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

2024-10-10

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精选3篇)

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 篇1

脑出血为较常见的急性脑血管性疾病, 有研究显示每年的发病率在0.07%左右,致死率为35%左右[1]。其中脑水肿为加重或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脑水肿通常出现在出血后的2~3 d,4~7 d达高峰,14 d左右后水肿逐渐被吸收并消退,亦有较少数的脑出血患者于14 d后出血灶周围的水肿带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有加重趋势,临床上将之称为反常性脑水肿或者迟发性脑水肿,目前其发生原因仍不明确[2]。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5 月—2015 年5 月入住该院接受治疗的128 例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从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入住该院接受治疗的128 例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探讨对象,男性65 例,女性63 例,年龄介于39~7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63±6.81)岁,其中有23 例患者为重度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 纳入标准:(1)符合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 (2)年龄介于35~75 岁的患者; (3)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合并症的患者; (4)患者同意将其信息作为临床研究的参考资料,且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05 例一般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患者给予10 mg溶于10 m L0.9 %氯化钠溶液的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32026386),静脉缓慢推注,1 次/d,4 d为1 个疗程;23例严重脑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与125 m L20% 的甘露醇( 国药准字H13021467) 合用, 静脉滴注[3]。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应常规给予所有患者适量的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33484)以保护胃粘膜,防止消化道溃疡的形成,同时予以对症及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GCS评分的得分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GCS评分的得分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t检验或 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或计数资料差异,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

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明显缓解,神经精神症状及食欲亦有明显改善, 治疗后第3 天症状改善最明显。 其中62 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0 例伴有显著肌力降低的患者中有9 例出现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5 例伴有麻木、疼痛的患者有13 例主观感觉恢复正常。

2.2 GCS评分结果

发病后12 h患者的GCS评分为GCS1:5~15 分,平均得分为13.21 分, 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GCS评分为GCS2:14~15 分,平均得分为14.62 分,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GCS评分为GCS3:14~15 分, 平均得分为14.03 分;GCS2-1:0~9 分,平均得分为1.30 分;GCS3-2:0~2 分,平均得分为0.30 分。 具体见表1。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具体见表2,给予对症处理(补充电解质、给予降压、降糖药物)后电解质、血压、血糖基本恢复正常,停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脑出血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进展快、病情重、致残致死率高。 脑出血急性期最突出的并发症为脑水肿,往往伴有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神经功能障碍严重。 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脑水肿是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5]。 目前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凝血纤溶系统亢进;(2)血肿周围缺血再灌注损伤;(3)血肿内持续释放毒性物质;(4)血脑屏障破坏。 早期脑水肿的形成可能与细胞毒性或凝血酶的作用关系更大, 而后期脑水肿多由于血脑屏障破坏引起细胞外水肿[6]。 此外出血部位、高血压病、出血量等因素也与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有关。有报道表明医源性因素也可引起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例如治疗过程中血压控制不良、应用速减脱水药、长时间或大量应用甘露醇等因素所导致的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 关于迟发性脑水肿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不同观点,王国印等学者表明多种脱水剂联用,特别是白蛋白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7]; 方岩等学者表明穿刺术与钙离子拮抗剂合用对亚急性期血肿的治疗效果较佳[8],治疗成功率高达85.53%。 该实验中128 例出现迟发性脑水肿的患者均未进行穿刺亦未应用白蛋白,而是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或与甘露醇等脱水剂合用)进行治疗,均好转出院,其中62 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0 例伴有显著肌力降低的患者中有9 例出现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5 例伴有麻木、疼痛的患者有13例主观感觉恢复正常。

该实验结果得出,经过治疗后128 例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最终均好转出院。 其中62 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0 例伴有显著肌力降低的患者中有9 例出现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5 例伴有麻木、 疼痛的患者中有13 例主观感觉正常。

综上所述,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的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治疗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整群选择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入住该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128例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最终均好转出院。其中62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0例伴有显著肌力降低的患者中有9例出现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5例伴有麻木、疼痛的患者有13例主观感觉恢复正常。结论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的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伟.王宇.齐巍,等.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颅内幕上肿瘤脑水肿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3(12):1171-1173.

[2]黄园园,陈吉相,王芳,等.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素的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18(6):335-338.

[3]陈娟.赵爱英.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甘露醇治疗的临床观察[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3,6(1):39-41.

[4]冀瑞俊.贾建平.脑出血后迟发型、反常性水肿4例报告及其发生机制初探[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14):413-416.

[5]林茵.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临床分析[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4,8(2):9-11.

[6]姚长江.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14例临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4):102-103.

[7]王国印.王占云.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34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6(S1):52-53.

[8]方岩.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2013(30):31-33.

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 篇2

关键词:脑出血,迟发性水肿,危险因素

脑出血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众多原因中, 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导致颅内高于是重要的原因之一[1]。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发生一般在出血后第2~7天达高峰, 以后逐渐减退。但是临床工作中可见到见部分患者在14 d后头颅CT检查虽未发现原发灶加重或出现新的出血灶, 而原病灶周围血肿范围明显增加, 这种现象临床称之为迟发性脑病, 这类患者预后较差, 遗留后遗症较多。为了有效的预防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 我们对我院收治46例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患者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6例, 经过发病当天, 3、7、14 d CT检测结果分为2组, 14 d后出现未发现新的病灶, 原发病灶血肿范围增大诊断为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脑出血迟发性水肿组46例, 对照组110例。

所有入选的病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 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进行按照脑出血灶周围水肿相关因素登记表登记, 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状况、既往史、临床特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患者在入院时、72 h、7 d、14 d头颅CT检查:血肿、水肿情况等 。

1.2 脑水肿和脑出血

采用多田氏公式 (1) 出血量) =a×b×c×1/2.a:是最大血肿面积层面血肿的最长径, b:是最大血肿面积层面上与最长径垂直的最长径, c:是CT片中出现出血的层面数。我院的脑出血病例是用16排螺旋CT扫描, 扫描层宽为0.8 cm, 故本研究的多田氏公式校正为ABC×0.4。水肿值的计算:取病灶最大层面的长径、短径, 层面数为整个病灶包括水肿波及到的层面数, 应用多田氏公式可估算出总病灶的体积。总病灶的体积减去出血体积等于水肿体积。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 单因素检验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法。

2结果

2.1 单因素卡方检验

以迟发性脑出血为病例组;以脑出血为对照组。研究2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对其性别, 是否患有冠心病, 肺部感染, 是否为基底节出血, 出血量是否>10 ml, 是否大剂量应用甘露醇 (250 ml每6 h一次, 超过15 d) (2) 年龄, 出血后是否经过手术治疗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 男性组 (χ2=14.33, P<0.01) , 出血量>10 ml (χ2=16.05, P<0.01) , 手术治疗 (χ2=43.31P<0.01) , 大量应用甘露醇 (χ2=6.47, P<0.05) , 两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见表1) 。

2.2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

以迟发性脑水肿因变量, 单因素分析对患病率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为自变量, 引入非条件 Logistic回归模型, 进行多因素分析。变量进入水准为P=0.05。 两分类变量采用0、1赋值。结果显示:性别男性, 手术治疗, 出血量有三个因素有统计学差异。其中经过手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

3讨论

脑出血是一个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 常常危机人的生命, 并且可以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2]。导致这些严重后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脑出血后脑水肿, 压迫脑组织, 导致脑疝等的形成。脑出血后脑水肿多发生在27 d左右, 随后逐级消退[3]。但是临床工作中可见到见部分患者在治疗后意识状态改善, 继续同样的治疗时症状再次逐渐恶化, 即由清醒进入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状态。CT可见未发现原发灶加重或出现新的出血灶, 但原病灶周围血肿范围明显增加[4]。这里患者发病突然, 预后欠佳, 临床称之为迟发性脑水肿。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有研究认为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肿内毒性物质的持续释放有关。我们的研究发现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和性别有关系, 男性是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的危险因 (p=0.027.OR=7.781) , 这可能与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有关系[5]。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脑出血量较大的男性患者可以如果有手术适应证应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 以降低迟发性脑水肿给患者造成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多田明, 久田欣一, 韩木尚, 他.CTにょる腦內血腫量の測定.腦神經外科, 1981, 9:251-252.

[2]陈娟, 赵爱英.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甘露醇治疗的临床观察.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9, 6 (1) :39-41.

[3]Hannu K, Markku K, Matti H.Vascular disease.In:Dacid IG, Peter LL.Greenfield's neuropathology7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 2002:334-442.

[4]Hellal F, Bonnefont-Rousselot D, Croci N.Pattern of cerebral edema and hemorrhage in a mice model of diffuse brain injury.Neurosci Lett, 2004, 26, 357 (1) :21-24.

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动脉瘤性SAH后D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动脉瘤性SAH后DCI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通过腰椎穿刺证实20 例, CT证实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 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30 例, 女10 例, 年龄36~77 岁, 平均 (57±10) 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28 例, 女12 例, 年龄35~79 岁, 平均 (58±11)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基础护理、遵医嘱指导、注意事项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具体如下。

1.2.1 颅内高压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与意识变化情况, 帮助其取半卧位或将床头抬高30°, 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加速脑部血流回流, 在患者体位变化过程中, 要尽量将动作放缓, 防止突发事件发生。同时, 应对患者出入量进行详细记录, 在急性期, 应限制液体摄入量, 防止脑水肿加重, 并指导患者排便、咳嗽等, 避免脑疝发生。

1.2.2 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卧床休息,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由于头痛症状严重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疼痛发作时,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疾病相关知识以及疼痛感受, 以分散其注意力, 并帮助其变换体位;按摩患者头部, 嘱其深呼吸, 呼气要缓慢;对于持续疼痛患者, 指导患者屈髋、屈膝, 放松肌肉, 使其紧张性疼痛得以缓解[3]。如果患者疼痛症状严重, 且无法缓解, 需根据医嘱使用脱水剂或止痛剂, 禁止使用损伤血小板的药物。

1.2.3 用药护理为了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 保护脑组织, 缓解脑水肿, 根据脱药水使用剂量、时间等规定, 应规范尼莫地平微量泵泵入时间, 控制剂量在每小时2~5 ml内;采用<1.2 μm过滤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 在应用甘露醇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液体滴速, 记录患者静脉输注状况, 每小时监测1 次瞳孔、呼吸、意识、血压以及心率。在用药过程中需注意:受溶剂乙醇影响, 单纯给予尼莫地平会严重刺激血管, 加重患者头痛症状;尼莫地平属于脂溶性药物, 在成品药剂中溶剂为乙醇, 所以用药前应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乙醇过敏症状;应对输液速度进行严密观察, 在首次用药2 h前, 给予小剂量药物输注, 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尼莫地平存在一定光敏感性, 需要采用避光输液器。

1.2.4 心理护理动脉瘤性SAH后DCI起病急, 病程较长, 临床症状较复杂, 头痛症状严重, 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且易出现反复剧烈头痛的症状, 可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 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轻生想法。此外, 尼莫地平用药较频繁, 其半衰期较短, 整个疗程持续用药, 患者耐受性较差。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耐心解释, 使其心理顾虑得以消除;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案例以及疾病相关知识, 以缓解不良情绪,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护理期间, 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适当鼓励, 多与患者家属沟通, 获取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共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 为5 分;好转:GOS评分为3~4 分;加重:GOS评分为2 分;病死:GOS评分为1 分。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临床中, SAH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为DCI, 其严重程度仅次于再出血, 未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病死。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为治疗SAH后DCI的有效药物, 但部分患者使用尼莫地平后仍会发生DCI。由于缺少特效治疗方法, 因此对症治疗以及相应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动脉瘤性SAH后DCI患者多伴有严重头痛症状, 起病急, 易出现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沟通, 帮助患者按摩, 以缓解疼痛症状;临床护理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与意识变化, 指导患者排便、咳嗽;观察患者心律、血压、心功能, 由于尼莫地平具有扩血管作用, 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且此病病程长, 症状复杂, 患者不良情绪较为突出, 甚至会出现轻生想法, 护理人员需采取适当心理疏导,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4,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对动脉瘤性SAH后DCI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临床疗效明显, 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后迟发性脑缺血 (DCI)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动脉瘤性SAH后D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动脉瘤性SAH后DCI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临床疗效明显, 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缺血,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曹梦云, 李燕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 13 (17) :109-113.

[2]郭小叶, 魏艳, 赵书敏, 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护理学报, 2013, 19 (20) :112-115.

[3]郭晓菊, 邢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主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 29 (2) :124-127.

[4]孙霄云, 刘堃, 罗俊生, 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循证护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3 (4) :135-138.

上一篇:少林武术与老年养生下一篇:幼儿活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