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及防治措施

2024-07-18

预防及防治措施(共12篇)

预防及防治措施 篇1

1 引言

肉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养猪规模的扩大, 最为明显的便是大型养猪场。然而, 规模化养猪场往往更容易被各类病毒入侵感染, 给猪的繁殖、生长及生产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其中最为常见是猪瘟入侵。针对猪瘟侵袭, 养殖户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以保障市场上的肉质质量及自己的经济效益, 促进养猪业的稳健发展,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经济损失。

2 有效控制及预防猪瘟的措施

2.1 有效控制猪瘟病毒的蔓延

多年来, 猪瘟广受人们关注, 其广发领域主要是规模化的猪场, 是我国养殖业发展的一大障碍。针对猪瘟, 养殖户必须严格监督管理整个养殖过程有效预防猪瘟病毒的产生, 阻断疫情扩展, 以改善猪的健康状况, 提高养殖效果。比如, 养殖者可实施自养自繁的策略, 进行现代化的封闭式管理, 并对种猪进行严谨观察, 特别是种猪刚引进时, 养殖者应进行现场专业的观察及隔离, 并严格检测免疫情况。与此同时, 还应及时进行种猪的净化, 实施相应的防疫措施, 如利用猪瘟免化弱毒疫苗对猪瘟病毒进行预防, 避免因持续性感染而产生猪瘟, 杜绝疫情蔓延, 从根源上进行猪瘟的预防及控制。

2.2 有效控制猪的腹泻

根据学者的相关研究发现, 猪瘟盛行时, 猪腹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 而患有腹泻的猪生长状况都较差。针对个别猪腹泻问题, 养殖者应及时采用有效的控制及防治措施, 如采用药物治疗, 结合个别治疗与群体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及时进行有效的疾病治疗、防御及疫情控制, 如对具有腹泻状况的猪进行药物治疗, 避免猪体脱水, 同时也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针对猪的群体发病问题, 养殖者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如停止给猪喂食, 并在猪的饮用水中加入适量药物, 然后进行观察, 必要时还应给猪进行吊水;在进行预防控制的过程中, 针对因腹泻脱水而较为虚弱的猪必须及时实施相应的药物治疗, 如利用强心补液及静脉补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并与健康的猪相隔离。此外, 还可结合养猪场的实际情况, 采用注射针水的方式进行用处方治疗, 如处方:10ml的5%蒽诺沙星、3~5支2ml量装的0.5%VC、25mg地塞米松, 处方的配制因病情而异, 可结合猪的整体腹泻情况进行配制注射, 一天一般注射1~2次, 病情较为严重的可结合情况注射3次。以达到有效预防、控制猪瘟的效果。

2.3 有效预治水肿病

猪瘟盛行时, 猪仔很容易患水肿病, 该病发生的速度很快, 且目前治疗猪仔水肿病的水平较低, 效果较差。在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中, 养殖者必须全程观察猪仔的养殖过程, 加强水肿病预防的力度, 尽量控制病情, 阻断疫情的传播途径, 如将感染病毒的猪与健康的猪分离养殖, 以达到有效控制和预防猪瘟的效果。此外, 养殖者应及时发现患病猪仔, 并及时进行治疗, 在发病早期可根据病情进行针剂治疗, 如配制针剂:40ml25%的葡萄糖, 2ml相应规格的卡那霉素, 对针头、针管进行严格消毒之后, 再实施静脉注射, 同时, 将0.05g的VC肌注。此外, 还可利用抗生素进行猪仔水肿病的治疗, 或在利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辅与双氢克尿噻、地塞米松等, 以最大限度提高治疗及防控水肿病的效果。

3 结束语

结合我国现阶段养殖业的基本情况, 各养殖者必须积极采取相应的猪瘟控制及预防措施, 强化饲养管控, 完善疫情防治体系。在养殖猪的过程中, 养殖者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养殖活动, 有效控制猪瘟病毒的蔓延, 严格对待猪的腹泻及水肿病, 避免给养殖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 也从根本上保障市场上猪肉及其肉制品的质量安全,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相应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国力持续增强, 百姓的生活条件也持续得到改善, 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量也逐渐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在养猪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现阶段, 养猪业正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 即传染病的蔓延, 而猪瘟是各种传染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也是养殖户最害怕牲畜感染的一类疾病。文章主要分析了猪瘟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以期为养殖户带来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瘟,预防,控制

预防及防治措施 篇2

防疫知识牢记预防措施

1.防控六坚持:坚持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保持手卫生,做好健康监测,做好饮食卫生,做好日常清洁消毒。

2.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出门随身携带口罩。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需要与他人近距离接触等情形下应及时戴口罩。

3.预防病毒传播保持手卫生,清洁双手前尽量不要触碰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肘部衣物遮掩。

4.有症状速就医,拖延只会误时机。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应就近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5.牢记食品安全五原则:食物处理前后洗手,选择新鲜干净的食物,加工器具保持清洁,生熟分开,食物彻底煮熟。

6.疫情防控不能放松警惕,进出农贸市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应坚持佩戴口罩、配合体温测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7.公众应坚持做好防护,尽量减少人员聚集,保持社交距离,按要求佩戴口罩,保护自己是对防疫的贡献。

8.保持警惕不等于恐慌紧张,新冠肺炎可防可治,无需过分恐惧。科学防疫,不抢购、不囤积,不信谣、不传谣。

9.公众有义务配合防疫工作,严格遵守防疫有关规定,如遇检查,请给予理解与配合,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10.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需坚持做到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加强通风消毒、提高健康素养和做好社区防控。

11.共同战疫,需要您的一份力,如遇测温、查证、验码、登记,请主动配合,给予一份理解。

12.抗击疫情,你我有责,不随意散播他人隐私,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只送祝福,不传谣言,别让错误信息帮倒忙。

13.随着新冠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或疫苗产量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

14.没有任何疫苗的保护率可以达到100%,接种新冠疫苗以后,应继续坚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以更好地保障大家的安全。

15.接种新冠疫苗一般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局部红肿疼痛,如出现高热(>38.5℃)或接种部位红肿(>2.5厘米)以及其他严重症状,应尽快就医处理。

如何识别、判断及就医选择

(1)无发热、无流行病学史:注意个人防护,增强免疫力;

(2)无发热、有流行病学史:居家隔离,监测体温,必要时筛检病毒核酸,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3)发热、无流行病学史:居家隔离,社区医院就诊,监测体温,疾病如有进展及时到就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

(4)发热、有流行病学史:立即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减少人群接触,加强个人防护。

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黄瓜冷害症状及预防措施 篇3

一、冷害症状

冬春季气温骤降或遭遇连阴天气,设施棚室内温度较低,受低温影响,黄瓜植株表现出多种生理异常。

1.叶片下垂:夜温在15℃以下时,黄瓜叶片下垂,叶缘起皱纹。低温下发育的叶片缺刻深,叶身长,像枫树叶子状。

2.虎斑叶:低温下叶面呈现虎斑状,即主脉间叶肉褪绿变黄,黄瓜膨大受阻。

3.水渍状:低温危害严重且持续时间长,设施棚室湿度大通风少时,叶片背面会出现水渍状,严重时叶片枯死。

4.龙头呈开花状:黄瓜生长发育正常时,从侧面看龙头呈棉花蕾状,两片嫩叶围着顶芽。但在夜温和地温低时,龙头呈开花状,即两片应围着顶芽的嫩叶展开,顶芽伸出。龙头呈开花状时,开花节位距顶端仅20~30厘米。

5.出现缺硼或缺镁症状:夜温降低时,植株长势变弱,尤其是连作设施棚室,过多施用化肥或施用有机肥少、地力下降等,根系对硼的吸收力下降,引起缺硼症,其症状是生长点生长停滞。多铵、多钾、多钙、多磷均可阻碍植株根系吸收镁元素,而低温则可能助长缺镁症状的发生。缺镁时,叶脉叶肉出现褪绿,严重时仅剩下叶缘5毫米为绿色,称为“绿环叶”,叶脉间叶肉完全褪绿、黄化或白化,与叶脉保存的绿色呈鲜明对比。

6.焦边叶:主要发生在上部叶片,在连阴天时间长、地温下降剧烈时,若土壤含水量大,植株会发生沤根现象。沤根后长出的新叶会出现焦边。

二、预防措施

1.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性:早春茬黄瓜定植后,应首先培育壮苗,通过合理整蔓、留瓜及加强肥水管理等,确保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性,在遇到灾害性天气时可降低受害程度,避免出现徒长或弱株等现象。

2.喷施保护性药剂:菜农在寒流来临前,喷施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甲壳素1000倍液,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在黄瓜定植前应选用透光性好的无滴膜,起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在垄沟间覆盖秸秆等,及早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三、冷害后恢复措施

黄瓜出现冷害症状后,应逐步增加光照,提高棚温,避免环境变化过快。寒潮过后,需要循序渐进地增加光照,提升温度。这样可以保证叶片功能逐渐恢复,避免突然强光高温造成叶片蒸腾作用过强,加重叶片受害症状。不要立即浇水追肥,可在天气转晴后3~4天,追施生物养根素、生根剂等,配合高氮全水溶性肥料,促进根系再生。此外,还要注意叶面追肥,可在受冷害后立即选喷甲壳素1000倍液、复硝酚钠叶面肥5000倍液、白糖100倍液,补充叶片营养,促进叶片功能恢复。黄瓜植株遭遇冷害后,抗病性降低,易发生霜霉病、根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等病害,应注意及时防治。在缓慢提高棚温、增加光照的前提下,若发生根部病害,可灌施多菌灵、恶霉灵加生根剂,既可防病治病,又能促发新根;同时,叶面喷洒普力克加嘧菌脂、百菌清等药剂,可防治各种病害。

曲轴常见损伤及预防措施 篇4

柴油发动机在工作中, 曲轴由于受力和工作条件复杂, 各摩擦表面滑动速度很高, 散热条件又差, 因此, 曲轴不仅轴颈容易磨损, 而且还会出现弯曲和扭曲变形, 甚至产生裂纹或折断等。所以检修时要进行仔细检查, 根据查出的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 采取相应的修理措施。

一、曲轴常见损伤产生的原因

1. 曲轴颈表面磨损

曲轴在长期运转中, 会产生主轴颈和连杆轴颈尺寸的减小, 以及因磨损不均匀产生圆度 (椭圆) 、圆柱度 (锥度) , 由于连杆弯曲, 缸套偏斜等, 使作用在连杆轴颈的力分布不均而出现椭圆;由于油道中杂质在轴颈上偏积而磨成锥形。因工作中气体压力, 活塞连杆运动惯性力及连杆大头离心力所形成的合力, 作用在连杆轴颈内侧, 致使连杆轴颈偏磨。

2. 曲轴颈损伤

曲轴轴颈表面往往会出现烧伤、裂纹及划痕等缺陷。其原因是由于润滑油不清洁或轴承上的缺陷, 使轴颈表面上产生划痕。曲轴烧瓦时轴颈表面也会烧伤, 并易造成油道口周围裂纹, 曲柄与轴颈过渡处的圆弧半径太小, 也常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一种裂纹为横向裂纹, 是曲轴断裂的先兆, 即从出现微细裂纹逐渐延伸, 最后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断裂;一种裂纹为纵向裂纹, 由油孔处往轴向展开。

3. 曲轴的弯曲、扭曲和断裂

曲轴产生弯曲和扭曲变形, 往往是由于曲轴受到过大的冲击负荷所造成的。当拖拉机在使用中出现严重的爆燃或起步过猛等, 都将使曲轴受到较大的冲击负荷, 尤其是发动机出现烧瓦、抱轴等事故时, 容易使曲轴产生弯曲及扭曲。当曲轴、飞轮、活塞连杆组等联动机件的相互位置关系不正确, 工作不协调, 不平稳时, 使曲轴受力不均, 也会引起曲轴的变形。曲轴变形后, 将加速轴颈和轴承的磨损, 同时增加轴颈圆角部分的应力, 易使曲轴断裂。

下列因素将有导致曲轴断裂的可能:如修理时轴颈同轴度超过技术标准规定, 飞轮不平衡;轴颈圆角半径太小或圆角在磨削中烧伤, 加工粗糙, 表面出现裂纹以及曲轴材料内部的缺陷等。

二、曲轴常见损伤检查与修理

1. 曲轴磨损的检查与修理

曲轴轴颈的磨损可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其直径来确定。发动机曲轴轴颈的圆度和圆柱度一般超过0.01~0.0125 mm时, 应进行磨削修理, 轴颈直径达到其使用极限时应更换曲轴。

曲轴主轴颈磨损严重失圆时, 发动机熄火后曲轴往往停在同一位置上, 发动机启动时则飞轮上总是局部的几个齿与起动机齿轮啮合, 所以可根据飞轮齿圈磨损情况判断。连杆弯曲变形可导致连杆轴颈锥形磨损, 所以连杆轴颈圆柱度过大时, 应检查曲轴是否有弯曲变形。

2. 曲轴轴颈表面损伤的检查与修理

曲轴颈表面上的裂纹可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来观察判断。但轴颈表面上的微细裂纹, 用肉眼难以观察出来时, 应采用可靠的科学方法, 如磁力探伤法进行检查, 也可以采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如用煤油白垩粉来检查。

后者检查的具体方法是:将检查的部位擦拭干净, 涂上 (或浸入) 煤油, 使煤油渗透到裂纹的内部, 再将表面擦干, 涂上白垩粉调成的浆液, 待干燥后用小锤轻轻敲击曲轴, 裂纹因受到振动而挤出渗透在其内部的煤油, 并且润湿了涂拭在表面上的白垩粉, 如此便可检查出裂纹情况。

如轴颈表面的划痕及纵向裂纹较浅, 能通过表面光磨后消除的, 则该曲轴可继续使用, 否则应予以更换。横向裂纹, 在交变负荷的作用下会逐渐扩大, 易导致曲轴的断裂, 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可采取堆焊的方法加以修复或更换曲轴。

3. 曲轴弯曲的检查与修理

曲轴弯曲的检查。将曲轴放在检测平板上的V形架上, 百分表指针抵触在中间主轴颈上, 转动曲轴一圈, 百分表指针的摆差 (径向圆跳动误差) 一般应不超过0.04~0.06 mm。

曲轴弯曲较轻 (径向圆跳动误差小于0.1 mm) 时, 一般可经磨削曲轴后消除。弯曲严重的曲轴必须进行校正, 必要时更换曲轴。

三、曲轴损伤的预防措施

1.检修发动机时, 必须仔细检查曲轴应力集中部位有无裂纹, 有条件可用仪器作磁力探伤检查, 发现损伤应及时修复。

2.光磨曲轴时应保持轴颈与曲柄连接处的过渡圆角, 切不可磨成尖角, 否则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 致使曲轴断损。

3.注意曲轴、飞轮和离合器的平衡, 离合器总成固装在飞轮上时, 其固定螺栓处应配置垫片, 不应有抖震, 避免使曲轴工作条件恶化。

煤气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 篇5

煤气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

煤气中毒症状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嗅、有毒、有害的气体。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它和氧的亲合力要比血红蛋白高300倍,碳氧血红蛋白的形成,会阻碍人体对氧的正常吸收,造成组织缺氧,使细胞呼吸受到抑制,全身功能受到损害,这种病理现象称为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分轻、中、重度三种轻度中毒仅表现为头晕、心悸、恶心、四肢乏力,神志一般清楚;中度中毒处于推而不醒的昏迷壮态,伴脸色及口唇呈樱桃红色;重度中毒出现反射消失,抽搐,二便失禁,脑水肿,肺水肿。

煤气中毒要立即抢救一旦确诊为煤气中毒,就要立即进行抢救。应将轻度中毒的患者迅速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同时注意给患者保暖,可以给患者喝些糖水、萝卜汤等热性饮料,中毒症状很快就会消失。中度昏迷的病人,要让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如经上述处理仍然不能恢复清醒,需送医院作进一步治疗。严重中毒的病人,应立刻给予吸入纯氧,分秒必争地护送到有高压氧舱设备的医院进行抢救。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现场进行心、肺、脑复苏术,严重者可考虑输血或换血,以尽快纠正缺氧状态。

预防及防治措施 篇6

【关键词】 糖尿病;空腹血糖;预防;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90-02

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1],需要长期治疗,控制好血糖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2]。目前,随着社区医疗的逐步完善,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成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医疗场所之一,掌握糖尿病患者发病情况以及影响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对糖尿病的预防及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探讨社区糖尿病的预防方法及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本文对社区9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回归线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社区观察的9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7.6岁,血糖水平:空腹血糖7.9-17.8mmol/L,平均8.8mmol/L。所有患者均在社区内接受治疗,神智清醒,听力、语言能力正常无其他的神经性疾病。9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糖水平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和血糖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要定期对其进行辅助治疗,即是健康知识教育。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案:①常规治疗:检查患者的病情轻重,然后制定不同的定期测量办法。其中,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每周测量两次血糖,时间均在空腹或者是饭后两个小时之后;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要在每天的不同时段进行血糖测量,对于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的患者,要在每个星期进行5个点或者是7个点的血糖测试;但是对于低血糖患者,要在每天定点进行血糖测量[3]。②健康教育:其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宣传以及饮食辅助治疗这两个方面。其中,健康知识宣传需要社区的卫生服务人员依照社区情况,进行一些多元化的宣传活动,例如,可以组织社区内的医务人员进行义诊,还可以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知识,促进社区关于糖尿病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让社区居民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糖尿病,排除一些错误的认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4]。而饮食辅助治疗则是现阶段所有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同时,进行饮食辅助治疗需要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社区可以借助于一些健康宣传活动,时常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饮食护理指导[5],保证患者饮食科学、合理。其中,对于不同类群的患者,饮食方案也各不相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主食要做的软一些,便于咀嚼和消化。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要选择粗纤维蔬菜,便于消化和排泄,还可以对其推荐无糖牛奶和豆浆。要借助于健康教育,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观察组治疗前血糖为(8.9-13.6)mmol/L,治疗后为(5.3-10.5)mmol/L,对照组治疗前血糖为(8.8-13.5)mmol/L,治疗后为(7.3-11.9)mmol/L,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的最基层,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优势。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了解和掌握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就需要从患者的日常生活入手,调节患者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3]。本文针对上述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加强糖尿病的社区治疗和健康教育科研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值得社区卫生服务点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俊平,裴彩萍.浅谈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11,3(11):23-24.

[2] Goodnick PJ,Henry JH,Buki VMN.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Clin psychiatry,1995,56:128-136.

[3] GUO Li-xin,PAN Qi,WANG Xiao-xia,et a1.Effect of short term intensive multitherapy 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2,121(8):687-690.

[4] Black SA.Increased health burden associated with combid depression in older diabetic Maxican Amanricans.Diabetes Care,1999,22(1):56-63.

油液污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7

俄罗斯《建筑和筑路机械》杂志2007年第12期载文分析了油液中杂质的5种主要来源。

1)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积累。在工程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车、钻、铣、刨、焊接、装配等)过程中,零部件会粘上切屑、焊渣、油漆、粉尘等杂质,若加工和装配前未清洗干净,当新机运行后零部件上的杂质会进入油中成为油中杂质。

2)在维修中渗入。在维修中,需拆装机件,打开进油口,若不在意保洁,维修后的机件和进油口会沾上杂质,混入油中。

3)在加注新油时混入。在运输时如果不按清洁要求进行,新油也会不干净,混入杂质。

4)在机械运行中产生。工程机械的摩擦零部件在运行中会产生磨损、腐蚀、损坏等,产生磨损、腐蚀微粒进入油中。

5)油氧化变质而生成的胶质、沥青质、炭杂质也是油中的杂质来源之一。

2 预防油污染和净化油的措施

2.1 预防油污染的五清洁法

1)清洁制造:在工程机械制造中,零件加工后和装配前,要采取有效措施(用清洁液、蒸汽或压气去污)清除加工过程中粘附的油污、杂质,保证零件的清洁。

2)清洁维修:在工程机械维修中,打开的油进口应加盖或加套密闭,防止水分和灰尘进入,油管应用压气吹净,零件修复后和装配前,用清洁液、蒸汽或压气清除修复过程中粘附的油污、杂质。

3)清洁加油:若取样化验新油中含杂质超标,则可用“人工肾”(机外移动式过滤机)进行过滤达标后再加注,加注油的油泵(漏斗、软管)必须清洁。

4)清洁运行:(1)选用具有自动修复功能的润滑油作为机用油,这种润滑油以超细蛇纹石粉体为添加剂,使润滑油具有优良的摩擦学性能,并能自动修复(填平)摩擦副零件在运行中产生的磨损凹凸面,以减少零件的摩擦、磨损,可延长零件使用寿命1倍以上。(2)定期抽取油样进行油样分析,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十分重视对作业的工程机械的油样分析工作,采用邮寄或直送油样方式定期对作业的工程机械的润滑油和液压油进行分析,分析油中金属零件、离合器片磨损、添加剂、水分、燃油等杂质的含量,以此判定机械零件的磨损程度便于及时维修和换掉杂质超标的油。

5)清洁场地:为了预防泥、灰等混入油中,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十分注意施工单位油库、车库、修理车间的清洁,尽量减少上述场地污染和杂乱状况,在修理车间不准用粒状材料(如锯末等)作为吸附地面油料或洗手用料,并要求车间地面硬化以利于水冲洗保持清洁。

2.2 采用先进净化(过滤)装置

油过滤是控制油污染的重要手段,清除油中已有和不断产生的污染物,才能维持润滑和液压系统清洁度,允许污染的敏感度。近年来国外许多厂家为了提高油过滤的质量和效率,从改造滤清器的结构、滤网材质、油流方式等方面着手。竞相开发许多高效、多功能、长寿命、再生型油过滤装置,如美国开发了移动式(轮式)过滤车,该车采用程序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可对大型工程机械的润滑油、液压油进行机外过滤。俄罗斯开发的有自动清洁功能的油过滤器,可利用滤清器自身的结构和油流对滤网进行清洗,使其可使用再生。延长滤网的使用寿命。德国开发的滤清器除了对油杂质过滤外,还可清除油中的水分和气泡。

2.3 采用六西格玛法提高油液管理水平

献血反应的护理措施及预防 篇8

1 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

原因主要有两类:心理因素和非心理因素。精神过度紧张是发生献血反应最主要的原因, 为心理因素;非心理因素主要有:空腹、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采血过程不顺利等。

2 献血反应的护理措施

献血反应一旦发生, 工作人员不能惊慌失措, 要保持冷静, 以免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产生恐惧和疑虑心理, 加强心理护理, 还要及时对献血反应对症处理。轻度或中度的献血反应者, 尤其是空腹献血者出现暂时性低血糖晕厥应终止采血, 一般取头低脚高体位卧床休息10 min左右或饮用些含糖饮料即可;对重度者, 终止采血, 采取头低脚高位, 针灸或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和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 必要时可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及镇静剂, 可很快恢复正常。所有献血反应均不会留下后遗症, 除对症治疗和护理外还要加强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 消除献血者恐惧和疑虑心理、稳定其情绪, 这也是减轻和缓解献血反应症状的重要措施。

3 献血反应的预防

完善的预防措施是做好无偿献血工作和保证献血员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 对献血反应的预防应从接触献血员之前就开始进行。

3.1 加强国家实行献血制度的意义及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教育, 加大献血科普常识的教育力度和广度

通过传单、板报、橱窗、海报、讲座、幻灯、录像及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做好《献血法》及其相关地方法规的宣传, 使广大群众了解适量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 还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定期献血不但可以挽救亟待输血患者的生命, 而且可起到定期检查身体, 提高生存质量作用;献血不但帮助他人, 而且还可帮助自己和家人。通过系统的宣传, 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因心理反应而引起的精神过度紧张, 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3.2 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

采血环境的因素可直接影响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献血意向及身体状况。固定采血点室内要提供明亮、舒适、温磬的环境, 营造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街头、社区流动采血点尽可能提供便利、舒适的环境。采血车上使用外接电源, 配备冷暖空调, 保持空气流通。在明亮、安静、舒适、温馨、宽松的环境中献血, 可以很好地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

3.3 严格健康检查

无偿献血前, 无论首次或再次献血都要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 通过严格健康检查, 保证献血者健康, 有效地避免或减少《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不能献血的人群献血, 这样可预防因疾病而诱发的献血反应。

3.4 努力提高采血人员的素质

采血人员的素质不仅体现在穿刺技术水平, 还包括工作责任心、仪容、服务态度以及对献血者心理护理等方面。采血过程中, 采血者熟练的技术、细致的观察、简明的鼓励以及恰当的对细小问题的处理, 均能增加献血者的信心和安全感。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减轻了献血者的痛苦, 通过表扬献血者献血过程的表现, 交待献血后应注意的事项, 分散了献血者的注意力, 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献血, 有效地预防因静脉穿刺所引起的疼痛性副反应及其诱发的连锁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技术考核, 挂牌上岗, 强化优质服务, 规范服务行为, 以提高献血者对采血医护人员的信任。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 篇9

1 产前护理

1.1 加强妇女宣教工作, 凡有重症疾病暂不宜妊娠者, 暂缓受孕。孕前要做好避孕指导, 减少人工流产, 避免宫腔操作。

1.2 了解孕妇的继往病史、家族史、妊娠分娩史及本次妊娠的高危因素,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羊水过多、高龄初产妇、妊娠合并肝炎、有剖宫产史等。超声检查确定胎儿大小、胎方位, 准确测量骨盆各径线, 对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不宜继续妊娠的妇女, 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

1.3 加强孕期保健, 向产妇讲解有关分娩知识, 消除恐惧心理, 定期产前检查。注意指导孕妇正常饮食和休息, 避免临产时过度紧张与疲劳, 保持体力, 以保证顺利分娩。

2 产时护理

2.1 第一产程:

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增强分娩信心。严密观察产程, 勿使产程延长, 指导产妇进高能量饮食, 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充分休息, 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注意胎心、宫缩情况, 定期肛查, 了解宫口张大和胎先露下降情况。

2.2 第二产程:

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胎心变化, 注意保护会阴, 防止软产道损伤。告知产妇要与助产人员配合, 教会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不要用力过猛, 对有可能发生出血者, 应安排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师在场守侯, 如宫缩过强, 应给予镇静剂。有指征者适时适度会阴侧切, 接产技术要规范, 遵循1-1-1原则, 即胎头娩出1 min, 胎肩娩出1 min, 胎体娩出1 min, 使子宫有收缩、缩复的过程[1]。当胎儿娩出后立即宫底注射缩宫素10 U, 同时用缩宫素20 U加5%葡萄糖500 m L静脉滴注6 h, 以促进子宫收缩, 防止出血。

2.3 第三产程:

准确测量产后阴道出血量, 注意胎盘情况, 待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 轻压子宫下段及轻轻牵引脐带, 以帮助胎盘娩出, 胎盘娩出后助手稍用力按摩子宫, 接产者以旋转法娩出胎膜, 防止断裂。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软产道有无损伤, 如有及时缝合;若为阴道血肿, 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 清除血块, 止血缝合, 注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正确使用各种助产器械。

3 产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 h, 所以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 h, 严密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 认真执行产后观察常规, 观察脉搏、血压, 膀胱、会阴伤口、阴道出血情况, 正确估计出血量, 肛门有无坠胀等。注意子宫的隐性出血及外出血, 每次检查宫底时必须按压, 将宫腔内的积血挤出, 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尽量准确估计出血量, 若产后2 h内出血量≥100 m L, 产程中出血量≥200 m L, 必须寻找原因, 如因宫缩乏力出血, 表现为开始时出血量不多, 子宫收缩时减少, 松弛时增高, 出血色红并有血块, 有时血液积于宫腔, 检查时可有宫底升高、变形甚至子宫轮廓不清。此时, 应立即按摩子宫, 清除宫腔内积血, 如因软产道裂伤引起的出血, 多为持续出血, 呈鲜红色, 应立即检查产道, 缝合伤口。如胎盘因素引起的出血多为暗红, 间歇排出, 小块胎盘碎片或胎膜残留一般不会立即引起产后大出血, 多为在产褥期发生出血。胎儿娩出后, 应仔细检查胎盘的完整性, 如果发现胎盘有缺损, 应行宫腔探查, 用纱布裹住手指, 擦试宫腔四周。如果胎儿娩出后, 胎盘未自行剥离, 在行人工剥离时, 如感觉胎盘剥离困难, 应考虑有胎盘粘连或植入的可能, 立即停止剥离以防大出血和子宫穿孔。部分性胎盘植入, 可先行药物保守治疗, 植入的胎盘大多可变性坏死脱落排出;如胎盘全部植入则应考虑行子宫切除。如血中无凝块, 应考虑凝血功能障碍。重点监护2 h内的出血情况, 但也不能忽视2 h以后的出血情况, 应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要定期巡视, 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3.2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 h后至产后6周阴道大量出血[2]。应详细了解病史、人工流产史、本次妊娠经过、分娩方式、胎盘胎膜剥离过程、出血量等。检查子宫大小, 宫口有无堵塞物, 是否关闭, 宫底有无压痛, 超声检查以明确有无胎盘残留及胎盘植入, 以及胎盘植入侵入子宫肌层的深浅和血液供应情况。对胎盘、胎膜残留和胎盘种植面复旧不全者应给予刮宫术。对晚期产后出血, 出血量不多者, 可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同时给予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出血量多者, 产妇常处于休克状态, 应先抗休克治疗, 让患者平卧、吸氧、保暖, 严密观察面色、生命体征、尿量、会阴部伤口及恶露等, 快速补液扩容, 必要时输血, 按医嘱给予抗生素, 预防感染, 纠正酸中毒, 预防心肾功能衰竭。产妇休克纠正后, 更要关心体贴产妇, 做好精神护理, 解除紧张情绪, 给予足够的营养, 改善产妇的一般状况, 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使患者早日康复。

4 预防

做好妊娠期预防保健工作, 孕期进行肝功、血常规、尿常规、凝血机制及产科超声检查, 及早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给予恰当预防, 积极治疗。正确处理三个产程, 避免产程延长, 保护好会阴, 牵拉脐带时手法要正确, 时间要准确, 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是否完整, 准确估计阴道出血量, 加强保暖措施, 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 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5 小结

产后出血情况危急, 大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因急性失血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镇定, 密切配合医生, 快速进行抢救, 给予保暖、吸氧, 注意呼吸道通畅, 促进宫缩, 及时补液、输血、扩容, 改善微循环,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护理技能, 熟练掌握急救常规、急救技术和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 才能做到忙而不乱, 有条不紊, 协同医生, 挽救患者生命。所以平时就应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护理技术, 及时筛选出高危孕妇, 加强分娩时监护, 正确处理产程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 缩短产程时间, 提高分娩质量, 提高护理满意度, 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潘琢如.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 (5) :261.

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10

1 小麦倒伏类型

1.1 根倒

根倒是由于根系发良不良, 扎根不深, 次生根少而细弱, 支持不住地上部分的重量而发生的。主要是耕作层浅, 土壤结构性差, 土壤水分过多, 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发育, 一经风雨即拔根倒地。

1.2 茎倒

由于茎基部的机械组织不发达, 第1、第2节间过长。主要原因是群体过大, 或氮肥施用过多, 遇风雨侵袭, 茎下部弯曲或折断而倒伏。通常以茎倒为常见。

2 小麦倒伏原因

2.1 品种选用不当

倒伏与品种自身株高和茎部节间长度有密切关系, 节间越长越易倒伏。资料显示, 当株高不超过90cm, 第1节不超过8cm, 第2节不超过12cm, 第3节不超过15~16cm, 一般不会倒伏。因此, 某些小麦品种茎高或缺乏柔韧性则易发生倒伏, 特别是当年遇恶劣天气, 易发生倒伏。

2.2 播种量大

目前农民科技意识不强, 还不能完全接受精播技术, 一般在霜降前后, 依传统播种理念, 为防降雨迟, 出苗晚, 故在播种时加大了播种量, 使基本苗过多, 通风通透性差, 根系发育不良, 植株细长软弱, 节间变长而易发生倒伏。

2.3 施肥不科学

表现在施底肥时氮、磷、钾配比不当, 且轻视农家肥;氮肥施用过多, 或施期不当。据调查, 农民追肥时用量偏大, 且追施时期多在返青期。由于量多偏早, 使小麦旺长, 致使茎叶疯长, 叶片过肥, 田间郁蔽, 茎秆软细, 一经风雨即易倒伏。

2.4 土层过浅

土壤耕层太浅, 既不保水又不保肥, 通透性差, 使小麦根系不发达, 遇风雨, 根系难以支撑上部重量而倒伏。

2.5 病害

小麦中后期病害, 特别是纹枯病严重时易倒伏。

3 预防措施

3.1 选择抗倒伏品种

不同品种的抗倒伏性能差异很大, 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抗倒伏小麦品种, 可有效防止恶劣天气条件下小麦倒伏造成的降质、减产。一般茎秆粗壮、植株较矮、分蘖能力强和耐肥性的品种抗倒伏性能较强。也有的品种, 茎秆虽高但根系发达、柔韧而粗壮, 具有较好的抗倒伏能力, 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 应根据麦田肥力和产量水平选用适合的抗倒伏品种。

3.2 合理调控播种量

由于丰产型麦田和倒伏型麦田, 其主要差异表现在起身、拔节和孕穗期的叶面积指数上, 故播种时要确定合理密度。一是根据麦田水肥条件、品种分蘖能力强弱和播期早晚, 确定基本苗数。高产田由于肥力较高, 要适当减少播量或适当加大行距。二是合理运用肥水, 在生育期通过肥水施用达到管理调节总蘖数和叶面积, 改善田间小麦通风透光条件, 达到防倒伏的效果。

3.3 平衡科学施肥

除基肥不足土壤瘠薄的地块, 或腊肥不足的晚麦弱苗外, 均要控制氮素化肥施用。小麦返青后进入起身期, 当主茎达到七至九叶期时, 可追施拔节肥, 但施肥不可盲目滥施, 要看色、看叶、看种、看地合理施肥, 以利壮秆, 达到抗倒伏目的。看色:小麦拔节时, 叶色浓绿, 茎秆白嫩细软的不能施;叶色比拔节前稍淡, 适量施;叶色发黄, 茎秆发红的, 可重施。看叶:叶片大而披散的不能施;叶片上挺、窄小的, 要多施。看种:矮秆耐肥的可适量多施。看地:底肥不足、地力差的可适当多施。拔节前苗已发黄生蔸的或叶尖枯萎的要提早施。

3.4 中耕镇压

中耕松土, 促进根系发育, 增强抗倒伏能力。特别是旺苗深中耕断根, 能抑制对肥水的吸收, 控制地上部分生长, 减少无效分蘖, 控旺转壮, 保根深扎, 增强抗倒伏能力。中耕时间不能过晚, 开始拔节要结束中耕, 镇压在拔节前进行。

3.5 合理化控

在小麦拔节初期以前可喷施壮丰胺、多效唑、矮壮素等植物生长抑制剂。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用壮丰胺或多效唑, 均匀喷洒, 可抑制旺长, 使植株底部节间缩短, 株高降低, 抗倒伏能力增强。壮丰胺还可以防小麦后期早衰, 壮秆防倒效果显著。长势旺的麦田, 从分蘖到起身期均可施用, 不仅可防小麦倒伏, 而且增产效果也很明显。

3.6 防治病虫害

小麦春季冻害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 篇11

一、小麦春季冻害症状及发生原因

1. 冻害症状

①主茎或大分蘖的幼穗冻死,新生蘖滋生,受冻害植株的生长锥和未伸长的新叶干枯,但其他叶片或茎节仍能生长。

②主茎或大分蘖的幼穗部分受冻害后仍能正常抽穗结实,但穗粒数明显减少,有的还形成了畸形穗。

③冻害严重的小麦叶片或叶尖像开水烫过一样,以后变成青枯,茎秆和幼穗皱缩死亡。

2. 发生原因

①气象因素剧变。“立春”后小麦即进入返青、拔节阶段,已先后完成了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抗寒力降低,随着雌雄蕊的分化,小麦生长进入孕穗阶段,处于含水量较多、组织幼嫩时期,完全失去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特别是小麦幼穗发育正值四分体形成期前后,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0~15℃,包在茎顶端的幼穗其分生细胞对低温反应比较敏感,此期如遇低温,幼穗将遭受较重冻害;一般已进入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拔节初期)的易受冻;而处在二棱期(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未被冻死),这就是麦田中出现主茎被冻死、分蘖未被冻死,或一个穗子部分受冻,以及晚播麦比早播麦冻害轻的缘故。一般降温幅度愈大、低温持续时间愈长,危害愈严重。冻后升温快、太阳辐射强烈、湿度小、风速大时,细胞之间的解冻水因细胞来不及吸收而被迅速蒸发掉,植株则因过多失水而出现生理干旱,加剧冻害;反之,细胞可缓慢地吸回解冻水,恢复生命活动,减轻冻害。

②品种使用不当。小麦不同品种抗寒力不同,一般冬性品种抗寒性较强,春性品种抗寒性较差,就同一品种而言,随拔节后天数的增加,抗寒力逐渐减弱,抽穗扬花期对低温更敏感。近几年来,一些农户仅从高产角度选用品种,忽视了品种的抗逆性和稳产性,盲目扩大弱春性品种种植面积,遇到春季寒潮,则易发生冻害。

③栽培管理不当。播种过浅,分蘖节接近地表,没有形成发达的根系,极易发生冻害。播期过早,冬前生长过旺,提前拔节,幼穗分化提前,抗寒能力降低,春季一旦遭遇寒流,极易冻死。施肥、灌水不合理也易使小麦遭受冻害。如氮肥施用量过大、磷肥施用不足、未配合施用钾肥,会导致越冬期小麦植株体内糖分积累少、分蘖生长不壮实,抗寒能力就差;不浇越冬水或灌得过早、过晚,水量过大,冬前未中耕,造成土壤龟裂的麦田,易受冻害。土质不同,受冻害程度也不同。如砂土地持水力差,热容量小,导热率低,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小麦受冻严重;洼地冻害重于高地,冷空气比重大,易在洼地停留,使洼地形成较厚的冷气层,且洼地因辐射散热而形成的较强的低温面,使小麦冻害加重。“风刮屋脊霜打洼”即此道理。

二、预防和补救措施

1. 预防

小麦春季冻害防治重点在于防,笔者根据多年试验,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因地制宜选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冬性、半冬性抗寒品种。在我县一般选用周麦22、新麦19、众麦1号、百农160和矮抗58等。

②严格选择适宜播期、播量。根据虞城县气候特点,小麦应尽量避免在寒露(10月8日或9日)以前播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在10月中旬播种,播量不可过大,重点培育冬前壮苗,增强抵抗冻害的能力。

③加强田间管理。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微肥配合使用,适时中耕,对旺长麦田进行镇压是预防冻害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也可在起身期喷施20%甲·多微乳剂,抑制生长发育、提高抗寒性。

④科学灌水。结合天气,因地因麦苗长势浇好越冬水和早春补墒水,提高近地面和叶面附近的气温,形成小气候。也可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在霜冻来临前立即灌水,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减少地面温度的变幅。一般在霜冻前1~3天灌水效果较好,灌水防冻以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效果较好。

⑤熏烟法。在霜冻来临时也可用熏烟法防霜,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化学烟幕法,以20%沥青、5%废柴油、42%锯末、33%硝铵配制成简易“防霜弹”;也可用硝酸铵、油渣、锯末、红磷等混合制成“防霜烟雾剂”,这种化学发烟剂制作简便、成本低、发烟量大、容易使用、比柴草效果显著。注意到日出一杆(早上8点左右)后再停火。

无论灌水防霜或是熏烟防霜,均要对易发生霜冻的重点麦田和易受冻的品种进行优先安排。

2. 补救措施

①补肥与浇水。霜冻发生后,气温回升快,会造成细胞间结冰迅速融化,水分来不及被细胞吸收就大量蒸发,使小麦受害而加速死亡,因此应抢时浇水,且要灌足灌透,以促进茎叶快速生长,防止幼穗脱水死亡,力争多成穗。对幼穗已受冻的,结合浇水,亩施尿素5~7.5千克,喷施芸薹素内酯、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加快细胞分裂,加速茎蘖生长,尽量降低损失。

②割棵法挽救技术。对麦田总茎数受害率在60%以上、幼穗冻死而叶片仍正常生长的麦田,进行霜冻后割棵。幼穗受冻后,叶片和茎秆并未停止生长,会与再生新蘖争营养、光照,不利于新蘖的生长发育。割去受冻植株,使再生新蘖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和充足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再生蘖多成穗、成大穗,但要注意:不要挨地割,离地面15厘米剪割,以不过分危害未受冻的小蘖为度,割后立即施肥浇水。但茎叶冻死或冻害率在80%以上的不割,小麦进入孕穗挑旗阶段不割。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虞城县庐山路农业局 邮编:476300)

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12

关键词:小麦倒伏,原因,预防措施

1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灾害的原因

小麦中后期在抽穗灌浆期间遇到大风大雨,特别是雨后或浇水后大风,很容易发生倒伏;小麦播量过大、播种过早,基本苗、分蘖过多而造成小麦田间群体过大,这些都可造成小麦倒伏;耕层浅、整地质量差,造成小麦根系不能下扎,根系发育不良,根系较浅或较少,支撑不了地上部分的植株而造成小麦倒伏;氮磷钾3元素搭配不合理,大量的偏施氮肥,底肥或早春追肥量过大或追肥过早,会造成:小麦起身拔节时两极分化慢,大小分蘖起头生长,造成茎干基部节间发育不良,基部节间过长;由于氮肥过多小麦植株过旺、茎干较脆、田间群体过大等;由于田间群体过大造成田间管理困难,容易引起病虫害而产生倒伏;小麦病虫害严重发生可引起小麦起伏。如小麦纹枯病严重发生可能会造成小麦基部节间腐烂;小麦地下害虫,如金针虫可以咬断小麦茎干的基部节间,如果发生严重时可造成茎干倒伏。

2认真做好预防,防止小麦倒伏

2.1选用抗倒品种

选用抗倒品种是防止小麦倒伏的基础,小麦抗倒品种包括矮杆抗倒和強杆抗倒品种,生产中要选择茎秆低、茎壁厚、弹性好、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品种。

2.2抓好整地质量,做到精耕细作

提倡深耕,要求耕层达到25cm,如果旋耕要达到15cm,且需连续旋耕2次以上,不论深耕或旋耕,都要精细耙地,做到无明暗坷垃,上虚下实,墒情充足,小麦出苗后不悬空,能形成壮苗。

2.3提高播种质量、做到适期播种、科学播种

根据品种特性和田间肥力情况,合理定好小麦基本苗,然后确定小麦播种量,在适期播种下,半冬性品种小麦每667m2基本苗18~20万株/hm2,弱春性品种基本苗20~22万株/hm2,冬前总茎数为80~90万株/hm2,最高总茎数为100~120万株/hm2,成穗45~47万株/hm2,不宜超过50万株/hm2。要均匀下种,播深3~4cm,有条件的可采取宽窄行播种或宽幅播种,注意药剂拌种。

3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3.1科学施肥、科学浇水

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要合理结合,氮磷钾三元素肥料要合理结合,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控制氮肥量和施肥时间,纯氮每667m2不超过13.5~17kg,适当增加磷、钾的用量,调整氮、磷、钾比例为N:P:K=1:0.65:0.5,把总氮量的60%作底肥,40%作追肥,追肥时间一般为拔节初期,以防止前期氮肥过多而造成旺苗、拔节过早、田间群体过大而造成倒伏。为使小麦安全越冬要浇好越冬水;为防止小麦返青后生出大量无效分蘖,一般不浇返青水,控制好起身水,待植株第一节间长出后再进行浇水,如果过旺麦田可等到“一节固定、二节伸长、三节明显可见”时再适当浇水。小麦中后期特别是小麦抽穗以后要尽量少浇水,即使浇水时也要特别注意天气情况,选在无风或者微风的天气下浇水,浇水量也不宜过大,以防小麦浇后倒伏。

3.2及时中耕和镇压、搞好化控

冬前群体过大、出现旺长或气温明显偏高小麦田,应及时采取中耕断根或镇压的方法控旺;在小麦进入起身前进行深中耕1次,可起减少无效分蘖的作用,使小麦基部干净利落,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并能控上促下。实验表明,深中耕,每667m2减少分蘖5~10万株/hm2,分蘖消亡过程缩短了10~12d,加速两极分化,推迟封垄期,可防倒伏。对于群体过大、出现旺长或植株较高的品种,一定要进行化学防控,以免后期倒伏,主要药剂有多效唑和壮丰安:多效唑以起身期至拔节期效果最好,每667m2用15%的多效唑30~50g兑水50kg。喷施后,可使基部节间缩短,株高降低;壮丰安有抑制节间过长,增加基部节间粗度,降低植株高度的作用,并使叶片、叶稍变宽、变短、变厚。喷施时间宜在小麦起身拔节前进行,每667m2用壮丰安30~40g兑水50kg。喷施时对着小麦基部,做到均匀喷施,不重喷、不漏喷。

3.3做好病虫综合防治

上一篇:作业成本法与工业企业下一篇:火灾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