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论文:浅谈幼儿园小班主题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2024-05-11

刘丹论文:浅谈幼儿园小班主题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精选6篇)

刘丹论文:浅谈幼儿园小班主题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篇1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园小班主题环境的创设

浅谈幼儿园小班主题环境的创设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发展。通过对《纲要》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我深深感受到了幼儿的发展就是在与环境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因此,我们以互动式主题墙为主要切入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幼儿发展目标相结合,积极探索主题环境与幼儿一日生活、教育教学以及家园间的多元互动,重视对主题环境的利用,尝试让主题墙“说话”,大胆在实践中诠释新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原则,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真正实现环境与幼儿间互动。

关键词:

幼儿园 主题环境 小班

正文: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是幼儿每天会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班级主题墙已成为孩子们在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班级环境一般都是由教师布置后,就基本保持不变,而正是因为这样统一的环境,幼儿没有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失去了自主参与的机会;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纲要》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我园实际情况,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了班级主题环境。

一、情感的渲染,智能的启发

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让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把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建构性要素,让主题墙饰与幼儿的发展互动起来。教师要善于运用周围的环境,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正如新《纲要》所说,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挂在班级走廊上的线描装饰画,如:《美丽山水》、《童趣世界》和我们教师精心制作的手工艺装饰,如《四季特色》、《热浪天空》等,使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而在我们班级内,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组合粘贴画作品,让孩子们体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其次,班级环境创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幼儿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在我们班级的向阳处,我们开辟了种植区和饲养区,结合我班主题环境主题“海洋世界”,我们放了许多适合室内生长的水生植物和动物,如绿萝、马蹄莲、铜钱草、豆苗、金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等,并在区角中设置了“爱心语录”,如“爱我,看我,别碰我”、“爱我,看我,照顾我”,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植物的知识。对于我们小班的孩子来说,虽然他们对文字认识的不多,但也无法阻挡对动植物生长的兴趣,他们会自己动手绘画记录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他们还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简单的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活动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和饲养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而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了手工制作来装扮我们的班级,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如用玉米粒、西瓜籽,开心果壳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制作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或变成一个有趣的动物,或变成一个可爱的宝宝。培养幼儿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班级环境因此变得更有意义。

着重于情感渲染的同时,我们还关注幼儿的智力启发,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班结合教育目标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于墙面的主题栏,内容丰富,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有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绿色环保主题如:《绿色的世界》、《秋叶》、《我和动物做朋友》等。丰富的主题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的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抓住兴趣点,呈现动态化过程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对自己的家庭较为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在“亲亲热热一家人”的这个主题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家中有谁?有些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做什么?等等。然后与幼儿一起收集“家”中的一些物品(例如:全家福照片、娃娃喜欢玩的玩具、喜欢吃的糖果),最后营造了温暖的“娃娃家”,让孩子们在“家”中感到安全、自由;有玩伴、能活动。

随着幼儿不断发展,他们有条件也有能力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因此应关注幼儿的发现,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环境创设应蕴含在幼儿的发现、关注点上。在班级区域的设置上,我留有幼儿自发形成的观察区,即幼儿觉得有趣、奇怪的物品都可以放置这个区中进行观察。

实录: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蝌蚪的?

为了布置班级自然角环境,我请孩子们带了各种小动物和小植物。这天,想请孩子们相互观察、欣赏各自带来的东西,就在这时一个孩子突然说:“老师,小蝌蚪变了”“老师,小蝌蚪会变成什么呢?”“它吃了什么东西会变身?”话刚音落,孩子们围在一起对小蝌蚪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发现幼儿生成的这一问题十分有价值,动物是幼儿生活中十分熟悉、接触频繁的,而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蝌蚪却日渐变少。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在自然角里多放了一些小蝌蚪,还和幼儿一起定时观察蝌蚪的变化,记录蝌蚪的成长过程,以孩子们说我画图的形式记录。一时间里,整个教室就像个“科学观察室”,教师以欣赏的态度和幼儿一起观察,关注幼儿的提问,让幼儿积极讨论,发表意见,把个别幼儿的兴趣引伸为大家的兴趣,让幼儿对进一步探索“动物”产生了可能。

透过班级环境创设,可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发展情况,看到幼儿学习的过程,看到不同幼儿在同一个活动中的个体反映,环境创设中幼儿们的学习热点。同时,也由幼儿的“关注点”、“发展情况”、“个体反映”、“学习热点”等再一次引发新的班级环境创设的主题、内容及形式。例如,我们在开展 “好玩的玩具”主题活动时,与幼儿一起布置了一个“玩具之家”,那里面的各种各样玩具都是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小朋友可以到“玩具之家”里找“玩具”朋友做游戏,当玩具没人整理时,“玩具”要找自己的小主人。在这个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幼儿对车特别感兴趣,但又不认识。于是,我们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区角——“汽车部落”,以满足幼儿的兴趣,求知欲。

三、实现多元互动,共创成长之路 1.生生互动

陈鹤琴先生说:“室内布置应以幼儿的成绩为主,儿童画的图画、剪的剪贴、做的纸工、泥工和其他手工,都应该陈列出来,这样才可以鼓励儿童。”因此,每次在选择主题环境布置内容时,我不是将主题所需要的内容用同样的方法展示,而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来展示他们不同阶段的作品,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小班的孩子动手能力差,我提供糖纸让他们自己动手包“糖果”,在制作过程中,一些能干的孩子总会去帮助能力差的孩子,手把手教,手把手学。我还提倡给孩子自由支配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自由的时间去整理、布置活动室,使孩子们置身于环境之中,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把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中。我积极采纳和吸收孩子们的建议,并请他们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不仅给孩子们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愿望,增强环境的保护意识。如在主题《美丽的春天》活动中,我让孩子们一起参与布置主题环境,在墙面上布置春天的景色,在的树上制作一根根柳条,并让幼儿自己撕、剪皱纹纸,再准备春天的蝴蝶、燕子、蜜蜂、迎春花等,为幼儿提供好需要的材料,引导幼儿了解春天里会有哪些小动物、小植物,让幼儿在这个情景中自我发现、自我探索,通过讨论、观察、操作,总结对春天的认识。由此可见,孩子活动后的成果,随时都呈现在眼前,而不是通过教师之手、教师之口,幼儿的成就感得到了鼓励和增强。2.师生互动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他们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我为幼儿准备的材料是随着主题的深入、变化以及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内容和材料的不断调整和更新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主题开展的前期准备,如:一些主题相关的资料投放,暗示孩子、引发孩子关注;也可以满足主题实施过程中小组化、个别化教育的需要;还可以是主题活动的延伸,如: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生成的问题,有的可以把它转化到区域活动中来。当幼儿看到空空的主题墙面时,会产生想法并愿意和教师一起创设主题环境的想法,得到了教师的赞同和支持。作为教师,我也随时提出问题让幼儿想办法解决。如:我的手里有个吃剩下薯片罐,你们想想可以把它做成什么?一个孩子说可以成花瓶,大家异口同声的表示同意。“你们告诉我准备怎么做?”“你们需要一些什么材料?”讨论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后,我就鼓励幼儿自己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想表达的内容,让他们主动收集有关资料,准备材料等等,激发幼儿布置主题环境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主题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其次我们的角色要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幼儿在这活动中学到了手工、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随着主题环境内容的不断增加、不断变化,幼儿的故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充实。

3.家园互动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他们成为促进孩子发展的成功者。在主题环境的展示中,我会有目的的安排一些让家长参与的内容,如制作各式调查表,请家长以彩色图画、文字和幼儿共同完;有亲子共同参与完成的手工作品,例如“美丽的海星”;请几张帮忙收集的图片资料、代幼儿用语言表达的文字撰写等等。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配合,正是有了家长的参与,主题环境的展示内容更加丰富,孩子们获得的知识更加全面。如小班主题《亲亲热热一家人》活动中,我利用“三八”节在班级展开了“我爱妈妈——爱心贺卡”活动,提倡家长通过自己收集的材料制作爱心贺卡,充分发挥家长的聪明才智,通过她们的精心设计、巧妙制作,一份份精美的爱心和卡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让孩子试着讲述和妈妈一起制作的过程,用到哪些材料,表达想对辛勤、可爱的妈妈想说的话,把这些满载着爱的贺卡展示在主题区域中,布置成一道独特的主题墙饰。每每孩子经过,都会指着上面自豪地说:“这是我妈妈做的,可漂亮啦!”

总之,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并与之产生互动的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像海绵吸水一样融入幼儿成长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幼儿园适宜环境的创设》朱敏芳,1997。[2]《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丹论文:浅谈幼儿园小班主题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篇2

一、主题环境要体现主题活动

新教材《快乐与发展》中的活动内容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 主题活动和环境创设一直 相依相随 ,环境为主题而创设, 主题依靠环境更深入更具体的开展。因此,在创设班级环境前必须要确定主题。主题环境是班 级环境的 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它借助墙面及各个区域来展示主题活动的进程。将环境与主题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可以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因此,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 教师要根据主题的核心内容与要求, 来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与内容; 要变以往装饰性的环境为富有教育 价值的环 境 ;要将主题活动的内容融入到整个活动环境之中; 还要根据各主题的要求创设与主题相关的 各类环境 ,要让幼儿能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生活、发展、提高,使环境的教育功能真正落到实处。如,在主题活动“变化的世界”开展前 , 教师就可开始搜集有关“变化”的资料,如幼儿成长过程的照片、小时候的衣服、青蛙生长图等,为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做好准备。教师还可根据主题活动不定期地更改环境墙饰, 为幼儿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环境氛围。

二、主题环境要体现幼儿的参与

主题墙是主题活动预设与生成的产物, 墙面主要展示主题活动的内容。创设的主题墙应是动态的,应随幼儿的学习、活动需要而变化,应更好地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同时主题墙还应是互动的, 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园互动”的有机结合和展现。因此,创设的主题墙要发挥启动主题、展示主题、总结主题的功能,引领主题、渲染主题氛围,深化主题、引导幼儿与主题互动,延展主题,展示幼儿作品。教师要让幼儿多参与环境的创设,在活动中要多关注幼儿,观察其兴趣点和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才是对幼儿求知、探索欲望的支持与鼓励。在设计主题活动“古老的玩具”中,教师可一直注重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鼓励他们一起动手参与环境的布置。如,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民间玩具,开办“老玩具展览会”;引导幼儿找这些玩具的特点 ,讨论制作方法,指导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老玩具的制作;在幼儿充分玩过自己 做的玩具 后 ,帮助他们把做好的风筝、风车等玩具做成吊饰挂在教 室的横梁 上等。随着活动的开展, 墙饰的内容不断丰富,这既创设了环境,又体现了主题活动,更促进了环境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三、主题环境要体现家长的参与

家长资源 是幼儿园 不能替代的,更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尊重家长,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要让家长认识到创设幼儿环境的重要性, 要激活家长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 共同创设一个和主题教育目标相呼应的环境,支持、引导幼儿和环境之间互动, 使主题教育课程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在活动中, 材料的准备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关系着活动的开展。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主题, 指导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和主题 相关的资 料、制作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如,在开展“服装展销会”这个主题活动时 ,教师可结合服装设计的要求, 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相关的素材: 各式塑料袋,五颜六色的贴纸,毛线,布等,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又如,在“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在教室的墙上张贴幼儿熟悉的田字格,发动家长收集有关汉字的各种图书投放到图书角,供幼儿阅读;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即将要上的小学参观,并记录去小学的情况,将其粘贴在主题墙上等。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的积极性会很高,会更加踊跃。这样家长在参与中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还能感受到教师与孩子之间融洽的氛围,增强家园联系的密切性。

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创设与利用 篇3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因为其中的关键,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断重复的,所以有时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

一、主题墙要与幼儿互动

在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前,要对原有的墙面进行变换,突显墙面“可变”的优势,在环境创设时,可以无限次地对墙面布置的材料进行拆除、移动、更换,而不致于损害墙面。幼儿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幼儿只有在与他人分享、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确立对事物的新认识和新概念。让幼儿在墙面环境创设中与环境、教师、同伴、家长之间产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从而实现思维的碰撞、行为的互通、信息的传递及情感的交流,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幼儿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我们应让幼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怎么样让幼儿都能够展现自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体现,参与主题墙的布置这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从符合五大领域点出发。在布置主题墙的时候,除了要充分体现主题的目标,将主题墙的内容丰富起来,还要关注本班幼儿的兴趣、经验,使主题墙能凸显教师与幼儿的个性特点。让幼儿充分参与到主题墙的布置中,将孩子的作品表现出来,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们教室的主题墙,每当一个新的内容布置好后,我都会利用游戏和休息的时候去让幼儿寻找、翻看自己的作品,还让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墙饰的创设要有主题整合

我们充分发挥墙面可变优势,把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与幼儿学习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让墙面环境密切配合每一主题活动的脉络、走向有序展开。使活动室墙面环境成为主题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并使墙面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多种功效。在主题墙的布置过程中,每当孩子完成一幅画或者其他作业时,需要及时地在主题墙上展现出来,而且要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在墙面环境安排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心,把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主题墙应鲜明,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所进行的主题,我初次布置主题墙的时候,没有将标题明显的表现出来,让人有种杂乱,没有重点的感觉,经过领导的指点后,我知道了标题不能只顾着华丽繁复,而是要让人一目了然,凸显主题。

三、实现互动墙面材料的再利用

随着主题更换,墙上的材料也要做相应的更新,从软墙上拆下来的材料,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实现再利用。

1.把材料移到其他的墙面。在活动中,由于幼儿对主题的感受不同,因此延续的兴趣也有长短,有的暂告段落了,但个别孩子可能对此还有兴趣。我们可把材料移到其他墙面,让这部分孩子还可以继续地关注、讨论。

2.把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表现的作品、材料放入幼儿个人成长档案中,加以长期保存。

3.用过的图片为幼儿制作成图书投放到图书角,供幼儿阅览,还有一部分图片放在美工区当做泥工板。

总之,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是教师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求为手段,紧紧盘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主题墙的布置,教师的指导,家长的帮助,让幼儿关心生活,学会生活。“主题墙的创设和利用”表达了墙面环境创设的一种新取向,实现了环境创设的一种质的转变:变静态环境为流动环境,变单一环境为整合环境、变局部环境为宏观环境,变物质环境为心理环境,同时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发挥了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真正实现了墙面与幼儿的对话。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清徐县东湖幼儿园)

幼儿园小班环境创设方案 篇4

2013—2014第二学期 小二班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环境对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将从主题环境、区角环境、自然角环境、走廊环境以及家长园地五个方面来创设班级环境,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的提供各种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

目标:

1、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2、创设真实、丰富、自然、开放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性探索活动,使幼儿潜能得到开发、情感受到陶冶、技能得到提高。

3、充分挖掘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幼儿园外的人、事、物等人文环境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新方法、新途径。

4、选择主题颜色,让整个教室的环境有整体感,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

5、把墙面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指导者,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与环境产生互动。

6、在我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每一位幼儿的作品都上墙。而不应采取选“优”的方式展示少数幼儿作品。作品墙的设计尽可能有心意和创新设计。

一、主题环境的创设

主题环境是根据我们主题的实施而变化的。在每一个主题开始时,老师、孩子、家长都会一起收集资料,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把收集的部分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欣赏和自由讨论,并从中获取知识,激发探索的欲望。在活动中,我们也会把孩子的作品,如剪纸、绘画、折纸等布置在主题上,让幼儿交流、学习,这样不仅促进了幼儿间的感情,还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当然,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美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身心愉悦,因

此在强调幼儿参与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墙饰的美观,这就需要教师对主题墙版块的设计和适当的修饰。

本学期,有五个主题活动: 主题一:《香香甜甜》 主题二:《我爱我家》 主题三:《春来了》 主题四:《可爱的小动物》 主题五:《走走看看》 主题六:《过六一》 主题七:《夏天真热》

二、区角环境的创设。

本学期准备开展四个区域: 娃娃家:

房屋形状的大型玩具,内置娃娃玩具、餐具、家具等,给幼儿扮演角色游戏提供相应的用具,让幼儿在平时也能体验生活,学会关心照顾他人。

阅读区:

幼儿阅读主要是培养幼儿看书认字的兴趣,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因此我们在布置时尽量提供都是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图文并茂的图书,如卡通画报、童话故事、幽默笑话等,让幼儿轻松愉快的看书。

建构区:

1、可购买一些益智塑料积木。

2、收集一些废旧小纸盒、易拉罐等,搭盖小房子,也可在纸盒上粘贴一些小草、小树做装饰物。

操作展示区:

1、基本材料投放:油画棒、图画纸橡皮、胶棒(胶水)、橡皮泥等。

2、各种小纸盒、纸杯、易拉罐、各种豆子、棉花、海绵等可粘贴作画,也可用海绵剪成小动物的形状。

3、泥工制作:可用橡皮泥、胶泥、面泥制作水果、蔬菜、一些面食饺子、面条等,做好的成品均可放到超市进行游戏买卖。

植物区:

1、可用透明小玻璃瓶或透明塑料瓶装上植物的种子,并在瓶上贴上标签。

2、可根据季节选种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夏季一天一记录,冬季一周一记录)

3、种植时可做多种选择,如水种、土种、经常受阳照射或不受阳光照射的种植,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看看那个长得快,那个长得慢。

4、种植容器可选择油壶、饮料瓶、小花盆、吸水石、吸水的海绵、萝卜做的容器等。

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和主题相结合,随着主题的改变而适当的增减材料。

三、家长园地环境

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论文 篇5

内容摘要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主题墙面环境作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结合,我们应如何让它为幼儿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呢?首先,主题墙面环境创设要注重年龄差异,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需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其次,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主题墙面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幼儿参与的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家园一致性原则。

关键词语:环境

主题墙面环境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过去,我们在环境创设上过分强调整齐、美观,这种环境是一种观赏性的“死”环境,因为它缺少动态性、参与性和教育性。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大家在主题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幼儿园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主题墙面环境作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结合,我们应如何让它为幼儿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呢?

一、墙面环境创设要注重年龄差异,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需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福禄培尔说过:“教育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幼儿。”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比较贫乏,幼儿的认识最初只能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因此,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幼儿有年龄、性别、个性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年龄幼儿对环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中班教师可针对自己班孩子的兴趣、爱好,创设 “每日一画”,每天学说画一幅动物简笔画等;“每天趣事”,请幼儿收集讲述自己周围发生的有趣的事;“天气预报”,鼓励幼儿天天观察记录天气的变化;根据幼儿一日活动中生成的内容开辟的“讨论天地”,请幼儿用简单的语言和画面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这样使得环境的创设更符合孩子的心里特点,能促进不同年龄幼儿能力和个性的表现及发展。

二、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还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如何达到让墙面说话,使主题墙面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发展、服务于幼儿家长?

1、一致性原则。为了保证环境的教育性,在创设墙面环境时应目标明确、突出主题,而且要把目标落实到每个具体的活动中,以目标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使墙面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如:开学初,中班的主题活动是“虫虫飞”,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创设的主题环境墙饰有“蚂蚁王国”(蚂蚁的家的样子),“昆虫大集合”(老师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各种昆虫小手工),“蚕的一生”(蚕从出生到变成飞蛾的各个阶段的变化),“竞技场”(张贴的是幼儿的手工作品独角仙),还注意把这一主题延伸到小动物身上,在自然角里创设“可爱的小动物”(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张贴的“小动物和爸爸妈妈嬉戏”的图片),使幼儿能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产生爱妈妈的情感,这样的墙面环境就很富有特色,把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无声地渗透在环境中。

2、发展性原则。主题墙面环境的发展性是根据当前的主题教育目标和不同年龄幼儿的现有水平,分期变换创设的。如:小班初期,幼儿绘画技能有所欠缺,教师可和孩子共同合作创设环境,如:老师画树,孩子们添画树叶、小草、水果等,环境创设中教师的指导要多一些。到了中、大班,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和绘画技能有所提高,作品也很丰富,参与意识也更强了,可以直接用孩子的作品创设,还可以让幼儿协商合作,分组创设环境,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内涵,使之成为幼儿所思所想的表达平台,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感和自豪感,使环境创设服务于主题课程的发展,服务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3、幼儿参与的原则。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过去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墙面环境无论从主题的产生、内容来源、布置的过程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与家长的情感传递。由于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主要是教师与幼儿合作的,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到教育过程中,这使幼儿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长大了,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这对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学习兴趣非常有益。

对于每一个主题,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还要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行为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因此,我们在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设置布局,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启发孩子的智慧、支持孩子的行为、参与孩子的对话、分享孩子的情感,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这样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会充分地与环境产生共鸣和交流。

4、动态性原则。环境的动态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环境的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变化,即主题墙饰要随主题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化。二是指在不断更新环境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如:本学期第一主题是“海陆空总动员”,我们的主题墙饰呈现出的是各种交通工具,营造出的氛围也是交通世界;第二主题是“虫虫飞”,所呈现和营造出的氛围就与第一主题不同了,由海陆空延伸到了在那里生活的动物,环境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中,非常符合孩子“求新求变”的心里特征,让每一个主题墙面环境以鲜明的格调陶冶幼儿的情操。同时,在每一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孩子都会有不同的作品呈现,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更能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5、家园一致性原则。许多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和方法并不是很了解的,这对他们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就带来一些难度,通过主题墙面环境就呈现给他们非常完整、具体的教育过程,并且在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中,有时候还需要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如:收集一些图片资料,收集一些商标、包装袋,一同种花美化自然角等,使家长也参与到其中,使得家长更能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能在主题墙面环境创设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孩子的发展成长过程,不断更新他们育儿的教育理念,这对做到家园一致性教育非常有利。

刘丹论文:浅谈幼儿园小班主题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篇6

摘要:中华文化属于我国世代人民经过漫长的历史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物质文化。例如一些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或者是民族思想等内容都属于我国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并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道德观念等,同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抵制外来文化。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在幼儿阶段进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需要的区域环境创设等内容,分别讲述了中华文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中华文化大环境下,幼儿园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

关键词: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利用

中国分类号:G61

幼儿时期是接受文化进行熏陶的重要阶段,在孩子的幼儿教育阶段传播中华文化能够让幼儿更早的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核心内容。幼儿园具体的环境创设能够通过教育者向幼儿传到一种心理暗示,最终发挥良好的教育功能。

一、中华文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尊遵的基本原则

(一)充分体现民族性

中华文化体现了我国中华民族具有的世代传统,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以及凝聚力,成为了我国各个民族相互融合包容的一种粘合剂,也是我国民族精神不断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中华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民族工艺、建筑艺术、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等,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在中华文化中不難发现,其中蕴含了更多的中国风情。因此,在中华文化的大环境下,幼儿园具体的环境创设需要具备基本的民族特性,并将民族特性作为环境创设的重要出发点,将更多的中华文化融入到其中。环境创设想要充分展现中华文化具有的民族性,首先需要选择一些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相关内容,彰显中华文化的传统内容,例如对联、书法或者是剪纸刺绣等,体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体香适宜性

在幼儿园开展的环境创设中需要选择性的加入一些具有明显民族因素的相关内容,从而有效的刺激幼儿能够顺利的接受创设的外界环境,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能够与墙壁进行对话,并接触更多的山水挂图,在中华文化各种古典诗词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在与周围创设各种环境的过程中,充分的培养幼儿拥有较强的民族精神。

二、中华文化大环境下,幼儿园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

区域环境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并且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教育学家曾经提出:“儿童产生的智慧都来源于实际操作。”对幼儿进行区域环境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利用活动的各种资料以及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完成教育指导工作。因此,在幼儿园中进行中华文化内容的启蒙教育需要进行合理的环境创设,并充分结合不同区域具有的不同特点,在环境创设中选择合适的中华文化因素,促进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通过幼儿的感知过程,让更多的幼儿深入的理解并认识中华文化内容,充分发挥所有幼儿拥有的创造能力,还可以组织幼儿的交流活动,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不同理解与认识,有效的激发幼儿对我国中华文化产生的兴趣以及热情。

(一)益智区

益智区作用在于启发幼儿具有的智慧,并充分的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在益智区中,教师能够向幼儿提供我国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棋牌,比如适合幼儿玩的飞行棋或者是对对碰等,还可以设置一些传统的玩具,比如七巧板或者是拼图等玩具。益智区的创设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并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二)美工区

美工区主要是利用促进幼儿利用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美,并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美,其中主要分为画以及制作这两种。画可以设置一些剪纸或许是石头画、印章画等,利用美术形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可以在美工区加入蜡染,这艺术形式属于我国传统的印染工艺,主要是利用蜡刀蘸一些蜡液,然后在固定好的白布上勾画各种图案花样,完成绘画以后将白布浸入靛缸,这样就会在白布上呈现一种非常精致的蓝底白花图案。通过各种活动,能够让幼儿更加了解我国中华文化的内容,每一位幼儿都积极的参与的活动中,深刻的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伟大魅力,并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环境创设中的制作类可以利用各种废旧的材料或者是纸等完成手工制作。尤其是具有特色的传统塑作制品,使用泥、团面或者是纸浆作为手工制作的原始材料,经过一系列的捏制、吹塑到最后的彩绘,最终完成手工制作,同时也会受到地域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教师需要充分的结合幼儿自身的能力特点等,并选择比较合适的内容倡导幼儿加工制作。

(三)语言区

幼儿阶段的语言发展正处于非常重要的时期。我国的中华文化中就有一些著名的神话传说,还有成语故事等,这些内容都可以设立在语言区中。语言区还可以添加一些由家长与幼儿一同完成制作的故事书,教师为幼儿开设一些适合幼儿具体年龄阶段的木偶剧场。木偶主要由演员完成幕后的操作,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操作木偶,并且一边表演一边讲述,还可以适当配上音乐,木偶剧表演具有非常形象的表达效果,受到了幼儿的喜爱。可以组织幼儿制作各种场景,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幼儿亲自讲述,或者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完成表演。幼儿在参与语言的活动过程中,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且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思考,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在感受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有效的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接触的教育对象都是一些年龄非常小的孩子,并且在心理以及生理上都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需要充分的结合幼儿具有的心理特点,并为幼儿提供更多自由发展空间,提供一个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在中华文化的大环境中,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需要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这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拥有良好的区域环境,才能有效的完成幼儿阶段中华文化的启蒙教育。

参考文献:

[1]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 塞尔玛.西蒙斯坦.芬托斯.以改善儿童的生存质量为己任[J].易进,译.幼儿教育, 2010(1).

[3] 苏艳霞.内蒙古西部市区幼儿园物质环境质量的调查研究--以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4] 张卫民,曾虹,詹霞.基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上一篇:仿山镇中学2016-2017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底工作汇报