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质量分析

2024-07-10

透析质量分析(共12篇)

透析质量分析 篇1

质量改进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由工业标准化管理为基础, 向各个领域发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质量改进的不断完善, 已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尿毒症最佳方法, 但是血液透析常需要长时间的进行, 且常伴有诸多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严重影响[1]。我院将质量改进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2月护理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 (观察组) , 其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在18-79岁之间, 平均年龄58.6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16例, 慢性肾炎15例, , 多囊肾9例;透析时间在1-12年, 平均6.9年;透析次数, 每周3-4次;2007年1月-2009年1月护理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 (对照组) , 其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在17-80岁之间, 平均年龄60.3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14例, 慢性肾炎16例, , 多囊肾10例;透析时间在1-11.5年, 平均7.2年;透析次数, 每周3-4次。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比例、透析时间、每周透析次数等临床基本数据进行比较,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3>0.05, 无显著差异性。

1.2 护理方法

1.2.1 确定问题

对患者透析过程中的护理进行全面的分析, 对患者出现的心律失常、心衰、低血压、高血压等常见并发症进行统计, 发现研究对象中有2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并发症出现率高达45%, 这些并发症直接影响了透析治疗的效果, 甚至导致透析失败, 危及患者的生命[2]。

1.2.2 寻找原因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病史、病历资料及透析护理过程进行分析, 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 结合相关研究对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护理人员提供的资料结合相关研究数据得出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①透析造成血容量短时间内大量变化;②透析液中钠浓度过高或过低;③使用药物不当, 产生副作用;④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饮水或进餐;⑤患者体质虚弱或营养不良;⑥在常温或高温的条件下进行透析;⑦患者年龄过高。

1.2.3 改进护理方案

根据上述的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引发原因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可以通过改变透析中钠浓度和采用超滤率透析模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②对患者进行有关血液透析及并发症的注意事项及用药禁忌进行宣教;③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让患者了解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原因、治疗及预后等知识, 从而使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 树立起治疗的信心;④针对特殊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 对老年患者的透析过程进行密切的观察, 一旦出现异常需立即采取措施;⑤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让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 通过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配合, 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1.2.4 实施方案

护理人员根据改进后的护理方案, 对研究对象进行护理。根据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种类和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①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并发症的病情及病因, 向患者耐心讲解引发并发症的原因,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②指导患者合理膳食, 增加营养, 增强体质;注意进食时间, 一般在透析前2h进食, 透析过程中及透析后2 h不进食;③在低温环境下, 改用线性钠模式 ( SP) + 线性超滤模式 (UP) 的透析模式进行透析, 防止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3];④密切观察整个操作过程, 尽量做到安全、有效、舒适透析, 提高透析质量及患者满意;⑤按方案进行心理护理和发动家属协助护理。

1.2.5 执行情况检查

按照计划实施护理3个月后进行执行情况的检查, 检查具体步骤如下:①制定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并发症原因及病情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②方案执行:记录的方案的执行负责人、执行日期、执行过程及详细的操作方法;③检查及评价:对每个方案的效果进行检查, 并根据相关标准作出评价;④ 方案处置:对于疗效较好的方案, 在临床推广使用;无显著效果的方案, 及时进行修订。

1.2.6 巩固措施及总结

将研究方案中有优势的部分在全体护理人员中进行宣教;总结研究过程的所有方案、结果及分析, 进行记录。

2 结果

根据分组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 护理6个月

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率等临床数据进行评价, 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 经统计学分析, P=0.042<0.05, 具有显著差异性。两组患者具体临床数据比较如附表。

3 结论

尿毒症导致患者的肾功能衰竭, 引发多种疾病, 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尿毒症有着病情严重, 发病率高的特点, 故有“第二癌症”之称。目前血液透析治疗和缓解尿毒症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血液透析常需要长时间的进行, 且常伴有诸多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严重影响。这就给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将质量改进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 使患者的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同时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满意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我院研究数据进一步证实了, 质量改进方法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的效果, 降低并发症, 提高患者满意率, 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金芳, 刘宏, 张留平, 等.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护理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 2010, 20:567-568.

[2]易如珍, 伍艳玲.维持性血液透析保护血管的护理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 2010, 3:234-235.

[3]云曼丽, 陈文.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 2009, 32:235-236.

透析质量分析 篇2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进入透析间须穿隔离服、戴口罩帽子、换室内鞋。外来人员进入透析中心应换鞋,经允许后方可进入透析间。(二)(三)(四)认真执行血液透析操作规程。

患者透析期间医护人员不得离开透析间。

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出水量,并详细记录,如病情变化随时测量,并通知医生。(五)(六)(七)定期检查抢救车及药品柜,过期物品及时更换。透析结束后擦拭机器,整理病床。

患者接受透析前要进行肝功、肝炎系列、HIV及梅毒检查,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要定期复查肝炎系列。(八)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要专区、专机透析,使用一次性透析器、管路及穿刺针。(九)(十)所有的透析患者都使用一次性透析器、管路及穿刺针。每日紫外线循环风机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透析质量分析 篇3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更早接受透析治疗

关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开始透析治疗的时机,目前尚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糖尿病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当糖尿病肾病逐渐发展到晚期肾功能衰竭时,往往已有较严重的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与非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相比,其水钠潴留,贫血及全身中毒症状更为显著,尿毒症症状出现更早。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蛋白质合成的障碍,肌肉总量下降,平常我们用于评估肾功能的指标(如血肌酐水平),往往不能准确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比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应更早地接受血透或腹透治疗。

不能单一依靠肾功能检查指标

透析质量分析 篇4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ESRD,生活质量

终末期肾病 (End Stage Renal Diseae, ESRD) 是严重且常见的肾脏疾病, 目前治疗ESRD的方法主要采用肾移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方法, 一般来说, 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相对低于正常同龄人。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医学的不断发展, 透析治疗除解除患者病痛外, 还要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健康, 拥有高品质生活[1,2,3,4,5]。本文通过对ESRD患者的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的研究, 旨在为ESRD治疗及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9例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中男性19例, 女性20例;患者年龄26~82岁, 平均年龄 (52.1±7.8) 岁;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 患者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21例, 观察组患者为ESRD腹膜透析组, 对照组为血液透析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排除标准

本组研究排除精神病及不合作患者, 排除近1个月内发生急性腹膜炎、急性左心衰竭、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

1.3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每月透析费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费用, 及并发症发生例次与病死率。采用本院自制患者治疗生活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患者应答, 医护人员记录的方式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费用 (透析费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费用) ,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例数及出院后再次住院次数。

1.4 判断标准

选择我院肾病方面专家组成评估小组, 评估小组成员不包含患者治疗医师及护理人员, 根据患者治疗状态及自我阐述, 从食欲、精神状态、睡眠、疾病认知、治疗态度等几大方面进行评述, 每个方面评分标准为5分为优, 4分为良, 3分为中, 2分及以下为差。满分50分。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估,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经一年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发现, 在治疗费用方面, 透析费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没有明显差别, 但是观察组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费用与对照组对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过程中, 观察组患者1例并发脑梗死, 2例出现腹膜感染症状, 此2例患者给予对应治疗后完全治愈;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 1例并发脑出血, 3例并发心力衰竭, 1例出现肺炎, 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 另2例患者死亡, 死亡原因分别为心力衰竭、感染, 两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 住院次数对比, 血液透析组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通过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发现, 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普遍高于对照组高, 病情恢复情况及生活状态改善情况较为良好, 尤其是精神状态治疗方面, 明显高于对照组, 患者治疗信心明显增强, 治疗后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随访中发现, 观察组7例患者可不同程度参加工作或学习, 社会回归率较治疗前要明显, 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 慢性肾脏病目前呈发病上升趋势, 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每年呈10%的速度增长, 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理想方式是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是采用腹膜作为半透膜, 向腹膜内注入透析液, 并借助毛细血管内的血浆及腹膜内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的梯度及渗透梯度, 通过弥散及渗透原理, 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及潴留过多的水分, 达到治疗的作用。

由于慢性肾脏病带来的生活不便、经济负担, 认知功能、回归社会的能力均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 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组研究发现, 采用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残余肾功能保存状况良好, 住院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 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中, 以心脑血管等疾病是导致患者高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造成治疗后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采用腹膜透析治疗组, 通过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中发现, 患者经治疗后均表示心理压力减少, 睡眠、食欲、精神状态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配合度也较治疗前要好。另外, 腹膜透析可采用家庭透析, 减少了患者来院透析次数, 节省交通费用, 节约患者的时间与精力, 同时, 腹膜透析在治疗肾性贫血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 使用促红素的剂量上腹膜透析要少于血液透析, 所以总体费用腹膜透析要相对低于血液透析。另外, 腹膜透析在节省医疗资源, 尤其在透析场所的建立, 医护人员的费用支出等方面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总之, 腹膜透析在节省医疗费用、交通费用、医疗资源等方面, 具有明显优势;本组研究中, 腹膜透析除相关费用与对照组对比明显减少外, 反复住院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家庭负担。

患者病情的改善, 使其参与社会活动的信心增强, 有效地降低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在治疗后的随访中发现, 本组7例患者治疗后, 可不同程度地参加工作或学习, 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余11例患者经治疗后, 表现出积极的配合治疗的态度, 并期望参与社会活动中, 相信在随后的治疗中, 会有更多患者回归社会。由此可见, 腹膜透析治疗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 腹膜透析的患者随着治疗的深入, 病情有效的改善, 患者治疗信心的增加, 治疗负担的减少,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均优于血液透析患者,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ESRD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卫诺, 黄晓敏, 陈伟红.老年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9 (20) :2532-2533.

[2]邓声莉, 李霞, 欧阳燕兰.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 14 (6) :779-781.

[3]尤云, 陈孟华.腹膜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 2011, 19 (4) :318-320.

[4]方伟, 王莉, 王秀梅, 等.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8 (10) :25-27.

血液透析室质量与安全控制目标 篇5

一、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二、急救仪器、药品、物品完好率100%

三、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四、药品管理合格率≥95%

五、医疗文书书写合格率≥95%

六、核心制度知晓率≥90%

七、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100%

八、患者对医务人员服务满意度≥98%

九、年计划达标率100%

十、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十一、科室绩效考核方案知晓率≥80%

十二、手卫生依从性≥95%

十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故、院感爆发处理上报流程知晓率100%

十四、职业暴露处理上报流程知晓率100%

十五、消毒登记监测合格率100%

十六、年事故发生率为0

十七、门诊住院登记完整率100%

透析质量分析 篇6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60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25~76岁,平均(45±4)岁。患者入选标准: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患者;正在坚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且透析的时间>6个月。1.2 方法: 对60例维持性血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生活质量、病情等进行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设计的生存质量测定量简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医学应对问卷调查对两组患者的感情指数、生活满意度以及健康指数进行全面评价。

(1)世界卫生组织的生存质量测定量简表:其设计的该量表有26个条目,分别按l~5级进行评分;其中包括了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环境领域四因素;在各个领域所获得的分数通过计算其所属的条目相加取平均分然后再乘以4得到,其得分值越高,所代表该领域的生存质量就越好[1]。(2)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其设计目的是作为一种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衡量,包括客观支持(3个条目)、主观支持(4个条目)和对社会支持得利用度(3个条目),由l2个小的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分别按1~7级进行计分,包括了家庭支持、朋友的支持和其他支持3个方面;以领悟社会支持的总分来反映个体的感受,作为社会支持总程度,其得分越高,则表明个体的感受到的支持程度就越高[2]。10个项目计分之和即为社会支持总分,满分即为66分;总分≤22分则为水平,23~44分为中等水平,45~66分为高水平[2]。(3) 社会支持量评定量表,共3个维度。医学应对问卷:其设计是针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态度,共20个条目,其中包含有面对、屈服和回避3个分量表:分别按照条目的1~4级进行计分,其中有8个条目需要反向计分,并按照分量表的总分进行计分,其某分量表的得分越高,则表明个体越倾向于所采取的应对方式[2]。(4) 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表,其中包括了躯体功能,精神状态,症状以及治疗副作用、对疾病的认知,家庭社会因素,共5个项目12项指标因子,每项指标的因子分为5个等级,分别以计l~5分。各项指标的因子计分之和表示生活质量总分,满分为60分。可根据总分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作出评价,评价标准分为5个等级:51~60分表示良好;41~50分表示较好;31~40分表示中等;2l~30分表示差;≤20分表示极差;如果单项指标因子中≤2分者为此项质量差[2]。2

结果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社会领域的得分均低于常模;而领悟社会支持的总分与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患者面对社会多采取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3

讨论

随着医学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患者的生存时间会不断的延长,在保存生存的前提下就希望能够有较好的生存质量,也是成为患者的最大愿望[3]。对于疾病疗效的评价不仅仅限于对于生理的客观指标,有症状、体征的消失或是好转,还包括了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性指标的比较。

社会支持作为大环境,可以在应急状态下为个体提供保护,即起到对应急、缓冲的作用,同时对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或是实际的支持,另一类则是为主观的、体验情感上的支持,这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息息相关。多数的学者都认为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的更有意义,而且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在劣性社会关系的存是不利于健康的。生病对于每一个体来说就是一种心理及生理变化的过程,与之对应的是生理及心理的应对[4]。个体对于现实环境的变化有着不同的改变和调节行为;一般的应对的方式包括3种:面对、回避、屈服。在终末期患者,需要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的患者,长时间处于治疗、负性生活情况下,使患者产生了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的情绪,长期以往心理负担加重,所以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患者的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支持度与患者的疾病的适应度呈正比关系,要有目的性的指导患者的家属多接触患者,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影响患者的心理。只有通过不断的培养和增强患者对这些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性,再进一步的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保持着最佳的精神、心理状态,提高对社会的支持利用度[5]。

透析质量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41例, 女29例, 年龄为24~72岁, 平均年龄 (52.26±4.19) 岁;透析时间5~39个月, 平均透析时间 (20.29±4.15) 个月。原发疾病:19例糖尿病肾病, 2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 7例梗阻性肾病, 9例慢性间质性肾炎, 12例高血压肾损害。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 两组年龄、透析时间、原发疾病等不具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符合尿毒症诊断标准[2], 维持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 (2) 半年内未釆取激素治疗; (3) 血管通路稳定; (4) 了解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 (1) 全身感染; (2)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质性病变; (3) 严重肝功能障碍; (4) 3个月内输血。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行高通量血液透析, 均采用通量控制超滤透析液, 透析液为碳酸盐溶液, 血滤器表面积为1.3mm2, 超滤系数为40ml/ (mmHg·h) , 血流量控制在250~300ml/min。对照组行低通量血液透析, 超滤透析液、透析液、血滤器表面积同观察组, 超滤系数为5.5ml/ (mmHg·h) 。治疗期间血管通路均为自体内瘘, 每次透析时间控制在4.5h, 2~3次/周。两组均采用普通肝素抗凝。

1.4 观察指标

(1) 血液透析前和6个月后均行空腹静脉采血, 记录C反应蛋白水平 (CRP)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血磷 (P) 、降钙素原 (PCT) 水平; (2) 血液透析前和6个月后测量患者体质指数 (BMI) 、白蛋白 (ALB) 、总蛋白 (TP) 水平; (3) 随访1年, 记录两组生存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文中数据, 采用%和 (±s) 表示, 并行χ2、t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微炎症状态

两组血液透析前CRP、TNF-α、P、PCT无明显差异 (P>0.05) , 观察组血液透析后CRP、TNF-α、P、PCT均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透析后相比,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P<0.05。

2.2 营养状态

两组透析前BMI、ALB、TP无明显差异 (P>0.05) , 观察组透析后BMI、ALB、TP均上升, 与对照组透析后相比,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P<0.05。

2.3 随访情况

随访1年, 观察组35例患者中, 29例存活, 占82.86%;对照组35例患者中, 28例存活, 占80.0%, 两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尿毒症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水电解质失衡、内分泌功能紊乱等。血液净化技术是临床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式, 已有70多年的应用历史, 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以往临床常行低通量血液透析, 能够有效清除血液内代谢废物。然而, 有学者指出, 低通量血液透析对中、大分子的滤过率较低, 可能导致其大量积聚, 降低患者生存率。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逐渐成熟, 高通量透析技术逐渐应用于尿毒症治疗中, 具有通透性高的特点, 生物膜渗透性高, 能够提高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率, 且能够减少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预防肾性骨病。

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治疗会导致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 是心脑血管疾病发展的高危影响因素, 会诱发免疫障碍, 影响促炎因子的正常转化, 提高机体炎症水平。高通量透析能够清除大中小分子毒素, 有利于彻底清除促炎因子, 降低机体炎症水平[3]。目前, 临床常通过检测炎性因子和急性时相蛋白评估机体微炎症状态, 其中CRP、TNF-α均属于急性时相蛋白, 是反映机体炎性状态的敏感性指标。PCT是降钙素的前提物, 在检测炎性水平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血液透析后CRP、TNF-α、P、PCT均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血液透析后相比,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显示, 高通量透析能够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多项研究表明, 高通量透析能够预防大分子毒素积聚, 降低机体炎性水平, 提高免疫功能[4], 与本组研究结果相符。

国内研究表明, 营养不良是影响尿毒症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会增加疾病死亡率[5]。有学者指出, 不同于低通量血液透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结合吸附、弥散、对量三种方式清除血液中毒素, 有利于提高透析充分性, 也可清除影响白蛋白、胆固醇等的因素。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透析后BMI、ALB、TP均上升, 与对照组透析后相比,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有学者指出, 血液透析能够减少对患者食欲的影响, 提高营养水平, 纠正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 有利于降低疾病死亡率[6]。本组研究中, 两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可能与随访时间短、样本数量少等有关,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提高对血液中大分子、促炎因子的清除率, 改善微炎症状态, 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纠正营养不良, 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康乐, 张晓东, 刘晓冬, 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和常规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14, (11) :1690-1691.

[2]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 (试行方案) 〔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40 (8) :8-9.

[3]杨颖, 刘峻, 李芊, 等.不同超滤量对高通量血液透析尿毒症毒素清除的影响〔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4, 34 (5) :669-673.

[4]郭皓, 杨向东, 鲜万华, 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指标及Fetuin-A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 2014, 35 (20) :29-31, 34.

[5]涂晓文, 刘晓莉, 许倬, 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4, 26 (4) :275-276.

透析质量分析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该研究中,男患者有83例,女患者有57例;年龄为35~77岁,平均年龄(57.32±7.34)岁;病程4~14年,平均(7.95±3.21)年。1型糖尿病49例,2型糖尿病91例。合并高血压病44例,合并脑血管病49例,合并冠心病47例。

1.2方法

该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第一,血管护理。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建立血管通路,而大部分患者合并有血管病变,不宜多次对血管做穿刺。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血液透析之前给患者建立静脉内瘘,从而减少对静脉血管的穿刺次数,保护静脉通道。而在血液透析期间,护理人员应管理好瘘管,血液透析结束后在瘘管穿刺点的位置按压20 min左右,并在透析结束24 h后湿敷穿刺点,使用喜辽妥软膏擦拭瘘管,通过这些处理措施来消炎、消肿[3]。第二,饮食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应保持低糖、低脂,并补充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每日进食量应适度,不能过饱过饥;将每日饮食的总热量控制在146.22 k J/kg左右。第三,运动指导。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较弱,因此,要想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就要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根据相关的研究报道,运动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并且还能使患者拥有好心情,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在病情稳定之后做一些运动锻炼,比如慢跑、登山等[4]。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应注意活动强度,不能出现体力透支的情况。第四,心理护理干预。糖尿病肾病患者承受着糖尿病和肾病两种疾病的折磨,并且需要终生维持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等越来越大,进而会产生焦躁、焦虑、抑郁、敌对等心理。不良的心理及情绪会影响到治疗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工作:①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往积极的一面思考问题,不要过于悲观;②向患者说明血液透析治疗的好处以及有效性,争取得到患者的认同与信任,从而提高其治疗信心;③倾听患者的烦恼,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④向患者家属说明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和关心患者,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消除患者的后顾之忧。第五,并发症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糖尿病肾病患者还可能并发低钠症、视网膜出血、眼底出血、高血压等症状[5]。这些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非常重要。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并发症护理工作:①如果患者血压异常升高,则应给予患者降压药物并予以低钠透析,同时还应把透析液的温度适当调低,使之维持在35.5~36.0℃范围内;②如果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了视网膜或眼底出血的情况,则应立即给予患者无肝素透析。第六,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在血液透析治疗之前对患者的相关疾病知识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了解患者的知识盲区,为针对性的认知干预做好准备;在评估结果出来之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认知干预,包括糖尿病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预后、预防方法、自我监测方式、并发症的诱发因素等,通过这种认知干预行为,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做好自我护理管理。

1.3评价指标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

该研究中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干预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为:健康指数(7.35±1.53)分,情感指数(4.41±1.82)分,情感得分(6.88±1.68)分,生活功能指数(5.03±1.26)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为:健康指数(12.32±2.44)分,情感指数(11.13±1.76)分,情感得分(13.05±2.16)分,生活功能指数(10.44±2.15)分。经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承受透析仪器对机体造成的刺激,在治疗结束之后则要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因而精神压力很大,生活质量逐渐下降[6]。不仅如此,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生存率相应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问题做了探讨,分析了护理干预措施能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表明,实施护理干预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人的感觉、情感、思维、意识、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能够较好地反映被试者的问题,评分越低则表示自觉症状越轻。该研究中,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降低,说明患者的自觉症状在护理干预的影响下得到很大的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反映的是被试者的健康状况、情感状况、生活能力等,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而该研究中,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说明护理干预深刻地影响到了患者的健康、情感等各个方面,起到了促进与改善的作用。

综上,护理干预措施从不同的方面减轻了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自我管理水平,最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生活质量,护理

参考文献

[1]曹家月,王永兴,郭梅,等.优质护理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36(6):1068-1069.

[2]梁引弟.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3,22(18):131-132.

[3]张丽薇.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7(1):182-183.

[4]张桂燕.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19(2):108-109.

[5]韩丽敏.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12):103-104.

透析质量分析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腹膜透析的4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均为终末期肾病患者, 其中男、女患者数分别为209例和217例, 年龄为33~81岁, 平均年龄为47.8岁;按受教育程度进行分组分为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 相应的患者数分别为66例、166例、150例和44例;患病时间为5个月~7年, 平均患病时间为20.8个月;接受透析的平均时间为22.3±3.71个月。所有的调查对象均精神正常, 阅读理解方面不存在障碍, 并且对于本次的调查研究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量表的形式进行, (1) 采用本单位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格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 (2) 患者焦虑水平的评定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 该量表共包括19项内容, 总分值为60分, 分为6个等级, 分别为无焦虑、可能焦虑、肯定焦虑、明显焦虑和严重焦虑, 相应的评分标准为<7分、7~14分、15~21分、22~28分、>29分。评分≤14分的患者为无焦虑组, 评分>14分以上的患者为焦虑组;对患者抑郁状况的评定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评价, 该量表包括17项内容, 总分为52分, 分为4个等级, 分别为无抑郁、可能抑郁、轻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 相应的评分标准为<7分, 7~17分, 17~24分, >24分, 评分≤17分的患者为无抑郁组, 评分>17分的为抑郁组;对生活质量的评定采用生命质量量表 (MOS SF-36) 进行评定, 其中包括躯体功能、角色限制、躯体不适等8个维度36个条目[2], 调查对象的生活质量的优劣与评分分数高低成正相关。即生活质量随着所得评分的升高而升高。本次负责调查的调查员均受过专门的培训, 问卷当场发放后由患者自行填写完毕后回收, 本次调查中共发放426份调查问卷, 均当场回收, 回收率为100.00%。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的录入及分析, 用均数±标准差 (±s) 的形式表示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 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组间比较;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腹膜透析患者中无焦虑组与焦虑组生活质量比较

无焦虑组共220例 (51.64%) 患者, 包括无焦虑及可能焦虑患者;焦虑组共206例 (48.36%) 患者, 该组肯定焦虑、明显焦虑和严重焦虑患者分别为122例 (59.22%) 、79例 (38.35%) 和5例 (2.43%) 。其焦虑平均得分为 (24.38±4.06) 分。无焦虑组患者与焦虑组患者比较具有较高的躯体不适、总体健康感觉、社交能力及情感健康得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腹膜透析患者中无抑郁组与抑郁组生活质量比较

无抑郁组190例 (44.60%) , 包括无抑郁及可能抑郁的患者;抑郁组236例 (55.40%) , 该组轻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患者分别为93例 (39.41%) 和143例 (60.59%) 。其抑郁平均得分为26.14±4.02分。无抑郁组与抑郁组患者比较具有明显较高的总体健康感觉、社交能力及情感健康得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各项观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腹膜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关系 (P<0.05) , 见表3。

3 讨论

有研究对腹膜透析患者所存在的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抑郁及焦虑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0%~66%、25%~60%。[3]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腹膜透析患者中焦虑发生率为48.36% (206/426) , 平均得分为 (24.38±4.06) 分;抑郁发生率为55.40% (236/426) , 平均得分为 (26.14±4.02) 分, 其抑郁及焦虑发生率均低于相关报道中的最高水平, 与其结果具有一致性。由于患者受病情影响时间较长, 严重影响了其社会功能, 并且由于患者治疗疾病所花费的费用导致家庭也要承受较重的经济负担, 上述因素均会对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出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使发生的几率增大[4]。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会由于焦虑及抑郁症状的产生而受到影响, 其生活质量降低, 使躯体疾病进一步加重。

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疾病的影响而降低, 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等受到疾病的影响。所以, 患者的身体、心理及社会等方面是生活质量测定内容进行制定时的主要参考依据[4]。本研究结果显示, 无焦虑组患者与焦虑组患者比较具有较高的躯体不适、总体健康感觉、社交能力及情感健康得分。无抑郁组与抑郁组患者比较具有较高的总体健康感觉、社交能力及情感健康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腹膜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提示患者生活质量优劣可能受到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其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程度而呈高、低不同的水平。患者以前的生活方式由于腹膜透析而发生了改变, 使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发生的几率加大,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患者的躯体疾病症状由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而增加, 与健康人群比较, 该类患者具有较低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患者的心理调节机能由于焦虑及抑郁的发生而受到消弱, 加大了情绪障碍发生的可能性;患者的躯体症状由于出现负性情绪而进一步加重, 如此重复循环, 患者疾病的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率也相应的增加, 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其破坏了患者的免疫调节导致;此外,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受到负性情绪的影响, 使患者的治疗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 医护人员除常规护理患者外还应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 使患者的精神压力得到缓解, 对其进行健康宣教, 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发生的几率, 最终达到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目的[5,6]。

综上所述,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如果患者处于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状态, 就会具有较差的生活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应实施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 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以达到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目的。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 分析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进行腹膜透析的4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 采用SPSS16.0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焦虑组共206例患者 (48.36%) ;无焦虑组患者与焦虑组患者比较具有较高的躯体不适、总体健康感觉、社交能力及情感健康得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抑郁组共236例患者 (55.40%) , 无抑郁组与抑郁组患者比较具有明显较高的总体健康感觉、社交能力及情感健康得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腹膜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关系 (P<0.05) 。结论:焦虑、抑郁症状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 是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焦虑,抑郁,腹膜透析,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文珍.腹膜透析患者精神症状和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15) :11-12.

[2]Isabel Vazquez, Femando V, Joan Fort, et a1.Psychosocial factot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Qual Life Res, 2005, 14 (1) :179-190.

[3]林建雄, 黎渐英, 易春燕, 等.腹膜透析患者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状况及其相关性分析[J].2012, 11 (3) :4-7.

[4]祝燕, 王晓华.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的进展[J].2011, 24 (13) :4437-4439.

[5]康萍.系统化健康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2012, 20 (3) :161.

透析质量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腹膜透析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9.7±17.5岁;平均透析时间26.0±24.2个月;狼疮性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其他肾病1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9.5±17.7岁;平均透析时间25.7±24.8个月;狼疮性肾炎4例,糖尿病肾病4例,高血压肾病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其他肾病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膜透析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首先,构建CQI小组,对各个组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有效明确。其次,对既有问题进行明确:(1)换液操作不规范,导致患者出现腹膜炎的概率长期居高不下;(2)专职护士短缺;(3)腹膜透析场地缺乏规范性,腹透换液污染可能性较大;(4)并没有对患者、患者家属进行全方位培训。再次,结合问题,制定改进方案:(1)扩招腹透专职护士,重建护理队伍;(2)构建独立性腹膜透析中心,于中心治疗区对患者进行换液处理,严格限定治疗区的进入人员,并对治疗区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3)对患者进行细化培训以及考核,帮助患者对腹透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认知;(4)如果患者为长期居家腹透,结合患者的遵医行为、自理情况以及实际病情,对其进行分级护理,并联合随访制度,如果患者存在麻痹心理,或是治疗依从性较差,对其进行强化教育;(5)如果患者发生腹膜炎,对发生原因进行详细追溯,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培训、考核。

1.3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概率以及腹透液培养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以及发生率分析

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原因分布失衡,而且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腹透液培养结果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腹透液培养结果,相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即P<0.05。见表2。

3 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行持续质量改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原因、概率以及腹透液培养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与黄抱娣等[3]的研究结果高度吻合。通过本次实验可知,腹膜透析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腹膜炎的主要原因为接触性污染。王芳等[4]研究表明,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对医务人员进行细化培训,并辅以有效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以促使患者出现腹膜炎的可能性实现最小化。本次实验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患者出现腹膜炎的概率为42.50%,是患者罹患腹膜炎的主要原因。介于此,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帮助患者准确掌握腹膜炎的危害以及发病机制,以此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管理以及针对性培训,例如,对患者、患者家属详细讲解腹透液常规、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的重要性以及用药方法等,提高患者的检查积极性以及治疗依从性,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强化腹透液细菌阳性检出率[5]。

总而言之,对腹膜透析患者行持续质量改进,不仅可以结合临床既有问题,制定针对性应用策略,还能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有利于提高腹膜透析临床诊治水平,降低患者出现腹膜炎的概率,改善预后,帮助患者获取更高的生存质量,现实意义显著,值得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武蓓,王梅,赵慧萍,等.持续质量改进在减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中的作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0,9(10):534-537.

[2]翁宁,徐佳美,童孟立,等.持续质量改进对减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11):988-989.

[3]黄抱娣,吕小林,洪惠萍,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6(17):103-104,105.

[4]王芳,朱敏.持续质量改进对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发生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8(7):193.

透析质量分析 篇11

【关键词】血液透析;协同护理模式;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128-02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手段,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血液透析患者往往存在自我护理能力较低、生活质量较低等缺陷。在血液透析治疗中,不仅要求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要求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为分析该模式在血液透析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对66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6例患者。将其分为CCM组与对照组,各33例。CCM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76±4.3)岁。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65±4.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如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CCM组给予CCM,具体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管护士应根据其病情、文化程度等情况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自我护理能力及疾病知识需求等评估,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CCM的方法,和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②知识指导。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详细讲解药物的种类、可能取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并告知患者服药的方法、剂量等,定期复查肾功能、肝功能及血尿常规等。③技能培训。指导与教会患者正确测量各项生命体征、尿量等,并现场模拟静脉内瘘穿刺处的护理与内瘘的检查,模拟示范压迫带的松解方法。④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家属多陪伴与支持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家庭支持;多列举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等。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采用ESCA测定量表进行评价;生活质量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进行评分。其中,ESCA测定量表涉及到42个条目,分为5个等级的评分:4分为非常像我,3分为有一些像我,2分为没有意见,1分为有一些不像我,0分为非常不像我,最高分168分,最低分0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健康测量量表(SF-36)涉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等9个维度共36个条目的内容,得分越高, 健康状况越好。其维度终得分的计算为:终得分=(实际初得分-理论最低初得分)/(理论最高初得分-理论最低初得分)×100%。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且CCM组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SF-36得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各项SF-36得分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且CCM组的各项SF-36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CCM是一种新颖的护理模式,基于责任制护理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积极参与到健康护理中。与传统的护理模式不同,在血液透析治疗中,CCM的实施能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能有效体现出护理的连续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身护理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从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CCM组的干预后各项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CCM组干预后的各项SF-36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在血液透析治疗实施CCM,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知识指导、技能培训及心理护理等,使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以有效提高,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中实施CCM,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新歌,樊少磊,韩晗.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17(3):207-209.

[2] 耿桂灵,梁涛.自我护理能力的概念和测评方法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 20(1):4-6.

[3] 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介绍[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2, 29(2):116-119.

[4] 姜淑霞, 程建云,牛琴,等.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 20(2):241-243.

[5] 高金枝.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18(1):33-35.

透析质量分析 篇12

关键词:血液透析用水,透析液,质量控制,实践与探讨

在对尿毒症等患者治疗的过程中, 血液透析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 也几乎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对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在本次研究中, 分析了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控制的方法, 并对其结果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对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控制的内容

1.1 对血液透析用水质量控制

对血液透析用水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就是对水处理设备进行质量控制, 其主要的内容就是每日需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监测, 并观察各项功能是否能够正常进行。并需要对反渗水进行细菌培养以及内毒素的检测[2]。另外对每年的化学污染物也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测定, 根据水质以及水压对水处理滤芯进行相应的更换, 并对水处理耗材、水处理膜以及水处理管道进行更换。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在水处理消毒、水处理滤芯更换、水质监测频次和方法上, 需要系统、有序以及全面, 通过这种手段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到透析液的质量可严格的达到相关要求。

1.2 对透析液的质量控制

透析液的质量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到反渗水以及浓缩液的品质。为了实现这一效果, 首先需要做好血液透析机的消毒相关工作, 对快速接头需要经常性的对其进行清洗, 避免出现透析液的污染。另外需要做好血液透析机的预防性维修工作, 对电导度等进行校准以及检测。同时也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定期对细菌过滤器进行更换, 每月也需要对透析液进行内毒素以及细菌培养的检测, 保证每年每台透析机至少一次的透析液血气分析以及离子分析, 针对其中结果进行校对, 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定标[3]。另外在对快速接头的消毒过程中, 需要注意到每位患者在治疗后均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消毒, 在此过程中每周可以定期使用0.5%的过氧乙酸对接头进行浸泡, 浸泡时间为30min, 浸泡消毒后, 需要对其实施清水的冲洗, 在冲洗完成后实施消毒工作。

1.3 对微生物实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培养也是对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质量控制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细菌培养的手段能够了解到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中的菌群种类以及菌群数量, 以便于能够随时的了解到目前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卫生程度, 可以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处理。在细菌培养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培养基宜选用胰化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 (TGEA) 、R2A营养琼脂培养基或薄膜过滤法, 使用17˚C~23˚C的培养温度和168h (7d) 的培养时间, 保证到细菌培养过程中的有效性。

应使用鲎试剂法测定内毒素, 其他确认能提供相同结果的检测方法也使用。

2. 对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控制实践环节的分析

通过上文中的分析可以基本确定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对透析用水以及透析液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为了保证到血液透析的质量以及治疗安全性, 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质量控制的实践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极为重要。

2.1 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细菌质控标准

为了保证到透析用水的质量控制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 每日需要对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并记录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监测的内容主要是反渗透主机在各个压力点的电导率和压力等。同时每个月均需要对水处理装置的供水输出端以及回流端进行内毒素监测和细菌培养, 参考标准为细菌<100cfu/m L, 内毒素<0.25EU/m L。另外每个月也需要对透析液进行细菌培养以及内毒素检测, 同时也需要对其实施血气分析以及离子分析, 取样部位为透析器的入口一端, 参考标准仍为细菌<100cfu/m L, 内毒素<0.5EU/m L。

2.2 对B液和反渗水的质控标准

在对B液以及反渗水进行细菌检测的过程中, 每个月需要对B液进行细菌检测, 样本为全新开封的B液以及使用过程中的B液, 参考标准为<100cfu/m L, 另需要对不同批次的A液以及B液进行抽样检查, 对其实施细菌培养和离子分析, 细菌参考数值仍为<100cfu/m L, 离子分析结果以出厂检测数据为准[4]。同时每年也需要对反渗水进行化学污染物的检测, 取样部位为供水管道的末端, 每次取样为1000ml, 将其送到矿产资源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检测标准为YY0598-2015标准, 同时也需要按照相关治疗用水 (浓缩物) 质量标准执行。同时也需要做好血液透析机的消毒工作以及预防性的维修工作, 定时的进行电导度的检测, 若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对其校准。另外每个月需要对透析液进行内毒素和细菌检测, 对透析液进行血气分析和离子分析, 保证到每一台透析机每年至少可以进行1次的检测, 并需定期对透析机进行校对。如有必要, 可对其进行定标处理, 保证到透析机能够完全按照相关要求工作。

2.3 对浓缩液的质量控制

目前血液透析使用的浓缩液为A液和B液, A液为酸性液体, 不易出现微生物, 但B液为碳酸氢钠溶液, 为碱性溶液, 极易被污染。因此重点监测对象为B液。在质量控制过程中, 首先必须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明确许可证和批号的成品液, 并需严格密封储存, 避免阳光直射, 有良好的通风性。另外为了彻底的避免出现细菌滋生, B液需在24h内使用, 超过时间需废弃。在治疗过程中尽量保证B液容器口的清洁, 避免外源性因素对B液造成污染。针对不同的透析机器, 可以对其配置相应的防护盖保护液体。同时每个月也需要对B液进行抽样检验, 并对其实施细菌培养, 分析是否被污染, 抽检对象为未使用和使用中的B液。并需对不同批次的B液进行抽样检验, 对其实施细菌培养和离子分析, 避免出现已被污染的B液仍在使用的情况。而在对患者实施在线血液滤过的治疗时, 可以使用联机干粉对B液进行替代。

3. 我院目前在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控制方面的情况分析

使用上文中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分析后, 可以发现我院目前在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控制方面的情况基本能够达到相关要求, 可以对患者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仍需注意的是, 这种效果有待完善以及坚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保证到血液透析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4.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的治疗而言, 找出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手段, 并对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本次研究显示,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是可以保证到血液透析用水以及透析液质量的, 但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保持。

参考文献

[1]张亮, 许军, 谢迅雷, 等.血液透析装置的质量控制及其检测方法[J].医疗卫生装备, 2015, 36 (10) :94-97.

[2]汪佶, 章莉, 盛美华, 等.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控制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15, 30 (5) :122-124.

[3]冯艳平.护患合作质量控制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2 (1) :1-4.

上一篇:商业盈利模式下一篇:人力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