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系统(精选12篇)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系统 篇1
血液透析极具特殊性, 其质量模式既不同于一般住院, 又区别于普通门诊质量, 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监控、各种参数的准确记录、安全监管措施、医患互动宣教等项目的实施极具意义。其中, 水处理作为透析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安全将直接影响患者透析质量。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水处理系统的管理仅限于定期更换滤芯等手段, 系统的各项指标得不到实时监控, 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提醒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因此设计和应用一套血液净化水处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报警的信息化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1 系统概述
血液净化水处理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根据血液净化中心的特点采用无线技术而设计的医疗信息在线协同系统。而水处理信息系统将针对系统的各个环节, 采用不同的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 并利用无线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工作, 能很好地完成血液透析中心的业务需求。
目前医院血液净化水处理部分可用电子传感器监测的内容包括:余氯监测, 水硬度监测, 反渗电导度监测和温度监测。
2 系统设计运用方案
水处理信息处理系统将融入血液净化中心系统中, 保证血液净化中心的所有医护人员都能及时了解水处理系统的实时数据 (功能框架图1) 。
主体部分主要由血液净化中心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医护在线协同模块、工程师在线协同模、医患互动模块三部分组成。每个模块细分各种功能, 以实现对患者管理、透析治疗管理、排班管理、费用管理、设备管理、报警处理、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全方位控制 (如图2) :
3 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特色
工程技术人员能通过平板电脑对设备故障报警及主要性能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处理, 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通过对平台内存储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设备故障或治疗报警时, 平板电脑会为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处理步骤, 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同时为工作人员应对突发状况提供了帮助。并可对血透机日常保养、季度检测、年度检测、水处理日常质控、水处理细菌内毒素监控、水处理化学污染物监控、中央供液配制流程、CRRT检测保养等方面进行监管, 定期提醒及归档, 使工程师的工作更合理、科学。
4 结束语
血液透析系统随着血透行业的不断发展, 正向着规范化, 统一化, 数字化, 便利化发展, 市场预测将有越来越多的血透中心会重视起来, 购置系统以帮助管理, 从而提高血液透析的护理质量和医疗质量, 而通过无线技术构建一个血液净化技术医学网络平台, 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实时安全系统监测和海量医学数据挖掘, 提升诊疗水平, 提供管理和控制的科学决策依据势在必行。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系统 篇2
1.目的 完善信息系统应急预案,规范信息系统应急演练,做好防范应急措施,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2.依据 《XX 市综合医院管理评估标准》(SHAS-2007)
3.适用范围 本科室及相关部门 4.职责 4.1 用户:发现故障及时报告。
4.2 信息中心:负责接报后的故障排除、评估,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4.3 相关职能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后的协调和秩序维护。
5.内容 5.1 当用户出现故障,及时向信息中心报告。信息中心接报后负责故障排除。10 分钟内无法排除,负责通知行政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5.2 服务器管理员、网络维护人员、信息系统管理员共同查找原因,及时联系系统开发公司,尽快排除故障。
5.3 当局域网恢复时,由软件维护人通知财务部、医务部、护理部恢复使用电脑系统,对于手工操作期间的数据由记录员本人完成数
据的补输入。
5.4 信息中心需对相关部门应急预案文档进行指导、修改并备份。
5.5对系统故障排除及应急预案实施后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量化分析,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并做好相关记录。
5.6 为了保证在系统出故障时,能及时实施应急预案,由信息中心负责每年组织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做好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和用户季度工作记录。
5.7 门诊各窗口,各诊室平时应配备纸质处方、收费单、化验单、检查单等,以备应急预案的启动。
5.8 备注 5.8.1 对于需出院结账的病人如遇电脑不可使用,由财务科自行与医务部商定根据病种和病人类型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及证件,并告知病人或家属再结账流程。
5.8.2 计算机中心每月需有专人维护每个终端上的价格信息表。
5.8.3 如果手工发票始终没有转换,上报财务处做账务处理。
5.8.4 在紧急程序启用时,所有药房按手工配发模式进行,分开存放处方。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系统 篇3
作为中国-荷兰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第二期的核心成果,这项可在线应用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衡量与信息披露系统已搭建完成,进入测试运行阶段,可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各类企业,提供社会责任绩效、透明度和公众口碑的自我评测及对比分析。
3大核心模块 325个三级指标
该系统由三大核心模块组成:指标体系、指数模型和口碑监测。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发了五个主要的应用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管理、指数评价、口碑监测及交流展示。
指标体系模块以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为主要参考依据而设计,同时吸收了国内研究机构和各行业协会发布的指南,涵盖公司治理、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员工责任、人权责任、社会责任和产品与服务等7个一级指标,下设49个二级指标以及325个三级指标。
绩效指数模型在指标体系已有的325个三级指标基础上,选取25个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的指标作为核心计算指标。
口碑监测模块运用网络智能抓取技术,通过设置行业、地区、企业以及社会责任指标分类的关键词,分析从互联网公开渠道获取的大量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信息,实现实时监测目标企业、地区和行业的社会责任口碑状况,自动判断和分析其对企业、地区和行业的正负面影响。
在线应用 面向三类核心用户群
企业、行业主管机构和协会、各地政府,这是上述系统的三个核心用户群。用户可以登陆在线监测和评价系统,按照提示逐项完成,整个使用过程简洁、高校。
对企业用户而言,系统的主要价值在于四个方面:进行社会责任绩效的自我评测与标杆比对,为绩效改进提供依据;了解和掌握潜在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状况,防范供应链责任风险;实时监控社会口碑,有效优化公众形象;与同行交流履责经验,提高实践水平。
对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来说,通过本系统提供的行业间、行业内地区间、行业内不同指标属性乃至具体企业间的社会责任指数分析,用户可以了解本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对标状况,还可以监测本行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舆论动态和社会影响,从而制定清晰有效的社会责任推进战略,树立示范区域和标杆企业,引导行业履责水平持续提升。
从地方政府部门的角度,用户可以了解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在社会责任表现上的优点和弱点,掌握本地区不同行业间的社会责任绩效和透明度对比状况,了解本地区内优秀的社会责任实践企业,监测本地区社会责任有关舆论动向,以便制定有效的地方政策,引导和推进本地区的社会责任实践,防范社会责任风险。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系统 篇4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数字化系统,信息化,应用
1 引言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该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高。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手段主要是透析及肾移植。由于目前我国肾源严重不足,加之肾移植费用相当高,且每年服用的抗排斥药物费用达到上万元。由此可见,现阶段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者来说,透析成为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
随着透析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选择透析治疗,他们的生存期也逐渐延长。与此同时,透析患者管理难度也随着庞大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加。随着计算机与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系统软件实现透析管理的信息化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并且对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科研等工作有很大意义[1,2]。
2 血液净化中心数字化系统概述
血液净化中心数字化系统结合当前国内血透行业的特点并借鉴了国外血透行业信息化的设计理念,具有实用性、可靠性以及先进性等特点。建立以患者医疗资料、医疗方案为核心,医疗指令为信息源的运作模式,方便患者进行血液透析个体化治疗,让患者详细了解自己的治疗情况以及费用明细,增加了医疗透明度,辅助提高医疗质量,实现了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模式,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了平台。
3 血液净化中心数字化系统模块介绍
系统涵盖了患者一般资料、透析处方、检查结果、费用管理、账票处理以及权限设定等模块。核心模块包括透析医嘱、透析记录、透析计划安排、医生护士工作计划安排以及工程相关等功能。同时,针对血液净化中心业务量大、录入繁琐等特点,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对一些常用的数据和方案通过数据模版以及其他辅助手段,减少了数据录入的复杂度,使操作者更易于上手,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量。通过权限管理模块,操作者根据自己所属的职务,拥有相应的级别用户权限。
3.1 患者管理模块
患者详细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联系方式、血管通路、病历、既往史、传染病、透析基本信息等相关信息。在患者资料库中,医生能够按患者姓名、姓名拼音简码、治疗编号、身份证号进行查询,查看所有患者的透析及检查情况。同时医生还可以对患者定期需要检查的化学检查项目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方便医护人员在化学检查项目中调用。患者信息部分不仅包含了医院所需的患者详细信息,而且还提供强大的患者检索功能,方便医生了解患者的所有治疗信息。
3.2 透析模块
主诊医生根据在预检台得到的患者血压、体质量等数据,结合一般资料及既往血透过程中的情况开具长期透析处方,处方内容包括超滤量、血流量、透析液浓度、透析液温度、抗凝剂剂量等。患者进入透析室后,由接诊护士在系统内进行签到,核对患者姓名,当班医生在患者每次透析前在系统中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透析方案。透析开始前,治疗护士根据系统中的透析数据执行透析处方,在对应的透析机上设置参数;透析过程中,治疗护士可以通过联网的掌上PDA或直接在控制台对所有治疗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相关记录,同时当班医生也能在办公室获得患者实时治疗情况。透析治疗结束,治疗护士完成并保存治疗记录单,最后由当班医生填写、审核并保存透析小结。
3.3 排班模块
患者治疗排班模块将医护人员从繁杂的排班工作中解放出来,可对治疗中的患者以周为单位进行排班治疗,患者治疗排班中患者姓名无需输入,只需用鼠标将列表中的患者拖放或双击到排班表中即可进行上午班、下午班、晚班、临时加班的排列,同时可查看某一周排班的排班表,打印详细的患者排班表,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样,护士长可以运用排班模块对医护人员进行工作排班,使患者对当日的工作人员能有详尽的了解。
3.4 后台管理模块
实行数字化耗材的全程跟踪管理,本着“严格控制成本支出,降低各项费用”的宗旨,改善了耗材的管理[3]。透析医疗耗材用量巨大,及时了解耗材使用情况,对耗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减少浪费损耗,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后台管理模块,医护人员能对患者治疗中透析器、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化、自动化管理。对透析器、药品的名称、规格、单位等基本信息进行录入,建立患者个人透析器、药品信息。该模块也方便进行库房管理,医护人员能一目了然地查询到消耗品入库量、出库量、库存量等相关出入库记录以及消耗品的历史盘点结果。费用查询模块可以对患者的缴费情况进行查询并按照指定的条件进行费用统计。
3.5 设备管理模块
在模块中记录血液净化设备、透析水处理设备的型号、生产厂商、购买日期、报废日期、保养维护的设备相关信息记录,方便工程人员对设备的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将透析机厂家提供的报警故障代码导入设备管理模块,一旦透析机出现报警,技术人员能通过代码查询到具体的报警原因,第一时间处理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保证血透室的正常运行。
4 血液净化中心数字化系统的优势
4.1 透析治疗规范化
将医疗行为规范化、标准化。优化信息存取流程,所有内容均设计成数据模版,除超滤量等具体数值需要手工输入外,其余均由选择确认,减少了因输入错误引起的医疗差错和事故。在个性化专业标准架构下的信息统一调度与指挥,环环相扣,不同角色承担的子过程间实现计算机辅助控制,使医护之间有更好的协作和效率,对透析治疗的整个流程优化提升,令透析服务获得更好的质量与安全保障。
4.2 医嘱及时执行
透析治疗数据可以进入患者电子病历,查房医生能通过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掌上PDA,利用系统提供症状描述管理的后台,在患者床边实时采集信息、查询了解患者透析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症状,快速便捷地获取和记录信息,更好地进行处理。而掌上PDA又与护士台的系统相连接,使护士能立即获得医生发出的医嘱,保证了医嘱的及时确认及执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4.3 信息无纸化
从目前的病例到医嘱单等都使用的是纸质单据,格式不统一,大量的单据病历记录的管理等给科室带来了很多的工作。而通过信息化办公,很容易就能解决这些问题,由于信息共享,省却了医护人员繁琐的手工书写时间,减轻了工作负荷,提高了工作效率。
4.4 研究简便
透析治疗数据的电子化,在平时的治疗就进行数据积累。数据录入的完全结构化使输入数据规范,不用二次录入,数据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可以积累并进行后期的数据挖掘。通过自动获取实验室数据、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多角度地挖掘数据间的关联,可自动生成多样化的统计分析结果,满足不同的管理和专业需求,为科研提供数据基础,对于科研和提高患者治疗质量有很大好处,也有利于信息的查阅、共享,方便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5 血液净化中心数字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5.1 信息安全风险
医院作为保存大量患者信息的地方,是隐私信息的密集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量的信息由原先的纸质型转变为数据数字形式,在节约大量成本与存储空间的同时,如何保证资料的安全与完整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如果系统没有完善的网络安全软件,极易受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造成数据的修改和破坏,使得很多涉及到患者的个人基本情况、疾病发展、诊疗状况等患者隐私方面的医疗信息泄漏,甚至可能成为某些营销产品的客户信息来源[4]。
5.2 操作人员的掌握时间
虽然国内大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管理信息化已经全面开始运行,诸如门诊住院收费信息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检验信息系统、医学图像管理系统、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等操作系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操作人员所熟知。但任何一个系统的熟练掌握与操作都需要一个过程,操作人员个体认知能力也不尽相同。患者从就医到一次治疗完成的过程中,涉及到医嘱、检查、用药、治疗、透析机参数等许多繁杂的数据和信息,一旦没有完全掌握系统,医务人员容易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新的管理系统转换的过程中发生差错事故,引起信息传递的错误或者数据的更新不及时。
5.3 网络信号稳定性
信息化建立在互联网或局域网技术的基础上展开的,我国的网络技术虽然发展迅速,在与发达国家相比,网络的速度与稳定性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净化技术的发展,血液净化中心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加之净化中心须具备透析间、库房、维修室、水处理间等基本功能室,这就造成科室建筑格局的扩大。一旦信息系统的生命线——网络发生故障,物理空间距离加大带来的信息交流延时滞塞以及特殊格局中信息交互都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6 血液净化中心数字化系统的展望
目前,血液净化中心的信息化刚刚开始起步,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利用还只是停留在信息化的管理上。随着透析信息化经验的不断积累与各大透析机公司数据接口的开放,未来将信息化系统与血透机内部数据相连,使得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操作人员能通过系统实时了解到患者当前的治疗情况,并运用系统对透析机的参数进行更改,在透析机与系统之间形成一个反馈模式,体现个体化的透析治疗。同时将透析管理系统与门诊系统和住院系统进行信息共享,真正在医院中形成一个信息化网络,这对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医院信息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甚至以后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将各个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透析网络。在透析技术发达的日本,早已将信息化网络用于灾后的透析治疗中[6]。
7 结语
一个医院的水平来源于各个科室的整体水平,而一个科室的水平源于其医疗环境和医疗成熟度的结合。运用血液净化中心数字化系统为医务人员保证了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健全,势必将提供治疗指导,完善血液净化中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稳.网络环境下的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2):23-25,38.
[2]Oo T N,Roberts T L,Collins A J.A comparison of peritonitis ratesfrom the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database:CAPD versuscontinuous cycling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Am J Kidney Dis,2005,45(2):372-380.
[3]钱静毅,金伟.数字化医用高值耗材全程跟踪管理模式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9):117-119.
[4]高晨光,李树森,向鸿梅.医疗信息化管理中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与刍议[J].现代医院管理,2011(2):63-65.
[5]陈金雄,陈建成,于海铸,等.医院特需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6):45-47.
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行信息系统数据中心风险管理,保障数据中心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提高业务连续性水平,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是指对全行业务、客户和管理等重要信息进行集中存储、处理和维护,具备专用场所,为业务运营及管理提供信息科技支撑服务的组织。
重要信息系统是指支撑重要业务,其信息安全和服务质量关系公民、法人和组织的权益,或关系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信息系统。包括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且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处理类、渠道类和涉及客户风险管理等业务的管理类信息系统,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辖内各分支机构。
第二章 设立与变更
第四条 辖内各分支机构应于取得金融许可证后两年内,设立信息系统数据中心。
第五条 数据中心应配臵满足业务运营与管理要求的场地、基础设施、网络、信息系统和人员,并具备支持业务不间断服务的能力。
第六条 各分支机构应就数据中心设立,数据中心服务范围、服务职能和场所变更,以及其他对数据中心持续运行具有较大影响的重大变更事项及时向当地银监部门报告。
第六条 在数据中心规划筹建阶段,以及在数据中心正式运营前应提前20个工作日,向当地银监部门报告。
第七条 变更数据中心场所时应提前2个月,其他重大变更应提前10个工作日向当地银监部门报告。
第三章 风险管理
第八条 各级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应制定数据中心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识别和评估流程,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持续监督风险管理状况,及时预警,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第九条 各级行信息科技部门应指导、监督和协调数据中心明确信息系统运营维护管理策略,建立运营维护管理制度、标准和流程,落实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措施。
第十条 各级行数据中心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与内控制度,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 各级行数据中心应设立专门管理岗位,监督、检查数据中心各项规范、制度、标准和流程的执行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状况。
第十二条 各级行应根据业务影响分析所识别出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决定是否购买商业保险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灾难,并定期检查其保险策略及范围。投保资产清单应保存于安全场所,以便索赔时使用。
第十三条 各级行内部审计部门应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数据中心内部审计。
第十四条 各级行在采取有效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前提下,可聘请合格的外部审计机构定期对数据中心进行审计。
第十五条 各级行数据中心应根据内、外部审计意见,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并实施整改。
第四章 运行环境管理
第十六条 各级行进行数据中心选址时,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地理位臵、环境、设施等各种因素对数据中心安全运营的潜在影响,规避选址不当风险,避免数据中心选址过度集中。
第十七条 数据中心选址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一)生产中心与灾备中心的场所应保持合理距离,避免同时遭受同类风险。
(二)应选址于电力供给可靠,交通、通信便捷地区;远离水灾和火灾隐患区域;远离易燃、易爆场所等危险区域;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应避免选址于地震、地质灾害高发区域。
第十八条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满足重要信息系统运行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要求、保障业务连续性为目标,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一)建筑物结构,如层高、承重、抗震等,应满足专用机房建设要求。
(二)应根据使用要求划分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原则上相对独立。
(三)应配备不间断电源、应急发电设施等以满足信息技术设备连续运行的要求。
(四)通信线路、供电、机房专用空调等基础设施应具备冗余能力,进行冗余配臵,消除单点隐患。
(五)机房区域应采用气体消防和自动消防预警系统,内部通道设臵、装饰材料等应满足消防要求,并通过消防验收。
(六)应采取防雷接地、防磁、防水、防盗、防鼠虫害等保护措施。
(七)应采用环保节能技术,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第十九条 数据中心安防与基础设施保障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一)各功能区域应根据使用功能划分安全控制级别,不同级别区域采用独立的出入控制设备,并集中监控,各区域出入口及重要位臵应采用视频监控,监控记录保存时间应满足事件分析、监督审计的需要。
(二)应具备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对基础设施设备、机房环境状况、安防系统状况进行7x24小时实时监测,监测记录保存时间应满足故障诊断、事后审计的需要。
(三)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针对基础设施的安全评估,对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运维管理流程以及人员的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落实整改。
第二十条 数据中心应来用两家或多家通信运营商线路互为备份。互为备份的通信线路不得经过同一路由节点。
第五章 运营维护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行应建立满足业务发展要求的数据中心运营维护管理体系,根据业务需求定义运营维护服务内容,制定服务标准和评价方法,建立运营维护管理持续改进机制。
第二十二条 数据中心应建立满足信息科技服务要求的运营管理组织架构。设立生产调度、信息安全、操作运行维护、质量合规管理等职能相关的部门或岗位,明确岗位和职责,配备专职人员,提供岗位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关键岗位职责分离,通过职责分工和岗位制约降低数据中心操作风险。
第二十三条 数据中心应建立信息科技运行维护服务管理流程,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包括:
(一)应建立事件和问题管理机制。明确事件管理流程,定义事件类别、事件分级响应要求和事件升级、上报规则,5 及时受理、响应、审批和交付服务请求,保障生产服务质量,尽可能降低对业务影响;建立服务台负责受理、跟踪、解答各类运营问题;建立问题根源分析及跟踪解决机制,查明运营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避免事件再次发生。
(二)应建立变更管理流程,减少或防止变更对信息科技服务的影响。根据变更对业务影响大小进行变更分级,对变更影响、变更风险、资源需求和变更批准进行控制和管理;变更方案应包括应急及回退措施,并经过充分测试和验证;建立变更管理联动机制,当生产中心发生变更时,应同步分析灾备系统变更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变更,评估灾备恢复的有效性;应尽量减少紧急变更。
(三)应建立配臵管理流程,统一管理、及时更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配臵信息,支持变更风险评估、变更实施、故障事件排查、问题根源分析等服务管理流程。
(四)应对重要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容量和性能需求进行前瞻性规划,分析、调整和优化容量和性能,满足业务发展要求。
(五)应统一调度各项运维任务,协调和解决各项运维任务冲突,妥善记录和保存运维任务调度过程。
(六)应制定验收交接标准及流程,规范重要信息系统投产验收管理。加强版本控制,防范因软件版本、操作文档等不一致产生的风险。
(七)应根据商业银行总体风险控制策略及应急管理要求,从基础设施、网络、信息系统等不同方面分别制定应急预案,并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保证其有效性。
(八)应集中监控重要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运行状态。采用监控管理工具,实时监控重要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的运行状况,通过监测、采集、分析和调优,提升生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用性。监控记录应满足故障定位、诊断及事后审计等要求。
第二十四条 数据中心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保证重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包括:
(一)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或岗位,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计划,定期对信息安全策略、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报告。
(二)应建立和落实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管理职责;通过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建立重要岗位人员备份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
(三)应加强信息资产管理,识别信息资产并建立责任制,根据信息资产重要性实施分类控制和分级保护,防范信息资产生成、使用和处臵过程中的风险。
(四)应建立和落实物理环境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区域、规范区域访问管理,减少未授权访问所造成的风险。
(五)应建立操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文档,规范信息系统监控、日常维护和批处理操作等过程。
(六)应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的产生、获取、存储、传输、分发、备份、恢复和清理的管理,以及存储介质的台帐、转储、抽检、报废和销毁的管理,保证数据的保密、真实、完整和可用。
(七)应建立网络通信与访问安全策略,隔离不同网络功能区域,采取与其安全级别对应的预防、监测等控制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未授权访问,保证网络通信安全。
(八)应建立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的授权访问机制,制定访问控制流程,保留访问记录,防止未授权访问。
第六章 数据备份
第七章 灾难恢复管理
第二十五条 各级行应将灾难恢复管理纳入业务连续性管理框架,建立灾难恢复管理组织架构,明确灾难恢复管理机制和流程。
第二十六条 各级行应统筹规划灾难恢复工作,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业务影响分析,确定灾难恢复目标和恢复等级,明确灾难恢复策略、预案并及时更新。
第二十七条 各级行灾难恢复预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灾难恢复指挥小组和工作小组人员组成及联系方式、汇报路线和沟通协调机制、灾难恢复资源分配、基础设施与信息系统的恢复优先次序、灾难恢复与回切流程及时效 8 性要求、对外沟通机制、最终用户操作指导及第三方技术支持和应急响应服务等内容。
第二十八条 各级行应为灾难恢复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包括基础设施、网络通信、运维及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技术培训等。
第二十九条 各级行应建立与服务提供商、电力部门、公安部门、当地政府和新闻媒体等单位的外部协作机制,保证灾难恢复时能及时获取外部支持。
第三十条 各级行应建立灾难恢复有效性测试验证机制,测试验证应定期或在重大变更后进行,内容应包含业务功能的恢复验证。
第三十一条 各级行因灾难事件启动灾难恢复后,应及时向当地银监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灾难事件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和程度,事件起因、应急处臵措施、灾难恢复实施情况和结果等。
第八章 数据销毁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分行信息科技处负责解释、修订。
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 篇6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管理要点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0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05-02血液透析主要应用于尿毒症疾病治疗,治疗方法应用中存在各种风险因素,需要强化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以全面提升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我国已经进行了近40年的血液透析临床研究与风险管理探索,现阶段,随着医疗保健卫生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国家及众医院都进行了血透析疗法创新改革,并在经济与技术条件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风险管理研究与强化,护理风险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贯穿血液透析风险管理全过程[1]。笔者认为护理风险管理具有必要性,护理人员注重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诱因分析研究,强化风险防控意识,进行“零风险”的护理操作,能够有效保证医院安全,降低患者与医院损失。1血液透析护理操作中的病人风险
1.1病人凝血风险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病人会面临凝血风险。理论上,病人发生凝血的主要原因是临床抗凝剂用量过小、病人自身机能处于高凝状态[1]。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也会导致病人出现凝血,如抗凝剂设定出现失误、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内存在气泡、静脉壶及动脉壶存在气泡、血流量状态不佳、输血过程中液体滴空进入空气等都会引起血凝[2]。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强化设备检查流程管理,并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减少护理失误,以有效避免血凝风险的发生。
1.2病人出血风险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还会发生出血问题,影响患者治疗。一般而言,患者出现出血的原因有:临床操作中设定失误导致的抗凝剂用量过大、透析穿刺失败引起血肿及渗血、静脉穿刺由于管壁较薄引发的血管爆裂出血等[2]。病人出血风险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进行透析前需及時进行患者身体检查,并基于病患状况制定风险措施,降低出血风险。
1.3病人漏血风险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还会面临漏血风险。血液透析漏血主要是因为穿刺针固定不妥引起脱针、回血时错拔静脉针、动静脉管路与透析器及穿刺针连接不紧密以致管路分支夹子和小帽未处于双保险状态、静脉压力过大引起的透析器破膜等[2]。
1.4病人溶血风险病人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还会出现溶血,溶血发生或是因为异型血输入,或是因为透析器中残留消毒液、灭菌水等杂质,病一旦出现溶血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透析器的卫生检查,并保证透析血液输入的血型控制与监督,以避免溶血状况的发生。
1.5透析中空气栓塞风险透析过程中如静脉管内空气排放不彻底、透析器泵管安装不规范问题、动脉连接管道与穿刺针连接紧密度不达标、透析输液完毕后输液夹子关闭不及时等都会引发空气栓塞,引发病人透析生命危险[2]。该风险主要源于设备安装配置,因此在进行透析前应该加强设备检查,保证设备的使用性能正常。
1.6病人的感染风险血液透析操作中还会有感染风险,原因多在于护士操作未按无菌操作规程使透析器械污染造成感染,护理人员操作责任重大。2血液透析中护士风险
护士在进行血液透析操作过程中会面临血液性疾病传染风险,如护士在操作透析设备时受针刺伤将增加护士感染疾病的危险,因此要及时进行处理与检查。此外,护士面临的风险因素中还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等[1]。其中化学因素有复用消毒剂、机器消毒剂污染,护士长期接触该类化学药剂,会增加头痛、职业性皮炎、鼻炎等疾病的几率。物理因素有噪音和电磁波等,该类因素会导致护士烦躁激动、内分泌紊乱等。心理因素方面主要与病人风险管理有关,护士在进行血液透析时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会保持紧张状态,长期以往会造成注意力透支,反应力降低。3非正常护理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坏风险
血液透析操作中一些不规范操作会引发仪器损坏,造成应用故障同时增加管理成本,还会影响病人治疗,引发生命危险。不规范的设备操作造成设备风险包括卸管方式及卸管环节的不同血液接口吸头损坏、盐水渗入造成的电路板损毁等,设备损坏风险管理主要就风险存在环节进行控制,并加强检查,以保证设备性能状况良好。4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4.1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权责制护理风险管理要制定停水停电及水质异常等应急预案及防护措施,并将管理职责细分到护理个体人员,包括的应急对策。
4.2加强法律及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护理人员树立风险观念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及演练,以保证紧急事件发生时护理人员头脑清醒并做出冷静处理,培训工作要进行护士安全与自我防护教育,并引导护理人员树立预防为主的风险控制观念。
4.3强化医护人员及患者之间的沟通患者与医护沟通是完善调整治疗方案的前提与依据。有效的沟通能够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借助沟通渠道进行风险教育与风险意识培养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的重要途径。
4.4健全监管巡查机制,实现科学化管理局面定时巡视透析过程是进行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方式,医院透析中心要制定健全的值班制度,定时巡查,并通过分责化的巡查减轻护士压力,维护护士健康。
4.5强化感染控制,及时进行设备消毒及保养强化医院透析中心的感染管理是进行患者身体与护士健康的保障与基础,要定时进行透析设备的检修,并保证设备使用前清洁,构件安装性能良好。5小结
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需要着重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和风险意识,争取通过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与操作来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此外,还要进行风险预防管控,以借助有效的风险管理来构建良好的治疗与工作环境,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1]叶春.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J].西部医学,2010,7(11):2174-2175.
钢材物流中心信息系统设计 篇7
关键词:钢材,物流中心,信息系统设计
1钢材物流中心的职能
物流中心是集中完成物流七项功能的区域性物流节点,这七项功能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处理,其中运输服务和仓储服务是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企业物流中心根据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分为生产型物流中心和销售型物流中心。生产型物流中心主要在供应链中的上游,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运输、仓储和配送服务,销售型物流中心在供应链的下游,提供产成品的销售、运输、仓储、加工和其他物流服务。钢材物流中心是典型的销售型物流中心,它一方面提供入场钢材企业进行现货交易的功能,另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完成仓储、加工和配送的功能。
建设钢材物流中心,集中经营销售,有利于促进钢材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信息系统是钢材物流中心的灵魂,通过对钢材市场进行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应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物流机械与设备,推行科学分析与控制,实现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因此,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钢材物流中心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2钢材物流中心的功能设计
在设计钢材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功能时,需要围绕物流中心的业务展开,形成贸易、结算、加工、配送、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物流体系。为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还需要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钢材消费者可通过物流中心的电子商务平台,随时了解全国钢材的行情资讯。根据物流
中心的需求,其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架构如图1所示:
这个功能架构是钢材物流中心的总控模块,其功能细化说明见表1。
3信息系统特点
由于钢材业务工作的多样化,现在的钢材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应具有灵活多变的业务处理方式,一般来讲,下列特点是我们在设计信息系统时应该具备的:
(1)实现仓位管理的计算机化。在物流中心进行的仓储空间、仓储设备、仓储编码等工作完成后,系统就可以实现储位的安排,储位的安排可以分成人工安排、计算机辅助安排、计算机自动安排等方式。对于不同的仓库管理模式可以采用不同的储位安排方式,要因地制宜,配合钢材的储存单元来评估选择储位安排方式。表2是不同的储位安排方式与储存单元之间的关系表:
×:不适合△:勉强可用√:适合
(1)个别储存单元:每一储位的储存状况均列入管理状态。
(2)纵深储存单元:以每道纵深的储位为一个管理单元,每单元以放置一种货品为原则,其储存状况均列入管理状态。主要储放设备为后推式料架、驶入式料架、流动式栈板料架。
(3)区域储存单元:以客户单一货品的最常进货批量、最适宜进货批量或最少进货批量为公倍数,设置一个储区作为管理单元,例如6个栈板所占的区域为一个单位,每区域单元储位以放置一种钢材为原则,其储存状况列入管理状态。
(2)钢材批次跟踪。系统对进出仓库钢材进行批次安排,在物流中心的业务操作中进行批次跟踪,在系统中的装卸、运输、加工、配送等业务操作中通过批次跟踪,物流中心和货主能跟踪到钢材的去向、位置和状态,这些跟踪可通过回单管理、GPRS跟踪软件或GPS跟踪器实现。
(3)多仓库、多编码、多计量单位支持。对物流中心来说,可能有分布在不同物理位置上的多个仓库。在设计的物流信息系统中应支持对多个仓库的管理和运作。系统设计上,物流中心管理层应能对钢材信息进行统一安排,而在物流中心作业层的信息可以按仓库进行处理,从而物流中心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分布作业。
为了保证信息的唯一性,系统对订单进行唯一性编码,同时保留订单上客户方的编码,以供物流中心与客户对单之用,在数据库设计上,系统可对订单留下增加编码的空间。
钢材物流中心的钢材可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提供各种单位互换功能,比如钢材可以以吨入库、以公斤出库,在建立钢材档案时可计入多单位互换因子,以便系统进行互换处理。
(4)全面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对物流中心的客户关系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客户、合同、货物、价格等市场敏感信息的管理,为进一步建立钢材供应链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5)开放的平台。为增强系统可维护性,系统应采用面向对象的B/S结构软件设计模式,为物流中心的系统维护、节约商家入场成本打下基础。
系统应提供和其他系统连接的接口,比如和其他商家ERP系统连接的EDI等。
(6)支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当前钢材物流中心建立信息系统必须规划的模块,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建立中心钢材的供应链管理,提升中心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因此,系统应该具备强大的网上查询、委托、配送功能,通过因特网建立与钢材厂、商家和重点客户的紧密联系,在网上实现搜索、下单等一条龙物流服务。
上述的信息系统规划是目前钢材物流中心基本的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必将进入物流中心,因此,物流信息系统还要求有与物联网的接口设计,甚至有可能需要重新规划,这是我们信息系统开发工作者的新课题、新任务。
参考文献
[1]周凌云.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刘丽艳.物流中心运作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王微怡.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秦天保.现代物流信息系统[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信息中心机房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篇8
作为企业网络的逻辑中心, 信息中心机房集中放置着大量的设备, 包括各种应用服务器、磁盘阵列以及交换机和防火墙等网络设备, 这些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则被安装在多个机柜中。为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信息中心机房中需要为其提供可靠的强弱电连接, 这就需要在机房中进行各种线缆的布放。而在相对较小的空间中进行高密度的布线和跳接就需要按照综合布线的原则对其进行设计。
2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由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软电缆以及有关连接硬件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 它能支持多种应用系统, 但不包括具体应用系统中的各种终端设备和转换装置[1]。综合布线系统的主体是建筑群或建筑物内的信息传输介质, 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 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
在传统的布线系统中, 各个应用系统相互独立, 分别由不同的厂商设计和安装, 采用不同的线缆和不同的终端插座。而且连接这些不同布线的插头、插座及配线架均无法互相兼容。由于没有统一的设计规范, 加上施工时期的不同, 不但造成施工的重复和成本的增加, 而且由于各布线系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导致在管理和使用上非常不方便。尤其当工作场所需要重新规划, 设备需要更换、移动或增加时, 只能重新敷设缆线, 安装插头、插座, 并需中断办公, 使得布线工作费时、耗资、效率低下。不利于布线系统的综合利用和管理, 限制了应用系统的发展变化, 以及通信网络的扩充和升级。
综合布线系统通过使用高品质的标准传输介质, 对多种应用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 形成一个可以承载多种应用系统的开放的布线系统。在拓扑结构的设计上, 区别于传统的总线式布线, 综合布线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星型拓扑结构的设计, 各个子系统相互独立, 子系统之间通过跳线连接[2]。当工作场所需要重新规划时, 只需通过跳接改变布线系统的物理路由即可, 极大地减轻了布线系统管理和运维的工作量, 节约了成本。
3 信息中心机房综合布线系统结构
区别于一般建筑物的综合布线, 信息中心机房的综合布线系统中信息点相对集中并且数量巨大, 而且由于机房有通风、防火等的需求, 其线路敷设方式也与一般建筑物的综合布线存在区别。下面对信息中心机房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设计的步骤进行介绍。
3.1 信息点的布局和数量
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设计时, 首先需要确定机房中信息点的具体布局以及数量。由于综合布线是在具体的应用系统安装之前进行, 因此需要预先了解所支撑应用系统的设备需求和安装形式。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够明确具体的设备需求, 这样可以估算出准确的信息点数量。但实际上机房内服务器和终端数量众多, 其布局和安装形式各异, 导致很难有非常准确的估算值, 但至少应能够给出误差不超过15%的估算值。
在进行信息点的估算时, 主要需要考虑的是设备的安装形式, 设备按照安装形式的不同一般被分为两种:塔式设备和机架式设备。
塔式设备主要是塔式服务器, 一般采用落地安装, 安装密度很低, 每平米不到2台。也有用户将塔式服务器安装在标准服务器机柜内, 一台机柜只能安装2~4台。若采用敞开式机架安装, 一个机架可安装12台左右服务器, 平均每平方米5~6台。
除去塔式服务器外, 机房内的其他设备一般都是机架式设备, 包括机架式服务器、网络设备、磁盘阵列等。机架式设备可以被统一安装到机柜中, 两台设备之间间隔至少1U的高度, 一台标准的服务器机柜可安装12~15台设备。
在估算出信息点的数量后, 还需要给出一定的扩展余量, 一般为10%~20%, 以备日后系统扩展使用。
3.2 系统交连模式
在确定了信息点的数量后, 就需要根据其布局和数量确定综合布线系统的交连方式。当机房面积在200m2以下, 信息点的数量在200个以下时, 可只采用单点管理单交连[3]的方式, 即只存在水平配线的布线, 逻辑连接如图2所示。
在机房面积较大, 尤其是信息点的数量比较多的时候, 如果依然采用单交连的方式, 由于配线线缆较多, 必然需要采用较大容量的线槽。如果线槽布置在活动地板之下, 将会造成空间的阻挡, 从而给地板下送风的空调带来很大的送风阻力。而且单一的交连场和管理场会将所有的线缆全部汇集到一点, 增大了线缆管理的复杂度。在这种情况下, 建议采用双点管理双交连的方式, 增加一级交连场, 将配线线缆控制在本地, 而通过较少数量的干线线缆实现连接。逻辑连接如图3所示。
3.3 布线传输介质
布线传输介质的选择需要依据具体的应用系统带宽需求给出, 在传统的布线中一般会采用超5类线缆来实现100Mbps的传输带宽, 但随着带宽需求的提高, 在当前的铜缆布线中, 较多地采用六类线缆的布线以实现1000Mbps的传输带宽。另外, 考虑到机房中具体的电磁环境, 在进行线缆的选择时,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采用非屏蔽双绞线或者屏蔽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是目前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传输介质, 它由多对双绞线外部包裹一层聚氯乙烯化合物 (Polyvinyl Chloride, PVC) 绝缘塑料套管构成。由于线对外部没有屏蔽层, 所以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的直径较小、节省空间, 重量轻、易弯曲、易安装, 串扰影响比较小, 具有阻燃性, 并且价格比较低廉。但是它对于外界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比较差, 同时在信息传输时对外进行电磁辐射, 安全性也比较差。不适合应用于对于安全性要求比较高以及电磁干扰比较强的环境。
屏蔽双绞线电缆就是在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基础上增加了金属屏蔽层来实现电磁屏蔽, 以使双绞线电缆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电磁环境和高安全性环境下正常进行数据传输。在屏蔽双绞线中还有一根贯穿整个电缆线长度的排流线与金属屏蔽层相连, 用来排放金属屏蔽层上积聚的电荷[4]。屏蔽双绞线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等优点, 但是屏蔽双绞线的价格相对比较高, 而且在安装的时候, 金属屏蔽层必须要良好接地, 以释放屏蔽层的电荷。如果接地不良, 就会产生电势差, 成为影响屏蔽系统性能的最大障碍和隐患。而且屏蔽双绞线的重量大、体积大。所以, 屏蔽双绞线电缆的使用相对较少。一般在电磁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光纤来作为传输介质。
4 信息中心机房综合布线系统物理路由
物理路由是指综合布线中线槽或线管的具体布放方式和路径。首先, 在支撑件的选择上, 建议采用金属的线槽, 以提高系统的支撑强度和防火等级。而对于线槽的布放路径, 考虑到在机房中一般会将放置设备的机柜成排布置, 因此可以将线槽与成排的机柜平行布局。一般每排机柜布置一条线槽, 也可以在两排相邻机柜中间布置一条公用线槽。
对于线槽的具体布放方式, 可以分为下走线和上走线两种。
对于有活动地板的机房, 一般会采用封闭式的金属线槽进行布线, 并将线槽安装在活动地板下。如图4所示。
在使用活动地板下走线的情况下, 要求活动地板内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5cm;如果活动地板内作为通风系统的风道使用时, 净空高度则应不小于30cm。如果需要强弱电同路由, 则应进行相应的电磁屏蔽措施, 例如在金属线槽中使用金属隔板进行分割;否则, 则要满足距离的要求。一般非屏蔽双绞线与电源线的距离应不小于30cm, 屏蔽双绞线与电源线的距离应不小于7cm。
考虑到活动地板下走线对空调送风带来的影响, 目前一般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 而是更多地采用上走线的方式。
上走线一般采用吊装在屋顶上的敞开式梯形桥架进行布线, 如图5所示。
敞开式梯形桥架相对于封闭式的线槽而言更便于增减线路和进行维护。在使用梯形桥架进行布线时往往将弱电和强电一并考虑, 将桥架分为上、中、下3层, 分别作为强电线路、铜缆线路和光缆线路的通道, 每层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m。如果机房的层高不够, 也可减少层数, 采用左右布局的方式。
5 结语
信息中心机房的综合布线系统与一般的智能楼宇的综合布线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信息中心机房综合布线系统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整个网络的运行质量。因此必须要做好其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以提供可靠的底层传输支撑。
摘要:作为多种应用系统的底层支撑系统, 信息中心机房的综合布线系统在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信息中心机房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进行介绍, 使机房管理人员能够对机房内的综合布线技术有较为具体的了解, 以方便其对机房进行管理与维护。
关键词: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信息中心,信息点
参考文献
[1]方水平, 王怀群.综合布线实训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2]田庚林, 张少芳, 田华.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007.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系统 篇9
关键词:仓储,货位优化,入库管理,功能模块
现有仓储管理系统软件主要应用在记录货物、货位信息方面,而入库管理主要还是凭借主管人员与仓库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入库作业仍然采用人工操作,致使仓储作业工作效率低下。通过对仓储货位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解决货位优化问题,就可以使物流中心拥有一个良好的仓储布局,从而缩短出入库操作时,工作人员的行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系统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程分析
在业务流程的调查分析中,虽然形象的表达了信息的流动和存储的过程,但是仍然没有完全脱离物质的因素,为了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还必须舍去一些物质的因素,因为在任何一个应用软件的系统中,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今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处理对象,数据流程分析是把数据在系统内部的流动情况分析出来,仅仅是从数据流动的过程考查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流动、传递、处理等的分析,这个过程也是从外部世界向计算机世界逐渐靠拢的过程。(见图1)
2仓储货位信息系统设计
(1)模型假设
尽管仓储管理现状差距悬殊,但一般仓库都有五个基本作业区:验货收货区、存货区、拣货区、出货区和货物交接区。
根据这五个基本作业区,本文假设了一个通用的库场模型。设有一仓库,存货区共有货架n排,每排货架有货位p层q列。第k排i层j列的货位记为Xkij,货位上货物的质量为mkij,周转率为fkij,距出货区的距离为Skij。每个货位的长、宽、高为a、b、c。最靠近出货区的货架为第1排,最靠近出货区的列为第1列,最下面一层为第1层。
(2)目标函数
本文研究的货位优化问题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是,存货周转率高的货物放在离出货区近的地方。
对于具有n个编号为,1,2,…,n,的待拣选货位点,使单次拣选总花费时间最小,可表示为:
本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式中,fkij———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存货周转率(次),Skij———货物到出货区的距离(m)。
(3)约束条件
货架稳定性是货位优化问题的一个约束条件。考虑当承载额定重量的货物、且货架的重心在中位线以下时,货架是最稳定的。设定每一货位货物都是质量均匀的,并且充满整个货位空间。
式中,mkij———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质量(kg),M———每个货位的额定承载能力(kg)。
为了确保货架绝对稳定,让(2)式中的每一项都小于等于零,则得到约束条件:
式中,mkij———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质量(kg),———每个货位的额定承载能力(kg)。
假设的通用仓库模型中,共有货架n排,每个货架有货位p层q列。因此,得到货位优化问题的空间约束条件:
(4)货位优化模型
分析可得到货位优化模型:
式中,fkij———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存货周转率(次),Skij———货物到出货区的距离(m),mkij———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质量(kg),———每个货位的额定承载能力(kg)。
由于多数物流中心已经使用仓库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在货位优化这个模块内,大多数的仓库管理系统是不能实现的,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精力放到货位优化的实现上,希望能够将研究出的货位优化模块能够与现用中的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提高这些仓库的货物出入库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春香,孙桂琴.VB6.0报表生成技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2]谭沧海,魏国平.利用VB开发军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2.
[3]吴青.湖北省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28(5):5.
[4]廖姝敏.广东省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设想[J].物流科技,2005(8):72-75.
[5]钟路.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陈松乔,任胜兵,王国军.现代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系统 篇10
关键词:数据信息中心,电源监控管理,电力监控仪表,导轨式安装
0 引言
“节能减排”目前已成为衡量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电信、银行以及大型企业业务的扩展,庞大的数据中心所带来的管理维护费用和不断攀升的电费已成为企业主管的一大难题。本文介绍数据信息中心基于导轨式安装电力监控仪表的电源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触摸屏、单相或三相交流信号采集单元、互感器构成,能对数据中心电源进行实时采集,并显示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谐波和电能。
1 系统方案
1.1 电源监控配电方案
电源监控系统由DTSD1352-H、DTSD1352、ADL-300EL监控仪表及TPC7062KS触摸屏组成,典型一次图如图1所示。监控仪表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1.2 组网结构图
系统采用三层网络分布式结构,子站直接由人机界面TPC7062KS屏进行监控、采集现场仪表数据,电源监控组网结构图如图2所示。
2 电源进线监控
电源进线监控由触摸屏与DTSD1352-H组成。
2.1 触摸屏
触摸屏采用昆仑通态7英寸屏,型号为TPC7062KS,工作电源为DC 24V/30W,主要功能是及时将各仪表采集到的数据动态显示到人机界面,报警或报警数据存储上传,以及实时、历史报警显示等。
监控系统主要检测电流、电压、功率、电能、母线谐波数据,及各个支路的分合状态。显示方式以数字显示、折线图、条形图为主,监控系统界面如图3所示。
2.2 母线电参数检测仪表——DTSD1352-H
母线电参数检测仪表不需要工作电源,功耗不大于3W;电压信号输入,0~300V/50Hz;电流信号输入,一次电流80A以下直接输入,80A以上二次输入0~5A。该仪表主要功能有测量常规的三相交流电量,如相电压、线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分相与合相)、无功功率(分相与合相)、视在功率(分相与合相)、功率因数(分相与合相)等;电能有四象限,包括吸收有功电能、释放有功电能、感性无功电能、容性无功电能;测量电压、电流2~31次谐波分量及总谐波含量、电流K系数、电压波峰系数、电话波形因子及三相电压、电流不平衡度等,用户可以方便地对供电电网质量进行分析。
DTSD1352-H在电流小于80A时可直接接入,不需要经过电流互感器,其二次原理图如图4所示。
3 支路监控
3.1 大电流分支回路监控仪表——DTSD1352
大电流分支回路监控仪表主要监测电流大于63A的回路。该仪表可用于1个三相回路中也可用于3个独立的单相回路。其它监测功能和二次原理同DTSD1352-H。
3.2 小电流分支回路监控仪表——ADL-300EL
小电流分支回路监控仪表主要监测电流小于63A的回路。仪表工作电源为AC 85~265V,功耗不大于2W;电压信号输入,0~300V/50Hz;电流信号输入,二次输入0~50mA。该仪表主要功能有测量常规的三相交流电量,如相电压、线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分相与合相)、无功功率(分相与合相)、视在功率(分相与合相)、功率因数(分相与合相)、有功电能及无功电能。该仪表可用于三相回路中也可用于3个独立的单相回路。
ADL-300EL支持0.05A电流信号接入,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不允许接地。用于三相回路的二次原理如图5所示。
4 结束语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系统 篇11
关键词 血液净化中心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通过近年来我科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一序列安全护理措施,有效提高安全护理质量。
加强护理安全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知识,并进行考试,从而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明确责、权、利,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认真对待和处理透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护理质量。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如操作人员未经必要的操作培训,不熟悉操作常规及故障应急处理,极易出现严重差错[1]。因此,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规范操作。制定科室业务学习计划,每月进行业务知识讲课和技能培训;新安装或添加血液净化设备时操作人员均应参与机器的监测、试机和操作常规的培训;定期选送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进修;鼓励参加在职教育,提高专业素质。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考核机制,减少不安全因素发生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的检查标准,由护理护理部组织人员到科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各项安全检查,并按管理考核打分,与护士的绩效相挂钩,从而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操作的规范。护士长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对已发生的护理缺陷根据事件性质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护理部并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人为错误造成的)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血路管连接不紧密穿刺针(或深静脉插管)接头、管路、透析器、静脉监测器等处连接不紧密,各个侧管未处于加帽密封和闭管夹的双保险状态。导致动脉端漏气,有空气栓塞的危险;静脉端穿刺针(或深静脉插管)接头与血路连接处漏血,甚至会有脱落的危险;其他侧管未处于双保险状态和静脉监测器连接不紧密都会有漏血或漏气危险。因此,必须在上机前,先检查管路和透析器是否连接紧密,静脉监测器连接是否完好,各个侧管是否处于加帽密封和管夹关闭的双保险状态。上机后应注意检查动脉端连接是否紧密,可用无菌干棉签环形擦拭连接口,查看有无血液外渗,如有及时关血泵,夹闭管夹,重新连接丝扣致紧密状态,并观察5~10分钟,无异常盖好无菌巾方能离开。
穿刺针拔脱血管外:血液净化治疗中,由于时间长,患者饮水、进餐、活动时牵拉到穿刺针;患者出汗,胶布黏性差;护士穿刺成功后未牢固固定穿刺针及重病烦躁的患者,未保护好穿刺部位,导致穿刺针脱出血管外引起大量血液丢失。因此,每30分钟巡视查看穿刺部位1次,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穿刺后应在针柄处交叉粘贴胶布,选用黏性较好的胶布固定,粘贴时必须紧密牢固。重病患者应保护好穿刺部位,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固定肢体。治疗中让患者处于舒适的部位。
透析器及管路凝血:上机前忘记给首次肝素或治疗中忘记打开肝素夹及治疗中血流量差,容易造成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导致患者约200ml血量损失,同时还容易形成血栓,而危及生命。故上机前应认真核对医嘱,确认首次肝素用量,追加肝素量并认真设置治疗参数,上机后再次进行核对并打开肝素夹,另一名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双签名在透析记录单上。治疗中30分钟观察动静脉压、垮脉压、透析器及管路有无变黑、血流量等情况,血流量差者应及时调整,确保透析过程中无凝血情况。
穿刺部位出血:穿刺部位出血其主要原因是穿刺不当,反复定点穿刺;观察不及时未发现;拔针时未按压到针眼处以及用弹力带固定不牢固太松;患者袖口太紧,穿衣时不小心让止血带松脱等。其防范措施:穿刺部位应每30分钟查看1次,内瘘患者穿刺时选用绳梯法或纽扣法,切忌定点穿刺法,透后应找准针眼压迫止血,以不出血即可,加压力度以不渗血能触及震颤为宜,用胶布固定好弹力带以防松脱和上下滑动移位。加强宣教,让患者穿袖口宽松的衣服并防止穿衣时拉脱弹力带。
空气栓塞:血液净化治疗中常常因输血或输液时,没注意到已输完,空气随血泵转动被吸入透析管路,下机时违反操作规程,此外与动脉穿刺针脱落,管路接口松开或脱落等有关。在透析中一般不会发生空气栓塞,但如监测系统失灵或静脉管路未放好在空气感应器内和安全夹上就非常危险。有报道3~4ml的少量空气栓塞则可引起死亡。因此,最有效的是事前预防,输血输液时应专人看守,输完后及时关闭管路夹和调节器;上机后应确认静脉管路是否放好在空气感应器内和安全夹上,空气感应器失灵的透析机不得使用,透析结束下机时应按正规操作下机,不宜将管路从安全夹中取出用血泵回血;做好内瘘针(或深静脉插管)的固定,透析管路之间,管路与透析器之間的链接。
跌倒危险因素: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因脱水过多容易发生低血压反应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故应做好安全防范,防止站立和行走时跌倒,透析结束后应测血压,观察讯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并让患者休息15~30分钟,无不适,血压正常,患者状况良好,有家人陪伴方可离开血透室,如感不适、头晕、出冷汗、血压低者应卧床休息,给予对症处理,血压恢复,患者全身状况好转并在家属的陪同下方可离开,以防晕厥发生。
思想重视,组织制度健全且控制措施落实,培训到位,才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透析过程中人为的错误有许多是不注意细节,不认真而造成的。认真进行操作规程检查,这类错误多在开始时或开始后被发现,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危害[2]。因此,应加强责任心,注意细节,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才能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延琴,韩超,薛照辉.血液净化操作状况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人民军医,2008,51(6):348.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系统 篇12
关键词:市级水情信息中心,系统整合,软件开发,网络建设,信息管理
1 加强现有遥测站点运行维护管理、加密特殊流域雨水情站、旱情监测站点建设
1.1目前毕节市各系统建设情况简介
毕节市辖7 县1 区, 现有国土面积26853km2。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其中长江流域面积25609.8km2, 珠江流域面积1243.2km2。原有基本水文站点11 个, 雨量站点63 个, 远不能满足辖区内防汛抗旱的需求。
自2005 年来, 毕节市水文资源局陆续建成毕节市旱情墒情监测系统、防汛指挥系统、中小河流洪水易发区等项目共8个固定墒情监测站, 遥测雨量站、水位站共212个。
各监测站点通过现有GSM、GPRS通讯方式自动采集、传输信息, 监测数据可靠, 为我市的防旱抗旱、防汛减灾提供了大量的监测数据,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加密雨水情、旱情遥测站点建设
自2005 年起, 毕节市陆续建设了一批遥测站点, 这些站点的建成极大的缓解了毕节市水文监测站点少, 分布不合理、不均匀的状况。但因毕节市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地貌, 山区河流多, 汇流时间短, 突发降雨易造成洪涝灾害, 尤其针对小流域暴雨洪水或重点城市重要河段防洪监测的站点更为缺乏, 因而在现有站点基础上加强小流域范围内雨、水情监测站点或重要防洪河段的监测尤为重要。监测站点加密后, 可补充区域内实测雨水情资料, 大力开展洪水预报方案的应用, 以满足小流域防洪抗旱的需求。根据“十三五”规划, 毕节市将增建水位站点3 个, 雨量站点26个, 墒情监测站点14个, 地下水监测站点2个, 这些站点的建成将使毕节市水文资料更为完整和丰富, 地下水的监控和观测项目如建成将填补辖区内空白。
2 整合现有资源, 充分发挥各系统的作用
目前毕节市建有旱情墒情监测系统、防汛指挥系统、中小河流洪水易发区等监测项目, 因各系统遥测设备和接收软件不同, 导致数据的查询、使用不便, 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 应采取以下措施, 使各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
加强历史水文资料数据库建设, 使历史水文资料均能进入标准数据库, 实现雨水情信息历史数据的查询、统计、筛分, 以便在发生特殊雨水情时能迅速、准确地获取历史资料, 与现有雨水情状况进行分析对比;对各系统现有数据库格式进行整合, 使各监测系统所采集数据能统一进入标准数据库, 能导入、导出, 进行综合应用。数据读取高效、便捷;对现有各系统数据接收软件进行整合, 使各系统遥测站采集数据能通过同一接收软件查询、计算、分析。
3 开发适合的水情信息软件
为了实现各遥测站信息能迅速发布到县 (区) 防办等相关部门, 需开发一套适合水情值守、信息报送的系统软件, 主要具备以下功能:具有实时监测雨水情信息、查询实时、历史雨水情信息的功能;具有报警功能, 当监测数据达到一定量级时启动自动报警, 以提醒值守人员关注区域内实时雨水情状况, 并做出判断分析;具有将实时雨水情信息按时段、按区域自动生成表格、等值线图、与历史同期值对比分析等图表同时具备分析计算、打印的功能;具有视频监控功能, 在重点防洪河段能实时监控雨水情的发生发展;具有动态的演示功能, 对一场降雨或一场洪水的发生发展能进行详细的过程演示, 达到直观的效果;具有会商功能, 在发生特殊雨水情时能调取历史水文资料、现有水文资料, 经过综合分析, 形成会商资料, 实现通过视频系统参与省市防办等机构的会商;具有预测预报功能, 依据历史水文资料及气象天气预报, 加强重要河段的洪水预报方案的建设, 对重要河段及重点流域内的雨水情进行预测预报。
4 建设信息专用网络, 加强信息的传输
除建立局办公局域网外, 还需架设专线, 连接各县 (区) 防办、省防办。实现实时数据的传输、资料共享, 洪水预报方案的会商、特殊雨水情的会商等功能。
现有雨水情信息的传输上主要依靠GSM和GPRS2种方式, 未来除这2 种方式外, 还应启用卫星网络, 以便在发生特殊情况时, 雨水情信息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传输。
5 开发水文水资源综合信息管理软件、加强人员培训
开发水文水资源综合信息管理软件, 该软件具有不同的子系统, 包括实时雨水情信息、河道水资源信息、旱情监测、水质监测信息、办公管理等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能相互连通、实现信息联网、互通, 又能相对独立。能快速实现各部门之间资料查询、分析计算、预测预报、信息发布、信息会商等。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系统】推荐阅读:
血液透析中心应急预案09-03
血液透析中心实习总结10-06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08-05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06-12
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05-25
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09-20
串联血液透析06-16
血液透析膜07-01
血液透析患者07-07
血液透析用水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