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共12篇)
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篇1
与回旋钻进工艺相比, 冲击钻进工艺对复杂地层 (如冻土层、卵砾石层、岩石层) 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更大的优越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地层复杂, 对钻进技术要求高, 容易出现孔内事故, 如处理不当, 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我公司曾在省市内多个重点工程中采用冲击钻进工艺, 完成了不同直径的钻孔灌注桩, 积累了一定的孔内事故处理经验, 现就冲击钻进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及处理的方法进行探讨。
1 钢丝绳断落
1.1 原因分析
1.1.1 钢丝绳折断的主要原因是钢丝绳缺油, 钢丝绳缺油时泥浆中的
细小砂石及岩石碎片会进入钢丝绳内部并在钢丝之间来回摩擦, 导致单根钢丝直至大部分钢丝折断, 遇到较大载荷时, 造成钢丝绳断落孔内。
1.1.2 钢丝绳老化、折痕及意外磨损。
1.2 预防措施
1.2.1 钢丝绳每个星期保养一次, 首先用沾满机油的抹布浸泡钢丝
绳, 使钢丝绳中麻芯上的机油得到补充, 有利于润滑钢丝、减少摩擦、增强钢丝绳的使用寿命。然后在钢丝绳外表均匀涂抹一层黄油, 防止泥浆中的岩石碎屑进入钢丝绳的钢丝之间。
1.2.2 不超期使用钢丝绳, 避免钢丝绳打圈, 另外在钻头顶部固定一直径约0.7m的钢丝绳圈。
1.3 事故处理方法
1.3.1 如钢丝绳断口在孔口以上, 则用打捞直钩捞出钢丝绳, 视钢丝绳损坏情况, 可重新接上继续使用。
1.3.2 如钢丝绳断口在孔口以下, 则用打捞直钩钩住固定在钻头顶部的钢丝绳圈, 缓慢地拉出冲击钻头。
2 排渣管脱落
2.1 原因分析
2.1.1 控制排渣管升降的钢丝绳过松, 导致排渣管在孔内倾斜, 易被冲击钻头内的底内边缘击中, 导致排渣管脱落。
2.1.2 排渣管接箍内的卡块磨损过度, 导致公接箍从母接箍中脱落。
2.2 预防措施
2.2.1 控制排渣管的钢丝绳松紧适度, 使排渣管距离孔底0.3m为宜。
2.2.2 经常用游标卡尺检查接箍内的卡块, 磨损超过3mm不得使用。
2.3 处理方法
2.3.1 当发现排渣管脱落立即提钻, 检查掉落孔内的排渣管的根数和脱落的深度, 可用吸力达0.5t以上的磁块将孔内排渣管捞出。
2.3.2 如根数较多使用磁铁打捞无效, 则用形状如“9”的打捞钩在孔内排渣管脱落的深度下2-3m处旋转打捞。
3 孔内异物
3.1 原因分析
3.1.1 孔口工具等落物造成钻进困难。
3.1.2 孔壁岩石塌落。
3.2 预防措施
3.2.1 严防孔口工具落入孔内, 可用绳索等拴住工具。
3.2.2 提钻或下钻速度尽量放缓, 以免抽吸作用导致孔壁岩石坍塌。
3.3 处理方法
3.3.1 孔内工具的脱落可用磁铁吸取。
3.3.2 孔壁脱落的岩石可用小压力短冲程慢慢地将岩石冲碎, 以防卡钻。
4 孔斜
4.1 原因分析
4.1.1 钻头的压力未掌握好, 导致钻头向较软的一侧跑, 造成孔斜。
4.1.2 两种地层交界时, 由于岩层的倾角过大, 易造成钻头顺层跑, 造成孔斜。
4.2 预防措施
4.2.1 适当掌握钻头的压力, 根据岩石的强度, 钻头单位压力宜大于岩石的抗压强度20%为宜。
4.2.2 根据岩石的倾角和岩石的抗压强度, 采取合适的钻进参数, 既
能破碎岩石又不导致顺层跑的压力为宜, 一般采取低压力、短冲程为宜。
4.3 处理方法
对于孔斜较大的钻孔需立即停止钻进, 往孔内填坚硬的块石 (块石尺寸0.3m×0.3m) 至开始倾斜的部位上1m, 适当控制钻压, 慢慢穿过造斜地层。
5 卡钻
5.1 原因分析
5.1.1 钻头磨损过大, 导致钻头底部小于钻头中上部, 在孔壁和钻头摩擦力大于机械提升力时卡住钻头, 这是卡钻的主要原因。
5.1.2 孔口工具的脱落钢丝绳的脱落、孔壁岩石的脱落等, 导致钻头卡在孔壁岩石内, 使钻头无法动弹, 从而形成卡钻。
5.2 预防措施
5.2.1 在破损岩层中钻进用好泥浆, 泥浆粘度宜在25S以上。
5.2.2 开孔前一定要对已磨损的钻头底部外切削刃进行加固, 加大到钻头的设计参数。
5.3 处理方法
5.3.1 在清干孔底沉渣的前提下, 强力起拔, 集中冲钻机上的所有卷扬和冲击机构的冲击力, 突然强力起拔钻头。
5.3.2 在上一种方法不奏效的前提下, 集中冲击钻机上的所有卷扬提
升力, 同时采用25t以上吊机的最大提升力并配合钻机冲击机构的冲击力, 强力提拔钻头。
5.3.3 在上两种方法仍不奏效的前提下, 清干孔底沉渣, 集中冲击钻
机上的所有卷扬机提升力全部施加在冲击钻头上, 派有资格证书的专职爆破员取乳胶炸药 (硝铵炸药亦可, 但须防水严密) 50g, 两发电雷管, 做成炸药包并用粘土做成配套, 送至冲击钻头底部, 做好200m安全警戒工作后起爆。这种利用爆破瞬间产生向上的巨大冲击力托起被卡的冲击钻头, 是解决卡钻的最有效的方法。
6 埋钻
6.1 原因分析
6.1.1 泥浆粘度过小, 携带岩石碎屑能力太强, 造成孔壁坍塌埋住钻头。
6.1.2 停电及机械故障造成钻头停在孔底, 岩石碎屑将钻头埋入。
6.1.3 卡钻事故未及时处理, 导致埋钻。
6.2 预防措施
6.2.1 配置好泥浆, 粘度在25S以上方可。
6.2.2 机械故障后, 应立即组织吊车停车将钻头埋离孔底2mm以上。
6.3 处理方法
6.3.1 清孔强力起拔法。在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干孔底清渣的前提下,
集中冲击钻机上的所有卷扬和冲击机构的冲击力, 突然强力提拔钻头。
6.3.2 人工挖孔法。如果地层适合人工挖孔桩施工, 当埋钻发生后, 立
即用黄砂回填钻孔, 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 孔径大于原孔径0.6m左右, 砼护壁, 将孔深挖至钻头底部后, 将钻头吊出孔外。S
摘要:本文通过对冲击钻进工程桩施工中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 提出了预防措施, 并结合施工经验等点对常见事故的处理列举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冲击钻进,施工事故,分析,预防,处理方法
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篇2
一、质量缺陷情况:顶楼板渗水大致可分为以下2种情况:
1、有明显渗水部位,2、面积很小的水印。
二、原因分析
主体结构施工中,现浇板中预埋的穿线管和线盒部位比较薄弱,这是造成漏水部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砼本身是一种非匀质性材料,从微观结构上看属于多孔体,这些孔隙是造成砼结构渗漏水的主要原因,另外是混凝土由于温度收缩造成细小裂缝导致的漏水,有的细小的裂缝会肉眼很难看清。如果裂缝没有消失,可以等裂缝稳定以后采取注浆(造价比较高)、环氧树脂、或者用一些防水的材料处理。
三、处理方法
根据该部位的渗漏水特点,对有明显漏水或渗水的部位,先找出渗漏的准确位置,然后从顶板对该部位进行打凿,凿开一条宽约见2cm,深越4cm的V型小槽;对其基面清理干净后,用堵漏王进行封堵。试水合格后对顶棚找平进行恢复。
四、作业准备
(一)条件准备
1、向班组进行计划交底和质量、技术和安全交底,下达工程施工任务单,使班组明确有关任务、质量、技术、安全、进度等要求。
2、施工机械就位并进行试运转,做好维护保养等工作,以保证施工机械能正常运行。
3、检查前道工序的质量。在前道工序的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二)机械与材料准备
1、榔头、钻子、小型切割机。
2、堵漏王、防水砂浆 五
五、施工方法
1、根据漏水部位对该位置进行打凿,直至达到技术要求。
2、打凿完成后,将砂浆、砼渣等垃圾清理完。
3、用堵漏王进行封堵。
4、对补漏部位进行试水。
5、试水达到不渗漏后,经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对该部位用防水砂浆进行恢复。
6、将砼渣、砂浆等垃圾清理干净,做到工完场清。
7、监理检查通过后,移交给精装修单位施工。
六、安全措施安全措施安全措施安全措施
1、在实际工作中,砼打凿做好安全防护。
2、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等安全用具及工作岗位证;
3、机械电源必须由专职工负责驳接于机械专用配电箱 内,并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措施。严禁使用同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两台以上用电机械;机械电缆线应架空布设,不得拖地。
4、用电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用电按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杜绝漏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5、场地整齐。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机械设备、半成品、原材料等,均须按指定位置,堆放整齐,不得随意乱放,以保证道路畅通。
6、工完料清。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教育,做到谁做谁清,工完料清,场地干净。
晕针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篇3
【关键词】晕针;愿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1-0025-02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发热门诊输液注射 1864人次,晕针26人次。其表现为视力模糊、耳鸣、头晕、心慌、恶心、出冷汗甚至面色苍白,有个别患者出现一过性晕厥。其中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
晕针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活动发展为生理现象的过程。由于精神紧张,而造成暂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为能力的现象,称为晕针。其特点是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其发生原理是一种疼痛刺激诱发应激反应,而导致反应性周围血管扩张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缺氧。其发生过程一般为:针痛刺激→脉搏加速、血压上升→周边血管扩张→代偿性功能失调→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脉搏下降、血压降低、周边血管阻力迅速下降→脑部血流不足,造成意识障碍→晕厥[1]。
晕针反应的临床表现: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这一时期十分短暂,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血压迅速下降,脉搏变缓,每分钟减缓至40~50次。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1晕针的原因
1.1心理因素:其原因主要是患者的痛觉生理所致。
1.2生理因素:疼痛是身体表面或深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引起的,它是身体对有害物刺激的威胁所发生的警告反应。当一个人极度疲劳或虚弱,身体的抵抗反应和控制反应降低,于是对很小的刺激会产生与刺激强度不成比例的夸大反应,较易发生晕针。
1.3体位:大量临床观察显示,取平卧位进行注射时,晕针发生率较低,而取坐姿接受注射时,晕针发生几率则大大增加。其原因是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强力低,血流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
1.4年龄:儿童因机体尚未发育全而对疼痛反应不敏感。老年人因机体各种反应反射降低,痛觉迟钝,对疼痛敏感度也降低,因此,晕针发生率低于青壮年。
1.5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引起的晕厥,主要是由于使用型号不适的针具使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所致。
1.6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晕针患者大都是首次接受注射治疗。注射本身就是一种刺激,患者对其缺乏了解,很容易在注射过程中产生恐惧、紧张、痛苦等感觉。如果此时护士态度生硬,说话难听,动作粗暴,就更增加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再加上疼痛刺激引发晕针。
1.7环境: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针,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2晕针的预防
2.1注射前必须与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注射时护士应与患者交谈或抚摸患者,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2.2尽量避免患者空腹注射,和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理解,防止发生晕针。
2.3对于情绪紧张、身体虚弱或以前有晕针现象的患者,尽量避免站位或坐位注射,采取卧位方式,可使患者身体放松,注射完瞩患者静卧2-3分钟再站立,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生晕针及时处理。
2.4采用无痛注射方法。
2.5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3晕针的处理
对已发生晕针的患者,应立即置患者平卧位,通知医生,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安抚患者情绪,开窗保持空气流通,揭开患者衣服最上面的扣子保持呼吸通畅,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注意保暖。患者一般在3-5分钟即可恢复。经上述处理无效,患者出现昏迷虚脱,立即按压人中,使患者尽快回复。必要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或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
参考文献
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篇4
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得到广泛应用,大部分的生产机械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来拖动。而在电动机故障中, 由于缺相运行故障而烧毁电动机的比例最高,严重地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降低或消除此类故障,减少经济损失,就要分析缺相故障的原因,总结出处理此类故障的方法和预防、保护措施。
(一)故障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电动机缺相时常见的故障现象主要有:
1. 停止的电动机缺一相电源合闸时,一般只会发出“嗡嗡”声而不能启动;2.电动机运行时缺相: (1) 出现异常噪声,转速下降,电动机所带负荷出力不足,负荷重时还会使电动机堵转(即停止运转),且电流超过额定值较多,一相电流表指示为零; (2) 电动机温升过高或出现冒烟现象并伴有烧焦味。
(二)缺相运行的危害
运行中的电动机缺相后,电动机虽然还能继续运行,但转速明显下降,一相电流为零,另外两相电流都会增大。如:(1)三角形接法:电动机在额定值下正常运行时,每相绕组的相电流为电动机额定电流(线电流)的0.58倍。如图1 (a)所示,当A相断路,a、c两相绕组串联后再与b相绕组并联接在B、C两相电源上运行。在额定负载不变时,b相绕组的相电流将是最大,为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16倍,而a、c两相绕组的相电流仍不变,线路上的线电流增大到额定电流的1.73倍。(2)星形接法:如图1 (b)所示,当A相断路,b、c两相绕组串联接在电源B、C两相电源上运行,在额定负载不变时,a相绕组的电流为零,b、c两相绕组的电流增大到额定电流的1.73倍。
综上所述,当发生缺相运行时,会使某一相绕组(三角形接法)或某两绕组(星形接法)的相电流和线电流增大。但增大的电流还不能使熔丝熔断,因为电动机熔丝的额定电流都取为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5倍以上,而熔丝的熔断电流又是熔丝额定电流的1.3到2.1倍,所以能使熔丝熔断的最小电流应为1.5×1.3=1.95倍电动机的额定电流,而电动机无论哪种接法,缺相运行时的线路电流都只增大为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73倍,所以不能使另两相熔丝熔断。这样长期缺相运行,绕组温度急剧上升,容易烧毁电动机,影响生产的连续性,给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在静态时,缺相会在电动机绕组中产生几倍于额定电流的堵转电流,其绕组烧坏的速度比运行中突然缺相更快。同时,由于过流运行,加速了动力电缆及电机绝缘老化,埋下安全隐患。此外,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排除缺相故障,断线点处带电,容易造成触电或伤亡事故。
(三)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1. 电源、开关方面的原因
(1)低压线断线;(2)总电源线路上因为其它设备故障引起一相断路,接在该电源线路上的其它三相设备就会缺相运行;(3)电源开关接触不好,如起动设备的闸刀或触头有一相接触不良或未接触上,如触头烧伤或松脱。(4)自动空气开关的触头一相接触不良。
处理方法:(1)立即停机并切断电源,检查三相电源,设法找出断路点并重新接好、接稳。(2)紧固松动的接线螺丝。
预防措施:加强日常维护以便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2. 熔断器方面的原因
(1)熔体与熔座或桩头接触不良,使接触处发热,熔丝氧化严重,或熔体受机械损伤,使一相熔丝提前熔断。(2)熔体容量选择不当,容量偏小,在电动机启动时,受启动电流的冲击,熔体熔断。
处理方法:(1)检查熔丝型号,更换规格相同的新熔丝。(2)检查、调整熔体和熔座间的接触压力,拧紧螺丝,必要时在接线处加薄垫片。
预防措施:(1)接线时避免损伤熔丝,紧固力要适中。(2)正确选择熔体: (1) 保护一台电动机的熔体:熔体的额定电流一般为电动机额定电流1.5~2.5倍,系数(1.5~2.5)视负载性质和起动方式不同而选取:对于轻载起动、起动不频繁、起动时间短或降压起动者,取小值;对重载起动、起动频繁、起动时间长或直接起动者,取大值。当还不能满足起动要求时,可取到不大于3; (2) 保护多台电动机的熔体:熔体的额定电流为其中容量最大一台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5~2.5倍再加上其余电动机额定电流的总和。即I额=(1.5~2.5) I最大+∑I额,系数(1.5~2.5)的选择原则同一台电动机。
3. 电动机方面的原因
(1)电动机本身质量不好,线圈绕组焊接不良或脱焊;(2)引线与线圈接触不良;(3)电动机接线板上的接线头松脱,或接线盒内一相接头松脱。(4)电动机三相定子绕组有一相断路。
处理方法:(1)选择质量较好的品牌电动机;(2)查出断线处,并连接牢固。(3)认真检查电动机绕组连接线并焊牢;(4)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用万用电表检查定子绕组有无断路处,并检查各接触点的接触是否紧密。
4. 接触器方面的原因
(1)接触器选择不当或接触器本身质量不好,触点接触不良。
处理方法: (1) 选择比较适合的接触器。 (2) 修复并调整动、静触头,使之接触良好。
(2)使用环境恶劣,如潮湿、有腐蚀性气体和散热条件差等,造成接触器主触头表面氧化、积垢而导致接触不良,从而造成缺相运行。
处理方法:清除主触头表面的脏污或更换接触器。
预防措施:选择满足环境要求的接触器,防护措施要得当,强制改善周围环境。
(3)因过热或过负荷等原因烧毛的主触头表面往往形成凹凸不平的斑痕或金属熔渣,导致主触头之间接触不良,从而造成缺相运行。
处理方法:将接触器主触头拆下,用细锉把主触头表面锉平并整形,注意切勿锉修过量。
5. 热继电器的原因
热继电器的热元件损坏其中一相,造成缺相运行。
处理方法:立即停机并切断电源,更换热继电器。
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热继电器,尽量避免过负荷现象。
注意: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缺相运行,发现故障应首先切断电源,及时排除故障,不可让电动机带故障运行。
(四)缺相保护报警电路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电动机,必须在电动机控制电路中加装防止缺相运行的保护装置,在发生缺相故障时电动机能及时停止运行,从而避免造成电动机烧毁的事故。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介绍两种经济、简便、易行的缺相保护报警电路。
1. 利用零序电压对电动机作缺相运行保护
这种保护的的原理是利用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平衡系统中,星形接法的电动机中性点对地电压理论上为零(实际上由于三相不是绝对平衡而有几伏电压)。当发生断相运行时,由于定子三相电压极度不平衡,从而中性点对地的零序电压升高,在电动机满载时,此零序电压可达25~45V左右。利用这一原理,可通过串接在电动机中性点上的零序电压继电器KA实现断相保护,如图2 (a)所示。工作原理:先合上电源开关QS,按下SB1→KM线圈通电→KM主触点及常开辅助触点闭合→电动机M启动运行。电动机正常运行时,由于中性点对地电压较低,电压继电器KA不动作。当发生断相运行故障时:中性点对地电压升高→电压继电器KA动作→KA常闭触点断开→KM线圈断电→KM主触点及常开辅助触点断开→电动机断电停止运行,从而保护电动机。同时,KA常开触点闭合→电铃电路接通→电铃鸣响,实现报警功能;另一方面,继电器KA1动作,KA1常开触点闭合,保证电铃持续鸣响。对于三角形接法的电动机,可以利用接成星形的电容器接在三角形绕组上,引出人为中性点O,如图2 (b)所示。电容器的容量以2~4微法为宜。由于实际电路的中性点对地有几伏电压,因此,为了保证继电器KA可靠运行,最好采用12~24 V小型灵敏继电器,也可采用12V的小型中间继电器代替电压继电器。图2中,SB1为启动按钮,SB2为停止按钮,SB3为解除报警按钮。
2.利用断丝电压作电动机的缺相保护
这种保护原理是利用一相熔丝熔断后,在其两端必会产生一个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就是断丝电压。这个断丝电压的大小与电动机的容量和负载有关,一般均在40V以上。如图1-3所示,分别在三相熔丝上的并联三个灵敏度高的电压继电器,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应根据电动机空载时的断丝电压来确定。空载断丝电压可实测,一般在60V左右。利用断丝电压继电器动作,便可实现电动机的缺相运行保护。工作原理:合上电源开关QS, 按下SB1→KM线圈通电→KM主触点及常开辅助触点闭合→电动机M启动运行。若U相熔断器熔断,其两端就会存在电位差,此电位差使并联在熔断器两端的继电器KA1线圈通电→KA1常闭触点断开→KM线圈断电→KM主触点及常开辅助触点断开→电动机M断电停止运行,从而保护电动机;另一方面,KA1常开触点闭合→电铃电路接通→电铃鸣响,实现报警功能;同时,报警信号灯HL1发光,显示出U相缺相。断丝电压保护只能对熔断器熔断而造成的缺相运行起到保护作用,不能保护电动机内部的断路造成的断相运行。由于熔断器熔断而造成的缺相运行所占全部缺相运行故障的比例较高,所以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图3中,SB1为启动按钮,SB2为停止按钮,SB3为解除报警按钮,HL1、HL2、HL3为报警信号灯。
(五)结束语
为保证电动机的安全正常运行,除了采取必要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之外,工作人员还必需对运行中的电动机进行巡查监视。
参考文献
[1]邵展图.电工学 (第四版) [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2]马效先.维修电工技术 (第四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电工作业 (初训) [M].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5.
电脑蓝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篇5
原因一:驱动程序不兼容系统,硬件不兼容
反正我见到的蓝屏的大部分原因都是不兼容问题错误代码0x0000000A:IRQL_NOT_LESS_OR_EQUAL
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吧,我读大三,那个时候好像是大家的电脑都流行升级win 10,当时在我们周围还流行了一股win 10热,谁叫他们当时把win10宣传的那么好呢。
但是装上win 10之后,带来的并不全是高大上,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蓝屏。
当然不是所有的电脑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当时的破笔记本就遇到这个问题了,经过排查,就是我们这个原因之一:显卡驱动不兼容。
解决办法:安装驱动人生活着驱动精灵软件将显卡驱动换成兼容版本的即可。或者回滚回win 7或者win 8。
驱动这东西,个人认为一定不要贪图追求那个最新版本的,没啥用,万一不兼容,你的电脑会出现各种问题,蓝屏只是轻的。
另外,如果你的电脑显卡是独显的话,可能需要禁用。
当然,也可能是其他的驱动程序或者其他的软件与系统不兼容,比如网银啊之类的,都有可能造成蓝屏问题,不过像这种大众化的原因应该很快就会解决,他们早晚会出一个兼容的版本,不然市场就被别人抢去了。
那么你的解决办法就是想想在你的电脑蓝屏出现前后,你的电脑上装了什么新的硬件啊,软件啊,驱动啊,或者是更新了也算,如果有的话,那就卸载试试,或者装回旧版。
原因二:硬盘出现坏道,或者内存条出现损坏
错误代码:STOP:0x000000F4 (0x00000003,0x81E95460,0x81E955D4,0x805FB7A8);0x0000001A:MEMORY_MANAGEMENT;等。
我们的电脑里硬盘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位,在硬盘里会进行许多的读写操作,内存条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所有数据的高速存取操作都要在内存中进行,如果你的电脑的硬盘出现坏道或者内存条出现问题,使得一些数据无法读取或写入了,它就会着急,但是硬盘已经坏了,着急也没用,没办法,只能蓝屏警示你了。你看着办吧。
解决方案:听听硬盘运转的时候有没有出现异常的声音,如果有,便说明硬盘很有可能出现坏道,可以将硬盘格式化后重新分区(这一点不会的可以后台提问说明),或者用一些软件把坏道的地方屏蔽掉,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更换硬盘。
内存条损坏,那就换吧~
原因三:电脑中“毒”
错误代码:0x00000023:FAT_FILE_SYSTEM
这个毒不是普通的毒,当然,不否认,电脑病毒的确会引起电脑蓝屏,但是现在随着杀毒软件的流行,不得不说,病毒越来越少了,如果真是病毒引起蓝屏,那就用杀毒软件杀一下就好了。
这里指的是一些杀毒软件或者镜像软件造成的你的电脑蓝屏,镜像软件,一般你的电脑重装系统会就会有一个镜像软件,赶紧卸载,镜什么像啊,然后禁用所有的杀毒软件一段时间;
原因四:电源问题
错误代码:0x0000009F:RIVER_POWER_STATE_FAILURE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也是有的,电源不好使,也会蓝屏,别说是电源不好了,就是你有关机不好的习惯,你的电脑也有可能出现蓝屏,常见的比如有你没有把电脑所有的运行程序全部关掉你就关机,结果下一次开机发现,咦,电脑怎么蓝屏了?不过这种原因一般重启一下就能解决。
重启还不行的话,换个电源吧。
原因五: 微软说,被问我,我不知道,想静静
错误代码:0x00000012:TRAP_CAUSE_UNKNOWN
看到单词Unknown了吗,不知道的意思,系统都不给你提示了,那你就只能自己慢慢排查了,如果你的电脑蓝屏出现的代码是那一段,对不起,微软帮不了你,小编更帮不了你。一切只能靠你自己了。
你需要做的就是你的电脑蓝屏前你到底干了哪些事,是你反省的时候啦~~~
汽轮机水冲击原因及处理措施 篇6
【关键词】汽轮机;水冲击;事故
【中图分类号】T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273-01
一、汽轮机水冲击的概念
汽轮机运行中,由于水或冷蒸汽(低于汽缸金属温度较多或接近饱和蒸汽)进入汽轮机,造成机组设备损坏、机械故障和非计划停运。汽轮机进水造成的事故称为水冲击事故。
二、汽轮机水冲击的危害
1)叶片的损伤和断裂;水进入汽轮机通流部分,使动叶片,特别是较长的叶片受到水冲击而损伤或断裂,
2)动静部分碰磨;水或冷蒸汽由主蒸汽或再热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时,使处于高温下的金属部件突然冷却而急剧收缩,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和热变形,使相对膨胀急剧变化而导致轴向碰磨和机组强烈振动。
3)热应力引起的金属裂纹;在进水或进冷蒸汽时,将使高温部件受到剧冷或不均匀冷却,进而产生相当大的热应力,导致裂纹产生。
4)产生永久性变形,使阀门或汽缸的结合面漏气;金属部件受到严重的急剧冷却时,可能产生永久变形。
5)推力轴承损伤;由于水的密度比蒸汽大很多,在喷嘴内不能获得与蒸汽同样的加速度和喷射角,不能按正确方向进入动叶通道,而打到动叶片背弧上,且水在流动中速度慢,不能很好的通过叶片,使叶片压降增加,并使轴向推力增大,推力轴承工作瓦因超载损坏。
三、水冲击的原因
(1)热力系统设计不合理:1)疏水点设置及疏水管径选择不合理,级内疏水开孔不当;2)疏水管道安装不按疏水压力等级而混装,且管道无45度斜切安装;3)疏水联箱设置容积不够;
(2)来自锅炉及主蒸汽系统。1)由于运行人员的误操作或控制系统故障及其自动装置失灵,引起设备误动作,2)锅炉运行不稳定或旁路设备减温水们不严,也有发生蒸汽带水或冷蒸汽进入汽轮机的危险;3)滑参数启、停过程中,机炉配合不当,机组升速率过快,引起锅炉汽水共腾,大量水经主蒸汽系统进入汽轮机;4)启动时暖管时间不足,主蒸汽管道或过热器的疏水排放不当,使汽轮机进水。
(3)来自再热蒸汽系统。1)再热冷段,常设置喷水减温装置,以调节再热汽温,但当机组启停及低负荷运行过程中,由于减温水门不严或开度不当,而造成汽轮机进水;2)再热热段,若疏水管径太小,启动时由于疏水不畅,也会造成汽轮机进水。
(4)来自抽汽系统。由于汽轮机回热系统加热器管子破裂引起泄漏(高加系统更加严重),而保护装置失灵或水位调节失灵,造成满水,也可能因抽汽逆止门不严,引起疏水倒灌入汽轮机。
(5)来自轴封系统。1)随着机组容量增加,机组轴系加长,轴封系统管道相应增加。2)轴封减温水调节不当或不严,尤其在机组停机时,不及时关闭,也将引起轴封进水;3)轴封加热器注水门不严,轴封加热器注水时操作不当而引起轴封进水,严重时造成大轴热弯曲而产生严重危害。
(6)来自凝汽器。机组启停时凝汽器满水,造成疏水扩容器菏水,水倒入高、中压缸。
(7)来自汽轮机旁路系统。大型汽轮机都设有较大容量的旁路系统,高压旁路系统减温水误开或旁路后自动疏水装置失灵,都有可能将水倒入高压缸。
(8)来自机组试验及检查项目。
(9)来自快冷系统。
四、防止进水、进冷汽的主要措施简述如下
防止汽轮机进水的主要任务是找出进水或进冷蒸汽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确切判断事故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1)对有关设备和汽水系统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正确设置疏水点和布置疏水管;在再热冷段最低点安装疏水罐,并设高低位报警,且尽量靠近汽轮机;回热加热器和除氧器应有可靠的多重保护防止水位升高返回汽轮机,并有警示运行人员注意的系统。
(2)在运行维护方面,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加强运行监督,严防发生水冲击现象,一旦发现汽轮机水冲击的象征,应果断地采取破坏真空紧急事故停机措施。
2)机组启动前(尤其热态启动)前,主再热蒸汽管道要充分暖管,保障疏水畅通。暖管期间严密监视蒸汽和金属温度的变化。
3)当主再蒸汽温度和压力不稳定时,要加强监视,一旦汽温急剧下降到规定值,通常为直线下降50度,应按紧急停机处理。
4)对除氧器和凝汽器水位注意监视,防止满水情况发生。在此特别强调机组停运后水位监视往往被运行人员忽视。
5)滑参数启停机时,汽温、汽压按照规定逐渐升高和降低,避免升降过快,并保证蒸汽的过热度不低于50度。
6)在高壓加热器保护装置发生故障时,加热器不应投入运行。
7)锅炉熄火后蒸汽参数不能可靠保证情况下,不应向汽轮机供汽。
8)定期检查再热器和旁路系统的减温水门的严密性,如发现泄漏应及时检修处理。
9)汽包炉应严密监视汽包水位,防止发生满水事故而造成蒸汽带水进入汽轮机;对于直流炉要严密监视启动系统的贮水箱和各阀门状态,防止因调节装置和阀门故障造成贮水箱满水,使蒸汽带水冲击汽轮机。
10)加强汽封系统的连续疏水,确保不被堵塞。
11)机组停运后,缸温在热态下凝汽器灌水找漏和锅炉水压试验应制定专项措施。
12)停机后系统尚未全停前,运行人员仍应监视汽缸金属温度和系统状况,防止进水和进冷蒸汽。
13)运行人员应该明确:在汽轮机低转速下进水对设备的威胁要比在额定转速下或带负荷运行状态下还要大,因为在低转速下一旦发生动静摩擦,容易造成大轴弯曲事故。
14)给水泵小汽轮机也应做好和大机一样的防范措施,这点运行人员应注意。
五、汽轮机发生水冲击时如何处理
1)启动润滑油泵,打闸停机,停机后立即投入盘车;
2)停真空泵,破坏真空,给水倒走旁路。除通锅炉以外疏水门外,全开所有疏水门;
3)仔细倾听机内声音,测量振动,记录情走时间,盘车后测量转子弯曲数值,盘车电动机电流应在正常数值且稳定,盘车一旦掉闸可能是因为大轴已经发生弯曲碰磨叶顶汽封造成电机过流。
4)惰走时间明显缩短或机内有异常声音,推力瓦温度升高,轴向位移,差胀超限时,不经检查不允许机组重新启动;
5)迅速查清汽轮机进水或冷蒸汽的原因,并消除。
6)发现汽轮机进水后要进行闷缸处理,即关闭所有本体疏放水门。
六、总结
汽轮机水冲击事故造成设备损坏和机组非计划停运,在国内外多次发生。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并不是不可预防。除必要的监控和保护系统,运行人员的监视和采取的措施及时得当,将很大程度上防止水冲击的发生或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
防止汽轮机进水、进冷蒸汽,应从设计、运行、检测、试验及维护等各方面入手,尤其加强运行人员对水冲击的认识的培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00年
[2]《大型汽轮机运行》裘烈钧山东x-&大学1994年
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篇7
1.1 填土速度过快, 对路基填土的临界
高度认识不足, 在接近路基填土的临界高度时没有加强路基沉降观测, 导致软土地基强度接近临界状态, 稍不注意, 路基出现承载力不足, 导致基层失稳, 出现沉陷或纵向开裂。
1.2 没有进行沉降观测或沉降观测控制
不严, 仅依赖于沉降计算的数据进行施工控制, 因此, 实际的沉降速度、沉降曲线、工后沉降的大小均没有严格的统计分析数据, 导致施工结束后仍然有很大沉降速度和沉降量。
1.3 地质资料不够完善, 对存在暗沟或
暗地等影响路基长期稳定性的地质结构不清楚, 导致路基施工中出现沉陷等问题。
1.4 路基填土压实控制不严, 导致路基
施工完成以后, 路基填土部分出现变形, 尤其是填土高度较大的路基, 由于塑性、粘弹性变形不断增加, 导致路面出现外观沉陷, 同样影响道路的行车舒适性。
2 路基沉陷的预防措施
为了保证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 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和路基工程的施工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
2.1 加快软土地基工程施工, 保证路基有足够的沉降预压期。
2.2 在所有软土地基段应设置沉降标
志, 定期观测路基施工期间的沉降量, 保证沉降观测的精度指标和频率, 提高水准测量的精度, 绘制沉降曲线, 分析路基沉降及稳定情况。
沉降观测的频率取决于沉降的大小、加载方法和观测目的等, 通常要求观测次数应能够反应沉降变化的过程, 又不遗漏变化的时刻。
2.3 对于采用等载或超载预压的路段,
要求预压期一般路段大于6个月, 桥头 (如打粉喷桩) 预压至少3个月, 采用其它处理方式应认真计算确定。超载预压方式对软土基沉降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 同时可以减少工后沉降、减少工程造价。
2.4 采用粉喷桩的段落, 要求严格控制
粉喷桩的施工质量, 设计时也要求粉喷桩穿透软土。存在软土地基的桥头在30m范围内建议设计粉喷桩, 且要求粉喷桩打入持力层, 进行超载1m、预压3个月处理, 以尽可能减少桥头沉降差, 消除或基本消除桥头路车现象。
同时, 严格控制软基处理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即控制粉喷桩每延米水泥组长量, 并进行水泥总量控制, 保证到场的水泥全部打入土中。加强试桩控制, 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坚持所有的粉喷泉桩都必须打入硬土层 (持力层) 50cm以上, 为此应对所有软土段采用静力角探方法测定, 确定软土段范围和深度。所有粉喷桩都必须复搅, 并严格控制复搅深度及质量。成桩后加强质量检测, 2%按比例开挖桩头目测, 2‰比例取芯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并进行单桩静载试验、钻孔取芯试验以检验桩身的质量。
2.5 路基施工应优先安排软土层, 以争取预压时间。
2.6 在荷塘、暗塘、暗沟等地质条件不均
匀的地带可以采用加筋地基的处治方法, 促使地基受力均匀, 减少不均匀沉降。
3 路基沉陷的处理措施
如何处理软土地基, 这与现场的地质状况土结构性质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 道路标准, 施工条件工期, 费用等也是相关的制约因素, 施工时应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论证、确定合理的处理方法或方案, 一般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求的最佳效果。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换填法:
将软土地基的一部分或全部挖去, 换填强度较高透水性良好的其他材料, 如沙砾、卵石、片石、粗粒土等, 适用于软土层堆积, 较浅且易于排水的情况, 施工方法可分为开挖换填和强制换填二种。
3.2 表层处理法:
将软土地基表面排水、铺砂、掺加稳定剂, 以提高地表强度, 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适用于地表极弱的情况, 一般与其他方式配合使用, 主要有表层排水法和砂垫层法, 稳定剂处理法三种。
3.3 挤石砂桩法:
以冲击或振动的方法, 将砂、碎石等材料挤入软土地基中, 形成密实柱体, 对粘性软土地基可提高地基承载力, 减少软土固结、沉降量。此外, 桩体起到渗水、排水的作用。施工方法主要有冲击法和震动法。
3.4 石灰桩法:
将生石灰碎块置于桩孔中形成桩柱, 通过石灰消解吸水, 继而形成水化物和毛细管的吸水作用, 降低地基含水量, 从而提高地基强度, 工程实践中生石灰桩可渗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或砂, 形成混合灰桩, 以利于触发反应, 提高强度。生石灰桩一般用于粘性软土地基中。
3.5 砂井排水法:
在粘性软土地基中设置砂井, 缩短排水距离, 地基受载后能加速固结过程, 以提高地基的强度。适用于路堤高度超过天然地基承载力很多, 软土层厚度超过5m时。
3.6 塑料排水板法:
将带有孔道的板状物体插入软土地基中形成垂直排水通道, 缩短排水距离, 加速固结排水和沉降, 以提高路基强度。其基本原理同砂井排水法类同, 这种方法施工简单, 快捷, 也比较经济。
3.7 摊铺土工布:
在软土地基表面摊铺土工布, 以提高基层的强度, 减少路堤填筑后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同时也不影响排水。适用于含水量较大的松软地基。
3.8 预压加载法:
在软土地基上加一定荷载, 预先使其沉降固结而提高强度。适用于工期充足的情况。常和砂垫层、砂井等排水措施并用以取得最佳效果。
3.9 反压护道法:
即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和一定高度的护道, 反压主路堤的两侧, 以达到路堤稳定的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明显不稳定, 容易发生滑动破坏的情况。
4 路基填方段施工注意事项
4.1 填前如遇有软土地基, 必须彻底处
理外, 填方开始后, 各施工表面不应有积水, 根据土质、气候情况层面加大横坡;确保施工中能及时排走雨水。特别在山坡地段, 应做好截水沟多雨地区或雨季施工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4.2 实验检查填筑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生活垃圾、树根及含有腐朽物质的土。液限大于50, 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都不得直接使用。如需用, 必须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钢渣、粉煤灰等, 可用作路堤材料, 其他工业废渣使用前, 也必须进行有害物质含量实验, 避免有害物超标, 污染环境。
4.3 土方路堤:
必须根据设计断面, 分层填筑, 分层压实。采用机械压实时, 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路床顶面的最小压实厚度, 不应小于8CM;填筑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层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不平, 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 每填一层, 经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 可采用纵向分层法施工, 沿纵坡分层, 逐层填压密实。山坡路段横披不陡于1:5可直接修筑在土基上;陡于1:5。原地面应挖成台阶, 并用小型夯实机夯实, 由最低一层台阶填起, 分层压 (夯) 实, 逐台向上填起。半挖半填路基也必须从坡角起, 挖台阶按上述要求填筑。
4.4 桥涵及构造物处的路基填筑更应加大措施, 确保不使其沉陷
填筑时除了按上述要求及设计文件规定的要求实施外, 还应在填料中增加外掺剂如石灰、水泥等以提高强度。挡土墙填料宜选用砾石土或砂类土。墙址部分基坑要及时回填、夯实, 防止水的浸害。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路基沉陷的原因分析, 提出对路基施工的一点看法。在施工中还要必须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不断总结经验, 达到解决路面不出现早期破坏的目的。
摘要:从施工、地质资料和工后沉降等方面分析了公路路基沉降产生的原因, 并从预防措施、处理措施和路基填方段施工技术等方面阐述了防治方法。
关键词:路基,沉降,原因,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篇8
1 献血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处理
2010年1月至12月无偿献血11030人次, 发生献血不良反应206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其中, 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者141例, 呕吐21例, 晕厥31例, 抽搐13例。对出现不良反应者, 均采取停止采血, 加强针眼护理, 嘱其精神放松, 原地或平卧休息等措施。发生晕厥者, 让其平卧, 下肢抬高15°~20°, 松开衣领及腰带, 周围环境保持安静、通风, 穴位按压或针刺人中穴等, 必要时给予静注高渗葡萄糖;恶心呕吐者, 使其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通畅, 指压内关、中脘、合谷穴位, 必要时肌注溴米那普鲁卡因;发生抽搐者, 嘱其安静, 穴位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 必要时吸氧或应用镇静剂。
经以上处理的实施, 献血者一般在5~10min内恢复。反应好转后, 留下休息30min~1h, 同时给些适温糖水、或白开水、牛奶、面包等。206例发生献血反应者, 经过及时有效处理和24h内随访, 均未发生1例严重后果。
2 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发生率
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发生率见表1。
3 讨论
3.1 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对于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 笔者进行了分析, 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种因素: (1) 精神紧张:随着无偿献血工作宣传力度的增强, 参加自愿无偿献血的适龄人群逐年增多, 无偿献血已成为共识, “献血无损健康”“献血无尚光荣”已被大多数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但是, 由于没有亲身体验, 首次献血总是存在着不同的顾虑和恐惧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只有通过自身的献血体验和国家、输血机构的广泛宣传教育才能彻底消除。另方面, 由于献血者精神紧张导致皮肤肌肉收缩, 影响采血进针继而引起的疼痛刺激, 加重了紧张情绪, 直至献血后方觉得自身安然无恙, 紧张的心情才会放松。这部分人占献血反应的70%。 (2) 休息不佳, 身体疲劳:有些献血者因夜班或熬夜后, 没有得到充分放松休息, 体力尚未恢复时而前来献血。这部分人占献血反应的5%。 (3) 空腹献血:献血前要求不食油腻食物, 而部分人不进餐或因有些人为了减肥不进食或因等候过长。这部分人占献血反应的15%。 (4) 献血环境不理想:在外出采血的情况下, 多数在献血车或采血点内进行献血操作, 由于车内 (采血点) 空间有限, 献血者等候时间过长, 人员拥挤, 空气不够流通, 特别是在夏季气温高的情况下, 很容易造成献血者情绪急躁等不利因素, 均可导致献血反应的发生。这部分人占献血反应的5%。 (5) 有晕针晕血史:多见肥胖而要减肥, 既往有晕血晕针又不说。对于这部分献血者, 医护人员要热情耐心地做好心理安慰工作, 同时或让献血者避开进针的视线, 避免见到血液或针头。这部分人占献血反应的5%。
3.2 预防与处理措施
为了预防和降低献血反应发生, 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对献血不良反应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处理: (1) 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做好献血的宣传指导, 让献血者了解献血常识和献血生理知识, 可通过新闻媒体、报纸、编制宣传手册、宣传单以及在献血现场提供咨询服务等;邀请无偿献血自愿者演讲自己献血的经历和体验;进入中等、大学校园等多种形式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以及广泛宣传血液知识和献血后注意事项等等。让健康适龄公民认识到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有利于健康长寿的科学道理。使之能够踊跃地加入自愿无偿献血者行列中来, 奉献一份爱心、献血救人功德无量的心境。 (2) 献血前要充分休息好, 保持情绪愉畅, 避免疲劳、空腹献血。献血前进食一些清淡食物, 不要吃油腻食物。体检医师严格遵守《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要求, 把好体检关。还要做好献血者的咨询、宣传服务工作, 减轻、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对于未进餐或献血后的献血者, 给一些牛奶、白开水或糖水、面包等。 (3) 采血护士要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做到一针见血的基本功, 减少局部疼痛刺激。对于有晕针晕血史者, 让其避开针头或血的视线, 分散注意力等方法, 同时, 配合医师细心观察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有效处理。 (4) 改善献血条件和环境。献血车、出血点 (献血屋) 多在城市中心、闹市区, 采血环境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献血者的心理情绪变化, 所以, 献血车 (屋) 、采血点内应整洁明亮, 空气流通, 安静舒适, 适时清洁消毒, 温度适宜 (20~25℃) 。车内或屋内有电视或音响等设施, 让献血者感到亲切、安全、轻松, 献血要有秩序, 防止拥挤、等候过长等不利因素。 (5) 献血过程中, 除了护士提高“一针成功率”技术, 还应边操作边注意观察献血者情绪变化, 同时, 护士要主动有意识地和他 (她) 们交谈。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 医护人员要立即采取保护性处理措施:及时停止采血, 让献血者平卧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取头低足高位, 松开衣领处纽扣或领带和松开腰带, 给献血者喝些适温的糖水或白开水;血压明显降低者要静脉推注25%葡萄糖注射液40~100m L;对于抽搐者建议使用开口器或毛巾, 避免咬破舌头和嘴唇, 并刺激人中穴或肌注镇静剂以解除症状;呕吐者, 及时准备好方便袋, 让献血者头偏向侧方, 前额或颈部作冷敷, 并嘱其作深呼吸, 穴位按压或针刺内关、合谷, 必要时肌注溴米那普鲁卡因2~4m L。以防反应进一步加重, 避免引起其他献血者的连锁反应。若一旦出现连锁反应现象, 应停止采血, 待连锁反应解除后再行采血。 (6) 采血结束后, 主动热情地嘱献血者用二三个手指大面积压紧针眼处10min, 不要急于放手或揭开针眼处的无菌棉签布, 注意针眼护理;嘱献血者原地休息一段时间, 不要过急起身, 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一过性脑缺氧而引起晕厥;嘱献血者饮些糖水或白开水、面包等。针眼处出现轻度血肿时, 首先要放松袖口, 将血肿的手臂高举到心脏水平以上, 这样能促使血肿处血液回流, 吸收消散;如出现重度血肿, 不要紧张和恐惧, 原由献血后没有准确指压好针眼所造成, 耐心嘱献血者24h内冷敷, 24h后热敷几次就能吸收消退, 不会影响健康。所以, 医护人员要对每一位献血者耐心强调针眼处的护理和献血后自我防护知识。
深入持久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和健康教育是推动献血事业发展的基础;献血知识的普及、献血健康的科学道理和及时预防、正确处理献血反应是我们血液工作者义不容辞职责和义务。切实做好这方面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对献血不良反应进行现场处理和预防措施。结果 笔者调查显示,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 (206/11030) , 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精神过度紧张, 其次是休息不佳、疲劳和空腹。经过及时正确预防和处理的措施的实施, 无1例出现后遗症, 无1例因反应过重转送医院。结论 通过加大对献血知识宣传力度, 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以及提高采血穿刺技术, 要求护士热情的语言, 医师主动认真巡视、及时防控正确处理, 可有效的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
窑托轮发热原因及处理措施 篇9
我公司Φ4.2m×60m回转窑是三档支撑, 2010年6月5日23:20, 中控室发现二档2号托轮瓦温度上升较快, 马上通知现场岗位, 同时也通知电工 (因为原来出现过由于接线问题造成瓦热的假象) 。经确认, 瓦温确实升高, 中控室温度曲线显示, 在15min内瓦温上升了18℃, 达到70℃。当时, 窑投料量是200t/h, 窑速3.8r/min。中控室马上将投料量逐渐减至100t/h, 窑速1.5r/min, 现场采取紧急降瓦温措施, 但没有效果, 只好停窑, 此时瓦温已经达到了108℃。经检查, 2号瓦已经拉瓦, 而且比较严重, 油池内混入了较硬的小颗粒杂质。分析认为, 在21:45由于窑尾EP风机短封接触器线圈烧, 造成窑尾EP风机、循环风机和高温风机跳停, 而使窑被迫止料, 降窑速太快, 由3.8r/min直接降到了2r/min, 而后又直接降至1r/min, 停窑35min, 在窑一停一开过程中, 转速的变化幅度太大, 而使润滑油中硬质小颗粒划伤轴瓦。
2 故障处理
按正常操作来讲, 需更换新瓦或对旧瓦进行刮瓦研磨, 这种操作一是所需时间长, 二是安装瓦后调托轮没有把握。所以, 我公司决定只磨托轮轴不换瓦。
由于托轮轴划伤比较严重, 先用绞磨机将划伤的痕迹打磨平, 然后用油石再磨, 直到没有明显划痕, 手摸不挡手为止, 然后窑慢转用油冲洗磨下的铜屑和磨合轴瓦, 直到窑慢转轴上略带铜屑为止。6月7日6:52正式投料生产, 从停窑到投料仅用31.5h, 大大缩短了检修时间。
由于首次采用这种处理方法, 在投产后密切跟踪瓦温。为了降低窑速和窑内热负荷, 投料量先稳定在95t/h, 窑速1.5r/min。中控室和现场同时监测温度变化趋势, 现场设专人维护和换油, 目的是冲洗出铜屑和杂物, 磨合瓦和轴。直到17:00, 2号瓦温基本稳定在了81.14℃, 而且有了下降的趋势。中控室开始试着小幅度地加料和提窑速, 每次加料幅度为2.5t/h, 提窑速幅度为0.5r/min, 同时监控瓦温的变化。在18:52瓦温又开始上升, 到19:01, 瓦温上升到了80.37℃, 又换油。换完油温度逐渐下降。到6月8日3:05瓦温基本稳定在了45~50℃, 达到了正常生产的温度水平, 但加料幅度没有提高。一直到23:18, 加料至200t/h, 窑速提高到3.8r/min, 而且瓦温也稳定在50℃左右, 在3:05~23:18也没有异常的反弹。
路基沉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篇10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 路基不均匀沉降必然会引起路面的不平整, 导致路面产生许多病害, 主要表现为坑凹、起拱、波浪、接缝台阶、碾压车辙、桥头或涵洞两端路面沉降、桥梁伸缩缝的跳车等, 不仅难以满足汽车高速行驶的要求, 而且还会增加汽车的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加大运输成本, 增加运输时间, 降低社会经济效益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1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1.1 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
1) 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类实际条件的制约。在路基施工时, 由于天气干燥, 使局部路堤填料的粘土土块粉碎不均匀, 导致路基压实度不足;在对构件采用暗埋式施工时, 由于构造物的长度受到限制, 促使路基边缘无法进行超宽碾压, 从而导致路基边缘的压实不足;未能对加减速车道及行车道进行同时施工, 在拼接处理时存在缺陷, 导致接缝处的压实不足。
2) 考虑到施工安全和进度, 使得压力或压力作用时间不足, 路基压实不充分, 致使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3) 由于填方土体的最佳含水量控制不好, 压实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
4) 在填方路堤施工中, 当路堤施工到一定高度以后, 路堤边缘土体往往存在压实度不足问题。
1.2 路堤填料不均匀, 控制不当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 对填料、级配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填料常常是开挖路堑、隧道掘进产生的废方, 这些填料性质差异大、级配也相差很远。一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 如果分层碾压厚度过大, 小颗粒填料和软弱物质很难得到有效压实, 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 回填料会产生不协调沉降变形, 路面会产生局部沉陷, 刚性路面还可能产生裂纹。另一方面, 由于回填料的性质不一样, 特别是有的回填料具有膨胀性, 在路基排水系统局部失效后, 水的渗入会使路面局部隆起, 影响行车舒适度, 严重的会使路面破坏。
1) 采用稳定性相对较差的路堤填料, 例如高液限粘土、粉质土或运用淤泥、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土料对路堤进行填筑, 造成路堤出现整段或局部变形。
2) 在运用不同土质进行路堤填筑时, 由于土质的性质不同, 所采用的填筑方法也大不相同, 在碾压成型以后出现不均匀沉降。
1.3 设计方面存在的原因
设计方面主要包括断面尺寸的不合理, 边坡取值不当, 在排水、加固及防护上设计不合理, 在高填方路堤段为进行稳定性验算, 未能对施工工艺、填筑材料进行信息说明等等。
1.4 地下水的影响
在地下水的交替作用下, 路基土体内含水量反复变化, 土体容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更为重要的是由毛细管张力引起的负孔隙水压力可以达到相当的数值, 再加上水的软化、润滑效应, 可以使土体产生沉降变形。路基或地基中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对路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很大, 路堤及其地基中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有三种类型, 即地下水侧向补给、降雨补给、地表水侧向补给。其动态变化及潜蚀作用影响到土体中的有效应力分布、土体的结构特征和土体强度, 从而导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2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超过设计允许值造成的危害
公路路基的质量通病通常表现为路基的整体或局部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路基纵向或横向开裂;路基滑移或边坡坍塌等现象。在各类质量通病中, 大多数原因都主要由路基沉降发展来的。一旦超出设计允许值, 路基沉降就会对道路的整体性能及使用功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例如:在软土地基上进行路基填筑时, 若软土层出现滑动或挤压, 就会促使路基失稳, 导致路面逐渐出现变形;在荷载作用下, 地基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都会导致路面结构及功能出现损坏, 促使路面的使用质量降低;在路基与桥梁等构造物连接的位置出现差异沉降, 不仅会对结构物的安全造成直接影响, 而且桥头跳车还会导致车辆出现剧烈调动, 给行车的平顺及乘客的舒适度造成影响, 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交通事故出现。所以, 对路基沉降进行防治, 能够促使公路的使用品质得到提升, 而且还促使公路的使用寿命得到增加, 尽可能地将路基沉降减少。在施工过程中, 应加大对设计及施工阶段的控制, 促使施工后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减少。
3 路基产生沉降的处理措施
3.1 施工前的控制措施
1) 制订控制标准。制订控制标准是进行工后沉降控制的基础, 在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规范要求的沉降值以及具体可能采用的施工工艺制订好沉降控制标准。
2) 加强地质普查。在施工前根据设计文件, 除对软土地段地质情况进行核查外, 还应对其他地段进行地质调查, 并要求所有路基基底均应进行贯入试验, 当试验值不能满足基底要求时, 应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 采取相应的基底加固措施, 以确保路基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2 路堤填筑前原地面处理
1) 在对路堤进行填筑之前, 首先应对原地面进行处理, 当路堤的天柱高度低于1m时, 应对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及杂草进行清除。若基底的表层土属于腐殖土时, 通过采用挖掘机或人工的方式对表层土进行清除换填, 其厚度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并按照规定进行压实。当路基经过耕地时, 应在路堤填筑施工之前, 对30 cm的边土进行预先清除, 由于表土在表土剥离以后, 其含水量较高, 为了使基层的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应通过及时的翻松、晾晒及含水量检测的方式来使其含水量处于最佳状态, 并进行碾压, 使其达到要求的压实标准。
2) 坡面基底处理。当坡面较小 (横坡>1∶5) 时, 只需清除坡面上的表层, 其处理方法同上;但坡度较大 (横坡>1∶5) 时, 应将坡面做成台阶, 以防止路堤的滑移。台阶的尺寸, 依土质、地形和施工方法而不同, 一般宽度不宜<1 m, 而且台阶顶面应做成向堤内倾斜3%~5%的坡度, 并分层夯实。每层都严格控制厚度、压实度、拱度和平整度, 并进行检测, 当所有台阶填完之后, 可按一般填土进行。
3.3 路堤填料处理
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 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对于液限>50, 塑性指数>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在特殊情况下, 受工程作业现场条件限制, 必须使用时, 可作如下处理:
1) 控制最佳含水量。为了保证土料在最佳含水量时达到最佳压实度, 可通过翻晒或是洒水来实现。
2) 采用不同土质填筑路堤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层次应尽量减少, 每一结构层总厚度不<0.5 m, 不得混杂乱填。 (2) 透水性差的土填筑在下层时, 其表面应做成一定的横坡 (一般为双向4%横坡) , 以保证来自上层透水性填土的水分及时排出。 (3) 合理安排不同土质的层位, 一般采用优良土填在上层, 强度较小的土填在下层。 (4) 在不同的地质填筑的路堤交换处应做成斜面并将透水性差的土填在斜面的下部。
3.4 其他注意事项
1) 对填土的含水量进行严格控制, 确保施工时的最佳含水量保持在1%~2%。在压实施工时, 尽可能将土方的含湿量与最佳含水量接近, 避免在压实的过程中出现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 导致土粒间的润滑作用不足, 难以达到最大密实度的要求。若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 会由于水分过多, 促使土粒呗水膜包围, 而出现分散较远, 最终不能达到最大密实度。
2) 加强路基边部压实。在对土方路堤进行填筑的过程中, 由于路基边坡的压实困难而造成对边坡的压实工作进行忽略, 为了使边坡的压实强度得到保证, 采用J型手扶式振动夯来进行压实, 使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得到保障。
3) 注意不良地质段的施工。对于不良地质地段一定要清理软弱层, 设计给定不足部分也要清理, 然后换填透水性材料, 低填方路段要注意满足路基工作区的要求, 有必要时要设置砂砾隔离层, 路基深度、宽度高度都必须到位, 不留丝毫隐患。严格按照设计的各种地基加固处理措施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对于设计方案与实际不符, 要及时找设计单位提出变更设计, 避免在地基处理方面因设计与施工造成的路基沉降。
4 结语
公路施工中, 在对软土地基沉降进行控制时, 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 运用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施工。通过沉降监测不仅对公路的控制成效进行检验, 而且对日后施工积累了丰富的参考经验。
摘要:作为公路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路基要承受来自路面传来的各类荷载, 所以, 应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但在公路工程中最难以避免的则是路基沉降的产生。文章对路基沉降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因素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篇11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裂缝;原因探索;处理
中图分类号:TU5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5-0164-01
交通道路建设是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工程中的重要保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我国交通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桥梁的整体结构和构建形式及其主要功能越来越复杂,经过长期使用,桥梁结构便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裂缝是威胁桥梁道路安全的重要因素。对于如何提高桥梁道路建设的安全性,如何对桥梁结构的进行更好的维护和保养,对整体桥梁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这也是本文主要论述的重点。
1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裂缝原因探索
1.1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顶板裂缝
顶板裂缝主要有横向纵向裂缝这两种。顶板的横向裂缝主要是,由于在箱梁负弯矩峰值附近的弯曲应力过大,导致横向裂缝。由于对于箱梁日照温度梯度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会在顶板产生,那么容易引起其断裂。施工时,有可能因为靠悬臂端附近的截面箱梁翼板会受到外力影响发生断裂等情况。在预应力的盲区,由于张拉横向预应力束的影响,也会产生横桥裂缝[1]。
顶板纵向裂缝主要是由于沿合拢段顶底板的薄弱部位分布比较长,受到温度收缩作用,合拢段受热膨胀。并且在悬臂端梁段的约束作用下,顺桥向横桥受拉。温差过大,合拢段的劲骨架刚度不强,当横桥向拉应力过高,则沿纵桥向产生裂缝。此外在雨水的侵蚀和渗透下,预应力束和普通钢筋容易被腐蚀或是生锈,这都严重的影响桥梁结构的整体耐久性[2]。
1.2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腹板裂缝
结构性裂缝,主要由于支座附近的剪力过大,并且腹板厚度的抗剪能力不强,在主拉应力的方向抗裂的整体安全度乜有达标。在过渡的墩支点附近往往就容易产生腹板裂缝[3]。在桥梁的梁柱比较高的边跨,没有采用有效的梁端布设弯起束的方式抗剪,那么就会使竖向预应力的钢筋不强,竖向预应力过大,使其无法承受。造成了边跨腹板大量斜裂缝。
腹板水平裂缝主要是由于在设计之初是,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箱梁的实际变形预算问题,并且其设计也不符合计算的理论。设计时对扭转变形的约束太少,跨宽比较小。这都导致了非常容易出现截面裂缝变形的情况。在后期,对于箱梁内外的温度差没有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进行维护,对于桥梁结构上裂缝问题,没有效的预防措施[4]。腹板收缩裂缝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模板对于腹板的约束力的影响作用,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受到了严重阻碍。这样通常会导致整个腹板都会产生裂缝,并且经常会伴随顶板以及底板都横向开裂的现象的出现。
1.3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腹板沿束裂缝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腹板沿束裂缝,主要是指沿腹板中布置的纵向预应力钢束开裂的裂缝,在工程中比较少见。主要是由于在具体的施工时,预应力筋位置被移动或是位移,导致保护层厚度没有按照要求的设计所导致的。达不到设计要求而产生的。横隔板裂缝的横隔板的荷载产生的应力比较大。墩顶的横隔板设计不合理,并且去刚度不能支撑强大的支承力。这会导致部分桥梁会有一些斜向裂缝的问题或是没有规律的裂缝。
2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裂缝处理措施
2.1 对于温度的控制措施
对于温度影响的严格把控是,是应对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裂缝的有效办法之一。主要办法有:可以降低水泥的总用量,以便于减少水化热导致的温度上升。并且对于施工或是施工之后的桥梁,要做好维护和养护工作。特别是对于保温的控制工作。在冬季或是天气比较还冷的地区施工时,要主要保持保温不能下降的太严重,所以要进行严密的覆盖。当遇到大风天气降温时,要对新拆模的混凝土进行保护,比如说推迟拆模的日期。这主要是混凝土结构一般都裸露在户外的环境当中,一旦遭遇强降温,会导其表面的水分迅速被风挥发掉,造成干缩效应,加剧了混凝土的收缩[5]。
2.2 控制好水灰比
在施工阶段时,需要注意水灰比时,一般会引起的局部收缩裂缝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水灰比导致的裂缝,起无规律性可寻。所以,防止施工时的水灰比失控,是一个有效预防裂缝的主要措施。那么,这就要求在配比过程中,要严格遵从配比的操作流程来进行。合格的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比,一般都小于0.45。所以, 为了控制混凝土自动收缩,可以将水灰比控制在0.35~0.4的数值之间,在其中掺减一些水剂等,可以有效值降低配比值,减少收缩发生的可能性。
2.3 严格控制水泥的用量
水泥用量大,一般会导致其进行收缩,从而引发裂缝。这种收缩是有规律的整体性长裂缝。所以,有效的提高设计强度,按照有关的施工规范及规定,进行严格的水泥用量配合,是有效的解决途径。这就需要满足质量验收标准,在桥梁施工的水泥用量,一般不得不超过55 Okg/m3。并且,水泥的用量不超过490 Okg/m3时,其防裂缝的效果是最佳的。所以,在施工时,应尽可能降低水泥的使用量。所添加一些其他的有效添加料。比如添加一些沥青混凝土骨料、加工碎石等等。这样一来可以确保了混凝土强度,并且有效的地控制收缩引发的长裂缝,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2.4 改善约束条件
改善约束条件是减少收缩导致裂缝的有效途径之一。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薄壁墩底部的竖向裂缝。将箱梁纵向分段后,进行浇湿接缝。这样做主要是可以减每段混凝土收缩量,减少约束面。将每段混凝土长度控制在55 m左右,就可以有效防止和和避免裂缝的产生。
3 结 语
改革开放以来,为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满足现代化建设的各种的需求。我国对于高速、与城市交通工程的建设投入力度非常大。本文主要是针对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裂缝原因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挫折。以期可以加长桥梁道路使用的寿命。
参考文献:
[1] 罗俊礼.高速铁路预应力箱梁收缩徐变和温度时变效应试验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2014.
[2] 张方.大型混凝土箱梁裂缝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3] 齐红军.高速铁路大吨位整孔简支箱梁预制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 学,2009.
[4] 王鹏.大吨位海上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温度监测及裂缝控制研究[D].北 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
[5] 林延杰,秦俊超.20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
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篇12
1 房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问题探究
关于房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问题, 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点内容:
( 1) 温差产生变形。房屋建筑主要构件由钢筋混凝土柱、梁、板以及墙体材料等组成, 两种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膨胀系数均不一致 ( 一般材料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能) , 墙体材料膨胀系数一般只有钢筋混凝土的50% 左右; 由此如果季节变化, 室内外温度产生变化, 各种材料产生不同的温度变形差时, 特别是屋面板结构、圈梁与墙体材料的温差, 必然彼此出现互相牵制而产生温度应力, 使房屋局部墙体产生裂缝破坏。这种裂缝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墙体裂缝; 通常在砖混结构中较容易出现。关于上述问题, 具体情况我们可以从图1 中看出:
( 2) 房屋结构设计引起的裂缝问题。在进行房屋建设过程中, 由于在进行设计时, 没能够对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导致设计不合理, 使房屋结构出现墙体裂缝问题。再者, 在进行墙体施工过程中, 由于砌体施工质量较差, 对灰缝不饱满的地方处理时, 未能够符合施工标准, 由违规作业引发了墙体裂缝问题。除此之外,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设置的相关线路需要穿过墙体, 这就对墙体的整体性产生了破坏, 从而造成墙体出现裂缝。关于房屋结构设计引发的墙体裂缝问题, 我们可以从图2 中看出:
( 3) 地基沉降问题引发的墙体裂缝。在进行房屋建设过程中, 由于地基在平整时, 采取“高挖低填”的方式, 这样一来,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地基沉降现象。地基沉降过程中, 若是沉降较大的部位和较小的部位产生位移, 墙体内部会出现剪力作用和拉力作用, 这就导致墙体被拉伸, 出现裂缝。墙体裂缝的大小, 与沉降产生的剪力和拉力有着直接关系[2]。
这种裂缝一般会随地基变形或沉降的变大而变大, 裂缝形态一般呈斜向发展, 呈“八”字型或倒“八”字型, 甚至出现水平及竖向缝等。这种裂缝损害性最大, 破坏性也最强, 若未能稳定则有可能引起房屋倒塌的危险。
( 4) 施工等原因产生。在工程建设中, 由于施工管理监管不到位等原因, 未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 一般会产生如下裂缝: (1) 未设置墙体拉结筋, 墙体与钢筋混凝土间容易产生竖向裂缝; (2) 墙体顶部未按要求设置顶砌, 墙体顶部与钢筋混凝土梁底交界处容易产生水平裂缝。
2 房屋墙体裂缝预防及处理措施探究
综合上述内容来看, 我们可以看出房屋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 针对于裂缝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 能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解决。关于房屋墙体裂缝处理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 1) 针对于温差裂缝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温差裂缝处理过程中, 要注重设置温度伸缩缝, 防止竖向裂缝产生的收缩应力。一般来说, 当建筑长度超过50 米时, 伸缩缝的设置, 能够对墙体开裂问题进行较好的处理, 并且可以保证浇筑过程中, 防止墙体裂缝。在浇灌施工过程中, 要考虑到分段浇灌手段的应用, 留好有效的施工带, 避免温度系数差异, 导致裂缝出现。在屋面施工过程中, 要注重设置相应的隔热带和保温层, 主要是防止温差过大, 导致屋面出现裂缝[3]。
( 2) 保证结构设计符合施工需要。房屋施工过程中, 结构设计导致的墙体裂缝现象较为常见, 在对这一问题处理时, 要注重保证设计的合理性, 并注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 从而更好地预防墙体裂缝问题。具体情况,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首先,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 要注重做好基础工作, 对施工项目整体情况进行把握, 之后进行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时, 要注重对资料进行严格审查, 对构件截面尺寸荷载力进行有效计算, 保证结构设计能够更好地预防应力。其次, 在对墙体荷载问题处理过程中, 可以应用“卸载方法”。一般来说, 墙体施工过程中, 由于荷载较大, 砌体强度较低, 产生的墙体裂缝现象较为普遍。在施工时, 卸载方法的应用, 主要是降低上层结构的自重, 或是增设土梁, 对上部荷载进行承担, 从而保证施工符合需要。最后, 注重对结构的加固补强。这一手段, 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承载力问题, 通过加大截面的尺寸, 提升其承载力。
( 3) 加强地基沉降管理。地基沉降管理问题对于降低房屋墙体裂缝现象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沉降管理时, 要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第一, 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 要注重采取有效措施, 消除裂缝隐患。在进行设计过程中, 需要对房屋建筑的施工现场进行考察, 尤其是考虑到土质是否会产生沉降现象。当地基土壤质量较差, 不符合施工标准时, 要注重对地基进行较好的处理, 可改变基础埋深, 保证地基均匀。若是基底持力层存在遇水膨胀的现象, 要注重设置相应的防水层和隔水层, 能够避免地基因为土壤问题产生沉降现象。第二,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 建筑物要注重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这主要是因为新地基可能会对旧地基产生应力叠加现象, 导致不均匀情况下, 出现地基沉降问题。第三, 沉降缝的设置, 也是地基沉降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点内容。一般来说, 地基沉降缝设置, 要注重结合实际施工情况, 缝宽在10cm以上, 采取“三缝合一”的方式, 能够更好地解决地基沉降问题。第四, 在对地基沉降问题解决时, 还涉及到了肋梁的应用。肋梁基础地加大,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 保证地基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从而有效消除墙体裂缝问题。
( 4) 加强施工的技术交底及过程监管。墙体开始施工前, 预先进行墙体拉结筋的数量、间距、规格的检查, 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 再进行墙体的砌筑过程施工。
按照规范要求, 严格控制每天墙体砌筑的高度, 并留置好顶砖的净高度, 同时控制好, 同时控制好顶砖砌筑的时间, 至少为墙体砌筑完成的一周之后。
综上所述, 在进行房屋墙体裂缝处理过程中, 相关措施的应用, 必须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 从房屋建筑的实际出发, 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 这样一来, 才能够保证房屋建筑质量。
3 结束语
总之, 在对房屋墙体裂缝问题处理过程中, 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 把握裂缝产生的原因, 从整体角度对问题进行解决。对此, 可从温差裂缝处理、结构设计、地基沉降问题处理、施工过程管理等四个方面, 降低裂缝产生几率, 从而提升房屋整体质量, 给人们带来更好地居住环境。除此之外, 还要注重对建筑施工技术的提升, 加强对建筑施工进行有效地质量管理, 保证房屋建筑具有高质量性, 更好地满足人们居住需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房屋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并且对人们生活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 加强对房屋墙体裂缝成因问题进行探究, 并对裂缝进行有效防范和处理, 是当下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在对房屋墙体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研究过程中, 注重结合实际情况, 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希望本文的研究, 能够为解决房屋墙体裂缝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房屋墙体裂缝原因,预防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韩明林.刍议房屋建筑墙体裂缝成因和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 2016 (01) ∶112.
[2]王紫微, 杨子江.农村砌体结构房屋裂缝成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J].农技服务, 2011 (03) ∶385-386+410.
【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推荐阅读:
原因预防11-08
原因及预防09-05
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08-24
衰老的原因及预防措施07-21
原因分析和预防10-17
原因分析及预防11-23
电气线路火灾原因及预防09-14
偏头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05-29
原因及处理方法11-17
仔猪下痢的原因与预防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