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鼻出血

2024-08-28

特发性鼻出血(精选12篇)

特发性鼻出血 篇1

鼻出血为鼻部疾病及某些全身疾病在鼻腔的常见临床症状, 多为单侧, 亦可双侧;可为间歇性, 亦可持续性;量小者涕中带血, 量大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临床上由于炎症、外伤、肿瘤、异物等引起的鼻出血起病缓, 针对病因治疗, 容易处理, 而对起病急, 出血剧烈的特发性鼻出血较为棘手[1]。特发性鼻出血指出血前无明显诱因及症状, 出血迅猛, 一次出血200 m L以上, 并排除炎症、外伤、肿瘤、异物等因素的鼻出血[2,3]。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对356例特发性鼻出血患者分别行鼻内镜下检查定位并辅助微波凝固止血及传统鼻腔填塞术治疗, 将二者疗效进行对比, 并对出血部位及性质进行讨论,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分组:

356例特发性鼻出血患者中, 男198例, 女158例;年龄最大96岁, 最小15岁, 平均年龄37.2岁;单侧出血351例, 双侧出血5例;失血量的估计, 根据每次出血情况及发作次数患者血压、脉搏和一般症状综合判断。失血量达500 m L时, 出现头昏、口干、乏力, 面色苍白;失血量在500~1000 m L者, 出汗、血压下降、脉速无力;收缩压低于80 mm Hg, 血容量损失约1/4。失血量最少200 m L, 失血量最多1050 m L。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A组为鼻内镜下检查定位并辅助微波凝固止血组, B组为传统鼻腔填塞术治疗组,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见表1。

为了讨论出血部位及与年龄关系及出血性质, 将A组按年龄分为A1组 (15~30岁) ,

A2组 (31~55岁) , A3组 (56~96岁) , 三组临床资料对比见表2。

1.2 常规处理及止血

1.2.1 常规处理:

特发性鼻出血出血剧烈, 患者精神紧张, 首先镇静, 对患者安慰, 消除紧张情绪, 避免因精神因素引起血压增高, 加剧出血, 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如出血多, 应补足血容量, 纠正休克, 同时询问病史, 着重出血量及出血鼻腔。并为患者行出血鼻腔黏膜表面麻醉, 准备止血。

1.2.2 止血:

1A组患者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下, 导入鼻内镜, 在吸引器引导下, 自血流方向追查出血部位;如窥见喷射状出血点, 先用1/100丁卡因肾上腺素面片收敛, 导入微波探头, 功率为32 W, 凝固3~5 s, 出血即可停止。如在出血间歇时, 鼻腔无出血或血迹可寻, 应自黎氏区开始, 依次为下鼻道 (着重后份及鼻泪管口) 、后鼻孔、中隔后部, 着重后上, 中鼻道, 沟突, 正常鼻腔黏膜光滑完整, 如行鼻腔填塞或检查损伤, 可见片状渗血, 不应疑为出血部位, 如为粒状淡红突起, 且周围黏膜光滑, 即为出血点, 吸引管探吸, 即可诱发喷射状出血, 同法微波凝固, 术后红霉素眼膏涂凝固处, 无需鼻腔填压, 术后给抗生素3 d预防感染, 给1/100呋麻液滴鼻, 防止鼻腔粘连。术后少许暗褐色血液流出为血液积聚于鼻窦腔内所致, 术后15 d复诊。2B组患者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下鼻镜检查, 如黎氏区出血, 微波凝固, 非黎氏区出血, 将无菌凡士林纱条的一端双叠10~12层, 将折叠一端放进鼻腔后上方嵌紧, 在将折叠部分上下分开, 使短的一段平贴鼻腔上部, 长的一段平贴鼻底, 形成一向外开口的口袋, 然后将纱条的长端自上而下填人口袋内, 剪除多余纱条, 填塞完毕, 如仍有血液流入咽部或再次出血, 应改用后鼻孔填塞, 鼻腔填塞物24~48 h后取出,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给止血药物止血。取出纱条后15 d复诊。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190例患者188例一次治愈, 2例因在外院行鼻腔填塞黎氏区损伤重, 渗血多, 误认为是出血部位而失败, 再次行鼻内镜检查定位在下鼻道, 并行微波凝固而治愈, 鼻内镜下出血部位见表3。

2.2 B组166例患者86例为黎氏区出血, 微波凝固而治愈, 80例非黎氏区出血, 行鼻腔填塞后, 21例再出血, 再次填压, 5例仍出血, 改为鼻内镜检查见出血部位在下鼻道后段、鼻泪管开口处, 微波凝固而治愈。

2.3 两组术后反应及复诊情况比较:经χ2检验, A组患者术后反应较B组显著减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A组患者术后复诊情况较B组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4、5。

3 讨论

3.1 鼻内镜及鼻内镜技术使鼻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有了质的飞跃。

鼻腔与鼻窦由狭窄的空腔、空洞及间隙构成, 解剖结构复杂而精细, 单纯鼻镜检查不能窥见黎氏区以外的出血点, 1925年美国鼻科学者Ma Hz成功应用WOLF公司生产的鼻内镜检查鼻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鼻内镜技术在我国得到普遍应用, 大大提高了鼻腔疾病的诊断及治疗[4,5], 鼻内镜下检查定位并辅助微波凝固止血是这一技术的良好应用, 我科应用鼻内镜对鼻出血的检查、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个先进和准确的技术手段。传统的鼻腔填塞不是针对出血部位而进行的, 而是对整个鼻腔的填压, 填塞后再出血率高, 鼻腔黏膜受损重, 鼻内镜下检查定位并辅助微波凝固止血改变了传统鼻腔填塞方法, 这种方法是有的放矢, 效果确切, 改变了过去盲目行鼻腔填塞及血管结扎的弊表5两组患者1个月后随诊情况比较端, 使术后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降到最低, 特别适用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

3.2 鼻内镜下对鼻出血治疗方法的再认识。

本文对356例特发性鼻出血患者分别行鼻内镜下检查定位并辅助微波凝固止血及传统鼻腔填塞术治疗, 将二者疗效进行对比, 鼻内镜下检查定位并辅助微波凝固止血组止血确切, 术后反应轻, 并发症少, 明显优于及传统鼻腔填塞术治疗组, 为目前治疗特发性鼻出血的首选方法[6]。鼻内镜技术止血的优势:1易于明确鼻腔各部位活动性出血点, 尤其是鼻腔后部出血。2直视下精确操作, 简便易行, 止血准确, 迅速, 疗效确切。3损伤及痛苦小, 可避免不必要的鼻腔填塞, 尤其适用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血液病患者鼻出血的治疗[7]。但本方法要求术者熟练掌握鼻腔解剖结构, 并具备良好的鼻内镜手术技巧。如下鼻道狭窄而又排除其他部位出血, 可行下甲骨折内移, 充分暴露下鼻道;如中鼻道出血, 确认不是钩突, 可行钩突切除术, 暴露前筛出血点。如中隔偏曲致鼻腔狭窄而下鼻道及后鼻孔无出血点, 可行中隔矫正, 在查找出血点。

3.3 鼻内镜下对出血部位的再认识。

对A组190例患者行鼻内镜下检查出血部位黎氏区112例, 占58.9%;下鼻道35例, 占18.4%;中隔中部13例, 占6.8%, 上鼻道5例, 占2.6%, 中鼻道17例, 占8.9%。对不同年龄段出血部位比较看出, A1组黎氏区59例, 占92.2%, 下鼻道2例, 占3.1%, 中隔中部1例, 占1.6%, 上鼻道1例, 占1.6%, 中鼻道2例, 占3.1%。A2黎氏区27例, 占45%;下鼻道15例, 占25%;中隔中部5例, 占8.3%;上鼻道2例, 占3.3%;, 中鼻道8例, 占13.3%;A3组黎氏区26例, 占40%;下鼻道18例, 占30%;中隔中部7例, 占10.8%;, 上鼻道3例, 占4.6%;中鼻道7例, 占10.8%。对比发现30岁下患者以黎氏区为主, 后部出血少。31~55岁患者仍以黎氏区为主, 但后部出血占比例大, 56~96岁患者仍以黎氏区为主, 后部出血占比例与30~55岁患者无差异。而非40岁以上中老年人鼻出血则多发生在鼻腔后部。

3.4 鼻内镜下对出血性质的再认识。

对三组患者出血性质观察, 均为动脉性出血, 而老年患者也不例外, 改变过去认为老年患者为鼻鼻咽静脉丛出血的观点。

参考文献

[1]黄选兆, 王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83.

[2]董慧波.难治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0) :107-108.

[3]吴彦桥, 邸斌, 李军, 等.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出血点寻找及止血策略[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3, 27 (4) :1-3.

[4]崔新华.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D].济南:山东大学, 2010.

[5]Soyka MB, Nikolaou G, Rufibach K, et al.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options in epistaxis:an analysis of 678 interventions[J].Rhinology, 2011, 49 (4) :474-478.

[6]韩德民, 周兵.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75.

[7]Strach K, Schröck A, Wilhelm K, et al.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Epistaxis:Indications, Management, and Outcome[J].Cardiovasc Int Radiol, 2011, 34 (6) :1190-1198.

特发性鼻出血 篇2

家庭急救的原则一是及时,二是准确,三是有效。一般的救治步骤有以下四点:

一是应首先除去或避开危害生命的因素。如电击伤者,应立即切断电源;发生火灾时应迅速脱离火灾现场;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立即开门窗通气和把病人转至空气流通的地方;溺水者应立即从水中救出;等等。

二是就地进行心肺复苏。病员如呼吸心跳停止,应迅速施行心肺复苏。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在不间断救治的同时,可呼救医务人员。呼吸心跳复苏后,方可搬动或转送医院。

三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处置。如有出血者,可采用止血法止血。对受伤部位进行简单的处理,需要进行固定的,可就地取材进行固定或包扎。对伤情较重或神志不清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解开衣扣,检查口腔有无异物,舌头有无后坠,呼吸道是否通畅等。另外还要注意到对伤员的身体保暖,以免引起冻伤。

鼻出血的治疗 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064-01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众多,治疗方法多样,并且有相当多的并发症存在,处理上有时相对棘手,成为很多耳鼻咽喉科大夫,尤其是新手们难以应对的题目,在急诊值班时反复鼻出血的病人时常困扰着大家,所以急需有一种方法能顺利解决这种反复难治性鼻出血病例,要熟练掌握并运用鼻内镜进行鼻出血的治疗,首先必须明确鼻出血的发病原因及鼻腔的结构,更重要的是鼻腔的血液供应,血管的分布,这对鼻内镜下鼻出血的治疗,首先必须明确鼻出血的发病原因及鼻腔的结构,更重要的是鼻腔的血液供应,血管的分布,这对鼻内镜下鼻出血的电凝止血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鼻出血的病因繁多,仅教科书上列举就有十余种,不宜一一列举,仅就临床上重要的病因列举:①鼻腔炎症引起出血,如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化脓性鼻窦炎、鼻腔异物存在反复刺激引起出血,萎缩性鼻炎引起鼻腔过于通畅,从而引起干燥引起的出血;②气候异常,周围环境干燥,粉尘刺激,厨师长期在高温下工作,电焊工干热的工作环境,长期吸入热性粉尘的工种,都会不同程度地刺激鼻腔粘膜,引起鼻出血;③自身心血管疾病,最常见如高血压,正常人血压为140/80mmHg以下,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数超过此数值,高者可达180/120mmHg,相当多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且因无特殊不适,常常不能定时服药,鼻腔动脉血管压力过高,常会出现破裂出血。而且对于高血压病引起的鼻出血常为间歇性,和血压的控制有相关性,笔者曾收治十余名因鼻出血住院治疗的患者,来院询问都有高血压病史,且低压均在120mmHg以上,高压为180mmHg,最高达200mmHg,对于此类患者常规行降压治疗,大多数在血压降至正常后鼻出血得到很好的控制,只有2例降压后无效,行全麻下手术电凝治疗后治愈,所以对于伴有较严重高血压鼻出血的患者,治疗上应以降压为主,填塞为辅,在严重高血压鼻出血内镜检查中,除可见明确喷射性出血外,相当多的是鼻咽部静脉丛的渗血,静脉丛位置深,电凝器难以触及,填塞物因周围较宽无倚靠也难以固定,易脱落,所以手术治疗效果难以肯定,如不降压,勉强电凝或填塞,创面仍会间断出血。

严重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瘕、血液病、白血病,血液因为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减少而难以凝固,鼻腔中血管因缺少弹力纤维难以自行收缩,所以这种患者应及时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单纯填塞只能临时紧急使用。

血管异常,此类患者少年发病,多为遗传性毛血管扩张征,有遗传病史,女性多见,为显性遗传,表现为反复多次出血,常可造成严重贫血,成年后随着体内雌激素的生成而可自愈,可用补充雌激素的方法而治疗,个别病人可使用皮肤皮瓣转移至鼻腔而治疗。

外伤后假性动脉瘤破裂引起鼻出血,此种鼻出血是出血最多,最为凶险的一种。外伤后损伤颈内动脉,动脉内膜破损,血液因高压侵入到动脉内膜下,动脉形成瘤样膨胀,将会随时破裂引起出血,临床上表现有明确外伤史,外伤后一周至二周时间突然出血、量大、难以止,之后反复大量出血,严重者失血过多而死,需要做血管造影确诊,确诊后可行介入治疗,此种病人在鼻内镜下可见大量鲜血自蝶窦口内涌出,CT可见蝶窦后外壁有骨折。

鼻腔良恶性肿瘤,如上颌窦鳞癌或出血坏死性鼻肉、鼻咽纤维血管瘤都引起出血,可行相应手术治疗。

了解鼻出血的病因,便可根据病因做相应治疗,高血压者降压对症治疗,血凝障碍者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治疗,除此之外,无明显原因原发性鼻出血都可适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

鼻腔内血液供应主要由蝶腭动脉及筛前,筛后动脉供应,其中筛前筛后动脉供应鼻腔上部,而蝶腭动脉供应鼻腔中下部,蝶腭动脉自蝶腭孔内发出,分别供应上、中、下鼻血,其中中、下鼻甲分支较粗,易出血,故尔临床上易出血部位有如下:鼻中隔黎氏区、嗅裂区、下鼻道顶端、中鼻道,根据以上几个出血部位结合鼻内镜下所见可较易寻找出血部位。

在鼻出血患者就诊时,自己不再出血,此时寻找出血部位较难,最好等待其再次出血时行鼻内镜检查寻找出血部位,有时患者就诊前已行多次鼻腔填塞,可根据出血情况判断鼻腔出血原发位置,填塞引起粘膜擦伤出血多位于中下鼻甲表面,呈片状渗血,有时伴有粘膜欣起,呈多发状,有别于原发性出血部位,原发性出血多位于鼻腔隐蔽部位,如嗅裂区,属于筛前动脉分支,如下鼻道顶道、属蝶腭动脉下鼻甲分支,在出血时可观察活动性出血来源,首先判断出血来自于鼻腔上部或下部,上部出血首先寻找嗅裂,尤其是中鼻甲上部,此处易于漏看,因此处被中鼻甲阻挡,不易直接寻找,其次是鼻腔下部出血,下部分中鼻道和下鼻道出血,中鼻道出血多位于筛泡表面,下鼻道出血多来自于下鼻道顶端,其中下鼻道出血占所有后部出血50%以上,所以明确下鼻道出血处理方法相当重要。下鼻道出血在鼻内镜下易于判断,但当鼻内镜伸入下鼻道时,镜头易污染,加之角度较大,多不易寻找确切出血部位,故对于首诊来院患者在排除其它疾病时,应先选择填塞治疗,填塞之压力重点在下鼻道顶端,因为此位置最易出血,应将填塞物尽力向外上用力,使其压力达到最大,一般下鼻道可填塞2-3条纱条,还可使用膨胀海绵填塞下鼻道,填塞后应观察勿使油纱条掉落并咽部,而失去填塞使用。填塞无效后应使用电凝止血术,在行手术前一定要预先判定出血部位,至少有大概范围,勿使手术中盲目寻找,不能发现原发性出血部位,术前大致判定下鼻道出血患者,可术中仔细寻找,原发性出血部位皆有点状突起,触之易再次出血,如下鼻道难以暴露可将下鼻甲向上骨折,使下鼻通畅易发现部位,寻找到明确出现部位后使用双极电凝或长电刀予以烧灼止血,烧灼部位除出血部位以外,要将周围一并予以电凝,尤其是出血部位后部,以期阻断其动脉血供来源,如多次烧灼仍有可疑之处而无法再次电凝,可将中鼻甲附着处后端内侧,也就是蝶腭动脉出蝶腭孔处前端深处予以电凝,这样也可减少鼻出血电凝术后的再次出血情况。术后鼻腔内可不必填塞油纱条,改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可减少因抽取油纱条时引起的出血,也可使术后患者避免因填塞过紧引起的头痛。待术后48小时观察,无再次出血后可认定出血已治愈,一周后可内镜下复查,吸除部分明胶海绵,以利鼻腔通气。

特发性鼻出血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就诊接受鼻内镜术后迟发性出血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3±8.0)岁,所有患者均给予局麻,术前2周内均未予口服激素,术前检查已排除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血液系统疾病,且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各种类型的鼻窦炎59例,鼻息肉16例,鼻窦良性肿瘤7例。依据1997年海口标准Ⅲ分型方法[2]:Ⅲ型12例,Ⅱ型1期26例,Ⅱ型2期31例,Ⅱ型3期13例。

1.2 分组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组:Ⅰ组,应用凡士林纱条,共25例;Ⅱ组,应用藻酸钙纤维,共31例;Ⅲ组,应用胶原蛋白海绵,共26例。3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既往内科疾病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3.1 术后头部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第1天的疼痛进行测评,具体如下:①轻度:0~4分,有疼痛感,不舒服,但不严重;②中度:5~8分,疼痛较剧烈,痛苦明显;③重度:>8分,自觉剧痛难以忍受。

1.3.2 出血情况

观察填塞材料抽出后鼻腔渗血情况,可根据每条湿棉条或纱条渗透血液约1 ml来估算:①轻度:无任何出血或微量渗血,无需处理;②中度:少量渗血,不超过5 ml,无需再处理出血可自行停止;③重度:渗血较多,超过5 ml,须再处理。

1.3.3 鼻部自觉症状

根据患者自述术后的鼻部自觉症状评判:①轻度:无鼻涨感;②中度:有鼻涨感,但无溢泪;③重度:有鼻涨疼痛,溢泪影响休息。

1.3.4 黏膜水肿程度

①轻度:黏膜轻度充血肿胀,通气好;②中度:黏膜充血肿胀,通气呈间歇性;③重度:黏膜充血肿胀明显,伴有损伤,鼻阻塞呈持续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研究中计数资料采取ANONVA检验方式检验,两组间检验采取SNK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Ⅱ组、Ⅲ组相比,Ⅰ组的头部疼痛程度、出血程度、鼻部自觉症状、黏膜水肿程度均明显较严重(P<0.05)。而Ⅱ组与Ⅲ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 (见表1、2)。

3 讨论

鼻腔血供由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支上颌动脉共同供应,其中鼻腔血供的主要来源是蝶腭动脉,又分为鼻后中隔动脉与鼻后外侧动脉,分别供应鼻中隔的后部和下部以及鼻腔底部和鼻腔外侧壁[3]。因此鼻腔后部血供较为丰富,位于鼻腔后部出血部位的出血量大,出血部位隐蔽,处理困难,易反复且易引起严重并发症,故需要引起重视[4]。鼻内镜手术最为常见并发症是出血,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出血一般认为是手术中出血,而手术后出血称之为继发性出血也称之为迟发性出血。目前由于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鼻内镜手术在临床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是鼻内镜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也增加[5]。临床上习惯应用医用材料填塞来止血,止血原理即是压迫止血,其优点是经济实惠、效果可靠。但是填塞物的种类选择和应用对于减少鼻内镜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起着重要的影响因素。理想的填塞材料应具有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抽取填塞较为容易,无毒、经济,并且有助于黏膜上皮修复,并发症很低等优点。临床最常使用的凡士林纱布由于自身及杂质对鼻腔和鼻窦黏膜组织有刺激作用,纱条也相对粗糙,因此患者不适症状尤为突出。因此选择更为合适的填塞材料是鼻内镜外科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6]。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填塞材料有凡士林纱布、藻酸钙纤维、胶原蛋白海绵等,但是目前尚没有充分的临床研究分析这些材料的临床疗效的优劣,因此本研究对这三种填塞材料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藻酸钙纤维或胶原蛋白海绵治疗鼻内镜术后出血的患者,其出现头部疼痛程度、出血程度、鼻部自觉症状、黏膜水肿程度都明显较凡士林纱布减轻,表明凡士林纱布的临床疗效不如藻酸钙纤维或胶原蛋白海绵,故应尽可能减少使用。而藻酸钙纤维与胶原蛋白海绵的上述各种不适无明显差异,因此这两种填塞材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术后治疗迟发性出血所需的适当止血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接受鼻内镜手术且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患者,根据鼻腔填塞材料不同分为:Ⅰ组,应用凡士林纱条,共25例;Ⅱ组,应用藻酸钙纤维,共31例;Ⅲ组,应用胶原蛋白海绵,共26例。比较3组的头部疼痛程度、鼻部自觉症状、出血量、黏膜水肿程度的情况。结果 与Ⅱ组、Ⅲ组相比,Ⅰ组的头部疼痛程度、鼻部自觉症状、出血量、黏膜水肿程度均明显较严重(P<0.05)。而Ⅱ组与Ⅲ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鼻内镜术后治疗迟发性出血尽量避免使用凡士林纱条。

关键词:鼻内镜,鼻腔填塞,止血材料,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翁祖勋.黄慧青.鼻内镜下治疗隐蔽顽因性鼻出血48例分析.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7,13(2):155-156.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8.

[3]卜国铉.鼻科学.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303-310.

[4]李淦峰,杨蓓蓓.两种鼻腔止血材料在鼻内镜术后的应用比较.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5):282-283.

[5]张建辉,唐嗣泉,严迭忠,等.鼻内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观察.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23(1):28-30.

鼻出血急救常识 篇5

鼻子出血是很常见的一种症状,这是因为在鼻腔两侧鼻孔中间有一层隔膜,这里有好几对血管会合,尤其是在鼻中隔的前下方,有一个小小的.叫鼻前庭的区域,鼻前庭里的小血管密集成网,仅靠一层非常娇嫩的粘膜保护着,因此小血管容易破裂而出血。出血量少时血呈点状滴出,多时血呈柱状喷出。

通常诱发鼻出血的因素有这样几种

1、气候干燥。

鼻粘膜是喜湿润,忌干燥的,无论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还是在寒冷腊月的季节,只要室内外气候干燥,就容易发生鼻子出血现象。

2、发热。

发热时心率加快,血液流速快,小血管处于扩张,加上发热时进水量少,出汗多,在口干舌燥的情况下,容易使鼻子出血,

3、外伤。

用手挖鼻孔损伤鼻粘膜导致血管破裂;鼻部外伤中如跌伤、碰伤;鼻腔中有异物;或者有时因咳嗽、打喷嚏,用力擤鼻涕等外力,都可能损伤鼻粘膜引起鼻子出血。因此,应针对诱发原因来预防鼻子出血。

流鼻血的急救方法

(1)坐下并松开围在颈项上的衣物;

(2)稍向前倾,不要仰头,应任由鼻血从鼻腔流出,而非倒流往咽喉;

(3)用嘴呼吸,紧捏鼻梁部分约5分钟

(4)5分钟后若鼻腔止血,便可放松鼻梁,否则应继续捏紧鼻梁;

偏方治疗鼻出血 篇6

1.大黄炭适量,研细末,温开水调成形,塞患侧鼻腔。有泻火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能改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血小板数量,缩短凝血时间,故有止血作用。

2.小蓟鲜品适量,洗净、揉烂,塞患侧鼻腔。有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能收缩血管,缩短出凝血时间而止血。

3.龙骨粉(生、煅均可)适量,吹进鼻孔内。有平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效,可缩短凝血时间,有增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

4.白及30克研末,适量冷开水或糯米粥调至可成形,捏为条状,塞患侧鼻腔。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

内服汤饮四款

白茅根蜜饮:白茅根(鲜品)200克,蜂蜜20克。将白茅根洗净、晾干,切成碎段或片,入砂锅加水适量,中火浓煎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趁温热加入蜂蜜,拌匀即成。早晚分服。

绿豆鲜藕汤:绿豆50克,鲜藕200克。将鲜藕洗净、切片备用;绿豆洗净,入砂锅加足量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煨煮30分钟。待绿豆熟烂后放入藕片,继续小火煨煮30分钟,至藕熟、汤汁黏稠即成。早晚分服。

甘蔗雪梨汁:甘蔗2 000克,雪梨1 000克。甘蔗洗净,去皮,切成2厘米长的小段,压榨取汁,过滤备用;雪梨洗净,去皮,切小块榨成浆汁,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两种汁液混合均匀即成。早晚2次分服。

百合黄芩蜂蜜饮:鲜百合100克,黄芩20克,蜂蜜20克。黄芩洗净,切片,入砂锅加水煎煮30分钟,过滤取汁。百合择洗干净,入砂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煨至百合酥烂,加入黄芩汁,再煮至沸,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和均匀即成。早晚分服。

鼻内窥镜下老年鼻出血的诊治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者中, 男31例, 女9例, 年龄60~80岁, 平均 (66±0.5) 岁。单侧鼻出血38例, 双侧鼻出血2例;伴鼻中隔偏曲5例, 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38例, 肺气肿并肺感染1例。出血时间3~7 d不等;出血量50~450 ml不等。出血部位:鼻中隔出血21例, 下鼻道中后部出血8例, 嗅裂区6例, 鼻咽部3例, 出血点不明确2例。均排除血液病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全部病例均有1~3次鼻腔填塞史, 效果均不佳。

全部患者在住院期间作相应的血液检查、心电图及胸部X线检查, 监控血压变化, 有高血压者同时给予降压处理, 贫血严重者酌情输血, 饮食欠佳者注意有无电解质的紊乱, 肝肾功能异常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理。对精神紧张、睡眠障碍者给予镇静药。

1.2 治疗方法

鼻内镜下鼻腔探查止血术:全麻、插管, 由麻醉师监控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使用德国WOLF公司0°、30°鼻内镜及监视器, 用鼻内镜取出鼻腔填塞物, 用吸引管将鼻腔的血液及分泌物吸净, 边吸边寻找出血部位;重点为:①鼻中隔中后部及嗅裂区; ②鼻底及下鼻道;③中鼻甲后端及中鼻道;④后鼻孔及鼻咽部。典型的动脉性出血点为黏膜表面的鲜红色灶状隆起, 呈喷射状或搏动性出血;位于下鼻道的静脉出血, 则呈持续不断地缓缓流出。有时取出填塞物时鼻出血已停止, 此时可以卷棉子或吸引器头轻触可疑出血点诱发出血, 以确定出血部位。找到出血点后, 最好的方法是双极电凝止血, 局部敷贴明胶海绵再以小块凡士林纱条填压固定即可, 病人术后顿觉轻松。48 h后取出凡士林纱条。若出血部位深在, 双极电凝无法奏效, 则在鼻内镜引导下, 将碘仿纱条塞至出血部位压紧, 5~7 d后取出填塞物。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取出填塞物观察2~3 d无出血者可出院, 定期在鼻内镜下鼻腔复查, 清理结痂, 预防粘连。

2结果

全部患者治愈出院, 随访3~5月无鼻腔粘连或鼻中隔穿孔发生, 无再发鼻出血。

3讨论

老年人鼻出血的特点: (1) 老年人鼻出血的部位多位于鼻腔后部, 由于部位较隐蔽, 尤其是伴有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者, 采用额镜反光照明, 不易看到出血部位;有些患者经过了多次鼻腔填塞, 其黏膜擦伤后的出血极易与真正的出血部位相混淆, 会导致填塞不准确或无效填塞;反复长时间填塞压迫使局部组织缺血, 鼻黏膜糜烂、坏死而加重出血[1]。 (2) 老年人往往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 反复的血压波动使出血点不易自愈。 (3) 老年人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疾患的比率较大, 具有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潜在风险, 鼻出血若不能有效控制, 或因鼻后孔栓塞等原因导致呼吸不畅, 均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基于以上原因, 对老年人的鼻出血, 尤应重视。在处理上力求快捷、有效、微创及痛苦小。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找到出血点和给予正确有效的止血措施。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出血部位局部烧灼、激光照射封闭血管或鼻腔填塞等[2], 最常用的方法为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 严重者行后鼻孔栓塞, 更甚者施行动脉结扎。填塞方法虽较为可靠, 但有一定的盲目性, 成功率仅36%~80%, 且填塞过程中患者痛苦大, 填塞引起的头痛、缺氧症状常妨碍正常呼吸和睡眠, 患者难以接受。在填塞或抽取纱条的过程中虚脱、休克时有发生, 尤其是对伴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更是如此[3]。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 为鼻出血患者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的检查及治疗手段。鼻内镜亮度强, 视野广阔、清楚, 光线可以折射, 能够检查整个鼻腔, 尤其是比较深在、隐蔽的部位, 如下鼻道后段、中鼻道、嗅裂、鼻中隔后端、鼻腔后段和鼻咽部等部位, 沿鼻腔内残留积血的流动方向配合吸引器可以很容易找到出血点[4]。鼻内镜下鼻腔探查止血治疗具有下列优点:①准确而高效:能快捷找到出血部位, 选择有效的止血方法, 尽快达到止血目的。②双极电凝止血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轻, 并发症少。③痛苦小, 老年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5]。鼻内镜为鼻出血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先进、准确的技术手段, 使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显著提高[6,7]。对于严重的鼻出血患者,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可以避免病人因紧张、恐惧引起的血压波动, 防止血液流入气管, 术中由麻醉师监控心肺功能及血压, 使手术过程更安全, 手术医师可以从容地寻找出血点并进行处理。

对于严重的动脉性出血患者, 临床上考虑为来自于颈外动脉系统的供血部位出血时,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栓塞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费用较高, 需介入放射科医师协助处理。若来自于颈内动脉系统的供血部位出血, 栓塞风险太大, 需权衡利弊。

对老年鼻出血患者除采用局部治疗外, 全身因素的治疗也至关重要。其合并症中以高血压最为多见, 血压升高也是鼻出血的重要原因。因此, 镇静降压, 严密监测血压变化等至关重要。对血容量不足者, 应及时输血补液, 并注意尿量及电解质的平衡。有糖尿病等其他合并症者, 可请相关科室会诊共同治疗。总之, 对老年鼻出血患者应加倍重视, 局部止血与全身处理并举, 防止心脑血管病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红彦, 崔永华, 高起学, 等.鼻出血止血失败相关因素及分级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6, 10 (6) :352-354.

[2]崔顺九, 周兵, 封新荣, 等.严重鼻衄治疗的相关问题研究[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7, 4 (6) :334-337.

[3]陶雁玲, 崔永华, 高起学, 等.内窥镜下老年鼻出血治疗方法的选择[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2001, 30 (4) :392-393.

[4]杨大章, 史冬雪, 王忠植.内窥镜在治疗顽固性鼻衄中的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6, 31 (1) :54.

[5]王宇澄, 王健, 陈兆和.Nasal pack-ing材料与传统鼻腔填塞材料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1999, 5 (3) :163-165.

[6]古庆家, 秦学玲, 梁传余.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64例临床[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2, 9 (6) :325-327.

特发性鼻出血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鼻出血病例中难治性鼻出血7例, 男19例, 女8例, 年龄最小12岁, 最大72岁, 平均52岁。其中, 下鼻道穹隆顶10例, 中鼻道内11例, 鼻中隔前上顶部3例 (5例有鼻外伤史) , 鼻中隔中上部1例, 鼻中隔后下部1例, 蝶筛隐窝1例。

1.2 方法

采用日本产"Olympus"鼻内镜及电视摄录系统, 先用1%地卡因加小剂量肾上腺素棉片麻醉和收缩鼻腔黏膜后, 在内镜下发现确切出血点后, 将0.5cm×2.0cm×5.0cm明胶海绵6~8块块浸以庆大霉素, 使其软化、变小, 依次将其填塞于出血部位, 然后用吸引头将其吸干、压紧。对于收敛麻醉后仍处于出血状态的患者, 由助手帮助, 边吸引, 边抽出麻醉棉片, 并迅速用明胶海绵同上微型填塞。依据这一操作原则, 可以避免因鼻腔大量出血, 内镜被污染情况的发生。

2 结果

治疗2个月内鼻腔未再出血为治愈。27例中24例一次性治愈, 占87.5%。因血压未能控制而1~2d再出血1例。2例1周后再出血, 但出血不是同一部位, 经再次止血后治愈。全部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 达到预期效果。

3 讨论

目前鼻出血的传统治疗, 患者十分痛苦, 且止血效果不理想。但采用鼻内镜下局部填塞治疗鼻出血具有明显优势: (1) 借助鼻内镜的照明、放大作用, 可直视及直接发现和处理通常难以发现和诊断的鼻腔后部出血; (2) 在镜下针对确切出血点实施明胶海绵局部微型填塞, 这一治疗尤其适用于鼻腔狭窄、隐蔽部位和出血状态; (3) 该治疗创伤小, 患者痛苦少, 并发症发生率低, 操作安全、精确、简便易行, 止血准确和迅速, 止血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韩畅宇, 谢涛, 陆平.银川地区253例鼻出血病人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 12 (1) :39.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鼻出血患者32例, 其中男21例, 女11例, 年龄32岁~76岁, 以老年患者居多, 占24例, 高血压患者15例, 鼻中隔严重偏曲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在我科门诊或外院经过1~3次前鼻孔填塞或后鼻孔填塞后仍间断性鼻出血。鼻内镜检查发现出血位置为:嗅裂鼻中隔面8例, 下鼻道穹隆顶部7例, 蝶筛隐窝前缘2例, 鼻中隔嵴突后缘4例, 鼻中隔后上端6例, 不明位置5例。所有患者经入院检查均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及鼻腔肿瘤。

1.2 方法

有失血性休克患者, 先输血、扩管、纠正休克, 改善贫血状况, 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治疗。患者取平卧位, 头部稍垫高, 用1%地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 (高血压患者慎用) 麻醉鼻腔黏膜, 共2次, 每次间隔5 min。待麻醉满意, 完全收缩鼻腔黏膜后, 先用吸引器吸出鼻腔残留凝血块及分泌物, 用0°、30°鼻内镜找到出血点, 一般是由前向后, 由下到上, 特别要注意鼻中隔面、下鼻道后穹隆部、嗅裂鼻中隔面、鼻中隔后上端及蝶筛隐窝前缘等位置。如果嗅裂鼻中隔面、鼻中隔后上端及蝶筛隐窝前缘难暴露可将中甲向外侧骨折, 中鼻道难暴露时可将中甲向内侧骨折, 内镜下找出血点时用吸引器做配合, 用吸引器可轻轻触及怀疑出血位置, 一般可能出血点为灰白色或暗红色小突起, 用吸引器触及后激发活动性出血, 可确定为出血点。如患者正在出血, 可用吸引器吸掉鼻腔血液, 用1%地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麻醉收缩鼻腔黏膜, 可顺血流方向, 向上跟踪找到出血点。可用1%地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止血, 待出血减少或停止后, 用微波治疗, 功率调至40 W, 用微波烧灼出血点周围, 再烧灼突起, 待黏膜发白, 不再出血后, 再用膨胀海绵或明胶海绵填塞。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出血位于偏曲后缘, 将嵴突凿除后将出血点同法烧灼。有5例患者未找到明确出血点, 但看到出血来源方向, 将怀疑出血部位用膨胀海绵填塞。

2 结果

32例患者中27例找到出血点, 并1次烧灼成功, 4例患者未找到明确出血点, 但估计可能是嗅裂鼻中隔面及蝶筛隐窝前缘出血, 用明胶海绵填塞后治愈。1例患者未找到出血点, 鼻腔填塞后仍出血不止,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颌内动脉分支栓塞后治愈, 随访半年后未发现出血。

3 讨论

鼻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急症, 传统止血方法包括:局部烧灼、鼻腔填塞, 最为常见的止血方法是凡士林纱条前鼻孔填塞[1], 严重者前后鼻孔同时填塞, 更严重者根据出血的不同位置采用不同位置的血管结扎, 但再出血率高达25%~50%。而且填塞后患者痛苦, 可出现头痛流泪, 多次填塞, 且填塞时间较长患者会出现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氧饱和度降低及鼓室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 上呼吸道感染, 肺部感染及鼻腔黏膜粘连等并发症。顽固性鼻出血一般出血位置比较隐蔽, 且一般位于极狭小的腔道内, 传统填塞方法一般不能填塞出血位置, 疗效差, 甚至反复刺激会加重患者出血。

鼻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为顽固性出血提供了技术手段, 鼻内镜下治疗有以下优点: (1) 光亮度强, 视野广阔、清晰, 能检查整个鼻腔, 尤其是顽固性鼻出血的嗅裂鼻中隔面、下鼻道穹隆顶部及蝶筛隐窝前缘等易出血部位。 (2) 鼻内镜下找出血点要先用1%地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先麻醉收缩鼻腔黏膜, 找到出血点, 烧灼后如不再出血, 用明胶海绵填塞, 如烧灼后仍有出血, 用膨胀海绵填塞, 这样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3) 鼻内镜下经微波烧灼治疗, 可以防止填塞后动脉血管闭锁、抽出填塞膨胀海绵后又出血问题, 是由于微波为一种高频电磁波, 利用微波烧灼后, 在组织内部使蛋白质凝固, 导致血管固定, 组织变性、萎缩,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4) 鼻内镜下配合吸引器更易找到出血点, 一般怀疑出血部位为灰白色或暗红色小突起, 用吸引器触及后可激发活动性出血, 正在出血者可顺血流方向逆行找到出血点。关于顽固性出血的出血位置, 过去教材上认为中老年人出血位置为下鼻甲后端吴氏静脉丛,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发现此观点并非正确, 且已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从本组病例中发现出血位置, 8例鼻中隔嗅裂黏膜及6例鼻中隔后上端, 考虑为筛前、筛后动脉出血, 2例蝶筛隐窝前缘考虑为蝶腭动脉出血, 7例下鼻道穹隆顶部出血考虑为鼻中隔中后动脉[2]。4例鼻中隔偏曲后缘出血点是由于鼻中隔弯曲, 前鼻镜下看不见及鼻腔狭小填塞不到位, 该4例患者先行鼻中隔矫正再烧灼出血点, 4例出血点未找到, 但仍能判断出血大体部位, 来自鼻中隔嗅裂部及鼻中隔后上端用膨胀海绵填塞后治愈。顽固性鼻出血治疗关键是要找到出血点,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体会为前鼻镜配合吸引器, 如找不到出血点, 要马上在鼻内镜下配合找到出血点, 以免患者反复填塞仍不能出血, 增加患者的痛苦, 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如基层医院无鼻内镜, 可以在前鼻镜下配合吸引器看清出血来源, 如为嗅区鼻中隔面处, 可用膨胀海绵填塞到鼻中隔与中甲之间, 如为下鼻道位置出血, 可以填塞满下鼻道, 这样做有可能在无鼻内镜下止血。

参考文献

[1]田勇泉, 孙爱华.耳鼻咽喉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6~70

特发性鼻出血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0例, 女36例, 年龄35-83岁, 平均年龄48岁, 均为单侧鼻出血, 鼻内镜下发现出血部位, 黎氏区36例, 鼻中隔后段34例, 下鼻道后端34例, 中鼻甲6例, 钩突2例, 嗅裂4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平卧位, 以1%丁卡因加0.1%肾上腺素棉片做出血侧鼻腔黏膜表面麻醉, 约10-15min后抽出丁卡因棉片后观察棉片上的血迹多少, 可初步判断出血位置。以0度鼻内镜边抽吸鼻腔分泌物及血迹边找寻出血点。出血部位明确后, 将微波探头输出功率设定为30-60W, 每次持续作用时间3-5s, 在出血点周围黏膜表面给予多点热凝, 最后操作出血点, 直至出血区鼻黏膜变白, 出血停止。出血少者微波术后鼻腔不填塞, 重症者术后将出血部位用膨胀海绵填塞, 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2 结果

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治疗鼻出血116例, 一次性治愈106例, 二次治愈10例。术后随访3月, 无再出血, 无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

3 讨论

鼻出血治疗的关键是准确找到出血点。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前后鼻孔填塞, 对于不易明确观察到出血部位的患者, 往往盲目填塞, 反复填塞会加重鼻黏膜糜烂, 带来周围组织新的损伤, 恢复时间长, 且患者痛苦大, 易引起反射性头痛, 血压升高, 鼻眼胀痛, 流泪, 老年体弱者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张满峰[1]认为鼻内镜对于顽固性鼻出血有以下4个优点:⑴便于寻找出血点;⑵便于止血操作;⑶在吸引器的配合下, 对一些活动性出血也可以有效治疗;⑷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并发高血压血管疾病及血液病等患者鼻出血的治疗。

在鼻内镜下用微波治疗鼻出血的关键是如何准确找到出血点。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既需要准确掌握鼻腔结构, 又需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同时还要足够耐心和细致。杨大章[2]等认为主要检查3个部位:⑴下鼻道穹窿顶部;⑵嗅裂鼻中隔部;⑶中鼻道后上部。这些解剖位置深且隐蔽, 多为动脉性出血, 前鼻镜难以发现。我们应用的微波治疗的频率在生物体内主要引起热效应, 特点是组织内外同时升温而无传热过程, 表里同时凝固而损伤部位边界清楚, 半径外周围组织反应轻微。回顾本组病例, 我们体会:鼻内镜具有视野清晰宽广, 多角度, 管径细, 损伤小, 痛苦小等优点, 易在直视下找到出血点, 而微波治疗有以下优点:烟雾少, 术野清晰, 刺激性小, 凝固组织的同时一并封闭血管, 止血效果好, 刀头不会折断, 不会残留于组织内成为异物。鼻内镜下用微波治疗鼻出血具有操作方便, 疗效好, 针对性强, 患者痛苦小, 不易粘连, 相对安全等特点,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满峰, 于娜.顽固性鼻出血68例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 18 (9) :569-570.

鼻出血自治十法 篇11

鼻出血中医称之为“鼻衄”,可由鼻腔局部和全身疾病引起。鼻腔局部病变如鼻外伤、鼻腔异物、鼻中隔糜烂、鼻血管瘤、鼻恶性肉芽肿、鼻咽癌等多种疾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出血。全身性疾病引起鼻出血常见于以下10种疾病: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风湿热、化学晶和药物中毒、维生素缺乏、月经紊乱及某些急性传染病,发生鼻出血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发现相关疾病要积极治疗,但在出血时都要遵照“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使用各种止血方法,使鼻衄停止下来。

常用的外用止血法有:①捏鼻疗法:头向前倾,张口呼吸,拇指、示指向鼻中央压挤,约5分钟即可止血。可配合用手指揉按患者前发际正中线1—2寸处,有止衄作用;②冷敷疗法: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血液遇寒凉而凝,流动减缓,故可减其涌溢之势,而达止血目的;②滴鼻疗法:香墨浓研,滴人鼻中。香墨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使出血停止。亦可用滴鼻灵或1%-3%麻黄素液滴鼻;④填塞疗法:可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出血一侧的鼻腔;或用蘸有止血药水(如肾上腺素、麻黄素、云南白药)的棉花,填塞于鼻腔内,有止血作用;⑤吹鼻疗法:用血余炭、马勃、百草霜、田七末、云南白药等具有止血作用的药末吹人鼻腔,黏附于出血处,而达到止血目的;⑥举手疗法:左鼻孔出血举右手,右鼻孔出血举左手,两鼻孔出血举双手;时间各约5分钟;⑦扎指疗法:先用布条或橡皮筋把中指指根扎住(不要太紧),左鼻孔出血扎无名指,右鼻孔出血扎示指,两鼻孔出血无名指、示指均扎;⑧压穴疗法:用手按捏拇指的少商穴(拇指内侧,距指甲根一分处),觉得酸胀即可,均取鼻出血的同侧穴位;⑨浸泡疗法:坐在椅子上,头部向后仰,将双脚浸入一盆热水中,可引热下行,协助止血;⑩外敷疗法:以大蒜(紫皮独头蒜为佳)去皮捣烂如泥,做成直径约4厘米,厚度约o.5厘米的圆饼,贴于足心,然后以纱布固定。左鼻孔出血贴左足心,右鼻孔出血贴右足心,双鼻孔俱出血者贴双足心,鼻血止后,即拭去蒜。

对习惯性鼻衄者,欲其效著,可在鼻衄或未衄之时,贴双足心,蒜泥面积可稍大(大若鸡蛋);敷蒜时间依病人之耐受力而定,至少应持续4-5小时。随着敷蒜时间的延长,足心会起一大疱,无须用药处理,以消毒纱布敷盖数日即可。

鼻出血的护理体会 篇12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它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 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出血的原因有局部和全身两种。鼻出血常常由于来势凶猛或频繁发作, 引起病人一系列心理变化和病理变化。有时出血过多, 可引起贫血、休克, 甚至死亡。因此, 除及时、正确的诊疗外, 加强护理, 对治疗鼻出血, 特别对抢救出血较多的患者, 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耳鼻喉科10年以来收治300例各种不同程度的鼻出血患者, 均获得治愈现谈护理体会如下。

1 安慰病人, 做好心理护理, 消除恐惧感

因为鼻出血病人能直接看到自己大量出血, 必然造成精神紧张、恐惧, 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冷静、沉着、机智、敏捷。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对病人的心情和感觉表示理解和认可, 使病人得到安慰。

2 止血的护理

①对于出血量较少、需要进行简易止血法的病人, 教会其及家属正确的止学方法。如用手指紧捏病人鼻翼两侧10~15min, 冷敷前额或后颈;或用1%麻黄碱片塞入鼻腔暂时止血。②对于需要进行灼烧的止血者, 应告知可能带来的不适以取得病人的配合。③对于休克者, 应取头低平卧位, 密切监测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止血药、补液、交叉配血、吸氧等, 并协助医生做好鼻腔填塞术。鼻腔出血要嘱病人吐出勿咽下, 口腔护理要每日两次, 以减少口臭, 防止感染。

3 前后鼻孔填塞病人的护理

①填塞前向病人简单说明填塞的必要性, 操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等不适, 取得病人配合。②填塞的过程中密切与医生配合, 安慰鼓励病人等。填塞后瞩病人尽量卧床休息, 去半卧位, 减少活动, 此期帮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③定时向鼻腔内滴入液状石蜡润滑纱条。④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有无休克的表现, 及时通知医生。瞩病人勿将后鼻孔的出血咽下, 防止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 且不利估计出血量。⑤注意观察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尤其是对年老体弱者, 观察病人有无嗜睡、反应迟钝等缺氧症状, 必要时给予低流量吸氧。⑥鼓励并协助病人进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可少量多餐, 增加液体摄入。⑦帮助病人做好口腔护理, 防止嘴唇干裂和口腔感染, 每次进食后用漱口水漱口。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止血药、补充血容量。⑧避免打喷嚏、咳嗽、用力擤鼻、弯腰低头, 防止纱条松动;避免外力碰撞鼻部;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用力摒弃防止再次出血。⑨继续观察鼻腔有无活动性出血, 备好急救用品以备紧急处理。 (10) 注意观察后鼻孔纱球丝线的固定是否牢固, 有无断裂、松动, 发现上述情况及时处理, 防止后鼻孔纱球脱落而引起窒息。 (11) 告诉病人前后鼻孔填塞的时间, 使病人有心理准备, 增加耐受不适的能力。 (12) 若需要行血管栓塞术或结扎术的病人, 解释手术的必要性, 做好术前准备。 (13) 对行鼻内镜下止血的病人, 应特别注意观察术后有无再次出血。

4 健康指导

①如病人出院后需继续用药, 教会病人正确使用滴鼻药的方法。②出院后4~6周避免用力擤鼻、重体力劳动或运动, 打喷嚏时张开嘴减小鼻腔压力, 避免用含有水杨酸钠的药物。③告诉病人鼻出血要以预防为主, 平时不挖鼻, 有关的全身疾病或鼻部疾病要。鼻腔黏膜干燥时要增加液体摄入积极治疗, 增加居住空间湿度, 或以金霉素油膏解除。④饮食要注意维生素的摄入, 不偏食,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⑤少量出血可自行处理, 如一次出血量较多, 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5 讨论

目前主要的治疗鼻出血的方法为前、后鼻孔凡士林油纱条或纱球等填塞满鼻腔, 填塞过程中病人疼痛明显, 填塞后常因头痛不能正常呼吸, 咽喉干痛等影响睡眠并可造成缺氧, 在填塞及抽取油纱条时患者常发生虚脱, 甚至可能出现高迷走神经反射而出现生命危险, 而反复填塞易致鼻粘膜损伤、糜烂加重、鼻窦感染, 并可引起鼓室积液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等, 因此, 除及时、正确的诊疗外, 加强鼻出血的护理, 可以减少再出血的机会,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依从性, 更好地实现医患配合, 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下一篇:LDPC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