外,当然这是一种病例的体现,如果有人发生这种情况,一是这个人体内糖分过高,二是这个人体内糖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临床上把这种现象成为糖尿病,得了这种病的人要及时去就医,随然刚开始病状不会很明显,但如果到了最后,病情变得严重了那就会有一系列的后果,如: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脑病、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胰腺癌、糖尿病皮肤病、糖尿病性病、糖尿病口腔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无症状糖尿病、糖尿病ED。这些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改编一下就是,糖尿病不是病,可病起来那是真要命呀。所以糖的代谢在人的一生当中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以上便是我今天所介绍的我的生化心得——糖的一生
临床三班
生化药物的综述 篇6
第一组:孙飞
一、生化药物的定义
中国药典分化学药品、生化药品、抗生素、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包括疫(菌)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胆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激素、酶、发酵产品、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诊断试剂等,供某些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用。
生化药物一般是系指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提取的,亦可用生物-化学半合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生命基本物质,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辅酶、多糖、核苷酸、脂和生物胺等,以及其衍生物、降解物及大分子的结构修饰物等。
二、生化药物的分类
三、生化药物的特点
1.分子量不是定值 生化药物除氨基酸、核苷酸、辅酶及甾体激素等属化学结构明确的小分子化合物外,大部分为大分子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核酸、多糖类等),其分子量一般几千至几十万。对大分子的生化药物而言,即使组分相同,往往由于分子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生理活性。例如肝素是由D-硫酸氨基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的酸性粘多糖,能明显延长血凝时间,有抗凝血作用;而低分子量肝素,其抗凝活性低于肝素。所以,生化药物常需进行分子量的测定。
2.需检查生物活性在制备多肽或蛋白质类药物时,有时因工艺条件的变化,导致蛋白质失活。因此,对这些生化药物,除了用通常采用的理化法检验外:尚需用生物检定法进行检定,以证实其生物活性。
3.需做安全性检查由于生化药物的性质特殊,生产工艺复杂,易引入特殊杂质,故生化药物常需做安全性检查,如热原检查、过敏试验、异常毒性试验等。
4.需做效价测定生化药物多数可通过含量测定,以表明其主药的含量。但对酶类药物需进行效价测定或酶活力测定,以表明其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
5.结构确证难在大分子生化药物中,由于有效结构或分子量不确定,其结构的确证很难沿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核磁、质谱等方法加以证实,往往还要用生化法如氨基酸序列等法加以证实
生化类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篇7
1 生化专业英语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日益腾飞, 我国化工产业也得到了不断壮大和发展。对于学习生化及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而言, 提高生化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 生化专业英语就成为了针对化工专业学生的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生化专业英语作为基础英语的延续, 特点是长句多、专业术语多、词汇多。因为生化专业英语教材侧重于阐述化工专业的理论知识、学科发展, 介绍新的工艺、技术等等。因此这些经过精选的文章多采用长句的形式, 以期达到文章精炼、浓缩的目的。而在词汇方面, 生化专业英语既然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 那么其中必然涉及大量的化学和化工领域的专业性很强的词汇, 这对于以前只单纯接触基础英语的大学生来说, 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2 生化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由于生化专业英语以上特点的存在, 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对生化专业英语的重视不够
虽然生化专业英语非常重要, 但仍然没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学生在进校时将基础英语作为必修课程, 认真开展学习。然而在以后的学习中, 英语成了选修课, 其中也包括生化专业英语, 我院生化英语就被压缩成了51课时。但本课程体现了文理兼顾性, 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尽快的让学生加以掌握的。这不仅需要学校对课时加以保证, 而且也要求学生能重视这门课程。而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更加看重的是专业课的学习。所以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来说, 要学好这门课程, 就有些难度了。
2.2 本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专业英语课程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和词汇, 因此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而现在的专业英语教学仍停留在“教师讲, 学生学;教师翻译, 学生记录”这样一种被动学习的模式。专业英语课也俨然成了单纯的翻译课, 学生自然不能提起兴趣, 上课的时候就不能很集中精力地学习。
2.3 专业英语教材缺乏
由于我校生化专业英语必须结合本校特点, 市面上现成的教材不太贴合, 因此只能依靠任课教师选用或使用自编校本教材, 这无疑造成了知识的偏颇。须知生化专业英语教材除了包含生化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外, 还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英语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接触和领悟到全面的专业英语知识。
3 生化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生化英语的特点, 结合现在生化英语教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笔者建议进行教学上的一些改进:
3.1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目前担任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类:专业教师和一般英语教师。无论是哪一类, 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实际教学中需要的是既具有扎实的生化专业知识, 又具备相当的英语能力的教师。所以, 无论是哪一类老师, 都应该取长补短, 使自己具备良好的素质。
3.2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分组形式, 给每个学生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由主讲身份转变为管理者, 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去。笔者在学期初的时候将全班进行合理分组, 每次上课前, 提前布置好内容, 然后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 选派一名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 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对内容加以补充或修改。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是听众;任务完成后, 教师对内容进行讲评、总结。一个学期下来,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轮到至少一次, 全班同学都能参与, 都能有上台发言的机会。这样, 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另一方面, 这样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当众表达自己的锻炼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团队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意识到团队协作的作用更大, 这样对于他们的人格构成是很有好处的。
3.3 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
生化专业英语虽然专业性较强, 但是学习起来也有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授人以渔”。例如有机化合物的构词较为规律, 词头poly-是多和聚的意思;词尾-ane是指烷烃, -ene一般是指烯烃, -one酮等;一些基团如methyl (甲基) , ethyl (乙基) , propyl (丙基) 都是以-yl结尾。那么在遇到生词polypropylene (聚丙烯) 时, 学生就可通过掌握的规律轻松记住这个单词。当学生看到一个长句, 要先找出这个句子的主干, 然后再看其余的修饰成分, 分析它们与中心词之间的关系, 然后根据中文表达习惯在主干中加入这些修饰成分。这样的话, 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 读懂文章。
3.4 采用灵活公正的考核模式
教学的效果最终表现形式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大多数的英语课考试题型比较单一, 忽略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专业英语的考核也要避免出现这样的偏颇。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最终成绩分成两部分, 即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而期末考试则占60%。平时成绩中包含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参与性。这样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更主动的学习。这种考核方式, 避免了考试定乾坤的局限性, 从而更加符合教学规律。
4 总结
总之生化专业英语的学习, 是对生化领域英语长期摸索和不断总结经验的学习。根据实践教学中的体会, 笔者认为应该提高教师水平,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尽可能地多引导学生做规律性的总结, 熟悉句法技巧, 并在考核方式上灵活公正, 这样才有可能使专业英语的教学更加有吸引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宇红.化学化工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2]王建国.科技翻译的灵活性与模式化[J].中国科技翻译, 2004.
[3]袁筱凤.浅谈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 2005, (3) :68-71.
[4]赵逸云, 刘光恒, 周骏等.大学化学, 1996, 17 (2) :21.
[5]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带好临床生化实验课堂教学的体会 篇8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近些年来,医学检验技术迅猛发展。新仪器新设备不断涌现,学生被分配到设备较好、整体业务素质高的医院实习,能使他们开扩眼界,博采众长。但是,我们增养的检验士将来的去向一部分留在大中型医院外,绝大多数是面向基层,许多检验项目还信赖于手工操作,我们曾多年担任生化检验带教工作,为了使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达到毕业后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仪器现代化,仍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目前,医院检验科的生化检验项目基本上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代替了手工操作,为了保证实验质量,我们还是从手工操作开始,让学生从头做起,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从分离血清开始到吸管试管的使用,从试剂的称量配置到生化室的一些常规仪器如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水浴箱、离心机的使用和保养都一一带教操作,并要求规范化,让他们反复练、反复操作,对不正规的操作进行纠正,使同学操作技能逐渐强化,从而达到准确、熟练、快速。当掌握一定基本功后,我们就安排手工操作和机器操作相结合,取血清标本或质控血清分二管。一管由学生进行手工操作,一管由老师上生化分析仪操作,实验结果出来之后进行对照。比较二者之间的误差,这样反复几次之后,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误差的原因,从而充分认识到加强技能基本训练的重要性。
二、课堂带教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理论都已学过,但能否落实到实验中这很重要。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只会按操作图一步一步进行,而对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不重视,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不是答不出,就是答不完全。因此,再带教中,我们就采取一边操作一边提问题的办法,再动手的同时让他们多动脑筋、多思考,比较复杂或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指导他们参考有关的书籍,这样不仅巩固了原来所学的知识进而拓宽了知识面。遇到检验结果与正常值不符或出现质量问题,采取启发式提问,让他们自己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到理论对于指导实际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验中,不仅继续学习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采取“举一反三”,掌握更多内容
生化实验我们认为时间安排的太紧张。在不能改变时间安排的情况下,在带教手工操作的过程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如酶的标准曲线,我们选择了ALT试验。标准曲线的绘制是各种酶项目检验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其准确程度与检验质量密切相关,它的重要性学生并不一定重视和理解。我们在进行重点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先回顾标准曲线制作的基础,然后分析曲线的线性、灵敏感和稳定性。通过具体实例的应用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做好标准曲线的重要性和掌握标准曲线的制作。这样,当ALT的标准曲线完全掌握之中,学生就能举一反三地自学并掌握同类实验的标准曲线绘制了。
四、提倡学生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
检验技术突飞猛进,仪器设备更新的速度相当快,手工也有许多快速便捷的检验方法不断涌现,所以带教过程中我们并不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某种方法,要求看操作卡会操作就行了,告诉他们任何方法即使在一般时间内被肯定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希望他们有时间多看书,多看杂志,掌握新的知识,不断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五、加强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生化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学科。在实验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学生可利用初步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来印证它们。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应选择理论知识应用性强的实验。同时,要求学生要事先复习巩固有关的理论知识,做好每次实验的预习工作,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操作步骤。教师在实验操作前的讲解,语言要简洁、精练,凡实验指导上写得很清楚的可少讲或不讲。一般讲解要控制在15分钟左右,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增强学生做实验的信心,同时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注重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语言具有规范性、准确性、鲜明性、简洁性的表达原则。实验报告及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都要求学生能准确、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形成都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出来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接受、传递和反馈处理过程。课堂知识需要学生自己的整理,还需要巩固深化。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学生。各种医学实践技能及实验不但可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拓,主动自觉地挖掘深层次的知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
生生化化成语 篇9
【拼音】:shēng shēng huà huà
【简拼】:sshh
【解释】:谓万物相生不绝,变化不已。《素问·天元纪大论》:“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不随顺於生生化化,流动无穷之境,斯所以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岂復有所礼敬者哉。”《西游记》第四一回:“生生化化皆因火,火遍长空万物荣。”
生生化化 成语接龙
【顺接】:化为乌有 化为异物 化为泡影 化为灰烬 化作泡影 化公为私 化及冥顽 化及豚鱼
【顺接】:败俗伤化 笔参造化 笔补造化 冰消气化 不言之化 超神入化 出神入化 垂拱之化
【逆接】:哀乐相生 哀死事生 百态横生 白面书生 白面儒生 百弊丛生 百死一生 半死半生
生化危机作文 篇10
第7章遇见柯彭!(幸好俺机智的截图,接着继续)保安拿着的那把散弹枪就好了!”张伟业:“你们想太多了,押运车上的枪除了有几颗真的子弹,其他都是塑料子弹,更别指望那把散弹了,没有一颗真的子弹,我们现在还是休息休息吧。”
“开门!快开门!他们马上就过来了!”门口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快快,有童靴!吧柜子挪开!”张伟业叫道。说着,他们吧门口挡着的柜子挪开,并且打开了门,门口站着个大汉看着身体很强壮!应该是高3的吧...等他进来了,张伟业他们重新把门口堵上。还没等他们开口,哪位大汉先开口了:“我叫柯彭,17岁,这个学校的高3。”张伟业3人纷纷介绍自己后,柯彭又说了一句令人大开脑洞的话:“哎,外面这群“人”肿么了?是不是学校要请精神病医院的人来了?”“额,哥,看你挺大个挺壮的,没想到脑子也是“壮”的...”天宇吐槽到。柯彭:“啥?不是学校请精神病院的人来么?”尤利西斯:“额,彭哥啊,你还没反应过来么,外面这些都是丧尸啊!”柯彭:“我屮HU?!丧尸??不会吧,生化危机剧组来学校拍摄了?”天宇和尤利西斯已经被雷倒...。张伟业:“额,哥啊,外面的丧尸是真的不是假的啊!”“我擦,不会吧,真的生化危机了?”柯彭惊叫道。天宇:“那么你为什么会来后面的小卖部??”柯彭:“应为那群“精神病”追着我啊!被一群精神病追着的感觉可不好啊...”
“咚咚!”门口传来撞击的声音。张伟业:“完蛋了,丧尸给你引来了!”这时,从小卖部后面连接着宿舍的们传来一声清澈的女声:“你.....你们是....是谁?”
陌生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一.为教材换一些新面孔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材编写建议指出“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程式化”,也就是说随着时代的变迁,语文教材也需要渐次更新。选择与学生更为贴近的内容进行重新打造,融入相关知识,使之更加丰富,同时将一些较为枯燥的内容进行“变脸”,以一种新的模样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是第一张面孔。第二张,就是将图书馆和购书中心引进课堂。结合教材内容,开列书单,为学生建立一个阅读导向。第三张,“今日我说新闻”。将每天班中订阅的报纸与同学们分享,聊聊政治、军事、娱乐、社会,这些“小菜”必定十分美味。第四张,“一网天下”。推荐一些有意思的文学网站、语文教学网站、艺术鉴赏类网站,介绍一些年轻的网络写手,看语文的触角无处不在。通过这几种不同渠道的引入,学生会有一个新的发现:除了语文课本,他们还可以有许多的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语文,阅读更多的课本,学到新知识,语文的面孔将是多元的。
二.为课堂换一个新平台
对于摆脱了高考桎梏的艺专生来说,原有的教学八股模式是一种束缚,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模式来获得。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课堂这个“陌生化”教学的主阵地上,创造不同的刺激,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孜孜不倦地探求”。
(一)“专题讲座”式课堂——陌生而丰富
经过长期的有意的灌输,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步骤早已了然于心,每讲一步学生都因熟悉而产生了“审美疲劳”,何不让语文真正变成一节浸润着浓厚人文色彩的鉴赏课呢?笔者认为,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取代所谓的“课文分析”,与学生一同走近作者,走近课文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整体的而非零碎的感受,岂不是更接近语文的人文本质?《药》一课,笔者以“药与中国国民心理的演变”为题,从中国民间的中药谈到“人血馒头”与“偏方”,从药效谈到“小栓夏瑜的死”与人们吃药的心理,从 “有形的药”谈到“无形的药”,从中药到西药,谈自己吃药的经历及对药的认识,以几个板块进行专题鉴赏,在这样纵横交错,跨越古今,联系课内外的讲述中,学生边听边想边问,知识的容量在无形中加宽加深,从而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获得了对课文新鲜的感受。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只需学生在初通词句后,便以余秋雨的《山居笔记》中的“苏东坡突围”一文为专题切入口,以“任凭风雨笑平生”为题,谈苏东坡坎坷的际遇,谈他旷达的性格,谈他一流的诗文,这样,教师还原了一个在北宋特定环境里生存、思考和写作的活生生的苏轼,再回头学习课文时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时,不需要教师再来做任何课文分析,学生也能较好地贴近人物的内心,体味苏词的境界,这样与孤立地去分析一首苏词,更显立体与深厚。专题讲座式的课堂陌生却丰富,它注重的是知识的积累、感受的拓展,将课文内容有机地融入到讨论内容中,让学生看到了一个“大语文”。
(二)“快乐游戏”式课堂——陌生与鲜活
笔者认为陌生化教学是教学生用陌生的眼光审视熟悉的事物,在平凡中寻找新意,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语文课难道永远只是“正襟危坐”吗?永远只是“你问我答”,“你思考我解疑”吗?不!我们要让语文课以一种陌生而有趣的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以“趣”领路,以“戏”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教师在游戏的教程中注意设置一些细节,引导学生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说的能力、演的能力……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知识传授变成了能力培养,无形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充分释放了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游戏课堂是多样的:电视新闻节目——针对一些关注社会热点的课文,学生组成五至十人的编导组集体制作新闻节目,推出自己的专题,以新闻评论节目的方式解读课文,这样既引爆了社会热点的讨论,又锻炼了能力;人物秀——选择课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进行片断模仿,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如“宝黛相会”“风雪林教头”“鸿门宴”,在细心揣摩人物性格的过程中了解人物性格,提高对名著的鉴赏能力;斗诗会——在教授诗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课外诗歌作品的收集与整理,然后进行竞赛,以诗歌质量及朗诵水准作为评判的依据,学生们与古诗的距离更近了;小品赛——在讲到《敬业与乐业》一文时,让学生扮演不同行业的角色,根据生活经验编排小品,去体验“敬”与“乐”,学生懂得了生活与语文的契合。这些快乐的语文游戏虽陌生,但鲜活,它们并非只为了有趣而有趣,更重要的是学生成为了课堂活动平等的参与者,他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得到一种“复杂的刺激”,创作欲望得到了满足,创新能力、感悟能力得到了锻炼,个性得以张扬,与人的竞争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这难道不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吗?快乐游戏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便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三.为评价换一种新模式
艺专的学生大多认为自己“不是来学文化”的,对普通中学的“考试=评价”这一模式他们或是惧怕,或是逃避,或是无视,如何用陌生的评价手段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调动学生的求“分”欲甚至是求知欲呢?笔者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弱化了试卷分数,加强了平时成绩的比重;不再以三两个分数去判定学生的成绩,而是做到了细分细化。课堂学习态度、课堂作业(背诵、小练笔等)、课外阅读(包含摘抄)、课堂活动表现、学校相关比赛、单元小测……每项都有相应的分数,每一个学生的期末总评是这些分数的总和。这样的分数让学生明白,只要用心去学,学了就有分数,语文成绩的评定评的是你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试卷上的分数。“态度+实践=评价”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况——由于获得分数的范围变得宽泛,学生也懂得运用各种学习方式为自己加分,语文成绩不再是他们的忧虑。
教学的陌生化并不只是做创新的表面文章,不是在教学形式的浅层上运作,不是追求花里胡哨的虚伪美丽,不是为了搞好课堂气氛而信马由缰,我们所有的路都是为了通向“教与学”这一终极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求得教学实效,让语文教学更适应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心灵。
罗湛英,广东湛江艺术学校讲师。
生化教学论文 篇12
1 基本思路
在实验教学中逐步改变“单一课程、单一实验室、单人管理”的模式, 建立并完善“基础性实验 (训练) —综合性实验—研究式实验”多层化、多模式的实验体系, 使实验教学具有主动性、创新性、系统性、高效性、科学性。大力加强综合性实验、自选性实验、设计型实验, 着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各层次水平上安排既有基础实验技术、又有学科发展前尚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实验内容。
2 创新体系的建立
2.1 建立实验教学管理新机制
建立“生化实验教学中心”, 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与项目目标责任制, 统筹规划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参与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统一安排实验课程, 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有关规章制度与保证措施。完善有关了实验室管理的规定与办法, 使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与高效化。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人员实行招聘制, 以任务和管理目标设岗, 按岗聘用人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管理打破“单一”模式, 实行统一协调与开放式管理。实验仪器设备实行建档制, 并建立其计算机管理系统。
实验室运行实行滚动运行制, 按设计的实验结构模块滚动进行教学。按各学校有关实验室建设方案与目标要求, 制定有关实验中心实验项目开出率、实验室开放率、仪器设备利用率与完好率等具体指标, 并与其人员的聘用、晋升和奖惩等挂钩, 建立一种全新的用人机制与管理体系及运行模式。
2.2 建立新的实验课程体系
在实验教学中逐步改变“单一课程、单一实验、单人管理”的方式, 改变过去应证式的实验教学。逐步创建课堂讲授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的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基础性 (训练) 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式实验”的多层次化、多模块化的实验体系, 使实验教学具有主动性、创新性、系统性、高效性。大力加强综合性实验、自选性实验、设计型实验、着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适应能力。在实验项目设置方案中, 基础课实验占60%左右, 综合性实验 (含设计性实验或研究式实验) 占40%左右。争取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达到1∶1。
2.3 减少印证性的实验, 增加实用性实验
过去的实验, 由于是课程带实验的模式, 大多数是印证性的实验, 学生学不到实际操作技术, 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适应能力不强, 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3]。
为了适应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现代相关学科的需求, 针对培养应用人才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增开了包括了天然生物活性大分子的纯化及活性测定,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的测定等内容。以分光光度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自动化分析技术等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术为基础, 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及其代谢、酶等方面, 尽可能选择含多项技术组合的实验, 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为了使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相应地编入了核酸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大肠杆菌质粒提抽等实验。另外, 增开了天然产物分离制备技术, 其内容包括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纯化天然活性成分, 以及活性成分的性质测定等。
2.4 教学手段改革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较多, 原理复杂, 涉及各种仪器, 我们也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播放影音文件或幻灯投影、录像, 将实验内容由抽象变为形象, 由静态变为动态, 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把实验涉及到的一些操作技术和理论知识制成Flash动画载入课件, 图文并茂,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刻地了解并掌握各种复杂的生化实验操作新技术、新方法和学科发展的先进理论知识, 例如质粒构建、氨基酸测序、基因重组和蛋白质组学等。利用现代教育的技术和手段组织实验课教学,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造性, 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4,5]。
3 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 我们的实验教学更趋系统化和规范化, 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促进了学科的稳步发展,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一段时间的生化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改革和实践, 并且在进行了详细调查问卷分析之后, 发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加强了, 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实验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将不断加强探索, 为培养合格的具有综合能力、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秀红, 宋晓凤.成人医学教育生化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 2007, 21 (33) :57~58.
[2]冀华.改革生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J].山西科技, 2010, 25 (1) :119~122.
[3]郁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16 (3) :107~108.
[4]徐晓.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 8 (2) :199~200.
【生化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陌生化阅读教学08-07
生化教学中的临床思维11-02
生化项目论文08-07
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论文09-26
血液生化10-16
血浆生化05-28
生化测定09-17
生化诊断09-28
生化结果09-30
陌生化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