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病预防方法及措施

2024-05-20

六病预防方法及措施(共9篇)

六病预防方法及措施 篇1

预防溺水的措施及救助方法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玩水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但是全国各地每年都发生未成年人溺亡的悲剧,溺水已经成为了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在发生溺水时要学会自救和对溺水者进行救援。

一、溺水的原因

1、私自下水。未经大人允许私自到不明水域游泳,并且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案例:4月2日下午2点左右,信阳市潢川县江集镇3个16岁左右的男孩到一个新建鱼塘里游泳时溺亡。

2、意外落水。在水边活动时失足落入水中。

3、案例: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浙江余杭7岁女孩在河边洗手时,脚下一滑掉到车桥港河里,打捞上来时已经没有了呼吸。

3、打捞物品。物品掉落到水中后,在对水域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打捞。

案例:3月26日1时,济南市槐荫区蓝石大溪地四周一景观湖,一男子打捞落水鱼竿时溺水身亡。

4、盲目施救。他人落水后,在自己没有救助能力的情况下,盲目下水救人或采用手拉手救人。

案例:4月7日早上,洛宁县长虹洛河大桥滨河公园南口处,一名五岁小男孩意外落水。母亲和外婆在自己不懂水性的情况下,惊慌失措先后跳入水中营救孩子,过路面包车司机跳入水中将3人成功营救。

二、溺水致死的原因

缺氧是溺水死亡的原因。人淹没于水中,由于呼吸道被水、污泥、杂草等杂质阻塞,喉头、气管发生后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从而导致死亡。溺水导致死亡的频率很高,其原因很复杂。

1、水面以上及水面以下温差较大。

有些水域表面以上及以下温差较大,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后,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2、被水草缠绕、陷入淤泥。

有些水域中会有很多的水草和淤泥,下水后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淤泥中而失去控制能力。并且水底乱石较多,坑洼不平,极易发生危险。

3、水域底部出现断层。

有些水域岸边看起来很浅,但底部呈现断层或坡状,在水中很容易突然落入深水区,出现呛水、惊慌紧张而导致溺水。

三、溺水的防范措施

1、有关部门对危险开放水域加强监管

对危险水域应尽可能采取安全隔离或封闭措施,并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使儿童不能轻易接近、进入或误入。

对于城镇中的各种开放水域,应有专人值守,及时发现并劝说试图游泳者离开。

在雨季发生后,及时派专人到低洼地带查看,发现临时水洼时应设立警示标志或设置障碍物进行隔离。

2、学校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

学校要加强防范溺水专项的教育工作,重视对学生的防范溺水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溺水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学生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

3、家长配合学校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

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对子女的看管,经常对孩子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并提高自身的救护技能及孩子的自护自救能力。孩子在水边活动时,家长应陪同照看。

4、学生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学生应该不断强化溺水安全防范意识,以血为鉴,引以为戒。学会相关的预防溺水安全知识,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掌握溺水自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必要时自救或者救人。做到“六不准”:(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互救人员的水域游泳;(6)不准未成年人擅自下水救人。如果看见有人落水,切勿盲目施救,而应该立即寻求大人的帮助或拨打110报警电话。一定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智慧救援。

对于违反学校纪律,对防溺水安全措施熟视无睹,私自外出游泳的行为,要坚决抑制、劝阻。

四、溺水的救助方法

1、自救

(1)保持镇静,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节省体力,并去除身上的重物。

(2)采取仰卧位,让自己的头部使劲儿往后靠,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3)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这种做法将使自己更加紧张和被动。(4)当救助者出现时,绝不可惊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

(5)被水草及其他水下杂物缠住时,应深吸气后屏气钻入水中,睁眼观察被缠绕之处,同时用双手帮助慢慢解脱缠绕。切勿挣扎。

(6)接近障碍物造成的漩涡时,应立刻放平身体俯卧浮于水面上,沿着漩涡边,用爬泳的方法借力顺势快速摆脱漩涡。如果已经进入漩涡并被拽入水下,应立即屏气,尽量蜷缩身体,双手抱头。当旋转解除后迅速划水使自己上浮。

2、救助他人

(1)水中的救援方法 必须明确:救援者自己的安全必须放在首位

①藉物救援:在距落水者的距离较近(数米之内)同时落水者还清醒的情况下,借助某些物品(如:竹竿、木棍等)把落水者拉出水面。

②抛物救援:在落水者距离较远同时落水者还处在清醒状态的情况下,向落水者抛投绳索及漂浮物(如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浮标、木板、圆木、汽车内胎等)。

③划船救援:在宽阔水域并且有救生船只的情况下,运用救生船只划到落水者身边进行救援,并且最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救援者参与营救。

④游泳救援:只有在上述几种施救法都不可行时,才能采用此法。最好由水性好同时熟悉和了解水情(如流速、水温等)的两个或三个成年人同时下水营救,这样既可以在水中相互帮助,又能降低救援危险。下水救援者必须有熟练的游泳技术,并应尽可能脱去衣、裤、鞋、袜,最好携带漂浮物如救生衣、救生圈、粗木棍等。

特别提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未成年人都禁止下水营救。

(2)上岸后的救援方法

①拨打120急救电话。②清理呼吸道。清除溺水者口中的淤泥、杂草或呕吐物,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③心脏复苏。如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条件下,立刻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④保暖。经现场急救溺水者心跳呼吸恢复以后,脱去湿冷的衣物以干爽的毛毯包裹全身保暖。

⑤外伤检查及处理。通过询问、观察、局部按压及触摸的手法自上而下地检查患者有无在水中受伤,如有外伤及时进行止血、清创及包扎。

六病预防方法及措施 篇2

开阳地处黔中, 长江一级支流乌江南岸, 地理位置为东经106045′~107017′, 北纬26048′~27022′之间。全县南北长64.5km, 东西宽50km, 总面积202620hm2。根据开阳县第3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 开阳县国土总面积202620hm2, 有林地91793.33hm2, 疏林地153.33hm2, 灌木林地6 846.67hm2, 未成林地造林地2726.67hm2, 森林覆盖率52.92%。全县有林地中以松科植物为主, 面积54073.33hm2, 主要树种为马尾松、华山松。

近年来, 开阳县为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 每年3月和10月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工作, 监测普查松林面积54073.33hm2, 监测率达100%。另外对调出的松科植物及其制品进行了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 对调入的松科植物及其制品进行了复检工作, 调运的松科植物及其制品检疫率和复检率达100%。同时每年对发生的松褐天牛重点区域进行了防治工作, 至今全县未发生松材线虫病。

2 松材线虫病入侵风险分析

松材线虫病入侵开阳县主要有以下3种风险: (1) 松林面积大, 又多为纯林, 大部分松林存在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危害。 (2) 开阳县与松材线虫病疫区遵义等县毗邻, 松材线虫病极易从疫区通过自然因素传播扩散。 (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体推进, 人流、物流频繁, 松材线虫病从疫区人为传播到开阳县风险极大。

3 松材线虫病预防措施

在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中, 开阳县近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和方法: (1) 松褐天牛治理:一是在4月底松褐天牛羽化前人工清理枯死木, 枯死松树清理要求必须将所有枯死松树清理下山, 对病材进行除害处理, 对枝桠进行集中烧毁;选择衰弱或较小的松树作为诱木, 在4月下旬松褐天牛羽化初期, 每0.67hm2设置1株诱木, 用注射器把引诱剂注入刀口内, 施药量 (ml) 与诱木树干直径 (cm) 相当, 秋季将诱木伐除并进行除害处理。二是采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成虫, 时间选择5月中旬成虫盛期产卵前, 在天气温暖潮湿的阴天进行喷粉防治, 每667m2用药0.5kg。 (2) 松材线虫病监测:充分利用天保护林人员对各自管护辖区内的松林进行监测, 发现可疑枯死、萎蔫松树要及时报告, 乡 (镇) 林站根据报告立即到现场核实, 经核实后不能确认的取样上报县森防站进行镜检。 (3) 天牛引诱剂监测:在松材线虫病重点预防区安放天牛诱捕器诱捕天牛成虫, 每13.33hm2安放1个诱捕器, 定期检查天牛诱捕情况, 收集捕获的天牛进行分离、镜检, 检查是否有松材线虫, 一旦发现松材线虫, 对引诱点周围1km2范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早期诊断, 抽取病树样品进行分离鉴定, 确定疫情发生地点, 分析疫情扩散蔓延情况。 (4) 检疫措施:一是对县内松科植物的苗木、接穗、插条、盆景等生长繁殖材料实施检疫。二是对来自疫情发生区松科植物的木材、枝桠、根桩、木片以及制品, 带有松材线虫及其传播媒介昆虫活体的货物、包装材料、铺垫材料及运输工具实施严格的复检。三是对来自松材线虫发生区域来源不明的寄主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复检, 发现带疫就地销毁。四是定期对本区域内用材单位和木材加工企业进行检疫检查, 登记注册, 掌握松材的来源和流向, 杜绝非法购买和使用疫情发生区的木材及其制品。五是设立临时检疫检查站, 对调入和过往开阳县的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及其制品进行检疫检查, 严禁未经检疫的松苗、松木及其制品进入开阳县。

4 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由于开阳县松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2/3以上, 绝大部分松林林分较单一, 一旦发生松材线虫病就将导致开阳县松林资源遭到灾难性的破坏。二是每年松材线虫病预防资金投入不足, 大部分护林人员监测费用主要依靠国家天保资金来保障。三是枯死木清理要求严格, 清理出的木材大多数进行烧毁, 木材的利用率不高。四是开阳县几乎所有松林中均有松褐天牛存在, 只能控制其虫口数量, 使其达不到成灾标准。

5 下一步处理方法及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松材线虫病预防领导小组, 组建松材线虫病防治的专业队伍, 实行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 充分利用护林人员进行监测, 及时为防治工作提供准确数据。二是增加资金投入, 强化资金管理, 预防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 专账管理, 严禁挤占、挪用和改变用途。三是加大科技含量, 充分运用国内外的新技术、新药剂、新药械以及它们的组装配套应用, 加强松材线虫病和松褐天牛的基础性研究, 加强枯死木的利用水平, 同时加强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四是积极开展检查督促, 确保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质量效果, 组织人员对实施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度进行检查、监督, 发现问题责令及时纠正、改进, 并对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开展情况, 完成情况、质量、效果进行检查验收。

摘要:松材线虫病是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 具有致病力强, 传播蔓延迅速, 寄主发病致死速度快, 监测防治难度大等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可以有效地防止松材线虫病入侵, 降低松材线虫病的发病风险。本文结合开阳县松材线虫病预防处理措施, 探讨了具体的松材线虫病预防处理措施, 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作出贡献。

关键词:开阳县,松材线虫病,预防,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范军祥, 黄焕华, 钱明惠, 黄咏槐, 武海卫.老疫区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 2011 (1)

六病预防方法及措施 篇3

摘要:结合工程施工实际,对钻孔灌注桩产生断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预防断桩及断桩处理进行了探讨,从而保证桩基施工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钻孔桩断桩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0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基础由于其成本适中、施工设备简单、易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中,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施工时受人、机、料、法、环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只要任一环节处理不好都可能引起断桩。一旦断桩对工程的工期影响较大,处理的费用较高。因此下面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对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原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和在桩基施工中处理断桩的几种方法。

1引起断桩的原因

1.1导管原因引起的断桩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口不慎挂住钢筋笼或在浇筑过程抽拔导管引起导管接头断裂,使导管脱离混凝土面引起断桩。②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导管底埋入混凝土中,导管下端为封闭状态,导管上部四周要承受井孔内泥浆压力,另外,导管下端封闭,首次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内原有空气无法排出,因而要承受混凝土下落时引起的气压。水压或气压过大,都可能将导管压扁或接头漏水、漏气,导致断桩。因此,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拔试验。③在灌注过程中,未能及时提管、拆管,导致导管埋深过深、摩擦力过大而拔不动或拔断导管。因此,要求测量人员及时探测,控制最大埋深不大于6m。

1.2混凝土质量原因引起的断桩水下混凝土坍落度一般要求为18cm~22cm,因此要求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无明显离析,灌注时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否则容易卡管,引起断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砂、石料的级配,控制好水灰比,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

1.3初灌混凝土量过少引起的断桩混凝土的初灌量应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m,因为埋入深度过小,不能保证混凝土完全埋住导管,可能会使导管进泥或进水,灌注过程将不能继续。因此,混凝土灌注前,应先计算初灌量,使导管埋深不小于1m。

1.4导管埋深过小引起的断桩①在灌注后期,混凝土表面的泥浆沉淀增厚,有时甚至有少量坍土,若导管埋深太小,特别在灌注过程中,在探测混凝土表面深度不准确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导管提漏、进水,造成夹层、断桩。因此在灌注后期,导管最小埋深不宜小于2m。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高程,做好详细记录,据此推算导管已埋深多少和是否需要提升导管。探测应精确,否则易将泥浆坍土层误认为混凝土表面,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提漏形成断桩。探测器一般使用测锤,因此,要求测锤应重一些,一般不小于4kg。

2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2.1材料方面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以及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不大于40mm。拌和前,应检查水泥是否结块;如果在冬季施工,拌和前还应将细集料过筛,以免因细集料冻结成块造成堵管。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8cm~22cm范围内,混凝土拌合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不应有离析、泌水现象。

2.2混凝土灌注方面①制作钢筋笼时,为使焊口平顺,最好采用对焊的方法。若采用搭接焊法,要保证接头不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②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导管的直径,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导管的连接式最好采用丝扣式避免使用法兰盘式,如要使用法兰盘式要在法兰盘四周均匀布置斜向钢筋与导管焊接,减少提管后还应该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尤其要记好每节导管的长度。③若使用传统的运输车从拌合站运送混凝土,为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的埋置深度,可在施工现场设置两条运输便道,前两辆运输车同时从两条便道运送混凝土,连续灌注。④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能使用。⑤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应不大于40cm~50cm(导管口不能埋入沉淀的回淤泥渣中)。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不小于1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⑥关键设备(如混凝土拌合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等)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够连续灌注。⑦首批混凝土拌合物下落后,应连续灌注混凝土。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一般控制导管的埋置深度在2m~6m范围内为宜,要适时提拔导管,不要使其埋置过深。⑧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每一盘料的和易性及坍落度,不合时宜的坚决不用;严格控制外加剂掺量及搅拌时间,以使外加剂充分融合;夏季施工输送管采取必要的翻晒措施来降低温度。

3断桩的常见处理方法

3.1二次成孔法灌注过程中,孔内混凝上灌注高度不大时,发生了断桩事故后如果能够提出钢筋笼,可迅速将其提出孔外,然后用冲击钻重新钻孔,清孔后下钢筋笼,再重新灌注混凝土;若孔内混凝上灌注高度很高时,中断时间过长,混凝土已初凝无法拨出钢筋笼时,此时宜对孔口进行加固,在加强后的孔口四周布设钢圈梁,把灌注桩钢筋接长后逐一焊接到钢圈梁上,然后用千斤顶顶压抬高钢圈梁给钢筋施加向上的拉力。断桩的钢筋笼下部由已灌注的砼锚固,上端由孔口圈梁反向锚固并施加向上的拉力,这样整个钢筋笼形成了一个双向约束的导管。根据冲击钻机的适应性,可选用一个合适直径的冲击钻锤在钢筋笼的内部穿心钻进,这样避开了剪不断、打不烂的钢筋,将钢混一体的断桩的处理转化为冲击钻在低强度的砼中的钻进施工,将钢筋和已灌注的混凝土完全分离,重新灌注成孔。采用此法完全可以保证桩的质量,但成本大、周期长,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与其他处理方法作经济对比,慎重选择。

3.2接桩法

3.2.1湿接桩法湿接桩主要适用于在灌注过程中因严重堵管造成断桩,且已灌混凝土还未初凝时,在提出并清理导管后可使用测锤测量出已灌混凝土顶面位置,并准确计算漏斗和导管容积,将导管下沉到已灌混凝土顶面以上大约10cm处,加球胆。继续灌注时观察漏斗内混凝土顶面的位置,当漏斗内混凝土下落填满导管的瞬间(此时漏斗内混凝土顶面位置可以根据漏斗和导管容积事先计算确定),将导管压入已灌混凝土顶面以下,即完成接桩。

3.2.2干接桩法干接桩主要适用于在灌注过程中,灌注被迫中断又未继续灌注而造成的半截桩。使用该法应根据半截桩混凝土面所处地下水位的情况以及桩径的大小等采用不同的方法:①当混凝土面处地下水位以上时,可以采取挖孔的方法,直接挖到混凝土面,凿毛清洗后直接灌注。应注意开挖时遇到不稳定地层应进行人工护壁。②当混凝土面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如果断面位置距孔口不太深时,可以采用挖孔与井点降水相结合的方法处理。③当混凝土面处在

地下水位以下且断面位置距孔口较深,桩径较大时,可采取桩芯凿井的方法处理。

3.3注桨法注浆法是处理断桩事故后期处理最常见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经济、快捷,但不能保证每根处理桩都能达到质量要求。使用注浆法时,先用小型钻机沿桩身钻一探孔,查明断桩的具体位置,应根据断桩的位置,可采用桩内注浆法或者桩外注浆法处理。

3.3.1桩内注浆法①当断桩位置较深,断桩处承受的弯矩不大时:另沿桩身再钻一个小孔,一个用作进浆孔,另一个用作出浆孔,孔深要求达到补强位置1m以下。用高压水泵向孔内压入清水,其泵压应大于20MPa。水流自下而上在缺陷段内进行喷射,喷管提升速度为10cm/min,旋转速度为20转/min,处理长度应为缺陷段上、下各延伸50cm。高压水将缺陷段内的软弱部分切割成泥浆状,当由一孔进行切割而另一孔有水溢出时,则可认定病害区已被打通,可换另外一孔重复操作直至全部打通;钻孔之间连通后,压入清水利用水循环将废渣排出桩体,当所有孔内水流变为清水,清渣工作结束。用压浆泵先压入水灰比为0.8的纯水泥浆,进浆口应用麻絮填堵在铁管周围,待孔内原有水从另一孔全部压出来之后,再用水灰比0.5的浓水泥浆(宜用52.5级水泥)压入。浓浆压入时应使其充分扩散,当浓浆从出浆口冒出时停止压浆,用碎石将出浆口封填,并以麻袋堵实。最后再用水灰比0.4的水泥浆压入,压力增大到0.7~0.8MPa时关闭进浆阀,稳压压浆20~25min,压浆补强工作结束。对于空洞和严重断桩,可在浆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小粒径碎砾石。待水泥浆硬化后,应再钻孔取芯检查补强效果。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对于混凝土严重离析,空洞等质量事故,均可采用该方法补强。②如果桩径较大,采用双孔压浆补强有时不能将断桩处的泥碴和松散混凝土碎碴清除干净,可在桩身中心钻一个注浆孔,在注浆孔的四周可设置3~4个出浆孔。③当断桩位置不是很深,但也有一定深度,且该处需承受较大弯矩时,为了增加处理后的抗弯性能,则按照上述方法沿桩身钻的孔要大一些,穿过断面处要深一些。用高压水冲洗后,在钻孔内插入钢筋束或钢轨,然后压浆填满钻孔。钻孔数量及插筋量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方能实施。④当断桩的位置处于桩的底部时,采用钻孔注浆的方法处理效果不太理想,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处理。

3.3.2桩外压浆法其处理工艺如下:①钻孔。先用黄泥将孔内填满夯实,再在离桩外0.5处,沿桩周钻直径为110mm钻孔8~12个孔,深度要求达到已浇注的砼表面以下1m,再清除孔内残碴,下入直径为42mm压浆管到孔底,投入2~4cm石子及砂至孔口。②压水。封闭孔口,利用压浆管向孔内注入清水,将孔内泥浆洗净,时间1~2h,泵压不小于0.3MPa。③注浆。封闭孔口,向孔内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水泥为525硅酸盐矿碴水泥,注浆压力为0.3~0.5MPa。泵压超0.5MPa时,随时提管直到注满并返浆到地面为止。④钻孔压浆顺序,以不影Ⅱ自相邻孔浆液凝固为原则。⑤待浆液固结后,采用人工挖孔,将填入黄泥运走。凿除浮浆,将孔内清洗干净。⑥浇注水下砼。处理后,经检验该桩砼达设计要求。采用此法处理断桩,关键工序是压浆要保证桩外围地层形成一个整体,阻止水在清理孔中杂物时不流入或少流入孔内。

3.4补桩法若因坍孔、导管无法拔出等造成断桩而无法处理时,可由设计单位结合质量事故报告提出补桩方案,在原桩两侧进行补桩。补桩法应征得设计和业主的同意,由设计单位出设计变更图纸。采用此法完全可以保证桩的质量,但成本大、周期长,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与其他处理方法作经济对比,慎重选择。

4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断桩有时不可避免,处理起来也并不是十分复杂,关键是要选择经济、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晓东等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04.6

[2]卓永红钻孔灌注桩成孔及成桩质量的施工技术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2

[3]宋功业,邵界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77-78

六病预防方法及措施 篇4

分析了在地质钻探施工过程中,在松散层地层回转钻进时卡钻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能有效的避免卡钻或处理卡钻事故,对钻探施工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 者:尉春玲 顾成林 郭立珍 作者单位:尉春玲,郭立珍(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济南,250014)

顾成林(济南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1)

现浇板开裂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篇5

裂缝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样的,但给我们带来的除了损失之外恐怕就只有教训和经验了。

大都会A区5#楼1单元30楼1号主卧中楼板裂缝

一、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楼板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建筑设计、建筑材料、施工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

1、受力产生的裂缝常见的楼板受力裂缝,主要是由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混凝土强度及混凝土板厚严重不足及灾害、事故等因素产生的。(1)、地基不均匀沉降 由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楼板裂缝,同时伴随着有沿建筑物高度方向自下而上部分混凝土构件及内外墙体开裂等特征。

(2)、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板厚严重不足

该裂缝形式与楼板的受力特征相一致,即楼板部分开间板面沿支承墙体四周产生裂缝,板底有中间向四面延伸的斜裂缝。

(3)、灾害和事故

这类因素比较多,如地震、台风等等。此外地下水浮力也可以引起,地下水浮力作用引起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楼板、梁、柱裂缝及上浮现象,部分楼板严重开裂。

2、非受力产生的裂缝常见的非受力裂缝,主要是由温度、收缩和膨胀及施工等因素产生。裂缝出现的时间有早有晚,早期的干缩裂缝在浇筑完成后约2-4个小时就出现,部分温度裂缝在竣工验收后3个月至半年内才出现。(1)早期收缩裂缝

① 现在高层建筑均已采用了商品混凝土,由于商品混凝土需经过二次运输,为确保混凝土的合易性,其塌落度均较大,且有时商品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较大,使混凝土保水性降低,容易出现收缩裂缝。

② 某些工程在主体结构施工中,采用了收缩性较大的矿渣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使用过量的粉砂,致使标准稠度的用水量较大,若养护不当,极易造成早期收缩裂缝。

此外,若使用了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会直接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普遍遭到破坏,混凝土楼板出现大面积龟裂现象。

(2)温度裂缝 目前,这种裂缝最为普遍。近年来,在厦门新建的住宅小区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现,主要形式有楼板角部45°裂缝,有楼板中部裂缝,还有些为不规则裂缝。分析温度裂缝出现的原因:

由于照时间长,日温差及室内外的温差均较大。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容易造成楼板开裂。特别是已竣工后,在尚未交付使用这段时间内,住宅门窗均全关闭,没有良好的通风造成室内外的温差加剧,楼板极易产生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主要集中出现在楼板角部45°、PVC线管等应力集中和相对薄弱中位。通常,砖混结构较框架结构更易出现裂缝。这些裂缝多数为贯穿裂缝,且相同部位板面裂缝较板底的宽。经调查,空置住房关闭的时间越长,裂缝就越宽;空置关闭时间一年以上的住宅,楼板混凝土板面的裂缝宽度中达到0.5~1.0mm以 上。

(3)施工因素引起的裂缝

① 负筋保护层偏大

主要表现是裂缝沿板面负筋范围内的角部45°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施工时踩踏钢筋严重,导致负筋保护层偏大,失去作用造成的。另外,某些工程施工时楼板混凝土板厚超厚,造成实际负筋保护层偏大,也容易造成板面负筋范围内角部 45°裂缝。② 板底混凝土保护层不足及砂的氯盐含量超标

在施工时使用的是海砂或板底钢筋保护层不足造成钢筋锈蚀从而导致混凝 土楼板裂缝。另外,由于野蛮施工、模板变形、模板的支撑下沉及混凝土早期未采取严格的养护措施等因素,都会使混凝土早期已出现微小的裂缝,当温度变化时,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使原先的微裂进一步开展,形成肉眼可见的较大宽度的裂缝。

二、处理方法

就大都会A区5#楼1单元30楼1号主卧中楼板裂缝进行分析:

裂缝出现在楼板角部大约45°,可能是温度裂缝。

1、鉴于楼下正在装修,优先处理楼下

(1)、将裂缝用粉笔或其他东西标记,然后将裂缝两边20CM的腻子全部用铲刀清除干净。

(2)、用打磨机将表面未清楚干净的腻子、表面凸出以及松动的混凝土.(3)将板面用毛刷。吹风清理干净,不留灰尘。

(4)将碳纤维布用环氧树脂粘贴好。(环氧树脂要涂刷均匀,粘贴密实,不留气泡)

(5)恢复面层。

(1)、将楼板上表面地坪剔除,并用打磨机将混凝土板面凸出以及松动的混凝土打磨掉。

(2)、用切割机沿着裂缝切出V形槽

(3)将板面用毛刷。吹风清理干净,不留灰尘。(4)然后将环氧树脂沿着V形槽灌满。

(5)待V形槽内环氧树脂干后,在用碳纤维布贴一层。

(6)修补地坪。修补前前充分浇水润湿,扑上钢丝网,然后在修补地坪。

在修补完成后,我们应当吸取这次的教训,作为一个施工单位,我们该如何预防?

1、改善商品砼的性能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 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是一项改 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 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产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 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 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 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 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 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 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 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 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 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 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 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科学 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

○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 击振动。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 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3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

○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4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

○平方米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 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 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预防输血反应及措施 篇6

(一)发热反应

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制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处理:反应轻者,减慢滴数即可使症状减轻,严重者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二)过敏反应

预防: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献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易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处理:1 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 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

(三)溶血反应

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

处理:1 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维持静脉输液通道,供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 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衰竭处理 出现休克症状,即按抗休克治疗

(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大量输血一般是指在24小时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容量。常见的反应有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构橼酸钠中毒等

六病预防方法及措施 篇7

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所以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这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了广泛关注,并且已有显著的发展。

1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

1)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裂缝在道路路面病害中是十分常见的,其早期裂缝对路面不会造成大的危害,然而随着荷载、外部环境的变化,路面裂缝会随之扩展最终导致路面的破坏。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包括温缩裂缝与反射裂缝等。就反射裂缝而言,在常用的城市道路中危害比较大且出现的比较普遍。它的产生机理主要是:路面基层在正常的道路使用中其干缩与温缩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车辆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正常运行中,荷载会造成路面应力集中的现象出现,经过车辆的反复循环碾压,其应力集中部位会产生裂缝,同时会出现裂缝扩展从而最终导致破坏路面,裂缝已成为当代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的主要类型之一。

2)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沥青混凝土的温度敏感性非常强,且是一种典型的粘弹塑性材料,所以,在道路路面受到反复荷载的作用后,路面会出现永久变形,严重影响汽车通行,这就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

3)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的产生主要有设计、施工、使用三个方面的原因。在路面设计时,由于设计空隙率过大会造成混合料不密实,同时在施工时出现的离析与压实度不够会加剧空隙率的增长,随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沥青会逐渐老化,矿料间的粘合力也会下降,在车辆运行使用的荷载作用下,会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松散现象,导致坑槽的出现。而沥青会随着施工过程中温度的不断升高出现老化失效,同时其基层平整度比较低,在温度和车辆双重荷载的影响下会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导致局部受损,并逐渐扩展出现坑槽。

2 预防性养护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一些常见病害不仅会破坏整体路面的机构,随着其逐渐扩展最终会影响到道路的正常使用,而这些病害的共同点都是由于车辆运行的荷载反复积累造成的。所以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只能通过预防性养护来达到路面结构基层的整体完整性。首先,在路面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损坏,只出现轻微病害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养护措施来控制病害,从而保护路面的混凝土结构层,以此控制路面病害的扩大。预防性养护措施的使用可以使路面大中修工程量得到控制或者延迟。所以基于路面预防性养护耗费低、时效高的特点,对路面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非常有利,同时还从源头上控制了路面维修的发生,提高了公路的服务水平,所以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3 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

裂缝填缝、表面封层、罩面处理都是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常见预防性养护措施。以往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实践证明,裂缝填缝通过封缝封水可以高效的控制路面裂缝的扩张,在裂缝宽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通常路面出现单条纵向裂缝以及单条横向反射裂缝时,可以使用裂缝填缝的方法来进行修补。而表面封缝主要是通过对路面形成保护层从而恢复路面正常使用,通常使用冷拌技术进行,就是将养护材料(这里一般使用的是沥青质材料)连续性的铺摊在裂缝路面上,从而对裂缝路面形成保护层,使原有路面得以正常使用,它不仅可以保护原有路面,保证其病害不再继续扩张,同时还能防止雨雪渗入路面。薄层罩面在材料使用上不同于表面封层,它主要使用的是热板沥青混合料,且铺摊厚度要求比较大。热板沥青混合料在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其经济耗额偏大,且厚度问题会影响路面的标高。

1)裂缝填封。

在龟裂和网状裂缝等规则线状裂缝处理中裂缝填缝是不适用的,它主要适用于纵向和横向放射裂缝。裂缝填封在使用时有一定的范围局限性,当裂缝小于3 mm时,由于裂缝太窄不便施工所以不会采用裂缝填封;当裂缝大于25 mm时,裂缝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裂缝填封不能完成对其养护。密封类和填充类材料是裂缝填封的主要材料,将密封材料灌入开槽处理的裂缝后,起到防水密封的效果。填充材料填充裂缝时主要是将修补材料填入裂缝中,以达到阻止水分进入,同时还能对裂缝两侧路面起到一定程度的补强效果,而作为填充材料的修补材料则是要求无刚度、强度以及抗疲劳性,并且还需要具有足够的粘合力以便于裂缝的粘合。

2)雾封层。

在沥青路面均匀的撒布沥青材料,从而达到增强密级配路面的泌水性,以防止骨料的松落,将细小裂缝封闭即是雾封层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主要作用原理。雾封层可以为老化路表除去新鲜沥青,但是对于车辙、基层失效、骨料的过多滑落以及路面严重损坏是没有效果的,但是路面在使用雾封层之后会降低其抗滑性。所以雾封层方法的使用只适于乳化沥青渗透性好的沥青路面,那是因为乳化沥青无法让表面致密的路面得到充分吸收,从而导致路面形成光滑面,造成行车安全系数的下降。雾封层一般适用于碎石、封层老化松散的热沥青混合料等表面以及通车2年~4年的新路面和经过大修1年~2年之后的路面等。路面的防水性和集料粘结作用都可以通过使用雾封层来进行恢复,而且其材料还能渗入到路面结构中去,从而对老化沥青进行补充,使得集料重新粘结。它还能够对经过车辙填补、裂缝填充后的病害痕迹进行覆盖,从而改善路面的外观。雾封层的最大缺点就是其厚度减小,所以它不可能为路面进行补强,雾封层技术只适用于具有足够承载的沥青路面,同时用于治理早期细微裂缝、路况比较好等轻微裂缝损伤的路面。

3)微表处。

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车辙修复、恢复平整度、微裂缝填充等病害的还有微表处方法,理论上是一种稀浆封层的方法,且其对原材料的要求较高、设计标准严格,所以使用后性能效果较好。微表处主要是针对原路面裂缝、坑槽等病害,一旦材料性能出现不合格,设计不适当等情况时,会使微表处混合料的空隙率过高,从而使其泌水功能丧失。微表处的行驶噪声还会随之增大,且其混合料的抗滑性还可能迅速下降,最终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集料洁净程度不够、改性乳化沥青破乳过快以及两者性质出现差异等会使稀浆的稠度变大,在施工中就会出现离析、刮痕等问题;气候的变化也会对微表处造成影响,无论是升温或者降温都会不利于稀浆混合料的破乳,所以气候异常时,应该停止施工。

4)薄层罩面。

连续性铺摊与原有路面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被称为薄层罩面。相比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它的级配更细,所以铺摊厚度比较小。相比于热再生与铣刨重铺,它的优点是可以直接用于原有路面,不需要任何处理,直接将其铺摊于处理后的原路面病害上表面层就可以了。主要特点是施工简单快捷、方便高效,而且对于有足够承载力的大规模严重病害的原有路面效果极佳。通常情况下,薄层罩面厚度为2.5 cm~4 cm,所以它可以将一部分的荷载分散,同时铺摊还能对原有路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缓解反射裂缝,降低车辙的发生,且效果显著。

在以往的引用当中,薄层罩面材料分为AC,OGFC,SMA三类,且厚度要求为最大公称粒径不超过10 mm。在AC类沥青混合料的使用中,其施工技术与普通沥青基本一致,且材料造价低。OG-FC类混合料抗滑性与排水性非常好,不足之处是其级配设计与养护维修均不能和普通沥青混凝土相比。SMA类混合料虽然耐久性和抗高温性比较好,但是其造价高,多用于荷载要求较高的多重载车辆通过路段。然而,除了这些传统的薄层罩面材料,通过人们的不断研发,最终开发出了ECA-10新型路面病害处治材料。对比传统混合料,它的材料和级配设计都要明显优越,且施工工艺又和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凝土一样。在ECA碾压时,它的温度比较低,要低于普通燃料拌合所需温度;同时料温与环境温度没有太大的差异性,基本是常温。所以即使它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温度迅速下降,也不会对运输时间和储藏时间有过高的要求;在拌合与施工中,它的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排放都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其现场施工温度下降速度慢,且温度要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40℃左右,可以给予其充分的碾压时间和密实度。随着其密实度的增强它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沥青路面维修方案来处理沥青混凝土病害,且各项性能高,指标均达到高速公路技术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降噪效果显著、易压实、表面结构深度高等。与微表处方法相比,降噪效果非常好,对高速公路行驶质量的提高效果明显;它的使用可以降低高速公路的养护成本,且高于传统铣刨重铺与地热再生等方式,其环境污染效应低,能耗也相应减少,所需工期也小于传统方式,对交通影响也小。所以ECA-10新型路面病害处治材料的使用,所呈现的积极效益要远远高于传统方案,同时在添加2.5‰的聚酯纤维后可以大大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柔韧性能与抗裂性能。它在目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灾害防治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4 结语

本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及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概念,在此基础上,能够为我国公路事业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峰.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方法的研究与技术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傅栋梁,钱振东.钢桥面铺装预防性养护对策分析[J].公路,2010,1(1):26-27.

[3]丁武洋,周爱成.新版《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应用探讨[J].现代交通技术,2009(6):14-17.

[4]马敬坤.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修工程综合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4(6):35-38.

六病预防方法及措施 篇8

关键词:短接计量装置;窃电方法;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M933.4;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但与此同时,一些不好的现象也在悄悄地蔓延;而窃电现象尤为明显,这严重的影响了大家的生活。所以本文从对短接计量装置的电流回路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总结这四个方面来展开对其窃电方法及预防措施,让大家对此有一个了解,以便在日后生活中留心注意,加以防范。

一、短接计量装置电流回路窃电现状分析

(一)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我国在防窃电的方面并没有出台多少制度,对使用电的制度也没有进行规范,制度不完善,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这对人们的思维有很大的影响,致使人们对电这方面的概念不深。后来《电力法》的颁布,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可能是由于时间太晚,没有让节电,防窃电的意识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反而加重这种行为;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对一些违法用电,窃电的人惩罚力度不够,使得这种现状愈来愈猖狂。

(二)用电管理的不足。人们在用电方面不规范,而且管理人员也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没有将合理使用电的理念传播给大家,在违背原则时,管理力度不足;设备不完善,管理人员的思维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对违背电的使用界限不清晰,打击不法分子的力度不够。

(三)用户方面。由于现在公司趋向于股份制,个人注重于私人的利益,这加重了窃电的行为;另外社会的进步致使电费的加重,一些人就因此萌生逃电费的想法,所以窃电为他们提供了机会,故而导致此现象日益严重。

二、电路设备及制度的存在问题

(一)计量设备问题。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大部分用的都是老式的器械,完全没有防止导致窃电的措施,再加上如今窃电的仪器层层更新,有人就利用这些器械来窃电,这就造成了窃电现象尤为严重。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让这些电子产品拥有越来越来的功能,但防窃电的能力还不完善,另外窃电的技术也越来越来高级,愈来愈趋向人工化和智能化,因此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技术科技来窃电,使得这种现象成为人们的心头大患。

(二)计量人员的缺失。虽然人们一直在研究各种的原理等等,可是人们一直忽略了一个方面,那就是从反面来看待一个问题。就像在窃电这个问题上,为什么不从防窃电方面考虑呢?所以人员的意识和思维也在这个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再加上人员对各电器的电使用不熟练,对合理,合法使用电的意识不强;使用人员的节电,不偷电,不窃电的意识不强。

(三)利益的驱使。由于现在公司趋向于股份制,个人注重于私人的利益;或者内部职工想要利用自己的职位来偷用电,为自己获取利益;这加重了窃电的行为,导致此现象日益严重。

三、对短接计量装置电流回路窃电的解决方法

(一)投入建设。政府可以投入资金,精力来完善用电的制度,发现并制造一些高科技的设备,装置,因为只有防窃电的装置高于那些偷电,窃电的技术,这样才能减少窃电的行为,起到防范的作用。其次,加强电网的建设,完善电网。在计量装置方面就可以加大一些投入,让计量装置更加精确,尽量减少窃电,更好的识别窃电的行为,更加智能化;在配电设施方面,要根据最新的技术,系统的连接各方面配电,用电设施,建立一个大的电网结构,人工识别各部分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并间隔一段时间就完善和更新。

(二)使用专业的用电设备。在现在这个社会,用电方面必须使用专业的,比如说专业计量箱和专用电表箱,这些在防窃电方面都是必须投入使用的,根据不同的配电设备和各地区的差异,来自行选择高压计量箱和低压计量箱;容量较大则采用低压配电柜,容量较小则相反。

而现在都是独门独户,可以采用独立电表箱,一般窃电者会才用接触设备的装置来下手,而这些仪器则减少,甚至隔绝接触的机会,这就减少了窃电的现象,所以说,配备专业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若从此方面出力,则可大大减少这种不利的现象。

(三)装监视器。或许窃电者对还是固执,那就必须从强制的手段来制止,在一些重要场合,大型企业,居民住所安装监视器,来查出窃电者的身份,然后对其进行惩罚;还能够记录出他的手法,这样工作人员可以对此进行分析,并找出应对措施,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加以防范

(四)使用防窃电的电表。现在很多厂家对窃电的行为做出防范,就是生产防脱钩,防倒转,防止窃电者的不轨行为,比如已经出现这种的产品,不仅可以防止断电时的窃电,还能自我调节,不让窃电者有机可乘。在大功率的电器设备中,加以密码,只有知道密码的人员才能使用,这样窃电者就无法窃取,而在此同时监视器便有机会,便有时间来告知工作人员,来防止窃电的发生。

四、结束语

在短接计量装置的电流回路防窃问题中,不仅仅是政府存在问题,还在广大群众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总结就是政府对防窃电的政策不完善,没有明确的惩奖措施,导致大家对此都不重视,而窃电者便利用此机会来获得自己的利益;在设备方面,防电,保护电的设备不全,没有防窃的功能,因此很容易就会被窃电者窃用;在经济方面,物资上涨,电费大幅增长,致使一些人无法承担,便有窃电的念头,应加以教育,传输正确的想法;在工作人员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育,培养责任心强的人员;在管理方面,要加大力度,对窃电者加以严惩;积极研究关于电的设备,对窃电的方式加以了解。

窃电方法的预防措施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并不是一项短的计划,要经过长期的宣传和预防;要想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用电企业必须自身完善,比如监督机制的管理,技术的改造,人员的思维素质的提高;还有政府的严厉打击。这些种种方面才能对窃电有更好的预防。

参考文献:

[1]岳鹏,王佩玲.电能计量装置防窃电技术及装置的现场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7):224+346.

五大伤害及预防措施 篇9

五大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发生频率高,死亡率大,因而高处坠落事故被列为建筑施工五大伤害之首。

1.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

从发生事故的主体看,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及由于未使用或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而造成坠落事故的占事故多数。从发生事故的客体看,原因多方面,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好,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劳动组织不合理,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现场缺乏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与生产秩序等。

从发生事故的结果看,作业离地面越高,净击力越大,伤害程度越大。

从发生事故的类型看,高处坠落事故最易在建筑安装登高架设作业过程中与脚手架、吊篮处、使用梯子登高作业时以及悬空高处作业时发生。其次在“四口五临边”处,还有些坠落事故是在拆除工程时、和其它作业时发生。2.高处坠落事故成因

(1)人的不安全因素:a.作业者本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防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b.作业者本身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反应迟钝,懒于思考,动作失误增多,而导致事故发生。C.作业者生理或心理上过度疲劳,使之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动作失误,思维判断失误增多,导致事故发生。d.作业者习惯性违章行为,如酒后作业,攀爬横立杆并在上面行走。e.作业者对安全操作技术不掌握。如悬空作业时未系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带,操作时弯腰、转身时不慎碰撞杆件等使身体失去平衡。走动时不慎踩空或脚底打滑。f.缺乏劳动危险性认识。表现为对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在栏杆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意识不到潜在的危险性。

(2)物的不安全状态:a.脚手板漏铺或有探头板,或铺设不平衡。B.材料有缺陷,钢管与扣件不符合要求。c.安全装置失效或不齐全。如人字梯无防滑、防陷措施,无保险链。d.脚手架架设不规范。如未绑扎防护栏杆或防护栏杆损坏,操作层下面未铺设安全防护层。e.个人防护用品本身有缺陷。如使用三无产品或已老化的产品。F.材料堆放过多造成脚手架超载断裂。g.安全网损坏或间距过大,宽度不足或未设安全网。h.“四口五临边”无防护设施或安全设施不牢固、已损坏未及时处理。

(3)方法不当:a.行走或移动不小心,走动时踩空、脚底打滑或被拌倒、跌倒。b.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c.登高作业时未踩稳脚踏物。

(4)环境不适:a.在大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高空作业。b.在照明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从事夜间悬空作业。3.高空坠落事故预防(1)控制人的因素,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a.经常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进行观察检查,一旦发现不安全情况,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压力,或调离岗位。禁止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应当定期给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发现有妨碍高处作业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应将其调离岗位。b.对高处作业人员除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外,还应加强安全态度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身防护能力,减少作业风险。c.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对违章行为负强化,对遵章行为强化,从而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d.组织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对有关规程、标准进行学习。

(2)控制物的因素,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a.把好材料关,施工中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坚固、可靠,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b.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设置合格安全网。c.坚持“四口五临边”防护措施d.从事悬空作业或具有危险性的高处作业的人员应挂好安全带。(3)控制操作方法,防止违章行为。a.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禁止穿高跟鞋、硬底鞋、拖鞋等易滑鞋上岗或酒后作业。b.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注意身体重心,注意用力方法,防止因身体重心超出支承面而发生事故。

(4)强化组织管理,避免违章指挥。及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时间,防止高处作业人员产生过度生理疲劳。

(5)控制环境因索,改良作业环境。

a.禁止在大雨,大雪及六级以上强风天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悬空作业。大雪、大雨、六级以上强风天过后,应当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和清理。b.在脚手架上进行撬、拨、推拉、冲地、冲击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应当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c.夜间施工,照明光线不足.不得从事悬空作业。

坍塌

类型:土方坍塌、脚手架坍塌、模板坍塌、拆除工程的坍塌。1.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与土方工程边坡坡度、施工方法、土质均匀程度及外荷载等情况有密切关系。(1)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

(2)脚手架、模板支架、起重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

(3)施工前没有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未做具体技术安全措施交底,特定施工项目未经专家评审论证;

(4)施工现场管理松弛,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5)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偷工减料,施工质量差;

(6)施工队伍素质差,不执行法规、标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思想上存在盲目性、冒险性、随意性;

(7)现场作业环境不良,安全防护设施缺乏。另一方面,结构失稳也存在多种个性问题,例如:

(1)脚手架及高大模板支架坍塌:多因架体结构搭设不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整体安全稳定性差;超载或严重偏心荷载;遇外力冲击或振动;不按程序拆除架体等因素造成结构失稳。(2)基坑(槽)土方坍塌:多因挖土时土壁不按规定留设安全边坡(甚至负坡度),缺乏支护或支护不良:土质不良或出现地下水、地表水的渗透;土壁经不起重载侧压力或遇外力振动、冲击等因素造成土壁失稳、滑坡坍塌。

(3)起重设备倒塌(尤其性质严重的是塔吊倒塌):多因设备技术安全性能差,结构强度不足;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垂直起重设备与建筑物拉结差:出现超载、碰撞、阻力;塔吊升降顶升过度或违章操作等原因而造成起重设备失稳倒塌。

2.预防倒(坍)塌事故的措施

(1)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强化质量安全意识:(2)周密进行工程技术设计、审查和交底工作:

(3)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及监控、应急方案,做好特定施工项目专家评审论证及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4)切实贯彻执行相关质量安全法规、规范、标准与规定:

(5)强化工程质量报验与检验、签证制度,不经检验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6)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管理,监理单位加强检查监督,督促整改,清除隐患。

物体打击

1.物体打击的分类

常见物体打击事故主要有六类:a.在高空作业中,由于工具零件、、木块等物从高处掉落伤人。b.人为乱扔废物、杂物伤人。c.起重吊装物品掉落伤人。d.设备带病运转伤人。e.设备运转中违章操作。f.压力容器爆炸的飞出物伤人。

2.预防措施:a.必须认真贯彻有关安全规程,克服麻痹思想。b.高空作业时禁止投掷物料。c.吊运工作时要保证物料捆绑牢固,不能超吊。d.禁止操作故障设备。e.合格的人员才能操作或施工。f.做好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触电

1.发生事故主要原因:(1)临时用电线路乱拉乱接;零线相线接错或设备外壳未接保护零线及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混用;没有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措施和设置漏电保护开关等。(2)手持电动工具、临时性设施触电事故多,或伪劣电气产品通过不同渠道进入市场直到施工现场使用导致触电。(3)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触电多;高温、潮湿,有导电粉尘或腐蚀性介质、现场混乱、现场设备多的作业环境中的触电事故多等等。

2.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

(1)努力提高职工素质。

电工应经培训考核审查合格后发给操作证,持证上岗。对一般电器设备操作人员也应进行岗前教育培训,让他们懂得电气设备的性能及触电的危害。

(2)做好防触电保护。

a.采用TN-S供电系统,认真做好重复接地。TN-S系统中将工作零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分开,设备外壳与保护接地线PE线直接相连接,为防止断线,应在PE线接近施工现场的起端、中端、末端做不少于3处的重复接地。

b.正确安装使用漏电保护器。采用TN-S系统后;当发生漏电时,保护零线为漏电电流提供了通路和起到降低设备外壳对地的电位的作用。当漏电较严重时,如果短路保护器不动作,则PE线仍将流过较大漏电电流,设备外壳对地电位仍较高,当人体触及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为克服TN-S系统的不足,在技术上构造一个可靠的触电保护系统。即装设漏电保护器,其必须设置至少二级漏电保护,一般要求在一级或二级配电处设置第一级漏电保护,要求单机设备在开关箱接近设备端设置第二级漏电保护,其漏电动作电流应<30mA,动作时间应<0.1s。

机械伤害

1.机械伤害事故原因

形成机械伤害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

(1)检修、检查机械、处理隐患忽视安全措施。如人检修设备、检查作业或处理安全隐患,不切断电源,未挂不准合闸警示牌,未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2)缺乏安全装置。如有的机械传动带、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没有完好防护装置;人一疏忽误接触这些部位,就会造成事故;(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立即停止;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4)自制或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5)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活动;(6)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干活、借道、拣物等);(7)不具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其他人员乱动机械。

2.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

上一篇:梯度功能材料浅谈材料下一篇:最浓是乡情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