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及维修措施

2024-07-20

预防及维修措施(共12篇)

预防及维修措施 篇1

化工设备是现代化工企业生产发展的原动力, 同时也是化工企业完成各项任务的保障, 实践中只有掌握化工设备故障发生原因、特点和规律, 才能准确、快速确定故障问题, 才能使预防维修工作更具针对性。

1 常见的化工设备故障问题及成因

1.1 化工设备运行初始阶段的故障问题成因

对于化工设备而言, 其应用初级阶段故障问题发生率非常的高, 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虽然化工设备在投用前已进行了严格的质检、技术鉴定, 但因新的化工设备初期应用与化工厂其他设备需要磨合期, 需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调试, 才能降低故障发生率;其次, 化工设备布局不科学, 化工设备运行时也会因有形磨损而发生故障问题;最后, 化工设备制造应用过程中, 可能会产生工艺布置层面的变化, 以至于化工设备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急剧下降, 容易引发各种故障问题。

1.2 偶发故障问题及其成因

当化工设备经初磨、调试以后, 进入正常磨损期。这一时段, 因此工作人员对相关化工设备的结构、性能以及运行原理有了全面的掌握, 所以化工设备故障问题发生率也会比较低, 只是偶然发生一些故障问题。究其原因, 可能是因为化工设备因长期服役而缺乏有效的运维造成的, 并非致命性的故障。

1.3 后期应用过程中的故障问题及其成因

当化工设备进入应用后期以后, 容易发生故障问题, 而且是故障高发期。在这一时段, 化工设备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应用, 设备出现了老化、损耗以及腐蚀, 以至于化工设备及相关零部件在运行过程中因强度不够而出现故障问题。或者因化工设备应用过程中, 没能进行及时的维修、更换, 而导致故障问题发生。

2 化工设备故障问题预防与维修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化工设备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故障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笔者认为要想对其进行预防和维修,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化工设备故障预防是基础。

在化工设备运行过程中, 出现各种类型的化工设备故障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从化工设备生产成本、应用寿命等视角来看, 对化工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故障问题进行预防性的检测非常重要, 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故障问题和隐患, 而且还能避免更多事故的发生。在对化工设备故障问题进行预防过程中, 需对化工设备主动检测, 虽然通过维修可以确保化工设备正常运行, 但却不能确保化工设备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故障问题, 关键还在于事先预防上。具体而言, 可采取以下有效预防措施:首先,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那些陈旧的化工设备、元件结构进行升级改造, 以此来提高化工设备的运行效率;其次, 对化工设备定期检测, 判断化工设备运行正常预防;再次, 采用科学合理的预防手段, 在不妨碍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 使预防工作能够合理有序;最后, 要求处理好预防、维修关系。在此过程中, 需以化工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基础, 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对达到使用年限的化工设备不重复维修、及时更换。

2.2 对化工设备故障问题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实践中,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化工设备自身的维修质量和效率, 需对化工故障设备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比如, 对设备运维管理人员而言, 一定要尽可能掌握更多的化工设备运维知识、技能,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技能素养, 必要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技术培训活动。化工设备运维管理过程中, 需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 并且通过责任负责制的确立, 对各级管理人员职能、责任明确划分。一旦工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 负责人需承担具体的维修责任。比如, 化工设备运维故障问题的发生, 主要是因工作人员个人操作失误造成的, 则该工作人员应当对该故障问题发生所造成的一切损失赔偿。采用该种模式, 可以提高员工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也有利于化工设备良好运行操作秩序和氛围的形成。

2.3 化工设备的智能化检测。

化工设备故障维修过程中时, 应当有效发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有效作用。首先, 在化工设备故障预防过程在, 建议运用现代化检测技术手段对化工设备的运行条件、性能以及结构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并且将检测结果与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数据对比分析, 从而对化工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故障问题进行有效的检测;其次, 在故障维修过程中, 化工厂需建立高素质专业维修队伍, 并且对维修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维修技能;最后, 对化工设备定期保养, 预防化工设备老化、失效。实践中, 根据具体的化工设备运行状况, 将化工设备的预防、维修以及保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不仅可以有效节约因化工设备更换而造成的成本开支, 而且还能确保化工设备在其运行周期范围内有效发挥工业产值。

3 结语

总而言之, 化工设备故障预防与维修, 需从前期预防、应用管护以及后期的保养和更新全过程着手,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化工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摘要:化工设备的有效运行是化工企业得以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 同时也是化工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的关键。本文将对当前化工设备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预防维修, 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以供参考。

关键词:化工设备,故障问题,预防,维修

参考文献

[1]王茂贵, 王国明.浅谈设备故障的预防与维修[J].化工机械, 2012 (11) .

[2]展永亮;丛海.关于化工设备故障发生规律及预防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07) .

预防及维修措施 篇2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而航空飞机作为当代最快捷一种交通工具,是大多数人出门远行的不二选择。不过,航空飞机虽然是事故率最小的交通工具,但是其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都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所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航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种种安全隐患是机务人员的首要任务,也是现阶段的必要改进项目。在航空飞机的众多安全隐患之中,机务维修差错占了很大比重,本文主要针对航空飞机的机务维修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几条有效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航空飞机;机务维修;维修差错;预防

中图分类号:V267 [关键词]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294-01

在航空飞机飞行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保障航空飞机的飞行安全是顺利完成飞行任务的首要前提,这既是对乘客负责,也是对机务人员自身负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民航界,加强在未来飞行中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了各航空公司在业内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基础。航空飞机的主要安全问题来自于机务维修差错,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世界每年约有50%的飞行问题都是由于机务维修差错所引起的,所以如何有效预防机务维修差错是目前业界内亟需探讨的问题。以下笔者就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来简单谈一谈机务维修差错及其预防对策。

一、机务维修差错的主要产生原因

1、防差错设计不足

目前我国的航空业正处于上升发展的阶段,较之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很多航空设备都不够新颖,其在设计上往往存在着很大缺陷,这无疑给机务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例如,某些航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屡次发生油箱盖盖不好、起飞掉伞等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比较常见的航空设备问题,主要是由于设备的防差错设计不足所造成的。

2、管理制度不健全

最开始,我国的航空机务维修工作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体制都不健全,因此容易引起一些机务维修差错;具体来说,其机务维修工作的关注点主要还在于故障排查上面,比较缺乏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或法律章程来作为指导,所以造成了管理上的松散,继而使得机务维修差错屡屡发生。而后来,随着航空业的发展,一些航空公司逐渐制定了自己的机务维修工作章程,但涉及到一些专业领域的问题却仍然有所欠缺,在这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3、机务维修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

众所周知,航空机务维修工作离不开机务维修人员,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有很多机务维修人员对航空安全观念的认识都不够充足,其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懈怠、疏忽等情况,工作懒惰性较大,对待机务维修工作没有一个较强的责任心,或是技术水平不过关,不遵循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在工作过程中盲目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将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当回事,从而引起一系列机务维修差错。

4、机务维修差错本身具有复杂性

航空机务维修差错的原因有很多,并且这些原因往往都很复杂,例如人为原因、技术落后原因、设备老化原因、外界因素影响原因等,并且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其原因还在不断增加之中,这些不同的原因相结合,共同引起了复杂的机务维修差错,给航空机务维修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点。

二、机务维修差错的有效预防对策

1、完善防差错设计

若想避免和减少航空机务维修差错,航空公司首先应当要完善防差错设计,积极利用一些先进的探测仪器和手段来查探和解决机务维修差错,例如滑油光谱分析、无损探伤、飞参判读或原位检测等,从而加强对飞机重要参数变化趋势的监控,实现更加精细化的机务维修,逐步由经验维修向科学维修所转变,切实保障飞机的机务维修质量和飞机的飞行安全。

2、健全管理制度

为了避免和减少航空机务维修差错,必须要具有一个完善健全的机务维修管理制度,从而对机务维修人员的工作做出科学的指导。机务维修差错并非是单一的,其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机务维修工作也应当要从几个方面下手一起进行。一个健全的机务维修管理制度首先应当要给出完善的工作计划,能够将各个机务维修人员的工作和责任明确落实;其次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并将机务维修人员的工作质量与其工资相挂钩,从而增强机务维修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3、提高机务维修人员素质

航空公司必须要定期组织机务维修人员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拓展其知识层面,使其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要求,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机务维修人员。同时,作为机务维修人员,也应当积极进行学习和实践,增强自身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以一个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机务维修工作,时刻将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挂心间,保证自己的工作不出现一丁点疏漏。

4、落实复查制度

实践证明,很多的机务维修人员都容易出现一些惯性错误,因为其在工作过程中仅依照自己的经验行事,但这些经验却往往并不科学,所以航空公司应当要积极落实复查制度,严格执行持卡操作,对机务维修工作的各个细节都进行仔细检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给出完整的机务维修方案,成立完善的机务维修工作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机务维修差错的主要产生原因有防差错设计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机务维修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及机务维修差错本身具有复杂性等,而若想预防其差错,就需要做到完善防差错设计、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机务维修人员素质及落实复查制度。

参考文献

预防及维修措施 篇3

【关键词】煤矿机械;故障诊断;设备维修;生产

随着现代化煤炭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煤炭产业的现代化开采技术也在普遍推广之中,越来越多的机电设备成为了煤炭企业现代化开采工艺实现的核心关键。机电设备是煤矿企业主要的生产工具,尤其是在现代化生产的今天,也是权衡煤矿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主要指标。而机电设备的故障分析及维护管理则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工作,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随着煤矿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机械化程度的逐年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在矿山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环境、工艺、维护等诸多因素对机电设备的影响复杂,设备在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零部件断裂、变形、磨损等各种问题,使设备性能逐渐降低,并严重威胁着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因此对煤矿机电设备中的故障以及维修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对煤矿生产安全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1.煤矿机械设备的主要故障分析及其危害

1.1煤矿机械设备的主要故障分析

随着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的不断使用损耗,煤矿机械设备的问题也随之而出,虽然煤矿生产中使用的设备种类很多,且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其故障形式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依照故障产生的原因和程度,仍可大致将其分为断裂、变形、烧蚀、压痕等损坏性故障;异常磨损、老化、剥落等退化型故障;压力过低或过高、间隙过大或过小等失调型故障;松动、脱落等松脱型故障;以及堵塞故障、渗漏故障、功能失效故障等类型。

煤矿企业机械设备的故障依据其设备结构、活动的状况和工作状态不同表示情势也不一样,其主要的故障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设备性能参数的忽然降落;②振动的异常;③声响异常;④磨损残留物的激烈增添;⑤排气成分的变化;⑥过热现象;⑦裂纹的形成与扩大;⑧电压和电流的激烈变更等现象。设备故障的多样变化阐明煤矿机械设备的故障原因较为庞杂,而大部分的煤矿机械设备故障率都随时间的变化产生。

1.2煤矿机械设备产生故障的三个阶段

①早期故障期。设备处于早期故障期,开端故障率很高,但随时光的推移故障率敏捷降落,早期故障期对于机械产品又称为磨合期。此段时光的是非,随产品、体系的设计与制作质量而异。此期间产生的故障,主要是由设计、制作上的缺点所致,或是应用环境不当所造成。

②偶发故障期。设备进入偶发故障期,故障率大致处于稳固状况,趋于定值。在此期间,故障发生是随机的。在偶发故障期内,设备的故障率最低,而且稳固。因而可以说,这是设备的最佳状况期或称正常工作期。这个区段称为有效寿命。偶发故障期的故障,多起因于设计、使用不当及维修不力。故通过进步设计质量、改良使用治理、增强监督诊断与保护颐养等工作,可使故障率下降到最低程度。

③耗费故障期。在设备应用的后期,故障率开端上升。这是由于设备零部件的磨损、疲劳、老化、腐化等造成的。假如在此其初期进行大修,可有效地下降故障率。

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延伸,故障的发生次数、发生故障后的修复用度、修理耗费的工时也随之增添,降低装备维修费用的重要办法包含延长设备偶发故障区间即延长应用寿命,降低维修用度和维修工时。而延伸设备使用寿命的主要办法是准确操作和增强维护颐养,下降维修用度和维修工时的主要办法是减少故障的发生。另外,通过对设备故障规律的剖析,公道制订设备维修治理模式,可以减少故障的发生次数,延伸设备正常使用到故障高发期的时间,减少故障丧失,缩短故障处置消耗的工时。

1.3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危害

当前,机电设备已经成为企业自动化生产的主导工具,既方便了生产人员的日常操作,也为企业的煤矿产量提升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但是,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在逐渐上升,给企业生产及人员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险。首先破坏生产秩序。由于社会科学技术的改革发展,煤矿行业逐渐依赖于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机电设备在这种自动化生产体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而一旦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后,其原先的生产流程则会被破坏。如:采煤机故障发生后,则会导致整个生产流水线中断运行,对煤矿生产造成不便。其次引发安全事故。煤矿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危险行业,每年国内煤矿开采发生的意外事故案例不计其数。机电设备故障发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往往让现场操作人员无法及时应对。如:瓦斯保护装置失灵则会引起瓦斯爆炸,这对于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破坏力是相当大的。另外造成经济损失。机电设备故障引起的经济损失来源于多方面,主要的经济费用则是设备的更新、维修。因煤矿机电设备多数是高科技组装设备,其不仅采购成本大且维修费用昂贵,煤矿企业需为设备维修支出较多的费用。这直接造成生产成本增多,扩大了煤矿开采的生产成本。

2.煤矿机械设备故障维修的策略分析

为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严重经济损失和重大伤亡事故,确保煤矿企业的良性发展,必须加强对其的养护和维修,以提高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然而传统的矿山设备维修养护制度主要包括事后维修检护和计划性定期检修两种,前者比较被动、效率过低、效果很不理想,后者则常常需要定期停工,不断提高了维护成本,也影响了生产作业的连续性,且难以对偶发故障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而随着国内机械设备检测技术的日趋完善,在线故障诊断系统开始逐渐应用于矿山机电设备的检修环节,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2.1煤矿机电设备的常规维修

故障分析的目的不仅在于判别故障的性质、查找故障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将故障机理识别清楚,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预防故障重复发生。通过故障分析,找到造成故障的真正原因,从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装配调整、使用与保养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

(1)正确处理预防为主计划检修关系。预防为主就是通过机电设备使用中的观察检测,掌握设备运转磨损情况,注意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及时消除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3]。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定期或及时检修,不能拖延,因此要把预防与计划检修结合起来。

(2)正确处理生产与检修的关系。设备检修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煤矿在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常常忽视检修工作,出现机电设备带病作业,致使事故发生。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进度。

(3)正确处理日常保养和定期专业维修的关系。日常保养工作一般由机电设备使用中一位的职工进行,要通过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人头,专业维修由专业修理矾构负责,有计划地检查和维修,要把一者有效地结合起来,避免“断层”砚象发生。

(4)关注机电设备维修的具体工作要根据设备的结构、性能和特点从制定出日检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对机电设备的检查可分为日检和定期检查。检查方法可分为感觉、经验性检查和用仪器等科学手段进行检测,机电设备大修、中修、小修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分步骤进行。

2.2机械设备维修的方式

(1)预防维修为了防止设备性能、精度劣化或降低故障率,按事先规定的计划和相应的技术要求所进行的维修活动,称为预防维修。通常有两种方式,即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它是针对事后维修的明显缺点而产生的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维修制度。因为它是采取一定时间和不同程度的维修方式,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避免因零件寿命超期带来的失效问题。

(2)事后维修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精度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所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称为事后维修,也称为故障修理。煤矿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往往会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也会给维修工作造成被动和困难。但对故障停机后再修理并不会给生产造成损失的设备,则采用事后维修方式往往更经济。

(3)改善维修为了消除设备的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对设备的局部结构或零件的设计加以改进,结合修理进行改装以提高其可靠性和维修性的措施,成为改善维修。它也是预防维修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企业基本上是采用事后维修与预防维修的方式,显然,它们以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目前需要大力推广的是改善维修这种设备维修方式。

2.3故障诊断系统在机电设备故障维修中的作用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指以预防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各种故障为目的,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多学科交互形成的在线设备监测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实时、定量地掌握矿山机电设备在运行中的各种工况参数,将其与数据库中相应参数值进行比对,从而对设备的工作性能以及可靠性做出预测,能对异常参数进行定位,并对其进行原因、危害程度以及处理措施等方面的智能分析,为维修人员确定处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系统可依据不同参数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对设备运行情况作出科学的预判,成功避免了传统检测中的漏检、误检以及重复检修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设备运行的连续性与安全性。我国也于80年代开始了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并在近年来开始将该技术向煤矿设备管理推广。目前我国矿山设备的故障诊断系统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需要技术人员严格控制系统运行的几个关键环节,提高系统的准确度和前瞻性。

2.4维修策略的分析

(1)维修方式的分析。设备的维修方式是指对维修时机的控制,具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事后维修。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造成停机之后进行维修。②定期维修。只要使用到预定的维修时间。不管其技术状态如何,都要进行规定的维修工作。③视情维修。它不是根据故障特征而是由设备在线监测和诊断装置预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维修时机和内容。④机会维修。它是与视情维修或定期维修同时进行的一种有效的维修活动。它不会引起生产损失。机会是在其他必须进行定期维修或排除故障之时出现,实施这种维修可获得较好的有效度。⑤改进设计。在故障发生过分频繁,即平均故障期很短,以及维修或更换的费用又很大,即人力、备件费用或停工损失很大时,改进设计是最好的办法。另外,从设备维修工程学的理论来看,通常确定维修方式的基本原则是:对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设备,若可用状态监测手段探测故障征兆,应采用状态维修,否则采用计划预防性维修,对处于连续生产线上且没有备用机的设备应采用计划性预防维修;对安全性和经济性影响不大或有备用机的设备,应采用事后维修;对以随机故障为主要故障形式,故障征兆无法有效监测的设备,应采用事后维修。

(2)维修类型的分析。基于以上对机电设备故障类型的分析,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类型可根据故障浴盆曲线具体的分为偶发型维修和寿命型维修(耗损故障)两种。维修方式选择过程。其中偶发型故障维修一般是不能预测的,通常采用事后修理方式。对待别重要的、连续地不问断运转的、不允许突发故障停机的设备,可采用在线连续状态监测.配以备用系统和保护系统,以预防操作失误、检查疏忽和意外事件造成的故障停机。而寿命型故障维修一般是可预测的,主要根据维修和故障停机的损失,及安全性的要求选择维修以下方式:①复杂更换件和不宣拆卸检查的精密件,可采用预测维修。对维修费很高的复杂更换件,有时也可采用故障维修,使零件得到充分利。②简单可更换的一般耐用件,可采用定期维修。③简单可换的易损件,可在检查基础上进行更换。④故障率高的复杂更换件,可采用改善维修,或采用组件更换。⑤永久性部件如机壳等,可在检查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维修。⑥不影响生产和安全的简单可换件,可采用事后修理。

3.控制煤矿机械设备故障的预防措施

为保证机电设备使用性能的有效发挥,企业在日常生产管理期间要督促操作人员采取有效的维护策略,做好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

3.1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

对各类机电操作人员上岗前要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包括现场操作)合格,颁发合格证,人人持证上岗,按章操作,严禁无证上岗。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设备原理,设备构造,设备性能;会使用,会维修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使用设备切忌超负荷运转[4]。工作环境要清洁卫生,温度、湿度合适,有适当场地和空间。特别对采、掘工作面流动设备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

3.2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安装设备必须按照技术说明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进行,安装的全过程所有数据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安装完毕要严格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移交使用。同时,必须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实行日常与定期维护保养相结合,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注油、干燥、防锈等技术处理。对大型固定设备,执行班、日、周、月检查制度。

3.3对各类机电事故认真分析,使职工受到教育

对于发生的机电事故,无论时间长短、性质轻重、责任大小,都要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和当事人按照“事故责任倒查法”详细分析事故原因和找出责任者,严格考核,奖罚兑现。对于事故当事人要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心服口服,吸取教训受到教育,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的事故发生。

3.4保证必要的设备资金投入,以较为先进和节电节能新型现代化机械设备来代替原来的陈旧设备

组织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改造,降低环境噪声污染和耗电较多的设备,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利用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利用经济奖励和绩效考核机制带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技术比武、星级评定等措施检验学习成效,为机电设备事故率的降低和企业“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目标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煤矿机械设备在煤矿总固定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煤矿机电设备是融入了液压、 电子 、计算机等不同学科的现代技术组成的复杂的机械设备体系,因此在矿井生产中,认真做好各类故障的分析、诊断和维修工作是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合理的维护和维修工作,能够使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技术状态,从而为煤矿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和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对于保证煤炭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路锦程,王志红,梅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方式初探[J].工业技术,2007(9).

[2]叶铁丽,林金钟.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煤矿,2000(9).

化工设备故障分析及预防维修措施 篇4

1 化工设备故障和故障特性

1.1 设备故障

简单地说是一台装置(或其零部件)丧失了它应达到的设计功能。另一方面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的故障观念仅认为零部件的损坏是故障的根源。这种看法只适于简单机械,现代许多机械设备增加了控制部分(即信息及其执行系统,如自动控制阀门),形成了“人—机整体” [1],不少时候,设备的零部件完好无损,但也发生故障,因此,故障观念也从微观发展到宏观。宏观故障观念认为,现代设备的故障源有零部件缺陷、零(元)件间的配合不协调、信息指令故障、人员误操作、输入异常(原材料、能源、电、汽、工质不合格等)和工作环境劣化等几大大因素。

1.2 化工设备的故障特性

根据不同的故障源因素,设备的实际故障(尤其是疑难故障)往往带有随机性、隐蔽性的特征。

1.2.1 随机性

整台设备故障发生的随机性来源于设备部件故障的随机性、各零部件故障组合的随机性、材质和制造工艺的离散性、运行环境与工况的随机性以及维修状况的随机性。材质和制造工艺的优劣决定了部件对故障发生的影响程度,所以其离散性必然导致故障发生时刻和程度的随机性[2]。运行环境与工况的随机性,即使完全相同的设备,其故障频度和使用寿命也会因承受的破坏因素强度不同而出现很大差异。

1.2.2 隐蔽性

故障在时间上的演变由潜伏期、发展期至破坏期,有一个从隐蔽到暴露的过程,最终被人们所觉察,但其初始原因往往难以发现。故障在空间上的蔓延也是由局部到整体,到了事故发生后,人们往往忽略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故障始发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隐蔽性给故障分析造成很大困难,于是人们提出了故障寻因的阶段性问题和故障定位的层次性问题。

化工设备故障还可以分为可以预防和不可预防两大类。若生产中可预防故障多,则说明设备的预防维、检修工作没有到位;若不可预防故障多,说明设备本身的可靠性差,设备设计存在基本问题。我们控制和降低设备的故障,主要从提高预防维修能力、增强设计制造水平,使设备满足设计可靠性两方面同时人手。

2 化工设备故障发生规律分析

随着时间的变化,任何设备从安装、投入使用到退役,其故障发生变化也遵循一定的规律。设备故障率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称为设备的典型故障率曲线,如图1-1设备的典型故障率曲线所示,该曲线通常也被叫做浴盆曲线。通过该曲线可以看出设备的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大致分三个阶段: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

2.1 早期故障期

化工设备最初投入运行后,虽已经过技术鉴定和验收,但初期故障总是不同程度的反映出来,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甚至一年。此阶段主要是设备安装调试过程至移交生产试用阶段。造成设备早期故障的原因主要是由设计、制造上的缺陷,包装、运输中的损伤,安装不到位、使用工人操作不习惯或尚未全部熟练掌握其性能等原因所造成的。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设计阶段设备布局不合理,可能导致设备有形磨损的加快发展而造成设备故障;与设备管嘴相连的管道布局不合理,造成加载在设备管嘴上的应力过大,致使设备产生疲劳破坏;有些时候因工艺布置上的问题使设备的工作性能和环境发生变化,也可导致设备严重损坏。上诉情况在生产中都经常会遇到,比如化工厂中常用的泵和往复压缩机,由于在运行中带有震动,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对地平、管嘴与相连管子的对中要求较高,同时也要求管道加载在设备管嘴上的外力较小,如果设计、安装过程中不注意这些情况,会对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影响。

设备处于早期故障期,故障率开始很高,通过跑合运行和故障排除,故障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早期故障期对于设备又称为“磨合期”。此段时间的长短,与设备部件、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质量以及设备工艺布置、安装质量的高低有关。早期故障率是影响设备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减少。

2.2 偶发故障期

经过第一阶段的调试、试用后,设备的各部分机件进人正常磨损阶段,操作人员逐步掌握了设备的性能、原理和机构调整的特点。设备进入偶发故障期。在此期间故障率大致处于稳定状态,趋于定值,故障的发生是随机的。在偶发故障期内,设备的故障率最低,而且稳定。因而可以说,这是设备的最佳状态期或称正常工作期。这个区段称为有效寿命。

偶发故障期的故障,一般是由于设备使用不当与维修不力,工作条件(负荷、环境等)变化,或者由于材料缺陷、控制失灵、结构不合理等设计、制造上存在的问题所致。生产过程中,此阶段的故障多发生在易损件或该换而未及时更换的零部件上,因每台设备所有静、动零部件密封、轴承等磨损件都具有使用周期和寿命,运行中期的设备已逐步接近此项指标。经过停车检修而更换零部件之后,新换零件与现有部件不配套、不稳合、尚处在磨合期,或发生装配错误,也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带病运行[3];一味追求高产,常时间超负荷、超温、超压临界状态下工作,也是导致设备出故障原因之一,有时还酿成设备事故。设备运行初期不易暴露的设备缺陷,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有可能在运行中期暴露出来,如非易损件的疲劳、复合应力的消耗、材料磨损、先天性缺陷的故障等等。

2.3 耗损故障期

化工生产设备的运转后期进入了故障多发期,此阶段被称为耗损故障期。一方面各零部件因磨损、更换、检修、腐蚀逐步加剧而丧失机能;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运行状态下的设备,各部位间隙和损耗,即使是不常维修的零件,也因老化和疲劳而降低运行效率,使设备故障率逐渐上升。这说明设备的一些零部件已到了使用寿命期,应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来阻止故障率的上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如在拐点P即耗损故障期开始处进行大修,可经济而有效地降低故障率[4]。如果继续使用,就可能造成设备事故。

3 故障预防及维修措施分析

3.1 故障预防及维修的科学化管理

化工设备故障的科学性预防和维修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科学管理,这包括设备的管理和参与设备开动和维护的相关人员的管理。预防及维修的技术基础是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由于机器设备现代化水平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尤其是系统观点的产生和应用,在设备管理运行中出现了全面管理的观点和方法。设备综合工程学把设备从设计到使用、淘汰、再设计的整个周期作为研究管理对象,运用管理工程学、运筹学、质量控制、价值工程、信息反馈等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围绕设备寿命周期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有机系统。

设备操作者对设备的日常保养和检查是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很多偶发故障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设备故障的预防和维修工作中,对参与设备开动及维修的有关人员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这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对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者的具体要求、考核制度等等。合理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维修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保证;高素质的维修人员是维修质量的保障。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发挥参与设备开动的所有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设备故障的预防和维修工作开展好,并且不断有所提高。

3.2 故障预防维修的基础与方式

预防及维修的技术基础是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在机器运行时对各个部件进行状态监测,掌握机器运行的状态,对诸如机械状态量(力、位移、振动、噪声、温度、压力和流量等)的监测,状态特征参数变化的辨识[5],机器发生振动和机械损伤时的原因分析、振源判断,机械零部件使用期间的可靠性分析和剩余寿命的估计等,判断故障的严重程度和维修的可行性,在定期维修、状态预防维修、事后维修和定期报废等方式中进行抉择。选择设备维修策略的一般原则是:通过维修,恢复设备规定的功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或者消除设备维修前存在的缺陷,并充分利用零、部件的有效寿命;力求维修费用与设备停产对生产的经济损失两者之和为最小。

根据不同的故障规律、故障频率和故障严重性,采取不同的维修对策,达到经济适用、有效安全的目的。定期维修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检修方式,也称计划检修。它是根据设备磨损的统计规律或经验,事先确定检修类别、检修周期、设备检修内容、检修备件及材料等的检修方式。定期检修适合于已知设备磨损规律的设备,以及难以随时停车进行检修的流程工业、自动生产设备。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状态为基础、以预测设备状态发展趋势为依据的检修方式,也称视情维修。它根据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重点检查、在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所提供的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判断设备的健康和性能劣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在设备故障发生前,即性能降低到规定的故障率前有计划地安排检修。状态维修克服了定期维修的维修过剩与维修不足的弊端,调整了维修间隔期。事后维修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其它失效时进行的非计划性维修[6]。在现代管理设备要求下,事后维修仅用于对生产影响极小的非重点设备、有冗余配置的设备或采用其它检修方式不经济的设备。定期报废意味着按固定的时间间隔用新产品或部件更换旧产品或部件,恢复产品或部件的可靠性。要求产品在规定的工龄极限内或在此之前报废产品或部件,而不管其当时的状况。

3.3 设备故障维修与预防的关系

预防措施的制定过程中往往包含着技术的革新和进步。许多较老的设备采用相对落后的技术和当时相对粗糙的设备元件,由于它们的可靠性较差,本身故障率较高,所以常常由于它们造成设备故障。经对这些设备元件进行升级改造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此类故障的发生。由此可见,预防措施的制定,往往就是靠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完成的[6]。可以将故障的维修和预防用如图2所示。

就维修和预防工作来说,单纯的维修是被动维修,而预防工作是主动维修。不可能长时间地保证设备运转不出现故障,可以做到的是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来保证设备在一定时间区域内使用而不发生故障。维修预防工作要达到的目标,就是通过定期的预防维修来减少以至杜绝被动性维修。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正确预防和方法,使预防和维修工作逐渐做到有条理、有控制,掌握维修的主动性。维修工作为预防工作提供了目标和思路方法,而预防反过来又有效地减少了维修。维修和预防都是设备运转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此方面工作开展得好就能给企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证,反之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 结 论

通过深入分析故障特性、故障规律、故障维修措施以及故障维修与故障预防间的关系,有利于化工设备在实际应用中,记录设备故障发生的频率、严重性,从而依据故障特征的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维修策略,使维修工作量和维修费用大幅度地降低,保证化工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实现企业的高效益化。

摘要:化工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化工生产力,实现企业高效益。而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来自化工设备的故障。但设备故障是任何企业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解决设备故障问题,保证化工设备的高效、正常运行非常重要。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化工设备的故障特性,发生规律,依据不同的故障规律,选择不同的故障维修和预防措施,并分析了设备故障预防与维修间的关系。

关键词:化工设备,故障,规律,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邝朴生.设备诊断工程[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56-60.

[2]李玉刚.基于设备故障的间歇化工过程反应型调度[J].计算机与应用学,2008(04):13-15.

[3]王茂贵,王国明.浅谈设备故障率[J].化工机械,2003(07):23-35.

[4]薛增玉.谈谈几种设备故障的修复[J].四川化工,1994(01):19-25.

[5]秦宇,蒋祖炎.开展设备故障分析的一点体会[J].中国设备工程,1991(12):10-14.

预防及维修措施 篇5

摘 要:由于电力系统中电工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针对维修电工要求是非常严格和苛刻的。在工作过程中,维修电工需要不断的强化专业技能和积累经验,并且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技术。只有这样维修电工才能够在以后电力故障排除工作中更好的进行服务,并且还能够为我国电力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

关键词:电工维修;故障排除;方法

维修电工无论是在工厂生产还是日常生活过程中,都是电力正常运作的保障基础。电工维修工作主要是包括工厂照明设备和机械设备以及一切与电力相关的维修工作。维修是电工的技能之一,电工电子元器件和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会出现各种故障,需要我们根据学过的原理、设备的结构特点和电路图去维修它们,使其恢复正常功能,继续使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1 电工的维修中常见的故障

电工维修能够服务非常多的行业,不仅能够确保用电安全还能够对故障及时的进行排除。为了确保用户用电需求的保障,对电工的要求非常严格。电工维修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的较高的电路维修知识,而且实践经验还需要非常丰富。这样的电工维修人员才能够在实际维修过程中更有效的进行处理与解决。电力故障主要是电力系统自身设备质量导致的故障问题,这类故障具有故障复杂和涉及范围广的特点。 所以说,我们排除和分析这类故障的时候,需要对不同的排除措施与方法进行分析,对相关故障的科学处理要求利用实际情况来进行,这样才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与科学性。运行线路故障是现如今电力系统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电力隐患问题。大多都是由于电力线路外因与内因造成出现这类故障的。这类故障外因主要是气候、地理、认为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内因素主要是由于电力线路工作人员素质低、不合理的规划、不科学的施工技术、不合理的质量等问题引起。

2 排除故障的基本方法

2.1 基本检修方法

对电器产品检修的方法主要是如何排除故障和对故障部位的判断。电器设备故障具有多样性,有些故障能够通过表面看清楚,有些故障只需要稍加检查和简单的处理就能够完成,有些故障只有通过专门仪器进行反复的检查才能够解决问题。一般的电器产品由几十上百个元器件主城,有的甚至是成千上万个元器件组成的。如果只是依靠对每个元器件进行检查来找出故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电工检修人员必须对基本检修方法了如指掌:(1)直接检查法。根据故障出现的现象可以最开始可以对相关的部位与元器件进行检查,有可能找出故障。对设备的某个元器件相碰、焊点松动、引线脱落、发焦以及印制电路板断裂、锈蚀等都能够用眼睛观察到;对电源接通检查时,冒烟与跳火等现象不仅能够通过眼看,而且还能够利用手摸、鼻嗅、耳听等辅助方法对故障进行检查;(2)电压检查法。电压检查法主要利用万用表或晶体(电子)管电压表对电路中各级电压、电源电压进行测量,并且还需要对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电压、相关阻容元件上的电压和各级电路晶体管发射结的电压进行测量,对电路工作状态进行判断,这样才能够对故障元器件与部位进行查找;(3)信号注入检查法。有些电子设备为了能够对故障情况进行判断,需要利用相应频率信号发生器发出的信号穿入到电路中,然后对相关放大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假如电路最前级注入信号没有发现输出信号,那么就需要逐渐向后移动注入信号,直到发现出现输出信号为止,那么故障就在这个地方前级;(4)代替法。检修过程中发现可疑的元器件,可用一个好元器件代替它试一下,如果故障消除了,就能够证明怀疑的器件的确是坏的。有的大设备,可以用备用的`单元电路或电路板替换有故障的单元电路或电路板。

2.2 逐步接近法

电器产品的检修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方法,对各种情况都是最佳的。然而可以找到一种适合大多数情况的方法――逐步接近法。逐步接近法就是用逐级进行分析的方法分析电路故障,是一种综合性的检修方法,它可以用上述各种基本检修方法首先找出故障的级,然后再找出故障的元器件。

3 电路故障排除人员的基本要求

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对事故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利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对故障进行判断,然后合理、及时和科学的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保障故障可靠的进行处理。电力故障属于中高技术难度和高复杂性的故障问题,因此处理这类故障的电工需要具备深厚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经验。处理电路故障积累的过程非常漫长,所以需要不懈的总结与努力才能够有一定得工作结果。近些年来,电力设备技术随着电力设备不断更新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电力故障维修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和严重。

现如今电力维修工作人员的素质分析可以看到工作质量和效益直接受到素质高低的影响,对整个电力系统经济性运行也非常重要。所以说,电工维修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下述条件:(1)维修人员必须要具备极为专业的学科知识;(2)一个专业的电力维修人员必须要具备十分专业的技能和灵活的辨析能力;(3)动手能力以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4 加强电工维修技能的有效措施

4.1 实践是提高维修技术的根本途径

熟练维修人员能够通过整机故障现象非常快的对故障元器件位置非常快的进行确定。例如,经验丰富的电工维修人员能够运用维修步骤对图像进行观察,然后就能够找出损坏原件和快速对故障进行排除。因此,电工维修人员需要对检修电气产品方法有个充分掌握,这样需要的工作经验非常熟练。对电器产品进行检修需要对非常复杂的故障现象进行辨别,辨别故障之后还需要从众多元器件找到损坏的元器件。虽然这个过程是非常的复杂,但是任何复杂过程都具有规律。因此,初学者的电工维修人员需要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然后在实践过程中对这种规律有更好的认识。初学者经过实践能够更好的积累经验和掌握检修方法。初学这对维修进行学习的时候第一步是对产品结构和电路原理进一步进行熟悉,电路每一个点的电压进行测量,一步步的对问题进行排查,然后根据原理分析找出故障所在。维修任何一台及其都需要对照原理图,检查元器件更换是否正确。初学者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积累经验和对理论进一步理解。实践过程中,不能够盲目进行,缺少理论指导得乱拆乱换不仅不能找到故障,而且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故障。

4.2 细心操作是维修的保证 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电器产品检修出现的故障的案例非常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对元器件会造成损坏。故障分析判断正确也会因为粗心大意的操作导致前功尽弃。所以说,对于不太熟悉的机型,有经验的修理人员首先是对框图进行熟悉,不急于动手检修。修理人员对机型的电路特殊要求、电路结构、电压与电流的具体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了才会进一步检修。初学者在检修过程中必须养成细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例如,例如:检查焊开元器件之后一样要养成将元器件恢复原位的习惯;对元器件进行替换时一定要求焊点焊牢;这些检修的事情看起来不是很大的事情,但是在检修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对这类事情没有做好就非常容易让检修过程有非常多的麻烦出现。维修电工需要据实对设备问题写报告,各项检测做好记录,对新的方法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综合能力。排除故障过程中,要求安全操作和遵守操作规定,对设备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害进行预防。另外还需要对自身理论、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的进行学习,维修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够具有独自处理故障的能力,确保设备维修后能够更好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兴云.维修电工经验判断技能学习与训练[J].科技致富向导,(19).

[2]刘玉文.谈维修电工故障排除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11).

[3]丁晓光.在电工维修技能中故障排除的重要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09(06):63-65.

预防及维修措施 篇6

关键词 可修系统;多重休假;定期检测;预防维修;冲击模型

中图分类号 O224 文献标识码 A

1 引 言

冲击模型是可靠性研究中的一类重要模型,其在刹车制动和电网等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冲击对系统运行所造成的影响,冲击模型大体上有5类[1]:累积损害模型、对偶δ-冲击模型、费用增加模型、故障率增加模型及δ-冲击模型.文献[2]研究了累积损害模型,讨论了系统的退化是由内部磨损及外部冲击造成的.文献[3]分析了带有预防维修的冲击模型.文献[4]针对可修系统进行定期检修提出一类维修更换策略,文献[5-7]研究了预防性维修策略.

本章对带有多重休假且定期检测的冲击模型进行了探讨.以系统的检测周期T和故障次数N为二维维修策略,又考虑到为了延长该系统的运行时间,在检测后对其预防维修,并选择最优的策略,使得系统的期望费用取得最小.

2 模型假设

假设1 设t=0时,系统是新的,且正常运行,修理工首次休假,假定修理工休假和检测的周期都为T.该系统自然运行时间的分布函数是F(t),运行时受到参数为λ的Poisson冲击流的影响,系统每次受到冲击量的分布函数是φ,当累积的冲击量大于指定阈值δ时,该系统发生故障.休假结束后,对系统进行检测,如果该系统没有发生故障,但受到冲击,且累积的冲击量未超出指定阈值δ,那么对其预防维修,且预防维修可以修复如新;如果该系统故障,那么对其维修,且事后维修不可以修复如新;如果系统正常运行且未受到冲击,那么该系统继续运行.检修结束,继续休假.系统进行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后,系统所受冲击均置0.

5 结 论

本章对带有多重休假且定期检测的累积冲击模型进行了研究.为了延长该系统的运行时间,在检测后对其预防维修.该模型以系统的检测周期和故障次数为二维决策变量,建立了优化模型.最后通过数值实例,求出了最优策略,使得该系统的期望费用取得最小.该结果对指导企业合理使用及维护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系统安全性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M T LAI, W SHIH, K Y TANG. Economic discrete replacement policy subject to increasing failure rate shock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6, 27(11/12): 1242-1247.

[2] J Y CHEN, Z H LI. An extended extreme shock maintenance model for a deteriorating system [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2008, 93(8): 1123-1129.

[3] 李玲, 成国庆, 唐应辉. 带预防性维修的冲击模型最优检测更换策略[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1, 46(9): 122-126.

[4] 贾积身, 高建来, 刘思峰. 定期检修可修系统更换模型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0, 40 (4): 114-119.

[5] 李海霞, 孟宪云. 修理工可单重休假的预防维修更换策略[J].经济数学, 2012, 29 (2): 40-44.

[6] Guanjun WANG, Yuanlin ZHANG. Optimal periodic preventive repair and replacement policy assuming geometric process repair[J].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2006, 55(1): 118-122.

[7] Guanjun WANG, Yuanlin ZHANG. A bivariate mixed policy for a simple repairable system based on preventive repair and failure repair[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ing, 2009, 33(8): 3354- 3359.

预防及维修措施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 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先进、高新的医疗器械的广泛的投入使用就是一个典型的证明。仪器和设备成为目前医院医疗和医护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 同时也是医院先进性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 如何加强对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成为广大医疗事业工作者最为关切的话题。

1 医疗仪器设备预防性维修的内容

医疗仪器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近年来随着医院管理手段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医疗器械的管理方法。与传统的在仪器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之后进行维修的方式不同, 预防性维修主要是指事前检查, 也就是在设备在使用或出现故障之前就对其进行安全性和准确性等进行测试, 确定设备的状态, 并进行预见性维修, 从而保证医疗仪器设备的高校运行, 避免或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1]。

目前,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的具体内容包括外观检查、清洁保养以及功能测试等。其中仪器或设备的外观直接体现了器械的工作环境和质量, 外观检查包括检查各种开关和旋钮的松动情况、控制面板是否有损坏、各种接口的氧化或接触不良的现象以及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等。仪器设备的清洁保养工作也是预防性维修的重要工作, 因为一般来说医疗器械都是精密性仪器, 灰尘或异物等环境因素会对设备的精度造成很大影响。除此之外, 对于诸如呼吸机和各种管道等对卫生要求非常高的仪器更应该进行及时的清洁工作, 否则会存在巨大的医疗隐患[2]。功能测试则是医疗仪器设备预防性维修的关键步骤, 主要工作是检查仪器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以及其各项性能是否达标, 必要时根据说明书等进行仪器的校准, 和调整, 为高质量的诊断或治疗打下基础。

2 开展医疗仪器设备预防性维修的意义

目前, 我国很多医院在进行医疗仪器设备进行管理时仍然采用传统的事后维修的阶段, 这种被动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医疗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因此, 积极开展预防性维修对提高医疗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有利于增加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在对医疗仪器和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过程中, 根据不同设备的工作特点, 进行有计划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现实状况信息, 保证其运行时安全有效, 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不仅有利于延长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而且还增加了在使用寿命期间的开机率[3]。

2.2 有利于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运行成本是制约医院发展和扩大规模的关键性因素, 而医疗仪器设备作为医院的重要物质条件基础, 其成本在医院的总成本支出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尤其是随着医疗的改革, 一些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更是加重了医院的负担。因此, 对医疗仪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原因就在于预防性维修的成本比故障后维修的成本要低很多, 并且, 发生故障往往会对仪器或设备造成较大的损坏, 及时进行维修之后也会对其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更换设备对医院的运行成本的增加是可想而知的。因此, 综合来讲, 通过事前检修减少了故障的维修费用, 有利于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

2.3 提高医疗事业的综合效益

通过对医疗仪器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可以有效的避免或降低医疗隐患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有助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是对患者负责的体现。因此, 加强医疗仪器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有利于提高医疗事业的综合效益。

3 做好医疗仪器设备预防性维修的措施

3.1 建设预防性维修的长效机制

为了推进医疗仪器和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 保障维修工作质量, 医院必须从制度的层面实现更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由于不同种类或型号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其维修任务和周期是不一样的, 因此, 医院应对每台设备都制定相应的维修制度, 包括维修周期、维修内容、维修负责人员、维修结果的上交以及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等[4]。

3.2 强化工作人员预防性维修的学习

随着科技的进步, 先进医疗仪器和设备的更新给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使用人员以及设备的维修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才能跟上物质条件的发展速度。对于维修人员来说, 可以通过听取设备生产厂家进行的使用和维护说明及注意事项, 定期参加专业机构的培训和学习, 以及举办业内的经验交流会等各种渠道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 保证高质量的完成医疗仪器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5]。

3.3 加强信息化维护和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国医院对于医疗仪器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通过对建立维修信息数据库、质量监控及信息采集以及故障的智能化分析等方法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性维修策略。

4 结论

综上所述, 医疗仪器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变被动为主动, 能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是完善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要手段, 对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我们必须树立预防性管理的意识, 并时刻关注仪器设备的维护需求, 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 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处于最优工作状态, 提高综合效益。

摘要:日前对医院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医疗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 它是医疗事业建设的关键物质基础。而加强预防性维修是改善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举措, 为此, 本文通过大量实践调查和理论研究, 分析了开展医疗仪器设备预防性维修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性, 并从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人员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做好医院医疗仪器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的措施, 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医疗,仪器设备,预防性维修

参考文献

[1]张伟, 陈敦淳, 张曦, 李航.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管理[J].医疗卫生与设备, 2011, 32 (12) :129-130.

预防及维修措施 篇8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航空事故中, 由维修差错引起的占到85%, 已经成为诱发航空事故和事故征候的主要因素。陆军主战的航空兵种是陆航部队, 其主要装备是直升机。直升机维修差错是指相关机务人员在机务工作时, 由于违背了直升机的运转规律和特性, 因此严重偏离了正规的维修操作与维修目标, 使直升机受到损坏, 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陆航直升机维修差错作为特殊领域人为原因造成的差错, 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1.1 必然性

墨菲定律认为, 如果一个事物有出错的可能, 那么尽管其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 它也一定会发生。机务维修工作圆满完成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直升机维修次数的增加, 即使其发生维修差错的概率很小, 那错误也在所难免, 这就是直升机维修差错发生的必然性。

1.2 延时性

在飞行过程中, 由空管员或飞行员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人为差错可以被及时发现, 具有实时性, 因而也可以使错误及时得到更正。但机务人员的维修差错则具有延时性, 当错误发生时, 不能及时地被发现, 而是在几小时、几天, 甚至几个月后才能被发现, 一般在直升机后期检查中被发现或最终以航空事故的形式表现出来。

1.3 累积性

海恩法则认为, 每一个严重事故不是一次性形成的, 而是事故前已经有29起轻微事故及300起未遂征象和1 000起事故隐患, 是这些事故累积到一定程度而造成的。

2 直升机维修差错的影响因素

机务人员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直升机维修差错, 同时, 这也是衡量维修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 因而, 在进行预防前, 先把直升机维修差错的影响因素研究清楚很有必要, 这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直升机因素

直升机因素是指在设计直升机时, 对维修因素考虑不充分, 或存在维修件的构型差异性、互换性、防差错性、易修复性、可接近性等一些先天设计缺陷。直升机维修效能的基础是直升机的可维修性, 它会对维修的差错率造成直接影响。

2.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在机务工作中, 人们往往容易忽略环境因素对维修造成的影响, 但实际上, 环境因素对维修工作有着重要影响。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含噪声、温度、照明等直升机工作条件。如果环境较适宜, 则直升机的工作效率会比较高, 维修差错率会比较低,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直升机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例如, 如果外部噪声过大, 机务人员的大脑皮层就会受到强烈的刺激, 使他们出现视觉模糊、听力迟钝、短时记忆力下降的现象。这时, 工作人员就会容易出现错、漏、忘等问题。在照明条件良好的情况下, 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也较高, 出现差错的概率较小;但是如果是雪天或者艳阳天, 强烈的反光会严重干扰工作人员的视觉, 那么在维修时也容易看错或者装错。

2.3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包括疲劳和疾病两个方面, 它们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随着直升机人员的增加, 机务人员的压力不断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就更容易产生疲劳。另外, 遇到生理节律的低落期时, 机务人员也容易处于疲劳的状态, 出现记忆力下降、判断力和决策力减弱等现象。精神状态不佳会使得机务人员无法准确完成任务, 无法及时排除错误和障碍, 从而导致人为差错的产生。

3 直升机维修差错控制及预防措施

机务人员应总结他人的成功经验, 同时反思自身的不足, 加强学习和研究, 从而有效预防直升机差错。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直升机维修差错的发生, 机务人员应该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监督、检查, 并认真贯彻执行。在实际的直升机机务工作中,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维修差错的发生, 还应该采取以下方法。

3.1 改进直升机设计

提高直升机容错能力是减少维修差错发生的重要手段, 即在直升机设计过程中采用防差错设计和余度设计。防差错设计指的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避免和消除维修差错的发生, 比如在硬件方面, 可以把以前相同的插头设计为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插头, 以降低机载设备维修差错的发生概率;余度设计指的是为系统或设备设计一些能够独立完成特定功能的单元, 当其他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时, 这些单元能够独立工作,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直升机飞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3.2 改善机务人员的工作条件

如果机务人员的工作条件得到改善, 那么他们的工作效率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因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使工作人员感到更加舒适, 有利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减少维修差错的发生。机务人员也要对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 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避免环境因素带来的巨大影响。

3.3 增强体质, 保证充足的睡眠

机务人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 从而增强体魄, 增强自身的耐受能力。同时, 机务人员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是作为一名机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应充分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补充自己的睡眠量, 使身体疲劳和精神压力得到缓解, 进而消除由疲劳带来的消极影响。

3.4 健全管理体制, 加强技术培训

管理部门应该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改变机务人员的工作作风, 不断调整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和作业过程的程序等, 从而制订出易于操作执行的规章制度。同时, 要通过各种技术培训方法来加强机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比如采用在岗培训、岗前培训、特殊岗位持证培训等方法。管理人员应根据机务人员自身条件安排不同强度的工作, 营造一个“严、细、慎、实”的安全工作氛围, 从而为直升机的维修质量和飞行安全提供保障。

4 结束语

维修差错的预防工作在防止直升机事故的发生中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直升机、环境、机务人员三大要素, 其中, 机务人员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虽然很多因素会造成维修差错, 但是可以通过直升机设计的改进, 机务人员工作条件的改善、自身体质的增强和适应力的提高等对策, 将维修差错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摘要:直升机维修差错是航空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 占到世界航空事故总数的85%, 使航空交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对直升机维修差错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并进一步提出直升机维修中差错控制和预防的相关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直升机维修,差错控制,预防措施,维修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卫旭, 雷晓凌.航空维修人为差错理论分类和对比研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 2011 (56) :23-24.

预防及维修措施 篇9

1 直升机维修差错的主要特征

1.1 直升机的维修差错具有必然性

直升机在维修的过程中, 尽管人们已经采取了防范措施, 但是, 还是会出现一些差错, 当直升机维修完成后, 随着直升机维修次数的增加, 尽管在维修时出现差错的几率是比较小的, 但是还是会出现差错。

1.2 直升机维修差错具有一定的延时性

在直升机运行的过程中, 如果机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直升机的故障, 那么在对直升机维修时就能够实现实时的维修,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维修, 然而, 在直升机运行的过程中, 机务人员不能及时发现直升机的故障, 可能会在直升机发生故障后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现, 那么直升机维修差错就具有延时性特点。

1.3 直升机维修差错具有积累性特点

直升机造成的问题不是一次性形成的, 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 在一起事故中, 往往伴随着多次安全隐患和多次轻微的事故。

2 直升机维修差错的影响因素

直升机的维修技术是来评价一名机务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而且机务人员也面临着直升机维修差错的压力, 因此在直升机维修差错出现之前, 要对直升机维修差错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1 直升机自身的原因

在直升机的设计环节, 完全没有考虑到直升机的维修环节, 在直升机维修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直升机的零部件结构不一致的问题, 由于构建存在差异性, 导致直升机在维修的过程中还要去寻找能够匹配的零部件, 而且直升机的构件在设计环节就存在缺陷, 没有考虑到直升机维修的可能性。

2.2 环境原因

环境原因主要包括的是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 在机务人员工作的过程中, 人们对周围的环境不能透彻的分析, 但是外界环境会对直升机的维修造成很大的影响,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噪声、温度等, 如果在直升机维修的过程中, 自然环境比较适宜, 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维修的差错, 如果在维修的过程中温度不合适或者噪声过大, 就会导致机务人员的大脑受到很大的干扰, 导致他们的头脑不清晰, 在直升机的维修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差错。

2.3 生理因素

在直升机的维修过程中, 生理因素是造成维修差错的重要因素, 其主要包括机务人员的精神状态, 如果机务人员比较疲劳, 那么造成维修差错的几率就会上升, 而且, 当机务人员的生理节律处于低谷的时候, 就会导致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下降, 从而造成直升机维修差错。

3 直升机维修差错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机务人员在对直升机进行维修的时候, 应该总结他人的意见, 从而积累经验, 提高警惕, 从而减少直升机维修差错, 机务人员在维修的过程中, 应该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

3.1 完善直升机的设计

在对直升机进行设计的环节中, 应该尽量减少直升机零部件的问题, 强化直升机的容错能力, 在对直升机进行设计的时候, 应该进行防差错设计, 并且要进行直升机的余度设计。在对直升机进行防差错设计时, 应该从技术角度出发, 防止直升机维修差错的发生, 在零部件方面, 要将插头设计成大小不同的, 从而可以减小直升机维修过程中的差错。在对直升机的余度进行设计的时候, 要通过对系统或者设备的设计, 完成特定的设计, 当某一个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 这些单元还能够独立的工作,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直升机能够顺利运行。

3.2 完善机务人员的工作环境

完善机务人员的工作环境,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能够让他们不被外界环境干扰, 投入到直升机的维修中, 从而能够减少维修差错的发生, 让机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直升机的维修, 良好的环境可以让机务人员感到舒适, 不会那么疲劳, 降低维修的差错。机务人员也应该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 尽量地适应环境, 不要被外界的环境干扰。

3.3 增强体质, 保持充足的睡眠

机务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体育锻炼, 从而增强自身的体制, 抵御外界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工作时不宜疲劳。为了能够让机务人员提高自身的耐受能力, 机务人员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 坚持体育锻炼, 而且机务人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从而能够消除长时间工作的疲劳, 缓解机务人员的精神压力。如果机务人员的睡眠不足, 在进行直升机维修的过程中, 就会精力不集中, 而且产生疲劳感, 反应能力下降, 很容易造成直升机维修差错, 所以机务人员作为技术人员, 一定要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 结束语

现在, 我国的航空事业越来越发达, 但是, 航空事故也是频发, 影响了人们出行的安全, 因此, 应该通过强化直升机的维修, 从而提高航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造成直升机维修差错的原因还是很复杂的, 主要有直升机自身的原因、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原因和机务人员自身的原因, 基于这些原因, 机务人员应该加强锻炼, 增强自身的体质, 通过完善机务人员的工作环境, 使他们尽量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通过改善外部环境, 在直升机的设计环节就考虑到维修环节, 从而完善直升机的设计, 减少直升机在维修过程中出现的差错。

参考文献

[1]林开盛.关于直升机维修差错控制及预防措施研究[J].科技与创新, 2014, 18:4-5.

[2]聂宏昱.关于直升机维修差错控制及预防措施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33:86.

[3]陈圣斌, 胡雪明, 苏强, 等.基于故障树的直升机维修差错分析方法的研究[J].直升机技术, 2014, 3:18-24.

[4]童瑶, 陈卫华.航空维修中人为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的研究[J].科技视界, 2013, 19:51+64.

预防及维修措施 篇10

1 公司机电设备使用中经常出现的故障种类有:

损坏型故障:如开裂、点蚀、烧蚀、变形、龟裂、压痕等。退化型故障:老化、变质、剥落、磨损等。松脱型故障:松动、脱落等。失调型故障:压力过高或过低、间隙过大或过小等。堵塞与渗漏型故障:堵塞、漏水、漏气、渗油等。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功能失效、性能衰退、过热等。

2 机电设备在生产中易产生的故障分析

要做好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 就要知其发生的根本原因, 故障分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

故障分析时, 一般是从故障的现象入手, 通过故障现象找出原因和故障机理。

故障分析时, 现场调查主要包括故障的发生时间、环境、顺序等;故障现场摄像或照相;收集和整理故障件的主要历史资料如设计图样、操作规范、验收报告、故障情况记录和维修报告等;对故障件进行初步检查、鉴别、保存和清洗等。

故障原因和故障机理的分析与确定。主要包括对故障件的无损检验、性能试验、断口的宏观与微观检查与分析;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如强度、断裂力学分析及计算等;初步确定故障原因和机理。

故障分析的目的不仅在于判别故障的性质、查找故障原因, 更重要的在于将故障机理识别清楚, 从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装配调整、使用与保养等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提高机电产品的可靠性, 预防故障重复发生。

故障分析结论。当每一件故障分析工作做到一定阶段或试验工作结束时, 都要对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调查记录、证词和测试数据, 按设计、材料、制造、使用几个方面是否有问题来进行集中归纳、综合分析和判断处理, 提出一个结论明确、建议中肯的报告。一方面是为了改进工作、积累资料、交流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索赔和法律仲裁提供依据。

3 机电设备在生产中故障维修管理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磨损, 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是给这种磨损进行补偿。设备检修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一些煤矿在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 常常忽视检修工作, 出现机电设备带病作业, 致使事故发生。严重影响安全和生产进度。由此可见, 正确处理生产与检修的关系。按计划进行机电设备的检修, 来保障生产效益的提高。

在煤炭生产中不能对机电故障维修管理存有侥幸心理, 掩耳盗铃是害人害已的做法, 必须要认真执行计划检修制度, 实行定期检修、专修相结合, 加强日常检查, 维护保养, 记录设备运转状态, 提供定期检修内容。同时正确处理好预防维修与计划检修关系。加强日常保养和定期专业维修两者的有机结合, 避免“断层”现象发生。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的具体工作要根据机电设备的结构、性能和特点从而制定出日检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 检查方法可分为感觉、经验性、用仪器等科学手段进行检测, 机电设备小修、中修、大修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分步骤进行。在检修前要查阅日常检查记录, 组织人员进行讨论, 制定出检修任务的保证措施。做好各项检修准备工作, 如停风、电、水、气等。重大检修项目应成立指挥小组, 协调检修进度, 检修中出现的问题, 应及时给予解决。在机电设备故障维修时, 要严格执行各项检修制度和规程的规定, 检修前要制定好计划和施工方案, 办理任务检修书、施工证等必要的批准手续。检修完毕后要进行严格的检测验收, 质量不合格, 坚绝不能投入使用。

4 机电设备在生产中的故障预防措施

为了降低机电设备故障率, 达到完好状态, 就应采取一套适宜的预防措施。

劳动力是最大的生产力。同一台机电设备在不同人的操作下会产生不同的工作效益。如果要减少机电设备的故障率, 延长机电设备寿命就得配备高素质的设备操作人员, 因此各类机电设备操作人员都要经过技术培训, 持证上岗, 按章操作。要做到“三懂”“四会”, 特别对采、掘工作面流动设备认真落实定台、包机、分片责任制。

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安装设备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进行, 安装的全过程所有数据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安装完毕要严格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能移交使用。机电设备维修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解决。实行日常与定期维护保养相结合, 按时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注油、干燥、防锈等技术处理, 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磨损程度,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大型固定设备, 执行班、日、周 (旬) 、月检查制度;对采、掘、开拓等移动设备, 执行两班生产, 一班检修制度。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对各类机电事故认真分析, 使广大职工受到教育。对于发生的机电事故, 无论时间长短、性质轻重、责任大小, 都要认真组织操作人员和当事人按照“事故责任倒查法”详细分析事故原因和找出责任者, 严格考核, 奖罚兑现。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杜绝类似的事故发生。

保证设备资金投入, 以较为先进和节电节能新型现代化机电设备来代替原来的陈旧设备。组织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改造, 降低环境噪声污染和耗电较多的设备, 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为机电设备事故率的降低和企业“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目标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结束语

总之,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 本着向产品、向设备、向管理要效益的原则, 加大力度投入, 保证机电设备安全有效, 保质保量的运行, 逐步提高机电设备使用周期, 延长使用寿命, 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预防及维修措施 篇11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术;特征;管理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3-0111-02

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过多地注重汽车的舒适性、经济性、操纵性能,而往往忽视了对汽车的维修养护。对汽车进行维修不仅能够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能确保行车安全。当今汽车维修行业有哪些特点,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在维修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管理方式提高汽车的维修技术,需要我们进行不懈的探索。

1 汽车维修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为汽车提供保障的汽车维修行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所谓汽车维修,就是在汽车出现故障后,运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查,找出故障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故障,让汽车恢复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如今的汽车维修行业向着多极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其发展特点及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维修的机械化、自动化

所谓的机械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再单纯的用人工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而是直接用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维修的自动化则是指在汽车故障检测的过程中,机器设备在人的操控下完成一系列的检测、分析任务,最终确认故障原因的过程。在汽车维修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进行维修是汽车行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传统的汽车维修主要靠人工对车辆故障进行诊断,这种方法需要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且工作效率比较低,已经不适应维修行业发展的需要。机电一体的自动化检测维修操作流程简便,仪器检测的精确度高,符合现代检测维修的需要。在汽车维修中运用机械化、自动化的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节约汽车维修人员,减轻劳动强度,还可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提高工作效率。

1.2 维修的专业化、协作化

汽车维修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它的专业化程度很强,汽车由哪些零部件组成,每一个零部件的具体功能、用途,都需要系统地去学习。只有这样,在汽车发生故障后,才能够迅速找到故障原因,及时进行修理。维修的专业化已成为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个汽车维修点都是综合性的,但专攻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有的维修点擅长对发动机进行检测维修,而有的则擅长对汽车的电器设备和附属设备进行检测维修,尤其是在遇到大修时,并不是一个人或一个修理厂能完成的。为了更好地对汽车进行修护,修理厂之间要进行有效的协作。这种协作应该是多方面的、广泛的,既应该包括资源、技术上的协作,也应该包括人员、信息方面的共享。通过维修的专业化、协作化,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工作,并能产生创新的动力。

1.3 维修的先进化、信息化

汽车维修为汽车的安全行驶提供了保障,这种保障技术应该是领先于各种汽车技术的,必须要有先进性,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仪、液压举升器、故障解码器在维修中的运用就能充分体现维修的先进化这一特点。维修的信息化是指运用网络、数据库技术等智能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为维修人员提供各种数据信息,它为汽车维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起步较晚,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也不同,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弥补这个不足。维修技术的先进化、信息化是未来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要发挥好计算机的优势,实现维修的现代化。

2 汽车维修技术的改善措施

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介入使汽车维修技术不断进步,但也应看到,维修中仍存在着诸如维修质量管理不过关、维修技术管理有待改善、维修的信息管理需要加强、维修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对汽车维修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改善汽车的维修技术。

2.1 强化维修质量管理

维修质量是汽车维修的生命线,目前的汽车维修行业因维修质量不合格造成的安全隐患并不在少数,必须强化汽车维修的质量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从事汽车修理、维护的个体户要严格遵守《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办法》的规定,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有保证的汽车配件,好的配件能够确保汽车维修质量。其次,各级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承担起部门职责,做好对汽车维修行业中维修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管理。尤其是很多个体户为了节省成本,购置一些质量低劣的零部件,给汽车的维修带来了安全隐患。维修行业管理部门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对个体商户进行教育,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让其意识到劣质零部件的危害,并指导、监督检查企业、个体户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按照制度规定执行维修技术标准。为加强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必须把好质量关,它是关系到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前途的大事。

2.2 改进维修技术管理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汽车维修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但我国汽车维修技术和外国的汽车维修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赶上国外先进化的维修技术,需要不断进行维修技术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但能够带动维修技术的进步,还能够引导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更好的适应未来科技的需要。创新汽车维修技术要以最基本的维修理论作为基础。因此,要打好基础,夯实对汽车维修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设备大修时,扎实的汽车维修理论的重要性就能够彰显出来,到底是何种原因造成了汽车的故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一眼就能找到原因,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就简单很多。此外,我国汽车维修行业起步较晚,维修的设备相对落后,大中型的先进化设备较少,影响了行业发展的速度跟规模。这就需要更新现有设备,引进国外大中型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为技术创新和维修管理提供设备保障。

2.3 完善维修信息管理

汽车维修的信息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对汽车维修的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要收集汽车维修的有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储存。伴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汽车的车型越来越多,车辆的配置也越来越复杂,维修技术人员要尽可能多的收集各类车辆的基本信息,并牢牢记住,以便在维修时能够根据车辆配置情况有效地判断车辆故障所在。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汽车维修提供了很多帮助,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检测,计算机能够存储很多信息,为维修人员提供各种数据信息。通过信息的筛选、判断、加工,维修人员可以迅速判断出故障所在,及早解决问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要不断完善汽车维修的信息化管理,确保信息管理能给汽车修理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2.4 提高维修人员的管理

不管是维修的机械设备还是维修技术都需要人来完成,专业化的维修技术人才比较少,综合素质比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为了加快发展汽车维修行业,要全面提高对汽车维修人员的管理。首先,企业或是个体户要对维修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培训指导,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学习、出国深造等方式开展,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多措并举,激发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提高维修人员的就业准入制度。为提高汽车维修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强对维修人员持证上岗的管理。只有经过考试合格,拿到上岗资格证后才能上岗,没有上岗证的一律不能上岗,通过硬性的制度约束,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3 结 语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汽车维修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汽车维修也在向着机械化、自动化、先进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要通过强化维修的质量管理、改进维修技术管理、完善维修信息管理、提高维修人员素质管理等方式改善汽车的维修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汽车维修技术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维修对汽车安全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薇.浅析汽车维修业的经营与管理[J].民营科技,2014,(10).

[2] 张洋.浅谈汽车维修技术的特征和改善措施[J].科技展望,2015,(3).

预防及维修措施 篇12

关键词:航空维修,人为差错,飞行安全

1.人为差错的内涵

人为差错是指航空维修人员在维修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内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违反了维修保障要求,从而导致了差错的行为。人为差错是导致航空飞行及维修事故的主要原因。在维修操作的过程中,人为差错是客观存在的,想要完全杜绝人为差错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尽量减少人为差错,将产生差错的几率降到最低,使损失减少到最低。

2.航空维修人为差错的特点

2.1不确定性。影响人为差错的因素有很多,它并不是单一、固定的重复出现。某一个人为差错并一定都会造成事故的发生,但它一定是引起事故发生的内在隐患,如果不加以注意,在一定时机条件下,必然会引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2.2必然性。根据墨菲定律:一件事如果存在着发生差错的可能性,那么当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差错迟早要发生。对于航空维修保障工作而言,不管发生差错的几率有多小,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性,我们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2.3可传递性。人为差错具有可传递性,当维修过程中发生一个人为差错后,很可能诱发另外一个、甚至更多的差错产生,可能具有一定的连锁和放大作用。

3.航空维修人为差错产生的原因

3.1主观原因。3.1.1思想不够端正,对航空维修工作不够重视。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造成理论学习不认真,维修保障技能差,对知识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发现和排除故障能力低,长此以往,导致人为差错的发生。2.1.2工作作风不扎实。在维修保障过程中,有人觉得日常的、程序性的工作已经轻车熟路,不加以重视,草草了事,不认真按程序和规章制度操作,在检查维修过程中敷衍了事,没有做到认真仔细致,没有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排查每一个细节问题,从而导致维修事故的发生。3.2客观原因。3.2.1组织管理松懈。对维修保障工作质量的复查把关是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一些人为差错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是来源于组织管理的松懈。组织管理人员对人为差错的重视程度不够,平时督促和检查不到位、程序不落实、把关不严格,都给人为差错的产生留下隐患。3.2.2工作环境的影响。航空维修保障工作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经常在严寒、酷暑下工作,使维修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受到很大影响,工作压力大,易发生人为差错。

4.预防航空维修人为差错的措施

4.1科学化管理,预防人为差错的产生。4.1.1建立人为差错管理组织机构。人为差错管理组织机构是航空维修保障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机构通过分析人为差错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关措施,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4.1.2加强维修保障人员工作作风的培养。培养保障人员优良的维修作风,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关键。作风是工作的一种习惯,加强保障人员作风培养,一切按规章操作,极端负责、精心维修,全身心地投入到维修保障工作中是减少人为差错的有效途径。4.2注意培养和提高保障人员预防人为差错的意识。要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增强维修保障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人为差错发生几率,确保航空装备的空地安全。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要针对维修工作实际,把握人为差错的规律特点,学习安全基础知识、安全规则,分析发生人为差错的原因,掌握预防人为差错的方法措施,从而提高维修保障质量。4.3加强装备维修法规制度化管理。4.3.1将安全规章制度系统化,信息化。在现有的条例、条令以及工作规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并把这些内容电子化,制成维修小册子,保证人手一册,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为出发点,严格控制人为差错的产生。4.3.2严格监督法规制度的落实情况。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复查把关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对照条例和规程中的内容逐条逐项进行,确定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杜绝工作中图省事、凭经验、得过且过的思想和行为,对不按规章制度进行工作的人员要加大教育处罚力度,防止小事件酿成大后果。在维修保障管理过程中,各级干部要以身作则,科学维修,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落实好每项工作,发现人为差错现象要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正。4.4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工作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航空维修保障工作的效果,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可以有效的控制人为差错的发生,因此应该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维修保障工作环境。4.4.1改善工作环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两部分构成了维修环境。人工环境是指固定的稳定的航空的维修保障场所。自然环境是指大自然的气候环境。自然环境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通过修建机库等来躲避恶劣天气对航空维修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照明亮度、降低噪音等室内条件,给维修人员提供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工作人员的疲劳度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提高。4.4.2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一个人只有在饮食健康、休息充分的情况下才能消除身心疲劳,而身心疲惫则会影响人的心理、生理状态,会影响人的操作动于能力,从而导致人为差错的发生。因此,应该合理安排保障人员的饮食质量,科学安排休息时间,保证他们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总之,分析人为差错的特征,并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对于提高航空维修质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预防安全隐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凤,于广涛,李永娟等.影响我国民航飞行安全的个体与组织因素——基于HFACS框架的事件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0):67-74.

上一篇: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下一篇:生殖医学中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