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

2024-10-04

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共8篇)

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 篇1

《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学习心得

所谓区域活动就是,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区域活动为幼儿自发学习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条件,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活动是一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我园这学期注重区域活动的开展,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的培训学习。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区域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从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提供投放,教师的指导等都有不少的收获,尤其是更加深入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功能,为更好地在工作中开展区域活动有更大的帮助,下面就谈一谈参加这次学习对区域活动的认识。

一、幼儿园的活动区是创设幼儿的学习环境。幼儿在活动区中不断通过游戏和操作,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一个场所,对幼儿的各项能力非常有利,对所学知识起到一个巩固和提升的作用。

二、提供个别化学习的机会。幼儿园的集体教学尽管尽量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幼儿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幼儿的.区域活动正是很好的发挥幼儿个性化展示的空间。

三、实现一日生活中的教育。丰富多彩的区域设置,使幼儿能接受多角度的知识探索,通过提供有利的区域材料,模拟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使幼儿不断增强知识,丰富生活经验。

四、区域创设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动手能力程度,发展水平,设定活动目标,提供材料,适时调整,进行指导。

通过学习区域设置活动,使我能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有了这些理念更能使我真切感受到区域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以上就是本次学习活动的体会。

★ 幼儿园教育学习心得感言

★ 幼儿园学习心得与体会

★ 幼儿园版画课程设计与探索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 幼儿园学习心得

★ 中学生生物学法指导探索

★ 交通管理教育学习心得

★ 纪律教育学习心得

★ 警示教育学习心得

★ 《人民教育》学习心得

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 篇2

一、开放性的活动区环境,为幼儿活动提供自主空间

开放性活动区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在活动区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要巧用活动室空间,合理布局,同时我们还应挖掘墙面的功能,力求构思精心、操作精细、效果精美,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为幼儿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1.巧用空间,合理布局

开放的活动区环境,其重要一点是要合理游戏空间和场所,在活动区空间布局上,应充分考虑到活动区具有动态性,在活动区空间安排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需要将室内区域之间合理进行规划、布局。例如:一次盥洗活动,发现班级有几个幼儿趁老师不注意情况下拿着瓶子、积木在水槽中玩水,原来他们对探索“水”产生了兴趣,于是我们利用盥洗室水槽开设探索区,就不需要带着幼儿到户外戏水池进行游戏。

同时,教师们将活动区由室内延伸室外,充分利用走廊空间,创设共享活动区尝试开展平行班活动。通过研讨,共同制定目标,老师们只需投放较少的游戏材料,花更多时间观察指导幼儿游戏。而幼儿操作材料的更加丰富,打破了原来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形式,与其他班幼儿结伴,产生更多的交流,获得了更丰富的体验,在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时间、材料、人际关系的开放资源。

2.细节入手,巧用墙面

活动室内墙面是活动区环境创设重点之一,对一些活动室空间较小幼儿园来说可以减少活动区拥挤现象。因此,利用墙面我们力求从细节着手,突出创新并具有教育价值。如:中班“拼图大世界”是由质地柔软、色彩鲜艳的地塑,使一面水泥墙变成了柔软,色彩丰富的软墙,水果、蔬菜、数字不同的图案给幼儿不同的刺激,提高了幼儿对各种形状的敏感度;中班“飞行棋打战”将飞行棋棋盘设置在墙面上,利用磁铁的功能,幼儿不仅可以在墙面上进行下棋游戏,而且还能感知磁铁特性,拓展其他游戏;“小鬼我最大”“新闻天天看”,幼儿可以把自己的发现和见闻以及收集到的图片在这里展示,和大家交流分享,使墙面变成更换速度最快的动态墙。

二、活动区材料的多元价值,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

材料是幼儿园顺利开展活动区游戏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可以说游戏材料与幼儿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材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充分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在活动区投放丰富而适宜的游戏材料,也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1.材料的低结构

低结构化的材料指的是,不限定玩法,由于目标非常隐蔽,对幼儿来说自主的空间很大。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建材市场“水管”,利用水管的长短、粗细、接头(二通、三通、四通)等的不同投放在活动区中,同样没有规定玩法,幼儿却能考虑到长短、粗细比例大小的匹配,自由拼装。为了能方便幼儿自由取用材料,每个班级开设“百宝箱”“材料超市”,鼓励幼儿及家长收集一些可塑性强,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如纽扣、易拉罐、报纸、花生壳、纸芯、纸箱等日常生活中废旧的用品,这些用品可以成为美工区装饰品;成为扮演区装扮材料;成为建构区建筑物等。

2.材料的情感性

在选择与制作活动区材料时,我们尽可能捕捉和挖掘幼儿生活中有意义的信息,融入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赋予物化材料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首先我们将幼儿有愉悦体验的人、事、物、境迁移到材料中,比如游戏“郊游我花十元钱”,幼儿可以在“超市”中根据自己郊游十元购物计划的制定,合理选择物品,这样的材料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学会数学换算,而且对游戏学习产生极大热情。其次,我们寻找幼儿生活中的一些有意义的素材,整理放大融合在材料中,如游戏“称一称”“量一量”,提供皮尺、卷尺、木棒等测量工具,为班级钢琴、桌椅、门窗进行测量,帮助班级口杯、书本、文具等进行称重;再次将材料情境化,使原本无生命的材料增添情感色彩。

三、多元视角的观察解读策略,为幼儿提供恰当的支持与帮助

当教师会进行多元视角的观察,可以评价一个幼儿的表达能力、观察欣赏能力、分享合作能力、解决新问题时使用和调整已有知识的能力等,才能获得介入和指导游戏的依据,才能为幼儿提供恰当的支持与帮助。

1.自然观察,时刻关注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观察解读幼儿游戏行为,应在自然情景中,时刻关注幼儿活动过程,及时发现幼儿情绪变化,同时了解幼儿整个思维活动,为幼儿提供恰当帮助。如: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不懂如何表达自己情绪。于是我们在班级设置“情绪角”,在小班该角落中可以提供电话、娃娃,中大班可以提供茶具、书本、还可以在上面挂着不同表情的脸谱等。实践表明,幼儿非常喜欢情绪角,把情绪角作为宣泄不良情绪的个人空间。又如在探索区“取泡泡”,刚参与游戏的幼儿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取到泡泡的,幼儿不仅需要有探索的精神还得有不怕失败的品质。当我们老师发现幼儿反复多次取不到泡泡时,会像一位朋友一样在旁边给予鼓励“你行的,再试试看!”当幼儿取到一小泡泡时,老师需要像一位长者一样给予表扬:“不错,再试试,看能不能取到更多泡泡!”

2.分析解读,调整策略

观察是分析解读幼儿的重要形式,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去分析解读幼儿,并调整环境的支持策略。在我们的活动区游戏中常常会发现我们提供的材料幼儿经过一段时间操作后兴趣会出现减弱,或当幼儿的活动未达目的时不愿意再参加游戏了我们要怎么帮助他们?例如“:推车赛跑”,教师刚开始意图是在汽车后面安装“磁铁灯”,探索磁铁的特性。在一段时间后幼儿就失去了兴趣。经过我们观察,原因是幼儿们在游戏中没有交流、挑战,所以很容易失去兴趣。于是我们尝试新增加“跑道”,幼儿分组,共同来玩推车赛跑的游戏,拉近了幼儿同伴间游戏的“距离”,激发幼儿兴趣。在后来游戏中,常听到幼儿们说:“我的汽车没油了!”“车子进入高速路!”这些话语再次激起我们的思考,是否可以把“跑道”改造更加有挑战性呢?在和幼儿们一同商量下,我们对“跑道”进行改良,幼儿们利用积木、易拉罐等材料使跑道呈现高低不同坡度,再把跑道宽窄进行修改,跑道途中设置了交通标志、加油站、修理站等等,“跑道”一下子变得生动而有趣,在游戏过程中调动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活动区的价值。材料及情感的介入推动了幼儿们的游戏行为,活动目标也在幼儿们的活动中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总之,活动区是幼儿游戏的重要场所,活动区环境创设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幼儿园应努力创设与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宜的环境,投放符合幼儿兴趣和现有经验的材料,从多元的角度去观察解读幼儿行为,才能使幼儿园区域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为幼儿健康成长打下基础,为幼儿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摘要:活动区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巧用空间、合理布局,细节入手、巧用墙面创设开放性的活动区环境;提供低结构、渗透情感的多元价值的活动材料;运用多视角的观察与支持幼儿游戏等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活动区,环境,创设,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 篇3

全书共有四章,第一章是理论研究,探讨了幼儿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以及学习环境设计与幼儿行为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介绍了环境行为的理论研究概况,对环境与行为的基本概念、环境与行为的研究类型、环境与行为的研究模式和环境与行为的研究方法,分别做了概括性的整理和介绍。随后,作者介绍了学习环境与幼儿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情况,包括“活动室设计与幼儿行为”和“游戏场设计与幼儿行为”两个部分。这些研究成果也是后面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是室内学习环境的设计配置,分别对幼儿活动室的配置、幼儿学习区的设计、低年级教室的设计、蒙台梭利教室的设计和幼儿游戏室的设计进行了阐述。作者指出,幼儿活动室在配置上要遵守简易性、舒适性、感官性、刺激性、稳定性、安全性、卫生性等原则。作者对幼儿园活动室的空间大小、学习区的数量、区位安排、通道设计、情境布置、教室管理、物理环境等方面也加以了说明,并呈现了具体的案例。在对学习区的设计方面,作者分别从学习目标、运用时间、空间配置、基本材料、增加活力、角区评鉴六个方面对每一个区进行了深入阐述。作者还介绍了低年级教室和幼儿活动室在学习区设计上的差异,并呈现了低年级教室配置的范例。作者详细地介绍了蒙台梭利教室的特性,并展示了蒙台梭利教室配置的范例。在本章的最后一节,作者通过对幼儿游戏室的功能、游戏室的设置要点和游戏室的配置范例三个部分详尽地说明了如何设计幼儿游戏室。

第三章是室外学习环境的设计配置,探讨了游戏与游戏场的类型、游戏场设计的原则、游戏场设计的要点、游戏场设计的案例和园庭景观等五部分。在游戏与游戏场的类型部分,作者探讨了游戏的价值与意义,指出游戏场是很重要的,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类型的游戏场。随后,作者介绍了游戏场设计的原则:统整性、发展性、多样性、挑战性、创造性、近便性、安全性。作者分别从游戏场的空间设计、游戏场的器具设备和游戏场的附属设施三个方面介绍了游戏场设计的要点。作者还出示了各种类型游戏场的设计案例,以供参考。本章最后,作者就幼儿园园庭景观的配置,即幼儿园园庭的绿化美化、花草树木的栽植和园庭设施的设置进行了阐述。

第四章是大人区与附属设施的设置,就幼儿园中与幼儿学习和生活间接相关的成人使用的空间,和一些附属于园舍、园庭或运动游戏场所的建筑与设备该如何设计进行了阐述。在大人区设置上,作者分别对行政室、保健室、观察室和家接区在设置上应注意的事项,一一作了简略的说明。在附属建筑方面,作者对于与幼儿关系比较密切的园门、寝室、走廊、楼梯、地下室、厕所和洗手台等在设置上应注意的事项,作了说明。在附属设备上,作者对桌椅、公布栏、储藏柜、饮水器、图书设备和避难设备该如何设置作了说明。本章最后,作者对幼儿园的教具器材的购置谈了自己的思考。作者首先对教具的制作和运用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教具设计的原则、设计制作流程和教具的运用和管理。随后,作者介绍了幼儿园班级应该具有的基本器材设备和幼教器材的选择原则。最后,作者介绍了蒙特梭利教具和福禄贝尔的恩物。

幼儿园环境创设、区域创设 篇4

1、目标一致性原则

2、师生共创性原则。

3、因地制宜性原则。

二幼儿园各年龄班墙面环境创设的特点与内容

小班墙面环境创设

特点:小班幼儿具有好奇、好动,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差的特点,可为幼儿创设形象活泼、造型简单、内容明确的墙饰,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内容:认识植物、日常活动用品介绍、卫生习惯、四季特征、集体游戏活动、儿童美术等。

中班墙面环境创设

特点: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水平相应提高,思维有了进一步发展,可设置一定的情节,为幼儿增加一些局部表现和与同伴合作的空间,创设互动墙饰。

内容:健康教育、行为规范、人际交往、体育活动、品德教育、自然风光、童话、神话、工艺美术、儿童美术、民间艺术、节日、职业级人物介绍、交通工具、植物花卉、生活环境介绍、爱亲人等。

大班墙面环境创设

特点:思维更为活跃,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喜欢探究一些事物与问题,应面对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不断激发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内容:品德教育、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环境知识、科幻内容、民俗民风、中外美术名作、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名胜古迹、特产、节日、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等。

公用活动墙面环境创设

特点:功能多,要遵循幼儿教育原则、遵循一般装饰原则,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并满足幼儿身心需求,注重整体风格。

内容:科幻内容、抽象艺术、童话、神话、幼儿游戏活动,体育运动等。

三区域活动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多种区域的设置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区域要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教师结构、幼儿活动的需要进行分割设置,在内容上体现教育的全面性、层次性和自主选择性。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教师在设置过程中因注意以下几点:

一、区域设置的流畅性

1、注意动静分开,避免区与区之间的干扰,如角色区、音乐区要和图书区、益智区分开,这样角色中的往来与音乐中唱唱跳跳就不会影响到幼儿安静读书和精心操作。

2、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如阅读区安放在光线明亮处;构建区和娃娃家放置在地毯上(如泡沫塑

料拼板或用玉米皮编织成的草垫),减少构建区的噪音,方便幼儿活动,娃娃家更加温馨。

3、各区用橱柜分隔开,便于幼儿自由选择和教师观察。

4、教室整体布局赏心悦目,视觉上不能混乱,同时有效的利用地面、桌面、墙面,幼儿可以在地毯上趴一趴、椅子上坐一坐,都是幼儿真实心理需求的写照。

二、区域设置的开放性

为了便于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内玩具橱、桌椅和材料的摆放都要具有开放性,区域之间要自由开放,可以全敞开,也可以办敞开,为幼儿自由出入、自由交流和取放材料留有较大空间。区域与区域之间根据活动目标可有内在联系,如开设娃娃家、洗衣房、小超市、医院等,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爸爸妈妈角色,带着“孩子”到超市购买日常用品,到医院看病,餐厅吃饭,将娃娃的衣服送到洗衣房中清洗,在整个幼儿活动中,形成区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引导幼儿主动交往,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四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应注意的几点

1、围绕教育目标与内容投放活动材料。

2、活动材料的趣味性。

3、活动材料的丰富性。

4、活动材料的层次性。

5、活动材料的动态性。

6、活动材料的自然性。

7、投放的常规材料。

8、鼓励幼儿、家长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

9、材料摆放有序。

五玩教具自制

一、音乐区角色游戏类玩具

玩角色游戏时,教师以监控为主,幼儿可以选择活动的材料、方式、方法、内容以及伙伴。角色游戏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培养。

1、头饰头饰比较直观,材料易得,做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非常实用。可以用硬纸、卡纸、布等材料制作。首先设计的时候可以是动物的头部,也可以是动物的整体形象能突出动物的主要特点就行。

2、手偶a手偶通常用布料来做。选择颜色、图案适宜的布料,剪裁成不同风格的小服装、开口留在地下,大小以手能伸进去并能自由活动为宜,然后再做头,也是用布料来做,中间填充物可用海绵、棉花、晴纶绵等,外部加上不同动物或是卡通人物形象。B可以用木雕或是泡沫做头地下掏一个食指粗细的小洞,衣服和头饰分开的。用时先把手伸进衣服里再把偶头套在食指上,这样就可以使用。C用旧手套、旧帽子、旧袜子等也可以做成玩偶。

3、服装用布料、报纸,塑料袋剪裁成不同特色的衣服。

4、感官训练沙锤,可用废旧塑料瓶装沙、小石子、各种豆类,让幼儿听声音辨别物品。小鼓,可用小铁桶、纸制小鼓、透明塑料板制作。

5、各种乐器小鼓、三角铁、木鱼、响铃、沙锤等。

二户外体育游戏类玩具

自制的体育游戏玩具主要有:沙包、高跷、大鞋、拱形门、绳子、纸球、投掷篮、毽子、轮胎秋千、轮胎攀墙等

1、大鞋用纸箱剪成鞋底的形状(长方形、椭圆形等),把旧布做成宽5厘米,长15—20厘米的带子,分别把两根带子缀在鞋底内外两侧,第一根缀前面,第二根缀在中后方,玩时,两人一前一后穿上就可以了,两人要保持步调一致才能顺利行走。

2、高跷把一对铁质易拉罐靠近低端对称地打两个孔,拴上绳子就成了高跷,脚踩在上面用手拉着绳子,就能行走。也可木制。

3、拱形门用竹条、铁丝、塑料管完成拱形,两边分别插入两个装满土的花盆里,用彩纸装饰一下就做成了。

4、纸球抛物街球,用桶装方便面盒或小纸杯装上小纸球,中间用线连上,让幼儿玩抛接游戏,可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也可玩投篮,也可一幼儿扔球,一幼儿用矿泉水瓶子打球;也可用一根细木棍插在一饮料盒(易拉罐)中间固定住,推动球前行。

5、钓鱼用一根木棍一头绑上绳子,绳子地下绑上一个小勾,去钓地上的“小鱼”(易拉罐)。

6、平衡木可用长方形木板制作,也可把圆木桩固定在地上,也可把四个易拉罐装上沙或土后用胶带或用绳子绑住放在地上让幼儿踩在上面走,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7、飞盘可用布、塑料板、硬纸片做。选择不同颜色的布料,做成直径20厘米的飞盘,飞盘的一面上钉上数量不同的扣子,另一面用布做成相应的数字贴在上面,可以让孩子使用这些飞盘认识数字、数数,也可以联系抛接游戏,自抛自接,互抛互接。

8、小推车可木制,也可用小铁桶制作

9、跳袋可用布缝制,也可用大点儿的塑料袋(幼儿能站进去的大小),上面可作装饰。

三、益智区玩具(数学区)

1、数字卡片标有数字的卡片若干,装筐排放放 ;数字涂卡若干,让幼儿在练习涂字的同时又认识了数字(小班);分解组成卡片若干;各种颜色的图形卡片若干。

2、按某种特征分类的卡片a同属性分类。如按蔬菜、瓜果等形状分类。B按形状、大小分类(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长方形、椭圆形等)。C按颜色分类。

3、用各种图形的卡片随意拼摆如可让小班的幼儿用图形拼物,等腰梯形跟正方形拼在一起可变成一栋小房子等。中大班就可以给幼儿增加难度,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图形拼摆,如两个同等大小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块就变成等腰三角形,四个同等大小的拼在一块就变成一个正方形等。

4、纸棒、套筒、套盒 用旧报纸卷成粗细、长短不同的纸棒,用胶水粘牢,表面上涂上不同颜色的颜料,孩子们可以用这些纸棒比较长短、粗细;进行排序、按物取数等操作活动。套筒的做法、用法与

纸棒一样;套盒则是用彩色纸板做成大小不同的盒子,让幼儿比较大小。也可用高粱秆、小木棍等制作。

5、数物结合可用旧的台历或挂历制作,从中间分开,一边是物(可画水果、花朵等),相对应一边是数字。同种做法也可用在大班语言区的看图找拼音。

6、钟表制作可制作一些小钟表圆形的方形的,让幼儿认识时间的同时也认识数字。

7、走迷宫可用鞋盒盖儿、衬衣盒盖儿做底盘,中间用纸片做隔断,然后在放上玻璃球或自制纸球,让幼儿端着进行摆动把小球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

8、感官训练穿鞋带、喂娃娃、用筷子夹豆子或夹玻璃球等来训练幼儿的小手的准确度。(小班)

四、美工区材料

1、基本材料投放:油画棒、水彩笔、图画纸、铅笔、橡皮、胶棒(胶水)、剪刀、橡皮泥、搓泥板、小擀杖等。

2、各种小纸盒、纸杯、易拉罐、核桃皮、花生皮、米、各种豆子、棉花、海绵等可粘贴作画,也可用海绵剪成小动物的形状。

3、各种蔬菜、水果制作,可用萝卜雕刻各种动物,活用红萝卜断开后用牙签连接做成小鹿、小狗

4、泥工制作:可用橡皮泥、胶泥、面泥制作水果、蔬菜、一些面食饺子、面条等,做好的成品均可放到超市进行游戏买卖。

五、构建区

1、可购买一些益智塑料积木。

2、收集一些废旧小纸盒、易拉罐等,搭盖小房子,也可在纸盒上粘贴一些小草、小树做装饰物。

六、种植区

1、可用透明小玻璃瓶或透明塑料瓶装上植物的种子,并在瓶上贴上标签。

2、可根据季节选种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夏季一天一记录,冬季一周一记录)

3、种植时可做多种选择,如水种、土种、经常受阳照射或不受阳光照射的种植,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看看那个长得快,那个长得慢。

4、种植容器可选择油壶、饮料瓶、小花盆、吸水石、吸水的海绵、萝卜做的容器等。

七、沙水区玩具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篇5

幼儿园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责任。每一天孩子们都在班级环境中活动着、发展着、成长着,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实施的课程内容,现代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整体规划和设置班级环境的水平和能力。班级环境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墙面布置、游戏环境、区域设置等几个块面,这里主要谈谈墙饰的创设。

一、幼儿园班级墙饰创设的特点

强调教育环境的先驱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溶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大家知道,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的。我们要重新认识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要将班级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途径,作为幼儿园实施课程内容的重要手段。决定幼儿园班级环境质量的关键,说到底还是幼儿教师。幼儿园班级墙饰创设是教师和幼儿合作互动,共同创造充实的生活,并在自己班级的墙面上表现、展示出来。

1、教育性——班级的每一平方墙面都应发挥其教育功能,墙饰的创设是在幼儿园整体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有计划,针对幼儿的特点精心设置的,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2、适宜性——不同的年龄班应有不同的墙饰内容呈现,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选择符合幼儿需求并有发展价值的教育内容作为墙饰内容。

3、参与性——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参与其中,用他们喜欢的、独特的方式表现自己,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艺术性——墙饰的艺术性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发挥墙饰的审美作用,让幼儿感受到墙装饰的色彩美、装饰美、结构美,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二是幼

1儿喜欢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5、情趣性——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幼儿时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非常愿意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体现墙饰创作的审美愉悦。

适宜各年龄班的墙饰内容介绍——由班级教师介绍本班墙饰的特点及表现方式。

 小班

 中班

 大班

二、幼儿园班级墙饰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总体来说,应纳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幼儿园要进行价值筛选,幼儿园骨干团队带领大家研讨,根据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办园特色和具体的课程内容,提出设计框架,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全园对教育环境的创设理念达成高度一致十分重要。在每学期结束后或开学前,由各班级自主选择规划,写出设计方案,经年级组论证,提出修改建议,解决班级实际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再由班级实施制作。

1、园本性原则—— 幼儿园墙饰能直接地反映出幼儿园的园本文化构成,园长、教师以及家长的选择和追求的不同,幼儿园的文化品位和格调会有明显的不一样。

2、可控性原则—— 班级墙饰是一种高结构性的组合,是由专业的幼儿教师精心创设,教师必须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地将最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组织到环境之中,以获取教育效益。

3、协调性原则——幼儿园内班级众多,各班选择的内容和材料如何保持班级特点,平行班之间如何体现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这就需要幼儿园进行整体协调,以更好地展现幼儿园的文化内涵。

4、经济性原则——低成本,高效益是我们墙饰创设的经济性原则最好的解释,从当地实际出发,就地取材,合理利用自然物和安全适用的废弃物料进行制作,是大力提倡的,因地制宜,勤俭节约一直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方针。

三、幼儿园班级墙饰的内容来源

幼儿园墙装饰内容来源十分广泛,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体智德美各方面内容都能选择;从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方面来看,幼儿园各领域、学科、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均可选择;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来看,每天的身体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也均可选择。因此,我们很难给幼儿园班级墙饰作恰当有效的组织分类。

墙饰内容的选择质量受教师的观念、人格、专业水平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

园长、教师、家长是环境教育的选择者,而教师是班级环境中墙饰内容选择的主要责任人。教师是否能作出正确、自主、明智、有远见的内容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幼儿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作为教师要思考的是:我们如何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老师关心的是什么?老师认为有趣的、值得做的、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是什么?老师赞同和欣赏的行为是什么?引导孩子感知教师认为的重要之事,并为此而努力。这一过程有助于组织幼儿的学习经验,如:培养幼儿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提升幼儿问题探究的兴趣和能力等。尽管墙饰内容的选择资源是如此的丰富多样,从幼儿学习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环境资源分类认知性资源、情境性资源、亲历性资源、问题性资源五类,通过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以连续性(直线式地重申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后续经验要建立在前面经验的基础上拓宽加深)、整合性(经验的组织应有助于孩子逐渐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的方式,有效的组织幼儿的学习经验。

现代幼儿墙饰设计越来越专门化、专业化、操作化、过程化和精细化。越来越考虑到儿童的兴趣及其思维过程。

墙饰内容可选择建议:

1、自然类:植物(水果、菜、花草树木、生长系列)、动物(家禽、家畜、野

兽)、自然物(泥土、沙、石)

2、人文类:(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城市历史调查、生肖动物调查、放风

筝、成语故事收集、感受京剧、感受水墨画、我身边的~~~)

3、科技类: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建筑工程(亭、台、楼、阁、榭、桥)、神奇有用的小工具等。

4、民间文化类:服装、纸艺、瓷器、扎染、乐器、茶艺、花灯、皮影等。

5、“我----”: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深度的观察、追踪、记

录。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逐步产生主体意识,而独立、自制、专注、秩序、合作都是主体意识的体现,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终身有益的品质。当今世界儿童教育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关注儿童的发展和学习状况,注重引导孩子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关注、参与和体验,鼓励孩子进行猜测、想象、观察、操作、验证,注重孩子的操作过程。墙饰内容的选择还应符合《纲要》中指出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以下内容 建议不涉及:英语教学、识字教学、幼儿之间的横向评比。

四、幼儿园班级墙饰的块面设置

幼儿教师要对自己班级的墙面大小、位置以及适合内容了然于心,将属于自己班级的墙面进行分割,选择出一个大块面作为主墙,其它则分成若干块副墙。主要块面有:

 大、小主题墙

 各种作品展示墙

 家园联系墙

 生活游戏墙

以班级为单位了解墙饰的种类。分类拍摄

在墙饰的设置、制作、上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定好班级墙饰的整体色调。每个班级最好要有自己独特的色调,至少是年级组之间不一样。体现出班级特色。

2、预设大主题墙的生长性块面,大小主题墙之间处理好:稳定与变化的关系、全面与特色的关系、丰富与单一关系、广度与深度的关系。

3、出现的文字、数字一定要规范。

4、凡是上墙的一切块面均要注重美感。幼儿每天生活在班级环境之中,墙饰美感的呈现能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让孩子得到

美的熏陶和培养。

5、幼儿教学活动面对的墙面要留白,以防刺激过多影响幼儿学习。

五、墙饰中幼儿的自主表达方式

1、调查——围绕某个主题或问题,通过提问、观察、倾听和记录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资料,深入探究问题,获得真实经验的过程。(调查内容是墙饰展示的重要方式)

2、交流——教师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帮助孩子发现问、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鼓励同伴相互交流,共同活动,建构知识。(墙饰内容的动态变化过程的展示是幼儿与教师交流的常态内容)

3、收集——墙饰展示中涉及的主题或问题是发动幼儿参与活动的良好楔机,让幼儿收集相关的信息材料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收集的过程是教师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支持幼儿有效地与环境互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的过程。

4、图表——幼儿亲手制作的图表在墙上展示能让幼儿体验成功感,日常生活游戏中的规则图,生活中小制作的流程图,幼儿自主设置的目标进程图表(自然物的生长情况、绳、拍球数量)等。

5、照片——让幼儿围绕主题提供照片展示是常规方法。关键是设计让幼儿自主参与的生成照片,让照片具有过程性和教育性。如“寻找春天”春天哪些花开了?每个孩子去找一种花拍下来,给大家讲一讲,这是什么花?是什么样的?

6、作品——孩子在幼儿完成的作品数量是很多的,教师选择上墙的幼儿作品一定要注意全体性,作品展示要特别注重美感,墙上的作品展示,功夫应在墙下。

六、墙饰质材的选择和创意运用

1、纸质材料

2、布艺材料

3、软木材料

幼儿园中班环境创设 篇6

篇一:幼儿园中班美术区域环境创设

幼儿园中班美术区域环境创设

周燕

内容摘要:根据纲要精神,通过美术区域的创设,让孩子拥有能和同学及老师互动的平

台,拥有一个健康成长,一个利于身心发展,适合兴趣,认知水平的条件。让孩子在学习过

程中能感受到宽松,愉快,温暖的环境,让他们在环境中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

关键字:建设 探索 材料

正文: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环境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环境作为幼儿园教

育的一种隐形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和

功能,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环境创设也成了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心理学家

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与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我们活动的室中

的美术区域环境是幼儿每天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性,个性发展时刻都受到潜移默

化的影响。因此美术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不容忽视。那么我们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如何

把活动室的美术区域环境创设更符合幼儿的兴趣发展,以促使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为幼

儿主动学习,探索提供有效的帮助成了我们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以

新纲要理念指导,以师生共创为切入口,为求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

活动室环境。使活动室环境与幼儿,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产生互动,丰富和深化主题

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由于幼儿间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孩子最容易从同伴之间获得学习,产生

灵感。所以因应自由组合让幼儿合作,搭配,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一幅出色的作品的完成,往往是几个伙伴合作的产物。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教授戈特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制

力作为教育的标准,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教师。一次,我在布置班内环境过程中,发现平时非常喜欢打打闹闹的两个小朋友竟然通过合作,完成了一幅美丽的剪纸。我还表扬

了他们俩。通过对幼儿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明确了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更新了

理念。对幼儿所表现出的一些‘有创设的行为’易于接受,激励幼儿产生奇思妙想,也为我

们制造性美术活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将努力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让

艺术活动真正成为放飞幼儿思维的空间。

幼儿的审美能力很重要,所以我们创设过程中,也要介入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材料,也需要放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区域中,我们投放了各种不同的题材的工艺美术品,如:贝雕,名画,工艺盘等,这些作品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最有帮助。可是幼儿

对于作品的欣赏往往仅凭自己的喜好判断,无法理解作品深刻的意境,此时,我们就必须介

入,以开放性的言语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我们要让每个幼儿研究画法,启发幼儿对比思考,展开联想,诱发幼儿的的艺术直觉和创造潜能,让幼儿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扩展思维的广

度,感受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能使他们得到参与艺术体验并获取审美能力的

机会。

二: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

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

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性潜能,只要得到适时科学的开发,就能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而且创造力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能

越大。中班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的转折期,有了较明显的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应十分

注意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培养幼儿有目的的观察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表现通过比较发现各种事物的明显不同点,较完整地观察和把握客观对象的基本特征,在思维方面开始先命名再作画,能为作品的每一个图像命名,尝试围绕一个主题思考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但构思不稳定,仍然边构思边作画,极易受环境或情绪的变化转移而偏离主题。手眼一致动作的能力逐步提高,开始能用手腕动作来创造图像,但小肌肉动作上不灵活,在控制力度上尤为困难。我们是以蜡笔彩色画为主,同时还穿插着线描和水粉画,纸工和泥工。

中班美术活动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鼓励幼儿运用色彩、线条、形状大胆进行美术表现。每次美术活动我都会围绕主题给孩子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有一种跃跃以试的冲动,就可以激励孩子们去画画,甚至画好,愿意用图画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冲动。并且还鼓励他们大胆添画,使画面丰富。

2、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体验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幼儿都比较喜欢纸工和泥工,虽然有小朋友技巧还不怎么娴熟但至少都是积极参与大胆手操作。并且能在操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3、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橙、紫颜色,并逐步学会辨别同种颜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

4、引导幼儿乐于参加手工活动,学习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帮助幼儿养成独立去放、收拾整理的习惯。

5、引导幼儿学习用捏、插接等方法,塑造简单的综合体。

6、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折、剪贴出简单的物象。在自主操作上,幼儿还不够大胆,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折纸上幼儿练习太少,手指不够灵活,幼儿的耐性也不够。现今的很多幼儿园都很喜欢画画,在画画的过程中,他们能学到很多,也能获得很多快乐。所以,绘画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绘画有助于发展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健全幼儿思维,提高智力素质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绘画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形象思维,所以,幼儿绘画是特点又非常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儿童绘画与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紧密相关;儿童绘画与训练右脑功能及创造性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幼儿绘画具有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儿童画的常识、语言等科目密切联系;幼儿把绘画作为自我表现的重要手段;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画画。所以说幼儿绘画是幼儿创新教育的最好手段之一。就绘画而言,幼儿只要真正获得了绘画创新的自主权

让幼儿画画重在培养主动自我表现的自信心,而不能把成人的画法强加给幼儿,扼杀幼儿天真的绘画方式,迫使幼儿依赖老师。从而失去主动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剥夺了幼儿想象的自由,扼杀了创造性。这种方法只会让幼儿感到厌烦,如果让他们自己动脑,画出自己内心想到的景色及画面,尊重他们的艺术表现天赋和表现方式,放手任幼儿去想象和创造,这样更能培养他们的能力。

三:提供有层次性和主动性的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同一年龄的幼儿的认知结构,发展速度及心理特质具有差异性,那么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的表现对各种美术活动的喜好和动手能力的强弱也必定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应该从在投放资料的过程时,投放不同层次。

开展美术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在于兴趣,能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知识,适合其发展的活动环境,无论是性格活泼,还是不言语的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都能找到适合的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要求老师们在资料的提供时注意材料的不同层次,如果只提供同一层次的材料,那么幼儿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远,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高或者更换材料,调动孩子积极性,不让他们感到厌烦,这样更能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在教育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非常重要,关系是心理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式,而不是权威式,教师与幼儿交谈的过程中,不能是指挥式。在生活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给幼儿提供材料,而更应该去关心他们的想法,最大限度的缩小与幼儿的距离,教师都应该用鼓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幼儿,积极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在对待幼儿时。要不指责、不偏爱、不歧视、不放弃,让每位幼儿从心里感到自己是受同伴和老师的欢迎。

美术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是幼儿环境的一个部分,在教师创设时,要切身于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智慧,共同创设一个教育目标相互的环境,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发展、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使孩子更能健康成长,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篇二:环境创设之中班幼儿对环境的喜好

龙源期刊网.cn 环境创设之中班幼儿对环境的喜好

作者:沈燕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23期

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创设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室内环境进行探讨。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他们的对事物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了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然后进一步阐述了区中班环境创设的特点,鉴于以上特点接着特别提出对中班各区域环境的规划及创设。此外教师也应加强环境创设中与幼儿的互动与反馈,让幼儿乐于参与其中,感受活动的乐趣的同时,维持幼儿对活动的探索和发现,做到幼儿为本的理念。

一、中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

(一)中班班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

早期的经验帮助孩子调整大脑内的突触连接,并最终使他的大脑形成一个网络,使其学习效率达到可能的最佳水平。学前教育如能提供丰富、复杂多变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大脑皮质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之间的联系也随之增多。早期经验对调节脑部神经连接有重大影响,而这种连接又最终造就大脑的构造方式。也就是说,孩子早期的生活环境,实际上决定了大脑的结构。他所经历的事物越多,越具有连贯性和趣味性,他的大脑就塑造得越精妙。

(二)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1.认识的发展

经过一年的学习,幼儿在安全、自我保护等方已经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知识和经验,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动作得到了发展。他们逐步学会了区别各种色调的明度饱度,并能将基本颜色与其名称联系起来。在方位知觉上,已能辨别前后方位,但还不能辨别左右。同时,在幼儿园集体生活和有规则游戏的影响下,他们的有意注意继续发展,有意注意的时间可达5-10分钟。

2.情感的发展

孩子的思维离不开具体的、形象的东西。中班幼儿的情绪情感比小班孩子稳定,他们不会看到别的孩子哭而自己也哭。这时的孩子,已形成了基本的道德情感,对成人的赞许会产生满意的情感,对成人的谴责则会产生羞耻的情感。;;;;;;;;;;;;;;;;;;;;;;;;;;;;;;;;;;;;;;;;;;;;;;;;;;;;;;;;;;;;;;;;;;;;;

二、区域环境的原则

(一)与教育目标的一致

篇三:幼儿园中班环境创设方案

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幼儿园环境对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注重发挥,塑造幼儿的“三性”,使幼儿园的环境和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体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现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园环境创设也不应用成人的审美观去营造。因为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应做到让幼儿自己说美。本学年,我们充分利用空间,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想象,让幼儿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是他们的乐园,是他们的家。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没有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因为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所以我们并没有把精力放在“我想 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是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这些问题上。这种参与,让他们最大可能的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主人翁的角色自豪感。

1、教室墙面布置

班级墙面布置,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创设与教育相吻合的环境,本学期我们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决策者,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使幼儿的参与性落到实处。本班幼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了班级吊饰彩圈,激发了幼儿的积极、主动、合作的情感。五彩杯的吊饰作品,也是由幼儿自己绘画、穿线、剪裁完成。幼儿还和老师一起创作了主题活动(小兔子)(美丽的风车)每位幼儿都献计献策,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认证。

2、廊道门窗

根据我班的情况,阳台一角我们开设了植物角,让幼儿自发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花草植物,播种、浇水、松土全过程都由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完成,植物角的墙面也利用幼儿在户外玩耍时捡到的树叶,和教师共同完成了小树宝宝的造型装饰。廊道窗户旁边的墙面用幼儿的作品来装饰,称之为“幼儿天地”。这样家长也能看到我们的 教学情况,幼儿也知道爱护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体会到成就感。

3、区域创设

为使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与幼儿产生交流作用,本班提供的6个活动区,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每位幼儿看到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在老师的改动下变成了自己喜爱的玩具,也使幼儿知道了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道理。还有他们自己带来的小蝌蚪,蚕宝宝与小朋友们分享快乐、共同观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等到小蝌蚪长成了小青蛙,我们又组织幼儿将其放生,让他们感受生命的神圣。我们开辟了(图书角)(观察角)(爱心医院)(植物角)(名人角),让幼儿自己的想象有了展示的舞台。本学期我们还创设了一个(我是值日生)的主题区域,幼儿们非常喜欢。本主题让幼儿轮流自己动手每日更换自己的相片、日期、实时天气情况并成为当天的“小老师”协助老师管理班级。

4、家长园地

如何创设幼儿园环境 篇7

一、物质环境

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 陶冶幼儿的性情和情操,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让他们能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周围世界的奥秘。因此, 在创设环境时, 要有目的, 有计划的将教育渗透到环境之中, 让幼儿在非课堂式, 非正规式的环境里进行潜在的学习, 接受深刻的教育, 让幼儿在与物质环境相适应的基础上, 让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 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 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在老师布置教室的时候, 他们都喜欢围着看, 好奇的用小手摸摸, 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我们在环境布置中结合主题内容, 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例如:墙面布置中“美丽的秋天”, 师生通过画画、贴贴、剪剪、印手印等共同创作完成了一片美丽的“果园”, 而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有关秋天的物品来, 如:照片、卡片、水果等, 把它们“放”到“枫林”中, 并兴奋地与老师、同伴一起说说、看看、尝尝。有一次, “果园”中的香蕉太少了, 一下子就被几个孩子尝完了, 杜宇航急得直哭说:“我还没得吃呢。”这时, 何佳娴听见了说:“别哭了, 我家有, 我明天带多多的, 给你们吃。”其他的小朋友听了也说:“我带苹果”“我带梨”……最后连平时从不带东西到幼儿园吴张义楷也说:“我带葡萄吧。”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这时“美丽的秋天”由此变成了“丰收的果林”, 孩子们从中感受了合作和分享的快乐。

二、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 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 一种感觉。一般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无形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气氛或氛围。它的质量是制约物质环境功能发挥的阀门。精神环境越宽松, 物质环境的能量就释放得越多。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因此, 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各个活动中, 我们总能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 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我们教师经常会说一些这样的话:“老师有件高兴的事, 真想告诉你们, 让你们和我一起开心!”“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就说出来吧!让大家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关怀、信任和鼓励, 为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从众心理的支配, 人们总是十分自觉地接受社会文化, 并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社会潮流。正因如此,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强而有力的。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 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在角色游戏时, 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 而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 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表现, 如各种语言、动作、形象等, 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孩子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同时在角色游戏中, 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 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 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 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能和交往能力。

2、利用户外集体游戏的机会

我们常带孩子到户外玩集体游戏, 这种集体游戏不强求全体参加, 尊重个人的选择, 但有一定规则。如不允许孩子玩过喜欢的角色后就宣布不玩了, 因为这对其他孩子是不公平的。如发生类似情况, 教师就要抓住机会教育孩子:一要照章办事、遵规守纪。二要尊重同伴, 为他人着想。这种良好群体习惯的养成, 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3、故事表演

这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幼儿园退休教师派莱总结出来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手段。方法是这样的:为每个孩子准备一本故事记录本, 让孩子口述故事, 教师记录。记录完毕之旨, 教师再给“小作者”念一遍, 然后请“小作者”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表演。这个过程似乎不大精彩, 但我们发现孩子们既争先恐后地排队讲故事, 又积极参与表演。这个过程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在表演中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4、组织幼儿参加社区活动, 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家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居多, 孩子很少参加社会公共活动。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经常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园孩子参加的社会活动。结合国庆节, 把孩子们的好节目带到社区表演;结合重阳节, 我们的孩子自带礼物走进敬老院去慰问孤老, 并为老人做一些捶腿捶背等力所能及的事, 看着孤老们一张张欣慰的笑脸, 孩子们也露出了天真灿烂的微笑, 和孤老们一起快乐地分享着“关心人与被关心人”的幸福滋味。

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 篇8

一、生态本色——区域活动的设置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上,我们有如下体会:

1.区域划分合理、方便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一般都集中开设在教室的四周,以方便幼儿活动和操作为宜。但是如果教室的空间不够宽敞比较拘谨的话,我们还可以利用午睡室、走廊等地方开辟区域。每个区的区域材料摆放高度不高于幼儿的视线,方便幼儿取放收拾,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

2.区域标志统一、美观

幼兒园区域标志应该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审美需要,体现幼儿的审美情趣。因此,每个区域都要有明显的标志,如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配以区域名称。统一美观的标志,帮助幼儿将不同的区域进行辨别,知道每个区域的功能和材料,能够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意愿很快地进行选择。

3.区域氛围开放、舒适

教师通过创设开放舒适的区域环境来吸引幼儿,激发其主动探索、求知的兴趣,如语言区有柔软的泡沫垫、靠垫、洋娃娃,幼儿可以在舒适的氛围下阅读;建构区有大幅的高楼背景、提供安全帽、建构图纸、绿化辅助物等材料,幼儿可以自由建构……

二、生活本质——区域材料的投放

陶老先生启示我们:“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我们遵循这一教育原则。

1.取材生活化

经验告诉我们,幼儿容易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产生亲切感和好奇心,一些常见的事物也能激发起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而成为其探索和求知的起点。那么,我们的区域材料的取材是如何体现生活化,又做到丰富的呢?

首先,原样的材料直接利用。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如豆子、筷子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联系夹豆子的本领,发展手部肌肉力量;毛线和纸团在一起,就可以联系绕毛线,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利用小衣服、小袜子练习叠放与收拾,提高动手能力等。

其次,有用的材料组合使用。我们会把旧书中的卡通形象剪下来,然后投放到用月饼盒做成的故事盒中;我们会在牙膏盒上插一些吸管,让幼儿根据上面不同数字的要求套进相应数量的圈;将饮料瓶通过切割做成沙漏等。

最后,怪异的材料创意应用。怪异的材料主要是指一些似像非像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放在教室的百宝盒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在区域活动的需要,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发展幼儿以物代物的想象创造能力。

2.内容生活态

以“生活”为出发点,我们首先发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因此可以提供娃娃和衣服、裤子、袜子等材料,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自理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学会系鞋带、学会剪手指甲等,因此,在区域里提供泡沫纸做成的鞋子、长手指甲的手,以及真的鞋带和安全指甲剪,锻炼中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以“生活”为出发点,我们其次发展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能力特点,提供不同的区域材料。如小班幼儿科学区提供的成品材料比较多,因为半成品材料对于他们来说有点难度,主要是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的方法来发现事物之间的奥秘,但是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半成品的材料较多,幼儿可以自由探索,自主实践,以自己的意愿来发现各种不同的科学道理,发展幼儿探索和求知的科学精神。

三、生命本身——区域活动的实施

幼儿园的活动必须是能有效促进幼儿生命个体生长、发展的,对于教师来说就有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区域活动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主题材料与其他材料相结合

区域材料可以跟着主题的实施来投放,这样做的好处是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对集体活动中的所学知识有个预习、温习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加深对主题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如,中班在开展主题活动“我长大了”的时候,围绕主题活动的开展,教师在区域里分别投放了儿歌《别说我小》《会长大的鞋子》,绘画《我和弟弟妹妹一起玩》,数学“从小到大的排序”,音乐《母鸭带小鸭》等操作材料,随着主题活动的实施和开展,幼儿可以在区域里预先学习主题活动中的内容,还可以在集体活动之后通过区域活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活动记录与活动评价相结合

丰富的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尝试其中材料的操作。怎么样才能保证幼儿人人都参与区域活动呢?我们给每位幼儿一本区域活动记录本,将每周的区域活动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来,幼儿完成后在其相应的内容下面打个勾,表示自己的操作情况。教师通过检查区域活动记录本来查看和了解班级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情况,提醒没完成的幼儿及时完成。这样做,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自律、自觉的个性,养成合理安排自己学习任务的个性品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上一篇:讲好冬奥故事,共赴冰雪之约征文下一篇:对森林管护新机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