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2024-07-2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精选10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篇1

2009年, 国际ITP工作小组正式将原来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更名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缩写仍然延续使用ITP[1]。研究表明,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散在的皮肤和其他部位的轻微出血, 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 少数患者可能存在轻微的脾肿大[2]。目前, 临床上成人ITP的治疗措施包括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和脾切术[3]。近年来, 笔者所在科室采取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 并配合系统化的综合护理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 笔者选取了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 采用系统化的综合护理措施, 探讨应用丙种球蛋白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7例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4例, 女23例, 年龄21~45岁, 平均 (31.2±8.6)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 (1) 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 血小板下降, 血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 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加, 伴有成熟的障碍[4]。 (2) 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3) 患者艾滋病毒 (HIV) 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 检测结果阴性[5]。 (4) 患者一般情况较为稳定, 无颅内出血和其他严重脏器出血倾向。 (5) 排除妊娠期妇女[6]。 (6)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静脉运用丙种球蛋白 (生产单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批号:20110129) 冲击治疗, 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400 mg, 连续应用5 d, 病情缓解后开始调整剂量进行维持治疗;同时应用地塞米松 (生产单位: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20120104) 进行冲击治疗, 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30 mg, 连续应用3 d。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 则需要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

1.3 护理

所有患者均采用系统化的综合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严格观察患者的情况, 注意皮肤、黏膜有无新新鲜出血点, 观察患者有无血尿和便血;注意患者血压、心率等呼吸体征的变化, 注意患者有无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注意患者的神志状态, 预防颅内出血;警惕内脏出血[7]。 (2) 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注意事项:丙种球蛋白应该严格保持单独输注, 严禁混合其他药物;由于短时间内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能造成患者心功能不全, 因此要注意控制输液速度, 如有条件可以采用静脉泵;叮嘱陪护人员严格注意患者输液过程中呼吸、心率及尿量的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 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溃疡, 造成消化道出血;引起糖代谢紊乱、脂肪代谢紊乱, 血压升高;大剂量应用激素还会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易发生继发感染。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定时监测血压、血糖, 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根据病情及时减少药量。 (4) 输注浓缩血小板的注意事项: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 则需要输注浓缩血小板进行治疗, 按照《输血技术规范》, 浓缩血小板取回后应及时进行输注;输注前严格进行查对, 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 若有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注, 保证输注过程的安全、有效。 (5) 避免出血:嘱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禁止使用硬毛牙刷和牙签等物品;加强口腔护理, 定时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防止继发感染;定时用棉签蘸水湿润鼻腔, 防止干裂出血, 勿挖鼻腔;定时修建指甲, 避免抓伤皮肤, 穿柔软宽松的衣物, 避免摩擦皮肤;便秘或剧烈咳嗽可能会引起颅内压升高, 导致颅内出血, 因此对于便秘、咳嗽的患者, 要积极进行对症处理, 若患者情况稳定, 则可进行原发疾病的治疗, 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 则应绝对卧床, 预防颅内出血。 (6) 预防继发性感染:尽量给患者安排单人病房, 保持病房的清洁和通风, 定时进行病房的消毒 (紫外线照射30 min, 2次/d) ;要求患者尽量固定陪护人员, 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严禁感冒人员与患者接触, 避免造成患者感染;医务人员应该严格保持无菌操作的习惯, 预防医院内的感染。 (7) 饮食护理:避免食用过烫、过硬或刺激性食物, 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食物或软食, 多喝水、多吃蔬菜, 防止便秘。 (8) 穿刺准备:尽量选取弹力好的大血管进行穿刺, 保证液体输注通畅;尽量由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穿刺时动作应轻柔, 尽可能使用小号针头, 减少创伤;拔针后要用棉签紧按穿刺部位10 min以上, 减少皮下淤血;合理安排药物输注的时间, 尽量减少穿刺次数。 (9) 心理干预: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 定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提高患者的信心。

2 结果

患者治疗3 d后, 全身未出现新鲜的出血点;治疗5 d后, 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上升, 患者血小板计数 (74.2~246.1) ×109/L, 平均 (129.4±33.7) ×109/L;治疗8 d后, 患者血小板计数 (134.7~286.8) ×109/L, 平均 (189.4±37.8) ×109/L。37例患者住院时间8~14 d, 平均 (10.9±2.2) d,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的出血和继发性的感染。

3 讨论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 原名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全身性出血性的疾病。该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 主要是由于人体产生了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 从而导致单核巨噬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和血小板减少。

ITP患者具有出血和感染倾向, 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注意有无新鲜的出血点;咳嗽、便秘等症状均能增加出血风险, 若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是应该及时处理;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呕吐、恶心等症状, 预防颅内出血;同时, 保持病房的清洁和通风, 避免不必要的探视, 预防感染[8]。目前, 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是ITP治疗的一线用药, 丙种球蛋白为异体蛋白, 丙种球蛋白为异体蛋白, 部分患者易发生过敏反应, 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健康, 故应用时应缓慢输注并严格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患者症状好转, 应及时调整剂量[9,10]。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减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和作用, 抑制单核细胞的活动, 并促进血小板的形成, 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 但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导致多种不良反应, 并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 增加感染的风险, 故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把握患者的用药和停药指征, 严格监测患者病情, 及时调整剂量[11,12]。

总之,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 要求医务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意识,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预防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篇2

关键词甲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抑制性T淋巴细胞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04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两者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两者可以先后出现,同时并存,而以ITP为首发表现者并不多见。1995~2009年收治甲亢合并ITP患者1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18~39岁,甲亢的诊断依据:有典型的甲亢症状和体征;血清T3和(或)T4测值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甲状腺吸131I率增高或高峰前移,基础代谢率升高。ITP诊断符合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甲亢和ITP两病同时诊断的有4例,其他6例均以ITP首发,而在检查治疗中发现患有甲亢,且均为初次发病,既往无血液病病史,也无甲亢病史。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乏力,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或片状紫癜,以躯干、四肢为多,反复发生的皮肤、黏膜出血及外伤后不易止血,其中鼻出血6例,牙龈出血2例,8例女性均有月经量过多。脾肿大7例,有高代谢症侯群4例,甲状腺Ⅱ度肿大6例。

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血红蛋白88~149g/L,白细胞(33~68)×109/L,血小板(17~78)×109/L;②骨髓象:粒系、红系增生正常8例,活跃2例。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无特殊。巨核细胞数66~145个/片,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其中成熟颗粒型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分别只占巨核细胞总数的181%~248%,说明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③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血清TT3测定46~96nmol/L(本院正常值13~32nmol/L),血清TT4测定202~304nmol/L(正常值51~154n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12±029mU/L(正常值2~10mU/L)。

结果

全部病例均首选应用糖皮质激素,加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及多种止血、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治疗,强的松片用量30~60mg/日,病情严重者用等效量的地塞米松静滴;开始3~4天里加用丙种球蛋白04g/(kg·日)静滴,丙基硫氧嘧啶片(PTU)300mg/日,治疗1个月后,血小板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无出血或基本无出血,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改善,此时强的松片逐渐减量(每周减少5mg),最后以5~10mg/日维持治疗,总疗程4~6个月[1]。治疗3~6个月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PTU逐渐减量,维持量在50~100mg/日,总疗程15~3年。在ATD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水平一直正常。1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在对出院患者的随访中,发现有4例患者在治疗中途(约1年左右)自行停用PTU约2~3个月,导致甲亢复发,且同时发现患者的PLT也随之下降至(30~50)×109/L,但无出血症状。再次给予PTU300mg/日口服治疗,而未应用糖皮质激素,经过1~2个月ATD治疗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血小板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经分析后表明此次ITP的发病与甲亢复发有关。

讨论

根据报道,甲亢患者伴发ITP的几率235%[2],这可能是由于这两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变基础是都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减低密切相关。也可能是由于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于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吞噬功能,使得患者血小板较多被提前破坏,破坏寿命缩短[3]。本组10例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治疗的关键是治疗甲亢,促进血小板的生成,ITP将会随着甲亢的好转而改善,也会随甲亢的复发而复发,由此可见甲亢对ITP的发生发展是有明显影响的。而对于ITP患者,特别是当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就应该考虑到患者有无合并甲亢或隐性甲亢的可能,并常规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如果确诊同时患有甲亢,应及早同时采取ATD等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9—662.

2向明珠,孙爱萍,钟薇,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血象及骨髓象观察.中华血液学杂志,1989,10(9):48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恶性血液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性关节炎、骨髓增生异常、脾功能亢进、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以及红斑狼疮等引发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等症[3]。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61~8岁,平均年龄为(67.0±2.6)岁,血小板计数水平为(15.3±7.9)×109/L;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62~86岁,平均年龄为(66.±2.5)岁,血小板计数水平为(15.4±8.0)×109/L,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性别以及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其积极治疗,给予对照组低剂量地塞米松(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3553)静脉滴注治疗,20 mg/d,连用4 d;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加白细胞介素-11(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63110)皮下注射治疗,1.5 mg/d,连用7 d,待血小板计数水平达到100×109/L时可停药,治疗时间<14 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2011年中国专家共识诊断标准,分为完全反应、有效以及无效3个等级,患者经治疗后相隔7 d测定的血小板计数水平达到100×109/L且未见出血现象为完全反应;患者经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水平>30×109/L且未见出血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为无效[4]。(2)药物起效时间(患者于治疗开始至血小板计数水平首次>30×109/L的时间)、血小板峰值;(3)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见表1。血小板峰值以(128.6±49.9)×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7±50.0)×109/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血小板峰值比较:

观察组血小板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药物起效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当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尚未明确,故而临床上将其定义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其主要治疗手段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美罗华等[5]。地塞米松作用于患者时,会对调节性T细胞起到激活作用,进而抑制自身免疫应答,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其对大剂量地塞米松的耐受性不良,故而多给予其低剂量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但临床效果多不理想[6]。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放化疗后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中的采用率极高,且对继发于丙型肝炎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具有较好的疗效[7]。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行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加白细胞介素-11治疗后,血小板峰值以(128.6±49.9)×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7±50.0)×109/L,且治疗总有效率以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表明该病的发病机制除与免疫失衡引起的血小板破坏有关外,还与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功能受损有关,但其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就药物起效时间而言,白细胞介素-11并不能完全取代血小板或丙种球蛋白输注,但本研究中所用的剂量仅为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50%,故而是否可采用增加其剂量的方式来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尚无定论[8]。

综上所述,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行白细胞介素-11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可有效改善血小板计数水平,且并不会出现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注:与对照组比较,bP>0.05

参考文献

[1]古丽娜?阿里甫.升血小板胶囊联合减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12(9):813-814.

[2]邬扬炯,程韵枫,高松,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6):588-590.

[3]唐韫,刘霆.升血小板胶囊联合半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7):424-426.

[4]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3):214-216.

[5]Wu S,Zhang Y,Xu L,et al.Multicenter,randomized st ud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 to prevent 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n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J].Suppor t Care Cancer,2012,10(8):1506-1507.

[6]Rodeghiero F,Stasi R,Ger nsheimer T,et al.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def initions and outcome criteria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of adults and children:report from 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J].Blood,2009,10(3):1027-1028.

[7]周立宇,张征,常春康,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增殖程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J].上海医学,2010,12(1):1564-156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篇4

关键词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中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1.19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的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其属中医“紫斑”“虚劳”“血证”“葡萄疫”等范畴。近年来,采用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治疗慢性难治性ITP,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明确诊断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68例,均符合慢性难治性ITP诊断标准[1,2]

方法:采用中药治疗,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由黄芪、花生衣、当归、牛角腮等8味药物组成。所需中药由中药房统一代煎,统一分装成袋,每袋含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煎液约为200ml。每人每日2袋,早晚各服用1袋。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第二届全国血液学会议拟定的ITP疗效标准[2]评定。①显效:无出血,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持续3个月以上;②良效:无或基本无出血,血小板升至50×109/L以上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持续2个月以上;③进步:出血改善,血小板有所上升,持续半月以上;④无效:出血及血小板计数均无改善。

结果

本组患者68例中,显效10例(14.7%),良效41例(60.3%),进步12例(17.6%),无效4例(5.9%),总有效率为94.1%。

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免疫机制障碍性疾病,涉及到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多个环节,目前研究显示血小板抗原结构改变,引起自身抗体直接作用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导致血小板生成较少和消耗加剧,其中T细胞的比例失调可能在ITP的发病中起某些作用[3]。临床症状以出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衄、月经过多、脾大。依据ITP的临床表现、发病情况和病因病机,西医药治疗方案以打破免疫功能紊乱为主,但疗效不稳定。ITP属“血证”“紫斑”等中医学范畴。急性期热邪灼伤脉络,以血热为主,迫血妄行,病程日久,耗伤气血,致气血两虚。慢性ITP多责之脾气虚,脾虚不能统血,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溢于脉络之外而为紫癜。另有学者认为ITP病变部位主要在肾,起始因素尤以肾阳不足,肾精无以化生血小板。肾阳不足,无以温煦脾胃,脾之统血失司,气不摄血,则血溢于外。又因脾主四肢,故多见四肢出现紫癜,尤以下肢为重[4]。ITP患者常表现为皮肤黏膜紫斑、舌质紫黯等症状与“血瘀学”的瘀阻之说基本相符。依据离经之血亦是瘀血之说,即认为瘀血应表现于ITP病变的始终[5]。血小板减少症多属于中医的“气血不足”等范畴,以选用党参、黄芪等补气;当归、花生衣等养血,使气血生化有源。药理研究证实,花生衣、牛角腮等有增加外周血小板数目、提高血小板聚集性、黏附性及加速血小板内促凝物质释放,促进血小板伸展伪足的作用[6]。本方经临床使用,有效地提升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疗效较好。

综上所述,益氣养血升血小板方在治疗难治性慢性ITP疗效显效,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显示出中医中药在该领域的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次临床观察研究,试探索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对难治性慢性ITP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以及中医治疗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George JN,Woolf SH,Raskob GE,et al.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 practice guideline developed by explicit methods for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J].Blood,1996,88:3-40.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81-282.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23-2224.

4田胜利.姚万中运用温肾填精凉血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J].上海中医杂志,2007,41(6):12-13.

5李海燕,陶淑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6):78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篇5

1临床资料

患者, 男, 22岁, 忽见皮下许多淤点、淤斑, 伴有鼻出血, 饮食欠佳, 大便干结, 前往医院就诊, 经血液检查血小板60×109/L。骨髓检查符合ITP改变[1]。体格检查:T 36.5℃, 体质量60kg, 皮下淤点, 高出皮肤, 彼出此落, 颜色较深, 多见胸腹部、背部、四肢。诊断为ITP, 遂转送我院住院治疗。给予泼尼松1mg /kg顿服, 服用1周后停服或服药后血小板正常后减量停服。中药治疗:第一方:灸黄芪30g, 灸甘草30g, 何首乌15g, 当归10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鸡血藤15g, 土大黄20g, 卷白15g, 丹参20g, 生地20g, 大枣20g, 代赭石20g;第二方:党参30g, 当归18g, 白术18g, 黄芪30g, 灸甘草15g, 茯苓20g, 灸远志15g, 炒枣仁15g, 木香10g, 枸杞子18g, 大枣25g, 生姜3~4片, 五味子10g, 麦冬15g, 丹参20g, 生地20g, 代赭石20g;第三方:生地30g, 山揸30g, 丹参30g。依次给予中药第一方, 每天1剂, 每剂3服, 3d后服用第二方, 每天1剂, 每剂3服, 服3d, 再服用第三方, 同法服3d后, 再从第一方服起, 连续服用15剂, 热退, 血止, 皮下淤点、淤斑转为淡色, 继续服用10剂后复查血小板100×109/L, 后服用中药2月后检查正常, 未见复发。

2体会

我院1997年8月-2010年6月应用泼尼松及中药治疗ITP患者23例, 一般服药1周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 血小板计数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但必须坚持服药 (中药) 半年, 以予治愈和巩固疗效,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血小板计数回升至 (120~150) ×109/L。有少数病例因治疗中断而复发, 按上法治疗仍能得到同样效果, 年长及病久者治疗需较长一段时间。至于各阶段服药剂效, 时间的长久, 一般可仿临床病案举例, 但药物剂量视病情变化而定, 灵活运用, 才能收到预期疗效。

总之, 应用泼尼松加中药治疗ITP, 止血快, 疗效高, 复发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正确运用辨证论治, 患者坚持医治, 就能收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患儿均符合《儿科学》第6版ITP诊断标准。其中男15例, 女10例;年龄1个月至14岁;入院时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出血点和淤斑, 其中出现鼻出血3例, 牙龈出血4例, 球结膜出血2例。发病前1周~3周所有患儿均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肺炎等感染。

2 治疗方法

予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400 mg/ (kg·d) , 每日1次, 连用5 d, 联合应用地塞米松0.5 mg/ (kg·d) ~1.0 mg/ (kg·d) , 每日1次, 连续5 d后, 地塞米松改为口服泼尼松1 mg/ (kg·d) ~2 mg/ (kg·d ) , 分3次口服。血小板升至50×109/L以上且稳定后, 逐渐减量, 辅以大剂量维生素C等支持治疗。25例患儿均因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而致病或病情加重, 临床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取得较好的效果。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对疾病知识缺乏, 患儿及家属情绪紧张、焦虑, 护士应向患儿及家属解释有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法, 耐心倾听患儿及家长的倾诉, 理解其心情, 并予安慰及鼓励。介绍临床上已经治愈的病例, 帮助患儿及家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焦虑情绪及急躁心情。

3.2 饮食护理

患儿饮食要有规律, 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 避免食用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 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食物不宜过冷、过热, 宜少量多餐, 避免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 防止便秘。

3.3 皮肤护理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嘱患儿穿宽松、柔软、棉质衣服, 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 勤剪指甲, 以免抓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尽量不采用肌肉、皮下注射。经常检查皮肤出血点与淤斑, 注意其增减变化。发热时禁用乙醇擦浴[2], 防摩擦引起皮肤出血。

3.4 用药护理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升高血小板数, 用时要求剂量准确, 注意激素的副反应, 如兴奋、生长抑制、应激性溃疡、库欣综合征、体质量增加、胃肠道刺激 (恶心/呕吐) 等, 如为口服给药, 一定要看服下肚。避免少服、漏服。丙种球蛋白为生物制剂, 应冷藏保存。静脉输注时应严格按治疗原则, 精确掌握药物温度、浓度、剂量、滴速、配伍禁忌, 使药物达到最佳的疗效。使用时提前30 min取出, 避免输入液体温度过低产生寒冷等不适。同时要注意减慢液体滴速, 开始10 gtt/min~15 gtt/min, 30 min后如无不良反应, 可逐渐加快滴速, 最快滴速不超过30 gtt/min。注意观察有无过敏现象, 如发热、皮疹等, 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3.5 静脉留置针护理

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静脉穿刺必须快速准确,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尽量减少穿刺次数, 有计划地交替使用血管。静脉穿刺时尽量缩短用止血带的时间, 必要时尽量不用, 如为婴幼儿可选用头皮静脉输注[3,4,5]。静脉留置针不用肝素稀释液封管, 本组25例患儿均采用生理盐水5 mL封管, 以免加重出血。

3.6 鼻出血护理

指导患儿勿用手挖鼻孔和用力擤鼻。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液状石蜡或抗生素软膏涂擦, 防止干燥出血。出血时让患儿安静平卧, 鼻部及额头冷敷。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止血, 大出血时给予1∶1 000肾上腺素棉球或凝血酶棉球做填塞止血, 填塞时间不宜超过72 h, 止血后取填塞物前先向鼻腔滴少量液状石蜡, 湿润后轻轻取出, 以免结痂处再次出血。保持病房内温度在18 ℃~20 ℃, 相对湿度为50%~60%, 避免患儿鼻黏膜干燥出血。

3.7 预防出血

指导患儿家长预防出血的措施, 如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哭闹、碰撞、摔伤。选择安全的玩具, 在床栏上加护垫。指导压迫止血方法:受伤处应加压10 min~15 min, 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位置, 用冷敷减少出血等。指导患儿用软毛牙刷刷牙或者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忌用牙签剔牙, 以防牙龈损伤。加强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鼓励患儿进餐前后漱口, 对预防口腔感染有重要意义。保持大便通畅, 大便时不可用力过大, 必要时用开塞露等帮助排便, 避免腹内压增高引起颅内出血。在留置针穿刺同时采血标本, 减少穿刺次数。必须经股静脉采血或骨髓穿刺时, 穿刺后加压包扎止血, 并密切观察。肌肉注射后, 应延长压迫时间。

3.8 预防感染

环境舒适, 住非感染病室, 有条件的安排单人间。病房内定时开窗通风, 每天3次, 保持空气新鲜。每日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房间30 min。限制陪护, 减少探视, 尤其是患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者谢绝探视, 尽量减少感染机会, 以免交叉感染。每日地面湿式清扫, 1∶1 000爱尔施消毒液拖地2次。

3.9 加强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儿面色、意识, 观察皮肤淤点、淤斑的变化, 观察血小板数量变化,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重要脏器及颅内出血征象, 若血小板计数<20×109/L, 病人突然视力模糊、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 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积极抢救病人, 同时注意治疗后出血情况有无改善。

4 出院指导

4.1 定期复诊 ITP

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出院时嘱患儿及其家长定期门诊复诊, 监测血小板计数, 调整口服药的剂量。加强对本病的自我观察, 如有皮肤、黏膜的出血点或便血、鼻出血等, 都应及时就诊。

4.2 用药指导

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用药一段时间后往往食欲增强, 注意饮食适当, 不要多食, 防止身体过于发胖。用药后, 往往出现向心性肥胖、水肿等变化, 但停药后, 会慢慢恢复, 对此要有心理准备。按医嘱继续服用激素并根据医嘱逐渐减量, 不要擅自停药或加大剂量。服药期间不与感染者接触, 去公共场所需戴口罩, 衣着适度, 尽可能避免感染, 以免引起病情加重或复发。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

4.3 生活指导

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教育患儿避免跌伤、碰伤、撞伤及剧烈运动;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 以免引起病情复发。

摘要:探讨有效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方法。通过对25例年龄1个月至14岁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心理护理, 加强病情观察, 做好各个部位出血及预防出血的护理, 预防感染, 做好出院指导。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的护理, 患儿均痊愈出院。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护理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22.

[2]李桂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文选, 2001, 20 (3) :399.

[3]牛俊丽.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增刊1) :47-48.

[4]张昶, 张哲, 肖宇倩.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脾切除术的心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115-1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本院的住院及门诊的随访患者, 符合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所定的ITP诊断标准。共104例, 男60例, 女44例。急性100例, 慢性4例。年龄34 d~12岁, 中位年龄4岁2个月。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 I组为人血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组 (丙球+激素) 42例, 治疗前血小板20×109/L~54×109/L, 中位数36×109/L;Ⅱ组为人血丙种球蛋白对照组 (丙球) 34例, 血小板为23×109/L~53×109/L, 中位数为32×109/L;Ⅲ组为地塞米松对照组 (激素) 28例, 治疗前血小板为21×109/L~52×109/L, 中位数为34×109/L。3组患者均为随机抽取, 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I组采用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 5 d, 剂量0.4g/ (kg·d) , 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 mg/ (kg·d) (每天总量不超过30mg) , 5 d后改泼尼松2 mg/ (kg·d) 口服, 总疗程4~6周;Ⅱ组仅采用人血丙种球蛋白0.4g/ (kg·d) 静脉滴注5 d为1个疗程;Ⅲ组采用地塞米松2 mg/ (kg·d) 静脉滴注 (每天总量不超过30mg) , 5 d后改用强的松2 mg/ (kg·d) 口服, 总疗程4~6周。

2 疗效观察及结果

2.1 疗效观察

按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判断。 (1) 每周血小板计数3次 (周1、3、5) ; (2) 治疗前及治疗后20 d各作1次骨髓细胞学检查。

2.2 结果

3 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上升至50×10’/L所需时间见表1。

治疗前全部患者的骨髓象呈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 有成熟障碍, 治疗后骨髓象巨核细胞数均正常。

疗效判断显著:出血消失, 血小板数>100 x 109/L;有效:出血消失或好转, 血小板数增加>30×109/L;无效:未达疗效标准者。3组疗效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3组治疗方法均有效, 经x2检验表明, 第1组与第Ⅱ组, 第1组与第Ⅲ组比较, 显效率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05) 。

3 讨论

IP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病与机体对血小板相关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有关, 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ITP机理: (1) 抑制抗体产生; (2) 抑制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并可使结合了的抗体游离; (3) 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Fc受体和C3b受体, 从而减少对被覆抗体的血小板吞噬清除。延长了血小板寿命[1]。关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ITP的机理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 (1) 中和抗原, 清除免疫复合物; (2) 中和自身抗体; (3) 抑制自身抗体产生; (4) 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5) 减少自身组织破坏[2]。有文献报道: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与激素联合治疗ITP, 血小板上升更快, 稳定时间更长[3]。本组资料表明, 3组治疗方法疗效虽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3组用药后l周内血小板上升快慢却有差异丙球+激素组在用药后1周内血小板上升例数明显高于其他2组, 且在该组显效的33例中, 门诊随访3~6个月, 血小板均维持在100×109/L以上, 丙球组在用药1周后血小板上升比激素组快, 在该组显效的35例中, 血小板上升后平均持续15 d (8~28 d) 后, 又渐降至治疗前水平, 说明丙球组血小板上升后持续时间较短, 血小板数目不稳定, 需重复用药。激素组在用药后1周内血小板上升最慢。丙球+激素组在用药后1周内血小板上升例数明显高于激素组, 用药后血小板升至正常维持时间明显长于丙球组, 故静脉滴注人血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ITP时间短、显效快、血小板持续时间长, 能迅速有效地控制重要器官如颅内等免于出血, 且价格不像单纯用人血丙种球蛋白那样昂贵,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滴注人血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I组静脉滴注入血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Ⅱ组仅静脉滴注入血丙种球蛋白;Ⅲ组仅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用药后观察3组血小板数变化和维持时间。结果:上述3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3组用药后1周内血小板上升快慢及血小板升至正常后持续时间却有差异:I组用药后1周内有83.3%的患者血小板上升, 且血小板上升后持续时间3~6个月;Ⅱ组用药后1周内有79.4%的患者血小板上升, 但部分患者血小板数升高后平均15d左右又下降, 需重复用药;Ⅲ组用药后1周内仅53.57%的患者血小板上升。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ITP能迅速有效地控制重要器官如颅内等免于出血, 不需重复用药,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治疗,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

参考文献

[l]Shad AT, Gonzalez CE, Sandier SG.Treatment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 children:current concepts.Pediatr Drugs, 2005, 7 (5) :325~336.

[2]孙银峰, 闵庆玲, 徐学芹.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 2004, 23 (2) :127~12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160例, 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其中男87例, 女73例;年龄2个月~14岁;急性型121例, 慢性型25例, 反复发作型14例;轻度26例, 中度46例, 重度60例, 极重度28例。本组患儿均在2~4周内好转或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消除恐惧心理, 有一些学龄期儿童, 害怕激素引起肥胖, 害怕住院影响学习, 思想负担重, 急性期病情危重, 易发生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患儿家属对疾病缺少认识, 担心预后, 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 护士要做好宣教和解释工作, 让患儿及家属认识到该病需要规范的住院治疗, 配合有效的休息, 合理饮食, 预后良好, 不要有心理负担, 树立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血小板低时应禁止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1], 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等。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保持鼻腔黏膜湿润, 嘱患儿不要用手挖鼻。对出血患儿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并详细记录, 备好止血药及抢救药品, 必要时配血, 备好血源及抢救物品以便抢救。根据病情制定患儿的活动与休息计划, 有活动性出血嘱患儿卧床休息并防止外伤。指导患儿使用软毛牙刷刷牙, 忌用牙签剔牙。

2.3 饮食指导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禁食生冷、辛辣食品, 防止便秘[2], 注意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于较大儿童, 可熬花生皮外衣当水喝, 有出血倾向者给予无渣半流质饮食, 食温不超过50℃。

2.4 休息活动指导

指导患儿保持情绪稳定, 积极活动, 注意劳逸结合, 根据患儿病情做出适合患儿的活动, 当血小板计数<20×109/L, 有出血倾向时, 应卧床休息, 避免情绪激动[3]。如哭闹、大笑等, 避免剧烈活动, 预防外伤。

2.5 预防感染

ITP患儿大多应用有肾上腺皮质激素, 长时间应用可导致患儿免疫力下降, 此患儿易合并感染。故要保持患儿病室环境清洁, 空气新鲜, 阳光充足, 做好保护性隔离, 应与感染性患儿分室居住, 保持床单衣服的清洁、干燥、平整, 勤剪指甲, 避免抓伤皮肤。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 加强皮肤与口腔护理, 严格常规消毒工作, 防止交叉感染。发热时禁用酒精擦浴, 以免加重皮肤出血。

2.6 治疗观察

因临床上治疗方案有多种, 故在实施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注意药液浓度, 静脉滴注时不能过快, 观察患儿面色是否潮红, 有无消化道反应, 必要时调节静滴速度;治疗中注意观察糖皮质激素可能所致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预先做好家长解释工作, 并注意给予低钠饮食, 定期测量血压、体质量。 (2) 免疫抑制剂治疗时注意静滴时间要维持8h并保护静脉通路, 防止发生渗漏, 如可疑渗漏, 局部要早期处理, 以防止发生皮肤坏死; (3)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时要注意观察体温及有无过敏现象, 故开始时滴速要慢, 15min后可增加滴速, 特别是首次使用者应重点观察; (4) 输血小板时应注意速度, 应在2h以内输入, 因为速度快, 短时间进入大量液体, 特别年龄较小的患儿应注意观察心率, 防止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5) 进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时, 动作要轻柔,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穿刺及肌肉注射, 必须注射时, 局部应用棉签压迫止血5~10min。行静脉穿刺时注意保护静脉血管, 尽量一针见血, 应慎用止血带及约束带[4]。 (6) 每日观察患儿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情况, 记录其部位、大小、数量和时间。出现新的瘀斑要及时报告医生;观察患儿大小便的颜色、量和次数;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 有无头痛、呕吐、嗜睡、腹痛等, 有利于早期发现重要脏器出血的征兆, 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2.7 出院宣教

介绍本病相关知识, 使其能正确认识疾病, 避免情绪紧张及波动, 保持乐观态度, 积极配合治疗, 注意营养和休息, 增加机体抵抗力, 劳逸结合, 指导正确用药。避免应用对血小板有损伤的药物, 切忌自行停药及减量, 定期复查血常规, 门诊定期复诊, 出现出血症状时及时就诊。血小板恢复正常后3个月内避免预防接种。

3讨论

ITP出血的特点是皮肤、黏膜广泛出血, 多为散在针头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 形成瘀点或瘀斑, 有些患儿以大量鼻腔出现或牙龈出血为主, 常见呕血或黑便, 球结膜下出血也是常见症状。偶见肉眼血尿约占1%, 患者发生颅内出血成为ITP致死的主要原因。如患儿发生大出血时是儿科急危重症。如不及时处理, 可并发严重并发症, 如发生颅内出血可致死亡。因此, 预防出血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避免血小板反复下降, 提高治愈率, 减少复发率, 降低患儿死亡率。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800.

[2]黄绍良.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743-744.

[3]黄绍良.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74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篇9

方法:对我科2012年4月因患有“急性冠脉综合症”住院的1例患者采用肝素抗凝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同时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

结果:此病人PCI术前血小板正常,术中使用大量肝素,术后血小板急剧下降,随着肝素逐渐代谢,血小板渐升至正常。

结论:在采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时,若诱发血小板减少,可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使患者恢复健康体征。

关键词: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96-01

肝素(heparin)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某些患者在接受肝素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生血小板计数降低,成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1]。各种肝素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类肝素均可导致血小板减少[2],我科于今年4月收治一名急性冠脉综合症,冠脉支架术病人,因使用肝素导致血小板减少,现将此病人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急性冠脉综合症”于2012年4月23日住院,给予口服阿斯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抗血小板治疗。

1.2 方法。

1.2.1 肝素使用情况。化验血小板正常,5月4日18:00行冠脉造影术,置入支架1枚,术中使用肝素7000U抗凝。5月5日,患者穿刺侧肢体出现淤血,肿胀,给予加压包扎,16∶00,患者出现呕吐,呈淡咖啡色,化验呕吐物潜血,为阳性,且患者腹胀,不除外消化道出血,给予静点泮托拉唑40mg,转入CCU,急查血常规,血小板为4×109/L,停用所有抗血小板药物,给予地塞米松5mg,入壶,输血浆200ml,22∶00,复查血小板为1×109/L,给予输血小板1治疗量,患者没有新的出血,5月6日6∶30分,血小板为28×109/L。16∶30分,血小板40×109/L,5月7日,血小板42×109/L,5月8日5∶40分,血小板65×109/L。此病人PCI术前血小板正常,术中使用大量肝素,术后血小板急剧下降,随着肝素逐渐代谢,血小板渐升至正常,考虑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1.2.2 护理方法。

1.2.2.1 心理护理。心脏疾病已经使患者感到紧张,恐惧。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并被转至CCU而且又输血,患者非常紧张,医护人员要给与患者及家属安慰,使他们放心。

1.2.2.2 一般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出血的危险。

1.2.2.3 加强监护。术后将患者送至心脏重症监护室,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生命体征,心率(律)变化。

1.2.2.4 观察呕吐物量,性质,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清洁,避免患者及家属产生恐惧心理。

1.2.2.5 穿刺侧肢体减少大的活动,给予压迫器压迫止血,术后4小时开始,每2小时放气2ml,放气后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如有出血延迟放气及撤除压迫器。

1.2.2.6 静脉穿刺集中进行,止血带勿扎得过紧,过久,动作轻快,使用留置针,避免使用肝素封管,拔针时延长按压时间。

1.2.2.7 观察患者神志及血压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出血,应警惕全身脏器自发性出血及危及生命的内出血发生[7]。

1.2.2.8 输血的护理.严格按照输血流程进行正规操作,输血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观察输血反应。

2 结果

此病人PCI术前血小板正常,术中使用大量肝素,术后血小板急剧下降,随着肝素逐渐代谢,血小板渐升至正常。

3 讨论

此例患者入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依诺肝素抗血小板治疗10天,复查血小板均正常,5月4日,行冠脉支架术中受用普通肝素7000U后,血小板迅速下降,医生考虑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是在肝素抗凝治疗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给药后的第3-10天[3]。此例患者发生在使用肝素1天内,属速发型,速发型HIT见于25%-30%患者,血小板计数在肝素治疗后24h内快速下降[4]。因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且血小板最低为1×109/L,故给予输注血浆200ml和血小板1治疗量,正确输注血小板是快速止血的关键[5]这与龚志刚[6]和曾庆华[1]的观点不同,在本例患者并未发生血栓形成。

4 结论

在采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療时,若诱发血小板减少,可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使患者恢复健康体征。

参考文献

[1] 曾庆华,谢华,郑岩,等.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2例并文献复习.临床肺科杂志,2012,17(5):962

[2] 尹霞.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例的治疗体会.中国医疗前沿,2012,6(24):42

[3] 朱洪,周红梅.1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小板减少的护理体会.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1月第9卷第1期,115—116

[4] 刘诚.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表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4):27

[5] 王江东,冯素萍,王荃声,等.11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11—212

[6] 龚志刚,丁世芳,陈志楠,等.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2,29(1):4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7年9月对2009年6月收治ITP患者47例, 其中男16例, 女31例, 男女比例为1∶1.94, 中位年龄45岁。病程长短差异大, 最短3d, 最长达20多年, 平均16个月。患者出血的主要部位依次为皮肤 (84.38%) 、牙龈 (52.46%) 、鼻腔 (27.88%) 、月经过多 (26.13%) 、口腔血泡 (21.12%) 。实验室检查: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平均为 (11.65±10.48) ×109/L, 血涂片细胞形态正常, 未见幼稚原始细胞;47例作骨髓检查,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巨核细胞增多者39例 (82.98%) 、正常8例 (17.02%) , 均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骨髓检查与临床对ITP诊断符合率100%。

1.2 诊断标准

符合全国第五届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ITP诊断标准: (1) 多次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 脾脏不肿大或仅轻度肿大。 (3)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 有成熟障碍。 (4) 以下5项中应具有其中一项:a.泼尼松治疗有效;b.切脾治疗有效;c.PAIg增多:d.PAC3增多;e.血小板寿命缩短。 (5)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6) ITP重型标准:a.有3个以上出血部位;b.血小板计数<10×109/L。

1.3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出血严重者卧床休息, 避免外伤。32例血小板计数 (10~20) ×109/L者:氟美松静脉滴注 (10~20) mg/d静脉滴注3d, 然后口服醋酸泼尼松 (强的松) 1mg/ (kg d) ;10例血小板计数>20×109/L者:口服强的松1mg/ (kg d) ;均在血小板恢复正常后逐渐减量, 以5~10mg维持治疗3~6个月。5例重症ITP:3例氟美松40mg/d, 静脉滴注4d;2例地塞米松 (氟美松) 10~20mg/d联合丙种球蛋白 (IVIG) 0.49g/ (kg d) 静脉滴注3d, 出血严重者输注血小板。

1.4 疗效判定

采用Peter和Robert的标准评定疗效 (1) 完全反应:血小板上升到100×109/L。 (2) 部分反应:血小板上升到 (50~100) ×109/L, (3) 无反应:血小板<50×109/L。有效率=完全反应率+部分反应率, 分别在3d和7d判定疗效。

2 结果

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治疗3d的总有效率为30.68%, 治疗7d的总有效率为62.87%。3例用氟美松静脉滴注40mg/d静脉滴注4d达到完全反应, 2例氟美松10~20mg/d联合IVIG 0.49g/ (kg d) 静脉滴注3d达到完全反应。47例患者随访1.5年, 停用激素后, 33例多次血涂片血小板维持在50×109/L以上, 无出血表现, 日常生活不受影响;14例再次出现皮肤黏膜出血, 用激素治疗仍有效。

3 讨论

ITP是一种获得性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是由于人体内产生了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 从而造成血小板减少, 临床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目前仍然没有有力的临床和实验指标确切地诊断ITP, 国内外指南均认为必须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因素。

目前尚无根治ITP的方法, 糖皮质激素仍然是迄今为止的首选治疗药物。传统疗法:泼尼松常用剂量为1mg/ (kg d) , 在血小板恢复正常后逐渐减量, 以5~10mg维持治疗3~6个月, 总有效率为88.9%, 可使1/3患者长期缓解, 但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大。欧美指南认为ITP患者的病死率与正常人群无显著差异, 更多的ITP患者死于感染而不是出血, 目前的治疗用于有严重症状的患者而不是所有患者;治疗目的主要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水平, 防止严重出血, 降低病死率, 而不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 对ITP患者应该尽量避免过度治疗。临床观察严重出血现象一般仅发生于血小板计数<10×109/L, 而当血小板计数>30×109/L时很少发生, 因此治疗目的是使血小板计数维持在安全水平内以, 避免发生严重出血威胁患者生命。Porteilje等[1]报道, ITP致死性出血的风险与致死性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大致相当, 在ITP的治疗方面已形成共识的一点是当血小板计数>30×109/L, 同时无明显出血表现, 可不治疗。2003年Cheng等[2]首次提出使用大剂量氟美松的方法:有效率85%, 长期缓解40%, 反应率与传统治疗相似, 不良反应可接受, 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这种治疗方法己被欧美的权威学者推荐为慢性ITP的初始一线治疗[3,4]。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用氟美松静脉滴注40mg/d, 静脉滴注4d达到完全反应,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IVIG具有封闭巨噬细胞受体, 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结合与吞噬作用, 同时能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使抗血小板抗体产生减少, 总有效率为60%~80%。本研究IVIG联合皮质激素有效。

本研究结果发现, ITP的诊断强调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因素、骨髓细胞学与ITP的临床诊断符合率高、传统的激素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大且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欧美指南强调病史询问和血涂片检查的重要性, 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水平, 防止严重出血, 降低病死率, 尽量避免过度治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Portielje JE, Westendorp RG, Kluin-Nelemans HC, et al.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dults with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Blood, 2001, 97 (9) :254925-254954.

[2]Cheng Y, Wong RS, Soo YO, et a1.Initial treatment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with high-dose dexamethasone[J].N Engl J Med, 2003, 349 (9) :831-836.

[3]George JN, Vesely SK.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let the treatment fit the patient[J].N Engl J Med, 2003, 349 (9) :903-905.

上一篇:目标成本管理应用下一篇:协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