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活动环境(精选12篇)
幼儿活动环境 篇1
幼儿的科学探索离不开环境的创造, 只有在与环境、材料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 才能体验、积累、构建科学经验。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不断落实,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静态走向动态, 由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由此,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知识探索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可见, 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应为幼儿的科学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 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互动、丰富的环境, 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确保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之中。
一、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 保持并不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 教师首先为幼儿创造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往往是成人不注意的事情, 是大多数幼儿的自发探索, 特别是“偶发性科学活动”, 教师要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 并加以正确引导。在活动中, 我们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让幼儿产生安全感。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 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做出回答和解释。当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预想结果不同时, 我们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来源, 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
二、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 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求知、探索, 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无数疑问, 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 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
三、教师为幼儿创造可供探索活动的物质环境
环境是主要的教育资源。为了使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和活动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一 ) 创设种植区和自然角
让幼儿自由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及它们生长需要的条件。如让幼儿观察同种植物接受光的照射不同, 而生长情况不同;不同种植物的叶子长得不同。
(二 ) 创设饲养区
让幼儿饲养并观察小动物, 如饲养小金鱼、大龙虾、小兔子等, 并观察这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三 ) 创设实验区和操作区
在实验区和操作区投放弹性材料、磁性材料、浮力实验用品、放大镜、万花筒、雨花石等, 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实验用品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 启发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 引导幼儿进入科学圣地。
(四 ) 创设幼儿园科学发现室
科学探索区的创设应充分考虑水源、光源与其他区域间的影响, 尽量选择离水源近、光源充足、安静的角落作为科探区, 这样不但方便幼儿取材, 还能够让幼儿自由、安心地进行探索活动。设立科学发现室可以让幼儿独立或合作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索, 关注幼儿的个性活动方式, 发现并肯定他们的创新思维, 观察与分析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四、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为幼儿的科学探索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要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 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宽松的心理环境意味着幼儿在学科学的过程中, 心理需要得到及时和充分的满足, 由此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 进而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 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幼儿的科学探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 尊 重 孩 子 的 发现
幼儿的科学活动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 如果教师对幼儿的探索行为加以鼓励和支持, 幼儿就会感到自己是被教师接受的, 因而能够毫无疑义地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在幼儿心目中, 教师是权威的象征。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产生重大影响, 教师要鼓励幼儿的发现, 支持并引导幼儿正确、安全地进行观察, 那么事情的结局才是我们想要的。
(二 ) 善 待 孩 子 的 错误
在科学探索中, 幼儿犯错误是正常现象, 幼儿的年龄特征会让他们的观察存在局限、推理不合逻辑或解释不符合事实等。很多时候孩子观察到的东西也会存在错误, 但只要老师给孩子纠正错误的空间, 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幼儿的科学活动离不开探索过程, 而探索过程与环境密切相关, 环境对幼儿探索科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不管是物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宽松的环境, 让孩子在环境中互动, 在探索中体验快乐, 在成功中拥有自信。
五、集体教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育活动, 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的成功, 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相信幼儿, 大胆解放思想, 从一开始就要放手, 凡是幼儿能观察到的就让他们自己观察, 幼儿能说的就让他们自己说, 幼儿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
六、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 教师要抓住机会, 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 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 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教师的引导要适度, 不能把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变成教师讲解科学的活动, 应以幼儿自己探索为主。如果我们觉得幼儿探索的内容确实很有价值, 则可以进一步探索, 把探索活动延伸到活动室继续进行, 就此组织专门的正规性科学活动。
七、大自然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广阔天地
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大自然, 组织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到田野里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到果园里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到树林里采集树种到河边观察游来游去的小鱼。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到四季的不同, 让幼儿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 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美妙, 感觉无穷乐趣。
八、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 丰富科学教育内容
信息时代, 幼儿不断接受大量信息, 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 贴近幼儿生活, 关注和尊重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求, 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 适当安排体现时代特征的、和现代科技有关的内容, 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不断发展的, 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方便, 以开阔幼儿的视野, 满足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总之, 在进行科学教育时,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贴近幼儿生活,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充分调动每位幼儿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尝试、幻想, 激发幼儿追求科学的欲望, 使幼儿在认知、情感、语言、身体、社会等方面得以全面、充分发展。让他们尽情遨游于科学的知识海洋, 共创二十一世纪光辉灿烂的明天。
摘要:幼儿的探索活动与环境息息相关,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离不开环境创造。只有充分利用环境, 才能促进幼儿发展。构筑丰富、有趣的物理环境, 为幼儿的科学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为幼儿的科学探索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 充分利用区角、材料及人文等, 从“硬件”到“软件”进行环境创造, 让幼儿在环境中互动, 在互动中探索, 在探索中构建知识体系。
关键词:科学活动,物理环境,心理环境
幼儿活动环境 篇2
一、评比组人员组成专家、园长以及各参评幼儿园抽调教师1人
二、评比及观摩日程(略)
三、评比标准
1、教育性
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投放的材料能够刺激幼儿丰富的想象和多样化经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能让幼儿有机会和条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通过具体的操作、体验去获得经验,发展认知能力,获得驾御材料的能力和探索和创造的无限空间;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
2、温馨性
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取材于幼儿生活中的各种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让幼儿易于理解,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切和共鸣;
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充分体现童趣、童真,从而拉近与幼儿的距离;要以幼儿的情感为出发点。让幼儿置身于最美丽的情境之中,从而培养和激发幼儿热爱世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应强调以各种手段提高其艺术性,让幼儿生活在充满自然、和谐色彩的世界里面,将来长大才懂得去爱、去保护这个美好的世界。
3、安全性
材料的选用体现无毒、无害、无污染,保证幼儿操作的安全要求,营造对幼儿具有激励作用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平等、宽松、理解、激励)教师要热爱、尊重并了解幼儿;深层次地尊重和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深层次地尊重幼儿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心理特点。
4、自主性
在空间的分隔上、大的区域的选择上便于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上便于幼儿取放,让幼儿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有大量的材料可供选择,体现自主性。
5、互动性
让环境说话,吸引着幼儿的视线。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有利于幼儿操作材料和与环境的互动;环境创设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可以多种方式来参与环境创设,体验成功的感觉,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6、高效性
充分利用原有环境,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含设施设备、材料)的特点,令其发挥有效的作用;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
【范例】---------
活动目标:
1、知道4月22日是地球日。
2、了解地球日的意义。
3、初步认识地球,简单了解其外形特征和运转知识,激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地球仪一个;微机课件:1.地球外形特征及运转规律。2.美丽的风光图片。3.污染
环境的种种原因与现象;地球与太阳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课题
1、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2、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生日,谁知道地球的“生日”是哪天呢?(出示卡片)
4月22日是地球日。
3、为什么要确定地球日呢?(让全世界的人们知道地球只有一个,是我们共同的家
园,但地球上的环境污染严重,要求大家都来爱护地球,保护地球。)
二、认识地球的外形特征和运转知识。
1、地球在哪里呢?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展示(地球是圆形的,自西向东转,它自转一圈是一天,地球围着太阳转,转一圈是一年。)
2、游戏“地球围着太阳转”:请一名幼儿扮太阳,一名幼儿扮地球,要求扮地球的幼儿围着太阳转的同时要自转,并说自转一圈是一天,围着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3、地球这么大,我们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到地球呢?人们根据地球的样子做了个模型
叫地球仪。(出示地球仪)
请幼儿在地球仪上找出我们的祖国———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名字呢?
4、地球上都有什么呢?(人、动物、植物)
三、保护和爱护环境。
1、课件展示:美丽的风光图片。让幼儿了解地球地球上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幼儿热
爱地球的情感。
2、“地球妈妈生病了”课件展示:污染环境的种种原因与现象,让幼儿了解人们乱
倒垃圾,大量砍伐树木,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破坏和污染了环境。
3、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活动延伸:
1、实验: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
2、争做“地球小卫士”,保护地球。
幼儿活动环境 篇3
关键词:环境;主题;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11-01
蔬菜家族以其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对于幼儿来说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来源。而蔬菜又是幼儿每天都直接接触的事物。可是,这种接触大多是一种自然的接触,一种模糊的混沌的知觉。只有从直观的观察幼儿才能更好的了解。因此,把活动放到环境中,幼儿更容易掌握。
在中班活动“香香的蔬菜”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充分运用了农村特有环境资源,让幼儿切身感受到蔬菜王国的奥妙。
一、参观蔬菜基地
我们在进行这个主题活动之前,带领幼儿参观了我们就近的蔬菜种植基地。走进蔬菜大棚,孩子们摸摸那个,看看这个,好奇心完全被钩了上来,遇到不懂的,没有看见过的蔬菜,就拉着大棚工作人员问个不停,让他们给介绍。在种植基地中,孩子们认识了蔬菜,近距离的观察了蔬菜的外形、颜色。如孩子们看见大棚中的辣椒和我们平时看见的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大棚中的辣椒有很多种,如胖胖、绿绿的灯笼辣椒;有红红、小小的朝天椒;还有绿绿、长长的辣椒。这些虽然都是辣椒,但是它们的味道、营养各不相同。孩子们经过观察、提问了解了很多很多。
二、营造蔬菜王国
从参观完基地后,孩子们一直想把自己的教室也变成一个浓缩的蔬菜基地,于是把教室进行了一定的布置,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我们为他们提供的材料来营造一个小小的蔬菜王国。
为了让幼儿拿来的蔬菜有一个摆放的地方,于是我在教室的一角开设了一个“小小菜市场”,让幼儿把带来的蔬菜放在了里面,要求幼儿能分类摆放,同时提供了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台称和计算器,准备了仿真人民币,指导幼儿开展菜场卖菜买菜的游戏,让幼儿来学做小小社会人。
在美工区里,我放上了各色的颜料,还有纸浆、橡皮泥供幼儿来进行操作。幼儿用橡皮泥捏出了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蔬菜,把它们放在了菜市场中。幼儿还用纸浆做出了各种蔬菜模型,把它们涂上了颜色,看上去好像真的一样。
让幼儿在认识蔬菜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升了我的要求,我要求孩子来了解蔬菜中蕴含的奥妙。于是我创建了一个探索区,在那里放上了许多新鲜的蔬菜、玩具小刀、记录纸等,供幼儿来对蔬菜进行解剖,让他们看看蔬菜的“内心”是怎么样的,还和幼儿一起制作了蔬菜切片造型、调查统计表以及各种有关与蔬菜的营养说明书。幼儿还把解剖开来的蔬菜进行蔬菜印画。在这里,我让幼儿把解剖开来的蔬菜放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长玻璃瓶中,制作泡菜。在制作泡菜的时候,我要求幼儿选择不同颜色的蔬菜,并把它们分层放入瓶中。
在种植区中,幼儿种上了青菜、葱、蒜、韭菜等几种生存能力比较强的植物。对种植区中的蔬菜,孩子们每天都对它们进行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每天都细心的照料它们,希望它们能快快长大。经过几天的照料,孩子们看见了自己的劳动成果,青菜宝宝出现了,大蒜也冒出了绿绿的嫩芽,孩子们兴奋地唱呀跳呀,好高兴呀。这以后,孩子们更加细心的照料这些蔬菜了,有一点点的变化就会说上好一阵子。在这里中,我还把同样的蔬菜种在了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把青菜的种子一半放到了水中,一半放在土壤中,让幼儿来观察它们不同的生长过程,看看它们在不同的地方生长速度、生长的能力是不是一样的,并让幼儿把结果记录下来。通过照料这些蔬菜,孩子们不但知道了这些蔬菜的成长过程,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细心,学会了关心。
我把家长提供的、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关于蔬菜的图片、书籍等资料放置在了我们的图书角,供幼儿翻阅、欣赏。让他们能在图书角中了解更多的有关于蔬菜的知识。我还将幼儿在探索制作的调查表和营养说明书装定成册,让幼儿来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让他们对结果进行讨论。
在我们的主题墙上,幼儿贴上了在探索区中制作的蔬菜印画,还有手工作品《蔬菜一篮子》。由于是农村幼儿园,差不多每个孩子的家里都有蔬菜种植,于是我还把幼儿带来的有根、茎、叶的几种新鲜的蔬菜也上了墙,让幼儿能更加直观的对它们进行观察。
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我拉上了用绿色的皱纸做成的藤蔓,把幼儿用纸浆做成的蔬菜模型挂到了藤蔓上:黄黄的南瓜、紫紫的茄子、长长的丝瓜,还有绿绿的黄瓜……抬头望去就是一派田园风貌。
三、品尝蔬菜、享受成果
在这个主题快要结束的时候,种植区中孩子们的努力有了结果,青菜已经长大了,于是决定在班级里进行一次包饺子比赛。用孩子们自己种出来的青菜包饺子,自己做自己品尝。那天我从家里带来电磁锅,同孩子们一起把青菜择好洗干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都做的非常仔细,平时在家爸爸妈妈也许没有让他们做过这样的事情,在家孩子也许还不愿意做这些,可是今天他们做的特别认真。一切准备好后,我负责切菜,把孩子们整理的青菜切的碎碎的。下锅炒了,在这个时候,我还请了平时比较能干的几个小朋友上来尝试了一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孩子们的信心更高了。水饺皮是现成的,分好后,孩子们开始了,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的水饺大军出现了,虽然它们是那么的不整齐,但是它们是我们经过努力换来的,是孩子们真正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孩子们吃着香香的饺子和在探索区中制作的泡菜,心中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在孩子们的看一看、闻一闻、做一做、尝一尝的过程中,让幼儿从模糊的、混沌的知觉转变为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知觉重组。一系列的活动,幼儿认识了蔬菜的外形特征,感受到了蔬菜的多种多样,同时也了解了蔬菜的营养价值及其对人体的益处,让孩子喜欢上蔬菜。
幼儿活动环境 篇4
一、创建开放性的公共区域环境
我们提倡公共区域环境的开放性。为了让幼儿能初步学会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形成自我意识,从而变成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 我园在保证家长接送幼儿离园、入园时行走畅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公共的走廊及楼梯空间,布置了娃娃家、医院、超市等区角,打破了幼儿年龄的界限,进一步拓宽了幼儿游戏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此外,走廊墙面是无声的教育环境,也是展示幼儿园、班级教育工作状况的窗口,也可以被充分利用。我园在每个班活动室外面的走廊上都设有“宝宝画廊”,这是展示幼儿作品的平台,通过在家长面前展示幼儿的劳动成果,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还设有“家园联系栏”, 上面有每个班级正在进行的活动内容、育儿宝典、家长信箱、一周食谱和宝贝明星的奖励名单等, 既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及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 又便于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创设异彩纷呈的班级互动主题墙
我园注重创设活动室的育人环境,每学期对室内布置会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各班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有鲜明的特色、整体的布局,还要与主题相结合,构筑新知识。如,在“春天”这一主题中,有个班级所制作的背景是幼儿常见的蓝天、白云的画面手工制作也有幼儿熟悉的小花、小草、小燕子、柳树等。当幼儿看到这些时,他们会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慢慢知道墙面要表达的是春天的景象。同样的主题,增加难度,可采用以感官为依据划分单元主题的方法,设置“春天”里我看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什么、我尝到了什么、我感觉到了什么等几个板块内容,并分别用眼睛、嘴巴等最直观的图案来设置单元小标题,将这些全部张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与“它们”对话,这样让幼儿对春天形象的认识又可以进一步得到升华。
各班根据每月教育主题设计的师幼主题互动墙饰,展现着每个月的教育主题和学习内容。把发生在家里和身边的故事带到教室,并在墙壁上展示出来这肯定是孩子们的兴奋点。教师可以把幼儿的所见所闻、所想以绘画等形式展现在墙面上,既填补墙面的空白, 又可以反映不同阶段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作用。如,大班主题活动“兵器”,这是比较抽象的主题。教师通过家长的帮助收集到了好多玩具枪和图片,还有一个个动听的小故事。教师将这些实物都钉在墙上,将图片张贴出来,把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图画、故事、连环画等作品都在墙壁上展示了出来,孩子们兴奋极了,每天早上来园时、下课时,墙壁下面总会围着很多的孩子。
在大班十月主题活动“我爱祖国”中,大一班设计了很大的中国地图背景, 幼儿和家长收集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图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将这些图片都贴到地图上的相应位置。这样的环境布置,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充实了教育内容,更为幼儿提供了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这种师生共同布置环境的活动增进了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和感情,体现了幼儿的意愿。
三、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区角
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因地制宜,精心创设了认知区、美工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游戏区角,满足了幼儿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整体性方面发展的需要。如,大班活动“好玩的磁铁”结束后,孩子们可以在科学区里去探索, 自己去了解磁铁吸铁的原因等。
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总结(定稿) 篇5
为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根据幼儿园工作计划要求,围绕“主题墙创设、整体环境及区域创设”开展了班级环境布置创设评比活动。
前阶段,幼儿园就开展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做了动员布置,为此,大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和地方乡土资源,积极行动,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各班级的主题环境、区域角、家园栏、自然角等都构建得非常丰富,教室、走廊等环境焕然一新。各校幼儿园环境各有特色,丰富程度也参差不齐,在所创设的区域区内,教师对投放的材料都能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点,使环境为教育教学服务。
每到一个班,都会听到本班教师绘声绘色的介绍,大家边听边思考、边交流、边学习,互相吸纳各自的优点,指出彼此的不足,每个班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思想的火花在瞬间碰撞,使得此次活动的意义更是远远超出了评比本身。
同时,通过本次活动,让我对环境创设又有了新的思考:
1、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要体现主题活动内容,对创设的墙饰更要蕴含其教育价值;环境应具可变性,要随主题的变化而做适时的调整,同时,不仅在形式上要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即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完成,教师完成大的框架,幼儿参与其中的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孩子留有空白,给孩子创作想象的空间,这样,在增强互动的同时幼儿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另外,在展现与主题配套的挂饰和作品时要注意所用材料的风格统一,因为统一格调给人以和谐之美,避免出现不伦不类。
2、各活动区设置要合理,区域材料不仅要体现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特点,而且还要体现区域材料的丰富与新颖,可供幼儿操作;在投放材料上,教师要充分考虑活动的用途,要设想好投放物的各种玩法,以及活动对孩子的发展等。
3、作为环境创设的一部分,各班的家园栏是宣传幼儿教育的一个媒介,更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效窗口,图文并茂的宣传内容更能让家长更多地参与班级工作,配合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所以不仅张贴内容要多样化,而且要随主题、季节等变化进行定期更换、增添。
4、低墙面的布置更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在展示孩子作品时教师要对作品进行一些修饰和包装,让孩子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成功与自豪,增强他们的艺术审美感。同时,对幼儿的作品要及时更换,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展现自我的乐观态度和信心。
总之,通过这次环境创设,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而是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墙面环境。因此科学地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在日
常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在今后的环境创设中,一定要挖掘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展示出自己的闪光点,争取做得更好。
上社联校
幼儿园分区体育活动的环境创设 篇6
多元化分析,合理规划区域
笔者所在幼儿园一直致力于“晨间分区体育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并逐渐形成了园本特色的分区体育活动模式,即把幼儿身体锻炼的各个项目按类别划分区域,由一到两位教师蹲点组织指导,同一平行班的幼儿可以独立地、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区域、指导教师,从中获得经验,提升认识、自主发展的晨间体育锻炼新模式。比如,一条宽3.6米、长100多米的环形跑道包围着整个幼儿园,园里充分运用这一地理优势,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入手,精心斟酌分区体育项目的确立,合理地划分区域,使之成为幼儿体育锻炼的“健康大道”。
就地取材,化静为动 幼儿园体育锻炼活动,包括走、跑、跳、钻、爬、平衡、投掷等,即身体动作的全面发展,在研读《指南》小、中、大幼儿身体锻炼的内容与目標的基础上,幼儿园充分挖掘并利用现有的户外活动场地,巧妙地利用与开发环境,将这些体育锻炼项目划分成8个锻炼区域:平衡区、投掷区、钻爬区、小车区、跑跳区、球类区、拓展区、滑梯区。这8个区以健康大道为主线,分布在跑道、草坪、操场的各个角落。就这样,农庄地旁成为天然的跑跳练习场;宽敞的大道成为推小车、钻爬、踩高跷的好场所;天然草坪成为快乐的球场;树林成为了快乐投掷区;教学楼外墙成为攀岩、挑战的乐园。
合理搭配,取长补短 8个区域的合理开发、划分,还必须要有对应的教师在每个区域进行指导、协调。俗话说:“十个手指各有长短。”教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有各自偏爱与擅长的地方,所以,在确立各个区域的指导教师时,幼儿园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指导特长或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区域进行指导协调,参与和支持幼儿的分区体育锻炼活动,每个区指导教师进行合理搭配,如,新教师与老教师的搭配;活泼型与文静型的搭配;骨干教师与保育老师的搭配等。这样的搭配形式既有利于整个幼儿园的师资互相取长补短,又能使教师在指导时更加得心应手,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指导效果。
尊重差异,突破常规 分区体育活动打破了单一性和封闭性的锻炼形式,在空间、地点上充分开放,在材料、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充分自主。幼儿园根据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小班以班级为单位进入区域活动,中大班以年级为单位进入区域活动,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可以跨班交流、探索、发现、感悟,从而拓宽了视野、孕育了友谊、提升了能力。
整合资源,保教结合 健康大道的四周景色怡人,春天花开芬芳、夏天林荫成群、秋天金桂飘香、冬天菜色满园。当孩子运动累了、出汗了,大道两旁的紫藤架下、休息椅子上都是孩子们休息的好去处。生态的自然环境使健康大道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健康的气息,让每一个在这里运动的孩子身心愉悦、积极向上。
多维度开发,有效投放材料
材料是影响幼儿学习、探索的重要因素。《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基于这一点,我们从多个维度来制作和投放运动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练习技能、磨练意志、获得发展。
情境性的运动材料,激发兴趣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从孩子的喜好出发,幼儿园赋予材料以情境性,以此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比如,钻山洞、小蚂蚁搬家、推小车、小小坦克兵等游戏情节,孩子们玩得始终兴趣浓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组织活动时,也考虑其年龄特点的不同,可以将该区域的活动材料合理搭配、游戏情节也或简化或丰富,保证孩子对游戏持久的兴趣。
多层次的运动材料,满足需要 在同一个区域中设置不同层次的材料。比如,投掷区高低不同的篮球架、平衡区的大小不等梅花桩、跑跳区的三种高度的跨栏、钻爬区的可调节的山洞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求。
多变性的运动材料,萌发创造 单一高结构的材料容易使幼儿失去兴趣,不能长久坚持。因此,幼儿园开发一些低结构、多变性的材料,这类材料玩法不固定,幼儿可以通过自主探索尝试着组合、玩乐。目前已经形成“乐在垫中”“欢乐红绸”“精彩球趣”“创意纸箱”“百变轮胎”“趣味竹梯”6大系列游戏。在与这些材料的互动中,孩子的思维充分滚动,想象大胆奇特,玩法新鲜有趣,孩子的天性淋漓尽致地得到了发挥。
挑战性的运动材料,铸就品质 体育运动中富有挑战性的材料,不仅可以吸引幼儿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因此,在分区中适当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材料,比如,将垫子铺在皮球上,让孩子站在垫上保持平衡;高空过梯子桥;空中摘果子等,以鼓励幼儿不断地挑战自我、体验成功。
多形式引领,自主参与活动
分组只是形式,自主才是目的。在分区的过程中,幼儿园把自主权交给了孩子,让幼儿在广阔的分区环境中去交流、探索,主动地获得发展。
自主选择手牌 手牌是由孩子一起参与设计成该区域的明显动作标记,如,平衡区,孩子设计成了平衡木的标记,统一用橘黄色表示;跑跳区设计成了小人跑跳的简笔画,统一用蓝色表示……各个区域既有孩子们看得懂的区域标识,还用统一的颜色来区分,教师将其塑封、打孔、穿上皮筋,一个区域牌就可以投入使用了。每天早晨,孩子们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好今天想玩的区域,在手腕上套好区域牌。到操场以后,教师和幼儿根据自己的指导区域与选择区域进行整队,并迅速跑到目的地点,即可进入该区域锻炼,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一气呵成。孩子们在这其中,自主能力不断提高,自信与成功常常溢于言表。
自主选择同伴 分区的孩子是快乐的,分区的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打破了班级与班级的界限,教师认识了更多的孩子,孩子也熟识了幼儿园不同的教师,师幼之间的友谊播撒在幼儿园每个角落。每天不同的伙伴、不同的教师似乎让孩子有了更多的新鲜感与活动的热情,融洽、和谐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形成了积极的心态,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自主选择材料 每天的分区体育活动中,教师会在区域内组织简短的集体活动,但大部分的时间还是留给孩子们。在这一时间内,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自由组合,按自己想玩的方法来玩。这时,指导教师要做的是,关注活动时的幼儿安全和运动量,协调游戏材料,鼓励孩子“一物多玩”“器材组合玩”“合作玩”等,在动手动脑中放飞思维、锻炼肌体、提升品质。
自主记录活动 在分区体育活动的组织中,幼儿园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把决定权和管理权完全放手于孩子。每天分区体育活动结束后,幼儿会利用课间自由活动时间记录自己的选择、游戏情况、活动中的情绪体验等。学会记录并坚持记录分区活动情况,一种责任意识与自主意识逐渐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通过孩子的记录表,教师也可以了解到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并针对个别幼儿或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
结束语
分区体育活动,给予孩子开放、自主、多元的运动环境,成为孩子思维创造、挑战自我、自信成长的运动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园紧紧抓住了分区体育活动这个主旋律,用它奏响孩子一天中快乐的开始,希望每一个孩子从这美好的起点开始,快乐起航、自信飞扬、健康成长。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路径探析 篇7
在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区域特质的明晰、区域的合理布局以及材料的适宜投放, 成为区域环境创设的主要操作路径。
1. 明晰区域特质, 量体裁衣
在幼儿园中, 对区域活动的内容设置主要包括数学区、科学区、建构区、角色区等, 每个区域又会因为各个区域特质不同而影响到教师对于区域设置数量和每个区域人数的考虑。教师要根据班级人数制定, 一般来说中大班7~9个区域, 其中角色游戏区1~2个, 小班5~6个, 其中角色游戏2~3个, 以此保证每个区域有5人或6人在游戏, 不拥挤、能互动。
即使是同一个游戏区域, 在游戏的内容深度上也会因年龄段有所差别。以角色区为例, 大班一般开展超市、服装店等角色游戏, 学习物品分类摆放、简单价格计算、角色扮演语言交往。中班有各种美食店、美容美发店等以动手制作、语言交往的角色扮演来再现生活场景。小班通常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的娃娃家和医院, 模仿角色的动作、表演。
2. 设置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
区域的合理布局对幼儿区域活动时是否方便、受干扰与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进行区域布局时, 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动静分开:活动量大、音响效果强的区域与安静、专注的区域相对分离。如表演区、运动区与科学区、阅读区相对隔离, 以免互相干扰, 又要兼顾区域间的互动。2兼顾互动: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某种前后、因果联系, 相对集中方便互动。如银行旁边设置超市或服装店, 取钱后进行消费。3就地取材:课程中人手一份的活动材料与区域中投放的一定数量的其他材料有机整合, 方便取用。4区域标识:清晰标识性的环境有区域牌、区域标识等, 特定的环境有人数提示、情境提示、操作提示。
3. 提供操作材料, 多元互动
材料是决定幼儿在区域中能否活动起来以及活动质量高低的重要内容。在对区域特质进行明晰, 并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后, 教师要开始思考各个区域材料投放的问题。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立足幼儿, 更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材料的生态性。材料的生态性降低了课程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成本, 同时使幼儿的活动体现出物体结构的特征, 如奶粉罐、牛奶桶、报纸、废旧笔芯、水果网兜、硬板纸、废旧的电动玩具等。
(2) 材料的情感性。要力求将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和有意义的信息融入材料中, 赋予区域角色材料鲜活、生动的情感意义, 如大型风景图片, 对好朋友的照片打印、塑封、拆分进行拼图。
(3) 材料的多元性。尊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首先需要投放材料应尽可能多元, 如价值上的多元, 其次是玩法上的多元, 因此要多提供低结构的游戏材料。
(4) 材料的低结构化。低结构材料是自由开放式投放的材料, 不设学习目标、活动方式有无限多的可能性、活动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建议多使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或原始材料。
(5) 材料的替代性。在高水平的游戏中, 幼儿经常会使用一种物体去代表另一种物体。幼儿能使用物体、行动语言来代表另外的东西, 这就是符号功能。
(6) 材料的开放性。开放的材料能使幼儿较少有挫败感, 有助于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如积木、道具服装、书写工具, 可以使幼儿制作或搭建与游戏主题相关的道具, 以支持自己的游戏。
(7) 材料的变化性。定期更换游戏材料以及增加额外的材料, 能激发幼儿对某个区域产生更多的兴趣, 有助于幼儿进行多种多样的组合型游戏。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环保教育 篇8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环保教育相互渗透
(1) 生态环境创设方面:给孩子们一块绿地, 一个水池, 一个花园。室外尽量开辟草坪、花园、菜地, 利用自然角、动物角, 让幼儿亲身体验植树、栽花、养草、种菜的乐趣, 努力创设净化、美化的育人环境。比如, 开辟草坪, 设置“花园”“动物角”“植物角”, 铺上又漂亮又环保的塑胶地板。弯弯的小河里有嘴巴会喷水的海豚一家人, 石头上画有惟妙惟肖的海洋小动物, 假山上有水车, 清清的水一直从假
山上流到小河里, 小河里的小鱼欢快地游来游去。老槐树的旁边有一座美丽的农家小院, 旁边种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和麦苗, 小兔、小鸽子也在幼儿园安上了新家。这些, 都成为孩子们认识大自然的直观教具, 使他们萌发了爱护环境的感情。
(2) 装饰环境布置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设计有关环保的宣传画, 从而使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在室外、梯间的墙壁、走廊、墙裙等地方设计环保题材的壁画等, 如设计壁画《小鱼找家》, 画出被污染的河流和没有被污染的河流, 让幼儿思考小鱼该走哪条水路才能回家。通过观察, 让幼儿知道为什么水被污染, 以及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 哪些行为是错的, 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又如在周围多制作一些美丽的花、草、树木, 让幼儿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氛围之中, 产生热爱之情。在室内, 可以考虑在音乐室、美工室布置中突出环保内容。在教室内, 可以根据《我和动、植物》《我和大自然》等题材进行环境创设, 让动物、植物和人生存在同一空间。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让幼儿知道节约用水呢?可以在幼儿洗手的地方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图案、标志, 告诉幼儿节约用水的方法, 懂得珍惜每一滴水。
(3) 环境创设与文字教育相结合, 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利用橱窗及张贴标语, 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宣传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臭氧日等环保节日的意义和内容。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 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 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
●吕曼
育、利用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情感因素, 使情知交融。品德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实施这项教育的蓝本, 品德课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鲜明地宣传或提倡某种道德观点的, 教学中如果能把道理与观点讲明白、讲到位, 学生就会信服地接受教育, 并乐于在自己的行动中去实践。《集体力量大》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的好教材, 教学时我首先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集体, 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个人力量小、集体力量大的道理。我先请一个同学到教室前面去把讲台搬走, 这个学生没有搬动;我又叫了三个同学上来一起搬, 一下子就把讲台搬走了。于是我问:他们四个人为什么一下子就把讲台搬到教室门口?让学生了解到他们四个人心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讲台搬到教室门口, 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行动步调———四个人都在轻轻数着一、二、三。让学生从中认识到, 他们四个人已不是松散的个体, 而是有共同目标并且统一行动的集体。因为人多, 组成了集体, 才会力量大。这样, 学生就能产生热爱集体的情感。
二、以情育情
青少年的情感具有极易感染的特点。因此, 教育工作者利用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教学手段, 通过教育者的满腔热情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 陶冶和培养高尚的情操, 是十分重要的和行之有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恰如其分地把教材内容的情感表达出来, 对歌颂的人和事, 要有赞美和喜悦的表情, 对抨击的人和事, 要有憎恨和愤怒的表情。这不仅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加深对教材思想内容的理解, 而且对陶冶学生的情感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这是教师以情育人的一个方面。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工作对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养、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首先, 一个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地热爱孩子。”只有当教师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才能把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善良、同情、愉快、乐观等情感激发起来。爱, 只有通过爱, 才能培养爱。
三、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 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另一方面, 意志在情感激励下产生后, 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说来, 意志越坚强, 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 越能克服消极情感;反之, 一个意志薄弱的人, 就会成为情感的奴隶。因此, 在学校情感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意志非常重要。对于教师来说, 必须首先用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教师, 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特别是不能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 更不能把学生作为发泄情绪的对象。马卡连柯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 我生病了, 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其次, 要努力训练学生的意志, 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从而使他们自觉地以高尚的情感代替庸俗的情感, 用积极的情感去克服消极的情感。
四、以行育情
人的情感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实践活动是情感的基础和源泉。只有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反复感受、体验, 才能使情感越来越丰富、深刻。所以, 在情感教育中必须重视行为练习这一环节。如教学《爱护名胜古迹》, 可让学生看有关肆意破坏名胜古迹 (如乱涂乱画等) 的录像, 讨论研究解决的办法, 对于好的方案寄给园林管理处或新闻媒体。也可让学生自做标语牌、到附近的风景名胜区进行宣传等。这时, 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真正体验爱护名胜古迹的乐趣。只有体会到这种乐趣, 才有可能形成爱护名胜古迹的习惯、情操。这是以行育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教师的行为品质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爱心, 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等, 通过无声的行动表现出来, 学生有时更易接受, 对他们情感的影响也更持久、深远。
品德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 我们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拨响孩子心灵深处的“情”弦。
(江都市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对幼儿中常见的攀比行为进行探究,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行为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园合作、共同矫正这种不良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攀比;自主意识;模仿;反攀比;转移
攀比是一种不甘落后于人、争强好胜、物欲性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 它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这次某某小朋友穿了漂亮的衣服, 其他小朋友可能会羡慕, 回家便要求家长给买同样或更好的衣服;下次某某小朋友有漂亮的玩具, 其他小朋友又可能会向家长提诸如此类的要求。这样的要求一次两次还好, 老这样就可真够家长和老师头疼的。
对于这种现象, 我们首先要认识它的普遍性, 既不要对它视而不见, 也不要将其过分夸大。要承认这种现象不仅幼儿有, 在成人中也不少见, 只不过成人一般都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控和调节罢了。从心理学角度讲, 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 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步建立, 开始有了争胜心。与此同时, 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判断能力也在形成当中, 但还不够成熟客观, 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更多是来自他人 (家长、老师、同伴) 的反馈, 对自我的肯定同样也多来自他人的表扬。比如, 某个小朋友的表现受到大家 (特别是老师) 的称赞, 其他小朋友就会意识到:哦, 这种行为是好的, 如果我也这样做, 就会和他一样得到表扬。这种好胜之心是促使幼儿积极向上的一种原动力,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只要不过分, 他们的模仿行为和好胜之心都应当予以保护, 而不是压制。
但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 由于还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理性判断, 幼儿往往会分不清什么该争什么不该争, 什么该模仿什么不该模仿。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和家长等“权威”的一些无心之语、无意识之行为, 就往往会引发学生的攀比之心。幼儿园中一些不恰当的比较, 也可能促进儿童攀比心理的形成。比如有时候教师会问“今天咱们班谁穿得最漂亮?”“谁带来的玩具最好玩?”类似的比较, 都会促使
的。在幼儿盥洗间墙壁上、水龙头边贴有“水龙头在哭泣, 小朋友关紧它”等字条, 每当小朋友去洗手、洗脸时, 就能看到可爱的形象, 亲切的话语, 他们时时提醒小朋友以节约为美。在花园里、草地上, 树立着“花儿好看我不摘, 爱护花草我最乖”等小木牌温馨提示语。在楼梯、走廊、过道拐弯处, 贴有“走路轻说话轻”“你不推, 我不挤, 一个跟着一个走”等可爱的卡通标语。让孩子与环境对话, 尽可能利用空间资源, 大到草坪、花园, 小到走廊、拐弯、盥洗室、水龙头, 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的熏陶、教育, 进而树立自觉遵守环境公德、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 养成爱我环境、护我环境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区的创设与幼儿动手操作相结合, 促进环保习惯的养成
在活动区的环境创设中, 我们给幼儿开辟一个比较大的空间, 这个空间里有小朋友收集来的各类废旧物品, 比如塑料罐、纸箱、纸盒、生日蛋糕盒。小朋友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东西进行分类操作, 可以进行模仿超市买卖的角色游戏活动, 可以玩“娃娃家”“美容美发厅游戏”, 还可以动手自制玩具、进行建构活动。在动手操作中, 让幼儿与环境材料充分进行“对话”, 让幼儿认识到废旧物品是可以再利用的, 了解各种废旧物品是如何回收、如何再利用、如何再创造价值, 从而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以促进“环保习惯”的形成。
三、活动中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和行为
虽然幼儿不断地在与周围环境发生着交互作用, 但他们似乎对所处的环境并不在意。为了引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我们刻意让幼儿
●姚水娟
幼儿将关注的重点转向衣着、玩具等物品的外部特征, 加速幼儿攀比心理的形成。
家长的教养方式的偏颇, 也是造成幼儿攀比心理的重要原因。有些家长溺爱孩子, 当孩子提出物质要求时, 总是一味地满足孩子, 孩子的欲望在获得满足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 攀比的欲望越来越膨胀。在这一过程中, 孩子体验不到东西的来之不易和劳动的价值, 也不能获得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有些家长虚荣心强, 自身就存在很严重的攀比行为, 他们在教育孩子时也经常采用与别人孩子进行比较的方式, 促进幼儿攀比心理的形成。有些家长为显示自己的身份, 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 只要别人的孩子有什么, 自己的孩子也要有, 否则就觉得低人一等。家长的虚荣心, 为幼儿攀比心理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攀比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一旦形成, 就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 过分的攀比会造成儿童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我有三支钢笔, 你才有两支;我爸是处长, 你爸才是科长……以己之长比同伴之短, 什么事都想胜过别人, 久而久之必然受到同伴的嫌恶与排斥。如果任其发展、幼儿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攀比起来的话, 那将直接危害到同伴间的团结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就会形成不正常的集体风气, 妨碍群体中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 不正当的攀比现象会直接引发幼儿不正常心理品质的产生。如:在攀比风的压力下, 有的幼儿自认为总也比不上同伴, 从而低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产生自卑感;有的儿童形成嫉妒和冷酷的性格, 甚至为了获胜而不惜损人利己, 如故意把别人比自己好的玩具弄坏, 把别人漂亮的衣服弄脏, 也有的儿童为跟别的儿童攀比而说谎。如:一个孩子说:“我爸昨天给我买了个遥控汽车。”另一个说:“我也有遥控汽车, 我还有遥控飞机呢。”但事实可能是后一个孩子在撒谎, 他根本没有遥控汽车, 更没有遥控飞机。
因此, 我们要采取措施, 引导幼儿心理和行为的正确发展, 尽可
置身于鲜明对比的生活环境之中, 让他们主动作出好与坏的分辨, 并让他们做出结论, 从而在感性上让他们得知什么样的环境是他们乐于接受的, 什么样的环境又是他们所不愿置身其中的。例如,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 让他们接触各种各样的声音, 然后找一找哪是悦音、哪是噪音, 要求他们讲出听到悦音和噪音分别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并让他们在操作中, 明白悦音和噪音产生的来源, 使幼儿了解噪音污染对他们的生活、听觉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在春游的活动中, 我们带领幼儿观察金菊花园的美丽景象。花儿的鲜艳、小草的嫩绿, 无一不给幼儿带来美的感受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当孩子们吃完食品, 随意地将垃圾扔在地上时, 我马上利用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我说:“树爷爷生气了, 红花姐姐也生气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当他们意识到是自己破坏了这块美丽的地方时, 他们知道将废物扔进垃圾箱里。
保护环境从幼儿做起 篇9
一、健全机制, 给予行政保障
我园成立了环境保护教育领导小组, 建立了以幼儿园、家庭、社区为一体的绿色组织网络, 制定了《环境保护相关规定》、《绿化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环保公约》等, 明确了小组职责及各成员职责, 强化了责任意识。组建了一支家长环保志愿者队伍, 定期进行宣传教育、修剪花草、清理卫生、种植蔬果等。同时, 我们倡导“绿色管理”, 利用非制度文化手段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环境。其中, 三年规划及创绿工作计划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得到了职工代表和家长代表的充分支持和肯定。
二、适时宣传, 增强环保意识, 倡导低碳生活
我们利用宣传栏、走廊标语和盥洗室的温馨提示、教育活动和社区开放日等分别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进行了水污染、大气污染、乱砍滥伐、乱捕乱猎、白色垃圾以及节能降耗的相关宣传。在广大家长、教工中倡导“绿色消费”“绿色饮食”“阳光心情”, 倡议大家“以物代物”, 即以废物巧利用代替应购的教学材料和幼儿玩具。
三、依托教研, 扎实开展工作
1.重视教师环保知识培训和开展环保、低碳教研活动
我们每学期开展两次环保知识专题讲座, 今年又开展了“低碳生活, 共献爱心”的活动, 通过有计划的活动来丰富教师的环保知识。同时, 我们还开展了环保知识搜集工作, 进行了“环保诗歌的征集活动”、“爱鸟周的图标征集活动”, 收集整理各种有关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最新信息, 了解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程。我们还开展了“环保”题材的一人一课活动、利用环保材料自制玩具等教研活动, 通过这些教研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以及幼儿家长的节水节电、保持环境卫生、废物利用等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2.以园本课程为载体, 变意识为自然行动
我园生存课程就是要变教师“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的质的飞跃, 我们将环保、低碳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做到处处讲环保, 处处有环境。我们制定了幼儿园环保计划和各班环保计划, 把种植月的种植活动、植树节主题教育活动、世界地球日活动、世界环保日活动等纳入到我园的教研主题和课程中。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的不自觉行为变为了主动行为, 如, 通过我园搞的“环保袋”活动, 使幼儿感受到塑料袋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从而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构建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绿色教育的平台
幼儿园绿色教育还必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绿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参与。我们请家长和我们一起参与“到海琴广场捡垃圾”活动、“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环保金点子征集”等活动, 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 请家长写环保教育心得体会, 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全园家长参与了《废物变变变》活动,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时装, 家长各施其能, 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废纸盒、旧电线、旧纽扣等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玩具, 展示在区域中, 使孩子们知道原来我们手中的“垃圾”还有这么多的用处。这一系列的亲子环保教育活动, 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经验, 也让家长感受到教师为此付出的艰辛, 从而更能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工作。
4.营造绿色教育的氛围
创造一个环保特色环境,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美化、儿童化、趣味化、教育化“四化”为一体的优美育人环境, 它能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给幼儿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我们根据主题教育需要, 创设了环保主题墙:如“生命之水”“彩色世界”“保护环境”“亲近大自然”“美丽的家园”……我们还在游戏区投放了大量的废旧物品, 在孩子们及老师灵巧双手的加工下, 都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 废旧的可乐瓶, 加工成了美丽的花瓶;葱郁的枝条、废旧的泡沫塑料、海绵都能变成幼儿喜欢的游戏材料。我们还把活动室的空间、角落、玩具柜凡能利用的地方都开辟成饲养角、植物角、种子角等, 孩子们在内容新颖、富有情趣的种植和养殖活动中, 懂得了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 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让他们时刻都能体验大自然的美, 从而热爱大自然。
四、勤于反思, 不断提升环保教育水平
在创建绿色幼儿园的过程中, 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每个人的环保意识, 将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进一步开发园本课程, 使环境教育与生存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将环保教育一体化。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每天看作“地球日”, 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用心来保护环境, 用行动来爱护地球, 向着我们“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标不断努力, 逐步提高环保教育水平, 使绿色、阳光永远伴随着幼儿成长的足迹!
参考文献
优化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篇10
一、关注幼儿生活,利用生活环境开展教育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从自身的需要、兴趣、能力、经验出发,参与操作,接受学习。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童趣、健康、和谐,并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环境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与此同时,更要注意有效地利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操作,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一位幼儿发现了一个梧桐果,举着来问:“老师这是什么?”此时,老师并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请其他孩子来回答,孩子们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或猜测、或介绍。当他们知道了这是梧桐果时,有的孩子又好奇地问:“它能不能吃?”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用小手使劲地将它掰开,惊奇地发现里面是一个“小伞兵”,原来它是梧桐树的种子。孩子们欢呼着,为他们的发现高兴不已。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试探地询问幼儿:“还有什么也有种子的?”幼儿认真地在草地上找着;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小草、鸡冠花、一串红、蒲公英的种子回到老师身边,兴奋地谈论着的时候,教师则实现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效地与教育目标对接,来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创设环境,利用开放性的游戏区域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区域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
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规划课题而言。在教科研实际工作中,教师难以独立申请到规划课题,往往只能参与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子课题中。这些课题有的远离课堂教学实践,难以直接解决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中所遇到的实际困惑。开展自主课题研究,教师以自身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对策即方法,成绩即成果。这种研究有助于实现教育科学研究通俗化、科研内容个性化、研究者普及化。研究中要增强针对性,规范操作,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5. 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指导。
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为教师提供直接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热线,聘请心理健康专家、教育专家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讲座,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帮助有困难的教师走出困境。(1)积极的自我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用积极的语言暗示代替消极的暗示,养成用积极的心态进行思维的习惯。既可激励自己,保持信心,克服困难,又可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使自己快乐教学。(2)内控型归因。动机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归因会导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与行为。内控型教师认为:事物的控制因素来自自身,是自己可以掌控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气氛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是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活动的。因此,我们应变封闭式的区域设置为开放式的,允许幼儿可以不受区域的限制,自由取放玩具,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如“表演区”的孩子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通过商量决定“巡回演出”,他们到“娃娃家”主动为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免费”表演节目;“娃娃家”的孩子在扮演角色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表演区”自由取放各类服饰、头饰、乐器等道具;“美工区”的孩子在用油泥捏出各种好吃的食物,他们觉得好东西应与同伴共同分享,主动给“小吃店”的“叔叔阿姨”送货上门,于是“美工区”与“小吃店”又成了共同为顾客服务的“联营店”。总之,开放的区域,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三、合理地投放材料,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材料的投放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一方面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应根据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活动“我的故事”中,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不同表情,可以提供画画自己的表情、表情拼图、有趣的面具等;在大班“好玩的报纸”的主题中,可以提供报纸拼贴画、好玩的纸棒、报纸折纸等。因此,我们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精心地为幼儿准备游戏材料,并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变化,时常变换、及时补充游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创设愉悦精神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精神环境一般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气氛或氛围。这种气氛或氛围决定着人的“自我”能否被发掘、发展和完善,决定着人的先天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
的。要帮助教师改变外控型归因习惯,学会进行积极的内控型归因。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己能以积极态度应对,主动克服,防止因外控型归因的无奈而产生消极的厌倦情绪。(3)心理压力调适。开展压力管理培训,指导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压力,主动适应压力。没有压力的生活是索然无味的,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并不一定是消极的,适当的压力有益于教师的身心健康,激发教师潜能和工作热情,具有积极的动力意义。要学会主动迁移、宣泄,不被动等待,更不消极逃避。帮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健身、冥想、想象等压力放松技术,丰富自己的生活,有效减压放松。校长要积极改变因学校人际关系、管理方式、制度政策、管理者素质、工作构成等组织因素引起的不当压力。主动沟通,倾听教师诉述。同时引导教师向家人、知心朋友倾述,也可通过记日记的方式倾述。
参考文献:
[1][美]Barbara L.Brock,Marilyn L.Grady.摆脱校长职业倦怠———校长解压自助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肖峰.做情绪的主人.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
[3][美]阿达姆松.压力管理.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幼教美术活动中的自主学习之我见
严力群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我们只重视培养幼儿的美术技能,重视活动的结果,却忽视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与体验。这种教师灌输、幼儿模仿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猛,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美术教育应把激发幼儿的自主性放在首位,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充分调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主体性。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和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幼儿学习绘画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愿望。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画家,但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保护他们特有的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那么,他们所得到的除了艺术兴趣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外,还能产生成功感、自信心,他们将来就会用良好的心情去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去表现、创造生活中的美。
春天来了,让孩子们到外面去观察迎春花、桃花、玉兰是怎样由含苞到开放的,花丛里飞着的蝴蝶长着几对美丽的翅膀,翅膀上有什么样的花纹。不仅让孩子捕捉物体瞬间的变化,还可以让幼儿做长期的观察。如:让孩子在动物角或家中养鱼、养鸡、养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动态变化,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另外,还要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把所画的人物、动物都做成活动教具,让孩子可以通过玩活动教具掌握其结构,自由变化出各种动态,同时配合听音乐、赏舞蹈、讲故事、看录像、玩拼图等多种活动,增加对所画、所做内容的体验。
二、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给幼儿自主学习的平台。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面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教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努力去发现,
得到实现,决定着人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能否有效的形成。因此,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基的学前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思维、创造精神等特征的精神环境。
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幼儿活动的重要支柱之一。老师要有一颗爱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儿的活动中,老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老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老师应树立正确的幼儿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幼关系。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地表现自己。
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给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
在《水果》美术活动中,我首先给幼儿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要求每个幼儿带1-2种水果来,同时布置成“水果大杂烩”。上课前引导幼儿用各种方式进行自由探索:你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并鼓励幼儿可以把水果打开看看尝尝:如“桔子里面是一瓣一瓣的,里面有很多的茎”,“香蕉里面是有籽的”,当时旁边有好几个幼儿用质疑的声音惊叫起来:“香蕉里面怎么会有籽呢?我们都吃下去了怎么办呢?”幼儿通过真实的体验,不仅掌握了有关水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更多的是为幼儿的美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给幼儿自由创作的机会。
美术是幼儿最重要的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并且每个幼儿的美术表现方式、水平不同,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选的题材肯定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喜欢科普画册,他们画面上经常反映的是昆虫世界、恐龙家族、星球等等;有的幼儿喜欢看卡通电视,他们的画面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卡通人物;有的幼儿有机会去旅游,那么名胜古迹就成了他们的主题。因此,教师要为幼儿美术创作提供多种展示方式,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展示。我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感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他们就像在画他们自己。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要经常为他们画出的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加油,让全班幼儿为他们敢想、求异的精神鼓掌。
三、启发点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尤其在幼儿画“错”时,教师可启发幼儿结合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或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活动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老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 篇11
关键词:花朵;环境;身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65-01
我们常把幼儿比作祖国的花朵,培育美丽的花朵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幼儿园便是培育花朵的肥沃土壤,为他们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富有情趣、宽松和谐并具有教育功能和作用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为使幼儿园真正变成孩子们向往的乐园,使幼儿园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一、幼儿园大环境创设
幼儿园大环境创设指的是幼儿园外部环境和楼层环境。
1、幼儿园外部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幼儿园的标志,外部环境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幼儿园的印象,也直接影响幼儿的入园情绪,同时,还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幼儿园外部环境的设计首先应考虑幼儿的特点,每一个部分的设计都要照顾到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整体布局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地面、墙面、空间,使其形成一个立体的视觉环境。这样的幼儿园才能体现自己的特色,也才能受到孩子的喜爱。比如把园内的墙面画上具有教育功能的画面:大家讲卫生(大象喷水给小猪洗澡图)、排好队(鹅的一家排队图)、幼儿活动系列图(上课、游戏种类)、团结友爱(各类小动物在草地上玩耍)、爱劳动(小熊修桌椅图)、海底世界等,地面上有条件地方可利用地板砖拼图,农村幼儿园条件差,可直接在地面上用油漆绘制各种供幼儿游戏活动的图案。
2、楼层环境创设,楼层环境具有连接性特点。墙面可选取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的画面,如:通过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系列图,“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并可加入英语单词,使幼儿在每天的上下楼梯间既会用英语说,又培养了幼儿从小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也可设计“数字宝宝”和“十二属相”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普遍性。地面上可利用楼梯写上数字、英语字母,栏杆上可用各种颜色不同的漆油刷,幼儿可数着数上楼,唱着英文字母歌下楼,在分清颜色、认识长短、排序方面,栏杆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寓教于乐功能。
总之,大环境只有本着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规划设计精细合理,则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物力,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幼儿成为环境主人”的愿望,真正发挥其教育效益。
二、幼儿园小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小环境创设则指各班的室内环境创设。其主要包括室内的墙面创设与各活动区角的设置。
1、墙面创设。教育性墙饰是本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各阶段的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而课程的内容主要来自大自然、大社会,所以,此墙饰应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的现实资源加以组织和布置,在注重形象性和生动性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幼儿的参与性,让幼儿出谋划策、动手动脑,在参与创设过程中,幼儿对本阶段的课程目标已有所了解和掌握,对课程内容的接收会更快更牢。此墙面创设应该是经常变化的,只有随着课程实施的进程不断变化,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竞赛类墙饰,也是室内环境创设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可选取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喜爱的小动物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如“看谁先到北京城”、“谁先划到快乐岛”、“比比谁爬得高”,利用动物外形塑造画面,如孔雀开屏,比谁红花多,把红花贴在孔雀羽毛上等等,室内墙面创设不只这两类,还可根据各活动室的布局给予更合理的创设。
2、活动区(角)创设。活动区(角)打破了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幼儿园较为常见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场所,他们在这里的活动是主动的、积极的,也是极富创造性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创设活动区(角)?
活动区(角)设置一般与幼儿教育计划相配合,常见的活动区(角)有计划角、语言角、音乐角、美术角、建筑区、自然区、饲养区以及各种角色游戏区,各活动区(角)设置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每创设一个活动区角,教师都要向自己提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能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在这种思想指导上创设的活动区才可能做到让幼儿成为活动主人。活动区里投放的材料能够尽量提高幼儿的多种玩法,除教师准备外,更多地可让幼儿参与制作、收集、自带,各活动区域名称可根据年龄不同命名,如:小班“我搭的”,“我真能干”,中班“听一听”、“画一画”、“动一动”、“想一想”、“说一说”等,大班可直接用美术区、观察区、自然区命名或用材料,摆放说明意图“我会说”、“我发现了”等。
活动区角可使幼儿在这里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事他们喜爱的社会活动,充分体验成功和失败,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三、大小环境创设变废为宝
“废品堆里出智慧”,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利用废旧,幼儿就会直接感受到“废品是有用的”,见了“废品”不是一弃了之,而是通过动脑筋,将它加工、优化,作为环境装饰。如:发动幼儿、家长收集废旧雪碧桶,剪成“吊兰”,悬挂于阳台上,拼成各种形状,既美化了幼儿园环境,而且让周围的人都关注绿色,树立了环保意识。在活动区的创设里“变废为宝”更是值得提倡,如鞋盒经过粘贴变成了大型积木;易拉罐在一起做成了简易梅花楼,供体育角使用;废旧自行车胎,成了抢手的体育器材,可随意滚、随意跳;小棋手用瓶盖做成的军旗,在智力区角逐的不可开交;“小超市”更成了废品收购站……幼儿在利用废旧制作玩耍的过程中,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各种实践机会,促进了其智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而且树立了良好的勤俭节约、环境保护意识,懂得“废品不废”的道理。
幼儿活动环境 篇12
热爱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 一片小树林、一方池塘、一块绿草地都会成为孩子们心弛神往的乐园, 幼儿置身这样的环境, 有利于萌发探究兴趣, 积累来自生活的多种经验。为此, 我园以四季花香、绿树成荫, 碧草铺地、曲径通幽、格局有序的环境, 给幼儿一股清新的绿色之风。富有创造性的教师, 创设创造性的环境, 造就创造性的孩子, 是我园一直追求的目标。
二、布置知识性走廊环境, 引发幼儿探究欲望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 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是新《纲要》中所蕴含的新理念。我们充分利用走廊这一开放性空间, 让环境意识渗透到每一个空间之中。
我们将整个二楼楼道布置成“艺术长廊”, 让幼儿感受艺术的美与魅力。“油画欣赏”“国粹京剧—脸谱”“魅力面具”“唐山名戏—皮影”“我爱学古诗”“剪刀下的斑斓世界—剪纸”其中“油画欣赏”中既有世界名画的复制品, 也有老师们精心绘画的作品, 更有孩子们自己画的充满童趣的作品。是孩子们在体验美的同时, 也自己动手创造了美。而“国粹京剧—脸谱”和“魅力面具”巧妙结合, 在面具中加入中国国粹—京剧脸谱的因素, 孩子们在感到新奇的同时, 还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小在幼儿心灵深处埋下爱国的种子, 感受民族美术的艺术美。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动态、开放的“活环境”
幼儿园墙饰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系统中的构成要素, 也是展示园本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以《纲要》精神为指导, 以幼儿发展为本, 在“互动墙饰的生成”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促进了孩子们的主动学习, 使孩子们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让墙饰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墙饰的内容围绕幼儿的生活;墙饰的形成反映幼儿的生活;墙饰的材料取材于周围生活,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艺术作品美化生活。
我园在“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的教育理念下, 努力使每一块墙面、每一件材料都能与幼儿互动, 与幼儿“对话”。如今, 我们在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和科学教育方面,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园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种植植物的器皿、不同材料构思的墙饰、制作精美的手工等等, 都显示出了老师和孩子们的匠心独到, 充分体现了“心中有目标, 眼中有孩子, 处处是教育, 处处是创造”的思想。
一是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让孩子们学会了勤俭, 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让孩子们学会了创造, 学会了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废旧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
二是环境的设计和材料的投放暗含着教育目标与内容。
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感官, 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教师对所投放的材料都进行了精心的选择、设计和安排, 使其暗含着教育目标和内容。
三是注重引导幼儿不断地探究和学习。教师创设的环境和材料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们对于幼儿的吸引力。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班级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 使幼儿体验设计与制作的快乐, 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活动墙饰“趣味皮影”皮影是唐山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艺术文化, 墙饰构思来源于一次孩子们观看的皮影剧《大闹水晶宫》。首先老师通过照片的形式记录了孩子们在进入剧院在后台参观和演出的全过程。回来后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探讨要将“皮影”留在班上。老师帮助孩子们设计好几个板块, 第一版块“皮影文化”, 孩子们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 从网上下载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皮影知识、图片, 经过装饰之后挂到墙上。第二板块“影人制作”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选择适宜的材料制作影人。经过多次尝试, 孩子们认为最适合做影人的材料是磨沙塑料垫板, 颜料是丙烯。第三版块是“小戏台”, 孩子们利用自己制作的皮影练习操作表演故事, 使孩子们更进一步的体验成功的乐趣与巨大的喜悦。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 在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中, 孩子更容易从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提出问题并获取环境信息, 更有机会与他人沟通环境知识。在环境教育过程中, 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者, 而是幼儿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观察者, 环境教育再也不是一种空洞的教学。我园通过教育环境创设, 让幼儿与环境有效地互动, 有力配合了《纲要》的深入贯彻实施, 为提高我园的社会知名度, 为实施素质教育, 为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活动环境】推荐阅读:
幼儿园环境保护的主题活动总结11-25
幼儿园环境08-29
幼儿园精神环境05-11
幼儿园环境布置07-28
环境和幼儿一起成长07-07
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05-22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07-31
农村幼儿教师环境创设08-12
幼儿园环境创设刍议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